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领导干部转正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3-07 15:01:55

领导干部转正工作总结

篇1

一、转任非领导干部队伍现状

近几年,由于*县加快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转任干部正呈现出数量逐年增长、年龄越来越轻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县转任干部共126人,其中:正科级104人,副科级22人;男性115人,女性11人;从年龄结构来看,50周岁及以下的22人,占转任干部总数的17%,51至55周岁(含)的75人,占总数的60%,56至59周岁(含)的29人,占总数的23%;从学历结构来看,初中学历的1人,高中、中专学历的42人,大专学历的66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17人;在单位上班的71人,参与县委、政府中心工作的35人,到企业帮扶的9人,其它情况11人。从调研情况看,转任干部队伍总体状况较好,具体表现为:

1、综合素质较好,政治过硬。这批转任干部大多出生于建国前后,成长于革命建设年代,接受党的教育多年,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较强,生活作风朴素,与群众关系密切。在重大政治问题面前,能保持清醒头脑,能对群众做细致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是一支政治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2、工作经历丰富,业务精通。转任干部大多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工作经历,大部分在多个岗位、多个领域工作过,在乡镇、机关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阅历丰富,而且长期工作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经验,有的还是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权威,他们与群众联系密切,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妥善处理群众性、突发性、复杂性事件的经验,有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有效方法。

3、大局观念较强,心态平稳。大部分干部认为,自己因年龄、身体状况转任,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必然结果。这些同志能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愉快地从领导岗位退下来,通过一定时间的心理调节,能够正视现实,保持平衡心态,尽快地实现“退位”后心理上的平稳过渡。

二、主要作法和成效

近年来,*县从加强教育和管理入手,为转任干部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再创业绩提供新的舞台,使其成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作法是:

1、提高认识,加强引导。一方面教育转任干部摆正心态,克服“官本位”观念影响,正确认识组织安排,扫除自身心理障碍,树立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豁达开朗情怀。通过《*报》、*电视台、*党建网等县内主要媒体开辟专栏,大力宣传报道转任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尊重人才的局面,进一步增强转任干部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激发转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育在任干部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从心底深处尊重转任干部,要求各单位为转任干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经费保障,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处理好与转任干部的关系,让他们充分感受党的温暖,以百倍热情投身到各自工作中去。

2、提供舞台、合理使用。通过发放调查和征求意见表,全面了解掌握全县转任干部的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汇总,建立转任干部人才库,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转任干部的作用。一是成立党建工作指导组、廉政建设监督组、主导产业督查组、重点项目推进组、国企改革帮抓组、维稳督导组、创卫工作督查组、高速公路拆迁组八个工作组,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县委组织部具体协调,充分发挥转任干部懂政策、威信高、能力强、经验多、善管理的优势,采取组织考察选人,自主选岗的“双向选择”方式为转转任干部设岗定责,积极引导转任干部当好宣传员、办事员和组织员。如县工商联主席曾毅转任非领导职务后,被县政府抽调担任县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办公室主任,三年来,带领创卫办一班人,走街窜巷实地调研,制定创卫规划、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今年10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验收。二是积极鼓励转任干部到骨干企业帮扶,充分发挥转任干部的管理才能和社会关系优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建言献策、作出贡献。如县经贸局局长欧立斌转任后,被中科麦迪森药业有限公司聘请主攻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他充分发挥多年来从事工业、经贸相关工作的优势,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展开中药材GAP认证、基地建设等,为*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三是兼任部门中层干部,成为一线战斗员。如原渭溪乡人大主席王国联转任为县民政局社救股股长后,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积极争取国家救济资金300多万元,帮助农村五保户等弱势群体解决吃、住困难,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四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聘请一部分转任干部牵头组织扶贫济困、“关心下一代”、希望工程等公益事业工作。如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龚文炳转任后,多方协调组建县慈善协会,在他的辛勤努力下,20*年10月县慈善协会成立,他被选举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当天接受社会各界捐款30余万元。

3、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制定出台了《*县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以制度来明职责、促学习、强素质,规范行为。一是学习制度。吸纳转任干部为单位中心学习组成员,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增强识大体、顾大局意识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考核制度。对转任干部的政治学习、联系基层情况、思想和工作表现情况都纳入正常的目标管理,实施全方位考核,在原单位工作的由所在单位考核;临时抽调到非常设机构工作的,由各牵头单位进行考核,按抽调总人数15%的比例提出优秀等次和考核结果建议意见,报县委组织部,商县人事局后,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对按时上班的,享受同级别在职干部的待遇;对发挥作用较好的,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具实报销100元手机通讯费用。三是谈心交心制度。结合干部分级谈话制度的实施,由单位领导经常与转任干部进行谈心交心,探讨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通过科学管理、合理使用,转任干部潜能得到激发,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促进和推动了全县各项工作。

一是有利地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领导改任非领导职务制度切实解决了领导干部“下”的问题,有效地管理、发挥好转任干部的潜能,畅通了干部出口,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得到彻底落实。

二是规范了干部日常管理。采取相关措施促使转任干部严格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在干部职工中形成良好的榜样和导向作用,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三是实现了党政人才资源的二次开发。转任干部大都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是一笔宝贵的人才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使用,有效地形成了人才资源二次开发和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调查中发现,*县转任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但如何教育管理好、发挥好这支干部队伍的作用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闲置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干部转任后,受思维定势制约,难以接受与自己过去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不愿从事非领导岗位的具体工作。大部分单位对这些老领导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安排工作、不分配任务,使其无所事事,缺乏工作压力和动力,上班变成“自由人”。有的即使坚持上班,也是走走形式,成为“闲人”,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

2、思想滑坡比较明显。由于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的影响,少数干部调整到转任后,角色转换不到位,思想上陷入了种种误区,对组织的安排缺乏正确认识,把转任等同于退休或在岗退养,摆老资格,不服从管理,影响单位工作正常开展。有的干部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放松了学习,行动上自由散漫,影响了党政干部在群众的形象。

探究转任干部教育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具体分析如下:

1、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部分单位还没有把转任干部教育管理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对他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如何发挥作用研究不多,管理较为松散。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敢管,认为转任干部大多资历老,难以驾驭,管不住不如不管;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愿管,认为现在单位人手足够,督促转任干部,让他们发挥作用,搞不好会帮倒忙,不如不安排,种种原因造成转任干部管理和监督上“偏之于软”,使其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2、监督管理不严格。没有具体的管理制度明确转任干部的工作职责和政治、生活待遇,对转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不如在职干部严格,转任干部工作在一线的少,分管工作较少,分工中责任较小,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执行力与在任领导有一定的区别,造成考核评定难。

四、对策与建议

加强对转任干部队伍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氛围、管理政策、工作机制等方面共同着力,形成合力。

1、创造环境,让转任干部敢干事。

要根据单位不够重视、转任干部不够理解和社会舆论不够正确这一情况,重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转任干部干事、支持转任干部干成事的共识。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帮助其转变观念,合理管理和使用好转任干部,要深刻认识发挥转任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任干部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赋闲,是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对他们的不公正对待,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真正把发挥转任干部作用摆上议事日程,拿出解决办法。其次,要教育转任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认识到“一线”和“二线”,“实职”和“虚职”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不论何种职务都要为人民当好公仆,从而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再次,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宣传报道退职干部发挥作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每年开展一次“十佳转任干部”评选活动,对获得“十佳转任干部”称号的,在当年的干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格次,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转任干部的认识和态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尊重人才的局面,进一步增强转任干部的事业责任感和荣誉感。

2、搭建平台,使转任干部能干事。

要解决转任干部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任,注重“三个结合”:工作需要与因人制宜相结合,小集中与大分散相结合,上级原则安排与下级灵活使用相结合。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其单位特点、个人经历、能力特长、身体状况,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从目前情况看,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负责调研工作。安排围绕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专项工作任务和重大课题,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就单位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二是协助班子成员负责某一具体事务。发挥转任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优势,安排他们协助领导联村、包抓新农村建设和后进村整治等某一专项事务。三是抽调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任务,成立党建工作指导、重点工程督察、重点项目推进、国企改革帮抓、维稳督导等临时工作组,由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部门具体协调,采取组织考察选人,自主选岗的“双向选择”方式为转任干部设岗定责,积极引导他们当好宣传员、办事员和组织员,财政部门按抽调人数预算办公经费到各工作组牵头单位管理使用,年度考核由各牵头单位按一定优秀比例评定,报组织人事部门审定,加大对转任干部的监督管理。

篇2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省委卢展工书记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文章提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从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转变开始,思考自己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文章立意深刻,思想深远,抓住了加快发展方式的关键性和根本性问题,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一段时间以来研读报纸刊登文章、学习“何平九论”,特别是参加全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培训班的学习,我个人认为,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转变和提升,才能适应这一历史性的发展,从而担当起领导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一是强化发展意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分管工作,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的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机会,组织全县各级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更能发挥全员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就是要围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探索实践更加有利于广大职工和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围绕温县的太极拳文化优势,全面推进陈家沟文化旅游区建设,培育三产发展新的增长点;就是围绕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大局,组织各级各部门创建更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服务机制和社会环境,以此来带动全局,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当前面临着困难就业人员多、城镇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低、文化旅游区内涵亟待丰富等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敢于挥刀割病灶的勇气;又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一要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二要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实干兴县,实干富民,必然会影响和带动下级苦干实干。三要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深入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 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五要科学总结。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起到激励自我、增强干劲的作用;要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坚定决心,

把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六要实践创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务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职责和使命迫使领导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中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气魄。要在实干、总结的基础上,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创新的胆识和气魄,大胆地试验,科学地论证,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模式和路径,这样才会在转变领导方式中实现“跨越”和“突破”。

篇3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入学习动员阶段后,**县切实加强组织实施阶段的工作领导,领导班子在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工作中走在前列,争取做依法行政、遵纪守法、转变作风和效能建设的模范。认真给自己“找茬”,明确“茬”之所在及其危险性,及时出台剔除“结症”的对策。

一、领导作风不正的突出问题

3月份以来,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行动,及时召开动员会和领导班子会议,通过认真分析查摆各单位在领导干部作风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起来个别领导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不能从根本上剔除,大局意识淡薄。思想不够解放,创新能力不强。

2、理论学习不够全面系统,满足于一般化的理解,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思考,对科学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

3、工作作风不够踏实,有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现象,处理问题有时考虑不周,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还不好,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干事激情和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办事效率低下,有拖拉现象,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4、在廉洁自律方面自我要求标准不够高,满足于班子自身落实好上级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学习教育不够,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决心不够坚决,贪污腐化问题仍有发生。

5、深入基层少,关心职工不够,对同志们提出的意见有时重视不够,群众基础较差。

二、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现实危害性。

作风不正是导致机关行政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风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机关行政效能和党政形象的突出问题。

三、整改措施及其对策。

我们认为应该从细微处着手。

纠正领导干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作风的对策之一,要把“纠正领导干部作风”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务实意识,严格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和出台响应对策。各单位必须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督查组”。提出具体整改措施:1、狠抓宣传教育。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宣传贯彻到所有领导干部中去,要求大家要认真领会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组织召开好班子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加强组织学习。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明确学习内容,认真领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全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领导干部带头做学习笔记、带头写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做到学用结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纠正领导干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作风的对策之二,要建立完善“三项制度”为突破口,建立完善行政效能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首问负责制,二是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采取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工作措施,实行“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效率。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同时对会议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和卫生管理等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纠正领导干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作风的对策之三,要把握准几个着力点。第一,应该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主动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配合抓好效能建设,必须理顺工作职责,强化大家的责任意识,实施绩效考核,切实在推进工作落实上取得突破,同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第二,应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为民服务、为业主服务意识,自觉把精力集中到办好事事实、解决群众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上来。第三,应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应着力增强大局意识,坚决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第五,应着力增强务实意识,要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不图虚名、不贪虚功,脚踏实地地工作。

篇4

一、领导作风不正的突出问题

3月份以来,各单位各部门积极行动,及时召开动员会和领导班子会议,通过认真分析查摆各单位在领导干部作风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总结起来个别领导还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思想不能从根本上剔除,大局意识淡薄。思想不够解放,创新能力不强。

2、理论学习不够全面系统,满足于一般化的理解,缺乏对理论的深入思考,对科学理论精神实质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准确。

3、工作作风不够踏实,有心浮气躁,急于求成的现象,处理问题有时考虑不周,对事物内在规律把握还不好,在业务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干事激情和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办事效率低下,有拖拉现象,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够强, 4、在廉洁自律方面自我要求标准不够高,满足于班子自身落实好上级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学习教育不够,自觉抵制不良现象的决心不够坚决,贪污腐化问题仍有发生。

5、深入基层少,关心职工不够,对同志们提出的意见有时重视不够,群众基础较差。

二、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现实危害性。

作风不正是导致机关行政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作风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机关行政效能和党政形象的突出问题。

三、整改措施及其对策。

我们认为应该从细微处着手。

纠正领导干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作风的对策之一,要把“纠正领导干部作风”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增强务实意识,严格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研究部署整改措施和出台响应对策。各单位必须根据上级要求,成立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工作督查组”。提出具体整改措施:1、狠抓宣传教育。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真正宣传贯彻到所有领导干部中去,要求大家要认真领会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组织召开好班子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2、加强组织学习。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明确学习内容,认真领会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在全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领导干部带头做学习笔记、带头写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做到学用结合,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纠正领导干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作风的对策之二,要建立完善“三项制度”为突破口,建立完善行政效能制度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首问负责制,二是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三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采取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工作措施,实行“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效率。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行政机关的良好形象,同时对会议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和卫生管理等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

纠正领导干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中作风的对策之三,要把握准几个着力点。第一,应该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主动意识、效率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配合抓好效能建设,必须理顺工作职责,强化大家的责任意识,实施绩效考核,切实在推进工作落实上取得突破,同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第二,应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为民服务、为业主服务意识,自觉把精力集中到办好事事实、解决群众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上来。第三,应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四,应着力增强大局意识,坚决克服各自为政的现象。第五,应着力增强务实意识,要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重实际、说实话、求实效,不图虚名、不贪虚功,脚踏实地地工作。

领导干部作风和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自加压力,扎实工作,把领导干部作风和机效能建设抓得更实更好。

篇5

一、任届有期,保证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基本稳定

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但由于缺乏制度约束,长期以来,在乡镇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干部调整随意性较大、干部选拔缺乏制度约束机制、致使乡镇干部调动频繁、队伍不稳、搞短期行为等问题。有的县仅*年一年,就调整63人,15个乡镇的80余名干部一直处于频繁调转之中。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对盘锦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乡镇工作缺乏连续性、农村经济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基层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严重制约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发展形成了不必要的屏障,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通过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难题。

*年,市委结合乡镇换届,在全市29个乡镇领导班子和222名领导干部中全面实施任届制。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实行任届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届时限和范围:即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与党委、政府班子任届同步,一个任届为3年,一般在同一乡镇同一职务任职不超过2个任届,最高连续任职不超过3个任届,担任乡镇领导职务的最高年龄限制,一般为男57周岁,女52周岁,干不满一届的不再提名。在规定任期时限和范围的同时,为切实选准、选好能想事、干事、成事的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县区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乡镇领导干部选任制度,坚持了选举制、扩大了公选制、减少了委任制等相关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了乡镇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制度和监督制约等管理制度,为任届制的实施提供了根本保障。在当年进行的乡镇党委、政府换届选举中,就有一部分政绩平平、无所作为的乡镇干部迫于工作压力主动提出改任非领导职务,相应的,一部分政治强、懂经济、会管理的年轻干部的脱颖而出,被充实到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来。使全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整体合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换届后,全市222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49岁下降到43.5岁;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的由原来的43%,提高到78%,其中乡镇党委书记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6人,占乡镇党委书记总数的21.4%。

通过执行任届期限的规定,基本稳定了乡镇干部队伍。实施任届制以来的3年中,全市29个乡镇共调整乡镇领导干部66人,平均每年22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9%,较没有实施任届制的*年相比,下降了20.3%,乡镇领导班子一把手的调整率控制也在3.4%之内。乡镇干部队伍的基本稳定,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如:盘山县太平镇位于盘锦的北部,交通便利,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任届制实施之前,由于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期不明确,工作干劲不足,存在“推着走、缓着干”的思想,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果较差,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实行任届制后,乡镇领导班子明显增强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立足长远的意识。镇党委、政府任届伊始,就根据太平镇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提出了“农业立镇、工业兴镇、科技强镇”的发展思路。调整全镇的农业生产向生态化、立体化、现代化发展,实现了工业、农业、商业的全面发展。2003年全镇工业产值27520万元,利税1830万元。今年前5个月,省内外又有4家企业在太平投资,总引入资金达5000余万元,现在,工业园区有规模企业3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亿元。

二、任期有责,明确了乡镇领导干部的努力方向

长期以来,由于乡镇干部的选拔任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乡镇干部的考核评定缺乏有效依据、量化标准和严谨程序。致使部分乡镇干部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中“绕着走”、“推着干”,安于现状当“太平官”、“安稳官”,开拓创新、奋力争先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趋于淡化。有些干部虽然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但由于时时处于被调转状态而无法有效地实施自己的工作目标,同样处于一种工作的无计划状态。任期不定、责任不明,使部分乡镇干部制定工作目标时随意性较大,不顾长远利益、只做表面文章,有的甚至出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常现象。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在实施任届制的过程中,在规定任届期限的同时,重点明确了任期目标。规定在任届期间,必须制定班子责任目标和领导干部责任目标,并把责任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人头。通过责任目标的确立,既明确了领导班子的任期目标,也明确了领导干部的努力方向。一是合理确立任届目标内容。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任届目标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任届目标内容一般由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党建目标三部分组成,不同的目标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赋予一定的分值,便于在考评过程中的量化。对目标分值的确定,本着与客观现实相吻合、与法律规定相一致的原则,增强了任届目标的可操作性。二是科学制定具体责任目标。县委和政府,以及组织、财政、统计、计划等相关部门,通过对乡镇历史基础、工作环境、资源优势、地理优势、人才优势等相关情况的综合分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乡镇的地域特点、经济现状,拟定初步目标方案。对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规划目标的可行性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听取党政班子成员、乡镇部门和一般干部群众对新一届党委、政府规划目标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地归纳、分析、研究,拟定出党政班子及其成员的初步目标,经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审定任期目标。审定的初步任期目标,提交县委审查,使任期目标趋于完善合理。三是落实个人岗位目标责任,各乡镇在乡镇班子责任目标确立的基础上,对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按班子成员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做到每个岗位都有责任、每名干部都有目标。

任届目标的制定,强化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增强了乡镇领导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多数乡镇干部在任届目标明确的前提下,调整了工作态度、理清了工作思路,把以往关心个人得失的心态转变到研究工作上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大洼县结合任届制的实施,在全县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六比六看”活动,既比服务,看扶持力度;比发展,看经济总量;比特色,看结构调整;比创业,看项目建设;比效益,看财政收入;比贡献看帮带群众。极大地激发了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想干事、干成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乡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出现了项目建设昂首阔步,富民工程如火如荼,市场经济体系渐入佳境,小城镇建设多姿多彩的良好局面。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42亿元,同比增长1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5亿元,同比增长11.3%;招商引资项目35个,协议金额9亿元,正式立项30个,投资总额3亿元。

三、按绩奖惩,树立了凭实绩用干部的正确导向

由于乡镇干部考核评定缺乏有效依据、量化标准,进而形成了“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想法。乡镇工作难评价、乡镇干部难考核,一直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临的一个难题。一旦处理失当,极易在乡镇干部重形成推着干、绕着走的做法。

在任届制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对任期内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由各县委组织部对乡镇干部进行全面考察,确立了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一是实现了自我评价、群众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任届期满后,乡镇干部要进行述职述廉,对自己年度和届内的工作进行系统地总结,给自己的工作予以客观评价,为自己评定一个档次;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乡镇干部进行民主测评,让广大群众来评价干部,扩大干部考评的民主;组织部门对干部自我评价和民主测评情况进行综合,结合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做出科学公正的考评结果。二是实现了任期评价、年度评价和经常评价相结合。在任届未满时,对乡镇干部采取日常考核、年中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评,在这些考核中,注重工作实绩,通过干部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群众的认可情况综合评价干部。三是实现了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任用干部、凭实绩调整干部。通过任届制的实施,把年度考核和任届考核的结果直接作为使用、调整干部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各县根据任期目标考核得分情况,区分不同档次,与干部选用挂钩。对考核为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根据本人条件和工作需要,大胆提拔重用;考核为称职的,可以提拔或留任;考核为基本称职的提出诫勉,限期改正,或根据不同情况调整领导职务;考核为不称职的,不再续聘或任用,并视情况分别采用转任、改任非领导职务、下调职务等办法妥善安排,或采取待岗、培训、辞退等办法处置,开通党政领导干部“下”的渠道,使任届制达到激励、鞭策乡镇领导干部的目的。

篇6

关键词:审计 成果 运用

审计成果是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被审计单位(部门)有关业务活动信息、审计发现、结论以及审计和建议。审计成果能否得到很好地转化运用,其作用大小直接关系着审计监督的价值所在,将影响着审计职能的发挥和审计在广大官兵中的印象,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发展。当前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级党委、领导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部队官兵对审计工作的关注度不断加大,实现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充分认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义

(一)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审计服务水平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不仅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也带来各级领导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科学发展观客观地要求审计机关要认清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审计思路、审计理论、审计管理、审计方法、审计内容上积极探索,深化审计监督的新路子,使审计工作更加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其最终的落脚点就是,为各级党委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领导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依据,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多年来,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审计部门一直致力于促进结果运用,并努力做到常用常新。在现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过渡的时期,提出加强审计成果的运用,更需要认真审视当前成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打破原有的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使审计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消防部队的中心工作,贴近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推进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轨的重要举措

现阶段,为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为各级党委和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是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者的主要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各级审计部门在查清、查透、查深问题的基础上,从宏观上、机制上研究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注重审计方式、审计技术等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实现审计成果由微观领域向宏观领域的转变,由注重外部成果运用向注重外部和内部综合运用的转变,在部队经济管理中发挥监督与服务职能的同时,推进自身的转轨。

(三)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途径

目前,各级审计部门审计人力资源短缺与审计任务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突出,而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可以适度缓解人力不足的矛盾。表现在内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上,一是通过对审计部门自身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探求审计工作规律,相互借鉴,成果共享,缩短和减少了摸索过程,提高了审计效率。二是通过建立机制,加强上下审计部门之间、各单位、各业务处室之间的沟通协调,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发挥了协同作战的作用,形成了审计整体合力,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表现在外部审计成果转化运用上,各种审计项目审计报告、信息进入党委、领导的决策范围,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被审计单位积极采纳,认真整改,审计工作成果得到有效利用,受到部队全体官兵的公认,从而调动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审计人员的潜能。

(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在对干部管理和规范部队经济管理上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审计力度的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已经成为监督领导干部经济管理活动,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手段,成为各级党委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一是从审计的实施到审计结果的运用都是直接为监督和管理干部服务的。二是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为监督管理干部提供了量化的依据。三是审计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对规范领导干部经济管理行为,促进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使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广大干部、战士受到警示。四是审计结果能有效地揭露被审计单位在经济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与促进该单位加强经济管理。

二、当前影响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审计成果转化滞后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是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轻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期审计问题比较突出。对领导干部离任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公安现役部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中有明确规定,然而由于干部调整有其办理时间短的特殊规律,审计机关的力量又有限,目前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或者是“边离边审”,导致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滞后于组织部门任用、提拔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二是由于干部任免时效性强,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一个操作流程,在目前程序规定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都要先受组织部门委托的情况下,干部部门出于组织工作的保密性,往往都要在明确某一领导干部调整后,才给审计部门下达审计委托书,这样审计机关在选择项目上和时间安排上是被动地接受委托,容易造成审管审,用管用,审任脱节;在审计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审计,给审计实施增加了难度,给审计人员核实取证带来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审计风险,也不利于审计意见与审计决定的落实与执行。上述现象直接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充分运用,削弱了审计监督的作用,影响了审计机关权威。

(二)重财务收支审计轻经济决策、社会效果审计

一是在审计工作中偏重于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情况,而忽视了领导干部任职期间重大经济事项决策依据、程序的合法和真实性的审查,对经济决策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的审计效果不足。而这些又是干部部门和后勤管理部门平时考察干部和考核后勤工作成绩时很难涉及,却又十分需要了解掌握的内容。二是没有围绕审计项目确定的内容和重点开展审计,只是对被审计者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管理、内控制度的审查,缺少归纳、提炼、上升到被审计者的组织领导能力、管理决策水平、勤政廉政情况及应承担的责任方面的审计水平。究其原因是:从目前审计机关工作情况看,人员少与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各级审计任务普遍较重,既要完成年初计划的审计项目,又要完成干部部门调整干部后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还要完成各级党委、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因此给审计机关带来较大的压力;尤其是总队、支队级审计部门,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在赶任务,难以抽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审计人员仅凭以往的工作经验进行各项审计工作,业务素质已远远不适应审计工作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三)重审计项目实施轻审计成果的运用

一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行政执法收费、专项审计涉及纪检、干部和其他一些相关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协作规定,制度上的执行难以得到保证,目前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联席会议制度没有具体规范,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与审计成果作用的发挥。二是审计结果转化运用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干部管理监督部门没有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干部监督和管理中,没有真正认识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审计部门对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要求缺乏了解,审计取得的成果有个别方面不适用于干部管理监督要求;纪检部门虽重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安排,但平时介入较少,仅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很难把审计成果全面运用到干部的任免和管理监督上,审计结果对干部管理监督部门的参考价值受到影响。从现实情况看,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多为“先离后审”,导致审计的警示功能削弱,造成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几点建议

加强外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总体思路:加强对带有共性的和具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挖掘,从宏观层面上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在服务宏观决策上有新提高;要加强对典型问题的梳理,在规范引导上有新发展;加强对工作方法、工作经验的总结、提炼,在审计宣传上有新举措,扩大审计影响,提升审计形象,让部队官兵认识到开展审计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是增强领导干部执行党和国家财经法规、保证部队经济管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总体思路:在审计业务、队伍建设和科学高效管理三个层面上,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惟有审计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现代创新型人才不断培养,让最有活力的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审计成果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审计事业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培养审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敢于碰硬、秉公执法的职业道德,倡导正确的审计价值理念。要加强审计人员各方面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对时代、形势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增强审计的发展后劲。特别要想方设法积极解决现行审计部门体制、机制上的不利因素,营造鼓励干事业、支持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活力。

(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一是要按照“谁审计,谁负责”的原则,将审计质量责任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要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必须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增强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要按照《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的规定,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到审计实施各环节是形成审计结果的一个过程,而审计公文是真正体现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审计对部队经济宏观管理建议作用的重要载体。要以“审计公文让使用者满意”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审计公文写作和处理质量,力求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观点鲜明、结构严谨、文字精炼。

(三)建立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制度

一要加大审计成果资源的开发力度,着眼宏观,服务大局,从满足领导管理决策的需求出发,对查实的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形成有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二要整合审计资源。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系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审计成果整合任务、落实责任的工作机制。根据职责分工,确定责任部门和协作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使各部门能够协调运转、相互配合,通过多部门分工协作,对同类项目、同步项目和某一时间段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多角度的整合、分析和提炼,真正做到“审”与“用”的有效结合,杜绝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带病履职”“带病提拔”,切实抓好审计结果的转化运用。三要加强审计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从标本兼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其纠正或改进。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促进广大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廉洁奉公,依法办事。四要认真抓好审计成果运用情况的督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加强对审计结论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篇7

一、深刻认识目前领导方式的“五个不适应”

转变发展方式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之策、关键之举。对于河南这样一个处于负重爬坡阶段的发展中大省来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尤为重要,尤其紧迫,已经刻不容缓。从历史发展经验看,发展方式既受特定发展阶段及其资源禀赋条件等客观因素决定,也受发展理念、思维方式、领导方式以及体制和制度安排等因素影响。领导方式不能适应发展方式的要求,就会阻碍发展方式转变。从目前河南的实际情况看,领导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适应、不适合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严重制约着发展方式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观念和领导理念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在某些领导干部那里,发展观念和领导理念还尚未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先从发展目的看,时至今日,个别领导干部对我们发展的目的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些同志尽管对发展是硬道理、第一要务、第一要义完全认同,但是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我们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这些同志那里,老百姓能不能从发展中得到实惠、从发展中得到多少实惠并不怎么上心,而使他们真正上心的是GDP,是自己的所谓政绩。再从发展路径和手段看,一些领导干部的做法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一些地方,为了把GDP搞上去,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停留在这样一种发展理念和领导理念上,是不可能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所作为的。有的同志思想上总是不能摆脱行政区划概念的束缚,不善于按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规律办事,因而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局中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不能主动呼应、主动对接、主动融入,不能站位全局谋划发展、推动工作。

体制机制和政府职能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制约我省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但体制机制问题更带根本性。近年来,为破解发展难题,我省在资源配置、财税分配、城镇规划、环保约束、民生保障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创新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影响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建立健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领导体制、权力运行机制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步伐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目前,我省发展方式转变相对滞后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最大症结是体制机制不合理,转变发展方式,迫切要求体制机制上获得重大突破。

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会不会转,能不能转,善不善转,是能否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执政能力建设的不断加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是还应清醒地看到,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要求的问题,还尚待进一步解决。有的干部不善运作,干的能力、做的能力、创造性抓落实的能力比较差,致使一些正确决策得不到贯彻落实。面对发展方式转变的繁重任务,一些干部对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重视不够,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相对薄弱,创新意愿相对不足。一些干部在主观上愿意转,也敢于转,由于知识本领严重匮乏,反而不会转,甚至乱转。

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来说,领导方式方法历来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我省多数干部的方式方法有了明显改进,但也还有少部分同志落后于客观实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他们感到茫然,手足无措,感叹“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有的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那么正确,经常只看到成绩,自己说自己做得很好,很少看问题、看不足,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做得很不够。有的同志不善于把握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总是片面化、简单化地贯彻上级要求。有的同志工作热情不可谓不高,责任心不可谓不强,也不可谓不辛苦,总想把工作做好,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可是往往是心也操了,劲也费了,累也受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事与愿违。原因何在?就是因为领导方式方法不对头。

领导干部作风状况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要有良好的领导干部作风作保证。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直接关系科学的决策部署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直接关系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推动领导干部作风转变。近年来,我省通过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目前我省领导干部的作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干部比较浮躁,坐不住,整天都在“动”,好像只有跑来跑去、走来走去、颠来颠去、吃来吃去,那才叫领导,坐下来研究些问题、思考些问题,就不算领导;有的干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有的高高在上,官僚派头十足,对群众愿望不上心、生活不关心、疾苦不动心;有的工作不深入、不扎实,说得多、做得少,习惯于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落实会议,做表面文章,玩花拳绣腿,摆花架子,搞大呼隆、一风吹、一刀切;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加快推进领导方式的“五个转变”

目前,我省正在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而奋斗。推动河南“十二五”发展,建设中原经济区,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注重持续,注重提升,注重统筹,注重为民,把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落实和贯穿于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去。所有这些,都对转变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而要适应这些新要求,就必须根据河南“十二五”发展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具体实际,针对现有领导方式不适应、不适合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领导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向人本型领导方式的转变。所谓“人本型”领导方式,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目的的核心理念的领导方式,它要求把人的尊严、价值和福祉置于一切领导活动的首位,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这种领导方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它根本区别于过去那种把人视为工具的“物本型”领导方式,要求领导干部走出“见物不见人”的误区,摒弃过去片面追求GDP的增长,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和做

法,重建“人”与“物”协调发展的新型关系,始终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践证明,见物不见人的“物本型”领导方式,是与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背道而驰的。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破除“见物不见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推动领导方式由物本型向人本型转变。

加快推进向服务型领导方式的转变。所谓“服务型”领导方式,是一种信奉领导就是服务理念、把服务人民和社会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领导方式,它要求把服务群众、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领导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它是“人本型”领导方式在具体领导实践中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这一领导方式根本区别于“权力本位”基础上的“管制型”领导方式,它不是凭借手中的权力对民众和社会施以某种限制和管束,而是通过服务人民和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来达到或实现既定的领导目标。“管制型”领导方式是一种以权力为主导的领导方式,它的基本价值就在于对整个社会进行全方位的管制。这样一种领导方式不可能有效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自觉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为民惠民能力,推动领导方式由过去的“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加快推进向引导型领导方式的转变。所谓“引导型”领导方式,是一种注重说服教育、启发疏导和注重典型示范作用的领导方式,它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领导”一词本身就是率领、引导的意思。领导者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率领和引导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一道前进。正确决策确定之后,实现科学领导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这种正确决策变成群众自觉的行动。正确的做法,就是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而不是强制和压服的办法、典型示范的办法而不是行政命令的办法,使群众逐步加深对正确思想和决策的理解和认同。实践证明,靠强制的办法,压服的办法,不可能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从而也就不可能团结带领他们一道前进。“引导型”领导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事实说话,靠实践服人,通过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榜样行为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自觉地为完成党的任务而奋斗。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说服教育、启发疏导、典型示范的本领和艺术,推动领导方式由过去的“强制型”向引导型转变。

加快推进向法治型领导方式的转变。所谓“法治型”领导方式,是一种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充分的法律保障、具体的职权范围和法定的活动程序的领导方式,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把法治精神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这种领导方式体现了依法治国方略和依法执政方式对领导活动的内在要求,根本区别于传统的以个人意志至上、非制度性、非程序性、非规范性为其主要特征的“人治型”领导方式。它强调各级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都必须把自己的领导行为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决不允许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决不允许以种种借口和理由违背甚至破坏宪法和法律。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使权力、实施领导的自觉性,推动领导方式由过去的“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加快推进向开放型领导方式的转变。所谓“开放型”领导方式,是一种多维视角、宽广视野审视和处理问题的领导方式,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合作、包容、共赢的理念,把开放兼容、海纳百川的精神贯穿于领导活动始终。这一领导方式,根本区别于传统的以思维僵化、观念陈旧、思想保守、认识狭隘、目光短浅为主要特征的“封闭型”领导方式。它要求人们树立世界眼光,具有宽广视野和开放思维,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跟时代、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争取主动,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取得更大的发展优势。河南是一个内陆大省,历史文化悠久,但历史包袱也很重,小农意识和内陆意识积淀深厚,思想保守、眼界狭隘,夜郎自大、小富即安,严重制约着我们的发展。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切实解决好我省发展方式如何转、怎么转的问题。

三、以领导方式转变的“五个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领导方式并不是目的本身,而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通过转变领导方式来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领导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加以推进。当前,应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扎实推进领导方式的转变。

以发展观念和领导观念转变的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解放思想是总开关。转变领导方式,最要紧的一条就是转变观念,提升思想认识。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就跳不出传统领导方式的窠臼。没有思想上、观念上的转变,就不会有作风上、方法上的转变,就不会有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发展观念和领导观念,就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做到立场上到位、观念上到位、方法上到位。过去我们讲解放思想,往往只讲“破”和“立”,现在看这是不全面的。现在我们讲解放思想,还要强调“提升”。人们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在一定历史阶段可能是正确的、有效的,在新的发展阶段就不一定再适用,这就有一个思想提升的问题。只有不断提升思想认识,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意愿、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当前,要着力提升全省干部的领导理念、领导素质、领导能力、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着眼全局、站位全局、融入全局的意识,推动领导方式来一个大的转变。要认真查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有待进一步解放的思想空间,在更高层次、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上去把握我省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更带根本性。一些地方领导方式转变滞后,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是最大的症结是体制机制不科学、不合理。目前在某些干部中存在着“资源依赖、扩张强迫、政绩饥渴”三种症状,制约着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症状的出现,根子就在不科学、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干部考评机制等关键环节,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领导方式转变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应把政府职能转变摆在突出位置。要以深入推进“两转两提”为重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益上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政绩评价导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把“五重五不简单”作为选拔任用干部

的主流和选人用人的导向,把体制机制选拔与伯乐相马结合起来,力争把最优秀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着力改进政绩考核体系,更加重视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实际成效,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评价体系,使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风向标”,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

以领导素质和领导能力建设的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领导干部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转变发展方式的进程、成效乃至成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素质建设,着力提高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要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干部素质提升。要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和体现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工作中去,确保发展方式转变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推动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面对转变发展方式这场变革,不少同志有个“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问题。尽管他们主观上也愿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但是由于受到知识匮乏、本领欠缺的掣肘和束缚,不会转甚至胡乱转的情况比较突出。当前,要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转型升级摆上重要位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全面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提高他们转变发展方式的本领,不断提高其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和水平。

以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新的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三分战略,七分运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在做,最终还是要靠做。当前最重要的,是更多地研究到底怎么来做、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研究究竟怎样把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问题,研究解决善于运作、科学运作、有效运作的问题。这就需要着力推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创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遵循规律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切实肩负起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责任。要善于找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切入点、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正确处理“为”和“不为”的关系,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顺应发展态势、尊重客观规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多做规划、服务、协调、调控、保障一类的事情,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少直接干预市场。要正确处理“做”与“说”的关系,立足于做,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好做到位。要善于抓难题,集中精力研究解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突出问题,敢于应对难题、敢于破解难题,善于应对难题、善于破解难题,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营造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环境上,用在激发内在活力、合力上,用在转变职能、创新体制机制上。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切实做到抓具体、具体抓,抓基。层、打基础,抓项目、促落实,全面提升有效运作水平,推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扎实推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迫切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转变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自觉增强为民意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要始终坚持围绕实现人民利益来推动转变,按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来推动转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转变成效的最高标准。要着力民心民生,多深入基层,多接触群众,多倾听民声,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突出求实,坚持务实发展,尊重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求效,树立效益、效率、效果、效能观念,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要通过扎实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在全社会、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为人民负责、能够为人民负责的形象,树立起实干实效、公正廉洁的形象,以良好的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

篇8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

一是强化发展意识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离开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结合新密实际,就是要紧紧抓住当前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的发展机遇,提升新密发展空间;就是要围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探索实践更加有利于广大职工和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围绕新密的羲皇文化优势,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区建设,培育文化旅游、房地产等三产发展新的增长点;就是围绕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大局,组织各级各部门创建更加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服务机制和社会环境,以此来带动全局,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二是要强化忧患意识

当前面临着困难就业人员多、城镇居民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低、文化旅游区内涵亟待丰富等诸多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大势所趋,更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要切实树立起“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化忧患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新密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县市经济发展的前列,但是随着我们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的发展已经趋于落后,如果再不迎头赶上,我们新密市的经济发展将会落后于周边县市,所以现在到了急需转变的紧要关头,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才能迎来经济发展的有一个春天。

三是要强化攻坚意识

转变发展方式,必然会经历一段“阵痛期”,也难免会付出一些必要的代价。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有敢于挥刀割病灶的勇气;又要有打一场攻坚战的准备,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我们新密市作为资源型县市由来已久,靠资源吃饭的意识也根深蒂固,要转变发展方式就是一场攻坚战,但是我们要把基础打牢,一步一步往前走,而不能为了出成绩走捷径,从而给经济发展留下毒瘤。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持续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一要勤于学习。当今时代飞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学习已经成为各级干部履职尽责的迫切需要。实现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要从学习入手。端正态度,自觉把学习当作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习惯,时刻增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真正把学习当作政治责任和终身任务。要学好理论,打牢理论功底,始终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要钻研业务,提升服务方式、增强领导能力;要拓宽知识面,不断补充新的科技、经济、文化、专业知识等;要注重实践,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积极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变成领导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变成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二要善于思考。能否善于思考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在转变领导方式中,要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经济趋势、市场规律、社会热点、思想潮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加工,不仅善于发现新特点、新问题,而且能遵循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举措,真正通过学习思考,使自己成为爱学习、善思考、会工作的新型干部。

转变工作作风是加快转变的保障。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靠过硬的干部作风来推动落实。一要高度负责。领导干部在其位要谋其政,任其职要负其责,主动肩负起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敢于破解难题,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二要注重实干。实干是一种境界,是思想、情感、意志、决心、信心、作风、气节等精神因素的凝聚和升华。领导处处起表率作用,实干兴县,实干富民,必然会影响和带动下级苦干实干。三要着力民生。民心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既要注重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利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深入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扎实抓、合力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五要科学总结。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重要工作方法,通过科学总结达到提高水平、改进工作、增长本领的目的。要总结出成绩,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起到激励自我、增强干劲的作用;要总结出干劲,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坚定决心,把干劲鼓得更足一些,把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努力推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六要实践创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决定了各级领导干部务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职责和使命迫使领导干部在抓工作干事业中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气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