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8篇

时间:2022-07-07 15:33:52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1

恶性疟原虫己糖转运体编码基因的体外扩增、克隆及表达 魏泉德,余新炳,叶苓,徐劲

内江市疟疾防治措施与发病数的相关性分析 童学娅,林永祥

弓形虫感染鼠肝脾脑微量元素的测定 耿志辉,石毅,方艳秋,李淑红,刘利

肠道线虫病防治效果纵向观察 闻礼永,夏昭华,姚善滢,杨纪顺,程国强,苏应龙,宋昌存

中草药治疗小鼠肠道寄生虫及螨的效果观察 俞发荣,陶杰,张瑞君

广西消灭丝虫病后重点监测结果 谢祖英,潘士贤,吕先纲,麦富珍,廖宁,何为涛,杨小春,杨益超

阿米巴肝脓肿36例临床分析 秦树林,王爱霞,盛瑞媛,刘正印

本刊列为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本刊影响因子上升为0.545

CD4+ T细胞在疟原虫红内期感染中的免疫调节 肖宁,杨文

从氯喹抗性产生看疟原虫的诱导变异 严继舟,李明,宋关鸿

大丰市农村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顾晓萍,朱卫标

疟疾网络资源在疟原虫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林澄涛,王恒

灌溉沟渠改造灭螺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观察 张玉其,张娟,孙维山,章伟,杨晖

1062例脑囊尾蚴病的临床与CT分析 张恩东

舟山市防治丝虫病的措施与系统监测结果 王建跃,张均和,程徐遂

福建省20年来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吴金俊,许龙善,李莉莎,欧阳榕

应用捕获-再捕获法对上报疟疾发病数进行校正 王伟明,高琪,何宏政

大山区急性血吸虫病防治对策的探讨 陈德基

卫生部全国丝虫病监测工作会议简况 孙德建

重庆市嗜人按蚊的分布调查 蒋诗国,肖邦忠,唐成田,王卫国,李心术,肖鹏,晏维

与蛔虫感染有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41例临床分析 李长玉,李芳,邱洪流,谢琴

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弓形虫抗体的调查 王宝林,潘孝彰,尹有宽,翁心华

两种ELISA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比较 裘丽妹,张永红,李浩,薛海筹

肝毛细线虫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 杨发柱,黄晓红,屠昭平,张莹珍

日本血吸虫虫卵的图像分析研究 彭善友,黎辉,王则胜

云南省鼠类感染日本血吸虫的调查 杨光荣,吴兴,熊孟韬,范崇正,吴鹤松,陶开会

原虫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 王宪峰,薛采芳

弓形虫速殖子和缓殖子相互转换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培梁,彭鸿娟,陈晓光

重组血吸虫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舒新华,易新元

卡氏肺孢子虫在大鼠肺内的发育及其引起的病理变化 郭俭,杨元清,吴嘉彤,施晓华

人源细粒棘球蚴染色体G-和C-带初步分析 陆家海,冯德元,郭中敏,李德昌,郭固

猪囊尾蚴蛋白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刘殿武,张莉,丁月新,张孟余,闫会敏,郭丽莉,刘树贤

溶血所保存的陈旧微丝蚴血片染色的研究 王唯唯,朱家勇,戴世忠

Dipstick法诊断黑热病患者28例 马莹,胡孝素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用于海南省南桥疟区流行病学的调查 柳坚,蒙锋,华德

上海市青浦区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病原追踪调查 徐海燕

不同方案防治血吸虫病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王文梁,朱晓红

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的脱囊及感染途径 姚曙光

尿中检出曼氏血吸虫虫卵一例 何津春,HE Jin-chun

我国棘球蚴病防治研究进展 叶尔江·苏里唐,江莉,柴君杰,YEERJIANG Sulitang,JIANG Li,CHAI Jun-jie

钩虫流行现状及疫苗研制进展 詹斌,肖树华,李铁华,薄梅花

胆总管细粒棘球蚴病11例 吕生芳,李纪忠,LU Sheng-fang,LI Ji-zhong

左旋咪唑的毒副反应 闻礼永,宋昌存,WEN Li-yong,SONG Chang-cun

抗阿苯达唑粪类圆线虫感染一例报告 林金祥,陈宝建,张榕燕,李友松,林陈鑫,程由注,许贤让

河南省40年来抗疟措施效果的评价 尚乐园,薛长贵,苏寿汦,SHANG Le-yuan,XUE Chang-gui,SU Shou-zhi

江西省丝虫病重点监测结果的分析 张昆照,李志宏,严雨富,ZHANG Kun-zhao,LI Zhi-hong,YAN Yu-fu

山区薄膜覆盖灭螺法现场试验 周云,夏登华,曾光兴,甘承新

山东省邹城市基本消灭丝虫病的监测报告 张贻庆,李兆爱,马柯,ZHANG Yi-qing,LI Zhao-ai,MA Ke

班氏丝虫病鞘膜积液的手术治疗效果 陶增厚,郑惠君,陈宪,方仁丽

血吸虫基因组研究进展 高馨,冯正

孕期弓形虫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薛纯良

在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实施全民药物治疗居民依从性的分析 郭家钢,胡广汉,熊玉龙,王延安,郑江

甲状腺疾病患者感染弓形虫的调查结果 程晓莉,王海荣,汪长银

初步建立丝虫病数据管理信息系统 邹义洲,孙德建,刘文

海南省农垦系统6年疟疾病例调查结果 段景山,张宇滨,陈世裕,刘家敬,张世平

刺蛾过敏性荨麻疹的心电图改变 李朝品

耻阴虱寄生眼睫毛一例 陈绮龄,钟烈红,梁剑虹

一氧化氮供体对弓形虫速殖子DNA含量的影响 彭碧文,胡建石,赵蓉,蒋明森,林建银

氯硝柳胺配伍剂抑制钉螺上爬作用的研究 朱丹,谢法仙,鲍子平,朱达培,倪传华

第四届亚太旅行卫生大会征文

丙烯硫脲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病变的影响 何立,蒋明森,蔡国斌,杨孟祥,易新元,曾宪芳

华支睾吸虫感染并发胆结石一例 边红放,张利永,向军,李玲芬,许亚辉,李勇,王敏华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在检测囊虫抗体中的应用 刘志平,李浩,朱兰芸,刘森,薛海筹

黑龙江省寄生虫病调查 段淑梅,高威,刘艳平

弓形虫病大鼠T淋巴细胞和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耿志辉,方艳秋,刘利,石毅,李淑红

小儿脑囊虫病20例临床报告 赵艳茹,孙丽君,崔其福

从感染小鼠获得微小隐孢子虫卵囊方法的改进 黄克和,杨世广,唐建霞

疟原虫食物泡:抗疟药的靶点 翟自立,伍卫平

上海市寄生虫学会2001年会

树突状细胞与原虫感染 刘明媛,徐盛明,宋关鸿

云南省不同地区恶性疟原虫MSA-I、MSA-2和Pf60.1基因多态性研究 张国森,杨亚明,刘慧,张再兴

开封市小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王国英,都景芳,孙伟力

硕大利什曼原虫激活蛋白激酶C受体的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成军,夏小兵,王刚,刘妍,钟彦伟,王琳,杨继珍

52例肝F包虫囊肿的外科治疗 梁东,李桂萍,傅振超,俞天生,王学德

恶性疟原虫FCCl/HN株环子蛋白基因在BCG中的表达 郑春福,吴少庭,陈雅棠,高世同,林敏,梁驹卿

恶性疟原虫FCCl/HN株exp-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单志新,余新炳,马长玲,陆家海

南宁市消灭丝虫病后监测结果及分析 李少凡,潘利花

洪雅县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调查 黄涛,杨睿瑶

恶性疟原虫AMA-1基因变异区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聂本勇,张龙兴,潘卫庆,钱锋

基于核糖体基因分析的中华血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 张广军,邱持平,邱东川,常正山,秦志辉,夏明仪

皮下蝇蛆病三例 陈远强,张荔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的构建 李柳哲,石佑恩,江侃

白纹伊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片段克隆及鉴定 吴明玮,张玲敏,黄炯烈,周国理,吴瑜,赵双星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双向电泳分析阴道毛滴虫滋养体抗原 高兴政,谭荣安

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环形DNA1含有编码核苷酸结合蛋白基因 汪俊云,杨玥涛,包意芳,瞿靖琦

河南省信阳市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研究 顾政诚,尚乐园,陈建设,郑香,苏玉杰,李爱民,刘辉,罗曼珍,钱会霖,汤林华

中国国际血吸虫病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 吴晓华

二滩水库血吸虫病控制策略的探讨 谷永刚,夏龙发,李在文,赵明富,杨焕银,罗千应,夏文华,冯庆元

齿龈内阿米巴致病作用的动物实验 刘光英,陈金富,温旺荣,陈文列,林立群,洪航

日本血吸虫感染对小鼠妊娠的影响 汪雁南,马细妹,李洪,张晓燕,黄文长

艾滋病合并肝脏肺孢子虫病一例病理观察 管小琴,周立春,廖小岗,林晓,李圆圆

内蒙古2 248名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 胡群,王焱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与var基因家族 尹继刚,张西臣

CD4+T细胞与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 沈蕾,张兆松

铜陵县1990~1999年急性血吸虫病调查分析 柯兆明

按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文岳,黄复生

胃镜诊断血吸虫病三例报告 胡复兴

在非洲高疟区我国援外人员三种防疟方法的比较 黄建荣,李还

大囊型脑囊虫病33例临床分析 王影,马云祥,王奕鹏

茂名市农村中小学生集体驱虫效果分析 古秀珍,蔡世仟,文玲

幼儿感染曼氏迭宫绦虫一例 张子琨,刘道远,张路渝,朱进军,王昌裕

棘球蚴感染绵羊并诱发休克期间特异性IgG、IgE抗体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 郑宏,徐志新,杨戈雄,温浩

一次海鲜宴引起集体感染卫氏并殖吸虫 刘书绵,王艳,蔡树勋

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大鼠肺肝脾微量元素的测定 段义农,李荣,周全,彭光仁

地区一起旋毛虫病的暴发 苏振丽,旦增念扎,卓玛,扎西加措,王小莉,次仁

RNA干涉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杨明夏,朱昌亮

红斑狼疮性肾炎合并粪类圆线虫感染一例 盛颖萍,邓延俊

螨变应原的研究进展 罗佛全,刘志刚

磁珠-ELISA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虫卵抗原的研究 毛亚飞,张悟澄,潘劲草

透明胶纸粘贴法治疗蠕形螨感染的效果 王国英,刘振荣,闫文义

四川株多房棘球绦虫EM10(EMII/3)抗原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王昌源,陈雅棠,黄爱龙,余登高,唐霓

脑型恶性疟尸检一例 邓卓霖,何登贤

泡球蚴病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观察 李富荣,石佑恩,史大中,D.A.Vuitton,P.S.Craig

肾移植术2年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一例 徐霞,王彤,孟小鑫,殷凯生,陈锡慰

DIGFA和SPA-ELISA检测弓形虫特异性抗体 任金华,曹建平,仇锦波,陈盛霞

现场调查寄生虫标本的收集、固定和保存方法 缪峰,刘永春,赵长磊

山东省莒南县发现人体感染猪巨吻棘头虫两例 万功群,杨国华,刘新,赵长磊,杨萍,朱孔序,李静,袁芳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攻击感染后的免疫应答 申丽洁,罗志勇,朱声华

一例发热病人的诊断与治疗 李树梅

伯氏疟原虫氯喹抗性株和敏感株基因组DNA比较研究 陈克强,宋关鸿,朱淮民,苏新专

日本血吸虫成虫肠道内容物中金属蛋白酶的鉴定 袁仕善,易新元,曾宪芳,张顺科,黄跃龙,Larry MeReynolds

大鼠心脏移植术后环孢素A对弓形虫感染及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 韩辉,钟红兴,章咏裳

猪带绦虫囊尾蚴的发育过程及形态观察 刘永杰,李庆章,郝艳红

马来丝虫长爪沙鼠动物模型保种衰退期的观察 陈韶红,孙德建,施恒华,袁以真

婴儿耳道蝇蛆病一例报告 沈树满

旋毛虫属分类的研究进展 王中全,崔晶

检测血吸虫宿主尿抗原的研究进展 刘晓明,肖祥

襄樊市大中专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许正敏,陶永平,唐玉成,胡生梅,武小樱,王洪波,王鹏,高翔

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IL-2、sIL-2R、TNF-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辛华,蔡连顺,肖景莹,齐宗春,朱立贤,车世伟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2

关键词:基坑;平面有限差分法;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值;杨氏模量;弹性地基梁;位移反分析

中图分类号:TU4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7)02-0185-07

在基坑工程中,一般都是已知边界条件、力学参数来求解结构的内力与位移。然而,许多基坑工程中材料参数往往是未知的,通过试验测定费时费力。为此,工程界提出了反分析方法。反分析是通过现场获取的少量易测数据(如位移),以这些数据为已知量,通过理论方法反求不易量测的材料参数,获得所需合适的参数用于结构设计或变形控制计算。国家基坑规范和许多地方规范已将弹性抗力法即m法作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推荐方法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值成为关键参数。m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内土体加固、开挖卸载、施工扰动等。规范对m值仅给出了较大的经验取值范围,选取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位移反分析为m值的准确确定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熊巨华川用试验结果和实测数据证明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是确定m值的有效方法。徐中华提出了一种结合U code反分析软件和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基坑围护墙实测变形反分析m值的方法。张军平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认为对于浅基坑,采用基于弹性支点法的m值的位移反分析方法可达到工程需要参数的反演精度。陆勇根据基坑工程施工各工况实测位移,采用单纯形法位移反分析,对m值进行分析,反演得到优化位移与实测位移基本接近,建议m值取下限来控制基坑的最大变形。王旭东根据基坑施工监测资料提出利用非线性单纯形方法反演地基土的m值。戴加东、宋建学等根基坑工程变形实测值采用相关软件或理论方法对m值进行了反演分析。

本文依托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道路部分城区地段基坑工程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差分法模拟基坑分布开挖施工过程,通过构建实测位移和计算模拟位移之间的目标函数,采用位移反分析方法分析基坑土层变形参数,利用基于弹性地基梁法推导的杨氏模量与m值的关系确定m值。为合理确定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参数m值及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工程简介

1.1工程概况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工程是西部通道过境车辆专用通道,全长约4.48 km,道路部分区段采用下穿地道形式。城区地段道路两侧建(构)筑物密集,沿线埋设有市政、电力和通讯管线,周边环境对基坑结构的变形、位移和地下水的控制有很高的要求。该段线路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一层5.0~8.0 m厚的砾砂,具有强透水性,且地下水极为丰富。基坑支护工程的重点是地下水治理、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保护问题。

城区地段周边复杂路段对应里程K2+100-K3+460,线路长为1.36 km。地道工程基坑开挖深度10.0~12.0 m,采用钻孔咬合排桩加多排钢支撑的支护方案,安全等级为一级。钻孔咬合排桩采用全长跟套管钻进法施工,具有较好的挡土、截水功能,避免因基坑开挖而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发生流砂等事故;钢支撑具有较大的支撑刚度,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将基坑的位移和变形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1.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该工程城区地段所经场地原始地貌为海冲积平原,根据地质钻探揭露,地层自上而下为4层。(1)人工填土层。道路填土层,经碾压后呈中密-密实状态,填筑时间超过10年。(2)粗砾砂层。厚度5.0~8.0 m,为较纯净的粗砾层,呈中密状态,透水性好。(3)冲洪积层。主要为黏土层,局部有淤泥质黏土分布。(4)残积土层。混合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主要为砂质黏性土,压缩性小、强度高、透水性小,为良好的持力层。城区地段地下水埋深较浅,埋深为1.0~2.0 m,粗砾砂层透水性大,地下水由海水补给,地下水丰富。

2基坑开挖的平面有限差分模拟方法

基坑开挖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能够近似模拟基坑的开挖响应,假设基坑施工每一个步骤都近似达到平衡,即节点的不平衡力为零或者小于给定的某个阈值,将基坑开挖看作轴对称二维平面应变问题,采用平面有限差分法进行模拟。

2.1材料性状的模拟

目前,土工计算中被广泛采用各向同性的本构模型,以Duncan&Chang非线性弹性模型与MohrCoulomb弹塑性模型为典型代表。Mohr Coulomb弹塑性模型能够反映土体不可恢复的塑性应变,计算参数较易确定,能够反映土体的剪切破坏,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普遍。Vermeer&deBorst的试验报告证明,砂土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MohrCoulomb模型较为一致。模拟中土体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模型。

钻孔灌注桩采用梁单元来模拟,单元参数根据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μ来选取。由于模拟分析采用平面应变问题,对于平面应力的结构单元应将弹性模量除以(1-μ2)。水平钢支撑也选用梁单元,单元参数也根据混凝土或钢材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来选取。

基坑开挖过程中,每步开挖都要卸掉一部分土层,处理的方法是直接从模型中将其去掉,设置为空单元。基坑开挖前或者开挖到一定深度后,需要对坑底软土进行注浆加固,直接将该加固土层设置为独立对象,加固土层材料参数主要依靠现场数据和经验选取。

土体与墙体的交接界面相对来说是光滑的,界面的强度低于邻近土体的强度,界面摩擦角取12.5°,黏聚力取为2.5 kPa。对于界面的法向刚度和切向刚度的选取,根据有关文献选取相邻土体最大刚度的10倍左右是合理的。这样选取的目的是让界面的变形对整个模拟的变形产生最小的影响,然而又不能取过大的值,这样会产生相邻节点刚度差过大,产生畸变。相邻土体最大刚度可用下式得到:

max[(K+(4/3)G)/zmin] (1)式中:K为体积模量;G为剪切模量;zmin为与界面单元邻近土体的最小法向距离。

2.2基坑开挖的模拟

自重应力的模拟。通常情况下,地基土是一个半无限体,任何垂直面都是对称面,在自重应力的作用下,不可能发生侧向剪切变形,地面以下任何深度z处的垂直应力σy0等于上覆土层的白重应力。对于不考虑超载作用的地基其初始应力场只考虑土自重应力的作用。水平应力q0为侧压力系数K0乘以垂直应力。K0取0.5。

围护桩施工过程的模拟。灌注桩的置入过程,主要是通过在安置桩的位置将土体单元设置为空单元,然后置入梁单元。桩的自重会使土体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变化,主要是通过界面单元与土体发生相互作用产生。

基坑降水的模拟。基坑降水有坑内降水和坑外降水,本次模拟的是坑内降水。坑内降水主要有两种模拟路径,一种是开挖一定深度前降水到该深度以下一定范围,然后开挖,开挖后又继续降水到下一个指定的开挖面以下位置,这样循环直到基坑开挖至基坑底部标高;另一种是在开挖前一次性降水到基坑底以下一定位置,然后开挖,在开挖过程中保持基坑内水位不变。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第二种降水路径模拟基坑降水,一次性降水至坑底1 m。

基坑开挖土体和支撑结构施工的模拟。在基坑降水后,开挖土体,先开挖到第一道水平支撑中心下0.5 m处,计算系统稳定后,架设第一道水平支撑,预加一定轴力,计算系统稳定后,继续开挖至第二道水平支撑下0.5 m处,计算系统稳定后,架设第二道水平支撑,预加一定轴力,计算系统稳定后,开挖到基坑底设计标高,计算系统稳定。模拟中的每一个步骤能够计算应力和位移的重分布,稳定后再模拟下一个步骤,能够模拟多支撑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随开挖过程的变化情况。

2.3位移反分析模拟过程

土体材料参数泊松比μ对位移的影响不敏感变化通常很小,均在0.25~0.35之间变化。内摩擦角φ、和剪胀角φ也不敏感。对于松散的砂,一般剪胀角φ为刻度1°-2°密实的砂砾、粗(砾)砂等通常不考虑剪胀角的影响,φ为零。内摩擦角φ、泊松比μ和杨氏模量E对结构水平位移影响分析结果见图1-图3。

从图1-图3中水平位移影响因素分析可见,杨氏模量对水平位移影响最为显著,因此主要通过反分析得到杨氏模量E,而⒛谀Σ两铅铡⒉此杀圈痰炔问作为已知值取白土工试验或现场试验。以基坑开挖监测得到的水平位移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得到的位移值的误差函数为目标函数,即:

(2)式中:n为监测点总数;ui为第i测点的实测位移值:ui(X)为第i测点的计算位移值;X为所需要确定的参数即设计变量;D0为设计变量的区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分步开挖模拟反分析按照如下过程进行:根据实测位移不断试算,按照每一步开挖平衡后计算位移值来确定目标函数。即从开始就反分析设计变量,把目标函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不断丢掉最坏点,代之以既能使目标函数有所改进,又能满足约束条件的新点,不断试算,逐步调向“最优点”。当第一步开挖上层土体得到的参数所带来的误差结果在给定范围内时,认为上层土体的实际参数就在此计算参数附近,缩小搜索范围。继续第二步开挖,第三步开挖,一直到基坑开挖到底部。位移反分析模拟过程见图4。

3基坑开挖过程模拟反分析

3.1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

选取分析断面ZXK3+315,平面有限差分计算模型网格划分见图5,土层参数见表1。表1中杨氏模量根据标贯击数及两者的经验关系得到,注浆固结体的参数选择参考《工程地质手册》,由标贯击数得到,其余参数由土工试验得到。围护结构灌注桩与钢支撑计算参数分别见表2和表3。

3.2分析步骤

有限差分网格模拟基坑开挖的程序可分为如下步骤:(1)生成模型网格,设置材料参数与边界条件;(21调用程序确定初始应力,确定结构桩安装后的最初应力;(3)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1 m;(4)分布开挖第一步,开挖到第一道钢支撑中心线下0.5 m;(5)安装第一道钢支撑并预加轴力240 kN;(6)分布开挖第二步,开挖到第二道钢支撑中心线下0 5 m;(7)安装第二道钢支撑并预加轴力280 kN;(8)分布开挖第三步,开挖到基坑底面标高处。模型建立后对上述步骤分别计算并修正参数,得到每一个施工阶段支护结构的内力与水平位移等计算结果。

3.3模拟反分析结果分析

模拟过程从第一步开始,通过不断调整初始参数得到结构的水平位移,计算目标函数式直到达到允许的范围。开挖阶段目标函数中的位移实测值的选择见表4,反分析模拟开挖最终得到符合目标函数的土工参数杨氏模量见表5。

3.3.1水平基床系数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桩水平位移u越大,侧压力(即土的弹性抗力)σ越大,侧压力大小还取决于土的性质、桩身刚度及截面形状和入土深度,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σ=Cu (3)式中:C为土的水平基床系数(kN/m3),可通过试验得到,如可以对桩在不同类别土质及不同深度实测水平位移u及侧压力σ后反算得到。大量试验表明,基床系数C不仅与土的类别及其性质有关而且也随深度而变化。关于基床系数分布规律种类繁多,其中被广泛采用的是假设基床系数C随深度成正比例增长即

C=mZ (4)式中:m为土体水平抗力比例系数。

3.3.2水平基床系数的反分析

如图6,在区域D内作用均布荷载p,某点o处的地面沉降量可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地面弹性位移量计算公式:

(5)式中:r为计算点至集中荷载作用点的距离。以微面积dA上作用的荷载作为集中荷载Q,然后在区域D内积允即可求o点处的沉降量:

(6)

(7)式中:B为荷载面宽度;Iρ是各种形状的面积积分,称为位移影响值。

对于宽为B,长为L的长方形荷载,将式(6)在x方向从0到B,y方向从0到L积分,得到长方形荷载角点下的沉降量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不同土层的m值可由杨氏模量E来反映,硬土层E较大,m值也较大,故由此确定的m值可以考虑软土和硬土层的差异,符合实际工程。

3.3.3m值反分析结果

利用反分析得到的杨氏模量E和式(15),得到比例系数m值,计算结果见表6。

4结语

(1)结合基坑工程实例,假设基坑施工每一步骤近似达到平衡状态,将基坑分布开挖过程看作平面应变问题处理,建立了二维有限差分计算模型,利用平面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基坑分布开挖过程。

(21分析内摩擦角φ、泊松比μ和杨氏模量E等土体参数对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程度确定杨氏模量E作为位移反分析获取的参数。

(3)构建了以基坑开挖实测位移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位移之间的目标函数,结合基坑工程典型开挖断面,反分析模拟基坑分布开挖施工过程,获取符合目标函数的各土层的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3

关键词:评剧;《杨三姐告状》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51-02

一、评剧的诞生

“民间戏曲是人民创作的综合艺术,是最具中国特点的戏剧艺术。它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曲艺(说唱艺术)、美术、杂技、武术以及各种表演动作和表情的多种艺术技巧,经过一两千年的历史发展,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至今共有三百多个剧种”。在这三百多个剧种中,京、评、越、豫、黄梅位列前五。其中评剧是仅此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作为地方戏的一种,评剧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时期的冀东大地,渗透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趣味和审美方式,体现着当地人民的淳朴、豪爽。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并逐渐形成了一批专业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形式,由此也成为了评剧诞生的基础和母体。之后,关东蹦蹦戏进入关内,河北的莲花落艺人迅速的吸收了这种艺术,创作并演绎了《王二姐思夫》《丁香割肉》等一批优秀的剧目,这些艺人随后又从农村演出转向大城市。1901年,冀东莲花落班社首次进入了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天津,但是没有得到统治上层的认可,他们之后在城市“边缘”演出,之后他们又几次入津,得到了下层民众的热烈追捧,就这样作为下里巴人的莲花落打开了天津的大门。不仅如此,莲花落艺人常常入东北演出,《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也相继诞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莲花落艺人大量涌向南方,在上海、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并首次被媒体冠以“评剧”名称。总的来讲,学界一般将评剧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口莲花落阶段、“拆出”阶段(对口莲花落因受东北二人转影响,特别是接受了它的“拉场戏”这一表演形式,将“对口”的唱、白拆开,将故事分成场次,并改原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第一人称的表演,称为“拆出”。)、唐山落子(即平腔梆子戏)阶段、奉天落子阶段、评剧阶段。1909年,莲花落班社“庆春班”在唐山永盛茶园首演成功,被评剧界专家确认为评剧正式诞生的标志。

评剧融入多种要素于一身,集百家之长,故而也改编了许多原有艺术形式的剧本并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新作。据统计,仅在“拆出”时期,乡土文人就创作了《打狗劝夫》、《小姑贤》、《斩窦娥》、《思夫》、《回杯记》、《黄爱玉上坟》、《刘金定观星》、《丁香割肉》、《刘公案》、《马寡妇开店》、《小借年》、《秦雪梅吊孝》、《朱买臣休妻》等剧目71种,可见评剧的创作繁荣。

1919年评剧创始人成兆才率领警世戏社在哈尔滨演出时,滦南县甸子村的李兴洲在哈尔滨经商时,到剧社看望自己朋友时向成兆才讲述了杨三娥为其二姐告状申冤的事,这件事引起了成兆才的兴趣,他深入了解,并参考了滦县于池水先生的鼓词《杨三姐告状》,用了几天的时间创作出了剧本――《枪毙高占英》,一时洛阳纸贵,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之后经过多次进一步的改编,更名为《杨三姐告状》。作为评剧的高潮剧目《杨三姐告状》广泛被人们喜爱,久演不衰,不仅是家喻户晓,而且成为评剧史上的经典。“《杨三姐告状》的成功是评剧的成功,标志着评剧作为一个独立地方剧种的成功。”

二、评剧的艺术魅力

评剧的魅力在于根植于民间的热土,它拥有冀东这片辽阔的土地,因而展现出与其民风相匹配的淳朴与豪爽。百年的发展彰显了它独具的艺术魅力。

评剧的魅力之一表现在其内容上的讽刺性。例如剧作《小姑贤》,讲述的是寡妇姚氏有一双儿女,女儿英英生来聪明伶俐,儿子继孟十分孝顺。继孟娶妻后夫妇感情很好,而带有封建思想的姚氏对此很不欢喜。姚氏视自己的女儿就像掌上明珠,对媳妇却视为眼中钉,常常无事生非地打骂媳妇。同样是媳妇做的饭,如果说是媳妇做的,婆婆挑剔地说她做的饭缺盐少酱不对胃口,并故意为难媳妇,要媳妇马上做出八十六样饭来给她挑选。媳妇实在没有办法做出,姚氏借口说媳妇有意与她作对,拿起鞭子就打。这时,英英进屋时恰巧碰见,赶忙劝阻并答应替母亲另做一碗面来。英英见嫂子做的饭不错,就把嫂子做的那碗面端出房转了一圈,又重新端了进来。姚氏以为真是女儿做的,一面吃,一面不住地夸奖。生活中还有很多事,姚氏把错归结到媳妇身上,诬陷媳妇教坏了自己的女儿要打死媳妇。前半场主要展现了婆婆、媳妇、小姑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这种关系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是最为寻常,婆婆疼女儿、偏心女儿也是传统的中国人的心理常态,作品通过夸张的手法,将一个“婆婆”当家的社会展现的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在剧中是善的角色,看到母亲对自己偏心,对嫂子百般刁难,她也自觉的站到了嫂子一方,而不是得势逞强。在后半场中,英英急中生智,让哥哥关起门来假装狠狠的打嫂子(其实是打在厚厚的板凳上),并称将自己的不孝的妻子打死。婆婆在门口偷听时,起初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但是一听到将媳妇打死时也开始害怕起来,推开门直接骂继孟这么狠心,骂他不孝,英英也在旁边吓唬姚氏要吃人命官司,这使得姚氏开始悔恨起自己的行为。最后英英看到母亲有悔过之心便说出真相,扶起嫂子,并要求母亲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对待嫂子。到这里,这样一个家常里短的剧目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但作家们更追求完美,写出了英英的一出哭戏,她对母亲说自己亲眼目睹了当媳妇被欺负的命运,以后出嫁也会像嫂子一样的下场,这样的换位使姚氏也彻底的悔悟,终究家庭和睦。这幕剧渗透出乡土文人的智慧,反映了百姓的生活,也赢得了群众的好评。从整部作品看,极富幽默性和讽刺性,尤其是对姚氏对媳妇的言行态度、对英英的态度上的反差,讽刺了封建的保守思想,也间接的呼吁妇女解放和独立。

评剧的魅力之二在于其大众的审美趣味,它不同于京剧居庙堂之高,也不像其他民间小戏处江湖之远,从评剧的创作群体,到文本及其受众,评剧一直都将自己定位在服务大众上,注重反映大众的现实生活,也创造出一幕幕经典的作品,如《小女婿》《刘巧儿》《杨三姐告状》等。《杨三姐告状》是评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主要讲述了杨三娥为姐姐报仇洗冤的故事。民国七年,滦县土豪高贵章之子高占英,娶雇农之女杨二姐为妻。高流氓成性,与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奸,杨二姐好言劝夫改邪归正,高非但不听,反起歹意,伙同裴氏、金玉及其族叔高贵和(高拐子)将二姐害死。杨三姐随母到高家吊孝,发现疑迹,要求辨明二姐死因。高家百般阻挠,掩盖事实真相。杨三姐愤而赴县衙告状,县官受贿,贪赃枉法,判高家赔款了结。杨三姐不服,又赴天津高等检查厅上告。新任厅长为沽名钓誉,立即准诉,经开棺验尸,查明真相,将凶手法办处决。杨三姐告状获胜,杨二姐之冤得平。这出于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是成兆才将其较大的改编。例如高贵和其人,原名高坐庆,按照族辈,他应该叫高占英爷爷,但是他岳母与高占英母亲是一奶同胞,高坐庆家贫苦无依,高贵章家多有周济,因此高、杨两家打官司时,高坐庆出于情面为高家作了伪证。剧中的高贵和一个喜剧人物,形象举止都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为本身十分严肃的官司剧添加了几分笑料,但是这样的衬托丝毫没有影响《杨》的演出效果,内容跌宕起伏,激荡人们的感情。此剧迎合了大众的审美诉求主要表现在其一,道德标准。惩恶扬善是老百姓心中的理想,人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箴言,所以当人们看到杨三姐不顾自己的年龄、性别、家庭乃至生命为姐姐报仇洗冤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人类应该有的善良、勇敢、智慧以至那份姊妹同胞的至深亲情,这就是传统的影响中国人们内心深刻的道德良知。其二,情感标准。人们多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杨三姐得到了这样一个结局但是不能算作圆满,因为即使惩治了高占英也仍然换不回姐姐的生命,但是欣赏此剧的人们到此时已经展现出自己的满意,所以人们往往关心事态的发展,但更关注事情的结果。又如古装剧《乾坤带》秦怀王之子唐王外甥秦英在金水桥打死了当朝太师詹洪,詹洪女儿西宫娘娘将秦英状告到唐王那里,按照唐朝律法,应该讲秦英斩首,为保秦门有后,银屏公主求父王赦免秦英,唐王不允,银屏公主搬来母后,经过几番争执,唐王也念其秦门世代忠良,赦免秦英死罪,命他代罪证付西凉,立功赎罪,临行之前赠与乾坤带,励其两军阵前奋勇杀敌。这也正吻合了中国人民“情大于法”的情感标准。三、欣赏标准。张弛有度是评剧的一大特色,《杨》剧主线是杨三姐告状洗冤,但是中间有有许多场次不多但十分重要的人物,例如县长,作为一县之长原应是知识分子的形象,但作者显然将其刻画成了一个十足的丑角,收受贿赂、替杨三娥画押等,颠覆了一县之长的威严形象。费氏是高贵和妻子,本无多少笔墨,但也把她刻画成一个神经兮兮的跳大神的妇女形象。

《小二黑结婚》、《刘巧儿》、《小女婿》是评剧剧作者适应大众审美趣味而从乡村挖出的新资源。它们都以明丽的乡村的田园风光为背景,用民歌的抒情曲调描绘了乡村前现代的妇女的婚姻事件,最后也在男女的恋爱和婚姻关系上取得了大团圆的结局。在题材上,即使三者被称为是现代剧,但总体也是才子佳人的结构模式,只是曾经的豪门贵族或书香门第代之以普通的农家小院;小姐相公也被朗健活泼的乡村青年男女取代。这符合符号学中的组合分析,按照俄国民俗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观点,民间故事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种类型,但是故事的功能与范围具体有谁来实现,如何实现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他们构成了故事的可变因子。

评剧的魅力之三在于它独特的语言。评剧的语言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这得益于其特定的地域,身处冀东平原,与京津尽在咫尺,在方言和语法规范上都接近普通话,并且内容的生活化也直接决定了评剧在语言上排除假大空、繁缛拗口的可能。即使在有时候评剧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普通话代替,但在表现旧的农村生活中的淳朴农民却仍然以唐山话表达,这也是语言的魅力,其一在于其方言词的运用,唐山方言主要以普通话为基础,在语音、语调、节奏以及语法规范上拥有自己的独有的特点。唐山的方言的上声调多被平声代替。《杨三姐告状中》杨母是剧种的典型的普通老一辈农民的代表,她全剧以纯正的唐山话见长,她去看杨二姐的时候,杨三姐也要去,她便说:你干啥去。普通话中为ni(214)gan(51)sha(35)qu(51),用她的语调则是ni(214)gan(51)sha(55)qie(51),去也改变了自己的读音成为qie音。如把“就jiu(51)读成zou(51)”等很多这样的例子,加深了评剧的审美趣味。

总之,评剧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颗明珠,时刻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4

[关键词]物理实验 应用型高校 问题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22-02

物理实验是教育部规定唯一单独面向理工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物理实验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实验知识,训练学生实验技能,还能够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主动探索的精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爱护公共财产的道德品质,遵守操作规程、注重安全的科学习惯等,同时,也能为各专业实验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物理实验课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非常重要,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应用型高校的物理实验课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分析了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课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物理实验的改革提供经验。

一、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

(一)传统的课程系统适应不了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

从教学体系上看,以力、热、光、电的形式来安排实验课已经适应不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形势;从实验内容上看,一些验证性的、纯理论性的、与工程实践无关的实验课程依然在教授;从教师队伍上看,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较慢,教师对教学改革、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不高,教师对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需要不甚了解,这些都造成现有的课程系统不能及时升级,使其远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速度。

(二)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

由于学生意识不到物理实验的作用,学习又带有功利性质,因此,对物理实验课就没有像专业课那样重视。不少学生认为物理实验课就是在重复前人和书本的内容,验证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实验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按部就班地遵照教科书进行实验操作,不做思考。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马上询问老师,而不是自己先自行判断分析,同学之间互相比照数据,对物理实验的不够重视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不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例如,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像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日期等填写不完整;预习报告字迹不工整,内容完全照搬教材,数据处理不够规范等。一项实验成果通常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实验报告的不认真完成却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不重视心态。

(三)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做物理实验的意愿

这里的理论知识掌握不牢是指:一是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的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二是指进入大学后学习的普通物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而很多物理实验是以一定的物理理论知识为背景的。例如,“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是以杨氏模量这个概念为背景,学生如果不理解杨氏模量的知识,就无法很好完成这些实验,也就不可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自中学起,物理就给学生留下了难学的印象,加上基础薄弱,因此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接触机会又很少,使得学生不自觉地将对物理理论的印象转移到了物理实验上,认为物理实验也是很难学的。这种畏难情绪造成了学生还未学习物理实验课程就缺少了做物理实验的意愿。

二、针对以上在应用型高校物理实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一)加强对学生、专业、学校、科技、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针对性

第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日常行为表现等方面,要了解现在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第二,要对各专业进行调研,要了解各专业之中都有哪些方面渗透着物理知识;第三,要关注当今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即将应用到实践的高新科技;第四,要关注国内外各高校物理实验的发展,掌握物理实验教学的趋势;最后,要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会议等开阔眼界、提高自己。

(二)精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

改变原有的教学体系,将物理实验划分成“基础性实验”“综合与设计实验”“实践与创新实验”三个平台,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由浅入深,由被动到主动、由重复前人实验到自己设计实验、由单纯地做物理实验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这种课程体系不但适应了学生的自然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将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入物理实验课,适应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三)加强对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精选那些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反映高科技发展、能够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编入教材。将与工程实践完全无关、验证性、纯理论性实验进行改革,变为设计性、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方式和方法。将理论型与应用型仪器在同一实验中并用,使二者优势互补;将演示实验与操作实验在同一课堂进行,既增加趣味性又易于学生理解;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科技馆等渠道,使学生较多地了解到前沿的技术。

(四)严格规范教学与管理

教师实验教学实行严明、具体的岗位责任制度,严格按照学生实验守则各项规定管理学生。实验时学生一律对号入座,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将仪器的保管落实到人头上。课堂中教师要认真、逐个地检查学生操作的真实情况,严把预习关、操作关和批改关。

(五)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内在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允许学生犯错误,可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较为自由选择余地的实验,让学生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能力。同时,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使学生对物理不再感到抽象、遥远。

三、结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以及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应用型高校的物理实验课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诸如传统的课程系统适应不了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学生对物理实验不够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缺少做物理实验的意愿等。笔者经过多年教学研究,提出了解决办法:加强对学生、专业、学校、科技、工程实践等方面的了解,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针对性;精心设计实验课程体系,加强对教材内容、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严格规范教学与管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希望能够为物理实验的改革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赵文杰,田苗,杜三山.工科物理大实验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5):23-25.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02-01

桥本甲状腺炎(HT),也称桥本氏病,慢性淋巴性细胞性甲状腺炎,它是以甲状腺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和血清中出现大量抗甲状腺抗体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引起,且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基本病理变化是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日久致血脉淤阻,气、痰、淤三者合而为患。李敏等[1] 认为本病病变的发生基于肾之先天不足,病变之初,多属肝郁,随病变发展,而累及脾肾,脾肾不足,水湿运化失常,可成痰浊,气滞、痰凝三种病理产物结于颈前而成本病。杨青青等[2]认为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主要在肝脾,以脾气虚损为本,气滞、痰浊、淤血为标,颈前区隶属任脉,系肝经所过,肝郁气滞,疏泄失度,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致湿生痰,循经上扰,结于颈前而为瘿。近年来,中医临床研究认为,扶正消瘿法等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兹介绍如下。

1 扶正消瘿法治疗HT的临床应用

1.1 扶正

即所谓的“虚则补之”,通过益气、温阳、养血、滋阴等具体治疗方法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及康复能力。吴峰[3] 31例桥本氏病以温补脾肾中药治疗,结果示:中药组治疗后2个月后的有效率可达87.1%,服药1年后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29%,61.3%,提示:温补脾肾法可有效治疗桥本氏病。俞璐[4] 报道余江毅教授采用健脾益肾之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采用经验方诸药合用,临床可获得较好疗效。姬晓诚等[5]收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服用山慈菇扶正方的治疗组和单纯予以西药甲状腺片治疗的对照组,经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95%,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刘宝忠等[6]运用百令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影响时发现: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百令胶囊,与特定药物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说明联用百令胶囊治疗HT能明显降低TGAb、TPOAb滴度,改善自身免疫反应方面优于对照组。张洁将[7]38例桥本甲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补元胶囊联合优甲乐治疗,对照组给予优甲乐,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抗体方面优于对照组(p

1.2 消瘿

即“实则泻之”,采用清热、散结、疏肝、行气、化痰等治法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刘爱武等[12]用消瘿化结汤治疗桥本氏病,结果显示消瘿化结汤能有效的改善桥本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大部分患者的实验指标恢复正常。吴晓青等[13]观察60例早期桥本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疏肝理气消瘿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疏肝理气消瘿法治疗早期甲状腺炎,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甲状腺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利于控制病情发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陶四青等[14]将13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左甲状腺素片(优甲乐)治疗和治疗组为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予才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证明柴胡疏肝散加减配合左甲状腺素纳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能较好缓解临床症状,明显软化、萎缩、缩小肿大的甲状腺及其结节,且在免疫学指标方面有显著改善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方法。 李凤红等[15] 将84例上联合中医疏肝散结法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1.4%,结果表明中医疏肝散结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并明显优于单纯雷公藤片剂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2 扶正消瘿法治疗HT的实验研究

华川等应用人甲状腺球蛋白与完全弗佐剂混合免疫注射法模拟小鼠实验性免疫性甲状腺炎,用被动血凝法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变化,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甲状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可见芪箭消瘿汤明显抑制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减轻小鼠甲状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模型组小鼠甲状腺EGFR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

3 结语

总之,中医扶正消瘿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有确切的疗效。中医在注重整体调节的同时,也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对证组方用药,加减灵活,避免了西药不良反应。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中医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起效慢,用药规律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药理毒理研究,中医诊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缺乏中医的规范化的诊断、治疗方法。因此,有必要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药理毒理学研究,加强中医师对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认识,以便更规范有规律性的指导用药。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治疗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敏,王旭.浅谈从肝肾论治桥本甲状腺炎[J].2012,30(1):32-34

[2] 杨青春,陈晓雯.陈晓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7):612-614

[3] 吴峰.温补脾肾法治疗桥本甲状腺炎[J].山西中医,2009,30(1):31 -32

[4] 俞璐.余江毅教授诊治甲状腺疾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118-119.

[5] 姬晓诚,刘秀侠.山慈菇扶正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54例观察[J].河北中 医,2012, 34(7):1010-1011

[6] 刘宝忠,张华,杨坤,等.百令胶囊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影响[J].医药导报,2009,28(6):727-728

[7] 张洁.补元胶囊加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7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0,51(8):701-703

[8] 徐洁,唐改如,付金凤,等.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技, 2011,18(5):427-428

[9] 张媛,邵鑫等.屏风消瘿汤联合优甲乐治疗甲减30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 (09):793-794.

[10] 王素美,扶正愈瘿合剂配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2):11-13

[11] 代芳,刘祥秀,李波,等.理气活血方对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临床疗效研究及血清TNF-α的影响. [J].辽宁中医药杂志,2011,38(4):678-680

[12] 刘爱武,刘晓敏,苗德光,等.消瘿化结汤治疗230例桥本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9,16(5):313-314

[13] 吴晓青,张有涛,郝立鹏,秦泗关,阳其娟,管雯雯,石超.疏肝理气消瘿法治疗早期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2,29(1):26-27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6

猪瘟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吕宗吉,涂长春,余兴龙,LUZong-ji,TUChang-chun,YUXing-long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吕敏娜,张毓金,黄承锋,LUMin-na,ZHANGYu-jin,HUANGCheng-feng

应激因素对家禽免疫功能的影响余德谦

小卫星DNA标记的研究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吴易雄,晏光荣,曹迎春

实践新形势下的科技计划管理促进研究所创新欧美霞

抗菌中草药的筛选试验王刚,WANGGang

广东省江门地区肉鸡柔嫩艾美尔球虫的抗药性测定梁泽恩

菌毒净的临床杀菌效果试验余永鹏,张健騑,孔德胜,魏光伟,张坚,张昌旺

EM益菌于东亚钳蝎养殖的应用杨德威,黄德成,刘福安

鸡非黄型禽霍乱的诊治张玉团,吕殿红,张毓金,ZHANGYu-tuan,LUDian-hong,ZHANGYu-jin

犬猫尿石成分分析和术后护理胡彩兰

应用自制自场灭活菌苗预防仔猪黄、白痢的效果观察陈怀汉,张子健,钟振训,曾华

常规免疫注射对公猪活力的影响汪泽华

野生动物伤口蛆病的治疗及体会赖文凤,水朝文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钱贵培

浅谈犬瘟热的临床诊断及防治黄永生

仔猪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张永强

养兔慎用马杜拉霉素石传林

原料的制粒性能黄东,黄纪新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研究进展黄庚明,辛朝安

猪瘟防制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吕宗吉,涂长春,余兴龙

氨基酸螯合铁与仔猪补铁周桂莲,蒋宗勇,林映才,杨晓建,郑黎

低聚果糖在动物生产中的研究应用进展黄俊文

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郑黎,杨晓建,林映才,余德谦

利用EM技术饲喂超早期断奶仔猪试验麦伟虹,李湘涛,兰海恩,潘天彪,王崇洲

海波罗肉用仔鸡在几内亚若干种质特性的研究莫里·桑卡雷

海兰W-36白壳蛋鸡父母代父系利用年限的试验黄昌发,朱新雄

奶牛分娩卫生与胎衣不下关系初探黄群山,劳锦华,梁龙

艾维因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盲肠球虫病的诊治张军贤,魏文康,黄庚明

转群应激引起种鹅死亡病例王刚,李进

母猪无乳综合症的诊治体会黄万世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诊疗麦丽坤,姚月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朱颖,朱振华,于超

圈养鸭的饲养管理技术古家齐

熊类日粮中应用猪颗粒料的试验赵春喜,赵云华,张毅成

华南虎剖腹产手术张建滨,咸荣,赵俊和

一起猪喹乙醇中毒的启示——猪群咬尾丘宴明,谢启宇,李怀业

影响鸡球虫病的环境因素及防治措施肖静英

樱桃谷种鸭群肌胃溃烂的发生及其防制一例尹定良,陈升

常见鸭病的诊治体会周焯盛,梁社恩

瘦肉型猪育种新技术策略陈瑶生

茂名市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对策冯周平,李益和

尼帕病毒病邬苏晓,刘镇明,吴德铭,梁红虎

聚乙烯吡咯烷酮在兽药中的应用杨坚,尹烨华,梁眷衡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及产业化田允波,唐冬生

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早期断奶仔猪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王政富,霍雁峰,刘崇春,卢玉葵,张莹,邓旭清

影响羔羊成活率的原因及其改进方法夏季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及防制董桂田,陈明,李欧才,苏兴,陈应健,黄华杰

牛营养性衰竭症的诊断与防治黄伟明,肖国雄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周运林,谷日如,梁田英,甄红华,张泽纪

果子狸球虫病的诊治冯金铃,吴巧玲

一起小鸭痢特灵中毒的诊治黄承锋,吕敏娜

体细胞多位点基因打靶技术的研究唐冬生,田允波,顾万军,施家琦

鸭病毒性肝炎对雏鸭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朱师,冯军

鹿眠宁与保定2号合用对角马麻醉保定研究张建滨

生猪尿液中盐酸克伦特罗残留测定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赖碧清,黄理芳

水禽传染病流行动态与防制对策卢家平,戴宜发,陈建红

农村群养肉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王有木

“复方敌百虫油剂”对兔疥癣病的治疗试验方家富

小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宋玉胜

一起仔猪硒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叶太保,朱永江,周良芳

烧烙止血在摘除犬瞬膜腺增生手术中的应用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谢琼彬,黄晓斌

李容根副省长强调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动物防疫措施蔡玉珍

广东省农业厅决定今后省级种猪场实行量化考核验收罗建民

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尽快把广东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陈福林,罗建民

新世纪深圳牛奶业的发展前景调查与展望黄昭瑜,郑文科

奶牛产后乏情机理研究田允波,曾书琴,郭金彪

中草药防治仔猪黄白痢的研究进展石达友,刘汉儒,黎建华

中兽药制剂研究进展何政栋,林秀芳

现代生物技术对畜牧业的影响但琨

酵母在畜禽业中的研究与应用马现永,毕英佐,曹永长HtTp://

岭南黄鸡父母代种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郭况彦

如何提高牛人工配种的受胎率蔡笛扬

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原因分析吴同山,李岩,王敬军,殷进方

母猪拒哺的原因与对策赵从民

耕牛猝死症的诊断及病原分离鉴定蒋启荣

肉用犊牛白痢的诊疗温青泉,林先

猪伪狂犬病与仔猪黄痢合并感染的诊治钱贵培,薛敏红

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吕敏娜,陈伟峰

孔雀非典型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陈茂发,杨珊,林淑贞,陈俊敏,郑良声

中西药结合治疗山地鸡卡氏白细胞虫病黎森坤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抗体水平及免疫失败状况分析邝泳娟,李金中

同窝公母比例不等对留种母猪受胎率的影响研究杨再汉,刘正祥,易军辉,邢少仲

关于猪舍结构与传染病关系的思考王祖昆,李毅,江志团

临床使用兽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卢家平

鸽新城疫合并大肠杆菌感染的诊治罗满玉,,王浩贤

犬乳腺肿瘤的诊治徐丽华,彭永鹤

养殖业应走出一味追求生长速度的怪圈胡民强,HUMin-qiang

广东畜禽品种改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张永发,刘小红,ZHANGYong-fa,LIUXiao-hong

2003年首季深圳市生猪盐酸克伦特罗检测情况的报告梁木寿

猪生长激素的研究进展甘荫全,何兰花,GANYin-quan,HELan-hua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兽药研究中的应用展望胡宇莉,刘汉儒,黎建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在兽医学上的应用陈志华,CHENZhi-hua

种猪场的经营管理安全金,吴同山,王敬军

烟酸在鸭营养中的应用陈桂银,CHENGui-yin

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十大措施潘江波

雏鸡早期大批死亡病例中的细菌检验卢受昇,许楚杰,LUShou-sheng,XUChu-jie

一例猪瘟诊疗报告耿忠海,刘镇明,戚一达,马祥

猪衣原体病的诊治王令,黄捷,WANGLing,HUANGJie

鹧鸪暴发新城疫的诊断报告袁生,袁圣丹,劳春霞

鸽沙门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吴巧玲,WUQiao-ling

非洲猎犬犬瘟热的诊治蓝荣彬,张建滨

检测鸡抗猪流行性腹泻抗体的微量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的建立邹永新,李嘉爱,赖月辉,罗映霞,吴文福,巫月生,余双祥,刘思伽

Beagle犬麻醉状态下的生理指标测定张嘉宁,顾为望,袁进,黄绪亮,毛金成

肌肉生长抑素基因工程疫苗免疫动物的效果研究马现永,马静云,曹永长,毕英佐

广东省主要兔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袁少华,廖明,YUANShao-hua,LIAOMing

一起番鸭光过敏症的诊治刘少球,廖育辉

小型犬四肢下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体会钟德水,李美欣,李信朝,柯穗穗

犬非典型性细小病毒病的诊治黄纯华,谢琼彬,王俊强

龙川县耕牛寄生虫调查情况报告陈伟明,刘华营

畜牧生产的主要污染及其防治对策夏道伦,XIADao-lun

猪水疱病及其研究概况肖淑敏,张新高,胡思科,林瑞庆

信息之窗

PRRS病毒的控制与净化措施探讨刘小红,梁柱林,LIUXiao-hong,LIANGZhu-lin

谷氨酰胺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进展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黄彦云,孔小明,郑庆禄,姜增固,崔建鑫,于博

泛亚株流行理论与世界口蹄疫的形势田纯见,毕英佐,TIANChun-jian,BIYing-zuo

浅谈疯牛病刘广振,陈红玲

酒精阳性乳的产生、防治及利用王友令,柯婷雅,于志勇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李俊杰,LIJun-jie

疑似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治梁建强,杜伟贤

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防治袁少华,黄引贤

奶牛结核病的诊断处理报告李金中

鸡大肠杆菌病及其防治陈红玲,何芳,朱兴全,李国清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的诊疗报告张长锋

耕牛有机氟类灭鼠药中毒的诊断及实验性中毒试验李彪,潘永昌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对鸡的致病力及免疫保护效果研究覃宗华,蔡建平,谢明权,艾哈迈德,吴惠贤,彭新宇,魏文康

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邓平,刘仁根,董德信

罗红霉素对人工感染葡萄球菌雏鸡的疗效试验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何小华,陈运勤,肖田安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赖月辉,李嘉爱,邹永新,罗映霞,巫月生,吴文福

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净化技术的探讨,谭海,杨傲冰

浅谈孵化场的防疫管理钟江国,陈世灿

治疗奶牛流行热的几点体会耿广多,孙健,姚智深,胡士明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7

关键词:物理实验;竞赛方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44-02

一、引言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它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院校把物理实验当成一般的必修课程,按部就班地安排实验项目,批阅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报告成绩或加上部分考试成绩给出课程的总评分数。动手能力好、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成绩往往并不高,这就挫败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失去兴趣,敷衍了事。鉴于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要作用,一些院校已经在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方案,目的就是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得到真正地提高。举办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只有制定合理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竞赛方案才能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竞赛的作用。

二、国内竞赛情况概要

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已经于2010和201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成功举办两届。竞赛命题分为基础性物理实验和综合性、研究性物理实验两类。竞赛采用现场实验的形式进行比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提前公布题目。竞赛设四个题目:第一题指定一个测量内容,要求参赛队自己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测量;第二题为指定内容的、有应用价值的实验制作;第三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物理知识点明确的实验制作;第四题为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物理思想清晰、与实验相关的科研论文和教学论文。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已经举办了十三届,竞赛组委会提前公布指定竞赛题目,设基础和应用两个题。全国还有很多省市,例如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辽宁省等都在举办各省市的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很多开设物理实验课程的高校都在举办自己学校的物理实验竞赛或物理实验竞能竞赛、物理实验设计竞赛,名称虽然有所不同,但竞赛命题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现场命题并操作实验,考察学生对不同物理实验手段理解掌握的水平和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另一种是提前指定竞赛题目或开放式命题,最终以作品的水平评定成绩。

三、我校物理实验竞赛情况介绍

(一)第一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在2010年12月首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成功举办之际,校领导提议我校也应该自己组织一个实验竞赛,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由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务处召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领导进行协商,并在2011年4月底下发了关于举办我校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的通知。首届竞赛分为初赛、实验操作和答辩三个环节进行,报名与参赛均以组为单位,每组两人。初赛以笔试形式考查报名选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的能力。考虑到是第一次举办竞赛,并参照我校现有仪器和条件,提出了以下几个参考题目:频率的测定和烧杯打击乐的形成,太阳能电池研究,自组迈克尔逊干涉仪研究空气折射率,空间频谱及空间滤波研究,全息照相的研究。选手也可以自选参赛题目。实验操作中要求两名选手团结协作,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仪器调试、数据测量、提交报告。

来自7个二级学院的176组352名同学报名参加了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根据初赛成绩选拔60组选手进入实验阶段。经过两天的紧张比赛,评委根据选手的设计思想、实验操作和实验后的报告总结综合评分,选拔出30组选手成为本次竞赛的获奖选手。30组获奖选手中前14组参加了答辩,最终6组选手获得一等奖,8组选手获得二等奖,其他16组选手获得三等奖。

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刻苦努力、坚忍不拔、聪明睿智、大胆创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比赛期间也是学生功课最忙的一段时间,学生平时白天很少有时间,只能在周末、中午、晚上等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制备材料、实验练习。有的学生从下午下课一直到晚上实验楼锁门都在实验室钻研,甚至带着面包干粮到实验室。有些学生的想法非常新奇,具有大胆创新的思想,比如:有的同学利用声速测量仪上的压电陶瓷换能器,测量烧杯的共振频率;有的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有的同学应用所学的马律斯定律自制光强调节装置;有的同学灵活运用基础实验中学到的补偿原理,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电压特性等等。

(二)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

总结第一届竞赛的经验,2012年我们又举办了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1~4人组成一个参赛队,报名同时提交物理实验竞赛参赛申请报告。竞赛项目及要求:(1)利用简单材料设计制作静电起电机,并演示与静电有关的现象。(2)应用物理原理进行实验制作。要求作品具有创新性、有实用价值。(3)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加便捷、测量更加精确;对物理实验中心现有仪器进行重新组合,开发新的实验项目,完成新的实验功能;基于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实验项目,提出新的实验方法。

为了鼓励和帮助参赛选手,物理实验中心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科技活动室,并在学生科技活动室准备了各种元器件,各种工具原材料和实验中心多年来积攒的各种在物理实验课上不能成套利用的实验仪器,给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发挥潜能和创造力的空间,同时也营造出节约创新的氛围,推动和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来自七个理工科学院的247名同学报名参加了第二届物理实验竞赛,经过资料查阅、材料准备、作品制作、反复实验不断突破,选手们从暑假开始历经将近半年时间最终完成各自参赛作品。根据初赛展示答辩结果,评出三等奖10项,优秀奖20项。排名前六的选手进入决赛,经过进一步升级加工,六个队伍又进行一场决赛答辩。最后,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和感应起电机两个作品凭借新颖的设计,大胆的创新获得了一等奖。另外四队选手也表现出色获得了二等奖。竞赛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有的学生严谨认真、踏实努力;有的学生见解独到、思路新异;有的学生热爱科学、精益求精;有的学生乐观向上、永不言弃。本届竞赛学生制作了范式起电机、韦氏起电机、滴水起电机、新型杨氏模量测量仪、斯特林空气热机、新型静电场描绘仪、新型输液报警器、静电演示仪器、电磁演示仪器等十种作品。其中一等奖选手的作品“白光干涉杨氏模量测量仪”获得了评委老师和学校领导的一致认可,并已在申请专利。

四、结语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篇8

藻类生物学评价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刘宇 沈建忠 (5)

鲢、鳙对养殖水体的生态功能评析刘俊利 熊邦喜 王基松 程志学 汪大伟 (8)

鱼类消化道乳酸菌的分布及功能研究进展孙云章 杨红玲 (11)

珍珠贝育种的研究进展白丽蓉 陈刚 张健东 (15)

鱼肉风味品质的研究进展姜琳琳 苏捷 (19)

研究探索

曼氏无针乌贼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励迪平 王春琳 朱悦 (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黄鳝鱼体中的Zn、Cu、Pb和Cd王敏 (25)

应用RAPD技术分析雅砻江5种裂腹鱼类的亲缘关系孟立霞 (27)

注射L-精氨酸对杂色鲍血清中NO、NOS的影响王广军 谢骏 吴嘉敏 余德光 乌兰 胡朝莹 (29)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6大危机 (30)

凡纳滨对虾组织蛋白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马宁 陈晓汉 曾地刚 彭敏 李咏梅 (31)

脊尾白虾自然群体与养殖群体的营养差异邵银文 王春琳 励迪平 杨慧赞 (34)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黄峰 李惠 刘军 张丽 周艳萍 (38)

黄河高原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研究杨成 李柯懋 唐文家 申志新 (41)

湖南张家界大鲵部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42)

三角帆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刘瑾 舒妙安 (43)

盐度突降对褶皱臂尾轮虫存活及休眠卵形成的影响葛慕湘 朱文进 苏咏梅 董淑珍 张艳英 (46)

牛磺酸、γ-氨基丁酸对高体鲂皱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谈永萍 于洪川 魏智清 (48)

壳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张耀武 郭黛健 陈万光 (50)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草金鱼体色及生长的影响黄辨非 冯端林 罗静波 王晓娟 (52)

木聚糖酶在鲤鱼小麦基础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刘凯 张玲 曹香林 宋东蓥 聂国兴 (55)

4种养殖鱼类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比较研究冯守明 金万昆 李军 杨凯 王菁 (58)

黄鳝肠道细菌及产酶菌株的研究郭灿灿 祝东梅 储张杰 龚世园 何国彬 (60)

克氏原螯虾的食性、繁殖和栖息习性研究谢文星 董方勇 谢山 黄道明 梁友光 胡传林 (63)

珠江水系大眼鳜的食性研究李红敬 (66)

无纺布袋也是塑料袋 纸袋比塑料袋能耗更高 (68)

南美白对虾肌肉品质的评价卢光涛 何绪刚 龚世园 张秀杰 (69)

浅议长江水电开发修建鱼道的价值洪峰 陈金生 (72)

圆口铜鱼活鱼运输方法比较程鹏 熊玉宇 但胜国 沈建忠 谭德清 (75)

青鱼配合饲料添加剂研究李贵雄 (78)

德国全民投身环保 (77)

德国环保妙招 (84)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86)

《水利渔业》2008年总目次 (130)

欢迎订阅2009年《水生态学杂志》 (F0004)

名特优新

滇池金线鲤生物学特性研究严晖 董文红 杨瑞林 涂书浩 (80)

斑鳠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周路 周涛 杨凯 杨兴 李道友 李正友 (83)

美洲鲥鱼安全越冬技术及常见疾病防治措施潘庭双 汪留全 侯冠军 (85)

温度对白斑狗鱼仔鱼成活率的影响刘昆仑 杜劲松 罗荣 韩小丽 (87)

增殖养殖

高坝洲水库水产生态养殖综合技术措施初探赵兴高 周乔 黎泽民 (88)

克氏螯虾亲本的选购、暂养和运输技术研究宋光同 丁凤琴 何吉祥 汪翔 赵宏远 (90)

暗纹东方纯网箱与池塘养殖比较试验于道平 糜励 (92)

黄疃水库渔业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林治宝 梁超 胡志平 (94)

温州市深水网箱养殖发展现状和对策措施吴树敬 杨星星 (95)

小型水库培育大规格草鱼种高产高效试验张炳亮 (97)

生态环境

柘林湖网箱养殖区内夏季浮游生物的初步研究邱仁杰 吴志强 宋炜 (98)

应用微核技术检测丹江口水质庞振凌 褚学英 (101)

粉煤灰沸石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徐国想 潘碌亭 阎斌伦 刘吉堂 (103)

养殖水体中水质净化菌的筛选和鉴定郭静 熊焰 李华 (105)

河北省扇贝养殖区河口区域磷酸盐污染分析徐春霞 郑辉 李志霞 林振景 李志伟 (107)

长江江苏段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调查报告彭刚 边文冀 陈校辉 (109)

关于湖北水库水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汪柏浮 梁开学 王晓燕 (112)

病害防治

9种中草药及17种组方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李瑞 白东清 郭永军 朱国霞 (114)

维里纳气单胞菌致泥鳅溃疡病的病理学观察汪开毓 陆艳 耿毅 陈德芳 张玉贵 (117)

常用抗菌渔药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效果比较王晓洁 杨立红 梁建光 王建明 孙东红 (121)

水产致病菌对氟甲砜霉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刘永涛 艾晓辉 杨红 (124)

1种牙鲆致病性纤毛虫的鉴定高晓田 王玉梅 张立坤 肖国华 陈力 刘丽杰 (128)

城区已修复河道冬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刘一 禹娜 熊泽泉 毛开云 李二超 陈立侨 (1)

黄河壶口——三门峡段渔业水域中溶解氧现状及影响因素王绿洲 杨元昊 任惠丽 李维平 杨娟宁 吴永红 (8)

喀斯特山区花溪河大型水生植物资源的初步研究杨明镜 李成仙 姚俊杰 沈昆根 (13)

安徽升金湖秋季浮游藻类多样性与水质评价沈军 周忠泽 陈元启 孙庆业 许李林 赵秀侠 宗梅 (17)

微生物制剂对河蟹育苗水质控制作用的研究李士虎 阎斌伦 王笃彩 徐加涛 (22)

巢湖鲢、鳙在富营养化条件下的食物组成分析刘恩生 鲍传和 杨启超 (27)

青海省土著鱼类种类及保护对策李柯懋 唐文家 关弘韬 (32)

怒江傈傈族自治州的鱼类调查徐伟毅 缪祥军 邱家荣 贺伟平 和瑞林 郭宗勇 (37)

改性壳聚糖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研究韩照祥 陈科 朱婷 (42)

1株好氧反硝化芽孢杆菌的脱氮特性研究李兵 林炜铁 (48)

16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肖辉 苏振霞 单娟娟 薛强 (53)

0.5%NaCl水体中日本锦鲤幼鱼对3种药物的敏感性梁拥军 杨广 孙向军 穆祥兆 (57)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摄食节律初探何杰 徐跑 朱健 (61)

花[鱼骨]鱼种对11种蛋白质饲料原料的消化率陈建明 叶金云 沈斌乾 潘茜 王友慧 郭建林 (65)

镉对中国林蛙蝌蚪肝内FOS蛋白和金属硫蛋白的影响黄敏毅 张育辉 段仁燕 (69)

2种水产饲用蛋白酶的主要酶学性质研究齐莉莉 王进波 (73)

克氏螯虾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和能量蛋白比研究何吉祥 王志耕 梅林 姚成虎 董娟娟 黄霞 (77)

柠檬黄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实验杜启艳 李宁宁 崔俊丽 常重杰 (81)

共轭亚油酸对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影响张继泽 吴天星 王进波 (86)

几种金属离子对鲢肝胰脏淀粉酶的影响辛碧芬 谢进金 庄巧阳 (91)

外源核苷酸对异育银鲫幼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王锐 庄建桥 朱慧玲 黄峰 杨顺益 (96)

综述

水产动物基因工程抗菌肽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王海静 王福生 边艳青 赵宝华 (100)

研究简报

沙颍河周口段水质生物学检测及评价葛红莲 陈龙 李贞 张豪 (105)

黄颡鱼头肾的组织发生与组织结构研究刘小玲 葛海燕 顾泽茂 (108)

杂交贻贝同工酶表达的初步分析刘慧慧 常抗美 (111)

巨魾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田树魁 薛晨江 冷云 刘跃天 易勇 李晓双 (115)

几种常用药物对南方大口鲇的急性毒性试验周剑 周波 (118)

3种淡水鱼肉中Ca、Fe、Cu、Zn含量测定王秀峰 冯梅 陈朝平 (121)

我国鲟鱼人工养殖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李文龙 王云山 石振广 刘建魁 (124)

技术报告

鳜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探索匡刚桥 吴青 郑曙明 陈建 鲁双庆 (128)

饲料维生素E水平对黑鲷抗氧化能力和鱼肉货架期的影响朱勇飞 吴天星 张晓东 (131)

鲟鱼苗种微粒饲料开口养殖试验骆忠明 李正友 赵谱远 周路 杨兴 (136)

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鮠高产试验刘小华 彭超 欧建华 龙世成 谷明军 (139)

赤眼鳟池塘养殖试验郭水荣 冯晓宇 谢楠 刘新轶 王宇希 (142)

浅析碧流河水库陆封型香鱼消亡原因及恢复措施赵晓临 杨培民 闫有利 王旭 (145)

二龙山水库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战继明 (149)

蓄水前后三峡水库营养盐收支计算冉祥滨 姚庆祯 巩瑶 陈洪涛 米铁柱 刘鹏霞 于志刚 (1)

三峡水库156m蓄水后典型库湾溶解态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赵军 于志刚 陈洪涛 冉祥滨 姚庆祯 米铁柱 (9)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李玲玲 于志刚 姚庆祯 陈洪涛 米铁柱 巩瑶 (15)

三峡水库小江库湾水体混合过程中营养盐的行为研究冉祥滨 陈洪涛 姚庆祯 巩瑶 米铁柱 李玲玲 于志刚 (21)

基于Ecopath模型的长江口及毗邻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研究林群 金显仕 郭学武 张波 (28)

葛洲坝产卵场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与繁殖规模估算及其变动趋势分析陶江平 乔晔 杨志 常剑波 董方勇 万力 (37)

丹江口水利枢纽兴建后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等早期资源及其演变谢文星 黄道明 谢山 杨汉运 俞伏虎 张晓敏 雷欢 (44)

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的种群死亡特征及其物种保护杨志 乔晔 张轶超 朱迪 常剑波 (50)

香格里拉岗曲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和水质的快速生物评价朱迪 郑海涛 常剑波 (56)

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秋季小黄鱼与皮氏叫姑鱼的食物竞争李忠义 戴芳群 左涛 金显仕 庄志猛 (67)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吴强 李显森 王俊 朱建成 金显仕 (73)

三峡工程截流后长江口邻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王俊 陈瑞盛 左涛 (80)

长江上游原生动物的群落生态学研究郑金秀 胡菊香 周连凤 马沛明 王翔 吴生桂 (88)

长江上游轮虫群落纵向演替研究胡菊香 郑金秀 赵先富 池仕运 高少波 吴生桂 (94)

156m蓄水后三峡水库支流童庄河河口段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动态朱爱民 吴广兵 梁银铨 谢文星 俞伏虎 胡小健 (101)

胭脂鱼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及其应用前景展望杨钟 史方 阙延福 熊美华 徐念 朱滨 (107)

三峡库区长鳍吻觞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徐念 史方 熊关华 阙延福 杨钟 朱滨 胡菊香 (113)

利用微卫星标记评估乌江彭水水电站对泉水鱼的遗传多样性影响 史方 徐念 熊美华 王翔 杨钟 阙延福 朱滨 (117)

微卫星标记分析乌江流域白甲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熊美华 史方 徐念 阙延福 杨钟 胡菊香 朱滨 (122)

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生态水文特征张晓敏 黄道明 谢文星 冯瑞萍 杨汉运 胡望斌 (126)

四大家鱼产卵水文水动力特性研究综述陈永柏 廖文根 彭期冬 陈大庆 高勇 (130)

基于流域生物资源保护的水库生态调度许可 周建中 顾然 覃辉 (134)

研究论文

东江湖水环境动态变化及评价何望 欧燎原 陈湘艺 张政军 廖伏初 黄向荣 曾春芳 (139)

水体中生石灰和漂白粉对小球藻生长抑制的研究王秀英 周军辉 (145)

阿克苏河塔里木裂腹鱼生物学初步研究马燕武 张人铭 吐尔逊 谢春刚 郭焱 (148)

禾花鲤含肉率与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杨四秀 蒋艾青 (154)

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鉴别诊断迟缓爱德华氏菌病邓显文 谢芝勋 谢丽基 刘加波 谢志勤 庞耀珊 余晓丽 (158)

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固定化方法的优化研究崔华平 林炜铁 (1)

噬菌蛭弧菌对草鱼池水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张梁 沈建忠 陈佳毅 (6)

2001-2005年松花湖水质评价施云芬 刘月华 李英赞 (11)

Mn^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刘静 徐轶群 盛海君 封克 (16)

降解水体中孔雀石绿的药物的初步研究余培建 (21)

重金属对丰产鲫的毒性研究韩照祥 杨勇富 (25)

重金属铅在鲫体内的积累特性研究韩杰 许人骥 何永琴 李建红 (32)

LAS和KMnO4对黑斑蛙蝌蚪的毒性研究彭德姣 陈琳 陈义光 刘祝祥 蒋拥东 (36)

鲇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王庆容 李黛 (40)

2个锦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陈万光 王慧 (45)

亚硝酸氮和副溶血弧菌对凡纳滨对虾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周鲜娇 邱德全 (49)

不同生长阶段兰州鲇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王远吉 任晓月 冯占虎 齐昂 邱小琮 (54)

斑点叉尾鮰胚胎及卵黄囊期仔鱼发育研究乔德亮 付立霞 (58)

豆油和菜油对鲫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吉红 单世涛 扈翔 周继术 (64)

复合真菌添加剂对鲤生长性能的影响邱小琮 李爱华 赵红雪 王远吉 (69)

外套膜上皮细胞与组织块的离体珍珠囊形成试验陈永富 钱国英 (74)

大鳞副泥鳅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杨帆 (78)

淡水珍珠蚌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向建国 何福林 肖克宇 钱燕春 (82)

锦鲤中琼氏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陈翠珍 张晓君 房海 靳晓敏 葛慕湘 王秀云 (86)

池塘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和生长特性研究王彦波 (91)

斑点叉尾触“腹水症”病原的体外中药药敏试验曹良 李英伦 (95)

不同饵料对瓦氏黄颡鱼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李芹 刁晓明 (98)

不同配合饲料对南方鲇幼鱼体组成的影响黄晓艳 汪开毓 何敏 冯健 孙挺 张宇 (103)

综述

微藻高密度培养与冷冻保藏的研究进展吴瑞珊 魏东 (109)

研究简报

罗非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邓显文 谢芝勋 刘加波 庞耀珊 董建宝 谢志勤 谢丽基 (114)

蛋氨酸碘对5种养殖鱼类的急性毒性和抑菌作用叶志辉 屠波 (118)

5种常用渔药对黄颡鱼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张耀武 陈万光 郑建武 (122)

岩原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李正友 黄辉 周路 张竹青 (126)

Cu^2+对大型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张榜军 刘坤 (128)

技术报告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饲料中喹乙醇残留量张海琪 何中央 徐晓林 施礼科 (131)

中草药五倍子、诃子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王雷 富丽静 于翔 宋文华 张涛 胡宗云 (135)

库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探讨高玉娟 王兆君 洪亚军 (138)

信阳市大型水库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以南湾水库为例余国忠 黄昆 陈飞燕 郜慧 赵承美 (142)

六冲河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与对策建议詹会祥 晏宏 安全平 周礼敬 (147)

鲫孔穴病的病原诊断及防治技术郑善坚 (150)

ADCP在水域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张辉 危起伟 杨德国 (1)

头足类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施慧雄 焦海峰 尤仲杰 (5)

回声探测仪的发展趋势及渔业应用张慧杰 危起伟 杨德国 (9)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吴皓 吴盛辉 (14)

鱼病防治与消毒 (8)

龟饲料与配制 (18)

春季鱼种培育 (21)

科学养龟用水小知识 (26)

水质性鱼病的防治 (30)

选择龟种的一般原则 (34)

板蓝根在养鱼生产中的妙用 (37)

生石灰在养鱼生产中的作用 (46)

解决乌龟、甲鱼饲料的好办法 (50)

板蓝根防治草鱼出血病 (52)

《水利渔业》获国家“出版形式规范检查”首批合格期刊 (64)

鱼塘施肥技巧 (66)

黄鳝养殖高效投饵技术 (95)

甲鱼从温室转入外塘时注意事项 (113)

欢迎订阅《水利渔业》 (F0004)

研究探索

中华鲟成体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柴毅 谢从新 危起伟 杨德国 叶帅东 (16)

绢丝丽蚌血细胞类型的研究陈宇 张训蒲 牛宇峰 (19)

重口裂腹鱼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化定位何敏 张宇 李宁娅 方静 (22)

水温对虹鳟血清无机微量元素含量影响的初步研究钟蕾 向建国 何福林 (24)

江苏省主要淡水经济虾类形态学特征及区别李隼 郝忱 严维辉 葛家春 (27)

凡纳滨对虾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曾地刚 陈晓汉 李咏梅 彭敏 蒋伟明 杨春玲 (31)

3种鲫鱼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任洁 韩育章 管敏 李杰 郑红萍 林莹莹 (35)

两种东方鲀纯的G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严美姣 吴旭 黄军 (38)

胚后发育阶段军曹鱼生长和蛋白酶活性的初步研究宋波澜 陈刚 初庆祝 叶富良 (43)

克氏原螯虾EST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研究母昌考 崔雪 戴余军 徐东生 王洪飞 (47)

名特优新

银龙鱼的生态习性及养成技术庄树文 吕冬云 (49)

中国金鱼反季节繁殖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牟希东 汪学杰 罗建仁 胡隐昌 (51)

夹江花[鱼骨]的形态生物学付立霞 乔德亮 (53)

唇鲮的引种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刘霆 杨兴 李道友 刘玉峰 (56)

沙塘鳢池塘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黄鲜明 朱卫斌 叶新根 顾志敏 贾永义 朱俊杰 周志明 (57)

人工养殖条件下黄缘闭壳龟的繁殖生物学黄斌 黄勇 (59)

增殖养殖

四倍体泥鳅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印杰 李圣华 张红云 王小燕 梁红霞 (62)

茅莲湖垂钓池塘养殖模式试验张重祉 吴志强 王玉彬 邹琦 (65)

网箱养殖翘嘴鲌大规格鱼种分箱技术研究盘家胜 (67)

饲料中动植物蛋白配比水平对花[鱼骨]生长的影响李智强 陆红法 方美娟 (68)

卵形鲳鲹不同养殖方式的研究罗杰 杜涛 (70)

岩原鲤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黄辉 李正友 杨兴 张竹青 申晓东 (72)

生态环境

广州市郊养殖池塘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初步研究李小伟 乔永民 杨宇峰 (74)

南漪湖建闸前后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陈立婧 王武 孙家平 周红艳 赵丹 (78)

利用根尖微核技术对白河水质的研究庞振凌 褚学英 (80)

引进外来物种的环境风险评价初探——以美国斑点叉尾鮰为例卜跃先 谢初昀 刘鑫宇 任宇 (82)

隔河岩水库浮游植物叶绿素a周年变动及评价谢山 常秀岭 张庆 杨汉运 黄道明 谢文星 (85)

草鱼发塘池浮游生物的测定与分析李敏 安苗 叶逢春 黄小林 (88)

淮南地区虾贝类重金属含量及评价陈锦云 李东 徐强胜 王家付 (91)

病害防治

三氯异氰脲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效应张树林 邢克智 穆祥兆 (93)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王瑞龙 方展强 马广智 陈玉明 (96)

斑点叉尾鮰源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胞外产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研究陈德芳 汪开毓 耿毅 黄小丽 (99)

广东汕尾患病黑稚鲍微生物胞外产物的分析蔡俊鹏 李春霞 林阿乞 祝玲 (102)

罗氏沼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 ORF147片段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 薛宇醒 曹广力 王晓兰 贡成良 魏育红 沈卫德 陈辉 (105)

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组织病理研究丁秀颖 王国良 张友平 (109)

管理开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