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元管理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1-13 08:10:18

元管理学论文

元管理学论文篇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以“质量提升、内涵发展”为主题进行着激烈变革。学籍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点,影响和制约着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整个受众面。学院以构建科学、高效、实用的学籍管理模式为契机,助推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深化公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助推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我国公安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了规模适当、层次多样、类型齐全的教育与培训体系。公安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安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安全稳定问题愈发突出。公安高等教育只有不断地发展壮大,才能真正履行应有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培养出高素质的公安专门人才,以满足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建设的迫切需求。公安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公安高校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既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彰显公安教育特色的制度体系和教育模式。这是“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出发点。

(二)深化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

管理创新已成为当下社会管理领域的一个关键词。公安高校的内部管理既具有普通社会管理工作“人”“财”“物”的一般性,又具有公安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特殊性。随着社会管理创新的持续进行,公安高校内部的管理机制需要完善、管理模式需要改革、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管理质量需要提高。公安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要适应一般性、突出特殊性、激发内驱力、拉动外驱力,从管理中要效益、从改革中谋发展、从创新中强质量。学院以学籍管理模式改革为主线,以点带面地深化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这是“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的主要着力点。

(三)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安高校需要认真总结以往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准确定位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科学设计办学模式与路径,坚持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学籍管理作为公安高校教育教学运行中的关键一环,构成要素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影响深度之大可见一斑。学院以学籍管理模式的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行机制,以管理模式的创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以管理效率的提升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是“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与实施的根本落脚点。

二、“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的主体内容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从公安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与实践性出发,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遵循学年学分制的一般原则,根据现阶段公安工作及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将原来单一的学分形式分解为“学业成绩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并按照数学中的矩阵模型进行学籍管理和运行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一)宏观系统

学籍管理是对取得学习资格的学生,在入学注册,成绩考评与记载,升、留(降)级、转专业、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奖励与处分,毕业资格审查和毕业等方面,按照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并实施有效管理。“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在遵循学籍管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公安专门人才培养的行业性特点,将教学运行、警务化管理、辅助保障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按照机制驱动目标准确、受动主体内容科学、运行体系制度完整、支持客体保障得力的原则,设计学籍管理模式的宏观系统。

(二)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在管理运行中起引导、驱动作用,属于驱动层面的设计。“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在遵循高等教育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多元智能理论的现实成果,以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己任,以实际需要为导向、以服务实战为宗旨,科学设定了以公安专业能力为核心,涵盖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思维能力的学籍管理目标系统。

(三)内容系统

内容系统是学籍管理模式中的受动部分,也是目标系统的具体化。内容体系的设计依据公安高等教育的行业性特点和“理实一体”、“通专融合”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执法公正、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学年学分制为核心,对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要素和阶段进行全面规划、科学设计,形成了四年一贯、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内容系统。

(四)制度系统

制度系统是在工作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制定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相应职能,形成较为稳定的工作程序与活动框架,实现系统的正常运行。“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从宏观层面准确把握与学籍管理息息相关的各部门、各环节的内部联系和基本功能,强调学籍管理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了一整套学籍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形成了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的制度机制。

(五)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是由教学计划、课程模块、选课机制、评价系统、学籍处理组成,在学籍管理模式中属于支撑层面的要素,为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运行基础、管理依据和实践保障,是合理地配置教学活动整体和各个构成要素的基石。“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通过设定“学业成绩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将教学计划、课程模块、选课机制、评价体系紧密结合、环环相扣,确保整个学籍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实施。

三、“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打破了学院原有的一元化的学籍管理体制,凸显了公安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满足了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对于公安专门人才的现实需求,丰富了公安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理顺了内部的管理机制,使得广大师生受益,促进学院发展,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实践证明,“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设计合理、运行顺畅、效果显著。具体表现为:

(一)师生受益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实施以来,学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的指导者。学生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更是自我成长的主导者和教师的有力助手。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参与教师科研、办案过程中,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在教师主持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中,有100多项吸收了学生参加。在学校70项部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90%由专业教师担任项目指导教师。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共出现场43912人次,参与办理刑事案件、治安案件33984人次,参与破获刑事案件15105例,出具刑事技术鉴定书7699份,参与抓捕犯罪嫌疑人14171人。在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学院共有189项学生科研成果获公安部奖励。其中,一等奖17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124项。特别是在首届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师生代表队充分展现教学成果与专业实力,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学校发展

“二元矩阵式”学籍管理模式推进了学院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与工作效能。教学方面: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增强,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各教学单位责任感增强,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化,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学生管理方面:警务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身份定位、职业定位和使命定位更加及时、准确。机制体制方面:各教学单位之间、教学单位与职能部门之间及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的划分更加合理,运行机制更加顺畅,贯彻力与执行力明显增强。各个层级、各个部门通力配合、步调一致、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助推学院的内涵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认可

元管理学论文篇2

简介: 以创立 中国 现代 旅游 规划学科领域为议题,提出旅游规划三元论,从实践导向、观念形成、专业组成、人才 教育 等方面,论证旅游规划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以及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转变与对策。 关键字:旅游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 时空形态格局 “旅游规划”近年正在中国骤然兴起,作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中国旅游管 理学 科和风景园林学科因此而发生着转变。其动因来自4 个方面:国际旅游与景观规划学术 研究 ,工程实践的示范,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取消,以及环境 艺术 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中国旅游规划领域正在经历着初期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形成。为此,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把握“现代旅游规划”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出现的前兆,明确该学科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基于20 年来风景景观规划设计和近年旅游规划的研究实践,笔者以为,旅游规划其狭义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 发展 规划、旅游项目设置、客源市场在内的旅游策划,这是旅游界的强项、核心。其规划的形式特点是以文字、数字、图表为主的描述、 分析 、论证、设想;然而,过去的实践结果和未来的 社会 需求告诉我们,仅有这种旅游策划是不够的,尤其要把设想计划落实在有形的空间形体和有阶段的时间范围上,这就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时空规划以及对应于单体项目的设计,需要以景观规划设计界的规划设计图纸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规划中,大家都无法回避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美旅游景观环境创造这两大 问题 ;同时,除了 经济 产业的问题,游憩心理行为和旅游地时空形态格局正在成为旅游规划 理论 研究的重点。 因而,新一代的中国旅游规划,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的策划这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 内容 :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游客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这三个层面的三元及其分别从一元向三元的扩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旅游规划三元论的核心实质。 1、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 如同传统的旅游规划,现代旅游规划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为旅游者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 历史 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满足。笔者认为,现代旅游规划自始至终都应以此为核心和最终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国旅游规划的实践需求看,笔者认为,其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旅游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关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运作的规划需求; (2) 景观时空层面,基于景观空间布局的规划,包括区域、总体、景区、景点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布局、设计,即关于景观时空布局的规划需求; (3) 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 自然 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生态环境大地景观的规划需求。这些构成了旅游规划需求的三元。与需求对应,现代旅游规划的内容同样包含三元: (1) 以“旅游”为核心的群体行为心理规划和项目经营; (2) 以“景观”规划为核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 (3) 以“生态”为核心的旅游环境生态保护。简而言之,旅游、景观、生态,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素(刘滨谊, 2001) 。 笔者认为: 对于中国,全面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的规划,并以这三元作为基本侧重。“旅游”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 、游客行为心理与项目经营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的规划,又称风景园林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项目、游客活动、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生态&r

元管理学论文篇3

简介: 以创立 中国 现代 旅游 规划学科领域为议题,提出旅游规划三元论,从实践导向、观念形成、专业组成、人才 教育 等方面,论证旅游规划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以及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转变与对策。 关键字:旅游规划 景观规划设计 时空形态格局 “旅游规划”近年正在中国骤然兴起,作为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中国旅游管 理学 科和风景园林学科因此而发生着转变。其动因来自4 个方面:国际旅游与景观规划学术 研究 ,工程实践的示范,中国国务院学位办对于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取消,以及环境 艺术 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这些变化一方面促使中国旅游规划领域正在经历着初期成长的烦恼,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国现代旅游规划学科领域的形成。为此,确有必要认清形势,理顺思路,把握“现代旅游规划”在中国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出现的前兆,明确该学科领域的定向、定性、定位、定型,采取相应的实施对策。 基于20 年来风景景观规划设计和近年旅游规划的研究实践,笔者以为,旅游规划其狭义的概念就是包括旅游 发展 规划、旅游项目设置、客源市场在内的旅游策划,这是旅游界的强项、核心。其规划的形式特点是以文字、数字、图表为主的描述、 分析 、论证、设想;然而,过去的实践结果和未来的 社会 需求告诉我们,仅有这种旅游策划是不够的,尤其要把设想计划落实在有形的空间形体和有阶段的时间范围上,这就需要有更为具体的时空规划以及对应于单体项目的设计,需要以景观规划设计界的规划设计图纸为主;此外,除了客源,近年旅游规划中,大家都无法回避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美旅游景观环境创造这两大 问题 ;同时,除了 经济 产业的问题,游憩心理行为和旅游地时空形态格局正在成为旅游规划 理论 研究的重点。 因而,新一代的中国旅游规划,实践深度:要从宏观的策划这一元走向宏观策划、时空规划、单体设计的三元;实践 内容 :要从以客源市场为主的一元扩展为客源市场、生态环保、美景创造的三元;理论研究:要从产业经济为主的一元扩展为产业经济、游客心理行为、时空形态格局的三元。这三个层面的三元及其分别从一元向三元的扩展,就是作者所提出的旅游规划三元论的核心实质。 1、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 如同传统的旅游规划,现代旅游规划其基本的追求仍然是为旅游者创造时间与空间的差异、文化与 历史 的新奇、生理心理上的满足。笔者认为,现代旅游规划自始至终都应以此为核心和最终目标。 以此为出发点,从中国旅游规划的实践需求看,笔者认为,其中均蕴含着三个层面不同的需求: (1)旅游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旅游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生活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即关于人们行为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经营运作的规划需求; (2) 景观时空层面,基于景观空间布局的规划,包括区域、总体、景区、景点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布局、设计,即关于景观时空布局的规划需求; (3) 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人文与 自然 资源在内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保护,即生态环境大地景观的规划需求。这些构成了旅游规划需求的三元。与需求对应,现代旅游规划的内容同样包含三元: (1) 以“旅游”为核心的群体行为心理规划和项目经营; (2) 以“景观”规划为核心的优美的旅游景观环境形象创造; (3) 以“生态”为核心的旅游环境生态保护。简而言之,旅游、景观、生态,这就是笔者所提出的现代旅游规划的三元素(刘滨谊, 2001) 。 笔者认为: 对于中国,全面的旅游规划应包括“旅游”、“景观”、“生态”这三元的规划,并以这三元作为基本侧重。“旅游”的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资源(分为自然天成的和人为创造的两类) 、游客行为心理与项目经营运作,这相互交织的三者进行揣摩、分析、设定、预测,统称策划;“景观”的规划,又称风景园林规划,其核心是对旅游项目、游客活动、设施建设这三者进行空间布局、时间分期、设施设计,统称规划;“生态&r

元管理学论文篇4

教学资源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课程资源,可以理解为教学过程中的软资源。教学资源的元数据可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对教学资源进行描述的元数据,称为教学资源信息ERI(EducationResourcesInformation);对教学资源的组织目录进行描述的元数据,称为教学资源目录信息ERII(EducationResourcesIndexInformation)。其中ERII根据资源规模可抽象为多个层次。元数据是指描述数据的数据,是指与业务技术过程及企业使用数据有关的所有物理数据以及包含知识的信息,是指来自企业内外所有(软件或其他介质含有的)物理数据和(员工和各种媒介中含有的)知识,包括物理数据的格式、技术和业务过程、数据的规则和约束以及企业使用数据的结构。教学资源中的元数据是指描述教学资源的类型、规格、属性、联系、约束等信息的数据。教学资源库建设规划如下。(1)提取教学资源知识单元,结合教学资源本身及其应用的特点,确定元数据的基本数据结构。知识单元是教学资源中可应用于交流使用并能完整描述一个知识点的最小单元。目前在知识单元划分上还没有具体的规范标准。一般由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参照教育部课程建设规范中的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三级划分,将划分得到的第三级资源作为知识单元进行管理,并向上逐层扩展,得到相应层次的粗粒度资源。(2)构建教学资源目录树。目录树从根节点开始,包含一个对其所有数据的层次视图,并提供基于树形的搜索系统。教学资源目录信息ERII根据资源规模可抽象为多个层次。按照目前的惯例和一般使用情况,将课程资源按内容及其关系,划分成大的章,章内再划分小节,小节中又可包含若干更细分的知识单元。这种结构可以看作是教学资源目录信息ERII的外在显现,即教学资源目录树。(3)教学资源服务。在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系统存在三种角色:资源提供者、资源管理者、资源消费者。资源消费者是指教师或学生,他们提出资源消费请求,包括对资源质和量上的要求;资源管理者即资源中介,是系统管理中心,主要管理ERI或ERII,并根据资源消费者提出的请求进行必要的计算,反馈消费者信息,满足其需求;资源提供者是教学资源存储中心,主要负责资源的存储,并按接收到的指令为消费者提供相关资源。按照信息流动的不同方式,分析他们之间的工作模式,相应地设置层次结构。将资源与其元数据适当分隔存储管理,在资源服务时采取资源信息处理和资源实体传递两条线的方式,减轻资源的负担,平衡网格环境的负载,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二、关键技术

1.元数据结构设计

本文拟采用的元数据基本结构如右表所示。需要说明的是,该元数据结构根据教育部课程教学及大纲规范要求,结合本学科方向课程及教学实践,以及资源管理和软件开发的需要,并综合其他相关因素形成。

2.教学资源目录树构建

目录树是指存储有关网络资源信息的特殊数据库,把网络环境中的各种资源都作为目录信息,在目录树结构中分层存储、访问、管理和使用。目录树将分布式系统中的用户和资源,以及其他对象统一组织起来,提供一个单一逻辑视图,允许用户透明地访问网络上的资源。一个由目录树支持的网络系统是一个集成、网络化、统一的系统,而不是各个独立功能部分的简单聚合。目录的内容称为对象类(ObjectClass)和项(Entry)。对象类描述什么信息可存储在目录中,而项把相关信息组合在一起,也可以理解为对象为抽象约束,项为信息内容。ERI之上的ERII逐层抽象或封装生成,下层的ERII是上次ERII的一个项,这是逐层递归或递推的过程,因此它们采用一致的管理操作方式,软件算法具有可复用性。元数据信息采用数据库方式存储,方便检索管理,而资源本身仍以文件方式存储于磁盘。为了管理的方便和统一,资源库的物理存储与资源管理的目录树结构基本保持一致。通过目录树方式记录存储教学资源数据信息,与资源库本身的层次结构(树型结构)相统一,同时也与Internet及各种管理中的层次结构相一致,为教学资源管理提供方便,易于使用现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

3.教学资源服务

在教学资源库中,资源建设是基础,资源管理是关键,要对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应用,就需要对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资源提供者对资源进行存储、传输等控制管理,资源的搜索、协调传输等任务主要由资源管理者完成。网格资源管理的目的是有效调度、管理、配置可利用资源,将实际上的异构环境转换成一个虚拟的同构环境。基于网格的教学资源管理是网格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延伸,需要完成资源寻址和定位,找到特定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本身也属于网格资源的一部分,教学资源节点与网格节点也是统一的。在基于网格的教学资源管理中,选择基于的网格资源管理方法,满足教学资源访问中的结构关系,能够方便地搜索到资源及资源信息所在的服务器,与Internet和网格层次管理结构一致,而且层次化的体系也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系统在用户和资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基于网格的教学资源体系,通过的方式将异构、分布的大型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提取共享。通常一个资源请求任务被派分给一组Agent,这些Agent根据被请求资源特征,在构造层各计算节点间自主地移动,寻找资源信息,获得资源服务,完成自身的任务,满足用户在广域范围内对教学资源的个性化请求。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上面是用户(消费者),提供资源服务请求;下面是资源提供者,提供教学资源;中间是服务系统。消费者通过就近(或网格结点)提出资源服务请求,通过当前获得的资源信息ERI以及资源目录信息ERII,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结果将请求任务分发到相关的,进一步处理;最后根据获得的教学资源分布信息,按照一定的模式交付给用户。

三、结束语

元管理学论文篇5

一、联系生活,发展语言智慧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教师如果不为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那么,拼音将有可能成为孩子学习上第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对于保护他们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我认为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语言来源于生活,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儿童创设一种语言环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带调音节组词或者说一两句简单的话,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ai”这个音节时,我请一个孩子上台来和老师站在一块比身高,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孩子们有的说:“胡老师高,xx小朋友矮。”有的说:“胡老师比xx高,xx比胡老师矮。”甚至有一个孩子还用这样两句非常精彩的话来概括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老师是a,我是i,高高矮矮在一起。”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符号单独存在时,它对学生是没有意义的,而没有意义的识记又是非常困难的。可一旦把音节放在具体的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就不仅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兴趣,更关键的是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又能够发展孩子的语言智慧。

另外,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在教“zhi”这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请孩子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音节不能分开拼,只能整体认读。因为在教“zi”时,我就是采用故事的形式来带领他们学习的,因此,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被他们编了出来。有一个孩子这样讲道:“zh是妈妈,i是孩子,有一天妈妈带着孩子上街,可孩子不听话,到处乱跑,走丢了。最后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才找到了妈妈,小i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听了这样充满童趣的故事,我惊异于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语言表达力。作为孩子,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那么在我们低段教学中,何不利用这个特点作为我们设计教学环节的组织策略和依据,来促进学生语育智慧的发展和提高呢?

二、色彩记忆,发展视觉空间智慧

低段儿童对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进行记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生动直观的图画和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刺激除了能够引起视神经中枢的兴奋外,还能在他们的“心灵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常设计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涂色,给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涂色,给字母和音节涂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一个个美丽的彩色记号,让学生在填色过程中不仅受到美的熏陶,记住了这些抽象符号在形状上的细微区别,而且发展了视觉空间智慧。有个孩子就曾拿着自制的拼音卡片对我说:“我以前者分不清声母z、c、s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可现在我一看见卡片上的颜色,我就知道它叫什么了,因为我把声母全部涂成了红色,把整体认读音节涂成了蓝色。”受到这个孩子一番话的启发,我黑板上的“拼音角”也利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来书写;红色代表声母,黄色代表整体认读音节,白色代表韵母。这种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设计我想可能比老师直接把知识灌输给他们要深刻得多。

三、儿歌串连,发展音乐智慧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一年级孩子来说,尤为喜欢。在拼音教学中,无论是教字母的发音,还是规范字母的形式,我都运用了大量的儿歌,有的是传统的儿歌。例如。“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一叫ooo;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有的是我为了教学需要,自编的儿歌。例如在教“ei”这个复韵母时,我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小兔飞飞,爱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像这样的儿歌还有很多。例如,在教“ing”这个后鼻韵母时,我问他们怎么记住这个韵母的发音,有个孩子站起来说,她要用儿歌来记:“天上一颗星,树上一只鹰,墙上一颗钉,地上一块冰。”由此可见,通过儿歌,学生不仅可以记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还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感中发展了音乐智慧。

元管理学论文篇6

面对国家新的要求,原来由教学秘书协助教研室主任统管教研室所有课程的管理模式,无论是个人的能力还是精力,都明显无法满足。我们在查阅文献、参考国内外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课程管理的具体办法,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提出淡化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对高校院(系)所开各门课程均遴选课程负责人,由各课程负责人负责各自课程建设的所有事务。

2课程负责人制的作用

2.1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教学质量

课程负责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负责人领导下的课程组立足于每一门课程,把每一门课程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就课程本身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切实提高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围绕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相互监督,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课程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出谋划策,完善课程建设,从而形成课程建设强大的“合力”。只有这样,总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2.2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一门课程有无魅力、受不受学生欢迎,教师起决定性作用。一门精品课程,是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和人格的综合体现。课程建设状况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理念、课程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机制,直接反映出课程建设的质量。通过实施课程负责人制,明确了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及岗位职责。课程负责人制使主要教学责任由主讲教师一人承担,因而主讲教师从接受教学任务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这一班次所有学生学习的优劣完全系于一身。因此,他会千方百计地上好每一次课,精益求精,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教学工作得到学生、领导及同行的肯定时,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的教师会有成就感,教学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2.3引领教师专业方向的发展

“授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是万能的,对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逐渐熟悉和掌握的过程,“现学现卖”既对学生不负责任,也不利于教师个人业务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每一门课程有一个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保证。在课程组建中避免同一教师承担课程门数过多现象,课程组成员可以交叉,但不能过多,考试课的主讲教师不能交叉。这样可以使每一位教师有精力和时间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作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专业方向的协调发展。

3课程负责人制的实施

3.1组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课程建设牵涉面广,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必须加强工作的领导与组织。院(系)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院(系)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负责相关课程,并根据课程的类型组建课程组。本院(系)的课程组是由相近的几门课组成,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有相对固定的基层教学组织。

3.2课程负责人的条件

课程负责人制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进学科、进课程、进课堂。因此,课程负责人必须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热爱教学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完成课程建设任务,课程负责人应长期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相关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志于课程建设。

3.3课程负责人的选择

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在教学过程中仅由一名主讲教师全程负责,因此主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主讲教师的选拔就成为这种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拔和培养满足要求的课程负责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以上基本要求,院(系)课程负责人的选择程序为教师申报—课程归口教研室推荐—学校教学督导组及教学管理部门审核确定。在确定课程负责人时,应该综合考虑职称、学历、教学效果、教学经历、组织能力等因素。这种选择方式,主要以对人才的感性认识和定性评价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项选择指标难以量化和标准化。有研究者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HierarchyMode,AHM)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定量评价系统模型,为我们选择课程负责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拟逐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负责人的选择更趋合理。

3.4课程负责人的职责

课程负责人应在院(系)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管理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1)组织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负责本课程的建设和日常管理。(2)组织课程组教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考核等教学文件。(3)精心安排课堂讲授、实验指导、课外指导等环节的教学人员,并承担1/3以上教学任务。(4)组织听课评课,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5)负责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至少在开课前2个月组成课程团队,完成教材选用、教学分工、开课试讲等准备工作,制订讲义编写、课件制作及集体备课等计划。(6)掌握本学科学术动态,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和教学法研究活动,开展课程建设讨论,组织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7)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情况的反应,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

4课程负责人制的成效

4.1课程教学水平提高

实施课程负责人制的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教师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明显提高。

4.2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高校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特别是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单位普遍受到好评。同时在校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评价较高。

5存在问题及建议

5.1教师人数不足

目前,高等学校由于快速发展,师资尤显匮乏,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过多;课程组成员可以交叉,但不能过多,考试课的主讲教师不能交叉。因此要摒弃过去那种“人人都能上课,什么课都能讲,让讲什么课就讲什么课”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合理配置教师。

5.2缺乏有效激励和监控机制

元管理学论文篇7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教学管理质量 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管理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的。它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的课程改革专家把其当成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它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学生应该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其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不在于提出人们有多少项智能,而在于指出了人与人潜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他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育人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并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个性,建构合理的评价系统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他强调,帮助每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神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的教育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应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人类拥有多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为此,我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方向,适时调整课程,迎合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加快成长。在课程改革中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构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从岗位需求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侧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教学管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坚持以教学过程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各教学环节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真正领域(即社会承认其价值的学科)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对教育而言,其对象是人,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八个智能和对人的发展智能功能,在教学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工作如同纵横交错的网络,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管理队伍做保障,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高职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支“敬业精神好、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优、业务水平强”的管理队伍,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事业心,有现代化管理知识,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教育教学中起指导作用。他们既有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善于管理的实干家,能较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悉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具备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于教学管理各环节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这一切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人际关系智能”互相协作和沟通。

总之,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只有积极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入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才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张家勇.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教发展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3(3):114~116

元管理学论文篇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管理质量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管理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它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wWW.133229.Com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的课程改革专家把其当成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它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学生应该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其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不在于提出人们有多少项智能,而在于指出了人与人潜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他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育人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并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个性,建构合理的评价系统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他强调,帮助每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神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的教育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应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人类拥有多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为此,我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方向,适时调整课程,迎合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加快成长。在课程改革中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构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从岗位需求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侧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教学管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坚持以教学过程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各教学环节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真正领域(即社会承认其价值的学科)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对教育而言,其对象是人,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八个智能和对人的发展智能功能,在教学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工作如同纵横交错的网络,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管理队伍做保障,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高职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支“敬业精神好、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优、业务水平强”的管理队伍,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事业心,有现代化管理知识,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教育教学中起指导作用。他们既有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善于管理的实干家,能较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悉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具备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于教学管理各环节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这一切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人际关系智能”互相协作和沟通。

总之,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只有积极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入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才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张家勇.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高教发展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3(3):114~116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