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8篇

时间:2023-03-07 15:01:09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1

关键词:黄芪;活血;功效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21-02

黄芪作为一味临床常用传统中药,其应用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医书《五十二病方》里就有用黄芪和白蔹、芍药、肉桂、干姜、蜀椒、吴茱萸、甘草等配伍治疗疽病的记载。本品素有补气药中“耆长”之誉,有关“补气”的功效。历代本草记载和医家论述甚多。每谈及黄芪,必言其补气,似乎定论已成。时至今日,黄芪作为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常用药,为世所公认。历版全国统编《中药学》教材、《中国药典》以及有关中药学的专著中,在论及其功效或功能主治时也只言以上五方面作用。而更有甚者,在言及其他功效时也要把补气作为基础,似乎补气已经成为了黄芪的中心功效,其他功效仿佛成了补气后的间接效果。至于黄芪“活血”的功效更绝少独立地提出。涉及到古代方药以及现代临床用药有关其活血的功效时,则多从“补气以行血”的角度解释。然而,关于黄芪活血之功,历代医籍不乏记载,古今不少方剂都有应用,现代研究也有相关印证。笔者便就黄芪活血功效做一探讨。

1 祖国传统医学对黄芪活血功效的认识

历史上最早提到黄芪活血的本草著作当推陶弘景所集的《名医别录》,指出本品能“逐五脏问恶血”。后世诸如《日华子本草》,言其能“破症癖”;李东垣的《药类法象》提到本品善冶“血脉不行”;《本草纲目》记载张元素言其“活血生血”;张璐的《本草逢原》认为其“能调血脉”等等。如此种种的记载都说明黄芪具有活血的效力。

有关黄芪活血功效在临床中的应用更非鲜见。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以黄芪与桂枝、芍药、生姜、大枣合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的乌头汤以黄芪与川乌、麻黄、芍药、甘草相配治寒湿痹证,关节疼痛不可屈伸;《杨氏家藏方》中的蠲痹汤,本品与羌活、当归、姜黄等药同用,治风寒湿痹之血脉痹阻者;《圣济总录》黄芪散,黄芪与续断、当归等药同用,治骨折筋伤,瘀滞肿痛等;《傅青主女科》中的理气散瘀汤,以黄芪、人参、当归、红花、丹皮和姜炭,治跌闪小产,血流紫块,昏晕欲绝;《张氏医通》中的三痹汤,以黄芪、人参、白术、当归、赤芍、茯苓、甘草、桂心、防己、乌头、细辛、生姜和红枣,治风寒湿气合病,气血凝滞,手足拘挛;《医林改错》中的补阳还五汤,黄芪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品同用,治痹证或中风后遗症因气虚血滞、肌肤筋脉失养,症见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者等等。近年来,临床上更是将本品及其不同制剂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动脉血栓、肺栓塞、脑血栓、脑梗塞等多种血脉瘀滞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医理论中气和血的密切关系,黄芪活血的功效往往被掩盖在补气之下。又由于黄芪良好的补气之效,当遇到其应用中有涉及活血之效时,人们往往从补气的角度来解释。比如补阳还五汤,是著名的治疗“气虚血瘀”的方剂。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用量是其他所有药物总量的五倍还多。在解释该方重用生黄芪为君时,通常认为黄芪补益元气,使气旺而血行,瘀去而络通。可是,补气之药俯拾皆是,缘何临床很少见到运用其他补气药来治血瘀呢?于是又有人提出黄芪补气时补中善行,俨然黄芪具有理气的作用了。其实,如果根据黄芪补气兼活血的功效来解释,这个方子重用生黄芪为君理解起来就顺理成章多了。近年来关于黄芪的实验药理研究得到了证实。

2 实验药理研究对黄芪具有活血功效的支持

在看实验药理研究前,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现代医学里药物对机体什么样的影响在中医学里可以称为活血?由于此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笔者试就自己的理解做一探讨。考察中药中活血化瘀药对机体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药物活血功效的考量:扩张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减少血小板粘着和聚集;增加纤维溶酶活性,促进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使血液流动加速;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

2.1改善血液动力学

2.1.1 扩张血管 石刚刚等 采用离体豚鼠心脏灌流和猪冠脉螺旋条生物检定技术,发现黄芪注射液可使豚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使氯化钾和组胺诱导的猪冠脉条收缩曲线压低,两者均呈量效依赖关系,表明黄芪对冠脉有直接扩张作用。实验表明黄芪冻干粉具有明显降低心肌兴奋性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由于心舒期的增长及收缩力的降低,延长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减轻了心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压迫,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认为黄芪可以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N()产生,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

2.1.2 改善心泵血功能 张全贵等观察到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后发现左心功能改善,心排出量增加20%,心电图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0%,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和射心分数等均有所改变。薛芳荣等用心阻抗图监测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并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病人,结果表明黄芪治疗后使心绞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而且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心脏指数(CI)和EF值均明显增加,左室峰射血率/左室射血分数(PER/LVEF)比值变小,说明黄芪可增加心脏搏出量和提高LVEF。

2.2 改善血液流变学

2.2.1 减少血小板粘着和聚集 孙维广研究发现,黄芪在体外对正常人及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还有较好的促解聚作用。黄芪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能涉及其抑制血小板钙蛋白活性,导致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化减少,cAMP降解减慢,血小板内的mAMP/eGMP比值升高。黄芪可使血浆前列腺素I2浓度增加,血栓素A2浓度降低。另外,黄芪能显著增加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全血比黏度和细胞变形指数。可见黄芪通过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促进血液正常运动。高建等通过实验证实黄芪可提高应激小鼠血小板内cAMP含量,并对钙调蛋白(CaM)具有抑制作用。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依靠CaM的调节,黄芪通过抑制CaM而抑制PDE的活性,使血小板内cAMP水解减少,含量增高,黄芪皂甙(AS)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形成、延长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作用。

2.2.2 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 许艳等报道黄芪多糖能有

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降低血黏稠度,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

2.2.3 抗血栓形成 王巧云等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发现用黄芪注射液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凝固性,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作用,能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提高机体纤溶性,增加纤溶酶活性,亦能延长APTT、PT、TT而影响凝血过程,产生抗凝作用,松驰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降低血液循环阻力,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微循环,达到心功能改善。

2.2.4 降低血脂 吴勇等实验发现,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和ET有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光镜检查可见,动脉内膜表面基本光滑,内此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未见泡沫细胞。

2.2.5 改善动脉硬化 徐品初等妇通过研究黄芪对老年大鼠主动脉和肺内胶元含量的影响,认为黄芪扩张血管的作用与胆碱能系统和组胺的释放肾上腺素α、β受体无关,黄芪水提物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诱导一氧化氮(NO)合成酶(NOS)的产生,而促进NO的生成,介导血管的扩张,抑制VSMC的增殖,抑制老年大鼠主动脉中胶原含量的升高,对调节血压、抑制动脉硬化等有积极作用。

2.3 消炎作用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冠状动脉内脂斑破裂、血栓形成被认为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发病机制。缺血缺氧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释放出一系列炎症介质。杨沁等研究发现黄芪总皂苷能减轻组胺造成的血管内皮单层通透性增加,可显著减少炎症时渗出液量、中性白细胞游出数、蛋白质含量,降低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8和NO含量。黄芪总皂苷的抗炎作用机理与其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对于血细胞、白细胞介素-8和NO等炎症介质的作用,抑制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2

【关键词】黄芪 化学成分 指纹图谱 药理作用

黄芪,又称北芪、元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芪的化学成分,已分离出的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黄酮、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胡萝卜素、叶酸等,其中黄芪多糖、皂甙、黄酮等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有多种药理作用.但是中药材黄芪由于产地、采收季节和生长年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不同来源的同种黄芪的化学组成也可能不同,这就必然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药的实验研究.因此能够全面反应中药所含化学种类和数 1 黄芪的化学成分

黄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皂苷类和多糖类等[1].

多糖类化合物有葡聚糖、杂多糖,葡聚糖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两类,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和紫檀烷四类,黄芪所含黄酮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化合物有黄芪皂苷和大豆皂苷,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甙.黄芪中所含的氨基酸类物质共25种.另外黄芪中还含有单糖、蛋白质、核黄素、叶酸,正十六醇等成分,以及钪,铬,钴,铜,硒,钼,铯,铁,锰,锌,铷等14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2 构建中药黄芪指纹图谱的主要技术手段

由于中药的成分十分复杂,现阶段不能做到对每种药味和每种成分的逐一鉴定,因此,一种能够使中药的检出尽可能多地反映其全貌的方法-指纹图谱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的重视.

目前中药指纹图谱的手段主要是色谱法和光谱法,这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HPCE),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以及核磁共振法(NMR),X射线衍射法(XRD),高速逆流色谱法,DNA指纹图谱,联用指纹图谱等,以及圆二色指纹图谱及化学振荡指纹图谱等新发展的检测手段[2].

近年来对黄芪药材指纹图谱的研究以色谱法为主,其中包括HPLC-UV,HPLC-ELSD,HPLC-MSD等方法.

3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3.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黄芪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细胞生理代谢,提高巨噬细胞活性,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保护心血管系统、调节血糖、降血压和抗病毒作用,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

3.2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黄芪由于能调节免疫,抑制病毒繁殖,保护心肌细胞,增强心肌收缩力,利尿,扩血管,抗缺氧,明显改善心功能等而广泛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3.3对肝肾器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黄芪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促进细胞代谢、利尿消肿、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促肝脏合成白蛋白、降脂、调节免疫、降血压等作用,以保护肾脏细胞免受伤害.黄芪中富含的皂甙、多糖、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及硒元素等能降低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肾毒性.

3.4抗肿瘤、降糖作用

黄芪富含硒,硒能抑制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并对各种金属如镉、汞等一些化学致癌物有拮抗作用.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注射用黄芪多糖是目前较理想的安全有效肿瘤用药.

3.5抑制病毒、抗菌作用

黄芪多糖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其抗病毒原理:刺激巨噬细胞和 T 细胞的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而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黄芪多糖的抗细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散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发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

3.6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保护.

4 结语

黄芪含有多种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对中药研究的继续深入,黄芪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也将更加明确,其临床应用的范围和适应性也将更加广泛.

参 考 文 献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3

【关键词】黄芪;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81-01

前言:黄芪的单味药或黄芪的有效成分包括黄芪皂甙、黄芪多糖等都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肯定的作用;它的药理作用机制大多是综合性的,主要涉及到心肌代谢的改善、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的抑制等方面,这与黄芪本身复杂的化学成分有关。如何有效利用黄芪的有效化学成分来实其作用,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 对心脏器官的保护作用

黄芪对心脏器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心功能和保护心肌细胞。心功能的改善对于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重要作用。黄芪对改善心功能具有肯定的作用。黄芪皂苷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采用戊巴比妥致大鼠急性心衰的方法,通过血流动力学测定,观察到黄芪注射液高、中两个剂量组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心功能的改善还有助于减轻心脏负荷。黄芪扩张血管的作用和组胺的释放或肾上腺素受体无关,而可能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诱导一氧化氮合成酶的产生,促进 NO 产生,继而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导致血管扩张。保护心肌细胞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黄芪可能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但作用并非与浓度正相关。抑制钙超载。通过观察黄芪总皂甙对培养心肌细胞钙超载的影响,发现黄芪总皂甙可抑制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提示黄芪总皂甙有轻度钙拮抗作用,其中机制之一是黄芪总皂甙减少了心肌细胞肌浆网的钙负荷,并抑制了脂质过氧化。黄芪对于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心肌保护效应,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从器官和细胞两个水平,运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印记、 RT - PCR、生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发现该药物具有调节抗再灌注损伤的MAP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很可能是其心肌保护效应的机制之一。并且特异性抑制剂并不能减弱黄芪作用, 说明黄芪可能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2黄芪对血压的影响

黄芪具有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前负荷,扩张周围阻力血管,降低动脉压,从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同时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黄芪能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量,降低尿蛋白,并通过强心、增加心搏出量和扩张血管达到降血压或升血压的作用。黄芪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模型上,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去除内皮的血管具有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质网上的三磷酸肌醇敏感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内钙的释放有关。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区域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还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值,提高内皮细胞整合素活性,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对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黄芪主要通过防止内皮细胞凋亡、改变血管通透性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制备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EC)单层低渗模型进行实验,表明黄芪黄酮类化合物、毛蕊异黄酮能够减轻低渗造成的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加,对低渗造成的 EC单层通透性增加具有改善作用,其改善作用类似于白蛋白。保护血管平滑肌细胞。黄芪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下泡沫细胞形成,抑制 VSMC 增殖,促进 VSMC 凋亡,降低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速率等对VSMC进行保护。

3对血流及内分泌的影响

3. 1 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黄芪能通过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微血管数量等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黄芪冻干粉具有明显降低心肌兴奋性作用,从而导致心率减慢及心肌收缩力降低。由于心舒期的增长及收缩力的降低,延长了冠状动脉的灌注时间,减轻了心肌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枝的压迫,使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研究表明, 黄芪多糖(APS)对微循环有一定改善作用,静脉注射APS能改善急梗犬心肌收缩功能,缩小梗塞面积,减轻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a+- K+- ATP酶活性和抗自由基损伤作用有关。

3. 2 对血流变性的影响

黄芪有抑制血小板黏附,降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比黏度,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消除自由基,减少过氧化脂质,降低心肌耗氧量,稳定细胞膜及超微结构,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缩小心室容积,改善左心室重构等。黄芪多糖能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降低血黏稠度,提高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含量,减轻自由基造成的损伤。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MDA 和 ET 有明显降低,并升高 NO、 SOD及总抗氧化活力。光镜检查可见,动脉内膜表面基本光滑,内皮细胞形态基本完好,未见泡沫细胞。黄芪具有耐缺氧、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缺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物的损伤及对血管的舒缩调节。黄芪可提高心绞痛患者SOD活性和降低其血液中过氧化脂质(L PO)含量。从蒙古黄芪中提取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有抗氧化作用,经预处理的PC12细胞,可增强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 Px)的活性,并可能通过稳定细胞膜结构来抑制谷氨酸盐引起的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内分泌因子分泌 研究发现心衰患者在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体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 Ⅱ、脑利钠肽显著降低,同时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这也证实了心衰患者体内确实存在神经内分泌因子异常,黄芪治疗可改善这种异常。

结语

黄芪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多方面因素有关。黄芪成分复杂, 作用广泛, 对其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研究将有助于黄芪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刘艳霞,刘在萍,焦建杰,等.黄芪苷 Ⅳ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影响[J ] .中草药,2001,32 (4) :332 - 334.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4

黄芪由于炮制方法各异,主治功用亦有一定区别。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主治体虚自汗盗汗、水肿、痈疮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等症;蜜炙黄芪补中益气,使用时多与党参或人参为伍,主治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崩漏及一切气虚血衰之症。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主要成分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胆碱、多种氨基酸、叶酸等,有降血压、降血糖、强心利尿、抗肾炎与保护肝脏等作用。

黄芪入药,可用于多种疾病。如益气通络,治疗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等,常用方如补阳还五汤;固表止汗,主要用于体弱表虚之自汗、盗汗等症,方如玉屏风散、牡蛎散、当归六黄汤等;益气举陷,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中气下陷、内脏下垂之症,如胃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等症,方如补中益气汤加炒枳壳等;托疮生肌,治疗慢性溃疡痈疽、内陷不起或疮疡久不收口、脓稀不愈者,方如黄芪内托散等;利尿消肿,多用于心肾阳虚、面目四肢浮肿、小便不利、心悸气促等症,方如防己黄芪汤;利尿抗炎、降低生理性尿蛋白,常用于治疗身面浮肿、尿中有蛋白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方如真武汤或济生肾气丸(汤)加生黄芪、党参、益母草等;降低血糖,常用于有身倦乏力等症状的糖尿病人。

黄芪还是最常用的养生保健、滋补强壮之品。研究表明,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可单味使用,若与其他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

补中益气 气虚衰弱者,症见体倦无力、食少懒言、面色萎黄,适用黄芪。为增强补气功效,多与人参、党参等同用;如兼阳虚,可配附子、干姜;若兼血虚,可配当归、熟地;若血虚发热或大失血后虚极欲脱之症,需补气生血者,可重用本品,与当归配伍。

益气强心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之作用,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过度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功效更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和病毒本身与患者免疫失控有关,黄芪有抗病毒与调节免疫的功能,对于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并有改善内皮细胞生长与增强心肌收缩之功效。研究还认为,以黄芪冲剂口服功效最佳,每次1包,每包含生黄芪16.5克,每日服 2 次。患感冒等常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搏等症状加重或复发,服用黄芪后可减少复发次数,并改善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

滋补强壮 黄芪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使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取炙黄芪30克、灵芝10克、冰糖30克,纳入洗净除去内脏的鸡腹中,加适量水用文火炖服,吃肉喝汤,功能补中益气、补肺健脾、防衰抗老。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5

人体的气血由盛渐衰,运行由通畅而渐凝涩。临床出现以功能低下或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些疾病,如心功能衰竭、循环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所以,黄芪在老年病科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临床中应用于老年心、脑血管病,老年皮肤瘙痒症、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治疗均显现出极佳的效果。其中对心脑血管药理作用最为显著。

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上世纪,通过不断研究与摸索,已确立很多成分的具体结构。尤其近10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水平的药效研究更肯定了黄芪的药理作用。由于黄芪丰富的化学组成,其药理作用也较为全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老年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黄芪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具有耐缺氧、可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血管、改善缺血、缺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抗氧化物的损伤及对血管的舒缩调节。黄芪皂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不但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室表现正性肌力作用,且对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氧[1],能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改善衰竭心脏的功能[2]。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与下降速率振幅下降,对心功能损害和心肌缺血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3],抑制缺氧心肌细胞的凋亡[4]。同时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区域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黄芪还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值,提高内皮细胞整合素活性,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5]。还有较好的降脂作用,黄芪多糖用于治疗抗动脉粥样硬化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MDA和ET有明显降低,并升高NO、SOD及总抗氧化活力[6]。黄芪可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降低尿蛋白水平,并通过增加心搏出量或扩张血管达到升高血压或降低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7]。

2 老年脑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尤其是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脑细胞耐缺氧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压和利尿降低脑水肿等,使脑细胞得到保护,并增强了受损脑细胞的修复功能[8]。黄芪甲苷是一种脑组织保护剂可以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防止缺血后及再灌注血脑屏障的破坏,保护脑组织[9]。黄芪可增强脑缺血后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凋亡的作用[10]。黄芪具有抗自由基减少脑缺血后水肿[11],保护血脑屏障等作用[9],对抗炎性介质[12],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多种保护作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脑出血,具有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作用,以早期用药疗效更好[13、14]。

3 老年消化系疾病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黄芪具有托疮生肌之功,对溃疡面的修复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5],在合并溃疡出血的病例中,黄芪在补气的同时,增强了气能摄血之功,从而使出血得以控制,对胃及十二指溃疡有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游离酸和总酸度使胃酸值上升,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的作用,增进胃粘膜的修复,促使溃疡愈合,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16、17]。改善胃粘膜的血供情况,使得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组织营养状况得以改善,从而具有抑制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18]。具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作用,光镜下的形态学改变亦可证实两药对无水乙醇致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胃黏膜保护作用[19、20]。对肝脏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

4 调节免疫及抗肿瘤的作用研究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数、 巨噬细胞吞噬指数显著升高,促进抗体形成,促进 T 淋巴细胞转化,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各种功能细胞的杀伤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细胞的免疫功能[8]。能提高淋巴细胞相的补体受体活性,其中主要是 CR1的活性,而CR1为B细胞激活的调节剂[21],使红细胞C3bR花环率显著上升[22]。可直接或通过刺激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释放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的NK细胞活性[23]。显示出或增强或抑制的免疫反应,具有免疫调节的双向性[24]。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或免疫增强剂通过调节整体细胞免疫功能来增强IL2/LAK抗肿瘤作用[25、26]。

5 抗衰老作用的研究

黄芪黄酮可以减少自由基的过氧化反应,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具有抗衰老的作用。黄芪能够使模型大鼠体内血清MDA和心肌组织脂褐素(LPF)含量降低,升高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降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升高,通过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衰老作用[27、28]。能通过增加内生性的抗氧化酶 SOD、GSH-Px的活性,稳定细胞膜,从而减轻神经细胞损害,延缓细胞衰老[29]。

6 其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赵德成等[30]对4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80mL, 每日1次静脉滴注,10天为1个疗程,认为黄芪注射液能改善血液流变,减轻局部充血水肿,使腺体缩小,膀胱残余尿量减少,能明显改善排尿梗阻症状,取得较好效果。黄芪能上调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和促进Ⅰ、Ⅲ型胶原的合成[31]。对造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血细胞数下降也有明显的回升作用[32]。

7 不良反应

梁增杰[33]报道由黄芪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32例中,发热13 例;皮肤过敏9例;神经系统反应如头痛、眩晕、烦燥等2例;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悸等2例;消化系统反应如厌食、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 腹泻等1例;过敏性休克2例;泌尿系统反应如肾损害1例;血液系统反应1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紫癜); 呼吸系统反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哮喘等2例。赖瑛等[34]统计文献资料,黄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71例中,过敏性休克居首位,共19例,占 26.8%;其次为药物热15例,占21.1%。笔者在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不良反应4例,其中皮肤过敏3例,药物热1例。

黄芪成分较为复杂,对人体的作用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与老年病疾病谱、病因病理的多因素、多环节发病机制相吻合。能够合理解决单体药物在治疗学上的瓶颈。对老年病的治疗有着广阔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艳霞,刘在萍,焦建杰等.黄芪苷Ⅳ对正常和心功能受抑制大鼠左心室心肌力学的影响[J].中草药,2001,32(4):332-334.

[2]李书瑞,郝建峰,王怡等.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3,20(6):56-57.

[3]周吉燕,樊懿,孔建龙等.黄芪中不同提取成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5):

300.

[4]彭定风,柯丽,李论等.黄芪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4):234-236.

[5]樊奥光,刘建仁,曾展鹏.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3):179 - 181.

[6]吴勇,欧阳静萍,涂淑珍等.黄芪多糖对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4(1):21.

[7]查益中. 黄芪对血压的双相调节作用[J]. 中医杂志,2000, 41(6):329.

[8]蒋喜巧.黄芪的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76

[9]罗玉敏,秦震.黄芪甲苷对大鼠局灶脑缺血血脑屏障破坏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4):280

[10]张斌,雄鹰.黄芪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68

[11]袁琼兰,李瑞祥.大鼠局造型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研究[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9,30(3):401

[12]屠永华,李岚.炎性细胞因子与脑缺血[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9

[13]许东, 胡治平, 秦毅等.黄芪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1):37

[14]孙征,王登科,张海宇等.黄芪注射液对早期大鼠脑出血灶周围神经元CytC和线粒体ATPase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5):407

[15]张宏.黄芪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J].医药论坛杂志, 2005,26(14):78

[16]陈支红,草孟珍,张兰琼.黄芪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32例[J].中医函授通讯,1999,18(2):40

[17]孙雪莲,黄可儿,冯小权等.黄芪皂苷及黄芪甲苷对慢性胃粘膜损伤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1,27(2):75

[18]王茵萍,孙茂峰,范刚启等.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流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3,28(1):33

[19]孙雪莲,黄可儿,匡忠生等.黄芪皂苷类不同有效组分对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

1181.

[20]赵维中,王宇翎,章家胜等.黄蔑精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研究[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2):14

[21]刘景田.血液免疫学研究[M].上海: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8:190.

[22]申志强,孙俊秀,黄立新.黄芪治疗选择性IgA缺乏的疗效[J].新药与临床,1997,16(4):246-247.

[23]管月帆.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肺炎时细胞免疫功能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学,2007,5(2):41-42.

[24]宋宝辉,于新慧.黄芪对小鼠巨噬细胞、IL-2 调节作用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5):10-11.

[25]王光,周正任,娄丹等.黄芪多糖对IL2/LAK抗肿瘤增强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4,10(6):359.

[26]周淑英,卢振初,王佾先等.黄芪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J].药物生物技术,1995,2(2):22.

[27]李淑华,冯芹喜.黄芪黄铜(AF)延缓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医药世界,2007,2:40-41.

[28]许静,秦小红,薛梅.黄芪对D2半乳糖衰老大鼠脂质过氧化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7,33(6):596-597.

[29]Dehong Yu, Yanl ongDuan, YongmingBao. Is oflavonoids from Astragalus mongholicus protect PC12 cells from toxicity induced by l-glutamat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5,

98 (1-2):89-94.

[30]赵德成,赵艳霞.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11):1442

[31]邓家德,肖正华,凌艳英等.黄芪对糖尿病足溃疡处成纤维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7,18(4):128

[32]张仲平,洪介民.黄芪多糖对体外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生成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1):l6.

[33]梁增杰.黄芪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及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2):76~77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6

【关键词】 黄芪; 肝炎

黄芪是扶正补气的中药,是临床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曰:“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经历代医家的实践和总结,至金元张元素高度概括其作用的五方面: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同时随着古代文献的整理和现在药理研究的深入,黄芪及其各种配伍在肝炎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1 利胆退黄

应用黄芪配伍起到很好的退黄作用的记载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黄疸病》篇第16条:“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黄芪有利尿作用,诸黄疸证,多为淤热在里所致,故宜利小便,宜除湿,若见脉浮,为病在表,这时宜用桂枝发汗解表加黄芪以退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结合《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4条和《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认为本条的虚劳小建中汤即黄芪建中汤。本条所述的小便自利,是由于中气虚所致,即所谓上虚不能制下的原因,黄芪在这里既补气治本又可退黄。

《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的第26条:“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粘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汤主之”和第27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这两条进一步说明了黄芪的退黄作用。

蔡氏[1]将9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分3组进行比较治疗。结果西药组30例,临床治愈18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茵陈苦参汤组30例,临床治愈17例,显效3例,有效1例 ,无效9例,总有效率70%;茵陈苦参加黄芪汤组30例,临床治愈2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刘碧坚等[2]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6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退黄降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相应缩短,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高氏[3]通过80例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观察,黄芪注射液可以较快地改善症状,降酶退黄效果好,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医认为肝炎病变过程中出现黄疸的病机是湿阻中焦,痰热相搏,蕴郁于里,阻遏肝胆,疏泄失机,胆汁不循常道,浸注肌腠而发为黄疸,其主要治则在通利小便。《金匮要略·黄疸病》篇曰:“诸黄家,但利其小便。”若得小便通利,其热邪与寒湿都可得泄。黄芪有托毒利尿之功,既能扶正祛邪,托毒外出,又能利尿祛湿,使诸湿热和寒湿得泄而利胆退黄。在临床上湿热并重黄疸可选用黄芪茵陈蒿汤,寒湿型黄疸可选用黄芪茵陈五苓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的保护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扩张血管作用,可减少红细胞的破坏而降低胆红素的产生;增加肾血流量利尿作用,可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2 提高免疫力,保肝护肝

黄芪益气补虚的功效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李东垣谓其“益元气而补三焦”。五好古曰:“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邹澍曰:“肺胃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益气也”。张景岳曰:“能补元阳,充腠理,治劳伤,长肌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这是肝脾相关的体现,通过补脾治肝符合中医整体观念和治未病的思想。而且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名医经验总结,认为脾虚是导致慢性肝炎发病的根本原因。如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奏,其气必虚”。而且慢性肝炎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或不耐劳作等脾虚征象,其发病也多以劳累或饮食因素诱发。在慢性肝炎发展过程中有两种转归,即“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所谓实则阳明是指疾病当中的湿热实证,或热重于湿,此湿热为脾虚不运,水湿停聚,化生湿热或与外邪相合表现为热重于湿,其病机仍是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现代研究表明成人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乙肝病毒常能将其清除而不发病,或表现为急性肝炎而不发展为慢性。黄芪复方保肝汤选用黄芪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绵茵陈、丹参、郁金、白芍、枸杞子、桑寄生、仙灵脾、陈皮在提高免疫力,保肝护肝方面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吴氏[4]用口服黄芪柴胡汤(生黄芪、丹参、白芍、柴胡、党参、半夏、白术、枸杞子、女贞子、防己、生甘草)随证加味,对照组用肝得健静脉注射,同时服维生素C、肝泰乐等保肝药,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P<0.05),显效率加治愈率分别为53%和30%(P<0.05)。冯文明等[5]临床研究发现,黄芪不仅对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同时也保护肾脏功能。现代研究[6]表明黄芪的主要成分有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类、氨基酸类、黄酮类似物微量元素等,其中黄芪多糖能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E—玫瑰花环率,促进T细胞分化成熟,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生干扰素。同时黄芪多糖能明显提高内毒素中毒小鼠肝脏的丙二醛(MDA)水平,并能升高谷胱甘肽(GSH),对线粒体结构的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实验证明,黄芪多糖还可明显阻止血清中ALT和AST的升高,其机制与抗脂质生氧化物对细胞膜的损伤有关,同时提高细胞色素P450系统和其他毒物络合的酶系统,使肝脏对毒物的代谢增强而起保护作用。黄芪还能明显提高血浆和组织的内环核苷酸(cAMP和GMP)的含量,促进肝细胞生长。

3 抗病毒,抗纤维化

药理研究证明[7],小剂量黄芪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黄芪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所含氨基酸、生物碱和黄酮类具有抗病毒,促进抗体形成,延长细胞体外存活等作用。体外实验证明,黄芪水煎剂口服或静脉滴注对小鼠Ⅰ型副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黄芪能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加强抗病毒能力,黄芪还能降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滴度或使之转阴,可用于各类型肝炎病人,尤其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慢性迁延性肝炎(CP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临床应用黄芪转阴方(黄芪、茵陈各30 g ,苡仁、丹参、赤芍、板蓝根各20 g ,白术、黄精、仙灵脾、虎杖、连翘、猪苓各10 g,甘草5 g)随证加减治疗病毒性肝炎。

在肝纤维化方面,人们深入研究发现,肝纤维化发生时增多的细胞外基质绝大部分为Ⅰ,Ⅲ型胶原,肝纤维化早期以Ⅲ型胶原增多为主,肝纤维化晚期以Ⅰ型胶原增多为主,且主要沉积在Disse腔隙,而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时分化胶原的主细胞。目前,治疗肝纤维化是防治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重要手段。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是研究的热点。在抗肝纤维化的众多药物中,黄芪及其复方是一类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药物,不论动物实验,临床实验还是对肝星状细胞的实验均发现其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如王要军等[8]观察了黄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免疫组化研究表明黄芪有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中ICAM1的表达有关。在临床研究方面,曹文义等[9]发现黄芪复方煎剂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防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程鹏等[10]观察了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1,HA的影响,结果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TGFβ1,HA均高于对照组,认为黄芪注射液有降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作用。临床上应用黄芪与丹参、桃仁、汉防己、三七、鳖甲、牡蛎、生地黄、柴胡、黄芩、浙贝、大枣配伍,以黄芪为君药随证加减。

4 结语

目前,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国家,提高肝炎的治愈率和防治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展是医学界的重点课题。在肝炎和肝硬化的治疗中,中医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前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可以从整体对人体进行调节,中药黄芪及其复方的多种功效在治疗中同时起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林光.黄芪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J].新中医,1994,(7):52.

[2] 刘碧坚,夏冬文.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评价[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3,3(1):13.

[3] 高云印.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80例疗效观察[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18(4):258.

[4] 吴士杰.黄芪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0例[J].陕西中医,2004,25(1):36.

[5] 冯文明,鲍 鹰.黄芪注射液对梗阻性黄疸围手术期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经络外科杂志,2004,10(3):143.

[6] 黄 桢.黄芪多糖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药学杂志,2002,11(5):315.

[7] 王淑华,王红霞.浅析黄芪不同剂量的药理作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2(6):260.

[8] 王要军,权启镇,孙百勤,等.黄芪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组织ICAM—1表达影响的免疫化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2000,5(1):49.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7

【关键词】黄芪;中医;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应用

黄芪是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其在中医治疗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黄芪可以利水消肿,达到托毒排脓效果,并能够生肌活血。现代药理证实,黄芪中含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能够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保肝利尿,延缓衰老,降低血压的效果[2],并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而在临床工作中,黄芪的应用也逐年广泛。本文综述了黄芪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总结黄芪在临床多个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价值,以供临床医生和学者研究借鉴。现综述如下:

1中药黄芪简介

中药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者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要生长于我国的内蒙古、河北、吉林、辽宁等地[3]。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品种,临床应用也比价广泛,为一种常用的补气类药物,有“治一切气衰血虚”的记载[4]。味甘,微温。主归脾经、肺经。临床功效为:补气升阳,托毒生肌,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自汗脉虚,久咳虚喘,肺气不足,食少纳呆,脾胃虚弱,久泻脱肛,中气下陷等症。

2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

中药黄芪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氨基酸以及微量元素。其中黄酮类是黄芪中最为重要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槲皮素、鼠李柠檬素、异鼠李素、熊竹素等。多糖成分主要是葡聚糖和杂多糖[5]。黄芪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多样,并在在煎煮的过程中会改变原本的状态。

3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

3.1免疫调节临床试验发现,黄芪中的总黄酮具有增加抗体形成、提高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效果[6],说明黄芪的总黄酮具有特异性体液免疫作用的增强作用。

3.2抗心肌缺血临床试验发现,黄芪中的总黄酮可以显著减轻心肌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增加心室肌细胞的幅值,增加心肌收缩力[7]。

3.3影响血管内皮细胞临床试验发现,黄芪中的总黄酮可以改善内皮细胞的通透性,抑制因为低渗所造成的液体滤过流量。

3.4防治肝损伤临床试验发现,黄芪可以有效抑制因为缺血导致的AST、ALT的升高,改善肝损伤,可以有效降低因为毒性代谢而造成的肝损伤。

3.5抗炎黄芪可以降低滑膜细胞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的一氧化氮,进而发挥一定的抗炎作用。

3.6抗突变黄芪可以有效抑制动物细胞的基因突变,可明显抑制环磷酰胺诱发细胞微核出现基因突变,可避免因为放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3.7消除自由基黄芪具有较强的消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清除能力比较理想。

3.8抗骨质疏松黄芪可以显著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显著提高抗外力作用,研究认为和黄芪拟雌激素样作用有密切关系。

4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

4.1脑血管意外补阳还五汤,组成有:黄芪60克,赤芍药15克,当归10克等,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偏瘫,主要用于治疗脑血栓、脑梗塞、糖尿病等。

4.2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每日50克黄芪,用水煎服,分三次服用,可以显著改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

4.3高血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可用防己黄芪汤治疗,组成有:黄芪30克,防己12克,白术12克等,合并下肢浮肿加葛根,合并高血脂加泽泻,合并胸痛头晕加川芎。

4.4慢性乙型肝炎黄芪多糖可以帮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高治愈率,其可以促进磷脂酰基醇的代谢,活化T细胞,可以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或者好转,提高肝功能[8]。

4.5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患者通过使用黄芪治疗,可有效缓解蛋白尿,提高肾功能,调节体液免疫。

4.6小儿哮喘使用黄芪注射液在右天府、左足三里和左天府、右足三里进行交替注射。

4.7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服用黄芪可以使NK(天然杀伤细胞)活性显著提高。

4.8感冒感冒患者可以口服黄芪片,每次5片,每天3次。经实验发现,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康复水平,并且在防治感冒上也具有积极作用。

5小结

黄芪为临床常用的一种补气药,临床功效是补气升阳,托毒生肌,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免疫调节、抗心肌缺血、影响血管内皮细胞、防治肝损伤、抗炎、抗突变、消除自由基、抗骨质疏松),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脑血管意外、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炎、小儿哮喘、病毒性心肌炎、感冒)。在探讨中我们发现,目前临床对于黄芪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上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黄芪的总黄酮类化学成分。我们相信,通过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黄芪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研究会越来越深入,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国辉,黄文凤.黄芪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概述[J].海峡药学,2008,20(3):13-16.

[2]段亚丽,谢梅冬.黄芪化学成分及其有效成分黄芪甲甘含量测定的研究现状[J].中国兽药杂志,2005,39(3):35-38.

[3]陈建真,吕圭源,陈建明,等.黄芪黄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9,28(10):1314-1316.

[4]孟践.黄芪针穴位注射治疗HbsAg阳性的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5(2):369-289.

[5]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21:78-79.

[6]丰成相.黄芪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03:56-58.

黄芪的作用和功效篇8

[关键词]中药 黄芪 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G4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354-01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 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