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生学习材料8篇

时间:2022-10-25 10:50:09

学生学习材料

学生学习材料篇1

2011年底,我们学校科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按照“同一内容,不同教师连续跟进”的方法,以浙教版《科学》(八年级)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电路图》的内容为载体,进行了专题教学研究。研究过程中,两位教师围绕实验材料,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教研组其他教师依据经验观课,课后共同议课,并达成了对研究主题的共识:通过对实验材料投放的精心设计,在学生与材料的对话中促进学生动脑想,实现深度学习。

一、在任务指向下,通过支配不同材料发现意义

我们将教研组教师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参与两位教师(以下分别称张老师和董老师)的首次设计。在“感受短路现象”这一环节的观课中,我们发现:教师提供的材料不同,学生的直观感受也不同,且对问题的思考与理解也会表现不一。在这一环节中,两位教师都采用让学生动手体验的方法。张老师投放的材料是“有绝缘层的导线”:有些学生在实验中,由于没有完全把手指放在接线柱与导线部分的接触处,且导线发热情况不明显,导致体验不充分。而董老师考虑到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到短路的危害(使导线发热),为减少因学生操作不到位而造成实验失去应有意义,她将一根带绝缘层的导线换成一根较粗的铜丝。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了“烫”,效果就完全不一样。

经过两位教师的初次授课,研究小组肯定了董老师的“短路实验”这一设计。我们深深认识到,虽然目的一致,但不同的材料往往会让学生体验不同,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也会不同。材料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于是,我们又有了新的思考,提出了新的问题:原短路实验中,由于电源电压低,即使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形成短路,造成的危害不是特别严重,小灯泡不亮了,用手触摸导线只有发热微烫的感觉,而且一节普通的“双鹿”干电池的短路电流不会超过3A,约一节课时间电池就没有电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对短路的危害有更深刻的体验(如产生剧烈的火花)?教研组经过上网查资料,动手试验,集体研讨,提出了新的方案:用多股铜导线中的一股,其两端接在学生电源交流输出6~8 V的接线柱上,把鞭炮火药放在烧红的导线上。

董老师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又进行了第二次授课。在实验中,学生先看到导线变红,之后被烧断。而当变红的铜丝上放上火药时,火药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学生震惊,深刻体会到短路不仅能损坏电源,使导线发热,还能引起火灾。“电路短路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危害!”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很好地被激发了。

人们对陌生的材料都会产生一种想去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想看看它到底能做什么?材料很容易引起期望。如果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意想不到的现象就会促进人们提出问题,产生一种要和旁边的人进行深入交流的愿望(尤其是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时)、一种同自己的伙伴分享发现的愿望。

教师抛出任务,选择每个学生需要用到的材料,听取学生谈论他们的发现,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帮助他们就某几点得出一致的意见。听课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的探究——发现了不同材料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表现,而他们平常并不进行这种真正的实验。

二、提供“有缺陷”的材料,有助于学生探求意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会为学生准备比较齐全的材料,以保证实验或者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事实上,这种做法背后隐含着这样的目的: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验证实验结果。

在《电路图》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电路“通路、开路和短路”三种状态,我们设计了一个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让一个灯泡亮起来”。学生完成这个实验的基础是:小学阶段学习过的电路知识;日常生活的经验。与小学阶段相比,本实验安排在此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什么是电路、电路的基本组成,并以此为铺垫,引出通路和开路,尝试探究电路故障的原因。

(一)提供“完整”材料,追求答案的正确与完整

第一节课,我们投放的材料是:干电池、电池座、小灯泡、灯座、开关和导线若干。

师 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也叫断路,即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对照实物示意)。开关闭合,灯泡发光;开关断开,灯泡熄灭,即电路此时开路。那么,还有其他什么情况下,电路会出现开路呢?请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3分钟后要求小组汇报)

生1 小灯泡接线不良,电线断开,还有电池没电了。

师 嗯,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啊?

生2 电灯的丝断掉了。

师 哦,电灯的钨丝断掉了。还有没有?

生3 开关坏了。

师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猜测都可以吗?

生齐 可以。

师 (板书示意)如果在这个电路里面,灯丝断了,它还能构成闭合回路吗?

生齐 不能。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不是深层次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任务,而是以机械的、肤浅的方法解决问题来结束任务。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是教师通过“完整”的材料,间接地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程序,学生进行思维的机会减少了。

(二)提供“有缺陷”的材料,鼓励挑战性学习

第二节课,我们进行了改进,对投放的实验材料作了“处理”,即教师为一些小组提供接触不良的开关、已经毁坏的小灯泡、接线柱松动的灯座、消耗完的干电池……其主要意图是:通过学生不成功的体验,引发探究的需求,鼓励挑战性学习。

师 灯泡发光即电路通路的同学举手。(环顾四周)对灯泡不亮的组故作惊讶地问,你们为什么没有通路?

(未成功的学生着急地检查自己的连接)

师 我们来探究下为什么小灯泡不亮? (投影其中一个开路的电路实物)

生1 可能电池没电了。

师 我可告诉大家电池是刚买来的。

生2 可能灯泡坏了,灯丝断了。

师 灯丝断了为什么就不能亮了?

生3 因为电流不能流通了。

师 嗯,好。那么灯泡坏了怎么办呢?

生4 换一个灯泡。

(教师请学生换上一个灯泡,结果灯还是不亮)

师 还是不亮,怎么办?还有哪些可能性?

生5 导线断了。(边说边检查)咦,导线是好的。

生6 可能导线松动了。

(师生一起检查整个电路的接线,发现灯座的螺丝松了,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师 其实电灯不亮有很多的可能性,是不是可以一个个解决?接下来同学们互相帮助,帮助其他灯泡不亮的同学查找原因。

两种教学的共同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电路故障的简单分析,但处理方式完全不同。第一节课,教师先讲了开关断开是开路,再问学生还有哪些情况会引起开路。反复用假设灯不亮来追问,每一个答案似乎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填空题。学生不仅没有直观感受且没有真正地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显得被动。第二节课,教师在给出实验材料时,故意设计了几组不会使灯泡亮起来的障碍性实验。这些“有缺陷”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学生自然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探究”变得顺理成章,更具有方向性,也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三、利用环境中的材料,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之前我们在考虑材料投放问题时均只是想到“实验器材”,即都是由教师准备的显性材料。但在对课堂的进一步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身边的材料,或者说教室中已有的材料的关注与挖掘,能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些隐藏在身边的材料即“隐性材料”,也是我们应该努力关注的焦点。

在董老师上《电路图》的课堂中,教室的日光灯是三盏一个开关,而且正好其中的某三盏中有一盏不亮了。董老师看到这一现象,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教室里这些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学生虽已经知道串联和并联的区别,但涉及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却显得困难,但这正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催生学生深度学习的好机会,将成为教学中的闪光点。

师 我们教室里这些灯的连接方式是串联还是并联?

(学生有的说“串联”,有的说“并联”,回答“并联”的居多)

师 串联还是并联,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学生自发讨论)

生1 每个灯都一样的呀,所以是串联。

师 哦,每个灯都一样的。

生1 一样亮。

师 一样亮的。好的。每个灯都一样亮的就是串联?刚才那个同学的并联电路中也是一样亮的啊。

生1 咦,是啊。

师 大家再想想看,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开始激烈讨论)

生2 (指着教室中一个不亮的日光灯)因为这个灯不亮,所以应该是并联。

师 为什么呢?你们能用你桌上的电路和已学的知识解释吗?

有时候,教师费尽心思准备实验器材,而在课堂中却发现,器材多并不一定能真正解决预设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并动手做的不是表面的热闹,有时候身边的隐性材料更具有吸引力,更有待于我们去挖掘。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a就进行了学习的表层方式和深层方式的研究。许多研究者考察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主体的学习深浅程度,他们对“深度”的分析体现了对深度学习的不同角度的理解。总的来说,科学实验中的表层学习是一种记忆型学习,是一种机械地复制型的学习,学生对待活动任务不积极、不投入;而深度学习是对知识的理解与批判性思考,是知识的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是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在《电路图》的专题教学研究中,我们围绕“在学生与材料的对话中促进深度学习”这一主题,通过不同的材料设置与投放的比较发现:材料要精挑细选,能引起学生最真实、最深刻体验的材料才能真正引发他们思考;材料的投放要斟酌,能够引发学生自然产生进一步探究欲望的材料才能催生学生的深度思维。

学生学习材料篇2

一、以生活经验材料引起有意识注意

学生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感性知识的积累,但这些积累往往是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课堂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再体验,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使之直接指向教学内容。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材料:先让学生拿出平时熟悉的苹果、篮球、文具盒等物体,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问学生“有什么不同”。学生体验后纷纷指出:有的物体的表面是平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有的是光的,有的是毛的;有的表面比较大,有的表面比较小……;再让学生通过涂不同大小的图形体验平面图形的大小。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揭示“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二、以趣味性材料引发主动参与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感兴趣的材料,会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觉。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的难点之一是理解“图形可以通过割补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可能会是简单的、熟悉的,但面积不变”。教师出示一个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中间没有分割)问学生:“这个图形漂亮吗?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小兔,有的说像小狗,有的说像小鹿。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这个图形分割成七巧板中的七种图形,学生感到很好玩。教师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发现这个复杂图形可以分成很多简单图形……我发现这个图形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教师又用动画将这些图形移动拼成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讨论,在这个变化中,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说:“这只小狗变成了正方形,这个复杂的图形变成了简单的正方形,变化以后图形的面积没有变……”通过这些图形的变换,学生由新鲜、惊奇,而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三、以冲突性材料促使自主探究

连续出现的材料之间的反差和矛盾使学生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冲突”,教师通过呈现冲突性材料使学生进入探究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导入,教师出示了两组材料:首先用数方格的方法和邻边(长和宽)相乘的方法分别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结果是一样的;再用同样的两种方法分别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却不一样!(事实上,学生可以确信数方格的结果是正确的,因此平行四边形邻边相乘的结果是错误的。)这时,学生感到很奇怪:同样是邻边相乘,在长方形中是正确的,在平行四边形中却行不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难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不一样吗?学生思维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去想、去找、去探究……

四、以对比性材料引导观察发现

学生学习材料篇3

一、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自主学习和理解数学

真实再现现实生活状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我在讲《面积》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现在我想了解一下我们同学家里的情况,家里有电视吗?有多大?

生1:我家的电视这么大(张开双臂比画)。

生2:我家的电视比我们教室的投影仪的屏幕小一半左右。

师;我们说的电视的大小是指电视什么的大小?

生3:电视屏幕的大小。

师:(出示一个小黑板)你家的电视的屏幕有它大吗?

(有的学生说比它大一些,有的学生说比它小一些。)

师:(出示一个大黑板)你家的电视屏幕有它大吗?

……

师:电视机屏幕的大小叫做电视机屏幕的面积。(板书“面积”)

师:“面积”听说过吗?在哪里师说过?

生1:我家房子的面积大约有……忘记了。

生2:卖房子的广告上面写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现在你们对这个面积有一点懂了吧?

我们摸一摸课本的封面,作业本的表面,哪一个表面的面积大?

闭上眼睛再摸一摸课桌面,课桌的侧面,桌面的面积和侧面的面积,哪一个面积大?

这样就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学习,这也是我们概念数学所追求的境界。

二、选择生活性材料引起学生注意

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百分数”的概念,这样组织材料:我们学校组织教职工拔河比赛,小学从高段、中段、低段教职工队伍中选一队参加学校的决赛,请同学们根据资料选一选。学生们根据所给的数据,小组讨论交流,从而得出结论:将它们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来比较,就可以选出实力较强的代表队了。这样的取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也为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知识提供了帮助。

三、选择趣味性材料诱发主动参与

趣味性的材料,不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觉。

片断《圆的复习》教学

师:圆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竞走练习

淘气和关关练习竞走,淘气沿着长为9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花坛走。

(1)他们同时出发,速度相同,谁先走完一周?

(2)哪一个花坛面积大些?

生:第①题可以通过计算长方形和圆的周长解决。长方形的周长=(9+4)×2=26(米),圆的周长=3.14×8=25.12(米),长方形的周长大于圆形花坛的周长,所以关关最先走完一周。

生:第②题是比较长方形和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9×4=36(平方米)圆的面积=3.14×(8÷2)²=50.24(平方米),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小于圆形花坛的面积。

师:通过上面的比较,你还有什么发现?(圆形花坛周长较短、面积较大)

2.大风车如图:大圆的半径是2厘米。你能求出涂色部分的周长和面积吗?

师:涂色部分的周长相当于什么?涂色部分的面积相当于什么?

生:涂色部分的周长相当于2个小圆的周长加4条小圆的直径,涂色部分的面积相当于2个小圆的面积。

生:我认为涂色部分的周长还可用2个小圆的周长加2个大圆的直径。

师:同学们用了转化的方法,回答得都很精彩。

总之,学生由新鲜、惊奇而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四、选择冲突性材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学习材料篇4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做为一种礼物来接受.”兴趣是认识事物的前奏,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如果学生对知识不感兴趣,就不会产生“欲”和“求”.而他们一旦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兴趣,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那么,如何提高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我在课堂上做了以下尝试.

第一,将学生带出课堂.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的教学中,我在课前先把鼠妇的图片,生活习性等资料整理好.让学生对鼠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上课后,我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在校内捕捉鼠妇,要求每组鼠妇数不少于10只.(实际实施中有的组数目达不到要求,我会让别的组给予支援,有时会合并小组.)抓捕后各小组按照课前的实验设计进行探究(探究后提醒学生将鼠妇放归大自然),各小组记录好实验过程及结果.实验完毕,学生回到教室,各小组汇报员汇报本组探究过程及结论,同学之间就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相互交流.除了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有的学生还设计了温度和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等实验.课堂上基本是学生忙碌的身影和唇枪舌剑的争辩,而我只要坐山观“虎”斗.再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节的教学,我也会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去感悟植物对阳光,水分等的争夺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我还让学生将湿地和旱地的同一种大小差不多的植物拔出进行根的比对,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旱地植物根系更发达的原因,从而加深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我觉得这种“带出去”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有时甚至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比如在鼠妇探究教学中,我们班就有学生设计了一个便于观察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玻璃盒.

第二,带学生做游戏.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如果能认真分析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密切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气氛,将一些适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设计成一种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身心愉快地在玩中学,做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生物课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对生物学科知识的认识,理解和积累,也能变成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去享受美的熏陶,情的陶冶.比如在学习《男女性别决定》时,我让每组学生准备两个信封,一个信封中装100张写有X的纸片,代表,另一个信封中装50张写有X的纸片和50张写有Y的纸片,分别代表带X染色体的卵细胞和带Y染色体的卵细胞.将这些纸片随机洗匀,小组同学在两个信封中各取一张纸片组合成XY(代表生了一个男孩)或者组合成XX(代表生了一个女孩),重复实验,让学生在游戏中领悟性别是如何被决定的,并理性认识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再如讲到桦尺蛾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改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体色变化的生物学意义,我让学生做“捕食”游戏,学生扮演桦尺蛾的捕食者,而由一些铺在红纸上的不同颜色的小纸片扮演桦尺蛾.通过捕食,学生发现与背景颜色越接近的桦尺蛾越不易被捕食,而颜色反差大的总是最先被吃掉.通过游戏,学生很直观的理解了保护色其实就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三,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作为科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预先布置课外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也把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比如《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的教学.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在课堂上是完不成的,因此,我在一周前便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要求他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实验的成果带入课堂进行评比,失利的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并在课后继续探究其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比如,我曾出过一个题让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音乐对种子的萌发有好处吗?”对于这种话题,学生们很感兴趣.通过实验,他们不仅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什么基本条件,还知道音乐等因素也能影响种子的萌发,让他们感悟到生命的神奇和来之不易.这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做到的.

学生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积累;材料

青少年的美好时光是学生时代,学习生活给人的一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其中不乏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枯燥与童趣,也有现代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斑斓多彩的生活乐趣,同时也伴随着外部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这些都是习作的材料。如何指导学生收集材料,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口写我心呢?不妨用用下面的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利用校园学习机会,积累习作材料

1.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班级活动,为习作积累材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每次活动都蕴含大量的习作材料,像制作手抄报活动、布置走廊文化、布置学习园地、参加学校组织的业余小组活动、歌咏比赛、表彰大会等等,在活动前或活动后,教师给学生进行习作方面的点拨,鼓励学生做随笔练习,让一、两名学生把自己的随笔在班级中读一下,或把其内容粘贴到学习园地上,教师为学生制造点榜样的效应,激励学生全员参加,达到积累习作材料的作用。

2.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练笔活动,为习作积累材料

(1)对教科书中的经典句子,开展练笔活动。语文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六课《开国大典》一文中,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划时代的声音,激励无数的中国人。这是本文的经典句子,也是世代流传的经典句子,这句话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是中华民族受屈辱、受奴役的时代的结束,是和平、民主、平等、富强时代的开始,我从网上下载《开国大典》电影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再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同时下载电影《甲午风云》、《九一八》、《百万雄师过大江》等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热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今天成立了!”为契入点,开展练笔活动,由于写作材料较多,很多学生在十分钟左右就能写出自己的感想。我利用白板将写得好的随笔投到黑板上,让小作者自读,我适时加以点拨,克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习作窘境。

(2)对教科书中的经典词语,开展练笔活动。语文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14课《花边饺子里的爱》一课中,课题“花边饺子”一词,我认为是本文的经典词语,也是文章的中心词。文章围绕这个词展开,理解了这个词,也就掌握了两代人之间的爱。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想想花边饺子的样子,然后提出母亲为什么包花边饺子?儿子为什么也包花边饺子?从而体会到爱是有形的,爱也是无形的,爱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爱是永恒的,爱是一个人的终身财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父母的爱,和自己对父母的爱。有一个学生说,有一天,他妈妈为他做早饭,但脸红红的,不怎么爱动弹,当时并没有在意,晚上到家时,他妈妈在打点滴,知道妈妈病了。妈妈小声告诉他,饭菜在锅里,嘱咐他别烫着,慢慢吃。叙述完这件事,学生有点激动。这不是很好的习作材料吗?如果我们能把课文中的事例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老师对学生多一点习作方面的启发,学生对习作的材料一定会多些,学对习作的畏难情绪,就会少一些,对习作的热情就会高一些。

(3)对教科书中的经典情景,开展练笔活动。教科书中,有的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情意,教师如能抓住文章的动情点,指导学生练笔,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语文版的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甲午风云》一文中,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体官兵撞向吉野的英雄行为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教学中,我利用课文中的文字内容,结合下载的《甲午风云》视频,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致远舰全体官兵的英雄壮举,增强了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致远舰全体官兵的崇拜,学生心中有情、有恨,练笔水到渠成,有的学生写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学生写出了海战的经过,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鼓励学生写日记,为习作积累材料

学生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积累习作材料的方法。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玩无处不在,玩手机、看电视、旅游、庆生、跳绳、跳皮筋等等,孩子在玩中 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对于玩,教师可以引导他们留意自己或同伴玩时的动作、表情、神态并把这些记录下来,也能为习作积累材料。

三、整合各科学习,为习作积累材料

除语文学科外,还有很多学科,体育课指导学生运动技巧,有助于孩子强身健体;品生品社学科使学生了解社会,懂得如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音乐课能使学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学习音乐知识,感受生活的美好;科学课能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这些学科的开设,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捕捉其它学科的习作材料,为习作打下基础。

四、到大自然中感受生活,为习作积累材料

大自然天地宽广,有取之不尽的习作材料,我们不可能使学生领略到全国各地的美丽景色,但孩子们的身边就有无尽的美景,我们要引导学生记录下自然界中的景物,为习作积累材料。鼓励城市学生留意城市建筑、桥梁、河流等自然景色。引导农村学生注意四季的变化,春季的嫩绿,万物复苏,柳枝曼舞柳絮随风飘荡,田野里的玉米、大豆、高粱、种植经济作物的大棚,山上的果树、森林等等各具特色的景色。夏季的深绿,万物欣欣向荣,农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等等。秋季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硕果,瓜果飘香,作物金黄。冬季白雪皑皑,寒风呼啸,一派银装素裹景象。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踏青、秋游、堆雪人、打雪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并对学生进行点拨,这是我们取之不竭的习作材料。

五、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为习作积累材料

农村家庭,绝大部分都有山、地或自家经营的小工厂,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去,了解家禽的生活习性,花草树木的生长特点,农作物的春种秋收,这样既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乐趣又学到了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习作积累了材料。

六、鼓励学生观察自然现象,为习作积累材料

气象变化,斗转星移,风霜雪夜,黑夜白昼,这些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景观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莫测,老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这些自然现象,为习作积累材料。

七、鼓励学生参与家庭活动,为习作积累材料

家庭,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生活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身上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注意亲人的闪光点,把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中,为家庭献计献策,并怀着感恩的心关心、理解长辈、兄弟姐妹,也可为习作积累材料。

八、留意社会生活,为习作积累材料

学生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高中生 自主学习材料 高中生物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更新,我们更加倾向于学生地位的转化,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化,开发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哪些资源可以作为自学材料呢?

一、以课内教材为基本材料

高中生物教学,其主要的教学材料便是生物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最基本的资源,也是平时学生接触最多的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开发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材料,首先要从生物教材着手。高中生物教材中包含了基本生物概念,这也概念是是知识结构的基本单元,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进行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高知识的理解和利用,创新意识能力的挖掘培养。教材中还有许多许多实验信息,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上的实验都是较为基本的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实验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的逻辑思维,为实践做好知识准备。教材中更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或是自然现象,或是将肉眼看不到的生物行为具体成一幅结构图,总之,教材上的图片也是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的重要材料。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经常提醒他们要阅读每一章的导语。教材每一章都有相应的导语,这些导语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本章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并使其对本章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例如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的导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自己心爱的自行车除了毛病,你将一些零件拆卸下来,却发现再组装成原样并非易事。……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该导语将“细胞的基本结构”比喻成自行车的零件,浅显易懂,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二、以课外资源为拓展材料

高中生物教学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实际上,离开课堂,离开教室,我们一样有很多学习生物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只有教师和教材了,电视、电脑、手机、广播等等都可以成为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途径。这些多元化的途径,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丰富知识储备量。为了使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更加精彩丰富,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的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在进行《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之前向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利用课外资源(网络、图书馆的相关书籍等等),查阅与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相关的资料,初步了解这两种育种方式的本质、异同点以及应用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收集科学家在育种工程中所做的贡献,并对其进行评价。在上课前,我检查了同学们对课外资源的自主学习利用,同学们纷纷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了实质性的预习,并收集了科学家袁隆平的科研故事,向其表示了自己的敬意。这样的自主学习方法简单有效,加强了学生对课外资源的利用,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同学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以生活实例为实践材料

高中生物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苹果贮藏久后产生酒的味道,这是由于无氧呼吸的过程会产生酒精;侏儒症、呆小症的形成是由于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人体正常发育;吃过咸的东西会产生喝水的欲望,这是人体内水、无机盐通^调节达到平衡,保证人体正常代谢活动的过程;老年人容易骨折、抽搐是由于人体血液中钙含量缺失……这些都是生物与生活的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要重视对生活实例资源的分析利用,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利用。

将生活实例作为实践材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生活知识的认识。例如在进行植物激素教学时,我向同学们引入这样的一个生活实例:香蕉和其他水果放在一起,能够把其他水果催熟,这是为什么呢?在课下,同学们纷纷买了水果进行实验,发现香蕉能够催熟其他水果确实是一件真实的事情。由此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随后同学们发现了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这样的生活实例还有很多,将生活实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材料,有着诸多的好处,妙不可言。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内教材、课外资源以及生活实例,三者相结合,相信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景太. 探索“自主学习”讲究指导策略[J]. 中学生物教学,2011(05).

学生学习材料篇7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发言稿,发言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写起发言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发言稿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初二(3)班的xx,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

转眼间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画上句号,不知道大家是否想过自己在这期间到底有何收获,我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取得了进步,那么你是否从中汲取到一点经验教训呢?回顾这半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我取得了不少成绩,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

在学习上,我们首先应该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目标,踏踏实实。

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向往,就是愿望,就是希望,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很多同学有明确的.目标,但学习不踏实,不严谨,不愿意学硬学,不花时间少学,不动脑筋浅学,考前搞搞突击;有的上课不听或干其它事,认为课后自己多花点时间也照样能学好,这些做法其实是不对的。

其次,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对各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它感兴趣,那你就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对每门课都很感兴趣,这时候就要学会控制自己,即使你很不喜欢,甚至很反感,也要努力暗示自己去认真听课。

再次,想要进步就要保证自己的听课质量。新知识的精华都汇聚在一堂课中。所以要想轻松而快速的掌握并吸收它,那么你就要确保在课堂上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然,要想在整节课中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是很难做到的。这时候大家就要学会听课过程的前松后紧。一节课的重点往往在上课十分钟后被老师引出,这时候就是你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在听课做笔记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取舍。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记下来,要能够科学有效的去记忆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最后,及时扫清盲点也是至关重要的。有时候即使你上课听懂了,一到联系实践中也会遇上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这时候就要静下心来用心思考,如果自己实在无法解决,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很多问题在老师的讲解下立即就可以解决,但是过段时间再来看它却又不知道从何入手。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大家有必要在备考是将那些题反复看几遍,以此来加深记忆。切记,不要将一个个的小问题堆积起来,否则日积月累就会成大问题。

不知道这些是不是适合大家,毕竟每个人的方法都不尽相同。我只是想告诉同学们要逐步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及时、认真、独立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课外时间。知识在于积累,学习要坚持不懈。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同学们,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希望大家能振作精神,重新上路!最后祝愿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能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发言稿2

尊敬的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初二三班的xx。首先要说的还是我很荣幸来到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学习经历。说是荣幸。实则也带了许些惭愧。

坦白来讲,我这次考试考得并不好,相比较我之前的成绩和名次来说。我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我来这里演讲,可能正是因为我这次退步了的原因。

那这次退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或许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自己。是粗心吗?不,这只是借口。是我不够努力。论智商吧,每个人都差不多;论学习时间,大家也都一样;再论学习内容,更是不用说。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这么大?唯一的原因只在于你是否用心。

分享学习经验和总结学习方法是学霸们才做的事,而我只是在学霸养成这条革命抗争道路上的芸芸众生之一。所以我只能和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寻找学习方法,共同总结学习技巧。

在我看来,首先,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最最重要的是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参与,多动脑,不然即使课后补习,也很难达到课堂上的效果。其次,是课后的落实情况。上课听懂了,只是一时的,时间久了也就慢慢淡忘了。所以要不停回顾,复习,以此来增加记忆。最后,是错题的收集。相信很多老师也都强调过这个。因为只有错题本,才是专门为你量身定制的一本复习资料。

每次考试下来,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这次我就是愁的那一家。所以,我想对像我一样遭遇了滑铁卢的人,说些发自肺腑的话。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许多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挫折和失败将我们打倒。有的人会因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却会更加坚强。但不论怎样,这都是必然的,也是每个人一定会经历的。因为一个从来没有失败过的人,必将是一个什么都没有尝试过的人。只有去攀登,去尝试,才有可能登上顶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拿破仑曾带领他的军队攀登阿尔卑斯山,当他登上顶峰时曾说过:“我比阿尔卑斯山高,因为我是站在它的山顶上。”

那么,如果我问你,当拿破仑站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时候到底看见了什么?

没有人会知道答案。因为——只有当你也站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时候,你才知道他看见了什么。听起来也许像是句废话,但当你仔细思索,就会明白它想要告诉我们的意思。所以,去尝试吧,坚持就一定能成功。不要一直呆在考试失败的阴影里。掉进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也不要看低自己,要时刻记住,即使你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可以是更好的。还要记得微笑,有句英语谚语说的好“当你微笑的时候,世界也会和你一起微笑,但是当你哭泣的时候,你独自一人哭泣”当你微笑的时候,这个世界会对你微笑,但当你哭泣的时候,你只能独自一人哭泣,所以,要坚持,要自信,要努力,要微笑。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没有什么是一定的。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永远不会把你击垮!

相信自己!你最棒!你是最好的自己!

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发言稿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七年三班的xx,很荣幸今天能够上台和大家分享我小小的经验。这半年多的学习过程中,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成长了很多。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书本知识学习被我笼统的分成了主要两方面:一方面是平时的学习,一方面是应对考试。

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工具的.利用和能否吃透书。讲学稿、课堂笔记和练习册等都统统被我视为学习的工具。讲学稿能够非常好的完善预习效果,让我们对新课有基本的了解。而语文学习本的基础知识部分,作用基本相同,也是能帮助我们初步地了解全文及相关常识。我有记课堂笔记的习惯,每科一个小本,除了板书,重难点、知识点、类型题等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一一标注,帮助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消化知识,达到拓展和解析的目的。各科课后的习题能起到巩固知识、加深记忆和熟练掌握知识的作用。错题本同样重要。除了记录错题和原因等等之外,还可以记一些典型题,再看的时候一起都看一遍,很方便。而教科书上的每一句内容,我想都是要认认真真从看到大声的读,一遍遍不厌其烦,时间久了也是一种巩固知识的方法。综上所属的所有资料工具,都会在全面总复习时得以大展拳脚。从讲学稿、笔记到习题、错题本,一遍复习下来,知识基本没有漏洞。

学生学习材料篇8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做好提高认识的表率;做好勤学善思的表率;做好学以致用的表率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认真学习与掌握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方针政策尤为重要、学习重在学用结合,学习成效就是需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村官应肩负起把村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的重任,做好“三个表率”,更好地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一是做好提高认识的表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破除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大学生村官应积极通过会议、横幅、标语、板报、广播、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手机短信等各种形式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宣传,同时还应做到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努力营造和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让广大党员充分意识到只有抓紧抓好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先进性,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精神追求、生活方式。

二是做好勤学善思的表率。农村工作千头万绪,认真学习与掌握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方针政策尤为重要。大学生村官一定要静下心来,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自觉养成不断学习、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在制定学习计划和组织党员学习中要注重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积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着重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创建学习型农村党组织。

三是做好学以致用的表率。学习重在学用结合,学习成效就是需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推动发展。大学生村官应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联系村情民意,积极为村两委班子推进强村富民献良言谋良策,同时还应做到向实践学习,虚心向群众讨教,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典型和不足,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