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信息化工作思路8篇

时间:2023-03-02 15:04:21

信息化工作思路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1

(一)健全规章制度,落实管理工作,争做学校信息化的标兵,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的发展,如果没有了一套完整建全的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其最终的发展还是一句空话。我们信息中心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如《汪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激励机制》、《汪村小学网站安全管理制度》、《汪村小学应急响应预案》《汪村小学用户信息管理制度》、《汪村小学多媒体管理制度》等等。并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办事,避免信息化管理中的随意性。在工作中,我校还一方面鼓励全体教师充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设备,根据规章制度进行登记。另一方面及时添置、培训提高、监督管理,一旦发现损坏现象就及时报修和维修。职责明确,保证教学仪器设备不损坏、不遗漏。在平时工作中,我们不仅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还严格做到不擅越职权擅做主张。

从20*年起我校就设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在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以及教师现代技术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抓住区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20*年,我校把信息化建设纳入教育管理、教学改革的学校工作中。按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工作,落实到人,配备专职人员,确保了20*年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健全设施,管理到位,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软硬件运行能力

20*年,农远工程为我校新配备了30多台的电脑,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大部分都分配到各个班级,并与电视连接。20*年8月份,我校顺利完成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备和安装调试工作,在这几年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能我们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教师们也积极的制作课件,到多媒体教室上课。

在学校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下,我校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硬件装备。本年中,学校网站的更新工作不仅仅由网管一人担任,几个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也加到了此项工作中来了。网管员积极参与学校各类公开课的技术支持,确保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的顺利进行。

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武装与不断完善,为教育教学的腾飞插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翅膀,为学校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素养。

我校每学期都集中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等形式的培训。学校青年教师还参加了浙江省电脑三级证书的考试,并以大部分取得证书。

学校开展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的学校管理、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机制中得到良好的贯彻。教职员工也已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研究与探索。

我校从99年秋就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学生上机每一、两人一台电脑。经过努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动中学,学中动的主动探知、主动学习的良好的习惯。

1、利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通过网络,教学便捷地获得社会、生活、科学、地理、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全面素质。

2、推动高年级“整理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学生课题小组可以利用校园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主动地建构知识。

3、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习方式的变化。“多媒体优化教学法”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推行,“学生主动、教学互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景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内在要求。

4、提高了学校办公和管理的效率。现代教育设备不断更新和完善,大大提高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5、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开发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建设未来。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将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稳步前进,我们也将把握时代的脉搏,结合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努力开创我校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20*年汪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建设“数字校园”,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分步骤实施的思路,坚持管理与教学并用,开发与建设同步的战略,以高速宽带支撑,以网络管理驱动,以教育技术带动,以资源共享覆盖,以网站铸造“数字校园”,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将学校建设成具有综合性网络应用环境的数字校园,并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这一宏伟目标。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我校教育事业均衡跨越发展。

二、发展目标

1、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合理利用网上资源,以“校园网”为重点,不断推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将“校园网”打造成校园文化的平台,使之为全校师生提供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同时不断完善局域网建设。使网络确实起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作用。在日常办公中渗透信息技术,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

2、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做好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辅导工作,使我校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3、继续加强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资培训整体计划抓紧抓好,切实保证人力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教育硬件建设同步协调。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应用。同时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教学专业网站评选活动、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信息中心组有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通过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创造品质的形成。同时,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提高在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5、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教职工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整体素养。对全体教师进行电脑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等形式的培训。

6、按照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强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领导小组的领导作用,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事有人管,活有人做,责有人负;同时规范信息技术组的运作,做到人员到位、建设到位、管理到位,以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来调动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早日产生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现代教育技术名教师。

三、工作重点

(一)大规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看得远的人,必定是站得高的人。要建设“数字校园”,意识比技能重要,运用比意识更重要,引导比操作更重要。因此重中之重的工作是强化宣传、加强培训、注重运用,让教师把学校这个舞台上当作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大课堂。

(二)努力办好“校园网”

20*年10月完成一级域名*的注册,由专人负责“校园网”的管理。20*年,我校以围绕学校网站建设为中心,发挥网站强大的宣传作用和资料积累的作用,为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技术保障。20*年中,我校的网站更新的工作不只是网管员,由一部分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来担任。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总能整时的完成任务。

(三)积极研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为实现“数字校园”这一构想,教学研究与探索必须同步进行。我校就进行新型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开展网络课程教学等活动。让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让学生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通过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以建构自己完美的知识体系。

(四)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2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抓好组织落实

1、学校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深入分析了近年学校为了加速发展,在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以及教师现代技术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抓住区教育信息化新一轮发展的机遇,健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2、建立了以诸葛校长为领导的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每学期都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完成学校信息化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实施、并做好硬件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二、加强建设,健全设施,规范日常管理

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我校实现宽带接入和校园网的建设,现有2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网络计算机房、计算机60台;实现了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计算机,实现了校内互通、区域城域教育网互通;多媒体在教师的公开教学中得到了较为普遍地使用。上网学习、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参与学校管理已成为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目前班班都有实物投影的基础上准备逐步实现多媒体进教室,进一步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我校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设备,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改革环境,使课堂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首先,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学生上机每人一台电脑,经过努力,高年级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其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开发与课程改革目标相适应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三、落实培训,学用结合,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教师运用能力

学校每学期都集中培训电脑基础知识、期未进行课件制作等形式的校本自培,通过考核、奖励的形式,落实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学校开展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能比较熟练的使用office和internet。在学校开展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使用率较高。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网络学习和收集信息的普及率也较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师生教学的有力助手,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得到长足进步。在学校进行的学生座谈会上,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的教师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电脑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管理人员必备和必需的工作手段,管理中文件的传输、学习资料的分发、资料的积累和审核等已逐步倾向于依赖网络。教师的新理论的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新信息的获得等多大都依靠网络获取,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信息化的学校管理、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在学校管理机制中得到良好的贯彻。教职员工也已接受这种管理方式,为学校最终走向无纸化办公、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住校学生多,如何作好家长和家庭访问工作,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难点。随着“家校通”的开通,很快就成为我校家长工作、家庭访问工作的好帮手,成为班级管理、学校管理、学生管理的好帮手。

同样,信息技术在学校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校产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得到全面的落实。电脑成为这些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从班级板报的布置、学生电脑小报的制作到探究性园地,信息技术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得到充分的运用。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学校已经重视了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在这方面非常擅长的人才,在指导教师的校本培训上往往是低层次的反复,教师们制作的课件水平还不高,很少出现比较成熟的课件,特别是能体现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师生互动良好的课件;在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方面的探索没有形成强大的力量,往往还是教师零星的探索。而这一切,即需要学校增加投资,加大教师参加区级培训的力度,同时也要采取多种方式,特别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提高校本培训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在教导处举行各类学科教学比赛活动中,应更多加强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策略、方法等的研究,由点到面,提高教师实施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意识。

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级主管部门09年工作要点,以稳步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电化教育工作为中心,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努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加强信息办工作人员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公仆意识,坚持优质高效的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

2、切实做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各类管理要求,加大常规检查力度,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水平。

3、以资源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和丰富石梁小学教育网站,把校园网建设成为一个专业网,将众多学校网络通过网络技术相连,形成一个协同工作平台,以实现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和最佳的配置,建立使学校的教学资源、管理和通信实现优化的信息环境还需要解决很多硬件和软件,以及教师的观念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更好的学习、研讨、交流、合作功能为一体的平台。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3

一、请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按照《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附件1)的要求,提供以下材料:

(一)20__年本系统信息化发展概况:特点、主要成就、最新进展。(二)相关重大工程建设进展情况与应用成效。

(三)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四)本系统20__年信息化工作思路。

二、请各区、县(市)政府办公室或信息办参照《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附件1)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地区20__年信息化发展概况:包括20__年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就,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情况等内容。

(二)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典型案例。

(三)本地区20__年信息化工作思路

三、信息化典型案例编写要求

(一)提供本系统、本地区信息化实践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发展动向的典型案例2-3个,每个案例字数不超过20__字。要求突出应用成效。

(二)提供本系统、本地区面向城乡公众需求,以电子化形式实现的电子政务服务典型材料,包括服务项目名称、服务内容、服务目的、服务功能、服务范围、涉及部门、服务流程、实现方式、主要做法、服务效果等。每项服务的介绍材料控制在1000字左右。

四、报送时间

20__年信息化工作总结、典型案例、20__年信息化工作思路,请于20__年12月28日前报杭州市信息办;已编制“十一五”信息化规划的,请提供规划材料。

五、其他《杭州市通信网络及服务发展情况》(附件2)由杭州市信息办负责组织在杭各通信运行企业完成;《杭州市广播电视发展情况》(附件3)由杭州市文广新局根据实际掌握情况完成。

联系人:季诚平陈丽华E-Mail:

电话:8525237785252317传真:85252393

地址:杭州市政府大楼2317室邮编:310026附件:1.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2.杭州市通信网络及服务发展情况3.杭州市广播电视发展情况

附件1信息化发展报告提纲一、20__年信息化发展概况

特点

亮点(成就)

二、经济领域信息化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农业信息化(下同)

1、特点:归纳本领域20__年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2、成就:20__年度本领域所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

3、专栏:典型案例、亮点。

4、概况:多用图标说明。

(二)传统工业改造

(三)服务业信息化

(四)电子商务

三、社会领域信息化

特点、主要成就、专栏、基本概况

(一)科技信息化

(二)教育信息化

(三)公共卫生

(四)劳动和社会保障

(五)安全生产

(六)环境保护与灾害预警

(七)体育信息化

四、文化领域信息化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网络文化

(二)文化资源建设

(三)新闻出版信息化

五、电子政务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政府网站

(二)重大工程:内网,外网

(三)应用系统

(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六、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电子信息产业

(二)信息服务业

(三)信息技术创新

七、信息基础设施

特 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基础设施基本状况

(二)基础设施政策与管理

八、信息安全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

(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九、信息化环境

特点、主要成就(概况)

(一)政策环境

(二)人才环境

(三)法规环境

(四)标准化体系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20__年信息化趋势展望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信息服务;标准化

1.地质资料现状与面临问题

地质资料信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信息,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了各类成果资料上百万种。但传统的地质资料信息管理方式大都是各单位分散管理,各部门各自为政,地区之间缺乏畅通的数据共享渠道,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一般局限于某些特定的服务对象,服务面窄,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效率较低,造成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提升服务水平,成为广大地质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就是打破地域、行业领域的限制,将孤立、零散的地质信息数据收集到一起,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把各种相关资料信息整合起来,建立信息间的联系,从信息内部提炼出有价值的新信息,并放到一个能被共享的信息平台上,根据社会各层的需求,主动的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化信息服务,更进一步发挥地质资料信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2.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工作模式

2.1 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指导思想

开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就要打破传统的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探索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法。结合当前地质资料的现状,本项工作开展主要环节可归纳为几个方面:地质资料全面收集――地质资料处理――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地质资料的标准化――专题数据库维护与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建设――地质资料信息整合。

2.2 地质资料收集与处理

地质资料的收集要打破行业、地域的限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各行业领域地质资料,其中地质资料的汇交人是主要的收集途径,此外有关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科研院所、主管部门也是重要的收集途径。地质资料处理主要包括资料的整理、分类、检查、价值评估等,处理后地质资料要满足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需求。

2.3 地质资料数字化与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地质资料信息的数字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平台。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对纸质成果开展数字化工作,将纸介质的地质资料成果加工为数字化的信息产品。地质资料数字化所采用的手段主要为扫描数字化和矢量化,其中扫描数字化主要依托现代化的扫描仪设备,制作成栅格文件类型的数字化产品;地质资料矢量化是在扫描数字化的基础之上,借助地理信息平台将栅格文件制作成矢量文件。

地质资料标准化主要是,各行业地质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共享标准化。各行业地质数据标准化主要是依据各专业标准,规范统一地质资料的内容和形式。信息共享标准是指为了实现跨系统跨平台数据共享,以及高度专业处理和高精度分散处理,而定制语义共享和支持跨系统跨平台的信息标准。

2.4 专题数据库维护与建设

专题数据库维护是对现有各行业领域相关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和数据结构维护,以便于实现各专题数据的现势性和规范化。目前已建立专题数据库有二十几类,其中包括1:20万区域地质空间数据库、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区域重力调查数据库、自然重砂数据库等。此外,围绕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开展的专题数据库建设有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重要钻孔数据库等。无论是数据库维护还是建设都应有标准可依,以便规范统一数据的内容与格式。

2.5 建立地质资料数据中心

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就是以地质资料数据为核心,依托成熟的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按照统一的标准,实现不同行业、不同工作性质地质资料统一存储和管理。地质资料信息涉及的数据来源广、类型多、数据量大、关系复杂,要想有效地存储、管理和使用这些数据,就必须首先对这些数据按各种方式进行分类。按照使用方式和作用不同,在纵向上将这些数据划分为不同的层,即原始数据层、基础数据层、成果数据层,其层次依次由低到高。一般情况下上层数据基于下层数据构建,在每一个数据层上即水平方向上,则参照专业分类和数据类型将本层数据进行分类。地质资料信息的分层存储,既便于资料的管理,也能够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2.6 地质资料信息整合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不仅仅是物理存储的集中,还要实现各种类型地质资料信息的整合。首先,各行业领域的专家应该准确、全面的定位各种资料信息自身的利用价值,其次,根据各专业之间的相关关联,建立行业领域之间地质资料信息的相关联系,在此基础之上挖掘地质资料信息的综合利用价值,再者,整合各种地质资料信息,定制信息服务产品。由此可见,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不单单是资料的罗列与集中,而是信息的综合与挖掘,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从而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渠道。

3.健全相关制度与人才培养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除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法之外,还应该有与之配套的相关制度,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其中包括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地质资料的管理制度等。但是,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保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制度。

信息的集群化需要具备高度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大专院校应以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积极调整教育内容和教学的方法,为社会培养出相关的人才。除此之外,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该与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进程同步,在日常工作中锻炼相关的技术人才。

4.结束语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国家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统筹规划,确立长远目标,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计划,以确保本项工作的持续发展。然而,本项工作是一项新的课题,在国内没有经验可循,国外技术与方法不能够照搬套用。我们需要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总结方法与经验,在总结中稳步发展。相信随着各方面的努力和开拓,最终能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的工作思路,地质资料信息也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丰富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姚华军,贺冰清,曹献珍.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研究[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22(9):4-7

[2] 朱卫红.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产业化的技术和应用课题.情报杂志,2011,30(4):173-177

[3]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关于上海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探索与实践{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0(1):67-71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环保统计;统计数据;信息化;发展思路

环保部门数据统计工作是实现环保工作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环保数据统计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对我国环保事业所形成的影响。

一、环保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环保事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基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下环保工作所面临困境局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倡导使用无污染新能源更是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新模式。在全国环保工作系统中,环保统计信息化显得日益迫切,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实现新的尝试和突破,例如,网络即时应用、环保工作流程化、多部门协作、工作监督、环保相关数据统计管理等方面,这为今后环保工作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依靠原始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大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环保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二、环保部门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系统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标设置问题

环保部门工作系统综合统计与业务部门统计分工亟待明确职责,避免统计管理数据多样性问题。例如,环保部门各业务系统开展工作中,如果均按照各自独立的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就会出现同一指标在多个或多项统计报表中重复出现的现象,不能使用本部门制定的数据采集方法和统计口径,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的原则要求,造成数据不统一,影响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环保指标设置亟待更新调整。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老旧,不乏已不适应当前环保工作建设需要、失去统计意义的老化指标,甚至有些指标逻辑关系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造成数据质量难以控制,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统计工作量过大,统计人员疲于应付,数据质量低,可利用信息资源量低等诸多不良后果。

2.环保统计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与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问题

环保部门在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建设过程及竣工投产验收和评估等方面,目前环保部门统计人员参与力度不足,在保障经济发展号召下,往往存在中小型项目管理监督职能被弱化的现象。同时,环保部门信息化建设体制严重不足,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环保部门工作系统中缺乏有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无法有序开展全局式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信息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诸如低水平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信息条块分割问题。

3.环保统计信息化投入不足和人才队伍匮乏

环保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的标尺。不能加大对环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将会造成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环保部门施政方法落后的局面。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普及背景下,环保部门应着力打造覆盖全行业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管理经费拨付力度,及时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环保统计信息服务。

社会对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足,导致业内人员专业化率不足,影响信息化推广力度。环保部门应着力引进信息和数据统计专业人才选拔制度、职称评定方案,避免形成对信息技术人才作用认知的恶性循环。

三、环保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1.信息化建设力度和指标设置问题分析

环保部门在体制层面的缺陷,是导致该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机制缺失的重要成因,造成总体建设水平低和环保统计信息管理职能分散状况。环保统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造成环保统计数据采集和获取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影响数据质量、可信度、时效性,同时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设置繁琐,使各级环保统计人员工作量增大,对科学的开展统计调查影响较大,影响数据质量和统计价值发挥。

2.环保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

环保统计的统计管理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在基层环保系统内,未能得到充分明确或落实,造成环保统计人员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和验收评估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弱化了其统计监督职能和科学决策功能,对项目建设中,环保影响数据统计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四、完善环保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思路

综上分析,要解决现状问题,重点应围绕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和统计时效性加以整改,从而使环保统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改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抓住统计数据时效性,为环保部门各工作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1.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系统论理论,对环保系统统计指标进行整理,明确指标层次划分方法,合理进行部门分工,以信息化进程推进为主导力量,实现对完善、精简、高效的环保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工作。

对更广范围内的环保部门工作职能进行统筹规划。覆盖环保部门全行业的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合理布局、科学推进。环保部门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应在今后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数据实用性、指标化,保障统计数据信息时效性,早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转变环保统计工作重心和数据采集方式

随着数据信息共享和统计周期将日益缩短,环保统计将逐步满足环保系统内其它部门的信息需求,促使其他部门将本部门信息与环保统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全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发挥统计信息价值。

数据信息即时性的实现,需要转变数据采集方式。环保历史统计数据获取,通过遥感影像、实时监测等技术可以实现。通过部门信息系统与GIS系统实时对接,转变采集模式,从传统的定期采集转变为跟踪采集,形成数据变化备案制度,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性,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即时共享。

3.改善环保统计信息系统现实应用性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减少数据审核时间,缩短数据信息采集周期。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环保统计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本身性能,从兼容性、共享性、即时性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使其更具有现实应用操作价值。

五、结语

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环保部门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环保统计信息和工作价值的最佳途径,其应用和推广利国利民。在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对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探索中前进、发展和完善,使环保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群.网络分析法在环境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1(02)

[2]周建.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推动污染减排目标实现[J].中国信息界.2007(18)

[3]王松霈.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6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微缩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诉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有很多,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了解这些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

(1)档案资源的完备性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首先,通过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延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此种优势是以往以纸质载体形式为主的档案信息资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传统纸质档案受载体形式的限制,惯常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对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损耗,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诉求。

其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存储,并且有效地规避因人为因素对档案资源造成的不利损耗。传统的纸质档案则对存储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并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最大程度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检索与查询效率

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要求相对较多,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并且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前述问题,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实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

第一,现今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工作理念方面依然保持一种因循守旧的态度。此种情况的出现同这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存在直接关联。这部分人员通常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第二,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原因也在于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因而在工作中怠于进行改变。此种工作惰性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此种情形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欠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因而使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迟缓,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1.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

硬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硬件设施足够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信息及数字化的要求。为此,应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人力、物力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以强化档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为档案建立专用库房或陈列室,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自动化装订机、防磁柜等),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从起源至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便有缩微技术问世,它是保存信息、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缩微技术与计算机存储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介质不同,因此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缩微技术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光盘存储技术问世之后,缩微技术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缩微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缩微技术的优势,弥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不足,形成一个兼容并存,只有具有方便存取、保存、联网、阅读、检索、利用和传输诸特点,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在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档案管理的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约束n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当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有了明确、科学、完善的档案制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便有依据可循,有制度可依,因此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得以大大调动,其在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尽己所能,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完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这一情形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变化,因此相应的制度便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早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真正使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社会任何一领域都被信息化与数字化改变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电子政务环境下文档一体化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7(02).

[2]赵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嬗变(下)[J].办公自动化,2007(02).

[3]何玲.论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06(20).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7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努力克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影响,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不断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全区工业经济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工业增长缓中企稳,平稳运行

1-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为2.8%,总量居全国第13位,同比增长14.5%,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1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高于全国平均6.1个百分点。

1.12个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呈增长态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呼和浩特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在8月份由下降转为增长,1-11月份增长8%,其余11个盟市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盟市有10个,依次是:兴安盟增长24.5%、呼伦贝尔市增长22 %、赤峰市增长20.8%、通辽市增长19.5%、锡林郭勒盟增长17%、阿拉善盟增长16.1%、乌海市增长15.8%、包头市增长15.5%、巴彦淖尔市增长14.5%、乌兰察布市增长14.2%。

70%以上工业产品产量呈增长态势。1-11月份,自治区统计的2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的有21种(增幅在10%以上的有10种),占72.4%。其中,原煤9.98亿吨,增长14.3%;发电量3054.6亿千瓦时,增长5.7%;粗钢1609.8万吨,增长7.3%;钢材1529.3万吨,增长15.5%;电解铝163.7万吨,增长7.1%;铝材65.3万吨,增长33%;精甲醇505.7万吨,增长52.7%; PVC179.4万吨,增长13.5%;化肥113.6万吨,增长43.6%;合成氨124.7万吨,增长1倍;焦炭2354.6万吨,增长24.6%;卷烟57.4万大箱,增长6%;彩色电视机350.9万部,增长51.9%。

2.企业盈利艰难,工业利润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

今年以来,受全国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我区主要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企业盈利十分艰难。1-10月份,全区423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362.9亿元, 居全国第10位。其中,能源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885.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65%,同比增长6.6% (煤炭行业实现利润698.7亿元,占全区的51.3,增长5.7%);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145.6亿元,增长53.4%;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27.7亿元,增长29.1%;冶金建材工业实现利润217.5亿元,下降20.6%;化学工业实现利润48.5亿元,下降30.3%。

3.煤电油运生产要素供应正常,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较好

煤炭产销基本平衡,产销量继续居全国第一位。1-11月份,全区销售原煤9.97亿吨,增长14%。其中销往区外煤炭6.1亿吨,占原煤销售总量的61%。

全区用电负荷基本稳定,工业用电缓中企稳。按照自治区稳增长的要求,对全区459户企业实施了用电补贴政策;在原有18个大用户享受电力多边交易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新增了31个多边交易大用户(涉及企业99户);同时,会同地方政府按照“一企一策”的办法,启动了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停产、半停产负荷。通过上述措施刺激了一批重点企业的生产,扭转了电力需求急剧下滑的局面,确保了电网用电负荷的稳定。1-11月份,全区全社会用电1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16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外送电量121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

成品油销量基本平稳。1-8月份,中石油和中石化内蒙古销售公司共销售成品油575.5万吨,同比增长3.5%。1-9月份,共销售成品油658万吨,同比下降1.4%。1-10月份,共销售成品油732.7万吨,同比下降1.9%。1-11月份,共销售成品油792.2万吨,同比下降3.1%。

铁路货物发送量小幅增长,公路货运量增长较快。1-11月份,全区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6.3亿吨,同比增长0.4%。其中,煤炭运量5.5亿吨,增长1.4%。呼和浩特铁路局(含集通公司)完成货物发送量1.8亿吨,下降5.7%;沈阳铁路局我区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1.2亿吨,同比持平;哈尔滨铁路局我区境内完成货物发送量0.8亿吨,增长9.9%。全区营业性公路运输量完成11.5亿吨,增长21.2%。

煤矿安全生产态势平稳。今年以来,加大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检查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快推进煤田(矿)火灾治理进度。1-11月份,全区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9起、死亡3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11起、18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32,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全区三年煤田(矿)灭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全区238处煤田(矿)明火全部熄灭,完成了煤田(矿)灭火回填工程量的85%,完成了复垦绿化工程量的62%,抢救煤炭资源3亿多吨,解放压占资源10亿多吨。

(二)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工业投资较快增长

随着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部分工业项目备案权限的下放,各盟市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业投资较快增长。1-11月份,全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43.7亿元,同比增长29.6%,比去年同期加快13.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

1.工业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较高

1-11月份,在150个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中,75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66个,开工率达88%;7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高于去年同期4个百分点。自治区重点调度的投资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已有呼和浩特创维300万台液晶电视改扩建项目、包头北奔5万台重卡总装项目、鄂尔多斯新兴重工天然气储运设备和煤化工设备制造项目、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等234项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140.5亿元,占全区工业完成投资额的49.5%。

2.西部盟市投资增长快于全区

1-11月份,西部七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53.3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2.3%,同比增长32.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东部五盟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90.4亿元,占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37.7%,同比增长25.2%。

3.承接产业转移成效明显

今年以来,各盟市分别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三省”等地区,相继开展了多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招商引资活动,重点在化工、冶金、新型建材、机械装备制造及配套、农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鞋帽小五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7大领域,积极承接有利于产业多元、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的非资源型项目,形成了新的增长点和调整结构的新亮点,承接产业转移效果明显。1-9月份,全区承接投资亿元以上非资源型产业转移项目234个,协议投资3780.7亿元,其中落地项目86个,计划投资1058.2亿元。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工业转型升级进展较快

今年以来,全区工业系统紧紧抓住工业增长放缓,为结构调整腾出空间这一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沿黄沿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加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生产力布局结构、投资结构、企业组织结构、能耗结构调整力度,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

1.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增长强劲,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

近几年建设的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产能逐步释放,机械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新型煤化工、新材料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1-11月份,机械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左右;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增长21%以上,高于全区6个百分点左右;化学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高于全区5个百分点左右。煤制油62.8万吨,煤制烯烃33.7万吨;煤制乙二醇5.5万吨,增长1.3倍;多晶硅4688.3吨,增长36.2%;单晶硅5524.8吨,增长85.4%。

2.“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有序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进一步健全了工业开发区(园区)运行监测体系,加大了对工业开发区(园区)发展的指导力度,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和沿黄沿线经济带建设。1-11月份,全区各级各类工业开发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其中55个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开发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9738.5亿元,增长15.4%。22个沿黄沿线工业集中区(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706.8亿元,占西部地区园区的81.7%,增长12.6%。列入今年超百亿元培育计划的6个开发区(园区)实现营业收入581.9亿元,增长67.9%;今年预计新增7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园区,累计达到38个,对全区工业的贡献率达到47%左右。1-10月份,列入今年超百亿元培育计划的10户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6.4亿元;今年预计新增1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累计达到46个,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3%左右。

在“双百亿工程”的带动下,在自治区各项扶持政策倾斜支持下,东部盟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1-11月份,东部五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以上,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兴安盟增长24.5%、居全区第1位,呼伦贝尔市增长22%、居全区第2位,赤峰市增长20.8%、居全区第3位,通辽市增长19.5%、居全区第4位,锡林郭勒盟增长17%、居全区第5位。

3.非资源型产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积极引导,加大机械装备制造等非资源型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化工等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1-11月份,能源工业完成投资1639.1亿元,同比增长5.5%;化学工业完成投资1106.1亿元,增长60.3%,高于全区平均30.7个百分点;冶金工业完成投资1171亿元(有色金属工业占54.9%),增长44.3%,高于全区平均14.7个百分点;机械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827.3亿元,增长36.8%,高于全区平均7.2个百分点;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投资482.4亿元,增长28.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19.7亿元,增长26.2%。

4.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中小企业实现较快增长

今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年”主题活动,全面实施了中小企业“3610行动计划”,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织110家(次)金融机构到40个旗县区与571个企业进行了银企对接,达成意向贷款金额425.8亿元,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综合施策,推动中小企业稳步发展。1-11月份,全区4187个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5.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4%。

5.节能降耗措施不断强化,主要耗能行业产值能耗降幅明显

今年以来,继续将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纳入节能监管体系,在679户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将1153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每户万家企业,各盟市与万家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状;开展了主要工业产品耗能限额专项监察,对主要工业产品、设备能效水平进行了对标;组织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全区共实施了56个自治区“以奖代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3.97亿元,年可节约25万吨标准煤;继续将节能评估作为项目核准、备案的前置条件;启动了以“节能低碳,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培训班。通过综合施策,工业节能取得较好效果。1-9月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预计同比下降8%,降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主要耗能行业万元产值能耗降幅明显。建材行业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23%,有色冶金行业下降13%,化工行业下降8%,电力行业下降6%。

(四)“两化”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信息化支撑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今年以来,加快了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建立了运行维护体系,实现了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骨干传输网络全覆盖。全区公务员网站开始试运行。在加快呼-包-鄂-乌(海)“两化”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民爆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制定了自治区基础性、公共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政务云运用服务规划已完成初稿。制定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模式、标准和规范以及建设的重点,加快“数字城市”建设。积极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前期工作。大力推进农牧业信息化和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开展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项目建设,推动卫生、教育领域信息化。在全区开展了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组织开展了自治区和盟市政务信息系统安全自查,组织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等7个厅局45个业务系统接入了自治区电子政务灾备中心。

IDC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鄂尔多斯云计算产业园区中兴能源公司IDC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购进安装设备。呼和浩特的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DC项目土建工程加快推进,中国电信的4座机房楼已封顶;包头曙光公司IDC项目前期工作基本完成。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为提高“两化”深度融合支撑保障能力奠定了基础。光伏产业、整机制造及元器件制造企业在困境中发展,软件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全区电子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稳步发展。

1-9月份,全区信息产业(通信业、软件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75.5亿元,同比增长19%。全区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025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50万户,电话普及率121.8%。互联网用户普及率76.5%。

(五)军民融合式发展势头较好,军民结合产业实力增强

今年以来,采取政府扶持、部委和自治区共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建、单位自建等多种形式,加快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民步伐,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1-9月份,全区实现民品产值132.8亿元。其中,核工业民品产值增长1.1倍。

1.军民结合装备制造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势头强劲

按照自治区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去年签订的合作协议,今年一机集团10万辆重卡车架、5万辆总装、车辆减震橡胶3个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一机集团铸造、锻造基地已经被国家国防科工局批准立项,工程建设已经启动,标志着一机集团产品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为军民结合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

2.军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加快

一机集团坦克装甲车辆研发平台拓展方案已被国家批准立项,为实现研发模式由传统经验设计转向数字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方重工集团公司精密锻造机正式投产;北重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电渣重熔过程中节能系统研究”、一机集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高硬度、高强度钢淬火过程变形规律及原因研究”等成果已成功运用于生产,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高新技术配套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包头长安永磁电机公司研发的“稀土永磁大扭矩力矩电机”,成为国内航空航天转台的首选配套产品。一机集团北方实业公司研发的轮式战车制动器总成配套体系已经确定,成功完成了试验车的装配。

总之,今年工业经济在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当前欧债危机情势复杂,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几次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预示着全球经济走势不容乐观,我国今年出口贸易乏力已成定局。国家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足,我区工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二、2013年工作思路

2013年全区工业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以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重要支撑,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为主要推动力,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监测和生产要素保障、投资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产业多元发展和延伸升级、自主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和“双百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切实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1.加强产业建设,加快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按照“多元发展、延伸升级”的总体产业建设思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大力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推动制造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2.努力扩大投资总量,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按照从源头上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政策的导向作用,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态势。

3.积极推进“双百亿工程”,进一步巩固工业发展基础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内党发〔2011〕9号)精神,加快推进“双百亿工程”,全面完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和园区培育任务。

4.强化自主创新和节能降耗工作,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围绕节能减排、降耗增效和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技术创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5.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以深入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年主题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工作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6.推动军民产业融合式发展,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实力

加快推进以“高新三期工程”为代表的军工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切实提高国防工业的整体地位和实力。认真落实国发〔2010〕37号文件精神,着力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加强军工行业监管,加强安全保密工作。

信息化工作思路篇8

社会保险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维护职工稳定、保障铁路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涉及到每名职工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社保处日常管理、业务经办等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科学严谨、高效规范、服务群众等作为工作目标。

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完善、职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社保工作必须不断推进才能适应新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社保工作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挑战,而社会保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经过调研,从社会保险发展趋势、铁路行业特点、处内管理现状等各个方面深入探讨,提出了建设局社会保险管理平台的设想。

1 社保工作特点及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社会保险内涵逐渐加大,且更加注重合法合规,尤其是社会保险法公布后,使社保工作必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 社会保险工作涉及参保人员切身利益,随着社会发展、法律意识提升。参保人员对自己的利益的关注度和维权意识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保工作必须科学严谨、合法合规,增强服务意识及功能。

1.3 铁路企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行业特点,存在参保人员范围广,参保情况复杂,待遇支付存在差异,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等问题。

1.4 社会保险的工作具有繁琐、直接面向职工、信息异动多、政策算法调整多、环节多、数据多、资料多等特征。在工作中,每个业务流程都不能出错,且具有衔接性等。而依靠人工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准确及变更的及时有效性。

1.5 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管理相对复杂。根据省人社厅的要求,我处实现了各种保险基金的统一征缴,存在参保人员基数大、情况复杂、异动频繁、数额大等特点,为了减轻站段工作量,确保征缴及时准确,保障基金安全,亟需信息系统的支持。

1.6 我处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因为各项保险的各个环节最终还是落实到信息的处理上。所以日常工作必须依赖于计算机,包括字处理、表格处理、计算、打印等处理。各科也在工作中摸索实践,基于工作开发了部分信息系统来辅助业务处理,如社保统一征缴系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征缴率。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弊端:

①各科室的信息不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维护多头化,增加工作量和出错率。容易导致信息不一致。如:职工个人信息不一致、需重复录入、维护工作量大,易出错。

②现有系统只是基于各自自身业务的需求,进行数据处理。各科各险种之间数据交换和衔接能力差,与业务流程不能很好对应。

③存在一定的风险点。系统的开发与使用没有明显区分、不能较好地实现相互卡控。个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现有系统界面不够友好,纠错能力不强,可能造成主客观数据错误。

④业务经办人员需精通业务,岗位互控互换不能有效实施,业务流程不易进行有效卡控。

⑤站段工作量增加、需多个科室进行不同的业务。站段报数需通过FTP、U盘等模式操作。工作效率有待提高,并有一定风险。

⑥数据安全性不高,各自维护自己的系统及数据,容易丢失,不易管理。

⑦各种报表、查询不方便、不规范。不方便领导查询、单位查询、及参保人员个人查询。

⑧操作日志记录不完善、个人操作权限管理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以上现状,经多方调研、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开发一套社会保险管理平台的设想。社会保险管理平台主要是指:基于路局现有办公网,在现行社会保险政策和相关管理办法基础上,运行最新信息技术,建设一个以科学方法对各管理和经办环节进行规范优化的信息系统,集成各险种业务数据及流程,并具有安全、准确、简便、高效、可扩展性等特性。

2 社会保险管理平台所需达到的要求

2.1 安全性

管理平台需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保证基金征缴、待遇支付等环节安全性,确保基金安全。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①业务流程的安全可控性。需设立相应用户权限,管理层、各科室、查询、单位操作、单位查询、个人查询等分级管理。重要操作需实现岗位互控,并均在数据库中日志记录。无相应权限人员不能修改或查询数据。分层管理。路局――站段――个人。重要环节,需多人审核。

②平台安全性。平台的开发基于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开发工具,保证平台的安全性,保证系统不被篡改攻击。

③数据的安全性。设置相应权限,做访问控制,不能随意更改后台数据。每日业务数据均需实现自动备份,并借助安全的备份设备及技术,避免数据的损坏、丢失等现象。

④个人操作权限实行秘钥管理,并定期更换密码。

2.2 准确性

①维护同一个单位库、个人信息库。在参加工作、参保、调动、信息异动、退休、基数调整、待遇审批支付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信息维护,保证各险种信息共享一致。操作人员按照各自的权限来分别完成信息录入、维护、删改、审批、确认等操作。

②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办法等要求,用计算机来实现各个流程的业务处理,保证处理正确,避免人为因素。

③征缴计算、待遇支付、各项汇总等均按系统预设各参数字典、计算方法实现计算。

2.3 简便性

①键盘或鼠标操作,界面友好,无歧义,流程清晰。

②操作简单、各站段使用方便。

③考虑个人计算机水平差异,简化操作。

④各项查询,及报表准确方便。减少人工填报。避免二次录入错误,自动汇总计算。

2.4 高效性

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业务办理时间,优化业务办理流程。

2.5 可扩展性

①模块化管理,业务及政策变动后,可较好地实现新政策的功能需求。

②方便开发后续功能,如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社保信息推送等。

③数据接口,实现原有系统数据较易迁移。与地方社保管理部门导出导入数据准确方便。

④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换。

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家属费用补助管理。

⑥将地方社会保障管理部门、总公司、路局等每年相关报表数据的查询汇总逐步纳入系统,实现自动计算,保证准确率,提高效率。

⑦为了使全局广大职工、离退休人员、家属以及各级社保专兼职干部了解掌握社会保险知识,知晓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我处根据国家、地方政府和总公司的政策规定,结合职工群众的需求,本着“方便职工办事,提升服务效率”的理念,编制印刷了业务办事流程、各险种相关政策、两定机构介绍等资料。社保信息平台建成后,可将上述资料电子版本挂载在平台上,方便查阅。与纸质资料形成互补,实现多渠道覆盖。

通过社会保险平台的建设,我们最终要实现以下目的:

①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业务闭环管理。社保管理流程其实是一个闭环管理的业务过程,业务一般由参保人员提出,站段上报,社保处审核,经办机构办理,最后结果反馈参保单位,通知到参保人员,享受相应待遇。通过信息平台来规范工作流程的目的就是要顺利完整的实现这个闭环管理全过程,使各项社保业务办理能够准确、有效、完整的进行。

②数据集中管理,维护多险合一的数据库。

③实现数据共享,业务网上办理。

④数据挖掘,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⑤逐步形成电子档案,记录业务经办日志,完善社保历史延续。

3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功能设置及技术实现

系统划分为基本信息维护、统一征缴平台、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企业年金、后台管理、公共服务等十个子系统。

各子系统基本功能为:

基本信息维护:单位信息维护,包括成立、撤销、变更、合并等;参保人员信息维护,包括新增、修改、调动、身份转换、其他异动、维护个人各险种编号等功能。

统一征缴平台:实现单位及个人基数的上报、审批、汇总;每月各险种基数的计算、上报、确认;补扣补缴;相关报表的汇总打印等。

养老保险子系统、工伤保险子系统、失业保险子系统、医疗保险子系统、生育保险子系统、企业年金子系统等实现各险种业务流程的网上处理。

后台管理:由管理员或各险种负责任维护,包括各项基础字典数据、待遇计算支付中需要的各参数、比例等信息,各级操作人员权限,系统设置等。

公共服务:包含最新社保政策及管理办法速递、最新通知、公文流转、业务办理进度查询、个人社保权益查询等等。

每个业务功能:由具体业务流程构成。

各种相应数据维护、报表生成打印、信息查询。

上述子系统均分为三级管理:路局、站段、参保人员。分配不同的操作权限,如不同险种,或修改或查询权限。

4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开发过程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实现需采用较为先进的开发语言、数据库。保证系统先进性和后续可维护、可扩展性。基于较为先进的开发平台、服务器架构。

开发过程须遵循科学严谨、从实际出发、解决管理问题等原则,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 调研阶段

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专家咨询、借鉴经验等方法,制定出具体需求,调动各科室积极性,充分考虑经办人员、基层站段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系统的总体研制方案,包括软件需求、系统结构、系统流程、功能模块。与此同时,为保证系统开发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降低开发成本,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调研工作始终贯穿于系统的开发整个过程。

4.2 软件设计、研发阶段

制定与业务办理流程相匹配的信息处理流程,设计出科学的系统模块并搭建起后台数据库的模型,整个设计研发过程中要依据总体研制方案充分体现上述社保信息平台的要求。开发需采用较为先进和成熟的平台及工具,采用三层结构,数据库及业务实现层架设在服务器端,客户端只需能访问路局办公网即可访问社保信息平台,无需安装其他软件。

4.3 软件测试和使用阶段

系统开发完成后,需从业务流程、数据准确、安全性、报表查询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测试,发现存在的漏洞,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归纳分析,经过多次修改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满足了现场的实际需要后,才能投入运行。

4.4 后续维护阶段

系统投入使用后,要做好系统的软硬件及网络维护,做好后台数据字典及应用权限的管理,做好数据库的备份工作。并在使用过程中,收集整理发现的问题及用户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响应社保政策法规或管理办法的变动,及时修改维护系统。建立严格的权限分配、系统巡检维护、数据备份、功能修改、数据维护等管理办法及台账。

5 社会保险信息平台产生效益分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