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8篇

时间:2023-02-27 11:12:06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46-02

智能建筑于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兴起,被称为发展极快的新兴产业,智能建筑发展速度之快导致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教育部于2005年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随着行业发展的迅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发展也很快,但由于专业创办历史不长,有此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需要深入探索[1]。

1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在智能建筑快速发展与社会需求急速上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专业以土木建筑为背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建筑物内电能的传输、分配、转换、控制、利用,以及建筑物内信息的接收、传输、处理、利用,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本专业使智能化融入到建筑当中,使节能融入到建筑环境当中,既涉及强电又涉及弱电,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因此,涉及专业知识既包括建筑领域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管理等,也包括信息控制领域。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建筑电气及其智能化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产品开发、调试等,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因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体系和与时俱进的工程实践经历。

2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现状

2.1对口专业教师来源少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年轻的专业,没有本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高校引入教师的一项强制要求便是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引入青年教师大多学习的是控制专业或者电气工程等相关的专业,没有土木建筑专业背景,新进教师需要较大力度熟悉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但大多数博士硕士引进之后,抱着原有专业不放,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当中,造成教师专业偏离现象。

2.2为评职将方向无关联的教学科研一起抓,精力有限,不利于教学进步

目前大多数院校评职考核标准都是科研量化,教研量化,主要看的数量和质量,参加项目的难度级别等,大多数教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这个专业处于熟悉阶段,所以很难在此专业发表出有见地的高水平论文,但评职心切,急于求成,往往还是在熟识的研究领域发论文,搞科研。以追求快速的论文、项目产出率,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利于专业的发展,使院校的专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社会专业的发展速度,

2.3实践能力不强

当前,大多数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各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承担教学任务,毫无工程实践经验。近些年高校专业教师的引进首要看重的是学历学位,若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刚开始的几年,也是了解专业最具激情的几年,除了满足教学工作量,最重要的任务便是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历学位,而且继续深造的专业一定不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往往都是相关专业,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专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实践环节。即使博士生引进,也是直接进入教学,没有本专业的实践经验。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身就是应用型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环节极为重要。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3.1从量化考核方面作出调整,加强教师专业意识

在职称评聘上应根据教师从事专业的特点进行考核,不应该一概而论。从事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在考核时,可略放低科研门槛标准,提高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实践经验转化为科研工作量,这样专业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促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使专业教师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上来。

3.2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应用型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可派专业教师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挂职锻炼。学校应积极提供便利条件,如企业挂职期间无需完成教学工作量,期间从事的工作可折合成相应的教学工作量,确保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指标,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了解最新行业发展现状,确保所授知识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3.3从设计院、施工单位引入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兼职教师,带动学校教师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这样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不必过多强调学历学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即使学历偏低也可优先引入,可主要考察他们在实践中的工程业绩,考察他们的工程技术职称。引入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教学经验,所以应该先对他们进行教师培训,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即可承担实践教学,也可承担理论教学。

3.4增强校企合作

增强校企合作,既可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有可请企业资深技术专家到高校讲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发展迅猛,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到院校讲座,可使教师和学生了解行业现状,了解行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教学和科研具有实效性。在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实践教学的最有效办法,也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接收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进入企业首要培训,投入很多资金和精力后学生可以独立工作了,但是基本也就返校了,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所以大多企业是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这就需要学校方面进行沟通,也需要政府针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给予企业响应的奖励优惠政策,以促进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的顺利展开。

4 结论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一个应用型的发展极快的专业,需要专业教师既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经验。教师的发展应提高自我发展意识,既应考虑理论知识的积累,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2

关键词: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部级培训;教学方法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2-0056-03

近年来,由于中职学校不断扩招,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紧缺,尤其是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非常匮乏,多数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践经验。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还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及出色的教学能力(包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的能力)。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出培养一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又有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培训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受训的专业骨干教师在学习期间不仅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而且有机会思考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的培养,开阔理论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基地的专业培训教师,针对遇到的培训问题和困难,根据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对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若干改革,以提升培训基地的培训质量。

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培训任务重、时间紧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提出的骨干教师培训目标是为中职学校造就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和一批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专家。具体的培训目标是:“经过培训,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关键技能;经过部级培训的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获得高一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信息,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加深对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这样高标准的要求,要让参训教师在短短100天的培训中完成,培训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参加培训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差异大 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实力的学校,他们所采用教学方式和所具有的教学水平有所不同,每位参训教师的培训要求和预期目标不尽相同。参训教师在学历结构上分布于多个层次,有专科、本科、硕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期参训学员的学历分布为:硕士和硕士生占5.1%,本科生占66.5%,专科生占38.4%,以本科生为主),学员的职称(高级职称11.7%,中级职称69.6%,初级职称18.7%,以中级职称为主)和年龄(20~30岁学员占16.5%,30~40岁学员占38.4%,40~50岁学员占45.1%,以中年教师为主)差别很大。参训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不同,专业实践能力层次不同。由于所在工作单位对参训学员的科研要求不同,参训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此外,还有一些从事专业教育不到5年甚至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跟踪能力。总之,较大的个体差异,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电气应用专业的特点增加了培训工作的难度 电气技术应用是一个强弱电结合的专业。该专业不仅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具有专业应用领域广阔、基础理论覆盖面广且理论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要在100天内将知识层次不同、实践能力不同、基础差异较大,尤其是从事专业教学方向各异的参训教师,培训成为具备初步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专家,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难度很大。

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和成熟的培训模式 由于我国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对中职教师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对孤立和分散,没有形成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目前我国的中职教师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体系,尚没有形成成熟的培训模式,甚至没有可供借鉴的教学和培训模式和经验范例。这使得陕西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电气应用专业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以上困难,高标准地完成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在培训工作中挖掘基地优势,围绕职业教育规律开发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地探索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培训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

根据课程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交叉编排方式 我们在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大多数培训基地所采用的“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方式的基础上,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可能造成偏重理论教学与偏重实践教学的不同教师群体。在集中式学习和集中式实践过程中,产生厌倦或者不自信的心理,从而难以达到满意的培训效果。在课程编排上,除了占教学比重1/8的“职业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在培训开始阶段单独进行外,专业理论教学、新技术讲座、综合实验及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等模块的各个环节,根据其内在联系安排在一起交叉进行。如技能训练环节中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单元和专业课程“电气控制与PLC”、“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的PID控制算法单元以及技术讲座“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结合在一起交叉进行。

培训课程设置“点面结合”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有两个特点:一是参训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要求业务能力强,所带专业课程多,知识面要求广;二是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应用领域覆盖面广,参训教师来自全国,地域覆盖面广。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践课程多,技能要求高。为此,培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课程的覆盖面广,以项目方式开设“电气控制及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等课程,覆盖了电气技术领域的主要方向。课程内容不仅帮助学员梳理主要专业知识,而且重点介绍专业发展方向和电气领域的新技术,保证电气理论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和全新性,突出培养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而对专业技能不求面面俱到。针对如电气控制及PLC课程中以液位恒压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中以水温控制系统等教学项目,以模块教学方式实现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并在电气电子综合实验与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学员对这些项目的参与实践过程,提升学员的理论水平、实际技能和科研能力。

采用“系统前馈+反馈”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科研能力,达到参训教师的不同培训预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自动控制理论中的“系统前馈+反馈”方法,以参训教师接受知识的效果为控制目标。开课前对参训教师进行摸底调研座谈,了解参训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对本次培训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主体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基础上,在授课过程中及时了解参训教师的反馈信息,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微调。预留20%左右的机动课时,在培训任务完成后根据教学和项目实施效果,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员补课,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安排不同的教师以“导师制”来完成辅导。特别优秀且对某一方向有浓厚兴趣的学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研团队,进一步参与科研过程。

实验、技能训练分层次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在电气与电子制作方面,对中职教师的实验设置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参训教师的实验课程开发和动手能力,培训基地根据参训教师的能力差异,制定了不同层次实训题目。如基础层次的“555声光报警电路制作”、提高层次的“51单片机交通灯控制系统制作”、高层次的“PLC水温控制系统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是对电工学、单片机原理、电气控制及PLC、工业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等多门课程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综合训练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企业实习全面选择,实践形式多样 为了达到教育部要求,让参训教师能掌握专业领域的新技术和关键技能,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状况、技术水平、用人需求的信息,培训基地对企业实践阶段的企业实习单位进行了全面筛选,以充分体现全面的企业实习。所选择的企业不仅地域分布广,从陕西西安、宝鸡到河南许昌;专业覆盖也广,有许继集团有限公司这样的我国电力装备行业大型骨干和龙头企业,也有陕西群力电工电器这样的弱电设备的陕西省内知名企业;还有多层次的企业实习,有拥有国内最先进智能电气技术的西安交通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也有宝鸡啤酒厂的传统工业流水线;更有不同角度的企业实践,能在西电电力电容器分厂看到一个具体、完整的电气元件生产过程,也能够在西安软件园感受到西安乃至整个中国西部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的脚步。在实习过程中,为了克服参观过程容易出现的“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现象,做好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和规划,将培训基地实习过程分为5个环节:实习前进行企业和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由培训中心专业教师以教学方式实现)——生产过程参观实习——专题技术讲座(企业技术专家承担)——交流座谈(与企业技术人员)——专业走访(走访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以上环节达到实习效果的优化。

加强教育理念,增加教学实践能力 为了使参训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掌握本专业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训基地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新的教学思路、现代教学理念,结合培训基地的现代教学(实训)设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高参训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增加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参训教师到陕西省内顶级职业技术学校——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参观学习。参观该校的理实一体教学基地,观摩该校的陕西省“省级教学名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并就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法等开展专题座谈会。会上参训教师和“省级教学名师”积极发言,交流互动。在学期结束考核中不仅要求参训教师撰写专业学习论文,还加入了“参训教师说课”和“教学演示”环节,展示参训教师的受训效果。

陕西科技大学在中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改进和优化,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经过一期的学习和训练,在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达到了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周力,赵荣开.对首次中职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4):133-134.

[2]赵宝柱,曹晔,刘永军.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评价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22):50-55.

[3]刘晓,郑潇轩,顾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67-70.

[4]范洁梅.高职院校金字塔型师资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82-84.

[5]路姝娟.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2):53-54.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3

亲身经历

[日期:2010-02-04] 来源:职称 作

者:

职称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部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发来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温州二十一中参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答辩。我正想做准备呢。我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简缩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肯定比这次论文答辩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问的是四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中学特级教师,那次我都顺利通过了。虽然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尽管我对论文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我还是把论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N遍。为了给向我提问的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论文摘要背了下来。不过,还好,看了两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心里就是没底。

今天下午13点30分,我和萍搭载安的轿车去温州。今天的车开得不是很顺,本来预计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14点46分,离目的地还有几分钟车程时,坚给萍打来电话,已经轮到萍了。通知上说,不按时到者按自动放弃论处。这个紧急电话顿时使车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萍特别紧张。仔细一想,不对啊,通知上说,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我和萍是同组,她是13号,我是14号。按每人答辩用时10分钟来算,论文答辩从13点30分开始,轮到萍应该是15点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们的资格,我们就投诉,我们绝对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连天雨,紧急电话来的时候,汽车不幸遇上了红灯。红灯一过,向左拐100多米处就是温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车停好,就先跑着进二十一中了。刚进校门,我们迎头碰上同事进、财等几个,他们已经答辩结束要“打道回府”了。他们一句“你们怎么才来?”更加剧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和紧张。跑不了几步,我们又碰上我们的大学同学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经轮到萍了,赶紧给我们指路。我们小跑着跑进阶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连声向接待我们报到的老师陪不是,签了名,领到了一张写有序号的纸。我们连忙拿着号码纸,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轮到萍了,急忙给我们指路。我们狂奔到五楼,却发现我们A组才轮到8号。Oh,my god!吓死我们了!走廊上已经聚集着十几个人,都等待着轮到自己。虽然今天没有太阳,但也没有风,走廊上的气氛让我感到有点燥热。我在答辩的教室外观察了一下,参加A组答辩的有三位评委,一男两女,我只认出男的是温州市政治教研员林老师,两位女评委我从来没有见过。

今天的天气够闷热的,我不想在五楼呆着,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错过了,又跑到五楼看看是不是快要轮到自己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答辩一般需要15分钟,评委

在每人答辩结束后还要做一些记录,中间还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场上溜达。在操场上,我很无聊,于是决定背一背论文摘要。刚背了不久,我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看来我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手和腿还没发抖。幸好我还没上场。我就在跑道上踱来踱去,反反复复地背了N次。OK!这时,萍打来电话说,快要轮到她了。我到洗手间放松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向五楼走去。

我到五楼后不久,萍就进答辩室了。这时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也没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来的时间,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萍出来后,她跟我说:“刚才评委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对同行要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很意外!”

萍出来后,该轮到我了。我问了门外的工作人员,我是否可以进去了,他告诉我,还要等等。等了几分钟,他示意我可以进去了。我推开了答辩室的门,微笑着向评委们点了点头,并向他们打招呼:“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还没坐下,教研员林老师就叫我等等。那好吧!我就坐在我答辩的位置上等,趁这个空档,适应适应环境,调节调节心理。我平心静气地打量着答辩室里的四周,只见两位女评委还在纸上记着什么。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 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 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转贴于

(四) 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2]孙华,余宏亮.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6-117.

[3]傅运春,唐红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10,(1):50-55.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5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 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 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 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2]孙华,余宏亮.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6-117.

[3]傅运春,唐红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10,(1):50-55.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团队建设;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 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 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 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2]孙华,余宏亮.质量工程背景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选择[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116-117.

[3]傅运春,唐红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10,(1):50-55.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37-0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要求高职院校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河南陆德筑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德公司)在广泛深入研讨的基础,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校企深度融合,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阶段性成果。

一、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企业对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期望是:有一定的工作经历、认同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清楚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企业相关技术标准、具有符合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或技能等,所有这些仅靠学校单一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期望,必须要求由学校和企业两个教育主体共同参与完成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谓校企“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二者结合即校企“双主体”[1]。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的学生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教育模式[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学生的在校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在企业则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3]。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实践

1.人才培养愿景及目标确定。通过校企双方广泛研讨,确定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社会)所需的基本合格职业人,在业务、沟通、管理等能力方面优于目前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创出一条适应实际情况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路子作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愿景,并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筑机等装备制造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按照职业员工标准,使学生毕业时达到基本称职、合格上岗员工标准,能够从事筑路机械生产制造业的设备安装及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等工作。通过2年培养达到陆德公司二星级安装技师的标准。3~5年培养目标是根据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在本职岗位上做到懂业务、善沟通、会管理。

2.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岗位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培养学生。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具体为每年4学期,在校学习学期为3个月,在企业顶岗锻炼学习2.5个月。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休息,同时享有每年寒假16天、暑假14天,共计30天的假期。

3.校企共同研讨,构建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实习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沥青搅拌站应用设备专业技术领域和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维修电工、沥青搅拌设备修理工、装调工等职业资格标准,积极与陆德公司人力资源部管理人员和技术中心电气工程部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研讨构建突出能力培养为主的以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校内理论实践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气与机械绘图、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触摸屏应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等,在企业主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社交礼仪、仪容仪表、谈话技巧、管理营销等相关课程教学,校企交替完成四门核心课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负责进行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陆德公司负责完成沥青搅拌设备修理工、装调工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建立了适应校企双主体育人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核心工作实习标准,进行相应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安排上,根据工学交替学期进程,按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要求安排课程。

4.学校企业两支师资队伍建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组成既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还应包括企业的兼职教师[4]。校企双主体育人之初,我们就制订了两支队伍的建设标准,加强师资队伍任职能力[5]建设。我们要求到企业的专职教师深入观察企业的设计、生产、安装调试、营销等活动,使教师能针对企业专门设计、生产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选取生产(产品)载体进行教学内容改革,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我们举办了企业兼职教师培训班,与企业兼职教师开展教学技巧交流,要求企业兼职教师规范书写教案。目前专兼职教师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然后笔试考试过关”的教学方式已逐步被“教师引导、学生训练,然后任务考核过关”的教学方式取代,学校教学课堂延伸到了企业。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陆德公司领导大力支持,对参加培训和指导学生的师傅,根据学生月评成绩给予奖励。

5.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手段。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供配电技术四门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所要掌握的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学习内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完成工作任务[6]。目前已完成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课程由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在校内完成低压电器原理、结构,电机起动、运行、制动控制电路,低压配电室、变配电系统的运行保障措施等知识后,到企业电气安装车间进行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学生在现场师傅的具体指导下,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学生对工作现场不明白的问题主动回校找老师学习,学生确实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确实知道自己掌握了一门什么技术,师生从“教与学”中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办法。高职教育要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所以实践教学中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是重点监控的指标之一,应该从多角度进行监控与评价[7]。

三、采用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成效

通过我们积极推进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了真正的工学结合。本专业教师分批进行了下企业实习锻炼,同时聘请陆德公司电气工程部设计、生产、建设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通过工学交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6%。在去年举行的“做一名优秀职业化员成长报告会”和阶段总结会上,我们明显感到学生对职业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初步具备了职业素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增强,个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的专业知识面得到拓展,掌握了专业基本技能,对专业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干劲更足,取得了良好的阶段培养效果。

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如何融入经济和为经济服务的问题,突出了未来十年整个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办学机制与体制是我们工作的路线图及工作的切入点,要把高职院校办出活力,就必须坚持双主体办学、双主体育人[8]。我们开展的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顺应高等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达到校企双赢。工学交替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它必将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00.

[2]聂伟,杜侦.“工学交替”概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10.

[3]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9.

[4]李英平,邱秀荣,卫军锋.“工学交替”模式下构建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17.

[5]韩峻锋.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78.

[6]杨建光,曹宏,张育频.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7.

[7]张耀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25):34.

[8]范唯.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与体制的探讨[Z].“问道2010”校企合作论坛,2010.

电气工程师职称论文篇8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初级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本人xx年xx月毕业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于同年xx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年,一直从事电气工程技术工作。xx年xx月xx号到琅美地毯制品有限公司就职报到,并分配到电工班组,开始进入车间实习。从事厂区内的电气安装实习工作。参与一期设备的安装工程,公司各车间配电柜电气安装。实习期的三个月里,我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地摸索、虚心求教,结合大学所学理论基础知识,使我的业务能力迅速提高。在一期机器安装与调试结束后,我开始学习和掌握各机台的操作和电气线路,以便能更好的胜任此工作。在工作中,我工作认真、负责,劳动积极,并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同时认真学习电气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实践,并于xx年xx月份取得电气技术员任职资格。

在政治上,我对自己严格要求,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尤其注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新的岗位上摆正位置,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不推诿扯皮,讲求效率。工作中注意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工作思路清晰。

在工作上,本人更是爱岗敬业,不甘落后,从参加工作,担任技术岗位职务以后发现以前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太肤浅,工作起来并没有想像那么容易,在车间装机时我就向设备的安装师傅虚心的请教,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问。对有些设备电气图纸看起来都是很忙然,只有走上工作岗位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很肤浅,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我就虚心向师傅请教,多问,多看图纸,立足于岗位工作,从基本做起不怕不会,就怕不学,不问。在设备安完后,由于设备的安装师傅都要回自己的公司,我就努力自学,遇上难点就记录下来,下班回去查阅资料,慢慢的就对公司的设备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了解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电气

零部件,了解它在整个设备中所起的作用。

从参加工作以来,努力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不断提高自己的电气维修技术能力,并根据公司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业余时间以不同形式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由于是进口设备,还要对机器的相关资料进行的中文翻译,制定设备相关的操作指南,以及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公司举行节日活动中设计一些简单的电气设备以便活动需要。通过大大小小的工作中,让自己的技术水平慢慢的提高,不断的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通过总结三年的工作,也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首先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比较欠缺,其次在沟通能力及一些特殊的情况处理方面还是缺乏相关的经验。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多看书,认真学习好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资料,掌握好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加强工作责任感,多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做好个人的各项工作。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的总结与反省,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起来,不断地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与技术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的发展,与公司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