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8篇

时间:2022-05-31 23:14:54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1

关键词:主题活动;行动学习;集体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行动学习”教学理念的引领下,集体活动更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建构知识经验,从而使幼儿获得自主、和谐的发展。但主题活动中的一些预设的科学认知活动,它不像科学探索活动一样可以借助材料让幼儿在主动探究中获得知识经验,而仍在以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进行着知识的传递,幼儿在活动中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这种现状,使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一、在搜索中,让幼儿“行动”起来

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促进教学的最优发展,是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在研究科学认知活动教材时,我们就应该努力寻找和挖掘教材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有效地利用家庭、网络资源,让幼儿搜集资料、积累经验在前,让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首先积极地“行动”起来。

1.有效利用家庭资源

案例:《什么东西会旋转》是主题活动《旋转乐园》中的集体科学活动。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后,我把目标定位在发现和认识生活中会旋转的物品和现象上。但是,如果就利用集体活动来完成目标,幼儿没有预先的观察和探索,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性肯定不强。因此,在组织活动的前两天我就给幼儿布置了观察探究的任务,请小朋友在家中找一找“什么东西会旋转”,并用画画的方法将之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孩子们积极参与到了发现、观察、探究的行列。

效果反思:家庭物质资源是幼儿园教学可利用的重要教育资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家中进行“搜索”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的观察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更主要的是为集体活动做好了材料和经验上的准备。

2.有效利用网络资源

案例:《动物怎样保护自己》是主题活动《小问号》中的集体科学活动。它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从而激发幼儿对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单单利用集体活动和幼儿组织教学,幼儿没有经验上的准备,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我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查资料,有电脑的,可以从网上搜索资料,寻找答案。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效果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资源也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取得家长的协助,请家长借助网络查阅孩子感兴趣的资料。大班幼儿尤其会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家长更应该利用网络资源和幼儿一起解决疑问。

二、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行动”起来

集体活动的过程是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在科学认知活动中,教师更应该有效地利用幼儿前期“搜索”的资料,让幼儿积极与同伴互动、与教师制作的媒体互动、与创设的情境互动,成为思维活跃、乐于交流的学习的主人。

1.有效的幼幼互动

案例:在集体活动《什么东西会旋转》中,幼儿搜索、绘画的资料成了幼儿有效的学具。在第一个环节中,幼儿积极主动地交流着自己搜索到的旋转,不断从同伴的表述中充实自己的经验。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分别将自己绘画的旋转贴到相应的分类板上,大家相互讨论旋转产生的原因。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旋转,并形成了一定的概念。

效果反思:在集体活动中,正因为有了活动前的搜索,幼儿有了亲身的经验,所以,他们乐于表达和交流,形成了有效的幼幼互动。在此过程中,幼儿通过观点的相互碰撞,自主地构建着科学知识和经验。

2.有效的媒体互动

案例:在孩子们搜集资料的前提下,到了组织《动物怎样保护自己》集体活动的时候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地展现了大海中的乌贼遇险的经历,让幼儿猜测乌贼会如何保护自己。多媒体课件一下子将幼儿引入课题。在接下来的分享、交流环节中,幼儿积极交流着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动物保护自己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交流主动性。但幼儿的知识经验很零散,我就利用预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发现动物之间保护自己方法上的共同点,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形成了一定的概念。

效果反思: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因此,在组织教学时,我们应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幼儿与多媒体积极互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延伸中,让幼儿“行动”起来

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集体活动还应与环境、区角游戏及随幼儿的兴趣需要生成的活动有机的整合,不断地完善、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使幼儿在主题活动的环境中,始终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1.有效的环境与课程的整合

案例:在集体活动《什么东西会旋转》结束后,我没有将幼儿的搜索材料束之高阁,而是让这些材料成为主题环境的一部分,布置在主题栏中。孩子们继续用绘画的形式搜索着生活中的旋转,不断地丰富到主题栏上,不断地拓展、充实着自己的经验。这里还是孩子们聚集、交流的平台……

效果反思:新纲要告诉我们:“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那么,在这里,集体活动和环境有机地融合起来,使环境成为教育的有效资源,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2.有效的生成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案例:《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中,小壁虎用断尾巴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激发了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小朋友提出疑问:“老师,其他动物的尾巴会断了以后再生出来吗?动物的尾巴是不是都有不同的功用呀?”我说:“你们很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好吗?”于是,又一轮的搜索活动开始了,在小朋友积累了资料、经验后,我组织幼儿开展了生成的集体活动,在幼儿的互动交流中,在媒体的互动中,孩子们对动物尾巴的认识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效果反思:生成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确定新的目标,并将这种目标转化成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2

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前后运动员档案分类及归档材料的上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部门也正进行着巨大变革。运动员作为事业单位正式职工,有关试训、公开招聘、退役等工作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前后有着较大差别,运动员档案分类及归档材料也随之发生变化。体制改革后运动员档案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档案分类变化和档案归档材料变化。

二、运动员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落后

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后,运动员的择优录用和正常流动机制已经形成,但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而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等”“靠”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管理人员缺乏主动创新的工作意识。

2.档案室基础建设薄弱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及经费不足,档案室没有配备必需的基础设备,部分单位甚至没有建立独立的档案室,还停留在过去的手工作坊时代。档案室建设投入少,缺少必备的基础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激光打印机、防磁柜、除湿机、吸尘器、光盘刻录机、碎纸机。

3.管理人员缺乏培训与交流

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对于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对如何做好档案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学习,对档案工作的业务知识及政策学习不够,没有习惯阅读档案期刊杂志。很长时间以来,他们只是根据现有的知识及惯例自行管理档案,缺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参加培训及对外交流的机会极少。

4.归档材料收集难、不及时

由于对档案的重要性及归档材料意识缺乏必要的宣传,运动员档案材料因项目不同、年龄差异、训练比赛等因素比较分散,收集比较困难。因此,教练员、随队干事、队医、科研人员对于档案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归档材料收集和主动归档的意识,导致运动员档案材料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运动员档案管理工作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单位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档案工作,正确认识运动员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名领导主要分管档案工作,将档案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档案经费列入年度单位财务预算,档案工作纳入单位正常的议事日程,使档案工作成为基础性、常规性工作,单位从人力、物力方面对档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2.重视档案管理人才培养

(1)建立学习、培训、交流制度。单位应建立良好的学习、培训、交流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业务学习和集中培训。除培训档案工作的基础知识及政策外,还应培训政治理论、管理学、领导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能力、计算机基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可组织各单位进行档案工作定期评比,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定期组织学习其他部门比较好的工作经验;可采用请专家授课或现场观摩学习等方式,学习系统外其他档案工作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系统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2)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工作与职称、绩效工资挂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需要档案工作管理人员要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应支持本单位档案工作达省级管理目标要求,鼓励工作人员、进行业务交流,申报课题,宣传和号召大家学习先进典型爱岗敬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3.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细化流程

档案制度建设是档案工作安全的重要保障,应实行集中统一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制定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对人事档案查阅(借用)、保管整理、转出接收等档案工作程序进行明确规定。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档案归档、查阅、借阅、转递等工作程序工作;对查阅档案人员坚决做到“五不查”“四不借”;上报、转递档案要由专人送达或通过机要交通转递。遇有不明或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向领导及上级分管领导请示汇报。

4.扩大对外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我省运动员在各项大型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受到了国家及省级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运动员档案如实记载了他们的荣誉,合理开发利用运动员档案资源,通过报纸、媒介进行多方面宣传,可以促进人们对运动员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精神的学习,转变对运动员的态度,更好地促进体育部门的文化建设。

5.创新档案工作管理方式

(1)集中整合,统一管理。目前,运动员档案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实行分散管理。因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较少,其大部分精力忙于运动队日常事务性工作,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时间相对较少。针对这种情况,可根据档案管理权限,集中整合人力物力进行集中管理。

(2)主动联系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及时转出档案。运动员流动性较大,一般运动员的流转周期为四年,运动员退役后可参加公开招考、招聘,或上大学、自主择业。参加公开招聘、招考合格的及上大学的运动员,档案可直接转到录用单位或学校;自主择业运动员需将档案转到各级人才交流中心,档案主管部门可主动与各级人才交流中心沟通联系,建立档案转出长效机制,方便运动员档案及时转递。

(3)扩大与运动队的交流,建立沟通机制,确立联络员制度。运动员档案材料来源于运动员日常比赛和生活,一般保存在教练员、随队医生及干事手中。单位应建立档案归档收集制度,每队或每个项目确定一名联络员,当有重大比赛及重大活动时能及时将归档材料收集,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归档。

(4)搭建档案工作交流平台,促进上下交流。为方便档案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由本系统档案主管部门牵头,搭建档案工作交流平台,下级人员可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请示汇报,上级可及时将最新政策信息与大家沟通,真正让交流平台起到桥梁作用。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3

一、从生活中感知数学

数学具有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学生数学学习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数学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获得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数学活动中更注重启蒙性、生活化,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自主学习。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生活中的各种水果,是学生最能真实地感受到的秋天特征。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连环的游戏情景——摘水果、分水果、数水果、运水果,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边摘边数,边分边数,数物对应运水果,在这个游戏化的过程中,获得了数学知识,提升了数学经验,并感受到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实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回归生活、运用生活的教育价值。

二、在操作中理解数学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学生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这需要以作用于事物动作的足够经验和体验为基础,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借助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并从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也就是说学生通过操作过程,与材料相互作用,来建构数学关系。所以我们创设与生活相联系的情景,提供与目标相适宜的材料,鼓励学生操作交流,丰富学生的经验,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

1、设计操作材料。

操作材料是数学教育的载体,它蕴涵了教育的目标,学生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因此,每个环节选择的操作材料,我都努力体现目标的适宜性,操作的层次性,学习的有效性。并创设良好的外环境,促进学生在操作中内化学习。

我设计的水果卡片力求适宜性,突出了数学操作学习的价值——运用大小、颜色不同的三种水果,在游戏过程中感知并体现水果分类的数学特征,学生通过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可感性的操作活动,获得有益的经验我设计的果园和卡车,更多地考虑了材料的多元性,既满足学生求新、求美、求动的需要,刺激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最大程度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

分类标记设置,我努力体现层次性,联系学生的学习经验——通过课程学习的方式认识标记,结合水果分类,自然渗透标记的学习,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为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纳。本环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并深入探索,适合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促进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

2、设计操作环节。

我创设游戏化、情景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提升经验。

第一环节:在果园的情景中进行摘水果游戏,摘的过程中感受水果的数量,自然的进行数数,呈现班级学生的不同数数水平,也感受摘水果的快乐。

第二环节:在分水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按水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知道同样的几种水果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概括不同的标记是一个新知识的提升,体现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

第三环节:在数水果的游戏中,通过点数,学习物和数的对应,说说自己的数数结果,进行交流和互动,加强对数的理解。

第四环节:通过运水果游戏,进行按数取物,进一步感受数物的对应关系,感知数的意义,体验到数学的有趣。

整个活动在操作中层层推进,实现了无意识的学习向有意义学习的转化,把外部的动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

3、在操作中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过程中充分的操作互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也能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采摘的情况不同,分类的方法结果不同,按数量运水果的操作也各不相同,通过自己尝试,师生交流,发现个别的问题,给予关注,体现教学中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建构。

在操作中积累经验,在操作中感受知识,在操作中学习数学,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获得数学体验,概括数学经验,解决数学问题,促进逻辑思维的内化,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三、在交流中提升数学

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整个活动设计的每个操作环节,都注重了交流互动,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交流,把个别的经验提升为概念。虽然学生在操作中获得了经验,但个别操作中获得的数学经验是零碎的、自我的、粗浅的,通过加强同伴的互动,教师发挥引领,学生才会积累更多的经验,实现零碎的经验变数学的概念。

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水平上,形成新的数学能力,实现了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4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对此笔者谈几点认识。

一、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历史新课程体现出“时代性”,是对历史教学传统模式的冲击。新课程体现的时代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习内容反映社会进步与历史学科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成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注入时代气息,课程评价也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各学校和历史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这个转变,改变从课本到练习册、满教室“一言堂”的状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多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社会发展,如何关注学生生活,如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各个学校和历史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全面落实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不要偏废,不要落入套路,不要流于形式。

历史新课程遵循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和允许学校开发的选修五模块,以及教科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各学校和历史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变化,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需求和兴趣,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要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材料学习法”是指通过对教材和其它文字或者图片等材料进行阅读、记忆、归纳、比较,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通过观察,获取实物、图片、文字等教材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学习活动;“思辨学习法”是指在掌握一定材料和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发现和质疑;“实践学习法”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中,通过采访、观察和收集材料,学习历史,并通过历史知识思考现实。

最后,为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师一方面应当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重视过程,关注方法,另一方面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价值观,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具备世界意识。

三、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历史教学研究机制

1.健全学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历史教学研究,倡导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发挥样本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注意研究历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总结、提炼和传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和智慧;重视研究和解决历史新课程推进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专题研究,为学校实施历史新课程提供具体有效的专业支持,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并为同级课程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

2.紧密联系历史新课程的实际,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1)新课改后我们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树立“沉进去”、“走出去”、“坐下来”、“钻进去”、“放开来”的五种“意识”,要认真细致地抓好历史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我们要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工作布置、专题研究和阶段总结;重视信息交流和资料积累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虚心学习,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和总结中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高。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5

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在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教师怎样落实新课改?那就是教师应从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三方面进行改变:

一、教学观念转变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的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没有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观念,也就没有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目前,我们市义务教育学段的新课改已处于深入推进阶段,高中课改已经启动,影响我市新课改健康有效推进的一个重要问题或症结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滞后。因此,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其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教学要求,已成为我市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转变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要从填鸭式、灌输式地教学转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动中悟。只有学生自己悟出的东西,才能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个穿针引线,调控和及时点拨。化学学科有独有的实施这一转变的优势优势----实验。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转变

(一)一般教学过程转变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的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创造思维的启迪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我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实验来设置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张扬个性﹑发表见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2.由课程的执教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

新课程还要求教师要从课程的执教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如爆鸣器实验的改进设计,我在教学中,用一升的塑料袋先收集大约0.5升的空气,然后通入氢气,待满后扎紧袋口。左手持夹有塑料袋的试管夹,右手用剪刀迅速沿扎口线剪断塑料袋移近灯焰,此时则发出砰然巨响,这种设计的优点主要有三个:(1)学生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起是氢气慢慢收集到塑料袋中,克服了用纸筒、易拉灌、玻璃瓶等收集时,看不到气体的弊端,增强了直观性;(2)操作安全,不会使教师和学生担心瓶子炸破而造成危险;(3)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给学生印象深,效果好。象这样的实验设计,会使学生感到研究、设计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开发创造的潜能。

3.由教学的“单干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

新课改的启动,要求教师应由教学的“单干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者”。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化。我在教育教学中,常注意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合作:(1)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由于现行的教材容量较原来的教材大得多,大部分教师很难适应。针对这种情况,同学科集体备课就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交流机会。大家将要教的内容进行分析,确定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交流观点,统一意见,分工执笔,资源共享,集中众智,促使整体教学水平提升。(2)和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新课程提倡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 (3)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在课改中,教师一定会遇到难题及其它如设施﹑设备﹑学习材料的提供等问题,此时校长适时的给予指导﹑支持﹑帮助,教师将会事半功倍。(4)与学生的合作。新课改要求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作为教师,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对学生理解﹑支持﹑帮助﹑鼓励,一道走出学习的“困境”,成为伙伴﹑朋友,真正的合作者。

4.由学习质量的检测者转变为综合素质的评价者

衡量学生,评价内容上注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空间上强调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时间上注重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方法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主题上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实施个性化评价。

5.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

新时期,学校教育和社区生活趋于“一体化”, 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环保的紧迫感和社会责任心。

(二)化学教学手段转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三)作业布置的处理方式转变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6

自1999年12月北京市委八届四次会议提出实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以来,北京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引起社会各界以及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

几年来,北京的区域创新孵化体系日趋完善,孵化器实力不断壮大,总体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05年底,北京地区创建的孵化器71家,其中包括39家经过北京市科委认定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孵化器建设开始走向专业化、系统化和集成化,为提升北京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走专业化道路 打造核心竞争力

北京科大方兴科技孵化器有限责任公司由北京科技大学和北京市科委于2000年共同发起组建。作为一所依托高校建立的孵化器,方兴孵化器紧扣孵化器行业发展趋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综合分析了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后,选择了自己最具优势、最擅长的领域――新材料作为方兴孵化器的特色和重点发展的领域。根据科技部《关于“十五”期间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意见》的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方兴孵化器于2003年开始了建设新材料专业孵化器的创新性探索。确定了建设“专业化、平台化、网络化”新材料专业孵化器的发展方向,并着重从专业资源的整合、专业领域企业的聚集、专业平台的打造、专业队伍的建设、专业服务的提供、专业品牌的树立等几个方面开始专业孵化器建设的探索。

建设条件平台 提升孵化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方兴孵化器初步搭建了较为完善的孵化体系。从构建的角度来看,方兴孵化器的孵化体系由内部服务体系、外部支撑体系、网络资源体系构成。从孵化功能来看,方兴孵化器的服务体系分为综合孵化平台和专业孵化平台,综合孵化平台能够提供物业、法律、财务、管理咨询、培训、市场开拓等创业配套服务,专业孵化平台主要围绕新材料领域开展:技术转移、技术开发、市场分析、实验检测、专家咨询、专业投融资等服务。

专业孵化平台是专业孵化器的核心,方兴孵化器通过不断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基本形成了由五大条件平台构成的新材料专业孵化平台。

1.二级专业孵化器。2003年,方兴孵化器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新金属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金属电子信息材料工程中心等8个部级、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立了8个二级专业孵化器建设专业平台,其中新材料领域的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有5家,方兴科技孵化器与5个新材料领域二级专业孵化器在孵化体系内实现市场与技术的完美对接。打破原有传统的纯技术研发模式,引入市场机制,以方兴科技孵化器为平台进行孵化。

2.留学人员创业企业新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2003年中关村管委会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建了“北京科大留学人员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与方兴孵化器一体化运作。为更好地为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2004年,方兴孵化器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建立“北京市留创企业新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该体系由专家支撑体系、实验检测体系和行业信息体系构建而成,专家支撑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新材料行业发展分析研究、行业发展动态分析、技术难题诊断、新产品研发等服务;实验检测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新材料检测与分析、实验和检测方法研究、实验室建设方案指导以及新材料检测标准研究与制定等服务;行业信息支撑体系能为企业提供新材料行业发展动态、技术人才、业界交流、国际交往等信息支持。

3.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2004年,在北京市科委的领导下,由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牵头,方兴孵化器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国家钢铁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有色金属与稀土应用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9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了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建成后的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将把分散在各个机构的分析测试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起来,利用规模效应和政府资助等便利条件使测试成本相应下降,减少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中小科技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从而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首都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2005年,联盟选择孵化器和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北京高校第三方商业化实验室管理机构的建设试点”,孵化器投资成立专业化的实验室管理公司,托管学校的实验检测对外业务,搭建以市场化机制运作的材料分析测试平台,平台的建立为方兴孵化器的专业化平台的建设增添了重要内容。

4.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2005年,方兴孵化器在条件平台建设上再上新台阶,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钢总公司、北京伟豪铝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北京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中心将集成合作单位的科技成果、行业专家、市场需求、行业信息等资源,构建中心的各项数据库,并通过网络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建成后的新材料技术转移中心将改善目前北京地区技术交易市场交易渠道不畅、技术商品不能有效供给的局面,实现高校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北京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5.专业投融资平台。作为高校创办的孵化器,方兴孵化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从事北京科技大学的科技项目的投融资工作,几年来,孵化器积极发挥在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科技中介作用,努力拓宽渠道,帮助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最近3年来已累计实现3亿多元的项目融资。与此同时方兴孵化器也搭建起了一个相对专业的投融资平台,平台以一支高素质的技术经纪人队伍为核心,通过与众多在材料领域有投资倾向的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一套相对成熟的项目筛选、项目评估、项目包装、融资策划、商务谈判、合作协议等程序。

网络化发展 扩大服务群体

如何将条件平台以及专业化服务实现对社会的开放?如何改善自身的孵化模式,提高孵化行业的孵化能力和绩效?是孵化器在建设平台的同时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方兴孵化器充分认识到孵化网络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不断的开拓和积累,目前方兴孵化器的孵化网络集成了行业专家资源、行业信息资源、科技成果资源、实验检测资源、企业资源等优势资源,这些资源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方兴孵化器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行业信息数据库,通过孵化器公司、材料共性技术支撑体系、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新材料转移中心四个各具特色的网站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在孵化网络建设方面,方兴孵化器提出了“跨出楼宇、联合孵化”的开放式孵化理念,扩大服务群体,将专业服务的辐射范围扩展到整个行业领域,促进专业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行业推动作用。方兴孵化器一方面将自身的新材料专业资源向社会开放,在服务不断扩展的同时,加强对相关行业资源的进一步整合,2005年方兴孵化器成功举办了“北京新材料精品项目推介会”,为北京地区新材料领域待融资的50余个项目的集中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和兄弟孵化器联合,通过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对创业企业协同孵化,2005年下半年,方兴孵化器联合海淀区的另外9家孵化器共同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创业孵化共同体”,为联合孵化的实现提供了体制保障。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几年来,通过自身的开拓创新,方兴孵化器成功完成了从综合型孵化器到专业孵化器的转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孵化业绩。专业孵化能力显著提高,产业化项目信息库日趋丰富,成果转化捷报频传,3年来累计为新材料产业化项目融资3亿多元,其中大部分项目来源于二级专业孵化器;“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的先期试点工程“北京科大分析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已经成立并开始运作,价值5000万的实验检测设备向社会全面开放。截至目前,方兴孵化器在孵企业108家,其中留学人员创业企业53家,占入孵企业总数的49%,新材料领域企业57家,占入孵企业总数的53%;在孵项目39项,其中新材料领域的项目29项,占项目总数的74.3%,方兴孵化基地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作为北京地区新材料专业孵化器的新锐,方兴孵化器的名字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所认知。

方兴孵化器的孵化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我们依然清醒地看到,方兴孵化器在盈利能力建设、条件平台开放式服务、投资能力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孵化网络资源建设等方面还不是很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7

关键词:科学活动;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幼儿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幼儿的三个层次九种基本需要中,包含有理解客观环境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影响环境的需要,这些论断都表明了幼儿对学习科学的需要。目前,满足幼儿这种学习科学需要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探究式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我们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教师问题的导向,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发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有效地促进幼儿创造性地学习发展。

一、有序的教学情境,是探索学习的基石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导、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创设了有序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有效地探索学习,发挥教育环境的功能。

1.培养良好的活动常规,让幼儿的探究学习更有实效性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幼儿是操作的主体。如,有序地在操作台上操作;管好自己的物品,合理放置;不与其他物品混合,分类取放等。如,在科学活动《多变的色彩》中,幼儿操作台上的4~5种的基本色调应有序放置,不与其他的颜色相混合;滴管应放在固定的位置,才不会混合使用;幼儿在自己的操作台上操作,幼儿间不互相影响,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才能提高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幼儿的学习内容更具生活化,并凸显趣味性、游戏性

幼儿对整个世界多是未知、充满好奇的。他们会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观察、探索世界,从而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经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过程。这是每一个幼儿天性的表现、自然的表露。如,孩子们在自由活动时,发现小球不听使唤到处滚动,怎么办?我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并以此为契机设计了科学活动《小球站稳了》。在活动中,我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球的滚动,幼儿发现不管是大球,还是小球都会朝四面八方滚动。我提出问题:“你能想出办法帮小球站稳吗?”引导幼儿积极探究让小球站稳的多种方法。幼儿在探究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操作―解决,在玩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了新知识。

二、精辟的教学问题,是探索学习的核心

幼儿探究式学习,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幼儿在探究学习中,刚开始处于无目的的摆弄材料阶段,没有明确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探究盲点。基于此,我们要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并解决问题,那么问题或问题的主动提出就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作为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它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提出问题

问题导向是引导幼儿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提问提得好即教得好”。因此,我们要注意问题的适宜性、启发性和适时性。适宜性就是难易要适度;启发性就是问题处在幼儿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处,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适时性就是发问要捕捉最佳时机。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我先让幼儿猜测杯子、椅子、八角巾、罐子等会不会转动,并又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你能让看似不会转动的物体转起来吗?”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探索,而不是盲目地操作。

2.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其核心部分应是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因为提出问题,是智力活动的表现;解决问题,则是认知策略出现改变的标志,是智力发展的标志,是个体成长的标志,所以,要给幼儿留有探索的空间,让幼儿有探究发现、经验验证、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因此,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提出问题:“请小朋友对每一种材料都去试一试,看看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让他们转起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

3.形成解释

对幼儿来说,自己积极动手动脑,尝试运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等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问题形成有一定依据的解释,是幼儿知识学到得的过程。因此,在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探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对问题形成有一定依据的解释(只要有一定的基点为中心,物体就会转动)。结果性是指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能对问题形成从感受、理解、解释,最后获得发现,并能用习得的经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如,他们通过活动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汽车、洗衣机、电风扇的旋转等都是通过物体的转动,为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经验。

三、有效的交流评价,是探究学习的途径

有效的交流评价,是智力发展的表现。幼儿的交流分享是获得学习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活动中应为幼儿多提供交流互动的空间,让师幼间、幼幼间的交流促进幼儿的成长。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我提出问题:你能帮老师解决难题吗?“老师的摩托帽螺丝松了怎么办?”“磁带的磁条拉出来了怎么办?”让幼儿运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经验,最后获得知识的建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老师的摩托帽螺丝松了怎么办?”有的幼儿说用螺丝刀;有的说用钥匙;有的说用刀片;有的说用指甲……“磁带的磁条拉出来了怎么办?”有的幼儿说用筷子;有的说用手指头,有的说用铅笔等;答案五花八门,却又充满智慧。学生都能充分运用自己学到的转动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老师与幼儿平等对话,允许幼儿对问题有不同解释,存同求异,鼓励差异,尊重多元,在交流中幼儿学到了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学转促经验交流材料篇8

学生的学习超过了给定的知识范围并产生了新思想新方法,学习教材又超越教材、立足课堂有超越课堂、尊重老师又超越老师,这就是超越式学习.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少,但只是接受,没有自己的见解,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没有真正提高,这不是真正的超越式学习.超越式学习的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开放性、参与性.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衡量学生的学习,重要的不是看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发现了多少问题,产生多少新观点和新思想;在超越式学习过程中,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是统一的,超越本身是一种实践过程;超越式学习是开放性的学习,必然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解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产生新知识.

以任务为驱动问题为引导,是促使学生进行超越式学习的有效方法.下面以《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谈谈如何促进学生的超越式学习.

1教学策略方法

1.1关于教学方法

以任务为驱动、以恰当的问题为引导,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验证猜想、解决问题.

1.2学习方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

2教学准备

硬件设备:可上因特网的多媒体网络终端;

软件设备:《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主题网站.

3教学过程

3.1任务驱动

教师引导:首先观看雨天发生交通事故的视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一辆汽车在转弯时更易发生危险,咱们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给驾驶员一些科学的建议呢?

学生小组活动:带着社会责任感进入学习状态和同学、老师一起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把所学知识回报社会的意识.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建议而不是照搬照抄他人的成果.

3.2初探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1]雨天侧滑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汽车为什么会侧滑?

学生小组活动:利用仿真实验室软件,体验物体所受向心力与向心运动离心运动的关系,通过网络查询雨天与正常情况下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因数的变化等信息;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找到问题的核心、关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2]根据上面所学知识大家会有什么建议?

学生小组活动:把所学知识综合、整合提交建议.

设计意图强调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应用,加强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3]自行车转弯情况又如何?

学生小组活动:思考分析,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应用到其他领域并发现解决新的问题.

3.3深入探究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师引导:观看一级方程式赛车转弯的视频;并上网查阅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直线最高速度、平均速度、转弯最高速度等数据)的数据.

学生小组活动:根据提供的设备(计算机或pad终端)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自主的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4]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比一般公路上汽车速度大很多,为什么能正常转弯呢?

学生小组活动: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猜想,并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小组内交流合作分析、总结结果.

学生查阅资料可能分析出:

(1)转弯半径大(排除)

(2)赛车底盘低(排除)

最终确定是轨道的问题

你对公路建设部门有什么建议?

我们所学的知识还能不能应用于其他方面?

学生小组活动:网络搜集观察室内自行车比赛图片、视频以及数据资料,验证理论推导.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6]材料:一列火车有50节车厢,每节车厢装煤60吨,在铁路转弯处的圆弧半径是300 m,转弯的速度是72 km/h.

大家测算下,转弯需要的向心力.

学生小组活动:学习课本、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火车的知识.独立完成计算.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丰富知识,拓展.进行必要的计算,体验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7]计算发现这列火车转弯需要的向心力大约是:F=4×106 N.如果你是铁路设计师,你会怎么设计转弯处轨道?

学生小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设计方案.组内,组与组织间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8]我国铁路进行了第几次大提速,时速达300公里以上,这必将为我国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活力.假设你是一位从事铁路设计的工程师,你认为火车提速有必要对铁路拐弯处进行改造吗?应如何改造?

学生小组活动:应用所学知识,提出设计方案.组内,组与组织间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心里的健康发展.

3.4拓展、深化

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总结所学知识,写出建议书课后发到学校网站专栏.(建议学生可以从司机、路面环境等方面综合思考)

学生小组活动:整合今天所学的知识,完善自己的建议书.

设计意图整合所学知识、完善目标任务.

3.5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思考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情况应用了圆周运动.

学生小组活动: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圆周运动,为下节课学习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做准备.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下节课学习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做准备.

4对学生评价设计

4.1学生自评

本节课,教师布置利用所学的知识给驾驶员一些科学的建议的任务,并根据学习的深入不断地进行扩充且贯穿始终.以任务为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提出假设猜想并验证、拓展深化、并把结论应用于生活实际.实现了超越课堂、超越教材、超越老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