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8篇

时间:2022-07-22 16:23:25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1

根据学校团委下发的《关于开展湖南师范大学xx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八大计划”精神,今年暑期医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按照“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指导方针,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的部署,推动农村医疗和社会发展,结合医学院实际,动员青年学生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优势,推广和扶助农村医疗卫生计划,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宣传“绿色中国青年先锋”两型社会建设,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落到实处,医学院院队一行共计16人,其中随团指导老师1名,学生15名,赴娄底冷水江进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医学院赴冷水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冷水江团市委的高度重视。在学校党委、行政和团委的统筹安排下,在冷水江团市委、各乡镇团委和各企业的协助下,经过全体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医学院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更值一提的是,较以往医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本次“三下乡”活动更体现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宗旨。义诊活动始终贯穿整个下乡过程,医学院学子们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活动突出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理念,体现医学生“献身医学,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庄严使命。“三下乡”义诊活动共测量血压699例,检测血型321例,检测色觉17例。

此外,“‘世界锑都’粉尘对环境及周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湖南省边远地区老年人自杀行为研究”和“湖南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情况”三大课题的调研工作顺利结束。本次三下乡共完成调研问卷966份。无论是在质上还是在量上均有很突破。

二、个人工作概况

此次三下乡,除指导老师外,其余队员分编为医疗专员、宣传专员、调研专员和后勤专员。我为医疗专员,医疗专员的工作从头到尾都没有间断过,前期负责清理药品、准备宣传资料以及协同后勤专员购置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材。因为此次三下乡与以往不同,每至一个地点都会进行义诊,几乎可以说每天义诊与调研同时进行,所以中期医疗专员除了每天完成分配的问卷之外,还必须及时对医疗物资进行清点、补充和整理,对每天义诊进行相关安排,以及统计、汇总义诊结果。后期则协同调研专员完成数据汇总、输入及协同宣传专员整理、上交个人心得和总结。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2

1培养疗养院人才队伍应注意的几个比例关系

根据疗养院人才的特征,成才规律,坚持梯级、协调、多样、动态等原则优化人才结构,使之形成竞争、互补、感应、传承等效应,要注意以下几个比例关系。

1)优化医、护、药、技、工各类人才在整体人才中所占比例。

2)优化高、中、初各类层次技术人才与总量的比例关系。

3)优化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学历、学位人才与人才总量的比例关系。

4)优化老、中、青各年龄段人才的构成分布。

5)优化不同特点和不同能力人才的比例构成。

2采用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方法对人才进行预测

1)预测各专业人才占结构总量比例及科学分布。其中关键是预测人才各专业科学发展前景,预见新专业出现,适

应本单位专业发展和专业群体转移规律。

2)对本单位未来各层次人才比例关系进行预测。预测一定时期内人才由下一层次向上一层次转移的数量,以及因年龄等原因退出相应层次的数量。

3)预测年龄结构,包括在一定时期内各层次人才达到规定离退休年龄及转业、调出等减员人数,以及除去减员要素后的年龄结构状态。重点预测目标期内处于“最佳年龄区”人才的数量及期望目标值。

4)预测人才学历结构。学历预测应考虑未来发展对于学历层次要求的变化,保持不同学历人才的合理比例。发展人才应加大本科以上学历技术人员的比例。

5)预测人才需求总量。依据所承担的疗养任务与未来发展规模,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对人才需求总量进行预测。

3用科学预测、突出重点、质量第一、动态平衡的原则,对人才进行规划

1)分析人才队伍现状,明确单位发展与专业人才发展协调一致的基本思路和规划期人才建设的奋斗目标。

2)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年轻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中青年重点培养对象及培养方向等。

3)人才结构调整计划,包括各层次人才比例关系和各专业人才比例关系的调整目标,以及具体步骤方法。

5)人才使用计划,包括学科带头人的选拔、领导班子调整配备、技术职务晋升等,都应有具体的计划安排。

6)人才培养保障计划,包括专项经费安排,与人才培养直接有关的技术装备购置等,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1]。

4采取德才兼备、注重效能、服从大局等原则强化人才个体结构

通过强化人才个体结构,使之具有优秀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优秀的创造能力和过硬的外语水平。

5通过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等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1)加强个人专业学习指导,强化训练检查督导,组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共同课目学习,普遍提高知识水平。对拔尖人才、必需专业、新推项目等,采用请专家带教或课题指导、开展专科人才集训,择优进行重点培训。

2)实施培训时,既要考虑当前专业的需要,还应考虑到人才事业发展建设的长远需要,注重组织学习与人才关系密切的康复医学、疗养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将来造就一批高质量的中高级人才科技骨干积蓄力量、打好基础。

3)在加强人才全过程中的检测、诊断、疗效评价、健康鉴定、追踪观察以及疗养文书填写记录等基本功训练的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医疗、营养、功能检查、职业伤病康复等专科培训,提高专科技术和开展新项目、研究新课题的能力。

4)对高等院校新毕业学员,初、中级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以在职学习培训为主;对拟晋升职级者、新开展专业骨干、新的贵重精密设备安装前操作人员培训,以外送高级专科进修为主。

5)尽力为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提供支持,树立学习典型,奖励和重用长期坚持、学有专长、成果显著者;另一方面,与大专院校、研究所和各种学会、协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开展横向合作,争取多方面的支持。

6)随着疗养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呈现出人员结构多元化、教育背景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

6疗养院人才的管理

1)坚持年轻化、协调配备、任人唯贤、高标准、严考核、慎决策、择优录用的原则,选拔思想品德优良、智能结构完善、组织能力强、治学作风严谨、勇于开拓创新、善于团结协作、具备带教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2)以人才系统考核为标准,坚持注重实绩、能级层次、性量结合、结果兑现等原则,按不同考核目的和对象确定考核内容和重点。采用述职报告、答辩评分、成果汇总、考试测验、技能考核、素质测评等方法,对人才进行年度考核、任期考核与晋升考核。

3)人才管理者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具备爱才、识才、用才、育才等能力[2]。

参考文献

[1]张卫兵.特勤疗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34-740.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 旅游人力资源旅游教育纵横分析优劣势

    一、西安旅游从业人员分析

    1.从业人员的纵向分析

    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西安市国际旅游从业人员总数达22691人,比1988年增长了近乎一倍,年平均增长4.9%1)。其中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分别占总从业人员的58.2%、20.8%和2.5%,合计占行业人员总数81.5%,为旅游行业人员流向最集中的部分。西安旅游人才主要来源于基层、院校毕业生或外系统进入。从总体上看,西安旅游人力资源已有一定的规模,从纵向分析, 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见图)。

    1978年~1988年,西安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增长迅速,其中1986年~1988年年增长率竟达41%。从业人员总体规模快速扩张与改革开放后西安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是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与西安旅游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崛起时期相呼应。

    1989年~1998年,西安国际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处于波动性缓慢增长期,年增长率仅有1%。受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影响,西安入境旅游业该年跌入低谷,从业人员也相应缩减。到1990年,旅游经济有所恢复,从业人员也相应增长,但直到1992年还保持着低水平的增长态势。1992年~1998年之间,从业人员数量波动大,总数下降趋势明显,年均下降8.4%,这与这一时期西安旅游业处于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素质提高有关。由于1995年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国内水灾的影响,入境旅游业有所回落,这两年从业人员总量也分别下降到1992年后历史最低水平。

    1998年~2002年,从业人数由12868人增长到22691人,年平均增长15.2%,增长速度较快,这与西安入境旅游高速发展时期基本一致.旅游经济快速发展,自然导致从业人员的迅速扩张。这一段旅行社、星级饭店从业人员发展趋势也与总人数变化态势相吻合,规模扩张快。

    2.从业人员的横向比较

    西安国际旅游从业人员1988年~2002年年增长率4.9%,而北京、广州和昆明分别为6.4%、14.5%和15.6%,在四个城市中,西安增长率最低。相应地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为5.2%,入境旅游收入年递增13%,在四个城市中,西安增长率也最低。而且从2002年从业人员总量比较来看,北京为西安的7.5倍、广州更为18.6倍;就是国际旅游业略逊于西安的昆明,其从业人员总数也是西安的1.1倍多。这说明西安入境旅游业从业人员总量不足,已经影响到西安入境旅游业持续发展。从2002年从业人员行业结构来看,西安星级饭店从业人员在其总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高于广州,而低于其它两个城市;西安旅行社从业人员所占比例高于北京、广州,而低于昆明;景点(区)管理人员所占比重高于广州,低于其他两个城市;车船公司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低于北京、广州,仅高于昆明。若从与行业规模成比例要求,西安国际旅游从业人员中星级饭店从业人员、景点(区)管理人员和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明显偏少,需要补充。

    3.旅游人才供给存在的问题

    从西安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来看,旅游人力资源存在以下问题:

    (1)层次不合理。现有旅游从业人员中不少是近年从院校毕业的学生,整个旅游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轻、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职称低、中高级人才严重不足。对西安主要旅游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大专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平均不足20%,高中(含中专)及以下学历占到80%以上。要赶上发达地区旅游行业人才学历结构目标,专科学历以上者为30%,其中大学本科学历者15%、研究生学历者5%,显然还有很大差距。

    (2)专业结构不理想。从专业构成看,多数从业人员非旅游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没有受到系统规范的专业教育或培训。据抽样调查显示,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总经理级管理人员分别仅有30%和20%的人所学专业为“旅游类”或“外语类”专业。行业大多数管理人员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他们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主要来自长期实践的积累,较少来自学校的系统培养。这就使管理上不可避免带有一定从经验出发的痕迹,制约了行业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4.旅游人才需求分析

    据国际经验,人均产值达到1000美元,该国旅游业将会旺盛发展,2003年我国已跨入这一行列。且国内居民收入的前景进一步看好,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意识的变化,西安国内旅游发展前景将难以限量。其在今后5年内的发展速度,将会超过渐近成熟期的西安入境旅游业,其在整个旅游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也将出现越来越数倍于入境旅游业的局面。因此,尽管人员需求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但可以肯定,从业人员增长主要出现在国内旅游业领域,入境旅游和处于起步阶段的出境旅游因对外开放,从业人员会有一定量的涨幅,但主要表现为原有从业人员的流动。

    从行业结构看,旅行社人员数量相对饱和,主要是素质的提高,缺的是中高层次人才。饭店由于员工流失率高,加之基数大,所以仍是旅游行业的增员大户,尤其是本科层次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特种技术人才,高素质服务人员也有相当数量的需求。新兴旅游业态专业人才,如旅游信息管理人才、电子商务人才、大型会展管理服务人才,休闲度假项目策划服务人才等则十分缺乏。

    从地区需求结构看,西安市区的中、低档旅游人才及一般的服务人员相对饱和,高级管理、特种人才还有一定市场缺口。郊区尤其是郊县科班出身的旅游人才缺口很大,旅游人才缺乏在空间上主要表现在基层单位和条件较差地区紧缺。

    二、西安旅游教育发展与人才供给

    1.纵向过程分析

    西安旅游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纵观发展历程呈现如下特征:

    (1)西安旅游教育的整体规模日趋稳定,单体规模发展较快。20世纪80年代初,西安旅游职业学校成立,国家旅游局投资与西安两所大学共建旅游专业,揭开了西安旅游院校教育规范化发展的序幕.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中等职业教育、专科(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四个层次,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教育体系。据统计,到2002年底,共有旅游院校17所,其中高校7所,增长较快;中等职业学校10所,与1989年持平,趋于稳定。2002年每校平均在校生比1989年增长了370%,远远高于旅游院校总量的增长速度21.4%,可见,总体规模扩张趋慢,单个旅游院校的规模发展较快,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旅游院校综合实力的增强。

    (2)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数变化趋势与在校职专生、大学生总数变化态势高度一致,尤其是前两者,均随年代呈波浪形增长。原因是在大部分时间内,在校的职专生在总数中所占比例大于50%,有时甚至接近80%,所以二者发展的共性更大一点。高校扩招之后,职专生源数量下降,加之旅游服务业吸引力越来越弱,学校虽多方努力,但随着高校扩招的继续,抑制不了下降趋势,在2002年职专在校生大幅回落,高校在校生大幅上升,二者持平。三者前期发展趋势的统一是我国计划体制下教育政策高度一致的产物。

    (3)旅游专业学生总数、大学生和职专生数变化明显带有阶段性,基本与旅游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吻合,尤其与客流量的变化相吻合,仅涨落略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①缓慢发展时期(1989年~1994年)。1988年西安旅游教育已初步形成体系,有三所大学的旅游系承担全省旅游行业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和国家旅游局及西北地区的旅游培训任务。旅游院校由14个减为6个,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缩减了8个,总体规模缩小。虽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数有所增长,但年增长率只有5.1%。因西安旅游业这一段处于非常规发展时期,处于低级开发阶段,需要从业人员少。

    ②波动性增长时期(1995年~1999年)。西安旅游院校总数由6个增长为9个,高校因合并数目减少了3个,职专校数增长了6个。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数突破5000人,年增长率为15.5%。这一段主要是中等职业学校扩展较快,而高校在这一段无论总体还是单体规模均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高校在校学生数下降,但由于其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小,总量仍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因为总体上这一段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需求量增长,职专生主要就业于此领域,所以发展快;国际旅游处于调整提高阶段,业内竞争激烈,对人员素质要求提高,数量需求稳定。高校生主要就业于国际旅游业,因其发展趋缓,在校大学生数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③快速发展时期(1999年~2002年)。旅游院校总体趋于稳定,而在校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年增长率为26.3%,呈直线上升趋势,尤其是高校在校生增长较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因高校扩招生源锐减反而在2001年大幅下降。从1999年开始高校生连续3年猛增,到2002年在校学生数量在总人数中所占比例与职专生平分秋色。主要是这一段国际国内旅游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素质要求提高,加之国家重视旅游教育、高校扩招等因素,使得其飞速发展。

    (4)旅游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西安旅游院校中不少是转轨而来,对旅游行业了解有限,对行业人才需求把握不准,专业教育难免会出现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培养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使得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符合行业用人要求。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内部结构比例不协调,存在着重理论知识培训,轻实际操作培训;重业务培训,轻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等现象。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西安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从层次结构看, 随着大学扩招,职专学校生源萎缩,西安旅游教育结构在2002年略显不协调,处于塔尖的研究生比例过低,处于塔底的职中、高职生比例也有缩小趋势,不符合旅游业人才需求“金字塔”型的合理结构。能招收旅游博士生的高校仅有一所, 每年仅招几名学生;招硕士生的虽有4所,但每年招生总数也只有近30人,旅游专业研究生教育远不能满足旅游大发展对中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由于高校扩招,旅游本科生的供给相对宽裕,加之本科旅游教育高度集中在旅游管理、导游专业,特别是民办院校均以旅游自学考试专业为方向,专业同质现象严重,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而开设旅游规划、饭店工程、会展专业的院校很少,电子商务更是空白,人才缺乏。高职、旅游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相对多元化,但因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高职毕业生相对紧缺,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可以说西安旅游教育供给是两头不足,中间饱和,甚至在一定时间内还存在结构性过剩。

    2.旅游教育横向比较

    (1)整体规模比较。从旅游院校总量来比较,截至2002年底,西安市共有旅游院校17所,而北京市拥有旅游院校多达105所、广州50所。西安旅游院校总数与昆明市持平,在四大城市中最少。从最能反映整体规模水平的在校学生总量来看,2002年西安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数1.1万人,而北京市在校学生总量最多,是西安5.5倍;广州近乎西安的2倍;西安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数仅高于昆明。可见,西安旅游教育整体规模适中,与西安入境旅游业在四城市中所处地位相当。

    (2)发展速度比较。从旅游院校总量增长来看,12年间西安旅游院校总数增加了11所,约每年增加一所;而北京院校总数约每年增加4所,广州约每年递增两所,就是昆明市旅游院校总量发展速度也高于西安,西安旅游院校总数的增长速度是四个城市中最慢的,但西安高校数量增长超过了北京,职校数量发展速度也高于昆明市。

    从学生数量增长来看,12年间西安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数增长了8.6倍,其中高校生增长了13.1倍,是职校生增长倍数2倍多;而北京市在校学生总数增长了3.6倍;广州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数增长3.4倍;昆明市在校学生总量增长了7倍。西安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总量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三个城市;西安旅游专业高校生总数增长率仅次于昆明,而远远高于北京和广州。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发展方面,西安也是高于其他三个城市,其中昆明增长最慢,这表明西安旅游教育发展速度较快。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 专业认同感;学业拖延;相关

【中图分类号】 B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14-2

一、前言

学业拖延是指学习者知道应该立即或按照计划执行,却自愿推迟,以致没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产生主观不适感的行为。学业拖延是大学生学习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多个方面。

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学专业设置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有的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或名牌专业,这些专业往往能够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也是大部分学生专业选择的目标,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而有的专业却是新兴专业,设置较晚,且实力较弱,这些专业往往不能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同,只有较少的学生会选择这些专业,甚至部分学生被调剂到该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较差,即本专业受到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程度。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考察如下问题:1、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2、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现状;3、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业拖延的关系。从专业认同感角度提出改善学业拖延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以某大学四个专业的学生为被试,每个专业各抽取两个班的学生,共400人。发放40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99份,有效回收率为74.75%。有效问卷中,男生94人,女生205人,金融系89人,会计系87人,劳经系56人,应数系67人。在该大学中,金融系和会计系是重点专业,而劳经系和应数系是新兴专业。

(二)研究工具

1.学业拖延量表

采用Laura J.Solomon&Esther和D.Rothblum(1984)共同编制的PASS(学业拖延)量表,其中包括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填表格、选课、登记注册等,列席性事务:辅导员(班主任)开会、与老师见面等5部分内容,共15个条目,该量表的信度为0.832。计分方法为每一部分的前两题相加得到的分数为该被试的拖延总分,最低分为10分,最高分为50分。其中10-20分为低拖延,20-40分为中拖延,40-50分为高拖延。

2.专业认同感量表

根据古南辉对专业认同感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关系以及李国珍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的研究,结合被试所在学院的实际情况,整合成专业认同感量表,包括对所读大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在学习本专业时的状态,以及本专业对自身影响等4部分内容,共18个条目。量表信度为0.778。计分方法:其中,专业认同感总分为各题得分的加总,最低分为18分,最高分为90分;专业满意度总分为量表中第16、18、19、21题加总得分,最低分为4分,最高分为20分,其中4-8分为低认同,8-16分为中认同,16-20分为高认同;专业认识总分为量表中第22、23、24、25、26、27、28、29题加总得分,最低分为8分,最高分为40分。

三、结果分析

(一)专业认同感及学业拖延现状

研究表明,现今的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普遍为中低程度。其中,专业满意部分的平均得分金融系为12.82,会计系为12.69,劳经系为13.21,应数系为11.23,相对来说,应数系的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认同感低,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不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

从总体上看,各系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均不算太高,处于中度水平,金融系为26.11,会计系为26.52,劳经系为26.50,应数系为28.34,相比之下,应数系的拖延情况较其他系别稍显严重一些,只有一小部分为低拖延。

(二)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察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对专业认同感量表中的专业认同感总分、专业满意总分以及专业认识总分分别与学业拖延的总分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专业认同感总分与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存在较显著相关,撰写学期论文不存在显著相关;(2)专业满意度总分与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存在较显著相关,与撰写学期论文、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不存在显著相关;(3)专业认识总分与复习迎考存在较显著相关,与撰写学期论文、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列席性事务不存在显著影响;(4)专业认同感总分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专业满意总分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专业认识总分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

(三)系别、专业认同感、专业满意度与专业认识总分对学业拖延的预测作用分析

以系别、专业认同感、专业满意以及专业认识为自变量,学业拖延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体来说回归模型对学业拖延的预测效果均比较好。其中,(1)系别的多重测定系数R2=0.017,表明约有1.7%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23.758+0.749*x,从相关分析结果(t=2.260)可以看出系别对学业拖延有正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5.107,sig=0.025)可以看出系别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2)专业认同的多重测定系数R2=0.039,表明约有3.9%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34.433-0.152*x,从相关分析结果(t=-3.417)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11.678,sig=0.001)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3)专业满意的多重测定系数R2=0.021,表明约有2.1%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22.253-0.300*x,从相关分析结果(t=-2.480)可以看出专业满意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6.152,sig=0.014)可以看出专业满意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4)专业认识多重测定系数R2=0.014,表明约有1.4%的学业拖延可以用模型解释,y=29.361-0.149*x,从相关分析结果(t=-2.064)可以看出专业认识对学业拖延有负向预测作用,从方差分析结果(F=4.259,sig=0.040)可以看出专业认识预测学业拖延的模型与数据拟合度非常好。

四、结论

(一)系别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学业拖延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系别影响专业认同感,新兴专业中,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较低;而重点专业中,学生的认同感较高。这和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李国珍等人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研究发现,自愿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愿意再次选择本专业的要比其他情况的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兴趣被培养起来的学生认同感会更高。古南辉在研究中也发现,专业认同感、专业吸引度和专业期望值都是大一的新生最高,所以说大一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在形成专业意识之前进行引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对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感强化训练,可以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或者通过不明显界定名牌专业与边缘专业,提升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归属感。另外,学生也比较关注自己所学专业能否顺利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在学生未清楚了解自己专业之前,学校应该也有义务告知学生该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以鲜明的数据呈现就业是否可观。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系别影响学业拖延程度,新兴专业中,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较高;而重点专业中,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较低。从总体上看,各系学生的学业拖延程度均不算太高,处于中度水平,而在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列席性事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等方面,大部分学生存在着较高的拖延程度。本研究和前人研究(王娟硕士论文)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在日常的教育中,应该针对拖延性较高的行为对学生进行行为改进及教育。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中发现,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拖延总分,以及不同类型的学业拖延之间呈显著相关,对复习迎考的相关性表现最为显著,专业认同感总分、专业满意总分以及专业认识总分与学业拖延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也显示专业认同感总分、专业满意总分以及专业认识总分与学业拖延都是呈负相关的,从而可知,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复习迎考的拖延程度,若学生表现为高认同感,则在复习迎考上的拖延程度表现为低拖延。因而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也可以减少其在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迎考、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列席性事务、学业上的行政事务上的拖延现象。这说明,若学生对就读的学校满意程度较高,则拖延相对较低,所以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应选择自己喜欢的、满意的学校,并且在选择专业时,应选择自己相对了解的,喜欢的专业,因为被调配的专业也许学生完全不了解,也不喜欢,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而引发高学业拖延的现象。即使很不幸的被调剂了,学生也应该培养自己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专业的高认同感可以帮助自己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灵芝.中学生学业拖延现状的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07.

[2]李国珍.徐乃斌,雷明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社会工作,2008.

[3]王娟.大学生与硕士研究生拖延行为的比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江西省 高校体育 教育专业 体操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一、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分析

从表1看出教学大纲规定普修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只有江西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有体操专项教学,其余三所没有专项。但是通过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得知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见表2

表1 江西省5所高校体操教学内容

表2 江西省5所高校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调查表

通过表2可以看出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能全部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另外三个学校只能部分实施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单双杠三个学校无法完成教学。

二、体操教材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各个高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同一年相同年级使用不同的版本和不同出版时间的教材,但是教材的出版时间都是选择1985年以后的,而且各个学校在选用教材出版时间上都在向本年靠拢,2004年到2005年各个高校使用教材在编写者上有很大的不同。2006年到2008年教材的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编写者基本相同。这说明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趋势上有相同的认识。

三、体操教学学时比例、学期安排的调查分析

1.教学时数的对比分析

教学时数也就是课时,课时分配应根据该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如体操这样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多、练习多所以用的时间也较多。但通过对5所高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学时安排体操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

2.学期安排的比较分析

体操必修课的安排上,5所高校都安排了两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以上。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校在体操教学的总学期数逐年递减,但是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又开始教学的每年安排的学时上升,学期数没有增加。江西师大和赣南师范学院在2004年到2005年学期安排都是三个学期,但是一周上课的次数减少,两个学校在第三学期的2次/周减少到1次/周。2005年到2006年江西师大和赣南师范学院在上体操课的学期数上都减少到两个学期,江西财经大学在2004年到2005年虽然安排的学期数减少,但是总的教学次数没有减少。

四、江西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在职体操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主题在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新时期的体操教学需要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文化层次、崇高敬业精神的专业体操教师。

1.体操专项教师年龄、学历状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在20名体操专业教师中,25一35岁的教师有9人,占45%,36一45岁的教师有8人,占40%,46岁以上3人,占15%。由此可见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师队伍年轻化,老中青搭配较好。年轻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比较强,可以给教师队伍带来新鲜气息和活力;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又比较丰富,可以在教学上给年轻教师起榜样作用。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体操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1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体操教师占总人数的86%,而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体操教师却为空白。虽然学历与体操教学质量不能划等号,但体操内涵的表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引进却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背景教育、职后培训状况调查分析

体操是一项早期专业化与直观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而作为一名体操专业教师如果没有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和教育实践经验,对体操教学的“质”和“量”是难以保障的。我们通过对20名教师接受专业教育背景及职称的情况调查得知接受过l-3年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0%,接受过4-8年的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总人数的40%,而没有接受过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只占1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过10年以上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同时有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0%和40%,助教占10%,由此可见体操专业教师专业结构和专业教育背景分布比较合理。

3.体操教师性别结构分析

高校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及多种课型的发展变化,要求男女生分班上课。因此,就提出了对体育教师性别结构的相应要求。从调查的20名体操教师结果显示,男教师为18名,占总体的90%:女教师2名,仅占总体的10%。全国普通高校抽样结果显示,男性占64.4%,女性占35.6%。相比之下,江西省女性体操教师低于全国水平25.6个百分点,女体操教师比例偏低。

参考文献: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立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杨波,马海涛.论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

[4]汪正毅,陈丽琼等.21世纪我国高等体育教学改革方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江西省 高校体育 教育专业 体操教学 现状与对策

一、体操教学内容实施情况分析

从表1看出教学大纲规定普修的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只有江西师范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有体操专项教学,其余三所没有专项。但是通过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得知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见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只有赣南师范学院和江西师范大学能全部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另外三个学校只能部分实施教学内容,甚至有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单双杠三个学校无法完成教学。

二、体操教材使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各个高校在教材的选用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同一年相同年级使用不同的版本和不同出版时间的教材,但是教材的出版时间都是选择1985年以后的,而且各个学校在选用教材出版时间上都在向本年靠拢,2004年到2005年各个高校使用教材在编写者上有很大的不同。2006年到2008年教材的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编写者基本相同。这说明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材的选择趋势上有相同的认识。

 

三、体操教学学时比例、学期安排的调查分析

1.教学时数的对比分析

教学时数也就是课时,课时分配应根据该学科的性质、作用、教材的分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如体操这样的基础性学科,内容多、练习多所以用的时间也较多。但通过对5所高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学时安排体操的教学时数越来越少。

2.学期安排的比较分析

体操必修课的安排上,5所高校都安排了两个学期或两个学期以上。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学校在体操教学的总学期数逐年递减,但是从2007年开始到2008年又开始教学的每年安排的学时上升,学期数没有增加。江西师大和赣南师范学院在2004年到2005年学期安排都是三个学期,但是一周上课的次数减少,两个学校在第三学期的2次/周减少到1次/周。2005年到2006年江西师大和赣南师范学院在上体操课的学期数上都减少到两个学期,江西财经大学在2004年到2005年虽然安排的学期数减少,但是总的教学次数没有减少。

四、江西省高等院校体育院系在职体操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计。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主题在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新时期的体操教学需要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文化层次、崇高敬业精神的专业体操教师。

1.体操专项教师年龄、学历状况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在20名体操专业教师中,25一35岁的教师有9人,占45%,36一45岁的教师有8人,占40%,46岁以上3人,占15%。由此可见目前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师队伍年轻化,老中青搭配较好。年轻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意识比较强,可以给教师队伍带来新鲜气息和活力;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又比较丰富,可以在教学上给年轻教师起榜样作用。

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体操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14%,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体操教师占总人数的86%,而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体操教师却为空白。虽然学历与体操教学质量不能划等号,但体操内涵的表述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引进却与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体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背景教育、职后培训状况调查分析

体操是一项早期专业化与直观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而作为一名体操专业教师如果没有接受一定的专业训练和教育实践经验,对体操教学的“质”和“量”是难以保障的。我们通过对20名教师接受专业教育背景及职称的情况调查得知接受过l-3年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0%,接受过4-8年的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总人数的40%,而没有接受过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只占10%,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过10年以上体操专业训练和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同时有讲师和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0%和40%,助教占10%,由此可见体操专业教师专业结构和专业教育背景分布比较合理。

3.体操教师性别结构分析

高校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及多种课型的发展变化,要求男女生分班上课。因此,就提出了对体育教师性别结构的相应要求。从调查的20名体操教师结果显示,男教师为18名,占总体的90%:女教师2名,仅占总体的10%。全国普通高校抽样结果显示,男性占64.4%,女性占35.6%。相比之下,江西省女性体操教师低于全国水平25.6个百分点,女体操教师比例偏低。

参考文献: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李立平.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类课程设置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杨波,马海涛.论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

[4]汪正毅,陈丽琼等.21世纪我国高等体育教学改革方而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使用手册教学法 缩短适应周期 自主学习

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快速融入社会生产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和企业实际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根据德国手工业协会对中德两国职业学生的调研报告,国内各类制造型企业的新员工从上岗培训到完全适应企业生产的时间周期一般在5个月左右,其中,大型知名企业的时间周期一般在1个月左右,而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这个时间周期平均仅需1周左右,时间差距可见一斑。在当今时代,企业急切希望缩短这个时间周期。因此,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时,缩短毕业生适应社会企业生产的时间周期,成为了学校教学的新难点之一。

一、电类相关专业课的分类

在常规的分类中,电类专业的课程多被划分为电类基础专业课和电类高级专业课。基础专业课包括电路原理、模数电和电工电子技能等。在高级专业课中,主要课程多为维修电工中高级、C语言、单片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电力电子变频器技术应用等。笔者认为,对于这些主要的高级专业课,还可以从教学思路上进行划分。C语言、单片机和PLC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相对独立,需要首先进行基础的且系统的体系化学习,才能进阶相对复杂的项目内容,虽然需要电类基础专业课的支撑,但更多的是其系统内的知识点学习,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时间几乎要平均分配。而维修电工、变频器这一类科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基础专业知识体系上面的延伸,需要学生把所学多项知识进行综合并灵活运用,更多的是操作的熟练度和以熟练为前提的适当创新,属于典型的基础知识外拓型课程。以变频器技术为例,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专业知识,课程内容所涉及的操作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变频器上进行操作的,在配合相应教材之后,教师的讲授多在于方向性的引导以及总结,学生主体在课程中的灵活程度可控范围很大。

二、使用手册教学法

使用手册教学法的思路来源于学校的教师现代学徒制。其主要思路是,不再把教科书当做教学教材,而是当做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来进行研习,老师的角色定位为企业中的师傅,整门课的教学计划模拟新员工培养模式。只有以企业的方式学习,才能让学生明白企业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员工专业技能培养的,从而减少毕业生就业初期对企业生产的陌生感,缩短适应周期。

1.以使用手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在课程初期,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需要起到全面的带动作用,从硬件的介绍到书本的图文讲解,都需要耐心讲授,并且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阅读的时间,消化讲授内容,并以进度最慢的学生为时间节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课中逐渐养成边听边看,边看边动,以书本为主要信息来源的习惯。以变频器技术为例,仅变频器原理介绍及简单的面板控制,就需要20课时左右的时间,但其结果是学生养成了主动翻看书本的习惯。这是把课堂的主动于学生的前置铺垫,也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性基础。

2.以使用手越萄Хㄅ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本阶段在整个教学中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也是培养企业最希望学生具备的素质。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信心的树立是顺利完成本环节的重要因素。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要发生改变,不再是课堂进程中的全面带动者,而是转型为课程内容的方向指导者和内容梳理的引导者。这个阶段的授课思路主要是两讲两动,首先进行重点标注讲授,再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并在规定时间结束后进行师生互动总结,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重点标注讲授中有意识地逐步减少讲授的时间,精炼提取本次课的重点内容,以个人或者工位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在鼓励中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改正。一次内容只解决一个问题,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变频器为例,这个阶段的内容以内、外部运行模式组合的微型项目为载体,外接电动机,实验结果生动可见,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阶段的完成会有几个较为典型的课堂现象:一是教师在准备讲授一个新的内容的时候,学生会主动提问本次课的内容在书本中的起始页和末页;二是在独立阅读书本的时候,学生的专注力明显集中,有一种想迫切顺利完成项目的愿望感;三是学生阅读书本所需的时间会大幅减少,并且在教师重点标注尤其是师生互动总结时的参与度明显增加;四是学生完成项目的速度越来越快,熟练度越来越高,完成书本内容后有明显的时间空余并开始向老师提出各种新颖的构想并尝试完成。

三、教学成效及方法优势总结

以变频器的后期学习为例,变频器的后期项目需要与PLC等设备进行联动调试,以往授课除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新课讲解以外,还要适当复习PLC基础知识,进度会随着项目的复杂程度而减慢,学生学习积极性会随着项目难度而有所降低。而经过使用手册法教学的学生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师只需对项目重点进行讲解,学生便会自主进行项目细节的学习,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甚至会自主温习PLC知识,这样一个项目的总体教学时间反而有所缩短。学生会发自内心地觉得他们应该也有能力完成项目,其动力来自于对本门课长期积累的信心和潜移默化养成的自学习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问题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效果明显,且在整个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被老师所重视。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优点与适用范围。本方法进行授课有几点要求:首先,班级人数应属于小班化教学,最多两人一台工位,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其次,教师需要对本专业的相关多门课程有总体认识,并能正确分类,在教学初期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洞察力,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此情况对进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再次,由于授课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基于变频器的问题,教师需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最后,能够在每次下课前,对所有同学进行至少一句话的总结,其目的是鼓励其信心抑或是指出其存在的学习习惯问题,而信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是中职学生心中需要教师去点亮的灯,因此毫不吝啬的赞扬与赞扬中顺带的对学生的要求缺一不可。

大专学期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新闻期刊 总体策划 栏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Z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44-02

期刊内容是期刊出版活动、期刊市场占有率的重要基础,在期刊出版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期刊发展更需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而栏目正是内容的重要组织方式,栏目的策划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办刊宗旨的确定、期刊的定位。期刊策划对于整个期刊出版活动的开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期刊办刊的重要目的,在期刊出版之前需要制作详尽的期刊办刊计划。文章根据对期刊编辑工作的了解,具体从总体策划和栏目策划两个方面对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进行分析。

一、新闻专业期刊的总体策划

新闻专业期刊的总体策划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复合型的策划形式,科学、完善的新闻专业期刊总体策划包括期刊的性质、发展定位、面向对象、办刊宗旨、总体页码等多个方面。期刊的创办理念、性质、特色是新闻专业期刊总体策划内容中的关键。新闻专业期刊的成功办刊需要设计出具有特色、品位、价值的期刊,为此需要对全国范围内的期刊类型、内容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有关新闻期刊办刊人员还需要站在新闻学、传播学的发展角度,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编辑理论等对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发展方向、办刊宗旨、定位等进行全面的策划,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确定期刊的定位和办刊宗旨

1.明确期刊的基本属性

期刊属性主要是指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以及期刊的类型。期刊的类型可以按照综合性和专业性、一般性和学术性几种属性进行划分。全国性的新闻期刊根据期刊的属性具体可以分为大学新闻院系主办的学术期刊和由各个新闻媒体、新闻协会主办的综合性期刊。期刊的属性定位在总体上决定了期刊的质量,比如《新闻与传播研究》中涵盖了国内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内容,在我国新闻和传播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确定期刊的主要读者群

新闻期刊定位中的重要内容是确定期刊的读者人群,读者人群的确定也决定了期刊发展的生命力。一般情况下,纯学术性的新闻期刊主要读者是大学新闻院系的教学科研人员。新闻媒体期刊的主要读者是新闻媒体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一些新闻学院的研究爱好者。

3.确定期刊的办刊宗旨

期刊的办刊宗旨是指刊物创办的重要目的,也就是期刊创办想要实现的愿景。不同属性、不同类型期刊的办刊宗旨各不相同。期刊办刊理念是在期刊编辑指导方针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抽象化的期刊编辑原则,对期刊的创办和发展具有指导性、纲领性作用。

(二)制定新闻专业期刊的编辑方针,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理念

在确定了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宗旨之后,需要根据期刊的办刊发展要求来制定全面的期刊编辑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化的办刊理念。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方针主要是指期刊办刊所需要遵循的某种原则,原则的确定需要根据读者对象类型、办刊宗旨来决定,也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理念主要是在办刊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抽象化的办刊原则,具有重要的纲领性指导意义。在新闻期刊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和办刊理念的交叉影响下,新专业期刊的发展呈现了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现阶段具有代表性的期刊,期刊主办单位和相对应的办刊理念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一可以发现一般学术类的新闻期刊创办主旨是为大学科研人员的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研究支持,是新闻学者交流自己最新思想理论的重要阵地,同时也为新闻期刊相关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意见指导。

表1 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类型、期刊主办单位和相对应的办刊理念

序号 新闻期刊的主要刊名 主办单位 办刊理念

1 中国记者 新华社 注重摄影和文字的结合,关注国内外新闻事件

2 新闻战线 人民日报 传播新闻方针、对改革信息进行报道,对新闻进行交流

3 电视研究 中央电视台 对电视实践的理性思考

4 国际新闻界 中国人民大学 透视环球传媒信息,拓展新闻的研究权威,提升新闻本身学术品位

5 新闻大学 复旦大学,解放日报社 对新闻理论内涵的探讨,对新闻实践的研究,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新闻学术交流

6 新闻爱好者 河南日报 对新闻的关注、对新闻热点的追寻、对新闻信息知识的普及和传递

7 南方电视学刊 广东深圳海南电视台 拓展新闻视野,创新新闻思维

8 报林求索 中国产业报协会 拓展新闻发展业务,探究新闻发展改革,甲流新闻的采编经验

9 新闻前哨 湖北新闻学会 注重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的结合,注重新闻的理论和实践

10 青年记者 山东大众报业集团 应用传媒播报新闻,吸引各个媒体的目光

11 传媒观察 新华日报报业集团 借助传媒力量发展传媒

12 新闻和成才 报社 帮助人们的写作,创造新闻人才

(三)进一步彰显出期刊的发展特色

新闻专业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其鲜明的办刊特色,如果新闻专业期刊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自己的特色,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失去自己的发展特色,失去市场竞争力。期刊的个性和特色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新闻专业期刊创办和管理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在期刊的形式和内容上充分凸显出自己的特色。以新闻期刊为例,在新闻期刊同质化的发展形式下,新闻期刊的内容基本上保持了一致,不具有独特的个性,无法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为了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传播作用,需要在部级期刊、省级期刊之间进行区别划分,保持新闻专业期刊的个性化特点。对于地方的综合新闻期刊,需要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进行弘扬,彰显新闻专业期刊创办的特色。比如《新闻传播》在2001年的时候进行试改刊,将原来的双月刊变为单月刊,在新闻期刊的办刊特色、办刊理念、办刊编辑方针、期刊栏目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分析及策划重建,加强了期刊本身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另外,在发展新闻专业期刊的同时还出现了新闻业务期刊,新闻业务期刊的内容包含了更多新闻理论界和实践应用界的内容,提升了实际应用价值。

二、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

(一)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体现办刊宗旨

期刊的创办都需要一定的办刊宗旨支持,栏目划分则是新闻专业期刊办刊宗旨的重要体现。为此,要求新闻专业期刊栏目设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期刊的办刊宗旨,建立良好的栏目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期刊的内容。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全面体现办刊宗旨。以《农村百事通》为例,该期刊是一本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一种农业新闻科普期刊,关注农民生活内容,在该期刊中包含百姓焦点问题、生活百科、百姓事灵通等多个具有针对性的名牌栏目,充分显示出了这本新闻专业期刊栏目内容的重要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二)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清晰受众群体

新闻专业期刊在长期发展中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新闻阅读需求需要开设相应的新闻栏目。

(三)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凸显期刊的地方特色

栏目是期刊展现自身发展特色的重要手段,为此,新闻专业期刊栏目策划需要从更多方面、更多角度体现自身的风格特色,提升期刊的r明性和针对性。

首先,提升新闻专业期刊内容质量。要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时效性。新闻栏目策划需要将最新的新闻学术成果展现给社会大众,向人们充分显示出期刊的学术性。需要对地方新闻事件、现象等进行及时的报道,刊登和新闻事件有关的具有时效性、前瞻性的文章。

其次,做好期刊栏目策划工作,打造新闻品牌。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对优质品牌栏目的打造,提升期刊的特色。

再次,提升期刊内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新闻专业期刊文章要打破原有的新闻报道模式,提升新闻角度、新闻论点的新颖性。栏目策划选题需要保持新颖独特,加强对新闻报道内容和领域进一步挖掘,提升新闻专业期刊报道的学术价值。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精准,报道内容和形式上要遵循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新闻专业期刊的内容和形式要统一。

最后,要保证栏目策划的优秀性。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实现对封面图片的合理运用,实现设计型封面的创造,在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同时充分激发出人们的思维想象能力。期刊策划不仅要在设计上吸引读者,而且在形式上也要吸引读者,实现对新闻报道节目的精练化提取和抽象化概括。

(四)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需要体现期刊的发展个性

新闻专业期刊的栏目策划要充分体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具体要求有关人员根据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办刊的空间,确定新闻栏目定位,创造出具有个性的新闻栏目。以《新闻传播》为例,为了突出自己的栏目策划理念,在2002年2月新版的《新闻传播》了原有的新闻栏目设置,重新设置了《论文写作谈》《名家心语》《专题研讨》《理论前言》《新闻随笔》等二十多个新闻栏目,提升了新闻专业期刊栏目策划的专业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服务性。针对现阶段我国新闻专业期刊存在的内容不够丰富、视野不开阔、内容比例安排不均衡、新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借助媒体力量,通过媒体广告营销、媒体宣传等方式为新闻专业期刊的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专业期刊的办刊发展需要结合期刊内容、办刊宗旨、办刊方针、期刊性质、读者受众的具体要求,对期刊的总体策划和栏目策划投入充分的精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出符合读者阅读需求、时展的新闻专业期刊,更好地促进新闻专业期刊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实现数字化发行,通过新闻专业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提升期刊的总发行量,扩展新闻专业期刊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树立新闻专业期刊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双赢的发展理念,实现新闻专业期刊的立体化出版,提升新闻专业期刊的营销模式,保障新闻专业期刊出版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梅.期刊栏目策划的重要性与原则[J].出版发行研究,2008(04).

[2]张兰,吴守凤.栏目策划:彰显期刊的特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