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8篇

时间:2023-03-03 15:58:06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 远程抄表 数据传输

一、概述

远程抄表系统是指由主站通过传输媒体对多个电能表记录的电能信息实现远程自动抄读的系统,也就是实现对电能表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的系统。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由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数据传输通道、主站系统组成。常见的远程抄表技术主要分为有线抄表技术及无线抄表技术两大类,其中,有线抄表技术主要包括总线式抄表技术、电力线载波式抄表技术;无线抄表技术主要包括掌上抄表技术、基于无线网络的抄表技术。

二、远程抄表技术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析研究

2.1总体情况

截止本文的检索时间,在CNTXT数据库中以“远程抄表”为关键词对中国专利申请进行检索,从申请人类别看,企业仍是申请的主力,高校、个人也提出了一定数量的申请,还有部分申请由企业与高校联合提出;从申请人地域看,申请量在前5位的省份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浙江,上述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对新兴技术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较强,促使了较高的申请量。从2002年起,远程抄表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量保持在每年30件以上,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9年起,申请量增长极为迅速,从2009年的111件,到2010年的174件,再到2011年起每年保持300件以上,这很大程度上与通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有关,同时也表明我国对远程抄表技术的关注与发展正在持续升温。

2.2 技术热点

2.2.1 针对远程抄表系统的改进

在远程抄表技术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针对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主站系统的改进。

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782526涉及一种反遥控窃电的智能电表,该发明提出的反遥控窃电的智能电表,在现有远程抄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了反遥控窃电的功能,当窃电现象发生时,不但可以跳闸以保护电能,还能利用远程通信模块、载波模块向电力公司发出报警。

实用新型申请CN201220279934涉及一种自适应的电能表采集器,其具有自适应电能表的通信波特率的功能,能够自适应电能表通信规约,自适应各种通信模块,抗干扰能力强,不需另外布线,不需现场抄表,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专利申请CN201210350568涉及一种远程抄表系统中的集中器,其保证了集中器中提供的时间精准可靠,时间计时不会存在误差,为新型的分时计费等涉及到时间的电量统计和费用计算提供了保障。

发明专利申请CN201210070176涉及一种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监控主站,其能够实现不同电能计量自动化主站之间的电量信息共享,提高系统灵活性,为业务的开展提供指导。

2.2.2 针对数据传输方式的改进

在远程抄表技术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对电力载波线、总线、GSM、GPRS、蓝牙等数据传输方式进行改进。

发明专利申请CN201410575920涉及一种电力线载波的低压智能抄表系统,其以电力线为通信介质,结合扩频技术的原理,具有成本低、电路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发明专利申请CN201410689808涉及一种基于RS485总线通信技术的小^智能电表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组网简易,避免了小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进行抄表,极大的降低了小区物业的工作量,并且实现了小区的智能化管理。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CN201220722646及一种基于GSM网络的自动抄表系统,该系统将直读式抄表技术与无线传输技术相结合,利用无线通讯网络传输仪表数据,实现远程无线自动抄表。

发明专利申请CN201310004675涉及一种基于GPRS与物联网的远程智能抄表系统,该系统可以降低运行成本和功耗,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有线抄表系统布线施工带来的问题,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发明专利申请CN201310082058涉及一种基于WiFi的远程抄表数据采集系统,由于WiFi网络传输质量高、覆盖面大、费用低,该发明具有抄表数据传输准确、速度快的优点,而且运行成本低。

三、结束语

本文在对中国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远程抄表技术的专利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远程抄表技术在中国专利申请中的技术热点进行了介绍,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远程抄表技术。

参 考 文 献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 接入网技术 铁路通信网 运用

铁路通信网应满足高速列车通信要求,保障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营,随着可变视频、高速数据和语音等多媒体宽带业务不断增多,光纤化和数字化是铁路通信网的必然发展趋势。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通过多种接入网技术和点对多点、点对点的组网方式,推动铁路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一、接入网技术

根据ITU访问网络框架协议,接入网由用户网络接口和业务节点接口组成,电信业务系统要求应提高信息传输的承载能力,实现Q3接口的管理和配置,接入网技术的接口是利用业务节点和SNI的连接,通过用户管理和UNI用户侧的Q3接口连接到TMN电信管理网。

二、铁路通信网中接入网承载的业务

铁路通信网中的接入网作为最底层部分,采用光纤接入,直接面向用户,主要包括铜缆传输技术、光纤传输技术、数字技术等。铁路通信网接入网承载的业务主要包括专用业务和公用业务两方面,铁路专用通信包括闭塞电话、站间电话、区间电话、专用电话和调度电话,专用数据业务涵盖铁路客票定和发售系统、调度集中、电力远程控制和监测等[1]。

三、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

3.1无线接入网的应用

无线接入网包括移动无线接入网和固定无线接入网,移动无线接入网主要利用时分多路存取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进行信息传输,铁路通信网中包含多为微波中心站,通过点对多点或者点对点的网络通信,满足网络管理中心、使用终端站和中继站的数据通信要求。根据铁路通信网的运行要求,采用CDMA和GSM-R技术接入互联网,可构建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固定无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最基本的电话服务,其通过蜂窝通信、卫星、微波等方式,实现铁路通信网的信息传输,可以在铁路列车的全部或者局部区域为用户终端提供无线传输服务。

3.2有线接入网的应用

有线接入网在铁路通信网中的应用较广泛,以光纤作为光接入系统和光接入复用系统的传输介质,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区域,在用户和交换机之间构建专用的光纤主干馈线链路,形成铁路通信网的星型网络结构。并且,铁路通信网应用SDH技术,通过ATM交换机将视频、音频和其他服务有效结合起来,合理配置通信网传输带宽,可以为用户提供交互式数字视频业务。

3.3音频专线的接入网技术

在铁路通信网中的音频专线接入网,每块电压反馈板VFB提供8路四线端口或者16路二线端口,一块VFB同时包括四线和二线端口,两种端口可混合使用。VFB板支持1650欧姆和600欧姆的接口阻抗,由多台音频接口配置。接入网在改变铁路通信网接口阻抗时,相应改动VFB板的拨码开关,VFB板上有6个双路拨码开关,可同时控制16路接口阻抗,VFB板拨码开关的“OFF”态连接1650欧姆阻抗,“ON”态连接600欧姆阻抗[2]。同时,由于铁路列车的特殊要求,VFB板的发送、接收增益不用于模拟应护板,可调节范围明显增大。另外,VFB板和模拟用户板的槽位相互兼容,可插在ONU用户框中,实现点对点的音频专线。

3.4热线电话/闭塞电话

闭塞电话也称为铁路通信的站间行车电话,是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重要业务,主要实现相邻行车站点对点之间的通信。铁路通信网利用接入网技术,下行站和上行站之间的集中机采用磁石盘通信方式,共分盘设置有振铃电路和玲流检测电路,在铁路通信网中需要成对使用共分盘和共总盘,共分盘通过接入网呼叫共总盘,铁路通信网接通通话电路,接入网形成直流通路,环路电流激发共总盘,响铃电路起动,工作人员听到铃响,接通通话。

3.5共线电话调度

铁路通信网共线电话调度系统主要由分机、传输通道和调度总机组成,其是一种多点共线系统,所有分机和总机并接在一条共用回路中,分机和总机之间可以通话,分机和分机之间不能通话,通常情况下,一组分机数约15~20个,共线电话约10~20个。铁路通信网中的电力调度、货运和列车有各自专用的传输回线,通过共线汇接网络,应用钢实线回路、载波回路或者实线通道,满足电话业务要求。为了提高铁路运营的安全性,铁路通信网的音频不能集中叠加在OLT点上,避免由于这个点出现运行故障导致整个通信网瘫痪。

四、结束语

铁路通信网是提高运输效率、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基础。接入网技术在铁路通信网中的运用,应在满足铁路通信要求基础上,积极发展和应用多种接入网技术,特别是无线接入网,推动铁路通信网的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3

关键词:电力行业;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

作者简介:倪良华(1966-),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志超(196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绿色能源利用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为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从输配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好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构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及现场实习基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目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新能源技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现有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没能很好地与时俱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二,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理论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部分理论教材内容未能及时反映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滞后于现场工程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跟踪学科前沿知识,不利于学生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较快适应现场工作。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现主要以课堂灌输式讲授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和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全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考核手段单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多元化检验、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更无法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十一五”期间,通过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研究和教改试点,经过多年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新时代背景下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教学成果。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归纳总结如下。

1.紧跟电力行业发展,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国家电网正朝着大区域、大规模电网方向发展,同时电力行业需要多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认清并明确输配电工程本科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层次,是形成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为此,深入到电力公司、送变电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公司、地铁公司等单位进行广泛调研,虚心听取用人单位对输配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意见,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目前现场方面的人才层次不高,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方面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电工理论基础、机械工程知识、电力工程知识、输电线路工程知识,还要求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强、现场适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好等综合素质。

认清形势,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输配电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建设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面向生产第一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是南京工程学院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进实践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目标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在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的同时,通过与电力公司和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了“输变电工程实习中心”、输电线路施工实训基地、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输电线路测量实验室、电缆故障测试实验室、输电线路金具陈列室、杆塔模型室等实践基地。实验基地及实验室配置的设备种类齐全,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为解决学生毕业现场实习问题,与地方市供电公司大力合作,设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和现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紧扣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素。专业改革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电力行业对岗位职责及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突出以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为培养主线,重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等不同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方面,通过开设“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开设三大力学课程和电路、电机和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将力学和电工类课程巧妙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专业方向课方面,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相关课程,将“架空线路设计”与“输电杆塔设计”课程合并,将“架空线路施工机具”与“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课程合并,增加“电力电缆”课程课时数和电缆故障测试技术相关内容,增加开设“配网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能反映新技术、新设备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类课程,比如“特高压电网”、“远距离输电技术”、“输电线路概预算”、“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智能输电技术”、“配电网灵活自愈技术”等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课方面,利用优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实训,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基地实习,参加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和到企业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科研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将输配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九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现场工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编写或选用教材与企业培训要求相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仿真实验室虚拟培训与现场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中辅助运用高级多媒体课件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现场知识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与师生共交流,拓宽了专业视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选自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做到真题真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训与在输配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训互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效果明显增强。

5.重视科研进修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倡导教师积极参加高校进修读硕读博,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并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大部分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标准,一部分教师队伍达到了“双师型”加“科研型”标准,多名教师成为相关电力企业的特聘专家和顾问。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及横向纵向项目多项,发表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个人和团队奖励,学科研究形成了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务方面,承担了多个变电站及线路工程二次线设计。

6.突出电力特色,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精编适用教材

为了突出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出能反映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的系列化适用教材,特地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几年来共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8本,其中《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输电线路设计基础》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7.改革课程考核手段,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或一份报告的课程考核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能力,不能客观、多样化地评价学生。为此,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推行期末考试与平时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三、总结

以上是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着力改造传统输配电工程专业,通过一系列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组合、先进实践基地打造、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核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经过改革,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为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斌,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2-7.

[2]钟秉林.大学人才培养要研究新问题 应对新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3,(7):4-6.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MSTP技术;广电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5

前言:MSTP技术是一种在市场驱动下产生的,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在提供TDM业务的同时,还可以实现以太网和ATM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是对传统SDH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传送技术发展和演进的重要阶段。MSTP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提供最佳的传送途径和策略,从而满足各类业务的不同需求,提高带宽的传输效率。MSTP技术的引入,还可以促进网络边缘业务与传送层的相互融合,进一步促进数据业务在城域网的发展和展开。因此,MSTP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广电网络业务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证。

1 MSTP技术的特点

(1)具备较大的交叉连接容量,可以支持VC-4、VC-12等多种类型和等级的交叉连接,可以从容处理连续级联或虚级联的问题;

(2)可以利用传统的网络体系,提供多业务的物理接口,如PDH、SDH、ATM、图像业务等,也可以通过对接口模块的更换或增加,适应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3)具备以太网和ATM业务的透明传输或者二层交换能力,可以对传输链路的带宽进行自主调节和配置;

(4)组网灵活,网络结构简单,并具备多种完善的保护机制,切实保证网络的使用安全;

(5)兼容性和可操作性良好,可以实现网络管理的统一化和智能化。

2 广电网络的现状及需求

从当前的形式看,广电网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实现了从单纯的有线电视网络向多元化、综合化的网络的发展。就目前的发展而言,广电网络可以在坚持原有有线电视和新增的数字电视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对自身的业务进行扩展,利用广电网络的资源优势,建设IP宽带综合业务网络,扩大自身的覆盖范围。

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用户迅速增加,对于网络的贷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个人用户的业务流量十分不稳定,对于现有承载专线的网络主体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和冲击,已经逐渐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广电网络必须建设相应的光纤城域网,对带宽进行升级。广电网络IP宽带网的用户和业务量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数量,但是由于其业务种类较少,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并且传统的SDH传输网络接口的兼容性较差,数据接入方式单一,只能提供2M或155M的接口,无法满足现在多数据专线用户10M点到点的专线带宽需求,导致用户的流失和业务量的减少。MSTP技术提供的多业务传送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于不同业务的需求,提高数据的传输质量,促进新业务的发展。

3 MSTP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

3.1 优化网络结构

通过对MSTP技术以及广电网络各自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SDH的MSTP技术在广电网络的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广电网络而言,MSTP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功能:

首先,可以承载IP城域网和宽带接入网的部分负担,减轻网络压力,节省光纤资源,并对线路提供小于50ms的电信级保护,切实保障数据传输和安全和网络自身的稳定,减少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坏或丢失现象,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由于MSTP技术自身的特点,可以使得数据设备不需要设置长距离的光口,既简化了网络结构,减少了施工量和施工时间,也可以大量节约网络构建的成本,提高广电网络的效益和利润。

其次,可以直接面对用户,为用户提供数据专线和专网业务。可以改进广电网络的结构,建设以太网专线结构,利用以太网板卡,为需求量较大的用户提供高等级的数据专线服务。其业务安全性能好,对于用户资料和隐私的保密效果好,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内部网络的VLAN,从而实现对不同业务和部门的区分和隔离。同时,可以提供同城互连VPN业务,有效解决传统以DDN、FR为主的基础数据网的不足和缺陷,运用以太网的处理功能,选择恰当灵活的组网方式,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同城互连VPN业务。

3.2 主要业务类型

MSTP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应用,也带动了业务的扩展和开发,促进了业务种类的增加。从目前的发展形式,结合相应的数据,MSTP技术在广电网络中的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TDM业务

话音业务是现阶段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而MSTP技术则自带TDM业务功能,对语音业务有很好的承载能力。

(2)ATM专线业务

MSTP技术可以利用ATM接口盘提供ATM专线业务,与上文提到的以太网专线相似,但是ATM专线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可以实现一点到多点,以及环网的业务应用,并可以在SDH环路上形成ATM虚拟通道环,实现对网络系统的保护。

(3)以太网专线业务

以太网专线根据其自身运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点到点的专线业务和点到多点的专网业务,以及以太环网业务,可以进行分别分析:

首先,点到点的以太网专线业务。基于SDH的MSTP技术,其各个传送通道之间存在物理上的隔离,因此,可以通过提供可靠性较高的以太网专线业务,实现两个以太网络的专线连接。这种类型的以太专线业务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口盘来实现,并通过传送网络实现以太网接口盘的点对点互联。整个网络只提供数据传输业务,并不会进行数据的交换,而以太网接口盘则只提供透传功能,同样无视二层或三层的交换功能。这样,就相当于电路的专线互联系统,使得带宽得到了保证。同时,由于以太网接口之间的传送通道的物理隔离,也隔绝了外部侵袭的可能性,保证了网络数据的传输安全,也实现了两个局域网用户之间的直接对话。此类业务结构简单,建设方便快捷,在基于MSTP技术的城域传送网络建设的初期进行部署和规划。

其次,点到多点的以太网专网业务。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技术性和准确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企业内部的专网建设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以太网接口盘的交换功能,可以在企业内部建设企业专网,将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的企业分支机构与企业总部进行广域互联,要求以太网接口盘具备二层交换功能。

最后,以太环网业务。要求多个业务节点之间通过环路进行以太网业务的传送,要求以太网接口盘不仅要具备二层交换功能,还必须具备环路控制功能。当环网中的节点较多时,还要采用内嵌RPR技术,保证以太网业务的公平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MSTP技术的引入对于广电网络的发展和改进可以发挥极其巨大的作用,其发展潜力也十分广阔。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于MSTP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促进广电网络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应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韩斐.浅谈MSTP技术在上虞广电网络中的应用[J].有线电视技术,2012,(11):20-21,60.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输配电;自动化分析;用电工程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供电局是电力输配的一个重要机构,起着联系企业与电力使用者之间的纽带作用,因此,供电局作为电力能源中变电运行的执行机构,在对电力能源输配电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新的理念,开发用电工程的自动化技术,保证变电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安全稳定,改善电力输配的工程自动化运行管理,是我国目前电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电力输配自动化的特点

电力输配自动化的主要办法是合理的使用当代电子通信的技能、计算机的网络技术以及电力设备所必须的系统相互结合,使其在工作当中对于配电网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计算与保护。通过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进一步的协调用电用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改了供电的服务质量更进一步地促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这种方法不但确保了配电的准确实效性还能第一时间的了解电网的运行状况,及时的更改电网所存在的问题。电力输配技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灵活高效性

在供电企业进行工作当中应用计算机的技术对电力输配运行进行管理的系统化,这不但实现了对电力安全管理与输送的便捷性,还使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具有智能快捷性

电力输配的自动化管理是依靠着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成果来加以实现的,以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管理为主要方法来解决电网滞后的弊端,让电网发生事故故障的机率有所减少。

3、具有简约综合性

输配电力的工作是密度性比较高和琐碎的。随着自动化技术的研发,简约了电力运行的操作技术、安全管理以及设备维修等多个方面,这也让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得到了复合型的提高,更是综合的促进了电力输配的稳定运行。

4、具有安全服务性

输配电的运行管理是高危的风险性行业,如果发生配电安全事故,就会导致工作人员的伤亡。而输配电自动化具有稳定的技术、严谨地操作系统与安全的性能。

二、输配电力自动化技术的优点

电能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供电企业所生产的电力资源,必须要通过输送配合,这才能保证实现电能的消耗功能,相对而言,供电企业实施自动化输配电能技术的管理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具有实时的全程远程监测控制的优点

供电公司对自动化输配电的技能研发,用电用户可以全程监测电力输配系统的运转状态以及各种参数信息,能够更加直观的更新或者显示电气的线路与各种运行参数信息,还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对电力的输配元件进行远程的遥控操控,更有利管理输配电力的灵活定值。在配电系统自动化下,如果发生故障导致停电,系统就会通过显示器对故障点进行判断,给出故障的分析结论,并且给出相应的恢复以及隔离故障的方法。

2、具有排除故障与增强输配的功效

对于自动化输配电的运行系统当中,带有自动的报警设备以及记录历史数据的功能,一旦现场的输配电发生故障安全隐患时就会产生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并且通过信息方式将故障所产生的原因进行信息储存,进一步的让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情况分析。让维修工人排除故障。

3、具有减少电能消耗与优化输配的优点

输配电力的重要管理之一就是降低电力资源的额外消耗。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系大环境下,输配电力自动化的运行系统不但利用现代计算机所产生的智能化特性还优化了输配电力,从而减少了电力资源的额外消耗以及从输配电线路与设备技术等方面进行高效的输配。

三、电力输配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科学管理水平比较低

供电企业在发展电力革新技术的时候承受了很大的传统固有的思想观念的限制,这让人才选用与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都不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来发展,同样这也就不能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来管理,这导致了供电企业在管理模式上是比较落后的,与此同时,对于供电企业员工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流动性,这让输配电的技术人员出现频繁的调动情况,这也让供电企业机构在发展的同时得不到稳定,也导致了很多工作员工对新的管理方法不能够接受,让电力输配在运行当中发生了许多问题。

2电力工程团队专业素养不够

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的自动化建设,就是需要专业的管电队伍的集中建设,做好最基本的电路输电工作才能把电力工程进一步实现自动化而全面建设,所以专业的电力工程团队才能造就专业的电力工程建设,才会给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带来可靠的保障,所以要加大对管电线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力度,才能够给电力工程事业的发展带来最基本的保障。专业的电力工程团队就是先进电力发明技术最大的推广者,在电路的架排和电路的维修工作中,能直接应对困难,把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专业的技术人员在电路工程的建设中还会对新问题产生技术性的创新甚至革命性的突破,因为专业所以懂得改造,所以专业的电力团队才能够进一步保障输配电工作和用电工程自动化的运行。

3气的影响及破坏

不同季节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对输配电运行线路及相关设备也容易造成严重破坏。以夏天为例,气温升高,各地区的用电负荷都呈现迅速攀升的趋势,不断创造用电的新高峰,这种对电力资源需求猛增的现象,对输配线路及设备来说是一种挑战,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对待,就将会加速输电线路的老化速度,造成设备及线路的性能降低,电能耗损增加。总而言之,天气的变化对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四、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相关措施

1、引进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技术

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举步维艰,得不到技术层面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大力引进先进自动化的相关技术,加大对该技术的研发,争取在引进的基础上研究出自己的自动化技术,现实输配电网及相关设备的跨越性发展,促进我国输配电的自动化发展。

2、要注重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现阶段,我国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上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还比较的空白,一方面由于我国此项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另一方面对于专业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也不够。实现自动化跨越式的发展,专靠引进是不成气候的,国家和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电力企业在选聘用工人员的时候,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电力输配技术操纵的专业型人才,这有利于对以前用工方式的改革,改变企业用工现状。另外能够保证创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输配工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积极应对高温,确保电力稳定

夏季容易出现高温天气,使不少用户都加大了用电需求,对输配电自动化运行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应作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确保电力的稳定。针对电力不稳定的现象,电力公司应建立战略部署眼光,优化资源配置,努力消纳水电资源,减少弃水,积极组织相关的应急演练;加强对输电线路及相关基础型设备的维护,提高电煤库存;根据需求进行侧重管理,实施有序用电方案,努力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总而言之,就是要尽量减少电力的不稳定性因素,保护输配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要想得到迅速的发展是离不开电能的,而实现电能资源的安全输配也成为了现代供电企业的基础。供电企业只有在满足安全的同时不断地满足需求市场和创新改革,增强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只有实现电力输配过程中的自动化管理,才能有效的增强电力输配技能。在这种新形势的发展中,只有加强科技不断的创新,更好的研发电力输配技术,让供电企业得到有效的发展,才能让社会更好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臧先刚,吕青青.浅谈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J].电子制作,2013(22).

[2]李伟,姜波.关于电业局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3]张蕾,苗智国.浅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电源技术应用,2013(08).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字】 远程 传输 管理 网络 电力

一、 远程数据传输技术概述

在互联网技术尚未发展的时代,数据获取处理主要依靠人工现场采集的方式,这种方式耗时耗力。随着90年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数据传输应用而生,在这种方式下,工作人员无需亲自到现场,只需要现场设备自动获取所需数据后,通过网络发送至中心服务器以供数据分析即可。最初远程传输还只限制在计算机或通信领域,所实现的系统架构也较为简单。

二、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发展演进

远程传输技术的专利申请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以2004年至2007最为迅速,这也正是网络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相融合的开始。从2007年之后,申请量开始放缓。远程传输技术正在朝着功能丰富化、网络传输多样化、领域结合广泛化发展。此外,其在功能丰富化的基础上还会派生出许多附属功能,如故障告警、安全认证等。

2.1 从功能方面来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多种形式的远程传输技术开始出现。其已经不在局限于比较宽泛的上位概念的形式,比如管理,而扩展为很多的下位概念,比如更新、访问、下载、登录等。像申请号为CN98124981[1],申请人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其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远程下载技术。除了下位概念的扩展以外,还会出现一些附属功能,像故障告警和安全认证等。例如申请号CN200310123004[2],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在提出了一种家用电器远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远程控制家电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会实现远程告警功能。

2.2 从传输形式方面来说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传输方式被加以使用。从早期的基于比较宽泛的网络传输,到比较具体的邮件、短信、卫星、GPRS、WIFI等,形式越来越丰富。例如申请号为CN02103983[3],申请人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使用SDH隧道协议进行数据传输。除了已经为大众所知的网络传输方式外,申请人还可以自定义网络传输形式。很多技术分支出现在2002-2007之间,尤其是2004-2007,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段,该领域的申请量最多,而进入2008之后,该领域的申请量放缓。主要是在前几年,很多技术分支的下位概念扩展的已经足够多,功能方面远程升级、访问、监控、配置、共享等等分支均有人申请,网络传输方面,利用internet、邮件、短信、GPRS、卫星等等的不同传输形式也都有人申请,很多能够想到的下位概念或者传输方式均已经被想到,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进入2008之后申请量会降低,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创造性高度很难在提升。

2.3 从领域结合方面来说

远程传输已经不在局限于纯计算机或通讯领域,而是开始和各行各业相结合。从银行、家庭、交通到电力、医疗、教育,各行各业几乎都需要远程传输技术。例如申请号为SE9904099D0[4],申请人为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其申请的技术方案就是将远程数据传输和车辆交通领域将结合。电力、家庭、车辆/交通是申请比较活跃的一些领域,这些领域和远程传输技术的结合也更为紧密一些。电力领域需要远程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电力系统的监控等,家庭主要是远程家电控制方便人们的家居生活,车辆/交通主要是远程监控。除了和传统生活领域相结合外,远程传输技术还会和很多新兴技术结合,比如物联网或云计算等。像申请号CN201020559303[5],申请人为李畅,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防数据监控中心。

三、总结

综上所述,远程传输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功能丰富化、网络传输多样化、领域结合广泛化。2004年至2007是其发展高峰期,2007之后,申请量放缓。虽然申请放缓,但是该技术领域申请量不会一直下降,因为这个技术领域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例如申请号为CN201210250136[6],申请人为贝尔特物联技术无锡有限公司,在2012年7月18日提出了一种4G网络管理系统。尽管在当前4G网络技术尚未成熟,却出现了基于4G网络的远程管理。可以预见在将来,如果出现了更高级形式的网络,比如5G、6G等,那么就会出现基于5G、6G的远程传输。换句话说,只要网络技术还在发展,远程传输技术就会进一步发展,因为远程传输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一种远程下载技术.专利申请号CN98124981.

[2] LG电子株式会社.一种家用电器远程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0310123004.

[3]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对数字视频系统进行远程集中式网管的系统及方法.专利申请号为CN02103983.

[4]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用于在车辆与管理站之间进行通信的系统和方法.专利申请号SE9904099D0.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7

(1)设立机电矿长和机电总工程师职位。为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推进煤矿安全治本攻坚,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99号文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从事煤炭生产的企业必须有相关专业和实践经历的管理团队。煤矿必须配备矿长、和分管机电的副矿长,以及负责机电运输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矿长、分管机电的副矿长必须具有安全资格证,且严禁在其他煤矿兼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且有3年以上井下工作经历。国务院对煤矿安全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明确和具体,按照规定配备和设置人员,建立健全以机电矿长为第一责任人、机电总工程师为技术责任人的矿级专业领导机构,是煤矿机电运输专业工作有序组织开展的基本保证。对大型的和装备水平高的现代化矿井,还应按照需要,或设置分管运输工作的矿长和总工程师。

(2)成立具有管理职能的机电运输部门。矿井机电运输管理部门是实施专业生产和安全管理的第一工作平台,是机电运输专业管理工作主要实施机构,应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人员设置,并赋予职能。部门应设置一名正职和若干副职的行政负责人员,能够有保证地承担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按照矿井系统装备情况,配备充足分管技术工作的工程师,负责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要按照业务需要,配备其它工作人员,完成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机电运输管理部门既要完成矿井主要机电运输系统安全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对矿井区队专业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是矿井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3)建立专职的专业小组。一直以来,机电专业组是煤矿机电工作的重要基础,专业组的工作直接影响着全矿井的机电运输工作水平,专业组应实行专职化,数量上应涵盖机电部门的主要业务,人员的技术素质达到〔2013〕99号文的要求。

2健全规章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和规范,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煤矿要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规章制度既要与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系统实际相对应,能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起到规范作用,又要与本单位的人员素质和传统习惯相适应,对安全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1)建立职责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按照法律要求,从机电矿长、机电总工程师,到机电运输部门的负责人、技术主管以及其它工作岗位,都应按照工作要求,合理、科学地制定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达到职责不重叠、无缝隙,整体工作全部覆盖。使全体从业人员都知道“谁应干什么”或“什么事应该由谁干”,避免应干的事没有人干,互相推诿,做到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健全符合矿井实际情况的专业管理制度。按照矿井机电运输系统和装备的实际情况,从保证系统、装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考虑,建立从系统设备采购、到货验收、安装、投运以及日常维护、检修等一系列管理要求,明确什么人(岗位)、做什么事、什么要求及相关责任等,每项工作都应该有流程,完成情况有记录,能够实现闭环管理。规章制度应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3)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操作规程。对重要系统和装备的正常操作,要根据其性能和特点,制定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明确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怎样干”,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避免因不安全行为而导致发生事故或发现不了潜在的隐患。矿井操作规程的目录应纳入制度管理范围,操作规程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批准,并对操作者进行培训,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规程一旦制定,未经约定的工作程序审批,任何人不可擅自修改和变更操作,还应针对操作规程制定特别措施,应急处理操作失误引起的异常情况,操作规程应简练易记,便于操作者掌握,并设在现场操作方便看到的位置。

3配备完善管理手段

(1)搭建资料共享平台。机电运输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多,图纸、资料种类繁杂,有的资料使用期限长而且频繁,不易个人保管存放。对重要的资料进行科学管理,是机电运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运输管理部门内应建立档案室,设专人对共用资料、设备档案、相关报告和工作计划等进行规范管理,实现资料共享。

(2)建立学习交流通道。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政策、法规、标准不断更新,及时掌握和学习新技术、新规定和新要求,是任何人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安全管理工作更需要如此。因此应建立一种学习机制,在机电运输管理团体内,定期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多层面的信息动态,在内部及时最新的技术信息,使团队内的每位成员工作方法和思路都能与安全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3)配备检查试验仪器装备。设备系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维修、保养、检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靠简单的工具和普通的仪器仪表难以满足管理工作需要。应不断更新、升级安全检测手段,对重要的系统和装备使用专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检查、检测,准确采集数据,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工作质量。

4用好外部资源

(1)认真接受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业务指导。政府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进行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是违反了安全的基本要求,问题的存在对安全已经造成影响,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企业没有意识到的,自己发现不了的,是习惯性问题;有的问题是管理工作不到位,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因此,正确对待安全监察工作,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不断调整安全工作关注点和现场管理的切入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不断提升安全工作水平。

(2)积极配合安全中介机构的技术服务。安全中介机构按国家规定要求开展工作,所使用的仪器仪表比较先进,人员对系统熟悉,操作能力强,能够客观地对系统和装备进行检测和判定,通过配合安全中介的技术工作,可实现对本单位日常检查检测工作的比对,确认自身工作的准确性。另外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消除,以达到外委检测检验的目的。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篇8

大理分公司下设12个县市级支公司,在进行双向网改前,拥有两张州至县骨干传输网,分别为SDH及1550hm长距离传输系统,骨干光纤资源紧张;城域接入网基本实现光纤到小区和楼栋,光节点覆盖用户在20~100户左右,城区网络光纤资源较为丰富,但同轴网没有进行规模化改造,总体状况较差,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

建网规划

1 目标及定位

以双向网建设、改造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及优化单向网络,建设一张高品质、高性价比的双向传输网络。

目标为:1、能支撑互动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专网构建(VPN)、视频监控、IP电话等综合业务。2、搭建一张可运营、可管理、可自愈的具有较高安全可靠性的高品质网络。

2 建网原则

a 符合广电总局、总公司关于《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的原则。

b 先进性原则:方案必须符合光进铜退、三网融合等技术发展方向的要求。

c 安全可靠性原则:核心设备应具有5个9的高可靠性,关键部件冗余备份,同时具备路由保护功能。

d 可运营、可管理原则:全网设备应具备远程管理和远程配置能力。

e 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易于升级和扩容,便于提高系统整体性能。

f 高性价比原则:在能满足今后5年业务发展需要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建设成本。

g 循序渐进的原则:即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h 因地制宜的原则:技术方案的制定结合当地的网络状况、业务模型等特点,坚持符合实际的原则。

总框架及技术要点

1 有线电视传输平台(A平台)网络架构

(1)州至县骨干传输网(见图1)

由图1可知,原骨干网络由6条链路组成:大理市一洱源一剑川一鹤庆,大理市一宾川,大理市一祥云,大理市一弥渡一南涧,大理市一巍山,大理市―漾濞―永平―云龙。由于数字电视为广电网络主营业务,必须以较高标准及要求规划、建设骨干传输网络,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可靠及实现网络的可管理、可运营。为此,我们与联通公司进行了光纤资源置换,如图中虚线所示,构建了三环二链的新网络结构,余下的漾濞、永平、云龙3县将于09年7月前完成环网建设工作,届时,全州各县将组成四环结构。

为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及系统复杂性,大理州至县有线电视骨干传输网采用1550nm模拟光传输技术,将州中心机房的数字平台信号以RF方式传输至各县。在解决长跨距传输方面,系统使用了先进的拉曼放大、低噪声组合光放大及色散补偿等技术,传输带宽为860MHz,可对系统中所有有源设备实施远程监控、配置及管理。(见图2、图3)

(2)大理市城区有线电视骨干传输网(见图4)

大理市城区有线电视骨干传输网采用分布式结构,设立了6个分前端,中心机房与每个分前端间均建立了两条不同路由的光缆连接,按双星型结构采用1550nm光传输技术建立了具有路由保护功能的骨干传输网。分前端将信号推送至各小区分配点。分配点后按星型结构设立光节点。目前,大理市已部署了1150个光节点,极大地提升了城域网传输性能。

2、双向传输平台(B平台)

(1)IP骨干网总体规划

IP骨干网结构:大理IP骨干网由核心层和汇聚层组成(见图5)。核心层由两台高性能的路由交换机$7510以lOGbps速度对接,通过NE-40上联省网,使用网通互联网出口,通过防火墙上联网站及互动数字电视CDN节点。汇聚层由设置于分前端和各县前端的交换机$7503组成,核心层与汇聚层间采用双星型(双归属)结构连接,速率为1,25Gbps×2×2,以保证其中一条路由中断时,业务不中断,但速率将降低一半。该系统扩容简单,只需再建立核心层与汇聚交换机间的光纤连接即可。$7510和$7503均具有EPON功能,通过在设备上配置OLT接口板便可实现小区接入。

(2)业务和带宽规划

互联网业务:大理市城区的6个分前端每个可覆盖有线电视用户约1,2万户,预计两年内大理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为20%,达2400户,在线率按30%计算为720户,下载率按50%计算为360户,每户分配带宽0,5Mbps,则分前端的平均流量约为180Mbps;

互动电视业务(VOD):目前,大理的互动电视业务与华数合作,采用IPQAM技术实现下行传输。业务开展初期,全网只启用一台IPQAM,IP网络只承担提供一个上行信号的功能。未来,随着用户量的增加,IPQAM将下移至分前端,届时,IP骨干网将承担上下行数据的传输,因此,大理对带宽的规划必须考虑上下行同时传输的情况。互动数字电视的渗透率如果按15%计算,将达1800户,在线率按30%计为540户,每户分配带宽3Mbps,则每个分前端的平均流量约为1620Mbps;

专网业务:每分前端需为VPN业务预留100Mbps。

要顺利开展以上三种业务,大理的总带宽应达到1,9Gbps。为此,在业务启动两年内,大理每个分前端的流量按2G规划。为了确保网络性能,在双归属结构下,骨干层按每路由2G配置,未来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可实时扩容,或将CDN节点下移至分前端,以减轻骨干网的压力。

(3)技术特点

为了支撑综合业务的发展,解决多业务分离、用户定位、安全隔离、故障溯源、端到端QoS等诸多问题,最终实现业务与用户的精绑定,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均需具备灵活QinQ特性。

为了满足二、三层专网构建及VOD通道的建立,应确保网络QoS,同时核心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均应支持MPLS VPN功能。

在承载网可靠性方面,应重点考虑网络设备及网络架构的高可靠性及链路故障的快速检测和处理能力。

在承载网安全性方面,应重点考虑网络设备安全、网络安全边界保护、网络攻击防范及路由安全。

对承载网QoS规划,应按业务特点及各业务对网络性能的敏感程度,分别进行QoS保证机制的建立及规划。主要业务包括:专网业务、DTV业务(若开展该组播业务), IP电话业务(若开展该业务)、VOD业务、互联网业务。目前,大理广电只开展了1、4、5类业务,其中,专网业务及VOD业务对QoS要求较高,为此,大理采用MPLS VPN技术为其建立一个单独的MPLsVPN通道实现业务承载及QOS保证:在接入层通过802.1P实现对两种业务的高优先级调度,以保证其带宽、时延、抖动的要求;在城域网骨干层边缘设备完成802,1P到DSCP/EXP的映射,以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4)接入层方案

接入层由EPON+LAN或EPON+有源EOC组成(见图6),OLT与ONU之间的无源光分配网络应尽量控制在3级以内,有源设备全面实现网管,可实施远程监控、配置和管理。

(5)双向业务实现方式

PPPoE互联网业务实现方式:采用PUPSPV技术,用户PC机PPPoE数据流在家庭网关(楼道交换机端口或有源EOC终端端口)上标记内层VLAN,内层VLAN主要定位业务类别及用户地理位置;在OLT端口做灵活QinQ配置,每OLT端口针对互联网业务标记不同的外层VLAN,外层VLAN主要定位业务类别及OLT端口的覆盖范围;数据包一直透传至MA5200(多业务接入设备)上进行VLAN终结,进行PPPoE认证后接人互联网。

互动数字电视(VOD)实现方式:采用PSPV技术,业务网关设置于IP骨干网节点设备(汇聚交换机$7503E),在各县前端及大理市各分前端每个OLT端口划分一个VLAN,每OLT端口下VOD业务在一个VLAN内(注:目前华数及省公司分配给大理的IP地址不足,按OLT端口划分VLAN将使端口容量受限,为-此,在业务开展初期。大理各~-TZ大理市各分前端只启用规划段的第一个VLAN地址,即各县和各分前端下的VOD业务在一个VLAN内)。S7503E与核心交换机S7510E间采用MPLS VPN实现业务传输与隔离,数据通过$7510E上行至CDN节点设备,下行视频流采用IPQAM方式传输。

专网及其拓展业务:采用MPLS VPN技术,每个客户一个VPN。$7503E为PE,$7510E为P,采取P+PE方式实现全州或全市专网业务构建。每个专网划分一个VLAN,基于VLAN设定优先级,以确保专网的服务质量(QoS)。利用EPON接入专网业务时,可与PPPOE和VOD业务同用一组EPON系统,利用VLAN标签区分业务类别,同时针对不同业务制定不同的QoS策略,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多业务接入。但对于要求极高的专网业务及视频监控类业务,建议使用独立的EPON系统承载。

综上分析,只有PPPoE业务涉及到QinQ双层标签技术,同时只有外层VLAN Tag具有全局意义,即不同的OLT端口划分不同的外层VLAN,外层VLAN配置须符合全州规划,且具有惟一性;PPPoE的内层标签须在同一个OLT端口下,具备惟一及有效性。

(6)VLAN地址及设备管理

VLAN地址规划:PPPoE业务外层VLAN、VOD业务VLAN、VPN业务VLAN均具有全局意义,即在全州范围内不得重复,具有惟一性,主要在IP骨干网及OLT端口上予以配置。大理对VLAN地址的规划如下:

PPPoE互联网业务:内层VLAN为1000―2099,标识同一PON口下的不同终端;外层VLAN为1000-2099,标识PON口,县、市分前端各分配50个地址。

VOD业务:只打一层标签,设置于与机顶盒连接的IP端口,在同一PON口下(业务初期,县及分前端所有PON口下),VOD业务的VLAN地址相同。标签号为2150~3249,县及市分前端各分配50个地址。

专网业务:地址号段为3300~3739。各县及市分前端分配20个地址。

其余地址作为预留。

综上所述,大理宽带数据业务、互动电视业务分配的VLAN数均为1100个,即能支持全州范围内1100个OLT端口的容量。按平均分配,每个点(各县和大理市各分前端)每种业务可以分配到50个VLAN,即各县和大理市各分前端每个点可支持的OLT端口数为50个。

设备地址规划:每县、每分前端分配一定数量的设备管理地址(私网地址)。

网络应用简介

2008年9月,随着州至县及城域lP骨干网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大理广电开始加大业务拓展力度,目前已发展互动数字电视用户760户,互联网用户2900户,大理金盾视频监控网300个点,电力专网等双向增值业务也已顺利开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