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公职律师申请书8篇

时间:2022-06-25 23:43:50

公职律师申请书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1

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书一: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书

申请人姓名 ,性别 , 年 月 日出生,民族 ,职业 ,住所 .居民身份证号码 .

案由: 纠纷

请求事项:

依法裁定保全下列证据:

事实和理由:

申请人与 纠纷一案,贵院已依法受理并正在审理过程中。现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特请求贵院对上述目前在 之处的证据予保全,以保证本案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裁判结果的正确。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

年 月 日

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书二: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书 (487字)

(20XX)安证字第XXX号

申请人:

XX市XX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号:XXXXXXXXXXXXXXX,住所地:XX市XX工业园区。

法定代表人:A,职务:总经理。

委托人:B,XX律师事务所律师。

公证事项:网络证据保全

申请人XX市XX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为防止日后证据灭失,于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向本处申请对"浙江XX机电有限公司"网站相关"产品展示"中"通机系列"的产品名称、产品类别、产品信息进行网络证据保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有关规定,本公证员C和公证工作人员D于二00九年四月十三日十五时三十分来到XX律师事务所律师办公室,由XXX律师进行操作。律师通过互联网打开"浙江XX机电有限公司"网站,点击"产品展示"分别查找"通机系列"网页相关产品名称、产品类别、产品信息,对上述网页及相关链接进行了实时打印,共打印书面文档15页,操作时间自十五时三十五分开始至十六时三十分结束。

兹证明与本公证书相粘连的复印件与上述实时打印所得的书面文档内容相符。该书面文档原件保存于我处。

附:复印件共1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XX市公证处

公 证 员

二00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证据保全公证申请书三:证据保全公正申请书 (390字)

()ХХ字第ХХ号

申请人ХХХХ(单位全称)因ХХХХ(申请保全证据的原因及用途),向我处申请对ХХХХ(保全标的名称)进行保全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的规定,本公证员与公员ХХХ于ХХ年Х月Х日在ХХ(地点)与鉴定勘验)ХХХ(性别、工作单位、职位、职称),对保全标的进行了ХХ、ХХ(鉴定、勘验、拍照),制作了鉴定(勘验)文件ХХ份,照片ХХ张,见证人ХХ(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住址)在场见证。

兹证明,与本证书相粘连的《ХХХХ》、《ХХХХ》(文件名称)为公证员、鉴定(勘验)人现场鉴定(勘验)所作,公证人员、鉴定(勘验)人、见证人的签名属实;保存于ХХХХ(具体地点)的照片ХХ张为公证人员、鉴定(勘验)人现场鉴定(勘验)所拍摄,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

中华人民共和国ХХ省ХХ市(县)公证处

公证员(签名)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2

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办法最新版内容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北京市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提高执业律师的素质,北京市律师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北京市律师协会章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管理规则》以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申请律师执业前参加实习的人员(以下简称实习人员),其实习活动的管理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 本协会根据律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的定位,按照政治坚定、法律精通、维护正义、恪守诚信的培养目标和本办法的规定,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指导律师事务所做好实习人员的教育、训练和管理工作,严格实施实习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确保实习质量。

本协会对实习活动的管理,接受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期为一年。

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应当参加本协会组织的集中培训和律师事务所安排的实务训练,遵守实习管理规定,实习期满接受本协会的面试考核。

对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管理工作由本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管理考核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申执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实习登记

第五条 申请实习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律师资格证书;

(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品行良好,无不宜从事律师职业的不良品行;

(五)未受过刑事处罚(过失犯罪除外);

(六)无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记录。

第六条 本办法第五条第(四)项所称不宜从事律师职业的不良品行,包括下列情形:

(一)因故意犯罪但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被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或者被人民法院免除刑罚的;

(二)因违法违纪行为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辞退的;

(三)因违法违规行为被相关行业主管机关或者行业协会吊销职业资格或者执业证书的;

(四)因涉及道德品行等违法行为被处以治安行政拘留或者采取强制性教育矫治措施的;

(五)因弄虚作假、欺诈等失信行为被追究法律责任的;

(六)有其他产生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行为的。

前款所列不良品行发生在申请实习人员十八周岁以前或者发生在申请实习登记五年以前,且申请实习人员证明其不良品行确已改正的,应当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以及至少二名执业十年以上、未受过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的当地资深律师为其出具的品行评价和推荐书,经律师协会设立的品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同意,可以准予实习登记。

第七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接收实习人员实习:

(一)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营状况不良的;

(二)无符合规定条件的实习指导律师的;

(三)不能为实习人员提供固定办公场所和必要办公条件;

(四)受到停业整顿以下行政处罚或者行业惩戒未满一年的;

(五)受到停业整顿行政处罚,处罚期届满后未逾三年的;

(六)受到禁止接收实习人员实习的行业惩戒,惩戒期限未满的;

(七)目前正在接受投诉处理,且有充分理由认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或行业处分的。

第八条 接收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的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实习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和《实习协议》。

第九条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指导律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专职律师;

(二)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

(三)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四)执业过程中未受到过行政处罚和通报批评及其以上行业处分;

(五)五年内未受过训诫行业处分。

实习指导律师同时指导的实习人员不得超过二名。

第十条 实习人员应当按照本协会公布的程序和要求申请实习,通过拟接收其实习的律师事务所提交下列材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外省户籍需另附暂住证或居住证复印件);

(二)《律师资格证书》或者《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符合本市司法行政机关要求的人事档案关系存放证明;

(四)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无刑事处罚证明原件;

(五)申请兼职律师执业的人员提交所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其出具的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证明(教师证或工作证复印件)和同意其实习的证明;

(六)《实习协议》复印件;

(七)实习人员与申请实习所在律师事务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复印件;

(八)本协会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十一条 本协会将在收到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递交的全部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审核,并向审查合格的申请实习人员颁发《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

第十二条 实习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协会撤销实习登记,收缴实习证,已进行的实习无效:

(一)申请实习人员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实习登记的;

(二)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实习人员准予实习登记或者违反规定程序准予实习登记的。

申请实习人员因有前款第(一)项情形被撤销实习登记的,应当同时给予其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实习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其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实习的处分。

第三章 集中培训

第十三条 集中培训由本协会或其委托的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

第十四条 集中培训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律师执业管理规定、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律师实务知识和执业技能等。

通过集中培训,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应当熟悉律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确立良好的律师职业道德观念,自觉遵守律师执业规范,了解律师实务知识。

第十五条 集中培训采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培训大纲和指定的教材。本协会可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增加其他教学材料。

第十六条 本协会可根据培训内容需要,选聘执业律师、专家、学者和司法工作人员担任授课教师,但应当以执业律师为主。

第十七条 受聘担任授课教师的执业律师,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执业五年以上,具有丰富的执业经验;

(二)在某一领域有突出的业务专长;

(三)品行良好,无不良执业记录;

(四)关心律师行业发展,热心律师教育事业;

(五)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六)本协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实习人员在集中培训期间应当遵守本协会及培训机构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到培训地点参加学习。

第十九条 集中培训考核合格的,由本协会颁发《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结业证书》;考核不合格的,应当重新参加集中培训,所需时间不计入实习时间。

第二十条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结业证书》的有效期为两年。

第四章 实务训练

第二十一条 实习人员的实务训练,由接收其实习的律师事务所负责安排。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在接收实习人员实习时,应当按规定为实习人员进行实务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且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实习人员收取费用。

第二十三条 实习指导律师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实习人员进行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

(二)指导实习人员学习掌握律师执业管理规定;

(三)指导实习人员学习掌握律师执业业务规则;

(四)指导实习人员进行律师执业基本技能训练;

(五)监督实习人员的实习表现,定期记录并作出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业务素质、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实习纪律的情况出具考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对实习活动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定期或者适时召开会议,通报实习人员的实习情况,研究改进实习工作的措施;

(二)对实习指导律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严重违背规定职责的,应当停止其指导实习的工作;

(三)对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习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查,并在实习结束时为其出具《实习鉴定书》。

第二十五条 实习人员接受实务训练,应当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独自承办律师业务;

(二)以律师身份在委托协议或者法律顾问协议上签字,或对外签发法律文书;

(三)以律师名义在法庭、仲裁庭上发表辩护或者意见;

(四)以律师名义印制名片及其他相关资料;

(五)以律师名义洽谈、承揽律师业务;

(六)不服从律师事务所、指导律师的监督管理;

(七)擅自中断实习活动;

(八)出借、出租、抵押、转让、涂改或者故意损毁《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

(九)其它损害律师职业形象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实习人员应当在实习指导律师的指导下办理律师业务,接受刑事案件辩护及、民事和行政案件、非诉事务、担任法律顾问、法律咨询以及代书法律文书等技能训练,掌握律师业务基本程序和执业规则。

第二十七条 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的实务训练,应达到如下要求:

(一)在实习指导律师指导下参加接待当事人活动;

(二)在实习指导律师指导下参与诉讼、仲裁或者非诉法律事务工作;

(三)在实习指导律师指导下进行案卷整理归档工作。

第二十八条 实习人员实习期满,完成实务训练项目并被实习指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考评、鉴定合格,且没有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接收其实习的律师事务所应当签发实习鉴定,并按要求向本协会提交该实习人员的实务训练考核材料。

第二十九条 实习人员因指导律师生病、离职等原因中断实习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在十五日内为实习人员重新安排符合条件的指导律师,并将变更后的指导律师报本协会审查,已进行的实习有效。

第三十条 实习人员实习期间不得转所,但所在律师事务所发生终止、合并、分立等变更事项的除外。

实习期间转所的,应当注销其原实习登记,交回实习证,并重新办理实习人员登记手续。

实习人员申请注销实习登记的,应在其取得实习证满三个月后提出申请。

第五章 面试考核

第三十一条 实习人员应当在实习期满两年内申请参加本协会组织的面试考核,逾期未申请的应当重新申请实习。

第三十二条 实习人员申请面试考核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

(二)《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集中培训结业证书》;

(三)《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鉴定书》;

实习指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考评意见和实习鉴定意见应当对实习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业务素质、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实习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如实作出评价;

实务训练材料应包括不少于10份实习人员参加主要实务训练项目形成的工作文书、操作记录、训练心得以及指导律师的点评意见等;

(四)本协会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三十三条 实习人员应当按照本协会的统一安排参加面试考核。面试考核时间安排在本协会网站公布,实习人员须按照考核时间安排准时参加。

第三十四条 面试考核应当对实习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实务训练情况、执业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实习纪律的情况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仪容仪表等进行全面考核,据实出具考核意见。

考核人员将根据实习人员的应答情况,按照评分标准独立进行评分,作出考核评价。

第三十五条 本协会将在面试考核结束后七日内,在本协会网站公示面试考核合格的实习人员名单,公示期为十日,在公示期满后公布实习鉴定合格的实习人员名单,核发《北京市律师协会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鉴定意见书》。

第三十六条 对于面试考核不合格的实习人员,本协会将以书面形式告知考核意见。

第三十七条 本协会应当对在公示期内收到的投诉或者举报进行调查。对有证据证明通过面试考核的实习人员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本协会应当撤销对该实习人员的面试考核合格意见,并书面通知本人及所在律师事务所。

第三十八条 实习人员对面试考核不合格结果或被撤销面试考核合格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自收到书面考核结果或被撤销面试考核合格意见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通过所在律师事务所以书面形式向本协会申请复核。本协会应当自收到书面复核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复核,并将复核结果通知本人及所在律师事务所。

第三十九条 实习人员面试考核不合格的或被撤销面试考核合格意见的,本协会可做出给予延长实习期三至九个月的决定。实习人员可在按照延长期限完成实务训练后,重新提交面试考核申请。

第六章 实习监督

第四十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协会给予训诫、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情节严重的,同时停止其实习指导工作,并给予二年内禁止接收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的行业惩戒:

(一)不履行或者懈怠履行实习管理职责的;

(二)指使或者放任实习人员违反实习纪律或者从事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律师事务所负有管理责任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实习人员出具《实习鉴定书》、考评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材料的;

(四)为实习人员出具不实、虚假的《实习鉴定书》、考评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材料的;

(五) 与实习人员签订虚假劳动合同的;

(六) 以为实习人员进行实务训练提供办公条件等理由向实习人员收取费用的;

(七)为实习人员安排指导律师,一名实习指导律师同时指导的实习人员超过二名的;

(八)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四十一条 实习指导律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协会给予训诫、通报批评或者公开谴责;情节严重的,同时停止其实习指导工作,并给予二年内禁止指导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的行业惩戒:

(一)不履行或者懈怠履行实习指导职责的;

(二)指使或者放任实习人员违反实习纪律或者从事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无正当理由拒绝为实习人员出具《实习鉴定书》、考评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材料的;

(四)为实习人员出具不实、虚假的《实习鉴定书》、考评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材料的;

(五) 以为实习人员进行实务训练等理由向实习人员私自收取费用的;

(六)一名实习指导律师同时指导的实习人员超过二名的;

(七)有其他违反本办法行为的。

第四十二条 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律师事务所应当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并报告本协会。本协会应当给予该实习人员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止实习,收缴实习证,并给予其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实习的处分:

(一)私自以律师名义从事本规则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所列违规行为的;

(二)不服从律师事务所及实习指导律师监督管理的;

(三)不能按规定完成集中培训和实务训练项目的;

(四)擅自中断实习活动的;

(五)有其他违反实习管理规定或者损害律师职业形象行为的。

第四十三条 实习人员在实习期间发生本规则第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律师事务所应当及时向本协会报告。经查证属实的,本协会应当责令其停止实习,收缴实习证,并给予其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实习的处分。

第四十四条 实习人员凭不实、虚假的《实习鉴定书》、考评意见或者其他有关证明材料,或者采取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通过面试考核的,由本协会撤销对该实习人员出具的考核合格意见,已进行的实习无效,并给予二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实习的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实习的处分。

前款规定情形的处理发生在实习人员已获准律师执业之后的,本协会同时将处理决定通报北京市司法局。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在本市申请律师执业的实习组织管理工作,依据本规则执行;司法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所指日均以工作日计算。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本协会理事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本协会理事会通过并于20xx年11月1日起施行。

申请律师执业人员实习证所具备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四)品行良好。

另外,根据其他法规规定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无违法犯罪记录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3

1、申请人向本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人所在单位为省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人大机关的直接向省司法厅申请;

2、市司法行政机关审核同意后报省司法厅;

3、省司法厅审批。

二、所需材料:

1、《公职律师执业申请书》;

2、《公职律师工作证登记表》3份;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律师资格证书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5、在党政机关专门从事法律事务工作或者担任法律顾问的证明;

6、所在单位出具申请人为公务员身份并同意其担任公职律师的证明;

7、有律师执业经历的,原执业机构主管部门出具执业纪律证明;

8、具有执业律师经历或从事法律事务工作1年以上经历证明;

9、所在单位出具的未受刑事处罚证明;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4

行政复议案件集中发生在司法部机关,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为行政复议主要被申请人。自1999年1月至2012年10月底近14年期间,司法部法制工作机构共计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70件,年均收到和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34件。据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数据统计,自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底的12年期间,全国省级及以下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收到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共计1672件。以32个省(区、市、兵团)为单位计算,平均每个省(区、市)司法行政机关年均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35件。部机关年均收到和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数量为平均每省(区、市)司法行政机关年均办案数量的7.8倍。在司法部办理的470件行政复议案件中,以司法部为被申请人的案件86件,以地方司法厅(局)为被申请人的案件344件,以公证处、监狱(含监狱企业)、司法鉴定机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其他部门机关为被申请人的案件40件。其中,省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共计430件,占司法部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总数的91.48%。

法律服务类执业投诉处理行为近年来成为司法部机关行政复议案件主要组成部分。自2006年《公证法》颁布实施后,司法行政机关不再具有作出公证申诉决定的职责,公证管理类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显著减少,司法部机关行政复议案件总体数量也随之有所减少。2006年司法部收到行政复议案件23件,其中公证申诉决定类案件8件;2007年收到行政复议案件25件,公证申诉决定类案件3件;2008年收到行政复议案件18件,公证申诉决定类行政复议案件为1件。但自2009年以来,因不服司法行政机关对法律服务执业投诉处理行为引发的行政复议申请数量逐年上升。据2009年至2012年10月底的办案数据统计,近4年来,司法部机关共计收到和办理各类行政复议申请170件,其中,涉及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法律服务执业投诉处理答复行为的99件,占司法部法制工作机构近四年来办理案件总数的58.2%。

行政应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结果反映出司法行政机关总体执法状况良好。在司法部办理的60件行政应诉案件中,经人民法院审理,作出行政判决书维持司法部原行政行为驳回原告或驳回其上诉的40件;作出行政裁定书准予原告撤回或驳回原告的15件;因原告死亡作出终止行政判决书的1件。以上案件共计56件,占司法部办理案件总数的93.3%。人民法院作出行政判决书,责令司法部履行行政职责的3件;撤销司法部所作公证申诉决定的1件,共计4件,占司法部办理案件总数的6.7%。在司法部办理的470件行政复议案件中,司法部机关作出各种行政复议决定书的230件,占司法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总数的48.9%。作其他处理240件,占办理案件总数的51.1%。在230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的案件中,司法部作出维持司法厅(局)原行政行为决定142件;作审查部委联合发文合法有效处理决定的1件;因先期立案,经审理不符合行政复议审理条件、因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的司法厅(局)履行了职责、或经复议机关协调双方当事人等原因,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作终止行政复议决定的28件;经审查,申请人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立案条件,作不予行政复议受理决定的43件;先期立案后经审理,不符合受理条件,作驳回行政复议决定的8件;因报请上级机关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作中止行政复议决定的1件。上述案件共计223件,占司法部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案件总数的96.9%。因地方司法厅(局)违法或不当行为,作撤销其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责令履行职责行政复议决定的7件,占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书案件总数的3.1%。在240件作其他处理的行政复议申请案件中,立案前经协调,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44件;经审查,司法部法制工作机构制函告知当事人不是行政复议范围的130件、制函转其他部门处理或协调后登记结案的66件。从案件办理工作中可以看出,全国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规范执法水平较高,执法状况良好。

通过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促进司法行政机关执法制度建设的完善。近十四年来,司法部法制工作机构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发挥法制工作机构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职责,不仅对办案中发现的执法问题,予以矫正,同时,针对办案中发现的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于多发的和群体性行政应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都集中或分别写出情况报告,认真分析发案原因,提出专项制度改进建议,推动执法制度的修改和完善。例如,对于因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公证申诉决定行为引发的多件公证类行政应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我们通过对公证申诉决定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制度改进意见;对于司法行政机关作出对司法考试违纪处理行为引发的群体性行政应诉和行政复议案件,我们积极提出改进和完善制度的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直接促进了公证法立法的修改和司法考试相关制度规定的完善。十四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多年的努力,司法行政法律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①,规范司法行政各项管理职能的制度建设日臻完善。特别是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司法考试等涉及法律服务和司法考试等管理领域的法制建设,近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司法行政各项管理职能更加明确清晰,管理程序更加完善合理,处理方式更加规范适当,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执法制度建设的健全对于严格规范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有效保障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执法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通过案件办理工作,我们也发现,在法律服务管理工作领域,执法制度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予以修改和完善。

(一)执法职能过度集中于上级机关,影响司法行政机关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是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对法律服务管理对象实施监督管理的主要执法手段。在司法行政机关中科学合理地设置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职能,对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职能作用,提高法律服务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司法部机关办理行政应诉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所涉及的事项和业务管理范围,以及司法部机关与地方司法行政机关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数据统计可以看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执法职能在司法行政机关层级设置上呈上重下轻的极度不均衡状态。这种设置,不利于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服务管理中发挥职能作用。

一是行政执法职权设置过高,难以及时有效地实现管理职能。根据《律师法》、《公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公证、司法鉴定、基层法律服务等管理领域具有行政许可职能共计17项②,其中由司法部审批的有“特许律师执业”等7项,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的有“律师执业审核”等10项。除2012年9月2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刚刚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下放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外,地、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基本没有行政许可权。

依据《律师法》、《公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和《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司法部、省司法厅(局)和地(市)司法局三级司法行政机关包揽了对法律服务管理对象实施的包括从“警告”至“吊销执业证书”(含“撤销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登记”、“撤销港澳律师事务所驻内地代表处执业许可”、“取消公证人委托”等)的所有行政处罚职能。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只有《律师法》规定的“对非律师执业证书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的,可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1倍至5倍以下罚款”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规定的对违法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等两类项。目前,我们许多法律服务机构设置在基层,而承担直接面对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工作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既无行政许可权,也无行政处罚权,造成管理行为的滞后和行政资源的浪费。2012年我们办理的1件省司法厅撤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的行政复议案明显反映出这一问题。

申请人龙某1984年因犯伪造印章和交通肇事罪被某省某市某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2003年,龙某报名参加并通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考试,因未在申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的材料中说明被处刑罚的情况,被省司法厅批准为该省某市某县某法律服务所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011年10月10日,龙某所在市司法局收到群众投诉,举报龙某因犯罪被判刑并被开除公职后,花钱买了一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证书”,成为法律工作者,应当撤销其执业许可。该市司法局要求县司法局调查核实龙某相关情况。2011年10月17日,县司法局查清龙某2003年确因隐瞒犯罪服刑的事实取得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情况,报请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根据部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撤销龙某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市司法局向省司法厅报送县司法局调查龙某被举报的情况调查报告,报请省司法厅根据相关规定,撤销龙某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并收回颁发龙某的职业资格证书。2011年11月,县司法局根据省司法厅要求,再次派员询问龙某,查清龙某确曾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和2003年报名参加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资格考试时没有向县司法局说明受到刑事处罚的事实。2012年1月,省司法厅作出《撤销决定书》,撤销龙某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2012年3月,龙某不服该《撤销决定书》,向司法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2012年6月,司法部经审理,作出维持省司法厅《撤销决定书》的行政复议决定。本案中,四级司法行政机关参与对龙案的处理。省司法厅对龙某实施行政处罚的调查认定工作全部由县司法局完成,市司法局和省司法厅在本案处理中为“二传手”和“三传手”。司法部机关在行政复议时,采用省司法厅提交的材料均为县司法局调查的材料。对龙某案件的处理,耗时七个多月,层层调查请示,造成管理效率的低下。

二是行政执法职权设置过高,不利于行政纠纷及时解决在基层。近年来,司法鉴定执业投诉处理答复行政复议案件明显反映出这一问题。司法鉴定意见涉及被鉴定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当事人难免与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产生民事纠纷。依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对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的行政审批和对违法司法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进行行政处罚职责。这种将对司法鉴定机构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全部放在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的规定,使得地、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对未经本机关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没有行政处理权。2010年4月,司法部颁布《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规定了司法鉴定执业投诉处理工作实行“分级受理,依法查处”原则;投诉人“可以向鉴定机构住所地或者司法鉴定人执业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司法行政机关投诉”;“对涉及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也可以交由下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受理”。上述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比较简单的投诉纠纷,而对于多数疑难纠纷,并未予以有效解决。一是实践中,许多当事人依然向省级司法行政机关进行投诉。这种情况在直辖市司法行政机关表现尤为突出。2010年司法部颁布《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后,至2012年10月的近3年时间,司法部机关办理司法鉴定类行政复议案件共计44件,其中,以直辖市司法局为被申请人的案件31件,占司法部近3年司法鉴定类行政复议案件的70.45%。二是由于地、县两级司法行政机关是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委托进行投诉处理答复的机关,当事人不服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投诉处理答复,依然可以向上级机关申请投诉。目前这种执法职权设置,不仅不利于司法行政机关及早发现纠纷隐患,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也直接影响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的管理效果。

(二)过多使用执法职能进行管理,不利于行业协会自律措施功能的有效发挥。在案件办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我们在法律服务管理工作中采用行政执法方式较多,而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手段较少。目前,我们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规定了从机构设立到人员执业准入的各种行政许可职能。为了统一管理,我们还将与行政许可相关的一些事项,以行政许可的方式在部颁规章中规定。如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变更,律师事务所名称预核准等。执法职能的过多行使,使管理模式单一化程度加重,不能适应法律服务多元化管理的实际需要,不利于做好行政管理工作。一是行政管理手段单一,不利于处理好复杂的管理关系。法律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其管理对象多元,管理关系复杂。简单运用传统意义的上下级行政管理手段来处理法律服务工作中日益多元和复杂的纠纷,不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例如,2011年我们办理了1件申请人因不服某直辖市司法局变更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决定的行政复议案。2010年3月,申请人吴某某任原主任的某律师事务所召开合伙人正式会议,通过投票,选举邓某为该所新任主任,吴某某等三人当选副主任。2010年4月15日,该律师事务所向某直辖市某区司法局提交《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变更申请书》,提出将该所主任由吴某某变更为邓某。申请材料中包含2010年3月由该所全体合伙人(吴某某除外)签名的《合伙人会议决议》。2010年4月19日,吴某某向该市某区司法局提交《关于我所换届选举有关情况的汇报》,提出2010年3月该所合伙人会议选举违背该律师事务所章程,该所负责人变更申请书及所附合伙人会议决议材料是虚假的。2010年4月至5月,市司法局分别向该所工作人员调查取证,证明该所申报变更邓某为该所主任的申请与所附有关该所主任选举内容吻合,吴某某所称的造假不能成立。2010年6月,市司法局作出关于批准该律师事务所变更负责人的决定,批准变更邓某为该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吴某某等人因不服市司法局作出的决定,向司法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本案中,吴某某与邓某同为一个律师事务所律师,律师事务所人员之间矛盾,引发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变更,属于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问题,由律师事务所内部协商,或者由律师协会出面,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手段,采取协调或监管等方式处理更为适当。根据司法部颁发《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中关于变更律师事务所负责人按照律师事务所审理许可程序办理的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介入律师事务所内部问题,引发行政纠纷。适用行政审批手段解决这类纠纷,不利于平衡相关的利益关系,不利于这类纠纷的解决。二是行业协会监督协调措施少,不利于行业协会管理功能的发挥。行业协会是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具有专业性和行业自律性优势,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职能作用,使之与司法行政机关共同合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共同做好法律服务管理工作,强化行业协会监督和协调手段是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们办理多起律师因地方司法厅(局)所作与行政许可相关的审批事项引发行政复议申请的案件。如2011年2月,我们办理的皮某某不服某直辖市司法局不予履行律师事务所名称检索相关职责行政复议案。皮某某为某省某市某律师事务所律师。2011年1月,皮某某通过特快专递向被申请人某直辖市司法局提交《律师事务所名称检索申请表》,要求申请检索律师事务所名称,某直辖市司法局一直未予回复。皮某某以该直辖市司法局不作为向司法部提起行政复议申请,请求责令该直辖市司法局根据《律师事务所名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规定时期内履行相关职责。经复议机关调查了解情况,得知皮某某因希望到该直辖市设立律师事务所并执业,需要依照有关规定,取得新设律师事务所名称批准。某直辖市司法局因其不符合该市内定设立律师事务所执业条件,因而未予其律师事务所名称检索申请进行答复。本案最终经调解,以皮某某向司法部提交自愿撤回行政复议申请书,终止了案件审理。本案中,皮某某申请律师事务所名称检索并不是行政许可,但根据部颁规定,需由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引发行政纠纷。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设置在行政许可外的一些审批事项让渡给行业协会,转化为行业协会自律手段,既可以强化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也可以减少行政纠纷。

(三)执法依据不完善,不利于规范管理。一是相关部颁规章修改不及时,导致执法依据不足。例如,根据2004年6月29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规定,保留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取消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核准”。司法部2000年制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关于机构审批和人员审批处罚的程序都应修改,但至今没有修改,使得一些地区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和机构审批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已成立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负责人的变更、注册、违法处罚的管理也因缺乏法律依据无法有效实施。近年来,有些地方司法行政机关为了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但在办理撤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书的行为中,因程序瑕疵,常引发行政纠纷。二是执法程序规定不够完善,加大执法难度。如2010年颁布的《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管理办法》没有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受理司法鉴定有效投诉的法定期限。地方司法行政机关普遍反映,因受理了投诉人与历史上由外单位管理时期的司法鉴定机构发生的纠纷,许多当时的证明材料难以收集,受理后增加司法行政机关处理难度,导致行政纠纷的发生。我们有些部颁规章,将行政许可项目外的一些事项列为行政审批事项,客观上扩大了行政许可范围,也存在着执法隐患。

改进的措施

吴爱英部长在《全面加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重要讲话中指出:“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根基,在整个司法行政工作中具有全局和战略地位。”科学下放执法权限,充实完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职能,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职权,增强社会组织管理活力,理顺机制,完善立法,是建立适应法律服务管理特点的管理体制,促进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科学下放行政执法权,强化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执法职能。笔者建议,除资格准入类行政许可统一保留在领导机关外,其他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职能全部逐步逐级下放到地级以下司法行政机关。如,将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核准进一步下放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将对律师事务所设立、分所设立、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等职能下放到地级司法行政机关。将停业以下的行政处罚权下放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从而加强地级和县级司法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职能。

(二)合理转换部分行政执法手段为行业自律措施,强化和完善行业协会管理职能。一是对发育成熟的行业协会,可以考虑赋予其行政许可权以外辅审批事项。如对律师管理,可考虑通过对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变更、律师执业地变更、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大陆代表处名称变更、律师事务所名称变更等行政许可以外的审批职能进行梳理,将适合的部分审批事项转化为行业自律管理措施,划转到律师协会办理。二是建立行业协会监督和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管理制,做好司法行政机关将审批事项转为行业自律措施的承接工作,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执业监督措施,使行业自律职能运行规范,合理适当,救济完善。三是在行业协会建立调处机制,完善行业协会利益诉求和利益协商机制,不断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自律管理体制。

(三)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执法依据。一是依据《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处罚法》关于委托执法的有关规定,将下放的行政许可职能和行政处罚权限在部颁规章中进行明确规定,在条件成熟时,及时将下放执法职能的内容规定到相关法律法规条文中。二是修改和完善相关部颁规章和行业协会规定,对转化为行业自律措施的审批事项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使之操作有法可依。三是及时修改相关部颁规章,完善执法程序规定,为依法执法创造更好的执法环境。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5

公证法实施细则学习体会一《公证法》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

这是从功能方面对公证机构的性质作出的规定。意味着,第一,公证机构要依法设立;第二,不以营利为目的,公证机构要收费,但不等同于企业,不能追求利益;第三,要独立行使公证职能,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独立证明并承担民事责任。

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分

为改变现行的公证机构按层级设置的做法,以避免引发不正当竞争,本法规定: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公证员由司法部任命

本法还对公证员的任命规定了严格的程序:担任公证员,应当由符合公证员条件的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公证机构推荐,由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报省一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司法部任命,并由省一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公证员执业证书。

公证的债权文书可申请法院执行

公证书一般应当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民事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成立要件的效力。据此,本法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公证机构因过错造成损失的要赔偿

为了保证公证的客观、真实,防止公证工作中发生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因赔偿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证法实施细则学习体会二1982年4月国务院施行的公证暂行条例将公证处定性为国家公证机关。在公证法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提出,公证处是国家公证机关的提法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公证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也没有必要由国家对民事法律行为承担证明责任。因此,公证法规定:公证机构是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

这是从功能方面对公证机构的性质作出的规定。意味着,第一,公证机构要依法设立;第二,不以营利为目的,公证机构要收费,但不等同于企业,不能追求利益;第三,要独立行使公证职能,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独立证明并承担民事责任。这样规定,同律师法关于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的规定,以及注册会计师法关于会计师事务所是依法设立并承办注册会计师业务的机构的规定,是类似的。也同20xx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确定的公证机构的性质,是一致的。

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为改变现行的公证机构按层级设置的做法,以避免引发不正当竞争,本法规定:公证机构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可以在县、不设区的市、设区的市、直辖市或者市辖区设立;在设区的市、直辖市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公证机构。公证机构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公证员非因法定事由不被免职

公证法将公证员定义为:公证员是符合本法规定的条件,在公证机构从事公证业务的执业人员。为强调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并确保其享有相应的工作职权、工作条件和应有的待遇,本法规定:公证员应当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公证职责,保守执业秘密。公证员有权获得劳动报酬,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有权提出辞职、申诉或者控告;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或者处罚。

公证员由司法部任命

本法还对公证员的任命规定了严格的程序:担任公证员,应当由符合公证员条件的人员本人提出申请,经公证机构推荐,由所在地司法行政部门报省一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请司法部任命,并由省一级政府的司法行政部门颁发公证员执业证书。

为吸收有较高法学造诣和丰富法律工作经历的高层次人员进入公证员队伍,公证法规定: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审判、检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务满20xx年的公务员、律师,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经考核合格的,可以担任公证员。

公证的债权文书可申请法院执行

公证书一般应当具有证据效力、强制执行效力和民事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成立要件的效力。据此,本法规定: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对经公证的以给付为内容并载明债务人愿意接受强制执行承诺的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公证机构因过错造成损失的要赔偿

为了保证公证的客观、真实,防止公证工作中发生违法行为,本法规定:公证机构及其公证员因过错给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由公证机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公证机构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公证员追偿。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与公证机构因赔偿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公证法实施细则学习体会三公证程序是《公证法》的核心内容,《公证程序规则》是公证机构和公证员进行公证活动的法律基础,只有严格遵守公证程序,才可以保证公证机构和公证员正确执行国家法律,依法行使公证职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把公证业建设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群众负责任的行业,才能把公证行业建设成为整个社会和群众信得过的行业,使公证制度真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地提升公证的公信力。

(一)认真做好申请与受理

申请是启动公证程序的第一道环节,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必经的前置程序。申请的标志是当事人或其人在申请表上提出相关的公证申请同时签名、按手印。必须要求当事人将相关信息及要求办理的公证事项填写完整,应避免利害关系人、公证员代当事人填写申请表。申请人填写确有困难而由公证员代为填写的,应在笔录中记载应申请人请求代为填写申请表,现已宣读给申请人,申请人对申请表填写的内容以及申请表上的告知内容无异议。除法定公证事项外《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赋予公证机构在业务范围内的受理决定权或称选择权、自主权,即对一般公证事项,公证机构有权决定受理或不受理。对明知或合理,怀疑当事人有规避法律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或公证机构承担的风险过大,或办理公证的法律依据不充分的申请,公证机构应当不予受理。

(二)提高对证明材料的审查能力

审查认定证明材料的内容及标准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审查证明材料能力,确认证明材料是否可被采纳。标准一是关联性,即证明材料必须在逻辑上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证明关系;标准二是合法性,即证明材料出具的主体、程序、手段及形式等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一些别公证处至今仍存在依据公安机关所出具的婚姻证明出具有关公证书,这种由非职权部门出具的证明不应该被采纳。第二,审查证明材料效力,即审查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具有充分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明价值,也就是对证明材料的采信。采信证明材料的一般标准一是真实性,对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是把证明材料用作认定依据的必经程序;二是充分性,即证明材料的证明力或价值足以证明公证事项中的待证事实。

(三)审查内容及方式

《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只是笼统规定公证员应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分别审查。实践中,对同一公证事项,不同公证处或不同公证员对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件要求可能不一,审查的范围及方式也可能不同。关于审查确实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只能根据不同公证事项的办证规则来判断,审查中应把握一个原则,即谨慎、勤勉、客观、中立的审查义务的审查义务。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6

摘 要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它是一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保障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社会保险 工伤保险 工伤条例

中图分类号:D92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03-02

《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它是一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对于规范社会保险关系,保障全体公民共享发展成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保险法》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统称为五险)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我国要将境内所有用人单位和个人都纳入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则要求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法》所规定的五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其中一种。所谓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它是通过社会统筹的办法,集中由用人单位缴纳而劳动者本人不予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建立工伤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并由此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法定的医疗救治以及必要的经济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工伤保险实行“无责任补偿”原则,它是指工伤保险在补偿工伤职工时,不追究受害人责任,无论职工在事故中有没有责任都应依法得到补偿。这是工伤保险的一个特殊原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社会保险法》实施一年来,人们对于该部法律所规定的险种、适用范围等都有了大概的了解。为了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社会保险法》规定的五险之一的工伤保险险种的进一步了解和发生工伤保险事故后如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和救济途径等情况,本人结合自己作为地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常年法律顾问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经验和体会,向大家介绍一下《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适用范围、缴费主体、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的主要步骤、工伤认定的法定条件、不服工伤认定的救济途径、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以及工伤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等,便于大家在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时,给予一些帮助。

一、《条例》的适用范围

《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因此,工伤保险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二、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是用人单位

《条例》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率之积。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方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因此,工伤保险的缴费主体是用人单位,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三、申领工伤认定的程序

首先,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应当申领工伤保险待遇。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是认定工伤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用人单位认可工伤的话,可以直接进入工伤认定程序,如果用人单位否认工伤的话,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申请确认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仲裁。如果双方当事人都认可仲裁裁决,该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可以进行工伤认定程序。如果一方不服仲裁裁决的话,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最终由人民法院裁决确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即所谓的确认劳动关系的“一裁二审制”。

其次,劳动关系或者事实劳动关系确定后,由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1.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用人单位应当自职工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交的材料:(1)工伤认定申请表,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7

1 首部

(1)标题。居中写明:“取保候审请书”。(2)申请人身份,是律师的写明律师姓名、所在律师事务所以通讯地址或联系方法。

2 正文

(1)犯罪嫌疑人姓名及其涉嫌的案件。(2)取保候审的理由。(3)有保证人的,写明保证人身份,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等。(4)保证: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②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③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④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上述四点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3 尾部

(1)致送机关,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是公安机关(这主要是看案件正处于哪一个阶段,如果是侦查阶段就应当向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申请;如果是审查起诉阶段就应当向检察机关申请;如果是审判阶段就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2)申请人、保证人签字。律师代书的,写明律师姓名及所在律师事务所名称。申请人交纳保证金的,则不用写保证人。

取保候审申请书

格式

取保候审申请书

第 号

申请人: 律师事务所 律师。

通讯地址或联系方法:

申请事项:对犯罪嫌疑人 ___________申请取保候审。

理由:

犯罪嫌疑人 因涉嫌 一案,于 年 月 日经 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逮捕羁押。根据 案的犯罪嫌疑人 (或其法定人、近亲属 )的要求,本人为 犯罪嫌疑人提出申请取保候审。其保证人是 (或保证金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96条的规定,特为其提出申请,请予批准。

此致

公安局或(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申请人:(签名)

公职律师申请书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律师制度,规范律师执业行为,保障律师依法执业,发挥律师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律师应当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第三条 律师执业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律师执业应当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

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律师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第二章 律师执业许可

第五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三)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四)品行良好。

实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前取得的律师资格凭证,在申请律师执业时,与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合格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条 申请律师执业,应当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合格证书;

(二)律师协会出具的申请人实习考核合格的材料;

(三)申请人的身份证明;

(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同意接收申请人的证明。

申请兼职律师执业的,还应当提交所在单位同意申请人兼职从事律师职业的证明。

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执业的决定。准予执业的,向申请人颁发律师执业证书;不准予执业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七条 申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受过刑事处罚的,但过失犯罪的除外;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第八条 具有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在法律服务人员紧缺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满十五年,具有高级职称或者同等专业水平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法律知识的人员,申请专职律师执业的,经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准予执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撤销准予执业的决定,并注销被准予执业人员的律师执业证书:

(一)申请人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

(二)对不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执业的。

第十条 律师只能在一个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变更执业机构的,应当申请换发律师执业证书。

律师执业不受地域限制。

第十一条 公务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

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任职期间不得从事诉讼或者辩护业务。

第十二条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符合本法第五条规定条件的,经所在单位同意,依照本法第六条规定的程序,可以申请兼职律师执业。

第十三条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或者辩护业务。

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

(二)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

(三)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三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

(四)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

第十五条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有三名以上合伙人,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三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

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 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除应当符合本法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外,设立人还应当是具有五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律师事务所的名称、章程;

(三)律师的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执业证书;

(四)住所证明;

(五)资产证明。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

第十八条 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受理申请的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审查,并将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十日内予以审核,作出是否准予设立的决定。准予设立的,向申请人颁发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不准予设立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九条 成立三年以上并具有二十名以上执业律师的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设立分所。设立分所,须经拟设立分所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申请设立分所的,依照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的程序办理。

合伙律师事务所对其分所的债务承担责任。

第二十条 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依法自主开展律师业务,以该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的,应当报原审核部门批准。

律师事务所变更住所、合伙人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原审核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

(二)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被依法吊销的;

(三)自行决定解散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形。

律师事务所终止的,由颁发执业证书的部门注销该律师事务所的执业证书。

第二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健全执业管理、利益冲突审查、收费与财务管理、投诉查处、年度考核、档案管理等制度,对律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四条 律师事务所应当于每年的年度考核后,向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提交本所的年度执业情况报告和律师执业考核结果。

第二十五条 律师承办业务,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按照国家规定统一收取费用并如实入账。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应当依法纳税。

第二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不得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第二十七条 律师事务所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

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二十八条 律师可以从事下列业务:

(一)接受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委托,担任法律顾问;

(二)接受民事案件、行政案件当事人的委托,担任人,参加诉讼;

(三)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委托,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申诉、控告,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公诉案件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担任人,参加诉讼;

(四)接受委托,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

(五)接受委托,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六)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

(七)解答有关法律的询问、诉讼文书和有关法律事务的其他文书。

第二十九条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应当按照约定为委托人就有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草拟、审查法律文书,参加诉讼、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办理委托的其他法律事务,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律师担任诉讼法律事务人或者非诉讼法律事务人的,应当在受委托的权限内,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一条 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委托人可以拒绝已委托的律师为其继续辩护或者,同时可以另行委托律师担任辩护人或者人。

律师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的,不得拒绝辩护或者。但是,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事实的,律师有权拒绝辩护或者。

第三十三条 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受委托的律师凭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权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关案件情况。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监听。

第三十四条 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审查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诉讼文书及案卷材料。受委托的律师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有权查阅、摘抄和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材料。

第三十五条 受委托的律师根据案情的需要,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

律师自行调查取证的,凭律师执业证书和律师事务所证明,可以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查与承办法律事务有关的情况。

第三十六条 律师担任诉讼人或者辩护人的,其辩论或者辩护的权利依法受到保障。

第三十七条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律师在法庭上发表的、辩护意见不受法律追究。但是,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除外。

律师在参与诉讼活动中因涉嫌犯罪被依法拘留、逮捕的,拘留、逮捕机关应当在拘留、逮捕实施后的二十四小时内通知该律师的家属、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以及所属的律师协会。

第三十八条 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和其他人不愿泄露的情况和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但是,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其他严重危害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事实和信息除外。

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人,不得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第四十条 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二)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

(三)接受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的权益;

(四)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

(五)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依法办理案件;

(六)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

(七)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

(八)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四十一条 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人或者辩护人。

第四十二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 律师协会

第四十三条 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

全国设立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地方律师协会,设区的市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地方律师协会。

第四十四条 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由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备案。

地方律师协会章程由地方会员代表大会制定,报同级司法行政部门备案。地方律师协会章程不得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相抵触。

第四十五条 律师、律师事务所应当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师协会。加入地方律师协会的律师、律师事务所,同时是全国律师协会的会员。

律师协会会员享有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权利,履行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义务。

第四十六条 律师协会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保障律师依法执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

(二)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

(三)制定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

(四)组织律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考核;

(五)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对实习人员进行考核;

(六)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奖励和惩戒;

(七)受理对律师的投诉或者举报,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律师的申诉;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律师协会制定的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不得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相抵触。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同时在两个以上律师事务所执业的;

(二)以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三)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人,或者与本人及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的;

(四)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担任诉讼人或者辩护人的;

(五)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第四十八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

(一)私自接受委托、收取费用,接受委托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

(二)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辩护或者,不按时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的;

(三)利用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牟取当事人争议的权益的;

(四)泄露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第四十九条 律师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规定会见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方式影响依法办理案件的;

(二)向法官、检察官、仲裁员以及其他有关工作人员行贿,介绍贿赂或者指使、诱导当事人行贿的;

(三)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四)故意提供虚假证据或者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得证据的;

(五)接受对方当事人财物或者其他利益,与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恶意串通,侵害委托人权益的;

(六)扰乱法庭、仲裁庭秩序,干扰诉讼、仲裁活动的正常进行的;

(七)煽动、教唆当事人采取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非法手段解决争议的;

(八)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恶意诽谤他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言论的;

(九)泄露国家秘密的。

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第五十条 律师事务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业整顿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处罚,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特别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一)违反规定接受委托、收取费用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办理变更名称、负责人、章程、合伙协议、住所、合伙人等重大事项的;

(三)从事法律服务以外的经营活动的;

(四)以诋毁其他律师事务所、律师或者支付介绍费等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的;

(五)违反规定接受有利益冲突的案件的;

(六)拒绝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

(七)向司法行政部门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对本所律师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律师事务所因前款违法行为受到处罚的,对其负责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律师因违反本法规定,在受到警告处罚后一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警告处罚情形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直辖市的区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在受到停止执业处罚期满后二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停止执业处罚情形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律师事务所因违反本法规定,在受到停业整顿处罚期满后二年内又发生应当给予停业整顿处罚情形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吊销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

第五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对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执业活动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责令改正;对当事人的投诉,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违法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向上级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处罚建议。

第五十三条 受到六个月以上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处罚期满未逾三年的,不得担任合伙人。

第五十四条 律师违法执业或者因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承担赔偿责任。律师事务所赔偿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的律师追偿。

第五十五条 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责令停止非法执业,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七条 为军队提供法律服务的军队律师,其律师资格的取得和权利、义务及行为准则,适用本法规定。军队律师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

第五十八条 外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机构从事法律服务活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五十九条 律师收费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十条 本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新华社北京讯,2007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