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10-07 12:12:18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1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遭遇的内部与外部风险也是无可避免的,这时医院必须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医院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本文着重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导向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医院虽然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价、外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外聘中介机构等进行监督检查,但要想对日常事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只有内部审计可以做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医院各部门的调整,为内部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同样,内部控制搞好了,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审计制定合理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定审计的方法与范围,为审计提供依据,最后对于审计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依据国家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应用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审计范围时、编制审计方案时、实施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报告时等,从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医院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医院内部控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办法,必须建立在对医院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对内部控制实现再控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1.了解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应用思路的部署

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必须要了解应用单位的基本情况,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应用进行分析,必须要了解医院年总收入情况、固定资产、拥有病床数、相关背景、工作人员方面全方位的内容,然后进行运用思路的部署。为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必须要对医院内部进行风险监测、分析、与预警,提高医院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控制风险。通过对医院风险的分析与内部控制的评估,最后按风险的高低制定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由审计风险模式可以看出,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很大层面上与医院的风险管理体制不严格、风险监测不严密相关。因此,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便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医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发展,根据相关文献与实践经验提出计划与控制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实现计划与控制系统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从组织保证、工作重点、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在组织保证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要想实现计划与控制目标,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实现,这时,计划控制委员会的成立是必要的,其工作的内容是先制定医院的战略部署与总体的工作计划,再对工作的总体进程进行控制,最后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评价,来决定计划与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单独成立计划控制委员会无法对工作进行直接部署,在其下级需要成立发展计划部,计划部的组成人员可以有管理人员、医疗人员、文秘人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医院各种相关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提前预警方案,协助领导进行全院的计划与控制工作,为计划与控制委员会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方案,并且对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与调划,成为计划与控制的桥梁。

依据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与研究及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该部门的工作内容含有拟定实施计划与各项草案,审查设定的计划在医院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情况,并对运用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医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潜在风险要进行日常管理。

医院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贯穿于计划与控制的整个过程,把此作为计划与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此为思路进行医院内部计划控制与管理,有助于计划实施的有步骤、有条理,从而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3.完善的系统控制降低风险

为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风险导向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要点之一便是要通过监察审计室来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估测,监察室有了对内部控制方案的基本了解后,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了解风险导向审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与评价时的责任与义务。依据相关文献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实现评估与审计内部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有以下几项:审查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法规以及企业制订规章制度、办法、程序等;审计医院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要点之二便是排查风险,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这一点要求各部门对自己部门内部的各个程序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一排查与估算,对风险划分相应的等级,按照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与填补漏洞 措施,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点的排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通过前两个要点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点三和四是对一和二的补充与拓展,要点三是开展内部风险评价试点,对内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依据各风险点的影响与后果,划分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审计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有效的分配资源中降低了内部控制的风险等级。

要点四是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因此,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划分,明确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权限控制、计划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应急机制等,把等级与内容相结合。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2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遭遇的内部与外部风险也是无可避免的,这时医院必须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医院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本文着重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导向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医院虽然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价、外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外聘中介机构等进行监督检查,但要想对日常事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只有内部审计可以做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医院各部门的调整,为内部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同样,内部控制搞好了,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审计制定合理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定审计的方法与范围,为审计提供依据,最后对于审计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依据国家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应用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审计范围时、编制审计方案时、实施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报告时等,从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医院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医院内部控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办法,必须建立在对医院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对内部控制实现再控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1.了解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应用思路的部署

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必须要了解应用单位的基本情况,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应用进行分析,必须要了解医院年总收入情况、固定资产、拥有病床数、相关背景、工作人员方面全方位的内容,然后进行运用思路的部署。为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必须要对医院内部进行风险监测、分析、与预警,提高医院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控制风险。通过对医院风险的分析与内部控制的评估,最后按风险的高低制定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由审计风险模式可以看出,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很大层面上与医院的风险管理体制不严格、风险监测不严密相关。因此,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便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医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发展,根据相关文献与实践经验提出计划与控制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实现计划与控制系统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从组织保证、工作重点、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在组织保证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要想实现计划与控制目标,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实现,这时,计划控制委员会的成立是必要的,其工作的内容是先制定医院的战略部署与总体的工作计划,再对工作的总体进程进行控制,最后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评价,来决定计划与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单独成立计划控制委员会无法对工作进行直接部署,在其下级需要成立发展计划部,计划部的组成人员可以有管理人员、医疗人员、文秘人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医院各种相关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提前预警方案,协助领导进行全院的计划与控制工作,为计划与控制委员会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方案,并且对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与调划,成为计划与控制的桥梁。

依据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与研究及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该部门的工作内容含有拟定实施计划与各项草案,审查设定的计划在医院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情况,并对运用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医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潜在风险要进行日常管理。

医院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贯穿于计划与控制的整个过程,把此作为计划与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此为思路进行医院内部计划控制与管理,有助于计划实施的有步骤、有条理,从而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3.完善的系统控制降低风险

为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风险导向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要点之一便是要通过监察审计室来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估测,监察室有了对内部控制方案的基本了解后,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了解风险导向审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与评价时的责任与义务。依据相关文献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实现评估与审计内部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有以下几项:审查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法规以及企业制订规章制度、办法、程序等;审计医院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要点之二便是排查风险,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这一点要求各部门对自己部门内部的各个程序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一排查与估算,对风险划分相应的等级,按照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与填补漏洞措施,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点的排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通过前两个要点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点三和四是对一和二的补充与拓展,要点三是开展内部风险评价试点,对内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依据各风险点的影响与后果,划分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审计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有效的分配资源中降低了内部控制的风险等级。

要点四是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因此,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划分,明确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权限控制、计划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应急机制等,把等级与内容相结合。

三、结语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3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遭遇的内部与外部风险也是无可避免的,这时医院必须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的作用,对医院内部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发挥应有的作用。笔者在本文着重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及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一、风险导向审计与医院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导向审计是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导向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医院虽然可以通过专业人士的评价、外部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外聘中介机构等进行监督检查,但要想对日常事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只有内部审计可以做到。风险导向审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充分性、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医院各部门的调整,为内部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同样,内部控制搞好了,对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很大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审计制定合理的程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确定审计的方法与范围,为审计提供依据,最后对于审计的质量也有了保证。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

依据国家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风险导向审计主要应用在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审计范围时、编制审计方案时、实施审计过程中、编制审计报告时等,从风险导向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来看,可以得出结论,医院风险导向审计离不开医院内部控制,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办法,必须建立在对医院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才能对内部控制实现再控制,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1.了解单位基本情况,进行应用思路的部署

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必须要了解应用单位的基本情况,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医院内部控制中应用进行分析,必须要了解医院年总收入情况、固定资产、拥有病床数、相关背景、工作人员方面全方位的内容,然后进行运用思路的部署。为了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必须要对医院内部进行风险监测、分析、与预警,提高医院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其次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控制风险。通过对医院风险的分析与内部控制的评估,最后按风险的高低制定审计方案,开展审计工作。由审计风险模式可以看出,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相关,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很大层面上与医院的风险管理体制不严格、风险监测不严密相关。因此,应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便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2.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

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医院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大,建立与完善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势在必行,为了促进医院管理体制的发展,根据相关文献与实践经验提出计划与控制系统应用于风险管理体系,如何实现计划与控制系统是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从组织保证、工作重点、具体措施三方面入手。在组织保证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要想实现计划与控制目标,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机构来实现,这时,计划控制委员会的成立是必要的,其工作的内容是先制定医院的战略部署与总体的工作计划,再对工作的总体进程进行控制,最后对计划的内容进行评价,来决定计划与控制管理中的问题。

单独成立计划控制委员会无法对工作进行直接部署,在其下级需要成立发展计划部,计划部的组成人员可以有管理人员、医疗人员、文秘人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对医院各种相关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提前预警方案,协助领导进行全院的计划与控制工作,为计划与控制委员会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方案,并且对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与调划,成为计划与控制的桥梁。

依据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实践与研究及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该部门的工作内容含有拟定实施计划与各项草案,审查设定的计划在医院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中的运用情况,并对运用过程进行监督,对于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评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医院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对于潜在风险要进行日常管理。

医院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贯穿于计划与控制的整个过程,把此作为计划与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以此为思路进行医院内部计划控制与管理,有助于计划实施的有步骤、有条理,从而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3.完善的系统控制降低风险

为完善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实现风险导向在医院内部控制中的应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要点之一便是要通过监察审计室来进行内部控制的评价与估测,监察室有了对内部控制方案的基本了解后,明确各科室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了解风险导向审计部门在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与评价时的责任与义务。依据相关文献与国家颁布的法律政策,实现评估与审计内部控制而采取的措施和政策有以下几项:审查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法规以及企业制订规章制度、办法、程序等;审计医院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等特点。

要点之二便是排查风险,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这一点要求各部门对自己部门内部的各个程序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一一排查与估算,对风险划分相应的等级,按照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与填补漏洞措施,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对风险点的排查,有效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对于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通过前两个要点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要点三和四是对一和二的补充与拓展,要点三是开展内部风险评价试点,对内部风险进行量化评价,依据各风险点的影响与后果,划分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划分审计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在有效的分配资源中降低了内部控制的风险等级。

要点四是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评价,因此,必须要形成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对医院内部各部门的风险等级进行明确划分,明确评价内容。具体评价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建设、岗位设置与管理、权限控制、计划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应急机制等,把等级与内容相结合。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4

经济风险就是甲方的工程款不能按时支付给乙方,影响工程进度。人员风险就是因项目的实施周期比较长,相关参建方人员的流动性大,为项目顺利实施造成不必要的障碍。鉴于以上所述,项目一启动,我就采用访谈法,对项目的各个干系人及业主聘请的专家进行有关风险的访谈,将获得的风险添加到风险列表中,然后召集乙方、业主、各市卫生局的代表、医院及医院的HIS开发商代表召开有关风险的专题会议,采用“头脑风暴法”,大家都来分析该项目存在的风险,同时借鉴风险历史数据库中的风险数据,取出我们没想到而确实存在的风险,添加到风险列表中,然后分析每个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级别,而且针对该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并形成一个风险记录表。风险管理贯穿项目的始终,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应对计划缺一不可。因为风险一直在变化,所以在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要更新。

其次,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化解开发进度的风险。该项目的实施周期为两年,作为项目总监,必须采取措施保证项目在计划工期内完工。所以我安排省平台开发商制定项目的总进度计划,然后召集业主、乙方、监理部以及相关的专家对省平台开发商提交的总进度计划进行评审,将评审通过后的总进度计划下发到每位项目干系人,要求按评审后的总进度计划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监理部定期收集项目的进展情况,形成周报、月报等形式的进度报告,并利用香蕉型曲线把收集到的进度信息与总进度计划进行比较,重点比较关键线路上的关键工作。然后把比较的结果告知每位项目干系人,要求进度滞后的乙方采取措施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保证项目在进度目标内完成。接着,进行软件的需求管理,降低项目的范围风险。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监理部要求乙方分别组成若干个小组,由业主带队,到各市的医院进行需求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把省平台定下了4个大功能模块,完成全省医疗机构的标准化数据的接入采集、上传、存储和共享。然后监理部组织项目参建各方进行需求谈论,形成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确定产品范围,要求各方签字认可。

在实施中,监理部严格按照确认的软件功能规格说明书进行监督,如遇需求变更,不管是业主或乙方提出,一定组织专家、项目参与各方共同对需求变更进行谈论,如果共同通过,则下方变更通知执行。如果讨论未通过,则说明理由不予变更。通过严格的变更流程,降低了项目的范围风险。再次,制定沟通计划,解决项目沟通的风险。在该项目中,涉及若干个乙方、几十个医院及十几个HIS开发商、市级卫生局、业主等,项目有上百个单位共同参与,且分别在全省N个市,沟通非常不方便。基本的通信是靠E-maiL联系,大家约定全部采用的信箱,方便查阅邮件,而且,邮件沟通最大的好处就是沟通内容都落在纸面上,便于将来分清责任。监理部要求乙方组建QQ群,把医院及市卫生局及医院HIS开发商分为N个QQ群,便于项目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为下发文件或者技术方案提供方便。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中医医院 财务管理 效益

一、引言

中医因其简便高效的特性而得到了我国人民的普遍认可,作为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中医成为我国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中医医院在增长方式、管理模式、医院组织构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已成定势,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中医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是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中医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体现在医院管理水平方面,更体现在财务管理水平上。

中医医院财务管理是指对医院资金的筹集、分配、利用、清偿等业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执行及控制等一系列工作的统称,一般包含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与管理机构;依据零星土建维修、卫生材料、大型医疗设备及药品采购、基本建设规划等资料编制医院财务计划;日常财物与资金管理、应收应付款结算;资金筹集、投放、分配及清偿;财务计划执行情况与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的核算与监督等等。财务管理由财务部门具体执行和实施,财务部门是协调中医医院与患者、员工、内部各科室、银行、税务及财政等各方面关系的纽带。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市场重新定位的背景下,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对保障我国中医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促进中医医院合理使用资金并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中医医院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而言意义十分重大。

二、当前中医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计划经济下的中医医院不存在市场经营风险,其各项事业支出所需资金基本依赖财政拨款,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往往非常淡薄。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中医医院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财务制度与管理新机制,才能得以持续高效发展。中医医院应当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加强成本核算并降低成本,否则中医医院年年亏损,长期经营不善,必将面临优胜劣汰的现实选择。

2、成本核算欠合理

市场经济下,中医医院面临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市场竞争,更是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竞争,中医医院应当合理配置资源,谋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许多中医医院的成本核算只有分资金算物价这一种方法,该方法欠缺合理性,不能很好地实现降耗节能和控制支出的目的,而全面成本管理法则能较好地降低运营成本和服务成本,是中医医院成本核算的理想方法。

3、资金筹集及投资管理欠科学

充足的资金是现代中医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医医院不能全部依赖财政资金的投入,因为其数额毕竟有限,要想获得持续发展,中医医院必须有效利用其融资渠道。然而,不同筹资渠道的融资成本、风险及资金结构存在差异,中医医院在全面认证资金筹集开展项目的可行性与预期经济效益及筹资后相应的管理工作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另外,投资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中医医院投资管理存在较大盲目性,有些中医医院在尚未全面考虑医院资金能力及服务需求的情况下盲目购进大型医疗设备,造成资金大量浪费。

4、预算管理重视度不够

目前大多数中医医院在预算实际编制过程中没有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思想上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普遍认为财务部门应独立完成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及控制等工作,而其他部门只需简单配合即可。中医医院预算管理是依据医院的工作与发展计划、各岗位职责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各项财务活动,它是各职能部门编制预算的基础。全权由医院财务部门负责编制的预算往往缺乏可操作性、科学性及有效监控。

5、中医医院管理缺乏必要监督

早在1998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就联合了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医院财务行为的《医院财务制度》,这一制度的颁布实施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改及发展的需要,对于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颇具有指导意义。然而,该制度在部分中医医院未得到有效执行,中医医院往往存在管理松懈现象,管理活动缺乏必要监督措施及约束机制,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量的财力、人力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6、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影响财务管理发挥核心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医医院普遍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它们偏重于培养医疗人员,而忽视了对财会人员的再教育。部分中医医院财务人员认为他们需要做的仅是按照《会计法》及相关财经法规的相关要求处理好日常业务,却忽略了深层次的管理技能学习,只懂审批报销而不会会计核算与监控的会计人员不是合格的财务人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强化中医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1、健全财务制度及财务管理机构

中医医院应严格遵守《医院财务制度》及其他财经法规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中医医院各项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依据其实际会计业务、管理要求及经营特点,科学建立会计核算体系并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并对相关工作的实施有效性进行全面考核。此外,中医医院还应在考虑管理需要及医院规模的情况下健全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严格依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中医医院财经管理工作体制进行,有效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6

在2012年我国公立医院实施《医院财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出现不仅区别于旧财务制度,并且在原有财务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建议与措施,部分容易比较忽略的方面被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医院财务制度,对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

我国医院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在提升医院财务人员基本素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如今,在医院资金发展不足的现象下,医院依据新财务会计制度,采取合法、正规的措施,保证医院的良好运行。除此之外,新财务会计制度在维护医院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实现了医院固定资产的保值与增值。首先,新财务会计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各司其职,无论是医院领导人员还是医院会计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并且部分医院将原先的主管院长改变为医院的负责人,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医院人员的职责,并且也能够促使医务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相互检查的体系。其次,医院加强对财务管理进行规划,针对性地制定财务管理规划机制,将历史资料进行整合,实现对医院未来财务收支的预测。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划分为五类财务指标,分别是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收支管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五类财务管理的划分能够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最后,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医院将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进行整合,并实施奖励或者惩罚等措施,严格按照工作内容以及岗位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展现了医院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得到展现,并且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可以将医院的基本属性特点进行发挥。众所周知,在当前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医院逐渐降低了医疗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在医疗成本降低的同时,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以及成本管理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在我国传统医院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之中,预算规划是经过财务部门领导人员与医院管理人员的共同决策,并不需要其它部门人员参与到决策之中。但是在新财务会计制度实施之后,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这便表面医院的预算管理变得更加严格,并且医院预算管理对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保证医务人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实现了医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以及权威性。

三、新财务会计制度增强医院风险防范

医院风险防范主要是指在医院的财务活动之中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医院遭受损害。从某种角度分析,医院风险防范贯穿于医院的发展过程之中,造成医院风险防范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如国家政策,内部因素如医疗质量下降等。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之中,医院的风险不断增加,这就对医院财务人员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中,医院风险防范水平有所提高,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财务会计制度完善了风险管理系统。与旧财务制度相对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出现完善了风险管理系统,为医院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奠定了发展基础,并且在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成本预算、财务控制以及监督等方面,医院均作出重要变革,积极构建风险管理系统,对防范医院财务风险起到重要作用。

(2)新财务会计制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下,医院积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并严格遵循相关的风险收益原则,促使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都增强防范意识,并将防范意识融入到财务管理之中。另外,在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下,财务人员掌握扎实的财务会计知识,能够在发生财务风险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

(3)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资产信息得到全面展现。在医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主要采取的财务管理模式为统一管理,集中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将医院财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展现。比如在医院财务报表之中添加现金流量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且对死账、坏账进行解决。这不仅可以解决医院诸多财务问题,并且也能将医院财务的各项关系进行梳理,杜绝各类财务风险的出现。

(4)新财务会计制度提高了医院财务决策水平。众所周知,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会实施对外投资,并购买大型设备,但是在旧财务制度下,往往会重复重复购买或者盲目购买的现象,对医院资产造成浪费。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出现,需要对所购买的机器设备进行论证,并在相关部门与领导人员签字之后进行执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院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也会避免因素财产决策所导致的风险。

四、新财务会计制度强化成本管理

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具体指医院所开展业务活动所产生的耗费需要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分配,并将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进行计算。通常情况下,医院的成本核算并不仅仅是对医院总成本进行核算,还需要对医院各个科室的相关费用进行计算,以此用来强化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制度。根据新财务会计制度得知,医院需要将传统的固定资产中的成本观念进行解决,并积极树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新理念,并制定成本报表对成本核算进行核算与控制,这样一来能够增强医院成本核算以及医院的成本管理,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HRP系统;风险管理;医院医院

HRP系统风险的研究,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命题,20世纪末,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全球经济进入了网络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强化公立医院HRP系统的研究,一是能够完善医院内部管理系统的建设,二是能够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医院管理上的问题,据中商情报网公示,2018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已突破100万大关,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同时覆盖全国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正在逐步建成,超过60%的医疗机构已经实现了初步线上系统建设。本文针对HRP系统中的风险专项研究,能够提高HRP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力,对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线上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医院HRP系统简介

狭义的HRP(人力资源规划)即是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需求出发,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而提供的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广义上的理解即为所有各类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称。而单就医院HRP系统来看,即是医院精细化综合运用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围绕医院运营建设实现开源节流与发展,将财务作为核心、以预算为主线、物流为基础、绩效为杠杆,遵循成本精细管理原则,重塑医院管理结构并规范运营管理流程,充分保证人力资源良性运转,继而实现院内物资全面管控,全面提升财务运营监管能力,其详细内容包括总计划(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目标)、职务编制计划、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教育培训计划、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等。

2医院HRP系统运用必要性

2.1实施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的重要支撑

医药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2012年施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指出了必须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同时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都作出了对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预算管理的要求,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提供医疗服务的卫生机构成为了医改政策的主战场,为了满足国家政策的要求,使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落地,必须尽快建成和实施HRP系统。

2.2HRP系统为医院各部门、科室提供更准确的管理信息

HRP系统通过线上信息的汇总将医院日常的运行情况与管理执行情况反馈到管理层,为公立医院接下来的发展定位提供数据依据,能够帮助医院进行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管理,结合事前预测、事中分析、事后总结,全面监控业务流程,实现动态化管理,不断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2.3为医院提供了统筹规划管理的信息平台

HRP系统实现了信息管理一体化,如外部自动凭证实现了HIS系统预交金、门诊收费、在院应收、住院结算、药品自动凭证的直接生成;内部业务实现了无缝对接,从物流材料入库、退库、领用,固定资产入库、报废、计提折旧,薪酬发放,合同管理、科研基金、支出控制等都能够自动生成,同时形成耗材追溯管理,问责到人,实现会计核算标准化管理。

3医院HRP系统运行中的风险

3.1医院HRP系统性风险概述

3.1.1经费清理风险就医院来说,其进行的财务活动中包括门诊收费、各类结算、科研基金、专项资金、各类资产核算等,都需要进行明细核算。在没有进行信息化管理时,基本上都是依靠人工,而在引进HRP系统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线上管理,但是诸多医院采用的是线下人工核算与线上系统核算结合的方式。例如病人缴纳看病费用,可采用现金形式或网络支付形式,这些都需要进行明细账核对,如果数据核算清算过程中出现偏差,很容易导致系统逻辑混乱,影响HRP管理的准确性,系统留存数据与实际盘点存在误差,产生经费清理和资产清查风险[1]。3.1.2系统维护风险医院HRP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系统本身功能模块的设计风险,一般医院的HRP系统会选择从外部引进,而医院内部结构复杂,涉及职能众多,对HRP系统要求高,细节繁琐,HRP系统工作量大,部分外部系统难以短时间内与医院匹配,同样也有选择自身研发个性化HRP系统的,但前期开发、测试与周期试点运行要耗费大量人力与财力,无法保证医院既定的进度与工作质量;二是突发事件风险,一方面可能是系统内部原因,如服务器损坏、承载量过大等,另一方面可能是外部环境因素干扰,如大面积停电、地震、极端天气等产生的恶劣影响;三是系统后续维护风险,在HRP系统正式验收投入运营,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一定会进行系统维护,可能面临新业务的拓展和系统数据库的更新,这些都会出现新的服务器故障风险等[2]。

3.2人力保障风险

医院HRP系统的人力保障风险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人力管理方面风险。HRP系统要求医院各部门、科室进行充分的融合,如财务部门需要进行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等管理;人事部门需要分管人员薪酬、人员考勤、绩效以及人员调控管理;物资采购部门需要设计医院物流、资产入库、合同管理等,但最终大多数医院的HRP系统整体构建设计会分配到财务部门,倘若财务部门人员对该系统以及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缺乏统筹规划能力,那么很难协调好各方管理模块占比,降低了人力、财力以及物流的数据化管理能力,导致系统出现基础性风险。第二,精细化管理风险。医院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享受一定的政府补助,这种情况下部分医院不注重运营成本的节省,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管理较为粗制,粗放式管理与HRP系统格格不入,无法短时间内实现精细化管理,导致出现系统罗列的各项资产信息与实际不符,难以准确判别医院资产。

3.3财务管理风险

当前很多医院基本上已经形成了HRP系统网络,但是在其财务管理上依旧存在很大风险。一是其应收账款与HRP系统结合的不彻底,很多应收账款流失在外,有医保、农合欠费支付不及时,也有预留金不断增加引起的,不仅影响了医院资金链的完整性,还导致HRP系统无法正常做账,如果后续冲销不及时,极易造成系统资金与实际不符,诱发资金管理风险;二是医院资金利用率低,虽然新医改背景下医院的运行压力增大,但是仍有财政资金支持,可关于该部分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并不规范,导致不仅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还增加了潜在财务风险,同时在满足正常的医院业务开支后,可以发现部分医院下沉了很多闲置资金,对于这些闲置资金没有进行科学管理,再加上现代信息市场环境复杂,如果没有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很容易出现资金问题。

3.4物流管理风险

物流管理也是医院HRP系统的重要组成,但同时也是存在风险较多的环节。第一,当前医院学科基本齐全,覆盖DRG细分组众多,在用品规数大,年度采购规模数额大,对于品种种类如此多的医院来说,要想形成物流管理全过程监管较为困难,难以完全反映到HRP系统上;第二,医学进步发展迅速,医用耗材种类多、更新换代速度快,部分医院在这部分耗材管理上的编码等未及时更新,导致库管人员和医用耗材领用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HRP系统未实现医用耗材向前追溯、向后追踪工作模式,存在潜在管理危机。

4医院HRP系统风险应对策略

4.1强化系统性风险管理

针对医院HRP系统中本身存在的风险,医院必须加大该方面的投资力度,强化系统性风险的防范管理。首先,详细了解医院运行时对HRP系统的要求,进行关键模块设计,不仅要注重当下系统设计,还要注重后续系统更新维护工作,将其与医院实行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深度融合,重梳预算管理、经费报销等业务流程,科学设置HRP系统整体布局;其次,及时测试HRP系统稳定性,定期总结风险问题,不断提高医院经费清理和资产清查的力度,确保医院实际留存与系统数据保持一致,定期测试HRP系统初始信息是否完整、业务往来流程是否全面、数据共享是否全方位覆盖以及业务处理是否高效、准确。此外,如果HRP系统从外部引进,必须加强医院与HRP系统开发公司的往来,确保系统始终处于安全运营状态,同时定期进行多部门联合会议,综合各部门应用该系统时出现的风险问题以及实际需求,及时总结完善,尽可能提高HRP系统与医院自身的适配度。

4.2强化人力管理系统连接

医院HRP系统复杂且繁琐,人、财、物是其中重要的构成,需要将医院运行中涉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等进行充分整合,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除了系统本身以外,与之息息相关的执行建设人员也是其系统运行的风险携带者,因此医院必须强化人力管理,不断提高相关系统的衔接度。其一,明确HRP系统建设目标,强化相关执行人员信息化培训,多数医院以财务为牵头部门,因此医院可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员,制定详细需求方案,分阶段进行各模块的上线工作,阶段性总结,同时强化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保障系统操作的通畅度;其二,分清各模块的轻重缓急,有序推进模块上线,例如作为医院管理核心的人、财、物主系统需要首先上线,如预算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打通与HRP系统的连接,满足医院业务基本的线上需求之后,再结合上下游业务拓展逐步上线其他管理系统,稳扎稳打,将医院会面对的风险降到最低。

4.3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

财务是维系医院运营的根本要义,有意识的防范财务管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能够保证医院资金安全,从资金管理上出效益,确保医院持续、稳定运行。首先,健全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框架,结合各部门、科室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将财务管理精准落实到各部门、科室,再辅以HRP系统线上监管,提高协同处理能力,一可设中心物资库房,利用HRP系统确保卫生材料等医用耗材的领用、入库等工作,同时严格遵守政府会计制度,规范使用财政拨款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二可进一步进行二级库智能化改造,三级库移动化管理,深度利用HRP系统。其次,设置财务管理指标,将财务管理工作来概念化,不仅能够分析财务管理成果,还能够反作用财务管理出效果,结合HRP系统,明确考核指标,确定内涵口径,杜绝一刀切的粗放式管理,分级分科区别式管理,不断细化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风险转移。

4.4强化SDP等物流管理系统应用

HRP系统中物流管理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为了确保医用耗材的安全运输与管理,对于现代医院来说,除了人为的监督管控,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SDP物流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了诸多医院的首选,在实际运用中,可从以下几方面金进一步优化:第一,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同时以此化解管理矛盾,借助SDP精细化运用,成立相应SDP物流中心,进行条形码精准入库推送,构建多维度临床医用耗材检查评估体系,全方位管理医用耗材;第二,进一步加深条形码引用,如电子标签、赋码前置、扫码验收等,同时在HRP系统进一步成熟后,可前延物流管理,将HRP系统应用到智能采购、主动配送等方面,打开DRG付费与HRP系统连接,还有利于控制医院运营成本;第三,基于HRP系统下进行二级库管理,同时在HIS上体现出二级管理概念,构建模块,连接到HRP系统上,设置单独收费程序,扫码计费,简化条形码程序,清晰表现出医院库存,使风险无所遁形。

5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HRP系统运行中的风险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系统本身的操作安全,更是能以此提升整个医院的运营质量,保证方方面面的信息安全,推动医院持续运营,维护社会、市场秩序,更好地践行医院公益服务职能。就当前医院对HRP系统运行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来看,还有很大的应用进步空间,本文对相关的文献、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提出的相应改善措施较为浅显,在未来会不断的钻研、学习,力求在医院HRP系统风险管理上,有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陈鹏.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应用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0,31(02):224-226.

医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篇8

关键字:医院 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 风险控制 内部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院不仅对其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也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10年2月23日,我国卫生部、发改委与财政部等联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要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体系。在此背景下,探究医院内部审计问题,科学规避其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和方法在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一、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医院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

综合国内外文献和医院的行业特殊性,本文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指内审人员以医院的经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依据风险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并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来科学规避和减少医院的管理风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以及医院新业务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医院的风险管理的全过程也相应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环节和任务。

(一)极大的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通常来说,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科学有效的保障,是内部审计开展具体工作的前提,也是影响内部审计结果质量的关键要素。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内部审计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实现审计计划与管理当局授权的协调合作,使内部审计部门与医院其他科室和部门相互制衡,这样会使医院的内部审计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从而提高了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二)极大的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根据活动风险的大小来明确审计计划的部署。而审计方案一般都重点关注较高的风险领域,而对低的风险领域重视较少。因此,集中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用于较高的风险领域,将更加有效地控制内部审计风险,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与之同时,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在风险环境中一反传统模式,而是更为关注医院当下和未来这一动态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提出控制风险建议和制定控制风险的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三)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特点发现,由于在科学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的内部审计方案与人为授权良好地结合,这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内部审计项目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具体表现是通过对年度计划的风险排序,由医院决策层一次性科学合理地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年度任务,这大大减轻了领导审批的工作量,提高了决策的速度。此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也结合了医院经营的内外环境风险,所以基于全面的视角提出的风险管理建议,可以促进医院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二、目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风险及原因

(一)经济环境引发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被弱化

通常来说,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必须遵循的准则之一,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如果不能较好地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就会大受影响。医院内部审计独立性具体指医院为了经济发展、差错防弊而开展的一项独立的审计活动。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医院的内设机构,仅仅是一个职能科室,需要在医院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很难不受医院经济环境的影响,因此其独立性被大大地弱化,必然产生审计风险。

(二)领导层认识不够导致内部审计风险

我国卫生部51号部长令(2006年)明确规定年收入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此背景下,很多医院基于规定的压力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但是往往形同虚设,不尽合理。他们认为内部审计的经常性监督会增加经济成本和人员成本,而且会大大束缚医院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行,内审机构对其经营管理风险的评估和监控难度相应增大,这些都必然导致内控控制体系不健全,形成了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程序和方法不当,并且本身隐含的审计风险

伴随会计信息的日益增加和范围的逐渐扩大,以及差错和虚假的会计资料共存,医院的内部审计所采取的程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内审质量;通常医院采用的是抽样审计方法,但是以“个别”推断“整体”的弊端是可能与医院的现实情况存在误差,从而导致审计的结论也存在偏差;成本效益原则为出发点,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使内审结论出现偏差引起内审风险;目前主要的审计方法制度基础审计,由于过分依赖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其自身就存在风险隐患。

三、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多种措施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

本文建议在医院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由监事会成员组成。其职能是负责拟定内部审计的章程、工作经费,确定内部审计短期工作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这样设置内部审计的原因: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能够使审计的独立性增强。因为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程度与医院的领导层的高低直接相关。所以作为医院领导层的监事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能够保障其独立性;这种模式可以减少由于医院多个领导意见不一发生的缺点,节省内部审计的成本;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医院最高领导层对内部审计的直接领导,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委员会与医院最高领导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传递,去掉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这样就提高了内审工作的效率。

(二)强化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

要实现现代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功能得到实质性的发挥,需要强化医院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医院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医院也需要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尽快解决人员素质提升制约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顺利推广的瓶颈问题。此外,医院领导层还要加大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试点工作,并出台一系列适合医院自身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运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和制度保证。

(三)全面强化内部控制系统来降低审计风险

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需要统一的规划、组织和管理,需要在内部控制相关职责明确的基础上,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如果医院规模具备条件,最好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步骤: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首先明确医院各个职能科室和业务科室在内部控制方面的具体职责,建立有效的监督资源共享机制,并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纳入年终的业绩考核;排查风险:要求识别和分析风险点、风险种类及其表现形式,并通过查找风险点,来制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堵塞漏洞,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科学选用和改进内部审计方法:以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为核心确定重点,在此基础上对审计重点采取详细的审计,并适当增加审计地证据数量;对非审计重点采取抽样审计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样本量。此外,医院还需要科学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来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作业平台,达到通过审计方法创新来降低内部审计风险的目的。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长期受行政治理模式的影响,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内部审计存在独立性不强、领导层认识不够等。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需要多方资源的协调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内部审计的目标。本文提出要实施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需要实现对医院风险和审计风险的全面防范与控制,进而实现医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瑞实,边永香.医院审计工作风险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浅析[J].中国科技财富.2009(22)

[2]余文城.加强医院审计工作的途径及风险的防范[J].科技创业家.2011(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