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精神文明建设8篇

时间:2022-04-16 04:20:26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篇1

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语言文明教育,健康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内容汲取性教育,公益性和公德教育,爱国主义理想教育,以及一般的规范教育,其他方面似乎也道不出什么来。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其知识范围和对事物的认识远远要比小学生宽阔、深刻。我们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注意一定的全面性、完整性和视野的开阔性。联系对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实际,往往存在着一系列的“盲点”:

1?缺乏对协作精神养成的教育。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简单的友爱教育,而缺乏一定层次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协作精神除了“友爱”之外,这其中还包括与校园文化、科技和风纪建设的协作;对生活空间中的法制、法规和道德规范建设的协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传播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深入开展“希望工程”和“手拉手”等活动的协作。所以,我们要突出对他们的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要把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决不可以满足于表象的、仅仅的参与,更不可以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而去滋长和鼓励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个人奋斗意识。

2?缺乏对批判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在对学生施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上往往呈封闭状态,从而使学生产生了一系列的逆反性和猎奇性心理,一些精神文明之外的东西也难免溅到稚嫩的心灵之中。有关教者们对于一些是非问题往往只满足于简单的说教,缺乏对学生自身免疫能力的提高,缺乏对他们的批判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污染人们精神的东西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分析、辨别。如对有关的摄影、雕塑、文学、歌曲、信仰等褒贬不一,判断不清,有时则使学生毫无意识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3?缺乏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教育。一些独生子女中学生一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控制之下逐渐成长起来的,进入学校后一部分学生受着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他们基本上又是在教师的束缚性调教下进行学习,所以学生除了集中于对有关课程的思维之外,而对所学知识的再造性思维能力则处于一种停滞状态。针对有关的制作、发明、创造、设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灵活的渗透性应用等显得力不从心,有时迫于课程的压力和时间的原因,往往兴趣不浓、介入很少。

4?缺乏对社会进行正确全面透视的引导。中学生们对社会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透视能力,但是由于经历、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的限制,他们对社会的透视往往又比较肤浅,常常出现一些错位现象。如商品质量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形式问题、有关行风问题等,他们有时则被一些枝枝叶叶遮住了自己的视野,看不到精神文明的主流,辨别不出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教者针对学生如此认识总感到棘手、棘口,对其透视社会的方法不能够雄辩地解释和指导,而是畏畏缩缩,甚至持默认态度,从而使学生透视社会的有关现象越发感到模糊或迷茫,心中似乎总有千千结。

5?缺乏平凡的就业思想形成的教育。一个人的追求必须高尚,从事的职业必须服从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意做平凡的事,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出自己的才智,对于跨世纪的人才来说更需要如此。可是,我们的一些中学生们对此却表现得比较淡保奋斗,只为自己所需要的一纸文凭而奋斗;追求,只为自己想从事安逸、舒适的职业所追求,有时甚至连父母的就业状况,家庭事件等都不愿意主动热情地去关心、了解。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中,相当一部分教者对此注意得也比较少,只看到学生在认真地读书,只看到学生优异的文化成绩,同时只看到学生表象的守纪现象,其他并不在意,也并没有真的去透视一下。所以,往往导致一些学生的成才思路比较狭窄,不良的成才动机也往往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埋怨和“急躁”情绪。

6?缺乏对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深化教育。尽管“青年志愿者”和“手拉手”等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搞得轰轰烈烈,比较扎实,但是在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当中对此并不在意,他们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往往理解成为是一种比较幼稚的思想,陈旧过时的思想,与市场经济不够吻合的思想。有些中学生虽然为别人做了一点好事,但心理上却比较勉强,缺乏一种深层次的激情和意愿,表扬欲时常占了上风,有时甚至把为别人服务、做点好事视为一种任务,是一种一次性的活动,缺乏持久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我们的教者对中学生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缺乏严格的督导,有时呈敷衍状态。

其一,他们认为中学生的时间相对紧张,课后作业量如滚滚流水,滔滔不绝,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容易得到足够展示的机会。

其二,教者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备课不够充分,内容比较平淡,通常采用比较肤浅的、泛泛说教的方法来应付“门面”,教育缺乏感染性。

其三,教者在“激发”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时,常常是搞摊派、下任务,使一些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往往在过度外因的作用下则转化为一种被动性的反射。许多教者们在对学生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不能够从宏观上去激活学生的服务意识,也没有从微观上去牵引和起动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原动力,也就是说缺乏了一定层次上的深化教育。

7?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性教育。在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一部分教者往往缺乏对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和汲取,有时甚至把“礼仪之邦”中精髓性的东西也当成“辫子”被剪掉了,也有的教者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甚少,认识片面,使传统的文化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不能够与现阶段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在对学生施行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也无从对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引导和教育。

8?缺乏对精神文明建设氛围营造的主动性意识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都是这么说。一些教者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而忽视或忘却了学生渗透于社会细胞中的积极作用;忽视和忘却了利用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来营造精神文明建设氛围的促进作用。我们不但需要学生去风化家庭中不够规范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学生在促进家庭文明的过程中去教育自己、提高认识。如家长们的行为道德、择业思想、行风意识、致富途径、睦邻关系等等,都需要学生们去参与净化,以至促进一定生活空间的生态平衡。

9?缺乏对学生中不够诚实的行为的教育。一些学生往往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的影响、公关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事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如在学生中所出现的考风问题,日常行为规范问题,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性意识问题,面对一些违纪现象的态度问题,待友接物的导向性问题等,常常给人以一种浮躁感、正直欠缺感、胸怀袒露的“羞涩”感。我们的教者有时则看不到中学生们这些现象,只满足于一般的说教,忽视了对学生行为的动态性监测和扫瞄,忽视了对一些学生所存有的“圆滑”的畸形性应变能力的矫正,缺乏对这些不够诚实守信行为根源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缺乏了点对一系列正面典型的树立和对照。

在对中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如此种种,所以,在实施有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以克服和避免,要努力提高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全面性和通透性,要明确目标,重心稳定,不断灵活转换教育角度,力求消除其教育“盲点”。

1?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决议》为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指导思想,所以我们每个教者特别是班主任、团委会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决议》中的有关要求。

(1)从思想上认真帮助学生完善和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做到仔细体会,深化理解。

(2)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团的活动等专门的时间来认真学习,还可以结合有关的课程教学有机地渗透《决议》的相关内容。如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思想政治课、劳动技术课、择业教育课等有关的课程都可以进行有序的学习,以至达到扩大视野、加深印象的目的。

(3)要提醒学生,学习《决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并非是某一阶段性的任务,这应当是每个人的自觉和完善人格形象、净化生活环境、服务于人民的终身要求。

2?认真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完善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内容,《决议》中讲得非常明确,而且比较具体,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决议》时不可以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更多、更广、更加丰富的有关内容。对于我们常常忽视或偏颇的有关内容一定要注意认真强化。

(1)在引导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攀登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摆正好国家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要把自己的追求放在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中加以考虑;要把社会主义协作精神的养成教育视为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慎防“追求为个人、发财为自己”的陈旧而庸俗的思想浸染广大的学生。

(2)努力加强学生批判能力的培养。社会的机体总体来说是健康的、茁壮的,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浊气和残渣在侵蚀着年青的一代,对此,我们在加强中学生们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不断批判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歪风和邪气,要教育他们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分辨是非,要使他们的思想不断浸渍在文明的氛围之中。

(3)要帮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在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以科学的导向,要使学生们的思想与教学改革相适应,与时代的节拍相适应,要认真强化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能力培养。

(4)正确全面透视社会。在帮助学生学会透视社会时,要指点他们学会真正全面透视社会的能力。不要以一斑而视为全貌,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更不要以其一斑而去效仿或随“大流”。我们要不断帮助学生调节好焦距,调整好视野,要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以自己的端正品行去影响环境、透视社会,我们不但要指导学生看到美丽的城市和农村,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处理垃圾的能力。

(5)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思想。择业问题是青年们敏感的问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因材施教,慎防盲目、过度追求高等文凭的现象出现,三百六十行,每一行都能发挥人们的才智,平凡的职业都有用武之地。教者要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多角度、全方位的成才渠道,不断地向学生展示名人、伟人形象和效应,积极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使每个学生的理想和追求真正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

(6)指导学生不断汲取传统文明思想和世界优秀文化。中华民族的文明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优秀民族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不断汲取传统的文明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还必须仔细品味汲取世界优秀文化,要为中学生们走向未来、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储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中学生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必须放眼于未来、放眼于世界,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3?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每个教者应当是一个完善的文明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加速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1)教者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决议》内容,严格执行《决议》精神,深化理解,仔细对照,在教育、指导学生的同时也要学会不断地教育自己,督促自己。

(2)教者必须具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培养合格人才为第一己任,从教乐教,紧握教育的方向盘,坚决排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干扰和惯性影响,切实加强学生对多种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永远不辱教育之使命。

(3)言行一致,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潜移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篇2

关键词 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 环境保护 创造者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直接的是人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环境、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水平的表现,环境、生态文明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环境、生态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人对环境、生态文明的需要,是人的生存、发展和追求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社会有“天有六气”、“地有五行”的学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有了一定的认识,认为人们的健康与“六气”相关,与“五行”相依。“五行”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金、木、水、土相配合,制造人们所需要的百物。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各种知识,意识到人对自然的关系不仅是对立的关系和依赖的关系,而且是以自然为对象,通过实践对自然产生有效影响的关系。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就在于人能够“序四时、役万物”,人是自然的主人,人能改造自然,以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控制和利用万物,以万物顺应人自身的需要,来发展和完善自身。所谓“得而财之”,“得而衣食之”,“得而用之”就是人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向自然寻求衣食,逐渐形成了人们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协调相处的意识。

人类关于环境、生态文明意识经过了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处于革命时期,也就是由攫取性经济向生产性经济过渡的时期,由简单地利用环境进入自觉改造环境的时代。“刀耕火种”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大片肥沃的农田变成不毛沙漠。人类开始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在工业革命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耕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产生了新的矛盾。一系列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人们的注意。1966年美国学者鲍尔丁曾经提出过“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认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因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导致资源枯竭,人类生产和消费所排出的废物将使地球这个飞船舱内完全被污染。鲍尔丁的理论说明,人类的环境、生态意识,随着工业的发展,地球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而不断增强。到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人们对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这是人们的新的文明观的发展。这时人们对“发展”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把发展单纯看成是经济的增长,而没有把环境、生态作为一个基本内容来考虑,这个阶段,人们把发展问题同人的基本需要,同人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把环境问题由工业污染控制推向全方位的环境保护。人类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反映着人们的价值需要和价值评价标准的新进展,人们把环境、生态问题同自身的发展相联系,说明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在广度和深度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对环境、生态与发展的认识已从过去消费方式,即对环境、生态以及资源的消费,转变为靠科技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人对环境、生态的关系,也是人与人的价值关系,是人的文明观与自然观的统一。人应当以平等态度对待自然,给自然以爱心,爱护自然,爱护生态,既看到人类的价值,又要看到自然本身的价值。这是人的高度发展着的精神文明意识,在与自然界相处关系中的表现。

人在建立与环境、生态和谐关系中,塑造自身的文明形象。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生态的作用往往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在改造自然环境过程中,能够遵循自然规律,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人顺其自然,达到人和自然生态的双向协调与发展;二是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违背自然规律与环境生态自身的发展趋势相悖,站在自然生态的对立面,盲目破坏自然生态,造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导致人与自然生态的不协调,使人在自然规律面前受到惩罚。人类不能满足对自然的胜利,而更为重要的是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只满足于“人化自然”的胜利,往往受到自然的惩罚。

人总是在实践中塑造自身的形象,不是文明的形象,便是破坏者的形象、受惩者的形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人和自然界的同一性的基础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就是人的主体因素对自然界客体因素的能动作用的过程。社会实践沟通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生态的适应者而更重要的是改造者和保护者。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统一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以文明形象和实践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总是循着矛盾、协调到新的矛盾再到新的协调。

在古代,人类为了发展农业,改善生活环境,对河流改道,修渠引水,都是立足于大自然已有的环境基础上对自然的顺向改变和利用,使自然环境向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社会,环境、生态质量的优劣,自然环境、生态状况,已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发展。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空间环境质量,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标志。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防治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的良性发展。在当代净化环境、消除污染,自觉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和正在向人们提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这些在实践中提出的课题,一是向人们警示环境、生态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关心环境、生态就是不关心人类自身;二是向人们提出,必须发展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治理环境、保护生态。面对现实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如何研究开发石化、化工等生产领域的节能降耗,无污染、低污染的清洁生产工艺和清洁产品;如何研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清洁、高效的燃煤技术;如何研制开发城市饮水水源的综合保护技术;如何研制开发城市生活垃圾的简便有效综合无害化处理处置和利用技术;如何研制开发中小型工业废水简便有效治理技术;如何研制开发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集约化、产业化、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资源价值体系等。这是一些涉及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也是直接构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

人类作为主体实践者总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然环境朝着人类所需要的方向发展,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决不是单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类还要成为与自然环境协调相处的主体,人类也将在与环境、生态协调相处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人类还要发挥智力的创造作用,运用科学和技术,缩短自然环境与人协调相处的距离。如何使环境、生态更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在自然环境受到保护的同时人类也得到全面发展,这些问题只有依靠人自身的实践来回答。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人的文明素质的提高,依靠教育、科学这些精神文明因素的整体发展。

人不单是环境、生态美的享受者,同时也是环境、生态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人们创造着自身的精神文明,文明生活的塑造离不开环境美的塑造,环境、生态美化的程度,反映着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人总是按照社会的观念,环境、生态意识和审美的尺度来营造环境。马克思认为,人直接的是自然界的存在物,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改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人类在改造和美化自然的实践中能够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理需要这些内在的需求和尺度,通过实践渗透和转化到环境上去,使环境、生态按照美的规律发展,这些应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

人对环境的美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植树造林防治沙化,园林绿化改善生活环境,不仅美化了自然,而且人也享受到自然美,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推行文明村建设中,就以“五抓五治”为重点,把环境卫生,治脏变净作为重要内容来抓,目的在于净化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随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开展,城乡环境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河南省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把创优美环境作为重要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且包括城市的文化环境建设,把城市形象建设作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里已经把自然环境的美化同文化环境的创造融为一体。所以,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环境建设,应当是既包括自然环境的建设和美化,又包括文化环境的建设,二者应当是统一的。把人文环境的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和文明观的新进展。

人不能离开自然寻求生存和发展,但人又可以站在自然面前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对自然进行“人化”、美化,这本身就是人的文明程度的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是文明发展的结果,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统一依靠精神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向深层次的延伸的标志之一,就是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人按照科学的尺度来度量环境和生态,使环境、生态与人形成新的统一,使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形成人类新的文明境界,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模式。

(作者: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郇庆治.生态社会主义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 (4): 79-81.

[2]何 萍.自然唯物主义的复兴――美国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评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13-20.

[3]王雨辰.近年来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展//高翔.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06-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精神文明建设篇3

一、建立起党工委统一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分管负责人靠上抓、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

二、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两个文明做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年度工作细化、量化,层层分解,签订责任书,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形成严格监管、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的管理机制。

三、建立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制度和规范,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各项制度要落实到位。

四、建立精神文明办公室,配备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专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组织、协调、监督的职能。

五、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财政保障机制,落实文明办专项经费和各种教育活动阵地建设的投入,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精神文明建设分工负责制度

一、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和分工负责制,明确分工、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奖惩。

二、主要负责人总揽精神文明建设的全局工作,搞好总体决策、组织、指挥、落实工作;班子成员和领导小组成员负责职责范围内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对主要的活动任务挂靠包干,负责落实。

三、文明办是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织的办事机构,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并抓好具体任务的贯彻落实。

四、工会、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要结合职能,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担负起组织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建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会议制度

一、每季度召开一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及时总结情况,研究决策,制定措施,促进工作有效开展。

二、每年度召开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措施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

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检查、调度及情况交流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二到三次,对重头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检查、调度、通报、交流,不断加压促动,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认真组织开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对年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各类先进典型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精神文明建设检查督导制度

一、每半年一次对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对重要工作活动及时检查、抽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二、强化社会监督,聘请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监督员,对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全面监督。

三、设立举报电话、意见投诉箱、监督台等设施,接受群众监督;采取调查问卷、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

四、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靠重点活动,对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督导督查督办。

精神文明建设奖惩激励制度

一、按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比结果,对成绩突出的隆重表彰奖励,优先晋升文明单位;对成效不明显的,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政绩考核、职级提升和奖金挂钩,奖优罚劣、优胜劣汰。

三、按照上级规定,对文明市民、星级文明户在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同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优惠照顾。

四、对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

精神文明办公室职责

一、根据上级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起草精神文明建设长远规划,制定年度计划,安排阶段性工作,并组织实施。

二、调查了解和掌握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创建活动的指导,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工作。做好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检查、验收、管理以及评比、表彰先进等系列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篇4

按照大会安排,现在我就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从两个方面作如下发言。

一、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

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省、市文明办的指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争创四川省首批文明县城和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一是创建四川省首批文明县城取得圆满成功,综合考核测评荣获全省文明县城第一名;二是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三台整体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外来客商和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与高度称赞;三是文明细胞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年,全县新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市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镇1个,县级文明行业1个,县级文明单位16个,县级文明社区2个;四是以清洁农村大行动为载体的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乡风民风、镇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改观,新增了2500户“八好文明户”。

去年9-10月,我参加了县政协组织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根据调研和平时了解的情况综合分析,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可归纳为“四个良好、四个薄弱”。

“四个良好”:一是文明细胞建设良好。目前,全县已建成文明村143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7个,县级135个);文明镇22个(其中全国文明镇和全国创建文明镇工作先进镇各1个,市级8个,县级12个);镇乡辖区内文明单位660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5个);农村“三户”年底就已达到了35.3万户,以上这些数据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了农村文明细胞建设大县强县的格局。二是公民道德教育良好。近年来,随着各级送文化、卫生、科技、法律等活动的广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的载体不断丰富,实效不断增强,农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古井镇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彭乾维,数九严寒跳海抢救落水者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双胜乡外出务工青年农民张仕旭获重庆市“十佳农民工”和“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的殊荣,就是三台农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最有力的见证。三是镇容村貌改观良好。随着清洁农村大行动的深入开展,农民群众爱清洁、讲卫生的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乡镇机关、单位、街道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沼气池、卫生井、道路等建设不断加强,村容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四是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全县63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文化站,并配备了专、兼职文化体育干部,其中18个文化站有面积达458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部分文化站图书室藏书在1000册以上。

“四个薄弱”:一是文明建设思想基础薄弱。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不信科学信鬼神、不惜代价建庙宇、占卜算命、烧香拜佛、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传宗接代要男孩、不愿火葬要土葬等与时代要求不合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据统计,近年来,全县农村新修庙宇达748处。这些落后现象的存在和漫延,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迷惑了人们的思想灵魂,丧失了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精神动力。二是文明创建能力薄弱。目前,农村有一定文化和技术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五保”对象等,他们严重缺乏参与和创造精神文明的能力。三是文明建设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一样,需要有经费保障,但实际情况却是从镇到村普遍反映出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经费,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组织领导力量薄弱。乡镇改革,机构精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力量明显削弱。过去有党委宣传委员主抓精神文明,现在多数乡镇是由中层干部这项工作,一人身兼多职,从时间和精力上都难以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调研中发现,有的乡镇领导连精神文明建设与文明创建的概念都不清楚,甚至有的领导连所在地方的文明建设的组织机构、创建成果等基本情况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抓部门、抓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绝大多数村组织就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都没有,工作自然开展不起来。

综上所述,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问题突出。主要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于城市。无论是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机制体制还是载体抓手、活动开展、实效体现等方面,农村与城市之间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巩固我县创建四川省首批文明县城的成果,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和党的十七大、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要求,对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新的定位和新的思考。

二、关于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群众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应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城市更文明,农村更清洁”的要求,针对上述“四个薄弱”问题,建议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切实做到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各级都要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人员建立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站、办、所、学校、卫生院配合抓,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农村工作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多变、多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的特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要分析新形势,探索新路子,研究新对策,切实加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保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努力形成组织管、领导抓、农民参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管理体系。要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和集镇的辐射作用,以县城的创建活动带动农村,以镇乡的创建活动带动村社,以村社创建活动带动广大农户。县、乡(镇)两级务必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落实到位,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进行考核,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化、定量化,逐级分解,定期检查,年终总结,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这一“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确保我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二)开展“六大活动”,加强教育引导

围绕“树文明新风,建美好家园”这个主题,以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努力推进乡风文明。要坚持深入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努力推进村容整洁,进一步改善镇容村貌。一是以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深入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结合“五五”普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深入开展“革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主题教育活动。二是以节庆为重点,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要求每个镇(乡)一届内必须开展1—2次大型文体活动,并纳入届期工作考核。三是以改善环境为重点,深入开展清洁农村大行动。本着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体现地方人文特色的原则,深入开展“两管”、“五改”、“三清一建”等工作,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四是扎实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八好文明户”创评活动,不断提高活动实效。五是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要积极探索建立镇乡党政领导包校、教职工包学生、村干部包家庭的“三包”责任制,帮助“留守儿童”找好家长,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父母联系卡,开设亲情电话,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托管和义务辅导员教师队伍,引导师生与“留守儿童”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六是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从产业结构调整上着手,组织县级部门开展“三下乡”活动,重点落实科技培训,引导农户正确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同时,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致富本领,为新农村生产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加大投入,巩固阵地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对精神文明需求也不断增长,求富、求知、求乐、求健、求美已成为时代潮流和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但是农村目前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建议县、镇(乡)财政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和阵地建设。一是全县63个镇乡应尽快建好文化站、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二是各村可将村委会办公室、村小学改造成为集培训、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建好村文化活动室、村民文明学校、图书室、阅报栏,用好、用活农村远程教育设备,学习和借鉴潼川镇、花园镇修建村级标准群众文化活动室和文化阵地的经验,不断提升培训、办公、休闲娱乐档次;三是要加快农村有线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让农民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致富信息。有条件的村还应该加快电脑进村入户的速度,提高电脑、电视普及率。

精神文明建设篇5

百花吐蕊、万物复苏,在这明媚的春光里,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去年以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任务,进一步深化全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圆满完成今年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副县长,县总工会主席,宣传部常委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团县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县妇联会主席,以及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主抓领导。

今天的会议共有五项议程,下面分项进行。

会议进行第一项:请县文明办主任同志传达文明委[]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评先工作的通知》,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广电局局长同志宣读文明委[]4号文件《关于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文明服务标兵”活动的通知》,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三项:请县委宣传部常委副部长同志传达文明委[]9号文件《年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四项:请县总工会主席同志传达宣[]22号文件,关于印发《县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家欢迎!

会议进行第五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刚才同志传达了文明委[]2号文件《关于认真做好全县精神文明建设评先工作的通知》,同志宣读了文明委[]4号文件《关于开展争创“文明服务窗口”争当“文明服务标兵”活动的通知》,同志传达文明委[]9号文件《年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同志传达宣[]22号文件,关于印发《县道德模范暨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最后,部长回顾了年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并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特别是就如何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发表了重要指示。希望今天参会的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传达贯彻,切实把今天大会主要精神特别是崔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下面,我就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坚持服务大局,在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落实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目的就是要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优化全县的发展环境氛围和发展空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促进发展,在创新载体上出思路,在强化措施上出实招,在培育特色上见实效,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与各单位、各部门经济发展工作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努力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争一流。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上下功夫。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拓展精神文明建设的空间。要突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水平,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既要改善民生、确保民安,又要促进民和、增添民乐,让广大城乡居民在共建文明的过程中共享发展成果。要紧紧围绕民生主线,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精力放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受群众欢迎的事情上,从基层实际出发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贴近群众需求开展各类文明创建,真正让人民群众在支持创建、参与创建、共同创建的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多实惠。

精神文明建设篇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

按照县文明领导小组和委办公会精神,年初,我委调整也了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以主任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单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经常抓、经常议,切实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做到有计划、制度和职责,党政及工、青、团、妇等组织都积极投身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法制和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我们不仅在职工会上经常宣传和教育,通过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强了,依法行政的意识强了,文明执法加强了。在先教活动中开展了行风、学英模等活动的开展,群众满意度大大提高,全年通过各项工作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委工作的进步。

2、加强学习和政治思想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搞好思想建设。今年,抓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抓学习教育,组织大家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形势政策、民主法制、理想信念、社会主义道德及爱祖国、爱家乡宣传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是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提高人们思想素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法宝。今年除“先教”活动外,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公务员法》等一系列文章,把干部职工的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学习中我们做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满意,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每次学习均有专人负责、专人主持、专人考勤、专人记录,做到资料、时间、地点、人员、效果五落实。今年我委开展行政许可法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参加人员*60多人/次,参训率*99%。全年集中学习时间已超过8天,职工参学率*99%以上,班子成员的参学率*到100%,每项重大的政治学习,单位主要领导同志都作专题辅导工作。全系统思想政治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单位职工无任何纠纷,对查改出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加强道德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全系统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共发出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抗旱救灾中,我委先后三次到金垭镇指导抗旱救灾工作,为当地群众捐资2000元现金和部分物质。一年来,全系统积极认真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科(股室)等评选活动,各直属单位广泛开展岗位学英模和行业树新风活动,文明礼貌待人,杜绝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发生。委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对各单位的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了考评,对个别单位提出了整改意见。同时组织全系统开展“连心日”,“送温暖”为民办实事的群众性活动,开展了用身边典型讲党课的教育活动。

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为了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我委建立了“卫生制度”、“学习教育培训制度”、“工作责任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链条,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制定并完善了以下制度:

(一)、一把手负责制。全系统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部署、指导、督促、检查本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廉政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创造条件。

(二)、联系会议制。全系统及时传*学习上一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导精神,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大部署,指导、协调解决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问题,通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要事项,活动的进展,总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

(三)、精神文明建设定期分析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例会,研究分析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及群众普遍关心和要求解决的问题,形成分析、对策、材料。

(四)、督查、考核和奖励制。年初我委制定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作为考核各单位工作的内容之一,作为评先进的重要考核内容,与职工签订了《遵纪守法和安全防事故目标责任书》。

精神文明建设篇7

一、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是按照区委的工作安排和书记办公会的要求,派出的第一批考察团。考察地点是根据中央、省文明办的推荐,赴首批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目地是学习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考察团一行在准备时间短、任务安排满的情况下,不辞辛苦,风雨兼程,虚心学习,期间,分别考察了五个城市下属的黄浦、江北、下城、鼓楼、槐荫等5个城区、5个街道、9个社区,先后召开了14次座谈会,与考察地的区委办、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政府办、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等部门以及部分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对流,全面学习了他们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学习型城区以及社区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强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并就我区的实际做法,与他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考察地规范、热情、周到、细致的接待和服务也给考察团全体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城区的分管书记,常委、宣传部部长陪同座谈、参观,各对接部门也给我们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这次考察十分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特点和经验

(一)强化领导,形成了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五城区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视,行动较快,思路明确,围绕发展区域经济的工作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城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领导重视。成立了由一把手挂帅的领导机构。特别是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高度重视,宁波江北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办公室,设立3个编制,专职负责创建工作。上海黄浦区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总指挥,人大、政协一把手和所有的副区长为副总指挥,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区的创建工作,区委连续召开10次专题会议,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阶段性整改措施,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目标科学。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上海黄浦区聘请70名专家学者、中科院的院士共同研究、制定创建标准,立足城市基础条件和群众生活实际,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指导原则、体系结构、项目设置和标准值,按城区经济、科教文化、环境服务、文明风尚等客观指标和政府形象、市民素质、市容环境、社会风气等主观内容设定了140项考核指标,科学、全面地反映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对全国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工作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

3、落实到位。五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

得实效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把创建工作做实、做细。一是抓创建氛围。考察团所到之地,城区主干道、社区、公交车站、商业街等醒目之处都矗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明城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文明经商、文明执法等公益广告,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二是抓目标考核,把责任与政绩结合起来。如,江北区实行区委、区政府与各责任单位签定责任书、任务书和检查反馈书的“三书”制度,由组织部牵头,将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级干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使责任与业绩挂钩;三是抓薄弱环节。定期召开推进会,找差距,找问题,组织人力,有针对性地就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彻底的整改,形成八方支援、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五城区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都注重因地制宜,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打造不同的创建品牌,形成一街一品一特色、一居一楼一特色,调动了驻街单位和辖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立足区域共建,城区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济南槐荫区与驻区、驻街单位签定《社区单位开放服务资源协议书》,通过资源转换或表彰、命名、各类荣誉激励等形式,使辖区各类文化资源、服务设施无偿或低偿向居民开放,并采取政府搭台、企业支助、群众唱戏的新形式,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运行机制,组织开展区域性的文化活动,激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活力。

2、立足群众需求,文明社区建设贴近实际,特色纷呈。五城区在文明社区建设中,注重从实际出发,不拘一格,如,江北区针对社区老龄化的特点,提出“温馨社区”的文明社区创建品牌,开展“十个一”活动;南京市鼓楼区开辟社区“议事园”,组织居民评议,形成“身边的事大家议,身边的事大家管”的良好风气;杭州市下城区,结合未成年人成长实际,组织开展“携手1+6,文明进万家”系列活动,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

3、立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筑了社会化的学习型城区建设平台。五城区注重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推进教育进社区,搭建社会化教育平台。教育局、区委党校分别拿出部分教室,面向居民开放,积极创办社区大学、市民学校,举办市民职业技能、文化学习培训,在青少年中开展各种兴趣爱好培训和科普、法制教育。加强对社区办学的管理,加大办学投入,坚持创办一所、巩固一所,从一所学校向一片发展,真正将市民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三)注重实效,群众在创建工作中得到实惠在考察中,我们普遍感到,五城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突出了一个“实”字。即:工作抓得实、创建效果实、群众利益体现得实。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力度较大,不搞“花架子”,不搞“理想化”、“概念化”,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群众生活实际出发。如,南京市鼓楼区树立公共财政意识,采取政府购买福利的办法,每年投入上千万元,为社区配备专职保安、专职计生专干、劳动协领员、低保协领员、残联协领员等社区服务专业队伍,全方位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宁波市槐荫区采取社区党员教育、市民教育、社区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等一站式建设格局,居民不出社区可以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需求,并积极倡导居家养老,建立养老公寓,把精神文明建设的落脚点体现在群众利益上。

三、几点体会与启示

(一)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从对华东五市的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区的精神文明程度已成为一种可以转化的生产力要素,成为促进城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资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而且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有效改善软环境的有效途径。我们区近年来开展的“两从、两型、两化”工作、“三重机制”、“五型社区”的社区工作思路和“十进社区”等活动,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经验,对推动城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我们不仅要坚持下去,而且要抓紧、抓好,还要抓出成效。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载体考察中,济南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打造新型“安全社区”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该街道树立健康、生活、人身安全等“大安全”意识,与国际接轨,成为我国第一个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安全社区推进单位”。两年来,他们将创建安全社区的工作动态和做法通过互联网发往世界各地,并定期收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最新信息,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中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他们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当前,做好精神文明工作,就是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思路,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要充分发挥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顾问团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新举措,特别是要很好地总结我区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积累的好的经验,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突出地域特色,不搞一刀切,形成一批叫得响、群众参与广泛、效果明显的精品项目,积极与先进城区接轨,全面提高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篇8

1.指导思想:

以党的 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主题,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准绳,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地开展师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学校办学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2.创建目标:

根据创建特点和规律,结合我校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创建实际,健全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努力在党的建设、思想道德、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风校风、校务公开与民主管理、校园文化、校容校貌、治安保卫、后勤保障等十个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形成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确保在新一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各项指标上一个台阶,为我校搬迁新址做好学生精神文明素质的准备,为实现区级文明单位的目标而努力。

二、主要任务

1.要用时代的要求来审视精神文明建设,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把握、形成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格局、新机制,夯实创建区级文明单位的基础。

2.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完善责任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

3.加强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坚持不懈地营造良好校风、校貌、精神风貌,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

1.认真组织学习,营造学习氛围

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每周三的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 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板报、辅导讲座等形式,大力营造学习宣传氛围,让全校师生了解形势、把握大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2.积极开展活动,促进和谐发展

开展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转变工作作风,凝聚人心,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深化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明水平

1.以构建“文明校园”为目标,加强学校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要实行民主管理,校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理解教师、尊重教师、支持教师、激励教师”的工作机制,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深入学习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管理,依法施教,使广大师生学法、懂法、用法,努力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2.以“爱岗敬业、悉心育人”为主要内容,大力倡导上好每一节课,关心每一个学生成长进步的师德师风,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意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3.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在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活动,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使广大教师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形象。

(三)健全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运行机制

1.强化整体推进机制,突出整体效应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几乎涵盖全校方方面面的工作,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成为整个学校的系统工程。因此,要从整体形象、整体水平、整体效应的高度上,形成人人参与意识,形成爱校荣校,建校兴校的意识氛围,实现文明创建整体性推进。

2.强化目标责任机制,突出责任意识

文明创建重在落实,落实重在责任。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机制,强调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3.强化检查评比机制,突出整改作用

建立落实责任制,对各部门和责任人,对精神文明工作情况,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机制,健全年末检查评比机制。

4.强化考核奖惩机制,突出激励效应

文明创建考核是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是促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方面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学生的德育考评、教职员工的师德师风考核要与文明创建活动挂钩。学校对获得校级文明称号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奖励。

5.强化榜样示范机制,突出典型效应

坚持以党风促教风,以教风带学风,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创建活动,文明集体、文明个人作为评校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对在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具有示范作用和先进事迹,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以形成弘扬先进的机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