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8篇

时间:2023-02-27 11:09:53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聘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支持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社区护理学系,将该类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整体规划之中。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的配套教材。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见习或实习。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给予专门研究和重点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对已经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并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注意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各省(区、市)都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5、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妥地推进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培训任务。到2010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

6、完善继续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

7、推进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教育、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师资培养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以及防治结合特点的示范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到2010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建设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教育培训教材。

8、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职业道德。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使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确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加强职业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9、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晋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执业。凡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建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11、完善在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社区护理人员的初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学专业考试获得;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中级资格专业中增设面向社区护理的专业;在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的有关政策规定中进一步体现社区护理的要求和特点。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

12、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

13、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聘用的各类人员都要签定聘用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14、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加强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绩效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

15、探索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于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并对聘用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五、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16、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支持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为毕业生在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进修创造条件。

17、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地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吸引医院中的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各省(区、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人员工资。

18、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六、切实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10号),加快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讲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聘用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组织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二、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3、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高水平临床教师和临床专家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任务,参与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支持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要成立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系、社区护理学系,将该类学科纳入学校重点建设学科整体规划之中。加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医学生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与技能培养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向医学类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将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之中。护理学本、专科专业教育要开设社区护理学课程。加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教材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和社区实习的配套教材。组织医学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见习或实习。

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在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对全科医学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给予专门研究和重点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要创造条件积极探索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全科医学研究生学位教育,培养全科医学师资和学科带头人。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对已经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和由其他医疗机构转入社区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专业人员采取脱产或半脱产的方式进行符合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岗位培训。培训结束后,由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并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确保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所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要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内容,注意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各省(区、市)都要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岗位培训计划,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5、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工作。要探索相关配套政策和培养模式,稳妥地推进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有关医疗卫生机构要承担培训任务。到2010年各省(区、市)都要开展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

6、完善继续教育。进一步明确对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使用管理紧密结合。大力开展具有全科医学特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采用多渠道、多方式开展继续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机会。

7、推进培养能力建设。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教育、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要将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师资培养列入教师培训计划。加快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一批能体现全科医疗服务模式以及防治结合特点的示范性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临床和社区基地,发挥其对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到2010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建设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教材建设,组织编制一批高质量的适合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学等教育培训教材。

8、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职业道德。要加强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的医德医风教育,使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确立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加强职业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

9、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晋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0、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对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执业。凡符合条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主治医师资格。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在社区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与转后年限合并计算。卫生部、人事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建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全科医学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11、完善在社区从事护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社区护理人员的初级任职资格通过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护理学专业考试获得;在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护理中级资格专业中增设面向社区护理的专业;在护理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的有关政策规定中进一步体现社区护理的要求和特点。

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聘用制度

12、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国家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确定通用的岗位类别和等级,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工作任务、工作标准、职责范围和任职条件。

13、完善人员聘用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在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实行择优聘用,合同管理。聘用的各类人员都要签定聘用合同,有法定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受聘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14、建立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加强对受聘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考核,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岗位考核以专业水平、工作绩效和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为主要标准,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聘期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或者调整岗位的依据。

15、探索建立人员退出机制,完善辞聘、解聘制度。对于符合辞聘、解聘条件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解除聘用关系。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受聘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调整其岗位,并对聘用合同作出相应的变更。对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者虽然同意调整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五、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16、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到艰苦边远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大中专及以上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支持毕业生参加规范化培训,为毕业生在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实习、进修创造条件。

17、采取有效措施吸引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各地要制定配套政策,积极吸引医院中的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凡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医师和护师,可提前一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在社区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给予适当倾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业务进修。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使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其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紧密联系起来,加强和改善工资总额管理,对公益目标任务完成好、考核优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各省(区、市)应采取有效措施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时足额发放工作人员工资。

18、加强人员和技术交流。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预防保健机构的高、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要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进修学习、参加学术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鼓励城市业务水平较高、身体状况较好的退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享受相应待遇。

六、切实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3

关键词: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

临床教师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教师队伍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学科发展的品质、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医学科研工作水平与新技术新疗法的创新能力和境界。因此,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已经成为医学院校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对强化临床医学院的学科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深化医学院校临床教师岗位聘任重要性认识

1.培养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的需要

基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院校各级各类学生全学程几乎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临床医学院完成临床课程教学、见习和实习任务,从而达到学生临床实践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临床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过程,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为抓手,通过对临床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实绩、学术水平的考核以及临床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的强化,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师职业素质、医疗服务能力、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岗位聘任过程中对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参加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考核,形成以临床教师职务岗位聘任政策为导向,强化激励与约束的平衡,激励发展临床教师临床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形成临床学科可持续建设发展的正能量基础,为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2.“学院型医院”建设发展的需要

“学院型医院”很早就受到研究型大学成功发展的启示。如今,美国一流的临床医学院均为学院型医学院,其取得的成就使美国在世界医学科学与高等医学教育居于主导地位。

大学临床医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构成,要实现“学院型医院”的建设发展目标,其应具备学科齐全、学科水平高、专业特色明显和创新能力强这四个基本特征。首先,临床医学院只有学科齐全,才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并通过人才培养延伸到对本医院学科发展的支持;其次,在学科齐全基础上,无论是优势学科还是教育学科都必须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够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完成基本医疗服务任务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解决疑难杂症的专业特色,“能提供其他医院提供不了的医疗服务”;最后,是创新能力的要求,即必须具有知识、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创新能力,以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临床医学发展。因此,学院型医院的四个基本特征,决定了临床医学院必须有一批有影响的学科、一批有带动性的研究成果以及有一支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热心医学人才培养、努力做好科学研究的学科队伍作支撑。而临床教师就是集医生、教师和科研人员为一身的医学人才,因此以临床教师教学专业技术岗位聘任为抓手,引领临床教师参与临床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以提高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完成好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任务,保证医药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是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需要

国家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强化医疗服务公益性,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同时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换句话说,作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院的公立医院既要在激烈竞争中求发展,又要努力保证人民满意的医疗服务,医院势必会对教学功能和学科建设有一定程度的弱化,临床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精力投入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分散。因此,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中,高等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临床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人事制度,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通过临床教师的岗位聘用制度的推进和落实,进一步加强高校的临床学科队伍建设,保障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

临床教师岗位聘任工作需把握的关键环节

1.科学设置临床医学院教学机构与编制岗位,发挥编制岗位的本质效能

临床医学院教学机构与编制岗位设置是实施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科学合理编制好临床医学院教学机构与编制岗位设置,编制配置原则是关键。

鉴于临床教师教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的实质与内涵,编制岗位设置要强调教学机构设置和学科功能的强化,因此教育教学统筹原则应为编制配置的基础原则,以切实保证主体编制用于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具体可包括教学机构原则、教学职务岗位规模比例原则、教学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原则和教学职务岗位编制循序配置原则等。其中,通过教学机构原则明确编制配置要在临床医学院所属的教研室和有研究生培养任务的研究机构范围内,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予以配置;通过教学职务岗位规模比例原则来明确教学岗位的整体规模;通过教学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原则以明确教学岗位教授、副教授与讲师不同教学职务的结构比例;通过教学职务岗位编制循序配置原则来建立临床教学编制岗位滚动配置模式和编制岗位的开放体系,实现理想配置设计基础上的阶段性配置,既考虑到实际也考虑到发展。同时,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对临床教师学科建设岗位责任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并坚持优势学科与学科平台加强原则、临床基础应用研究支持原则和发展学科扶植原则等,以确保编制设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发挥编制岗位服务学科发展的本质功能。

2.科学制定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条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研究表明,个体职业发展的目标明确且设定合理,其本人就很容易受到激励,也就不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目标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因此,要调动临床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岗位聘任条件,不仅为岗位聘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发挥临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导向作用,包括作为临床教师所要求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水平的导向,体现在教学实绩、学术水平、师德与医德考核等。同时,实行聘期监督制度,打破终身制,通过对聘期岗位聘任政策的不断调整,强化临床教师的责任意识,不断适应临床医学学科发展要求,保证聘任工作能够有利于临床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队伍结构的优化和有利于临床教育教学和学科科研整体水平质量的提升,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健全和完善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的评审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健全和完善聘任工作的组织和程序,是实现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工作规范、公平的重要保证。高等医学院校都在摸索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的评审、聘任工作的规律,逐步健全聘任组织,完善聘任程序。鉴于高等医学院校的地位,尽管临床学科比较齐全,但即使同一学校内的各个相同临床学科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使创新人才的培养实现优势学科资源全面和充分利用,科学研究实现各医院的共享和优势互补,高等医学院校可以二级或三级临床学科为切入,以临床专科学院或临床专科学系为载体,确定临床专科学院(系)学术追求、学术引领和学术民主的原则,明确临床专科学院(系)的学术权力,授权由学校临床专科学院(或学系)负责本学科拟聘教师的学术评议工作,实现临床专科院系的学术统筹,保证职务岗位聘任的质量,带动各临床医学院相同临床学科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各临床医学院成立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委员会,负责本学院临床教师教学职务聘任工作;学校成立临床教师教学职务聘任委员会,作为学校临床教师教学职务聘任最高评议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两级管理、学术统筹的评议机制,保证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工作的质量。

4.强化考核管理,形成长效激励机制,确保临床教师发展内动力的可持续性

聘后管理是实施岗位聘任制的重要环节,要不断强化考核管理,保证岗位聘任效果的可持续性。通过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聘期和聘期内应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聘期考核,了解临床教师的实际工作水平和业绩成果,发挥岗位聘任的持续竞争效应和激励效应,从而更好地调动广大临床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的工作质量。聘期期限可根据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自行设定,多为3年,有些高校基于实现学校规划任务和学科岗位履职的有机结合,聘期期限为5年。

在聘期考核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考核管理的效能,有些高等医学院校在推进并实施岗位聘任的聘期考核制度基础上,实行了中期考核模式,如5年聘期的“3+2”聘期模式,即在5年聘期中,5年聘任,3年考核。在3年中期考核时,依据临床教师所聘岗位的聘期内业绩要求,凡考核能够达到相应岗位业绩条件者,可续聘原岗位至本聘期结束,到下一个5年聘期时再根据学校相应的岗位条件,进行下一个聘期的竞聘上岗;凡中期考核不能够达到相应业绩条件者,将依岗依条件重新予以聘任,以进一步实现临床教师发展内动力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临床教师岗位聘任工作的深入思考

1.坚持以人为本,有效降低临床教师的流失

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打破了教学职称评审的终身制,按照聘期考核的聘任条件进行聘期管理和考核,无论在中期考核和聘期考核中都会有落聘人员。为有效降低临床教师的流失,临床教师岗位聘任工作不仅要关注源头和过程管理,更要关注后期管理工作,保证细节落地。高等医学院校和临床医学院校院两级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立足于思想上引导、事业上帮助,坚持将考核聘任和思想工作协同开展。学校和各临床医学院的主责部门要对落聘人员进行逐一分析,针对问题,及时与落聘人员沟通,讲明政策,化解不良情绪,指出努力方向,同时人事部门作为主责部门要会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等主管部门因人制宜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鼓励他们勤勉奋斗,通过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努力,再重新回到教师队伍中来。

2.坚持破格聘任制度,加快高水平临床教师队伍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教师教学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临床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对临床学科发展急需的或在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工作中有一定成就和贡献的中青年骨干还需要建立破格聘任制度,打造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良好平台。破格制度的评价标准和任职条件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队伍实际,以促进临床教师快速成长为主旨,使临床教师中的中青年骨干,虽不具备所要晋升职务的任职年限,但基于他们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中的突出业绩,鼓励他们破格聘任到高一级别的教学职务岗位,在此平台上经过努力成为临床学科队伍中的领军人物,为“学院型医院”的建设奠定人才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医学院校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医学院校要以临床教师教学职务岗位聘任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不断提高临床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促进临床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医药卫生及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志安,吕兆丰等.构建学院型医院的实践[J].中国医院, 2009,13(3):25-27.

[2] 陈兴炎等.谈医药卫生改革语境中的临床教师队伍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5(1): 76-78.

[3] 吕兆丰.强力整合临床学科打造医学优秀人才培养基础[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3(z1):135-136.

[4] 韩德民.大型公立医院应向“学院型医院”转型[N].健康报, 2010-02-08.

[5] 赵宗庆等.加强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3(01): 41-44.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4

做 法

建立和健全聘任护士的管理制度:人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医院管理要以人为本,人的素质决定其工作的质量,医院护理部在招聘录用新护士工作上能够和人事科紧密配合,并成立一个专门招聘工作机构,由以专家为主的考核小组负责,制定一整套管理细则。使之系统化,常规化,做到在招聘工作中有章可循,把住入口关,择优录用,合格一个,聘用一个,充分发挥被聘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全员护理人员实行电脑管理,编制了一整套的护理管理软件系统,对护士进行核心制度、技术操作、职业道德等系列考核,使护理整体队伍管理科学、有序。

实施目标考核管理,使人有制度制约、有空间发挥:①职业知识目标。丰富的传染病疾病知识,了解传染科工作业务特点。为了使新聘任护士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选用医德医风好、专业技术精、年资高、临床经验丰富的优秀护士进行一对一地言传身教的带教工作。a.全面系统讲大课:新聘任护士刚到医院对环境生疏,加上对传染病传播途径等知识缺乏,对接触传染病人存在恐惧心理,心理特别紧张,往往是感到手足无措。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制定了系列的岗前培训、指导教育制度,请感染科和临床科室的护理专家讲解传染病疾病特点、传染病基础知识和对传染病的预防和保健知识、消毒隔离制度、各临床科室工作程序、专业技术操作规范等内容,以消除恐惧心理。培训结束后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聘用。b.每日讲小课:新聘用护士进入临床科室后,每位新护士都有一个固定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本科室病人疾病特点,负责安排并讲解每日小课内容,向其详细介绍讲解每班次工作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从病情观察到输液疗效观察,腰穿、胸穿配合,各种标本的采集送检,以及如何密切配合医师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等等。力求小课内容精练、细致、突出重点,讲解透彻使新聘任护士学为所用、边学边用,能够尽快地掌握和适应科室工作的基本业务和各不同岗位的职责。②职业技术实践目标:a.训练期。此期新聘用护士在老师带领下,分别参加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各种特殊检查和专科专项技术操作配合以及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送检工作,掌握本科室常见传染病的疾病治疗护理常规、防护方法,在带教老师严格的指导下规范地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工作流程。b.实践期。由新聘用护士单独执行医嘱各项任务,带教老师和护士长随时检查、抽查、医嘱执行和完成情况,同时,指导和督促对危急重症病人的抢救配合工作,提高期应急能力。③职业道德考核目标: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教育并考核新聘护士掌握和落实情况。要求把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每一项护理工作,把医德规范落实到具体的护理服务中,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培养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团结求实、勇于承担的奉献精神,使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以保证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系列活动,提高聘任护士的综合素质:①以提炼医院精神为载体,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增强新聘任护士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巩固爱岗敬业,爱院如家的医院文化理念。医院以庆祝建院50周年为契机,在全院开展了提炼医院精神大讨论活动,让每位员工都思考同一个问题,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鼓舞激励和引导我院走过了50年风雨春秋?通过大讨论使聘任护士感受到医院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团结务实、进取奉献的团队里,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个人都为医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为医院的发展奉献着青春和力量。特别是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过程中,护士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同时,通过系列的医院文化建设的活动,更锻炼了一大批年轻的护士,使他们的人文修养、沟通能力等都得到了历练和充实,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提高了服务软实力。②普及急救技术、提高应急能力:传染性疾病的一大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死亡率高。这就造成了科室危急重症病人多、疑难杂症多、抢救病人多。为能更密切地配合医生抢救,护士应急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各科室病人病种的抢救特点,对聘任护士不断进行常用急救技术的训练,如心肺复苏术、吸痰术、心电监护等,同时还开发和制作系列的护理技术操作的软件,充分利用微机管理,对全员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③强化基础理论教育,提高基本技能:护理工作是个连续地、动态地、综合地专业服务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为巩固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部除对全员护士进行每年两次地基础理论知识的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外,对聘任护士实行了试用期制。在试用期内每2周一小考基础理论,每月一大考结合技术操作。3个月试用期满合格录用后,每季度结合其所在科室疾病特点,对其所掌握地专业知识、专科技术操作配合进行质量抽查,对不合格者分别实行了警告、罚款乃至解聘和辞退。并对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护士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其在4年内能够熟练掌握本科室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抢救护理常规和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讨 论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5

【关键词】

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

作者单位: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延伸和扩展,护理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但基础护理技术始终是护理工作永恒不变的基本内容。基础护理技术,又称一般护理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最常用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是各临床专科护理的基础;是完成护理工作任务和确保护理安全的保证;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1]。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和人事编制体制的改革,招聘护士已成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目前,二级综合医院新招聘的护士大多数为中专毕业生及基层医院工作经验的人员,教育及工作背景差异性大,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现象,导致新招聘护士队伍中存在基本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参差不齐,且操作不规范,不能很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需要[2]。此外传统培训方式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组织性,不能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求。为此,提高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技术培训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招聘护士技术培训及管理方法势在必行。本院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存在问题从2008年5月起改革培训教育模式和管理办法,以期进一步规范培训过程,完善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新招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1 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新招聘护士教育及工作背景差异性大

我院为一家二等甲级综合医院,近4年来招聘新护士110人,新招聘的110名护士中,护理专业中专学历85人,占77.2%,大专学历23人,占20.9%,本科学历1人,占0.9%,助产专业大专学历1人,占0.9%。有护士执业证32人,占29%,无护士执业证78人,占70.9%。有护士执业证32人中有1人为护师职称,其余为护士职称,有工作背景的全部为二级医院以下的护士。这些新招聘的护士多来自基层医院,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的现象,整体素质差异性大。

1.2 医疗体制与人事体制改革对新招聘护士思想的冲击和影响

我院现有临床一线护士270余人,近4年来招聘新护士占临床一线护士总数40%,是医院护理队伍的主力军。2008年至2010年新招聘护士5人转为正式在编护士,其余护士105名护士现均为编外护士。由于医疗体制和人事编制体制的改革,新护士不能转为正式在编护士,心理上感觉找不到发展希望,缺乏职业安全感,造成工作思想不稳定,主动学习进取激情不够,工作热情不高。

1.3 新招聘护士社会和工作经验缺乏

新招聘110名护士平均年龄20岁,最少17岁,最大32岁。他们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强。但对护理专业所需的宗旨、价值观、信念还不够成熟,由于缺乏工作经历,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差,工作慎独精神、判断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还需要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教育训练和培养[1]。

1.4 培训过程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组织性

由于新招聘护士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医院,教育和工作差异差异大,导致操作技术标准不一,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参差不齐。以往培训欠系统规范性,医院无专职护士培训小组,无规范的分层次分阶段培训计划,无系统的组织实施,无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和配套政策,以致新招聘护士培训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习无规划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实践和患者需要。

1.5 传统教育训练方式不能适应社会和临床的需求

以往对新招聘的护士采用跟班师徒法带教,无固定专人负责,无专业技术老师指导;带教质量缺乏评价监督机制,新招聘护士和带教老师双方互动不够,导致新招聘护士基本知识及基本能力提高不快;传统基础护理技术训练考核方式限于示教室,流程是每月由一名护士在模型人示范标准操作-示教室操作训练-示教室考试;日常工作中,新招聘护士被动接受跟班老师知识传授灌输,习惯呆板模仿和机械操作,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当今模仿型和机械型的护士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和临床的需求。

2 管理对策

2.1 规范培训管理方法

2.1.1 确定培训对象

确定培训对象:新招聘护士,包括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有外院工作经历的聘用注册护士。第一年进入医院全部按照新入护士参加基础护理技术培训,经基本知识与基础技术考核达标后,次年根据上一年的考核结果,评估合格后才能进入相应阶段的护士规范化培训进行综合能力训练。

2.1.2 制定基础护理技术培训计划及目标,建立标准培训规程和考核标准

我院以《基础护理学》和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的要求为蓝本,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我院的《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护理技术操作手册》和《护理操作示范视频光碟》,按照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规程和考核标准。组建医院护士培训小组,明确职能,负责新入护士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能培训、指导临床实践、规范操作行为。

2.1.3 基础护理技术考核要求

理论方面,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以助理护士及初级责任护士的要求与能力培训为依据,制定新招聘护士基本工作能力、应急能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础技能、常见基础护理技术规范的培训和考核内容,护士培训小组根据以上内容,每月负责组织所有新招聘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对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新招聘护士,在每月组织理论考核的同时,适当选择执业资格考试大岗的部分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加入。

操作技术方面,所有新招聘护士在科室经过考核后,再到医院护士培训小组处考核。要求一年内完成操作光碟中的17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每个月可以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操作考试计划及进度,可自行选考操作考核的项目,一个月可以选考多个操作,一年时间中可以将操作项目提前考核完成,但不得延期完成,因个人原因无故延期完成者与今后的技术职称聘任及绩效考核挂钩。如因妊娠、婚期、各种原因的休假等影响培训如期完成者,则需补足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直到完成为止。

2.1.4 建立聘用护士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及保障政策

建立聘用护士培训竞争激励机制及保障政策:基本理论考核成绩80分为达标,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85分为达标,90分为优秀;急救技术操作90分为达标,95分为优秀。每次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的护士,科室都给予绩效奖金的奖励。每月本人考核结果与绩效奖金、评优、续聘等挂钩,并将结果填写入《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而且每月考核达标率与科室培训绩效考核及带教老师、护士长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促进带教的责任感。如果一年内操作或理论考核成绩年度累计5次以上不达标的延期降级聘用,培训时间延长1年,一年内考核成绩年度累计3次以上不达标的培训时间延长半年,以达鞭策作用。

本院所有护士实行同工同酬,通过政策保障使聘用护士的切身利益问题得以解决,保障聘用护士的合法权益,解除她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入工作。普通全日制高校毕业的护理大专、本科新招聘护士考取执业证书后,培训综合考评成绩优秀的人员医院予以转为正式编制护士。通过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对聘用护士技术实施绩效考评管理,彻底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大锅饭”式的传统管理模式,在人员的流动中求稳定,在动态的竞争中选优秀,使聘用护士的管理机制充满活力,也可促进与正式在编护士的相互竞争力,搭建年轻护士的成长平台[2]。

2.1.5 量化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

量化基础护理技术项目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服务:每月设定可量化的具体基础护理技术完成项目,实行基础护理责任大包干,完成的基础护理质量及数量情况与个人绩效考核中的工作量挂钩。其中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口腔护理、会阴冲洗等基础护理项目,要求到病房实实在在落实到患者身上。基础护理质控组成员每月到各个科室检查新招聘护士基础护理质量及核定完成数量情况。

2.2 改革培训教育模式,系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术训练

2.2.1 选择培训基地,健全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选拔教育训练基地,培养护理操作技术训练师资队伍,在全院范围选定内、外6个科室为新招聘护士培训基地。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在科室选拔基础理论扎实、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老师为护理导师,对新入护士尤其是新入一年内的护士采取一对一“临床培训导师制”,要求一对一进行固定指导。带教老师每年聘任,年底对带教质量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综合评价。护理部组建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小组组长由一名副主任护师担任,发挥高职称护理人才优势,为新招聘护士的培养搭建成长的平台。医院科教科设一名副主任护师负责护理的教学与培训,科室设护理科研员一名,健全了医院-护理部-科内的培训教育管理体系。

2.2.2 护理部以重教强护、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加大护理专业培训的资金投入,2008年起逐步更新和购置大量的护理技能训练器材,构建了能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专业场地,并设专人管理,为全院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2.2.3 基本知识和基础护理技术教育训练模式

2.2.3.1 改变传统每个月专人组织示教室现场操作示范的方法,改为视听教育训练方式。根据广东省卫生厅主编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2008年3月起逐步全面梳理和修订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完善基础护理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组织护理技术能手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录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发给培训对象,根据医院制定的《护理操作示范视频光碟》,使全院新护士接受的培训内容和流程、标准统一。新标准将护理程序思维方式贯穿于操作过程中,注重护理评估和临床判断能力的训练,将评估、理论知识及安全意识融入评分标准,通过配套调整,引导护理操作理念的更新,使护理操作流程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人性化。

通过采取自行录制多媒体教学光盘进行培训的方法,解决了培训空间小、培训任务重、教师讲解受限、影响培训效果等实际问题,使护士们一目了然了解每一个操作的规范步骤,护士们可以灵活利用休息及空闲时间随时观看及练习,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渐进性训练。视听教育训练方法实用方便,缩短了培训半径。每个科室安排一位高级责任护士总负责技术指导和考核,医院护士培训小组有8名成员,每月定期到各个科室进行实地答疑与指导[3]。

2.2.3.2 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采用PBL(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式与启发式教育方法相结合,护理组长对分组内的新护士,每天利用10~15 min的时间,通过交接班、查房及实际操作时将常用基础护理理论、技术规范等与临床工作中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学习讨论内容,每次选定某一问题为学习目标,问题尽量与临床护理现存所要解决的情况相接近,通过解决真实性问题,引导护士理解问题后面科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4]。医院在全院各科室工作站上设立有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科室科研员指导护士利用数据库检索查阅文献,搜集学习资料;每周组织新入护士对提出的即定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组织小讲课;在护理教育科研管理委员会组织全院每月4次的护理学术活动中,适当安排新招聘的大专学历护士进行讲课;对积极参与讨论及进行讲课的护士,科室每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通过多途径、多方法提高新护士学习兴趣,拓宽学习思路,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基本知识掌握牢固,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实践与理论的良好结合,避免了培训与临床实践的脱节。

2.2.3.3 在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中采用SP(标准化)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模式,指导新招聘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把教育训练贯穿于日常护理活动中,注重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克服传统基础护理培训中机械、呆板的操作训练,通过SP为新护士设置情境,采取真人真做的方式,让新护士在病房进行实地操作考试,让患者来充当评估者的角色,通过患者的客观感受来点评操作技术的不足;或者由指导老师模拟标准化患者,对操作者进行虚拟情景训练,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激发护士们的学习兴趣,加深护士对系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具体操作的感性认识[5],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提高年轻护士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开展,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是广大护理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护理技术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所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新招聘护士基础技能及基本知识势在必行。通过对影响新招聘1年内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管理对策,稳定聘用护士队伍;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提高评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基本知识和基础技术水平;提高工作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 考 文 献

[1] 吴欣娟,马丽莉.新护士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及效果探讨.中华护理教育,2005,2(2):54.

[2] 施伟群.聘用护士的培训考核方法探讨.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1:181.

[3] 郜红梅,肖岷,孙亚萍,王晓红,周杰.多媒体延伸法培训模式在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与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11,8(2)142-143.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6

1.1医药卫生“双师型”素质认识上的误区

“双师型”即“教师资格证”与“职业资格证书”兼备,其含义是不但具备教师的任教能力,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及教学能力和素质,而且具备岗位实训的指导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专业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等。

对于医药卫生高职院校而言,其“双师型教师”的界定除了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外,尚有执业医师、执业药师、护士执业证书等。就执业医师而言,1999年以前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可以申请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1999年以后的许多教师虽然通过了执业医师考试,但并未经过临床的专业培训,甚至对临床诊疗现状并不了解,故存在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并不等价的问题,以此为依据作为判断教师是否是“双师型”教师的做法亦值得商榷。“双证”即“双师”的认识,使得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盲目投入考证行列,结果出现所考内容与教师自己专业并不相关,甚至出现为证考证、以钱买证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工作的导向。

1.2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资源相对匮乏

医药卫生类专业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因而师资资源相对匮乏。随着学生的扩招,专业教师的紧缺成为突出问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达到1∶30以上,因而专业教师周学时达12节以上,个别教师达24学时。一些专业教师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基础理论的提高而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的在校教育而忽视实习期间教育,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加影响了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时间,从而使专业教师虽然具有“双证”及“双师型”教师的资格,但教学的内容与临床的专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距离”。

1.3医药卫生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补充存在矛盾

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培养上经常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广泛吸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课,根据专业需要,组建一支具有流动性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聘教师队伍。但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卫生高职教育的误解与歧视,加之高职院校教师薪酬待遇又普遍较低,另一方面,卫生高职类院校人事制度不健全、不科学,许多高职院校的用人自受到束缚,人员流动困难。

1.4医药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不尽合理

由于我国高职护理教育起步较晚,护理“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从职称结构上看,表现为低级职称教师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且绝大多数为副高职称。从学历结构上看,以本科为主,硕士较少,还有部分为专科学历,而这意味着这部分“双师型”教师学历不达标。职称和学历层次的普遍偏低,使得能够带动和带领其他教师及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缺乏,难以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这成为制约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1.5医药卫生高职“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尚未建立

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是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而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培训基地主要为附属、教学医院和制药企业。但不少专业教师未能深入至临床(企业)一线进行专业实践,使教学工作理论与临床(企业)实践不能充分结合。

2.加快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策略

以示范高职院建设为抓手,以校企深度合作为途径,构建“五项工程”的双师队伍保障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利用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合作企业丰富的软硬件资源,在院企建立“互聘共培共用”的基础上,打造一支“双师双岗”、职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教师队伍。

2.1“双师双岗”队伍建设的保障工程

2.1.1组织保障

把“双师双岗”队伍建设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大事来抓,成立三级层面的建设领导小组(图1),其中管理办公室设由学院分管院长、医院分管院长/企业生产经理担任主任,由组织人事处长、教务处处长、医院科教科长/企业生产科长担任副主任,系部主任、副主任和医院科室/企业车间主任、副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由教学管理办公室或专业教师实践管理办公室(各设教学秘书1名)承担具体事务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师专业实践任务的落实和专业实践质量监控,保证双师教师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教师和专业人员同时接受学院与医院/企业的双重管理。

2.1.2制度保障

制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办法》,明确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素质要求和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要求系部做好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的部门规划,并根据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四个观测点,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具体措施、认定的必备和资格条件、认定程序和待遇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定。并积极创造条件,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结构。

图1 双师双岗建设的组织保障图

根据江苏省卫生厅2006年下发的《江苏省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三级综合医院)》的通知(苏卫医〔2006〕76号),其中“5―2―1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符合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要求;教师被高等医学院校聘用,取得教学职称”。制定《双师素质校外教师评聘与管理制度》,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三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吸引来自医院(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和专业技能,在提高其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讲授能力的前提下,鼓励在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教学职称,充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2“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双岗”共培共用工程

应完善《专业课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的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并完善“双师素质”认定条件,建立持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长效机制。

将“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纳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的管理体系中,制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建设的各项配套措施,每半年一次组织教师分批进入医院(企业)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入院后三年内参加不少于六个月的医院(企业)的专业实践,并建立“师徒”的帮扶关系,医院(企业)技术骨干为负责专业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提高的师傅,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提高,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助理工程师等职称的晋升。

制定《教学骨干专业实践管理制度》,促进教学骨干完成挂职、顶岗的工作任务,尽可能地收集相关的病例材料、图片与视频录像,以充实课堂的教学素材,为学生的实训课做好软件准备;每半年组织一次“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单位和参与人员进行交流研讨,促进从理论的角度解释生产实践中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加强调研工作,深入医院(企业),在现场参观、考察生产实践的具体流程,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与研讨;提高个人能力、素质、技能,调研学院专业、课程的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并为教师参加各种技术资格考试提供便利,鼓励专业教师通过业余自学,取得与所从事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资格,完成在临床/专业方面的职称晋升,即主治医师/工程师、副主任医师/副高级工程师。

2.3“校外兼职教师”的“双师双岗”共培共用工程

根据苏卫医〔2006〕76号文,通过《双师素质校外教师评聘制度和奖励办法》和《外聘教师教学职称评定办法》,积极探索校院(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健全校外教师的选拔准入机制,建立“兼职教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校外骨干教师培养和知识持续更新融入兼职教师建设工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根据医院(企业)单位发展的需求,对其青年医生(技术人员)在学历提升、岗前培训、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富有成效的合作,并通过“帮扶结对”,促使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完成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工作和助教职称的晋升。

技术骨干培养方面,积极与医院(企业)单位共建研究实体有效支持医院(企业)单位相关学科的建设;共建办学实体,通过学生在第一学年打好专业基础后,第二学年专业课的教学直接安排到医院/企业,增强其教学能力,使学生能直接面对服务对象;为医院(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难题,促进了新技术推广;并通过“导师制”的方式,助其在理论知识和教学方面有所建树,完成学院讲师、副教授等方面的职称晋升。

院(企)专家共培共用方面,学校聘任在医院(企业)中有较大影响力、技术水平高的专家为学校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客座教授或专业带头人,建立“一对一”的帮教模式,专业教师为医院(企业)人员的教学“导师”,负责向其传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双方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每两年评聘一次,颁发聘书并明确任期目标,学院按照不低于教授的标准发放津贴。

学院把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加强与医院(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学院新建成的生物医学科研平台等实验室资源和医院(企业)丰富的病例/生产资源,共建科研实体,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科研开发、专利申请等多种形式的密切合作,努力使学院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力量和强大源泉,促进医院(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4双专业带头人建设工程

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职责和功能,由7至13名本专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由相关的行业协会会长或该行业的权威专家担任,学校该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担任副主任,并指派1名专业教师任秘书。制定《专业带头人参加专业实践的管理办法》,促进专业带头人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取得较大的提高,并通过在医院(企业)的实践取得相应的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7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173-01

随着医疗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我院业务的不断扩大,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已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我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其实,早在1994年我院就率先在院内聘用了为数很少的临时专业技术人员,其均为聘用护士。从2000年以来,我院为适应业务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了分批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力度,并逐年递增。目前,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专业技术人员60%,其中护理人员占全院护理人数的71%,成为临床护理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对聘用护士加强教育和管理也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医院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

1 聘用护士现状

1.1 学历不同,职称不等,素质不平衡。我院聘用的护士当中,从2006年12月截至2009年12月学历及职称如下表:

从学历上看各有所长。据观察,大专学历的聘用护士理论知识较强;中专学历的聘用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强。由于基础不同,所以理论水平、临床实践等任职能力差别明显。职称方面,在大多聘用护士心里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始终是聘用制人员,没有必要努力地去晋升晋级,当然,在医院的鼓励和支持下,近年来这些方面还是有明显地改变。

1.2思想活跃、专业意识较淡薄。聘用护士中不少人情绪不稳定,表现在:未能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责任的重大。爱岗敬业意识较淡薄,往往把护理工作简单理解为能够完成各项操作,应对日常工作的繁琐劳动,忽略了护士应具有的高尚品质和业务素质。前些年,由于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工资待遇方面有所不同,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因此,这种临时心理占据聘用护士的80%以上,加之随着医疗体制及人事制度的改革,股份制、合资医院相继出现,这些医院强烈吸引着这些护士,她们存在着随时离岗的可能。近年来,新的劳动法出台后,聘用护士的待遇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同工同酬,这种临时心里才得到一定的缓解。

1.3临床经验不足。一部分虽在毕业后已经在医院或卫生院工作过,但所处的医疗环境差、不正规。因此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有操作不规范,护理行为缺乏条理性、灵活性的问题。

2 聘用护士的选拔

2.1 择优录取,严格把关。对前来应聘的人员首先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由人事处认真核对毕业证、身份证、在校表现、临床实习情况及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情况。

2.2 符合应聘条件的以面试、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方法进行摸底考核,择优录用。凡参加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的应聘人员分配到临床科室后,由工作责任心强、技术全面、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带习带教,考核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写出考核鉴定,上报护理部、人事处审批。

2.3 所聘护士在进入岗位前,进行院纪法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等岗前培训。

2.4 经初步选的聘用护士,在临床考核鉴定合格、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确定录用,签定聘用合同。

3 聘用护士的培养

3.1 树立爱岗敬业思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我院护理部除了让聘用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行业规范、服务用语、忌语等,还要组织他们学习优秀护士的典型事例,召开座谈会,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活动,增进护患了解,使她们从中感悟护士工作的光荣使命及责任的重大。

3.2 注意临床实践能力的教育,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医院在使用聘用护士的同时还注意对聘用护士进行有的放矢的再培养,再聘用护士中培养专职护理人才,提高聘用护士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3.3 强化“三基”训练。我院护理部制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考试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业务学习及护理查房的形式,帮助招聘护士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不断了解新技术、新理论,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并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活动中,指定专人跟班指导进行工作,使其工作更有计划性,较好应对各项护理活动。

4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

4.1 医院尽量解决聘用护士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待遇、生活、进修学习、社保福利等,减少经过培训的招聘护士的流失。

聘任医师专业技术篇8

  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1

  我是XXX,今年XX岁,主治医师,本科学历,XXXX年毕业于XX医学院。我竞争的岗位是门诊部主任。我之所以竞争这个职位,主要是因为我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势和能力:我叫,男,29岁。我竞聘的是医院院专业技术岗位中临床医生(十二级)岗位。根据《医院全员竞聘上岗实施方案》的规定,我符合竞聘上述岗位,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1、我于年从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工作。并于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临床执业医师,在临床一线已经工作5年,符合临床医生岗位(十二级)岗位的要求。

  2、有较为丰富的临床医疗技能及经验,在5年的临床工作中,我熟悉掌握了内儿科常见并多发病临床处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上我认真、负责,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精神,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切切实实为病人解决问题,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贡献自己力量。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利益及社会利益。

  3、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年3月至9月我到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顺利结业归来,通过进修提高了我的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技术水平。提高了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能力。

  4、开始年我承蒙院领导的信任,开始兼任医务科工作,在院领导的培养下,使我的行政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熟悉了医务科的职责任务和规范,认真处理医务科的各项日常工作,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任务。

  总之,多年的医疗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品质,成为我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在动力。这是我做好这一极富挑战性工作的最大优势。

  然而,人无完人,我自身不可避免的存在某些缺点,主要有:

  1、我的.临床经验相对医院老同志来说还不够多,这需要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我的医疗技能水平相对大城市大医院的专家来说还比较低下,这也需要不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医疗水平。

  2、我的社会交际水平还待进一步提高。

  但是,我依然相信我能够胜任临床医生岗位(十二级)岗位的工作,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决定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门诊诊疗常规。

  2、在院长的领导下,继续从事临床一线的医疗工作,特别是科室需要抢救病人时立即前往。继续认真、负责的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医院创造更大的社会利益。

  3、服从医院领导,努力地配合院领导进一步加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来要求自己,并不断加强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完成医院下达的每一项工作指标和任务。

  4、在医务科工作上将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制度、加大业务管理力度,根据医院坚持公益性的方向,重点抓好基本卫生服务的管理建设,进一步抓好规章制度的落实,协助医疗纠纷的调查处理。着重加强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以使我院医务人员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实惠。

  如果我这次有幸竞争成功,我将不辱使命,以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办法、全身心的精力,积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为门诊部,为吴中医院的发展作出最大的贡献。

  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您们好!我怀着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对区×××中心改革的热情参与,我走上了今天的竞聘讲台.我叫xxx,高中学历,19XX年9月出生,年龄,XX岁,于19XX年7月参加工作,19XX年被评为医师.根据区计生委《关于生殖健康中心岗位设置和竞争上岗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岗位条件和自身实际条件,我决定参加的是:××门诊部医生竞聘上岗演讲稿3篇.

  我参加门诊部医生岗位竞聘报告的理由如下:

  第一,我参加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工作时间早,19XX年7月就参加工作,政治思想觉悟高,对党和国家的人口政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认识,听从组织部门分配,服从领导安排,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手术需要经常加班;团结同事,与同志和睦相处,能在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对病患者关心爱护,具有强烈的爱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上的痛苦,想方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尊重病患者的人格,自觉维护病患者的个人隐私,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

  第二,本人从事计生专业技术工作时间长,时间已有30年之久,经验丰富,并于19XX年被评为医师,具备岗位要求的资质和条件,属于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熟悉和掌握生殖健康门诊工作流程要求,擅长妇科手术,能按照上级部门的规定的技术规范,独立完成人流引产,安(取)宫内节育器及避孕节育手术,对女性生殖器感染,性病,不孕不育以及生殖保健等具有一定的诊治判断技术,能完成计划生育的相关手术.

  第三,对生殖健康XX门诊的医生工作非常了解,能做到轻车熟路,驾熟就轻.我长期在隆化镇计生服务站,XX计生服务站工作,无论是XX门诊的业务环境,还是对XX各村社的人口计生情况,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今后履行好医生竞聘述职报告职责是一个很好的便利条件.

  第四,具备履行岗位的条件,能够较好地履行好岗位职责.本人参加工作时间长,被评为医师专业技术职称的时间也长,经验丰富,而且对工作环境熟悉.工作热情高,无论是病患者上门求诊解难还是例行下村妇检,总是不辞辛劳,不怕走乡窜户,路途艰辛,工作业绩有目共睹,具备履行XX门诊医生岗位的条件和要求,能够履行好XX门诊医生岗位职责.

  如果我门诊部医生岗位竞聘书成功竞聘XX门诊医生岗位,我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区生殖健康中心和XX门诊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我将更加自觉地遵守好区生殖健康中心以及XX门诊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

  2.积极参加中心统一安排的业务学习进修培训,加强自学,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服从区生殖健康中心和XX门诊的领导和分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我将严格按照计生工作质量标准,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认真履行医生职责和义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服务理念,自觉在工作中加强计生政策宣传,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做好计生服务工作.

  4.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定期征求各方意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亲情服务.

  5.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或其他困难,我会积极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向中心专家请教,以"不求最好,但求更好"的精神面貌对待每一件工作.

  6.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岗位经营意识,学习成本效益核算.在做好岗位工作的同时要节约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疗成本,保障生殖健康服务工作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上是我对××门诊医生竞聘演讲稿范文的认识和表态.无论应聘成否,我都将坚持不懈地完善自己.如果竞聘上岗不成功,我也绝不会气馁,我将更加认真学习本领,服从组织调配.最后,借此机会,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医生岗位竞聘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ⅹⅹⅹ,今年37岁,1997年临沂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港上镇卫生院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工作,2014年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014年取得主治医师资格,2014年因工作需要调入花园乡中心卫生院担任业务副院长职务至今,现将本人竞争优势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_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维护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多次被评为县、乡级先进工作者。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主治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_学_,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_有关临床基础知识,丰富了自己的_知识。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_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

  练掌握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能熟练掌握内科心源性休克性、感染性休克、突发性心脑血管疾病及急性机磷中毒等急症的救治,独立进行内科科常用手术操作技能。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自任现职以来,本人诊治的内科疾病诊断治疗准确率在98%以上、从无差错事故的发生。

  如果我有幸竞聘到中级职称(主治医师)这一岗位,我将积极响应新医改的政策方针,遵纪守法,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前提,以增强_知识和提高业务技能为基础,坚持走临床和社会工作相结合的道路,积极配合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圆满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任务。

  (一)基础医疗质量:通过认真学_《医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熟悉医疗文书书写制度、请示报告制度、查对制度、会诊制度、病例讨论制度、首诊首科负责制度等医疗核心规章制度。通过基础_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方法,对基础医疗质量和医疗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多措并举,使全院的医疗质量明显提高。

  (二)医疗文书质量:1、严格按照《山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认真组织学_,每月配合医院进行一至二次病历质量督导检查,落实奖惩兑现,奖优罚劣,使临床医师的病历书写意识和书写质量大有提高。2、建立门诊手册,建立门诊输液观察病历。严把处方质量关,合格率要求在90%以上。3、门诊及住院科室的各项基础登记也能够按要求进行,基本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