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差生转化措施8篇

时间:2022-10-30 14:40:24

差生转化措施

差生转化措施篇1

一、小学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每个学期,我们学校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学明白,接着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学习的,不进则退。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老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也使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教师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是的,学生学习不良,不仅有智能迟滞,而且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如有可能是家庭的原因,父母沉迷于、父母离异、家境困难、重视不够、漠不关心等;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其实哪里听得进去,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作业拖拉。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

1.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教师往往容易看到对优生的优点,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差生转化措施篇2

一、小学差生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复杂,差异悬殊

每个学期,我们学校中总要转入一些学生,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差生。如今语、数、英三门功课压在学生身上,担子还是比较重的,而无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父母因为工作问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辅导和检查孩子的作业,逐渐拉大与别的孩子的距离。

2.兴趣不浓,积极性低

例如,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了障碍,再加上学习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

3.学法不当,缺乏信心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差生在这方面就是缺乏好的学习方法,有的差生很努力,但就是不得法,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会触类旁通。再者,上课听课效率不高,重难点抓不住,别人一听就懂的事情,差生就是弄不明白。久而久之,缺乏学习的信心。

4.贪玩好动,自控力差

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听课不专心,做作业三心二意,渐渐的,由稍不懂到彻底不懂。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对差生引导和督促。

5.复习预习,遇难不究

差生往往表现在缺乏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甚至不复习和预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再好的记性,再好的脑子也需要勤操练。预习时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不把问题列举出来,打些小问号,做些小笔记,总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形不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往往对以后的学习处于被动的地步。

6.师生情感,不够融洽

差生一般来说不受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受考试、竞争等影响,认为拖后腿,导致教师上课不再让差生发言,有时甚至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差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数学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主要师生关系不够融洽所致。

7.家庭教育,重视不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当今社会,家长们只顾着忙自己的工作,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一种惰性,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家庭教育。

二、小学教学中对差生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

1.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差生

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我们教师应当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多。

三、小学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一些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差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的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差生信任感

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差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差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3.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差生自卑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熟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4.借助集体力量,潜移默化获感染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一定学习目的和团结一致的学习集体,能有效地约束差生的行为,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使差生的转变产生奇迹般的效果。

差生转化措施篇3

一、物理后进生的“差因”

1.智力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小学和初中基础阶段的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思维不够活跃,大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①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他们的注意范围小,往往顾了听课,就忘了记课堂笔记;或者为了记课堂笔记而顾不上听课;或者注意力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解,抓不住课堂重点。

②记忆水平低,思维能力差。

这当中大部分学生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普遍较差,机械记忆比较偏重,对于某些物理概念,定义、定理,甚至公式、单位等,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不能把所有记忆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另外,他们的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对某些物理问题的解答方法不能一题多解。

③观察能力普遍较差。

他们对物理实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当教师演示或自己实验时,往往观察不到实质性的现象,更谈不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在学习中,还存在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直接观察到的结果的现象。

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绝大多数物理后进生主要因为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不感兴趣,认为物理学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恶性循环。该部分学生由于不肯学,致使物理成绩差,后又由于物理成绩差,继而厌学物理,发展成讨厌物理老师。他们自身存在自卑感,从心理上讨厌物理,沦为物理后进生。

3.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大。

很多物理后进生受到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认为继续升学花费很大,不如混个初中文凭然后外出打工,能赚大把的钱,“学习无用”的想法泛滥滋长。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成绩,教师应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效果。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和学生谈心、交流,想他们之所想,让他们在学校里真正地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无拘无束地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敬。“爱屋及乌”的道理就会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他们就会喜欢听你的课,从而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经常训斥他们,则会导致产生师生隔阂甚至对立,学生对教师本身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的极大损害。

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方法、语言技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去由于教师多采用教师单纯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坏习惯。这时教师可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者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个小故事或者采取提问式方法,使他们的精力重新回到课堂中来,把本来呆板、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一堂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课。课堂教学师生气氛越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越高,学生的兴趣就越容易培养。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是感性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使其直接感知事物,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堂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应使其可视度高、清晰度高、精确度高,时常提醒那些后进生注意观察的对象和现象。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使后进生们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不易煮熟的食物,为什么放在高压锅里容易煮熟?盛水的缸为什么口大底小?下雨过后夜间走路,向着月光走,暗处是水还是亮处是水?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物理答案。

2.注意概念教学,让后进生们明晰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处于突出地位,在于它能够使学生从繁多的物理现象中去逐渐认识、完善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并上升到理性上来。后进生们往往输在“概念”这个起跑线上。所以教师要让后进生理解概念的全部内涵及概念包括的全部对象、范围,使之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理解实验、解答物理问题的思维基础。

①举例要全面。

学生出现错误最多的是把物理概念内涵的扩大或外延缩小。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如果教师只举推、拉、提、压、碰撞、摩擦等物体直接接触而产生力的例子,就会造成“物体不接触,当然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的错误。又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只举常温常压下水在100℃时沸腾的例子,学生就易形成“90℃的水当然不会沸腾”的错误想法。

②思维加工要严密。

分析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教师要综合事物的各种特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然后进行比较、分类,看哪些特点或属性是共同的、本质的,哪些特点是分散的、非本质的、可有可无的,最后进行抽象,抽出其中本质的、共同的属性,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深入浅出地阐述。

3.改革物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应该由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均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凡是演示实验,教师做完后,应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仿照着去重做一遍,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做实验的乐趣;凡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均全部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得出结论,直致应用结论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凡是课本安排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教师都要布置学生积极完成,教师及时指导,解难答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质疑,自己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要“逐步培养后进生们”课后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使所要学的物理知识的难点分解在课前或课后。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后进生的潜在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一旦发现他们学习物理稍有进步,教师就应大力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良性循环。

差生转化措施篇4

关键词:加气混凝土;断裂;硬化过程;预防措施

由于各种原因使加气混凝土制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制品破坏,这种破坏可划分为蒸压养护前和蒸压养护中两大类。蒸压养护前所产生的损坏主要原因有坯体养护硬化过程中形成的坯体缺陷和切割过程中产生的裂缝。这些损坏,多数可以及时发现和用肉眼观察。除特殊原因外,一般发生在个别产品或者数模产品上,也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 坯体在硬化过程中的裂缝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

1.1 坯体表面裂缝

坯体表面裂缝主要有龟裂和沿钢筋纵裂等两种,在水泥—石灰—砂加气混凝土中,主要是石灰消化滞后于料浆稠化而造成。在水泥—矿渣—砂加气混凝土中常见于矿渣质量差,室内温度低等情况。解决措施:原材料质量必须达到工艺要求;磨细加工符合工艺规程规定标准;掌握好配料时的各项工艺参数,使料浆有适宜的流动性和稠化速度;注意室内保温,避免坯体表面温度过低或受室内空气流动的影响,造成表面风裂。

1.2 坯体内部裂缝

产生原因多与发气不够均匀舒畅有关。解决措施:根据加气混凝土品种及其工艺特点,从配方、细度和水料比及浇筑温度入手,使发气与稠化过程相适应,对坯体做好保温,尽可能减少运输过程中机械振动。

2 切割过程中断裂与裂纹及防治措施

切割时,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坯体产生断裂与裂缝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如下:

2.1 翻转断裂

翻转断裂发生在坯体翻转侧立过程中,原因主要有:①翻转台安装精度低或翻转油缸不同步;②模框侧面不平;③翻转时坯体强度不够。解决措施:①保证切割机部件的制作质量和安装精度,并使翻转油缸同步运行; ②调整模具侧面平整度,使脱模后所靠侧面板与坯体能紧密接触;③ 适当延长坯体静停时间,等坯体达到切割硬度时再脱模翻转。冬季要注意环境温度,尽量减小坯体中部和端部的温差。

2.2 吊运断裂

产生原因:①起吊速度快,过大的冲击荷载使模具或底板发生变形而使坯体断裂;②吊运过程运行不稳,振动幅度较大引起底板和坯体变形;③模具或底板刚性差。起吊时模具或底板受压弯曲度超过坯体变形极限而使坯体断裂;④坯体停放时快落重放而撞击地面,支架或切割床发生变形和震动,撞击进釜小车,或卷扬机进釜时前进速度过快而撞击前面停放小车造成坯体断裂。解决措施:①加强职工安全操作意识,进行职工质量、安全培训,提高职工质量意识。②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对模具或底板进行,使其刚度提高。

2.3 水平切割断裂

产生原因:①水平切割缝沉降量超过坯体变形极限值;②坯体切割时强度不够。解决措施:选用合适的切割钢丝以减少钢丝缝隙积聚的沉降;加强坯体两端支撑,减少底板变形;当钢丝根数较多时,采取分组水平切割。

2.4 裂纹

切割时,有时不仅出现坯体断裂,也可出现很多不规则的贯穿或不贯穿的裂纹,这种现象要从工艺上找原因。

2.4.1 原材料质量。(1)粉煤灰:粉煤灰是生产加气混凝土的主要硅质材料,其活性主要与密度、细度以及其中玻璃体的含量有关。未经磨细处理的原状粉煤灰活性差,不能与水泥、石灰充分反应,水化产物少,制品强度发展较慢且低。同时影响浇注稳定性和坯体性能,切割时易产生裂纹。解决措施:对粉煤灰进行磨细处理以改善粉煤灰性能;或粗细灰搭配使用。(2)石灰:以中速石灰为宜。如用快速石灰,因消解时间短,发热快,导致料浆稠化快,发气不畅而产生裂纹;静停阶段,坯体表面和其他部位散热不均导致各部位硬化不一致,切割时容易造成多处裂纹。解决措施:①选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中速石灰;②增加快速灰浇注搅拌时间,适当增加石灰用量;③改善静停室的保温设施,提高坯体内部结构和温度的均匀性。

2.4.2 配合比。产生原因:①石膏用量过多;②用水量。解决措施:①应适当减少石膏用量;②选择一个合适的水料比。

2.5 坯体硬度不均造成断裂

原因分析:有些加气混凝土坯体由于中心温度高,边角部温度低,因而硬化速度不一致,最后坯体在切割时硬度不同。离中心部较远的两端坯体较软,其变形较大,或在切割过程中抵抗变形的能力较差,容易发生裂缝,或者由于温度应力已经形成微裂缝,在切割时,坯体解除了模框的制约,加上附加的外力影响,因而,裂缝显露出来。解决措施:应从配料、搅拌和静停保温方面考虑,改善坯体内部结构和温度的均匀性。

3 蒸压养护中制品的断裂与裂缝的原因及防治

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蒸压养护过程中发生的比较多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板材垂直断裂

原因分析:加气混凝土坯体与坯体内部埋置的钢筋在蒸养升温过程中热膨胀值不一致。解决措施:改变配方以提高加气混凝土自身的化学膨胀,或采用外加膨胀剂的办法解决。

3.2 板材四角裂缝

原因分析:在升温过程中,当坯体边角部分温度上升快,而内部温度上升慢,原材料品种和气孔结构不同,以及坯体中的微裂缝等都可能造成砌块的四角裂缝。解决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3.3 爆裂

爆裂是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常见的现象之一。对板材来说,轻微爆裂只影响外观,在规定范围内还可以修补,较重时只能降等或报废。

原因分析:坯体的透气性能较差,入釜时坯体硬化又不足,在抽真空过程中,孔壁结构承受不了坯体内外的压差,因而导致各种类型的爆裂。与爆裂相关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坯体硬化程度,坯体入釜时硬度高,承受真空应力的能力强,产生爆裂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坯体太软,往往就可能出现表面疏松和小块崩裂现象。解决措施:①严格控制料浆发气膨胀过程,使加气混凝土坯体形成良好的气孔结构。②控制坯体硬化速度,掌握入釜时机,避免过软入釜蒸养;③注意坯体入釜前保温,减少坯体内外温差,防止坯体硬化不均;④控制抽真空和升降温速度,有针对性地适当改变操作法;⑤在其它办法无效的情况下,可适当调整配方,减少矿渣用量,适当增加硼砂、可溶油及用水量。当制品体积较大时,还可以考虑在坯体上适当插一些工艺孔,以改善坯体与蒸汽的接触和渗透。

总之,加气混凝土的断裂与裂缝的形成原因有多种,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的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避免断裂与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差生转化措施篇5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要评价中医疗效必须解决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方法学问题。中医临床疗效之所以难以评价,一是因为干预措施不断变化,缺乏稳定性;二是因为很多疗效体现在症状的改善上,不易测量,客观指标少。以往采用评分或量表来衡量症状的程度变化,其主观因素难以克服,细微差别难以界定,这也是一直以来制约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主要原因[1]。这里我们仍然假定临床科研设计遵循了随机、对照、均衡、同质、盲法等原则,这是传统公认的前提和准则。有时我们可以用变量转换的方法(如用对数转换等)将非正态分布资料转为正态分布来应用相应的方法。但有些资料没有适当的转换方法,或有时其总体分布不能确定,则需要应用一种不必依赖某一专门的总体分布的统计方法,称为“任意分布(distributionfree)统计法”。总体分布不确定则通常即与参数无关,这时常是比较分布而不是比较参数,称为“非参数统计法”(nonparametricstatistics)[2],其症状及其变化就很难确定其分布形态。

1症状严重程度的等级界定

症状是患者的主观感受,不易测量,不能作为计量资料,症状的变化主要来自患者自身的前后对照。由于患者的性格、职业、年龄、敏感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千差万别,致使对症状的陈述难以准确,差别很大。因此,对症状的变化宜采用粗线条的等级划分。根据临床实际,将症状的变化程度划分为加重、无明显变化、减轻、消失4个等级(入组前的等级分别为轻、中、重、无)。其优点是医患均容易区分和把握,可操作性强,也是临床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其等级界定标准如下:消失(治愈):原有症状不存在;减轻(显效):包括程度轻微、频次减少、范围缩小、伴随情况减轻等;无明显变化(无效):包括症状产生后既无加重也无减轻、持续存在、时轻时重、中等程度或服药后基本稳定,变化不显著等;加重(无效):包括程度加重、频次增多、范围扩大、伴随情况加剧等。就单一症状而言,消失为治愈;减轻为显效;加重与无明显变化为无效。

2H检验法概述

医学科学研究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等级分组资料(rankeddata)的比较,如临床疗效分为控制、显效、好转和无效;检验结果以“-”“+”“++”“+++”等等级分组。等级资料的检验方法很多,这里采用一种非参数检验法———Kruskal-WallisH检验法(Kruskal-WallisHtest)。非参数统计方法有许多优点,除了可以应用于多种总体分布或总体分布不明确的情况外,由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在收集资料时可用“等级”(rank)或“符号”(sign)来评定观察结果,因而收集资料也十分方便,在分析时也可以应用“等级”或差异的“正负号”,因而一般都比较简便而易于掌握。但如果资料的总体分布接近某一有标准理论的分布(如正态分布),或资料可以转换成这种分布,那么非参数方法效果较差。此时如无效假设是正确的,非参数法与参数法一样好;但如无效假设是错误的,则非参数法效果较差,如需检验出同样大小的差异往往要较多的资料[2]。H检验法用于推断计量资料或等级资料的多个独立样本所来自的多个总体分布是否有差别。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假定抽样总体是连续的和分布是相同的,检验其分布位置是否相同[2]。由于H检验对多个总体分布的形态差别不敏感,故在实际应用中检验假设H0可写作多个总体分布位置相同,对立的备择假设H1为多个总体分布位置不完全相同[3]。如果H1成立,那么再进行组间相互比较。详细方法与原理参见金丕焕主编《医用统计方法》(第二版)[2]。

3H检验法应用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某课题租用某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按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测指标为入组后第3次月经结束3d~7d症状与第1次月经结束3d~7d的变化等级比较,原始观测数据中的症状部分如表1,计算例数得出基于症状变化的疗效如表2、表3,分析试验组干预措施对该病各主要症状的疗效是否有差别?如果下腹胀痛或刺痛是主症,那么干预措施的针对性如何?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有无差别?

3.1原始数据对上表资料常可用χ2检验,但χ2检验说明各症状间在疗效按等级的构成上有无不同,而不能说明哪一组疗效较好或哪一组疗效较差。

3.2数据整理与转换表4显示,在H检验法中相同的数值可取平均等级,因此对表1中同一疗效等级组中的个体都取相同的平均等级,在数学上已证明是合理的[2]。计算时先对低优指标(“加重”、“无明显变化”)进行转换列出下面计算用表。表4中对消失组75例皆作为等级相同,同等级1~75平均为(75+1)/2=38,依次求出各组等级。最右边各组等级和由各组该疗效等级的频数乘以该疗效等级之平均等级求出,如疗效为消失者等级和为:16×38=608。

3.3H值计算表4中的这些中间数据即可代入H值计算公式[2],如无相同数据则。

3.4多重比较方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用如下处理组间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多重比较(multiplecomparison)[2]。首先计算各症状组等级和Ti(如表4右侧)。如下腹胀痛或刺痛组等级和=608+602+…+166.5=3595,以此类推。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有两种情况,一是主症疗效最佳,说明干预措施针对性强,可作为主要治疗措施;二是其他症状疗效好于主症,说明干预措施针对性差,可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本例说明干预措施治疗气滞血瘀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症状明显好于腰骶胀痛症状。其他症状组间比较方法同上,对各症状的疗效排序可依据各组等级和,是否有显著差异依据两两比较。本例干预措施对坠胀症状疗效最差。

3.52组间证候疗效比较本法的重要观点之一,即主要症状在各证候及病人应不同程度的存在,症状数据的合计值可作为证候或疾病的综合值,进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同一证候的疗效差别。再次应用H值计算公式,本例有相同数据。

4应用H检验法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注意事项

(1)建议以少量关联性较小的主症进行分组,组数不易过多;(2)在转化成率的情况下,样本量相对要大,同时注意率的标准化问题;(3)指标要同趋势化,不能既存在高优指标又存在低优指标,“无明显变化”与“加重”属于低优指标,在组别比较和组内比较计算前可用该指标总数减实际例数转换成高优指标;(4)尽可能设计成多个独立样本。

差生转化措施篇6

关键词:离心机 聚氯乙烯 塑化片 原因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Q3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101-01

1 离心机概况

离心机CF-401/5是齐鲁分公司氯碱厂23万吨聚氯乙烯(PVC)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之一,由日本巴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000年10月投入使用,为TRH074型卧式螺旋卸料离心机(以下简称TRH074离心机,见图1),利用浆料中PVC和水密度不同在离心力场中迅速沉降分层实现分离的,其作用是脱除PVC浆料中的水分。

自2007年12月份以来,离心机出料滤饼中含大量塑化片(宽4 mm左右、厚度约0.20 mm,产品应为PVC粉末),引起离心机下料不畅,同时塑化片造成物料结块使振动筛筛网破损加快,更换周期最短15天,多次故障停机导致整条生产线停车,大修周期由2年缩短至6个月。离心机挤塑化片问题已成为严重威胁PVC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的主要因素。(见图1)

2 产生塑化片的原因分析

TRH074离心机浆料进料温度为70 ℃,PVC达到85 ℃时出现软化现象[1],如果同时受到挤压就会形成塑化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观察和检查后,初步分析认为,导致塑化片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内外转鼓的轴向间隙偏差过大、旋转同轴度偏差过大和表面粗糙等。

2.1 内外转鼓的轴向间隙偏差过大

TRH074离心机为提高生产能力采用双锥角转鼓设计,内外转鼓锥段由大锥角段和小锥角段组成,大锥角段主要是物料沉降区,小锥角段是物料再干燥区。在液池以下靠近液面处有一锥角变化点,滤饼输出液池后在平缓的小锥角段稳定移动。

正常状态下,内外转鼓轴向间隙在7.6~8.6 mm之间[2],大锥角段和小锥角段是相对应的,不应有偏差。螺旋输送器对滤饼的力沿着外转鼓内壁方向,使滤饼向出料口方向移动。内外转鼓轴向间隙不均匀导致螺旋输送器对滤饼的力在垂直于外转鼓内壁的方向上产生了分量,这样滤饼在移动过程中就受到了挤压,挤压必然使滤饼与转鼓间的摩擦力增加,摩擦产生的热量使温度升高。螺旋输送器刮刀有明显的过热变色现象,说明温度升高已明显超过PVC软化温度。

如果内外转鼓轴向间隙过大,内转鼓锥角变化点处于外转鼓大锥角段,滤饼在大锥角段输出液池,会受到大小和锥角差的正弦值成正比、方向垂直于外转鼓内壁的挤压,产生塑化片。如果内外转鼓间隙过小,外转鼓内壁和输送器刮刀在锥角变化点的间距较小,滤饼同样受到较大挤压形成塑化片。

2.2 内外转鼓的旋转同轴度偏差过大使离心机产生塑化片

轴承座磨损、耳轴弯曲、轴承损坏和内外转鼓的加工精度都会造成径向间隙偏差过大,影响内外转鼓旋转同轴度。旋转同轴度偏差过大使内外转鼓在旋转过程中形成楔型间隙环(前面小、后面大)。而这种楔块形成后,滤饼在推送过程中同样会受到挤压和摩擦产生塑化片。

2.3 内外转鼓表面粗糙导致塑化片的产生

粗糙的表面由多个突起和凹槽组成。滤饼在经过粗糙表面时,不断进出沟槽受到挤压和摩擦,在挤压和摩擦热的作用下产生塑化片。

3 处理措施及改进建议

3.1 调整内外转鼓轴向间隙,使大小锥角段相对应

处理措施:一是调整隔环厚度,使内外转鼓轴向间隙在7.6~8.6 mm之间,并保持各处间隙均匀。二是测量碟簧初始高度,低于16.8 mm时更换碟簧,保证碟簧能承受足够的轴向力避免内外转鼓轴向窜动。

经过测量,内外转鼓轴向间隙为8.0 mm,碟簧初始高度为17.2 mm,均在规定的范围内。可见TRH074离心机挤塑化片不是轴向间隙偏差引起的。

3.2 校正内外转股耳轴直线度和轴承座径向跳动,检查止推轴承径向间隙,提高内外转鼓旋转精度

测量发现止推轴承P-140-13轴承座磨损0.05 mm,外转鼓差速器侧耳轴直线度偏差0.08 mm,内转股皮带轮侧耳轴轴承位置径向跳动0.06 mm,止推轴承径向间隙超标。

处理措施:一是修复轴承座。修复前先去除旧镀层露出母材,修复易采用电镀和激光熔焊,保证镀层有足够的硬度,不宜采用刷镀和喷镀。轴承与轴承座由过渡配合调整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0.01~0.03 mm,增加轴承外圈紧力减小磨损。二是校正耳轴直线度偏差不大于0.02 mm,与轴承内外圈配合位置径向跳动小于0.02 mm;三是更换止推轴承P-140-13。四是内外转鼓装配完成后复测径向间隙在1.0~1.5 mm之间,实测间隙为1.2 mm。

3.3 打磨抛光内外转鼓划痕,提高表面粗糙度

检查发现外转鼓内壁有大面积划痕,划痕位于大锥角段前部,方向垂直于滤饼的运动方向。打磨划痕至圆滑过渡的凹坑,再用200#抛光轮手动抛光,最后内外转鼓分别进行动平衡试验保证不平衡质量小于5.0 g。

4 结语

经过以上措施的处理,目前TRH074离心机运行状况良好,塑化片问题有明显好转。但外转鼓内壁划痕处理不彻底,还需对塑化片问题进一步分析总结,确保离心机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参考文献

差生转化措施篇7

关键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原因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9-0009-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也随着飞速发展,人们现代化的生活中,机械化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使用。机械化使用让人们从繁忙的体力劳动中解脱了出来,同时机械加工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果使用机械化,那么数控机床上生产的产品,都只是依赖于机床自身加工精度。然而在数控机加工中仍然存在许多影响,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有很多,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在此本文就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进及改进措施进行以下探讨。

1 进给间隙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造成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机床主要靠五个部分组成的传动设备来进行运转,传动设备分别由连轴节、减速齿轮、滚珠丝杠副及支承轴承组成。在这些传动设备的五个组成部分的运转过程中往往容易会出现进给间隙,数控机床加工精度最终收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在运动换向时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丝杠螺母副的间隙还会影响到丝杠螺母的刚度,最后对工作台进给精度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等于最大轴向力的1/3预紧力施加在双螺母预紧的滚珠丝杠副内.这样进给间隙基本可以得到消除,而且对滚珠丝杠副的使用寿命没有任何的影响。在机床运转过程中还有齿轮相互之间容易出现的空隙,对于齿轮相互之间容易出现的空隙,我们可以通过齿轮的制造精度来进行改进,改进方法主要是对轴承进行定压预紧,这样不但能提高轴承的刚度还可以有效地消除齿轮之间的相互间隙。同时我们在轴承通过对其进行定压预紧时,还必须要考虑丝杠热变形对间隙造成的影响。

对于齿轮传动空隙对机床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可以改善齿轮综合误差进行消除空隙。当然上述措施不是唯一能消除齿轮相互见空隙的方法,除此之外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软件补偿实现。

2 步进电机与数控机床共振对加工精度造成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在工作中机床是电机最重要的构件,当机床收到电机产生的转子转动的衰减振荡和脉冲当量误差之后,电机振荡和对机床都是相互牵连的,从而导致机床的加工精度就会受到影响。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电机通常情况下的阻力会很小,所以出现脉冲当量误差和产生转子转动的衰减振荡后,产生的振荡频率和电机的自身的固有频率接近相似,最终使电机和机床的共振,共振发生后,振动幅值与原来的相比会成倍增大。虽然转子衰减振动能够将置处回到平衡位,但是平衡位置处的能量却不能为零,当下个脉冲过来的时候,只会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叠加,造成的动态误差也随之增大,甚至造成失步的可能。所以在对进步电机进行工作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机床的共振频率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加大电机的阻尼,一提高电机的固有频率,可以防止共振能够很容易出现,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进步电机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影响。

3 编程的漏洞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编程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外部形状是通过近似算法来模仿的零件,所以在编程过程中经常出现逼近的误差。虽然不会影响到直线的加工,但是在加工非圆曲线的时候,程序就会近似地将这些非圆的曲线,以直线廓形代替曲线廓形,这时就会导致误差。最终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和数控机床加工精度因此受到受到影响。编程过程中,虽然数控机床上能实现对几何误差的软件补偿,但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是容易出现插补误差。因为倾斜直线主要是沿平面上两个坐标轴方向刀具走折线而形成,而插补误差主要是由脉冲均匀程度、机床分辨率、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四个方面构成,然后会造成工件表面呈锯齿状,最终形成插补误差。与此同时,在插补运算的时候,整个加工过程都以某一固定点为基准,每执行一个过程都以前一个点作为基础,这样连续执行多段程序必然导致方式编程增量,最后产生累积误差,对加工精度造成影响。编程的过程中机床产生移动和定位误差都是因为误差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造成的,因此我们要想让机床回到插入参考点的时侯把各坐标清零就应该采取一定减小累积误差和预防堆积的措施。然而要想消除对数控系统运算的累积误差,就必须在操作过程中多植入回参考点指令,这样加工精度才能得到保证。编程误差对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可以通过减小插补间隙或增加机床分辨率的方法。不需要进行专门软件的补偿,但是在必要的时候,还是可以进行软件补偿的。

4 气温及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4.1 气温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化试用过程中,金属材料也具备热胀冷缩性质,因此零件尺寸也会受到温度的变化的影响。面临这个问题,为保证零件在其他温度条件下也能合格,我们可以在夏季加工尺寸应加工至靠近上偏差;在冬季尺寸应加工至靠近下偏差,这样就可以解决金属材料收到气温影响造成的零件尺寸偏差问题。

4.2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热、摩擦热对数控机床工艺系统的每个位置产生的温度均不同,所以对工件、刀具、机床之间的相互位置及刀具之间相对运动的影响也不同,最终影响机床加工精度的准确性。针对工艺系统热变形影响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数控机床的传动系统和机床结构的刚度和热稳定性,并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反向间隙与丝杠螺距误差进行自动补偿。最后要提高加工精度必须在加工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调整刀具补偿或尺寸,这样才能克服工件及刀具的热变形,确保数控机床的的稳定性和加工精度。

5 结语

综合上述数控机床进给空隙、进步电机和软件编程及温差等方面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分析及改善措施,总结出,我们可以把这些规律和经验在普通型数控机床上试用的话,会使其精度提高到精确的精密级,最终达到更完美的效果。所以有效的控制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对机械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侃夫.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吴祖育等编.数控机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差生转化措施篇8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妊娠妇女206例,根据管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36例实施规范化社区护理管理,孕妇年龄22~41岁,平均(29.4±4.6)岁,孕周29~38周,平均(32.4±1.2)周;对照组70例实施传统护理,孕妇年龄24~41岁,平均(29.5±5.1)岁,孕周28~37周,平均(31.9±1.4)周。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社区护理管理,将社区所有孕产妇纳入孕产妇管理系统中,分析高危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分级管理监护至产后42d。具体措施:①高危因素筛查及分析:高危妊娠因素包括:a.不可转归因素:高龄初产、身高<145cm、巨大儿、双胎妊娠等;b.可转归因素:如流产史、轻度妊高症、过期妊娠、贫血、胎位异常、异常产史等,采取相应措施后可以实现转归,转归率几乎100%;c.不可以完全转归因素:如过期妊娠,但也可以做到提前拟定分娩措施,以确保孕妇得以顺利分娩。防范措施:加强各级妇幼卫生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识别和筛查高危妊娠的能力;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建立档案和实行个别管理,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及定期随访,提供干预措施和相关的医学指导。②高危妊娠干预策略包括:a.健康教育: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宣传,使孕妇了解高危妊娠的危害,配合医务人员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b.营养管理:加强孕产期的营养、运动指导及体重管理,避免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胎儿生长过度等情况发生,从而导致妊娠期不良因素的加重;c.危险因素干预:对高血压、糖尿病、贫血、梅毒等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和积极干预,避免因此加重孕妇妊娠期和分娩期危险;d.心理护理:由于高危孕产妇心理压力过大,情绪会比较消极,因此对高危孕产妇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应该帮助她们积极面对困难,充满信心,以便顺利分娩。观察指标:对两组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对比。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描述采用(x±s),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分娩方式对比:观察组产妇中顺产88例,剖宫产48例,顺产率64.7%;对照组产妇中顺产28例,产道助产5例,剖宫产37例,顺产率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妊娠结局对比: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1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