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8篇

时间:2022-12-13 18:12:13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预科汉语;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引言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对该地区人才培养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更高质量的学习专业知识,与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全国各大职业院校都实行了预科汉语教学。我国目前正进行教育改革,这对预科汉语教学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希望预科汉语教学能够抓住此次机遇,勇于接受挑战,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现状

高等院校预科汉语教学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直认可,认为这是我国全民一起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目前其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职业教育不明显。职业院校注重的应该是职业教学,但是目前预科汉语教学却大都采用了一般高校的教育模式,只是要求有所降低。完全背离了职业院校的宗旨。职业院校应该以活动、项目为主导,大大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评价体系单一。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成果还是老师的教学成绩都是通过学生的HSK\MHK的过级率来体现,对学生在其他科目的学习重视度不够,这就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这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不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

3.预科教师缺乏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职业培训。预科汉语老师一般只是叫学生学习汉语文化知识,但是对学生的专业知其甚微。这会造成学生学习汉语文化与专业知识相脱节,会造成教学上的效率下降,效果不佳。

二、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呈现的主要问题

1.重经验,轻研究。在教学问题中,大家往往更倾向于选取那个出版社,是谁出版的教材,而不是汉语本身。教学老师也往往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只是着重讲解自己认为或者大多老师认为的重点,年复一年,却没有想到国家在发展,教育在发展,难道知识不应该与时俱进嘛。

2.重知识传授,轻汉语实践。汉语教学过程中,往往除了汉语阅读,还有汉语实践和练习。但是老师在上课时往往更注重汉语阅读,占用实践和练习的课时。对于陌生的难懂的词语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怕学生不懂。学生虽然掌握了意思,但是却不知道该用在何时何地,这种教学无实际意义。

3.老师缺少培训机会。对于汉语教学这种基础课程,老师的工作量大,没有额外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这就会造成学术上的止步不前。对于教学上的新技术,新理念不能及时的获知,这不利于教学的推进与改革。

4.重计划,轻实施。学校的教育计划确定后,但是在老师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计划,虽然要求老师要有备课本,安排其他老师旁听。但是这些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成为监督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这必将造成教学质量不明显。

三、提高高职院校预科汉语教学效率的策略

1.突出语用功能

突出语用功能要从根源做起。在教育计划制定时应该突出语用功能的使用。不仅要列出教育目标,还要将目标的实现落实在每位老师的身上。制定严谨的课程安排,与监督教学计划实施的策略方法,还要制定科学的测试方法。不再重视学习过程中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而是转向对句子及文章的理解。总之从教学大纲的计划到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整个过程制定详细的计划,其宗旨目标就是使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使他们在工作时能更轻松的完成任务。

2.汉语课程必须考虑语言实践的灵活多样

自从有预科汉语教育以来,其课程基本上没有改变过。主要是词语,字听写,错别字的查找,这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利用新理念,新方法给汉语课程注入新的血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程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课上真正自愿的学到汉语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少一些教学,多一些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到能够使用的汉语知识。

3.制定课堂教学具体目标完成实施细则

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长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由于客观原因或者主观原因,往往使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变数,所以我们要把目标实现的每一步都要走好,要走好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详细的实施细则,只要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细则来做,无论时间多长,我相信目标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在预科汉语教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首先应该知道自己给学生上课,是想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其目的无非就是让这些学生走入社会时能更好的工作,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教学过程与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会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专业培训改革

汉语老师一般都是文科生,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教一些文科学生可能可以将专业知识穿去,如果是理工科生,可能就做不到。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对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一些理工科知识,比如计算机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汉语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预科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之,其教育方式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有自己的教育计划,跳出一般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我相信高等院校的预科汉语教学肯定能取得令国人满意的教学成果,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邬湘涛.新时期卫生职业教育预科汉语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8).

[4]张岩.高职英语教学互动教学法创新应用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09,(5).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2

一、充分认识“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社会交流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认同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在我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保持边疆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双语”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为目的,促进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协调发展,努力开创我区“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3、我区“双语”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巩固和提高母语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把“双语”教学摆在少数民族教育的突出地位,以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不断扩大“双语”教学的范围和规模,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现阶段的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或除母语之外的其他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模式,使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

4、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要从幼儿抓起。要重视并扶持幼儿教育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个人或机构创办有汉语教学特色的幼儿园。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民汉合园,2006年前,全地区有条件的公办幼儿园要实现民汉合园,并实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民族幼儿园要有专职汉语教师,对少数民族幼儿进行汉语口语训练;对少数民族儿童的一年学前教育要以汉语口语教学为主。

5、现阶段小学的汉语教学,要大力推进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汉语课,从三年级起数学课使用汉语授课。鼓励有条件的民语系小学,试行除母语文外的其它学科均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现阶段初中和高中民语系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汉语课的教学质量,继续扩大理科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民语系中学,试行除母语文外的其它学科均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农村中小学要在努力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逐步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要积极探索除母语文外的其它学科均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6、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我区民语系中小学“双语”教学深入发展。*年全区实施“双语”教学中小学学生数(包括高中)达总人数的3%,2006年达6%,*年达10%,*年达18%,2009年达30%,2010年达45%,2011年达65%,2012年达85%以上。

*年起有条件的县城(市区)民语系中小学(包括高中)从起始年级起开办“双语”教学班(理科汉语授课),从*年起所有的县城(市区)民语系中小学(包括高中)从起始年级起开办“双语”教学班,从*年、2009年起县城(市区)民语系中小学(包括高中)起始年级过渡到“双语”教学模式(汉语言授课,加授母语文)。

*年起有条件的乡镇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办“双语”教学班,2009年起所有乡镇中小学起始年级开办“双语”教学班,2010年、2011年起乡镇中小学起始年级过渡到“双语”教学模式。

7、地区大中专院校、职业高中要加快推进汉语教学力度。2005年,除少数民族语言等特殊专业部分课程外,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课,逐步使用汉语授课。地直大中专学校2008年基本达到汉语授课,各县市职业高中2010年基本达到汉语授课。

8、大力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积极鼓励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民汉合校工程。加强我区汉语系学校建设,扩大汉语言学校办学规模,鼓励少数民族学生自愿进入汉语系学校学习。继续加大“双语”办学力度,抓好典型,充分挥好在“双语”教学工作中的示范引导作用。各县、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建成一所民汉合校小学和一所民汉合校完全中学。

9、实施“双语”教学后,少数民族毕业生的HSK等级合格标准为,汉语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6级;非汉语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5级;普通高中毕业生为5级,普通职业生为4级。

三、加快建设适应“双语”教师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

10、我区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HSK合格标准为,汉语课教师:高等学校教师为9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教师为8级,初中教师为7级,小学教师为6级;非汉语课教师:高等学校教师为8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中教师为7级,初中教师为6级,小学教师为5级。

11、加强“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要以合并后的*成人学院和南疆少数民族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为依托,分别建立*地区初中“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和小学“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各县市也要切实加大投入,建设好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

12、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汉语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教师全员培训工作,使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基本胜任“双语”教学的要求。

实施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着重提高用汉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对全区40岁以下的“双语”教学水平不达标的理科教师,进行1至2年的脱产培训,使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分别在*年和2011年前达到“双语”授课的要求。各县市要制定具体规划,确保自治区、地区教师培训计划的落实,保证参训教师达到相应的汉语要求。

开展好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积极做好以“双语”授课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大力开展“双语”教师培训。要以定期开展脱产培训、短期轮训、在职自学、在岗业余培训、校本培训、到汉语系中小学实习等多种形式,提高我区民语系中小学教师汉语教学能力。汉语系中小学要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承担好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实习和教学培训工作。

积极开展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教研工作要和课程改革实验相结合,为民语系中小学汉语教学做好服务。充实和加强汉语教研员队伍。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汉语教学观摩,学术交流、教学研究等活动,努力提高我区“双语”教学质量。

13、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依法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资格认定要严格汉语等级标准,新招考、新录用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和汉语水平,提高新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杜绝汉语水平未达标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力争在2006年2月1日前取得教师资格。

14、稳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制定并严格实施《*地区新增教师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不合格教师淘汰机制,城镇*年、农村2012年仍达不到“双语”合格标准的教师(45周岁以下)实行末位淘汰。推行教师聘任制度,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15、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行政、事业等单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从事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工作,有计划地聘用母语为汉语或“民考汉”的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县以下少数民族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教师自然减员的指标要全部补充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适当扩大招聘教师范围。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服务期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积极争取区内外对我区教育对口支援。在2010年以前力争为每个乡(镇)中小学配备2至3名母语为汉语或“民考汉”的教师,以切实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四、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

16、各级党政要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依照地区推进“双语”教学实施意见,结合本县市实际制定“双语”教学规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地区将成立由行署专员任组长,分管领导和教育、计划、财政、人事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都要成立由县市长任组长的“双语”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切实加强对我区全面推行“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双语”教学方面的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7、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领导及教育管理人员要在推进“双语”工作中率先垂范,转变观念,首先达到汉语水平合格标准。要把汉语达标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选拔、竞聘的重要条件。

18、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双语”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规划,改革教学方式,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按计划、按目标大力推进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工作。民汉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通过相互之间的交叉任职或任教,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校管理和汉语教学能力。民语系中小学要努力营造实施汉语教学的良好氛围和有利环境,逐步改善汉语教学的设施条件,校领导和教师要带头学习、掌握和使用汉语,为青少年学生树立榜样。

19、宣传、报刊、广播、电视、语言文字、民族、宗教等部门,都要重视和支持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积极协助教育等部门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在推进我区“双语”教学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双语”教学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双语”教学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双语”教学的良好舆论环境。

20、为积极推进我区“双语”教学工作,从*年起地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双语”教学专项经费,用于全区“双语”教学教师培训(全区初中教师、小学骨干教师)、表彰奖励、教学研究、学习交流等。各县市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双语”教师培训、设备购置、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为全面实现我区“双语”教学目标规划提供经费保障。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13-0008-04

1963年,巴伐利亚州的萨克特-安娜高级文理中学(Sankt-Anna-Gymnasium)首次将汉语设为学校辅修兴趣课程,标志着汉语教学正式进入德国中小学的学科课程体系。随着中德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多层面合作和交流的加深,汉语热在德国悄然出现。截止到2010/2011学年,全德至少有232所中小学开设汉语课,学习汉语的学生约在10,000到15,000人之间。其中有40所学校把汉语作为高中毕业会考(Abitur)科目。 柏林自由大学汉学系汉语教学中心组长和德语区汉语教学协会会长顾安达博士(Dr. Andreas Guder)就曾经说到:“汉语热不仅因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还因为德国学生对来自欧洲之外的文化有着深深的好奇。”

一、德国各州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的确立和发展

随着汉语学习的深入,师生对汉语教学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兴趣班式随意松散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汉语学习的要求,汉语教学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德国各个州分别设立了统一的汉语教学大纲。

1. 联邦州统一的汉语教学标准规范。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各联邦州逐步开始认可汉语口试或笔试成绩,并将其列为高中毕业会考测评的科目,但由于各州教育规划之间的差异,所以亟需一个共同的标准来规范汉语教学。1998年4月,德国联邦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konfenz der L nder,简称KMK)依据高中毕业考试的统一要求确立了《高中毕业会考汉语科目的标准规范》 (Einheitlichen Prüfungsanforderungen für die Abiturprüfung Chinesisch)。此项标准制定了汉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大纲,特别制定了汉语会考对学生语言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而且对会考笔试的目标、题型、评价标准,口试的题型、评分标准作了清晰的说明和规定。《标准规范》在全联邦州境选取六所中学,将汉语列入其六、七年级的第二外语开展教学,这些举措彻底拉开了德国各联邦州推行汉语教学、制定汉语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序幕。

2. 各个联邦州汉语教学大纲的设立和发展。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学校和继续教育署早在1993年就在其官方网站上,就开始设立有专门的汉语教学门户网页;2002年,文教署颁布出台了《高中阶段 (高级文理中学、综合中学)汉语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教学大纲》。 2009年,又针对初中阶段的汉语教学颁布了《高级文理中学初中汉语教学大纲》,此项大纲把汉语设定为文理中学八年级到九年级,以及综合中学八年级到十年级的第三外语,并且也规定了初中毕业应达到汉语水平标准。 这两个“大纲”不仅在整体上规范了初高中汉语教学的课程目标和能力标准,也具体划分了中学初高中阶段汉语课程开设的年限,特别是为其他联邦州设定汉语教学大纲和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全德中小学汉语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巴伐利亚州作为全德汉语教学的先驱,目前已有13所中学开设有汉语教学课程。2005年7月该州出台《汉语作为高年级(四年)外语教育的计划》,这也标志着一个基于学生语言行为、能力、个性发展为宗旨的现代外语教学计划开始在全州范围内推广。汉萨自由同盟――不莱梅市的汉堡路高级文理中学(Gymnasium Hamburger Strasse),作为本市最早开始拥有汉语课程的文理中学,自1989年起便开始设立汉语兴趣课程。随着日益高涨的汉语学习热潮,2000年6月,该市教育和科学部联席议会第一次正式制定《高级文理中学高中阶段教育框架――汉语作为后期开始的外语教学》,规定了文理中学自十一年级起,要继续开设三年的汉语教学,并制定了各年级汉语教学的标准和计划。 一般说来,在图宾根州特殊文理中学六年级的学生,要选择一门除母语外的非欧洲语言作为二外。对此,文化部2002年就汉语教学颁布实施了《特殊高级文理中学语言教学计划――汉语(试用版)》。此项计划规定了汉语作为二外的学时数:6~7年级学生,在一学年要求总计五周汉语学时;8~10年级,一学年总计四周;11~12年级,一学年总计三周。

柏林、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这三个州,针对各州的汉语教学情况,于2006年、2007年相继出台有关初级中学、高中文理中学的外语框架式计划。如2006年,柏林教育、儿童、体育委员会首先颁布了《高中文理中学阶段的框架式教育计划――汉语》。随后的2007年,柏林教育、科学、研究议会管理委员会通过了《高中文理中学、综合中学九年级、十年级三外教学框架式教育计划――汉语》,为整体的汉语教学做了一个综合的规划,也为现存的汉语教学制定了官方的参考标准。

汉堡作为德国华人最多的城市,早在1985年就已经有三所文理中学开设汉语课。2003年8月玛林塔高级文理中学(Marienthal),依照中德双方签署的《德汉双语教学项目备忘录》的要求,设立了全德国第一所德汉双语教学部。目前该中学不仅为所有五年级的学生开设汉语课程,而且把汉语纳入第二外语和高中毕业考试的科目。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1日,在汉堡市学校教育署颁布的 《新一期高中文理中学外语教学大纲》中,开始详细规定了文理中学汉语结业必修的语法知识点。

汉语教学计划或者大纲有效提高了汉语教学的规范性,然而由于各个联邦州的学校制度千差万别,导致汉语教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的整体情况也是大相径庭,因此迫切需要一个全德范围内的标准化汉语教学大纲、以及相对应的水平测试标准来指导和规范教学,《德语区汉语教学水平测试标准》由此应运而生。

二、德语区汉语教学水平测试的新标准

作为整个德国汉语教学最权威的汉语教学组织――德语区(含德国、瑞士、奥地利)汉语教学协会,其拥有350多名以德语或汉语为母语的会员,他们或在大中小学、私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授汉语课程,或在高等院校从事汉学、汉语教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工作。他们对德语区的汉语教学标准有新的认识:虽然目前欧洲通行的语言标准是《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CEFR此后简称欧框架) ,其作为测试欧洲各种语言水平的主要工具,被欧洲各国广泛运用。与此同时,各国外语教学界对于词汇量的基本要求是:A1级约500个,A2级约1000个,B2级约2000个。但是,汉语作为一种独特语系,仅仅参考欧洲语系的标准是缺乏说服力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公布的官方资料说明:外国学生经过每周2到4个学时、两个学年的学习,总计学时约为160~320学时达到的水平,汉语水平即可达到B2(HSK4)水平,这甚至在欧洲语言范围内也是无法实现的。依照汉语教学协会2005年认可的语言标准,德国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要想达到与《欧框架》相应口语和书面语B2的水平,则一般需要1200至1600个学时(不包括自学时间),远远超过之前国内官方资料预计的学时数量。因此,参考国家汉办新汉语水平考试规定的等级和《欧框架》,德语区汉语教学普遍认可的等级。 (见表1)

可见,国家汉办制定的新汉语水平考试的六个等级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欧框架》为欧洲语言所设定的六个语言能力级别。因为汉语本身属于一类特殊的语系,有其固有的表音和表意方式,不能仅仅以词汇量的多少去简单衡量德语学习者汉语语言能力的高低,将新汉语水平考试的水平等级与《欧框架》生硬地相互对应,对于整个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发展是不利的,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所以,一个基于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学实际发展水平的标准,才能切实、有效地对学习者真实的语言能力进行划分和评估,并宏观指导汉语课程的设置和目标。

三、德国中小学汉语的师资发展

目前,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师主要由以下几个人群组成:德国本土的汉学家,或者汉学、汉语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德籍华人或者华裔;国家汉办外派的专业汉语教师;以及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以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师,虽然具备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是数量很有限,而且其中一部分教师并不精通德语,不熟悉德国本土外语学习者的习惯和文化,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效果。而华裔或者留学生,由于没有接受正规专业的汉语教师培训,缺乏专业的教学理论和经验,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欠缺。然而,作为德裔的汉语教师,即便很多人拥有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但汉语水平有限,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语言习惯还缺乏系统的了解,在教学的知识性方面有所不足。

实际上,在德国,直到2011年中文师范专业还未被纳入正规师范教育。慕尼黑大学、科隆大学和明斯特大学的中文师范专业也仅仅是师范类学生的补充专业,即所谓第三专业。直到2011年的秋季,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才首次开设汉语师范教师专业,填补了德国本土汉语师范教育的空白。随后的2012年10月25日,图宾根大学也宣布开设了汉语师范专业。2014年波鸿大学也将设置汉语师范专业,培养专业的德国本土汉语教师。总而言之,提升整体汉语师资的水平也变得迫在眉睫。

四、德国中小学汉语教材的发展

德国中小学使用的汉语教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过国家汉办审核、中国国内出版发行的对外汉语教材,比如《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国话》《中国字》《跟我学汉语》《汉语乐园》等等。另一类则是德国汉学家、汉语教学研究者针对德国学习者外语学习特点合作编写的汉语教材,如中学广泛使用的教材《懂不懂》《汉语,说,读,写》《聊聊》等等。2008年由德国知名教科书出版社――克莱特(Klett)首次出版发行的中学汉语教材《懂不懂》,标志着德国官方中学汉语教材的诞生。随后几年里,德国的其他知名出版社也都推出了各自开发、编写的汉语教材。与此同时一些专业的汉语教学组织如:Shan e.V,以及海德堡汉学系同学会等等,也都编写出版了一系列教辅用书,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德国中学汉语教学的资源,为汉语教学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五、启示

1. 教学大纲和教育标准。到目前为止,虽然大部分联邦州都拥有了自己的汉语教学大纲,不仅仅规范了中小学校汉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对学生汉语能力、水平做了规范的划分。但是由于各州的教育水平、汉语学习历史发展水平、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以往指定的教学大纲和标准由于缺乏适时的调整,出现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大纲和标准对于整体的汉语教学意义非凡,是全面指导和规范教学的标杆,定期做一些适时的调整就变得尤为重要。其次,虽然《德语区汉语教学水平测试标准》是众多专业德国汉语教学、外语教学研究工作者,基于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结合德国学习者自身特点,参照《欧标准》制定一个相对系统性的标准,但是并未得到德国教育部以及各州学校管理署官方的认可,而且其本身的科学适用性也有待考证。因此,如何改进和设定一个适用于全德国范围的汉语教学大纲和教育标准就变得迫在眉睫。

2. 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师培训。毋庸置疑,目前德国的汉语教学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和挑战是,富有专业教学背景本土化教师的数量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教学需求,专业师资队伍的匮乏无疑是制约汉语教学发展的绊脚石。

针对德国专业汉语教师相对匮乏的现状,最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努力加强德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扩大在职培训的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德国师范毕业的汉语教师,需要更多地侧重汉语听、说、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夯实汉语的基础。然而一些以汉语为母语的本土教师,则需要重点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技能,洞察跨文化背景下汉语教学的特殊要求,积累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通过专业机构的培养和在职培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本土汉语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可以弥补自身有关文化、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劣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加深中德汉语教学的合作交流,增加和扩大中方外派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以及汉语助教的数量和规模。专业外派的汉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德国学校教育的特点,提高自身德语的水平,以及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汉语志愿者和助教项目中遴选的学生,大部分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针对有志于派往德国的国际教育硕士,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德语,以及德国文化课程,使其不仅具备良好的德语交际能力,而且熟悉德国的文化风俗,充分了解德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现状,以便赴任后快速、高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3. 专业汉语教材发展。虽然市面上已经有不少专业的汉语教材,但是,中小学的汉语教材还是相当匮乏,特别是针对德国中小学生外语学习特点的本土化教材还很有限,而且针对高水平的学习者,教材不系统,本身缺乏连续性。而且,大多中德双方合作编写的教材,并未参照各州制定的教育大纲、教学目标,导致课堂教学与结业水平测试标准之间缺乏匹配,使得教师操作起来也缺乏针对性。德国汉语教学专家顾安达(Dr. Andreas Guder)就曾经提出:中小学汉语应该以口语为中心,以文化为核心。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4

名:张媛媛

性别:

出生年月:1987.02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校:××师范大学

学历:本科

专业:汉语言文学

联系方式:13564589

电子邮件:an*********@163.com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求职意向:语文教师

自我评价:我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做事认真办事计划性强,具有团队合作及创新精神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极强,能吃苦耐劳思想积极虚心好学自信乐观大方直爽为人随和待人真诚懂得换位思考,对于环境有很好的适应力对待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教育经历

2007.9~至今

××××大学

辅修金融

2006.9~至今

××××大学

主修汉语言文学

2003.9~2006.6

江苏省××中学

所获奖励

2006~2007学年获××××大学“二等”奖学金

2007~2008学年获××××大学“三等”奖学金

2008.12

××××大学书法大赛

一等奖

仅1人参赛选手共250人

工作经历

2008年7月—

2008年12月

东方语林汉语学习中心

对外汉语教师

主要工作:负责教授该中心2名韩国学员的汉语,编制教学计划,针对不同汉语水平的学员研究出中英互补、语境设定、肢体语言相结合的独特汉语教学方法。指导的2名韩国学员分别通过了HSK9级和HSK3级考试。

2007年7月—

2007年8月

杭州日报社

实习记者

主要工作:负责杭州日报民生版面新闻的选题策划、采访、组稿、编辑及撰写。通过电话、上门拜访等多种沟通方式采访不同职业阶层的新闻人物。采访过包括企业家、在读大学生、交通警察、普通市民、修鞋匠等20多个新闻人物并汇编相关采访稿。独立采编、发表的新闻稿共计6篇,累计达8000多字。(可附作品)

实践经历

2007年9月~2008年6月

××××大学校学生会

组织部副部长

主要工作:负责组织、执行学校的各类主题活动策划,开展大学团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办团学干部培训班、组织团学讲座,参与的学生人数超过600人。制定学生会干部考评表,并负责学生会干部工作的绩效考评。

2007年7月~2007年8月

2007年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志愿者

主要工作:使用中、英2种语言向游客销售印有Q版姚明、刘翔形象的T恤一周内个人累计销售29件T恤,所在销售小组累计售出86件,个人销售量位列所在销售小组第1名。

2006年9月~2009年6月

××××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基地班学习委员

主要工作:成功策划、组织3次班级所有同学参与的大型户外活动。

个人技能

英语:大学英语六级(CET-6)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汉语教学

一、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现在的教育体制下,民族的素质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还有一个是心里素质的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品质和技能等方面,最后一个是文化素质的教育,即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教育。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汉语学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现在各个民族的联系和交流都加强,而语言是交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所以学好汉语也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汉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科技水平,同时也缩小了民族差距,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积极作用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效果。

二、少数名族汉语教学的现状

1、培养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

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就要哦落实在汉语学习上。我国一直遵循少数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所以学好汉语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汉语,同时要培养他们对于汉语的兴趣。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汉语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为了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学汉语,加强汉语的练习,同时在课后也加强了辅导。在这一方面,教师就借鉴了科学的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制定学习计划,因为每个人的基础都不一样,所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哟不同的方式来加强练习。训练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靠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的知识,那样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安排大量的训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教师建立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计划,即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分解的练习到复杂的练习。汉语的学习不在一朝一夕,学生要学好汉语就要坚持训练。

2、加强了学生的表达训练

语言不是一门普通的学科,它需要大量的训练。在提高汉语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口语表达技能。从造句到改写作文,从课堂上的讨论到自由地组合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语言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学生对汉语学习感兴趣,那么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去说,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可以和同学交流训练自己的汉语口语,也可以做大量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能力。汉语的学习很重要,因为学好了汉语对以后的就业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方便。而汉语的学习和素质教育也密不可分。在全国都推行素质教育的环境之下,学好汉语,也是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加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

为了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注意到了学生语言实践的训练。语言实践也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这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可以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创造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汉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让少数民族学生可以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汉语口语能力。当然,老师的指导比不可少。教师不能让学生去自由地学习,而是做好引导和监督工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提高素质教育下的汉语教学水平

1、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是汉语教学工作的引导者,要提升汉语教学的水平,就要求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能力。所以,汉语教师首先就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次还要熟悉教材知识,了解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还要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教师还要了解其他教材的特点,整合知识,让学生更易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准确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汉语的魅力。素质教育强调的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能力的培养,所以,汉语教学也要贯彻这一思想。教师可以关注一些时事动态,向学生介绍汉语的魅力所在。少数民族学生不仅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能够从不同的途径了解知识。语言是博大精深的,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汉语,就要用一个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汉语,并且对汉语产生兴趣。此外,教师也要做好课前工作,保持对汉语语言的敏感度,不断接受和吸收新的语言文化,让课堂时刻保持魅力。

2、转变汉语教学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不仅要做到知识上的更新,还要有理念上的更新。教师要做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时刻牢记素质教育理念,把素质教育理念融合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比较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向传统教育发起的一项挑战,贯彻好素质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进行汉语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少数民族学生的不同水平,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知识,以适应每个学生的要求。教师还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汉语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这一方面的指导,侧重学生的薄弱环节,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好汉语知识。教师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将汉语知识进行整合,整理出知识框架,按知识结构来教学,让学生明确知识层次。

3、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前面的工作都做到位之后,教师就要加强课堂的利用。汉语语言的学习贵在实践和运用,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时不会又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转变方法,摒弃传统的课堂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同时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加强练习,设置一些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并且运用知识。学习汉语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汉语,多说才有好的效果。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代教学的主题,做好素质教育工作,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是时展的要求。而在汉语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既是一个创新,同时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晓玲.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对汉语的发展和继承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着学校缺乏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视、教师素质有待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汉语言文学教育质量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只有在目标的指导之下,才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同教学的开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要想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度一方面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二、强化“对话”观念的实施和落实

对话”是后现代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课程与教学层面,对话的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尊重、理解自己的人性差异,从而学会区分所学文本的差异性及文本中所描述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因此我们要鼓励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性差异,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进行自我提高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后现代教育重视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尊重人性及其个别差异,解释创新、平等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三、更新教学计划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计划主义。计划主义指的是在开始行动之前,需要明确计划,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实际上,这属于一种独断,而且缺乏灵活性。它导致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灌输式教育,具有被动型,教学效果不明显。汉语言文学中的内容种类很多,艺术性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其特色,教师应该坚持后现代教育理念,适当的更新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灵活,保证教学计划与具体教学过程相适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计划是教师与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互动的学习计划。

四、教学方式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有小说、诗词、散文等。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相关的知识,学生在理解含义时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必须要结合汉语言文学的特点有效创新教学方式。由于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理论课程,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采取非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创新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应用信息技术,由于很多汉语言文学知识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把图像、声音集中到一起,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二,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共同合作,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与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能够互相了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认同感,更好的促进教学工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强化实践意识

虽然汉语言文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能只灌输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强化实践,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学。教师可以在授课时增加互动,也可以安排学生随机进行口语训练,例如在规定场景内进行自由表演等。通过实践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充分地激发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将理论和实践妥善地融合到一起。另外,还可以举办演讲、朗诵等活动,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效果。

六、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是遵循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只注重教会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分析文章总体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内容,有时候教师会相应拔高文章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观点,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不需要费劲思考文章所透露出的思想内容与流露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若实在理解不了就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缺乏教学的人文主义关怀,与时展需求相背离。另外,人文素质教育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制约,很多年青人对物质的追求多过于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是非观念、功德意识淡薄,个人主义盛行,性格冷漠,道德感缺失,这主要归结于社会、学校、家庭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与提高,面对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来改善人文教育现状,提高人文素质。

七、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视。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的评价方法,加入实践能力考查、思维能力考查和创新能力考查的内容,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次,应注重改进选修课程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确保选修课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八、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更新教学计划与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全面促进和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岑玲.亲近文本加强理解注重实践提高能力DD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参与性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05):15-16.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 汉语教学 问题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012-01

为了推进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需要更多双语人才,首先让高素质的高校学生掌握汉语,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学习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设置汉语课程是提高整体文化素质的一项战略举措,高校学生要具备汉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以便为家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本文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策略。

1 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一再强调要推进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但是一些少数民族高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度还是不够,往往表现在有教学计划表,但是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高校在编制汉语教学计划表时,存在考虑不周、条件不符、语言水平不足的一些问题,如一位汉语水平较差的教师被安排教授较难的汉语课程、没有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而盲目地给学生安排难度较大的课程,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而且挫伤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高校在每学期放假时就已经制定了下学期的汉语教学计划表,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的缺乏监督,许多汉语教学课程仍然采用少数语言教学,甚至有的课程还没有汉语教材,不利于学生学习汉语。

1.2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少数民族教师使用汉语教学对他们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有的教师汉语水平不过关,表达能力差,使用汉语教学存在很大的难度。有些教师虽然较精通汉语,但是在语言表达、教学内容的表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存在用词不准确、发音不标准、词语混淆使用的情况,甚至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板书中有错别字、无法回答学生的问题等,直接影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在学生汉语考试后,虽然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但是教师没有深入分析下降的原因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仍然使用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阻碍了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汉语的情况较少,他们认为学习汉语没有什么用处,在汉语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部分学生在汉语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讲解、对于教师的提问也不积极思考回答,甚至对于教师布置的课外汉语交流作业也置之不理,在高校毕业后,汉语水平基本没有提高。有的学生因为汉语基础较差,在课堂上赶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2 少数名族汉语教学优化措施

首先,学校要深刻认识汉语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对受教育者也提出了更高的生存要求,为了能更好的为社会做贡献,我们必须学习汉语、掌握汉语,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先进技术、才能与更多的人交流、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其次,学校要加大汉语学习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学校可以定期的举行汉语方面的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汉语知识,也可以每周在宣传栏张贴一些汉语小故事、小笑话,让学生把学习汉语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最后,在高校制定汉语教学计划表时,要先了解学生及教师的汉语水平,根据教师及学生的掌握程度来安排不同的汉语课程,学校领导要每周定时地检查汉语计划表的落实情况,加大不认真授课教师的处罚力度。

2.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深刻意识到汉语教学的重要性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本着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态度工作。汉语授课教师要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汉语水平及教学水平,在空余时间多看一些汉语方面的书籍,加强自己对汉语的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另外要多W习一些汉语教学的方法,改变自己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汉语教学培训,对于自己欠缺的知识,要认真做好笔记,并在课下进行完善。

2.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汉语是就业的一种需求,把被迫的学习转变为一种主动的学习。随着国家改革了高校毕业生毕业分配的制度,采用了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双向选择的方法,对于不会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此增加学生与教师的压力,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动力。教师在课堂中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卡片教学、课堂竞赛、专题讨论等,在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汉语方面的比赛,如成语比赛、谚语比赛、作文比赛、双语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于比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上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及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3 结语

本文先分析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度不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的措施(提高学校对汉语教学的重视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尹桂丽.功能视域下的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5):99-102.

[2] 陆琳.浅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15,(25):26-27.

汉语教学工作计划篇8

一、认真落实好“以人为本、以教育科研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动力”这一指导思想,在教师中不断强化课革基本理念的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牢记这一指导思想,发挥好在课改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二、具体做法:

1、在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以保证课改工作取得实效。如《课改教师培训计划》、《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民汉合校双语教学计划》《控缀保学措施》等,通过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加强了对课改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2、加强理念理论学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理论学习是课改实施中的重要一环。本学期,学校要求教师积极进行理论方面的自学,并做好学习笔记。教师们认真研读了《新课程标准》,结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写出了认真的学习笔记。每位教师还结合学科特点,自费订阅了专业理论书籍与杂志,在校园中掀起了学习的高潮。

3、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通过各级各类的培训,极大的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4、加强对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我校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注重抓好教师的常规教学管理,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各教研组为基础,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通过集体备课,上观摩课、研讨课等,将好的教学模式向教师展示。同时加强评价改革,要求教师在积极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向做努力,如语文组开展的口语测试与期末测试相结合,数学组则增强了口算、解决问题等综合成绩测试等内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业情况进行评价。

5、做好民汉合校工作,不断提高民语学生的教学质量。本学期,我校为全面落实民汉合校的工作,不再招收民语班,一年级民语学生一律纳入汉语班的教学,其他年级的民语教学也要向汉语班的教学看齐。我校加强对民语教师的教学指导,要求每位民语教师要用汉语授课,要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凡是县级教研培训活动我校都要组织民语教师前去观摩,不断提高他们的民语教学水平。

6、本学期的收获。通过集体的努力,本学期最大的收获是学生的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得到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进一步提高。同时在县州级的展示中我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校本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