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舞蹈教学8篇

时间:2023-03-06 15:58:13

中学舞蹈教学

中学舞蹈教学篇1

关键词:舞蹈专业;误区;独立学科;招生;学习意识;教学能力;高考

0 引言

因为我在高中做过舞蹈教师,所以对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一些现象有着深入的观察与了解,现就我对高中的舞蹈教学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1 明确专业路线

现在,高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很多人认为;音乐就是声乐,声乐又包括了舞蹈。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音乐的定义;物体规则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乐音,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就是音乐。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舞蹈是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已有节奏的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由此可见,舞蹈和音乐是两个独立的学科,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各自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的主体是歌唱,而舞蹈的主体是舞蹈动作。两种艺术形式是不同的两个专业学科。声乐随着发展的不断完善,对“呼吸技术”也日趋规范,歌唱要求“用气息拖住声音”,肯定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呼吸方法相对单纯。而舞蹈的气息相对复杂的多,几乎每一个舞种都有其独特的呼吸方式。舞蹈演员对气息的把握直接影响着舞蹈动作的完成。舞蹈最禁忌的呼吸方式就是把气息放在胸腔,气息放在胸腔会使整个人体变的僵化,从而动作生硬,失去观赏价值。由此可见,声乐最重要的是气息的控制,而舞蹈的气息又与之相碰撞。有联系却各不相同。

高中的学生从入学就应该给自己规定好选择的专业路线,不要幻想同时学好两个专业学科,这种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国歌唱家、舞蹈家众多,但是没有一个人可以身兼歌唱家和舞蹈家于一身。原因就在于舞蹈和声乐,在一定基础上是相互制约的,再者,高中的学科众多,时间较紧,压力也大,从精力上来讲,学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支配自己去研习两个专业。如果强行学习的话,那只有一种结果,就是每个都学习的半斤八两,似像而非。因此,学习时一定分清主次,否则到高考时再后悔已经晚矣。

从教学分工上来讲,教师应当各务己工,各尽其责,明确的分工才能进步,隔行如隔山,每个专业学科都有其独到之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都是对我们专业的要求,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带出专业的人才,只有专业才能被专业院校录取。专业院校招的是专业人才而不是一个会而不精的人,由此可见,这我们专业教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以分工明路线,以精确谋发展是相当必要的,是迫在眉须的。

2 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

作为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他不仅承载着学生的成绩,更加承载着学生未来人生的一个发展方向。我们在选拔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看到学生的可塑造性,要看到学生将来的发展潜力,我们选定的学生不仅要着眼于学生高中的学习阶段,更要放眼于学生的高考乃至学生未来的发展。

舞蹈专业学生的选拔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形象要好,形象就包含了对学生的身高以及身体比例的要求。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我们通常看到学舞蹈的学生就感觉气质很好,这跟我们对形象的要求是密切相关的,也可以说是我们形象的一种体现。其次,舞蹈对身体柔韧度的要求是很高的,扎实的基本功是舞者必须要具备的能力。然而我们很多学生学的晚,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定型,韧带较硬。因此,柔韧度的解决成为我们选拔学生的问题之一。最后,舞蹈的学生要具备高端的协调能力,也就是我们的舞蹈感觉要好,我们看到舞蹈时都会觉得很美很舒展,这就是我们舞蹈感觉的体现。舞蹈对于感觉的要求是细腻的,有时是对一个部位的要求,有时是对一个眼神的要求,很难把握,感觉是需要先天的能力加上后天的磨练才可以去完成的一个细致入微的东西。这称为我们招生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些年,随着很多高中相继开设了音舞特长班,报考的学生也是与日剧增。这样不免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现象,很多学生报考这个专业,不是因为真正的喜欢、爱好这个专业而是认为这个科目对文化课的要求较低,是通往高中,通往大学的一条捷径。艺术是需要天分的,没有十分的热忱,没有相当的爱好是很难参透艺术、很难融入到艺术学科里去的。

我们的招生工作必须做到“高标准”“高规格”,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高,要严谨,对于招生工作一定是“宁缺毋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解释。我们选定的一定是符合舞蹈要求的人才,我们要带着他们的希望让他们去成长,让他们在未来艺术的天空中去翱翔。因此,招生工作一定要细致入微,不可草草了事,因为我们承载着太多的希望。

3 教学过程

舞蹈的教学过程是漫长的,艰辛的。舞蹈是需要耗费长时间去训练的一个艺术学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是一个慢活,出东西很慢,而且必须精工细作,学生能看到的自己的进步也很慢。因此,舞蹈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很高的耐性和毅力去学习、去完成。面对高考,舞蹈的教学过程就是高考的影子,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高考的质量。所以舞蹈的教学过程成为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环节纷繁复杂。

(1)明确学生学习意识。舞蹈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舞蹈的种类有:中国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国标舞。舞蹈的学习过程又分为: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毯技的学习等。基本功是所有舞蹈的基础。基础不牢什么都不可靠,就像建造房子一样,好房子一定有好的房基。房基不稳就会房屋倒塌。然而很多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舞蹈就只是娱乐当中的伸伸胳膊,扭扭腰,随着音乐摆动,而忽略了专业的舞蹈基础。即使他们知道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但是也不愿意为此付出,因为基本功的训练是枯燥的、乏味的、痛苦的,他们敬而远之,去远离,去逃避。这种意识显然跟不上高考的步伐。舞蹈的道路是漫长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然而作为高中教学来讲,专业课的时间又是短暂的,如果只依靠课堂上的时间学习的话,无疑会造成学生学习时间的匮乏。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要具备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要抓住课余时间去练习,去钻研。“师傅两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但凡我国知名的舞蹈家,都有一段自我刻苦学习的历史。著名舞蹈家黄豆豆,自身条件不是特别优越,就是凭着自身的勤奋,成为我国最著名的舞蹈家之一。欲学习,先培养其意识,只有意识领略到了,才能帮助自身去更加努力的学习。高中舞蹈作为一个特色专业,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也应该迎难而上,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2)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舞蹈教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既要研习舞蹈理论性的东西,又要具备专业方面的技能。高中教学又有别于专业艺术学校的教学,相对而言,高中的学生起步晚,课时少,而且最后高考时还要和艺术学校的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去竞争。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有计划、有重点的教学。针对高中阶段舞蹈学习起步晚、课时少、时间短的现象,舞蹈教师必须制作出一套完整的计划,有计划才能做到有目的的训练。高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面对三年以后的高考,但是舞蹈专业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在短暂的两年怎样完成一个成套的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在计划中进行学习,在变化中寻求问题。舞蹈的科目众多包含了基本功训练,民族民间舞,毯技课的学习,学生想在短暂的时间内把每个科目都学的精通是不现实的,教师必须把握高考的需求,有重点的去向学生授课,让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好的效果。另外,文化课方面也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必须保证对文化课程的学习。2)因材施教。每个人学习舞蹈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个人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既遵循了共性,也显露出了个性。教师应当及时去发现去了解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根据不同的身体条件,不同的思想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施行不同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3)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舞蹈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培养教学的自觉意识,培训教师应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与能力,培养对自己教学进程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反映的敏感性。有了这些能力和习惯,就会自如的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是随着教学经验不断的积累而增长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总结经验,去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作为校方,应当注重学校教师的二次学习,在有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把教师送去进修学习,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3)师生共同学习、创造。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努力的去学习。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交给学生准确的学习方法,去锻炼学生。师生应当共同努力,共同进取,为学生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高考的应对及其总结

高考的瞬间体现的是学生十几年的日夜苦读。舞蹈考生也是一样的,高考承载着他们太多的理想与希望。高考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形式,是对学生一个很大的考验。作为舞蹈的考生,应当对高考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首先还是要注重自己平时的学习、训练,要牢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天上是永远不会掉馅饼下来的。大学招的是人才,人才是通过功底的展示体现出来的。其次,心理素质要好,做到不怯场,高考虽然是瞬间的,但是对于大家的门槛是一样平的,思想包袱不要过重,考试时行走立站一定要磊落大方,尤其是在考场上更要昂首挺胸,不小气、不萎缩。最后,舞蹈的考试是存在一些机遇性的。因为评委的不同,所以欣赏眼光,欣赏水平各不相同,再加之考试状态的不尽相同,考试是难免出现一些偏差的。因此,多考几个学校是很有必要的,选择的多,机遇就相对更多一些。高考完毕以后,教师应当尽好的做好高考总结工作。高考地体现出的是几年的教学成果,教师应当准确分析出高考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5 结论

高中的舞蹈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大学输送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个环节还没有被人们正确的认识,还有人认为舞蹈是音乐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点。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舞蹈教育从招生开始就要非常的严谨,整个教学过程要专业,这样高考时才能考出好成绩。才能回报社会大众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中学舞蹈教学篇2

舞蹈技巧是优秀舞蹈演员必须掌握的训练技巧,在舞蹈教学训练中,舞蹈动作要求做到稳健、流畅。舞蹈技巧运用是构成舞蹈艺术整体的要素之一,所以,舞蹈技巧的训练对舞蹈任何形式的表演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舞蹈技巧训练的应用

舞蹈技巧的训练水平,能直观地体现出舞蹈者的专业水准。它包含运动学与医学双方面的技巧,能把人体优美、稳健的动作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人体运动一直是科学领域探讨的话题,而舞蹈中不仅包含人体运动学,还包含了运动生理学与心理学。

目前我国的舞蹈教学在科学运用的范围有:关于人体热身方法、身体治疗学、身体各项机能的相关研究及锻炼方法等。这几种舞蹈教学方式应在实际训练中多加运用,当然并不单单是让舞蹈学习者学会更多复杂的身体运动技巧,而是通过对以上舞蹈教学方式的讲解与学习,了解舞蹈教学中身体能体现的各种动作,感受来自舞蹈技巧的魅力,然后才能对学习舞蹈技巧产生热情,表现出稳健、优美、潇洒、委婉的舞蹈魅力。

舞蹈技巧的训练是讲究方法的,只有掌握其精髓,才能表现出更好的舞蹈。这是有一定的学习方式的。第一,对舞蹈这门学科的内容要有全面的了解与自身体会,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只有熟练掌握舞蹈训练方式,才能在舞蹈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课堂上对于舞蹈技巧的讨论要特别重视,之后才是舞蹈的具体演示。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舞蹈动作的讲解,让学生熟悉前后动作之间的联系与转换技巧。训练时身体的力量与柔韧性是分不开的,这对一些动作有很高的身体要求,所以,基础知识的理解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第二,舞蹈教学是为了培养舞蹈演员艺术素质的,艺术是具有表达能力的,而舞蹈能更好地锻炼舞者的这种表达能力。在舞蹈训练中,身体动作的流畅与连贯虽然让观赏的人感觉舒适,但这不是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第三,舞蹈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舞蹈训练开始前,学生要做到充分热身,使身体活动开,以免在训练中出现身体受伤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热身就已经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使学生真正学习舞蹈技巧的时间很少。但是,舞蹈不是有氧运动,只有优美的动作、充沛的感情才是舞蹈表演的魅力所在,而想要跳出优雅自然的舞姿和充满力量与美感的肢体动作,只有身体伴随呼吸的频率而进行动作,再通过合适的配乐,才能表现出完美的舞姿。

二、身体技巧与舞蹈技巧

舞蹈技巧训练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出场、旋子、飞脚、侧空翻、后空翻、小翻等,这是在舞蹈技巧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这些动作能让舞蹈表演张弛有度,具有表现力,也更具观赏性。但是,这些技巧的训练对于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坚持训练,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现代舞蹈不同于旧时代的舞蹈,舞蹈技巧的多变和创新成了现代舞蹈考核的新指标。就目前来看,舞蹈院校对于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做得不是很好,缺少专门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只有通过专业的指导与训练,学生才能参加舞蹈表演,而且在舞蹈演出时,可以很好地确定自己表演的位置,从而配合他人完成表演。舞蹈学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舞蹈学习者提升对于舞蹈的创新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所以,训练时,专业的训练与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身体技巧的训练主要内容是:力量、柔韧性、持久力、跳跃、速度等方面,这是人体都具备的,也是最基础的素质能力。关于舞蹈专项素质的训练内容,则是对舞蹈技巧与身体各部位配合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的好处就是利用舞蹈技巧中一些高难度动作的反复训练,来锻炼身体技巧。

身体技巧的训练与舞蹈技巧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舞蹈技巧训练中,只有身体素质达标,才能更好地展现舞蹈技巧;而也只有舞蹈技巧完美地展现,才能更好地体现身体素质。专业的训练才能带来专业的效果,舞者只有?过专业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

中学舞蹈教学篇3

舞蹈美学;舞蹈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舞蹈教学是指舞蹈教师在特定的教育理念下,依据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的传授,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的系统知识与技能,并提高对舞蹈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能力的过程。舞蹈教学包括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而以舞蹈本体为研究中心的舞蹈美学,则着力于探索舞蹈本体存在与发展的内在的审美规律和指导舞蹈学相关分支学科的实践与发展[1]。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舞蹈技法,还要将舞蹈美学融入到舞蹈教学之中,利用舞蹈美学来促进舞蹈教学,通过对学生美学理念的灌输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舞蹈技巧、建立审美理念及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对教育方法和内容有所丰富。

1.舞蹈美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建立正确的的审美理念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学生是舞蹈教学的对象。张楚廷先生认为美育的使命包括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2]。这是很精辟的见解,具体而言,舞蹈美学对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舞蹈美学能够推动学生自身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教育并非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教育来推动学生人格的形成,达到学生的自我完善,舞蹈教学也是如此。舞蹈具有形态美、力量美、神韵美的美学特征,而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和吸收并非只通过外在的推力所能达到的,而需要学生通过对舞蹈美学的知识的吸取,进而将其吸纳、感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舞蹈的美的认识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推动其人格心理的塑成和自我的完善。

舞蹈美学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内化”,增强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舞蹈,以严谨的建筑的秩序流动,以音乐浩荡奔驰的生命收敛为韵律,从而表现出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表现出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节奏表现的常状态,而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使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身化。”[3]舞蹈通过将人即舞蹈主体对外在世界的理解通过深层次的理解,然后借助具体的舞蹈动作来将其动作性、节奏性和抒情性进行外在的展示。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主体对外在物象的“内化”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学生通过对舞蹈动作的学习并将其通过自身思考再进行外在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打破了主体和客体对立而实现了二者的融合,这对于学生心理结构的优化和心理调控能力的增强大有裨益。

舞蹈美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有助于技能的掌握。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思维方式。美学理论更多是的通过精神层面的理解与灌输即逻辑思维来展现的,而舞蹈动作则是通过具体的肢体动作和生动感人的形象去打动人的,即形象思维来展现的。舞蹈教学是将舞蹈美学的理论和舞蹈动作实现合一,学生通过对具体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一方面对提高了自身的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将美学的理念用到舞蹈技能的学习中,利用美来提升自己对技能的认识和掌握,达到身形协调,动作统一,充分展示舞蹈之美。

舞蹈美学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与人的感知力、洞察力、想象力、理解力、情感体验能力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舞蹈美学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然后再通过艺术创造将舞蹈的自然美、社会美、意识形态美展示出来。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对舞蹈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具有形态美、力量美、神韵美的舞蹈技能的掌握,对舞蹈艺术形式美和舞蹈艺术内容美的感知,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如何提升这一能力的途径上,首先要注重对审美经验的积累,注重学习中的点滴;其次要重视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刻苦学习;最后要重视对审美想象力的培养,美学侧重于对形式美的理解和展示,提升自身的想象力,进而将其用之于创造能力之中。

2.舞蹈美学丰富和发展了舞蹈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舞蹈教学是舞蹈美学的基础和服务对象,舞蹈美学则为舞蹈教学提供艺术指导和美学参考,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4]。舞蹈美学一方面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对舞蹈教学的方法有很大的补充和发展。

舞蹈美学丰富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丰富。在如何定义美学的问题上,有人认为是“理念”的学问,有将其看成是研究感性的学问,有将其看作对固定领域和事物的“美”的标准研究的学问,有人将其定义为“艺术哲学”,将其看作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依照马克思主义“是研究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审美关系的学问”的定义标准我们认为舞蹈美学是文艺美学的一个分支。而艺术美学包含诸如美学理论、各子范畴的美学等等,涵盖范围极为宽泛,因此舞蹈美学不是单一孤立的学科,而是多种理论和学科相交叉性的学科。“舞蹈美学是从美学视角出发,探讨舞蹈的审美创造、审美表现、审美规律、审美特点、审美价值的学科。”[5]传统的舞蹈教学的内容一般只是教育的主体对教育对象进行单一的技术性的教育,而将美学的相关理论引入舞蹈教学中,可以对发展出新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技术性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上丰富舞蹈教学,拓展出新的学科,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新颖性等,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舞蹈美学更新和发展了舞蹈教学方法。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技术性讲解来获取教学成果。而将美学理论引入舞蹈教学中,则可以对舞蹈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和发展。“舞蹈之美的表象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社会因素,我们不能就舞之美而论舞之美,而是应该将舞蹈之美与自然、社会文化等生态环境相连,系统地、全面地分析其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舞蹈之美的影响的原因、特点、方式与规律等问题。”[6]因而,舞蹈美学对舞蹈教学方法的更新主要基于如下两个方面:首先,舞蹈美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前已论及,舞蹈美学是一个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而舞蹈本身又是舞蹈主体将其对客体的认识进而以身体姿态的形式将自然美、社会美、意识形态美展示出来,这其中涉及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问题。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主体自身的学科构成、具体的社会状态、客体的状态等等都会影响到主体对客体的看法,这势必会涉及到诸如哲学、社会学、自然科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等诸多学科的内容,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入舞蹈美学也必然导致舞蹈教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次,舞蹈美学教育方法的多元性。传统的舞蹈教育方法一般采取教师对学生单一的技能说教为主,较为简单和机械。而舞蹈美学作为综合性的学科,其可以将美学教育的诸如精神分析法、解构法、历史研究法、符号文艺学等方法引入到舞蹈教学中来,通过对具体动作的全方位剖析,并进行理论的全新构建,最后依据教育主体及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舞蹈美学对舞蹈教学主体提出更高要求

由于在舞蹈教学中引入了有综合性质的舞蹈美学,这对教学主体即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舞蹈教师要完成“精专型”向“既通又专型”的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这种要求大部分只是局限于技能一项上,即看舞蹈教师的技术能力,而对教师的其他要求相对较少,集中表现于教师技能“精专”。但不管在现代教育的要求下,抑或是舞蹈美学的要求下都需要教师完成由“精专”向“既通又专”的转变,如此才能保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做到“既通又精”,就必须:首先,教师要保证自身的业务能力,要有娴熟而精细的舞蹈基础、技能及表现能力,这是作为舞蹈教育主体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要求教师精通教育方面的技巧,对教师的教育理论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要学习和熟知教育方面的理论;第三,教师要掌握美学的理论并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要注重自身的美学理论积累和能力历练,教师既要阅读大量的美学书籍来充实自己的理论能力,同时又必须在自身的舞蹈学习和锻炼中将美学贯穿其中,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只有将这三种知识及能力完全具足,教师才可以将自己的业务技能,在美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合理而正确的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即学生进行指导,保证舞蹈教学高质量的进行。

舞蹈美学促使教师对“主客二分”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完善教学理念。传统的舞蹈教学所采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教育理念,即将师生间划分出主体和客体。这种教学方式舞蹈教师承担了多种角色,如教书育人、行政管理的角色、心理导向角色和自我定向角色。这种主客体泾渭分明的划分使得客体无法对主体进行促进和感染,无法进行充分的互动和交流,这就对师生间的平等交流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美学理念的引入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必须摈弃这种具有主客体二分的教育方式,而应将教育中的师生交流看作是主体间的沟通与互动。首先,我们还要改正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单极表演的模式,这种模式下舞蹈教师作为导演对舞蹈教学过程完全控制,这种单极的表演是对学生群体的漠视。在美学理念下的舞蹈教学中,我们要建立的是在教学活动中由师生共同表演而共建意义的教育模式,师生在舞蹈教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而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双方都可以将对舞蹈的理解进行相互表达和阐释;其次,教师要摈弃传统舞蹈教学中师生间互为手段的模式。这种模式将对方看作是实现自身目的的一种手段,这就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无法摆脱控制与被控制的角色而难以形成融洽的和合关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我们要将人看做目的而非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和理解人,才能使师生形成融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师生都具有个人意志,而双方也都可以去帮助别人或获得自我经验,双方通过主体间的平等交流而共同获得成长和发展,而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舞蹈美学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促进教学对象的成长和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扩展,还提升了教育主体的素质。但舞蹈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舞蹈美学引入舞蹈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舞蹈教学中将美学和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但基于学理和实践我们都有理由坚信,在舞蹈教学中引入舞蹈美学必将能促使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1]古丽米拉・吾尔买江.舞蹈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舞蹈美学[J].北方文学,2012.02

[2]张楚廷.美学教育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3]黄汉华.由诗及乐由乐及美――宗白华《美学散步》阅读札记[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中学舞蹈教学篇4

关键词:舞蹈舞感舞蹈教学培养

舞蹈以人体为工具,以形体动作的走位为手段,通过舞蹈运动本身表达作品意图及个人对作品、对生活的思想感情、理解诠释,舞者的身体神态、动作韵律、舞蹈气息、化装扮相等随着音乐的起伏传递给观众其表演作品的深邃,传递舞者的内心世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共鸣震撼。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舞蹈是生命的情调,是最直接、最真实、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最体现作品与舞者的是舞蹈感觉,舞蹈感觉好像是看得见,又不是人人都能捕捉得到的精灵,它是对舞蹈理解所体现出来的感受,有的舞者的舞感是得宜于先天舞感天赋好,有的则是后天的引导培养。舞蹈教学中的“舞感”培养可以说是舞蹈艺术永不衰竭的生命源泉之一,我们通过教学中得到舞感后能够去掌握舞蹈的风味,追寻舞蹈的内涵,找到真正用心舞蹈的感觉!

一、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舞感”

舞蹈是人肢体的动作艺术,动作中律动的“动”是舞蹈的核心。正因如此,舞蹈技艺的难度往往被视为衡量舞蹈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这样的要求标准致使有些舞蹈教学较偏重肢体素质的训练,而对于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培养、艺术涵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随着舞蹈理论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强调舞蹈编排的美感和内涵性,重视舞蹈者本身的表现力和内在的情感渗透。因此,在许多舞蹈教学中,舞蹈课的教学也在不断更新理念,在对学生肢体基本功动作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舞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对于舞蹈具体表现来说,一般分为舞者外部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两个部分。外部肢体动作指的是舞蹈的动律、动态;内心情感是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因素。这两部分不分先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在动作上与思想情感上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

1.提高学生感官反应的准确性、协调性和敏锐力

舞蹈感觉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人们在舞蹈动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感觉,它首先是建立在有肢体动作的“动感”基础上的,所以说舞蹈的动作动感是舞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者个人动作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这个舞蹈者舞蹈水平好坏的根本前提,每个人都有先天反应的差异,都具有先天的不同。有人天生应变能力强,协调性好,有人就较弱。因此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提高舞蹈者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然而,舞蹈的动感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动感,而是对舞蹈这全身各部位动作的高度敏感力和协调性,这就是舞蹈感觉的基础。舞蹈训练实际也就是这一简单道理的延伸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通过规范的专业训练逐步扩大舞蹈形体技术范围,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肌肉组织、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与感受力。规范的基础训练是在不断地增进这种动感的敏锐度、协调性和准确度,例如:舞蹈训练中常规的“擦地”动作,舞蹈者长期练习“擦地”,不仅加深了对绷脚、外开、延伸等腿的形态的准确感觉,而且还加强了脚底、脚尖对于地面相互关系的敏感程度。系统大量的科学练习,不断地接受器官与外界信号的反馈,使得舞蹈者能对自己的动作迅速地做出准确反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舞者都需要一个规范系统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训练技能,一方面是对自身动感准确性的培养,这也正是提高自身感官反应准确性和敏锐力的正确途径。2.外部肢体动作的培养

作为表演者的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协调性强、敏锐力强、匀称的外部形态。通过系统基本功的形体训练,最大限度地美化学生肢体的线条,增强学生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扩展其自身素质。有了这个基础,舞蹈表现力就容易找得到。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的动作规范化。我们要在肢体训练的基础上,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性潜力作为舞蹈教学的出发点,把情感领悟能力的培养确立为教学的重要标准,从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舞蹈肢体的表情有时不单单是靠某一个动态的部位来表现,在一抬手、一投足等动作过程中,气息也是贯穿作品的因素,培养学生身韵中的呼吸协调是做动作的学生去领悟作品的重要途径。

3.内心情感的培养

舞蹈情感的表达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包括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通过各种面部的表情、手脚走位、身体的摆扭等来统一传递内在情感。舞蹈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悟性入手,通过长期观看欣赏舞蹈作品达到潜移默化,使学生学会用心领悟,用情表现,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作品中去。在内心情感培养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叙述舞蹈及本身的内心情感,所以首先要使学生学会眉目传情。教学中还可以用不同心情、场合的眼神来训练怒眼、喜眼、哭眼、怨眼、哀眼等多种表情,要求学生通过眼神来表达内心世界。

4.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自找题材、自找音乐、自我设计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的内在创作激情一旦点燃,就会突破自身而大放异彩。这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舞感能力,提高舞蹈综合素质。

二、舞蹈教学中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

俄国著名舞剧编导家罗·扎哈咯夫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可以看出舞蹈都是与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舞蹈跟音乐之间存在共同点,舞蹈需要音乐作为铺垫后对其作品进行激化与强化,舞蹈的动作创作都要对应音乐来进行。舞蹈和音乐都直接表达感情,而音乐的表达更具备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表达产生重叠干扰,而是更进一步的烘托,特别是音乐中的抒情性更是舞蹈生命力的升华。舞蹈教学中,除了舞蹈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外,音乐感知能力的培养也是舞感的基本条件之一,是舞者水平高低的重要前提因素。

参考文献:

[1]刘群杰,王淑香.舞蹈感畅想[J].舞蹈,1997.

中学舞蹈教学篇5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育 民间舞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如今,幼师舞蹈教育中已经涉及到了民间舞蹈教学。民间舞蹈极具观赏的美感,也能够表现出中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增强幼师的信心,培养幼师良好的情操和思维能力。如何让幼师喜爱民间舞蹈,学会民间舞蹈,这需要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引导。

1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优势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民族民间舞多是以载歌载舞为主的集体舞,由于民族文化的融合,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舞蹈动作。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特色,因为地域差异而表现出各式各样的风土人情。例如蒙古族舞蹈的豪放、傣族舞蹈的婉转。民族民间舞蹈内也含有现代生活中的舞蹈活动,渗透了各地区的民俗和礼仪活动因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形式有着多样的形式、悠久的历史、广泛的题材,而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数量。民族民间舞蹈可分为传统民间舞蹈和现代民间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既可以了解先辈们的古老娱乐形式,领略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内涵,而且在练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协调,充满艺术效果和美感。

2民间舞蹈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2.1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

舞蹈需要音乐加以伴奏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艺术效果和美感。民间舞蹈的音乐有着节奏鲜明、情绪欢快、曲调活泼等特点。民间舞蹈的情绪色彩、节奏旋律都会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感染学生们的心境和情绪。在下课之后,学生们会随意的晃动着身体,打着拍子。在学生们课间休息时段,播放一些民族舞曲的音乐,顺便加以教导音乐内容和其中富有的感情,学生们会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其中。

民间音乐《红绸舞》,学生们听着曲子,就会联想到东北的秧歌,并且能够从心底感受到乐曲的内在含义。学生们兴趣高涨的时候,教师上台持着红绸,配着秧歌十字步上台,表现几个秧歌舞的动作,并对学生们解释道:“这是东北秧歌,这也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一个代表性舞蹈。人们劳动之余,以及遇到节日、粮食丰收时期,常跳这样喜庆的舞蹈。

除了我国的民间舞蹈之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外国的舞蹈音乐,例如西班牙的《斗牛舞》、俄罗斯的《头巾舞》、日本的《插秧舞》、爱尔兰的《踢踏舞》等。

2.2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

学生们有了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常识课上加强学生们对各名族、各地区文化风俗的认识。有了这些基础,学生们学习民间舞蹈就变得简单多了。学生的民间舞蹈教育的选材,要注意把握,要选择有着浓郁风格,并且有着青少年特色的舞蹈。学习民间舞蹈,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和协调性。例如学习蒙古族舞蹈,先学会《奔驰》、《挤奶》的动作律动,注意手腕和“跑跳步”的动作练习;学习藏族舞蹈,要先学习“手臂动作”、“脚的抬踏”动作律动等等。懂得了这些舞蹈的基本舞姿,才能为以后学习幼儿舞奠定基础。

学习蒙古族的舞蹈,源于蒙古族人们在大草原上过着放牧、挤奶的生活,因此在舞蹈中有着蒙古人放牧的豪放动作。蒙古族民间舞常表现出矫健的大雁、多样的马步。而且,蒙古族民间舞的音乐节奏欢快、热情奔放,富有草原的生活气息。表现雁为主题的舞曲多为民歌,所以常用散板自由节奏来表现辽阔草原。蒙古族的舞蹈有很多复杂的舞姿,比如立姿、坐姿、跳姿、转姿。学生在学习蒙古族舞蹈时,需要练习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而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整体协调性。会更容易学习后期幼儿舞。蒙古族舞蹈节奏的变化,学生也要随之身体发生变化。学生还要准备的了解蒙古族舞蹈中步伐。而步伐的练习,对学生以后学习任何形式的舞蹈都有帮助。像其他的民族民间舞蹈,例如傣族、藏族、维吾尔族,它们舞蹈的基本形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美感。

2.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了培养兴趣、感受律动以及应用舞蹈,学生的民间舞蹈水平会有更大的提高。而民间舞蹈水平的再次提高和巩固,最好的办法就是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舞蹈视频,让学生们感觉民间舞蹈的民族性和动作素材究竟表现方面。优秀的幼师舞蹈作品既立足于幼师生活中,也有韵律的表现出幼师的动作语言和意趣,更能够起到育人的作用。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独特的舞蹈文化和风格,欣赏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视频,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习舞蹈的兴趣。

例如《花满小城》舞蹈视频,该舞蹈具有热烈的情绪、爽朗的节奏。当舞台上出现怒放的手绢花时,学生们很快就注意到了这是东北秧歌内独有的手绢花动作。舞蹈中出现的中胯部扭动,也让学生感觉到了中西方舞蹈文化融合形成的美感。而《友谊、和平》等舞蹈,都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激发了学生们的民间舞蹈意识。大型的民族舞蹈《丝路花雨》,能够让学生们感受中华民族民间舞蹈所带来的震撼力。

2.4奠定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

民间舞蹈婉转优美,多注重细节上的把握。由于掌握的技巧比较多,而且舞蹈的强度不大,因此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基础舞蹈。例如云南哈尼族的帽子舞,舞蹈以女性为主,她们拿着别致的帽子,在头上盘旋,灵活的跳动着。而男子在一边击乐伴奏,配合女子变换队形。帽子舞轻巧活泼,讲究的是自由舞动。学生掌握好哈尼族的舞蹈细节,便可以学习好帽子舞。而通过学习和掌握多民族、各地区的舞蹈,学生便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础。以后学习幼儿舞蹈将会更进一层。幼儿舞蹈要注重审美和情感的表达,这样更能让儿童理解和接受。

3结束语

幼师的民间舞蹈教学,能够全面的发展幼师素质,并能够将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发扬光大,培养一批爱好舞蹈的学生。对幼师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意义重大,但实属不易。由于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知识素养还不够完善。作为教师,需要用一些科学合理方法去激发学生们学习舞蹈,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学习舞蹈。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们民间舞蹈的动作,也要告诉他们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领悟民间舞蹈的真正含义,更能学会民间舞蹈的精华。而学生在学习了民间舞蹈之后,更有利于学习后期的幼儿舞蹈。

参考文献

[1]张琳.“元素教学法”在民间舞蹈教学与创作中的得与失[J].大舞台,2009,(4).

[2]李云萍.将幼师引进民间舞蹈的百花园[J].大众文艺,2010,(15).

中学舞蹈教学篇6

一、舞蹈艺术表演教育的原则

(一)点滴渗透的原则

所谓点滴渗透的原则,是指在舞蹈艺术表演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渗透对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训练。例如,在舞蹈基础知识教学中,要进行舞蹈审美知识的渗透,以使学生了解有关舞蹈艺术美的表现意义。由舞蹈技能技巧训练和动作表现能力训练构成的训练教学,是舞蹈表演教育的基础训练内容。舞蹈表演的课堂训练教学也要遵循点滴渗透的原则,对于学生来说,要想真正学到舞蹈艺术表演的真谛,必须把功夫下在平时。不仅在学习欣赏他人的表演时要全神贯注,细心揣摩,而且在教学训练中也要关注每一个细微末节,对于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无论是舞蹈表演中不同眼神的艺术表现,还是在舞蹈组合中肢体肌肉的张驰动静,都应当悉心揣摩,心领神会。在舞蹈艺术表演教育中,坚持贯彻点滴渗透的原则,不仅符合该学科的教学特点,而且较好地适应了学生学习舞蹈艺术表演的认知发展这一客观规律。

(二)激发兴趣原则

人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通常总是保持着愉快的心情去探究,使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在舞蹈表演艺术教育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常常能够推动学生排除困难,坚持寻求知识、努力刻苦训练。青少年中存在着不同的兴趣发展类型,有必要将游移变化型、多角变化型和起伏波动型的学生引导为持续发展型。激发学生对于舞蹈艺术表演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二、影响舞蹈表现力的因素分析

(一)先天遗传因素

有学者认为舞蹈表现力完全取决于舞蹈演员的先天遗传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不乏如果父母从事舞蹈工作,其儿女在舞蹈表现力方面较为突出的例子。

(二)社会生活环境因素

遗传无论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潜在的能力,社会环境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潜在能力的运用。舞蹈表现力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如果经过好的培养是完全能够在后天得到强化的。

(三)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大多数舞蹈演员接受基础教育的场所,在校园里会接触到最基本的舞蹈训练,学校也就成为了培养专业舞蹈演员舞蹈表现力的第一课堂。课堂教育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专业舞蹈演员对于舞蹈内涵的感知,进而影响其对舞蹈的表现力。

三、培养舞蹈表现能力的方法

(一)强化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及了解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最终体现目标是让观众在舞者的一举一动中领会其中所蕴含的内涵以及精神。因此可以这么定义,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其经典之处,尤其是一些被传之为经典之作的舞蹈作品,其能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以及历史的影子。因此,当我们在欣赏一个舞蹈的时候,不应该只是观察其技巧动作有多么的高难度,而更应该用心去体会舞蹈中蕴藏的艺术表现力。一个真正舞者的伟大之处,从来就不是因为其本身的高超舞蹈技巧,而是她在舞动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带给观众由衷的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是源自于舞蹈表现力。舞蹈,就是通过舞姿来将艺术形象化,表现出舞蹈作品背后的无价情感。它并非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语言,可以通过说话人的一吐为快来将其完全表达出来,只能在日渐一日的培养中加以强化和体会。所以,舞蹈学习者可以在舞蹈训练中的肢体训练中自我强化,由动作本身出发,去探索神情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含义。在舞蹈中,同过自身的舞步与五官神情的自然结合,由心构筑舞蹈艺术的实体形象,给人以真正意义上美的享受。

(二)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

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舞蹈形象都是来自生活的,舞蹈创作者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激发创作热情,用艺术的手段加工、整合这些素材,用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形式予以体现,其实,创作舞蹈作品、塑造舞蹈形象都是为了再现生活、反映生活的。所以舞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使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具有表现力。但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的学院派色彩太浓,学生为了表演而表演,忽视了舞蹈表演的实质,也就是说舞蹈教学与舞蹈表演脱离了生活,舞蹈表演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舞蹈表演中自然流露出真实,不会给人带来假而空的感觉。

(三)加强舞蹈技巧的训练

第一,加强基本功训练。基本功训练是所有舞蹈训练的基础,主要包括软度训练、蹲、腰、腿功部分的训练。第二,舞蹈技巧的形成,舞蹈技巧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首先通过一定的讲解、示范或影像资料等,舞蹈演员对技巧有了初步的认知,经过舞蹈训练的反复练习,不断体会技巧的内涵;这些听觉、视觉和动觉上的反应会刺激大脑不断地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在舞蹈中形成“熟练动作”的反应,即动力定型。第三,舞蹈技巧增强舞蹈表现力。这种技巧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跳”、“转”等,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唤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就加强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力。舞蹈演员包含激情的表演、纯熟的舞蹈技巧魅力,辅之以优美的舞蹈意境,必定造就富有表现力的成功的舞蹈作品。

(四)注重音乐素养的培养

音乐是一种在时间流动中创造一种情境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主要是以节奏、旋律作为基本的方法,以此表达人们的情感,这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而舞蹈所表现的形象具有视觉可感性,恰好和音乐所表达的非具象性互相补充。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音乐不单是成为单纯的伴奏背景,其不仅是在改善舞者的音乐素养与舞蹈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激发出舞者内心的力量,激发出舞者舞蹈能量以及创作灵感。

中学舞蹈教学篇7

关键词 舞蹈教学 舞蹈状态 应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舞蹈状态就是一种身体姿态的表现形式,当舞蹈学习者进入舞蹈境界中时,身体自然呈现的一种状态。一旦学生进入舞蹈状态,就会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舞蹈中,沉浸在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中,真正赋予舞蹈生命,达到最具魅力的舞蹈表演。因此,舞蹈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一般在教学中,学生很难进入一个最佳的舞蹈学习状态,所以,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不理想。因此,研究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研究如何应用舞蹈状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适合于舞蹈的应力场。

1舞蹈状态在舞蹈家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1为舞蹈注入生命力

优美的舞蹈能展现一种生命力,而只有进入舞蹈状态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身轻如燕地展现各种舞姿和动作,将舞蹈动作融入情感和生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和感染力。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般的固定教学模式是,口传身教,这是舞蹈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提高学生动作的准确性。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仍然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课堂学习中,很容易走神、开小差等。一旦学生大脑与身体出现不协调时,就无法再达到理想的舞蹈状态。由此观之,舞蹈状态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入舞蹈状态了,其大脑思想将沉浸与舞蹈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持大脑和身体的协调统一性,此时,学生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将全部被调动起来,学生就得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了。

1.2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进入舞蹈状态之后,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容易。在教学或者表演中,我们喜欢形容一个舞蹈演员动作太散、身体太紧等,这些都是由于没有达到最佳的舞蹈状态所引起。人体动作是一种生命的运动,是生命本质的所在,同时,也是一种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人体动作负载着人本身内心体验,与外部表现相互反馈的信息。因此,一旦进入良好的状态,人体将会不由自主地受到音乐的影响,身体也会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最美的状态。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教学课程,其教学的战略目标是将舞蹈艺术从身体内部向外部彰显出来,身体进入一种舞蹈状态之后,大脑会自动收集信号并发出指令,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才能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完成教学的伟大任务。

2在舞蹈教学中应用舞蹈状态的策略

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代表着舞蹈的生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应用舞蹈状态,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2.1培养学生情操

艺术本身就包含一种特殊的魅力,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和掌握舞蹈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之所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尤其是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作为舞蹈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理应音乐教学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的感性情愫应用到舞蹈学习中,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细胞,每一首音乐中都应该蕴含着不同的故事,在舞蹈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黑天鹅》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阐述了黑天鹅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情感。这样在舞蹈学习中,学生能感同身受,将自己看作为主角,并且会努力去感受舞蹈中的生命力,尽情释放自己的身体,以达到最佳的舞蹈表演效果。

2.2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

舞蹈教学中舞蹈状态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挥和利用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能通过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呈现一种情景,并且能将自己带入到情景中,通过画面描述和身体动作展示,将舞蹈艺术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舞蹈教学中,一般可以分为神色性动作,这部分主要是描画人物的激情、思维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能更好地表现舞蹈中的神色动作,展示人物心中的具体思想和感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思维能力,将两者结合,以发挥舞蹈状态的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主动进入优良的舞蹈状态学习中,以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伟大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必须要重视研究和应用舞蹈状态。首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舞蹈艺术的魅力,体会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其次,应该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舞蹈动作与身体灵活性统一结合起来。本文重点阐述了舞蹈状态的重要性和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应用舞蹈状态,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不断完善舞蹈教学方法,提高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实施力度。

参考文献

[1] 胡志伟.浅谈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中学舞蹈教学篇8

【摘 要】舞蹈文化本身就是我们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长时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认识到人们会顺其自然的选择自身作为情感抒发的载体。由此可见,舞蹈作为一种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它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而进行发展和传承。在对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舞蹈的进行教授同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舞蹈文化;舞蹈教学;重要性

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当中,各族的舞蹈都是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舞蹈文化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被不断的传承,直到现在各个民族舞蹈还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当下舞蹈教学中,加大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和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对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探析。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对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其与其他各类艺术之间进行了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是以表演者的舞蹈为主,一些音乐、道具为辅的表演形式。舞蹈具有精彩绝伦、音乐动听感人、舞美神奇变幻、道具造型逼真、剧情扣人心弦、内涵丰富雅致等特点,这些特征完全符合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1. 我国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大多数的人其中包括一些高校的领导在内都普遍的认为舞蹈只是音乐的一种衬托,是一种歌伴舞的形式。如果没有了音乐,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此外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是带着身体律动的都认为是舞蹈,比如说简单易学的广播体操。这中错误的观念体现出了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概念与舞蹈艺术的本质存在着一些偏差,这对我国舞蹈教学的普及带来极大的难度。

舞蹈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力量的建设,老师作为教学事业的指导者,公共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由舞蹈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来决定。学校领导大都不能够认识到舞蹈的普及在学生们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目前大部分的地方师范学院的舞蹈教师的数量较少,因此,舞蹈教师们的压力较大。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的领导应该多关注舞蹈的教学,提高舞蹈教师的数量来减轻现有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地方院校的舞蹈教师并没有机会去进行舞蹈的培训和理论知识的深造。这样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与现代流行的舞蹈和理论知识结合,不利于学生们舞蹈素质的发展。对于以上问题,地方师范院校的领导们应该利用放假的时间来对舞蹈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2. 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的体现 将舞蹈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环节中是舞蹈教学文化性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针对某种舞蹈的肢体形态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的认识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族舞蹈时只是简单的进行肢体上的模仿,在内心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表达还存在极大的不足。笔者认为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所在,通过舞蹈文化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内心感情的表达,只有这样学生在表演不同的民族舞蹈时才能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以舞蹈文化为基础的教学。

舞蹈是通过身体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舞蹈表演者通过一系列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以及意境的表达等等,这一系列的肢体动作就是舞蹈的语言。随着肢体动作逐步的丰富多样,舞蹈表现出了极强的表达能力。从传统意义上分析,作为舞蹈艺术的主要表达着即舞蹈表演者,其要具有美丽的面孔和苗条的身材,从另一方面来讲,舞蹈表演者本身就是一种美。舞蹈的一系列动作是人体的一种表现,有一种特殊的形态美感以及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来对某些文学作品和事件进行表演之后,能够更加清楚的表现出其艺术效果。通过舞蹈的表演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表演。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将舞蹈文化引入到舞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这对学生对各个民族舞蹈的风格以及动作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效率。

如果学生没有对某种民族的舞蹈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当在跟随教师学生民族舞蹈时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动作上的问题时,并不能及时的发展和解决,长时间下去学生对舞蹈的基本文化形态认识更加模糊,进而失去了民族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所以,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对朝鲜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舞蹈心态表现部分的教学是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朝鲜舞蹈具有沉稳、含蓄的特点,是通过心理的感觉来表达出舞蹈。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朝鲜舞蹈心理表现认识并不深,在对朝鲜舞蹈进行表演时只是简单的模仿其动作,而表演者的内心境界与朝鲜居民具有极大的差距,通过舞蹈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人们那种坚韧含蓄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对朝鲜舞蹈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朝鲜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朝鲜人们具有团结奋进、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挑战的民族精神。只有让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充分的认识之后,在进行朝鲜舞蹈的学习时才能更加有效的把握住朝鲜舞蹈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才能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朝鲜族人民那种坚韧、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学生对舞蹈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力度。

在课堂内容方面,可以将舞蹈教学分为舞蹈理论教学和舞蹈技能教学两个部分。在舞蹈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拓展学生们的舞蹈知识层面。例如:讲解中西方舞蹈的差异和历史、舞蹈的概念、对舞蹈的赏析等,这些都对学生们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舞蹈技能方面,老师要从基础的体形训练开始力求让每个学生的舞蹈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为以后能够自然舒展的做一些复杂的舞蹈动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们自己的爱好和自身的特点来开设一些现代舞、街舞、机械舞和民族舞的课程,让学生们对舞蹈有全面的了解。

3. 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文化对舞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文化的教学是舞蹈教学的一部分。部分教师忽视了舞蹈文化在对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而导致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不能表达出舞蹈的内涵。因此,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相关舞蹈文化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体会该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而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宗华,林璐.浅谈文化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民族艺术研究,2007,(05)

[2]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舞艺术[J].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