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3-08 14:53:44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党日活动 创新

党日活动是高校党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已成为高校系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党建品牌[1]。因此,如何围绕高校中心工作明确党日活动主题,将党日活动与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和科研工作相结合;如何从实际出发设计党日活动的载体,成为开展当代高职院校教师党日活动的一项重要课题。

1.当代高职院校教师党日活动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教师党日活动的创建工作,通过立项、评比等方式调动基层党组织的创建积极性。但是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重传统继承,轻主题创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党日活动方式要融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但要注意活动的教育引导功能[2]。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师党日活动时依然只停留在开会、参观等模式中。这种毫无内容可言的活动不仅不能激发党员教师的激情,更会在形式化活动中弱化党性。②重参与范围,轻实施效果。在高职院校教师党日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单位存在应付情绪,将日常工作当党日活动来搞,导致活动特色不明显,内容不丰富,活动效果差。此外,很多单位在活动结束后,宣传报道意识不强,活动影响力不够;不注意活动的后期深化教育,认为活动结束了就完成了任务,不注意提高和总结。③不重视党外力量的凝聚。不少基层党组织开展教师党日活动,参与人员集中在党员内部。然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必须充分调动非党员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2.高职院校教师党日活动开展实践现状

在高职院校教师党日活动开展中,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展开理论探索和实际操作实践。其中装饰艺术系党总支作为学院“工艺美术传承”的重点部门,在专业联姻区域工艺美术特色产区,共同发掘江苏及“苏作”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方面做了开拓性尝试,以此为基础开展了特色鲜明的教师党日活动,获得了一些成果,主要经验如下:①立足“群众路线”,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明确工作思路及目标。早在2012年苏州工艺美院装饰艺术系党总支教师支部就依托自身优势与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协会共同开展了培养“苏绣技艺传人”的项目,组织优秀党员教师开展送课到基层的党日活动。在活动中党员教师们讲授最前沿的工艺美术知识理论,并结合镇湖绣娘的生产实际,摒弃刺绣只是技术活的观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文化创业产业,对工艺美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面对挑战装饰艺术系党总支在新形势下打开思路,将科研中心下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2013~2014年的教师党日活动开展过程中,将“送课到基层”活动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把科研、教研与地方经济改革相结合,确定“提升绣娘综合能力,助推地方特色经济”的活动主题。在此次活动中,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普通专业教师,将“传、帮、带”作用落到实处。②产教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党日活动成效。在“提升绣娘综合能力,助推地方特色经济”的党日活动中,装饰艺术系党总支十分注重工作方法的甄选。从专业互通、文化与产业共荣角度考虑,选派众多党员教师共赴基层,专业涉及书法、工笔、写意、综合材料等多个方向。在授课方法上严格按照说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集中研讨、教研总结点评这五个环节开展。其中菜单培训更是结合装饰艺术系党总支在教育实际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专门针对镇湖绣娘的新的培训方式。③科研先行,助推地方特色经济,提炼教师党日活动的创新性。在此次党日活动中,装饰艺术系党总支的优秀教师谢世强、王永利发现镇湖当地刺绣作品版权较少,知识产权案例频出的现状。因此,考虑到镇湖刺绣产业的健康发展,两位老师将自己的作品版权与镇湖街道苏绣艺术家进行刺绣再创作的版权使用对接。以拓展刺绣创作与苏绣版权交易平台建设工作,达到扩大艺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开辟学院与地方合作、专业服务行业的新篇章,将学院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学院创造一定的声誉。

3.启示

教师党日活动为高校创先争优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与载体,是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党的建设中一项经常性重要工作。苏州工艺美院装饰艺术系开展的系列教师党日活动,在苏州镇湖当地为镇湖绣娘们捧出一场刺绣产业发展所需的文化大餐。通过几年坚持,苏州工艺美院已经与苏州高新区形成了成熟的“镇湖模式”,实现了人才的双向培养制度,真正达到了支部共建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教师党日活动的开展必须在紧密结合高校科学发展的实际前提下,立足本岗,创新思路,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地方经济贡献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服务师生能力水平这五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在铁.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最佳党日活动的探索与实践.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不仅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

的巨大变化 ,更预示着信息社会已经来临。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 ,已在社会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都越来越把信息技术教育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措施无疑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本文试以美国为例 ,介绍其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 ,探讨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经验。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 ,从 60年代中期开始麻省理工学院就以幼儿

园儿童为实验对象 ,进行LOGO语言的教学实验。进入 90年代美国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小学电脑教育要求小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功能和计算技术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上能简单操作"。中学是"电脑科学"的学习阶段 ,内容包括计算机程序、算法、数据结构、数据提取等。近年来 ,美国的小学陆续开设了键盘操作课程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美国大多数小学的键盘培训是作为一种短期的单科技术训练。如有些学校只是打算让孩子们初步熟悉键盘 ,鼓励用双手操作键盘 ,手指放在正确的键位以及用拇指按空格键等;而有些学校则有较高标准 ,尽量要求孩子们熟练打字 ,为今后使用计算机打好基础。

目前,信息技术课在美国中学已普遍开设,该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包括:①运用模拟、实验进行高层次知识技能的教学;②通过人工智能进行训练和教学;③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应用它处理各种教育信息;④通过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与设计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⑤运用计算机加强个别化教学 ,落实教育机会均等原则;⑥运用计算机加速完成班级、学校以及各教育行政机构信息的搜集与共享;⑦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新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美国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①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意识。它包括资料处理 与应用 ,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信息资源 (文本、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 )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工具;信息技术系统概论---从含计算机在内的各种信息技术产品的软件、硬件介绍起 ,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系统组成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 ,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各种信息技术产品的组成和功能有所了解 ,并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人工智能概论---使学生认识人工智能的意义及其应用 ,并介绍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和虚拟现实技术等。②计算机程序设计。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编写程序 ,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完成一定的任务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

美国总统和副总统在促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林顿在竞选总统时即指

出 ,把信息和技术革新带入美国的每间教室 ,应是政府首当其冲的一项任务。1996年克林顿 提出了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行动纲领。这份纲领的核心内容是:到 2000年,全美国的每个学校、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 ,每个孩子都能在 2 1世纪的技术科学方面受到先进完备的教育。其具体目标有四项:①每个学生都能使用计算机 ;②每间教室、每个图书馆都与因特网联通;③大力开发优秀教育课程软件 ;④鼓励愿意使用和善于使用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戈尔副总统也提出倡议 ,要使美国的"特许学校" (EmpowermenT School)---全国 15个情况不同的贫困城镇和乡村社区的所有学校与国际互联网接通。1997 年克林顿总统在国会发表再任演说时又提出了"1 2岁孩子能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的目标 ,希望"到2000年使网络联结所有的教室和图书馆"。为实现这些目标 ,国会在五年内将提供20亿美元的特别拨款。 1 998年克林顿总统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强调 :"我们再也不能允许任何一个中学生在其毕业时 ,还不知道如何利用新技术来学习。"他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应做到所有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

美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教育和学校网络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

计中心 2000年2月公布的一份统计摘要报告, 1999学年初(秋) ,几乎所有公立中小学校均已接入国际互联网。 1994年至 1999年 ,上网学校比例从 3 5%提高到 95%,美国中小学校全部 上网目标基本实现。几年前中小学之间的差异、贫困生比例不同的校间差异以及城乡差异 ,现在均已基本消失。另据总统专家顾问分析 ,在中小学校平均 45名学生拥有一台电脑最具效率。根据抽样调查, 1999年美国中小学平均约 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 ,平均9名学生拥有一台上网电脑。1996年约 3 / 4的学校选择电话拨号方式上网 ,而最新调查结果表明 , 1999年63%的学校已更新为速度快捷的专线上网方式 ,另有 2 3 %的学校选用包括ISDN、无线连接以及光缆调制解调器等其他方式上网。学校上网的服务与资金支持来源主要是所在学区及政府。据抽样结果 ,约 9/ 1 0的学校接受了所在学区的支持 ,有 72 %的学校接受州及联邦政府专门项目的支持 ,约 1 / 3的学校接受了学生家长或家长所在公司的支持 , 1 / 3的学校接受了工商企业赞助和非营利组织的支持 , 1 5%的学校依靠收取教师和学生的上网费用来维持 , 5%的学校接受了其他来源的支持。

笔者认为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普及得益于以下一些经验和措施 :

(一)制定规划和明确策略

美国政府一直提倡、支持和促进许多有关信息技术教育的计划项目 ,这些计划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把技术引入美国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中。例如 ,"远程通信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持计划"是1994年由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设立的 ,它为地方建设便于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使用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联邦政府的配套资金 (与州、地方和私营部门的资金相配套 )。 1997年克林顿总统提出了基础教育改革计划---《为美国教育行动起来》 ,它强调要让 1 2岁的少年都能联机上网 ,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同年4月,克林顿邀请加州大公司总裁、学校教师和家长代表到白宫参加圆桌会议 ,要求他们参与讨论提高全国教育标准、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等计划。美国联邦教育部制定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 1997年),至今已有 6000多所学校据此计划联通了因特网。美国科学基金会还资助了一个涉及 150多所学校联合进行的教改实验 ,即"全国学校网络试点项目"。1998年芝加哥市开始启动芝加哥大学专家学者帮助本市中学生学习、使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查询等计划。该计划将逐步在 550所公立中学内落实 ,芝加哥大学的专家们正在帮助这些学校建立网络 ,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

联邦教育部在 1998 - 2002年的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 :至 2 0 0 1年 ,拥有现代多媒体电脑的比例将提高到每 5个学生有 1台 ;至少 50 %的教师将把高水平的教育技术、高质量的教学软件及信息高速公路融入他们的教学课程中 ;在公立学校 ,与信息高速公路联通的教学场所其比例将由 1 996年的 1 4%提高到 1 998年的 2 5%,并且此后将以更高的比例增长 ;至 2 0 0 1年至少60 %的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和学校图书管理员将受到计算机使用及因特网方面的培训 ,以帮助学生的学习。为此 ,联邦教育部制定了相应的策略。例如 ,利用联邦通信委员会"全球服务基金"的折扣规定和"联邦价格优惠日"给学校布网 ,以运用教学技术及与因特网联网 ;鼓励使用网络技术 ,如声讯、传真及电子邮件 ,以促进家庭、社区、教师和学校间的联系 ;通过"技术知识挑战基金"和其它项目向各州及各地区提供财政支持 ,以规划、购买和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其它教育技术;以州和地方标准为指南 ,以有效措施的研究与开发为基础 ,同私人部门合作,开发有效的、有吸引力的软件及教育资源 ,以此作为学校课程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转贴于 (二)保证公平而普遍的机会

所有的学生,不论其社会经济地位、民族、种族、性别或地域因素如何 ,都有机会使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和交流工具。联邦政府鼓励地方、州、联邦机构及私人部门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 (包括特困学校的学生 )都有机会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TitleI还为在经济上处境不利的学生规定了有关技术的投资。特困学校的学生和残疾学生将有机会运用相对于其它学校的学生来说同等先进的技术 (包括对残疾学生的辅助技术 )。

联邦政府还支持开发、传播和使用辅助性技术 ,以保证残疾学生充分参与各个教学项目。这些主要项目包括"国家残疾与康复研究所"的研究和"辅助技术项目"及IDEA的支持。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经费预算

1996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就加强基础教育的教育技术应用向总统提交了一份报告---"技术学习的挑战" ,该报告是为支持美国的学校使用技术提供经费而制定的。它向教育委员会或其他地方教育机构领导的地方联合体提供五年年均 1 0 0万美元的资助 ,也包括向其他参与者 (如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人员、电子通信企业、图书馆、博物馆及社区活动中心等)提供资助。该报告特别重视教学内容与课程、专业开发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就像其公告所说的:"教育技术挑战资助不是关于技术的 ,而是关于如何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的"。它优先考虑那些"为大量处境不利学生服务或最需要教育技术的学生服务"的申请者。就经费预算而言 ,最宏伟的计划是克林顿总统于 1 996年 2月 1 5日提出的"技术普及挑战"(Technology LiteracyChallenge)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提议以 2 0亿美元作为技术普及基金 ,以便推动州、地方和个人达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经费将按在校生人数分配给每个州 ,但私营部门需提供 1 :1的配套资金。这一计划在教育技术的投入上增加了 3 0多倍 ,从 1 993年的 2 3 0万增加到 2 0 0 0年的7.69亿美元。为促使中小学加快与因特网联网的步伐 , 1 997年美国政府计划在五年内拨款20亿美元 ,资助所有的公立学校联网。 1 998年美国政府决定每年拨款 2 . 4亿美元 ,以帮助中学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 ,进一步提升中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学习科学的兴趣与质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近年来美国对中小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设备、远距离教育等的投入每年增长 1 1 %,从 1 9961 997学年起开始超过对教材、练习册等学校印刷品的投入。

(四)加强教师的技术培训

美国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还加强了教师培训。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 3 0 %用于师资培训 ,不少中小学也采取了富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来培训教师。根据新的教学标准 ,联邦教育部还通过诸如艾森豪威尔教师进修计划、技术知识挑战基金、明星学校、双语教育、职业教育、TitleI等联邦项目以及同"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 ,来支持教师培训工作。通过与各州、各地区及各私人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创造新的激励措施和方法 ,提供技术性援助 ,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运用技术。例如 ,联邦教育部的地区技术合作计划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通过专业开发、技术帮助和信息传播等各种形式来使用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中心 (ERIC)的服务提供课程计划样本、与教育改革有关的信息和解答教师通过电子信箱提出的问题 ,它对帮助教育工作者把技术融合进课程中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最近美国一些州相继颁发了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如加利福尼亚州 2 0 0 0年 9月开始实施的《中小学教师一、二级水平技术证书和三级导师水平与管理水平证书标准》 ,其最大特点是教育技术水平成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其中一级技术证书为个人水平 ,考试目标是确保教师能够:①使用计算机及提高相关软件个人产出率;②通过因特网收集信息 ,开展研究;③操作一些普通的媒体显示设备。技术证书二级为教学等级 ,其考试目标是确保教师在下列情况中应用教育技术技能:①规定课程对提高更广泛的学习风格和能力的实际意义与价值;②提高学生掌握相关的能力;③运用技术更有效地迎合单个学生的需要。得克萨斯州与加州一样,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增加了教育技术的内容 ,并明确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必须通过最基本的计算机水平考试。

(五)重视企业参与

美国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学校网络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参与。 1995年进行的一次全美500家大型企业董事长的问卷调查表明,董事长们都强调美国要保持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科学、技术以及微机诸方面的能力。 1996年1月23日,克林顿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宣布了《总统的教育技术倡议》。该倡议的特点是 ,广泛依靠私营企业和非赢利机构来帮助美国中小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例如 ,白宫把它对倡议的支持责任完全委托给了一个称作"技术队"的私营机构。该机构通过一个全国各社区的志愿者网络来协调对全国学校提供技术援助。总统和副总统也会见了许多商界首领 ,争取他们对教育技术工作的支持,他们还亲自参加了"96网络日"。这是一个"高技术收集库"活动 ,大约 2 0 0家私人公司和成千上万名志愿者帮助加利福尼亚州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与国际互联网联通。这类自愿组织的机构及其活动在把技术引进全美的学校教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不仅通过直接捐助能建立最基本的基础设施 ,还能唤起公众对美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技术及其它问题的注意。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最近我国提出了在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性发展的宏伟目标:从 2 0 0 1年起,我国将用 5到 1 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笔者认为这一目标的提出必将大大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为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参考资料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3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这项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在项目开始之初,就召开主题为“统筹优质教学资源,构建良好运行机制―北京联合大学支持北京市小学开展学校特色发展项目(即手牵手项目)”的推进会,决定推进项目有序高效开展。此项工作由师范学院牵头,相关学院全力配合,与7所小学开展有效合作,针对小学需求开展教学实践,支持各小学特色发展,同时从中探索出卓越师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摸索教育教学共同育人规律。

一、支持小学特色建设的教学实践

一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全面落实高等学校支持北京市中小学特色发展工程,全方位、多样化和深层次地推进7所小学的体育和美育工作,全力支持他们的特色建设。

首先,对各个小学进行认真分析,了解他们的不同需求,进行规划,形成校园文化品位。例如,针对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的艺术特点,选派优质师资,对美术类的国画课程进行重点打造,通过重点教学、专项培训、请名师交流指导、开展教学观摩和学生作品展示等一系列教学实践,该校国画课程渐入佳境,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校艺术设计系教师和学校教师也很欣喜,在2015年6月的成果展演中,大部分参展的国画作品是黄胄小学学生的,这是在我们专业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小学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其次,将各小学的体育美育、校本课程和艺术展演等深度融合,拓宽小学教学渠道和内容。一般情况下,受学校条件所限,小学校本课程相对单一。在支持小学特色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高校教学优势,把小学体育美育和校本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积极参与艺术展演等活动,加以宣传和提升。各个小学领导纷纷表示,这项工作既丰富了校本课程,又使小学生得到高水平的体育美育教育,并在文艺展演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是小学、学生、家长和高校的“多赢”战略。

最后,进行一年的教学工作试点后,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规范课程体系。2015年6月,通过对前段教学工作的认真总结和教学论证,我们果断减掉教学实践中不受欢迎和效果不好的一些课程,将针对各小学的课程规范成7大类(体育类、音乐类、舞蹈类、科技类、美术类、心理类和国学类)25门课。每类课程都有2~8门课程供小学选择,教学形式包括自然班授课和社团两种。各小学可按照需求和条件与我们协商选定课程,统一排定课表,认真按照课表进行教学。本学期,我们每周会组织各专业优秀教师和师范学生300余人次,进行约120门次的课程及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特色课程达5 000多课时,认真做好小学生的体育美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们即将出版“高参小”系列教材11本,不断巩固教学成果。

二、探索基础教育卓越师资培养规律

卓越师资是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是广大人民的期盼,在“高参小”项目运作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高校与小学形成合力,即联合育人机制,一方面对这7所小学来说,高校教师和师范学生认真教学,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他们的体育美育素养。在这个深入教学一线的实践环节,我们将锻炼和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和掌握新形势下基础教育规律的卓越师范人才,因此,我们要在这项工作中善于学习和总结,不断探索基础教育卓越师资培养的规律,总结提升。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4

根据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结合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省教育厅在教育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寻求改革突破的总体设计,我们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并将其作为有效提升学校品质和提高学生素质的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一、学校美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把美育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把美育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教育特别是对美育的具体重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把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艺术教育战线的重要政治任务,把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贯穿美育全过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美育细微处,把培育创新精神作为美育的内在追求,把人才培养作为美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开创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当前,“十二五”规划任务即将完成,“十三五”目标开始启动,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已从物质提升到精神,从文化汇聚到教育。如果说体育是最顶尖的教育,那么艺术就是教育的基础,而艺术教育就体现着美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美育是成人之美的教育,是塑造一代人心灵世界的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由它带来的愉悦和情感刺激吸引着所有人。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把学校体育美育摆在突出位置加以强调,省教育厅在承担的18项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中体育和美育类就占了3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后,甘肃省长刘伟平和副省长郝远相继做出批示,强调贯彻落实,注意总结成功有效经验加以推广,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这个龙头,发挥学校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一系列改革文件必将推动我省学校美育、体育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也从政策层面反映出甘肃省抓好学校体育美育的决心和信心。总之,从中央到地方,对美育的重视和关注都非常紧密;从现实到长远,做好美育工作都势在必行,因此,国家重视,政策支持是美育取得进一步发展的机遇,而如何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美育工作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人面前的挑战。

二、甘肃省美育工作的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各地各高校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发掘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示范引领与整体推动相结合,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制度保障。省教育厅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快乐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及评估办法》等,并转发教育部《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同时对针对以上办法制定出了甘肃省的实施细则。目前,由省政府办公厅颁布的《甘肃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即将印发。这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学校美育作出了刚性要求,严格落实“五有、两不、一考核”(即艺术课教学要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计划、有器材;艺术学科课时不得随意挤占、不得随意停课;学校要在期末对学生进行艺术考核)的管理办法,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对学生、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都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保障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

发挥示范作用。坚持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融会贯通,积极打造美育体育示范学校,发挥辐射带动功能。2014年启动实施“千所快乐校园示范学校”创建工程,每年安排1000万元,通过5年努力在全省创建1000所“快乐校园示范校”,带动提升全省美育工作,现已完成创建400所。鼓励中小学校以戏曲、书法、剪纸、篆刻等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开设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面向全体,一人一技”,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创建活动。实施中职学校“三个一百进课堂”(百幅名画赏析、百首名曲赏析、百首古诗赏析)活动,着力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

突出技术支持。重点关注老、少、边、穷地区,广泛开展艺术对口支援和普及活动。推行了音体美教师交流轮岗、学区走教制度;加大对薄弱校的支持力度,着力破解师资短缺难题;发挥了高校优质资源优势,实施高等学校与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艺术教育“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了艺术小分队下乡支教巡演活动,组织 “中国梦・校园情”文艺小分队重点面向“三区”开展艺术普及;开展了“文化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组织了朗诵、书法、绘画和摄影专题系列讲座;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美育资源共享,全省3142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搭建学校艺术交流平台,广泛组织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连续举办了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4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5届。统筹地方和高校优秀艺术院(社)团资源,从2006年开始每年组织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着力打造了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高校也主动与地方文联组织、大剧院及艺术团体合作,举办了展览、展演、观摩和大学生演艺活动。同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建立艺术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及特长,加强艺术内外交流。如天水市与陕西省宝鸡市以“美丽中国?美丽家乡”为主题开展绘画书法作品网络联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补短板,倾斜支持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目前,全省小学共有8979所,音乐器材和美术器材配备未达到教育部最低配备要求的小学分别占73.63%和34.40%;全省初中共有1538所,音乐器材和美术器材配备未达到教育部最低配备要求的初中分别占63.20%和31.47%。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加大学校美育教学条件和学生艺术活动设施的标准化改善力度,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根据2014年和2015年全面改薄项目年度计划,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室外运动场地分别列入计划206万平方米和188万平方米,国家计划资金分别为28120万元和33911万元;音体美等器材分别列入计划共9674套和4983套,国家计划资金分别为12365万元和10216万元。这两年的室外运动场、音体美器材项目实施以县区为主,正在积极建设。省改薄办通过月报、双月报等督查机制,定期对全省所有县区全面改薄项目进度进行统计、通报,大力推进项目实施,力争使2014、2015两年所有设备项目于2015年年底供货到校投入使用,使2014年运动场地项目2015年年底之前完成,2015年运动场地项目于2015年底全部开工。由此,为完善支持学校美育发展的机制,保证美育发展基本投入需求,确保美育经费随教育经费的增加相应增长,配齐专用艺术教室,配足教学器材,满足教学需要,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通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以远程教育方式将优质美育资源送达边远农村学校提供师生共享。并且实施精准扶贫艺术支持行动计划,加大对边远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帮扶力度。

善科研,破解掣肘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高校的美育和人才培养工作是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支持和服务)而推进的。学科建设的核心,一方面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能力。高校美育值得关注的重要的问题:一是如何创造条件打造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来整体提升美育学科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做大做强;二是如何在基础教育主战场对学校艺术教育领域改革和发展起到引领、研究、辐射、示范、支持的“生力军”作用;三是如何培养输送优质合格的美育人材充实地方基础教育,使其“能用、够用、实用、好用”和“进得来,沉得下,留得住,用得好” ;四是如何在美育学科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公共学科学生美育素养培育中,作到“双促进、相协调、同发展”;五是围绕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从国家层面上也需要甘肃在美育研究上重点做好“统筹整合教育与社会资源,破解中西部农村学校美育师资设备短缺问题研究”项目,这是因为甘肃具有丰富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品类繁多、特点鲜明、分布广泛且群众基础好。近年来基础教育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地方各级政府重视教育,随着教育公平的不断推进(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等),教育整体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力量关注学校美育建设,“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地合作及“家校大舞台”、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等都助于美育的发展。因此,美育研究课程思路应该建立在对发展环境、发展机遇的把握上和对存在问题的正确研判上,结合我省学校学校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改革思路,划定目标任务,指出着力重点,提供基本遵循。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启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2―0008(2010)04-0047-04

一、引言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是美国发展教育技术的纲领性文件。1996年,美国教育部制定了第一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使美国学生为进入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教育的挑战,该计划的关注点是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美国教育部提出了第二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数字化学习:让所有孩子能够随时随地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该计划关注信息技术设备在教学和学习中的利用率,支持并鼓励学生在教室、学校、社区及家庭中随时随地应用信息技术。2005年,美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第三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迈向美国教育的黄金时代:因特网、法律和当代学生变革展望。该计划总结了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变化,以及示范学校的教学变革,重点提出了发展教育技术的七项行动建议。

自第三个教育技术计划以来,技术的进步、对学习研究的新成果为教育创造了许多机遇。2010年3月5日,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of fic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正式了题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和建议。

二、提出的背景及总目标

1 提出的背景

该计划在行动纲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提升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几十年来,教育改革一直列入美国重要议程,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大学毕业率并不是最高的,主要归咎于美国严重的辍学问题。除此之外,相当一部分高中毕业生的基础较差,高校还需为新生补习功课。而未来的工作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到2016年,10个工作中就有4个需要接受过高等教育或培训的人才(Dohm&Shnipe,2007)。目前,只有39%的年轻人获得了两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位(国家公共政策和教育中心,2D08),不同种族学生的入学率也极不均衡(美国教育统计中心,2007)。

因此,该计划指出,教育系统应该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以帮助他们树立目标、顺利取得高中文凭、接受继续教育与培训,使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取得成功。要培养善于利用信息、工具、技术进行有效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优秀人才,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育者必须与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搜索新知识、获得新技能,而不仅仅是信息专家;学生必须从智力、社交和情感上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而技术为教育的变革带来了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提供参与式的学习体验、学习内容、学习资源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基于技术的学习和评价系统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为各层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数据依据,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提出了《变革美国教育:技术推动学习》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 计划的总目标及要求

鉴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奥巴马当政期间,变革美国教育成为优先要务。截至2020年,计划将实现两个目标,即持有两年或四年大学学位的比例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缩短所有学生之间的成就差距――无论种族、收入或居住区域,使学生在大学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美国政府认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地区及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剧了这一挑战,因此计划特别强调要控制成本,提高生产力。为了变革教育,行动纲要对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提出了四点要求:必须明确我们所追求的目标;通过合作重新设计教育结构和过程,并持续评价其有效性和灵活性;持续监控、测量绩效以改善学习结果;要为每一次进步和结果负责。

三、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

该计划提出了一个技术推动的21世纪学习模式,包括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五个重要方面。

1 学习:21世纪的学习模式

目标:让所有学习者在校内外都有参与式的学习体验,使其成为全球性网络社会中积极的、富有创造力的、有知识、有道德的参与者。

计划指出,21世纪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首先,在学习内容上,不管是哪个领域,都要学习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的解决、合作以及多媒体通讯等21世纪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其次,从技术对学习的促进方式上看,可以通过不同技术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学习,多媒体的呈现形式、网络资源和网络社群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机会;第三,从学习的时间和场所上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按需学习,技术为按需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搭建了关键性的桥梁,使学习资源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得以有效利用;第四,从学习主体的广泛性上看,作为学习科学研究成果的UDL(学习的通用设计)以“为所有人提供服务”为目的,提供了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学生知识表征方式和活动参与方式,针对因服务不周而未能使用数字化资源的特殊群体(包括低收入学习者、少数民族学习者、残障学习者、学龄前儿童、成年劳动力、老年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习。

建议:(1)针对既体现技术推动力、又反映21世纪专业知识的内容,需要修订、创建、采用标准和学习目标,从而改善学习;(2)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来体现学习科学设计原则的学习资源;(3)开发并利用那些通过技术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学习资源;(4)利用学习科学与技术的进步来加强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习;开发、采用新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必须能够使所有学习者在STEM学习中表现优异),并对其进行评价。

2 评价:应该测量什么

目标:各级各类教育系统将利用技术来测量重要的内容,并使用评价数据,以获得持续改进。

计划分析指出,当前学校过于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从而为如何改善学习提供依据。首先,在评价内容上,不仅要评价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创造性等复杂能力进行评价。其次,技术支持了复杂能力的评价,改变了教学与测评的方式。例如,通过让学生在技术环境下改变参数、实施检测、录制数据、画图等来评价学生的复杂能力,这种评价数据的多样化有

助于评价学生的多项能力。第三,以改善学习为目的,利用技术收集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利用技术可以获取有关学生思维过程的数据;对于在线学习,利用技术可以收集更多详细数据,如学生选择或输入的信息、尝试次数和反馈次数等多种数据为改善学习提供了依据。第四,技术优化了评价,具体体现为:通过自适应评价系统可以支持个别化学习;遵循UDL设计原则的评价普及性更高,进一步促进了评价的公平性;技术加速了评价量表的开发与测试,大大缩减了开发、测试的时间和成本;技术使更多人参与评价、提供反馈,还能减少考试次数,从而使评价各方面都得到优化。第五,利用评价数据不断提高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例如,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为学生、教师、家长、校领导和区行政长官建立一个互联的反馈系统。同时,为了使教育工作者易于使用这些基于技术的评价系统,需要设计相关的技术工具,从而帮助教育工作者对评估过程进行管理、分析数据并采取适当行动。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的、可操作的反馈,从而改善教学实践;(2)培养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使用技术改进评价材料和评价过程的能力,以开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进行研究与开发,探索如何将游戏、模拟、协作环境和虚拟世界用于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并对复杂技能进行评价;(4)在实施新的评价模式(即,可以收集、共享学生学习的数据)的同时,要对相关的常规惯例、政策和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以确保学生的隐私和信息受到保护。

3 教学:通过联结教学促进学习

目标: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支持,使其能够获取数据、内容、资源、专业知识和学习体验,从而激励教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学。

计划称,当前的教学大多是孤立的,同行之间缺乏外界的交流,这与21世纪的有效教学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教育系统未能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所必须的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首先,要为专业教育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工具。具体体现为:通过虚拟环境和在线社区来连接教学、教师与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其学习动机;通过在线社区,将教师与内容、专业知识和活动相连接,从而有效利用教学的资源来改善学生的学习。第二,做好职前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在职教师专业发展。从事职前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联结教学为职前教师提供这种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如何使用技术来改善教学实践;对于在职教师,可通过技术支持的面对面和在线学习相混合的教师学习模式,使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这为反思和完善教学提供了持续的支持;此外,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可以利用技术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为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后的专业发展设计、开发资源,开发同行间共享的平台和工具,从而促进持续的专业学习。第三,联结教学可以使所有学生获得有效教师资源,对于缺乏有效教师的课程,学校允许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联结教学支持了学习型社会,同时,对精于在线教学的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了。

建议:(1)设计、开发、应用基于技术的内容、资源和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通过协作以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创造机会,鼓励并吸引新人加入教师队伍,鼓励优秀教育者继续从事教学工作;(2)为职前教师和在职教师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学习经验,消除由技术影响而导致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代沟,通过技术的应用来改善学习、评价和教学实践;(3)在学校、职前教师培养机构、在职教师教育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和它们之间,利用技术来创建个人终身学习网,从而变革教育工作者和教育领导者的专业学习;(4)使用技术提供最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在那些无法获取优质资源的地方,还要为各类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5)发展具有在线教学技能的师资力量。

4 基础设施:人、过程和学习技术

目标:让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随时随地使用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

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学习基础设施,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和接入设备的类型限制,从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模式过渡到新的学习模式,即将世界上任何能使用设备及访问网络的人连接起来。同时,可实现终身化学习及全方位学习。学习基础设施是综合性的,不仅包括宽带连接、服务器、软件,也包括人、过程、学习资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构建学习基础设施的挑战十分巨大,需逐步实现目标。首先,要确保宽带网络的优良性能和获取的便捷性,特别是要保证足够的带宽,以支持同步访问;其次,要为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网络接入设备,鉴于此挑战之大,部分学校通过提倡学生使用个人设备、为贫困生购买设备等办法来节约成本,并解决“平等”问题,同时,美国政府也通过E-Rate计划,为中小学提供部分支持;第三,由高校教育开启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应该在K-16教育中得以普及,这种开放资源可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第四,应该考虑发展下一代计算系统,包括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最后,需要一群擅长于新兴技术、并能将技术整合到课程开发与评价中的技术人员,以及能通过技术来提升专业实践、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技术资源的教育专家,并促进不同职能单位间的密切合作。

建议:(1)确保所有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在校内外都能通过宽带或无线连接来访问互联网;(2)确保每个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一台网络访问设备、软件和资源,用于在校内外开展研究、进行交流、创建多媒体内容和协作;(3)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为所有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并加快基于技术的新型开放学习工具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4)培养国家和地方教育机构发展学习基础设施的能力;(5)明确“有意义应用”的定义、目标和评价准则,为教育信息技术在国家和地区中的“有意义应用”提供支持。

5 生产力: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学习结果

目标:在更有效地利用时间、金钱和人员的同时,重新设计教育系统的结构,以充分利用技术来改善学习结果。在许多领域中,提高生产力是重点,但教育却未能沿袭这种惯例。如何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是该计划的重中之重。其中,通过技术来改变教育的基本结构,是提高教育生产力的关键。

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只有对学习成果和教育生产力加以定义、测量,才有可能提升学习结果和生产力。因此。要持续改进,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测量和管理成本,即通过成本会计,记录、追踪、汇报特定服务的成本,从而了解实际成本,并做出预算。其次,在做决策时,要以数据为依据,通过设计、开发、使用集成系统,来收集所需的综合数据,并明确政策法规。第三,要切实提高生产力,就要考虑教育系统的复杂性,要采取迭代设计与开发的原则,即对新观点进行定义、测试、再定义,并检验这些新观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效果如何。第四,利用技术来重组教学和学习,例如,依据能力而非座位时间(seat-time)来组织教学。第五,延长学习时间,除了

延长在校时间外,还应通过其它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学习体验,其中,在线学习是延长学习时间的方式之一。

建议:(1)开发、采用一个更为普遍的“教育生产力”定义,并针对学习成果和成本,开发、采用相关度更高的、更有意义的测量办法;(2)完善政策,并使用技术来管理成本;在内容、学生学习数据、财政数据的互操作标准的开发与应用方面,要加大投资,以便收集、共享和分析数据,从而完善教育决策;(3)从反思当前的常规惯例(即,依据座位时间而非能力,来组织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开始,继而对“利用技术促进学习”起到阻碍效果的基本假设进行反思;(4)设计、实施并评价技术推进的计划和干预措施,确保学生在K-16教育系统中取得进步,且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该计划围绕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五个方面详细、具体地展开,并针对不同的内容引用很多优秀案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技术促进变革。计划的内容丰富而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首先,技术的推动作用始终贯穿于学习、评价、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这是该计划的核心;其次,提高教育生产力是该计划的归宿点,并通过学习、评价、教学和基础设施来展开教育变革;再次,计划在五个方面均考虑了教育公平性问题,考虑到美国的国情。这是实现该计划总目标所必须的,也体现了美国为实现学习型社会所做的努力;最后,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注重过程性评价也是该计划的一大特点。

四、该计划对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2010年2月28日,国新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九章(包括59条、60条、61条)提到了有关教育信息化方面的规划,规划主要涉及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和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学习和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反思我国教育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对我们更好地实现规划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6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年来,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为教学积累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也有不足之处:

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个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

四、财务工作方面,

作为学校的财务人员,面对每一笔开支,我都会细心地核对,以保障学校财务收支准确无误。在本年度工作中本人能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和结算制度,定期向会计核对现金与帐目,做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及时收回学校各项收入,开出收据,及时收回现金存入银行。

3、根据会计提供的依据,及时发放教工工资和其它应发放的经费。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美术 区域活动 教师支持 教学环节

从201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2012年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来,幼儿教育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幼儿是人生的起点,对其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幼儿将来的人生发展和人生态度的塑造,所以,我们要重视幼儿教育方法的创新,而区域活动为落实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提供了实践的可能。将美术教育和区域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更是为幼儿教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应该提供怎样的支持成为了我们当下关注的话题。[1]

一、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性质及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集中于幼儿园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也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模式。在对美术区域活动性质的理解上,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美术区域活动是一种幼儿自由情感表达、自由材料探索的活动。总的来说,美工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游戏、学习和创作的合理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氛围,提供了一个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使幼儿对不同艺术品进行观察和欣赏,加强对材料和工具的理解,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团结性,同时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认识认识,进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主体制定,活动引导和活动评价等几个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1)在区域活动中缺乏对美术的单独思考。由于区域活动间活动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如果单纯的研究区域活动的整体性,那么美术区域活动的领域特性就很难得到关注,(2)美术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不够,还仅仅停留在材料投放和简单的引导上,对活动本身的功能定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理解不够。(3)对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行为关注不够,最突出的问题是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二、活动材料的准备和使用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本身就是物化的活动内容和目标,不仅是幼儿活动中的直接互动对象,而且支撑着活动内容的开展。

1.材料投放的依据

材料的投放不是随意的,是要根据幼儿和具体环境来选择的,其依据主要有:(1)依据活动为目标。出材料投放的第一个考虑因素是活动本身,即活动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也就是相应的美术技能。(2)根据幼儿的兴趣。在一些结构化较高的区域活动里,教师作为活动的主导,往往会根据自己设定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材料投放,但是在教师主导的美术区域活动中,一定要更具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来投放,避免孩子在成人权威下被动操作情况的发生。(3)依据幼儿的经验基础。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幼儿是否能够使用和孩子有没有掌握使用材料的方法。如果上述两个方面教师都缺乏关注的话,美术区域活动也就无从开展。[2]

2.材料的使用

艺术创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观念与情绪的途径。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形成个别化经验的过程,幼儿使用材料的方式是自由的,所有材料的使用方式都应该是要积极肯定的。但实际情况是在一些机构化较高的美术区域活动中,材料的使用都是教师决定的,通常也只有固定的一两种。如在小班油泥水果活动中,幼儿只能用搓条的方式,如果揪成小块就是错误的。这些材料的使用方式被限定在教师的经验范围内,幼儿在教师布置的任务压力下,,获得的只能是固定的经验,失去了自由拓展个体经验的机会,其结果就是孩子的作品缺乏创作性,模式化严重。

三、教师在幼儿美术区域活动重要环节的支持

1.导入环节的支持

导入环节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在导入环节通常都有固定的步骤模式,主要是布置活动任务、介绍材料工具、讲解或示范工具材料使用方法、讲解活动步骤、提出要求、期待和提醒常规。从这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化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互动,所以在美术区域活动中要幼儿的主动思考,并给幼儿留下探索材料的机会,不刻意强调方法和要求,越到问题,要大家一起讨论,避免活动成为教师的“一言堂”, 如果教师能在导入环节中提出关于艺术材料、艺术行动和效果的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从而让幼儿产生主动探索的内驱力,在活动过程中也就不会有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提醒的情况了。

2.观察与指导环节教师的支持

在现代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中,由于小班的幼儿自主性较差,所以教师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的动作控制是最多的,中班中的询问较多,大班中提醒较多。在区域活动中教师 常会有一些无效的干预,也就是询问,比如在某幼儿园大班水粉画植树活动中,男孩在树干上画了一些扭曲的线条,老师便问:“这是什么”,学生答“树干的纹路”,教师回应“恩,继续吧”,还有常见的问题是“你在干什么”,这些问题都会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对孩子活动的推动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所以在美术区域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探索与过程,改变以往的以技能和结果为导向的观念,保证美术区域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给幼儿留下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3]

四、结束语

对于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在经过本人长期实践后,对于此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是降低活动结构,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机会。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机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幼儿准备探索性和游戏性的美术区域活动;在导入环节主要介绍材料的特点,将探索的方式留给孩子;在观察指导环节,关注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欣赏评价环节,鼓励幼儿主动反思,并紧紧围绕作品展开讨论;第二紧抓区域活动主动式学习,把握教师的支持。第三是避免强调美术技能技巧,关注艺术的自我表达;第四是鼓励同伴学习,培养幼儿指导同伴的能力。

参考文献:

美术教学支教工作总结篇8

1、管理更加规范化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管副校长、主任、校艺术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积极落实艺术各项工作要求,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本学期创造性地开创了“艺动空间”网络博客,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网络模式,并做到求真、求实、求细、科学创新,加大了艺术教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2、教研科研方面:我们组经常进行美术、音乐理论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交流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摸索可行之处。每周都要进行教学研讨、科研交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都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3、这学期三对两组一歌等小组,通过音美教师的不断探索,自编教材、保证课时等有力手段,学生的美术素养和音乐鉴赏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能积极地参与到各项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渲染育人氛围。

(1)本学期在吴校长的带领下,美术教师全新布置了学校的楼廊文化:一楼的风范长廊、二楼风雅长廊、三楼的风姿长廊、四楼的风韵长廊、风雅壁、还有美术老师亲手制作的爱心墙、

智慧果园

等宣传区的建立,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校园艺术教育环境。师生校园生活照片、剪纸艺术、鱼皮画、剪影艺术分别在楼廊中呈现,每一面墙壁都能给人以美的感染,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健康向上,奋发进取的力量,也使其精神得到净化。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购置了塑封机,美术教师把一千多幅学生的卡纸画和学生课堂作业中的优秀作品塑封,分别以“学生课堂作业展”、

“家乡夜景”

“美丽的花纹”

“走进动慢”、“废旧画报剪贴画”为题目在一楼二楼三楼展出,既美化了学校环境,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恰逢学校迎接标准化学校验收,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2)艺术活动方面:在全校举办了“同心同力同行”为主题的千人绘画比赛、

“引路点拨品评”

为主题的千人手抄报比赛,并把获奖作品在一楼展出。以此激励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美术学习的热爱之情。各个班级开辟风格别致的艺术长廊、宣传窗,为学生提供艺术展示的舞台,不定期地展出学生的书画作品。

(3)、每周三的艺术欣赏,通过校园音响系统,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曲、艺术欣赏知识和方法等富有儿童特色的艺术欣赏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

5、论文、课题方面:在本学期陈玉凤、刘佳敏和孙博老师上交了市级论文。本学期音美组五位年轻教师都参与到了学校承担的课题研究中,并积极地书写阶段小结,和全校老师进行交流。

下学期,我们将积极探索艺术教育新路,拓宽艺术教育时空,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艺术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推荐期刊
  • 美术
    刊号:11-1311/J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美术文献
    刊号:42-1756/J
    级别:省级期刊
  • 美术之友
    刊号:11-1414/J
    级别:省级期刊
  • 美术向导
    刊号:11-2825/J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