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8篇

时间:2023-02-27 11:11:43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1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防火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做好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公安消防的重要职责,对于我国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文物古建筑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从消防防火的前期预防到火灾的救援,以及事后的处理等,都应该有一整套健全的机制,从而切实保障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运行。

1.文物古建筑的消防特点

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主要是因为其建筑材料为木材,根据我国消防的耐火等级划分属于三或四级耐火等级,所以发生火灾的系数较高。文物古建筑在布局上也不利于消防防火,因为受到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的影响,并且消防理念较弱,所以布局比较紧凑,没有预留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将为消防救援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我国的文物古建筑一般都建造在比较偏远的地区,依山而建,一旦发生火灾,消防救援在时间上会有所延迟,会耽误消防救援的最佳时机。

2.文物古建筑容易引起火灾的原因

2.1 建筑材料和建筑布局

文物古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由于其结构形式主要是木构架,在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其木材中的含水量大大降低,在木材干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火灾。而在文物古建筑中所使用的木材大多为松、柏、杉、楠等材质,尤其是松树和柏树,其中含有大量的松油,一旦发生火灾,将会迅速蔓延,为火灾扑救带来很大的难度。古建筑大多数通风条件都较好,一旦发生火灾,不仅炎热蔓延较快,而且燃烧十分迅速,再加之屋顶较为严实,发生火灾时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从而形成立体燃烧。当前我国古建筑多以单位建筑为主,各单体建筑共同组成各种庭院,一旦有一体起火,则毗连的建筑都会大面积燃烧,从而导致火势很难控制。

2.2 管理不力

当前文物古建筑在管理方面存在分工不明及责任不清的问题,部分主管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管理较为忽视,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再加之群众文物保护意识较差,在火源及电源管理方面不严格,缺乏责任主体意识。部分文物古建筑中消防设施数量不足,缺乏消防水源。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文物古建筑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极易发生火灾,从而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加强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安全的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发挥相关部门职能

要全面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明确古建筑文物保护的职能部门。落实好相关部门的职责。健全管理机制,普及消防知识,努力预防火灾发生。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古建筑文物消防安全难点问题。依法解决古建筑文物保护维修经费问题。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工作;认真落实逐级的消防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严格各项防火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本单位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夜间巡查制度,定期组织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火灾隐患;建立防火档案;组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制订灭火应急方案,并组织、灭火疏散演练。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消防防火宣传

在文物古建筑消防防火工作中,形成群防群治的消防防火局面,以此来确保古建筑消防自救能力的提高。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要依据,坚持保护与整改相结合,在利用的基础上重视管理工作,以此来有保障古建筑的安全,有效的防范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地实现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为了做好消防防火安全防范工作,对于文物古建筑需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消防安全自查,重视古建筑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及消防安全常识的宣传,努力提高人们对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意识,落实好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发动群众的力量,利用多种宣传形式来提高人们对文物古建筑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自觉参与到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中来,有效地保障古建筑的安全。

3.3 加强消防设施建设,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很大一部分古建筑所处位置较为偏僻,部分位于高山之颠,由于受制于地理位置及客观条件等因素的诸多限制,一旦古建筑发生火灾,完全依赖于消防力量来扑救无法及时消除隐患,因此需要对自身消防设施进行完善,从而使火灾在初期即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位于城市中的古建筑,需要充分地利用市政供水管网来安装消火栓,并将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保证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对于处于山区及郊区的古建筑,需要修建消防水塔及消防水缸,确保消防应急用水需求。

3.4 加强电源和货源管理

在古建筑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格进行用电管理。对有雷击危险的古建筑,要安装避雷设施,并定期检测和维修。在古建筑内严禁堆放柴草、木料及汽油、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燃放和焚烧,要指定远离古建筑的焚烧点,并定人定岗负责管理,确保消防安全。

结语

古建筑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防火安全工作要给予充分地重视,针对文物古建筑火灾隐患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防范,有效地保证文物古建筑的安全,确保这些民族瑰宝能够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吴波.浅谈文物古建筑消防管理做法及预防对策[J].科教文汇,2008(29):20-22.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现状,存在问题,防控对策

由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地增多。高层建筑结构功能复杂,高度高、建筑面积大、用火用电量大、人员众多,所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近几年,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和扑救措施是消防领域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

据有关火灾统计资料得知:建筑火灾一般占火灾总数的60%左右,而高层建筑火灾的占有率更是十分可怕,高层建筑火灾的经济损失之大,令人吃惊。例如,2010年9月9日,吉林省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的两栋32层高楼发生火灾;2010年8月9日4时27分,重庆市渝中区一座29层的居民楼发生火灾,火势从居民楼7楼开始向上蔓延,冲上了29层顶楼,经过280余名消防官兵近4个小时的奋战,火基本被扑灭;2009年2月9日20时27分,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在建的附属文化中心大楼工地发生火灾等。高层建筑火灾已成为人们非常忌惮的一件事情。由于广大公众对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不了解,对火灾的潜在隐患不清楚,还有自身消防安全意识不够强,导致高层建筑火灾及时救护方案的实施存在十分大的困难。[1]

二、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存在问题

2.1公众安全意识缺乏。在日常生活当中,公众没有防范火灾的安全意识,同时也缺乏对火灾事故的灾难性后果的认识。比如,在房屋的装修上没有考虑运用防火材料;在对房屋的改造上不能够充分利用房屋结构;对电器的安全使用重视不够,家用电路不够安全。还有大部分人对消防安全的基本知识不清楚,自救逃生常识也相对匮乏。[2]

2.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现在的高层建筑都实行了多产权承包制,这就使得各机构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责任落实不清,使得消防设施的管理维护责任不到位,导致火灾的突发事件不能及时解决。同时,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繁多,管理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不够扎实,加之消防应急预案等的欠缺。所以,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

2.3消防设计不够规范。许多高层建筑住宅的消防设计十分不合理,严重影响消防安全。尤其是一些老式的建筑消防设计存在着先天不足,比如,疏散楼梯间不符合规范要求、缺少消防水源、公共通道未设消防自动系统、超过百米甚至更高的建筑存在避难层“空白”、现代高层建筑的建设密度高,使得消防车不能及时进入进行作业,延误火灾的最佳灭火时间。目前高层建筑的幕墙装饰大多使用玻璃,在火灾高温作用下极易破碎,妨碍救援实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3]

三、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措施

3.1使用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建筑材料。解决火灾的做好办法就是杜绝引起火灾的源头,换句话说就是要用耐高温、防火的建筑材料,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现在一些消防部门正在探讨酝推出硬性规定或临时性管控措施,使得耐高温、防火的建筑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此同时,在法律层面上进行严格的消防监督,从火灾源头消除高层建筑可能存在的火灾隐患。

3.2合理设计和规划建筑布局。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提高了建筑本身火灾抗御能力,还严格得遵循了国家的相关技术规范。合理的划分建筑内部防火分区 ,设置防火分隔 ,可以有效的阻止火势蔓延。在高层建筑周边保留空地,可以保证扑救火灾和开展救援需要的作业面和空间,大大的减轻了人员的疏散压力。

3.3加大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目前大多数市民对于消防安全意识都处在不清楚的层面,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不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提高使命的消防安全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许多的人们不懂基本消防安全常识,所以消防部门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 ,大力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消防宣传教育。同时,也可以开展火灾应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居民的自防自救能力。

3.4提高处置高层建筑火灾能力。集中多部门力量实施快速。有效灭火救援消防部门应加强高层建筑实地调研 ,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性、操作性强的灭火救援预案并实施演练 ,配备先进的灭火及个人防护装备 ,同时开展灭火救援技术专项研发 ,从装备配备和科技创新角度提高处置高层建筑火灾能力。在灭火救援中 ,还应及时调动其他消防力量及公安、交警、武警、医疗急救、供水、供电等部门进行增援 ,集中整合相关力量快速有效开展灭火救援工作。[4]

四、结 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火灾的预防与救护也将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只有人们加强自身消防安全意识,建筑施工方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消防人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并且完善健全各项制度,才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公众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长军.关于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0

[2]司戈.中国高层建筑火灾[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3

关键词:农村;消防安全;防控火灾;意识

为深入推进构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全面加快新农村消防工作,大力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进一步提高农村整体抗御火灾能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新课题。

近年来,农村消防安全形势非常严峻,火灾起数、损失和人员伤亡居高不下, 并且有上升的趋势,农村消防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是各级人民政府和消防监督管理机构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1、农村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缺少村镇整体规划,建筑布局不合理。由于受经济条件与自然条件、人口增多与土地减少、现代观念与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早期的居民住宅主体结构多数以泥土为墙体承重材料,以木、竹等可燃物材料为装饰材料,住宅耐火等级普遍较低。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另一方面,一些农村房屋与柴草堆垛紧靠,无防火间距,如果初期的小火灾不能得到及时的扑救,极易造成大面积的“火烧连营”的局面。 (2)消防基础设施缺乏,自防自救能力不强。当前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乡镇的消防规划并没有与城镇建设速度协调一致进行,少数镇政府由于财力有限,农村消防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缓慢,部分设施、器材缺乏维护保养,加之消防监督工作由于体制、人员编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也没有跟上城镇经济发展步伐,小城镇消防安全工作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3)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火灾隐患随处可见。由于受传统观念、文化素质、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多数农民接受消防集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较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 自防自救能力差。现在家庭条件好的农村居民用上了液化石油气灶, 但因往往不按正常的安全程序去操作使用, 由于忘关阀门漏气等原因, 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燃烧,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农村“六小”企业火灾频发。目前,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夏收火灾、麦场火灾等呈下降趋势,同时,在撤乡并镇的完成和城市经济的带动下,小城镇、城乡结合部经济活力增强,以城市为依托的小家庭作坊、小厂房、小车间增多。同时,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小饭店、小旅馆等“六小”单位或企业不断增多,无序发展,缺乏监督,也导致这些地区火灾发生数量逐年增多。

(5)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不足。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任务越来越重,在现有人员和装备情况下,要承担辖区内的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工作任务,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按照消防站建设标准,一座消防站的保护面积应为4-7平方公里,而目前各消防站辖区保护面积均已超过保护面积,而各乡镇,特别是距离城区较远的乡镇,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存在侥幸心理,未按要求组建农村义务消防队伍,有的即便组建了,人员素质较低,未配备基本灭火装备,不能发挥义务消防队伍应有的力量。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4

关键词:建筑外墙;保温;防火

中图分类号:TU352.59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对建筑的需求量较大。近些年,我国的建筑形式以高层建筑和群体性建筑为主,建筑区域较为集中,建筑单位面积比较大。针对我国的建筑情况,建筑节能措施的采用十分必要,而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因此,将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普遍运用到各地区各种风格的新建建筑中,是建筑节能的重大举措。然而,随着外墙保温材料的广泛运用,建筑的火灾隐患也愈来愈严重,因此,运用保温材料节能的同时也应该更加注重保证其安全性。

1 建筑外墙保温消防安全现状

近些年,外墙保温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日渐广泛,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其所采用的保温材料多为易燃性材料,这就增加了火灾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成为重点,同时也是一个技术性难点问题。下面就对国内外建筑行业在此难点问题方面的发展现状进行简单的介绍。

1.1我国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主要包括三种类别,第一类为无机保温材料,其本身不具有可燃性,但其保温性能较差,岩棉、玻璃棉等均属此类;第二类为有机材料与无机材料混合制成的复合材料,这种保温材料可燃性也较差,此类型的代表材料有胶粉聚苯颗粒;第三类为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这种类型的保温材料多具有较高的可燃性,为易燃材料,引发火灾的可能性较大。其中此类别的保温材料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氨酯硬泡最为常见。此类材料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因为它的保温性能较好,质量较小,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但在使用中其易燃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总体来说,国内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有机可燃材料为主材料的保温材料占保温材料的总体的五分之四,且主要以聚苯板薄抹灰为主,总体防火性能不佳。

1.2国外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对于建筑外墙保温材料一直将材料的使用安全性作为最重要的选择原则。在外墙保温防火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对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性能进行了等级化划分。其对于各种建筑外墙保温性能和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的测定规定了合理的测定方法,并制定了严谨科学的等级化划分原则和使用要求。例如,英国的建筑物只有高度在0m~18m之间时,才可以使用聚苯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而对于不易燃的保温材料的使用则无建筑物高度的限制。

2 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原因

2.1外墙保温材料存在火灾隐患

如今容纳人员较多的高层写字楼以及住宅小区内的居民楼多采用外墙保温材料,这不仅改善了建筑的性能,也有利于建筑节能。但是这些建筑物所采用的外墙保温材料多为在墙体外加有机保温层的方法,其有机保温层的材料多为棉岩、玻璃纤维等易燃性物质。这些物质一般在较低的温度下就会熔融,因此,采用这种材料防火安全性能很差,并且在这种人员密集的建筑物中发生火灾,其火势相对难控制,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所以,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会使建筑物存在较严重的火灾隐患,需要进一步提高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

2.2国家对建筑物保温防火问题的重视

近些年来,众多国外外墙保温防火惬意进驻我国,由于钻政策的洞子来追逐更高的商业利益,而发生了一些由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引起火灾所造成的重大建筑安全事故。因此,国家对于建筑物保温防火问题日渐重视起来。与此同时,国外专业建筑外墙保温企业的入驻,使得我们国家发现了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外墙保温防火问题上的差距,在逐步通过立法等方式来填补此方面的管理空缺,提高人们对于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的关注,并加大在此方面的技术研究支持力度。

3 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措施

解决国内建筑行业整体存在的外墙保温防火问题,不仅需要国家法律、规范和制度的约束,也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

3.1保温材料的合理选择

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方,应该在对建筑外墙保温问题进行设计时,综合考虑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防火性能、经济性以及可靠性等多方面性能,尽可能在满足各方面性能的条件下设计选用具有较好防火性能的外墙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要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并应进行现场抽样检验。保温材料进场后,要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安全覆盖,或将保温材料涂抹防护层后再进入施工现场。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定以及没有产品标准的外墙保温材料。而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单位给出的设计方案进行,不得私自更换保温材料种类。这不仅是为了防止建筑物自身引起火灾,也是为了避免其他火源靠近时引燃外墙保温材料而对建筑物及建筑物使用者造成不便和损失。由于外墙保温材料应用在建筑外墙上,其容易接触外部火源,因此,不但要考虑到其自身是否易燃,还有考虑到其在接触火源时是否易燃,这就要求设计方都要合理选择保温材料,并按照选择方案进行施工。

3.2制定外墙保温防火规范

在国家政策方面,需要制度处建筑物外墙保温防火规范,对建筑物防火要求以及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均进行等级划分。并要求建筑设计、施工单位均按照此规范进行外墙保温防火的设计和施工,监督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保温材料生产单位对其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系统进行升级,以满足防火性能的要求。

3.3增强消防系统的安全保障性

依据消防条例以及消防安全等相关内容,针对建筑外墙保温施工中的消防安全做出相关规定。在装有保温材料且必须进行焊接等可能发生明火的区域和部位,装配好相关的消防设施,并配备专业消防人员团队进行管理。一旦出现火灾情况,应由专业消防人员进行及时处理。由此将火灾的发生性降至最低,一旦灾情发生,也要将火灾发生后的损失降至最低。通过消防系统的设置,保障建筑外墙保温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4提高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综合技术

从技术层次改善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通过对目前保温材料的保温系统构造进行技术优化,以增强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比如,设置防火隔断的结构设计,需要保证适当的防火宽度。再如,先在保温材料的外层涂抹高性能的防火涂料,再将其运用到建筑施工中,这样就会明显提高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另一方面,加强技术研究,研制新型保温防火性能俱佳的保温材料。酚醛泡沫就是国外已经研制成功的兼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防火性的一种材料。因此,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寻找和研发更加适用于建筑外墙保温防火性能的新型保温材料。

4 结论

总之,外墙保温材料的应用对于建筑节能十分重要,然而,易燃性的有机保温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施工和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注意,并从自身出发,为解决这一问题不断努力。同时,人们也需要不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保温材料的应用真正的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郭国旗,陈少松,朱国庆.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探讨.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4).

[2]孙波.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王泽珍,张晓敏.建筑外墙保温防火问题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4],张广群,秦晓荃.一种新型建筑外墙防火材料.低温建筑技术,2011(10).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5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防火对策

石油化工企业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的,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廉价石油的开采,石油化工企业得以高速发展,目前主要炼制生产的汽油、煤油、柴油、重油以及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石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腐蚀的特点,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具备科学合理的生产安全管理措施,就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的危险,给石化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带来严重威胁。关于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各级政府也极为重视,有关领导曾强调,石化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架起高、精、尖装备配备和灭火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断提升专职消防队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能力。

一、目前石化企业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一)化工企业消防安全意识不高

根据我国2009年5月1日颁布的《消防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然而事实上,一些石化企业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对各个部门的消防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明朗,因此企业内各部门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仍然处于各自为营的状态,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二)企业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过于表面化

消防安全教育以提高化工企业和人员的四个能力为主:第一是提高人员消除火灾隐患的能力,第二是提高扑灭火灾的能力,第三是组织人员进行疏散和逃生的能力,最后一点是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能力,其中包括各个部门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员等。根据目前我国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进展来看,相关部门和人员在这四个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也有所增强。

(三)消防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

部分石化企业的因为已经生产多年,生产运输设施、设备连续几十年生产运行,安全可靠性无法确定,部分油、气管网存在老化现象。部分石化装置是按照老规范来建造,未设置固定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等自动消防设施,不满足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一旦发生事故,处置难度相对较大。

(四)安全消防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

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化工企业消防安全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这些从业人员的学历低,对一些专业的消防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给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某些化工企业存在着人员流动中无证上岗现象,间接地降低了消防中心的工作水平。除此之外,某些化工企业受到资金的制约,致使某些消防设施过于陈旧,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更换。加上消防栓水压过低,消防专业设备的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加大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给石化企业生产计划的顺利实施埋下了安全隐患。

二、石化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处理对策

企业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各企业负责人就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督导落实;同时,要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员工四级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压实责任链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消防安全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要细致排查隐患,石化企业要定期组织开展一次翻箱倒柜式的隐患排查。这就需要石化企业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包括安全常识的培训、安全意识的树立、对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消防器材的使用等等。培训之后,可以进行考核,检查员工对安全生产的掌握情况,切实做好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其次,企业需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从管理制度上强化企业的生产安全。对企业各各生产部门中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对于员工中出现违规操作而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使员工深刻认识到企业对于消防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使员工时刻牢记安全生产规范;注重高学历消防安全工作人员的选用,并对他们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通过消防安全培训活动的作用加强这些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并强化他们的消防安全生产意识。最后,企业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设备。设备老化、过期失效是企业消防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将会是惨重的。因此,企业需要经常和属地安监部门保持联系和请专家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派遣专门的消防人员定期检查消防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的、过久的设备。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科研的投入力度,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石化企业,更应该积极研究更安全、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模式,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石油化工企业消防安全问题及其防火对策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分别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对策。总之,石化企业只有严格遵守和执行安全生产策略,才能安全生产,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力能.石油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J].行业论坛,2013(02)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6

【关键词】劳动密集;消防安全;措施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迅猛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材料资源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逐步加大,这些有利因素都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增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解决劳动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政府的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采取了一些推动企业发展建设的有力措施。但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较多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将会给社会及人身都带来巨大影响。

二、当前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

(一)可燃、易燃物品多,火灾荷载大。目前,服装、制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是以皮革为主、化工原料为辅的易燃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可燃物品以及甲苯、溶剂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这些物品在使用时都极易发生燃烧,引起火灾的发生。这些物品燃烧后会大量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和烟气,阻碍员工逃生,给员工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劳动密集型企业负责人往往重效益、轻安全,在有限的空间内,不顾相关消防法规定要求,占用防火间距等最大限度地堆放生产材料,致使厂房和生产车间内火灾荷载密度急剧增加,火灾危险性增大。

(二)消防安全先天不足,火灾隐患突出。大部分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没有很好地进行消防规划,“先建设后审核”、“先投入生产再审核”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企业在施工阶段违规建造,消防车通道的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到达火场进行有效的火灾扑救。加之与周边建筑没有保持相应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灾蔓延趋势。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等建筑耐火等级较低,一旦起火,由于建筑构件抗御火灾的能力低,在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三)建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企业基础消防设施薄弱,特别是室内外消火栓的数量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企业,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移动式灭火器材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将直接阻碍初起火灾的扑救处置,加速火灾蔓延,增加火灾危险性。

(四)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多数企业未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工作措施不到位,无专人负责管理企业的消防安全工作,失控漏现象严重。部分企业老板及员工对消防安全认识不足,不懂消防器材的操作和初期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同时对原料、成品仓库等重要部位的管理工作不重视,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正确处理防盗和防火在关系,存在仓库与车间混未进行防火分隔、仓库内垛距、灯距等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先天性火灾隐患。对存在的火灾隐患,未落实整改措施和临时的防范措施,极易导致火灾事故发生。

三、劳动密集型企业防火安全措施

(一)认真排查,摸清底数,分类进行指导。对辖区内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掌握辖区内劳动密集型企业数量,分类建立台账。根据企业的特点分类进行指导,规范各劳动密集型企业自身安全保障行为。结合此类企业逐步建立起操作性强、切合企业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全员消防教育培训到位,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到位,动用明火安全防范措施到位,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到位,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确保消防安全管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并结合企业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使之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满足安全生产的有关要求。

(二)部门联动,加大监督力度,共筑消防安全防线。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督促业主采取措施限期消除隐患。指导业主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力争以有限的整改资金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坚持严格执法,坚决严肃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彻底解决安全疏散、建筑消防设施损坏或不足等老大难问题。同时要定期召开劳动密集型企业法人代表会议,增强法人的消防安全意识,要从上至下解决企业内部火灾隐患问题。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严格依消防规范,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设计建设,严把审核验收关,杜绝产生新的消防安全隐患。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规范消防安全管理行为。要严格按照《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消防工作法制化、社会化,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全面加大消防安全监督整改力度,细化分解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环环相扣的消防安全责任体制,不断规范消防安全管理,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企业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健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严格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逐步建立起“管理自主、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此外,企业要立足实际,组织开展日常性消防安全检查,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的防火巡查,重点检查日常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情况、消防设施运行的完好情况、安全疏散设施和安全出口畅通情况等内容。

四、结语

劳动密集型企业量点面广,发展迅速,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针对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的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问题,应强化工作措施,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检查,排除和消除存在的火灾隐患。同时把消防宣传培训教育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消防宣传培训,提升各类人员消防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永俊.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及对策分析[J].山西建筑,2015(23).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7

关键词:社会“防火墙”必要性 工作措施 消防责任

为有效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确保全国火灾形势稳定,2010年4月2日,公安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现场会”。会上,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宣布了公安部关于在全国构筑“防火墙”的决定:“自2010~2012年,在全国实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目的就是力争通过三年不懈努力,使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会上,刘金国副部长要求全国各地要“力争把构筑‘防火墙’工程作为政府‘民心工程’来落实……”。那么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的原因、必要性是什么?采取的措施又是哪些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体会和感受,仅供大家一起探讨。

一、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必要性

(一)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火灾事故的总量、人员伤亡的增加,严峻的火灾形势极大地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这种火灾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对立性,在我国现阶段已显露出来,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观众。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火灾情况为例:1978年全国由于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3亿元人民币,2006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7.8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13.21乙元人民币(不包括央视新址火灾损失),比1978年上升了近6倍,比2006年上升了1.69倍,火灾形势日益严峻,让社会付出高昂的代价

当前全国正在面临着经济大发展时期,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企业和易燃易爆单位不断增加,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新型可燃保温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广泛使用,煤化工、煤制油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因而火灾隐患和各类致灾因素不断滋生,火灾事故仍处于易发、多发和高发期。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安全环境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安全,这些安全都离不开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最基础的安全,最不能忽视的安全。如果不注重消防安全,一旦发生火灾,将会使所有投入付之一炬、所有努力化为灰烬。因此越是加快经济发展,越要注重消防工作。经济发展的压力越大,对消防安全的要求越高。只有把消防工作的各项措施抓得更实更紧更严,才能保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才能不断的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是改善全国城乡防御火灾薄弱环节的必然需要

近十年以来,尤其是经过党的十七大、奥运会、建国60周年消防安垒保卫的“洗礼”,全国各地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落实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大批火灾隐患得到了整治,市民消防安全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但纵观历年来的火灾事故,无论是全国还是笔者所在的首都北京还是发生了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突出火灾:女~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火灾・2002~2月18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区随意游戏厅171,亡人火灾和6月15日北京蓝极速网吧火灾;2005年12月16日吉林辽源市中心医院401,亡人火灾及12月25日,中山市坦洲镇文康路的檀岛西餐厅发生的261,亡人火灾。再拿北京市2009年发生的火灾为例:根据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通报,2009年全市共发生火灾5577起(包括央视新址火灾),其中发生亡人火灾26起、321,,虽然亡人火灾起数比2008年同期有所降低,但死亡人数却比2008年增加了3人、上升了10.34%,这些火灾大多呈现出火灾发生在一般场所、过火面积小、财产损失少但造成亡人的特点,受害人群主要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占了亡人总数的一半以上(16人)。此类人群主要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或城市的老旧居民区,大部分居住地消防安全条件相对较差,人员防火意识不强,经常因酒后卧床吸烟、使用电器不当、超负荷用电、用火不慎等引发火灾,加之缺乏逃生自救能力,致使在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如2009年1月26日,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周家庄村一平房因房内连接电视机的电源插座线路短路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过火面积仅16平方米,造成311死亡。2009年4月5日6时许,丰台区北京联科永成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楼员工宿舍因吸烟引燃周围可燃物发生火灾,过火面积仅2平方米,造成211死亡。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私家车普及率大幅度增加,30年前,中国的轿车千人保有量不足0.5辆,到2007年初,中国轿车市场私家车的比例已达到83,2‰在北京,2009年初,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82,9YY辆,其中私家车在3007J辆左右。私家车数量的快速上升直接导致了停车难问题,在一些小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消防通道被车辆占用,这势必导致在发生火灾时消防车不能及时达到起火场所,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8年2月14日,北京西城区西直门附近一小区居民楼的14层失火,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西直门、府右街、双榆树消防中队共10辆消防车先后赶到现场。消防员赶到后,发现小区的消防通道被40多辆私家车挡住,消防车无法进入。最后在交管部门的配合下,消防员和交警通知车主迅速移车,消防车才得以到达起火点,所幸此次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消防通道被占用、小区内消防设施状况不好,延误了最有利的救火的时间,增加了火灾的直接经济损失。

因此,从全国乃至北京市来看,无论是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还是农村、居民社区或是城乡结合部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火灾隐患依然存在,社会单位、居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依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消火栓,消防队站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实际,找准消防工作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加强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进一步净化消防安全环境,确保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构筑社会“防火墙”工程是推动社会各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的必然结果

按照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条的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

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当前在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全部价值判断中,忽视生命的侥幸心理经常占据上风,而“经济增长”几乎总是第一位的,从而造成政府有关部门对消防安全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危机意识}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消防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造成大量事故隐患,个人自防自救的能力不强,往往在火灾中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众所周知,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群死群伤火灾惨剧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公众消防意识淡薄,缺乏最基本的预防、处置火灾能力和火场逃生知识。请看:如果管理者不是把“以人为本”的口号挂在嘴上,如果事故前的预防机制不缺失,如果安全管理环节不断链,江西广播电视厅幼儿园火灾惨剧就不会发生;如果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宾馆舞台上方的电灯与幕布之间保持一个安全距离,电灯就不能烤燃了幕布,325个鲜活的生命就不会随风而逝;如果河南省洛阳东都商厦的业主不雇用无证焊工,或者无证焊工能在施焊前清除现场的可燃物,就不会“造就”309个冤魂。如果无人在仓库里吸烟,吉林中百商厦的大火就不会发生;如果广东揭阳宾馆的工作人员能及时报警,旅客懂得火场逃生知识,就不会死亡47人……国外的统计资料表明,70%-75%的火灾事故是由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国内的统计资料表明,有80%的火灾事故是由操作者的违章行为导致的。江西火灾事故原因统计资料表明,人为的原因:管理原因:物质原因=5:4:1。这些统计数字清楚地告诉我们,只要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70%-80%的事故都可以避免。要远离火灾就必须推动包括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提高人的消防安全素质,这也是构筑社会“防火墙”的必然结果。

二、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应采取的措施

当前,无论从经济发展的需求、解决困扰消防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上来看,还是从推动各界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提高社会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上来讲,都需要构筑社会消防安全坚实的“防火墙”工程,那么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构筑消防安全的坚实“壁垒”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府及职能部门责任是确保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重要保隆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从责任的社会意义上来讲,责任是一种职责或任务,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责任有个人的责任和集体(包括国家、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责任。个人的责任指一个完全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成年人)所必需去履行的职责。集体的责任指一个集体必须去承担的一种职责。责任的追究一般以法律有明文规定的为准。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均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单位、公民的消防安垒职责及义务,那么如何让将“消防责任”落到实处,则是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的关踺。

1、政府要切实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加强对本地区消防工作的领导。政府的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它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应发挥的作用。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职能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其中维护社会秩序,为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就是各级政府的职能之一。而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消防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拿笔者所在的北京石景山区政府为例,石景山区在北京市东西、崇、宣、朝、海、丰、石八个城区中,因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每年的财政收入仅排在第7位,但石景山区区委、区政府为保证本区人民远离火灾危害,保障全区经济有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垒环境,提升全区整体抗御火灾的能力,在石景山区“十一五”规划中就将消防规划纳入到垒区规划的“大盘子”里,将消防队站建设、公共消火栓建设、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以及消防宣传工作进行了整体规划,截至到2010年6月,经过近五年的规划建设,石景山区从原来的三个消防队站增加到五个(在“十二”五规划中,全区消防队站将达到9个),市政消火栓数量由2006年的欠账556座,截至到2008@7R底,全部补建完毕(石景山区市政道路总长191公里,其中市属道路59公里,区属道路132公里。按照规定,应设立市政消火栓1100座,截至2006年底垒区实有市政消火栓544座,缺少556座)・消防专项资金投入自2006年起每年均大幅度增加(2006e~20万元、2006年年为108万、2007年为1607%元、2008年为610万元、2009年为2046万元),区政府每年还划拨专款用于购置特种消防器材及装备。近年通过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对消防工作的大力支持,石景山区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居民的消防安垒意识得到极大增强、一大批市区两级挂账隐患得到彻底消除、垒区的消防安全环境得到极大净化,全区火灾形势平稳,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2006年全区共发生火灾301起、2007年299起、2008年171起、2009年115起;死亡人数为2006年2人、2007年1人,2008及2009年无人员伤亡)。

2、政府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大消防安全联合执法工作力度。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与各个行业和人们的生活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部门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检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等部门处理;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文物、人防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领导机制和责任制,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定期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

查和整改火灾隐患。”因此落实好政府职能部门的消防安全责任,对削除火灾隐患、提高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意义尤为重大。那么政府职能部门应采取什么方式履行消防职责,它的途径和方法又是哪些呢?

(1)要充分发挥在本级政府领导下的,组织、协调本地区消防工作的防火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是本级政府常设的消防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主要工作职责是在政府领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组织开展消防工作,具体包括六个方面:执行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各级政府消防工作的指示、规定,落实政府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研究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措施和消防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消防队站、消防水源、消防通讯等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社会化消防宣传以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重大问题;定期研究部署消防工作,组织检查消防工作落实情况,总结、表彰、推广消防工作先进经验;指导,考核下级防火安全委员会以及行业、系统防火安全委员会工作;根据消防工作实际,组织调查研究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督促行业、系统和社会单位贯彻消防法规,整改火灾隐患;负责组织、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的消防工作,定期向政府报告。

充分发挥各级防火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对于一个地区消防工作的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应以其为平台,大力开展消防工作,履行消防工作职责。拿北京石景山举例,自2007年4月份以来,石景山区委、区政府就将消防安全工作作为区长办公会专题内容之一。听取消防支队专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机制性、保障性问题;同时制定了“石景山区防火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参加的“消防工作联席会”,传达上级领导的工作指示,研究解决制约消防工作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如在石景山消防支队及古城消防中队改、扩建过程中,区政府3位副区长利用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平台组织区规划委、区市政管委、区国资委、区国土局,区园林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区自来水公司、住建委等部门召开会议就土地划拨、房屋拆迁、后勤保障等进行研讨,最后,在区政府拿出1000余万元拆迁款用于房屋拆迁的基础上,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相互配合下于2010年7.1破土动工,这走在了垒市的前列l再比如,2008年为了确保奥运会的顺利举办,石景山区针对市政消火栓欠账的实际情况,区政府委托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区文明办主任刁国强主持召开了由消防、市政管委,区自来水公司、区规划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协调会20余次,协调会上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任务进行了详细划分,确定了责任人,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至2007@11月全区市政消火栓增加到989座;在2008年上半年划拨80万元专款在奥运场馆周边、居民小区周边道路、主要交通道路两侧补建了市政消火栓304座,完成了市政消火栓的补建任务,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2)落实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加大消防隐患排查整治的力度。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消防工作中出现的火灾隐患是指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或事件,有导致火灾的可能性或致使火灾发生时蔓延扩大。火灾隐患随时随地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是同志就如何做好消防工作极富哲理的三句话。近年来,针对社会单位存在的各类火灾隐患,各地纷纷组织开展了政府各部门参加的消防联合执法行动,公安消防部门与工商、文化、安监、城建、城管等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由于联合执法规模大、声势强,加大了对消防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效果比较明显。如,2009年为了确保建国60N年活动的消防安全,石景山区政府职能部门精诚合作。继续进一步发挥奥运期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联合检查的工作模式,建立了实施火灾隐患移送制度,即消防、公安、文委、商务、旅游、安监、建委、教委、民防、体育、卫生、街道等部门大力开展联合检查行动,对垒区社会单位开展“拉网式、地毯式”的检查。同时为全面督促各委办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在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要求具有执法职能的部门在实施安全检查时,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通过《消防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移送单》的形式,将存在隐患的单位名称、存在的隐患告知区公安消防支队,区公安消防支队依据消防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同时将处理结果函告移送单位。2009年区各委办局共交付《消防安全联合执法工作移送单》50余份,联合整治火灾隐患70余处。通过建立“火灾隐患移送制度”既保证了联合执法的威慑力'又确保了联合执法的合法性。

(3)应建立完善绩效考评和督查检查机制。“没有衡量,就没有管理”已经成为管理的经典名言。绩效考评和监督制约是督促执法部门落实责任的有效战略途径,没有绩效监督制约机制就会形成权力的滥用,没有绩效监督制约机制就会形成“得过且过”的局面,没有绩效监督制约机制就会造成很多工作只落实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中央综治办和公安部明确规定,从2008年起,将公共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到各省(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评比工作中,各地区应以此为契机,继续完善政府消防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消防工作放到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中,放到领导干部政绩、绩效考核中,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和平安创建等考评范围。如,自2007年石景山区加大了对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绩效考评监督工作,尤其是在2009年为实现“平安国庆”的工作目标,推动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石景山区防火安全委员会主任、副区长与政府各部门、各街道“一把手”签订了《推进“平安北京”消防安全建设,构建国庆六十周年火灾防控体系责任状》,同时规定:不能实现责任状所列的责任工作目标,出现影响建国60周年大庆活动举办的火灾、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火灾、重特大火灾及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区政府及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将实行责任倒查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一票否决,考核验收的成绩纳入到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内容中,目前通过考评,各部门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宣传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绩,凸显了绩效考评和督查检查机制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是构筑社会“防火墙”的关键

公安部在“垒国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现场会”上就明确了社会单位发现消除火灾隐患,维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四个能力”,北京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出台TA员密集场所、工业生产企业、办公场所、社区和农村、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等五个“四个能力”建设标准(试行)规定。规定中已明确了社会单位的职责和义务,关键在于单位的落实,这就需要社会单位严格按照“四个能

力”建设的标准去执行,只有这样全社会的消防安全环境才能得到极大净化。但在这里笔者还想讨论―下关于社会单位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消防工作”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特殊情况,同样每个单位也有每个单位实际情况,照抄硬搬一些不适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做法,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2008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琳琅庄园小区针对小区停车难问题,物业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采取“登记业主和车主电话的方式”达到小区道路畅通的目的,即按照车辆在小区内停放位置的不同。设立三种颜色的出入证:其中蓝色是地上车位证;绿色是:皑下车库车位证;橙色是无车位出人证;其中无车位出入证的办理者主要包括在小区内无停车位的业主和经常到小区来访的业主亲属。对于已经办理无车位出入证的车辆,物业允许车辆停放在小区道路一侧,同时建立《琳琅庄园无车位车辆业主明细表》和《琳琅庄园亲属车辆明细表》。《明细表》包含每位车主的住址、车主姓名、业主姓名、机动车牌号、车主联系方式等内容。这样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通知车主挪车。这种方式笔者认为只能适用于哪些新建以及消防设施比较完善的小区,对于那些老旧小区、因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那些本来通道狭窄、无停车位的小区来讲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加强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适合本社区的制度及政策,而不是采取“拿来主义”。

(三)重点突出,全面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是构筑社会“防火墙”的有效途径

刘金国副部长在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现场会上曾强调,突出宣传效果,全力增强公众消防安全素质。要着力抓好大众化消防宣传教育,使每一个群众都成为消防宣传对象,每一个宣传平台都成为消防宣传阵地,每一名消防官兵都成为消防宣传骨干。着限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的增强,全面做好宣传。五进工作,继续积极推动将消防知识纳入学历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广泛开展“三提示”宣传,真正做到消防安全知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要着力抓好多元化消防培训。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单位法人、消防管理人员、消防控制室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人员都能了解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技能。

防火消防安全措施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新建、扩建、改建、装修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由于建筑行业具有临时性强,作业条件变动大,现场环境复杂等高危行业的特点,容易引发各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期,建筑施工现场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央视配楼火灾、上海静安路教师公寓火灾等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本文对近年来全国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建筑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提出了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和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些措施。开展对建筑施工现场起火原因分析,一方面有助于从源头上了解建筑施工现场起火的原因,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避免发生火灾;另一方面对火灾过后有针对性的开展火灾原因调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建筑施工现场火灾危险性分析

(1)建筑物密集且耐火等级低。由于施工现场局限性强,人员多,现场内的办公室、员工休息室、职工宿舍、仓库等建筑相互毗邻或者成“一”字形排列,并且这些建筑大都为临时性,而且都是三、四级耐火等级简易结构的建筑物;还有一些职工宿舍与重要仓库和危险品库房相毗连,甚至临时建筑物相互间隔只是用三合板等材料简易隔开;也有的职工宿舍只有一个安全出口,一旦失火,势必造成严重后果[6]。

(2)易燃、可燃材料多,火灾蔓延速度快。由于施工工艺的要求,工地上往往需要使用、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及有毒材料、如木材、刨花、油漆,乙炔瓶等。特别是近年来新型建筑装修装饰材料的不断应用,使得施工现场的火灾荷载增加。加之一些建筑工地雇佣外来民工,吃住在工地,生活用品中很多都是易燃可燃材料。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势必造成猛烈燃烧,迅速蔓延。

(3)明火作业多。建筑施工中普遍采用电、气焊割、电炉、喷灯等明火设备,极易引燃工地上存放的易燃材料。更有甚者,部分施工现场存在违章使用明火的现象。例如,进行电焊、气焊的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操作时不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甚至在火灾危险场地没有事先办理动用明火审批手续,特别是一些改扩建以及建筑内部装饰装修工程,没有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甚至边营业边施工。

(4)用电设备多,用电负荷大。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如塔式起重机、井架、龙门架、搅拌机,电焊机等种类多、用电量大,且随着便携式电动工具的普遍使用和临时照明的需要,若安全用电措施不当,线路超负荷,容易造成导线绝缘层过热或短路形成电火花。引燃周围可燃物。

(5)施工现场消防设施不足。施工现场,建筑物处于已经开始建设但仍未竣工的阶段,消防设施不完善。一旦发生火灾,建筑设计中的消防设施往往不能发挥作用。特别是对高层建筑,其发生火灾后,一般主要依靠建筑内的消防设施进行火灾扑救,而施工中的高层建筑,其消防设施尚不完善,因此其火灾扑救就更为困难。

(6)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虽然大部分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也只是挂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7)施工人员安全素质较低,消防安全意识差。部分施工企业负责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素质较差,不知道自身的消防安全职责。在进行施工现场检查时,大部分施工负责人认为一切都是建设企业的事,根本与自己无关,消防部门不应该管,主观上舍不得投入资金,购置必备的消防器材。同时施工人员多为临时性职工,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建筑企业中从业人员约3500万人,其中大约有2500万人是来自农村的劳动力,专业人才占职工的比例只有5%左右,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他们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基本的消防知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困难。

2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1)合理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一要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实际,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明火作业区、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区域布置在施工现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或侧风向[7,8]。

(2)加强对明火的管理,保证明火与可燃、易燃物堆场和仓库的防火间距,防止飞火。对残余火种应及时熄灭。

(3)加强对电焊、气焊操作管理。电、气焊作为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操作时应将工作点周围的可燃物清理干净,并配备灭火器材派专人看守,作业完后,应认真检查现场,防止阴燃着火。

(4)加强电气设备管理。建筑工地电气设备虽多为临时性的,也必须由电工进行安装和修理,经专业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通电使用。严禁将电线敷设在可燃物上,检查中发现可能引起火花、短路、发热和绝缘损坏等情况,必须立即修理。

(5)加强对生石灰和易燃物品的管理。生石灰是一种易被忽视的点火源,当生石灰遇水发热时形成的高温足以引燃附近的可燃物,因此生石灰附近不可堆放可燃物。

(6)施工现场应严禁吸烟,吸烟应在吸烟室或安全地点。

(7)施工现场留出必要的防火间距加强现场道路的管理,保证发生火灾时消防车辆通行。

(8)临时工棚应单独设置,并配备消防工具和器材有条件的应设蓄水池。

3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