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8篇

时间:2023-03-08 14:53:00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1

[关键词]双基 数学思想 数学能力 复习计划 数学素质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是许多教师长期探究的问题。我对初中数学总复习,谨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以作参考。

一、把握复习进度,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涉及面很广,二十九章的内容,200多个知识点,而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只有8周左右,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对复习的时间和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保证复习工作的扎实有效。根据经验,初三总复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轮次进行。

1、以课本为依据,注重双基的掌握和强化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我们知道中考试卷中基础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基础内容的考察一般是课本中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图、基本方法等的直接运用或简单的综合运用,大都比较简单,复习时要切实用好课本,对于课本中的基本内容必须作全面的复习,做到不遗漏、不含糊,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要求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力争弄懂、弄透,应将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由结点构成的,第一轮复习就是要将学生没有弄懂的结点补上,复习时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以纵向知识体系为框架,适当“切块”,建构知识网络。

2、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中考试卷中的中档题和较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集中在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部分,如方程、函数、统计与概率、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内在规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应用、开放、探索等题型是重要的载体。对于这些重点内容和方法就不能做一般复习,要有所侧重,要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加强联系,可以按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组织复习。一般的可以将初中数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横向复习。如划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 、概率与统计、平行线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锐角三角函数、圆等专题。此时的复习应当以知识专题为主要内容,不能将新题型的复习游离于知识复习之外,同时这一轮复习还要关注第一轮复习时留下的薄弱环节,以便查漏补缺。

3、以模拟为重点,注重测试水平的提高

这一阶段应当以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考前热身为重点。必须进行适当的模拟测试,以三到五次为宜,我就是用我们联考的试卷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我会对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注重检验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帮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通过模拟测试帮学生完成适应性训练,调整好心态,增加信心,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走进中考考场。

二、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多元转化为一元,高次转化为一次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也应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三、落实训练任务,增强复习工作的有效性

“学好数学,就是要善于解题”,“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总复习阶段特别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规范的答题意识和良好经常的心理状态。学生解题时经常出现练的越多错的越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1、教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解题训练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1)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解得问题是什么?审清题意,先想后算;(2)从何处下手,需要用哪些知识去解决,哪种方法更简便?理清思路,少走弯路;(3)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4)反思,解法中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力争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2、注重试卷讲评质量

每次测验后,对小题难度、整卷难度要做定量分析,找出不同学生的答题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对错误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题目要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共性的原因,便于有针对性的训练。那种“对答案”式的讲评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对于做错的题目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解法,更要挖掘错误的原因,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失误?如果对错题不重视,任其延续到中考试卷上将贻害无穷。错误也是一种资源,要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让学生动手建立错题档案。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2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量化;初复试成绩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94-03

目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统考生的招考方式是通过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完成,即以国家统一考试与招生单位自主选拔互补的方式进行。初试为全国统一考试,对应于工学学科门类,包括四个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和专业基础课,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和数学属于国家统一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标准的评分规则,专业基础课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设置科目、自行命题,初试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复试由招生单位组织进行,它是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加强对考生的研究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考核而设计的。教育部在34所重点高校试行了自定初试分数线、加强复试规范管理、推行差额复试、复试成绩的录取权重在30%-50%等指导性政策。一般复试采用面试或笔试之后加面试进行,可以说,硕士生选拔录取的初试、复试的制度设计,是保证选拔硕士生优质生源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首要环节,然而对初试和复试在考察考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如何?对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复试内容的科学、合理,复试结果的透明、有效,公众却时有怀疑。本文从实际出发,根据全日制统考硕士研究生录取过程,充分考虑了实际工作的可操作性,构建录取综合成绩合理量化方法,并通过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录取实例,分析了初复试考查考生能力的互补关系。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指标体系

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是全国统一组织的笔试,考点在考生的基础知识、智力因素、逻辑推理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初试成绩难以判断出考生是否具有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能力,因此还需对考生进行复试,复试是由招生单位结合学科特点,考查考生在初试中未能体现出来的是否具有攻读研究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复试通常采用面试或笔试之后加面试进行,复试笔试内容通常为2~3门能体现各学科专业特色要求的科目;复试面试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相关领域了解和研究兴趣、英语口语和英语应用能力等;英语能力含一般的听说能力及专业英语能力,表一为复试采用笔试后加面试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表示每名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综合成绩,一级指标包括初试和复试成绩。二级指标在初试成绩指标下包括各门初试课程的成绩,在复试指标下包括复试笔试成绩、复试面试成绩和英语能力指标。

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综合成绩量化

设有F位考生进入复试,录取Q位考生,1.2Q≤F≤1.4Q

1.用误差消除法使复试成绩量化。复试笔试内容为体现2~3门能体现各二级学科专业特色要求的科目,由各科目方向联合出题,复试笔试成绩按百分制计,第i位考生的复试笔试以C1i表示,权重c1。

复试面试时,一般被面试对象数量较大,为了减少面试专家组的工作量及缩短面试工作的进程,复试面试分P组进行(1≤k≤P),每组由M位学生组成,即F=PM,同时每组由N(3≤N≤5)位专家组成考核面试小组,每位考生面试时间约30分钟,面试中关于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及应用能力、相关领域了解和研究兴趣方面,N位专家面试单独打分,该部分按百分制计,权重c1,;复试面试中英语口语和应用能力,N位专家面试单独打分,该部分按百分制计单独打分,该部分按百分制计权重c3。

因为复试面试分组进行,同一专家组的面试学生具有可比性,但是,各组之间由于面试专家不同,打分的标准与尺度存在差异,为消除由于分组引起的差异,采用均值及平均偏差来的方法来修正,办法如下:

第k组i位学生复试面试成绩为Dki,则:

Dki=■■(C2*C2ij+C3*C3ij)——式1

N表示第k组面试专家数,C2ij表示第k组j位专家对i位考生专业面试成绩评分,C3ij表示第k组j位专家对i位学生的英语能力面试成绩评分,C2、C3专业面试权重和英语面试权重。

第k组共M位学生的面试成绩平均值为■,则:

■=■■Dki——式2

第k组共M位学生的面试成绩的平均偏差为?驻Dk,则

?驻Dk=■■|■-Dki|——式3

复试学生分成P组,P组学生面试成绩总平均值■

■=■■■——式4

P组学生各组偏差的均值■,则

■=■■?驻Dk——式5

根据式1至式5,第k组的第i位学生复试面试成绩修正值为Dki

则第k组的第i位学生复试成绩

Ci=c1*C1t+Dki

2.录取综合成绩量化。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复试成绩的量纲是不同的,初试为500分制,复试成绩经过权重的处理后,是百分制,因此须规范化。方法为初复试成绩归一为百分制,再加权求和,第i名学生的入学考试综合成绩为,Ai=bBi/5+cCi,0≤Ai≤100,如果共有F位考生进入复试,录取名额为Q,则按该综合成绩排序,即可录取Q位考生。

三、全日制硕士生研究生招考录取成绩分析

现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统考生招生录取为例,分析硕士生入学考试录取成绩情况。

1.硕士生招考初试成绩分析。2011年报考统考生报考人数541人,录取统考生人数116名。电气学院的入学初试考试科目为英语、政治理论、数学、专业基础课,其中英语、政治理论、数学为教育部统一出卷,专业基础课由电气学院出卷;英语和政治理论满分100分,数学、专业基础课满分150分。

2011年报考电气学院的统考生541人,其均值和标准差见表二,从平均值来看,说明数学和专业基础课难度比外语和政治小;从标准差看,数学与专业基础课的成绩参差远远大于外语和政治理论,如此大的成绩参差,说明数学、专业基础课从反映考生的知识水平方面有一定的依存度见表2。

从统计学中数据处理中相关性来分析,初试4门考试成绩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从此相关系数矩阵中可以看出,数学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说明扎实的数学基础对专业基础的理解与掌握相当重要;外语、政治和数学有一定的相关度,但没有数学与专业基础课之间那么高的相关度,说明教育部统一出卷的这三门课确实较全面地反映了考生基础理论的实际水平,入学硕士生的基本素质得到了保证。

2.硕士生招考录取成绩分析。在确定考生录取综合成绩的过程中,录取成绩中各部分成绩的权重设定相当重要,它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录取综合成绩的结果。为了客观公正,电气学院采用由分管研究生教学院长、各学科研究生教学主任组成的专家兼领导小组成员估测、平均加权及协商法来确定,如设某一级权重为α,第k位专家,对某一级权重的估测为αk,则N位专家对这一级权重的估测值

α=■■αk,

根据估测值再协商讨论,得到该级权重,且该权重值在复试前录取方案中公示。电气工程学院确定最终确定硕士生入学考初试总成绩权重0.65,复试总成绩权重0.35;初试总成绩各分值权重等同;复试总成绩中,复试笔试部分权重0.4、复试面试部分权重0.5、英语能力权重0.1。

电气工程学院在2011年报考的514位统考生中,可招统考生计划为116名,进入复试的有154名,根据上述复试成绩量化方法,得到C1,C2……C154,又据上述录取综合成绩量化方法即可得录取成绩A1,A2……A154,按录取成绩排序,即可得录取名单。把进入复试考生的初试成绩与其复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其相关系数如矩阵表四,看出复试成绩与初试总成绩的相关性小,说明复试与初试是考查考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初试是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复试是考查专业素质、事业心心理素质、协作性等综合素质,考核是否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工作的能力,复试与初试在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工作中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四、结论

运用本文介绍的硕士生录取综合成绩评价方法得到考生的复试成绩、录取结果排序,操作性强。本方法在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招生中给予应用,录取结果科学、可信;运用该方法得到的参加复试考生的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的进行相关性分析,较好地证明了初复试的考查考生能力的互补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素芹,宋洁绚,戴进军.我国研究生招考重点政策评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18.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3

[关键词] 优化;试卷讲评;实践;思考

在初三年级数学教学中,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必不可少,与教学测试相配套的教学活动是通过有效的试卷讲评课教学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对相关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基础状况,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和思维体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年级测试频繁,试卷讲评如同家常便饭,因此,试卷讲评课是初三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剖析

讲评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完善和能力培养,为有的放矢,有效加强初三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改进,提高讲评质量,优化教学效益,笔者所在区教研室进行了关于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学生问卷调查及课堂教学观察活动,由此,倍感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在教学活动中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现状堪忧,亟须改进.

1. 我们所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

对区内八所初中学校进行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抽样调查,共有436名学生填写并反馈答卷,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五个方面,所生成的调查数据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笔者所在区初三年级学生对数学试卷讲评课及教学现状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参考价值.

(1)学生是否需要试卷讲评课?

“对于数学测试后的试卷讲评课,你认为( )”的统计结果:

“对于考试中的错题或未能做出的题目,你通常喜欢采取的解决方式是( )”的统计结果:

(2)何时上试卷讲评课最好?

“你希望老师上试卷讲评课的时间最好安排在( )”的统计结果:

(3)学生试卷讲评课上想了解什么?

“拿到批改后的数学试卷后,你最关心的是( )”的统计结果:

“在试卷讲评课上,你对老师宣布表扬和批评的同学名字的态度是( )”的统计结果:

(4)学生喜欢怎样的试卷讲评方式?

“试卷讲评课,你最喜欢的讲评方式是下面的( )” 的统计结果:

对问题“目前你对数学老师在讲评试卷方面的最大意见是什么”的学生反馈结果依次是:综合题讲得快;题目还没看懂,就讲解了;错题的同类题练得少.

对问题“目前在数学讲评试卷方面,你希望老师怎样做”的学生反馈结果依次是:难题讲得更详细、具体些;希望分析错因、思路分析、分类讲解;不要把过多时间浪费在简单题上,应提高效率;加强师生间的讨论、互动;给予适当提示,并给足够的时间用于思考.

(5)试卷讲评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情况?

“试卷讲评课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通常是( )”的统计结果:

根据上述初三年级学生数学试卷讲评课问卷选项的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形成以下结论:

(1)学生非常看重日常的试卷讲评课,希望每一次试卷讲评课都能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弥补缺漏、纠错改偏、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

(2)学生热切期盼及时的试卷讲评课,希望教师在每一次测试后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

(3)学生最希望了解的是答题错误产生的根源及有效防止重蹈覆辙的措施和方法,即试卷讲评课上学生最关心的是“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虽然他们也看重自己的考试“分数和在班级的位置”,但这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4)学生最为欣赏的试卷讲评方式是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一方面,他们希望聆听到教师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解疑纠错,而不喜欢教师面面俱到却无重点. 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教师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讨论分析、纠错改正,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学习和答题规律,并希望将此作为教学主线贯穿讲评课的始终.

(5)学生最为乐意试卷讲评中的跟进练习和变式训练,以此巩固新的“认知平衡”和“认知框架”,纠正学习错误,同时,不断拓宽解题思路,优化思维方法,增强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我们所开展的课堂教学观察

从初三年级数学教师的试卷讲评课教学现状入手,进行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改革,我们组织并开展了关于试卷讲评课的专项听课活动,深感目前的试卷讲评课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行为浅层次、教学效益不高的问题.

(1)在为数不少的教师看来,试卷讲评课似乎并不那么重要.

对于初三年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讲评课比新授课更重要,但教师对讲评课的钻研远比新授课少得多,准备也要少得多.

情景1:H老师虚心向经验丰富、教学质量一直较好的W老师学习,准备去听她的课. 可是,W老师说:“真不好意思,今天是试卷讲评课,没什么好听的,改天你再来听吧. ”

情景2:D老师边喝茶边悠闲地说:“今天是试卷讲评课,不用备课,太爽了.”

情景3:上课铃响了,L老师拿起试卷匆匆走进教室,把批阅过的试卷分发下去以后,把答案原原本本地念给学生,然后说:“课后我把答案张贴在墙上,不清楚的地方自己看”,整个试卷讲评的过程只用了20分钟.

上述教学情景突出反映了部分教师对试卷讲评工作的严重忽视:一是认为试卷讲评课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情景1);二是认为试卷讲评课用不着备课(情景2);三是认为试卷讲评只要把答案交给学生就行了(情景3). 试想,试卷讲评真的那么简单,那么可有可无吗?

(2)在试卷讲评课上,较多的教师习惯于就题论题,就答案说答案.

试卷讲评课在初三年级的课时分布上占有很大比重,然而,试卷讲评课承载着激励强化、纠偏改错、承前启后,帮助学生提振信心、继往开来的重任,因而,教师更应注重试卷讲评课教学艺术的研究,以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然而,课堂观察到的实际情形是形式单一,粗放低效.

情景4:在讲评试卷时,J老师按试卷上试题的先后次序,一二三四,逐题讲解,不知道哪是重点、哪是关键. 不顾主次,不了解学生的掌握与需求,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花气力,平均用时间.

情景5:在分析试卷时,B老师把着重点放在哪道题错了,错在哪里,对正确的答题步骤讲得非常仔细,但偏偏忽视了为什么错.

情景6:在讲评试卷时,K老师对卷面上同一类型的题目,事先没有合理归类组合、重要讲解.

情景7:用一节课完整地讲评一份试卷,显然时间偏紧,A老师生怕某个环节还没讲清楚,所以拼命讲,反复叮咛,时间上安排得紧紧的,下课铃响后还要拖几分钟,学生则拼命记,一点小差都不能开,稍一松懈,某个问题就漏掉了.

上述教学情景集中暴露了试卷讲评课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具体为:一是讲评者对试卷命题重点不甚了解,缺少对整套试题的总体把握,以至于讲评时主次不区分,重点没突出,难点未突破,平均使力,空耗时间,事倍功半(情景4);二是教师缺少对问题系统思考的能力,重解题的经验过程,却忽视方法指导与思维训练(情景5);三是机械重复操作,造成时间浪费(情景6);四是师生、生生之间缺少应有的互动,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主体地位缺失(情景7).

(3)面对学生的答题错误,为数不少的任课教师难以冷静对待.

情景8:在讲评试卷课上,N老师把考试分数、答题错误与学生平时表现挂钩,A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稍有不好,马上就会遭来一顿“暴批”,学生战战兢兢,精神紧张,难有心思听课. C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看到试卷、想到分数就恐惧.

此处的课堂情景让我们看到的是师生关系对立,“讲评”变“批评”,较多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尊重和人文关怀,当学生考得不好时,教师不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而是将怒气全部发泄在学生身上. 教师讲评过程中严重情绪化,秋后算账,直接造成学生对试卷讲评课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考试以及学习也产生畏惧心理.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当前不少试卷讲评课并未充分显示其教学实施的应有功能,教师对试卷讲评课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过程不精细,直接导致这一课型的教学效果不好,造成的影响是学生答题重复错误率高,有些问题以前考过、讲过,但再次考时仍旧出错. 因此,改进试卷讲评课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的当务之急.

区域性优化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初步建立

区教研室承担着全区教学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管理的重任,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区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团队一直关注并致力于有效克服目前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弊端,以优化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实践,将其作为提高全区初三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

为此,我们着力推进了“五・四・三”讲评课的教学模式,即“五项原则,四个目标,三个环节”,将其作为全区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在课堂实施环节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与规范,加以严谨操作、严格执行,其具体内容包括:

1. 把握“数学试卷讲评课”的五项原则

(1)答题分析的原则. 在进行试卷讲评教学前,教师需要分析学生在考试中的答题情况,关注将简单题做错的学生和将较难题做对的学生. 一方面,发现典型错误,并分析学生的认知缺陷;另一方面,发现创新思维,并肯定学生的答题智慧.

(2)合理选例的原则. 在答题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试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代表例题,增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

(3)突出重点的原则. 选择学生有共同帮助需求的试题作为重点,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其主要过程为“问题结构感知与表征知识经验的搜索与联想解题方向的选择数学模型的建构解题计划的形成实施和评价,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提升”.

(4)重视学生的原则. 利用学生的智慧和思想作为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资源,以此来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5)合作交流的原则. 适时、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和组间交流,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从交流、评价中产生思维的“闪光点”.

2. 明确“数学试卷讲评课”的四个目标

概括起来,数学试卷讲评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

(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归纳,站到数学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4)总结方法――总结解题中的有效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途径,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3. 优化“数学试卷讲评课”的三个环节

数学试卷评讲课着力优化的“三个环节”是“课前准备环节课堂实施环节课后跟进环节”,具体为:

(1)课前准备环节. 在试卷讲评课前,教师应全面分析试卷,独立、仔细做卷,提炼本套试题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试卷的难易度,统计每一知识板块的学生得分率,分析全班学生每一大项及每一小题的答题情况及错误规律,寻找学生试卷答题中的创新点,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性试题或问题,确定试卷讲评的重点(详讲或略讲的内容)等,进而宏观把握、整体设计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具体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写好讲评教案.

而进一步向前推及,教师对于由本人直接命题的试卷,更要在学生答题前便对每道试题可能出现的错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由本人批改的试卷,则应在批改过程中做好标记,以提示学生,清楚地发现错误所在,而对于试卷中的主观题,还可在试卷上写下批语,如“题目没有读懂”“没有抓住等量关系”“材料有效信息未提取完”等,并详加记录,以使试卷命题、考试、答题讲评等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导向、引领的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在试卷讲评课前还应积极指导学生完成对试卷的分析与自我评价工作,让学生通过查阅课本、作业或与同学交流,先行纠错,分析错误原因,填写好《自我诊断表》,并深入反思,明确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在讲评课中带着问题交流与思考、发现与提升.

对于师生在课前准备环节的角色行为,我们设计了下面的表格,以指导师生对照操作并规范执行.

(2)课堂实施环节. 在课堂讲评环节,应按照“概述测试环节”“分析试题环节”“课后跟进环节”的流程对教学过程和细节加以规范.

――概述测试环节. 讲评课开始,首先用几分钟时间概述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考试范围和试题难度等)和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各分数段学生的分布等).

――分析试题环节. 主要任务包括:一是重点讲评若干问题,以保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 具体来讲,学生错误集中、题目解法新颖、启发性强的题目应重点讲评;应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必要的解题过程应加以板书(如对算理、算法要求较高的运算过程,要求较高的解题格式等),而不必面面俱到. 二是保证学生发言. 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其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 具体方法则包括错误让学生“改”;思路、解法让学生“讲”;注重学生的“练”.

――小结讲评环节. 主要是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并强调注意问题. 教师可通过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考试经验的总结、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策略的归纳提升.

在课堂实施环节,总的实施原则是:突出重点,照顾一般;重在思维,贵在方法. 我们以下面的表格对师生这一教学环节的活动加以规范:

(3)课后跟进环节

试卷讲评课后的矫正、补偿练习非常重要,为强调知识和教学的连续性,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与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其具体要求如下.

一方面,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补偿练习,作业的来源可以是对某些试题进行多角度的改造、原试题的变式题. 加强课后的针对性练习,这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真正领悟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掌握典型问题的解题规律与技巧.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三项任务:在专用《错题集》上按规定格式完成订正错题的任务;整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的试题,充分体会、内化;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定出下次的目标. 其中,在第一项任务中,学生错题的订正格式如下:

近几年来,笔者所在区初三年级试卷讲评课严格按照上述教学规范组织教学,探索建立既规范要求又特点各异的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从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初三数学讲评课整体风格,为有效提高试卷讲评课教学质量和效益建立了保障.

区域范围内有效提升试卷讲评课教学质量的核心要义

区域性开展优化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的实践,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规范与模式,更需要抓住重点、核心,使教师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接受教学规范与模式的约束,而是进一步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真正地学习新理念,改变旧观念,并用科学的理念有效指导自身课堂教学改革的行为,使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实践真正建立在课堂教学改革可持续进行的基础之上.

基于此,笔者所在区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突出了以下教学思想:

1. 注意试题的分析归类和变式延伸,指导学生发现、揭示和运用规律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顺序讲评,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的问题情景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 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具体归类方式见下表:

以上三种归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是相互交叉渗透的. 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掌握学习规律和减负高效的目的.

在改进优化后的初三试卷讲评课上,教师不是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是透过题中的表面现象,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发散式讲解,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 围绕“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等方面的发散引导,教师将原题中的已知条件、结论等进行改动,然后再重新分析、求解,从而巧妙地进行了“一题多变”的指导与训练,较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重视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把学生的参与程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效果高低的重要指标.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两重的参与重于一吨重的说教.”在试卷讲评课上,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通过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合作探究等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其教学效果肯定远远胜于教师的灌输.

为此,在改进优化后的初三试卷讲评课上,教师针对重点知识、重要解题方法,对具有典型错误的代表题,普遍能精心设疑,耐心点拨启发,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悟深、悟透;对于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则指导学生充分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 此外,教师还积极引导学生回忆题目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挖掘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寻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数学模型,建立方程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清晰的数学情景.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3. 评价方式要恰当,不可缺失对正确题的点评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4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5

今年升初中孩子,中考时可能用新方案语数外减至120分

沈阳市中考将改名为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数外由150分减至120分;外语20分听力计入总分;往年不考的生物地理计入总分,满分90分……

这些在去年曾经向社会广泛征求过意见的沈阳中考改革内容,如果今年教育部能够批准,今年沈阳秋季入学的新初中生就将按照新方案中考。

昨日,召开的2012年度沈阳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沈阳市教育局局长苏文捷介绍,沈阳中考改革方案已经研制完成,并多次征求意见,今年要组织实施。

如果方案今年能通过,今年就可以实行“体育与健康考试将由目前的区县(市)组织逐步过渡到由市里统一组织”,组织统一测试可以降低招生学校组织工作压力,减轻考生参加测试的负担,同时确保标准统一,实现公正、公平。

虽然中考改革方案还没有经教育部最后批准,具体内容没有对外透露,但从之前沈阳市教育局公布的《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方案》)中可以看出,沈阳的中考改革将从考试科目、考试分值等方面进行改革。

记者从沈阳市教育局了解到,中考改革方案目前正等待教育部有关部门最终讨论通过,这意味着,如果今年9月前,改革方案能得到通过,沈阳秋季入学新初中生就将按照新方案中考。

沈阳中考改革六大猜想

根据《方案》内容整理出沈阳中考改革的六大猜想,如中考改革方案最终批准后有改变,以改变后为准。

猜想1

外语听力计入总分“人机对话”20分

英语听力成绩将计入总分,初步设定为20分。目前,沈阳中考进行听力测试,但听力成绩并不计入总分。

在沈阳市教育局201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今年沈阳市教育部门要做好外语口语听力人机对话等设备和软件技术保障系统的筹备工作。

从此信息看,沈阳市的英语听力计入中考成绩将很快实行,因为沈阳市将通过人机对话形式进行外语听力口语考试,这是借鉴国内部分城市的先进经验。

专家分析:

沈阳市教育专家于永昌对此分析认为,外语听力考试能督促学生活学活用英语。

猜想2

考生物地理历史思品闭卷变开卷

现在沈阳的中考中不考生物地理,所以导致很多学校不开设生物地理课,甚至有的连生物地理老师都没有,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书呆子”症状,只知语数外。

所以在《方案》中提出,生物地理计入总分,生物50分、地理40分,满分90分,于初二结业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引导学校开齐开足课程,认真执行新课程计划。

同时,历史和思想品德合卷考试由闭卷考试变为开卷。

于永昌认为,将生物地理纳入总分是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生物地理放到初二结业也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全面发展。

专家分析:

于永昌认为,原来闭卷考试学生成绩不理想,也不能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就不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了解历史,懂得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学习历史知识和思想品德意识。

猜想3

语数外减至120分作文分可能会减少

沈阳中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分值一直各为150分,而国内其他副省级城市,多数城市中考三科已经变为120分。

所以《方案》中将语数外总分由现在的150分减至120分。

专家分析:

于永昌认为,适当降低语数外三科分值,利于各科目间的均衡。因为语文分值减少,作文分也会跟着减少,根据比例,作文分变成40分会比较合理。

猜想4

命题会贴近生活减少机械记忆内容

《方案》指出,命题要切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并贴近学生生活,要尽可能地以学生学习经历作为问题的背景,要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要减少机械记忆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减少客观题数量,增加主观题目。

不出偏题、怪题,不出人为编造的计算、证明过于繁琐的题目,不出似是而非的题目。

专家分析:

《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工作的专家组成员孙绵涛教授对考试命题的贴近性给予了肯定,他认为考试内容的转变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的转变,命题贴近学生实际,学生自然就会注重实际。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不言而喻,也避免学生死读书,成为“书呆子”的状况。

猜想5

中招看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可自评互评

《方案》提出要加大学业考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中招录取中的权重。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此,沈阳市教育局在中考改革征求意见时就说明,支持招生学校对学生考查科目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等设置个性化要求,逐步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和招录标准的做法,能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化地发展。

猜想6

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

《方案》规划从2013年开始,沈阳初中毕业生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以升学考试取代毕业考试。从2014年开始,实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初二学生因为处在改革初期,所以初三时(2013年)仅实行毕业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而现在初一的学生将适用全新的改革方案,从2014年开始实行学业考试。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双效度分析;教学启示

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练习。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试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概述

开放性试题,是以试题的标准答案相对比得到的,是指试卷上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所写的答案言之有理或者符合逻辑即可。这类试题需要学生在做题时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思考,创新立意,在创新的同时,还要兼顾题目的要求或者上下文的逻辑等。

初中阶段语文试题中的开放性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漫画,具体描述漫画的图画含义,论述漫画所蕴含的内涵,给图画增添题目等;补全小文章的上下文,补充文章中的对话等,要求补充内容或补充结局要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描述观看文章后的感悟,要求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根据题目的描述按照要求进行作答,一般为对某个事物或某个观点的简要论述等。这些题目的日常训练都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要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

二、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

1.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概述

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的双效度分析,是指对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内容的有效性,指这些题目具体内容的考查方向,表明了在初中语文学习或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具体方向以及教师教学的策略内容。结构有效度是指语文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整个语文试卷中的结构的分布、分数的占比等,表明了开放性题目在语文教学或者语文学习中的难度程度以及学习比例等。

(1)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

开放性题目的内容效度分析是指初中阶段语文试卷中的开放性题目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方向和目标,出题人的具体出题意图、与试卷其他题目类型的结合程度以及该类题目对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行了要求。

综合分析初中阶段语文所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或能力,开放性试题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创新学习能力以及题目关键字词、重点论点的分析提取能力提出了要求。

例如:在2015年江苏省无锡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简短的材料,联系材料并以“善举无价”为观点来简要阐述自己的论点,展开论述。这道题目,就是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关键字词以及中心论点,明确题目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展开思维、发散思维,从几个不同的方面,选取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善举无价”这一中心论点。接下来,需要学生在某一个重点论据下面,创新选择一种论证方法,如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等,打造该题目的亮点。最后,需要学生使用纯熟的语言表达技巧来将自己的论证过程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2)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

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度分析是指在初中阶段语文科目的考试试卷中,开放性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的占比近几年有所提高,能力要求有所提升。整个试卷的阅读部分以及写作部分开放性题目的分数一般为6~12分之间,占试卷总分的4.61%~9.23%。大作文部分分数满分50~65分之间,分数占整个语文试卷的38.46%~50%。

现将2015年江苏省13市的语文中考试卷中试题的结构总结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开放性试题在语文学习、语文试卷中的占比都极高,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一般阅读中或图画描绘、文章上下文补充等部分的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中的位置位于作文之前,学生在考试中非常容易出现做题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有的学生先写大作文,最后对这些开放性题目潦草写写了事,或者甚至干脆放弃了这些题目的现象,开放性题目在试卷上的这一布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结构效用之一。

三、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

通过上述对初中阶段语文科目开放性试题的内容效度分析和结构效度分析,教师在语文科目教学中,要针对考试试题中开放性题目的特点、考查要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1.提高学生对语言写作、运用等方面的重视度

语文科目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认识、掌握和运用,初中阶段语文开放性题目能力的提高更是如此。

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训练的重视程度;其次,在语言的运用方面,引导学生多看一些名家大作,针对学生认为好的一些段落和语句进行模仿性练习,通过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方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改善学生的写作结构,增强学生在表达方面的能力。

2.关注开放性试题部分的评分标准

语文开放性试题能力的提高,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就体现在开放性题目的得分水平上,分数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在语文开放性题目这一类型上的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教学中,要以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为授课指向,以评分标准为标杆,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方式

开放性题目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师在课堂中,应多组织一些辩论课、讨论课等,通过学生之间的思辨来激发学生思考,通过辩论、谈论其他同学的思路来发散自己的思维,不断练习,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开放性

思维。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开放性题目向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了解,加深认识,通过将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开放性试题部分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的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创荣,沈颖越.初中语文开放性试题的双效度分析与教学启示:基于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实证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48-50.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焦虑;量表编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17-03

一、问题提出

焦虑是一种复合性的情绪。弗洛伊德首次把焦虑一词引进心理学界。弗洛伊德认为焦虑是被压抑的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精神病学家沙利文(Sullivan,1947)确信焦虑发生在婴儿期,认为焦虑是在人际关系中遭受到他人的不赞成而产生的紧张状态。霍妮(Honey, 1950)认为焦虑是一种存在于富有敌意的世界里一个人所经验到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行为主义则认为焦虑乃是因为经验而获得的对某个情景的不愉快的反应。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焦虑的原因在于头脑里一系列不合理的观念所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包括:(1)否定的自我概念,瞧不起自己,担心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不会成功;(2)否定的自我预期,如“我考不出好成绩”。20世纪40~50年代,焦虑成为教育心理学界研究以及实践的焦点。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而自Richardson和Suinn于上世纪70年代初对数学焦虑进行开创性研究以来,数学焦虑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国内外一直受到关注。因为人们都意识到:21世纪,数学将成为每一个合格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数学焦虑的学生大量存在,他们有害怕数学的感觉、畏惧数学的情绪和逃避数学的行为。数学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而影响了其成长过程。

在西方,数学焦虑的研究常常与害怕数学的情绪体验、逃避数学的行为、较低的数学成绩等方面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数学焦虑课题的研究已被国外的教育心理学界关注了近半个世纪,最早的研究者是美国的Gough,他在1954年最早意识到“有大量害怕数学的人存在”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已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如Sheil著的《Succeed with math》(1987年版);Joseph与Nancy 合著的《Math without fear》(1996年版)等。与国外丰富的成果相比,中国的数学教育心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规模较小,主要有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数学信念与数学焦虑的相关性研究、数学自我效能与数学焦虑的研究等。但专门针对初中生数学焦虑方面的研究调查相对较少。由于没有专门的适合我国初中生情况的数学焦虑量表,加之初三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很多研究者的被试不全。所以,本研究课题可以验证已有的理论,为初中生的数学焦虑辅导工作提供资料,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

1.研究目的。通过访谈和开放式问卷,结合已有文献编制《初中生数学焦虑问卷》。

2.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桂林市某中学初一到初三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7份,有效率为 97.5%。

3.研究材料。根据初中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对初中生访谈的情况,编制了32道题项。问卷共32个题项,采用5级记分制,“非常不符合”记1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难以确定”记3分,“比较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其中第25、29题实行反向记分。各因子得分越高,说明个体在该因子上表现的焦虑程度越严重。

4.研究程序

(1)用原始问卷对初中生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时间约为 10分钟,施测时间为 2007年4月。

(2)采用 SPSS 10.0 统计软件包对问卷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对有效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确定问卷的因素结构,形成正式问卷。

三、 结果与分析

1.初中生数学焦虑问卷维度的确定。在初测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对数据进行了项目分析,删除了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题项,剩下31 个题项,再对它们作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KMO测验和 Bartlett 球型检验,计算结果显示,KMO 检验值为 0.924,表明样本大小适宜于因素分析;Bartlett 球型检验值为 3679.84,P=0.000,这说明变量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适合作因素分析。对《初中生数学焦虑问卷》所包含的 31 个题项用主成分分析及正交旋转,生成特征值大于 1 的因素 4个,经分析,有27 个题项符合要求,构成初中生数学焦虑正式问卷。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53.59%,因素分析的结果见表 1。

因素的命名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参照理论模型的构想命名,看该因素的题项主要是来自理论构想中哪些相对应的维度,哪些维度贡献的题项多就以哪些构想维度命名;二是参照因素题项的负荷值命名,一般根据负荷值比较高的题项所隐含的意义来命名。依据上述原则,现将初中生数学焦虑各因素命名如下:

因素1(7个题项):主要指否定的自我预期,即自己对其作出否定性评价。例如,“我常担心学不好数学。”“我害怕面对自己的数学考试成绩。”“我常担心数学考不好的后果。”因此命名为“负性评价焦虑”。得分越接近5,表明个体感受到的负性焦虑程度越高;得分接近1,表明个体感受到的负性焦虑程度越低。

因素2(7个题项):主要指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的不安、紧张、畏惧等焦虑状态。例如,“我一拿到数学课本时就觉得内容会比较难。”“我觉得几何问题总是比较难的。”“我觉得类似‘统计、几何、函数’这样的词总是反映了很难的数学问题。”因此命名为“数学知识焦虑”。得分越接近5,表明个体感受到的数学知识焦虑程度越高;得分接近1,表明个体感受到的数学知识焦虑程度越低。

因素3(8个题项):主要指带着恐惧心理来看待考试过程中成效不充分的倾向。换言之,学生担心考不好。例如,“在数学考试时,我有时会出现头脑一片空白的现象。”“我不愿意进行数学的课堂测验。”“我一听说要进行数学考试就很不安。”“在进行数学复习时我总不能静下心来。”因此命名为“数学考试焦虑”。得分越接近5,表明个体感受到的数学考试焦虑程度越高;得分接近1,表明个体感受到的数学考试焦虑程度越低。

因素4(5个题项):主要指在某种特定生活情景中个体产生的某种焦虑,即由特定生活情景或事件引起的焦虑。例如,“在购买多种物品需要计算找回多少零钱时,我总觉得心里没底。”“如果要我去购物,我总担心在购物的时候要计算该付多少钱。”“我一听见别人解释他是如何进行日常开销(包括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时,我就心里烦躁。”因此命名为“生活情景焦虑”。得分越接近5,表明个体感受到的生活情景焦虑度越高;得分接近1,表明个体感受到的生活情景焦虑程度越低。

表1 初中生数学焦虑问卷的因素分析结果

2.问卷的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内在一致性系数α(同质信度)作为问卷信度分析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数学焦虑问卷》的各因子及问卷总体α系数在0.66~0.91 之间,达到测量学的要求,本研究编制的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见表2。

表2 各因子的同质性信度系数

3.问卷的效度分析

(1)内容效度。在问卷的编制上,本研究从初中学生数学焦虑的实际感受出发,结合开放式问卷搜集的信息和访谈结果,并参照有关专家的建议,因而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初中生数学焦虑因子结构是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的,而因素分析被认为是强有力的构想效度检验方法。根据因素分析理论,各个因素之间应该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如果相关太高说明因素之间有重合,有些因素可能并非必要;如果相关太低,说明有的因素测的是与初中生数学焦虑不同的内容。根据心理学家Tuker的理论,构造健全项目所需要的项目和测验的相关应在 0.30~0.80 之间,项目间的组间相关应该在 0.10~0.60 之间,在这些相关全距之内的项目能为测验提供满意的信度和效度(戴忠恒,1987)。本问卷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以及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见表3。

表3 各因子之间及其与总均分相关矩阵

从表3可以看出,各因素之间大都呈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因素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中等偏高的程度,说明各个因素基本反映了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因此,问卷的构想效度是合理的。

以上分析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心理测量标准的可接受范围以内,可以作为评定初中生数学焦虑的测量工具。

四、结论

本研究自编的《初中生数学焦虑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较好地反映初中生数学焦虑状况。

参考文献:

[1]吴明隆.SPSS统计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戴忠恒.心理与教育测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高永金.心灵之友――中学生心理健康DIY[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初一数学考试分析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函数 教学模式 创新思考

初中数学是初中所有课程中占据重要比例和教学地位的一门课程,而在初中数学的所有教学内容中函数所占的地位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函数的重要地位不但是由于其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比例大,更因为在日后的所有受教育阶段中,数学内容都与函数紧密相关,因此初中函数教学要讲究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

一、教学过程要完整有序

初中生刚刚接触函数,对于函数的掌握与吸收程度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使整个函数教学过程完整有序,具体说来要在教学之初采取合理导入,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最终总结公式和口诀,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如下文:

(一)采取合理的教学导入。在浙教版教材中涉及到的函数形势有很多中,诸如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等都是其所属教学内容。无论是何种形势的函数,都不是单一的符号与数字的结合,他是有一定的背景来源,并且可以还原实际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的。教师若想使函数教学能被更多的学生吸收理解并接受,就必须将函数教学还原生活,在接触函数之初就以合理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对函数产生兴趣,最终达到使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的目的。

(二)在整个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函数教学并不是单一的数字分析和公式介绍,教师在整个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辅助教学方式,并强化学生自身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这里提供两种关于函数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是教师要以函数图象直观教学。函数不同于其他数学知识,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一种函数都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函数图象,并且这些函数图象都可与与文字相互转换。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以函数图象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函数,具备活学活用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更直观有效的教学。

第二种是强化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函数是与文字有着很大关系的数学符号,这一点体现在函数题目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函数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具备理解材料的能力。还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函数语言类题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

函数是有图象相对应又与文字相关的数学类型,总体上说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以图象直观教学并要求学生具备分析材料的能力就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三)以总结式方式结束每一函数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公式与口诀很重要,函数也不例外。上文中已经明确了函数教学的教学之初要合理导入,教学过程中要以图像直观教学并要求学生具备掌握材料的能力,本部分强调教师在函数教学的收尾阶段如何画龙点睛。

函数的教学之初与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一定不能就此收尾,要有一个合理的总结,将本阶段函数教学的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使学生在复习时能够轻松学习。例如二次函数在第几象限的横纵坐标正负情况,再如一次函数的x系数正负情况等等。这以步骤是函数教学的画龙点睛之笔,对日后学生的考试与复习有着莫大的影响。

二、教材内容讲解结束后要以习题辅助教学

初中函数在初中的考试范围内占据的比重也很大,教材上所涉及的内容只是较浅显的基础知识,教师若想使学生在函数上能够有良好的掌握情况,就要在教材内容讲解之后以习题辅助。

在整个函数的考试范围中最经常出现的题型有三种:一种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联系实际的题型,例如二次函数中经常出现的时间问题、桥高度问题等等;第二种是结合图象求函数解析式的问题,这种题通常有两问,第一问较基础,第二问较为难一点;第三种就是结合材料分析问题,例如给一段话然后要求根据描述选择合理的图象。这三种题型是在考试范围中经常出现的函数题型,要求教师在巩固函数的过程中加以重视,同时也不忽视其他类型的函数题目。

总之,初中函数教学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教材内容,要积极以题目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更丰富的函数知识,具备应对考试和与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函数是初中数学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充分加以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要以创新模式进行教学。具体说来就是要求整个教学过程要从头至尾完整有序,要在教学之初有合理的教学导入,在教学过程中以合理教学方式教学,最后以总结式完美结尾。除了要求教学过程的完整有序外,教师还要不能只依靠单一的教材内容,要积极以题目辅助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更丰富的函数知识,具备应对考试和与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能力。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教师讲求教学策略培养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初中函数的特点为教师提供合理的教学手段,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常见题型,希望可以使更多的教学工作者能够有效合理的函数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霍治宁 初中函数教学中的一点体会[J]-教育界2011(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