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动平衡实训总结8篇

时间:2022-03-21 22:02:48

动平衡实训总结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

一、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统计指标的作用

(一)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

人力资源总量方面的指标表明开发人力资源的预期值;结构方面的指标表明人力资源各人员的比例;动态方面的指标表明人力资源流动的情况;效能方面的指标则表明人力资源取得的成效。

(二)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重要意义

决策直接影响着管理效果的好坏,因而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不仅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还要与实际紧密结合以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况。

(三)有助于相关领导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有助于组织的领导以量化的方式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领导或上级部门开发和管理好人力资源打好基础。

(四)有助于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人力资源结构改变时,新的人力资源结构又会建立。新的结构需要依靠科学化的开发和管理才能产生最大作用。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可以帮助企业组织及时了解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和趋势,采取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二、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包含的具体内容

(一)开发方面的统计指标

1、概况指标

(1)总量指标。总量指标包含两方面:其一,人力资源的价值;其二,人力资源的数量。通常企业以员工数量作为衡量人力资源规模的标准,但员工数量处于经常变动中,所以“时点人数”和“平均人数”这两项可用作衡量人力资源规模的重要指标。时点人数,指反映企业报告期中某个时点员工总数的指标。平均人数,指反映某时期内企业每天平均人数的指标,其算法是某时期内平均人数=该时期内员工总数/有效天数。

(2)质量指标。要深入企业内部去研究人力资源的现状,一方面要对数量做出精确统计,另一反面就其质量做出调查。员工之间有性别、年龄和文化等的差异,以此为切入点,分别统计出各人力资源数量与各自所占比例。

2、招聘指标

(1)各招聘渠道的分布率,指每种渠道所招聘的人数在全部招聘人数中所占的比重。它既可以表明员工来源渠道上的不同,还可以为企业招聘提供决策参考。

(2)单位招聘成本,指企业在某次招聘中招聘一个人的支出,这是分析人力资源招聘成效的一个重要方向。单位招聘成本=招聘活动总投入/招聘到的人数,招聘活动总投入是包括招聘人员工资、通话费和差旅费在内的全部成本,招聘到的人数是指招聘后上岗的人数量。

3、培训指标

培训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培训系数,是一个衡量受培训员工数占全部员工比重的指标,即培训系数=受培训人数/员工总数;培训时间系数,指一年中每个员工受培训时间的平均值;培训费用系数,指企业的培训支出,即培训费用系数=培训支出/受培训人数;培训计划完成率,是衡量培训计划完成程度的指标,即培训计划完成率=受培训人数/计划内培训人数;结业率,是衡量培训成效的指标,即结业率=培训考核通过人数/受培训人数;工作效率的提高率,用来衡量培训对员工工作的影响,即工作效率的提高率=培训后工作业绩/培训前工作业绩-100%。

(二)管理方面的统计指标

1、人力资源配置统计指标

在企业中,可以使用升迁率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其算法为升迁率=某时期内升迁人数/该时期员工总数,升迁率包含企业员工升职、降职、新进、辞职、平调等内容。

2、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

企业内部可用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指标来进行衡量,它等于报告期内的企业产品产量/报告期内员工全体的平均人数×100 %,它是衡量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企业各项经营状况和员工工作表现的综合考量。

3、时间利用率统计指标

(1)出勤率是出勤时间与应出勤时间的比例,可以衡量工作时间内每个员工的出勤情况,其算法为出勤率=出勤时间/规定出勤的时间×100%。

(2)出勤时间的利用率,又叫作业率,是实际的工作时间与员工的出勤时间的比例,用来反映员工对出勤时间的利用程度。其算法是出勤时间的利用率=实际的工时/出勤的工时×100%。

(3)制度时间的利用率,是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的时间在规定工作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体现出员工对于规定工作时间的实际利用程度,其算法为制度时间的利用率=员工实际的投入时间/规定工作时间×100%。

通过上述计算,就可以初步掌握劳动时间利用的程度。

4、人力资源效益统计指标

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利润最大化或权益最大化。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为企业带来了怎样的效益,可以参考一下几个指标:

(1)人力资源效益系数,一个用来衡量企业人力资源增值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算法是人力资源效益系数=某时期内企业经营总体的增加值/该时期内全体企业员工数的平均值。

(2)人力资源利税率,一个用来衡量人力资源创造利税能力的重要指标,其算法是人力资源利税率=某时期内企业创造的全部利税/该时期内全体企业员工数的平均值。

5、薪资报酬统计指标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薪资报酬的统计分析可以借助以下指标:

(1)一个可以反映工资、补贴和福利等在员工薪资报酬中所占比例的指标,即薪资报酬结构指标。

(2)一个可以反映某时期内企业员工平均工资收入,表明员工收入高低情况的指标,即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其算法是企业员工的平均工资水平=企业付给员工的薪资总额/企业员工总数。

(3)一个排除物价、汇率等经济因素影响,可以较为准确地体现出企业员工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指标,即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其算法为企业员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某段时期内员工平均的工资额/该时期内企业员工的生活费指数。

(4)还有一个是表明员工工资收入、实际工作绩效和企业整体业绩等因素变化的指标,及员工薪资报酬的升降幅度,其算法为员工薪资报酬的升降幅度=今年度工资水平/去年的工资水平-1。

三、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重视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并科学地使用人才,以人为本,建立起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制度,设置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同时这也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能力

前言

核心稳定性训练早期主要用于康复治疗、损伤预防,9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体育健身,近年来已用于提高体育竞技能力。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身体的控制,能更好的训练深层肌群,协调大小肌群能量的输出,预防运动损伤。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适度的身体姿势是完成所有竞技体育项目和休闲娱乐活动非常重要的基本要素,并且良好的平衡能力还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通过对核心稳定性训练方面的文章进行综述,以找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一套合理有效地提高平衡能力的新方法和思路。

1、核心稳定性的概述

1.1核心肌群的划分

人体核心是指躯干或腰骶的部分。从人体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的角度,我们把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或止点)位于核心区的肌肉群统称为核心肌群。而相对于对核心肌群划分,Mcgill甚至不同意整体性肌群和局部性肌群的划分。他认为所有核心肌群对于稳定性都是重要的,它们依赖于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断变化收缩。较大的“原动”肌群(例如,腹部斜肌和腰方肌)在提供稳定性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说明核心全部深层和浅表肌群的协同作用才是维持最佳脊柱稳定性所必需的。

1.2核心稳定性的概念

“核心稳定性”(core stability,CS)这一术语来源于由美国圣佛朗西斯科脊柱研究所(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ute,SFSI)推广的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病症的康复锻炼方式。1989年他们出版的《动态脊柱稳定性训练计划》的手册中强调了“中立位脊柱”的概念,所以,“核心稳定性”开始也被称作“脊柱稳定性”或“躯干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核心”这一术语的流行,核心稳定性逐渐取代了脊柱稳定性或躯干稳定性,并在其概念外延上有所扩大。

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述

2.1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概念

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指针对身体核心肌群进行的稳定p力量p平衡等能力的训练。可以充分的调动神经肌肉控制系统,通过不稳定的支撑面练习,使大脑皮层之间的暂时神经联系加强,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的同时也改善了神经肌肉控制的效率,能够使身体各部分更协调的用力。核心稳定性训练是提高动作效率,提高肌肉平衡协调能力,增强动作控制能力,增强核心部位的柔韧性和刚性,节约能耗,提高经济性,增加力量释放和传递的基础,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建立一个强大的核心肌群,对身体的动态链功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方法

2.2.1瑞士球训练法

瑞士球起源于临床康复领域,又称稳定球或健身球。Behm等对瑞士球的相关研究表明,在瑞士球上进行躯干练习特别是侧桥的练习中,更能动员核心肌群。Stanton 等人评定在瑞士球上进行训练,对核心稳定性、最大摄氧量和跑的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瑞士球上进行训练可显著增加核心稳定性,但最大摄氧量和跑的经济性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选择的抗阻力训练方法应与运动技术相适应。

2.2.2悬吊训练

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20世纪90年代末在挪威发展起来的一种康复训练手段。它强调在不平稳状态下进行闭式运动链运动,以达到对感觉运动器官的最佳诱发效果,突出了运动感觉综合训练。悬吊训练通过强化核心肌群及非主导侧肢体的运动能力,加强神经和肌群之间的反馈、统合功能来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性。

3、平衡能力概述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在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在相对静止状态下控制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动态平衡是指在运动中控制身体重心并调整姿态平衡的能力。

4、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的影响

杨洋的《8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足球专项大学生动态平衡的影响》一文,以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足球专项学生的动态平衡的影响。文章以悬吊训练(S-E-T)为主要训练手段,对北京体育大学足球专项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研究表明,8周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提高足球运动专项大学生射门支撑腿的整体平衡能力和前后平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射门支撑腿的动态平衡能力。

戴超平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以广东省武术队16名男性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瑞士球训练法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为期12周,得出核心稳定性训练提高了武术套路运动员屈伸稳定性和旋转稳定性,连续15 次腾空飞脚向内转体180°接提膝独立、连续15 次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两项专项技术和连续15 次腾空飞脚加起跳脚落地三项专项技术具有显著提高的结论。结果表明,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降低了难度动作衔接的失误率,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

陈晶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平衡及躯干肌力的影响》一文,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和躯干肌群肌力功能的影响,分析核心稳定性在运动技能提高以及运动损伤预防中的作用,得出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单足的动态平衡能力,增强躯干屈伸肌群机能,改善躯干稳定性。本研究中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的制定是科学有效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是一种能够预防运动损伤的现代体能训练方法。

5、结论

5.1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解各不相同,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且各自理解的角度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5.2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实践方法以悬吊训练和瑞士球为主,在以后的研究中,希望能多应用新出的器械进行训练,可以带动相关体育器械的发展。

5.3国内外运用核心稳定性训练来促进平衡能力发展的案例仍占少数,且实践验证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平衡能力影响的项目也不全面,仅为大球和操化项目,对小球类还没有研究。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力量训练 爆发力 柔韧性

运动员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训练是必修科目。训练分体能训练和力量训练。中长跑运动员训练也不外这两项,以使运动员能力更胜他人一筹,击败对手获得胜利。这里笔者将着重探究一下力量训练。力量是一种能力,是克服阻力的一种人体肌肉工作能力。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一项重要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

一、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中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能以较大的步幅运动并保持此步幅于比赛中的大部分路程里。在最后冲刺阶段拥有的爆发力兼速度,快速有力地冲出终点,是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运动技能。持久、耐性、爆发力、速度体力的迅速恢复等都需要力量的供给。这种供给来源于平时的力量训练,要让运动员通过平时的力量训练均衡发展各种力量,才能拥有强壮的体能保证参赛中高技能超常发挥,取得优异成绩。另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速度训练和力竭性耐力训练后运动员的体力恢复。

相当一部分长跑运动员认为韧性练习会使它们的力量受损,殊不知柔韧性对于中长跑运动员来说也很重要。良好的柔韧性可有效地发挥速度和力量的水平,而柔韧性差则会使神经肌肉协调不稳并减退,制约动作的幅度,降低移动的速度。据相关研究证实,关节部位柔韧性的增强,不但不会损失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其周围肌肉的弹性和张力,肌肉的伸展收缩能力的提高可增大肌肉的力量,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力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力量的储备,有助于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力量的发挥。因此,中长跑运动员应改变误区认知,正确对待柔韧性训练。不要因为柔韧性或肌肉力量的发展不平衡,而导致易受伤或者比赛中的惨败。

二、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应遵从均衡性原则

中长跑运动力量训练要遵从均衡发展的原则。要维持速度、耐力、力量的均衡发展,提高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任何一个方面的薄弱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最有效的就是同时发展、全面提高,把速度提升,耐力加强,力量增大,使运动员充分认识到三者之间的联系与牵制。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和力量看成是与中心点保持平衡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当某一个角降低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比这个角高的位置,若其中两个角同时降低时,另一个角则处于较高的位置。某一个角的不平衡,会使其他角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如何让三个角同时抬高,这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并且很难实现同步。训练也是如此,通过维持耐力、速度和力量的均衡发展,运动员就能加快提高身体素质的总体水平。同步均衡发展是不易的,但可帮助运动员理解中长跑运动所需的身体素质的三个组成部分,认识耐力、速度和力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训练中把三者相结合,有利于提升身体的灵巧性、柔韧性和伸展收缩能力,提高速度,增强力量,防治肌肉萎缩与运动幅度的缩小,驱使运动员的肌肉群平衡发展。另外,经常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拥有结实强壮的肌肉群,防止肌肉群松弛无力,影响跑步技能和前驱速度。除经常练习跑步外,还要从事相关的项目活动,包括一些锻炼伸展性的娱乐性活动,维持高水平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在力量增强的同时提升技术水平,尤其是处在生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更应该多加注意。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尽量避免因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力量训练增强但总体水平却下降的现象发生。

三、中长跑运动员训练的方式方法

基于中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遵从力量训练的均衡性原则,力量训练的方式方法总体上分为基本常规训练、沙地跑训练、水中训练等等。

(一)基本常规训练

以严格的要求进行各种练习,如高抬腿、跨步、单足跳、双足跳、踢臀、蛙跳等收缩练习。锻炼肌肉的收缩性、灵活度,训练快跑、中心率的调整、呼吸的调息,使中长跑运动员保持较高的心率,为了使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得到发展,训练中也可加入传统的训练方法。运用循环训练刺激不同部位,调整因某个部位过度疲劳而力竭,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爬绳、双杠等。交替进行循环练习,可以延缓运动员的身体力竭,训练时间可酌情递增。实行传统训练和肌肉收缩训练的交替结合,多边循环结合可减轻运动员因机械运动乏味、重复练习而导致的精神消耗。所有训练都是用指定的稳定的动作速度进行,快速地跑向设定的下一个地点,就能保持住维持心血管训练的力量刺激所必需的高心率。中长跑运动员往往在临近训练结束时出现最后疲劳,他们会急于做完训练,教练员或队员可在旁鼓励加油,增强运动员的信心。教师也可让运动员交替使用上肢、下肢及动作的变换,来延缓整个身体力竭状况的出现。这样,就可增加训练课的时间,在进行力量训练动作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氧训练效果。

(二)沙地跑训练

沙地跑训练因为容易受到环境设施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相当多的中长跑运动员无法接受这一训练。但相关事件表明,沙地跑训练益处多多。在沙地跑训练中,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不用快跑就会出现力竭负荷。如一些世界级的中长跑冠军获得者就接受沙地跑训练,甚至赤脚在沙丘地带进行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为世界纪录的保持者。相比沙地跑训练,其他训练就望尘莫及了。沙地跑训练能有效地增强运动员的力量使其身体更加强壮,同时更好地掌握因跑步动作产生生物力学效果的跑步技术。跑步式跳跃练习在沙地上相比在公路上不易受伤,在公路上进行跑步式跳跃练习,脚着地撞击地面的震荡,尤其在上坡时更为明显,更易受伤。

(三)水中训练

运动员长期不受伤,才是训练和比赛中的最佳状态。游泳可提高肌肉的耐力和柔韧性等。如能在水中训练跑步必可改善长跑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从而提高肌肉耐力、柔韧性,加速机体的恢复,促进力量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持均衡发展肌肉群来得到同步均衡发展的肌肉群。因此,水中训练可作为辅助练习,在隔次训练课中做一些水中跑训练,使速度、力量、耐力均衡发展。在比赛或其他训练后进行水中跑运动可以避免出现一些肌肉发硬的疼痛感,放松绷紧的神经。因此,运动员应该主动补充一些力量训练的内容。另外,因受伤停止跑步训练的运动员可通过水中跑步等运动来保持良好的有氧运动能力,效果相当不错。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4

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平衡能力是其保证舞蹈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舞蹈者平衡能力的不断提升,其形体的美感以及舞蹈的艺术性就能够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科学性的训练方式以及平衡能力与核心力量训练的耦合都能够保证优秀的舞蹈艺术在长期的训练中被挖掘出来。一般来说,平衡能力主要是指在收到外界的力量的作用时人体还能够维持既定的姿势,保证其舞蹈动作重心能够重新分配,基础能力的协调和力量的调整能够使肢体得到有力的支撑。一般来说,平衡能力的掌握需要长期的训练,不仅要保证训练者具有一定的重心意识,还需要其能够以均衡的肢体肌肉来保证身形的协调,使自身的肌肉系统能够更好地配合舞蹈需求。在舞蹈训练中,平衡能力的训练需要与核心力量训练进行充分的结合,保证将两者的训练内容交替进行,根据保持身体平衡所需要的肌肉来重点锻炼,协调各个肌肉组织的均衡发展,保证力量能够与舞蹈艺术达到完美的耦合。

二、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对于舞蹈者来说,力量素质是一切舞蹈动作的根源,进行核心力量训练,从一定程度上协调了舞蹈者的自我肢体肌肉,保证以最为优美的形体来完成基本的艺术性动作。一般来说,核心力量训练对于大腿、小腿以及腰腹的力量都有训练,舞蹈者根据舞蹈动作中肢体需求进行选择性的训练,保证舞蹈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有所侧重,这样不仅能够更为快速有效的锻炼自我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保证相应的核心力量训练使舞蹈动作更为标准和完整。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舞蹈的平衡性训练也需要与其训练内容进行结合,无论是动作数量还是技巧性训练都需要保证其训练能够平衡分配,保证舞蹈者的平衡性能够因此得到充分的锻炼。一般来说,在人体的肌肉系统之中,均匀的身体肌肉就需要能够根据平衡性来进行核心控制,而对于舞蹈者来说,这样的训练还能够保证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舞蹈训练中平衡能力与核心力量的耦合探索

在我国当前的舞蹈训练之中,舞蹈者的平衡能力与核心力量训练需要进行科学性的结合才能够保证在提升舞蹈者自我形体美感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增加肌肉的协调性,保证平衡能力的稳步增加。下面,根据相关资料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大致介绍平衡能力与核心力量训练的基础性方式。

1、小腿核心力量与平衡训练

一般来说,在进行舞蹈运动的过程中,小腿中的肌肉能够作为整个舞蹈者身体力量的基础性支撑点,在多数的舞蹈动作中,其小腿力量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小腿的平衡能力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流程。一般来说,小腿肌肉主要分为绷脚肌肉和勾脚肌肉,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训练者可以以半脚掌的联系来作为基础性的小腿训练方式,在熟悉了半脚掌练习中逐渐穿插一些压腿等基础性的舞蹈训练动作以保证小腿的平衡性与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充分结合。对于舞蹈者来说,小腿的平衡训练决定了在舞蹈进行中舞蹈者的下肢稳定性,只有充分锻炼小腿肌肉,保证其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交叉性的进行中正确完成小腿形体塑造,才能够保证其小腿的腿部训练能够发挥其功效,多种教学方式的科学性穿插才能够展现出其独到的特点。

2、大腿核心力量与平衡训练

相比于小腿来说,大腿的核心力量与平衡训练更加需要有所侧重的联系,一般来说,无论是就屈肌群还是伸肌群都需要能够根据舞蹈者的实际舞蹈动作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其需要能够保证肌肉的外在力量与内在平衡协调性充分结合,保证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使不同的肌肉进行不同的力量发挥。对于大腿来说,肌肉的核心力量驯良更加侧重于对于肌肉伸展性的扩充,需要保证舞蹈者形体美和动作美的同时充分锻炼肌肉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保证舞蹈者其平衡性能够在大腿肌肉训练之后得以充分提升。总体来说,大腿核心力量与平衡能力的训练需要根据舞蹈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的调整,保证其训练方案能够根据舞蹈表演动作的需求而制定,保证舞蹈者的平衡性能够在大腿核心力量训练中充分展现出来。

3、腰腹核心力量与平衡训练

除了下肢腿部力量之外,腰腹的核心力量以及平衡训练也是较为重要的。一般来说,完美的舞姿都需要腰腹肌肉进行支撑和控制,在腿部肌肉控制的基础上从腰腹进行发力来完成肌肉的协调动作。在这样的舞姿要求之下,腰腹力量的核心训练也需要能够保证腹部和背部力量的平衡,保证其肌肉能够均衡的进行静力控制,是高规格的舞蹈动作能够在腹部支撑的基础上被充分完成。所以,在进行核心力量与平衡能力综合训练中,腰腹肌肉的训练主要需要保证斜方肌、股后肌等肌肉的协调锻炼和平衡控制。

四、总结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5

要】平衡性是众多体育项目训练的重要内容,拳击运动也不例外。优良的平衡性是拳击运动训练的重要课题,更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平衡性的训练在拳击项目中极其重要。本文对拳击运动中平衡性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和分析,结合在拳击教学和训练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平衡性训练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拳击项目训练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拳击项目;平衡能力;训练

拳击项目是一项佩戴特种套装,在固定区域和特定规则以及条件限制下进行的对抗竞技类体育项目。拳击项目是运动员双方拳头的对抗,更是体能、技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较量。拳击项目对运动员素质的关键要求是力量、速度、凶猛、协调、平衡、灵活以及果敢等,因此,在拳击运动员的训练中要以反应速度、对抗力量、专项耐力、平衡性以及动作协调等为要点。

一、平衡力研究在体育项目中的意义

平衡力的研究在体育项目中涉及方面众多,主要包括:第一,通过运动员的平衡性训练和测试,可以一定程度上评定其对抗压力的态度,对测评运动员的赛场心理以及高级神经类型等都有参考作用;第二,能为测评运动员的疲劳度提供参考,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第三,运动员特别是拳击运动员需要的佩戴装备众多,平衡性训练可以测试帽子、拳击手套以及护装等对运动员平衡性的影响,让其身体能自动平衡达到最佳状态。平衡性具体到拳击运动时,需要首先分析运动员在对抗过程中以及对抗后对身体平衡力的控制,探析如何更好提升运动员的自我平衡能力,以便教练员结合运动员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平衡力在体育项目中的研究是多方面的,截止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体系,针对拳击运动员平衡力研究的更是极少,大多数平衡力训练都是针对训练方法进行的,强化拳击运动员平衡力训练对提升运动员成绩具有重要意义,更为平衡性在竞技体育中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二、拳击运动中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作用

1、通过平衡性测试推断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状况及特性,资料显示,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其平衡力也相对较好,因此要提升运动员心理素质也可以从强化平衡力做起;2、可以作为运动员挑选的基本依据。平衡协调性是拳击运动员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进行运动员选择时,需要将平衡性作为评价指标;3、通过平衡性训练对运动员的整体训练进行协调。拳击运动虽然是运动员间手的对抗,但是却不是单纯的手的对抗,是一种结合多种基本技能的项目。在拳击运动的训练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基本技能有组织地科学发展;4、通过对拳击项目训练中运动员平衡能力特点的分析总结,深层次探讨平衡力对拳击运动员的影响。

三、拳击项目中平衡能力训练内容综述

平衡能力指人体所保持的一种稳定状态,这种稳定指人体在自身运动或遭受外力作用时的一种自我调整保持姿势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体前庭器官、肌肉以及关节内感受器等各方面对外界刺激的自我协调能力。拳击项目的平衡力训练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形态、思维以及协调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合理安排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

1、力量训练。平衡性训练需要从身体技能和姿势维持平衡的原理做起。平衡性主要依靠核心大小肌群的共同收缩完成,这些肌群通过运动协调肌肉活动,吸收和产生力量,将力量传达全身以稳定身体达到整体协调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平衡性训练,肌肉力量的练习就必不可少。肌肉力量的练习根据肌群主要包含两大内容:一方面是大肌群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主要以跑跳为主,可以实现的运动项目有跑步、高抬腿、单腿跳、并腿跳、交换跳以及青蛙跳等,在训练过程中还必须附加上半身肢体的大幅摆动,以达到大肌群收缩并带动小肌群的目的,最终实现全身的力量训练;另一方面是小肌群的训练,主要以训练关节力量为主。通过对大关节的胯、膝、肩和肘以及小关节的脚趾、脚踝、手指、手腕、脊柱等部位的训练实现。大关节可以通过反复的摆动增强关节周边韧带和肌腱力量,小关节由于肌肉较少,一般采取比较简单的脚尖步、绷脚尖以及抓杆悬吊等方式实现。力量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加大运动强度和实现,最终达到既提升运动员平衡力又不伤害其身体的目标。

2、柔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体育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更对人体的协调平衡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观察表明,大多数柔韧性良好的运动员其平衡性也相对较强,身体的协调平衡速度快,因此要做好平衡性训练必须进行柔韧性练习。柔韧性训练可以通过一些体操的柔韧基本练习实现,以关节的柔韧度训练为重点内容,包含绷脚尖、下腰、劈叉以及前侧后腿等,主要有主动和辅助的静力拉伸两种,其中主动拉伸是靠自身力量进行,让身体各部位最大限度拉伸到最大幅度,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本身能对其适应的程度以及疼痛位置等做好控制;辅助拉伸则依靠外力进行的拉伸,例如外人压迫拉伸或借助器材拉伸等。拳击运动运动员对身体的整体要求较高,在柔韧性训练中必须克服恐惧心理,做好柔韧性练习,首先可以从前后劈腿、横劈腿、直踢腿、摆腿、控腿等方面做好腿部的柔韧性训练,增强下半身机能的柔韧灵活平衡性;其次,通过深蹲以及下腰的方式拉伸身体躯干,增强躯干的柔韧灵活性;再次就是针对肩部进行一些抓杠悬吊拉肩训练,增强肩部以及上半身的柔韧灵活性。

3、协调训练。协调性是与平衡性紧密相关的能力训练,其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平衡能力高低,更影响着身体的控制能力。运动员的自身具有的协调性因人而异,对大多数运动员而言,必须经过后天的协调性训练才能达到预定效果。协调性训练是在柔韧性训练基础上的再提升,柔韧性好则拉伸幅度大、动作速度快,协调性也会较好。协调性的训练需要在柔韧性训练中强化关节的灵活性训练,可以通过以下运动实现:腿部的前后左右交替跳;脚部、腰部以及手部的波浪形移动;脚踝手腕以及胯关节的绕圈练习;脚尖步行走;类似猫科动物的四肢向前和向后走;左右90度转向的连续跳转;下腰行走等。

四、拳击项目平衡性训练的注意事项

拳击运动是对抗性的项目,其过程中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时刻牵涉到运动员身体重心的灵活转换,因此拳击运动员必须做好灵活转换能力训练。拳击项目平衡性训练中必须注意:

第一,以强化整体力量为基础,重点发展手臂部、腰背部、腿部以及踝关节的肌肉力量。拳击运动员支撑和调节身体平衡主要由腿部、腰部、踝关节以及腹部肌肉的共同作用完成,良好的腿部、腰部和腹部力量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在长时间内更稳定和准确地调整身体重心,避免运动员在对抗中因身体平衡度把握不够而导致的失败。

第二,在运动员日常的技术、战术训练中,运用多种方式做好其连续改变身体重心轨迹的训练。运动员需要通过随时维持身体平衡的练习来提升自我的身体重心与步伐调整的协调能力。在训练中,可以根据教练员不规律的哨声指示不停转换对阵双方的攻防状态,让运动员身体适应在不同姿势下随时准备进攻或防守的重心状态。

第三,拳击比赛是一个对抗的过程,其平衡性的训练需要通过实战来实现和强化,通过实战设置不同的对手来帮助运动员合理掌控重心。拳击比赛的经验告诉我们,当遭遇对手进攻时自身的重心位置非常重要,在平衡性训练中,必须做好运动员不同环境下的平衡性以及重心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6

方法:对59名大学生进行平衡能力测试,第一种方案30s,重复1次,第二种方案30s,重复3次。

结果:第二种方案总体稳定指数、前后稳定指数、内外稳定指数均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平衡测试时间较长,平衡指数较小。

关键词:平衡测试 时间 平衡能力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06-01

人体平衡的维持是由多感觉系统输入信息经多水平中枢整合编码出运动指令,由运动系统在时相及空间层次上完成的一种动态过程。动态平衡能力测试可分析来自视觉、足踝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条件下重心移动时的稳定性[1]。临床中,下肢骨关节损伤后期,提高平衡能力是骨科康复治疗的重点。因此,准确客观的平衡能力测试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6月—2012年2月我科运动疗法室对59名没有下肢骨关节损伤的实习生进行了2种时间不同方案的测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59名受试者,均来自2011年6月—2012年2月在我科实习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其中,男18例,女41例;平均年龄:21.37±1.88岁,平均身高:162.10±7.38,平均体重:53.15±8.40Kg。

1.2 测试方法。仪器:美国Biodex Medical System公司生产的Biodex平衡分析系统。测试时间为:8∶30—9∶00am。测试方案:第一天:30s,重复1次;第二天:30s,重复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0s;测试级别为12级平台稳定性条件下睁眼测试。测试在安静、光线适宜的房间进行,避免声音、视觉刺激引起的偏差。测试前,测试者讲解测试程序和注意事项,由同一名测试者进行。受试者稍作休息,适应环境后,裸足,双足站在检测平台上,与中线夹角为5°,脚底坐标分别为D5、D17。取自然直立姿态,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调整屏幕高度,双眼平视前方正对圆心。测试前用30s熟悉动态平衡测试。姿势稳定性测试(Postural Stability Test,PST)要求受试者尽可能快且准确地将重心保持在十字坐标轴的中心,测试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稳定站立,双眼注视动态平衡测试仪上的屏幕,使屏幕上的黑点尽量位于十字坐标轴的中心,身体重心离开中心时,调整身体重心至中心。系统自动输出平均后的结果,测试指标包括总体稳定指数(Overall Stability Index)、前后方向稳定指数(Anterior/Posterior Index)、左右方向稳定指数(Medial/Lateral Index),分别代表站立时总体及在矢状面、额状面上的平均摆动角度(摆幅)。对2种方案进行测试,根据提供的总体、前后、内外稳定指数进行评定,最后对数据进行对照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数据用(X±S)表示,2种测试方案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

2 结果

在动态平衡测试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第二种方案总体稳定指数、前后稳定指数、内外稳定指数均下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处位置,运动或受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当人体中心线偏离稳定的支持后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的能力[2]。平衡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都依赖于有效的平衡功能。因此,选择一种有效的平衡功能评定方法对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尤为重要。平衡测试仪可以定量、客观的反应受试者的平衡功能。Biodex平衡系统在骨科、运动医学康复及跌倒预测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既可用于评定,也可用于训练,其信度已得到证实[1],它是一套利用视觉反馈,对人体平衡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综合训练和评定的系统。刘汉良等研究认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对平衡能力测试有一定的影响[3],但未在本研究的讨论范围。

美国Biodex Medical System公司未提供标准测试程序,有文献报到动态平衡能力测试进行8级平台稳定性条件下睁眼测试,时间为20s、重复3次[3]。根据我科首次平衡训练者多为下肢骨关节损伤或术后负重达50%的患者[4],对测试方案进行调整。

平衡测试包括静态平衡功能测试和动态平衡功能测试,本设计将平衡测试难度定为12级平台稳定性条件下睁眼测试(动态测试最容易的级别),介于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测试之间。此难度对于患者来说,既可以减少测试时的忧虑,又可以对其平衡能力做出综合分析。对于测试时间和重复次数的设定,20s时间较短,即使测试前进行了熟悉,可能仍未掌握测试技巧,使测试结果产生偏差;测试时,有些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由于长时间未负重、紧张、焦虑或疼痛等原因,不能坚持3组测试。

从59名大学生平衡功能测试的结果观察,时间30s,重复3次方案的总体稳定指数、前后稳定指数、内外稳定指数较时间30s,重复1次方案的稳定指数减小,更能反应他们的平衡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初步得到了正常年轻人的平衡能力数据,可以为临床测试提供参考;临床测试时,如果患者能够采用时间30s,重复3次的方案,尽量采用此方案;临床训练时,患肢负重达50%的患者,早期介入平衡训练,训练时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延长。

参考文献

[1] 刘汉良,尤春景,黄晓琳,等.正常人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3):152-155

[2] 郑夏茹,吴洪,张新,等.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3):197-199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7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数生存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运动、言语、认知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康复治疗成为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障碍最有效和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之一,此已为神经科学领域研究人员所共识。

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是中老年人群好发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脑出血起病突然,进展迅速,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死亡。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若不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则可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并且危及患者生命,致残率也很高,调查显示:在我国城市居民中脑卒中死亡居于首位,农村居于第二位。脑卒中死亡十几年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全国脑卒中发病率在120~180/10万人口,每年新发病例大于200万。每年脑卒中死亡率在80~130/10万人口,每年死亡病例大于150万。脑卒中患病率在400~700/10万人口,全国脑卒中存活患者达到600~700万人,列为世界范围的前列。约75% 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40% 重度残疾[1]。

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干预,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保障。脑卒中偏瘫患者非瘫痪侧肌力是最大步行速度的决定因子,进行非瘫痪侧肌力训练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在康复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运动能促进功能恢复,同时不影响组织的修复和关节的稳定。大脑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是卒中偏瘫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机制。

根据量表对34例患者的分析

通过对医院脑卒中34例患者的数据分析。将34例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另一组试验组,对照组则不加蹬踏训练的方法,实验组中康复的方法加入蹬踏训练的方法。

从 Berg 平衡得分(Berg 平衡得分:评分结果:共14个项目每个项目最低为0分,最高为4分,总分56分,根据所代表的活动状态将评分结果分为3组:0-20分:平衡能力差智能坐轮椅,21-40分:平衡能力可,能辅助步行。41-56分:平衡能力好能独立行走)。

从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它包括平衡和步态测试2部分,满分28分。平衡测试部分有10个项目,满分16分;步态测试部分有8个项目,满分12分。得分越高,提示平衡及步行能力越好。有研究提示,得分在19~24分之间则预示有跌倒风险,低于19分提示有高跌倒风险 。Michel报道此量表预测老年人跌倒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和53%) 。

从步态分析来看(步态分析采用Biodex步态分析训练系统。每位测试者接受6min的步行测试,记录下总路程、速度、平均步长、步幅变化系数)。

从这四点的分析结果得出这些患者的每个量表的得分,并统计其统计学的意义,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这四个指标的对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蹬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机理

脑卒中发生后,85%患者首要康复的目标是恢复下肢能力。以往研究表明,蹬踏运动能加强下肢肌群的力量,改善下肢肌张力,为患者提高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打下基础;通过下肢重复性蹬踏运动,刺激下肢的本体感觉,促进下肢运动感觉的恢复,增强髋、膝、踝各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理论,适当增加训练时间,可以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在患者适当疲劳的情况下,治疗次数与疗效成正比;大脑的功能重组具有充足的潜力,反复训练是关键刺激。强化蹬踏训练对部分功能强化训练,从而能迅速有效地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加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康复效果

有研究显示关于脑卒中的康复训练中Berg评分究结果显示: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Berg 平衡量表评分有所增加,各阶段治疗前后 Berg 评分有明显改善。本研究证明使用蹬踏训练的实验组Berg评分,经过6个月的对比研究分析,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当前研究结果相近。

有研究显示[11]Tinetti 平衡功能评定法,的结果与受试者平衡功能密切相关,其具有操作简单、可信度及敏感性高等优点。在其他研究中,两组患者训练前平衡功能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训练后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给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因此,平衡训练是促进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有极大的社会应用价值。本研究中Tinetti量表得分,经过6个月的对比研究分析,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当前研究成果相符。

有研究显示站起-走计时测试是一种有效的对老年人群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评价平衡能力的有效方法。两组的患者站起-走计时测试得分经过6个月的对比研究分析,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当前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有研究显示 步态分析的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相近,两组的步态分析经过6个月的对比研究分析,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蹬踏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性影响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增加患者的平衡。,

建议

随着医学的进步,尽管脑出血的死亡率逐渐降低,但是致残率却相当高,而如何让脑出血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重返社会成了当今康复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经过一些研究也发现,脑出血患者下肢肌肉的恢复是见效较快而且能恢复到让人满意的程度,但上肢肌肉的恢复相对要缓慢很多,而上肢功能又与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如何让上肢恢复的快而好的问题急需解决。过去,我们一般只对患者上肢采用作业疗法进行指导治疗,但现在随着科学发展,更多的高科技现代化康复医疗设备被应用于临床康复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应用将是临床康复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的课题。本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治疗手段,对小儿脑出血肢体肌肉功能恢复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有必要在临床康复治疗实践中推广此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彭红燕.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及评估[J]. 中国民康医学. 2007(03)

动平衡实训总结篇8

一、2009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这是我国首次提出将动漫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之一。依靠国家政策支持,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迅速,对动漫人才的需求数量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动漫培训学校在我国应运而起,并在全国各省会中心城市设置分支培训机构,形成连锁模式。动漫培训学校作为新兴培训机构,由于多为企业化办学,因而在评价业绩时多采用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考核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但是,这种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结果片面,无法真实反映动漫培训学校的业绩水平。因此,本文引入企业界流行的战略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建立动漫培训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绩效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二、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特点与发展战略 (一)动漫培训学校的特点动漫培训学校的绩效评价应以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为基础。目前,我国动漫培训学校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动漫培训学校发展受到政府支持,可享受多项优惠政策;第二,大多数动漫培训学校属于企业化办学,学员在校期间可以参加一些外包项目的研发工作,积累实践经验;第三,动漫培训学校对复合型高水平动漫教师需求量大,尤其是具有海外工作背景的人才;第四,动漫培训学校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其运营需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和支撑。 (二)动漫培训学校发展战略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的发展战略,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来进行分析。SWOT分析法又称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法,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行业或企业内外环境的方法。SWOT,即为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它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因素、善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排除劣势因素。通过对动漫培训学校进行SWOT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动漫培训学校的机会多于威胁,优势大于劣势。从总体上看,动漫培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会。然而,如何结合动漫培训学校的特点和发展战略,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其整体绩效,这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简称BSC)作为一种战略绩效评价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诺顿两人于1992年提出,其中“计分卡”(Scorecard)指事先制定工作评价标准,并将其写在表格、卡片、记录本等卡上;“平衡”(Balance)指对工作的检查和衡量要从多方面进行以保证整体工作向单一方向发展。 平衡计分卡是由体现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所组成的一种业绩衡量系统,即从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学习与成长角度和财务角度来反映整体绩效。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全面系统原则。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全面、系统地评价动漫培训学校的工作绩效。同时,指标体系不仅能够全面反映动漫培训学校的现有状况,而且还能够体现动漫培训学校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相关数据和信息应该容易收集,指标项目容易被评估人员理解和接受;第三,可量化原则。绩效指标或者是数量化的,或者是行为化的,在成本、时间、质量和数量上有明确的规定(颜世富,2007)。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结合动漫培训学校的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选择关键绩效指标,建立一套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指标体系 (三)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在指标体系建立完成后,需要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大小。本文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采用决策分析方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的多个组成因素,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从而把一个总体目标系统的分解为多个分目标。 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各矩阵的权重向量及一致性检验的结果见表3~表7,各矩阵的CR均小于0.1,说明数据收集是有效的。 第四,进行层次总排序,计算各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方法是将一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与二级指标相对于其隶属于一级指标的权重相乘,可得二级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得到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因此,C1~C12各项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分别为:0.093,0.040,0.360,0.029,0.070,0.173,0.024,0.087,0.021,0.019,0.016,0.068。 (四)模糊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那些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定量化,从而做出相对客观的、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评价,进而解决具有模糊性的实际问题。由于动漫培训学校绩效的评价多具有不确定性、主观性和模糊性,且部分评价指标是难以量化和界定的。因此,在完成平衡计分卡动漫培训学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确定指标权重之后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动漫培训学校的绩效作出综合评价 三、具体应用 本文以某动漫培训学校为例,选取十位专家组成绩效评价工作小组,对该学校绩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以验证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十位专家按照德尔菲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并给出四个维度的评价矩阵。 四、结论 随着我国动漫培训学校部门、人员和业务的增多,对其绩效进行评价会更复杂。本文致力于使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数学方法,客观、科学、准确地评价绩效,通过展示动漫培训学校的优势和缺陷,有助于学校管理层作出决策进行组织结构和战略调整,以吸引更多优秀动漫人才加入充实师资队伍。 由于模糊评价法自身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导致本文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降低评估主体的主观性,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数据收集、计算以及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等问题,这些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p#分页标题#e#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