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2-11-07 02:25:33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申报;评审

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技术职称只设置了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副高)三个级次,与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相比,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是不完整的,一直缺少正高职级。这种不够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待遇、职务级别、晋升空间等。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对于高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部分省份逐步探索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实际申报评审中,一些财会人员不熟悉申报条件和基本要求,没有能够及早准备相关申报材料,影响了正常的申报和评审。笔者在2015年通过申报评审取得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结合接受财会同行咨询问讯的经验,指出在申报评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拟申报参评人员借鉴参考。

一、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的意义

我国从2005年起全面开展高级会计师(副高)全国统一考试和评审工作。随着取得副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人数逐年增加,财会人员对于更高层次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向往和追求越来越强烈。正高级会计师是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最高级别,相当于高校教师系列的教授。自2003年深圳市率先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试点工作以来,全国至今已有辽宁、河北、江苏、内蒙古、云南等15个省份开展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的申报和评审试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900多人通过申报和评审获得了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这是不断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体系,形成层次清晰、相互衔接、体系完整、逐级递进的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改革的重大举措。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结束了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系列没有正高职级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高层次会计人才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将为广大财会人员提供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发展的空间,为加快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培养步伐奠定了基础,并将极大地激发广大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

二、申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硬性)条件

(一)可以申报参评的人员范围

从多数省份试点情况来看,本省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报参评,但不包含行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专技人员也不属于参评对象。

(二)学历和资历要求具备的条件之一

一是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二是获得硕士学位,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8年;三是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并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满5年、从事会计工作满10年。需要注意的是,除达到破格条件外,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人员不能申报参评,担任高级会计师职务年限及从事会计工作年限应由所在单位提供相应的证明。

(三)其他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

一是有的省份要求申报者参加当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如重庆市、河北省等,其他大多数省份不要求考试或考核;二是履现职(聘任副高级会计师职务)期间的年度考核均为称职或合格以上;三是除符合免试条件并提供相应证明外,要求取得职称外语考试A级合格证书和计算机考试(正高级)合格证书,有的省份已取消职称英语和计算机的考试要求;四是持有有效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要求

(一)总体要求

多数省份要求申报人员具有较高的会计专业理论水平,精通本专业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熟悉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指导(副)高级会计师工作的能力与经历,是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会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人认为这一要求比较“虚”,难以具体体现和提供相应材料。实际上评委专家是很容易从申报者的工作业绩和科研学术水平中找到相关证明依据的,因此科研能力和学术成果显得非常重要,拟申报者应当提前3-5年潜心研究并积极发表成果,按照具体的要求来准备和组织科研学术材料。

(二)科研学术材料的具体要求

以云南省为例,一是要求独立出版专著1-2部;二是在省部级以上会类专业学术刊物上独立发表会计专业论文5篇以上,其中全国核心期刊不少于2篇;三是科研成果获得部级奖项,或获得省部级研究成果二等奖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专著和论文的内容必须是会计专业方向,的载体是财会类学术期刊,全国核心期刊以时的“北大目录”为准,专著应有ISBN统一书号,字数不少于10万字;的刊物应当具有ISSN或CN刊号,在增刊和论文集发表的一般无效,每篇论文字数不少于5000字(有的省份要求3000字以上)。但实践证明,仅仅达到这些最低的基本要求是不够的,要让自己具有足够的竞争实力,完成的科研成果应当是质高量多比较好。

(三)怎样做好科研和学术研究工作

正高级职称对于参评者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水平要求很高,可以说大多数拟申报者就是在这方面难以达到相应的条件,以致不得不望而却步。当然,撰写专著和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要求申报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板凳”,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开展研究;所谓科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专业工作的认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又找不到地方发表,那就是再想“正高”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拟报评人员应当提前3-5年积极撰写和发表财会专业论文或专著,并积极申请主持或参与省、厅、市等各级财会课题研究。如果论文或专著能够获得省部级奖项,也是最好的实力证明。

四、申报者应当具备的业务经历与工作业绩

申报者应当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有较高的专业分析水平、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会计实务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历。这项要求从总体上看也比较“虚”,难以提供比较具体的支撑材料。但是,这项要求又是必不可少的体现个人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如果你在单位组织或参与过公司上市、企业改组改制、重大投融资等方面的工作,或组织指导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大中型单位开展财务会计业务工作,或主持完成省级以上重大会计科研课题,或被聘担任过省级以上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经济论证、咨询专家,或负责主持起草地方性会计法规、全省性财务会计管理办法等,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成绩突出、成效显著、获得较高评价的,就可以总结出来经所在单位签章证明后作为支撑材料提交。

五、申报参评材料应当全面完整

申报评审材料是评委会评定申报人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重要依据,拟参评人员应当慎重对待这一环节的工作。实践证明,申报者用足够的时间来认真梳理、组织、撰写、整理和报送一套全面完整的参评材料是非常有用和值得的。申报材料应当分为三个部分来组织整理和装订报送。

(一)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主表

要求填写和报送一式二份,手写或打印均可,表格部分的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据实填写。其中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是难点,要求撰写聘任副高职以来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工作的主要情况,因有字数(一般2000字以内)限制,应当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分层次列出小标题予以总结,主要反映申报者的工作业绩、能力水平、突出贡献以及典型事例等,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目的在于让评委会专家能够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出评价。

(二)各种学历证书、奖励证明及反映个人业绩能力的材料

提供复印件并加盖所在单位人事(职称)部门审验公章,按照目录顺序编制页码,制作封面单独装订成册。在向评审委员会报送该册材料的同时,还需要提交原件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三)科研论文及学术成果证明材料

此项材料一般较多,宜单独装订成册。主要提供聘任副高职以来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学术成果复印件,每篇文章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正文和封底,每页均需加盖单位职改部门审验公章,并在报送该项材料时提交期刊杂志原件和成果结题证明以便现场对应核实。

六、申报评审的主要环节和程序

根据各省份当年的关于报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材料的通知,符合条件的财会人员可直接组织材料申报参加评审。各省份评审委员会一般按照“资格审查-面试答辩-组织考察-评审表决-授予资格”的程序来安排并通知申报人员参加各阶段的评审。资格审查在报名参加评审时由评委会根据上述基本要求核实是否符合要求,其余环节和程序由评委会按期逐项开展。

(一)参加面试答辩

面试答辩是多数省份开展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考评的重要环节,一般采取自我简介和专家提问的方式进行,最后由答辩小组根据申报者的综合表现予以评分。自我简介应当简明扼要,主要介绍自己的专业成长、业务能力、工作业绩和学术水平等,突出介绍自己的亮点和重点,一般不超过10分钟;答辩组专家结合申报者的自我介绍和申报材料的有关内容,一般提出3-5个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要求申报者就自身情况、申报材料、论文观点和当前财会热点等主题来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一般不超过30分钟。对于国际国内涉及财会领域的经济热点问题,没有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广泛的新闻阅读是难以应对和回答的。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申报者应着正装参加面试答辩,切不可随意应付,这既是对评委会专家的尊重,也是举止仪表的一个综合反映。

(二)评委组织考察

面试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根据申报者得分确定进入下一环节人员名单,同时评委会人员将分组到申报者所在单位对报评者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内容主要是申报者的政治素质、廉洁自律、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在单位及行业的影响力,以及申报者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等。考察组到达申报者所在单位后,主要走访单位纪委监察审计部门、组织人事财务部门、分管财经工作的领导等,最后形成考察报告提交评审委T会。

(三)评委会表决评审

根据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单位考察等环节的综合评分和评价情况,由评审委员会组织开展最后的评审工作。评审工作由该省份本届正高级会计师评委会全体成员参加,通过对每位申报人员的测评和考量,最后由评委会对申报人员进行投票表决,其中有超过三分之二评委投票同意的则通过评审,授予正高级会计师职称任职资格。任职资格从表决评审通过之日起算,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兑现相应待遇则应从所在单位聘任之日起算。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社保厅,财政厅.云南省正高级会计师职称资格评审办法(试行)[M].云人社发[2013]143号.

[2]蒋建林.教授级高级会计师是怎样炼成的[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6).

[3]耿成兴.申报高级会计师资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会计之友,2012(03).

[4]余红燕.正高级会计师资格评价制度有望出台[J].中国会计报,2010-03-05(01).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职称,申报,体会

职称评审工作是专业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人事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医院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随着职称改革的深化及相关政策的放宽,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的积极性,现就如何做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一、加强领导是做好职称申报工作的关键

职称是评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能促使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带动一个单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要加强职称工作的领导,把职称评审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及各专业专家组成的综合审核小组,职称工作日常部门一般为人事部门,明确审核小组的纪律及职责,严格把好申报材料审核关,减少资料填报的错漏,保证材料的准确和真实为申报人顺利通过评审做好基础性工作。

二、增加职称评审政策透明度,及时将有关职称评审政策宣传下达

2.1人事部门要及时正确掌握政策,做好宣传下达

职称政策每年都会有一些调整:如从2001年开始卫生中、初级专业资格实行全国统考,针对学历的不同,报考初级和中级的任职年限作了一定的调整;2002年开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要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从2005年开始增加一个模块的要求;从1999年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副高要完成半年以上的下乡定期工作任务,从2007年起必须完成一年以上的下乡任务;外语政策进一步放宽,免考年龄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者,取得A级(县以下单位人员为B级职称外语成绩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的限制;2006年起广东取消评职称条件中关于部级、省级和市级专业期刊划分的规定,论文数量要求原则不变,这是继进一步放宽申报职称的外语条件后,对评职称条件作出的又一调整。还有除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以外,申报中级以上职称的,要完成两门公修课等等。在信息索取方面,人事部门要掌握主动权,与医务科、科教科等相关职能科室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医务人员下乡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密切关注上级部门或媒介公布的有关政策,并通过院内网站、宣传栏、下发通知等多种形式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公布各级别职称在专业理论、专业工作能力、论文、科研等方面的要求,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对照自身条件申报职称。

2.2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提前做好材料准备

过去的职称评定受岗位编制的限制,存在排资论辈的现象。职称改革后实行以考代评、考评结合,只要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都可以申报晋升,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近年来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特别是在学历、外语方面,如以前申报正高职称须有本科以上学历,申报副高职称须有大专以上学历,大专学历的须从事专业工作20年以上。

现在不再有学历方面的要求;外语方面免考年龄,从2007年起,放宽到1960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1961~1965年出生的,可放宽到40分;1956年前出生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免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因此,我们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有计划地准备有关硬件,特别是年龄较大,外语能力较差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要轻易放弃申报机会,可以提前一两年参加外语考试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否则政策有所变动的时候,错过晋升机会。

三、职称工作日常部门树立服务意识,指导工作要到位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副高以上职称,要填写大量的表格,从2008年起,更增加了网上申报这一环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初次申报,对表格的填写要求不清楚,有的申报材料不完善,过于简单或画蛇添足的,人事部门要耐心细致做好指引工作,帮助申报人员能够更完整地完成表格的填写,正确如实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和专业水平。一般来说,每年的晋升表格虽然有所不同,但变化不大,在评审文件未下发之前,人事部门可先提供上一年度的表格,让有计划申报职称的人员作为草稿填写。因为每年从评审文件下发到提交材料,时间比较紧迫,这样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准备材料,也有更多的时间检查材料填报上的错漏,在时间上争取到主动权。

3.1指引申报人认真填写表格

强调每位申报人员应下功夫填好《()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此表最直观并能全面地反映申报人的基本情况,是评委评议的参考物,一张表可反映出申报人在学历、工作经历、外语、计算机、理论考试、论文、业绩成果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要求申报人填写此表要认真、谨慎,不漏填、不乱填,如实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供评委评审。在填写《专业技术评审表时》,要好好总结、提炼自己在专业、科研及培养下级人员中取得的成绩,不要把完成专业工作情况填成业绩成果。《专业技术报告》要侧重于专业技术工作方面的内容,不要泛泛而谈。

3.2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及科研成果方面的准备

提交的论文原则上应为第一作者论文,并按论文质量高低排序装订。建议申报人提前做好论文的准备,因为论文是申报人在专业技术经验的总结,应是逐步积累的,有些申报人论文准备不充分,如任现职周期5年,前4年没有,到第5年,一连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做会有两个不好的效果,一是时间太仓促,不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或即使是优秀的论文,因等候发表时间长而找不到高水平的核心刊物发表;二是有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不送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业绩材料,宁缺勿滥。

四、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位

4.1对于暂时不符合申报条件但本人想申报的。目前政策规定,晋升卫生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其论文、业绩成果、学历计算时间为申报当年的8月31日止,个别申报人的业绩超过时限仍然坚持申报,如不获批准会对人事部门有怨言;在下乡工作安排上,医院以大局为重,根据医院中心工作及支援单位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乡,有个别申报人会因下乡未能如愿安排,使申报职称延期,对医院的安排不理解;每当遇到这些情况,人事部门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诉说,平心静气等解释有关政策,开导他们,只要思想政治工作到位,申报人都不会无理取闹。

4.2对于上报评审不通过人员,我们要了解通不过的原因鼓励他们正视自己的弱点,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第二年顺利通过。

参考文献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3

一、公立医院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政策现状与分析

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的管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管理、职称聘期考核的管理和岗位等级的设置几个方面。总体来说,是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编制控制及设置原则的宏观调控下,各级专业技术职称均在规定的比例数内进行评聘。因此,各公立医院纷纷制定自己的职称评审条件及岗位设置条件,以保证在核定的指标数内有序地完成职称管理工作。以我院的卫生系列工作人员为例,具体政策大致如下(其它专业参照执行):助理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如无工作上的重大错误,即直接聘任到助理级岗位。中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尚需取得相应级别的职称英语合格证、计算机合格证、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2篇、考察其完成门诊、手术、值夜班或其他临床任务、继续教育、差错事故等相关情况后,经过所在科室考评小组的评议、提交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讨论通过、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等环节方可聘任到中级岗位。.高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医院评聘条件(承担局级课题或被SCI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论文4-5篇)及上级部门制定的关于外语、计算机、服务基层等条件,经过科室考评小组评议的定性考察与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的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通过者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讨论等环节方可推荐到上级评审部门进行答辩,通过后医院予以聘任。聘期考核: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我院实行职称的聘期考核管理,制定不同的考核条件(基本集中在、出版论著、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每3年为一个聘期,对聘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降级使用,做到“能上能下”,打破了职称聘任的终身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按上级文件精神,从正高级到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分为13个等级,即每个级别内部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数额的岗位工资。经过科学的测算及多方面权威的调研,我们制定出针对不同任职年限和不同岗位任职要求的相应政策,而上述任职要求,重点集中在、出版论著和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少部分侧重于照顾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力图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发扬人文关怀对待老同志之间找到平衡点。整体来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方面的各类要求,归根就底集中在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高级别课题等科研方面,这是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的结果,也为提高医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二、公立医院人才工作现状与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公立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越来越多地开展各类人才项目的申报工作,其中包括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十百千”人才、“215”高层次人才而公立医院在上级单位的相关政策指引下,也日益重视人才项目的实际意义,对人才的培养资助已逐步由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变。我院也增加了公派留学出国、青年人才培养及学科带头人等多个人才项目的资助名额及资助金额,从多方面、各层次,大力度地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积极吸引海外及其他地区高水平和急需扩展业务所需人才到我院工作,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李安琪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需求层次;高校会计人员;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73-02

随着高校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对高校会计人员能力和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高校会计人员在工作、薪酬和健康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知识技能不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工作热情和责任心逐渐消退,已成为制约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分析其心理需求的层次性,通过行之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从而不断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一、高校会计人员需求层次分析

(一)需求层次理论的含义

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结为5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可得到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只能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不同,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高层次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动力,高层次需要比低层次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实现高层次需求的难度更大但激励力量也更强。

(二)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层次

本文所称的高校会计人员,是高校内部具体承担会计工作的专职人员。高校会计人员按照职位和岗位划分,一般有会计部门负责人、主管会计、会计、出纳等;按照专业技术职务分,一般有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等。实际工作中,由于高校用人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存在着事业编制人员外的人事人员、临时用工等。其中,人事人员在工资待遇上与事业编制人员基本一致,但在福利分房、子女入学、退休工资等方面待遇不同;临时用工属于学校劳务用工,其各项待遇均大幅低于事业编制人员。因此,高校会计人员的激励由于人员层次和编制性质不同,其需求差异较一般单位更大。

在高校会计人员中,部门负责人、高级职称人员的高层次需求占主导地位,注重社会地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中级职称和主管会计人员一般承担较重的工作任务,其工作目的在于工作被领导认可、职称职务评聘等问题;初级职称以及人事人员、临时用工则更注重个人工薪收入和工作能力的提高。根据需要层次理论,高校会计人员的需求可简化为3个层次:基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基本需求指会计人员对所从事财务工作带来的个人待遇改变,以及能否通过提高自己工作能力来赢得领导的信任;尊重需求指的是会计人员的工作成果能否得到教职工和领导的肯定,以及获得晋升更高一级职称职务的机会;自我实现需要指的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帮助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

二、高校会计人员激励问题分析

目前,由于高校事业单位的属性,新进会计人员一般要求高学历,同时会计人员不属于校内一线岗位,其工薪收入低于校内同级别教师岗位人员,更低于社会上具备同样学历层次人员,致使部分高校会计人员出现工作懈怠,对工作和待遇的满意度降低。其根源在于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缺陷,经济激励和非经济激励对不同需求层次会计人员存在不同的激励效应,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本需求层次的激励不足

激励不足是指激励难以达到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结果导致一部分会计人员难以被有效激励。对初级职称、人事人员、临时用工等会计人员来说,对工作的需求来自于个人待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其更注重短期经济上的效益,即在工作中获得较好的个人待遇。对于刚参加工作的会计人员而言,其职称和职务较低,而学校现有的激励制度强化对高级职称会计人员的物质激励和对初级职称人员的精神激励,由于他们面临购房、结婚等经济压力,这种违背需求层次的激励手段引发激励不足,降低了年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兴趣,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年轻会计人员职称和职务提高的难度越来越大,他们面对未来工作的规划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工作的效果。

(二)尊重需求层次的激励失效

激励失效是指现有的制度无法有效的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中级职称和职务的会计人员来说,对工作的需求源于自己的工作能否在学校得到教职工和领导的肯定,以及或得晋升更高一级职称职务的机会。但是,高校当前对会计人员职称的评定设定有严格的指标限制,导致中级职称人员评聘高级职称的难度越来越大,指标人数的限制,更容易使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产生竞争。同时,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人员晋升高一级职务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也增加了会计人员通过工作努力晋升职务的难度。各种限制使得他们积极性受到打击,影响着中级职称会计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尊重需求层次上难以获得有效的激励。

(三)自我实现需求层次的激励失灵

对于高级职称职务的会计人员来说,持久、稳定的对会计工作的热情源于多年来从事的会计工作本身,特别是多年在同一所高校中工作,其职称和职务已无上升空间,其对工作的需求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而现有的激励机制使得他们仅仅能获得相对于其他会计人员来说较高的个人收入,由于其对职称和职务已无所求,更容易出现工作懈怠现象,无法获得自我实现需求,使得自我需求层次的激励失灵。

三、需求层次理论对高校会计人员激励的借鉴意义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高校会计人员的有效激励将能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从而直接有效的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高校会计人员的激励,可以根据他们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针对不同的会计人员设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一)基本需求层次的激励

基本需求层次的激励主要针对初级职称的青年会计人员、人事人员以及临时劳务用工,对这个群体应实行差异化的经济激励。由于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核算资金规模的快速增长,高校编制人数的紧张,许多会计人员的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对基本需求层次会计人员应设计分档的激励制度,保证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出色的会计人员在相同职称职务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促使工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勇于承担责任,多承担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也有助于其快速提供工作能力,获得晋升职称和职务的机会。同时,针对他们面临的购房、结婚等生活方面的巨大压力,尽可能的协调学校解决其基本需求住房问题,解除其工作的后顾之忧,获得心理的安慰,使他们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从工作中获得公平感和成就感。

(二)尊重需求层次的激励

尊重需求层次的激励设计针对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也可以针对科室主管职务的会计人员,对他们应争取职称和职务晋升的机会,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较高的工作要求和较低的自限使得他们对工作产生厌烦,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心理,导致消极心理产生。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在评定职称时分配较多的高级职称名额,通过职称的评定不但能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也能获得认同感,从心理上获得被尊重的满足感。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优势,限制了其向校内其他部门流动的可能性,很多会计人员往往参加工作几十年内一直在学校财务部门工作,而财务部门毕竟高一级职务数量有限,会计人员在晋升高一级职务时容易受到挫折。因此,应制定切合实际的办法,促使具备管理能力的会计人员流动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为他们提供职务晋升的空间,既能促使现有的会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也使他们多年的辛勤工作获得回报。

(三)自我实现层次的激励

自我实现层次的激励主要针对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对他们的激励应增强其归属感。多年的熏陶,使得他们对学校有较高的认知度、较深的感情和较强的归属感,工作实践经验丰富,是学校不可复制的无形财富资源。应抓住他们希望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愿望,让他们参与到学校财务管理过程一些关键事务的讨论中来,使他们能感受到尊重,确认自己的价值。多年来丰富的经验使他们可能提出更好的建议,使他们产生被信任的感觉,从而会有效地激励自己。同时,还应认识到,高校财务改革不断深化,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新的思想和技术冲击着他们的固有的职业基本特性,新系统、新制度的出台也会给他们带来新的压力,因此还应该注重对他们的培训,使其消除工作的焦虑感,以更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结语

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人员之间的团结合作,都需要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激励。根据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会计人员的实际需求来调整激励机制,注重在激励过程中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促使会计人员勤勉尽职的工作,才能有助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东.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姚利红.新时期高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5).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5

基金项目:财政部会计科研课题“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5KJB041);重庆市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在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项目编号:143093);2015年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专业硕士职业

胜任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yjg2015209);重庆理工大学2014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项目“建构主义和有效教学理论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综合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YB2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6-0013-04

摘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要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重点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仍然是基于应试环境下的考试模式,因此发展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模式改革是当前会计领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以及适应国家的重要方针。文章构建了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提出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改革的流程方案。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 会计职称考试 框架体系设计

一、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201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同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握职业特点,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科学评价为核心,以促进人才开发使用为目的,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职称制度,为客观科学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提供制度保障”。我国高级会计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可持续发展,提高会计人才选拔效率、可信度以及促进会计人员能力自我提升,改进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职称考试背景以及问卷调查分析,根据不同层级的能力要素,从职业道德层面、职业知识层面、职业技能层面三个方面出发,并按照等级与具体职业进行点对点的考试测评,不仅打破现有我国偏重职业知识考核的桎梏,并充分考虑到具体职业不同等级的一些外界因素。

二、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及会计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种考试阶段,其中,取得初级职称之前必须先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高级职称分为副高和正高。初级、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主要以应试为主,高级会计职称考试在通过考试基础上,主要通过考察综合素质、工作业绩和科研能力来评定。我国现有的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格局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职称考试呈现“轻实践,重理论”现象

迄今为止,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基本上表现为是一种封闭式、脱离实际操作的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会计具体实践应用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会计职称考试体系设置已经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总体而言,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教育培育出的执业人员并未达到理想标准。实践经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引起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全方位关注,重视实践方向的考核是当代会计职称考试改革的一大重心。与此同时,目前会计职称考试形式没有形成一套全面考核体系,考生只需要单从参考教材、后期考题训练两个层次即可通过职称考试,单纯的应试法则只能考察会计人员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试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却无从考究。近几年,财务舞弊案例层出不穷,舞弊案例的增加与财会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眼下会计职称考试只是单纯地从会计从业考试中考察应试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要素的内容,但在职称考试阶段中更多涉及到的只是执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考核,因此会导致执业人员对职业道德观的偏差性理解。基于以上现象,当代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会计执业人员的全方位、多层次考核体系,完善会计职称考试的框架升级,保证会计人员的职业态度、思想高度、研究深度、知识广度,确保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职业胜任能力有机融合。

(二)我国各阶段会计人才发展不平衡

参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于2010年步入中等收入发展行列,因此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会达到高等收入的标准。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已逐步从传统要素投入的经济模式转入人才化推动型经济模式体系,21世纪的中国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会计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据财政部数据统计我国会计人员已接近2 000万人,然而面对如此众多的会计人员队伍,但真正能称的上会计人才的所占比率较低,会计人才属于会计人员,而会计人员并不都是会计人才。所谓的会计人才是指持有国家认证的资格考试证书,并掌握相P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的高素质、高标准的会计行业人员。我国会计职称人员主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这三种称谓,各称谓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与其职称相匹配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职业胜任能力。例如,高级会计师应具备能够组织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公司综合财务管理能力;对管理层决策提供对策和建议的能力等等,但是部分高级会计师并没有具备以上能力以及对企业综合管理和财务领域创新能力远不及一些中级会计师,这凸显我国部分会计专业人员名不副实。针对此类现象,会计人员自身需要从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综合培养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所处部门,为自身创新发展设定结构框架,做到专业功底扎实、能够准确把握企业未来发展重心、培养综合协调能力、具备判断和控制企业价值风险的管理能力。同时,我国财政部通过组织会计职称考试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属实,并对我国当前的持证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继续培训,确保国家会计人才队伍的壮大。

(三)我国会计人才地区供求关系不平衡

根据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会计有效持证人数已达到2 050万人次,同时会计人员持证人数在过去5年里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尤其是在2010―2015年持有会计方面证书的人员增长近一倍。但根据调查发现,我国会计持证人员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省达到我国会计人员之最,江苏、浙江等省紧随其后。而在我国西部欠发达的地区,会计人员的数量则远远落后于沿海地区。从宏观的地域划分来看,高达64%的会计人才集中在东部诸省,中西部地区只占据了36%,而在全国总人口方面,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只占据全国45%,中西部地区常住人口高达55%,因此这体现了我国会计人才地区跨度不协调导致区域供求关系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会计人才供不应求,而中西部地区却急需会计人才的引入。同时城市和农村方面,我国城市中会计人才占总会计人才数目的88%,而农村会计人才只占据12%,因此农村会计人才引入工作仍是任重而道远。综上所述,我国会计人才总体呈现东西格局差异化、城乡格局差异化两种不良现象,财政部应着重关注此类现象,率先改革会计职称考试政策模式,统筹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会计人才的需求,保障全国各地区会计职业发展水平同步增长,保证国家经济统筹发展的刚性需求。

三、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构建

基于对我国现阶段会计职称考试及会计人才发展问题的研究,财政部当务之急是如何通过改革会计职称考试解决会计人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目前我国会计职称考试体系中应融入职业胜任能力理念,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各阶段应具备的诸项能力。以下笔者将构建职业胜任能力会计职称考试考察范围图,重点剖析会计人员在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应具备知识层面、技能层面、价值观层面的胜任能力,同时根据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设计会计职称考试流程体系,明确会计职称考试各阶段应实施的细则。

(一)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改革要点

基于我国会计人员所处的特殊行情分析,当下我国会计职称考试框架体系的构建只能部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和经验,结合职业胜任能力的考试框架,我国的会计职称考试框架需要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发展。会计职业胜任能力需要紧紧围绕“宽口径、厚基础、多综合、重能力”的培养模式。我国会计师发展主要从初级到中级、最后达到高级会计职称的过程,基于企业角度,会计人员的发展也同样是从会计员到会计主管、最后胜任财务总监的职位变迁。因此,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与相关性。在设计我国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框架时务必要贯穿一个基本原则,即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考核方式需要与各阶段会计职业胜任能力相匹配,各种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能力需要界定相应的能力要素支持。为此,当前会计职称考试应紧密结合三大领域,进行改革,即专业知识能力、职业技能能力、人才综合价值观,基于这三大领域重点考察应试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符合我国会计专业人才的标准,严格控制会计人才队伍的数量,保证会计人才综合质量,实现我国会计人才发展领域崭新的战略高度。详见下表。

改革会计职称考试需以科学化分类为基础,重点对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进行评价。各层次职业考试应以职业属性和岗位需求为基准,实现国家标准、地区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三者整合,重点考察会计人才的专业性、实践性、技术性、创新性。同时促进会计职称考试与会计人才培养两者有效衔接,推动会计职称考试对会计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紧密构建会计职业技术人才与岗位需求相结合,逐渐设立与会计职称相对应的学历培养要求,加快对重点行业、核心领域知识体系考察力度,推动职称评审机制与会计职称考试继续教育接轨,完善会计人才综合知识体系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要重视培养会计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模式,坚持把品德考察放在职业胜任能力的首位,重点评估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完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评审机制和失信严惩机制,对暗箱操作、违反法律规定而获得职称的人员予以撤销职称并记录诚信档案。

(二)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职称考试流程设计

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总体呈现数量庞大,质量相对较低的态势,而就会计职业的就业形势分析,会计人员与会计岗位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格局,因此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选择步入高标准化。我国财政部、人事部也应加快会计职称考试准入条件的改革,与现代社会市场行情相互对接,保证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胜任能力,为我国会计领域发展提供高效、稳定的质量保障。基于会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指标的确定,以下将设计具体的会计职称考试流程体系,决定会计职称考试的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的具体流程构造,明确我国会计职称考试的具体执行明细。见下图。

实施会计职称考试时,应坚持科学评价与遵循规律相整合,遵循会计人才科学化培养规律,以职业道德、综合能力、个人业绩为导向,完善并创新会计职称考试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通过设置科学、客观、公正的方式评价会计专业人才。同时针对现阶段会计职称考试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会计专业技术人才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实施精准化施策,把握会计职称考试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不同特点,抓住核心重心分类评价。会计职称考试需时刻围绕以用为本的考察机制,紧扣用好人才、用活人才的思维理念,开拓创新化人才评价体制,把会计人才评价与绩效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会计专业化人才综合、全面发展,适应各行各业单位选择人才的需求。

1.设置我国会计职称考试准入门槛。改革会计职称考试体系、提高会计职业人才综合实力的前提条件是设置会计职称考试的准入门槛,通过设置准入门槛,提升会计人员准入资质,确保会计职称考试中的各阶段参试人员符合社会需求。同时,设置会计职称考试的准入门槛能够激发会计人员发展自身人力资本,增强其自身知识、技能、道德、学历等各要素的发展。财政部在组织会计职称考试之前,应对报考人员进行资质审核,通过编制三维坐标轴判断报考人员是否符合各阶段会计职称考试的需求标准。财政部应组织当地财政局配合审查工作,严格按照准入要求进行考试报名。学历方面应以国家颁发的学历证明等相关资料为准;专业知识层面需结合报考人员目前所处岗位,要求工作单位开具工作证明及岗位工作内容,在校学生应以实习单位为准;职业技能层面可设置问卷调查形式进行判别分析,了解报考人员目前职业技能所处的具体状况。三维坐标轴考察象限能够从学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三个维系综合反映报考人员的目前综合实力情况,从而决定其是否能进入晋级会计职称的资格,而设置相应的门槛也是三维坐标轴最终评判的标准。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应具备大专及以上文{,同时应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IT会计等会计专业基本知识,职业技能方面应了解会计基础业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实际操作工作。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报考人员要求应比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提升一个层次,报考人员应取得本科及以上文凭,在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同时,还应实现审计、税务等方面知识的扩充,同时能够熟练运用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税收筹划以及企业审计等职业技能。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报考人员需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文凭,同时参加高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需能够全面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和公司战略管理等方面,对企业的综合治理、制定战略决策、控制企业风险能够操作自如。该模型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会计人员所处的环境以及服务目标进行科学化、合理化、专业化定位,然后确定各阶段会计人员应满足的知识和技术职能,通过分析其所要求的职业胜任能力,进而对会计人员进行参照发展、培养实施不同的方案。因此,会计人员对于自身所达到的综合技能考核可以通过三维坐标轴进行判断,考核人员能够通过审查、测试、问卷调查等考察方式,判断会计人员的能力具备情况,继而通过绘制三维坐标轴评分法进行汇报,对于符合考试准入要求的会计人员允许进行会计职称考试。

在提升准入门槛的同时,对于中西部地区应在改革的基础上,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适当降低门槛,放宽会计职称考试政策。中西部地区会计人才相对东部地区缺口量较大,因此财政部在改革会计职称考试的同时应适当将政策向中西部及偏远地区倾斜。第一,在学历资历方面,应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层次。第二,在知识能力层面,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应适当放宽。第三,在技能领域对于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可以实施免测试。

2.开设笔试、实际操作、面试三大环节。当前会计职称考试只是单方面从考察知识掌握程度判断报考人员是否符合标准,在考察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方面仍有待欠缺。会计人才应具备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组织和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一定的政策水平。通过基于职业胜任能力会计职称考试改革可以调整会计职称考试的考察模式,设置笔试主要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知识层次掌握情况,实际操作环节重点考察会计人员的技术运用能力,面试则是判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以及综合职业胜任能力。

不同的会计职称考试所设置的考试科目也大相径庭。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应重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判定会计人员能否符合现代企业基层会计岗位的职业标准,因此笔试科目O置为初级财务会计、初级经济法、会计信息化等。在实际操作环节,初级会计考试应重点考察报考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财务报表的编制能力、能否熟练运用会计信息系统等等。面试环节中对于初级会计考试的要求相对较低,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即可,以及保持客观、独立、公正、笃学的思想情操。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在笔试环节需设置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税法等科目,在实际操作环节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分析公司财务状况、能否设置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何对相关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等等,而在面试环节则要考察其处理问题的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等。高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培养顶尖会计人才的关键环节,对于科目设置也需灵活多变,既要考察高级会计实务,还需重点考察财务管理、公司战略管理等科目。在实际操作和综合面试环节应贯彻两者结合的模式,通过公司案例考察会计人员战略决策、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操作环节中评委应观察考生的领导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等一系列指标,综合判别考生是否具备高级会计师的职称要求,更精确地了解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是否满足会计职称考试的标准。会计职称考试需依托真实的或模拟的实践环境,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强调发展考生在做中学的意识。

3.加强评委综合组织管理体系。财政部在组织会计职称考试实际操作和面试阶段时,应谨慎选取符合条件的专家担任会计职称考试评委,根据各省组建省级评委会,省级评委会再基于本省实际情况将评委专家调选到各地区。评委专家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领域选取,担任评委的人员应具备高级会计师职称、高校教师应达到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同时,评审专家组应按照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等原则,在坚持以同行专家为主体的基础上,吸收企业管理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税务、战略研究、心理测评等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条件允许时可聘请一定数量的外地专家参与评审,全面构建考试、评审、考评相合、个人操作、面试答辩与业绩展现多维评价体系,提高我国会计职称考试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与此同时,评审活动应严格按照财政部、人事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组织并完善评审组织机构和评审活动中的工作细则以及实际执行程序。相关部门应强化评审专家的职业工作责任观,强化对评审组织和评审活动中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化、有效化监管,对违反评审细则的专家予以责任追究,确保会计职称考试评审工作的客观公正。同时,评审委员会也应强化自身建设,定期组织评审成员的学习、交流、创新和培训活动,提升评审专家的综合素质能力,确保评审工作的科学化、公正化、有序化。会计职称考试应建立以专家评审为主的业内人员评价机制,注重社会评价与市场评价相结合,知识层面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技术应用层面和价值观层面应综合社会评价与市场评价,重点考察会计人员在社会市场中所展现的综合效益。

4.制定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体系。在继续教育层面,财政部应联合地方财政局积极探索远程会计网络教育平台,帮助偏远地区的人员简化继续教育的繁琐程序,地方财政局应鼓励当地会计专业技术人员按期学习、自觉学习。在此基础上合理设置会计职称继续教育评价体系,不将学术论文作为评价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处于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会计人员,需淡化论文考察要求,探索以项目报告、设计文件、专利成果,公司财务绩效等形式代替学术论文要求。

在继续教育中,建立“逢三必一”的模式,即满三年会计职称需要进行一次职业胜任能力的综合评价。在会计职称后期综合评价中,应着重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进行直接考评,对于会计人员的业绩水平进行科学评估。此外,评委会应推行评审和答辩结合机制、评审与考试结合机制、测试与认定结合等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对于高级会计顶尖人才实施特殊化评价模式体系。首先,通过设定适用于会计行业的业绩量化表。该表按照会计人员后期的思想政治、学历晋升、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业绩指标等诸多要素确定一定分数及合格标准,评判会计人员后期学习和能力发展情况。其次,实施二级评审程序。通过专家评审,采取答辩、实务操作等考察方式,对会计人员后期职业胜任能力以及技能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定。最后,鼓励会计人员的“破格”晋升,在会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后期综合考评中,对表现突出和能力超群的会计人员实施破格晋升,要紧跟当前国内外会计理论的最新动态,尽可能采用案例分析与实务模拟等方法,开辟适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提升会计人才自我修养的水平与职业道德观。Z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Z].2016.

[2]邓传洲,赵春光等.职业会计师能力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04,(6).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6

以我院为例,我院作为本市妇产科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在病源方面吸引全国范围的孕产妇、妇产科及相关病患,业务量极大,个别科室加班成为常态,但由于受到场地限制、生育保险政策、薪酬待遇跟不上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每年都有相当比例人员“跳槽”到私立医院(详见图1,其中2011年的异常低值是因为编外人员转编考试拖延时间较长,一直未出结果),其中不乏高级专家、具有行政职务的管理者及重点培养的业务骨干,他们宁愿放弃所谓体制内的“铁饭碗”,有的已经临近退休年龄,仍坚持改制到私立医院工作,究其原因,相当比例人员认为工作量与收入不成比例,认为私立医院薪酬水平高,更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目前,公立医院的各项工资、奖金等收入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指标即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级别。想提高收入,提高职称水平是最快捷的途径。因此职称晋升成为专业技术人员最为关注的内容。

二、公立医院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的政策现状与分析

公立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的管理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管理、职称聘期考核的管理和岗位等级的设置几个方面。总体来说,是在上级管理部门的政策指导、编制控制及设置原则的宏观调控下,各级专业技术职称均在规定的比例数内进行评聘。因此,各公立医院纷纷制定自己的职称评审条件及岗位设置条件,以保证在核定的指标数内有序地完成职称管理工作。以我院的卫生系列工作人员为例,具体政策大致如下(其它专业参照执行):助理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如无工作上的重大错误,即直接聘任到助理级岗位。中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国家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后,尚需取得相应级别的职称英语合格证、计算机合格证、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2篇、考察其完成门诊、手术、值夜班或其他临床任务、继续教育、差错事故等相关情况后,经过所在科室考评小组的评议、提交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讨论通过、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等环节方可聘任到中级岗位。.高级职称的资格取得及聘任:按医院评聘条件(承担局级课题或被SCI收录、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统计源论文4-5篇)及上级部门制定的关于外语、计算机、服务基层等条件,经过科室考评小组评议的定性考察与医院中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的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通过者院内公示、院长办公会讨论等环节方可推荐到上级评审部门进行答辩,通过后医院予以聘任。聘期考核:对不同专业、不同级别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我院实行职称的聘期考核管理,制定不同的考核条件(基本集中在、出版论著、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每3年为一个聘期,对聘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降级使用,做到“能上能下”,打破了职称聘任的终身制。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按上级文件精神,从正高级到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分为13个等级,即每个级别内部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数额的岗位工资。经过科学的测算及多方面权威的调研,我们制定出针对不同任职年限和不同岗位任职要求的相应政策,而上述任职要求,重点集中在、出版论著和承担高级别课题等方面,少部分侧重于照顾即将退休的老职工,力图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发扬人文关怀对待老同志之间找到平衡点。整体来看,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方面的各类要求,归根就底集中在发表高水平论文、承担高级别课题等科研方面,这是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的结果,也为提高医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奠定基础。

三、公立医院人才工作现状与分析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7

1职称政策的变化

1.1取消转正定级制度

转正定级制度是一直沿用的初级及部分中级职称的晋升政策。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三年,且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转正定级为中级(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一年,或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直接转正为助理级(医师、药师、护师、技师)职称;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可转正定级为员级(护士、药士、技士),任员级资格满5年可转正定级为助理级(医师、药师、护师、技师)。

自2001年开始,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消了沿用多年的转正定级制度。临床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医师执业考试,护理人员须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这是医疗和护理人员从事临床工作的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根据学历、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的不同报考相应级别的任职资格,博士毕业、硕士研究生任助理级满两年、大学本科毕业任助理级满四年、大专毕业任助理级满六年、中专毕业任助理级满七年可报考报考中级资格考试;硕士毕业、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一年、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或任员级满两年、中专毕业任员级满五年可报考助理级资格考试;大专、中专毕业科报考员级资格考试。

1.2外语免试制度的变迁

外语合格证作为晋升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首先过外语关。2001年以前,外语免试制度相对比较宽泛,具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等条件的,晋升中级职称可免试外语;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等条件的,晋升副高级职称可免试外语。2001年开始,取消外语免试制度,凡需要晋升的人员,全部需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并且外语合格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高级的有效期为4年,中级的有效期为3年。自2005年开始,增加外语免试,针对高学历、高层次以及中医药等特色专业的人员免于外语考试,同时外语考试合格证取消有效期,直到晋升为止一直有效。

1.3增加计算机能力测试

为适应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计算机能力测试列为职称晋升的一项必要条件。计算机能力测试分为全国考试和青岛市两种考试,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职称晋升的级别参加相应的考试。

1.4晋升中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制度

以往晋升中级职称也需要参加评审,申报材料中要有体现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的论文、科研等。在转正定级制度取消的同时,人事部也出台了中级职称的以考代评制度。自2001年开始,晋升中级职称不再参加评审,只要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即可取得中级资格。

1.5晋升的条件有所放宽

晋升上一级职称主要由学历和任职资格年限来确认,如果学历不够需要申报破格。对于学历较低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破格也是比较困难的事。在出台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政策后,对学历受限的人员适当放宽了条件。新政策出台后,晋升中级职称只要具备中专学历任初级资格满7年即可参加中级考试,考试通过即取得中级任职资格。

1.6高级职称实行网络化评审

以往晋升高级职称,每个人申报的材料用2个材料袋才勉强装得下,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表格就要装满一个评审袋。实行网络化评审后,诸多表格、复印件不用了,既方便快捷又节约很多资源。只要每个参加晋升的人员将自己的材料通过评审软件一一录入,再通过网络向上传输至评审部门即可参加评审,所有材料直观清晰、一目了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量化赋分表

由于岗位的限制,不可能达到晋升条件的人员都可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必然要根据岗位等额推荐相应的人数,量化赋分表的使用,将每个人的业绩以分值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具有说服力。但是,量化赋分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专著、论文一栏,限提交三篇论文或专著,满分为15分,这一点所有人都能达到满分,无法真正体现专业技术水平,论文不分级别、不分类别、不分性质,“豆腐块”跟大篇幅的论著只要是发表在同一级别的刊物上一律一样的得分,显然欠缺公平性,容易挫伤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建议保留专著、论文数量的限制,取消上线封顶,专著、论文的量化分值细化,以不同的级别、类别、性质区分开计分。

2.2刊物、论文级别的界定

在进行量化赋分时,往往会遇到对各种刊物、论文性质的界定,现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哪种刊物属于部级、省级、市级,哪种论文属于论著、综述、短篇、个案等等,量化小组的专家也仅仅是凭经验来判断,难免会出现主观因素的干扰。建议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

2.3岗位有限额,限制资格晋升

高级会计职称论文篇8

根据无锡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锡职称〔2009〕1号)以及宜兴市职称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艺美术(紫砂)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的意见》(宜职办〔2010〕10号)的有关精神,为认真做好今年工艺美术初级职称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申报职称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德艺风,自觉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照章纳税(附纳税情况)。在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技人员近三年内)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并通过专业技术资格注册。

取得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近三年内)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伪造学历、资历、技术职称,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3、违法乱纪受处罚的,视情节轻重延迟2-3年申报,直至取消。

(二)学历、资历要求

1、助理工艺美术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

(2)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

(3)中专学历,取得工艺美术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或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业绩成果比较突出的。

(4)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本专业职业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工艺美术员满4年,任期内有业绩成果。

(5)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本专业职业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5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在本专业技术岗位上业绩突出,并符合下列破格条件三条以上,任职年限可提前一年破格申报助理工艺师;专业工作年限达不到上述要求,业绩突出,符合下列破格条件四条以上者,任职年限也可提前一年破格申报助理工艺美术师;越级申报助理工艺师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符合下列破格条件三条以上(其中第①②条为必备条件)。

①在市级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②由当地政府部门和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陶瓷实训基地等组织的(经市职称部门认可)现场手工制陶大赛近3年内连续3次一等奖获得者;

③独立创作作品获市(县)级以上专业评奖一等奖以上1项或二等奖2项以上;

④在政府或行业管理部门组织的作品捐赠等活动中,被市(县)级以上专业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本人作品1件以上;

⑤获市(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经市职称部门认可)的技能操作比赛三等奖以上;

⑥对国家财政和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较大贡献的;

⑦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科技工作者;

⑧宜兴市级政府以上部门表彰的(综合)先进工作者;

⑨市职称办组织的2012年工艺美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总分前15名获得者;

以上符合第(5)款破格申报人员还必须参加市职称办组织的专家组的单独技艺考核,其技艺考核分值排名须在参加当年同类人员考核人数的前70%;任职年限提前一年申报者专业工作时间等基本条件达不到第(5)款所规定要求的,其技艺考核分值排名须在参加当年同类人员考核人数的前50%。

2、工艺美术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经考核合格,可初定工艺美术员资格。

(2)高中(含中技)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

3、鼓励地方职称人员过渡到全民职称,地方职称过渡到全民初级职称必须具备下列相关条件之一:

(1)对具有规定学历(中专),获得本系列地方职称助级职称满1年或地方员级职称满4年的人员,可申报评审全民助级职称;

(2)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获得本系列地方员级职称2年以上,助级职称3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可申报评审相应级别的全民初级职称;

(3)对获得本系列地方员级职称6年以上,经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合格,任职期间业绩成果突出的,可申报晋升全民助级职称。

(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

工艺美术系列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申报职称,必须参加市职称办组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凡考试合格取得证书人员可根据职称报评条件,在申报相应级别职称时,视作学历不破格,合格证三年有效。

培训考试的组织实施、培训报名、收费标准等要求按宜职办〔2006〕3号文件执行。

二、申报程序

(一)申报人员可向所在单位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按文件要求提供能反映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有效材料。

(二)所在单位应严格按有关文件要求对个人申报材料进行查验、核实,并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三)公示后无异议的,经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在规定时间内送至市职称管理部门。

(四)根据评审委员会的管理权限,由市职称部门组织行业组对所有报评对象的获奖材料进行查验和技艺考核。经市职称部门审定后提交相应的评审委员会评审。

三、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年限的计算问题

1、任职资格的起算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由各级评委会通过评审后,经批准组建该评委会的职称工作部门批准发文之日起算。

2、专业技术资格年限(职龄)的计算: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龄”从签订聘约,被聘任之日开始计算。今年,关于任职年限的截止时间是2011年12月31日。

3、专业工作时间的计算:

专业工作时间是指开始从事本专业工作至上年底(2011年12月31日)累计工作时间(中间间断时间应扣除)。

4、本专业的概念:

本文所指本专业是指陶瓷工艺美术方向的专业。

(二)送审材料问题

工艺美术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的规范化是保证评审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各有关镇(部门)、单位上报的推荐评审材料均要按《江苏省工艺美术专业高、中级资格条件(附录)》的有关规定办理。做到手续完备,材料证明俱全(毕业证书、原资格证书等证件必须提供原件)。

在审核申报材料过程中,单位一定要严格把关,必须对照文件中规定的要求审核,防止弄虚作假,防止错、漏现象,确保送审材料真实可靠。

四、时序安排

1、4月5日至4月20日,不具备规定学历人员培训报名;

2、4月底至6月中旬,在陶瓷实训培训、考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