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公共厕所建设合同8篇

时间:2022-05-14 14:17:31

公共厕所建设合同

篇1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共厕所的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共厕所,是指在道路、广场、住宅区、园林绿地、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独立设置,或者附设于其他建筑物,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厕所。

第三条本市公共厕所的管理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适用、文明卫生、环保节能的原则。

农村地区公共厕所的规划、建设和维护管理应当与农村地区的发展与需求等实际情况相适应。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四条市市政管理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公共厕所建设规划、建设标准和维护管理标准的编制和监督管理。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厕所管理的组织实施。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公共厕所管理和监督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公共厕所的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交通、卫生、水务、旅游、商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农村工作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条公共厕所的建设应当符合公共厕所建设规划。公共厕所建设规划是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专业规划的组成部分,纳入本市城乡规划体系。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公共厕所建设规划,结合本区、县实际情况,制定本辖区内的公共厕所的新建、改建、扩建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厕所,应当按照本市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定额指标和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的规定执行,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采用节水、节电、除臭、无障碍等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技术和设备;

(二)地面、墙裙、蹲台面、便器等采用防滑、防渗、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

(三)提供照明、通风设备以及防蝇、防蛆、防鼠设施;

(四)实现粪便排放无害化,具备排入污水管条件的,应当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建成的公共厕所,不符合公共厕所建设标准的,应当逐步改造达到标准。

第七条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的公共厕所,应当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所需资金纳入建设项目总投资。

第八条按照规划要求应当建设公共厕所的,规划管理行政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市政管理行政部门的意见。

第九条按照规划要求应当配套建设公共厕所的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市政管理行政部门申请验收;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应当在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对建设工程配套建设的公共厕所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条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应当在人流量大、公共厕所数量不足且难以补建的地区,组织设置活动式公共厕所,满足公众用厕需求。

第十一条举办大型商业、文化、公益等活动,所在地现有公共厕所不能满足用厕需求的,举办单位应当按照要求设置临时厕所,按照标准做好保洁服务,并在活动结束后及时清除。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停用公共厕所或者改变公共厕所用途。

确需拆除公共厕所的,应当在拆除公共厕所15日前报告区、县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并按照规定予以重建或者补建。重建或者补建期间,拆除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满足用厕需求。

第十三条市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本市城镇和农村公共厕所维护管理标准。

第十四条公共厕所的维护管理由产权人负责,产权人、管理人、使用人之间约定维护管理责任的,由约定的责任人负责。

公共厕所的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标准对公共厕所进行维护管理,使公共厕所符合下列要求:

(一)外立面保持完好、整洁;

(二)各类设施、设备齐全、完好;

(三)采光、通风良好;

(四)保持卫生,按规定进行卫生消毒处理;

(五)公共厕所内无蝇虫,基本无臭味,地面无积水、痰迹或者烟头、纸屑等杂物,便器内无污垢、杂物、积存粪便,墙壁、顶棚无积灰、污迹、蛛网等。

公共厕所的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公示服务标准、监督电话,便于公众监督。

第十五条本市应当建立公共厕所导向牌、电子地图等指引服务系统,方便社会公众使用公共厕所。

公共厕所的建设单位或者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公共厕所标识,并保持公共厕所标识安全牢固、完好整洁。

第十六条公共厕所因设施故障等原因确需临时停用的,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公示停用期限,并及时维修。停用时间超过24小时的,维护管理责任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满足用厕需求。

第十七条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厕所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平房住宅区设置的公共厕所应当24小时开放。

商业、文化、体育、医疗、交通等公共建筑和场所设置的供服务对象使用的厕所,社会公众在服务时间内可以使用,使用时应当遵守设置单位的管理要求。

第十八条公共厕所应当文明使用。公共厕所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二)在便器外便溺;

(三)向便器、粪井内排倒污水、污物、废弃物;

(四)在公共厕所内的墙壁、设施上乱涂抹、乱张贴、乱刻画;

(五)毁损公共厕所内的设施、设备或者将其移作他用;

(六)其他影响环境卫生和公共厕所正常使用的行为。

第十九条各级市政管理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公共厕所建设和维护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并组织落实。

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业内公共厕所维护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篇2

一、我国城市公厕现状及问题分析

公共厕所作为城市基础公共设施之一,其存在的价值是用于给人们提供方便和服务。我国厕所的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古人对厕所的理解和定位也完全是为人所方便,注重厕所的合理设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设计、建设、维护等问题,我国城市的公共厕所往往起不到应肩负的效用和功能,甚至有些已经沦为摆设。

(一)数量少,分布不合理。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着公共厕所供不应求的问题。不要说外地游客,就连当地人也往往会尴尬遭遇内急时找不到公厕的窘情。而且越是在城市商务中心区和景区等一些人口稠密的区域,为了避免影响建筑分布,公共厕所的分布往往越少,而在一些人口数量稀少的地方却设有相对于需求多的公共厕所,那里的资源就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和利用。

(二)缺乏管理,经费不足。由于保洁人员的不足,致使很多公厕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清扫的状态,造成恶臭难闻,影响周边环境。又由于公厕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的问题,一些公厕存在停水停电的现象。这些情况在免费厕所中尤为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厕的使用率造成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在于资金问题,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公厕不能落实长效管理和正常运行。

(三)不合理的收费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公厕已经实现免费开放,但仍有部分公共厕所实施收费。虽然人们可以理解,毕竟公厕的正常运行是需要经费的,尤其是一些“精装修”的公厕,维护运行花销也会相对增多,因此收费在现阶段似乎是无可避免的,但是有些公厕的收费并不合理,还存在强卖手纸、服务态度差等情况。最终,由于人们对公厕不合理收费机制的不满,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四)公厕内外设计不完善。首先,公厕厕所外观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建筑风格呈现违和感。例如,有些建在居民街区的公厕,外观时尚、修建豪华;而建在繁华,充满时尚气息街区的公厕,却外表平平,毫无特色。其次,很多公共厕所内部设施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如洗手池、镜子、垃圾桶等,这些在免费厕所中尤为突出;另外,对残疾人、儿童以及妇女的特殊要求考虑不足。

二、我国城市公厕治理的对策措施

(一)增设数量,合理布局。公共厕所作为一种人们生活离不开的特殊建筑类型,首先在其数量上,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又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在考虑公共厕所数量的设计上应该尤为充分。针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公共厕所资源紧缺的问题,增设其整体数量是刻不容缓之事。

公共厕所的分布应该根据不同地段、人流量的差异,而有所侧重,做到因势布局。例如,在繁华的地区和街道,人多势必对公厕的需求也就增多,那么就要求我们增设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厕数量,也就是说在这类区域或地段,应根据现实需要来分布公厕数量,而不是盲目根据国家硬性规定来实施建设。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设计理念来增强我国城市公厕分布的合理性。

(二)专人打理,合理集资。目前,由于保洁人员数量缺乏,无法做到“一人一所”,多数是“一人多所”,甚至是无人负责清扫打理。因此,需要增设保洁人员,努力做到专人负责,从而保证公厕卫生环境。另外,公厕卫生环境的保持,除了依靠保洁人员的定期打扫,也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觉悟。加强主人翁意识的培养,有助于人们自觉爱护环境;珍惜他人劳动果实的宣传,也有利于公厕环境卫生的保持。

对于公厕运行维护费用不足所造成的问题,我认为仅仅靠国家拨款可能无法切实解决。一是国家拨款,经费落实存在延迟;二是国家财政也无力支持如此巨大的开支。因此,需要各级政府参与解决。例如,采取公厕收费制,以补贴经费。

(三)政府补贴,减免费用。公共厕所究竟该不该收费,笔者认为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公共设施之一,公厕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人提供方便和服务,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我们秉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公厕是决计不该收费的。收费公厕的存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收费制度。首先,政府要予以补贴,最大限度的降低收费标准,使费用在人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并最终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实现零收费。其次,政府要加强监督和打击力度,取缔高价、乱收费的公厕,并为市民维护一个物有所值的公厕市场。

(四)完善公厕内外设计。公共设施对于市容市貌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追求公共厕所功能良好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其外部造型的美观与合理性。为了能更好的设计出既美观又符合街区风格的公共厕所,笔者认为设计者必须亲临该区域,充分了解该地区周边建筑风格、体系后,再行设计。同时,还可以发动附近市民一同参与设计,这样不仅满足了大众的审美,也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参与性,进而也有利于促进市民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要解决公共厕所内部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根源还在于设计理念的更新,即要更全面更深入的考虑人性化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但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而是综合的考虑群体,考虑局部与整体结合。具体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社会特殊人群,即残疾人、儿童、妇女等对公共厕所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例如,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为儿童设计专用马桶;为妇女增设方便器等等。

篇3

1公厕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1.1规划配套不到位大部分城市道路、社区、公园、商厦等规划建设没有将环卫设施建设一起配套,在规划源头上缺少制约。按照泰安环卫专业规划和公厕服务半径要求,到2015年,泰安城区公厕数量需要达到224座,泰城现有公厕147座(其中包含沿街单位开放的内部厕所63家),无法满足市民、游客需要。

1.2整体档次不高现存公厕大多是在2000年“泰安城区公厕革命”时建设或改造的。由于部分公厕原来改造建设时只考虑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内部设施使用的材料、器具配置水平不高。如:均没有设置自动化冲水、除臭等功能;大部分没有取暖、制冷等设备;没有设立休息区等。超标公厕建设便池少、男女便池数量比例不合理等,并且年久失修,设施陈旧老化、破损严重,公厕内外设施状况整体较差。

1.3运行管理不平衡2000年按照泰安市制定“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城区共新建和改建沿街公厕88座,由于厕所改造和建设时只考虑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内部设施使用的材料、器具配置水平不高。如:均没有设置自动化冲水、除臭等功能;大部分没有取暖、制冷等设备;没有设立休息区等。公厕全无取暖设施,80%的公厕在冬季期间水管容易冻裂,造成不能正常使用。是由各级各部门各责任单位分别组织实施的,致使产权多种多样,综合起来分3类:①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改造的,产权属环卫、园林部门所有的共25座;②由其它单位投资建设改造的,产权属单位所有的共31座;③由个人投资建设改造的,产权属个人所有的共13座。市环卫处完善了公共厕所服务管理标准和管理责任制,初步形成了公共厕所服务管理的制度体系,加强了对公共厕所服务管理、保洁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了保洁管理标准、检查制度,建立了公厕管理考核评价系统,服务质量有了新的提升。社会管理的公厕因不能及时投入资金维修更新、日常运行没保障,还存在公厕内部设施老化、保洁不规范,环境卫生差、开放时间不固定等问题。而由个人管理的公厕基本以获利为目的,疏于社会效益,影响了泰城公厕整体卫生水平。

1.4新建公厕选址难城区繁华路段较为拥挤,用于公共设施的建设用地较少,周边群众和单位不好协调,选址定点阻力太大,协调起来特别困难,即使已经定点的公厕长时间也建不成,新建公厕进展缓慢。

1.5回收公厕执行难虽然有《泰安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出台,但相应的公厕回收、监管、处罚等措施执行困难,因缺乏强制手段,泰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只有进行劝服和解释工作,而部分公厕依然收费,不愿交给环卫部门统一管理。

2泰安市公厕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对策

2.1公厕建设近期和远期规划2012年5月编制通过的《泰安市环卫专项规划》明确了公共厕所的布局原则:主要设置在城市干道、广场两侧;车站公园、展览馆、影剧院、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场馆及其他公共场所周围。规划近期2015年,泰安市中心城区环卫部门管理公厕数量达到224座,需新建147座;其中,50%由泰安环卫处统建、统管,50%走向社会化建设管理。规划远期2020年,泰安市中心城区环卫部门管理公厕数量达到324座,需新建100座。

2.2公厕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2.2.1合理规划、设计、增建公厕1)加快城市公厕建设步伐,多渠道增加公厕数量,保证泰安城区公厕布局相对合理、使用基本满足、数量基本达标。首先,从规划源头上落实环卫设施配套有关规定,建议规划部门在道路、广场、公园、社区、商场等工程项目规划中配套相关的环卫设施(公厕、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等),其次,利用财政投资,按照专项规划确定的原则,每年新建一批公厕,列入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交市环卫处统一规范管理。2)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与道路、河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同步建设一批公厕。公共场所和建筑以及新区开发、旧城改造项目必须要配套建设公厕的,应严格把关,确保公厕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所需经费纳入建设工程概算。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环卫部门参与对公厕进行专项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3)为增强公厕建设的科学性,建议成立泰安市公厕建设专家委员会,主要围绕旅游城市的定位,以及地方特色、功能需要等方面,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具体审定公厕设计标准和公厕样式,指导公厕新建和改造。4)在规划设计上,建议将公厕、垃圾中转站实行一体化建设,将城市公厕作为宣传和展示旅游档次和城市文明的窗口,着力提高公厕的多功能化水平,如:配套建设环卫工人休息点、洗澡室、特殊天气应急值班室;同时采用高效、节水型的卫生设备,公厕建设过程中,注意公厕外墙和屋顶采取节能和保温措施,防止冬季室内管道冻坏。5)公共厕所的外部宜进行绿化屏蔽,美化环境。公厕设计造型不仅要新颖、美观大方,还要与周围环境、街头绿地完美结合;有条件的要在公厕周围绿化、美化,形成小景点、小公园,努力达到一厕一景的良好效果。建议对公厕进行立体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量。6)因地制宜,多建生态公厕。生态公厕,优点很多,比如占地空间小、冲洗干净、节水率高、无臭味、无污染排放,还可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

2.2.2升级改造、完善已有公厕建议把公厕升级改造工作作为提升泰安市旅游满意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有计划地对公厕实施改造升级。①对公厕内外标识、标志统一设计,增加展示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栏,提升城市的品味和档次;②对新收回的社会公厕进行维修完善,达到开放使用的要求;③对现有正使用的公厕实施升级改造,重点是更换洁具等设施,增加除臭、取暖、制冷设备等设施,提升公厕现代化、多功能建设水平。

2.2.3开放沿街单位内部厕所提倡沿街单位对外开放内部厕所,在工作时间或营业时间供公众使用。充分利用部门、单位内部厕所这一种潜在资源,在人流量大、公厕数量不足、建厕地点难以落实的地段区域,加快推进沿街单位开放内部厕所工作。建议将对外开放公厕及日常开放情况纳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窗口和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对公厕管理和服务的考核监督,将社会公厕的服务纳入城市公厕统一考核体系,提高城市公厕整体服务水平。

2.2.4回收社会管理公厕泰安市在公厕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产权和管理不统一的问题,应尽快理顺社会管理公厕的产权、使用权关系,通过收回、补偿等形式,纳入泰安市环境卫生统一管理。①愿意移交政府使用的,由产权人与市环卫处协商同意后,移交市环卫处统一管理,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实行免费对外开放;②不愿移交的,不得改变公厕用途,按照有关规定不得再收费,对公厕的维护管理必须达标,并接受市环卫处及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2.2.5加强公厕日常管理泰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管理的公厕要进一步加强管理,确保正常使用。按照相关作业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切实做好维修养护、清扫保洁、服务管理、监督考核等管理工作,落实公厕保洁规范化、精细化作业标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公厕按时开放、文明服务,提升泰安城区公厕管理和服务水平。

2.2.6开办泰山世界公厕论坛建议借助泰山的影响力,开设世界公厕论坛、公厕博览会、公厕建设管理与实用技术研讨会及新产品展览会等,通过各地交流、学习和取长补短,推广公厕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以及城市公厕的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等;从规划、设计、建设和节能等多方面解决公厕体系的诸多问题;利用融资等方式建设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公厕体系等;开展一些倡导活动,以促进城市公厕设计和建造的全球标准和实践,实现全球范围内卫生模式的转变。

3未来城市公厕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和运行对策

结合泰安市公厕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建议未来城市公厕应逐步建立以固定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沿街公共建筑内厕所对外开放的网络格局;形成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施完善、环境协调、管理规范的城市公厕服务体系。

3.1发展自动化、智能化公厕未来的公厕应卫生先进、节水节电、经济合理、使用方便、建筑新颖精巧、外形美观高雅、具有防臭、防蚊蝇,专门为特殊人群设置的带有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未来的公厕将向舒适化、休闲化、艺术化和保健化方向发展,将电子技术引进公厕,使公厕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3.2公厕建设规划合理布局1)居住区公共厕所设置:旧城区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区按每平方公里5座设置独立式水冲公厕,新区开发按每平方公里4座设置独立式水冲公厕,或按居住户数300~500户设置1座独立式水冲公厕,设置间距500~600m,宜设置在人流集中处。2)广场和道路两侧公共厕所设置:市区商业文化大街、主次干道,500m左右设置1座;其它市区道路,800m左右设置1座;景观路的停车场及广场应设置公厕。3)公共场所公共厕所设置:大型商场、超市、金融经营交易场所等按建筑面积每1000m2设置2个厕位,男、女厕位比例以1∶1.5~2为宜;单层面积2000m2以上的,每层应设置公厕;大型商贸物流、批发市场等公共场所按每平方公里8~11座设置独立式水冲公厕,设置间距300~500m。4)城市绿地公共厕所设置:每1万m2以上的城市公共绿地,按每1万m2用地或每间隔500m设置1座;面积未达到1万m2,但设有游人休息设施且人流集中的绿地内应设置公厕。5)按城市用地类别设置:居住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4~5座,公共设施用地每平方公里设置8~11座,工业用地每平方公里不少于1座。6)其他场所公共厕所设置:加油(气)站、城市出入口、公交车始末站、大中型停车场等场所应根据经营规模、人(车)流量大小设置相应规模的公厕。

3.3应用新技术,方便使用公共厕所的建设做到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强化环保、生态、节水、节能型功能,鼓励粪尿生化处理、中水回用、太阳能等相关新技术的运用,推广防滑、易保洁、高密度墙地砖,便于畅流和维修疏通的管道,以及有利于卫生洁净的有关材料的使用。逐步调整男女厕位比例为2∶3或更高,消除女士用厕排队现象。引领社会公厕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并把社会公厕纳入公厕整体管理运行系统。

3.4体现公厕功能需求1)按照规划布局和城市建设进程,及时新建和逐步改造城市公厕。因旧城改造、道路拓宽等原因拆除公厕的,应坚持先建后拆,特殊情况要落实重建资金还建措施,确保公厕的重建。在拆迁和重建过程中,应设立临时公厕,明确公厕还建日期,并向社会公示。2)公厕的设计应严格执行CJJ14—2005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做到识别性强,与城市整体环境协调,内部设施完善、功能实用,充分考虑男女比例和不同人群的需求。3)要加大省地、节能、节水等粪便无害化、资源化等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使用“生态、环保、省地、节能、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使公厕成为绿色公共建筑。4)加强应急设施公厕建设,在大型广场、减灾避险等场所预留应急公厕供水、排污管道接口。做好移动公厕等设备材料储备,遇有突发事件,能及时提供公厕服务。5)公共厕所应“以人为本”服务,做到设备完好、无臭气和异味,友好服务能保持常态,方便儿童、老弱病残用厕。公厕基本实现从保障型供给向功能型供给转变。

3.5提升公厕服务水平1)公共厕所的服务应体现人性化,服务热情、细致周到。功能型公厕在人流集中的时段,采用20~30min巡回保洁,保持厕所清洁干爽,并相应提供洗手液(或肥皂)、厕纸等;保障型公厕每天上下午至少各保洁1次,并相应提供肥皂、厕纸等。2)市区和镇区公厕的开放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对晚间有一定人流的区域、公厕代替居家卫生间的居住区,需要公厕晚间服务的,应创造条件增加24h不间断开放的厕所。3)建立和完善公厕的社会监督、专业监督、行业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投诉系统作用,充分依靠公厕业主主管部门的管理效应,逐步消除社会公厕与环卫公厕提供服务水平差异,使公厕服务整体水平均保持稳定状态。

3.6完善公厕导向系统围绕容易找、找得到,建设完善的城市公厕导向系统,包括设立导向标识、在城市地图和电子地图上标注公厕等。公厕应当设置醒目的中英文标志。

3.7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为适应大型活动或突发事件的保障,面对人流短时大量聚集等情况,政府及职能部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式公厕,运用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也能配置一定数量的移动式公厕,包括车载式、吊装式,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篇4

哈尔滨市中心城区由环卫部门管理的固定公厕现有464座,其中水冲公厕252座,旱式公厕164座,移动式公厕48座,公厕水冲率54.3%。为弥补公厕数量、布局弊端,从2006年开始,共动员321个社会单位的内部厕所对外开放。

2、我市公厕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公厕建设和管理上加大了投入,但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全市公厕建设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公厕数量不足

按照部颁标准,哈尔滨市现应有公厕1000座,而实际只有464座(含已拆待还建数),缺口500座以上

2.2 公厕设置布局不合理

老城区改造中,公厕拆得多,还建得少,2000年到2010年全市拆而未还建的公厕数量达到50座。新建城区和新改建城市道路时,公厕建设不配套,造成部分路段和区域公厕数量极少。如已建成的松北区,初具规模群利、哈西地区基本上没有公厕。

2.3 公厕运行维护经费不足

据测算,要维持公厕的正常运转,平均每座公厕每年需要运行维护经费约2万元,全市464多座公厕共需要运行维护经费1000万元。而目前市区财政对公厕的运行维护补贴少之又少,靠收费公厕收取的费用维持全市公厕的运行维护。

2.4 公厕管理还存在漏洞

一是有些公厕,尤其是个别窗口地带的公厕曾出现过乱收费现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二是绝大多数公厕不能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致使夜间行人如厕不便;三是部分公厕的直接管理者为少缴水费,停止自动冲水,使公厕环境卫生质量得不到保证。

2.5 公厕建设缺乏规划指导

哈尔滨市一直都没有一个符合市情的公厕建设详细规划,公厕建设选点、布局缺乏依据,客观上造成了公厕选址难、布局不合理和建设难。

2.6 部分移动公厕设施陈旧、处理技术落后

部分移动公厕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和市民需求,且经营者变相经营,擅自改变服务功能,造成环境脏乱,市民反映强烈。

3、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规划、完善公厕布局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制定全市公厕建设发展规划:一是确立规划原则与标准。公厕靠近城市道路路边设置,服务于城市道路行人和室外公共活动场所人群。公厕采用独立式和附属式两种建设形式。人流活动集中区域以附属式公厕为主,其他地区以独立式公厕为主。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独立式公厕。

公厕卫生条件较差的旧城居民区现有公厕,在城市道路附近的作为城市公厕按照规划标准改造使用,其他地段的公厕随旧城改造逐步废除。新建独立式公厕应充分利用城市街头绿地、广场等公共用地。地面独立式公厕应建设不小于3米绿化隔离带。附属式公厕在公共活动建筑场所内设置,其建设配置以对现有公共活动场所内卫生间改造为主,按照保证有独立进出口和全天24小时使用条件进行改造和新建。人流活动集中区按一类公厕标准配置,用地面积为100平方米;其它地区按二类公厕标准配置,用地面积为60平方米。

二是合理规划城市公厕配置。公厕按照不同区域设置密度配置,人流活动集中区服务半径为200米,一般居住区服务半径为300米,工业区服务半径为500米。

3.2 强化保障,编制公厕建设控制性详规

一是安排专项资金委托规划部门编制哈尔滨市公厕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由规划部门牵头,城管、建委、财政、环保、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审定后正式出台,避免和解决公共厕所选址困难。

二是起草新建项目中公厕配套建设的标准,经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批准后,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外正式,有效解决新辟道路和新建小区开发不配套的问题。

三是规范公厕拆建的审批手续,完善新建项目公厕配套建设的规划审批程序,避免出现拆而不还、建而不配套的问题。

3.3 加大投入,加快公厕的建设

政府保证足够的经费投入是公共厕所能够新改建、运行维护以及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前提。重点在公厕建设管理的资金支撑和政策支持上下功夫。一是按照“五城同创”要求和环卫规划的目标,2011年至2013年要新改建公厕200座,明年必须新改建公厕100座才能保证公厕数量达标。

二是制定出台社会单位建设公厕的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单位自己投资建设公厕,作为政府投入的补充,在建设用地和公厕产权证办理上实施优惠和方便,政府拥有所有权,出让公厕的使用权,允许经营25-30年之后将使用权还给政府。

3.4 严格标准,强化公厕管理力度

一是组织编写《环境卫生作业与管理规范》,进行公共厕所保洁、卫生管理和质量监督;

二是加强公厕产权的管理力度,加强对违法拆除公厕的管理力度,拆除公厕必须依法办理行政许可,拆一还一;

三是加强公厕运行质量管理和公厕建设安全管理;

四是规范公厕指示牌;

五是加强移动公厕管理,规范申报设置程序,严格经营权限,强化环境卫生管理。

3.5 依法行政,推动社会公厕开放

出台《社会厕所向公众开放的管理规定》,将内设厕所对外开放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要求和条件,同时鼓励宾馆、餐饮场所、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购物场所、加油站、轻轨等单位的内设厕所向公众免费开放,城管部门统一制作厕所指示牌,营业场所单位加强厕所的维护管理和保洁工作。

3.6 发动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建设移动公厕

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在主次干道建设一批环保质量高、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厕,推进市场化运作,提高公厕管理维护水平。经过调研,制定全市移动公厕布点设置方案,以会展、场馆周边、人口密集不适宜新建固定公厕的区域和季节性人流量大的窗口地带为重点,设置一批可移动式生态公厕,如果能够真正解决好市民如厕难问题并受到社会各界欢迎,将在全市推广。

篇5

【关键词】公厕 设计方法 人性化

一、我国公厕现状及问题

我国各市政府在建设公共厕所这种公共产品的状况就目前而言,并不十分理想,公共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厕总体数量少,布局不合理。虽然很多城市新建了大量的公共厕所,但公厕在总体数量上依旧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加上,已经建立好的许多公厕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公厕难找、指示标不醒目等,导致呈现一种混乱的状况。第二,城市公厕的卫生状况不尽人意。这点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管理不善以及使用者行为不当而造成的,例如,厕所缺少防滑、防臭措施,配套设施不完善,清洁工作不到位;公民在隔板上乱涂乱画,随意踩踏墙壁,便后不冲水等。第三,厕所建设缺少人文关怀。由于有的厕所在设计时未配置相应的梳妆镜、洗面台、厕内挂钩等设施,给人们的适用带来了很多不便。相比这种现象所带来的不便,厕所建设中缺乏对特殊人群关怀的问题则更甚。因为没有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盲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特点,许多公共厕所都缺乏专用的便器、安全抓杆、扶手、盲道等设置,这样就很难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公厕的现代化设计思路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公厕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属于整个城市建筑中的一部分,体现着时代所要求的文明程度,可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公厕建设这一课题已经被提升到了体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进步的高度。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开发设计单位、规划设计人员、环卫维护部门并未充分认识到公厕建设的实质性。为了显示对公共厕所供给的重视,部分城市政府在公厕的建设上热衷于建设豪华厕所,甚至将不应该有的功能全加在公厕上。豪华公厕的确在某一程度上体现了政府对公共厕所建设的重视,表现了城市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追求,但是,却并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公民的基本公共需求和期望,并不具有实用性。

2、坚持外观美和功能适度统一的原则

毫不夸张的说,公厕设计体现的不仅仅是设计师的水平问题,更是体现国力和经济的问题。现代公厕的设计,应该是在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基础上,抛弃盲目追求公厕建筑与设施豪华的观念,让公厕建设朝着布局合理化、内外美观化、设施现代化、功能多样化、管理合理化、清洁卫生化的标准进行。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步伐的深入,公共厕所已经不再是人类生理代谢的简陋而随意的场所,而应该是囊括休息、审美、商业、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建筑。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公厕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主要体现在设计舒适美观和人性化建设两方面。人们谈到厕所,第一印象就是“脏”、“臭”,要想转变人们对厕所的偏见,在公厕的设计建设上就要融入“美”的理念,以适应人们对美的追求,让人们在进入厕所时有舒畅的感觉。厕所建设中的“美观”要求其实是一种很难把握的标准,很容易被人误解为高级装饰材料的堆砌。要想达到美观要求,需要在建设中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公厕建筑的外观造型要优美、识别性强。第二,加强公厕内部设施的建设,质量问题不可忽视。第三,拓展公厕的使用功能,例如在公厕外增加休息椅、设置投币电话、开辟广告橱窗等。除了美观上的要求外,人性化的公厕建设也是我们一直所强调的重点。公厕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要,例如,建设适合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需要的无障碍坡道厕位,男女厕所的面积和厕位的比例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也就是说女厕的比例要多于男厕。在旅游景区或民族景区,建厕时要注意其风俗和禁忌。

三、公厕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1、突出环保生态要求

公厕的建设可以说是环境保护的一种需要,而另一方面公厕又是服务于环境的。公厕的建设要与周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和适应,在设计上要坚持布局的合理性,让人们能快速便捷的找到公厕。因而将公厕建设在人流顺路的明显位置,同时也不要显得太突兀,要适当隐藏,能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此外,现在是环保时代,环境保护工作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公厕建设时,我们要做到节约水资源、粪便污水的有效处理等细节上。

2、公厕建设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脏、乱、臭”是公厕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除了管理人员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讲卫生的自觉性外,还需要适当结合现代化的设施技术,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设计师需要从充分考虑厕所每一细部的处理,而这也就需要运用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这里所说的主要是三大专业技术,电气专业、暖卫专业、土建专业。电气专业体现在公厕室内外照明的合理设计上,在昏暗的灯光下容易让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恶习滋生,也方便歹徒、小偷趁黑违法犯罪,从而会给人们增添不安全的隐患,所以明亮的灯光设计很重要。暖卫专业,人们在公厕停留的时间短,公厕的供暖设施要因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客观要求而定,大部分公厕不需要采取供暖措施。然而冲水是公厕最基本的保证,水管在冬季需要保暖以免发生冻裂现象是需要注意的一个环节。公厕建设中土建专业的应用就更多了,例如,地面采取容易清刷的防滑地砖、墙面采取耐冲水的涂料等。

3、推行“无水冲厕”的方式

厕所经历旱厕到水冲是我们无法否定的一大进步,但是水冲厕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地点和水资源的限制,加上如今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无水冲厕的方式可以说是未来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然而,我们所说的无水冲厕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节约水资源,它更大的意义在于能将粪便及时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加工处理,变废为宝,为人类粪便资料产业的形成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雷剑平. 城市公厕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发展[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6(4):65-66.

[2] 王伯成. 城市公共厕所建筑设计研究[D].2006.

篇6

【关键词】公共厕所;建筑设计角度;合理化;舒适空间

引言

公共厕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居民和行人提供服务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卫生设施。公共厕所是一个特殊建筑类型,它涉及技术问题、设备问题、经济问题,建筑艺术问题,反映一个社会一个地域的文明程度。公共厕所是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不可缺少的,但往往又容易被忽视的设施。

本文所研究的公厕是独立式城市公共厕所,独立式城市公共厕所在我国仍是行人和居民主要的如厕场所。独立式公厕是指不依附于其他建筑物的公共厕所,它的周边不与其他建筑物在结构上相连接。本文从公厕目前的现状入手,结合工作中设计的一些实例,探讨城市公共厕所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在功能设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希望日后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人性化的公厕,使公厕成为清洁、舒适、美观的场所,为大家营造愉悦、舒适的空间环境。

一、从总平面设计角度分析

1、总平面的布局

公共厕所的总平面应结合所选地块具体设计,使总平面布局合理,人流流线清晰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般情况下公共厕所应面向人流集中的城市道路,以利于如厕人群能够方便的找到公共厕所。常见的几种总平面布局有以下三种:

(1)紧邻城市道路

在大城市或城市的繁华街道经常见到这种类型的布局。这类布局适于如厕人群流动性大,单位时间如厕人数相对较少的。此类型具有布局相对紧凑、节省城市用地、如厕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外部空间和环境单调乏味、不宜设置停车位。

(2)与城市道路有一定距离

与城市道路有一定距离是指公厕前部有一定规模的缓冲空间。这种类型适于在人流集中地段,公厕前部应设计一个小广场或可以供人们休息等候的绿地。这种布局的优点是方便聚集和疏散人流,并且为创造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提供了可能。

(3)与景观环境结合

这种布局在公园,广场绿地,风景名胜等休闲活动地段被广泛采用。在这些地段公共厕所往往被当作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建筑小品来设计,公厕总平面布局和流线须结合具体环境设计。例如在某些公园、广场绿地中,公厕外部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具有趣味性,使公厕在整个环境中显得协调而不突兀。

2、总平面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公厕入口

公厕入口的主要空间应按人流量和公厕规模确定相应的宽度。如果宽度过于窄小,那么在人流高峰时段就容易引起拥堵。在通向公厕入口的主要空间不建议设置一些阻碍人流畅通的花坛,小品,构筑物等;总平面内人流活动区域不宜人为设置台阶、踏步等高差,因为这些高差会阻碍如厕人群的流动速度;如果地形本身带有高差的,应尽量设置坡度较缓的坡道;公厕的入口需设置残疾人坡道。

(2)入口景观

公共厕所外部的景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调节局部微气候,但应避免过多选用高大枝叶繁茂的的植被,这种植被因为容易遮挡如厕者视线,使公共厕所不宜被人们发现。

(3)停车位

目前国内城市公共厕所设置停车位的少之又少。驾车者如厕停车难,许多驾车者内急时只好忍着或者到专门的停车场停车,然后在附近再找公共厕所。前段时间北京电视台针对公厕附近停车位问题做过相关报道,很多出租车司机对此苦不堪言。本人认为鉴于目前这一现实问题,在新建公共厕所总平面设计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相应数量的停车位。停车位可设置于公厕总平面入口的一侧,以方便车辆进出停放和不影响如厕人流活动为原则。针对出租车司机如厕难的问题, 在全市主要街道的合理地方修建一批出租车司机专用公厕,建立可供司机短时间休息并如厕的地方,在周围设定停车场和临时车位,置放如“出租车司机休息如厕处”或“司机之家”一类的标志牌。

二、从平面设计角度分析

1、平面空间的布局

公共厕所的平面设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空间相互组合而成:交通空间(供人们行走和活动的门厅、走道、过厅等空间)、前室空间(供人们如厕后进行洗手、洗脸、化妆的空间)、如厕空间、辅助空间(管理间、工具间等便于管理的空间)、第三空间(指针对婴儿、儿童以及家长而设计的厕所空间)等。

平面设计中各部分空间的组织要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按照如厕人群的如厕流线关系合理布局分区、避免流线交叉;二是按照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将联系紧密的空间相近布置,如洗手区与如厕区一般布置为两个紧邻的空间;三是为残障人士和母婴设计的特殊空间应靠近公厕入口布置,使行动不便者能够更方便的使用公厕。

2、平面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1)男女蹲位的数量比例

在《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规定厕所男蹲(坐、站)位与女蹲(坐)位的比例宜为1:1~2:3。独立式公共厕所宜为l:1,商业区域内公共厕所宜为2:3。在日本,统计数据表明,女性如厕时间平均为90~93秒,男性为30~35秒,男性和女性如厕时间的比例显然是1:3。在我国,大部分妇女需要的时间为70一73秒,男女如厕时间的比例为1:2更合适。因此,应多设置一些女厕蹲位,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设置一些无性别厕所。

(2)流线设计顺畅与否

流线是人们在公厕内活动的路线,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种功能的转换。公厕内部流线应清晰分明,人流流线直接顺畅、男厕女厕的标志醒目鲜明。如厕的流线虽然只有方便与洗手,但流线处理不好会让便后的人绕道去洗手,这点需要特别注意。公厕内男女卫生间在门厅部分就须彻底分流,这样可以避免因视线交错而引发的尴尬。

(3)前室布置及公厕私密性

前室设计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遮挡视线;二是供人们如厕后进行洗手、洗脸、化妆。

视线遮挡是保护个人隐私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尤其是男厕的小便斗和女厕的蹲坑都不要暴露在门外人的视线之内,具体设计时应控制好其开口的位置和宽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视线干扰;增加公厕私密性的有效办法就是应注意视线不能直达便具,设计时应进行视线分析,通过调整平面布局避免视线直达。

(4)无障碍设计(残疾人间、第三卫生间、哺乳室)

第三卫生间是为婴儿或儿童及家长设计的卫生间。有婴儿车的妇女要远远超过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她们需要大而方便的厕所,但是不同于残疾人的是,没有针对妇女及孩子的标准。据统计有婴儿车的妇女出现在街上的机率至少比预计的高10倍以上,在与家庭活动密切相关的地区更高达30倍以上。

我国是人口大国,每年有8万新生命诞生的大都市里,哺乳室却屈指可数,带着小宝宝看病、逛街、外出就餐都找不到专门喂奶的私密空间,年轻的妈妈们不得不在公共场所尴尬地宽衣哺乳。因此,在公共厕所里设置哺乳室很必要。

3、通过一组实例比较分析合理的独立式公厕设计

圆形平面占地面积较大,但能够创造出较特别的建筑形象,而且还能形成较有特色的内部弧形空间,突出建筑造型特色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内部空间的趣味性(如图2-8)。该方案空间利用率高、流线良好、通风很好,视线遮挡不好,私密性差。

通过比较分析四个公厕发现,方形与圆形各有优缺点,如果用地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做方形和圆形的组合平面。这种基本形的组合能够产生很多种形状,建筑造型和空间丰富多变。由于此形状具有灵活多变性,因此可依据具体地块情况变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希望以后在设计中能够结合二者优势, 弊除二者的缺点,本着合理化、人性化的原则做令公众满意的公共厕所。

结论

公共厕所在公共建筑中面积最小,它的设计得不到建筑师足够的重视,但只要建筑师精心设计,把公厕设计得合理化、人性化,不仅能给当地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且会给周围的环境增添光彩。由于本人经验有限,只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公厕的设计,希望日后通过更多的设计能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使公厕成为清洁、舒适、美观的场所,为大家营造愉悦、舒适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子韦、柴晓利编著,《公厕设计通论》,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7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我县城区公厕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城区公厕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协调督促公厕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落实。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建设局,成员由各单位抽调。

二、工作目标

按照“城区每万人有3-4座公厕,所有城市、县城步行10-1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简易厕所、步行25分钟就能找到一座准公厕”的要求,以及市下达我县年-年上半年城市公厕建设任务,年-年上半年我县要新增4座公厕,其中,年底前新增2座,年上半年再新增2座。

新增公厕主要包括四类:(1)新建独立公厕;(2)大型商场、超市、宾馆、医院、居住小区,餐饮场所、娱乐场所、车站、市场、加油站、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新建附属式公共厕所;(3)新建活动式公厕,在人员比较密集、用地比较紧张的地段,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新型自动式公厕;(4)利用既有建筑改造成公厕或改造提升损坏、废弃的公厕。

三、责任分工

县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倒计时安排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县建设部门负责在市政公用设施上新建独立式公厕、活动式公厕,以及利用既有建筑改造成公厕或改造提升损坏、废弃的公厕,督促指导落实公厕项目建设;负责牵头有关部门对已建各类公共建筑、场所、小区公厕按规划落实情况的调查摸底;按照标准和用地规划条件、建筑功能要求严格把关核实,确保涉及公厕的建设项目经环卫部门审批、验收,使规划的公厕建设到位;居民小区公厕正常使用、管理的监管;县交通部门负责督促落实车站等公厕建设和改造,并对外开放;市容管理部门负责对各类公厕被擅自拆除、关闭、改变用途行为的查处,并督促整改恢复;县经贸部门负责督促大型商场、超市、加油站的公厕建设、改造、管理并对外开放;县工商部门负责督促县城区农贸市场的公厕建设、改造、管理并对外开放;县卫生部门负责督促县城区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医院、宾馆、体育场馆等的公厕建设、改造、管理并对外开放;县财政部门负责落实有关公厕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下达公厕项目补助资金;县发改、国土、环保等等部门参与公厕项目审批工作的所有相关部门须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在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上建设的公厕可直接审查设计方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用地、环评审批,可参照灾后重建项目审批办法或分区集中项目一次性报批;测绘等服务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县供水、供电部门要特事特办,先行供水供电,供电公司要承担从配电网至用户电能计量表范围的电力设施建设,确保与公厕项目同步建成投入使用;县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得力、不按时完成的,实施效能告诫等行政措施。小溪镇、山格镇政府要配合建设部门做好新建公厕选址、征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城区公厕建设是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和乡镇要从大局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

2、统一规划布点。建设部门要将公厕建设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详细规划范围,明确独立式公厕和附属式公厕的配置和布局,独立式公厕要纳入县城区黄线管理范围,控制好用地,其它建设项目不得挤占,不得改变用途;建设项目规划要点必须明确公厕建设数量、面积标准,作为用地出让的指标,向社会开放的公厕建设可不计入容积率。新建区必须按照规划要求配置公共厕所,在土地出让时要将公厕所配置规模和标准等要求列入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严格按照土地出让合同进行建设。城区改造、道路扩建等需要拆除公共厕所的,明确公厕还建日期,新建公厕项目的前期审批和综合验收,审查公厕设计布局、单体方案是否符合基本标准、是否满足向社会开放要求,对未经环卫部门审查通过的配套建设公厕的项目,建设部门不予审批、验收。

3、高起点进行设计。认真执行国家《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和省《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建设导则》,确保新建标准公厕达到三类以上标准。注重外观和景观效果,做到公厕与周边环境、建筑风格相协调,展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要充分考虑男女比例和特殊人群需要,设置母婴房、儿童用小型洁具,配置老年人专用坐便器,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设施,附属式公厕要设有专门进出通道向社会开放。新建独立式公厕和附属式公厕一般按1:1.5至1:2设置男女厕位,人员密集场所可按1:2.5至1:4设置男女厕位;活动式公厕应男女分设,男厕至少设置一个厕位和一个小便器,女厕至少设置两个厕位。没有污水管网区域的公厕要先设置化粪池,避免二次污染。要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做好公厕通风、排气、排污设计,积极净化、美化厕所环境。

4、多渠道落实选址。抓紧组织对县城区公厕现状和布点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县城区发展情况,合理确定新增补建公厕地点,做到因地制宜、见缝插针。重点在住宅小区、商业街、主次干道、公交始末站、停车场、旅游景点、公园、公共绿地、体育场馆、菜市场、集贸市场等建设公共厕所。新建独立式公厕尽量利用边角地、市政设施等用地,鼓励利用地下空间,或现有楼面二层以上空间建设公厕。活动式公厕主要设置在人员比较密集、用地比较紧张的地段。旧城改造、新区开发项目的配套公厕,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交付。原规划建设对社会开放的附属式公厕,被违规占用、挪用和改变用途或者擅自关闭不使用的,要限期整改到位。

5、保障建设资金。要统筹安排县城区公厕建设资金,加大公厕建设投资力度,切实保障公厕建设如期完成。省财政将对新建标准公厕每座补助10万元、其它公厕项目每座补助5万元,对新建标准公厕每座再补助3万元。对公厕建设中涉及城市绿化迁移费、苗木补偿费、占道挖掘费、办证测绘费等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有关部门要予以减免。

6、加快施工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做好公厕选址,组织强有力施工队伍,抓紧开工建设。要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入户宣传等方式,让群众了解公厕建设的必要性,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建设部门对由厂家负责生产的标准箱体组合配式、活动式厕所要派出专人指导安装,其他新改扩建的公厕要委托有质资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实施,并加大日常巡查监理力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篇8

关键词:公厕;管理;品牌;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杭州市主城区公厕现状

1、数量。至2011年11月,城管部门负责管理的公厕共910座,拥有蹲位数11480个。按公厕建设等级划分:四星级(一类)及以上公厕53座、占5.82%,三星级(二类)公厕523座、占57.47%,二星级(准二类)公厕188座、占20.66%,一星级公厕146座、占16.04%。

2、建设与管理政策。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杭州市在公厕建设管理的投入为5.15亿元,其中建设投入1.6亿元,管理投入3.55亿元。(1)建设、改造费用方面,从2008年开始,包括撤村建居地区在内的城市化管理区域,国有土地上新建、改造公厕的费用由市财政承担;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公厕的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配套解决。(2)日常保洁管理经费方面,由市、区两级财政按4:6配套解决。对沿街单位内部卫生间对外开放的,由市财政按每个厕位每年1000元标准进行奖励。

二、杭州公厕特点

(一) 使用方便

1、布局合理。杭州城市用地比较紧张,但公厕规划布点合理,市区公厕设置密度达到3.62座/平方公里,平均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4座公共厕所,高于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的国家标准。此外,对人流量较大的繁华区域,鼓励沿街企事业单位开放内部厕所,补充公厕数量不足,目前市区实行对外开放的单位内部厕所100余座,如杭州南宋御街景区节假日市民游客虽然众多,但并不感觉缺少公厕,主要是沿街17家店家免费开放内部厕所供游人使用。杭州更重视市民游客对公厕规划布点的意见,通过每年的社会评价意见征求活动,广泛听取市民游客的意见。

2、查找方便。杭州市公厕引导系统十分完善,形成了“十五分钟如厕圈”,市民游客在杭州不用为“内急”而着急,不论是在景区、车站、码头,还是城市繁华街道和居民区,随时可以找到厕所。杭州城管部门与中国美院合作,设计制作了公厕指向牌,做到既符合国家图形符号标准,又体现城市美学,并按照“多杆合一”的要求,结合路灯杆、交通杆安装指向牌,指明方向和距离。同时,杭州市结合道路两旁的果壳箱设置公厕导向地图,如武林路、环城西路、中东河游步道等繁华道路,市民游客查找公厕十分方便。

3、设施人性化。杭州公厕人性化措施国内领先。针对女性如厕时间比男性长和出现排队的实际问题,杭州在公厕建设上开展“妇女维权”行动,是国内第一个以实际行动做到男女厕位比例“男女不公平”的城市,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1.54,景区新建公厕达到1:2。杭州公厕充分尊重如厕人员的私密性,取消了直槽式公厕,避免了粪便暴露的现象,现有公厕均为蹲坑式或座便器,且每处大便厕位均设置1.8m高的隔断单间,做好防止如厕时“走光”的每个细节,如对每个男小便厕位设置挡板,合理设置公厕门、窗的位置和开启方式等。杭州公厕不仅符合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而且以处处细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每处靠墙厕位安装了供老年人使用的扶手;在每处大小便厕位的上方设置了搁物台,方便游客如厕时摆放随身物品;设置儿童小便器,兼顾儿童群体。按照人的身体习惯,合理设置公厕的朝向、通道走向、男女厕门,甚至是厕位门的开启方式,市民游客使用公厕设施十分便利。杭州公厕体现对环卫工人的人文关怀,每座公厕设有管理房,内设家具和空调等家居设施,为公厕管理人员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二)干净整洁

杭州公厕确立了一个“最干净”的理念,就是做到像家里的卫生间一样干净。通过环卫工人的辛勤劳动,杭州公厕的卫生洁具洁白闪亮,公厕地面干燥干净,公厕窗台一层不染,清洁工具在隐蔽处整齐有序摆放,并天天如此。在每天“拖擦抹洗”下,杭州的旧公厕也像新公厕一样洁净。杭州公厕在“无臭”上出成效,由于公厕卫生打扫及时,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外加生态除臭措施,公厕内空气新鲜,市区较大部分公厕是成为了居民热闹的聚集聊天场所,公厕周边居民对公厕从“人见人嫌”转变为“和谐相处”。

(三)优质服务

杭州公厕实行星级管理,不仅做到建设一流,而且管理服务一流。杭州是全国最早实行公厕免费开放的城市之一,从2002年起,杭州市所有公厕实行免费开放,并免费提供手纸。杭州公厕实行专人保洁管理,按平均10个厕位1人的标准配置人员,所有厕所全天24小时开放,繁华地段公厕实行24小时保洁管理,一般区域实行16小时保洁管理。公厕管理人员经业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文明礼貌,热情待人。公厕管理制度上墙公示,随时接受市民游客的监督。

三、主要做法

(一)实施公厕提升改造工程

2008年5月,杭州市政府启动了公厕提升改造公厕,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对主城区范围的公厕实施提升改造,并将其列为实事工程,由杭州市城管部门组织实施。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杭州市投入公厕提升改造资金约1.6亿元,对主城区910座公厕全面进行提升改造,其中新建238座、改建672座。通过提高公厕实用面积的利用率,新增厕位数达3832个。杭州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原则,提升改造集体土地公厕100座,其中新建70座、改建30座,有力改善了城郊结合部环卫基础设施条件。公厕提升改造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级的广泛好评。据杭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杭州调查队、杭州市社会经济调查局联合调查反映,市民对城管实事工程总体评价较高,其中满意度最高是公厕提升改造工程。

1、制定杭州公厕设计标准,注重功能品质。根据国家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相关标准,杭州市按照“方便、干净、特色、一流”的公厕管理理念,以及“功能完善、干净整洁、环境舒适、标识统一”的提升要求,制定了符合杭州特点的公厕设计标准。杭州用星级划分公厕建设和管理的等级,从一星级到五星级共有五个档次,一星、二星级公厕除了面积上相对较小外,其他标准均达到三星级公厕要求。杭州公厕不盲区追求豪华和高档次,而是在功能上拓展提升,注重公厕的实用性,如杭州鼓励使用节水型大便冲洗设备和免水冲小便器,不追求实用性不强的高端感应冲洗设备;提高公厕实际面积利用率、增加厕位数,规定辅助用房面积设计不超过6平方米、工具间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设计时不得造成公厕面积无谓的浪费,如取消了公厕内设置“客厅”的做法。增强公厕的私密性和便利性,规定不再建设直槽式公厕,新建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1:1.5以上,同时严格落实公厕人性化设施。公厕室内装修的设计风格,讲究简洁、朴实、大方,营造温馨和舒适的感觉。杭州公厕设计标准突出公厕景观效果的重要性,从城市美学的角度,要求建筑外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2、建立提升改造专业机构,狠抓落实责任。为加强对公厕提升改造工作的领导,杭州市政府专门成立全市公厕提升改造机构,各区政府也相应建立了区级层面公厕提升改造机构,充分整合机构资源,对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建立了三个工作小组,即前期技术组、工程协调组、宣传保障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由杭州市政府与25家责任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对签订目标责任书的部门和单位将通过责任制予以落实。并形成市、区、街道三级公厕提升改造管理组织体系和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及各方参与的市区工作联动机制。

3、坚持民主促民生机制,尊重民情民意。为把公厕提升改造工程办成真正的民心工程,杭州市运用以民主促民生机制,在公厕提升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公众参与,严格落实“四问四权”(做到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多倾听市民及专家的意见。杭州城管部门结合公厕提升改造的特点,制定了进一步做好公厕提升改造的实施意见。在提升改造全过程中非常注重市民满意度,对每个项目实行立项公示和设计公示,充分征求居民意见,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媒体参与方案会审,让市民来决定公厕提升改造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兼顾少数人的诉求,上门征求紧邻公厕的住户的意见。妥善处理了市民都需要用公厕,但建在谁家附近,谁家都反对的问题,解决了大多数人要建厕所与少数人反对建厕所的矛盾,赢得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落实公厕规划布点,挖掘空间。根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总量满足、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要求,编制完成市、区财政投资建设的910座公厕的布点规划。杭州市积极探索,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理念,挖掘空间资源,一是“向上”要空间,只要规划许可,周边百姓同意,房屋条件满足,能加层的公厕一律实施加层翻建。二是“向下”要空间,通过学习国外公厕建设先进理念及方法,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及专家专题研究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建造公厕工作,杭州在西湖边柳浪闻莺建成了半地下公厕,不仅节约了景区宝贵的用地资源,同时在公厕通风、采光、排污等技术处理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三是提高空间利用率,把公厕的实用功能放在首位,通过将男女盥洗室合一使用、男厕大便间和小便间合室设置、减少使用空间过大的通道等措施,充分挖潜了厕位数量。杭州一座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的三星级公厕,平均厕位数可达到11个,男小便器达到4个,是厕所实际面积利用率全国最高的城市。杭州公厕的厕位建筑面积一般为1.08,尺寸为0.9m×1.2m,比国家相关标准做的更紧凑(按建设部要求二类公厕一个厕位的建筑面积要达到3~5,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要求三星公厕一个厕位的建筑要达到4以上),同时视情取消了公厕内“客厅”的做法,既保证使用空间,又减少不必要的面积浪费。

(二) 实施公厕分类管理

公厕管理是城市洁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城市管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杭州公厕建的好,更需管的好,杭州公厕管理推行分类管理措施,确定三项原则:

1、统一标准。制订《杭州市城市公共厕所分类管理考核评分标准》,统一分类管理标准。总体要求:规范公厕标识标志设置,规范保洁管理作业,实行定人、定时管理,公厕设施及环卫洁具完好、洁净,各项卫生指标符合要求,确保达到无粪迹、无尿垢、无蛛网、无蝇蛆、无积尘、无积水、无臭味的目标。

2、分类管理。与公厕建设标准相对应,将公厕划分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公厕等五个等级,根据公厕的星级、所在区域、人流量等情况,确定不同的公厕保洁时间;将市区公厕划分为24小时保洁的五星级公厕、24小时和16小时保洁的四星级公厕、24小时和16小时保洁的三星级公厕、24小时和16小时保洁的二星级公厕、24小时和16小时保洁的一星级公厕等九种管理类别。

3、按质拨付。根据星级公厕的管理要求,以一个厕位为基本管理单元确定管理经费定额。公厕管理经费核拨与公厕管理质量挂钩,管理质量达到标准的,按定额拨付管理经费;管理质量未达到标准的,根据检查考核结果核减管理经费。

四、公厕管理取得的成效

杭州市公厕提升改造和分类管理实施三年以来,成效明显。杭州市各城区努力完善长效保洁管理机制,公厕管理水平提升较快,形成了“天天创国卫”的良好态势,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公厕管理是一项服务性、基础性的工作,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得到了普遍好评。2010年10月,杭州市统计局对杭州“清洁卫生”现状进行满意度调查,杭州市民对公厕管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8.6%,认为杭州公厕在“干净”和“方便”两方面最让人满意度。杭州市民对公厕管理成效的肯定,既体现在满意度的数据上,也体现在情真意切的言语上。2010年8月份,家住下城区锦园社区的陈奶奶感慨道:“现在的厕所比我家里的卫生间还清爽,我现在每天家里不上也要到楼下来上厕所,既干净又通气”。类似的市民感言非常多,2008年至2011年,杭州市城管部门收到针对公厕管理的市民锦旗、感谢信共达300余次。杭州市每年组织开展最佳提升改造公厕评选,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专业设计单位。2008年至2011年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苏州等20多个兄弟城市纷纷来杭州市考察公厕分类管理情况。目前,市民对公厕管理不满意的问题几乎为零。

2、实现了常态化管理。通过坚持不懈抓地好长效管理制度,使得公厕保洁质量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呈现出天天保持“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好势头,做到了“三个一样”。一是节假日与平日公厕管理水平一样。节假日人流量增幅大,公厕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杭州公厕管理单位合理安排好节假日保洁力量、保洁班次,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区域公厕的管理工作,不留管理上的空档和盲区,越是节假日公厕管理越是精细。二是重大活动期间与一般活动期间的管理水平一样。重大节庆、上级领导考察、国家和省级相关单位卫生检查前期,杭州市不需要临时搞突击准备,随时能经得起看、经得起查,确保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较高水平的常态化。三是中心区域公厕与城郊区结合部公厕的管理水平一样,城郊市民能和市中心市民一样享受干净整洁的如厕环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