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3-03 15:56:22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建议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显示,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温度裂缝、一类是干燥裂缝也称干缩裂缝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和其它裂缝。

1.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特征

1.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会对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顶板的温度比其下墙体温度高得多,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砌体大得多,故混凝土顶板与墙体之间存在温度变形差,变形差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使墙体产生裂缝。其常见部位是混凝土平屋面下两端的墙体上,门窗洞口边的正八字斜裂缝、顶层纵横墙交接处的阶梯形裂缝、混凝土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顶层圈梁与墙体间沿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屋顶女儿墙的不平裂缝。这些裂缝经过一个冬夏这后,会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但仍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对于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例如混凝土小型砌块是由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制做而成的,本身就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又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自然养护28天后,其干缩只能完成50%左右,干缩率为0.3—0.45mm/m,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对于轻骨料砌块来说干缩变形更大。免费论文。干缩变形的特征早期发展很快,以后渐渐减慢,几年后才能完成。但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只是较第一次干缩变形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但仍会产生干缩裂缝。免费论文。烧结粘土砖及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虽然很小且变形完成也比较快,但在潮湿环境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其产生的裂缝同样属于干缩裂缝。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较广,数量较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的倒八字裂缝,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过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的水平裂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各楼层的窗过梁两端裂缝,窗台两角斜裂缝,大片墙面上的底部重,上部轻的竖向裂缝,不同材料结合处的裂缝等。

1.3温度、干缩共同作用引起的裂缝及其它裂缝

无论是烧结类砌体还是非烧结类砌体,在建筑物上都存在着温度、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这两种裂缝的组合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的裂缝也不同,其裂缝较单一因素裂缝更为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操作的过于简单,砌体强度不足等因素而产生的裂缝也是裂缝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砌体表面杂物清理不彻底,材料堆放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工人技术水平差,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方面控制

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理论水平,实践、实验能力。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出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在重视强度的同时增加抗裂构造措施,将多发裂缝区域抗裂措施加以说明,并明确交底,细化设计说明 ,提供相应的抗裂节点详图,尽可能的将可避免的裂缝消灭在设计当中。

2.2施工方面控制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图纸,做好施工前交底,砌筑工人持证上岗,加强学习,提高砌筑工人技术水平。所用材料必须提供进场合格证、准用证及复试报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配制砂桨。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施工配合比必须计量准确,拌制砂桨的和易性良好,稠度控制在50—70mm。建立工序交接检查,质量专检,报检制度,杜绝野蛮施工,偷工减料现象,确保砌体质量。

3控制砌体裂缝的具体措施建议

3.1在控制裂缝观念上引入“防”、“放”、“抗”相结合的思想观念,使设计者在重视强度的同时, 同样重视抗裂构造措施,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构造作法编入《砌体规范》。

3.2控制混凝土屋面的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应在屋面放置保温隔热层,在屋面设置排气道,将潮汽有效排出,找平层上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应大于6m,在挑檐板长度方向设置不大于10m的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用弹性油膏嵌缝,除温度伸缩缝外,宜在墙体适当部位设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0m。

3.3控制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应在砌体上设置竖向控制缝

控制缝位置宜设在建筑物的一、二层和顶层;按墙体的高度、厚度有变化处;门窗口的一侧或两侧;距相交墙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的一半处。控制缝应作成隐式,与墙体灰缝一致,其宽度不大于12mm,内嵌弹性密封材料,控制缝间距不应大于8m或墙高的三倍; (无洞墙体)不应大于6m, (有洞墙体)不应大于4.5m

3.4在楼盖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设置直径不小于2ψ16,间距不大于2400mm也不小800mm的配筋带。在墙洞口上、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一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设置纵筋,直径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焊接网片,间距不大于600mm,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小于600mm的灰缝钢筋。免费论文。配筋带及灰缝钢筋应通长设置,锚固在相交墙或转角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小于400mm,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参考文献:

1 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 范振方,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

3 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

4 《砌体设计规范》

5 《砌体结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11900.4—2005J10514-—2005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2

关键词: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建议

 

根据工程实践和统计资料显示,砌体结构常见裂缝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温度裂缝、一类是干燥裂缝也称干缩裂缝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产生的裂缝和其它裂缝。

1.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特征

1.1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会对墙体产生温度裂缝,由于混凝土顶板的温度比其下墙体温度高得多,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砌体大得多,故混凝土顶板与墙体之间存在温度变形差,变形差在砌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分布为两端附近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使墙体产生裂缝。其常见部位是混凝土平屋面下两端的墙体上,门窗洞口边的正八字斜裂缝、顶层纵横墙交接处的阶梯形裂缝、混凝土屋面与墙体交接处或顶层圈梁与墙体间沿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屋顶女儿墙的不平裂缝。这些裂缝经过一个冬夏这后,会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但仍会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1.2干缩裂缝产生的原因、部位及特征

对于混凝土砌块、灰砂砖、粉煤灰砖等砌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材料会产生较大的干缩变形。例如混凝土小型砌块是由碎石或卵石为粗骨料制做而成的,本身就具有混凝土的脆性,同时又存在着干缩的重要特性,在自然养护28天后,其干缩只能完成50%左右,干缩率为0.3—0.45mm/m,相当于25——40℃的温度变形,可见干缩变形的影响很大。对于轻骨料砌块来说干缩变形更大。免费论文。干缩变形的特征早期发展很快,以后渐渐减慢,几年后才能完成。但干缩后的材料受潮后仍会发生膨胀,脱水后会再次发生干缩变形,只是较第一次干缩变形小,约为第一次的80%左右,但仍会产生干缩裂缝。免费论文。烧结粘土砖及其它材料的烧结制品,其干缩变形虽然很小且变形完成也比较快,但在潮湿环境下会产生较大的湿胀,而且这种湿胀是不可逆的变形,其产生的裂缝同样属于干缩裂缝。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在建筑上分布较广,数量较多。裂缝的程度也比较严重,如房屋内外纵墙中间对称的倒八字裂缝,建筑底部一至二层窗台过的斜裂缝或竖向裂缝,在屋顶圈梁下的水平裂缝和水平包角裂缝,各楼层的窗过梁两端裂缝,窗台两角斜裂缝,大片墙面上的底部重,上部轻的竖向裂缝,不同材料结合处的裂缝等。

1.3温度、干缩共同作用引起的裂缝及其它裂缝

无论是烧结类砌体还是非烧结类砌体,在建筑物上都存在着温度、干缩共同作用下的裂缝。这两种裂缝的组合因具体条件不同而呈现的裂缝也不同,其裂缝较单一因素裂缝更为严重。另外,设计上的疏忽,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质量差,操作的过于简单,砌体强度不足等因素而产生的裂缝也是裂缝的重要因素。对于新型墙体材料没有针对性的构造措施,砌体表面杂物清理不彻底,材料堆放没有相应的技术措施,工人技术水平差,都会造成墙体水平裂缝。

2砌体裂缝的控制

2.1设计方面控制

提高设计者的设计理论水平,实践、实验能力。根据裂缝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做出预防和控制裂缝的措施,在重视强度的同时增加抗裂构造措施,将多发裂缝区域抗裂措施加以说明,并明确交底,细化设计说明 ,提供相应的抗裂节点详图,尽可能的将可避免的裂缝消灭在设计当中。

2.2施工方面控制

施工前技术人员应仔细阅读图纸,做好施工前交底,砌筑工人持证上岗,加强学习,提高砌筑工人技术水平。所用材料必须提供进场合格证、准用证及复试报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配制砂桨。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施工配合比必须计量准确,拌制砂桨的和易性良好,稠度控制在50—70mm。建立工序交接检查,质量专检,报检制度,杜绝野蛮施工,偷工减料现象,确保砌体质量。

3控制砌体裂缝的具体措施建议

3.1在控制裂缝观念上引入“防”、“放”、“抗”相结合的思想观念,使设计者在重视强度的同时, 同样重视抗裂构造措施,将先进的切实可行的构造作法编入《砌体规范》。

3.2控制混凝土屋面的温度变化与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裂缝,应在屋面放置保温隔热层,在屋面设置排气道,将潮汽有效排出,找平层上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应大于6m,在挑檐板长度方向设置不大于10m的分隔缝,缝宽不小于20mm,用弹性油膏嵌缝,除温度伸缩缝外,宜在墙体适当部位设设置控制缝,其间距不宜大于30m。

3.3控制主要由墙体材料的干缩引起的裂缝应在砌体上设置竖向控制缝

控制缝位置宜设在建筑物的一、二层和顶层;按墙体的高度、厚度有变化处;门窗口的一侧或两侧;距相交墙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的一半处。控制缝应作成隐式,与墙体灰缝一致,其宽度不大于12mm,内嵌弹性密封材料,控制缝间距不应大于8m或墙高的三倍; (无洞墙体)不应大于6m, (有洞墙体)不应大于4.5m

3.4在楼盖和屋盖处、墙体的顶部、窗台的下部设置直径不小于2ψ16,间距不大于2400mm也不小800mm的配筋带。在墙洞口上、下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缝;楼盖标高以上;屋盖标高以一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缝设置纵筋,直径不小于25,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焊接网片,间距不大于600mm,伸入洞口每侧长度不小于600mm的灰缝钢筋。免费论文。配筋带及灰缝钢筋应通长设置,锚固在相交墙或转角墙内,其锚固长度不小于400mm,保护层上下不小于3mm,外侧不小于15mm,并应进行防腐处理。

参考文献:

1 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 范振方,砌体结构的局部配筋对裂缝控制和伸缩缝间距影响的讨论,《工程建议标准化》,1996

3 配置灰缝钢筋砌体的裂缝控制,第10届国际砌体会议论文集,1994

4 《砌体设计规范》

5 《砌体结构施工技术操作规程》DB211900.4—2005J10514-—2005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3

混凝土裂缝普遍存在于日常的混凝土施工当中,如何通过系统的研究来尽可能减少裂缝,本文以所建的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为例对裂缝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出简化计算方法供裂缝控制使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

【关键词】

混凝土;控制裂缝;技术应用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混凝土裂缝,并对其进行控制对于施工质量,施工造价产生深远的影响,若能有效控制裂缝产生,则现今建筑地下室外墙附近的部分防水措施可以省略,更可以消除沿着裂缝而引起钢筋锈蚀等质量隐患。可见,对裂缝进行系统的研究,寻找出简化计算方法供裂缝控制使用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裂缝控制措施是迫切需要的。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从混凝土性能、原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系统地分析混凝土在施工中裂缝出现的机理。对影响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温度变化的因素和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配筋对混凝土极限拉应变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

(二)根据裂缝出现机理研究主体施工阶段混凝土裂缝控制的一些必要措施。在设计方面重点探讨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其对裂缝宽度和裂缝数量的影响等及合理的配筋等问题,研究伸缩缝间距和后浇带间距的合理大小。在混凝土裂缝控制研究当中,对常用的8类水泥进行系统的研究,对选用合适的水泥、合适的水泥用量、外加剂的使用及粉煤灰的使用等,另外还对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较多论述。

(三)结合实际工程对裂缝控制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具体应用。通过对裂缝控制措施的运用及采取的办法的评价,检验裂缝控制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结构形成裂缝的原因有:一是外加应力(即荷载)引起的裂缝,二是结构变形引起的裂缝,三是施工操作引起的裂缝。主要包括混凝土性能、原材料、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环境影响因素等方面。结构设计引起的裂缝:由外力作用引起的裂缝,可以通过力学计算来进行裂缝控制;由结构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通常采用特定的构造设计进行裂缝控制。

四、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根据对剪力墙结构施工中裂缝的分析。裂缝主要存在于楼板之上,其他也存在有裂缝,所以针对所承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对所产生的裂缝进行系统的研究,采取各种控制措施对其进行分析。

(二)裂缝的情况分析。1.楼板。与板的两边成45°角的裂缝占了绝大多数,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发生45°角的裂缝都处在外墙转角所对应的房间楼板上。裂缝沿板内电线管埋设的方向延伸。少量裂缝在板的跨中沿竖向或横向延伸。2.地下室底板。由于地下室底板通常为大体积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时内部会释放大量的水化热,对混凝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裂缝,由于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从而影响基础的整体性、防水性和耐水性,成为安全质量隐患。所以在选择原材料时要慎重考虑,尽可能选择水化热小的。3.剪力墙。外墙裂缝多以竖向为主;水平方向近似于等距离排列;裂缝大多数从墙板根部开始往上延伸,部分未到达顶部即消失;裂缝宽度为中间大、两端小;裂缝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侧模板拆除以后;裂缝几乎在墙的两侧同时出现;大多伴有渗漏水现象。

(三)结构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方法。一是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因河砂干净,又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时要特别注意,否则砂石含量不符合范围标准,将大大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二是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并能按要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三是浇筑与振捣,控制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散热,加强养护,防风和回填,温控措施,减小环境气候的影响。四是选择骨料时选用热膨胀系数小的,尽可能不含泥的骨料,选用连续级配好的骨料。五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施工因素等对于外加剂如膨胀剂、缓凝剂、和减水剂要慎重选择。六是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结合力,减少内部微裂缝,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抗裂性。七是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采用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斜面分层法。气候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气候条件来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用塑料薄膜进行围护,从而达到防风的效果。八是根据实际情况有时间性的浇筑混凝土,尽可能在夜间作业,避开暑期的高温和冬季的寒冷,在浇筑混凝土时下雨,会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影响强度和增加混凝土收缩。

【参考文献】

[1]游宝坤.混凝土建筑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J].建筑结构,2002,10

[2]白天宇,魏荣忠.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8

[3]司晓波.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20

[4]李春武,刘大勇,李婉,刘志平.建筑结构混凝土控制温度裂缝的施工控制措施[J].珠江水运,2012,12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压裂;机理;应用现状;增产

中图分类号:TE3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69-02

1、背景与发展历程

1.1 总体优化压裂设计技术及技术产生的背景

总体优化压裂设计技术是在单井优化压裂设计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工程管理理论及最优化理论提出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外开始利用二维模型,拟三维模型以及后来的全三维压裂模型进行单井优化水力压裂设计,预测裂缝尺寸和裂缝导流能力、设计压裂参数。

到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最先提出了总体优化压裂设计技术的概念。并在吉林油田、吐哈油田以及杨家坝油田等获得推广应用。总体优化压裂设计技术是将整个油气藏作为研究对象,以其获得最佳开发效果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研究既定条件下,不同裂缝尺寸、裂缝导流能力及压裂参数对开采指标的影响,以优选裂缝尺寸及其他压裂参数,进而优化压裂方案。目前,总体优化压裂设计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各大油田得以应用。

1.2 基础理论以及单项技术研究进展

油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得益于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单项技术的进展。主要有以下几项技术:

1)裂缝高控制技术。在优化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对裂缝高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有:人工隔层控制缝高技术、非支撑剂液体段塞控制缝高技术、变排量压裂技术、上浮剂及下沉剂技术、低稠化剂浓度压裂技术、清水压裂技术、高砂比压裂技术等。

2)裂缝检测技术。目前对压裂裂缝高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油井温度测量法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裂缝方位和几何尺寸的检测,则主要通过在裸眼井中通过井下电视、微地震、无线电脉冲等方法,在地面成像,进而观察和分析裂缝的方位和几何形态。

3)裂缝模拟技术。裂缝物理模拟技术是用多相流模拟伤害机理,建立起来的基质和裂缝的伤害模拟技术;美国UT大学正在进行理论研究的松软地层和弱胶结地层的裂缝扩展模型技术,以及应力敏感试验及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油气藏压裂改造技术的发展,优化设计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设计软件。国内推出的很多裂缝模拟软件,如FracproPT 10.0、Terra Frac、Stimplan(F3D与P3D裂缝模拟)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通用的常规油藏模拟软件有VIP、Work Bench(3D3P油藏模拟)等都可以较好的对压裂工艺进行模拟。

2、压裂改造技术应用现状

结合生产实际压裂技术在现场被广泛的应用,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2.1 重复压裂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遇种种原因,会导致压裂裂缝失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便开始进行重复压裂的实践。根据国内外的重复压裂实践,重复压裂有三种方式:层内压出新裂缝、继续延伸裂缝、改向重复压裂。

2.2 端部脱砂压裂技术

该技术优点是:(1)导流能力高;(2)有效期长;(3)滤失伤害小;(4)克服非达西流影响;(5)有效控制缝高等。

2.3 选择性压裂技术

压裂层厚度大,层内水淹不均匀或多层合压高含水层的井可采用选择性压裂技术。选择性压裂就是利用油层非均质性特点造成的不同油层或不同部位吸液能力的差异,把一种可溶剂暂堵剂随携带液挤入井内,将不需要压裂的主产产液层或部位的炮眼暂时封堵,迫使高压压裂液进入低产层或部位,形成裂缝,达到改造油层的目的。

2.4 多裂缝压裂技术

压裂层多,隔层薄,不能单卡的层段可采用多裂缝压裂技术。多裂缝压裂是在普通压裂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油层改造技术,它不受射孔孔密的限制,适应性强。其原理是在一个压裂层段内,利用先压开的油层吸液能力大的特点,压完一层后,在较低的压力下挤入一定数量的高强度暂堵剂(该暂堵剂在开发生产时可自行解堵),封堵已压开层位的炮眼,迫使高压压裂液转向,进入其它油层,压开第二层,然后再封堵、再压裂,达到在一个压裂层段内压裂多层、形成多条裂缝的目的。

适用条件:一个压裂层段内有2个以上要改造的目的层。

2.5 小井眼压裂技术

为降低低渗、低产油田的开采成本,探索高效开发低产油田的有效途径,1994年以来,在大庆油田的宋芳屯油田、永乐油田、朝阳沟油田、采油四厂的部分区块逐步开辟了小井眼开发试验区。为适应小井眼井对压裂工艺的需要,研究了适合小井眼井压裂改造的技术。

3、现场应用压裂效果分析

2013年我队共实施压裂井5口,见表1,截至目前压裂井已累计油680吨,

压裂效果较好的以北3-5-34为例:

在认真分析剩余油的基础上,结合小层的压裂潜力及目前压裂工艺水平,确定本次压裂可选层段(表2):

确定压裂层位后,北3-5-34于2013.6.19-23日压裂,6.30日压裂后换泵,前后对比产量见表3:

压裂后日产液,日产油保持稳定,截至2013年7月底累计增油336t,开发形势良好。

4、压裂施工中常见问题

4.1 目的层压不开

产生压不开的现象,有如下几种原因:

①管柱下入位置有错误,封隔器卡在未射孔井段上;

②射孔质量差,油井不完善,地层吸液阻力大;

③油管或是地面管线有堵塞物,造成卡阻;

④地层渗透性差,吸液能力太低;

⑤钻井过程中造成泥浆污染油层,泥饼堵死了地层孔道

4.2 压裂中途有时压力会突然上升

压裂开始时压力正常,但是加砂后出现了压力猛升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加砂不均匀,在管柱中造成了砂堵。或因混砂比过高形成的堵塞所致。也有因杂质堆积在炮眼附近或压裂液中的纤维质物品堵塞了油层孔隙而造成的。

发生这种情况后应立即停止加砂,降低排量,使泵压先降到安全负荷以内,但不要全部停车,以免造成更严重的砂堵事故。这时还要进一步观察泵压与排量的变化,如果砂堵有所解除还可考虑继续加砂。

5、几点认识

(1)对于特高含水期的油措施压裂在增产增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选井、选层的正确性决定压裂效果

(3)在压裂方式上采取多样性、综合措施效果要好于单一性的压裂方式。

(4)确定压裂井后,压前压后应测产液剖面,以便于更准确对比前后效果,为今后提供可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 赵世远,巢华庆.采油地质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坝体;化学灌浆;加固

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的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通常采用的坝体结构为混凝土或是以土石为主要原料的结构。这两种类型的坝体结构虽然在使用初期具体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裂缝的情况,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坝体的安全性,不利于水力发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维护的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为了有效的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就要在坝体建设初期开展加固的措施,采用化学灌浆的加固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

1 混凝土坝体裂缝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

在现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利水电坝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坝体的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具体有息息相关的联系,如果不进行加固的措施,那么坝体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裂缝,严重影响到坝体的使用寿命。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坝体的主要施工材料为混凝土,虽然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经常会出现腐蚀的情况,有时还会产生炭化,这是混凝土自身的特点造成的,因此,施工人员有必要在进行坝体施工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加固处理,进一步强化坝体的结构,这样外界环境对坝体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有效的提高了坝体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水利工程部门要针对这一问题引起相应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对水利坝体进行加固。

2 水电站工程混凝土坝体的化学灌浆加固

经过相关实验的验证,采用化学灌浆的方式对坝体进行加固,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的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下面我们就对化学灌浆的加固方式进行具体的论述。

2.1 概述

化学灌浆的加固方式是一种最新推出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表面产生裂缝,无论是是在何种环境中,都具有理想的效果,促进水利工程的质量向前迈进。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深层裂缝的加固中,其二是对贯穿裂缝进行有效的修补。裂缝也分为两类,一种是死缝,一种是活缝,不同的缝隙具体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采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前者主要应用到的材料为水泥或是溶水性强的浆材,而后者主要采用的材料为弹性聚氨酯浆材。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水利坝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考察是十分必要的,经过详细的分析以及综合的论证,制定出施工方案。然后在水利坝体上钻孔打眼,将灌浆管埋放在灌浆孔中,事先要将内部进行清理,防止颗粒灰尘等落入浆材中,影响灌浆的质量。灌浆前确保水压符合施工的要求,完成灌浆后及时的将灌浆孔进行封堵。

2.2 化学灌浆材料与使用注意事项

当前,在水利坝体的加固处理过程中,化学灌浆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但是针对不同的情况,施工人员采用的浆液也具有不同的种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环氧浆液,一种是丙凝浆液。前者以环氧树脂为主要的成分,而后者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酰胺。环氧浆液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较强的可灌性以及渗透性,养护的时间也较短,丙凝浆液主要在细微的裂缝中使用,同样具有较强的可灌性,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抗挤力,受到施工人员的青睐。在选用这两种浆液时,首先要观察水利坝体中出现的裂缝属于何种程度,如果程度不深,宽度较小,建议采用环氧浆液进行处理,相反的,如果宽度较大,那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同时进行的方式,先进行丙凝浆液的灌注,再将环氧浆液灌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任何一种浆液,都应该确保施工环境的温度在12℃~16℃之间。

2.3 具体施工

在进行化学灌浆施工的过程中,裂缝清洗是首要的工作,主要是将裂缝表面的杂质清理干净,有些裂缝处还存在混凝土的钙化物质,这些杂质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清理,会影响灌浆的质量。在清理时,可以采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洗,或是使用钢刷将裂缝表面的杂质清除掉。紧接着就可以开展化学灌浆了,这期间要保证充分与裂缝中的砂石进行结合,确保灌浆的完整性。待完成灌浆后,将表面封堵起来。完成灌浆后,还要将表面清理干净,在裂缝的两端分别打孔,将钢筋穿插其中,最后拉紧两端的坝体。

2.4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质量控制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过程的控制是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加固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要通过材料控制、操作方法控制、工艺技术控制等方式保障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质量。首先,要通过对裂缝的勘察与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并在灌浆材料配置过程中严格控制配比,保障灌浆材料质量,为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打下基础。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根据裂缝的情况,单孔一次灌浆或停灌结合等工艺方式,满足裂缝灌浆要求,保障灌浆质量。由于环氧材料需一定时间才能固化,因此在灌浆达到一定量后,需停止灌浆,待环氧浆液达到一定固化后再继续进行灌浆。在进行灌浆施工时,还要根据裂缝走向、裂缝内混凝土情况等进行压力与渗透的控制。如混凝土裂缝内部还有其他横向裂缝,则需在灌浆过程中考虑到横向劣等情况,加大压力,使灌浆材料渗透范围增大,保障灌浆质量。如裂缝内部无其他裂缝,则需在灌浆时控制灌浆压力与渗透范围,压力过小或范围过小,将导致灌浆不饱满,裂缝没有完全堵死,影响灌浆质量。

3 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管理

混凝土坝体一旦出现裂缝其力学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坝体承受力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坝体安全。因此,即使进行坝体化学灌浆处理,加固坝体时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日常坝体检测中,检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严密监控坝体情况,及时发现坝体裂缝,并向上级汇报。坝体养护企业或部门,要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坝体施工技术文件以及裂缝勘探资料的分析,选用适宜的灌浆材料与工艺。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双重控制,保障坝体化学灌浆施工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坝体化学灌浆加固技术的应用已非常广泛,技术也非常成熟。灌浆施工过程只需通过对施工过程材料控制与技术管理即能很好的保障灌浆质量,保障坝体强度。水利水电工程坝体除在出现裂缝时及时进行化学灌浆加固,还需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注意混凝土坝体的其他病害,并通过日常养护与定期养护对可能发生的损坏进行防护。减少混凝土坝体裂缝、病害的出现,在裂缝出现初期及时进行加固处理,避免裂缝进一步扩大造成坝体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龚冬艳.刍议某水库填灌浆加固处理技术[J].经营管理者,2009(15).

[2]潘仁友.聚氨酯化学灌浆在姚江大闸闸墩沉降缝处理中的应用[J].小水电,2012(1).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 携带液 ;导向剂;试验研究;现场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5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石油技术人员在对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试验研究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为了试验出最佳的携带液和导向剂的配比效果,为了选择出最好最有效的两种液剂,他们模拟实际的石油地质构造,一次次将不同类型的携带液和导向剂的混合液或者不同比例的两种液剂注入模拟的地质构造中,认真观察各种情况下,液剂的渗透情况和互相的阻挡情况,不断的观察实验,选择出能够实现最佳效果的携带液和导向剂的配比和类型,并且对二者的阻挡情况做出了良好的控制。下面笔者就对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实验试验研究进行详细的说明,并对其中的方法和应用加以阐述。

二、控制裂缝高度压裂技术的试验研究。

(1)试验仪器的选取。

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试验仪器的选取是有一定条件的。它的技术仪器成本较高,是美国的一家公司生产的很有技术含量的一种叫做岩心流动试验仪的专业仪器。这个仪器的构造相对复杂,其中包括储存液剂的储液罐,有保持岩心稳定的岩心夹持器,还有调节压力的围亚泵、测压表和压力调节器及其各阀门必须的管线等部件。在试验时,为了保证既方便又高效的达到试验效果,仪器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必须加以调整和掌握。比如各连接处的阀门和管线都必须选用大孔径的,这是为了防止选取的携带液粘度高、摩擦的阻力大,极易发生管道和阀门被携带液严重阻塞的情况。

(2)岩石的样本选取及携带液的选择。

此项试验选取的岩石样本是新疆乌尔禾的油田地下的地质岩心,试验前会把岩石剖开,必须是沿轴线剖开的,便于试验达到效果,然后将紫铜片嵌入岩心内,使所选取的岩心出现楔形裂缝的构造。另外,在携带液的选取上也有条件。因为携带液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粘度大小是决定了导向剂在它里面的上升和下降的速度的其中一个因素,另外两个因素是导向剂本身的粘度大小和两种液剂组合后形成的密度差。如果携带液的选取出现问题,它的粘度过大或者过小,那么导向剂在携带液中的上升速度和下降速度也会出现过快或者过慢,过快情况出现后,导向剂刚流到试验出就会出现大量漂浮和沉积,极易阻塞仪器的管道和阀门,影响正常的试验和试验效果。

(3)试验导向剂的选取。

本次试验中,导向剂的选择要尽量选择颗粒相对小一点的,这样就会减少它流入机泵中时对机泵的损伤现象发生。但是切记不能选择一点粒径都没有的导向剂,导向剂的颗粒过小就会在液流中很难分离,被一起带到支撑剂中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影响试验的效果。一般导向剂在试验过程中都会在被压裂岩石的上下两端,所以他影响试验中裂缝的导流的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可以忽略不计。

(4)试验研究结果。

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格进行和试验数据情况的良好掌握,技术人员通过测试选择出了最佳效果的携带液、导向剂以及二者之间理想的阻挡效果。试验后的结果为,三种携带液在岩心上都起到了一定幅度的阻挡效果,但是柴油达到的效果最后,因此它是最终选取的携带液。在试验柴油效果时,技术人员还添加了部分玻璃粉和砂粉,起到的效果依旧不错。另外,试验还发现,当选取携带液的粘度高时,性对的导向剂升降速度会变低,隔离层就会很难形成,当两种效果的导向剂合于一体使用时效果会好于使用其中一个导向剂。

三、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现场应用。

在工作人员努力下,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已经在试验研究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根据研究结果,此项技术已经在油田进行了应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笔者以新疆的某一油井为例来说明应用情况。所选取的油井的地下地质的构造相对复杂,岩石和岩块的缝隙较小,存在很多的天然裂缝发育,因此对液剂的渗透率就会低。工作人员针对了此处地层的特点和预期压裂的程度,选择了最佳的压裂液和支撑剂,并且对施工压力和机泵的排量做个预先的检查和控制,首先对机泵中注入定量的携带液和一定量的上浮剂和下沉剂,使之形成隔离,继续由低到高的量来注射,使之扩大裂缝,一切按施工计划进行,注入混砂液,当各机器有效运行的同时,空心的玻璃微珠也被注入,最后的压裂达到了预期效果。

结语

以上通过对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的试验、方法及其应用情况的介绍,不难发现这项技术的钻研成功是石油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这项试验后所得到的结论和方法被深层次利用和钻研,是这些工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我国现在石油工业开发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快速提高,我们相信在国人的不懈努力下,更多更好的石油工业技术会问世并被广泛利用,它们更加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进步和完善,石油开发事业将会在回促我国经济发展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大立,赵金洲,曾晓慧,任书泉. 控制裂缝高度压裂工艺技术实验研究及现场应用[J].石油学报,2002(03).

[2]王俊奇,李国华.多级注入下沉剂控缝高压裂工艺优化及应用[J]. 国际压裂酸化大会论文集,2010(09).

[3]刘晶,李晓丽. 海拉尔盆地控制裂缝高度压裂技术研究[J]. 大庆石油学院,2010(09).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 控制“抗”“放”结合

一、前言

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难题和质量通病,不仅有碍美观,而且会损伤结构,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及耐久性,某些裂缝甚至会影响房屋结构承载力的极限状态,严重威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以下简要分析如何控制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

二、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的类型和危害

根据裂缝发生的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可分为荷载裂缝及非荷载裂缝。正常情况中,非荷载裂缝和荷载裂缝都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可靠性,裂缝最大的危害在于大大降低了混凝土抗渗性,进而对建筑物正常使用和长期耐久性产生不好的影响。而非荷载裂缝所造成的危害更加显著,因为混凝土结构的荷载裂缝常常是非贯穿性的,但非荷载裂缝如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最终往往形成贯穿裂缝,对混凝土的抗渗造成更大影响。[1]

三、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原则

“抗”、“放”结合原则。“抗”、“放”结合原则是王梦铁先生从事多年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理论研究,再依据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所总结出的裂缝控制原则。其中。“抗”是在混凝土自收缩较小和温度变化较小阶段,运用极慢速受力时混凝土极限拉伸应变较大的能力,来抵抗混凝土内部所受的拉力以避免裂缝发生。而“放”是在混凝土自收缩较大和温度变化较大阶段,释放混凝土内部受到的应力来避免产生收缩裂缝照此原则,所有非荷载变形裂缝控制措施基本上都属于“抗”或“放”的措施。

四、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以及现存问题,经初步研究,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材料控制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及技术标准,选择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含泥量应尽可能少(1-1.5%以下)。若条件允许,应优先选择收缩性小或微膨胀性的水泥。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中一般占混凝土绝对体积80%-83%,选择线膨胀系数小、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岩石弹模较低、级配良好的骨料。砂除了满足骨料规范要求,还应恰当放宽细粉或石粉含量,砂中石粉比例在15%-18%之间合适。粉煤灰与水泥颗粒细度相当,烧失量小,含碱量和含硫量低,需水量小,均可掺于混凝土中使用。引气剂同高效减水剂复合使用对减少胶凝材料用量和大体积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改善新拌混凝土工作度,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变形、热学、力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混凝土往高性能化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

2.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配筋控制

配筋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荷载力引发的裂缝主要依靠配筋来控制。配筋控制裂缝的主要方式是规定指标和控制裂宽 [2]。对于连续式板不应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选择上下两层(包括受压区)连续的配筋;对拐角处楼板应配上下两层放射筋,孔洞处设加强筋;对混凝土梁腰部增设构造钢筋,其直径8~14mm,间距约200mm,视情况而定。[3]

3.设置后浇带

减轻和防止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温度收缩裂缝需设变形缝,考虑建筑效果则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有双柱、双梁、双墙,平面布局受限,同时影响立面造型,除有竖向变形缝盖板外,还有两根外排雨水立管,因此,施工后浇带法应运而生。施工后浇带又分为后浇收缩带、后浇沉降带和后浇温度带。施工后浇带是建筑物(包括基础和现浇砼梁板部位)在结构施工的预留宽缝,待主体完成,将后浇带用高标号膨胀混凝土补齐,这种宽缝就不存在了,既在整个结构施工解决了楼房不均匀沉降,又可以不设变形缝。设置后浇带可以抵抗和控制收缩应力、温度应力,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了混凝土早期收缩量大的特点,其思路“以放为主”,主要是断开结构来释放早期混凝土所产生的应力,以减少裂缝的出现[4]。

4.无缝施工

游宝坤[5]提出UEA无缝设计施工新技术。其原理是于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给于大的膨胀应力。具体方法:一般在后浇缝处设加强带。带的两侧架设密孔铁丝网,带宽2M,防止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进入加强带内。施工时,先浇带外的小膨胀混凝土(掺入10-12%UEA),到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掺入14-15%UEA),此处混凝土强度比两侧的混凝土高0.5个等级。如此连续浇注,实现无缝施工。

5.钢纤维控制

吴斌[6]指出:钢筋加钢纤维混凝土双掺结构的裂缝设计对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效果很明显。钢纤维对加固混凝土结构是整体的、三维全截面且各向同性的,无论在混凝土中哪个部位,钢纤维皆能起到加固作用。而混凝土裂缝产生主要由于在变形作用或外部荷载时,混凝土内部的微裂会进一步延伸、贯穿及贯通,变成截面断裂。而钢纤维各向同性分布的特点很好地阻挡了混凝土内部微裂的贯通。

6.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施工控制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设计、材料措施及结构措施是否发挥效用,完全取决于合理、规范、精心的施工组织和操作,所以,一定意义上,施工控制则是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中的最关键措施,同时也是必要条件。

6.1混凝土进场控制

为保证混凝土配比、组成不发生变化,确保浇筑后有良好均质性,混凝土进场应严格把关,照规定取样检测。而泵送混凝土,每车混凝土都应有同样的坍落度,不允许超过设计要求、发生大的波动。坍落度不足,禁止随意加水,以确保混凝土配比和组成保持不变。

6.2混凝土浇筑、振捣

采取分块或分层浇筑,设置合理的施工缝,减少每次浇筑的蓄热量,防止水化热积聚,降低温度应力。选择二次振捣法,在浇筑和第一次振捣后20~30min再进行二次振捣。振捣时间均匀一致以表面泛浆合适,间距均匀,以振捣力波同范围重叠1/2为宜,要求分层浇注,分层流水振捣,需保证上层混凝土于下层初凝前结合紧密。回避纵向施工缝、提高结构抗剪性和整体性能。振捣的操作技术常常不受重视,过分振捣有碍混凝土均匀性,振捣不足则不能保证混凝土应有密实度,应恰到好处。混凝土浇筑时的分层浇筑厚度不应超出300mm,加快混凝土散发热量,使热量均匀分布;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在14±2cm内。

6.3抹压和养护

抹压和养护是避免混凝土早期微缺陷及塑性裂缝最有效的方法。抹压可在一定程度上愈合混凝土凝结前形成的塑性收缩裂缝。大风或炎热环境下,抹压操作后应及时进行氧化,不然得不到好的塑性裂缝控制效果。普通混凝土,浇筑完毕应满足一到两周的养护要求,可大幅降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且尽量减少浇筑完毕同养护的时间间隔,避免出现塑性收缩裂缝。

五、小结

房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是一种全过程控制,不仅仅是养护的问题,前期的结构设计、材料的合理选着和材料的优化配比 、规范合理的施工等都是预防和控制裂缝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而最重要的则是建设主管方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张雄主编.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

[2]富文权,韩素芳主编.混凝土工程裂缝预防与控制.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5.

[3]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综合方法.施工技术,2000,29(5):5-9.

[4]艾长东,孙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5,24(3):56.

裂缝控制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控制措施

如今,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类的建筑不断的兴起,与此同时,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但是不同的建筑工程结构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如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不能够对混凝土的等级性能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可能使得建筑结构的设计不合理,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问题。混凝土等级强度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对结构设计中出现的裂缝进行控制。

1、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质量问题,对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原因:首先就是塑性沉降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钢筋与模板等对混凝土骨料的沉降所产生的,此外,不符合规范的模板绑扎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其次就是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产生该裂缝的主要是由于建筑结构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最后就是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这种形式的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表面散热快、早晚温差大等原因造成的。除此之外,建筑的施工工艺和原材料的质量也会导致建筑结构裂缝的产生。不符合规范的施工工艺与选用不合格的材料质量会使得建筑结构出现严重的裂缝现象。

2、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控制裂缝的措施

2.1 严格原材料的选材程序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原材料的只有对结构施工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原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很有可能会使得建筑结构出现裂缝。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裂缝问题,就必须加强对原材料的选择,控制好原材料的选择程序。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应该结合水热化值低的粉煤灰水泥或矿渣水泥的选择来对水泥浆的稠度进行不断的完善。水泥浆的稠度也能给通过外加剂的使用来得到改善,但是要确保添加剂使用量的合理性,这样能够有效的加强混凝土的拉伸度,避免裂缝现象的出现。对于骨料的选择与处理也需要进行非常严格的控制,必须满足相关的标准进行选择,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尽量减少材料质量问题的出现,在结构施工中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符合要求。原材料的选择控制能够使得材料有着更高的质量,并且使得材料的选购途径更加的合理,在进行材料的购买时,必须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能够符合设计要求,从而避免裂缝问题的产生。

2.2 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

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对裂缝的产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产生。建筑的施工技术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一些施工技术出现了问题,就会使得建筑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对于建筑施工而言,混凝土的浇筑是非常复杂的一个工程,如果这个施工环节出现施工技术问题时,就会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施工,从而不断的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减少裂缝的出现。想要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不断的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需要合理的安排浇筑的顺序,在施工过程中遵循分缝分块施工的原则。除此之外,对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也要进行完善的处理,温度较高时要进行分层浇筑,通过浇筑面进行良好的散热。浇筑过程中还应该对钢筋的位置进行充分的考虑,避免钢筋出现位移,影响施工的质量。只有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才能够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

2.3 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

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却经常被忽略,这也是导致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图纸中对会对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最佳时间一般是结束混凝土浇筑施工的12小时以内,在此时间段内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等措施。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而言,一般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应该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和材料的选用进行确定。在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时,应该对混凝土的湿度、温度等进行定期的检测,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混凝土养护面应该使用薄膜纸进行覆盖,这样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湿度,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

2.4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整体素质

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图纸的设计时,应该对施工的流程与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明确相应的注意事项,对设计图纸中的图解进行充分的理解,从而使得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案能够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建筑结构的施工方案是人为确定的,所以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对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进行提高,还要重视施工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才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中裂缝的产生。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对建筑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对结构设计中裂缝的产生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裂缝严重的影响着建筑的安全,为了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可以从严格原材料的选材程序、做好混凝土建筑物的浇筑施工技术控制、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养护工作以及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广和.论现浇混凝土施工裂隙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