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8篇

时间:2023-02-28 15:35:43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1

应本会所属企事业团体会员单位的要求,参照国家人事部和自治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报推荐评审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会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和评审工作实践,经研究,决定在本协会所属企事业团体会员单位内继续开展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申评认定工作。

一、组织领导

1、成立**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由9至13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同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遵循“公正、客观、准确、保密”原则,保证评审质量。

2、成立**老科协职称申评工作办公室,在**老科协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强同本会所属企事业单位联系,负责受理助理级以上职称的申报、推荐、评审、认定的有关事项。

3、各团体会员单位要成立技术职称资格推荐审议小组,该小组一般由行政领导专业技术人员5—7人组成。

二、转正定职

1、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承认学历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不需评审,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2、大专毕业,见习期满,并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大学本科毕业,见习一年期满,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取得双学历学位和研究生毕业班毕业的人员在取得最后一个学位或毕业后,可认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

3、硕士学位获得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三年,可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三、受理评审的系列

1、工程技术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高校教师系列: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3、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

4、科学研究系列: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5、经济系列: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四、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必备条件

(一)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者,应是本会所属企事业并是**老科协团体会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凡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应提交在公开发行的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工程设计报告二篇以上;

(四)对外语、计算机等级水平的要求,由各团体会员单位和职称资格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核实灵活掌握。

五、评审标准条件

1、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条件

(一)助理工程师任职条件

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实际能力;能够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工程技术岗位上见习一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二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技术员工作四年以上者可任职。

(二)工程师任职条件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取得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和技术经济效益;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②研究、设计部门工程师的任职条件:有独立承担复杂项目的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工作的实践经验,能吸收、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提高研究、设计工作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绩;能够指导助理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③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2年左右;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4年以上。

(三)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

①生产、技术管理部门高级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具有解决生产过程或综合技术管理中本专业领域重要技术问题的能力;有系统广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践经验,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社会、经济效益;能够指导工程师的工作和学习。

②研究、设计部门高级工程师的任职条件:具有独立承担重要研究课题或有主持和组织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能力,能够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有系统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丰富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实践经验,取得过具有实用价值或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设计成果,或发表过有较高水平的技术著作、论文;能够指导工程师、研究生的工作和学习。

③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工程师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

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职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从事工程技术研究、设计、技术开发、技术情报等工作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应能比较熟练和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为了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对在生产、勘察、设计、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聘任或任命相应的技术职务。

(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条件,

从事高级工程师工作5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评教授级高工:

①主持和设计过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或解决过省部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关键性问题。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果或经济效益的(集体项目前三名或确系实际执行主要完成者,显著经济效益指年创税后利润50万元以上,下同)。

②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开创性地提出本专业研究开发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果,或填补国内空白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或部省级一等奖或二等奖2项或三等奖3项等级内额定人员。

④在国际性的科技成果交流展览中获金质奖1个或银质奖2个、铜质奖3个的。

⑤获省部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专家称号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⑥主持开发、研制的新产品或结构调整、更新、换代的产品,成为自治区名牌产品,其市场占有率在自治区内同类产品中名列前三名,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⑦主持完成国外引进大型先进成套(单机)设备或生产线安装、调试的全过程,投入生产后,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⑧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推广应用中,将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验收)认可。

2、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教任职条件

助教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学士学位;或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经考试或考查,确认达到学士学位水平,经过一年以上见习试用,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考察,表明胜任和履行助教职责。

(二)讲师任职条件

讲师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在担任4年或4年以上助教职务期间,已取得高等学校助教进修班结业证书;或确认已掌握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内容,具有本专业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且已承担两年或两年以上助教职务工作,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③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左右助教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副教授

承担五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副教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①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及时掌握本门学科发展前沿的状况,并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②教学成绩显著,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发表过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出版过有价值著作、教科书;或在教学研究方面有较高造诣;或在实验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有较大的贡献。

(四)教授

承担五年以上副教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教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①教学成绩卓著。②发表、出版过有创见性的科学论文、著作或教科书,或有重大的创造发明。③在教学管理或科学管理方面具有组织领导能力。

对在教学工作或科学研究工作及其它科学技术工作等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规定限制。

3、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理讲师任职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任助理讲师职务:

①获得学士学位,见习期满;或担任教员职务两年以上,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或有较强的业务实践技能,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②获得硕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证书,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助理讲师职责。

(二)讲师任职条件

讲师任职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①获得学士学位,已承担4年以上助理讲师职务工作,具有本学科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能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籍和资料,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②获得研究生班毕业证书或第二学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或两年以上助理讲师职务工作,具有本学科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和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③获得硕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左右助理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

(三)高级讲师任职条件

已承担5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或获得博士学位且已承担两年以上讲师职务工作,经考察,表明能胜任和履行高级讲师职责,并具备下列条件可任高级讲师:

①对本门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熟练地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卓著。

②能指导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咨询、教材编写、教学研究或其它科学技术工作,造诣较深、成绩显著。

③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对在教学工作或其它科学技术工作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教师,其任职条件可不受学历、学位、任职年限等规定限制。

4、科学研究人员职务任职条件

(一)研究实习员任职条件

获得硕士学位者,可聘任为研究实习员。获得学士学位者,一年见习期满,并具备下列条件,可任研究实习员:

①基本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②了解本专业研究工作的基本环节,初步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在高、中级研究人员指导下,能承担研究课题中的具体工作;

③能阅读一个语种的外文专业书刊。

(二)助理研究员任职条件

获得博士学位者,可任助理研究员;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四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后担任研究实习员职务二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任助理研究员:

①对本学科、本专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了解本门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独立地掌握本门学科必要的实验技术,能独立地设计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工作;

②取得过具有科学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在推广科研成果中有明显成绩,或在野外科学工作中获得有意义的科学积累,或在上述之一工作中起主要作用,能指导初级研究人员进行工作;

③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刊(对从事不同类型研究工作的人员,外文要求可有所不同)。

(三)副研究员任职条件

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或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助理研究员职务3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为副研究员:

①具有本学科较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进行研究工作,解决科研工作中较复杂又有较重要意义的理论问题或技术问题。

②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掌握本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选定有较大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提出有效的研究途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

③取得过具有较高实用价值或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提出反映这些成果的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或取得系统的又有较大学术或实践意义的科学积累,或发表过较高学术价值的科学论文,或在上述之一成就中起关键作用。

④具有指导和组织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的能力。

⑤具有指导和培养中级科技人员、研究生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四)研究员任职条件

担任副研究员职务5年以上,并具备下列条件者,可聘任为研究员:

①能分析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研究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②能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的、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并取得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或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成果。

③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能够指导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

④培养出较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对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研究人员,在聘任各级研究职务时可不受上述规定的学历和资历的限制。

5、经济专业人员职务任职条件

(一)助理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较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对专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胜任助理经济师职务;获得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毕业,在经济专业岗位上见习1年期满,经考察合格;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济员工作2年以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从事经济员工作4年以上者可任职。

(二)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系统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能够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有较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解决较复杂的业务问题,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或经济效益。获得博士学位,胜任经济师职务;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助理经济师工作2年左右;大学本科毕业,从事助理经济师4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从事助理经济师工作4年以上者可任职。

(三)高级经济师任职条件

应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现代的经济管理科学方法和发展趋势。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要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政策性意见。在加强经济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贡献显著。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经济师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从事经济师工作5年。

六、破格晋升条件

为鼓励自学成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对在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中业绩突出,成果显著,确有真才实学,贡献突出者,可不受规定的学历限制,放宽资历年限,破格申报评审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一)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五年,并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二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①荣获市级授予的劳动模范;

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四等奖或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③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④获市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⑤在任职期间(三年以上)企事业管理成绩突出,管理经验被市主管部门或市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

(二)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连续工作满十年,并取得本专业技术职称资格三年以上,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资格:

①获得省、部级以上授予的劳动模范;

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发明奖,下同)三等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③创省、部级名牌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④获省、部级质量管理奖的主要技术负责人;

⑤在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中创立了有价值的经验,被自治区主管部门确认,并在全区同行业中推广的主要贡献者。

七、申报、推荐及受理程序

1、个人申报。申报人填写《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表》,提供学历证书复印件、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交所在单位专业技术资格审议推荐小组。申报人填写申报材料时,除本人姓名用笔填写外,其余内容一律用电脑打印。

2、单位审议推荐小组负责对申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确定推荐意见,根据申报人的德才表现,学术技术水平、工作业绩、成果等情况写出具体推荐评语。

3、申报材料每人一式二份,在今年7月底前,送交**老科协职称申评工作办公室,整理后送评委会评审。

4、申报人在交申报材料的同时,高级的每人交评审费用500元,中级的每人交400元,初级的每人交300元。

八、评审及审批

1、高教、科研、工程系列,高级评委会要按学科、专业设置若干学科(专业)组,对被评审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对申报人的学术水平和工作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并向高级评委会提供真实可靠的推荐意见。

2、对照相应系列条件规定的任职条件,各档次职称规定必备学历资历条件和破格晋升条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审。

3、评委会采取无记名投票表决,经出席评审会议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获通过。评委会的评审表决,只投同意或不同意票,不投弃权票,正式投票要一次性完成,不得搞复议。

4、评委会应建立会议记录制度,记录内容包括:开会日期、出席会议的评审委员、会议议程、评审委员发言摘要、投票结果等。记录要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记录人签名。

5、评委会的评审结果须经**老科协专业职称资格申评领导小组批准,由**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行文公布,并发加盖钢印的职称资格证书,方可有效。

九、参加本协会的民营企业人员职称的评审

参加本协会的民营企业人员的职称,由个人向企业申请,再送服务民营企业委员会初审,然后提交老科协专家评委会评审。

民营企业人员特别是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技术职称任职条件,学历可适当放宽,着重看其实际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看其技术和管理成果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如创何种名牌产品、增加多少产值、利润和税收,获得何种奖励等。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2

1、助理工程师 (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 (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工程师分类: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关于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考中心函[2010]13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委、办、局(公司)人事(职改)部门、有关驻地单位:

为做好西安市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一) 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部级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青年专家申报中级职称。

(二) 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评审副高级职称时参加过国家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者。

(三) 年满50周岁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满47周岁申报中级职称的。

(四) 在县属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 在野外长期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以上专业工作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的。

(六) 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七) 取得博士学位的。

(八) 取得外语大专及以上学历,包括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九) 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的。

(十)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十一) 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市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获市政府三等奖前5名申报中级的。

(十二) 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从事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医古文考试;从事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图书资料、档案、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表演艺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古汉语考试。

符合职称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如实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由省职改部门审批;晋升中级职称的外语免试,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后,区、县及市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免试条件,在评审表中填写免试意见。加盖公章,将有关获奖证书或其他免试证明材料随审批文件上报市职改办。

这是我国的特有职称评定方式,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和国际通用的‘工程师’有区别;我国的是行业职称,国外是执业资格;我国正在施行的‘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师’等等,会慢慢取代现有的技术职称,都是向国际通用法转轨。但是,在我国,不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如2#楼版主所说【有用,公司升级、组建公司,都有很大的用处,注册证是你的上专业认证,工程师是你的通用技术水平认证】中级有用,考监理工程师就是要中级工作3年后才有资格考。现在公司升级还是需要的,有些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中级或者高级职称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个人主要是涨工资了。

工程师 (Engineer)

望文生义,便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治理,评价能力的人员。实在,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等工程师,专家等职称。该然,那也只是对于从事工程修设或管理人员技术程度的一种本定而已。

工程师的称呼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围持有学术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在欧洲海洋一些国度,工程师称呼的使用被法律所限造,必需用于持有学位的人士,而其他出有学位人士使用,属于背法。在好邦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相似法律具有,通常只要在专业工程测验与得合格才可被称为工程师,而法律的范畴普通只在蓄意欺诈的情形下才会施行。

技术专野(technologist)一词有时取工程师同义,当词是由技术(Techno-)和后缀(-ologist)组成,意义是研讨技术的己,彼实称普通正在欧洲海洋一些有规管农程师称号使用的国度中被使用,由于已蒙法律管造。在一些推丁邦野,technologist只是正在工程师取技术员之间的专业资历。

迷信野摸索世界以发明广泛规律,但工程师使用广泛规律以设计实践物品。

在好邦,Engineer一词也用于指操作机械引擎(Engine)的己,好比铁道 Engineer 是指火车司机,轮舟 Engineer 是指轮机员,流动引擎机械师通常是负责流动引擎。

因为工程项目有许多品种,那么,工程师也天然有良多类品种,例如:网络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出售工程师等等等等。

纲前,农程师认证方法有良多类,测验是最广泛的一类认订方法。

像针对于疑作工业的工程师方背认证考试便是又普及,露金质又高的-齐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程度)考试,俗称软考。

跟着国度科技开展天不时加快化,以及高新工业天没有续尺度化。工程师职员仍是缺心很大的,大批的岗位须要使得如今如斯剧烈的便业环境带来了春天的气味。尽力吧,看诸位梦念成实。

按职称(资格)高下,分为:学受级高档工程师(正高职),钻研员级高等工程师(正高职),高等工程师(副高职),工程师(中职),助理工程师(始职)

通常所道的工程师是指中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是要上级主管部分评定,齐国通用。其中要考中级英语职称考和利用计算机考试。

中级工程师评订准绳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止条例》划定的任职基础前提:

担任工程师职务,当具有下列前提:

1、具有下列部分之一的前提

(1)出产、技术治理部分

①基础控制古代出产治理和技术治理的方式,有独立解决比拟庞杂的技术答题的才能。

②可以机动应用本专业的基本实际学问和专业技术学问,熟习原专业海内外隐状和开展趋向。

③有必定自事出产技术治理的理论经验,获得有适用价值的技术结果和经济效益。

④可以指点帮理工程师的工做和进修。

(2)研究、设计部门

①有独立承当较庞杂项目标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畴内比拟繁杂的技术答题。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3

1、助理工程师 (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 (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工程师分类: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关于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考中心函[2010]13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委、办、局(公司)人事(职改)部门、有关驻地单位:

为做好西安市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一) 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部级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青年专家申报中级职称。

(二) 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评审副高级职称时参加过国家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者。

(三) 年满50周岁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满47周岁申报中级职称的。

(四) 在县属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 在野外长期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以上专业工作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的。

(六) 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七) 取得博士学位的。

(八) 取得外语大专及以上学历,包括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九) 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的。

(十)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十一) 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市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获市政府三等奖前5名申报中级的。

(十二) 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从事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医古文考试;从事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图书资料、档案、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表演艺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古汉语考试。

符合职称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如实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由省职改部门审批;晋升中级职称的外语免试,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后,区、县及市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免试条件,在评审表中填写免试意见。加盖公章,将有关获奖证书或其他免试证明材料随审批文件上报市职改办。

这是我国的特有职称评定方式,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和国际通用的‘工程师’有区别;我国的是行业职称,国外是执业资格;我国正在施行的‘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师’等等,会慢慢取代现有的技术职称,都是向国际通用法转轨。但是,在我国,不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如2#楼版主所说【有用,公司升级、组建公司,都有很大的用处,注册证是你的上专业认证,工程师是你的通用技术水平认证】中级有用,考监理工程师就是要中级工作3年后才有资格考。现在公司升级还是需要的,有些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中级或者高级职称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个人主要是涨工资了。

工程师 (Engineer)

望文生义,便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治理,评价能力的人员。实在,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等工程师,专家等职称。该然,那也只是对于从事工程修设或管理人员技术程度的一种本定而已。

工程师的称呼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围持有学术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在欧洲海洋一些国度,工程师称呼的使用被法律所限造,必需用于持有学位的人士,而其他出有学位人士使用,属于背法。在好邦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相似法律具有,通常只要在专业工程测验与得合格才可被称为工程师,而法律的范畴普通只在蓄意欺诈的情形下才会施行。

技术专野(technologist)一词有时取工程师同义,当词是由技术(Techno-)和后缀(-ologist)组成,意义是研讨技术的己,彼实称普通正在欧洲海洋一些有规管农程师称号使用的国度中被使用,由于已蒙法律管造。在一些推丁邦野,technologist只是正在工程师取技术员之间的专业资历。

迷信野摸索世界以发明广泛规律,但工程师使用广泛规律以设计实践物品。

在好邦,Engineer一词也用于指操作机械引擎(Engine)的己,好比铁道 Engineer 是指火车司机,轮舟 Engineer 是指轮机员,流动引擎机械师通常是负责流动引擎。

因为工程项目有许多品种,那么,工程师也天然有良多类品种,例如:网络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出售工程师等等等等。

纲前,农程师认证方法有良多类,测验是最广泛的一类认订方法。

像针对于疑作工业的工程师方背认证考试便是又普及,露金质又高的-齐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程度)考试,俗称软考。

跟着国度科技开展天不时加快化,以及高新工业天没有续尺度化。工程师职员仍是缺心很大的,大批的岗位须要使得如今如斯剧烈的便业环境带来了春天的气味。尽力吧,看诸位梦念成实。

按职称(资格)高下,分为:学受级高档工程师(正高职),钻研员级高等工程师(正高职),高等工程师(副高职),工程师(中职),助理工程师(始职)

通常所道的工程师是指中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是要上级主管部分评定,齐国通用。其中要考中级英语职称考和利用计算机考试。

中级工程师评订准绳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止条例》划定的任职基础前提:

担任工程师职务,当具有下列前提:

1、具有下列部分之一的前提

(1)出产、技术治理部分

①基础控制古代出产治理和技术治理的方式,有独立解决比拟庞杂的技术答题的才能。

②可以机动应用本专业的基本实际学问和专业技术学问,熟习原专业海内外隐状和开展趋向。

③有必定自事出产技术治理的理论经验,获得有适用价值的技术结果和经济效益。

④可以指点帮理工程师的工做和进修。

(2)研究、设计部门

①有独立承当较庞杂项目标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畴内比拟繁杂的技术答题。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4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模式;中国特色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等职业院校和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把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队伍进行规划,把院校培养培训纳入建设体系。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同年决定在全面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的基础上,从2004年到2006年的三年时间内,在全国开展“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2006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推动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关问题的意见》,文件明确了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高级技工、预备技师、技师或高级技师,并提出了技师学院的设立标准,来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技师学院。为进一步适应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扭转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领军人才匮乏的不利局面,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根据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1年制定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高级技师180万,技师820万,高级工2900万),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拥有特殊操作法或技能革新、发明专利的高技能人才占所在单位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不低于80%”的发展目标。

关于高技能人才,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解释: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当前,我国技能型人才分为五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澳大利亚国家资格框架把职业资格分为10级,印度的职业资格分为8级,高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本科、硕士和博士对等。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这些政策说明高技能人才不仅仅是专科层次院校进行培养,本科院校也可以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我国需尽快加强本科及以上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于以上观点,我们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本科+技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教改成果。学校从1980年开始培养本科层次的职教师资,生源与其他高等学校一样,从全国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招生,教学采用“普通工科+师范教育”的模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的要求。针对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984年经原劳动部同意、国家教委批准,实行单独招生,招收技工学校优秀毕业生,开设了技校生源专科班,后开设本科班。考试实行理论和技能双试制度,理论考试除考必要的文化理论课外,还加试相应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技能考试考核相应工种的操作技能,保证入学后的新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当时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招收的技校生已初步具备专业知识和中级职业技能,在不延长学制、不需要增加较多投入的情况下,通过四年本科培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技校生文化基础普遍不太好,为了满足本科教育的要求,学校延长了学制,实行了五年制本科教育,来加强技校生专业理论教育。技校生源的引入,使学校在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上引入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也就是说合格毕业生不仅要拿到学历毕业证书,而且要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培养的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的操作技能;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实习教学,是具有“双证书”资格的一体化师资。学校1997年“实行‘双证书’制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教改成果,荣获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由于当时技校生源素质较高,招收的学生不仅拥有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也普遍较高,在本科阶段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技校生源经过五年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部分优秀的学生取得了技师资格证书,掌握了高新技术,培养出“双高”人才。为了凸显“双高”人才的培养特色,学校出台了《关于制定“本科+技师”教学计划的意见》,选拔优秀者进行“本科+技师”培养。为了达到“本科+技师”的培养目标,学校一方面按照企业环境,建立数控加工、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并到天津第一机床厂等企业进行实习,还建立了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副教授+技师”、“高级实验师+高级技师”的“一体化双师型”特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以职业群知识、技术和技能为线索,优化专业课程结构,进行“理论、实验、实训、设计”相融合的“四位一体”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教学改革,进行“高级、高新、复合”技术和技能培养,实施“1+X”模式(其中“1”为国家技师考核标准,“X”为高新技术模块),毕业设计实施“早进入、兼实做、出精品”的改革,将本科生的科学素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1]。截止到2005年7月,学校培养出436名“本科+技师”毕业生,为国内首创。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2005年“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技师’”教改成果荣获部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3+2”本专科衔接培养模式

“3+2”本专科衔接培养模式是指本科院校招收优秀高职毕业生培养“本科+技师”高技能师资的培养模式,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教改成果。多年来该校一直致力于为广东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针对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的现状,2009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选取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制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四个专业,率先在国内开展高职起点“3+2”专升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培养中职学校急需的、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师资。“3+2”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经过3年高职阶段学习,具备中高级技能证书的优秀高职毕业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按专业单独编班、进行2年的本科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培养拥有高技能的职教师资[2]。简单来说,“3+2”培养模式就是将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技术师范院校学科专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优势互补,缩短了培养周期,培养出高技能的职教师资。

学校按照“知识+技能”、“学科专业教育+技术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观,努力构建高技能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从2009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突出高技能和职教师范性的“本科+技师+教师”职教师资培养目标。从培养方案来看,实践教学学分比例高达35%以上,教师教育模块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为了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校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经验,设置了学期训练项目,强化实践技能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设置了技能考证模块,要求学生在高职已获取的技能证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使其达到技师水平并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在教学中大力推进“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倡导教师应用“教学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职业技能传授能力的培养。为了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学校一方面建立完善以设在学校的广东省工业实训中心为主的实训教学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内训与外聘(中职、高职和行业专家学者)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师德和学术修养高、实践能力强、能讲会做、专兼结合,具有高技能与技术师范特色的教师队伍。2009年以来,学校选配了80多名骨干教师赴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短期学习交流,参加英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及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研习活动。学校还选配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个试点专业广泛吸收企(行)业、中职、高职院校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与校外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共同创建艺术设计创意产业园和共建研发中心等,加强与企业、中职学校的深度合作。

从近几年毕业生去向和培养质量来看,到教育系统就业的达到了28%以上,其余的大多到了企业。学生近三年在专业竞赛中,获部级一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1项。试点专业形成了体现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计算机科学学院提出了“上得IT讲台、撑得IT平台、能教善导”的计算机类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理念,机电学院提出了“教师、工程师、技师”三师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试点专业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教改成果。

三、高职院校培养模式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国家把发展新高职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内容,从此我国高职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发展规模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受传统专科教育的影响,最初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型人才,后随着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和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在高技能人才,成为与中等职业教育类型相同、层次不同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招生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近年来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例不断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改革,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目前培养的毕业生许多专业大约有一半左右能够拿到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可见,高职院校虽然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但仍有部分学生毕业时难以拿到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为了有效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以及有本专业实践经验、成绩合格的在职人员入学。但由于高职发展缓慢,这一政策并没有落到实处,进入1990年代后期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才开始逐渐试行。近些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高职与中职开展“3+2”培养模式的探索。所谓“3+2”高职教育是指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部分或全部转入挂靠的高职院校继续深造2年,毕业以后享受与3年制普通高职毕业生同等待遇的一种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3]。由于这种模式具有学程长,中职、高职实行分段培养、分校办学等特点,在办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衔接不紧密、教学管理相互脱节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探索力度。

四、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五年一贯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将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为一体进行连续五年的培养,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工技能人才。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是中等职教和高等职教实行分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起步早、时间长、可塑性大”等特点。由于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是初中后起点的职业教育,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加之在校学习时间长等诸多因素,有利于系统、全面地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入学早期在学习公共文化课程的同时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也有利于职业养成教育。五年一贯制的办学形式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高职办中职班,实行五年一体化培养;另一种是中高职分校实施,但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分段实施。两种类型虽办学主体不同,但二者的性质和结果是一样的。五年一贯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与“3+2”高职教育模式相比,“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是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是一种统筹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五年连续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把五年的课程经过系统设计后进行分阶段实施,避免了“3+2”分段培养课程设置上的重复,增强了有效教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加强人文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以及参加与职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从而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因而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3+2”培养模式,由于分段培养,存在着中职、高职专业课程重复学习和实践环节重复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与三年制高职教育模式相比,五年一贯制高职培养的主要是高技能人才,而三年制高职培养的主要是中高级技能人才;三年的职业教育,仅仅能使部分人能够拿到高技能职业资格证书。除此之外,五年一贯制教育从学生职业倾向形成的早期开始技能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职业观和掌握熟练的技能,强化了实践教学和职业养成教育。而三年制高职教育因受学制的限制,学习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技能训练的时间有限,技能熟练程度明显弱于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这也是近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扩大五年制招生规模的重要原因。

总之,五年一贯制高职由于实现了五年连续培养,不仅融合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还能够统筹中职与高职连续有效的教学安排,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避免重复学习,使学生有2/3的时间用于专业技术教育,可以使他们具备更宽广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培养出具有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变能力,实现了技术技能相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

五、“3+4”贯通培养模式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落实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各地加快了试点工作,许多地方开展了中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试行“3+4”贯通培养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这种培养模式根据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将中职培养定位为操作技能型人才,实现“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即中职教育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定位在“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加强文化课教育,专业课定位在职业基础教育,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将本科培养定位为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是“综合素质+应用技术”。综合素质是指技术技能人才的复合素质;应用技术是指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胜任应用技术岗位的能力。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工程技术实践能力、社交能力、沟通合作和组织能力;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生产一线从事管理和技术转化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中职-本科“3+4”分段一体化培养模式,虽然前三年由中职学校负责进行培养,后四年由本科院校负责培养,但七年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双方共同研究制定,进行系统设计、分段实施,实现中职的职业技能教育与本科的理论教育相结合,达到中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各自的培养目标,以便最终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技术人才。中职和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学任务如何分工和相互衔接是实现“3+4”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职业教育人才成长规律是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3+4”贯通培养模式,一方面根据中职、本科生的认知规律、未成年和成年人心智发展规律,将职业能力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进行贯通培养;另一方面,系统设计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衔接要突出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理论性与实践性、技术和技能的紧密结合,中职阶段主要加强与职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重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培养和技能训练;本科阶段构建“综合性、实践性、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企业的项目和资源,校企联合培养市场急需的本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

“3+4”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必须围绕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这种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的解决工作现场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环节在中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都是重要环节,中职和本科衔接的重要任务就是整合二者的实践环节,优化重组实践教学。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分为:基础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技术综合实践和企业实践四个阶段。前两种实践教学主要应由中职来完成,后两种实践主要是由本科院校来完成。

六、技师学院培养准技师模式

技师学院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我国的技师学院是在原高级技工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举办的,是技工院校的最高层次。技师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预备技师,早期也称“准技师”,预备技师或准技师与“技师”是有一定区别的。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等级划分为五级,即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预备技师虽已基本具备了技师资格的各项基本要求,能基本胜任技师工作的人才,但不属于上述技能人才的任何一个等级,只是“技师”级别的一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准技师”。“技师与预备技师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技师有在企业岗位生产中真实的工作经验,而预备技师没有;二是技师的素质能力是在企业岗位的生产中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养成习得的,是内化了的知识与技能,而预备技师缺乏养成这个环节,需要后期通过岗位工作将学来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内化使之成为完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4]也就是说院校培养的技师由于实践环节有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大多是显性的,缺乏在实践中才能掌握的大量隐性知识和技能,毕业后需要进一步在企业中实践一个阶段,才能成为真正的技师。

当前技师学院的学制因招生对象的不同,分为二年制和五年制。二年制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持有高级工证书的各类人员,包括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持有相应职业(工种)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各级各类院校毕业生;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并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的各类在职人员。五年制主要招收的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三校生”。五年制预备技师培养模式又分成了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培养周期为3年,主要培养高级工。三年中前2年的教学与普通高级技能班相似,开展校内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第3年不是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而是在校内以课题研修形式开展本专业的单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或略高于高级工的能力和水平。第一阶段结束后,开展分流考核,考核没有通过的学生,以高级工的身份毕业;通过考核的学生与新招收的高级技工或高职毕业生进入第二阶段培养。第二阶段学习期限为1年,为校内教学项目训练阶段,以小组方式开展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培养教师以学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来协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训练项目。第三阶段学习期限也为1年,学生在企业中开展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以企业导师指导为主,学校教师协同指导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学生毕业前要完成规定的训练课题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合格者可以获得预备技师毕业证书。

七、高级技工学校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高级技工学校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实践中产生,高级技工学校的产生改变过去高级工培养靠自然成长的状况,有效地缩短高级工的成长过程,完善了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使我国技术工人形成了初、中、高三个完整层次,对于改善工人队伍的人才结构,提高工人队伍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级技工学校是在中级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高级技术等级的培训,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工人,同时承担技师、高级技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及其他培训任务。它的生源主要是技工学校的毕业生或有中等技术水平的在职工人,学制一般两年或三年,毕业时通过严格的考工和技能鉴定颁发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了规范高级技工学校办学,1997年原劳动部印发了《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强了高技能人才培养,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印发高级技工学校标准的通知》,对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又重新进行了规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行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学校应与企业联合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在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技师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和技术革新、项目攻关等活动。学校必须具有与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按照高级技工学校设置标准的最低要求,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具有高级讲师职务的占30%;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实习教师总数的45%以上;理论实习教学一体化教师达到专业课教师总数的60%以上。学校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

八、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

为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人社厅发〔2013〕51号),来进一步加强对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办法》指出:本办法所指技能大师是指某一行业(领域)技能拔尖、技艺精湛并具有较强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是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技师、高级技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且工作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以高精生产加工、传统技艺传承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主要选择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行业和职业,由具有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和技能带头人依托大中型企业、行业研发中心、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载体领办或创办。工作室设在企业班组、工段、实训(研发)中心等场所。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要功能是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面向企业、行业职工及相关人员开展培训、研修、攻关、交流等活动,将技术技能革新成果和绝技绝活加以推广。

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现有技能大师和培训基地的双重作用,利用现代学徒制传帮带的作用来开展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等相关工作,具有灵活多样、简便易行,投资少、见效快,受体制机制影响小,实施效果明显等特点。当前国家和地方、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都在试验推广,基本上形成了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院校等多层次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各个层次对技能大师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施的“本科+技师”培养模式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实施的“3+2”培养模式,不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专门设计的,而是为培养职教师资探索出来的,但从改革的实践来看,主要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能够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去掉师范教育模块,实际上培养的是本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虽然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无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也无相关理论和科学研究的论证,但从两所学校毕业生在非教育系统就业情况来看,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间接地说明它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形式。

总的来说,我国形成了类型层次多样、内涵形式丰富,与中等职业资格人才培养相互衔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初步构建起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虽然说本科层次的数量还比较少,但毕竟有了成功的典范。从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从新手到专家、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或实施分段培养,任何忽视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急功近利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

参考文献:

[1]孟庆国,吴炳岳,张兴会,王宪成,卢双盈.动手动脑并举 培养一体化“双师型”职教师资[J].中国高教研究,2006(22).

[2]罗平.“3+2”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4(12).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5

[关键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对策

自2008年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来,乌鲁木齐市通用技术教师从无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日益提高,教学成果日益增多。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者,通用技术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效果,本研究以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描述通用技术教师的现状,并提出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通用技术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根据2012年《乌鲁木齐市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乌鲁木齐市共有公立普通高中38所,民办高中11所。公立学校共有通用技术教师37名,占全市公立高中教师总数的1.21%,其中3所学校有3名;7所学校有2名,14所学校有1名通用技术教师,14所学校不具有通用技术教师。民办高中仅1所学校有2名通用技术教师,5所学校有1名,5所学校没有通用技术教师。为了保障课程的开设,部分学校使用临时聘用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学科教师。本研究针对随机选取的19所公立高中和2所民办高中的通用技术教师进行了调查。被调查学校教师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通用技术教师性别上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异。

受调查的40名教师中,男性教师27名,女性教师13名,男性教师明显多于女性教师。在年龄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30岁及以下的8人;31~35岁的教师3人;36~40岁的教师8人;41~45岁的教师8人,46~50岁的教师6人,51~55岁的教师4人,56~60岁的教师3人。在年龄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异。

第二,通用技术教师学历上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多数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

受调查的40名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36人,具有大专学历的教师2人,大专以下学历0人。通用技术教师基本具备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在教师的职称分布上看,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0人,具有中教一级职称的教师11人,具有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7人,不具备职称的教师2人,具有特级教师称号的教师0人。

第三,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分布较为分散,多是从物理和信息技术学科转过来的。

调查得知,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有6人,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19人,物理专业毕业的教师10人,工科毕业的教师有4人,化学生物地理等专业毕业的教师2人,其他专业毕业的教师2人,工科毕业的教师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地质。可以看出现有通用技术教师主要具有物理、教育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的学习经历。教师原担任劳动技术学科教师的4人,原担任物理学科教师的14人,原担任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15人,原担任其他学科教师或新入职教师的7人。可以看出,现任通用技术教师主要是由劳动技术、物理、信息技术三个学科的教师转行而来。有部分新入职教师直接进入通用技术教师岗位。

第四,通用技术教师专职教师多于兼职教师,多数不担任行政职务。

调查显示,专职通用技术教师21人,兼职通用技术教师15人,临时聘用教师4人,外聘教师0人。说明通用技术教师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没有学校从外单位聘任通用技术教师。在通用技术中,承担行政职务的教师有9人,未承担行政职务的教师31人。

二、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用技术教师作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而言,乌鲁木齐市暂未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通用教师队伍不稳定

学校对通用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没有长期的、整体的规划,将其他学科的教师调整到通用技术岗位上。学校没有明确其定位,教师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是临时的还是长期的;一部分教师是兼任通用技术教师,没有从事通用技术教师的长期准备,而兼任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重视原学科而轻视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教师本身由于担心自己职称、待遇等问题,对待通用技术课程继续执教愿望不高。部分教师是特岗教师或代课教师,他们从事通用技术教学但迫于编制的原因,还在不断找寻其他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工作造成了影响。

2.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

通用技术专业在我国没有成为一级或二级学科,我国高等院校尚未设置通用技术专业,一些学校在其物理专业或教育技术专业中以“方向”的名义开设通用技术班,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远远没有满足社会和学校的需求。由于教师招聘制度等方面的制约,这些较为专业的通用技术后备教师多数没有走上通用技术教师岗位。昌吉学院2012年30名接受过较为专业的通用技术教育的毕业生1人进入通用技术教师的岗位工作。而现在中小学通用技术岗位上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其他教学岗位上转过来的。一些教师往往把通用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普通学科的老办法去教学。至于实践,对他们来说难度就更大,有时候根本无法应对而不开实践课。

3.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均衡

四年来,教师进入内地参加部级培训机会非常少,省级规模的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仅开展了一次,由于名额的限制,不是每所学校的所有通用技术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对通用技术教师的调整,部分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因调整而离开通用技术教师岗位,而新担任通用技术教师的人员却没有参加过培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出现了教研活动代替培训活动的现象。

三、乌鲁木齐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通用技术教师的培养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培养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成为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提高通用技术课程质量和保证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我们不能等待培养好了通用技术教师之后再开通用技术课程,要在开课的同时培养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

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固定教师相结合的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通用技术课程合格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行技术课程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以促进技术课程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还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通用技术教师队伍,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不断发展。建立稳定合格的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是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采取措施将具有通用技术学科背景的毕业生纳入教师队伍

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三至五年内教师招聘过程中加大对通用技术教师的招聘力度,解决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问题。避免由于招聘制度的限制使他们流入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的岗位上或未进入教师队伍,造成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给予特殊政策,解决疆内昌吉学院培养的通用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进入通用技术教师岗位工作,吸引国内高等院校的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来新疆工作。力争每所高中拥有一位通用技术专业毕业的教师,以专业毕业生为骨干,引领和带动学校通用技术教学活动,使之成为通用技术学科的中流砥柱。

2.利用高等院校多措并举,全面提高现有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目前在疆内,主要是昌吉学院承担了全疆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由于目前通用技术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仅一所高等院校承担培训职能是远远不够的,建议将新疆师范大学、伊犁师范学院、喀什师范学院也能够参与到通用技术教师培训中来。选择有资质的高等院校开设技术教育专业或者在其他相关专业中设置通用技术的选修课。并使之成为培养具有通用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的常规渠道,在专业硕士(教育硕士)的培养中设置通用技术专业(或方向),以此全面实施现有通用技术课程教师的常规培养和专业技术培养。

3.统筹各相关部门,全面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

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制订全区培训工作的整体规划,在培训内容、形式、监督、检查和培训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全面的指导和严格的管理,并督促落实。形成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三级的培训活动,开展课程培训、教材培训、技能培训、专题培训等各类培训;要注意统筹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培训资源;要通过抓培训基地、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监控等有效措施,建立起以疆内专家为主的培训队伍,逐步实现培训队伍的本土化;参考其他省份在通用技术教师培训方面的优秀经验;整合全疆高等院校、教科研院所、普通高中示范校的力量;教研部门、师范院校等要分工负责,积极配合,落实具体工作。

4.注重发挥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的功能

注重教师的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学习的方便和快捷,让更多的通用技术教师接受远程教育培训,使其在一边教学一边进修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逐渐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6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社会人才分类;学位分类理论;人才评价制度;培养定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8-0011-05

在近三年来教育部的各种文件中,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表述形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中,《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提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概念;《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中,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中心词都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形容词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技能型人才进行界定,“高素质”是从人才素质的角度进行界定,“高端”则是从人才等级的角度进行界定。《现代汉语词典》对“高端”的注解为:属性词,指的是等级、档次、价位等在同类中较高的。鉴于此,可以将这两项合并同类项,统称为“高技能人才”。本文拟主要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培养进行分析、解读。

一、从人才分类角度分析

“人才类型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类型的分化,人才类型及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1] 从生产、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角度进行分类,社会人才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即学术型人才,包括科学型和理论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即应用型人才[2]。应用型人才又分为三类:一类是将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设计、决策、规划等转换成物质形态的工程型人才,其他两类是在生产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工作,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决策、规划等转换成物质形态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完成任务,后者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3]。随着科技进步,产业不断升级,职业岗位的专门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社会分工和人才分类也日趋细化,比如,工程型人才可细化为工程研究型、工程规划型和工程应用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可细化为技术研究型、技术开发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

此外,由于技术发展日趋复杂化和综合化,社会职业群之间进一步加强合作,相关职业群类之间的工作领域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叠现象,相关人才类型间的知识能力结构上也存在重叠现象,比如,技能型人才的“智力技能”成分不断增加,“动作技能”成分不断减少,这种现象在我国的高级技工和技师等岗位中有更为显著的反映[4]。这也和H·W· French提出的职业带理论相吻合,见图1。职业带理论根据工作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比重将技术人才划分为技术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三个系列,如果将职业带和人才类型相对应,技术工人相当于技能型人才,技术员相当于高技能人才,工程师则属于工程型人才,但是由于未来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日趋复合与分化,这三个系列人才类型的边际也日趋模糊,处于人才类型边际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其兼具两种人才的特色优势而日益受到社会青睐,以技术员系列为例,随着人才素质结构中智力技能的增多和操作技能的减少,可以称之为工程技术型人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

图1 职业带理论示意图

二、从人才评价制度分析

在我国,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有两套不同的评价体系。专业技术人才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化生产专业分工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针对这类人才的发证机关为各级人事部门。从统计意义上讲,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是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年以前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年以后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我国专业技术职务设高、中、初三级。工程系列的初级职称包括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中级职称指工程师,高级职称指高级工程师。目前我国尚未设置技术员系列的职称,如技术员-技术师-高级技术师。也就是说,技术人员目前尚不能归入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之列。我国对于技能人才的评价采用的是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发证机关为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其他部委、行业等。国家职业资格等级由低到高,一般分为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共五个等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对“高技能人才”进行了明确界定:即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这些人员为职业资格等级中第三级、第二级和第一级三个等级的人员。依据社会人才分类,结合相关人才类型的评价,见图2,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都有相关的评价体系,但是技术型人才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技术员”只是工程型人才评价体系的初级职称,如果要在职称上再进一步,就需要转变为工程型人才才可以。而理想的职称系统应该如图3所示,技术型人才有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职称空间。另外,对于复合型人才如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的规定,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具体标准都要求掌握(熟练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高难度)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在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和技术改革)有创新;也就是说,技师和高级技师的人才素质结构中,其技术含量逐渐增多,操作技能相对减少,是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复合型人才,其人才评价系列,既可以向技术型人才靠近,走技术型人才的人才评价系列,也可以向技能型人才评价靠近,走技能型人才评价系列。从这个角度分析,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界定的高技能人才中的技师和高级技师,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是一致的。

图2 社会人才的分类和评价体系(现实版)

图3 社会人才的分类和评价体系(理想版)

三、从学位分类理论分析

学位是受教育者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一种学术称号。美国高等教育学位主要有科学学位(包括学士、文理科硕士和哲学博士)、专业学位(包括学士、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和职业学位三种类型,科学学位主要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4年,培养机构主要是研究型大学、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专业学位主要是培养从事实际(技术)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制也是4年,主要培养机构是专门学院和部落院校;职业学位主要是指两年学制的实用技术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获得副学士(协士)学位,主要培养机构是社区学院、初级学院和技术学院[5]。我国学者陈厚丰教授,从理论上将我国高等教育学位划分为科学学位、专业学位和职业学位三种,他认为职业学位培养机构主要有职业类高校和高等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位要包括副学士学位、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并且要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是培养从事开发研究并以各岗位和岗位群中的现场管理、技术指导、高级技能操作为主要任务的技术型和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进行技术技能创新、现场管理和高级技能操作。我国2004年版的《学位条例》将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第二级硕士学位按照专业和用途又分为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两者处于同一层次水平,但侧重点不同。学术型侧重培养教师,科研人员,侧重理论研究,主要专业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专业型则侧重培养高科技专业人才,侧重应用,主要专业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等38种学位,涉及200多个领域。《学位条例》第五条规定,硕士学位研究生不仅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专业硕士的要求应该是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由此看来,“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具有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的资格,但是高级技工却不具备申报专业硕士学位的资格。技术技能型人才,则具有申请专业硕士学位的资格。

四、从社会需求分析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数据,市场上中高级技能人才供不应求。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能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2.72、2.31和2.1[6]。为满足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组成的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国专门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根据对现有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数的调查,以及2015年和2020年我国对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预测,制定2015年和2020年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见表1。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国经济已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实施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技能人才不但要具备高超的技能、良好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素养,还必须是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尽管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一批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职院校紧贴市场需求,密切与企业合作,在加快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然而,社会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缺口,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水平提高的迫切需求,都为技能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加快完善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积极鼓励行业企业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作用,是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或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表1 我国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中长期发展目标

五、从两种人才培养角度分析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渠道主要有三种: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通过内部培训机构、各种技术技能竞赛、学徒制度、技术攻关、外送研修等方式培养各种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院校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本文主要从教育类型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角度,对不同类型教育定位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不同层次院校的定位来分析这两种人才的培养定位。从教育类型分析,我国39所“985工程”院校主要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剩下的73所“211工程”院校主要以培养工程型人才,甚至主要是工程科学型人才为主,其他1017所本科院校[7] 则属于应用本科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主。根据社会人才分类,应用型人才主要包括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但一般是两个)专业(或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8]。这些应用本科院校应如何定位本院校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等级,需要结合本院校办学历史、办学资源、服务面向和办学能力,再进行准确定位。根据教育部统筹安排,要遴选一些应用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承担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框架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应用本科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组成。是否实施双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之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获得的职业资格也不同,详见表2。

表2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部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获取的职业资格

六、结论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人才分类中的两个不同类型,高技能人才属于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国家职业资格等级中的高级(三级)、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则属于介于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复合型应用人才,根据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应该包括技师(二级)和高级技师(一级)两个等级。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方面,亟需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劳动者;另一方面,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智力技能需求逐渐增多,操作技能逐渐减少,技术技能型、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培养高技能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还是要依靠正在逐步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应该获取的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满足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巨大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厚丰.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62,325-326.

[2]夏建国.基于人才分类理论审视技术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07(5):5-8.

[3]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

[4]杨金土,等.对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2(3):18-21.

[5]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19-124.

[6]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2013-06-17].http:///SYrlzyhshbzb/zwgk/szrs/sjfx/201304/t20130412_98037.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3-05-29].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index.

[8]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0(7):146-147.

On the Difference and Orient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 Skilled Talents and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WANG Ling

(Shijiazhuang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China)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7

面对这一现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其中包括加快高级技校的发展步伐。我国现有高级技校多是由技工学校发展而来的,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现今,在培养各级各类技术工人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高级技校应该有能力承担起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任。

不可否认,高级技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如经费不足造成教学设备、设施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提高跟不上发展要求;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论底蕴不足,教学研究和创新不够;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及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培养出来的部分“高技能人才”难以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因而社会上存有“高级以上的技术工人能否直接从学校培养”的疑惑。如何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能被企业认可,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真正适应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这是目前高级技校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点课题。

笔者认为,名师、名生、名专业构成了名校的基本框架,是高级技校创品牌,走好直接从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的基础和前提。

名师

就是通过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名师”,提高师资水平,优化师资结构。从技校变成高级技校,培养学生的层次提高了,必须提升师资层次。只有一流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只有师资队伍的特色,才能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它是创建一流品牌学校的关键。笔者认为,实施“名师”工程可从校内师资优势强化和校外师资优势互补两方面着手。

校内师资优势强化

纵观各类高级技校,其突出的优势并不在于一般的普教能力或高考的升学率,而是培养市场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这是高级技校市场竞争的无形资产,该无形资产形成的核心就是拥有一支具有自身特色的师资队伍。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自身优势,将其强化,让其提升。

一是在激励手段上,通过逐步实行职务聘任到岗位聘任的过渡,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以此激活教师队伍,在教师中形成奋发向上,积极提高自身素质的良好氛围。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提高名师,专业特长鲜明、工作好、业务强、业绩突出的教职工的收入水平;实行学科带头人、专业领衔教师特殊津贴,合理拉大拔尖人才与一般人才之间的收入差距,稳定核心教师(名师)队伍,做到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探索年薪制,期权制,以教学能力定级、定薪等改革之路,从制度和政策上激励人才脱颖而出。

二是既要“用人”更要“育人”,通过各种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水平。由于历史原因,技工学校的理论与实训教师一般是分开的,来源于正规院校的教师多为理论教师,生产实践经验不足实训教师多为来自于企业的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师傅或原技校毕业留校生,这类教师专业理论欠缺,教学组织能力不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高级技校教师水平整体偏低,也使理论教学和实训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塑造一批既能讲好专业理论课,又有较强动手能力,还能指导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是高级技校特色名师的基础和前提,是名师工程的重要部分。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送出去是指组织、引导和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修学习,可有目的、有计划地派送具有一定学历的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或一年的生产实践,与工人师傅同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一线生产知识和职业意识,与工程技术人员同工作,了解和熟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请进来指的是每年(学期)均请有关专家到学校开办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方面的讲座,让教师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调整教学思路,为培养出满足企业生产需要的合格高级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三是以创新教研教改为依托,以科研为动力启动名师工程。教学研究工作应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教学需要设立科研课题,研究出成果及时试点推广。尤其应注意组织学校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使他们在同一课题目标下,各自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既合作又竞争,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教师的教研动力。这种将教师有组织地纳入到创造性学习、研究中去的做法,将为形成以理实一体化教师为主体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师队伍提供保证。

校外师资优势互补

具有技工教育特色的外聘教师队伍是高级技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队伍的人员可由工厂企业的退休或现职工程技术人员、技师、高级技师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构成。他们既可为学生上课,也可为校内教师进修辅导;既激活了校内教师队伍的活力,增强了他们的紧迫感和上进心,又补充了师资尤其是实习教师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起到校内外人才优势互补的作用,优化了学校整体师资结构,让学校更多地吸取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

名生

高级技校的毕业生直面市场,毕业生质量直接影响学校在企业和市场上的形象。要让本地区企业尤其是效益好的企业,用工时首先想到高级技校的学生,就要培养出独具特色的合格毕业生,尤其是需着力打造“尖子”,有意识地培养企业关键技术人才,铸就“高薪”学生,塑造品牌、特色学生。在名生的培养过程中,除让他们具有爱岗敬业、好学善学、团结协助、安全文明、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外,可着重从高新技术操作能力和较强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两方面着手:

高新技术操作能力

高级技校毕业生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应具有对高、精、新的工艺和机器设备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技术革新和创新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工种复合操作能力。

较强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

指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具有生产班(组)、生产线管理和技能指导能力,能合理地组织一线生产和有效地进行班组管理。

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篇8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13年度建工城建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评审条件

    (一)建工城建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按《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11〕27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按)、《浙江省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09〕187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须获得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2006〕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考核要求。近3年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五)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参照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90学时。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笔试有关事项

    申报高级人员须参加面试答辩或专业知识笔试。其中申报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造价、风景园林专业的须参加专业知识笔试,笔试的内容分别为建筑施工技术、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建筑预算、园林工程施工;水利专业按浙水办人〔2009〕3号文件要求,需提供《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业务考试成绩合格证》;申报其它专业的参加论文答辩和专业知识面试。面试、笔试成绩作为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论文、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县(市)、区申报的材料需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市属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年度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需电子版的免冠白底二寸彩色照片1张,要求用jpg格式,身份证号做文件名,尺寸不大于300×420,不小于200×280像素,文件大小在50k以内。

    (三)《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学术论文基本情况登记表》(A4纸打印)一式30份;

    (五)《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六)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七)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八)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九)破格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十)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在甬工作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4.在外地取得工程师资格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市级公布文件、调动相关证明材料。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