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沁园春长沙教案8篇

时间:2023-03-06 15:58:31

沁园春长沙教案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

[教案一]

《沁园春・长沙》写作教学教案

写作目标:在完成诗词《沁园春・长沙》阅读教学之后,让学生对该词上片景物描写部分进行扩写训练,锻炼学生的想像和对景物描写的能力。

写作要求:根据诗词《沁园春・长沙》上片景物描写部分进行再现式扩写训练,要抓住景物特点,注意景物描写的层次性,并恰当地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250字左右。

写作指导: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交待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

2、具体描写的景物。“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形绚丽的秋景图。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3、观察、描写景物的角度:由远及近,从上到下。

4、描写景物的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定点换景法和移步换景法。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描写来选用适当的描写方法,做到详略得当,层次清楚。

[教案二]

《药》写作教学教案

写作目标:学习完鲁迅小说名篇《药》,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里的一段对话。让学生进一步揣摩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运用一定的描写方法,进行情境式对话训练。

写作要求:根据夏瑜和红眼睛阿义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试写他们在牢里的一段对话。200字左右。

写作指导:师生再次回顾原文《药》第三部分相关内容,抓住夏瑜和红眼睛阿义对话内容要点,根据他们的不同身份和思想性格,进行再度开发,合理想像他们的对话情境,扩展对话内容,有重点地进行刻画与描写。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列出了该片断描写的写作提纲。

环境及地点:监狱

人物及其身份:夏瑜――资产阶级革命者

红眼睛阿义――看管犯人的牢头

性格特征:夏瑜――坚贞不渝,无所畏惧,宣传资产阶级革命,至死毫不动摇。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2

最近连续听了几节课,对讲课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严密的课堂组织能力,沉着的应变能力,对学生的启发诱导能力,我是赞赏不已。尤其欣赏的是一堂英语课和一堂语文课。那堂英语课下来,后边听课的内行教师由衷地叹道:“她讲得真好!我给她打了九十多分。”而那堂语文课一结束,后边听课的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教师起身的同时伸出了他的大拇指,其他教师则微笑点头默叹。事后把两位教师约到办公室一聊,她们两个得到的评价竟都是:学生活动不够,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说的两位教师一脸茫然,我们办公室一片哗然我们在一线多年,讲课水平不敢夸高,这听课水平不至于这样低吧!

现在,我就将所听的那堂语文课的实际情况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一下一线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一、导入课题

那天气温骤降,冻得人们不由得缩肩曲臂。这位授课教师的导入语是这样的;“今天的天气特别的――(拖长音等学生回答)”。“冷’有几个学生很轻声的回答。教师:“冷得像什么季节?”“像冬天”。两三个同学轻声回答。教师:“冬天你最喜欢什么?”“雪”仍然是两三个同学轻声回答。教师:“你喜欢雪吗?””“嗯”。“你看到下雪了,一定是手舞足蹈的大喊“下雪了!下雪了!”模仿(学生的情态),那些文人墨客可不是这样,他们会诗兴大发,挥毫泼墨,抒写出许许多多名垂青史的不朽之作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我们的伟大领袖是如何挥毫泼墨地抒写他看到下雪后的欣喜的。”

二、多媒体屏幕显示出身像和标题《沁园春•雪》

授课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题目中的“沁”字,看它的右边是什么偏旁?“心’”学生轻声回答。教师:“你可看好啊,它的右边是一颗完好的心,你可千万别一不小心在它上面划上一道,把它写成个”必”字,那样,它可就伤心了。”老师微笑中透着俏皮。学生们有笑的表情,却没有开怀大笑的声音。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一用俏皮话调动学生的兴趣,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二帮助学生识记“沁”字,因为学生默写时容易与“泌”字混淆。’

三 、配乐诗朗诵

听读前,教师:“在听朗读前我提醒一下大家,这首词的朗诵中,有一个音读错了,而这个字的正确读音我们已经在《木兰诗》中学过了。请同学们在认真的欣赏之后,能把它找出来。”学生听完朗读后有轻微的交流,只看见同学们三三两两的把头趋近,手指在书上比比划划,却听不到热热闹闹的交谈声,教师提问两个同学后才得到正确答案。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的课堂评价是这样的:对没能回答上问题的同学:很好!你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很好,请坐!我们看看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好极了!你听课很用心,请坐!”

四、理解课文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修辞效果讨论得出结论之后,多媒体显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万里雪飘、山势绵延的气势。教师发言:“同学们请注意一下,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有一个词的表达不太准确,请同学们找出来。”学生们低声讨论之后无人能指出。教师明确:拟人应改为拟物。然后讲解拟人和拟物的区别。

五、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教师:“现在请大家再欣赏主席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体会一下这两首词有什么共同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句,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我。”同学们小声朗读,有讨论字的读音的声音,已不再是只趋近头,听不到声音。有两个男生还向授课教师请教“挥斥方遒”的“遒”和“百舸争流”的“舸”怎么读。教师热情的予以回答,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之后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学习的是《沁园春•雪》,现在阅读的是《沁园春•长沙》,这两首词的题目是一样的吗?”学生回答:“不一样.“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和“长沙”才分别是题目,它们不一样。”此时,声音已有明显提高,回答的人数已是大半••••••

直到整堂课结束,课堂上都没有出现群情澎湃、书生如潮的场面。然而,我却说她成功了。理由如下:她所面对的学生本身不爱说话(这是这个班所有任课教师一直公认的)。俗话说一棒子打不出个屁,此话虽俗,却说明人群中确有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人。陌生的授课教师,陌生的授课环境(不是自己的教室),陌生而众多的听课教师,怕答错了老师同学笑话的心理等等原因吧,就造成了课堂上的沉默。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3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黑体字注音。

(1)原chí______là______象

(2)一代天jiāo______

(3)分______外妖娆

(4)稍逊______风sāo______

2.解释下列黑体的字词。

(1)惟余莽莽()

(2)须晴日()

(3)分外妖娆()

(4)竞折腰( )

(5)稍逊()

(6)数风流人物( )

3.写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沁园春 雪》是一首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雪”是 。此外你还积累了一些和“沁园春”类似的名称,比如:水调歌头、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等。

(2),原指《诗经》里的《_______》和《楚辞》里的《_______》。

文本解读

5.根据文意填空。

(1)这首词的上阕写景,“_______ ”是上阕内容的总领句。“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分别照应上文的“_______ ”“_______ ”两句。“看”则与上文的“_______”字遥相呼应。

(2)这首词的下阕议论抒情,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时,先用“惜”字统领,意味丰富:“惜”中有褒,肯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惜”中有叹惋,表达作者这种叹惋之情的相关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说说“惜秦皇汉武……”中“惜”字所要表达的是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背诵《沁园春 雪》,用原文诗句填空。

(1)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词中点明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 。

7.诗句赏析。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所展现出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中“顿”改为“渐”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角度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拓展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在词的结尾唱出了全词的最强音。“风流人物”是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我们理应记住他们。请说出一位你心目中的“风流人物”,并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延伸

阅读《沁园春 长沙》,回答问题。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①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②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③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④,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⑤。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⑥,浪遏⑦飞舟?

【注】①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②舸(gě):大船。这里泛指船只。③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④同学少年: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1918年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⑤遒(qiú):强劲。⑥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击水:游泳。⑦遏(è):阻止。

9.这首词与《沁园春 雪》中“望”“惜”作用相同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10.《沁园春 雪》中的哪几句可以回答本词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试比较《沁园春 雪》与本词在描写景物和抒发感情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一练

《雨说》随堂练习

苏茂新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1)禁锢( ) (2)留滞( )

(3)襁褓( ) (4)喧嚷(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yīn哑( ) (2)丝lǚ( )

(3)suō衣( ) (4)斗lì( )

3.解释下列黑体的词语。

(1)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

(2)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

(3)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 )

(4)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二、文意梳理

4.说说下列诗句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1)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

(2)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

5.请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饰成分,表现出雨的内涵。

第一节:( )的春雨

第二节:( )的春雨

第三节:( )的春雨

6.仔细品读全诗,体会“雨”说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拓展

7.以“下雪了”或“刮风了”为话题,仿照“下雨了/大地溅起了一片欢乐/山谷是太浅酒杯/盛不下欢乐汇成的河”写一组句子。

下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析诗中五次提到的“雨说”二字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第七节,诗人以“勇敢地笑”引出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等可爱生灵“笑”的形态,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分析它们的“笑”源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你一招

诗歌朗读

学好诗歌,首要条件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入体味诗歌所创设的优美的意境,把握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要做到正确地朗读,同学们应掌握好诗歌的重音停顿,把握诗歌的节奏,还要注意诗歌的押韵的特点,并且根据诗歌的语言特点灵活把握节奏、重音、语气、语调和情感。

《雨说》这首诗,一韵到底,节奏明快,语调轻松,同学们朗读时应注意很好地表现出“雨”的形象。

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还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最好的办法是先用笔将每句诗的停顿、重音等标注出来。我们可用第一节为例标注:

标注前应先把握几个问题:《雨说》第一节诗在朗读上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学习课文了解文意后,答案就有了:应读得轻柔,温和,应读出高兴、喜悦的感情。

重音字词用下划线“ ”表示,停顿处用斜线“/”表示。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和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接下来,同学们自己标注完成《雨说》的其他小节,并朗读一遍。

【延伸练习】

1.请大家阅读冰心的这几首小诗,看看在朗读中应该注意哪些重音和节奏。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4

首先,由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学习《滕王阁序》后学生对下联。

师:滕王阁中,高朋满座

生:都督宴上,胜友如云

师:见秋水之浩淼

生:望长天之无穷

师:谁人腾蛟起凤

生:王勃绣口锦心

师:岳飞穷且志坚,光复南宋

生:曹操老当益壮,统一北方

师:乐曲长弹钟期可遇

学生乐玲对:玲玉常琢大器能成

师:志向长立请缨投笔

学生志国对:国书常读破浪乘风

学习《再别康桥》,《沁园春 长沙》后,教师出上联:

师:康桥河边,学子作别西天云彩(要求学生结合《沁园春 长沙》对下联)

生:橘子洲头,志士指点祖国江山

创作春联

师:海跃金龙辞旧岁

生:山舞银蛇庆新年

元宵节晚会对联

师:灯火同辉春夜醉人人间美

生:师生共乐歌声奔月月儿圆

其次,由学生出上联,教师对下联。

学生很刁钻,将古代难对甚至古人不能对的对联出给我对。我对出了下面几副,学生拍手称绝。

1.春到杜鹃山,花香鸟语

此联乍看容易对出下联,仔细推敲:既然取名“杜鹃山”,说明山上的花是杜鹃花,鸟为杜鹃鸟。在这里杜鹃既指山名,又是花名,还是鸟名。

我对为:夏临黄梅地,雨多果熟

2.寂寞寒窗空守寡

此联为一尼姑所作。因一书生见庵里的尼姑长得漂亮,就向她求婚。尼姑为难书生作出上联,要求书生对出下联,若能对出就还俗与书生结婚。此联全为“宝盖头”,且符合情境。因而这位书生始终没有对出,至今也无人能对出绝对。

我对为:逍遥通道速追逑

3.老树横溪,鱼戏枝头鸦戏水

鱼本戏水,鸦本戏枝头。此联难在“鱼戏枝头鸦戏水”上,是根据倒影而作。

我对为:高路入云,人游天边日游山

4.旧街开新店,坐北朝南卖东西

此下联为清代武汉市新洲村一秀才所拟,“旧”与“新”相反,“东”、“南”、“西”、“北”为八方中四方。至今无人对出绝对。有一位学生在《武汉晚报》见了征联启事,叫我对,我对为:小洲涌大潮,铺天盖地凝风水(这里“天”“地”“风”“水”皆为八卦中的四卦)

5.移椅依桐同望月

我见一女孩左手拿着纸,右手指着字,在专心致志地读,于是对为:执纸指字自读书

6.饥鸡盗稻童筒打

原对为:暑鼠凉梁客咳惊。 我见小孩在家玩捉迷藏游戏,于是对为:饱宝藏床弟地寻

7.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

我对为:过清河赏青荷青荷映清河倾何青荷

8.道士到市盗柿倒视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5

【关键词】《沁园春·长沙》;备课;高中语文

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初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在这一重要环节上,《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一书曾提出了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几个错误做法,认为它们是“备课中的缺失”。针对这些缺失,笔者以苏教版高中语文首篇课文《沁园春·长沙》为例,看看名师郑晓龙是如何避免缺失,展现备课艺术的。

其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

确定教学目标,是开展成功的教学设计与优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一个文本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怎样才算清楚?除了需要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语文课程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外,还必须考虑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目标。在上位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例如教授《沁园春·长沙》,在分析学情与文本定位的基础上,就可以基本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背诵,准确默写;

2.感受本词的意象意境,理解鉴赏本词情景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鉴赏意象选择、着色及意境营造的技巧;

2.鉴赏本词炼字炼句的妙处;

3.写出感想,积淀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理解本词中抒发的革命豪情;

2.思考并树立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这样的一份教学目标,既考虑了学情,又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三维目标清楚明白。它们又分别体现了普通高中课程的五大目标,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目标设定准确,为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其二,忽视教学起点

任何课堂都有自己的“起点”,而“起点”的选择应该遵循什么?是教材的起点内容,还是自身的经验储备?我们在教学起点上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的情况,其实学情分析才应该是我们备课的起点,而引起学生心灵共鸣的起点才是恰当的课堂教学的起点。只有分析好学情,才能建构适合学生的知识支架,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对学习者的分析一般应包含分析学生语文学习的准备状态,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学习风格及其对语文学习的影响,甚至还要预测学生语文学习未来的发展水平。

其三,注重预设,忽视生成

备课,年轻的教师总认为备的越多越好,设计得越完美越好。殊不知备课最讲究的就是考虑周到,留有余地。在备课时,考虑一定要全面周到,尽可能将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包括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困惑,会出什么状况,会从哪些角度去思考,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等等,必要时甚至写出教学过程中应该说的每一句话,推算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但周到的考虑不能扼杀教学的生成,教学设计方案中所写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全部予以表现,必须留出必要的空间,让学生去发挥、去创造。因此,教师在周到的设计中还要讲究弹性,包括教学目标的弹性,教学内容的弹性,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思考讨论。在文本解读方面,更要留出甚至制造空白点(不确定点)让学生去填补。总之,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应当在考虑周全的基础上,呈现弹性化、开放性的特点。

其四,重教而不重学

备课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不光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更要注意学习方式的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学习方法指导的设计。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必须考虑并主动加强学法指导。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大到一个系统,有的小到一个点。教师都需要悉心揣摩,认真把握,并在备课中多方思考,精心设计。当然,设计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通过点拨指导,促成学生快速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下面是郑老师所选用的教法、学法及其说明:

1.朗读背诵。通过朗读理解,记忆在心,求得基本的收获。

2.想象描述。画面不能复活心中,再现眼前,就不能感受深刻、理解深入。听来的毕竟隔一层,自己心到神知,说出来,写出来,才能更有效地沉淀积蓄成营养。

3.引领示范。空泛教条地鉴赏,只能得到虚飘的印象;教给方法,做出示范,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养成习惯,提升能力。

郑老师的课堂,学法重于教法,无论是朗读背诵,还是引领示范,形式朴实无华,却体现了诗词诵读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鉴赏中教师引导的必要性。但教师只是引领,而不强牵。郑老师选择的信息描述法,注重个性化阅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且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毫无疑问,这三大方法为本教学设计的实效性提供了保证。

最后我想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引用的克拉斯诺达尔斯克市历史教师的一句话作结:“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以此与正在埋头备课的各位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郑晓龙,张茂娥.《备教策略》.《语文教学通讯》

[2]欧阳芬,谭立义.《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问题》.吉林大学出版社

[3]《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网络文章.道客巴巴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6

一、主题提出的背景

面对21世纪的挑战和当前教育改革的潮流,我国的基础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在我市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近三年来,我县一部分中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仍然落后。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仍然过分重视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学生神奇多彩的创造想象世界。

二、课改实施情况

1 理解课文,丰富想象。在分析、理解课文后,课文表达的意境、故事情节会历历在目。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词语和句子联系起来,再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从中观察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接着,精读诗歌,体会意境。提问:“诗中写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说一说。”“你最喜欢诗的哪一句?”“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这样,提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想象出诗歌表现的意境,从而丰富其想象能力。

2 运用插图,启发想象。学生的想象鲜明生动,随着年级的升高,想象的概括性与逻辑性成分逐渐增强,甚至出现了创造性成份。中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插图能把抽象的字词以形象的图画表现出来。观看插图能增强感性认识。教学看图课文,可以出示挂图,结合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初步的审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欣赏《沁园春·长沙》之前,先让学生看图,提问:①先看见怎样的景象?②再看什么?③再仔细看什么?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想象出的不同事物,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3 据文绘图,展开想象。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能为学生插上遐想的翅膀,丰富学生的想象。如教学古诗《沁园春·长沙》时,先写景色,然后逐句理解。这首词不仅倾注着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且富哲理意味,给读者提供了联想的广阔天地。在学习了这首诗后,学生思维活跃,脑海中出现了壮观的景象。这时,让学生把诗意绘成图,能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记忆,更加体会其真实内涵。不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了特别强烈的优势兴奋中心,此时,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汇成一幅图,就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取得成果

1 教育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实验,我的观念发生较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教师已由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的服务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们对自身的任务进行重新定位,由过去单纯教授知识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学生创造想象力的培养;教师们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并学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实验中营造一种新型的真正民主平等的关系。

2 通过实验,个人素质明显提高,在去年参加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又参加了县研讨课、观摩课等等活动。

3 形成了一部分优秀的调查报告、课堂教学案例、反思、经验论文、研究报告、典型教案等。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的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种属联想等能力不强;2.学生积极想象、大胆想象的能力不强;3.部分学生的想象缺乏童趣,缺乏自然味。其原因是学生视野不开阔,积累的表象不丰富,平时缺乏发散思维的培养。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7

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追求的应是中职学生的个性展现、潜能发掘与和谐发展。基于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差异性以及变革学习现状的需要,帮助学生持续稳定地乐学,获取学习的成功,本文提出了中职语文乐学教学的“四分”模式,图示如下:

二、模式的支撑

提出该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

一是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必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有意识的影响和操纵学生的认知结构变量,在于有效地控制被同化新知识意义的精确性、清晰性和稳定性以及新学习情境的可迁移性,提出课堂教学应遵循逐渐分化原则。

二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活动中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指出在最近发展区中的儿童在“跳一跳”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一个相对稍高于他本人的水平。中职学生同样存在最近发展区,而且这种区域大小不等,因而不可以在同一个区域让所有学生跳一样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辨别区分。

三、模式的要义

(一)分类定向明乐

主要指根据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现有的认知结构水平把其划分为后等生、中等生与优等生三类。这种划分不是歧视,而是便于教师内部掌握学生实情,分类实施教学的需要。当然,这种划分是粗线条的,依据学生的学情变化可随时调整。应对这三类学生,帮助他们制定和明晰各自能达成的目标,明标明乐。显然目标的定向也是有区分度的,即要设计出从易到难的三级梯度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体验目标。

为了能够有感性地解读该模式要义,以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为例,在组织实施教学时我们可帮助三类学生设计ABC三个梯度目标,A级目标:①了解词的主要内容,归纳出上下阕大意。②背诵全词。这种A级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应对后等生所能达成的目标限度。B级目标:①领会文章用词精当极富于表现力的特色。②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这种B级目标主要是应对中等生,鼓励部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C级目标:①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②能够整体欣赏品味全词。这种C级目标主要是应对优等生,鼓励其他学生有能力可继续拾级而上。

(二)分步探疑产乐

主要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施,根据中职学生的可接受的程度,把教学内容逐步分解成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化的教学内容的推进按照由易到难的程度相应分成大步子、中步子、小步子三种步子的思维节奏予以层层化解,让学生于逐步探疑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兴趣,思维呈螺旋式升级。

继以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为例,我们就文中有关写景的内容梳理分解的主要问题可分为三个层次,面对全体(主要是后等生)提出:这首词写了什么时令的哪些景物,有哪些色彩,各从什么角度写的?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这类问题相对来说容易一些,有些内容从文本中可以直接感知,因而宜采取大步子相对较快的思维节奏。面对中等生可使提出深一层次的问题:这些景物形神兼备,主要是运用哪些词语来体现的,这些词语有何妙处?比较诗人笔下的秋景与古人笔下传统的秋景有何不同?这些问题需要给学生留一些思维的空间,相对宜采取中步子的节奏。面对优等生可使问题进一步深入:在景物描写中诗人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问题有时需要协作讨论才能更好地解决,就宜采取小步子的思维节奏。需要指出的是节奏的快慢与步子的大小不一定成正相关的关系,要根据实情及时调节刺激,如在小步子中既可以体现慢节奏,也可以体现快节奏。

(三)分向反馈调乐

主要指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反应及其对问题的所思、所答进行当堂诊断评价,告诉他们学习的恰当、充分、改进和正确的程度,或是单向反馈,或是双向反馈,或是多向反馈,于反馈中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调控后继学习行为,保持学生学习持久的情趣。

仍以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为例,就本文围绕三级目标设计的三类层次的问题反馈,我们主要依据难易性的区分而相应采取不同的反馈方式。对容易问题的回答一般是单向反馈,即师 生,直截了当,也节省时间。对中等程度问题的回答采取双向反馈,即师 生,增加启发性反馈,以增强学生对问题答案的印象;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回答多选用多向反馈,即,强化师生、生生互

动,增加生生之间互相评价的环节,以此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答案的认识的深刻性。

(四)分层练习存乐

主要指应对三类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对其每一堂课的习得进行分层练习及时消化巩固,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达标后的成功与喜悦,获得习得的快乐储藏,实现课课有得。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8

一个业务精湛、事业有成的国家大型热电厂的环保工程师,为何竟在自己事业的辉煌期悄然淡出,毅然辞职,变卖房屋,自费去治理那些与自己生活毫无关系的荒漠风沙?

当他毅然决然地做出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时,是否也像今天这样心静如水波澜不兴?

一个终生挥之不去的“科尔沁情结”

1953年10月18日,万平出生在长春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数学系的教师,万平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66年,“”开始了。父亲被打成了“反动分子”,常常被戴着高帽子带去游斗。1969年年末,万平和同学们一起走上了那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道路。

万平插队的地方,正是此后将让他魂牵梦萦的吉林省通榆县同发牧场新合屯――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在历史上曾是名副其实的草原。据记载,公元10世纪时科尔沁的自然条件是“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是众人向往的河川众多、水草丰茂之地。但到了19世纪后期,因为人们滥垦沙质草地,砍伐森林,曾号称“平地松林八百里”的赤峰以北如今已成为茫茫沙地。

在科尔沁的6年里,乡亲们教会了他种地、锄地和割地,教会了他放牧、饲养和贴玉米面饼子,也教会了他善良、朴实和仗义。他因感冒发高烧时,没有医药的乡亲们轮番来用手蘸着珍贵的油一遍一遍地给他擦着手和脚为他“去火”,在他过生日的时候,乡亲们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几个鸡蛋煮了送过来……

回城后,万平几年时间就自学完成了高中与大学的课程,并获得了东北电力学院应用化学――工业水处理本科学历。1991年他开始担任工厂的环保工程师,独立主持工业废水处理工作,以及生活用水处理、大气监测工作等,赢得了许多荣誉……

1996年和1998年,因为浓厚的“科尔沁情结”,他先后两次为通榆县招商引资,然而由于环境的原因,来此考察的日商与中国台商都叹气而返!重回科尔沁,万平看到乡亲们仍住在30多年前的土坯老房子里,滚滚黄沙正无情地吞噬着自己曾劳作过的土地,这让万平心如刀绞。1999年5月到2000年春天,他用1年时间分10次徒步走完了吉林和内蒙古交界的科尔沁东部边缘2500平方公里沙地,考察草原退化和气候变化。这些时候,横亘在他眼前的,是一片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和被厚厚的黄沙掩埋着的草原,一间间破败不堪的低矮土坯小房,一张张被风沙吹得黝黑黝黑的脸……每次看到这些,他都会问自己:我能为科尔沁做些什么?几个月的深思熟虑,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让他自己也激动万分的想法:我要辞职离家,用自己的钱和环保知识来治理科尔沁沙地,帮助乡亲们改善贫困的生活!

2000年5月,当万平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老伴和家人都惊呆了:“这么好的国企工作,这么高的待遇,别人想进都进不来,可你竟要辞职?你疯了吧?”但,没有人能够阻挡他已经做出的决定,之后,一切都在默默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办辞职手续、与同事告别、卖房子筹钱……

一个孤独者的土地荒漠化治理工程

2000年6月16日,这是万平一生最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早晨,万平一个人拿着把铁锹在他曾经熟悉的新合屯的沙丘上挖掘,一下、两下、三下……然后,他将写有“科尔沁沙地万平治理区”(2005年更名为“科尔沁沙地万平生态示范区”)字样的大木牌子深深地戳在土黄色沙地里!

“老万,你包的可是吉林西部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经济最落后的一块地呀,你可得想好哇,现在撕了合同还来得及!”2000年年初与县长签合同时县长这样对他说。

县长说得没错,通榆是吉林省西部的土地荒漠化大县,这里拥有荒漠化土地4万多公顷,沙地面积26万公顷,农民收入在全国排名后几位,是部级贫困县。

而万平生态示范区所选择的新合屯1公里外的这100公顷地,当地人称“火沙坨子”,多是大大小小几十个流动沙丘和五六米高的风蚀沟。夏季气温最高46℃,地表温度高达58℃,人身上根本流不出汗,早被蒸发干了,年降水低于350毫米。冬季气温降至零下35℃,滴水成冰,人一出门脸上都冻起了疱!这个沙丘荒了几十年,位置越来越高,面积越来越大,多少年也没人要,没人种,连负责它的林场也将它列在管理之外。万平之所以选择了这里,有自己的独特考虑:一则不和当地人争地,二则治理好最差的地会更有说服力。

创业之初是艰难的。万平一个人顶着烈日和狂风,平整沙地、围栏、盖房子。由于木质栏杆很容易被破坏,并且没有全部建完,他就每天不间断地看护着围栏,饥饿和过度疲劳使他几次昏倒在雪地里。那一年,万平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完整的饭,每天回来累得也不想吃饭,一挨床板就睡着了。2000年基建期间,科尔沁的气温高达46℃,地表温度则在58℃以上,万平脱下来的裤子都可以像水泥桩一样立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科尔沁的热风才能如此厉害啊!

那段时间,万平体重下降了15公斤,连手指甲都凹陷了下去,手背上被风刮出了一道道血口子,手掌上长满了厚厚的茧子。

2000年年底,在成吉思汗雄兵铁骑曾经纵横驰骋的地方,随着一座简陋但很规范的平房的出现,100公顷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示范区建成了。

2001年3月末,万平正式开始了他的治沙工程。他打算按照一般的治沙模式用植树造林来防风固沙。在挖树坑时,每次挖到1米深时还是干干的沙子,不见一点土!两个月时间他挖下几千个1米多见方的树坑,并栽上杨树苗和沙棘苗。可是,由于沙地没有植被覆盖,地下水位下降,树苗根系根本无法接近水源。流沙过处,万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栽下的树苗被一点点地覆盖,真是欲哭无泪!

这一年,万平试验性地在示范区周围栽下的5000棵防风杨树和2万棵生态护栏沙棘全军覆没!

这一年,万平也不能说没有收获,他收获了最亲的亲人老伴白丽华的支持――2001年4月,在长山热电厂做会计的老伴白丽华也忍痛放弃了月薪4000元的待遇提前退休,来到科尔沁与万平一同治沙。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万平治沙模式”

2002年早春,万平克服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决定采用恢复生态学中的林灌草搭配技术和林草植被再生技术来进行沙地生态恢复,建设防护林。具体做法是,先在沙地上培育自然生长的乔灌草植物和人工栽种草种相结合,在这些乔灌草生长成熟后的一两年后再进行防护林种植。这样,在沙地的不断恢复中,才能让防护林不与沙地原生植被抢水,并成功地存活生长。沙地原生植被迅速恢复后,草生植物已经抓住了水源,沙地就会初现绿色。有了植被,沙丘就不会轻易流动了,随后再辅以防护林,效果就更加明显了。于是他一下子又投入了10万元,购买了大量草种和树种,打了几十眼浅水井用来喷灌。万平和老伴一起打草铺睡在沙地上几个月,利用乡土草本植物进行植被恢复,种子用来育苗,腐烂的草用来改善土质。这后来被有关专家誉为“盖被子育草法”,在“被子”上喷水,几天后,草籽发出了小芽,两天一喷水,小草在特殊的照料下活了。万平高兴极了,从此他就像照顾孩子一样呵护着撒在沙地上的草种,欣喜地看着它们一点点冒出了嫩芽,一片片染绿了黄沙!

第二年、第三年,万平在种了大量的灌木和草以后,开始在沙地中栽种了两万多棵杨树。

万平还根据沙丘的个数,划分出若干个生态圈,在水层较浅的地方栽植少量林带,以草养林,以林护草。第三年,沙地终于长出了一丛丛原生的灌木!

这样,仅3年多的时间,到2005年8月止,示范区植被已由接近于零的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土壤表层腐殖质厚度逐年增加,土壤结构稳步改善,土地生产力逐年提高!

随着绿色的恢复,沙地的原生动物也出现了,先是有了小小的田鼠和蛇,后来竟跟来了雄健的苍鹰、机灵的獾子和狡猾的狐狸,再后来就是一窝一窝的鹌鹑,一群一群的野鸡,一跳一跳的野兔……

但此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一些村民散牧的牛羊开始频频地进攻和骚扰示范区,常常趁人不备撞坏栅栏,踩踏草地。

万平虽然非常生气,但却总是强忍着用感恩的心理解他们。在这样修补了再撞坏再修补的重复中,万平不知有多少次昏倒在雪地上、草丛中。

万平觉得,他不仅要致力于治理沙地,而且更要“治理”村民们的思想!一个人治沙的速度永远比不上多数人造沙的速度,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放弃落后而有害的耕种模式。于是他在农闲季节就抽时间走访新合屯及邻近的村屯(其实这些他在刚来时就已经开始做了),详细记录农户的家庭情况,包括耕种土地面积、家庭成员文化水平、子女读书情况,甚至女主人的娘家情况等都一一记录在案。新合屯的60多户人家270多人没有人没听过万平的环保宣讲,没有人不知道万平的治沙理念,没有人不知道他想带动更多的人摆脱人与自然争资源的现状及通过治沙致富的良苦用心!

2002年,一个王姓农民在与万平交心时说:“老万,你知道,1公顷东北的黑土地上就能收1万公斤玉米,但在咱这儿1公顷沙地却只能收250斤杂豆毛粮,毛收入只在千元左右,这差别多大呀!咱农民没有文化,又不会干别的,没办法只能去多开地,不然咋活命啊!”

这话让万平深思了很久很久。他觉得,一味地责怪农民愚昧无知解决不了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帮助农民找到一条出路,让农民不以多开荒地为生活的保障。

2002年夏,万平去北京开会时向刚认识的一位农业专家求教,这位专家告诉万平,科尔沁沙地仅次于新疆吐鲁番地区,光照时间长,雨水少,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山葡萄的大面积栽培。而且种1亩山葡萄就等于30亩杂粮的收入,栽种1亩山葡萄就可以使200亩土地得以休养生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保的角度来看,都是最佳选择。这就可以用小面积的土地种植单位价值高的经济林取代大面积的广种薄收和散牧牛羊,达到最后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效果。

激动不已的万平回家后就在示范区试验栽种了两亩山葡萄。第二年,收入果然与专家说的差不多。2003年冬天,万平又请来一位享有盛誉的葡萄大王,专门为当地农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经验。

2004年春天,万平终于亮出了旗子――成立“科尔沁沙地葡萄分会”,想带着农民和他一起干。可是,看到老万4年多投了几十万元钱栽树护草却分文不见收益,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干。他用尽浑身解数来说服乡亲们种葡萄。没有技术,万平自己掏钱,请技术人员现场指导,还自费带领农民考察吉林省几个优秀葡萄种植基地,请那里的技术员给他们开讲座;没有资金,万平就借钱给乡亲们,并承诺每亩900元的葡萄苗钱由万平出500元。就这样,终于有11户村民愿意尝试,加入了“科尔沁沙地葡萄分会”。会员可以无偿使用土地,可以借款买苗等。万平则承诺组织外出学习,帮助销售。

2004年6月,第一批的1万棵葡萄苗栽下地,看着60多亩葡萄地,万平和村民们都在憧憬着丰收的果实。然而,2005年6月16日,一场十几年不遇的罕见冰雹突然来临,鸡蛋大的冰雹无情地砸碎了葡萄分会所有成员的梦想。看着那一串串即将成熟的葡萄被雹子打落在地,万平哭了,乡亲们也哭了……为了不让村民利益受损,万平以10倍于市价的价格收购乡亲们剩余的几百斤葡萄,把乡亲们的损失降到最小。而万平却赔了3万元!

看到万平这样慷慨义气,失败并没有影响村民种植葡萄的热情。2005年,共有30户乡亲参加了葡萄分会。

2007年,是葡萄分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丰收年,70亩的葡萄地收了2500多公斤葡萄,卖出后村民们终于尝到了甜头!

经过5年多的实践,到2005年,科尔沁万平生态经济示范区已逐渐由一个个人投资创建的项目基地发展为一个以志愿者为主体,有规范化的组织管理原则和规章制度,以带领生态退化地区居民探索生态经济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宗旨的环保组织(NGO)。2005年8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服务社会化”(环保)研究基地在该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示范区的NGO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个“环保狂人”的光荣与梦想

从2000年到2008年,万平在科尔沁沙地已经奋战了8年!

8年里,他给科尔沁带来了福音:从2005年后,在他的示范区所在地新合屯,农民的年人均收入超过全县人均收入千元!从2006年起,万平将成功经验向邻近的内蒙古兴安盟高力板镇推广,在8000亩同质沙地上带领那里的农牧民应用他的经验和技术恢复荒漠沙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到今天,100公顷的示范区里随着植被恢复,大量的草原野生动物闻着绿色生态的气息而来,现已有田鼠、刺猬、狐狸、黄鼠狼、蛇、鹌鹑、野鸡、猫头鹰等20多种。如果包括昆虫在内则有近200种之多。这在科尔沁半个世纪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从2002年5月起,万平还志愿担任通榆县同发中学的环保教师,每周走15公里土路,去给通榆县同发中学的学生上两节环保课。他自编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环保教材,义务开设环保教育课,现在已有1000多名学生环保课结业。2006年5月下旬,万平注册成立了民间环保组织――通榆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到目前为止,示范区已接待了近2000名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的中外大学生及志愿者,其中不乏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来自美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韩国、日本的留学生。8年里,作为“中国自费治沙第一人”,万平不仅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心血与才智,而且还将自己一生积蓄和后半生的养老钱全部“扔”给了科尔沁!从8年前带来的26万元钱,及随后陆续投入的59万元,到2006年年底他总共投入了85万元!

由于一直没有见到效益,至今,他还背负着30多万元债务。在新合屯,村民们几年前就给万平编了一个顺口溜:同发同发十年九旱,老万老万光赔不赚。几乎人人皆知。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