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石油化工论文8篇

时间:2023-03-03 15:56:35

关石油化工论文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1

关键词:石油企业 国际化 跨文化 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急剧增长。据统计,1995、2003、2005、201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分别是15.6%、34.5%、48.1%、55.14%。其中在2004年,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超过了日本,消费量居全球第二。由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据推测2015~2020年我国对外石油进口量将为2010年的两倍,届时对外石油依存度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中国有着巨大的石油需求量,可是就中国石油企业的石油资源占有量来看,中国石油企业占有全世界石油资源仅5%。形势严峻,加强中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尤其是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跨文化管理及相关理论

1.跨文化管理

中国石油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业务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在对外拓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异域文化的冲突。怎样应对文化冲突、减少文化障碍因素、高效的管理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业务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何谓跨文化管理?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管理,包括对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事和物资的管理,是母公司对散布在全球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子公司的管理,强调适应性和动态性。管理主体需要有着全球化的眼光,根据各地的不同文化因素实现多元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化解因文化差异因素引起的困难和障碍、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最终使企业能够适应当时当地的文化环境。

2.跨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关于跨文化管理,目前理论界存在两个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第一个是六大价值观取向文化模型理论,由克拉克洪和斯乔贝克创立,该理论注重价值观的多元化。六大价值观取向主要包括:人性善还是恶或者其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的目标方向;人类关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六大价值观取向文化模型理论成为跨文化管理探究的重要理论前提。第二个是国家文化模型理论,由霍夫斯泰德创立,该理论在理论界和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霍夫斯泰德在国家文化模型理论中阐述了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取向、权力距离、男性主义/女性主义这五个方面。霍夫斯泰德的理论超越了六大价值观取向文化模型理论,成为理论界的新宠。

二、我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跨文化管理问题分析

1.文化习惯方面的不同

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正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了集体高于个人的文化习惯,与之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强调个人的利益追求。总的来说,中西方的文化习惯方面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中国人在思维习惯方面受到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影响,注重综合考虑、全盘分析;西方人在思维习惯方面突出个人需求,强调分析和考量。中国人在行为习惯方面主张不损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利益的满足;西方人在行为习惯方面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方面,更加突出个人利益的实现。

在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中国石油企业人员和西方人员追求的主要目标不同。这种不同尤其表现在管理者身上。为了使工作按照预订的计划进行,中方管理人员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也会正常工作,西方管理人员却认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西方管理人员会严把质量关,如果在工作中出现纰漏,他们会认真检查、多次重做,在他们看来过硬的质量才是安全的保障。

2.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不同

西方人员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比中方人员要更加注重标准化问题和规范化管理。在这一点上,中方人员还有欠缺,需要向西方人学习。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西方人员重视生命的权利,细微的安全忽视是不被允许的。中国人在搭建辅助设施的过程中,安全措施不够细致,西方人却能够在多数情况注意到细微的安全隐患,能够防微杜渐。

3.行为举止不同

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难免会出现行为举止的冲突。具体来说,中国员工与西方员工在手势、面部表情、脸部神态、语言等会出现差异。由于受特定的文化的影响,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手势或者面部表情等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中国员工领导不在场时,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交流,一旦领导在场就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只是以客套的方式进行交流。然而,西方管理人员对这种现象并不理解。中国员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底层员工在遇到领导时,心情起伏较大,有时甚至表现出胆怯和害怕,在领导面前惊慌失措。以上这些行为举止的不同直接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中国国际化经营的石油企业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并进行有效地应对。

三、解决我国石油企业国际经营中跨文化管理问题的建议

1.创造融合型的企业文化

中国国际化经营石油企业的员工存在文化习惯不同是必然的,尽管如此,人类社会也有着自身的普世文化习惯。不管是中国石油企业员工还是西方员工,他们同样注重生命安全的保障等。企业可以以此为契机建设内部共同文化习惯。为此,我们在认识到文化习惯差异的前提下,要充分挖掘中西方人员共同的文化习惯,并通过领导的不断强化,使之内化为公司员工的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石油企业有了共同的文化习惯之后,需要将其制度化以固定下来,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习惯。石油企业员工有共同的文化习惯,就好处理因文化习惯差异引起的矛盾和纠纷。石油企业要善于用企业共同建立的文化习惯来引导员工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增进合力,搞好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另外,石油企业要着手建立一定的融合机制。首先,建立健全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召开例行性的工作座谈会,定期了解员工工作状况,收集工作反馈信息。石油企业一般拥有自己的运营网站,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多数员工具备一定的上网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将企业近期情况及时向员工和外界公布。石油企业也可以借助传统的布告法将企业内部的运营等情况进行公布。其次,允许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有些信息,不便直接表露,员工往往会在一定的非正式组织内进行传播。员工因情感、兴趣等因素会建立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组织,他们更愿意将企业内部的情况在非正式组织内进行交流。石油企业管理人员要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而不是对其打压,从而使非正式组织健康发展。

2.严格要求、实现本土化管理

规范化的管理是重视生命的体现,有效的规范管理能够增进石油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的人本思想就是一种尊重生命的体现,中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跨文化管理中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更高的标准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接近国际化标准,全方位做好生产经营管理管理。同时中国石油企业可以考虑石油企业所在国的经济社会情况,将本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所在国的管理理念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达到文化的和谐。通过吸收所在国的管理理念以减少中国石油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业务中的不必要的冲突。

3.增进交流、相互理解不同的行为举止方式

员工语言方面的差异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减少这方面的差异。中国国际化经营的石油企业应该举办多次语言学习班,让员工掌握基本的用语能力。石油企业在跨文化管理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员工对不同行为方式的理解能力。

建立书面报告制度,鼓励员工对业务方面的情况进行正式报告;建立研讨会或例会制度,收集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进行集中处理和经验总结,同时也为员工构建了相互沟通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研讨会,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搭建员工交流的平台,增加员工沟通交流的机会;石油企业组织一定数量的联谊活动,给员工工作之余以轻松快乐,让他们相互交流感情,产生归属感,理解彼此的行为举止方式。

四、结束语

本次研究顺应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的趋势,研究中国国外石油企业遇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冲突,并尝试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还有不够深入的地方,需要日后的进一步研究以达到研究的深刻和全面。

参考文献

[1]刘梅英;;对我国石油企业海外项目跨文化管理问题的思考[J];科技风;2010(6).

[2]马传根;魏 嫚;王 宁;; 论国际油气项目跨文化管理文献述评的研究[J]; 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 2013(2).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2

一、教学内容选择

(一)教材的选择

关于石油加工的特色高职教材较少,而且实践性教学内容篇幅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教学中对实践教学课时的要求。本课程选择陈长生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石油加工生产技术》教材。课程组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随着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正在编写石油化工实训指导书。理论教学与各种实习及综合训练环节相结合,完成培养石油化工操作工的基本训练,为毕业后从事石油化工操作与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精选

所选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规格指标、原油评价方法及加工方案确定、原油加工典型工艺和主要生产操作技术以及介绍国内外石油化学加工技术状况及发展动向。在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岗位群中该课程主要对应工艺操作岗位、工艺控制岗位、管理调度岗位等。讲授各岗位所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和应遵守的岗位职责,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坚持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操作同等的原则 ,在实践教学中补充了与炼厂实际生产相关的实践知识。一方面 ,我们把石油炼制技术分为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组成与性质、原油加工方法的确定、石油加工方法三个部分。在教学中注重介绍与实际工程相关的方法、过程、装备和系统 ,以及介绍实际生产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学生提供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际应用的阶梯。另一方面,我们将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对每个部分设计了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例如 ,在催化裂化部分 ,设计了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停车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在实践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讨论

随着石化行业的不断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多样性要求,使职业院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面临严重的挑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源素质较差,表现为:学生知识基础差,厌学、不自信、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职业院校教模式、教学方法陈旧,缺乏职教特色,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素质与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学质量不高。

(一)教学资源库的运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通过图片和讲解来完成对设备、生产的认识,因此出现了教师难讲、学生难学,导致学生感觉课程枯燥,学习兴致不高。为此课程组教师们通过《石油炼制技术》院级精品课的建设,搜集了大量的视频、动漫、图片、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工厂一些实例和生产设备运行搬到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介绍车用汽油的性能要求时首先通过动漫展示汽油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学生对发动机工作时汽油的运行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掌握汽油的性能要求。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以及对抽象事物的了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任务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引导学生学习的实践教学法。它有为目标性和教学情境而创建的“任务”,使学生根据真实的任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讨论并逐步通过操作、演练充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例如:教师介绍粘度概念,提出“测定90号汽油的粘度”,由学生分组讨论,查找测定方案,再由教师指导确定测定方案后按组实施测定,最后通过报告方式完成任务。

(三)“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适合本课程学生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三步曲”,即:老师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学生听、练习、作业。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则采用“四重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评价。在“石油炼制技术”课程授课中,授课教师将授课内容变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共同查阅资料、整理资料、自学讨论、完成任务、汇报任务、互评交流等方式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首先将一个班级学生进行角色定位,然后分成由6~8人组成的小组,所下达的任务要求每小组共同完成。学生在查阅资料、研究讨论、方案汇报等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内容与课堂教学进度的配合使实践丰富了理论,增加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除了教学实验装置为基础外,课题组教师还应积极开展不同种类石油产品的实验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石油炼制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当中坚持预习、提问、实验、报告等环节的工作,以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

三、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是以期末书面考试为主(占据了总分的60%),强调了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炼油企业往往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操作技能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扩展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期末考试分=平时成绩+实践成绩+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每项各占20%。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规范程度及 完成情况;材料整理及书写报告成绩则考核文献查阅、报告书写规范情况,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总结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成绩考核针对于实践操作过程的问题、课堂设问中学生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快速反应、归纳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结和口头表达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则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主。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从根本上避免了“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强有力地达到了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结束语

总之,对石油炼制技术这样一门最能体现生产与操作特点的学科,让学生掌握并运用它是很不容易的。在教学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习惯。只有紧跟时展的步伐,改革创新,才能使石油化工教学适应时代变化,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3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命脉,是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发挥石油企业的传承优势,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坚持以人为本,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石油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保证石油企业能够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下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石油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措施 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事实上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其指的是具体的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目的,有意识的对人们的思想政治进行有引导,达到改变人们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目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储备资源之一,加强对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石油企业始终处在正常、健康发展路线上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发挥企业员工创新力、主动性以及团结能力的重要措施。具体来讲,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充分应用

党的理论的应用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指导性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高举党的理论旗帜,加强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将党的理论内容贯彻落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将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全面的应用到石油企业自身的管理和经营工作中,确实将党的理论当成是石油企业主要的思想政治内容,保证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纯洁性。此外,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党建工作的关注,加强对党的发展过程中对处理各种关系的具体措施的学习,应用党的理论来研究关系企业发展和改革的诸多问题,促进党的理论的先进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进而有效的帮助石油企业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也更加充分的充分党的理论的先进性作用。 二、加强对以人为本原则的应用

以人为本原则是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也是保证石油企业能够更好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内容。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清晰明确的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本、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以企业的工作内容为实践的工作内容,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以人为本,人以企业为家”理念的宣传,实现石油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创建。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精神状态的关心,丰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业余生活状态,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加强对员工工作过程中奖惩措施的应用,确实将石油企业的发展效益与员工的生活效益结合到一起,进而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人为本的原则,更加有效的发挥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石油企业的员工也处在进步的状态中,更加良好的完成思想政治工作。 三、加强对企业文化精神的应用

石油企业文化精神也是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对石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状态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事实上,石油企业的文化精神一项都是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把利器。在石油企业经营发展之初,涌现出了无数的员工榜样,他们爱岗敬业、为国奉献的精神一直传承到现象,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实的具体状态,加强对石油企业传承的奋斗精神、艰苦精神以及奉献精神的应用,在解决员工现实生活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员工在思想政治上出现的问题,使企业传承的奋斗精神能够在员工的思想内容中生根发芽,进而更加有效的为员工的努力奋斗、为国奉献提供精神力量的支撑。此外,石油企业文化精神的培育也应该充分结合新时代的党的先进理论,保证石油企业的文化精神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革命性以及传承性,确保石油企业内部的文化精神仍然恪守着党的理论的引导,同时又具备以往的努力奋斗传承性,更好的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

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应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石油企业的日常工作内容中,通过对工作标准、工作岗位、工作目标、工作责任等内容的具体设置,激发员工内心的使命感、传承感,为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更加广阔的土壤,也更加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作用。石油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标准,优秀的工作成果,通过对严格要求的应用,有效的达到思想政治工作应用的目的,进而更加有效的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进步,也更加有效的在工作过程中引导员工思想政治状态的改变。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石油企业应该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思考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石油企业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到企业的实践内容中去,保证员工的思想政治状态能够得到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郁梓.如何做好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管理观察,2012(35):40-41.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4

    论文研究的是石油与西欧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段时期的关系,论述了石油在战后至六十年代逐渐取代煤而成为西欧主要能源的过程和原因,探讨了它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七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爆发的原因,它对两欧经济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和西欧国家为此采取的应对之策。论文以经济为主线,涵盖政治、社会等方面,根据石油与战后西欧之间关系在不同时代的主题,分两个阶段展开论述:第一,二战结束至七十年代初,石油在西欧能源消费结构中如何成为两欧最主要能源,以及它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第二,七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期,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欧造成的冲击,以及两欧为此采取的应对措施。文章共七章。 第一章扼要介绍了现代石油业在二战以前的发展概况,以及石油在西欧的消费状况。现代石油业建立于美国,建立后便得到迅速发展,二战以前基本上保持着每十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石油业的发展伴随着高度的垄断,先是标准石油托拉斯对美国市场的垄断,后是“七姊妹”对国际市场的垄断。二战以前,以美国为主的西半球在石油业的发展上更为领先,西欧的发展要落后得多。 从第二章到第四章论述石油如何发展成为西欧最主要的能源,以及它对西欧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章分析了战后西欧石油工业的初步发展。战后初期,西欧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政治形势,恢复经济的任务十分迫切,而作为恢复经济前提之一的能源供应却极为紧张。面对困局,西欧国家利用进口石油作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的一项策略。在进口石油的过程中,西欧各国政府、国际石油公司从各自利益的角度出发,掀起了战后西欧炼油工业发展的第一次热潮,西欧石油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第三章论述了石油成为西欧主要能源的过程。五六十年代,中东石油产量出现了跳跃式增长,美国为保护国内的能源生产而对进口石油实行“强制进口限额”政策,苏联为获取硬通货而向西欧出口石油的政策,使得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供应充足的局面。同时,美国和西欧众多独立石油公司的加入,使国际石油市场供应主体大大增加。供应的充足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加上五十年代初,墨西哥湾加价制废止,扫除了石油价格向其实际成本靠拢的制度障碍。这些因素使得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价格不断下跌。此外,技术上的突破和新工艺的采用,使得石油的用途扩火。也增加了石油的需求。在众多因素的共同推动下,西欧石油消费持续快速增长,逐渐成为西欧最主要的能源。 第四章分析西欧石油消费的增长对这一时期西欧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带来的问题和隐患。石油消费的增长对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西欧石油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地理布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石油在西欧能源地位中的上升和对煤炭的替代,导致了在西欧具有悠久历史的煤炭工业无可挽回的衰落,而西欧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石油的高度依赖则给其经济安全带来了隐患,同时,廉价石油还带来了对能源的巨大浪费。从第五章开始到第七章论述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和它对西欧造成的冲击,以及西欧为摆脱过度依赖进口石油的状况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后收到的效果。 第五章分析了两次石油危机对西欧造成的冲击。20世纪七十年代初,当西欧经济已经陷入对进口石油,尤其是中东石油高度依赖的时候,欧佩克在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大提价,终于使西欧长期积累的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的风险爆发出来。西欧受到了石油涨价的严重冲击,经济增长率下降、国际收支恶化和通货膨胀加剧。 第六章介绍了两欧国家面对石油危机的打击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几个方面,如加强能源节约,增加替代能源的生产、推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分散石油来源地,降低对中东石油的过度依赖等等。 第七章介绍八十年代以后石油与西欧之间关系出现的新变化。经过两次石油危机的打击,西欧对石油问题的态度更趋理性,过去那种不顾政治和战略风险而过分依赖进口石油的做法逐步得到纠正。同时,西欧的经济结构也开始了新一轮调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部门迅速增长,而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如钢铁、石化、汽车、电力等部门的发展趋缓,甚至走向衰落。西欧经济对石油的依赖降低,消费趋于稳定。 最后,文章在结语中介绍了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石油与西欧之间关系的一些新变化。由于经济结构已经成功转型,以及石油在西欧能源消费结构中地位的下降,西欧(这一时期西欧本身也在发生更大的变化,发展成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欧盟,并且向东扩展)对石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比起八十年代以前已经大为下降。另一方面,石油所涉及的环境、人权等问题越来越成为西欧社会关注的热点,石油与西欧的关系也从以往以经济安全为核心转向更广泛、更复杂的社会领域。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5

关键字:石油基层队伍;企业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石油企业为了谋求生存与发展,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石油企业中的一线员工可谓是行业的中坚力量,在人力资源发挥出极大作用的当前社会里,基层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同样是石油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尤其在、现象盛行的形势下,明确基层队伍建设与企业文化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基层文化的建设奠定基础,进而不断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石油基层队伍建设与企业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

(一)企业文化构建有利于石油基层队伍建设管理

1、人文关怀特点鲜明

由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其工作地点往往不固定,远离城市,位于偏远的山区,无论是时间、天气原因,还是季节变化、繁重工作任务影响,艰苦与落后的地理环境均使基层员工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不仅要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要从身心、情感方面做到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石油企业文化在融入这一思想理念后,对基层队伍的建设管理十分有益。这种关怀文化极大地满足了基层员工的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使其不会再因为物质报酬超过精神鼓励和嘉奖而怨声载道。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具有人文关怀性的企业文化构建的确可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其更加团结,有效实现了对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平衡,通过平复与调节员工的抱怨情绪、心理落差,将工作中的矛盾迅速化解,重新端正态度,进而以最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基层队伍建设作为石油企业重点管理的事项,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人文关怀的企业文化正是在营造一种和谐友爱、与企业共同进步的环境氛围,提高基层员工对单位的满意度,以精神嘉奖和鼓励的方式,让基层员工队伍的建设管理更加得心应手,使关怀无处不在,爱心得到传递与发扬。

2、培养员工敬业精神

现代企业的管理更趋于综合多元化,石油行业的特点促使其基层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无疑丰富了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以全新的理念和高度指引着员工的一言一行,经过构建先进、高标准的企业文化环境,使基层员工认识到人性的光芒,重新审视自己,塑造价值观,培养出一种职业道德感与敬业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这种浓郁的企业文化氛围,无疑让每一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提高自己,从思想、态度、知识技能乃至人生价值观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进而将这种荣耀感与精神力量带入到工作当中,使其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基层队伍是石油企业文化构建的最佳体现目标

石油企业中,基层队伍肩负着各项生产任务的重要责任,是工程项目的主要实施者,这股中坚力量的作用发挥直接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生产效益,因而无一例外,基层队伍的建设一直是石油企业管理的重点,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传播一种企业精神,可谓企业发展的灵魂,围绕经营生产为核心,传达出全新的经济价值观,让基层员工在这种文化气息的感染下,思想上得到洗礼与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那么一旦整个基层队伍均受到影响,做好更有利的调整与改变时,必将带动整个企业的进步,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因而企业文化的体现目标和价值恰恰存在于基层队伍人员的身上。

二、石油基层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实施途径

(一)塑造“以人文本”的石油企业基层文化氛围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引入人本思想理念,成为一种发展方向,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才能更好地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石油企业基层文化的构建需要引入“以人文本”的文化思想,坚持以员工为核心的发展管理思路,以平等的态度与方式对待基层员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工作中的问题矛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多关心、体谅员工的难处,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势必会牢牢抓住员工的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进行回报,无形中提升了工作积极性,具体措施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以人本思想作为指导构建石油企业文化,把关爱带入工作当中,以便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对企业的好感、满意度,进而转化为主动积极地工作,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做好岗位、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和培训,不但提升了基层员工的整体业务水平,而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积蓄力量。例如:企业可以定期为基层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论与实践培训,通过指导,弥补工作业务能力的不足,拓展职业知识面,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二)突显企业特色的石油基层文化建设

企业的管理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从日积月累的工作经验中分析总结而逐渐产生的,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品牌与名誉的象征,凡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均有着先进特殊的管理模式,石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行业性质,具有创新、实用价值的企业文化,无论从企业形象标语,还是生产工作口号,都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努力为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感觉,使其更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在这种家园文化的渗透下,不断付出自己的努力。

总结:总之,无论是基层队伍的建设,还是企业文化的塑造,都是石油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基层队伍建设重在方法,企业文化塑造贵在创新与传承,明确二者的关系,使其相互紧密结合,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石油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与改革,才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增民,王柳泉,郑炜.石油工程建设企业文化与基层队伍建设研究[J].石油教育,2011,01:110-112.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6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文件管理的基础理论。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有效加强前期文件控制。首先,本文讲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及现实意义。其次,总结了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秋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意义[J].上海档案,2001年06期.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7

【关键词】 石油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难点;对策

一、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

(一)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党员思想觉悟较低

当前许多石油企业领导者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大,未能正确认识党建工作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部分石油企业领导者将经济效益作为石油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过分追求企业发展的经济利益,对党建工作的内容不够了解,对党建工作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定位不清,认为党组织只是一个政治组织,党组织的存在可有有无,不会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部分石油企业领导者甚至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利益对立起来,认为党建工作的开展会影响石油企业的积极效益。

在党建工作人员方面,党建工作人员自身的思想意识较低,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工作热情较低,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较为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新时期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出现,物质观念、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党员思想意识形成了冲击,导致党员的党性观念日益淡薄,无法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二)企业改制带来新问题,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不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石油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石油企业投资主体由单一国有制变成了投资多元化,企业利益也受到多方关注,石油企业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缺乏相应的解决和应对对策,仍然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与工作制度,党建工作表面化和形式化,与当前市场生产经营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当前时展的需要。

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全体领导与职工的共同愿望,可以有效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但是,据了解当前部分石油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价值观与党建工作价值观相背离,企业精神缺乏个性难以领导企业员工,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党建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党建工作难度较大

石油企业是一个较为艰苦的行业,但当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者缺乏一线体验的机会与经验,无法详细了解石油企业员工的实际生产状况,实践经验不足,在开展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容易脱离企业生产实际情况,难以准确把握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不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

当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难度较大,党建工作发展遇到瓶颈。在党建工作方法方面,当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方法单一落后,不具吸引力,服务质量较差,无法带动石油企业快速发展;在工作内容方面,当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过分依赖前人的经验与上级的指示,而未能考虑石油行业的特点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党建工作缺乏新意,效率较差;在工作效率方面,由于党建工作方法的落后与工作内容的单一,导致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成果实用性较差,无法取得有效进展。

二、加强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石油企业领导者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正确认识党建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将石油企业领导者与党建工作领导者有机结合,加大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实行党内事务公开化与透明化,加强党员培训工作,构建科学领导体系。

其次,石油企业应当注意加强学习教育,通过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相关理论知识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和更正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加强企业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党员干部分析市场形势的能力与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最后,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石油企业领导者应当注意依据石油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员工的思想状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c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石油企业应当注意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的党建工作理念,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有效应用于石油企业党建工作中,尊重和理解企业员工,关心企业员工生产生活状况,改革员工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财力与物力支持,促进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其次,石油企业一定注意把握石油企业的发展规律,创新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企业经济建设以及企业政治建设等融为一体,有效拓展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新领域,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创新党员管理方式,尽可能地为党建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帮助其充分了解当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把握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正确方向。

最后,石油企业应当注意不断总结和借鉴其它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与成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党建文化宣传工作,通过征文、演讲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员工学习和了解大庆油田铁人精神,深刻理解党建文化的宗旨,使企业精神与党建文化精神深入人心,提高石油企业党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当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面临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党员思想觉悟较低、企业改制带来新问题,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不相适应以及党建工作发展遇到瓶颈, 党建工作难度较大等难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石油企业应当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建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充分结合石油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提高石油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石油企业的和谐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衡俊海.浅谈企业党建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14)

[2]石军.浅谈石油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开展[J].新西部(理论版),2016(06)

关石油化工论文篇8

【关键词】社会转型;石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3-0046-1.5

社会转型时期石油企业自身经营机制的不断转换及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给石油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石油企业党组织定位问题和石油企业领导者、石油企业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这些问题就要求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石油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进行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改革进行了探析。

一、保障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在石油企业发展中不动摇

发挥石油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是加强党对石油企业的政治领导的客观要求,是搞好石油企业的迫切需要。因此,社会转型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石油企业党建工作就势必要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党建工作要发挥监督作用

石油企业党组织要保证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石油企业的贯彻执行。石油企业党组织保证监督的具体内容应与时俱进,随着党建理论的创新而不断地更新。当前,石油企业党组织应加强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相关宣传工作,使企业职工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发展的思想觉悟。石油企业党组织要以行之有效地方法,譬如网络、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为职工群众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让企业职工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广大石油企业职工群众在工作中运用科学发展观,践行科学发展观,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创先争优”。

(二)社会转型时期的党建工作依靠职工群众

坚持党对石油企业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的指导思想,夯实石油企业党组织的阶级基础。贯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的方针,关键是要确保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这四个方面。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党建工作要建立有效的决策途径

同志所指出的:“从组织上和制度上规范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方法,保证企业党组织在改革和发展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组织保证就应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原则,符合条件的石油企业党委书记和党委其他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董事会或监事会或经理班子的领导职务。完善制度保证就应制定具体的决策制度,使石油企业党组织参与石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进入管理流程,须完石油企业的善党委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专题工作研究会议制度及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二、推进石油企业党建发展必须建设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

社会转型时期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必须从石油企业领导班子抓起。因为石油企业的领导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石油企业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是石油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者,石油企业领导班子水平高低、质素优劣直接影响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石油企业党建工作改革务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从思想、组织、作风等发面保障党建工作顺利发展。

(一)务必加强石油企业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首先要抓好石油企业领导班子理论武装工作,使得石油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石油企业经营实践、推动石油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其次,须建立相应保障体系。要坚持和完善石油企业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领导人员理论培训制度;建立石油企业党政领导干部自学体系。

(二)务必加强石油企业领导班子团结和谐

增强石油企业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和谐团结的石油企业领导班子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坚持开展民主生活会。

(三)务必加强石油企业领导班子作风建设

应强化石油企业领导班子勤政廉洁意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确保石油企业领导干部严格自律,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实实在在做事。

(四)务必提高石油企业领导班子综合能力

社会转型时期要求石油企业领导班子具有驾驭该领域的综合能力,包括重大事项的决策能力,业务创新能力,企业发展机遇的研判能力,维护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以及培养新人的意识,相互沟通与合作又相对独立、既互相支持又坚持原则的政策能力等。

三、推进石油企业党建发展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石油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企业中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日益凸现。这就必须使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上进行创新改革。

(一)坚持以党建为中心,以党建促进生产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石油企业各项经营目标和任务的完成相结合,要有市场意识,关注石油贸易的风险,筑起石油生产的安全堤坝,把好国有资产安全关。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的生活

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确立石油企业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以石油企业职工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石油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坚持以发展为本,做大做强石油企业

我国石油产业具有优良的传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石油企业负有重大的责任,所以,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体现时代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四)坚持弘扬传统精神,创新企业文化

社会转型时期,创建石油企业特色企业文化必须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继承和发扬石油企业传统文化精髓。把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是精神以及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这些大庆油田的思想优势以及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这种胜利油田的优秀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石油企业自身特色,从内容和形式各方面积极创新,使石油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进而推进石油企业党建工作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