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韩语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4-09 11:18:07

韩语教学论文

韩语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韩语教学;文化渗透

一、引言

中韩两国不论是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着密切的交流,韩语的学习成为两国交流中的重要部分。目前韩国语教学在我国迅速发展,很多高等院校均设有韩国语专业。语言与文化是互相依托的,在韩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外语教学的任务就是在不同的背景下,培养出具有一流交际能力的人才。韩国文化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中国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将就韩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部分进行简要探讨。

二、韩国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在韩国语教学中更是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帮助学生对于汉语的理解和学习,并且提高学生的日常交流能力。

(一)文化教育有助于韩国语的学习

韩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崇礼教,年龄的长幼、职位的高低、社会关系的高低在韩国语的表达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进行韩国语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韩国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韩国的文化,在进行学习时引起重视。如在韩语表达中,对长辈、社会地位较高者、职位较高者所使用的终结语与平辈的有很大的区别,且同一名词因尊敬法而呈现不同形态。例如:最简单的“你好”这个词,同辈之间使用这个词语时,是用“?? ??? !”而在跟长辈或者职位较高者说话时则用“?? ?????”。当然还有很多平辈的词语与敬语是有区别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二)文化教育有助于准确地进行韩国语日常交流

韩国文化不仅体现在语言的敬语中,在生活方式上也很有特点,在韩国语教学中,加入生活文化习俗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日常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抵御在学习语言中的文化冲击,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和了解新的文化。如韩国人在长辈面前喝酒、抽烟有很多特殊的动作或禁忌等,这都是文化因素的影响。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而文化是整个社会的一种行为方式,语言离不开文化,作为第二或者第三外语的学习者,一定不能单纯地仅仅学习口语和书面语,还要将文化渗透到语言当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进行韩语交流时更加融入到这个国家。因此文化教育对于韩语学习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三、韩语表达中映射的韩国文化

(一)委婉表达

韩国人的语言表达较为委婉,因为韩国人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语言表达时,尤其是表示拒绝时,委婉表达体现的更加明显。中国人说话与韩国人有一定的区别,中国人说话较为直接,喜欢简洁明了,在表达拒绝这一意思的情况下,韩国人与中国人相比更倾向于使用委婉表达,而中国人更多的选择非语言性的表情身体语言或眼神来传达意思。因此中国人虽然不多用委婉表达,也不会引起误会,可是韩国人却很难接受此种方法。例如韩国人在拒绝他人时常用“啊,怎么办呢?”听到这句话,即使被拒绝仿佛也可以体谅对方的难处。因为他们在说话时尽量从对方心情出发,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他人的处境 比如在收到邀请时,如果不能参加,一般这样拒绝:“?? ????? ??? ??? ???? ? ? ????. ??? ?????? ????.??? ?? ???.”这是一个典型地照顾他人情绪表达的事例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好多情况下,中国人不能理解韩国人的这一民族心理而导致产生误会我们并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成韩国人的心口不一,或是韩国人喜欢说谎,要充分的理解他们这种心理才能更好地与其交流。

(二)强烈的民族感和集体感

中国人在说只和我有关的事情是会说我妈妈,我家等等,通常用“我”来表达,而 韩国人则多采用“?? ??,????”等“我们”来表达。这种表达明明是只和我有关的事物,却总是用我们这个词来表达甚至说我们丈夫,我们妻子,中国人听到这种话第一反应通常是非常惊讶的。这是因为韩国人更强调集体的概念,忽视个人,这一点从生活风俗上也能感受到,在韩国传统的房屋里,没有完全隔开的空间,仅仅用薄薄的纸糊成的门把房间简单分隔开,因为他们认为房屋是家族成员共同的空间 在这种传统的房屋结构中,没有我的空间,只是我们的家而已。了解韩国人的这种集体意识,对今后与韩国人接触交流会产生积极的帮助。

四、如何更好地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

(一)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近年来,各种多媒体资源蓬勃发展,为韩语教学提供了比较丰富的课程资源。多媒体不仅可以创造出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直观地掌握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还能从视觉上了解手势、表情、身体语等非语言交际形式,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感性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因此我们的高校教师应在韩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像、电影及电视剧片段、互联网、幻灯片、课件等工具,通过生动活泼的声像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体验异国文化的不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外国文化、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的魅力。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得到的知识印象也会比书本上更加深刻。

(二)为学生创造交际情境。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具有韩国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在日常对话中学生容易出现用语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以及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只掌握书本知识的学生,他们的韩语是在脱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学习的。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一旦走进社会,进入一种陌生的文化环境,他们在实际运用语言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还应精心设计创造出具有韩语文化特色的交际情景,组织学生在这种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设想自己置身于韩国文化情景中,进行诸如打招呼、介绍、祝贺、告别、致谢、道歉、约会、购物等特定情景的语言练习,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

五、总结

在韩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韩国文化的渗透教育,更多地为学生创立交际情境,让学生更加实际地感受到韩语交流中的乐趣。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拓展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教育。总的来说,语言离不开文化,要在韩语教学中将两者充分结合,提升学生韩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韩语教学论文篇2

学院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积极开设面向高校韩国语教师的在职培训,积极引进高学历、经验丰富的韩国语教师。目前我院担当教育教学任务的韩国语教师已由从最初的4位本科韩语教师,现在发展到拥有硕士教师4人,海归教师3人,及韩国外教2人,师资力量有很大的提高。

学生在学习韩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听说方面实践能力差,思维跟不上说话人的速度。二是词汇量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韩国人时,对自己掌握的知识量、准确度没有信心,就越无法集中精力。三是阅读理解、速度方面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很难提高水平。四是语法知识和写作方面,连贯性差。学生学习语法时,能理解,也能运用,但实际写作时用法不当,甚至有些语法根本不用。

学院在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韩国语教师师资梯队建设有待完善。二是教材缺乏系统性、针对性、连贯性。三是课程设置有待改善。韩国语教育不应该只局限在教授学生韩国语基础知识上,更应该结合学生的毕业走向,开设提高学生日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

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就能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大连翻译职业学院就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分析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岗位,顺应社会对三年制韩国语专业毕业生的需要,为自己量身制定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并逐步形成自身特色,这样就能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我院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采用小规模授课形式。语言类教育需要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结合。小规模的教学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特别对于零基础的韩国语教育,小规模的授课形式能使教师更容易掌握各个学生的对知识的掌握的境况,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某个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韩国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在教学工作中带的一个16人的自考班,班级人数少,在日常教学中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弱点,从发音到写作,逐个加以针对性辅导,使得班级16人的成绩整体进步明显。

学院加大和国内、外同类院校的合作。三年制大专、高职院校毕竟其教学资源与设备方面都很有限。因此各大专、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探索与韩国校际间的合作办学项目,做到资源共享。建立一个对学生更加有利的学习环境。

学院加强与各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及时地获得相关的就业的信息以及社会对韩国语人才需求得变化。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韩国语人才。我院下属的大译五洲贸易有限公司,需要大量的韩语翻译人才,在校的3-4年的学习期间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让学生更加明确在校的学习方向。

二、韩国语教学发展前景

1.学生数量增加、学习需求增大

随着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频繁进行,全国各地出现学习韩国语的热潮。韩国语学习者中固然以出于专业需要而希望系统学习韩国语的学生居多,也不乏为追寻“韩流”本源、甚至仅为欣赏韩剧、听懂韩国语歌曲而学习韩国语的学生。从本院韩国语学生招生情况来看,实际招生数有大幅度增加,第一志愿填报上线人数也从最初100多名增加到500多名,双语专业韩国语学生也从最初的一年60多名增加到一年200多名。可以预见,大连翻译职业学院韩国语也将成为未来的外语热门专业之一。

从近几年本专科生就业形势的总体情况、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供求比例来看,韩国语的毕业生近几年来一直有着相当优越的就业小环境和广阔的前景。从长远来看,持续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涉外型韩国语人才,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在韩国语人才多年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无论是韩国语专业毕业生还是曾经选(辅)修过韩国语的其他专业毕业生,都将受到欢迎。因此,总的趋势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还会有更多学生希望通过不同方式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文化。

2.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培养外语、计算机过硬的复合型、双语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涉外型外语、外贸大学的普遍模式。社会对韩国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多,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各高校韩国语专业今后必须探求新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3.中韩大学合作共同培养的趋势

仅仅通过3~4年国内学习就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并非易事。除了学生的勤奋努力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专业教育计划与语言实践途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中韩两国大学合作、实现共同教育的“3+1”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学生学习对象国语言、体验对象国风俗习惯最好的教育方式。目前,实行1年或者2年在韩国进修韩国语的“3+1”、或“2+2”韩国语本科教育模式的大学有普遍增加的趋势。另外,一些大学的韩国语专业还出现了本硕连读、中韩合作的“3+3”或“4+2”等多种教育模式,我院的国际交流中心正在积极和韩国的几所大学建立姊妹学校关系,为学生进一步进修韩语搭好桥梁。

韩国语教育在中国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基本全盛期。“韩国语学习热潮”已从东南沿海地区传到南部、西南内陆地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希望通过不同途径学习韩国语、了解韩国文化。

今后韩国语学生还将继续增加,韩国语教育将更加活跃。面对新形势,我院韩国语学院将继续开发和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韩国语高级人才的需求。另外,中韩两国政府以及友好团体的支持、中韩两国有关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也是我国韩国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林杰.中国的韩国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新国语教育,1996,(53):143-152.

[2]李得春.世界中的朝鲜语/韩国语和阿尔泰语系语言[J].朝鲜-韩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1):69-77.

[3]李恩淑.中国的韩国语教育成果提高方案考察[J].双语学,2005,(27):137-159.

[4]李得春.作为第二外语的韩国语现状及发展趋势[J].韩国语教育,1999,(8):14.

[5]金英玉.关于中国的韩国语(朝鲜语)教育考察[J].语文教育,2003,(26):253-270.

韩语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韩语教学 文化教育 必要性及方法

在我国韩语教学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问题,不管是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对韩语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就本文中对韩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我国韩语教学水平。

一、韩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在进行韩语教学时,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上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一致、单调的,只是根据课本内容进行语法讲解、语句训练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气氛过于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也就难以调动,在这种不利形势下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够完全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是必然的。在进行韩语教学中,语言环境是及文化氛围是尤为重要的,一旦这方面的内容缺失,就会使得学生的韩语学习存在方向性误差。

2.缺乏文化教育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课本内容进行延伸,只是依照语法及句型推进教学内容,对韩国语言文化及传统并没有做出相应阐述,而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也只是机械式的对韩语表面词义进行学习,对韩语文化一概不知,这就使得文化交流成为空谈。

二、韩语教学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在进行韩语教学的过程中,最为突出的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及交流能力,虽然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民族文化、语言等却并不相似,差异性较为明显。因此,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将文化教育纳入教学流程中,这不仅包括韩国的风土人情、生活状态,还涵盖着韩国的发展历史等。如果教师本身对韩国文化的了解较少,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韩语学习及交流时精准性难以保证,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韩语基础,更要指导学生对韩语所对应的语气及功能进行全面认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面对任何状况及个体时,用最得体、适宜的语言将陈述内容真实准确的表达出来。

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韩语文化交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解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到对方所要表达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将自身的思维想法表达清楚,这也就达到了语言交流的最高水平。但是在进行韩语教学中,由于这一语言并不是母语,能够进行韩语交流的人群及范围较为局限,这就使得韩语口语训练缺乏环境条件。另外,教师的教学流程在经过长期实践后,已经初步形成教学习惯,在进行实际韩语教学时,通常以知识灌输为主,对文化的传递并没有做出过多的渗透点,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掌握到该掌握的语言知识点,但是这却是具有缺失性的,与语言文化也是相脱离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韩语教学时,加大文化渗透力度,将韩语所涵盖的文化知识进行讲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韩语运用综合能力。

三、韩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渗透的方法

1.加强韩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教师不仅可以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素养,也要具备优秀的国际文化修养。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在韩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渗透,不仅需要学习日常用语、成语、谚语等内容,也需要对所学习语言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道德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讲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视网络等手段,让学生对韩国的文化背景及时地了解。在韩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学习,要清楚地知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并能够及时抓住文化渗透的机会,在教学中能够准确渗透文化教育。教师在积极帮助学生扩展韩语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韩语跨文化交流能力。

2.丰富课堂教学

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结合教材,积极拓宽文化内容。教材是帮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在教材中通常涉及广泛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内容。比如在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韩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韩国语教程》和《标准韩国语》等教材,两种教材都有较多的篇幅去介绍韩国的文化背景,同时也附带了专门的韩国文化,所提供的文化材料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对学生了解韩国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利用,并能够将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在韩语教学时能够及时地进行文化渗透,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习的语言文化。

其次注重中韩文化的对比。在韩语教学进行文化渗透时,要全面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并要积极地与母语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种反应能力。在对比语言文化时,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中韩文化差异进行不断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对本国文化的干扰进行排除。在母语与学习语进行比较时,学生能够理解语言的不同文化,也能够尊重学习语的文化习俗、历史习惯等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和谐融洽的语言交流。

最后创设文化交际背景。在韩语教学过程中,要熟练地了解相关交际用语,并要创造出有效的韩语文化背景,要学生能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可以开展语言交际活动。比如在特定的韩国文化背景中,学生可以进行打招呼、介绍、祝贺等内容的练习。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角色扮演、小组练习等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在韩语文化氛围中积极地学习韩语文化,同时能够在韩语中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化的实践,提高学生充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知识。

3.利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语言文化信息。在韩语教学中,能够利用录像、电影、互联网、PPT等工具进行教学,通过生动的声像展示,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韩语文化与本国文化的不同之处。

4.开展课外活动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能够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韩国文化,比如韩国的文学作品、报纸杂志等;其次可以播放一些记录影片,主要是进行韩国社会文化的介绍,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学习韩语文化知识;最后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韩国文化,加强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比如积极开展韩语辩论会、演讲赛、话剧表演、歌舞比赛等。

在韩语教学中文化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渗透了文化,语言才能生动、形象起来,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提高。因此,这就需要在日常韩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并将文化教育与课堂内容进行紧密结合,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语言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韩语教学论文篇4

(一)开设的翻译课程课时是否充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大学开设的课时不够充分,有些院校只开设一个学期,学时多则72学时,少则64学时。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讲不完,只能选择性的挑选文体和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也对其韩国语翻译课程掌握情况不够理想,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

(二)翻译课是否采用了新的教材体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院校教师采用了自编讲义,也有的院校选取了由文体为主要课程流线的北京大学出版的《中韩翻译教程》。

(三)是否开设网络课程

在调查中显示,多所数院校在翻译课程中开设了部分网络课程,但并没有实现完全开放。

(四)学生反映教学情况

从调查中显示,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翻译课程没有必要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在韩国语和汉语互译方面没有太大提高、练习机会不多等诸多问题。

二、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1.翻译课程内容设置不够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很多韩国语教学工作者认为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韩国语学习者,没有必要进行韩译汉的讲授和练习,只意在培养汉译韩的能力,以至于一些韩国语专业毕业者在翻译时出现韩国语式的汉语,或是遇到允长的韩国句子无从翻译的情况,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2.课程开设课时不足

部分人认为韩国语翻译课程的分量仅仅是作为韩国语学习的补充部分,在其它学科也能涉及到,而且考虑到本科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特意减少翻译课程课时。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翻译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属部分,它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门具有独自的理论和技巧的学科,需要足够的课时去讲授和练习。同时为了应对本科生毕业走向,如果课时安排不足,会影响学生就业时专业的应用。

3.教学条件有所限制

部分院校仍没有完全开通网络课程。究其原因,其一是学校缺乏网络课程的客观条件,其二是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韩语翻译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网络教学技术不够熟悉,无法全面开设课程。

(二)建议

1.提高对韩国语翻译课程的重视

部分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翻译的分量占的很小,对翻译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课时安排不充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等教学问题出现。

2.明确教学内容

(1)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翻译课程分为韩译汉、汉译韩2门课程开设,可以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这门课程理论有一个充分的比较、理解和实践。在不同的翻译过程中领略由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乐趣,有充分的时间来探索韩译汉、汉译韩的不同魅力、规律和技巧。

(2)目前高校的大学本科的翻译教科书主要用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朝朝汉翻译基础》、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教程》和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三部教材。其内容上各有利弊,平分秋色。和其它韩国语学科相比,贫乏的教科书,参差不齐的内容给翻译课程教学加大了难度。授课教师应当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取教材,同时教学内容也要追求新颖、具有时代性的资料进行翻译教学,本就匮乏的教材不能做到实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中难免会具有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容,基于这些原因,韩语翻译教师应当除了讲授教材中的材料,还要自行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更多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比如翻译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翻译经历或是专业翻译人员的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材的多样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者翻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注意讲与练的课时分配。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是有律可循,以此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还要做到在选取翻译实践时要难易得当,这样会提升学生的翻译信心和兴趣。以此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3.加大翻译课时

无论是从学生学习需求还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这门课程性质上看,课时应当适当增加,保证课时充足,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学习和实践,让教师有充分的实践来讲授论文知识和实践指导。

4.教学方式多样性

传统的韩国语翻译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翻译理论,通过翻译理论让学生对句子、文章进行翻译练习,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的译文,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要求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译文。但是实际上,给出的“正确”译文是也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翻译是一种受原文束缚的创作,所谓创作就不能是单一的,固定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

(1)可以将韩国语翻译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到深,先是讲授练习韩译汉,再进行汉译韩的学习。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2)在进行汉韩翻译练习时,考虑到目的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如果让学生自己完成翻译,容易使译文质量不高,学生翻译动力受阻。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式讨论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翻译的自我意识。

(3)在讲授练习韩汉翻译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走出“韩文圈”,使汉语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把擅长韩汉翻译锻炼成翻译强项。很多韩国语学习者在进行韩汉翻译时,通过查阅资料都能理解原文意思,但是要通过规范的汉语表达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情况发生,译文表达也是差强人意。所以在韩语翻译课程中,不能忽视韩汉翻译的作用。教学时可以通过“译文对比”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源语和译语交流场景意识,了解译文与原文有所区别的各种译法,加深对翻译理论的学习。

(4)强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习惯。通过学生翻译练习,加强翻译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培养韩国语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开展翻译课的第二课堂,模拟翻译现场,创造翻译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束语

韩语教学论文篇5

在韩国,最先引进汉语的时期可追溯到古朝鲜。但因缺乏历史史料,在韩国,能作为依据的汉语普及史料应该是从朝鲜时代开始的。根据记载,1393年在韩国首次成立了司译院,以此向人们进行汉语等外国语教育。汉语教育是从1945年国立首尔大学成立中语中文学系后开始的。开设正规中国语教育课程的早期大学有韩国外国语大学(1954)、檀国大学(1954)、成均馆大学(1955)、高丽大学(1972)、淑明女子大学(1972)、延世大学(1974)、岭南大学(1976)等等。 

自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各大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设了中语中文学系,90年代与中国语相关的学系纷纷进入韩国各大学。 就此韩国的关于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二、韩国学会以及论文 

 

目前,韩国的学会有韩国中语中文学会 、韩国中国学会、中国文学理论学会、中国文化研究学会 、中国语文研究会、 中国语文学研究会、 中国语文学会、 中国人文学会、中国学研究会、 韩国中国小说学会、 韩国中国语言学会、 岭南中国语文学会等等。 

各界学会都纷纷发表学术论文,关于汉语特殊句式的“把”字句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最早时期为九十年代,从论文的题目中,可感知韩国的研究。学位论文有:《“把”字句研究》(朴建榮 1994 博士论文);《“把”字句研究》(裵得成 1994 硕士论文);《高等学校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授-学习方案》(刘信惠 2005 硕士论文);《“被”字句和“把”字句的比较以及转换研究》(金株珍 2006 硕士论文 );《关于韩国语格助词+名词句转换为现代中国语“把”字句的研究》(李昌延2006 硕士论文);《现代汉语“把”字句和宾语前置文的比较研究》(郑姬卿 2006 硕士论文);《“把字句”研究》(张志勋 2007 硕士论文);《现代中国语“把”字句使用条件研究》 (周希丰, 2007 硕士论文 );《<红楼梦> “把”字句研究》(郑周英 2008 硕士论文);《现代中国语“把”字句研究》(郑香彩 2008博士论文);《“把”字句形成和类型》(柳贤姬 2008 硕士论文 );《第七次教育过程中高等学校汉语教材中的“特殊句型”分析》(郑贤颖 2009 硕士论文);《高等学校汉语教材中的“把”字句教授方 

案》(金来源 2009 硕士论文);《现代中国语“把”字句的客观性,主观性研究》(赵卿焕 2009 博士论文);《韩国高中汉语教育特殊句型与指导方案》(车正镇 2010 硕士论文);《“把”字句技能和意义研究》(白秀珍 1993 中国学);《“把 NP”的活用意义》(以“把”的主题表识 技能为中心/張泰源 1996岭南中國語文學會);《汉语处置句和动词的结合样相(1)》(李鎭英 1997 中國人文科學);《汉语处置句的起源》(漢語處置文의起源/李鎭英1997 中國學論叢);《汉语处置句变迁(2)》(李鎭英 1998 中国语文学论文集);《通过<训世评话>看汉语语顺:以“把”字句为中心》(李義活、朴鍾淵 1998 假托利大學校外國語文學硏究所);《汉语处置句和动词的结合样相(2)》(李鎭英 1999 中国语文学论文集);《中国方言中出现的处置句现象》(李鎭英 1999 中國人文科學);《汉语处置句变迁研究》(李鎭英 1999 中國人文學會);《“把”字句历史演变研究》(把字文历史演變硏究/張泰源 2000 韓國中語中文學會);《<老乞大>中出现的“将/把”字句的语法化研究》(金光照 2002 中語中文學);《轻动词假设与汉语“把”字句的语用结构分析》(金光照2003 中國言語硏究 );《语义分析的“把”字句再考》(申芝言 2003中國言語硏究);《“把”字句小考》(崔载永 2004 外大中國硏究所 );《“把”字句信息结构中 NP2的地位分析》( 金艳姬 2005 中國硏究所 );《<老乞大>处置句的“把/將字”研究》(李秀珍2006 中国学);《具有“把”字句功能的“将”字句考辨》(具有“把”字句功能的“将”字句考辨/赵春利、梁万基 2007 中語中文學);《韩国学生“把”字句习得状况分析》(林載浩 2007 韓國中國言語文化硏究會);《科技翻译中“把”字句处理机制》(朴在胜 2007 中國硏究);《否定成分后置式“把”字句小考》(趙恩瓊 2009 中国语文学论文集);《“把”字句信息结构研究》(金世美 2009 中国语文学论文集)。这些论文出处是韩国最有知名度的“国会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韩国教育学术情报局”等网站。不能说是十全十美的,但目前为止的“把”字句主要论文都呈现在此。 

 

三、结语 

韩语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 高职韩语翻译 课程教学 教学现状

一、引言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的经济发展和各种交流不断频繁,经济危机之后,韩国在华投资出现新变化,这种变化伴随着中韩自贸区的谈判和两国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呈现新态势,这使高职高专的韩语翻译教学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

目前,受中韩之间密切经济文化往来的影响,国内众多高职院校都创建自己的韩语专业。韩语翻译课程作为高年级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翻译技巧和韩语思维能力,各院校和教学工作者对其的改革和研究不少。近年来,随着韩语专业的发展,诸多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都对韩语翻译教学做了研究和探索。如郭蕾(2014)、张文丽(2013)、王慧君(2014)、蔡秀明(2012)、高弼兰(2011)和安秀兰(2009)等,纷纷对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各方面做了研究和探索。

二、发展研究现状

各高职院校的韩语翻译教学层次水平不一,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翻译教学依然滞后于社会翻译实践,仍旧沿用高校的固有教学模式,实用性不强,发展受到制约。高职翻译教学,目前多以教师授课为主,重理论轻能力,笔者研究发现多数学校教学模式单一,教条化严重,学生兴趣不高,毕业生实际口笔译水平不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学生翻译素养p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以教师为主、教材为辅的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违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目标,当前的翻译教学亟待调整与改革,在经济大潮和全球化背景下,翻译教学强调实用为上应该成为主流。

目前,关于韩语翻译课程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基础教法(安秀兰,2009)到教学方法的改革,侧重讨论式教学法在韩国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中尝试将讨论式教学法进行实践运用。可见研究者们注意到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韩语翻译教学的束缚,以及师生课堂互动教学对于韩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逐渐意识到高职韩语翻译课堂不应该囿于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认识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能动性,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效果不突出的问题。然而,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的韩语思维能力及翻译应用能力、翻译职业素养等问题仍旧没有过多谈及。

三、存在问题和探索研究

笔者注意到,目前的韩语翻译教学仍未脱离以往教学的窠臼,仍旧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存在。

(一)教材的实用性不强

韩语属于非通用语,中韩建交时间短,市场发展快。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的教材78.45%在内容上偏重理论讲授,只注重基础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授,翻译实践性不强,内容艰涩,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教材内容没有切入社会,实用性、功能性、实践性不强,严重影响高职韩语翻译教学。因此,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韩语翻译教材研发成为新型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的首要之重。有关机构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都已经推出相关的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材,相应的后期研发还在持续,期待更多的机构和个人加入这一队伍。

(二)学生水平局限

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水平产生一定影响。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文化素养不高,(2)学习能力差,(3)学习积极性不高,(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因素影响了高职韩语翻译教学的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韩语翻译素养和学习习惯,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实践教学中,借助网络资源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积极性,弥补这一不足。

(三)师资和教学资源限制

高职韩语翻译教学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资源匮乏,也是高职韩语翻译教学的一大阻碍因素。然而,高职教育与企业的联合、企业优秀人才的加入,以及其实践性特点,给韩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国家和各种机构的大力支持、国际交流和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加强,为教师提供各种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我们期待更多资深学者和相关人才参与高职韩语翻译教学工作。

(四)培养模式僵化

目前高职韩语翻译教学培养的学生翻译能力不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无法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其应借助网络资源创建立体化教学平台,并依托平台以基本课程、实训实习、参加活动实践为三个维面,通过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使课堂、实训室、校园网、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单位等形成有机整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韩语翻译人才。具体做法是使学生课上学习实训、课下顶岗实习、网上讨论反馈,参加大型实践翻译活动,期末将各种课下活动和表现都纳入考核机制,利用网络平台培养韩语素养,建立全方位韩语翻译人才培养机制。

(五)探索启示

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的翻译实践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但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又为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教学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是一种发展趋势,高职高专教育本身的特点使其更好地顺应了这一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化背景下的网络立体化教学适应社会对韩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在优化资源、丰富课堂、全方位培养人才方面意义重大。

四、结语

高职高专教学最终是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笔者主要梳理了相关研究,并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韩语翻译教学现状和面临问题,至于解决对策和新阶段网络立体化教学模式等也在上文已涉及。网络化国际化教学发展将对高职韩语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将是我们今后探索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郭蕾.高专韩语翻译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2).

[2]王慧君.讨论式教学法在韩语翻译课中的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3]蔡秀明.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在韩语翻译课中的实践与探索[J].大众文艺,2012(3).

[4]安秀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翻译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09(11).

[5]文钟哲,金顺姐.韩语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分析及培养目标设计[J].国际问题研究,2006(1).

[6]杨柳.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图景[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1).

韩语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韩语专业 翻译课程 实践能力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06-01

目前,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翻译领域中的韩语专业翻译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为促进中韩交流文化的发展,我国各省市高校也纷纷开设了韩语专业翻译课程,并将教学重心定位在提高学生韩语交流实践能力培养上,由此可见,实践能力培养是学校培养高素质韩语翻译人才的重要研究课题。

1 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发展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在体制上并没有创新性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主,翻译教材为辅的教学机制是高校常用的教学方式。随着翻译课程教学在韩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边翻译边讲解的教学模式逐渐演变成了交互式语言练习,这种交互性学习不仅提高了翻译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还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在现代化教学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的双重影响下,实践能力培养逐渐成为翻译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出版的韩语翻译教材中,有近78.45%的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注重翻译理论基础知识传授,大部分教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作用不强。同时,很多教材内容都没有切入社会实际,并没有渗透过多社会性、实践性、功能性的锻炼内容,上述问题给韩语专业教师的翻译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 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2.1 实践能力理论分析

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不仅可以提高知识的使用价值,还能突显出高校教育教学的社会价值,对于韩语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讲,口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翻译能力是韩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首要应用性能力,和大多数语言教学相同,这三种能力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可以直接影响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2]。

2.2 实践能力培养在翻译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级教育中,翻译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口译训练、听力训练、专项实践训练等基本技能训练可以改变原有教育内容。因此,翻译课程的教学项目相对复杂,只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才能进一步加深翻译课程的影响价值。翻译课程教学可以有效的将理论内容转变成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培训项目,让学生在训练、培养中细化韩语词汇、语法的应用功能,以此提升自身对语言的控制能力、翻译能力[3]。

3 提高韩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价值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对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可知,无论是在教材选编上,还是在教育模式、教学技术上,翻译课程教学并没有突显出实践能力培训的作用和价值。该文针对上述内容,提出以下几点合理性建议。

3.1 丰富教材内容

以教材为中心的翻译课程教学必须引进社会热点口语教材内容,如朴槿惠就职演讲、韩国娱乐新闻等,这些影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韩语发音,让学生在中文字幕、韩语发音中找到同步翻译的切入点。将韩国文化引入翻译教材当中,找出特殊口语化词语的应用特征,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日常翻译场景转化到翻译教材中,如学生实习中常见的翻译场景、特定翻译情境等,这些资料作为课后专项训练教材,可以加深学生对“实践性”教材的认识理解程度[4]。

3.2 引用科学性的教学模式

以往,翻译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训练时间很少,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实践能力训练机会也非常少。因此,大学教师还应引进“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延伸翻译教学的影响力,如模拟创建翻译公司,开展韩国电影配音比赛,组织韩语翻译公益性活动等,活泼生动的教学内容会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达到锻炼学生韩语翻译能力的教学目的。

3.3 加强辅教学课题的开发力度

教师作为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主体,其韩语翻译水平也需不断完善和提高。了解韩国与中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政治中的关联性发展内容,如汽车产业、造船产业、娱乐业、政治沟通项目等,教师应深入到韩资企业或与中国有合作关系的机构当中去,熟悉韩语翻译的实质性内容,了解现场翻译的重点与中心,掌握专业术语、词汇的应用习惯等,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翻译课堂中。教师将这些实践性、应用价值非常大的翻译课题引入实践能力培养中可以大幅度增加学生的翻译素养,提升学生对现实中韩翻译行业的了解能力[5]。

3.4 创建专项能力培训项目

专项能力培训是将重点教学项目转化成一种能力培养项目,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实训活动,结合在企业、政治机构工作中的翻译经验以及翻译问题,展开教学讨论。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切实翻译问题,创建独立的培训项目,如口语能力、翻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通过阶段性训练,改善学生翻译习惯、增强其口语、听力能力,以达到填补翻译课程教学漏洞的培训目的,增加实践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与应用能力。

4 结语

该文结合韩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发展现状、理论内容以及解决对策,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决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师应不断探索翻译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完善、调整教学模式、方法、内容,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其实际就业需求角度出发,开展个性化、科学性的教育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1] 郭蕾.高职高专的韩语翻译教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12(2):110-124.

[2] 穆晓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

[3] 邱春香.论中专学校院校翻译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14(22):110-124.

韩语教学论文篇8

一、要学会听

学习语言的首要目的用于交流,而交流的前提是听懂对方所说,因此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韩语听力训练应该在学习入门阶段(如学习字母发音)就有意识地着手进行。韩语由于其自身的发音特点,在初学阶段,就要养成静心、耐心听的习惯,培养正确的语感,通过对听的反复刺激,使听觉对规范语音形成一种定势,从而提高辨音的能力,这一切会为以后的听力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考入国家开放大学商务韩语专业的学习者一般都是零起点,但是可以通过韩流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韩国影视剧、韩国歌曲在国内的广泛传播,大部分学习者对韩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影视剧手段在韩语听力训练中的重要性。影视剧作为一种音、像结合,并带有一定故事情节,体现一定文化背景的影音资料,其最基本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一个宏观的语境中,为我们提供多种不同的情景语境,同时又可以向我们再现主人公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过程。学习者可以将语言的学习和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学习具体的语境中各种语言的搭配使用,以及在特定语境中表现出的文化内涵。影视剧中出现的台词基本都是口语,因此为了利用影视剧进行韩语听力练习,应当了解口语的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一般来说,口语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多地反映了说话者的主观要素,句子也都相对比较精炼简短,而且在说话过程中多借助其他要素的协助,例如停顿、表情、手势等。韩语独有的特点也多少影响着学习者的理解,比如经常省略主语,语序随意且与汉语相反等。其实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学习影视剧影中出现的口语在韩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我们前几个学期学到的课程,无论是基础韩语1-4还是韩语阅读写作等课程,课本中出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面语,如果学习者只学习这些,生搬硬套,就无法进行顺畅的韩语交流。因此,以影视剧为手段进行韩语听力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影视剧中的台词是实际生活语言,是练习听力的最好素材。学习者在遇到省略主语等非语法表现形式或只用于口语表达方式的时候,就很难理解谈话的内容。因此,借助于影视剧台词这样的实际生活语言,学习者的听力能力会迅速提高。

2、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体会和感受韩国文化。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文化能够促进语言学习,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学习韩语不能是单纯的语言学习,还应扩大视野,了解韩国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有学者指出,只有对相对国的文化有深层次的了解,才能非常流畅地用某种外语进行交流。韩国影视剧中,很自然地流露出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世界观等,因此通过观看影视剧进行语言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文化的学习,而且又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3、影视剧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韩国影视剧以富于变化的情节、唯美的画面、精巧的构思,吸引了大批“哈韩族”。因此,电影消除了平面语言的枯燥无味,能够大大提高学习兴趣。由于影视剧内容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习者在提高听力的同时,也会学到一些具体生活场景使用的语言。例如,基本上在每个影视剧中都会出现打电话、吃饭、约会等生活场景,他们会把在影视剧中看到的这些场景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学习者比较感兴趣的影视剧或者歌曲,来提高学习者对韩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听韩语歌曲时,要坚持学会为止,不能光唱,要把歌词翻译过来,理解歌曲中蕴藏的丰富感情。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的内容都会使学习者产生厌学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乐趣。因此,要做到学习要求和目的难易适中,即在学习者能力范围之内设置相应的听力任务。语言是存在于某种文化背景下的,影视剧、歌曲等作为语言与文化的结合体,在韩语听力练习中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种方式虽然更适用于具有一定韩语基础的学习者,但是至少通过上述手段可以把学习者引入到韩语的语言环境,为以后的韩语听说学习打下基础。

二、要学会说

在学会听的基础上学会说是“韩语听说”课程的主要一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缺一不可,尤其语言是要拿来实际运用的,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诵读是化无声文字为有声声音的方式,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从而会提高听力水平和能力。同时,通过听力水平的提高,也能进一步纠正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口语水平。诵读有助于增强语感,我们在谈话和阅读中,有时可以凭直觉在一瞬间就可以察觉某句话听起来别扭,某个句子听起来欠通顺,而一时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种最初的感觉就是“语感”。语感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习者可以不加思索地脱口而说,随心所欲地落笔成章;可以一下子就辨别出语句的错误和文章的优劣;凭借语感,还能听上句知下句,读上文知下文,预感到下面会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语感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对于学习韩语来说,由于语言环境的局限性,语感的形成自然要困难的多。诵读时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情感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增强读物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所以说,声情并茂的诵读是培养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学会说韩语,首先与韩语诵读训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诵读的内容包括报刊杂志、韩语书籍等,其内容越丰富、时尚越好,因为这些既能反映韩国最新的实时动态,也包含着韩国文化以及众多领域的知识内容。通过诵读可以体验、感受学习韩语的乐趣,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韩语诵读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韩语诵读可以与语音训练同时进行。由于汉语和韩语语音系统不尽相同,其母语的发音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韩语学习中来,影响学习者建立正确的韩语语感,造成语音障碍。韩语的辅音系统没有汉语的清浊音之分,分为松音,紧音,送气音。因汉语的音韵系统里没有这三个对立音,对学习者辨音造成难度。另外,韩语的每个辅音和元音都有自己的音值。但是在语流中有些音素往往会受到前面或后面音素的影响,发生音变现象。韩语音韵体系里的连音现象、紧音现象、同化现象、腭化现象都是口语发音中经常遇到的现象。因此,在初级阶段韩语诵读必须与语音训练同步进行。

2、语法知识的掌握应与韩语诵读同时进行。韩语是粘着语,汉语是孤立语。所以在语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韩语的语法关系依靠附着在语干后面的附加形态一助词和语尾表现出来,而且助词和语尾不但数量繁多,语法功能多样,意义相近的也多。因此,韩语诵读中进行适当的语法练习是必要的。

3、要注意韩语诵读材料的选取。诵读时应选取优美的、琅琅上口的诵读材料,由浅入深、由易而难,逐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诵读能力。

4、韩语诵读时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压力。韩语诵读要限时快速,而且朗读、背诵规定时间和数量,先稍快,再加快,再特快,并要快而不乱,快而不错,使记忆信息迅速输入大脑,获得强烈印象,达到记忆的目的。韩语诵读时应加强韩国文化学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因此学习语言要注意文化因素的导入,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根据语境理解诵读内容。此外,在诵读练习的基础上,要大胆地说出来,不要怕出错,能够说出来就已经为学习语言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三、运用远程网络教学资源、工具及手段

1、远程网络开放教学资源的运用

商务韩语专业网络开放教学资源严格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各项标准、要求及适合自学者自主学习的需求去完成,考虑韩语零起点初学者学习外语的特点,开发了点读软件,使外语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的模式中能够得到实现。“韩语听说”的远程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有双向视频讲座、教学论坛活动、录像教材、教学辅导等。(1)双向视频辅导讲座双向视频辅导讲座进行课程学习导读、知识结构整理、考试说明与指导进行讲解。通过网络面对面辅导学习者,并针对学习者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等进行现场解答,为学习者排忧解难。(2)教学论坛活动教学论坛活动是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和学习者进行互动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论坛活动进行实时性教学活动和非实时性教学活动。通过实时性教学活动学习者可以和教师进行实时性互动,也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通过非实时性活动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寻找有关韩语资料,多方面地丰富自身的韩语水平。“韩语听说”课程的教学论坛活动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和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平台中进行。(3)录像教材录像教材以文字教材为依托,根据章节进行系统的讲解,为学习者提供课堂授课影像资料。学习者利用电视录像直观性的特点,通过图片、视频,直观形象地学习相应教学内容。“韩语听说”课程的录像教材共有54讲,学习者通过点播对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4)CD录音CD录音,配合文字教材中的范文、情景对话、词汇等,提供相关的录音内容,弥补、提供文字教材所不能提供的听力资源。“韩语听说”课程已对教材配CD录音光盘,共学习者进行听力练习。

2、开放教育网络学习工具和手段的运用

“韩语听说”的网络学习工具及手段主要有点读软件、网络视音频聊天工具、专业网页资料等。

(1)点读软件

国家开放大学商务韩语专业教学团队为了适应开放教育远程教学的特点,开发了“韩语听说”等课程的点读软件。点读软件,集知识的总体性与独立性于一体,实现知识的超市化,为学习者提供服务,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需求。根据主题进行整理、分类,并进行多层次的知识拓展,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点读软件弥补了开放教育远程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分离的问题,拉近了教与学的距离。

(2)网络视音频聊天工具

语言环境是学习韩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缺乏韩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利用QQ、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视音频聊天工具,组织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定期和不定期的网上韩语语音聊天,就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韩语交流,营造韩语学习环境,促进韩语听说能力的共同提高。

(3)商务韩语专业网页资料

商务韩语专业网页里上传了韩国文化、韩剧欣赏、韩国观光等内容和韩语学术论文,以加深学习者对韩国的了解,为学习韩语提供帮助。另外,专业网页是为了拓展韩语知识、拓展学习韩语平台建立的商务韩语网站,在网站上设置了“课程导航”、“韩语视听”、“韩国文化”、“韩国观光”、“韩剧欣赏”、“韩国留学”、“韩语角”。并对“韩语讲座”、“韩语词典”、“韩语在线翻译”、“驻华韩国文化园”、“韩国在线”进行了友情链接。专业网页,使学习者及时了解最领先的韩语学习资源,接触各种学习韩语的机会,为进一步学习韩语提供便利条件。

(4)积极策划和促进小组学习

在远程学习中,小组学习室以辅导、讨论会、协作任务或项目等形式开展,可能是面对面的,也可能通过音频、视频或计算机会议系统的方式进行。例如,鼓励学习者并帮助学习者结成韩语学习小组,就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韩语交流,形成韩语会话的氛围,相互鼓励,相互影响,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韩语朗读比赛、韩语演讲会、韩歌演唱会等多种活动,使学习者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增强学习韩语的兴趣和爱好。

四、要培养自主学习韩语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能力。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获得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资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学习韩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畅通的交流,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作为特长来学之以用,因此必须加强自主学习语言的能力。

1、平时多接触韩语书籍,可以大声朗读,增强语感。但是不用一一去查字典,理解原文意思就可以。这样可以不中断读书,不会消灭他们的读书兴趣,连贯上下文就可以理解一些单词和语法的大概意思。

2、要自主掌握单词和语法、背课文,课外也要把韩语生活化,主动营造韩语语言环境,对象可以是教师和学习者以及会讲韩语的任何人。通过上述理解、掌握、运用、归纳、记忆,再理解、再掌握、再运用、再归纳、再记忆这样反复循环,使学习者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3、要尝试用韩语写一些句子或者一小段文章。可以尝试着用韩语写日记或者养成用韩语记录一些事情的习惯。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