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8篇

时间:2023-02-28 15:35:16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双语教学广义上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以母语和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第二语言的应用能力。由于目前我国双语教学中的第二语言主要指英语,故狭义的双语教学是指帮助学生以中文和英语为工具,学习和接触国外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表达方式,并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一、我国实行双语教学的原因

一是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教育部在2002年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二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科技迅速发展,社会对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是外语教学改革以及培养新型教师的需要。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更重视英语与学科的渗透,不但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知识,全方位地应用英语,而且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双语教学以通过第二语言学习学科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积极适应和沟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五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需要。英语是当今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都用英文发表,70%以上的信息都由英语传播。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获取最新信息,还可以把研究成果推向世界。

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管是内在理论还是外用软件,都有较强的国际共通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英语文档的辅助材料。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扩充提供良好的平台,因此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很有必要。

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有160余所高校开设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对该专业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亦不在少数。以河南城建学院为例,该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授课对象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大三第二学期学生,采用的是混合型教学模式,即中英文讲义并存,课堂上用中英文讲授的比例各占50%左右,幻灯片80%以上用英文制作,在课程实践环节中采用国际上主流的ArcGIS等专业软件,使用案例教学法。但目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不合适

一般来说,双语教学都会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因为原版英文教材在理论的准确性和源头性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内容编写上也包含了详细的阐释、丰富的事例等,但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不能很好地把国内外的思维方式统一表达,在国内大量订购这样的教材也很难,价位比一般的中文教材高出数倍,给学生和学校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大差别,有的学生已经通过英语六级,对双语教学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并且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较顺利地交流;有的学生尚未通过英语四级,这部分学生在学习初期有明显的抵触心理,不利于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3.课堂信息量不足,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都有所偏移

在准备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达到英语教学不低于50%的要求,教师就会牺牲一些简单的中文表达;在准备教案和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表达习惯,因此教案和课件的制作会花费比其他课件多2~3倍的时间;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会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解释学生未知的专业词汇上面,直接影响理论讲述的深度。

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改革措施

鉴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对地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进行改革。

1.教材的改革

因为国内目前没有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的双语教材,所以在教材选用方面,为了实现实用性和经济性的目标,教师可以综合Kang-tsung Chang编写的《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aul Longley等人编写的《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Science》等英文教材,以及邬伦等编写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中文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自编适合实际双语教学的教材。

2.与课程配套的试题库的建设

为了巩固专业课程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多样的试题库。建设试题库时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明确各章节应掌握的知识。还要注意参阅国内外各高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考试考查方法,建立相关的中英文题库。试题要注重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库题量要充足,同一章节相应内容要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试题,试题难易要适度,在较难、中等、较易之间保持适当比例。试题库要基本满足“覆盖要全面、重点要突出、题型要丰富、难度要适中、题量要适度、附件要齐全、用字要规范”等要求。这样的试题库在学生平时的练习和考试准备中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

运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效果明显改善,在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中,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搞好课堂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表对于某一问题的看法,并组织学生围绕这一看法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学生提供相关数据,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上机实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这一做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充知识。给学生提供大量有利于学习该课程的网站和资料,拓宽他们的专业学习范围,使他们养成遇到问题查阅英文原版资料和帮助文档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五、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效果

1.双语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读、译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完成了从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也使学生的思维从汉语过渡到英语,进而实现双语教学中外语的渐进式导入。

2.深化了学生对相关原理的认知,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开口说、动手写的热情,提供了学生与教师进行专业交流的平台。

可以说,双语教学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提高他们对第二门语言的掌握程度,有助于他们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地理信息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魏日宁.香港双语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学研究,2002,(11).

[2]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2007,(1).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2

论文摘要: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定位市场,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以增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想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是基础。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人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社会适应性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战略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进人规划、建设阶段。笔者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问题。

1社会对gis从业人员的需求

    1) gis专业程序员或系统员大致有4方面的要求:①编程语言要求。比如要求熟练掌握cc+十语言,更高要求是精通c# , c十+java, jsp,  vb. net中的某种语言,熟悉vc++, jbuilder等编程环境,熟悉某种建模工具构建系统模型;② gis平台要求。如要求熟练掌握某种主流gis平台及二次开发技术,更高要求的是对webgis、三维gis的开发有一定了解;③数据库技术要求。熟悉某种数据库,更高要求是能基于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开发;④要求有一定的项目经验。

    2) gis市场梢售或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不开发系统,做市场或管理,要求有行业知识与背景,更重要的熟悉市场,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熟悉相关gis软件就足够了。

    3)相关行业的应用或分析人员由于80%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gis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能服务于众多行业,而且gis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特别是行业的gis深度应用。其要求就是除了有gis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4)与gis相关的数据人员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对一个gis项目来说,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数据的采集、生产与维护,这个方向对gis人员需求量较大,要求是能熟练使用相关gis软件,比如利用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利用软件对遥感和航测数据进行处理等。

    5) gis教育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大军,部分学生毕业后仍然从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进人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gis教育与研究。gis教育与研究大致可分为gis基础理论研究、gis实现技术研究、gis应用及其探索。相应的,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行业背景知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上面的社会需求分析,长江大学gis本科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主要分为3类:gis研发、gis市场与管理、gis应用。不同的市场定位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gis研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是最重要的,对于gis市场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或管理知识,而对相关行业的gis应用或分析人员来说,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2基于市场定位,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基于市场定位来调整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①厚基础、宽口径、突出特色;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不同的市场定位,学生选修时加强择业引导;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按照这个思路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学科知识模块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方面,应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使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企业对技术和经济的需要,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较快地适应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转换。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专业课程以大专业为基础设置,同时体现不同市场定位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计算机技术是gis专业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三个一”(一个gis平台、一个数据库平台、一门编程语言),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熟悉一个数据库平台,能基于一个gis平台进行操作和二次开发。

    2)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需要。如设置一些高级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如计算机图形学、网络编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而设置的;设置一些管理类课程,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既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又懂管理,将来成为gis市场销售或管理人员而设置的;设置一些应用专业模块,如数学地质、沉积岩石学等课程,将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核心课程开设为gis专业的应用专业选修课,注重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引导部分同学选修,将gis作为工具,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行业分析与应用工作。

    3)对学生进行择业、课程选择引导。学时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各异,在课程设置中将需要的、可能需要的分开,能够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分阶段量力而行。为了减少学生选课、就业的盲目性,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商,让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有利于课程选择。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到与本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高校学习或实习,以便毕业后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工作。

3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后,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具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急剧加速,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毕业的学生踏上社会时会沮丧的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一些技术已趋于过时,要胜任现在的工作必须重新学习新的技术。这个矛盾永远存在。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人手: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3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社会需求 市场定位 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要想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大学,高水平的专业建设是基础。按照教育生态学的观点,人才质量是专业发展的核心,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社会适应性是专业发展的基础,战略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已进人规划、建设阶段。笔者在分析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实践能力训练、以及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系列问题。

1社会对GIS从业人员的需求

    1) GIS专业程序员或系统员大致有4方面的要求:①编程语言要求。比如要求熟练掌握cc+十语言,更高要求是精通C# , C十+Java, JSP,  VB. NET中的某种语言,熟悉VC++, JBuilder等编程环境,熟悉某种建模工具构建系统模型;② GIS平台要求。如要求熟练掌握某种主流GIS平台及二次开发技术,更高要求的是对WebGIS、三维GIS的开发有一定了解;③数据库技术要求。熟悉某种数据库,更高要求是能基于Oracle等大型数据库进行开发;④要求有一定的项目经验。

    2) GIS市场梢售或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不开发系统,做市场或管理,要求有行业知识与背景,更重要的熟悉市场,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要熟悉相关GIS软件就足够了。

    3)相关行业的应用或分析人员由于80%的信息都和空间位置有关,GIS作为一种应用工具能服务于众多行业,而且GIS也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体现其生命力,特别是行业的GIS深度应用。其要求就是除了有GIS专业知识外,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4)与GIS相关的数据人员空间数据是GIS的核心,对一个GIS项目来说,相当大一部分资金用于数据的采集、生产与维护,这个方向对GIS人员需求量较大,要求是能熟练使用相关GIS软件,比如利用GIS软件进行矢量化,利用软件对遥感和航测数据进行处理等。

    5) GIS教育或研究人员越来越多毕业生加入了考研大军,部分学生毕业后仍然从事前面所述的工作,也有部分学生毕业后进人高等院校或者科研院所从事GIS教育与研究。GIS教育与研究大致可分为GIS基础理论研究、GIS实现技术研究、GIS应用及其探索。相应的,在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行业背景知识上会有更高的要求。

根据上面的社会需求分析,长江大学GIS本科毕业生的市场定位主要分为3类:GIS研发、GIS市场与管理、GIS应用。不同的市场定位对教育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GIS研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是最重要的,对于GIS市场与管理人员来说,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或管理知识,而对相关行业的GIS应用或分析人员来说,需要有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

2基于市场定位,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基于市场定位来调整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具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3点:①厚基础、宽口径、突出特色;②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不同的市场定位,学生选修时加强择业引导;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按照这个思路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学科知识模块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方面,应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的需要,使培养的人才不仅能适应企业对技术和经济的需要,熟练地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要依据市场的变化和需要,较快地适应不同技术领域之间的转换。

    在课程体系设置中,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加强计算机、英语等能力的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不断线;专业课程以大专业为基础设置,同时体现不同市场定位的需要,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具体措施如下:

 1)计算机技术是GIS专业的基础,特别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计算机技术要求更高。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强调“三个一”(一个GIS平台、一个数据库平台、一门编程语言),要求每个学生能够精通一门编程语言,熟悉一个数据库平台,能基于一个GIS平台进行操作和二次开发。

    2)设置模块化的专业方向,体现不同就业方向的需要。如设置一些高级计算机技术课程模块,如计算机图形学、网络编程、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学生将来可能从事软件开发的需要而设置的;设置一些管理类课程,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既懂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又懂管理,将来成为GIS市场销售或管理人员而设置的;设置一些应用专业模块,如数学地质、沉积岩石学等课程,将我校的一些优势学科核心课程开设为GIS专业的应用专业选修课,注重整合资源、交叉融合,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引导部分同学选修,将GIS作为工具,以后从事这个领域的行业分析与应用工作。

    3)对学生进行择业、课程选择引导。学时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学生的兴趣各异,在课程设置中将需要的、可能需要的分开,能够让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分阶段量力而行。为了减少学生选课、就业的盲目性,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商,让学生能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观、实习,了解企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有利于课程选择。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到与本校建立友好关系的其他高校学习或实习,以便毕业后能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工作。

3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好后,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具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急剧加速,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毕业的学生踏上社会时会沮丧的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一些技术已趋于过时,要胜任现在的工作必须重新学习新的技术。这个矛盾永远存在。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人手: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4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0 引言 

 

GIS是目前各个领域都在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及技术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不仅前沿理论、技术以英语体现,从应用角度来说,一些优秀软件仅有英文版。在引进时往往受到语言障碍的制约,严重影响到对新技术的及时理解和应用。因此,GIS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英语知识,才能熟练地掌握运用GIS专业知识。 

 

1 GIS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教材难觅 

目前GIS公开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大多是任课教师自编教材。教师自编教材往往是将一些英文的学术论文汇编起来,或是选用原版专业文献或是专业书籍的片段。学生使用以后,普遍感到专业词汇太多、句子较长、内容枯燥,因而产生厌学情绪。 

1.2 教学模式陈旧 

调查显示,目前60% 以上的专业英语教师以课堂上逐字逐句讲解课文为主。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听、说、写等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也不能提高。 

1.3 课时有限 

GIS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是30-54课时,与教学大纲规定的100-120个学时相差甚远,使得教学难于展开。 

1.4 评价方式单一 

任何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都需要有效的评估措施,英语技能测试应该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②而目前,一般的专业英语考试内容仅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部分。因为没有听说的考试内容,学生和教师往往对听说训练有所忽视。 

 

2 GIS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要有效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运用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模式上下工夫。本文研究按照“精炼课堂教学,活化课外研学,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措施”的思路,进行GIS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2.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研究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科技英语阅读;二是专题学习。专题学习主要有专业词汇及其构词法,翻译基本理论、技巧,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GIS最新技术介绍等主题。课堂教学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1)初级阶段: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D.A.Wilkins指出:“Without grammar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在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法和专业词汇及术语的学习。由于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一些单词的意思与公共英语中不一样,有些专业术语远远的偏离了单词本身的含义,因此,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词汇在公共英语以及专业英语中的不同含义。 

(2)中级阶段:本阶段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书刊文献的能力。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GIS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量,具备一定阅读和理解专业英语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不必对课文的每句话都进行精讲。复杂的长句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课程讲解的重点应放在此类句子上。 

(3)高级阶段:专业英语教学不仅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词汇和阅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掌握用专业英语查找资料,进行交流所必需的方法和技巧。高级阶段要结合专业的特点,侧重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教给学生专业文献检索、应用写作等技能。 

2.2 自主研学 

“外语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专业英语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和积极参加其他各种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制

[1] [2] [3] 

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研学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法只有一本教材,以本为本,这必然导致输入的单一性。GIS专业英语缺乏教材,但同时也给了专业英语教师更多的灵活性。网络上大量的英语专业网站资源涵盖了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常常更新,与新技术联系紧密,给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的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查找与专业相关的网站,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这种查找和学习过程中,突破了地理环境制约,学生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接受信息、感知语言,有效运用专业英语。 

()自主研学的方法:信息时代提供了众多的知识获取途径,课堂和教师已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自主研学、拓展训练、思维创造,给学生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是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要义。本研究自主研学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具体的教学任务被置于循序渐进的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最后展示学习所取得的成果。③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小组的形式展开。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实现。

布置任务:在此环节中, 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带着具体任务,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GIS专业英语第一单元“A gentle introduction to GIS”时,可以提供“Why is GIS important? ”“Why is GIS so hot?”“The Market value of GIS.”等专题的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课外查找本小组所选专题的材料,并整理自己所搜集的材料。

自主探究:学生在明确了探究的目的、问题后展开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相关工具收集信息,并分析、加工、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大量用专业英语表述的网页或篇章,学生必须首先读懂素材,了解素材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它是否符合相关的主题要求。 

小组讨论: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对所获得的素材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拥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气氛由沉闷变为活跃。此外,不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甚至不同性别的学生,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小组讨论为他们创设了和谐的氛围,减少了心理压力。这种英语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尤其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大有益处。 

成果展示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教师和全班同学参与评价。为了展示成果,学生必须熟悉素材内容,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重新组织语言,用完整而精练的语言陈述和回答问题。 

. 强化实践 

专业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运用能力的提高需要靠学生的大量实践。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即兴演讲、专题讨论等。例如,对于GIS专业来说,使用专业软件非常频繁。行业内使用的最优秀专业软件如ArcGIS、Mapinfo等都是全英文软件。我校GIS专业有包含这些软件的实验室。专业英语教学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设施进行实践教学;另外专业英语实践教学还可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调研、选题,查阅英文参考资料和文献,并在检索的基础上,着重就所选专题的综述类论文资料进行阅读,并写一份检索报告和英文摘要。这项工作使学生既阅读了专业英语资料,又对毕业设计的程序及文献综述和英文文摘的书写有所了解,也为毕业设计打下了基础。 

. 完善评价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监控教学任务完成的中心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估与终极性评估相结合的策略。形成性评估主要体现为:教师把学生课堂教学、自主研学、和强化实践阶段进行的过程纳入最后的评估,并给出成绩;终极性评估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的最后成绩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评估。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5

大学一年级,冒着一点傻气,凡是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我都积极地参与。失败了无数次,但还是有所收获。大学二年级,计算机类课程排山倒海似的袭来,压得我喘不过气。当我决定选修双学位之后,我更加觉得学业繁重了。大学三年级,我渐渐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但还是不免觉得吃力。大学四年级,我选择找工作。看着考研同学日日奋战,我顿生一种紧迫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时光不多了,要好好珍惜。

四年之中我最遗憾的事情是社会实践较少,对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我担任过干事、副部长、部长,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活动,而且我认为自己在原有的岗位上没能做到最好。要兼顾好学业和学生工作需要技巧,我感觉自己还不错,年年都拿奖学金,还担任学生干部。现在总结这段人生,我觉得自己输了。

大学起步阶段,我没有提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自己的定位是不准确的。而我选择的双学位方向和自己专业关联不大,导致我择业的时候像是站着一个岔道口,茫然无措。我希望自己能从事法律类工作,虽然屈指算来,双学位读了两年,但与四年制的本科生来说我接受的法学教育是不系统的。当然,教育还是其次的,受过教育的平庸之辈不是少数。关键是我缺乏自己的思想,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想过这些知识能用来做什么。也许我应该选择考法学硕士,但那只是也许。多年之后我会认为自己的青春又一次虚度了吧。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6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地方高校;本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429-02

Research on Undergraduate Courses System of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ommon Regional University

TAO Wan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Department,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 Ordinary reg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 for 70% in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ve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o some questions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are analyzed at the understanding of specialty orientation. And combined with many-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s, a undergraduate courses teach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specialty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 region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ourses system

1 引言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在进行专业调整时由科技信息、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五个专业合并而成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跨专业、面向技术和管理多个层面,注重将工程化的方法和人的主观分析方法进行结合的交叉边缘性学科,虽然已经历了10年的发展,但在专业定位时仍存在各高校对该专业的认识不统一、定位不明确,使得专业培养的目标不清晰,导致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认识不清,为专业推广、专业人才的质量评定以及就业带来困难,尤其对普通地方性院校的专业毕业生而言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我校从2002年起开设此专业,2004年起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现已有3届毕业生,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也取得一定的经验。本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讨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方案,结合我校2008级培养方案的制定,提出一个普通地方院校本科课程体系的实施方案。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方向

在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CISC2005)的信息系统教育的社会需求报告[1]中,可以知道现在市场上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是很多的,尤其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企业达到了76%。对于需要的企业来说最迫切的是要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去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的工作,也有些企业需要毕业生去做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在调查企业中,几乎有一半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计算机专业,这显然有违“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的初衷,这一方面说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需要更明确地定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要。此外有23%的企业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应该在企业中发挥一定的开拓作用。

2001年国家出台的《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定义为“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复合型人员”。这反映了社会对信息系统人才的要求,因此承担培养大量人才任务的本科阶段教育应符合这样的要求。分析CIO的标准发现其包括6大职业功能模块: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网络构建、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运作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这6个模块说明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3个基本方向:1) 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2) 企业信息化管理;3) 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以本科教学可以定位于这些方向,并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选取重点。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核心课程应反映专业的本质特征,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指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干课程为: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是一个面面俱到、保留原五个专业各自痕迹的大拼盘,课程门数多,可操作性差,也不能反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本质特征。之后教育部又起草了《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初步意见》,提出了一个较灵活的6+X方案。其中6门必修课程是: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或叫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X为各校系科自定课程。这一意见方便了各院系根据学校性质、专业特点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

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的历程的多样性,使得各院校在本专业的教学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地方性院校通常都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的任务。笔者所在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来说,本专业培养的信息管理人才,能在一般管理与信息处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和方案,提出系统需求和目标,学生应具备操作、管理、实施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提出以下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

分析以上课程,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侧重于信息管理方面知识的介绍;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则说明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的规划与设计过程,是信息分析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技术类的课程。侧重于培养有关信息系统的实施与操作能力。

4 课程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

教育部的主干课程目录,为院校设置课程提供了指导,但对于软硬件均还在不断发展中的地方性院校来说,还应抓住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建设。笔者所在学校是以工科特色为主的普通院校,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在计算机系,以“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及“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培养目标,结合设置的主干课程,提出的课程具体实施方案是:

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分为6个模块,即:1) 公共基础课模块;2) 专业基础课模块;3) 专业课模块;4) 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5) 专业任意选修课模块;6) 公共选修课模块;7) 实践教学模块,课程体系结构表见表1。

具体内容如下:

1) 公共基础课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

2) 专业基础课模块,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线性代数、概率论、Java程序设计、运筹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信息科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结构、微机原理及应用等。

3) 专业课模块,包括:信息专业导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组织战略与行为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等。

4) 专业方向选修课模块,开设了两个专业方向。分别为:信息管理系统方向(开设课程为:操作系统、Web编程与网站设计、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及应用、信息组织存储与检索、系统工程);电子商务方向(开设课程为:网络安全、Web程序设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

5) 专业任意选修课模块,可选课程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多媒体技术、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训、知识管理、UNIX网络管理与编程、XML语言及实践、UML及应用、信息工程项目管理等。

6) 公共选修课模块为全校选修课,主要侧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如:文化素质教学、音乐艺术欣赏、美学原理等。

7) 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5 意见和体会

上述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包含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体现了专业的内涵和基本思想,但由于本科阶段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内容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范畴,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往往会产生拼盘式教学,学生在掌握时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什么都不能实际应用。这就对专业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突出实践环节,以此融合各领域的知识,如清华的光华管理学院采用了学院与一些大型企业联合,由企业提供管理实习的机会,以企业的管理经验促进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使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质量有很大的提升。由于地域和院校实力的限制,同时由于信息专业还未被社会与企业完全认识,现阶段大多数普通地方性院校与企业合作还是比较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探索一条适合普通院校进行专业教学的道路;另一方面师资力量要有保证,不能仅仅让专业的管理学、经济学或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教师来上课就行了,如果长期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达不到专业的培养要求,因此必须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表1 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表

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突出专业的特色,如:1) 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等课程均配置了学时数较多的实验或课程设计,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要过分关注于技术的细节,而是要树立“大实验”概念(由调研、分析设计、上机实验和实验检验组成的综合整体,而不仅仅是实验里的实验)和全局分析的意识;2) 根据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现状,开设《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及应用》课程,选择比较适合信息系统开发、较流行且易于初步掌握的语言作为范例语言,这样使学生可以马上运用以实践自己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思想。为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熟悉语言的开发作用,在教学的一开始即以一个比较完整的信息系统(如一个已经投入使用的人事管理系统)为例,使学生从头即树立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概念。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1) 上机实验和实践不断线,突出工科院校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特色;2) 外语教学(含公共外语教学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不断线,以适应国际化的需求;3) 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如我校在暑期结合学生科研立项,开展学生科研活动),以检查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改进课程教学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4) 教学计划中高年级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专业任意选修课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信息专业发展快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 黄润龙. 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A].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界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77-680.

[3] 苟娟琼,关忠良. 信息系统专业及其建设的再认识[A].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界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670-673.

[4] 张基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5,8:48-52.

[5] 姜灵敏.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研究[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2):98-100.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7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策略

0.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门融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综合和集成的信息技术。自GIS技术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已形成了地理信息产业。GIS技术同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一样,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政府决策、资源管理、城市规划、防震减灾、环境监测、基础设施管理以及位置服务等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GIS应用的广度将逐渐拓宽,深度也将逐渐加深,市场潜力巨大,因此未来人才市场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将逐年提高。

1.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及对GIS人才需求

1.1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公认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由简单的地理要素和空间信息的查询转变为智能化辅助决策型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由通用管理功能向专业功能方向发展。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在国际上表现出市场规模大、技术发展迅速等特点。全面构建数字中国需要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地理信息产业在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

1.2 GIS专业人才社会需求

根据工作内容,GIS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事GIS关键技术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二是从事GIS软件开发及项目管理工作;三是特定领域GIS应用者。GIS 多元、多层次的应用格局使得GIS人才培养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层次化的发展格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地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GIS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同时对GIS人才的职业素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2.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1合理定位,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构建数字中国、数字城市、建设天地图网站需要地理信息技术支撑,因此需要大量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才。开设GIS专业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合理定位,确定培养目标,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策略。成立由企业、行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专任兼职教师为成员的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从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加以指导,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高校应提高对GIS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政策及经费投入上给予支持。

2.2基于市场定位,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

为了让GIS专业学生能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基于市场定位来调整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高校根据自己所依托的学科有侧重地设置专业核心课程,突出自己的强项。GIS领域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及时调整,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动态实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适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材建设,积极编写校本教材,着力建设精品课程,开发网络课程。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GIS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教师中年青教师占多数,缺乏工程实践背景,而且一些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过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GIS人才,就应把提高GIS专业教师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组织教师在职进修、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定期指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等手段,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强、教学水平高、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有较高科技开发服务水平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2.4加强GIS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性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离不开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因此实验条件成为该专业开办的决定性因素。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开放性实验室形式, 提高实验室利用效能。黑龙江省建设了全国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为高校GIS专业人才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地图、航片、卫片等图件和影像资料和专业软件作为该专业教学必须的基础资料,应加大购买力度,为实习实训提供保障。

2.5改进GIS教学方法和模式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化学习、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可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给学生提供课外讲座、网上教育资源,同行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GIS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结语

GIS作为新兴产业,需要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校应根据自己所依托的学科进行专业建设,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钟耳顺,刘利.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现状分析[J].测绘科学,2008,23(1):17-20.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篇8

关键字:中职 地理 信息系统 教学改革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地理学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的数字采集、处理、量测、分析、管理、显示、传播、表达和规划为内容新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随着当代信息大爆炸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不断得到了国家社会的关注,地理信息系统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不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一学科也将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简写为GIS,已经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资源评价、环境管理、宏观决策、灾害预测、作战指挥以及全球性问题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本领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但是现在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为了符合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中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果和实践能力,中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改革不可或缺。

中职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这一特征。因此,地理信息系统课程需要通过课程设计、模拟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实习等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其成为拥有较强社会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在接受他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直接经验的过程。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教学活动,一般指教学活动中的实验、设计、实习、实践等。

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落后的教学观念及内容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教学便是教授知识,没有实习和实践单一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要求学生灌输式的学习,掌握。没有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课程的内容都是地理方面的知识,没有任何的创新和发展,教课死板,不能调动起来学生的兴趣,特别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很难使学生想象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会于课堂有什么联系。同时浅尝辄止是目前实践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索、思考和讨论,学生不能参与课堂,更加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学内容独立,不与其他学科交叉,许多课程没有形成体系,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实践教学课时数偏少,再加上忽视现代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受到了较大限制,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结果导致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较差。因此,转换实践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是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

二、教学方式单一、设施缺乏

大多学校开设地理信息系专业只是流于形式,不能进行配套的课程设计,没有多样性的活动来配合知识,没有专业性的设施进行配套讲解,缺乏专业性,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从而影响了学生将知识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由于教学体系不完整,资金匮乏等原因,造成了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软件资料严重匮乏并且十分落后, 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严重不足

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教学。目前的GIS专业教学模式仍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往往被忽视。即使有些中职学院中开设GIS专业的实践课程,也以认知性实践课程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培养哪些素质等问题,现行的实践教学计划中没有具体的规范,就很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造成了学生校外实践效果不佳的现状。此外,由于学校没有与社会进行充分地联系,学生相应就缺少社会实践机会,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轨,不能培养出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

为了改变中职学院地理信息系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和市场脱节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职学院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理信息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改变教学理念,建设合理的教学体系、考核体系等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院地理信息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相要解决思想上不重视的问题,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引导教学,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不断进行动手和动脑相结合的学习。变学生的被动参与为主动探索、学习和动手实践。同时要求教职工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要设计的科学合理,并且应结合实践考核,逐渐建立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实践考核体系非常必要,要改变当前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科学合理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此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考评方式,加强设施建设

为了吸引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教学内容的充实和引导性非常重要,同时要提高对学生的考评监督,在考评内容上,也同样需要改变单一的学习内容进行单一的评价方式,应针对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多元化评价方式,采取地理科学素养考评和人文素养考评相结合。同时实行教师考评、小组考评及自我考评相结合,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相结合,小组成绩、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与原则,对学生的德、勤、能、绩等方面进行综合全面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GIS 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质量。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和操作能力,学校需要进行投资建设相应的设施,满足教学需要,除了配备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施外,还有计算机课程软件配备和 GIS 课程需要的实验室设施,学生需在理论课后去校内实验室使用各种软件或仪器,达到熟练操作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对一些情景模拟的实践活动设施进行投资,辅助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牢固,并注重实践教学。

三、增加教学实践活动

加强教学实践活动首先应该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入手,督促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系统的完成教学内容,并能够有效的对教学和实践的目的、方式等进行控制。如果教师不能够敏锐的观察地理环境,不能及时发现一些有益于课堂教学的社会和户外实践教学资源,将不能更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因此,师资队伍需要学校进行投资建设,不断对老师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强老师的自身素质,从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包括学校内部实践和校外实践、野外实践等。

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的校内实践,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包括掌握各种GIS 软件及C 语言、C+ +语言程序设计等计算机软件。另外计算机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的上机实习都需要使用 ERDAS 软件,通过对该软件的操作,学生可以掌握遥感原理与方法,学会利用遥感图像提取数据。这些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教学完成后开展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与深化,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的 GIS 软件,并学会应用这些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信息系专业实践的校外实践等实践活动,需要在校外考察大自然,或者带领学生去重点高校听知名教授介绍学科前沿动态、研究课题与研究成果等,使学生了解目前学科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有条件的中职院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去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应用中心等单位参观,了解卫星概况及覆盖区域,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应用等相关内容,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

结语:我国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也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实践培训。地理信息系的实践教学既要反映新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也应该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