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护士品管圈汇报8篇

时间:2023-03-08 14:54:44

护士品管圈汇报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1

关键词:品管圈;医技辅助检查;缺陷管理

品管圈是一种独特的质量管理工具,其特征是注重发挥群体中每一位成员的聪明才智,营造愉快团结的团队氛围,从而集中、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1]。在临床上对一种疾病的诊断,除了根据患者主诉、病史及体检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之外,各项辅助检查报告结果也是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2]。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常由于多种因素,出现检查申请单遗失、检查延迟、准备不充分重复检查等问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以及各种纠纷。为此,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医技辅助检查缺陷的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4月我科共发生108例医技辅助检查缺陷事件,其中检查申请单遗失18例、检查申请单误领13例、检查报告单遗失16例、因检查前准备不充分而延迟检查41例、重复检查20例。

2 方法

2.1组圈并确定活动主题 我科实行自愿报名原则,由不同层级的6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大家推选出一名组织沟通能力强的人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对活动给予指导及建议。圈员通过评价法,从重视程度、急迫性、可行性、圈员能力四个方面对活动主题评分,采取“5-3-1”的评分标准综合得分后最终选出降低住院患者医技辅助检查缺陷发生率作为本次的活动主题。

2.2原因分析 品管圈全体圈员采取头脑风暴法,针对目前住院患者从检查医嘱开出到做完检查全过程进行讨论,从护患因素、护患沟通、制度流程、管理四个方面分析发生医技辅助检查缺陷事件的主要原因(见图1)。

2.3应对措施

2.3.1设计医技辅助检查登记本 医技辅助检查登记本(以下简称登记本)主要设有“时间”、“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是否预约”、“发放者签名/时间”、“患者签名”、“检查报告单回收者签名/时间”、“备注”十个登记项目。“备注”一栏主要用于记录检查申请单没有及时发给患者的原因、需要对下一班交接的内容及患者拒绝检查等特殊情况。

2.3.2规范医技检查处理流程 医生开出检查医嘱后,主班护士在处理医嘱时,将相关信息转抄在登记本上“时间”、“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检查项目”五栏,若检查项目不需要预约,主班护士在“是否预约”一栏打×,若需要预约则打√,并在中午12:00之前对所有需要预约的检查项目向医技科室统一电话预约,并将预约后的时间记录在此栏。责任护士发放检查申请单前,先核对申请单与登记本上主班转抄的信息,并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形式,将检查前的特殊要求告知患者。责任护士将检查申请单交给患者并评估患者掌握情况后,患者在登记本的“患者签名”一栏签字。患者做完检查后,接收到患者检查报告单的护士及时将报告单放入病历方便医生查看,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在“检查报告单回收者签名/时间”一栏。原则上要求对平诊患者开出的检查申请单当天发给患者,若是责任护士在值班期间因患者不在病房或其他原因没有将检查申请单及时发给患者时,应将申请单及未完成的工作班班交接,并将具有情况记录在“备注”一栏。

2.3.3汇编健康教育手册 品管圈成员与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各种检查项目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并将讨论后的内容汇编成辅助检查健康教育手册。在健康教育手册中,不仅有文字说明,并配有图片,让患者更容易记忆。对于一些检查前准备工作比较复杂、要求比较多的检查项目,可将其注意事项再另外印刷成健教单,方便患者随时取阅。例如肠镜检查对肠道清洁度要求较高,但患者无法准确判断肠道清洁准备工作是否达到要求,在健康教育手册里加以图片补充说明了不同清洁度下的大便性状,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患者更容易理解肠道洁度。同时,为清洁肠道排除大便,肠镜检查对泻药的使用时间、剂量、日常饮食都有特殊要求,患者可以通过健教单上的内容随时提醒自己。

2.3.4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宣教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理解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可以集体讲解或个人指导。对于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较快的患者,可直接口头宣教;对于年龄大、记忆力较差的患者,护士可选择借助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手册口头宣教后,并给予键教单,方便患者从书面形式随时获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的信息,同时,科室的公共电视对一些特殊医技辅助检查的准备工作进行视频滚动播放。

2.3.5加强培训及监管 邀请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对护士进行检查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的培训,培训后并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绩效挂钩,并且护士长将医技辅助检查缺陷管理纳入质控项目,以引起大家重视。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开展品管圈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3 效果

3.1护士对医技辅助检查相关知识考核的合格率提高 见表1。

3.2住院患者医技辅助检查缺陷事件发生率下降 见表2。

4 讨论

4.1护士对医技辅助检查相关知识的知晓度提高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对医技辅助检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执行情况。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对医技辅助检查相关知识考核的合格率提高(P

4.2住院患者医技辅助检查缺陷事件发生率下降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医技辅助检查缺陷事件发生率下降(P

品管圈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能有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3]。这次活动降低了住院患者医技辅助检查缺陷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挖掘了圈员的潜力和思维创造性,激发了大家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品管圈使每个圈员都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和管理权[4]。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使工作质量得到改进,更重要的是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长效质量改进机制的形成[5]。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

[2]李佩琴.医疗辅助检查缺陷与医疗纠纷的关系[J].中国病案,2005,6(4):27-28.

[3]张忆琴,刘霞,杨玉,等.品管圈在眼科精密器械清洗质量改进中的运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452-454.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2

品管圈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自发成立工作小组,通过开展轻松愉悦的现场管理,不断改进工作与管理方式,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1]。我院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积极应用品管圈活动模式,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ICU常规护理结果为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所研究的科室共开放窗位6张,执业护士18人,护理人员2名,包括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6人,护士10人。

1.2 方法

1.2.1理论培训 召开品管圈活动会议,由副主任护师讲解品管圈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品管圈定义、品管圈应用方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品管圈活动质量控制方法等,确保全体工作人员对品管圈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2.2现状分析 在确定本次护理的主题后,针对当前科室在护理管理现状,梳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护士护理质量层次不齐、患者安全管理力度不够、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

1.2.3 问题处理 针对ICU护理质量管理问题,提出针对性处理措施,包括:①进行统一的护理指导,制定严格的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并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②重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深入落实岗位制度,确保护理人员能随时监测患者病情,并记录其中的风险现象,与主治医师联系。③应用激励艺术,对护理工作表现优异者进行嘉奖,确保其能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

1.2.4措施 QCC活动按PDCA的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场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全体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组长,负责科内导管的监控记录及护士的培训、质量控制,填写导管日志;第二层为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理患者的所有护理、导管的护理及评估;第三层为助理护士2名和护理员4名,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对发现的导管问题及时汇报责任护士。详细拟定护理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报护理部审定实施。

参照嵇桃英设计的评分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ICU留置导管每日查检单",用来评估和筛选高危患者。评估的项目为导管的分类、患者的意识情况及其他3大类。①对留置Ⅰ类导管的患者评3分,包括胸管、T管、气管套管、动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管;对留置Ⅱ类导管的患者评2分,包括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和造瘘管;对留置Ⅲ类导管的患者评分,包括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输液管、吸氧管。②对烦躁的患者评4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评3分,对既往使用镇静剂和不配合的患者评2分。将评分≥6分的患者定位高危人群,3~5分为中危人群,≤2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每日评估,中危人群2次/w评估,低危人群每周评估。对每例患者从入院第1d起开始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分后,根据评分的情况,进行处置。评分6~9分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的警示标示,管床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2d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主管护师每日填写导管日志,每日向管床医师汇报,进行导管是否继续留置评估。对评分≥10分的患者,护士长每日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填写"ICU预防导管脱落监控单"。

1.3观察指标 统计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品管圈小组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各项评分,并与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各项评分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

2结果

分别比较成立品管圈小组前与成立品管圈小组后ICU护理的各项成绩,成立后的成绩明显优于成立前(P

3讨论

现代护理已经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ICU病房一直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高于普通病房,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进一步改进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3

【关键词】 品管圈;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incidence rate with cystospasm after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 can be reduced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 instrument.Method:Developing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current situations and causes of cystospasm after TURP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ten steps of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then solutions were proposed and effects were evaluated.Result:The incidence rate of cystospasm after TURP was reduced from 64.71% to 26.00%.The degree of cystospasm was declined and latent abilities of nurses were improved.Conclusion: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mprove the cystospasm after TURP considerably,ease the pain of patients greatly, which conform fully of the demand of painless wards.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TURP; Cystospas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2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手术之一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而膀胱痉挛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查阅文献和护士长查房以及护士在日常临床工作中也发现,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高达70%,是导致患者术后疼痛和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2],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二次手术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的康复[3]。为此于2015年1-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开展了以“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旨在以患者为中心,早日解除患者的痛苦,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通过活动的执行和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并选定主题 成立品管圈小组,圈员11名,其中包括博士1名,硕士4名,本科6名。以飞腾圈为圈名,利用头脑风暴法,按照531原则评价法从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以最高分为标准将主题确定为“降低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通过查阅国内外的文献,由医护协作分别明确了膀胱痉挛的定义、膀胱痉挛发生率与膀胱痉挛的诊断标准。

1.2 活动计划拟定 圈长负责活动的计划、实施、检查及总结,督促小组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对疑难问题给予指导,圈秘书负责会议记录、资料收集、分析及总结,全体圈员负责活动计划的制、实施、资料收集及效果评价。拟定十大步骤的具体操作时间,从2015年1月1日-8月30日,总共历时8个月。

1.3 把握现状 现状调查:按照制定的诊断标准由护理责班组长和责任护士共同收集从2015年2月2日-4月17日泌尿外科病房TURP术后进行膀胱冲洗的患者102例,采用膀胱痉挛的诊断标准调查分析膀胱痉挛的发生率。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采取两种以上的手术方式(如TURP+TURBT);(2)术前患者为神经源性膀胱者和不稳定膀胱者;(3)术前患者存在泌尿系感染者;(4)采取其他的电切方式者;(5)曾经采取过电切手术进行二次手术者;(6)术后因活动性出血进行二次电凝止血的患者;(7)术后凝血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8)术后有认知、沟通障碍或不愿配合的患者。

1.3.1 TURP术后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汇总结果 3个月TURP术后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的例数达66例,而2、3、4月份患者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都高于60%以上。可见在临床调查中,TURP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与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相符。

1.3.2 TURP术后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次数汇总结果 膀胱痉挛的次数是指患者发生膀胱痉挛时,护士依据诊断标准记录,从患者术后发生到拔管结束为止,将累计次数如实记录。此试验中患者发生膀胱痉挛的次数集中在5~10次,占比例近60% .

1.3.3 TURP术后患者每次发生膀胱痉挛持续时间汇总结果 膀胱痉挛发生持续时间是指患者TURP术后膀胱痉挛症状从发生到症状结束为止的时间,此试验中患者每次发生膀胱痉挛持续时间集中在10~15 min,所占的比例为46.97%。

2.2 效果确认-无形成果 运用雷达图,发现护士的QC手法、协调能力、脑力激荡、团队精神、发觉问题等能力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无形成果显著。

3 讨论

实行标准化管理,降低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具体方案如下:(1)患者术毕回房严格交接班,了解手术基本情况,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尿管气囊注水量、有无尿管牵引、出血量。(2)遵医嘱给予持续膀胱冲洗,术日每15~30 min巡视1次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应将尿管引流状态作为首要观察指标[17]。护士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预防尿管堵塞。(3)发现堵管及时用20 mL注射器抽吸尿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管。(4)术后第1天晨为患者摇高床头15~30 cm,快速冲洗1次,速度为100~120滴/min,冲洗液量为100 mL,防止夜间沉积的血块堵塞尿管。(5)术后第1天,严密观察出血量,根据尿色调节膀胱冲洗的速度,当尿色为鲜红色时怀疑有活动性出血,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处理;当尿色为深重的暗红色时,冲洗速度调节为80~100滴/min,尿色变为酱油色或者浅红色时冲洗速度调节为60~80滴/min;尿色为正常浅黄色或者澄清无色时,冲洗速度调节为40~60滴/min冲洗2 h,然后停止冲洗2~4 h,若尿色一直保持澄清透明无色,与主管医师沟通,放松尿管牵引,抽出气囊中的部分液体,保持气囊内有10~15 mL液体[18-19]。(6)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即给予流质饮食,并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因为便秘可使腹压及膀胱内压升高,诱发膀胱痉挛[20]。

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品管圈活动,使护理管理由经验管理向依据循证方法的科学管理转变,激发了护理人员参与临床护理管理的积极性,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自身价值感得以提升。充分提高了品管圈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意识,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文化水平[21-22]。品管圈各种手法的应用培养了护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圈员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提升了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发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护士基本掌握了品管圈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的使用,根据品管圈活动参与权、自及管理权的原则[23],全体管理圈成员在这次研究中认真参与调查、分工合作、集思广益、积极主动地做好本职工作,圈长定期组织圈员进行讨论、现场调查、数据分析,提高了圈员的组织沟通能力、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护理工作的持续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何月红,朱子军.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与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摘除术的护理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68-69.

[2]韩红珍.汽化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79-280.

[3]曹春霞,朱爱华,周晓兰,等.泌尿外科手术后膀胱痉挛的预防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126-127.

[4]龚红宇.舒适护理在TURP术后膀胱痉挛病人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2,9(9):105-106.

[5]陈跃来,侯文光,虞先敏,等.电针对不稳定膀胱影响的穴位特异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1):52-54.

[6]杨庞,罗志刚,李解方,等.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术前不稳定膀胱与术后痉挛的关系[J].衡阳医学院学报,2000,28(1):24-25.

[7]窦礼荣.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7(10):124-125.

[8]欧小梅.TURP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2,18(16):2324-2325.

[9]孙旭震.留置尿管减轻尿道疼痛的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56.

[10]李金梅.留置气囊导尿的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9,24(14):91-94.

[11]石忠娜,刘英,王艳丽.气囊尿管导尿气囊注水量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2):42.

[12]邱华英,余红芳,徐萍.气囊导尿管留置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4,12(24):2217-2219.

[13]李冬梅,陈海华,黄仁胜,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递 减尿管气囊水量对预防膀胱痉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7-18.

[14]衣里木努尔・衣迪里斯,买尔哈巴・阿不都热依木,邵丽.使用等体温膀胱冲洗液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4,31(20):66-68.

[15]赵京霞,付菊芳,张红菊,等.护士巡视病房时应重视的问题[J].护理学报,2006,13(7):88.

[16]崔钢.影响病人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57.

[17]何丽,黄春霞,秦熊妹,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775-4776.

[18]陈美琼.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1,8(4):7-9.

[19]纪桂英,刘宪良,宋亚丽.前列腺增生切除后膀胱冲洗速度与不稳定膀胱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03,31(2):24-25.

[20]李俊英,苟风娟,李露霞,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对策[J].华西医学,1997,12(4):505-507.

[2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4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输液抱怨率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立的,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又称QCC,圈员全力协助,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来解决工作或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高质量[1]。我科于2015年7月开始将品管圈运用到护理质量管理中,根据品管圈的特点,从2015年7月~2016年2月运用品管圈方法以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为主题,在全科护士的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7月1号,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大家积极参与,成立了园丁圈品管圈小组。圈员共9人,其中包括主管护师1人,护师5人,护士3人,调查对象为随机抽查住院输液患者100人。

1.2方法

1.2.1主题选定 圈员进行讨论,采用头脑风暴,畅所欲言,提出多个活动主题。对圈员提出的多个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再根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将选定的多个主题进行评分,将得分最高项-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选作第一期活动主题。选题理由是:对患者而言,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保证治疗的及时性,对医护人员而言,有利于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升服务品质。对医院而言,提高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塑造良好的形象[2]。

1.2.2计划拟定及现况把握 主题选定后,我们拟定了本次活动的计划,并严格按PDCA实施,在现状把握环节,发放查检表,进行为期一周调查,由病区责任护士及总务护士收集填写。最后进行汇总整理,查检结果显示,1w时间内,在随机抽查住院输液患者100人次里,其中输液患者抱怨共41次,输液抱怨率高达41%。数据表明,降低患者输液抱怨率迫在眉睫。针对住院患者输液产生抱怨的原因,制订了改善前柏拉图,确定引起患者抱怨的主要原因,并根据二八原则,将留置针堵塞、输液等待时间过长(医嘱开出后>1h),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

1.2.3目标设定 目标值计算公式=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计算出我们本次的活动的目标值为33.48%。下降幅度为7.58%

1.2.4解析及对策拟定 从人、机、料、环、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引起患者输液抱怨的主要因如下:①未使用电子医嘱,医嘱不规范,重复修改,手工转抄输液贴耗时导致延迟执行输液医嘱;②护士工作流程安排不理想工作负荷量大;③输液选择穿刺血管管径细,不符合解剖特点,穿刺手臂活动;④输入高浓度、高营养、刺激性强的药物;⑤等待领药时间过长。根据以上主要因,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每一项对策圈员严格对照"对策评分表"进行评分,对可行性对策组织实施,并制定实施的标准流程。

1.2.5对策实施

1.2.5.1实行电子病历,规范医嘱,加强医护联系 ①实行电子病历,通过电脑执行医嘱并即刻打印输液贴[3];②及时与科主任、医生沟通医嘱存在的问题,加强医疗文件书写培训与考核,规范医嘱;③加强医护联系和沟通,规定医嘱在每日9:00前开出

1.2.5.2优化输液流程,最大限度的弹性合理排班 ①优化工作流程:总务护士提前(输液前1d)公示病人无药情况让医生知晓;②总务护士与整班护士2人分别配置病区液体,保证第一组液体在9:00前输入;③每日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责任护士改变从头到尾输液顺序;④输液高峰期,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弹性排班,适当增加护士人力资源

1.2.5.3输液前正确评估血管情况,落实患者的输液健康指导 ①进行血管解剖知识培训,掌握选择血管原则;②输液前充分评估血管及手臂活动情况;③自患者入院起即强调不得擅自离院,输液治疗时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宣教,向患者讲解如何保护留置针,预防堵管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提高依从性;④根据血管直径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

1.2.5.4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和目的选择正确输液方法和穿刺工具 ①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型号留置针,输注脂肪乳等高营养液、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选取血管管径粗大、弹性好的血管,选择20G留置针,静脉管径较细者选择24G留置针[4];②输液治疗前充分评估患者治疗目的及药物性质再采取相应的静脉输液方案,如需要输入TPN、高渗透压液体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时由医生进行PICC或CVC置管[5];③科室培训PICC专科护士一名,协助穿刺。

1.2.5.5增加领药次数,医生提前开药 ①与中央运输中心协商每日上午10:00增派一次领药,输液高峰期根据科室输液量适当增派工人及时到药房领取药物;②总务护士询问医生当天要新开或停止的药物后进行申请或领取;③与药房协商上午增加一次发药工作

2结果

2.1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输液患者的抱怨率从41%下降到31%,下降幅度为10%。抱怨率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明显降低。经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住院患者输液抱怨处理流程得到标准化 住院患者输液抱怨接受抱怨调查抱怨原因分析制定改善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患者理解配合工作。

3讨论

3.1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能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保证治疗的及时性,同时提高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3.2我们的园丁圈历时8个月,汇集了全体圈员的智慧与心血,在此次主题品质管理的目标上,激发圈员参与管理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圈员的责任感,提高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团队愉快工作的氛围,使科室在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服务品质方面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2]刘艳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输液抱怨率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4):487-488.

[3]刘梅.品管圈活动在减少门诊患者输液等候时间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4,46(3):228-230.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5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随着医院管理的不断深入,医疗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加强检验危急值的管理,是防范医疗纠纷、医疗过错的前提[2]。针对重症监护室检验危急值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我科于2012年6月成立品管圈,确立了“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 法

1.1 成立QCC小组 小组成员10名,由1名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担任品管圈圈长,负责整个小组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科护士长为督导员,成员由9名护理骨干组成,其中护师5名,护士4名。确定以“守护圈”为圈名,其寓意是护士用爱及关怀守护在每一位重症患者身边,使每个生命因爱而延续,并制作了圈徽。

1.2 现况调查 圈组成员收集本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护士没有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只是将检验科电话告知的危急值转告医生,没有在“病房危急值报告本”上做记录,或记录不完善,发生问题后无据可查;部分护士将检验项目危急值与异常检验值混淆,将所有异常值均记录,造成记录无针对性;交班中未记录检验危急值的处理结果;对血标本采集不规范与危急值产生的关联问题不了解。

1.3研究时间 2012年7月~2013年1月期间我科检验危急值管理进行追踪统计,并与活动前 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统计资料对照分析。

1.4 制定目标及改进措施

1.4.1 目标 每位护士掌握检验危急值知识,知晓并实施危急值的管理流程,能正确采集标本。

1.4.2 改进措施

1.4.2.1 提高护士对检验危急值的认识 组织科室护士学习本科危急值,知晓各项检验危急值的意义及处理;鼓励护士参加检验学科的相关学术活动,请检验科专家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的专科辅导;每季度对护士进行危急值相关知识考核,及时发现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

1.4.2.2 完善危急值报告流程 护士接到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电话,复述危急值,双方确认无误后接电话护士将自己的姓名告知检验科,同时询问检验科打电话人员的姓名接电话护士从医院内网检验项目查询中查看该患者的危急值数据报告经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将检验危急值记录在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

1.4.2.3 复核检验危急值 临床医生和护士接到检验危急值报告后,如果认为该报告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或标本采集有问题时,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医生即刻将危急值报告结果向科主任汇报,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检验科将再送标本重新复检,如结果与第

1次结果吻合,检验科仍应重新向临床报告危急值。

1.4.2.4 规范血标本采集 从源头解决血标本质量问题。血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标本信息,正确粘贴条形码,根据检验项目选取对应的标本采集容器;标本采集时,避免在输液侧肢体、刚输过脂肪乳的肢体血管采集血标本,标本采集时间不宜过长,扎压脉带时间

1.4.2.5 加强对危急值报告的质量监控 医院统一制作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内容包括:日期,接电话时间,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者姓名,登记者姓名,接报告医生姓名,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诊断、检验项目危急值结果、处理措施、处理后结果。圈长每月配合护理部、医务科检查科室危急值报告情况,包括护士接到危急值报告后是否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观察患者病情、规范登记和患者病情与危急值报告结果不相符合是否复查,了解科室在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时是否存在困难、是否规范留取各种标本等内容。参考相关文献根据计划进度和制定的目标,分阶段对护士考核检验危急值相关知识和采集标本操作。护士长每周不定时检查,了解护士危急值报告制度落实及流程执行情况。

2 结 果

2.1有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护士检验危急值各项考核指标评分与改进前比较见表1。

2.2 无形成果

无形成果 品管圈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就品管圈方法运用、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脑力开发6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平均分,活动前上述项目的分值分别为1.0、3.2、3.5、3.5、3.7、3.0分,活动后分别提高到4.4、4.3、4.5、4.7、4.8、4.2分。所有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在品管圈方法运用和脑力开发方面。

3 体 会

严格执行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3]。运用品管圈活动,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充分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质量持续改进成为自发行为[4]。发挥每位护士的主动性及参与意识,认真讨论危急值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制定改进目标与措施,各项改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护士检验危急值知识,使之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按流程处置检验危急值,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使科室的管理更规范,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当然,作为刚组建的新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在圈能力的评估方面,由开始的满分到后来降至66%,显示出圈员信心的不足。另外,对于各种QCC手法的掌握、过程的量化评价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 2008,1 (6): 255-256.

[2]王海剑.生命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25-26.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6

关键词:品管圈;压疮;难免压疮;急诊

品管圈即品质管理圈,是指在工作岗位上为了解决问题,自发结合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我国都将"压疮发生率"纳入医院的安全目标管理[2,3],但我院急诊科压疮发生率高,因此成立"抢救心行动"品管圈,2013年1~9月开始针对抢救室患者的压疮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展开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活动前资料2012年10月~12月抢救室收治患者2226例,其中有压疮风险的患者277例作为对照组。活动后前资料2013年10~12月抢救室收治患者2325例,其中有压疮风险的患者342例作为研究组。活动前后两组有压疮危险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1.2.1成员组成抢救室组长为品管圈组长,负责整理品管资料、督导落实工作;所有夜班组长、科室质控成员为组员,负责具体执行工作。护长负责日常工作检查。

1.2.2现状调查根据抢救室留存病历回顾调查品管圈活动前抢救室患者压疮管理流程的落实情况,包括难免压疮申报率、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预防压疮措施是否得当,皮肤交接情况等,讨论存在问题及对策及处理对策。

1.2.3原因分析应用鱼骨图从人、物、环、法4个方面进行分析,经过小组讨论,确定抢救室患者压疮发生率高的根本原因主要为:部分压疮高风险患者在抢救室停留时间过短导致护士不愿增加工作量,及早评估患者压疮风险;抢救室的抢救平车窄且硬,患者皮肤易受压且不易翻身;难免压疮评估方法掌握不足;护士保护患者皮肤意识不强、交接不清;防压疮用物不足。

1.2.4制定目标难免压疮申报率提高、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提高、压疮发生率下降且无可避免难免压疮发生。

1.2.5对策与实施

1.2.5.1补充压疮管理流程及预防压疮用具:明确规定抢救室停留超过7h或有活动障碍的患者(入抢救室即实施CPR术且死亡的患者除外)必须填写难免压疮评估单,有病情变化者须再次评估;Braden评分大于等于20分的高危患者在病情允许前提下须更换抢救床为监护病床;增加预防压疮用具,如翻身枕、气垫床、减压敷料等;患者发生压疮后需请专科护士定性压疮是可避免难免压疮还是不可避免难免压疮,如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当班护士需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定性为护理差错,并组织全科讨论。

1.2.5.2加强全员培训。从夜班组长中评选院压疮小组联络员,作为抢救室压疮管理骨干,承担全科护士压疮管理流程培训,包括压疮危险因素的识别、Braden评分表评分方法、压疮风险分级、各级须采取的预防措施、患者皮肤情况的交接、压疮请会诊制度、是否可避免压疮鉴定制度、压疮及难免压疮的追踪管理等。培训资料做到人手一份并给予理论考核,达到人人掌握。

1.2.5.3加强环节质控。组长每次上班时检查抢救患者病历,质控是否存在难免压疮漏报情况,评估是否需请会诊、请鉴定;护长早晨床旁交接班时检查护士对患者压疮风险是否掌握、皮肤交接是否全面仔细、预防压疮措施是否正确、会诊或鉴定是否落实;联络员负责质控难免压疮填写是否准确,登记资料是否完全。

1.2.5.4质量持续改进。对于质控发现的问题除及时对当事护士进行指导外,还每周汇总发生率较高的问题,以飞信的方式通知到全体护士修正概念、提醒注意,并进行效果追踪,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2.1难免压疮申报率、难免压疮评估正确率比较 见表2。

注:*P

2.2品管圈活动前后压疮发生情况比较活动前发生压疮15例,占患者总数的6.74‰,8例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品管圈活动后发生压疮5例,占患者总数的2.15‰,均定性为不可避免难免压疮,活动前后压疮发生率比较,χ2=5.471,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品管圈可提高急诊抢救患者难免压疮的预见性,急诊抢救室应作为院内预防患者压疮的首站。急诊科素以短、平、快的抢救为特点,一般病情危急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经紧急处置后,病情稳定下来即送住院治疗,因此在传统上急诊的护士在预防患者压疮方面需要做的并不多。但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人口日渐老龄化,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涉及多系统的患者日益增多,这类患者大多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同时也是专科收治的困难人群,滞留在抢救室的比例越来越大,滞留时间越来越长。因此,急诊护士必须更新观念,增强预防压疮的意识。品管圈活动前,护士有时因为患者是否能住院而纠结是否进行难免压疮评估及申报,其结果就是收治患者的当班护士未评估,而后续接班的护士认为填报难免压疮已不是自己的职责也未予评估,最终患者滞留急诊科而压疮管理在等待中被遗忘。Braden评估量表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估表[4],可帮助护士识别难免压疮高危人群。经过9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急诊科做到了不考虑患者入院的不确定性尽早评估,难免压疮的申报数显著提高(P

3.2品管圈可降低急诊抢救患者压疮的发生率。据报道,美、欧等发达国家目前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在5.8%~25.1%,较15年前相比没有下降的趋势,一直是护理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5,6]。在我国,"压疮发生率"也是考核住院护理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护士都极为重视。我院对于难免压疮的管理为护士对可能为压疮高危的患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评估,大于等于20分的患者定为高危患者,申报难免压疮并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压疮后,科室须请专科护士定性,如因为护士采取措施不到位所致,则定性为可避免难免压疮,科室及当班护士负有责任。急诊科的特点决定了急诊科患者的压疮管理有别于住院患者,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措施以利于护士执行。在历时9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中,经过小组讨论,在权衡了各类患者对护士难免压疮评估的工作量的影响后,明确了进行难免压疮评估的患者范围;通过培训加强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丰富了护士预防压疮的专业知识;通过细节管理,如强调患者及时从转运抢救车转到有防压疮气垫的病床便于翻身减压,预防性的在骨隆突处贴减压敷料等;通过专科护士会诊、鉴定,促进护士压疮相关知识的更新,明确责任,加强护士落实预防措施的责任新和积极性;通过环节质控,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品管圈活动后,急诊科抢救室压疮发生率同比显著下降,且未再发生可避免的难免压疮。

4结论

品管圈活动增强了组员的思考能力,提高了护士管理压疮的能力及改进工作的主动性。品管圈使护理质量改进由"护士长要求做"变成"我为什么做,我怎么做,我要做";组员通过头脑风暴,开阔了思维,学习了系统管理的思维方法,更能理解护士长管理的目的;组员间通过团结协作,提高了工作改进效率,促进了集体凝聚力。经过品管圈活动,我院急诊抢救室对患者的压疮管理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同时也为接受急诊患者的住院科室减了压,得到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王利香,李旺君.浅议"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杂志,2008,1(6):255-256.

[2]2007 Nation Patient Safely Goals Hospital Program[S].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USA.2007.

[3]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S].中国医院协会,2007.

[4]曾斌,杨琴,李勤.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16):1494-1495.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7

“品管圈”活动是由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发起的,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1]。电子病历是电子化的医疗记录,是用电子设备保存、管理、传输和重现的数字化病人医疗记录[2]。电子护理病例被视为临床信息化的主体部分,是护理人员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护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体温单、医嘱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首次护理记录单等项目。我科(神经外科)于2014年3月成立“醒脑圈”品管圈,针对我科电子护理病历存在的问题,运用品管圈理论和方法展开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活动前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3月份期间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品管圈活动后随机抽取2013年4月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作为研究资料。本次活动科室护理人T均参与。

1.2 方法

1.2.1 组圈与主题选定 全科人员均为品管圈小组成员,推选圈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向圈员征集圈名与圈徽。通过全体投票最后选取“醒脑圈”为圈名。圈员针对我科护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针对每个问题的重要性、院方政策、迫切性、可行性、达成性、圈能力进行了投票、评分,选出活动主题为降低电子护理病历的不正确率。品管圈活动实施期限为2014年3月-6月。

1.2.2 制定计划 首先确定本次主题活动期限为3个月,根据圈员的讨论结果及数据库检索,找出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并按时间顺序拟定活动内容。最后圈长确定方案,并制作活动计划表。

1.2.3 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制定电子病例现状调查表,随机抽取我科2014年3月份期间在院电子护理病历30份,其中数据录入缺失(62)、护记与医嘱不符(25)、护记与实际病情不符(10)、宣教缺失(9)、其他(7),共113项,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柏拉图分析[3]与二八法则得出,见图1,显示电子护理病例最主要问题是数据录入缺失、护记与医嘱不符、护记与实际病情不符,通过圈员讨论,从人、事、物、其他等方面用鱼骨图说明电子护理病例书写不正确的因素,见图2.

1.2.4 设定目标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113-(113*86%*57%)=57.6。

1.2.5 制定对策与实施

(1)医疗护理病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利用业务学习、晨会交接班时间、圈会时间,对电子病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等,让每个护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强化法律意识。

(2)班班查对交班护士应核对好交班内容,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接班者查阅上一班护理记录,人人参与管理,责任护士对每天分管床位的书写记录进行审阅。

(3)质控小组,抽查3~5份/w护理病历并在晨会上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落实到个人,并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定期检查护理文书记录落实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制定对策。

(4)书写护理记录杜绝盲目拷贝复制现象,仔细观察病情如实记录,加强对反复出现问题的护士培训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改善后电子护理病历不正确例数达到:44例,书写质量明显提高,避免了因护理记录不当引发的医疗纠纷。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44-113)/(57.6-113)×100%=124.54%,进步率一l(改善前一改善后)/改善前×100%=(113-56)/113×100%=50.45%取得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2.2无形成果用圈员设计的评估问卷量表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自信心、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凝聚力、沟通协调、幸福感进行评价,每人每项得分为1~5分,满分为50分,在品管圈活动中,提高了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提高了沟通与协调的能力,成果绘制雷达图,见图3。)

3.体会

品管圈不但有效地降低电子护理病历不正确率,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实施中通过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规条例,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使圈员学会了如何选定主题,画柏拉图把握现状,用鱼骨图解析问题,对无形成果进行评价等一系列品管手法,锻炼了护理人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无形之中也加强了护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默契,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升了整个科室的凝聚力和团队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F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护士品管圈汇报篇8

关键词: 精神科,品管圈,护理,效果分析

精神科患者精神大部分存在障碍,生活往往难以自理[1],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主动配合性差,有时还会发生攻击他人等一些危险行为。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故在护理管理中如何改善护理质量成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一大热点[2]。本文探讨了品管圈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建立及实施效果,取得满意的结果,以希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60例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5.6±6.4)岁,病种分类:11例精神分裂症,8例双相障碍,7例重症抑郁,4例器质性精神障碍;研究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6.3±6.5)岁。病种分类:13例精神分裂症,8例双相障碍,6例重症抑郁,3例器质性精神障碍。两组病例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精神科主任1名,副主任护师 1名,2名主管护师,护师3名,5名护士。组长为精神科主任,全体护士均为圈员。制定质量控制计划,进行预防性、持续性、过程性的质量管理。对精神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分析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护理计划制定后,圈长安排具体护理工作到每一位护士,特别是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护理安排措施。明确护士各自责任:夜间实行双班制,新老搭配,构建帮扶对象。责任护士认定依据:熟练掌握沟通技巧、各种疾病的护理,熟练掌握健康指导同时经考核合格。建立考核小组:完善人员管理,建立考核与监督机制,成立监督小组。护士长、责任组长巡视评价护理过程及结果。考核细则[3]: 护理绩效考核:考核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急救措施、消毒隔离、健康教育及护理文件书写等指标,满分为100分。考核方法:每月考核一次,汇总上述各项考核成绩,在个人考核档案中详细记录,将考核结果与其奖金挂钩,表现优秀的适当提升奖金系数。汇总每月考核结果到年考核成绩中,进行评奖评优,并优先外出进修学习。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在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绩效考核评分、护理呼叫次数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绩效考核评分、护理呼叫次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的治疗总满意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伴随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机构中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越来越强调高质量的护理。精神科患者因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自知力非常低,常出现过激行为,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4]。常规的封闭护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结合患者的实际基本需求,导致患者抑郁、恐惧、害怕等负面心理加剧,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品管圈管理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效果十分满意。

合理科学的护理质量程度标志着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高低,品管圈管理法使琐碎复杂的管理更具体,便于评估测量,将考核结果与晋升职务、调配人员及薪酬回报之间直接挂钩,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质量及责任意识,是一种比较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方法。护士作为医疗工作一线主要的工作成员,代表医院整体形象素质,实施岗位考核能够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积极性,其为防止不被淘汰,必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严格要求自身,进一步在护理工作中整体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不断得到提升,最终改善护理效果。近几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因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护理患者不仔细,导致患者出现意外并发症的实例越来越多,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也逐渐降低,因此当下在护理工作管理中采取品管圈管理法尤为重要[5],同护士的社会地位、经济效益及工作成绩直接挂钩,有利于将硬性改变慢慢向良性循环竞争转变,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品管圈管理法的建立与实施,使护理内容具体,标准明确,透明可靠,降低随意性,避免人情化,杜绝盲目性[6]。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纠纷率、护理差错率、质量评分、护理呼叫次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李黎,郦萍萍,罗欣,等.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 2014,27 (0 3) : 312.

[2] 高元芝. 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22( 18) : 100-102.

[3] 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 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12,11(0 4) : 381-382.

[4] 苟娟,何丽艳,李翠松等.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品管圈活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01):152-153.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