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8篇

时间:2023-03-03 16:01:30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 高等美术院校 就业调查 广州美术学院

在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大背景下,美术考生数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办学的需要,各类美术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虽然促进了高等美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但造成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较为突出。为了了解美术类院校的就业现状、特点和问题,本文对广州美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广州美术学院是广东省属的一所美术与设计系科设置齐全的高等美术学府,专业门类齐全,毕业生就业涉及多专业范围,在美术类院校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该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有助于为国内其它美术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一、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

1.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回收

研究对象为2010届本科毕业生,调研时间集中在2010年2月初到5月初。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工资水平、就业流向、职业目标、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渠道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内容。问卷发放采用分类抽样方法把本科毕业生划分为造型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和美术教育系四个类别,调查了四个类别的16个系或专业,广泛的调查面能较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差异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7份,回收率为94.3%。其中有效问卷361份,有效率为90.3%。

2.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1)就业率情况分析

截止到5月初,本科毕业生中“已有签约单位”的人数为124人,比例大约为34.3%,未有签约单位的237人中,有63人选择读研、出国、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因此总体就业人数为187人,就业率为51.8%。从数据上看,调查期间的就业率不太高,考虑到调查时间是毕业生忙于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的关键时候,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毕业设计或毕业创作会在美术馆进行展览,也是本科四年的一次学业检验。因此,相当部分毕业生并未努力求职,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完成毕业作品展后会有较大提高。

不同院系间就业率差异较大,设计学院各个系毕业生的就业率集中在60%―80%之间,造型学院各个系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30%左右,美术教育系的水彩专业就业率在30%左右,美术史系就业率为34.4%。虽然广州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和“绘画”专业都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不过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就业较好,绘画的各个专业相对较低,就业率的高低与学校“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的情况比较匹配。但学校部分实力较雄厚专业的就业率也不高,比如水彩专业实力很强,在省内是首屈一指的,不过就业率也不算高。还有美术史系毕业生选择读研、出国的比例较大,实际签约的人数较少。

(2)毕业生的首要择业考虑因素

在“首要择业考虑因素”的选择项中,27.1%的毕业生首要考虑“发展前景”,24.4%的毕业生首要考虑“专业对口”,23.2%的毕业生首要考虑“个人兴趣”,可见是否有发展前景,能否发挥专长,是否工作得有幸福感,这些成为毕业生最看重的因素。“薪水待遇”是对工作价值的肯定,不过选择该项的毕业生比例只有15.2%,这一方面反映了毕业生择业的成熟,不注重眼前利益。另一方面说明了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不能挑三拣四。毕业生首要择业因素选择“就业地点”的比例不高,但是不说明就业地点不重要,后面部分关于就业流向的分析可以看出毕业生其实很看重就业地点。

(3)毕业生就业行业流向分析

调查显示,高达50.3%的毕业生把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对象,说明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流向。仅有1.6%的毕业生在党政机关就业,这与公务员岗位较少向美术类毕业生开放有关。9.6%的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业,其中以学校为主要就业去向,这与当年部分大专院校扩张招聘教师有关。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中坚力量,不过吸纳美术类毕业生的比例却不高,只有4.8%的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业。另外,毕业生对于自主创业较有热情,但是由于自主创业需要资金、管理经验、商业知识等的积累和支持,这对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难以具备,最后实际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不到5%。自由职业是不稳定的职业,最后有9.1%的毕业生以自由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式。此外,毕业生读研的比例攀升到15.5%,出国的比例为4.8%,均比往届有一定的提升。

(4)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

从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区域来看,合计高达74.9%比例的毕业生流向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流向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毕业生的比例是65.8%,大部分留在广州市就业。而流向珠江三角洲外的广东省内其它城市的毕业生比例达到8.6%,由于大部分毕业生是广东生源,可能是很多广东生源的毕业生选择了回家乡就业。同时,流向省外二线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总体比例比往年有了提高,但比例只有12.8%,可见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吸引力仍然不足,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区域差异依然较明显。

(5)毕业生实际月薪分析

在已经签约的毕业生中,其薪酬集中在2000―3000元和3000―4000元之间,合计比例为71.6%,实际工资水平在2000元以下的毕业生比例为13.4%,只有少部分毕业生的起薪能高于4000元,较少部分毕业生的起薪能达到5000元。从调查中了解到毕业生的实际起薪低于原先期望值,部分毕业生迫于现实情况降低了起薪要求。起薪水平偏低一方面源于美术类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岗位需求跟不上毕业生供给,这与全国大学生总体工资水平下滑的情况一致。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区域是发达地区,较低的工资收入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高。从实际起薪与期望起薪较大差异的情况看,毕业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心态。如果部分毕业生不放松期望工资值,可能会错失就业机会而造成真正的失业。

3.毕业生的就业特点

通过对上述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我们归纳出以下的就业特点。

(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暂时较低,院系间就业情况不平衡。虽然从往届情况看,毕业率都能达到90%以上,但是很多毕业生对于就业有点“吊儿郎当”的感觉,迟迟未认真求职。尽管毕业生要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创作,但集中求职会出现扎堆求职或求职时间相当紧迫而造成失业的现象。

(2)毕业生的薪酬期望值偏高,现实与理想之间有较大落差,相当部分毕业生未能如愿找到较高薪酬的工作。不过绝大部分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较高,这说明毕业生并不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满意度的唯一标准,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心态的成熟。本届毕业生起薪水平偏低,考虑到毕业生就业区域主要在发达地区,可见就业质量不高。

(3)从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流向来看,毕业生以到私营企业就业为主,其中有一定比例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较少比例到党政机关就业,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比例也较高,考研和出国留学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4)毕业生就业区域较集中,就业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内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部分毕业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并有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流动的趋势,就业区域流向总体比较理想。有部分学生盲目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甚至宁愿选择自由职业也不愿意选择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稳定工作,对于毕业生个人的选择虽然无可厚非,但毕业生应以更成熟的心态进行慎重考虑。

二、解决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相关对策

从问卷的调查分析发现,影响美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层面的,因此解决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必须依靠政府、高校、毕业生等层面来共同解决。

1.政府层面建议

(1)加强文化产业的建设。从世界发展来看,文化产业与科技、信息、教育、休闲等产业的共同发展能有效拓展就业的渠道。在美国,文化产业与军工产业并驾齐驱;在日本,文化产业成为该国第三大产业。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比例都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印刷业、广告业、文化会展业、动漫产业等各类文化产业,既能满足社会的精神文化需要,又能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同时还能为更多的美术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加大对高等美术教育的宏观管理力度。美术教育同文理科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存在过热的势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进行宏观管理。首先要加强美术专业开设的管理。美术教育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教育资源配备的要求较高,而且美术毕业生转行也比较困难,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慎重考虑美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新增岗位有限的情况下不能过度盲目发展美术教育。其次应明确各类美术院校发展方向。现代美术教育的特点是应用性美术专业较多,高等美术教育是紧密结合社会和面向市场的。目前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有专门美术院校、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和高等职业艺术院校等,各不同类型院校间存在着生源、师资、实验条件等较大的区别,培养出来的人才水平也有较大差别。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其各自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和市场对美术人才的需求变化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2.美术类高校层面建议

(1)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院校,美术类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通识课程来克服专业院校的教学弊端。在本科教育阶段,过于专业化的教育会造成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的片面化。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要增加通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比例,加大通识教育课程的投入经费,鼓励教师跨专业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努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通识精品课程。其次要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大学生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美术类专业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比如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设计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而且要有熟练的软件应用能力,更要联系社会发展,把握社会潮流方向,而这方面的知识往往是学生的软肋。因此,高校美术教学应该加大实践课程的设置比重,除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设计应用水平外,还要多给予学生走进社会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各类材料装饰市场,走进各类公司和设计院,走进各大商场观察设计潮流方向等,通过各类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累实习经验,把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3.美术类毕业生层面建议

(1)提高综合素质。毕业生应越来越重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能力的全面发展。除了专业学习外,也要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沟通技巧,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2)提高就业心理素质。美术毕业生要正确对待择业与就业,一是树立自信心。部分毕业生就业积极性不高,对于激烈的就业竞争心生胆怯,因此必须树立自信心,合理分析自身的竞争力。二是客观评价自我。部分美术毕业生专业知识能力出色,综合条件也不错,但是求职却屡屡碰壁,原因是部分毕业生未能正确评价自我,摆正就业心态,但也不是期望值越低越好,期望值过低会使毕业生产生自卑感,错过好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志奎.大学生就业心理误区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7,1.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21-02

又是一年毕业时,在紧张、忙碌的毕业设计之后,迎来的是毕业季所带来的抑或兴喜,抑或迷茫的时节。回首数年来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心中总会泛起几分惆怅,几分欣慰。面对学生们的成长经历,笔者发现毕业设计这段时间,师生们的朝夕相处,从相互熟悉到相互信任的情感交融对学生们的成长有着魔力的作用。在整个毕业设计的指导期间,师生们经过一起探索,相互激励,共同创造的作品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学生们主动思考,教师们以平等探索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正如哲学家邓晓芒先生所说:“教育绝不是一种片面的技巧,而是两个灵魂之间的吸引和碰撞,是两者发自内心的需要”。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还有许多的遗憾。但是,作为师者,很希望通过毕业设计的努力,可以在思想上让学生们有信心地面对社会的竞争。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指导经历进行总结,期望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一些探讨。

首先,探讨的是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误读设计中的艺术性,将艺术性等同于装饰性。

强调设计的艺术性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普遍要求,作为学院派的毕业设计,艺术性的要求更甚。艺术性意味着个性的充分展示,意味着画面具有强烈的形式感,艺术性的设计在于强调多元性和设计家个性,给观者不同于市场上低劣熟悉的版式。但“艺术”不等于装饰,“个性”不等于无序。在实践中,学生往往简单地将图片信息和文字信息进行装饰性的布置,五花八门的字体,横七竖八的放置在图片的周围,唯恐画面有一处是“空白”。空间就是这样被装饰着。仿佛到了一个装满杂物的房间,没有了落脚的地方。很遗憾,在毕业设计的时候笔者还在强调本该在平时专业课程就该解决的问题。但它就是存在着,不可忽视!

2、漠视尺寸的概念。

尺寸代表的是比例关系,是一种理性思维的传达。学生在设计工作的开始总是习惯于A4这一种比例关系。例如,在书籍设计或者是画册设计中,很少有同学会注意到开本、比例等的问题,大抵源于我们对设计还停留在“感觉”之类的评价。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起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虽然设计是源于艺术,但是也有别于艺术形式。尺寸、比例的观点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秩序和节奏、韵律之感,而且是理性思维的素质培养。这很重要!

3、忽视整体的系统性。

也许在平时教学中,对整体性就认识不足,这是因为平时的练习就存在着“个体性”,例如,在书籍设计中,平时作业实践局限于封面这个方寸之地,缺乏对书籍整体设计的有机系统性进行练习。但是在毕业设计意识中,设计的概念就会由单纯的封面设计发展到整合内容、材料、版式等一系列书籍因素的整体设计。所以,毕业设计中的书籍设计或画册设计应尽快从单纯封面设计的误区中走出来,进入有机整体设计。一本好的书籍设计或画册就像一首具有音律的乐曲,画面节奏在“起、承、转、合”之间拥有了节奏。读者在翻阅图书的时候亦会体验到这种音乐的节奏。

4、盲从“国际”。

我们不能否认,目前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审美还在屈从于“西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设计在很多方面还在模仿西方的模式,以招贴为例,许多学生尽量避免使用汉字做主题语,问其原因,答案多为:英文字体看着比汉字时尚、高端、大气。究其原因还是学生们过分依赖电脑排版的字体带来的方便,没有从设计的根本来看待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反映出同学们盲从所谓潮流。既适应潮流,又引导潮流,尽快从屈从“国际”的误区中走出来,提高中国设计的文化品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探讨的是在毕业设计中为师者,该如何做?上述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可能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学校的扩招带来的大量的艺考生源,其中不乏因为“投机”而来的速成生。为了上大学的梦想进行了为期不到几个月的艺考培训,在类似“流水线”作业的培训中,不管思想,只管技能的训练中,怎么可能让这些“填鸭式”教学成长起来的学生去适应一个讲究宽松、自由的大学教学环境?又怎么能够希望他们迅速成长呢?艺术的领悟岂是课堂上能够解决的呢?牢骚满腹也罢,痛心疾首也罢,都不能解决目前的境况,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一味的抱怨也于事无补。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传到授业解惑的师者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对此笔者在此做如下阐述:

1、美感切入法。在毕业设计中,如果把美的理念融入到设计思想中去,从美感这个切入点展开思维,并产生一种要求,要求学生们必须学会从生活实践中收集、分析、归纳一切美的信息,并将此升华为理念层次的美,并以这种美感来指导毕业设计。创造形式的美,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版式的要求;理念之美,可以帮助他们塑造主题的理念与行为。总之,美是设计的灵魂,要塑造形式之美,就要选准这个时代“美”的切入点。

2、求异法。所谓设计的“创新”就是“求异”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必然是旧思维“异化”的结果,因此,毕业设计的一个形式化特征就表现为求异性。求异的方法是否有效,关键是学生们在针对同一主题,是否做到了海量收集,只有经过前期大量的收集工作,才会对主题进行有效地对比分析,进而归纳属于自己的观点,才会产生一条与众不同的新思路,构思出别具一格的毕业设计。

3、问题归纳启示法。面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时,同学们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我该做什么?在回答类似这样的问题,一般笔者也相应提出总计为7W问题,即:(1) When什么时候?(2) Where什么地方?(3) Who谁?(4) Whom为谁?(5) What什么?(6) Why为什么?(7) How怎样去做?这是一种条理性清晰、逻辑性极强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我们碰到什么难题,都可以通过问题法来理顺思路,找到问题的症结,发现解决问题的通路。在毕业设计中,每个问题的提出就是一个思路的发展点,继而可以在此进行思考、创作。百试不爽!说一千,道一万。作为教师,在毕业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只是作为启发者,而非命令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探讨的是,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你准备好了吗?

1、夯实基础知识,迫在眉睫。

大学专业课程一般是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这些课程的因为具有极大的抽象性,不容易被刚刚脱离了繁重的、机械的艺考模式的学生所接受,没有一定的美学知识体系和实践的学生,面对从复杂的审美认知抽象而来的理论将会一筹莫展。所以,很多学生也不会下足够的功夫来潜心学习这些至关重要的基础理论,甚至抱怨学习这些有何用。错误的认识导致错误的行为,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可是依然有种脑袋空空的感觉,这就是典型的基础不稳的现象。所以,在毕业设计的时候,再重新认识这些曾经的基础知识,这个阶段也许是一个持续且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知”到“一知半解”的解惑过程,在这个阶段中,有时困惑、有时欣喜,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会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2、专业技能必须熟练。

第一,就是动手能力,“艺术劳动首先是一种诚恳的手工劳动”。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者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手绘有着一般图像所达不到的效果,我们利用照片的细节、个性、场景等特征来完成对某件事物的写实性叙述,但是最能表现设计师的专业素养,还是手绘能力的体现。它是一种设计师必备的能力,电脑永远也不会取代人类的智慧。

第二,真的会用设计软件吗?我们可以利用软件将照片处理的非常完美。利用“退底、合成、影调、质感与特效等”PS技巧,把图片进行更艺术的处理而达到可能事先未先想到的效果。但是,值得提醒学生们的是:一味追求PS的绚烂的特技效果,不是真正意义上掌握软件。一个成熟的设计,可能很少使用到PS中的特技效果,更多的是对图片的色调调整,例如:如何得到理想的锐化效果?这就需要知道一个功能的参数值――半径(Radius):它用来决定作边沿强调的像素点的宽度,如果半径值为1,则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两个像素,如果半径值为2,则边沿两边各有两个像素点,那么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4个象素。半径越大,细节的差别也清晰,但同时会产生光晕。很多同学在学习PS的时候会忽视这些功能的学习,这是片面地学习。

第三,最好提高自身的审美知识体系。在加强了设计的动手能力和表现能力之后,便是一个伴随一生的学习体系――审美能力。它是构建一个设计师个性的灵魂所在。文人常说:“先修其形,后练其品”。就是在说明:一个设计师的艺术修养决定了他的艺术作品。

文章至此,也是尾声,笔者套用代福平在《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新定位》一文中的叙述作为结尾:“一个毕业设计,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却为我们生活的某一方面悬设了理想性远景,这不正是改造现实的第一步吗?一个毕业设计,没有照抄照搬中外文献,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创意,这不正是艺术的永恒魅力吗?一个毕业设计,经过了对未知艰苦的探索,最终却失败了,这种失败不是和成功一样有价值吗?没有对失败的宽容和尊敬,就不可能推动创造。想让年轻的艺术类学生像申报科学研究项目那样列出技术路线、研究进度和最终成果并加以考核,就把艺术设计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非逻辑性这些重要因素抹杀了。即使硬让学生这样做,他们也知道这些命令化、程式化、行政化的东西与促进他们的创新无关,反倒是一种累赘,只能敷衍。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尚未迈出校门就学会了敷衍,这实在令人堪忧。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因此要重新认识毕业设计的理念定位。大学不是工厂、农场和市场,它同现实的工业、农业、商业保持了一段距离。大学生的成长需要这个距离,如同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开讲辞中所说:‘生命在这时还没有被束缚于迫切需要的整套狭隘目的,并且自身能有从事淡泊名利的科学工作的自由。’”

参考文献:

[1]邓晓芒.徜徉在思想的密林里[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 227-238.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环境设计;毕业设计;环境设计专业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练习,从而使几年来的学习得以很好的总结和提高。应用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应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情况,抓好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一、毕业设计现状

目前,应用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课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制图规范度不够,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应用型院校中的毕业设计是对多年学习成果的展现与总结,但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图纸规范度方面的错误严重。由于不按制图标准绘制图纸,导致频频出现低级性错误。如:尺寸标注间距、数字的大小、图名的位置与比例的注明、家具陈设的比例关系、图纸之间不规范、不统一和线型混乱等。这些基本的制图规范是大二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第二,题材单一,新颖度、个性化不足。多数学生在做毕业设计选题时,由于实践经验少、选题时考虑不足,题材较为单一。如:家居空间、别墅空间等,在风格上也多以现代风格为主。所以,大部分设计作品缺乏亮点,作品形式不突出。第三,过于注重效果图美观,忽略实践应用性。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时,多数学生事先拟定题目,虚拟出空间进行设计,以想象为主,而开始的想象过于单一,不容易进行发散性思维,或停留在初始的想法中,不能够上升设计思维。在设计时,作品中就会出现图纸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缺乏实践指导意义。第四,理论知识应用不够,设计作品缺乏主题。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内容经不起推敲,学生只注重电脑效果图的美感,而忽视了设计理念对作品的主题性。内在的设计脉络、主题思想是支撑设计作品的框架,也是设计作品的灵魂。第五,设计作品手绘表现力较弱,构图中的视角选择不好。手绘作品的表现是展现设计师设计能力、设计内涵的重要形式,是方案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用型院校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手绘水平有待提高。第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按时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工作计划。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开始在公司实习或已在公司兼职,可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的时间相对较少,从而不能使学生完成指导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减少了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导致毕业设计作品进展缓慢,也使毕业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第七,设计作品知识片单一,整体规划能力不足。大多数学生作品的实际内容多集中在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忽略了室内空间所处的周边环境以及自身的景观空间设计,导致整体规划能力不足,不利于有效体现毕业设计的整体能力。第八,毕业设计作品抄袭现象突出,过多。由于网络资源的设计内容丰富,致使有些同学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抄袭网络上的设计效果图,作品原创性不足。更有甚者,直接找人完成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改革的建议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艺术 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在2015届毕业设计工作中,充分研究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规律,分析了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问题,结合学院推行的“主题+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强调流程管理。针对专业的特殊性,建立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发展情况的毕业设计监控系统,从而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完成相关的设计工作,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增强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运行机制

1.毕业设计项目规划。毕业设计的项目规划是指为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明确最终目标,制定短期或长期的计划安排,拟定详细策略,并确定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管理学理论认为,项目规划是最基本、最关键的。

2.毕业设计组织配置。毕业设计的组织配置是根据已定计划,为项目确定运行行为主体、发展组织结构。组织配置包括人员的配置和资源的配置。

3.毕业设计监督机制。目前,学院安排有院、系两级督导,在此基础上安排下一级基层监督,即教研室监督。监督工作具体可分为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检查三个阶段,各阶段形成报告并将结果予以公示。

4.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毕业设计质量控制是为设计实践确定直接的设计行为,判断是否按计划进行。质量控制更注重整个设计实践中的质和量,并具有直接的对照标准。

二.实践情况

1.第一阶段:前期策划。在院部毕业设计工作要求的基础上,撰写《毕业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明确毕业设计教学目标,强调毕业设计选题应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体现专业性、时代性、规范性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专业特点,毕业作品创作的管理按照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毕业设计项目应囊括毕业作品创作、毕业实习教学、毕业展示及答辩等环节。

根据《实施细则》要求,结合具体教学安排情况,制定《毕业设计教学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中,对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的时间点、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执行人员进行了确定,分项目合理定位,责任到人。

2.第二阶段:中期管理。根据第一阶段课题申报及评阅情况,除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规范外,突出开展同一主题性、情境性、场景性的课题设计:以产品特点开展系列性课题设计;根据工艺特点开展成套课题设计;计划参赛比赛开展课题设计;导入企业项目开展课题设计。为更好把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要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工作进行跟踪记录,填写《指导记录表》并由教研室进行检查。

这一阶段工作重点是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根据《中期检查工作安排》,各专业教研室分批进行中期检查工作,采取学生汇报,中期评阅小组成员到场听取汇报并记录的方式,对毕业设计第一阶段工作进行检阅。同时,这也是针对毕业答辩进行的一次模拟。中期评阅小组填写《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对毕业设计第一阶段工作的工作量、工作进度量化考核。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结果汇总通报,对不合格人员提出整改意见,并于20日后再次进行整改检查。中期检查是毕业设计流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足够重视。

3.第三阶段:后期工作。毕业答辩之前,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表》和《毕业手册》,对学生毕业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按照答辩要求及程序参加毕业答辩。答辩过程以学生自述和回答问题为主,答辩小组填写评语并给出答辩分数。答辩情况当日进行汇总通报,有违反《毕业创作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或其他原因导致答辩不合格者,于2日内提出申诉。针对申诉内容,系部及毕业创作指导小组与3日内给出裁决意见,下达裁决书,并于7日后组织二次答辩。

毕业答辩工作完成后,指导教师填写毕业答辩成绩,由毕业班指导教师、教务秘书和辅导员协同完成毕业作品的著作权、专利申报和毕业生档案工作。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5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学科 交互 毕业设计 共存

在艺术院校的毕业创作中,传统的方式多以个体展示为主,毕业创作是独立完成的,这是由其艺术性所决定的。毕业设计的团队合作仅限于同专业合作,在毕业管理中已是成熟的管理模式。毕业创作是艺术院校学生本科毕业时,学校对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的主要考查形式。艺术院校的毕业创作是四、五年制本科艺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提高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性步骤,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毕业创作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校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应用,也是为走向社会能否面对实际工作的一次演练证明。同时,也是对艺术院校教学质量、学术水平、教学成果最有效的见证。每年艺术院校的毕业展,就是本校的盛会,是思想火花闪耀的一月。到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毕业展的时间,许多艺术的朝圣者会飞往北京,四川美术院校毕业展――开放的六月,不仅燃起学生的激情,也是教师之间、学科之间、院系之间学识的大比拼。

毕业创作、设计、论文答辩是学生四五年来对所学知识理论的检验与总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学科研究、创作和设计表达的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毕业创作和设计主要涉及科研、创作和设计的创新性发现、改造等方面,强调创作的独创性和设计实用性,要求具备清晰的创造性思路,具体的创作和设计方案和步骤。优秀的毕业创作/设计可以使创作者的创造思路和创新理念得到很好的展现,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优秀作品被收藏家和机构收购,优秀设计方案能够推广应用。

每年的毕业展,对于艺术院校就是视觉盛宴。四川美术学院每年“开放的六月――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黄桷坪的“创谷”活动,在推广教学成果、展示学院形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一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更加成熟、更具影响力,社会也寄予了厚望。同时,也以学生的展示作品为依据,核查各教学单位毕业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就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以及艺术专业不断融合的趋势,艺术教育界都在不断寻求毕业创作如何在专业限定性与学科拓展性之间的平衡。通过毕业创作展览所展现出的作品成果,看出各院系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精力投入等方面的力度,有利于检验和总结办学水平,有利于院系之间互相学习。

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展都在学生毕业之际,传统的毕业展示方式多以专业为主体,学生独立完成本专业内的创作/设计,设计类就是本班同学的合作为基点进行。优势在于能集中展现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科优势,学生能以本学科前沿的学术水平进行毕业设计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有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越发被看重。因此,毕业展的时间可否提前半年进行团队选择和组合,毕业创作/设计的呈现方式进行新的尝试――学科之间的交互性合作,寻求适应时展的学生培养模式的同时,是否能拓展毕业展现的管理方式呢?

一、提前准备,找寻先机

我国艺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也趋于齐全。艺术院校的学科发展随着社会的需要越来越细化。

4年中的最后半年,学生面临工作岗位的选择和设计实习的严格要求,研究生考试、毕业创作和设计、毕业论文与答辩,时间十分紧张。纯艺术专业(绘画和雕塑等)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最后半年中,是要一份好工作,还是把精力投入考研中,都是费脑力的事。

在全球化的事实面前,不管是纯艺术(绘画和雕塑等)还是设计,细化的分工和专业的团队,跨界合作,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就如纯艺术艺术家,为塑造自己的品牌,画廊、拍卖行、艺术机构、传媒的介入都不可或缺,甚至有些艺术家聘请策划公司进行线上和线下的营销。个人创作、扎堆取暖,以及自己打理自己的工作模式时代,渐渐远去。艺术越来越综合,艺术工作也慢慢地被撤解。艺术圈需要与更多的专业达人合作,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摄取人们的关注,设计行业更是摆脱不了合作发展的共识。

由此,多学科、跨专业交互式的毕业设计展示模式的提出,是具有时代意义和社会基础的。

二、专业互动,优势互补

中国的艺术院校,大多是多学科、多专业并存,纯艺术与设计学科各占一定比重。这样的格局为专业互动、优势互补的毕业设计呈现奠定了一定基础。毕业设计让全院的学生打散重组,学生自愿申报选题,选题可以是跨学科,也可以是多学科的合成,重在学科之间的交互性合作。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通过选题可以让纯艺术展示更具规模,设计作品更能符合市场或当下院校师生的审美。

中国高校的教学模式,重本专业、本系科的发展,而全院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特别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了解更为缺乏。常说流水不腐,院校的发展也是同理,交融、沟通、联系能让院与院之间、系与系之间互动起来。

例如,以当代艺术为主题的油画展。其中就涵盖了美术学、油画、视觉传达、室内设计等专业学科,这些学科的学生就可以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学科优势合作,美术学系学生统筹策展,油画系学生参展,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做形象宣传,室内设计专业负责展示设计……整个模式就是实际的展览演练。最终的评分按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标准认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选题情况负责该专业的毕业作品创想辅导,这种新的毕业设计模式,会给学生和指导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本科毕业后面临的就是社会,在跨出学校之前,学校就以相对实际的毕业设计对此进行检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共事态度。同时有利于学科相互了解、共求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曾申请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其实就是跨学科、团队合作为主的实验性活动。项目立足于相关专业及学科,包括人文社科课题研究、大学生创意创业项目、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发明及革新等内容。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支持学生的“奇思妙想”或“异想天开”。项目以兴趣为出发点,以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等内容作为选题主要方向,选题涉及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及应用创新等方面。项目实践的过程促进学生主动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归纳抽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成果转换的能力;这样的机会给富于创造能力的学生一个平台,引导学生领悟、思考。从中可看出对学生共存意识培养在教学方面的重要性,而毕业展就是对培养方式的检验。

二、分工合作,学识共存

学校是培养学生成为会做人、会做事、会共存、有知识,对社会有责任感,有事业心,德才兼备的人。学科之间交互性合作的毕业展现模式,就是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学科优势,进行 “共存”意识的有效演练。

4到5年的艺术院校培养,学生的个性得到巨大释放;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不断肯定,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加强。“自我”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的强有力标识。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个性化,会造成学生不能适应社会,不敢面对人际关系和错综复杂的工作交接。设计是为“人”,那么在即将走入社会之前,学生进行相互磨砺训练是重要的一环。

和谐是事物之间一种有序协调的秩序,是事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种共存状态。这一状态是同一系统或共同体的不同事物或个体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扶助、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共生共荣。和谐就要增强共存意识。一个漂亮的闹钟,有精致的指针、有趣的时刻,如果没有发条,功能就会没有了。同样,如果一个人凡事只专注于自己的利益,不从共存出发,那他自己的利益也会难于实现。人是群居性极强的动物,优势就在于共存。在学校,每个师生都是学校的一分子,学校是大家共同的家园,一草一木都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反之,师生的一言一行,也都关系着学校的形象和发展。而毕业设计就是师生思想的大撞击和大展示,师生相互体现自己存在的意义,彰显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优秀的毕业作品和优秀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在毕业设计中,让学生学会容忍、协调、妥协。“自我”的艺术院校学生,如果不做好“容忍、协调、妥协”的心理准备,那么就会面临强烈失落感的心理压力。

多学科的交互式合作,每个学科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就要树立起大局意识。所谓大局,对于一个集体而言,就是集体的整体利益。就是一事当前,先从整体利益着想,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并根据相应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需要张扬的,什么是要摒弃的,由此而得到创新性的设计思路,然后到创新性的优秀艺术作品和设计作品。

多学科的交互式合作,每个专业都得配合,需要把学科专业中的新思想呈现出来,以大局为重,进行协调。大局意识体现的是一种宝贵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一个人有大局意识,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集体利益,这就是他对集体的体谅、理解和贡献。大家都讲大局,才会有和谐共存的基础,才能最大可能地解决好各种矛盾和问题,消除分歧和隔阂,使许多事情由复杂变得简单,由混沌变得透明。

邓小平指出:“考虑任何问题要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大局,眼界要非常开阔,胸襟要非常开阔。”在多学科的交互式合作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人人都应增强共存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合理假想,挑战创作

多学科交互式合作的毕业,需要学生合理的假想,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同专业学科同学的加入合作。例如,服装设计系的学生需要有走秀的毕业作品展现,可能就是装潢专业的学生负责做广告;摄影专业的学生负责现场拍摄;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展场布置;动漫专业的学生负责展场中的特效处理。由此而形成毕业设计中的学科整合,让朦胧的概念化设计逐渐形成实战演习,以整体的较为完善的现实模式呈现专业细节,给导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会创造出富有独特魅力的毕业作品。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不仅是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还与当代艺术潮流和文化发展的态势相吻合。在我国艺术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大好机遇面前,笔者提出的本科毕业创作的构想,也是对艺术教育设计改革的一点期许。

(注: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艺术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规范性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01012)

参考资料:

[1]我校2008届毕业创作/设计教学检查全面检阅本科教学质量水平[OL].四川美术学院新闻网,2008-7-4.

[2]我校被列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校”[OL].四川美术学院新闻网,2008-10-6.

[3]李一青.大学生共存意识及教育探析[J].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07(6).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非首饰设计专业 首饰工艺学 教学改革

一.国内各高校珠宝专业现状。

通过对首都几所有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的高校的参观学习。发现尽管他们都有珠宝首饰设计专业但各有侧重。虽然通过走访这些著名大学有很大的收获,对《首饰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决不能把其中任何一所高校的教学模块照搬照抄过来。必须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考虑如何更好的完成本学院学生的教学活动。

《首饰工艺学》课程包括两方面内容:首饰设计和首饰制作。是安排在很多设计基础课之后开设的,但是如果按照给设计专业的学生上课的内容和方法给非设计专业的学生上课,甚至要求他们拿出和设计专业的学生同样的作业,是比较困难且不科学的。几年的教学让我感觉到调整非设计专业的《首饰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必要的。

二.怎样上好非首饰设计专业的《首饰工艺学》

非首饰设计专业的班级中一般由以后要考非设计专业研究生的学生和以后准备考珠宝首饰设计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两部分组成。所以在课上教师应该力求深入浅出,为的是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并喜欢上这门课,让他们实实在在的学到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用得上的知识。在课下对需要更多首饰设计知识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做相应补充辅导。

几年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对学生上课情况的调查分析,经过不断地对上课内容的调整,针对以上情况可以考虑做以下几方面调整:

2.1调整上课内容

首先做好课前动员,让学生们更清楚的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衡量标准,想保证到课率,首先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不单纯教授珠宝首饰设计和制作的内容。目的是让他们意识到设计无处不在,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对设计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更容易接受珠宝首饰中的美。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时刻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事物,让美和设计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培养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2.2改变教学方法

变教师单方面讲授的教学方式为让同学们共同参与的授课形式。要求大家在课上积极发言,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挑老师的错误和毛病,或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对有价值的想法会在课上或课下及时进行讨论和补充学习,不仅促使他们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听课的热情而且还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2.1调整设计作业的内容。变单一的首饰效果图设计作业为多种作业形式:

第一次作业:设计制作《个人小档案页》,此作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次作业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设计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实惠。通过这次作业鼓励学生尽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喜好。为以后找工作时的自荐书做好知识储备。通过这次作业,教师也会对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小档案页可以帮助老师记住学生的特点,也可以从作业效果来看每个学生的美术功底,了解一下整个班级的整体素质,在课程开始前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次作业为《品牌调查》,可以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的运用和理解情况,并能培养他们收集资料,整合资源,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全班同学共同对作业的评价和总结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自己存在的不足进行指正,对以后的毕业答辩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三次作业为《套装首饰的设计图》,是考核学生对《首饰工艺学》课程的学习情况的最好方式,比如学生对设计原则,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灵活运用情况及掌握手绘技术情况等等。

利用作业使学生把生活、设计和《首饰工艺学》联系起来,让他们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立刻就可以看到学习成果。

三.考核方法

以平时作业为主的考核方式。通过设计作业加深和巩固对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灵活的运用设计知识为自己服务,让他们认识到其实生活中设计无处不在。用这种考核标准拉近设计和生活的距离。力求从教学中提高对学生美学的感知能力,通过课上的讲解,课下的作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从而慢慢提高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以平时作业作为考核标准,可以减轻死记硬背的压力,使学生喜欢上课,愿意完成作业,让他们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美和设计带来的快乐。

如果这种考核方法能够实现,那么一名学生的成绩将由这几部分共同组成:个人小档案页+珠宝品牌调查作业+首饰套装设计=该生的最后首饰工艺学成绩。

四.总结

给非首饰设计专业的学生上《首饰工艺学》课不只是教给学生设计首饰,制做首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审美态度。

1.上课能和学生们有良好的互动,教学相长这是最理想的效果。

2.结合课上所学,逐渐让学生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明确自己的方向,知道大学几年的目标和方向并将如何去做才能让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更有价值,对毕业设计,毕业答辩也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作业可以让学生及早对对毕业设计毕业答辩有所准备,不再对毕业设计毕业答辩存在神秘感,不再彷徨,不再畏惧。

3. 提前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和找工作的紧迫感。告诉并知道他们应该怎么去为这些工作进行准备。一年的准备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毕业论文的内容和学习PPt的制作。对培养以后工作中的团队合作及工作责任感也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方明编著.《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美工毕业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 创新创业;毕业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2-0079-03

“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 [2]无论创新还是创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真正的前提。在重视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毕业模式的导向作用也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毕业模式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检测,更是一个方向性的引导。在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毕业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也顺应形势、与时俱进。通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渭南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实践,已形成比较完备的形式与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主要内容分为三个方面:

一、清晰完备的毕业设计相关制度。

好的制度能使人充满积极的正能量,坏的制度使积极者受到打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制度是从人才培养计划到教学大纲再到毕业设计执行的多维度、可持续制度。本专业从毕业创作实践及毕业设计报告两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与说明,旨在让毕业生对毕业设计模式有清晰认识。通过三年的实践积累,已经较完备的制度包括: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导师负责制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分组制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撰写制度。这三个制度分别从教师、学生、内容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毕业模式进行理论上的限定,其实也是从顶层设计上为毕业生的学术质量进行保驾护航。

二、毕业设计实践固化为舞台展演的形式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把学生毕业创作形式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展演。这种转变不仅能激发在校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认识专业能力的实用价值。这种改变引起了较大反响,2013届渭南电广视台分别在新闻频道、综合频道进行了专题报导。2014届毕业展演吸引国内诸多明星祝福。2015届毕业展演成功商演,为毕业生的就业架构了桥梁。

舞台展演是综合性演出,能将学生的四年所学用视听觉的综合方式呈现出来。学生亲身参与毕业展演实践,能全面体会专业学习的意义,进一步明确职业工作的职能与方向。由于设计作品是每个学生选择的方向和类型,能最大化反映学生的专长,所以也是毕业生就职的最直观的推介会。从2015届学生的单元话剧表演、2016届学生的整部话剧表演、2017届学生创作的话剧表演,三年来实现了舞美回归舞台,并取得突破性提升。

因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学习内容很庞杂,毕业展演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诸多的实践中寻找合适岗位,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把握好方向。形式虽然不能直接决定内容,但在实践中的确为毕业生和在校生都指明了努力方向。

在实践操作中,分工非常重要,需要从毕业年起始就开始实施。首先,要根据给学生所做的“毕业展演策划案”来确定最佳方案。其次,教师统一审核后,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人意向进行分工,并确定每组负责人。再次,对每组任务进行详细划分,并对负责人进行职责的解析。最后,在学生实施制作的过程中全程跟进,随时指导。具体可分为:导演组负责方案的具体落实,任务包括任务分配、节目排演、节目验收等;剧务组的任务:负责排演和演出时间、场地、设备、资金、外联等的申请与落实;演员组的任务:负责排演与演出;道具组:负责舞台调度设计、除舞台服装与灯光以外的道具设计与制作;化妆组:负责所有演员的发型及妆容设计与制作;服装组:负责所有演员的服装设计与制作;影像组:负责展演前期宣传与后期制作。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是交叉学科,是与美术学科、音乐表演、媒体传播等专业都相关的综合性专业,所以各组在完成好自身任务的同时,合作才是展演成功的最大考验。展演不仅对本专业的学生产生促进作用,对于院系之间、专业之间的合作也具有重要作用,是探索交叉学科间学科发展的有益探索。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毕业设计报告形式

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能力考察上重理论轻实践,学在在论文选题上往往存在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在重视实践创新的今天,将毕业论文改为与毕业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报告能更好呈现学生实践与理论两方面的能力。改变的不能只是名称,实质性内容的改变才是核心。

专业毕业设计报告从内容、形式、考察能力三方面进行了变革。内容方面要求学生根据毕业创作的初衷和过程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论证,对毕业设计实践的理论支撑与说明。形式方面:分为概述,就毕业设计题目的背景资料、目的方法、创新点等方面陈述;创意构思,就毕业作品的创意来源、创意过程、艺术特色、创作手法、人员分工、个人承担角色和任务等方面来陈述以及草图等;创作过程,可用草图、设计稿、展开图、创意稿、分镜、脚本、剧本、过程数据、参数等为主来陈述。成果综述,评述围绕着毕业设计完成的工作任务情况、主题思想、艺术特点、表现手法、表现效果等方面来陈述。这四个部分由表及里,按创作的完成顺序进行完整阐述。考察能力方面:考察学生条理的创作思维构架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展示能力。

四、结语

毕业设计注重实践能力的检验,让学生的作品在真实的舞台上呈现,更能直观展现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能给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以真实的创作体验。展演舞台让学生把专业、特长、兴趣交叉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更能反映学生的特长,为学生铺设良好的职业通道。

这种学生与教师根据个人意愿自主结合的形式,还能让每位教师的特长得到最大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方向不同,但往往需要指导就是自己不擅长的方向,水平难免就受到限制。新的毕业模式根据方向确定指导教师,能使教师专业方向更对口,这样教师所指导的毕业设计作品水平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当今演剧形式的创新、演艺空间的多样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实践与理论之间关系。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强实践环节推动教学理念变革,都是毕业新模式对教学思路转变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这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设计有所依托,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践行理论,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与专业设计的能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