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师范生自我总结8篇

时间:2023-03-08 14:57:06

师范生自我总结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1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更注重的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校期间,我选修了中国革命史、公共关系、领导科学、写作等课程;自学了网页制作、计算机编程等,掌握了制作网页的技能,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并阅读了大量与专业有关的书籍。专业上,我扎扎实实地学好了有关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等相关知识,并多次获得奖学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深深地懂得实践的重要性,我担任过宣传委员、实践部干事、邓研会干事、环保协会理事等职位。暑假期间,我积极地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深入社区的社会实践,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曾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假期实践的工作中,使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关心集体,务实求进的思想。

在课余时间里,我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从书中汲取信息来充实自己,更新观念,开拓脑怀。作为一名社会人,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曾任职系文娱部部长,组织举办多长大型晚会及校级比赛。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了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处事能力,也参加了多项校外活动。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2

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我主持了我实习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第一次主持的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

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教案,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3

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奖罚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二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运会的报名与训练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我主持了我实习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第一次主持的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教学更是实习的重点,以下是我实习的一点心得。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

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周的听课、试讲后,第三周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加,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计算机来演示教案,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几何中的性质、定理、判定等命题。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的计算机知识,制作教学课件,并把它应用在课堂上。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微格教学;评价;总结

师范院校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不同于普通高校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它要突出师范的特点,即增强体育知识教学能力的培养。现代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渗透音乐、游戏等多种元素,丰富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面对这样的新型体育教学方式和体育课中的新生元素,师范生该如何从体育课堂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体育知识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呢?经过笔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微格教学在师范生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尤为显著。

一、师范生体育教学现状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问题,新时代的教师们在体育课堂中引入了健身操、律动、游戏等元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现在的体育课堂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要求,但学生作为体育课堂中的“主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活动过程”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热闹地组织了体育活动,把握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活动结束后也有师生对活动的点评,可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为活动参与者的自己,很难意识到自身在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微格教学这一方法,使学生能反复观看自己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从活动组织和实施中跳出来,真正作为旁观者来分析、研究、总结课堂中自己的活动过程,对于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微格教学在师范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于1963年创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微格教学,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微格教学又称为“微型教学”,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系统地培训和提高教师或学生的教学技能。微格教学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

(二)微格教学的应用

微格教学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鉴于我院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录像的方法来实现微格教学,在课堂中将微格教学的流程设计如下:

1.教师演示讲解

在进行微格教学之前,教师应该首先向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场示范、讲解;然后,把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清晰地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实施和操作。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规范的微格教学示范片,在观摩微格教学片的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也可适当配合反面教材,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学生角色扮演

这是微格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用录像机将学生练习的过程记录下来,以备反复观看、分析和总结。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小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个短小的教学过程,一般时间为5~10分钟。然后再换一名学生扮演小老师,以此类推,每节课都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小老师,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切身体会到站在前面上课感受,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

3.师生评价反馈

学生“小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时间,在下课前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共同观看录像,观看录像后先由“小老师”同学对自己的授课进行一个小说课,说明是否达到了自己预期设计的目标,说说自己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改进之处。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再说说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4.反思总结记录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5

论文摘要: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一的282名免费师范生和大二的142名普通师范生施测。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自我满意因子和社会因子低于普通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总的职业价值观无显著差异。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相关,其职业价值观对于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低于普通师范生。

0 引言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培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起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特殊的经济待遇,特殊的就业政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解读,然而对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尚未出现。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政策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主观幸福感?受特殊就业政策影响的职业选择又体现了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正在兴起并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国内外对于职业价值观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围绕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职业价值观可以认为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大多数对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其与个人因素的关系、与其它价值观的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还是空白,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因此,本研究对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问卷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作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西南大学06级、07级的师范生450人,回收及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24份,问卷回收率,其中07级的免费师范生282人,o6级普通师范生142人,免费师范生中男生121人,女生161人,文科133人,理科149人。因为本研究进行时(2008年5月),免费师范生2007年刚招收第一届,考虑到研究对象、学科和学校氛围的近似性,所以寻找本校上一届的2006级普通师范生作为参照组进行比较。

1.2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吉楠,李幼穗(2006)在前人系列幸福感量表基础上自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分为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共41个项目,5点计分,l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8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间,而且总量表的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937,重测信度为0.864。吉楠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为效标,计算出它和本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r=0.680,p<0.01,相关非常显著,证明效标效度较好,同时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结构效度较好。在本研究中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分半信度为0.837。

本研究也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 ell—being,index ofgeneralaffect,campbel,1976),作为效标。研究中总体情感指数的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8,分半信度为0.88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campbel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非常显著(r=0.395,p<0.01)。

(2)职业价值观量表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构思,测量职业价值观的量表选用于海波(2001)根据高师生的特点,在凌文辁(1999)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基础上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6个维度,33个题项,5点计分,1代表非常重要,5代表非常不重要。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6,重测信度为0.870,分半信度为0.837,6个分维度的上述信度也较好。经过检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均较好。在研究中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分半信度为0.881。

1.3测试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同一主试(作者本人)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424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从表l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数分别为137.163±15.212和139.669±13.533,免费师范生略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是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维度上,自我满意因子上免费师范生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t=—2.157,p <0. 05),社会因子上免费师范生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t=—2. 439 ,p<0. 05)。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差异检验

从表2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学科(文/理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家庭所在地上却存在城乡差异,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的免费师范生(t=—2. 796 ,p<0.01)。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收人、专业志愿等方面的多重比较

从表3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总收人在3 000元以上组略高于1 000 ~ 3 000元组、1 000~3 000元组略高于1 000元以下组,但是这3个组别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志愿方面,自主选择组略高于调剂结果组,调剂结果组略高于重要他人意愿组,但是3个组别之间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2. 2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从表4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2. 709 ,p < 0. o1),说明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低于普通师范生。

2.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

从表5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一0. 205 , p <0. 01),职业价值观得分越低,主观幸福感程度越高。职业价值观的6个维度如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中的5个因子如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生活满意、社会、精力都与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负相关。除了物质生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其8个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外,职业价值观的另外5个因子和主观幸福感的8个因子多数存在显著负相关。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于免费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只有人际关系这一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职业价值观只能预测主观幸福感4. 2%的变异量;对于普通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却是贡献和自我发展两个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能预测主观幸福感17%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bcta值看,普通师范生为—0.412,免费师范生为—0. 205,表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要大于免费师范生。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月总收人、专业志愿类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做校标发现结果与上述一致,证明结论有较好的信效度。这个结论可能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长期的环境影响导致城乡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而家庭月总收人无论在城乡,都无法改变生活的周边环境,所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学科和专业志愿类型差异则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尚未显示出效果。这一结果也和张雯,郑日昌(2004)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吻合。同时前人的一些研究也对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形成定论,家庭经济收人高的学生也不一定比低收人家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得分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可能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所以才会倾向于报考毕业时到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政策的免费师范生。但是这种差异也可能看成是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因为大一是免费师范生,大二是普通师范生。于海波(2001)研究表明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年级差异。所以这一结论还有待于后续研究证实。同时人口学变量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差异也有待于后续研究验证。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各维度互相之间也多数存在负相关,只有物质生活和主观幸福感及其8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和前面提到的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尚未形成定论有关。同时发现424名师范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 273 ,p < 0. 0l )。通过回归分析,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具有差异性,普通师范生高于免费师范生。

4 结论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6

论文摘要: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一的282名免费师范生和大二的142名普通师范生施测。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自我满意因子和社会性行为因子低于普通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总的职业价值观无显著差异。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相关,其职业价值观对于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低于普通师范生。

0 引言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培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起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特殊的经济待遇,特殊的就业政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解读,然而对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尚未出现。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政策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主观幸福感?受特殊就业政策影响的职业选择又体现了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正在兴起并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国内外对于职业价值观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围绕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职业价值观可以认为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大多数对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其与个人因素的关系、与其它价值观的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还是空白,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因此,本研究对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问卷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作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西南大学06级、07级的师范生450人,回收及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24份,问卷回收率,其中07级的免费师范生282人,o6级普通师范生142人,免费师范生中男生121人,女生161人,文科133人,理科149人。因为本研究进行时(2008年5月),免费师范生2007年刚招收第一届,考虑到研究对象、学科和学校氛围的近似性,所以寻找本校上一届的2006级普通师范生作为参照组进行比较。

1.2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吉楠,李幼穗(2006)在前人系列幸福感量表基础上自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分为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共41个项目,5点计分,l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8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间,而且总量表的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937,重测信度为0.864。吉楠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为效标,计算出它和本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r=0.680,p<0.01,相关非常显著,证明效标效度较好,同时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结构效度较好。在本研究中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44,分半信度为0.837。

本研究也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 ell—being,index ofgeneralaffect,campbel,1976),作为效标。研究中总体情感指数的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8,分半信度为0.88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campbel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非常显著(r=0.395,p<0.01)。

(2)职业价值观量表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构思,测量职业价值观的量表选用于海波(2001)根据高师生的特点,在凌文辁(1999)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基础上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6个维度,33个题项,5点计分,1代表非常重要,5代表非常不重要。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6,重测信度为0.870,分半信度为0.837,6个分维度的上述信度也较好。经过检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均较好。在研究中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分半信度为0.881。

1.3测试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同一主试(作者本人)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424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从表l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数分别为137.163±15.212和139.669±13.533,免费师范生略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是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维度上,自我满意因子上免费师范生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t=—2.157,p <0. 05),社会性行为因子上免费师范生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t=—2. 439 ,p<0. 05)。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差异检验

    从表2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学科(文/理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家庭所在地上却存在城乡差异,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的免费师范生(t=—2. 796 ,p<0.01)。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收人、专业志愿等方面的多重比较

   从表3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总收人在3 000元以上组略高于1 000 ~ 3 000元组、1 000~3 000元组略高于1 000元以下组,但是这3个组别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志愿方面,自主选择组略高于调剂结果组,调剂结果组略高于重要他人意愿组,但是3个组别之间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2. 2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从表4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2. 709 ,p < 0. o1),说明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低于普通师范生。

2.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

    从表5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一0. 205 , p <0. 01),职业价值观得分越低,主观幸福感程度越高。职业价值观的6个维度如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都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观幸福感中的5个因子如自我满意、消极情绪、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精力都与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负相关。除了物质生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及其8个因子没有显著相关外,职业价值观的另外5个因子和主观幸福感的8个因子多数存在显著负相关。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于免费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只有人际关系这一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职业价值观只能预测主观幸福感4. 2%的变异量;对于普通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却是贡献和自我发展两个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能预测主观幸福感17%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bcta值看,普通师范生为—0.412,免费师范生为—0. 205,表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要大于免费师范生。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月总收人、专业志愿类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做校标发现结果与上述一致,证明结论有较好的信效度。这个结论可能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长期的环境影响导致城乡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而家庭月总收人无论在城乡,都无法改变生活的周边环境,所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学科和专业志愿类型差异则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尚未显示出效果。这一结果也和张雯,郑日昌(2004)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吻合。同时前人的一些研究也对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形成定论,家庭经济收人高的学生也不一定比低收人家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得分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可能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所以才会倾向于报考毕业时到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政策的免费师范生。但是这种差异也可能看成是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因为大一是免费师范生,大二是普通师范生。于海波(2001)研究表明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年级差异。所以这一结论还有待于后续研究证实。同时人口学变量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差异也有待于后续研究验证。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各维度互相之间也多数存在负相关,只有物质生活和主观幸福感及其8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和前面提到的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尚未形成定论有关。同时发现424名师范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 273 ,p < 0. 0l )。通过回归分析,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具有差异性,普通师范生高于免费师范生。

4 结论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7

论文摘要: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一的282名免费师范生和大二的142名普通师范生施测。结果发现:1.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城镇生源,自我满意因子和社会性行为因子低于普通师范生。2.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总的职业价值观无显著差异。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相关,其职业价值观对于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低于普通师范生。

0 引言

为了加强农村教育的师资培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从2007年起在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特殊群体。特殊的经济待遇,特殊的就业政策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和解读,然而对其心理特点的研究却尚未出现。免费师范生的特殊政策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主观幸福感?受特殊就业政策影响的职业选择又体现了怎样的职业价值观?值得关注。

目前国内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正在兴起并涉及到广泛的领域,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量化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之一。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系统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个体的自尊、社会支持、归因方式、价值取向、家庭经济收入等影响因素的关系,以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国内外对于职业价值观定义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主要是围绕职业评价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进行,职业价值观可以认为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大多数对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其与个人因素的关系、与其它价值观的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对于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还是空白,不同的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因此,本研究对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运用问卷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作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一西南大学06级、07级的师范生450人,回收及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24份,问卷回收率,其中07级的免费师范生282人,O6级普通师范生142人,免费师范生中男生121人,女生161人,文科133人,理科149人。因为本研究进行时(2008年5月),免费师范生2007年刚招收第一届,考虑到研究对象、学科和学校氛围的近似性,所以寻找本校上一届的2006级普通师范生作为参照组进行比较。

1.2研究工具

(1)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吉楠,李幼穗(2006)在前人系列幸福感量表基础上自编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分为自我满意、家庭满意、消极情绪、积极情绪、精力、生活满意、社会性行为和人际关系8个维度,共41个项目,5点计分,l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8个因素的内部一致性在0.646—0.868之间,而且总量表的同质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了0.937,重测信度为0.864。吉楠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为效标,计算出它和本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r=0.680,P

本研究也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ofW ell—Being,Index ofGeneralAffect,Campbel,1976),作为效标。研究中总体情感指数的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8,分半信度为0.88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和《Campbel幸福感指数量表》的相关非常显著(r=0.395,P

(2)职业价值观量表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构思,测量职业价值观的量表选用于海波(2001)根据高师生的特点,在凌文辁(1999)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基础上编制的《高师生职业价值观问卷》,问卷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6个维度,33个题项,5点计分,1代表非常重要,5代表非常不重要。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6,重测信度为0.870,分半信度为0.837,6个分维度的上述信度也较好。经过检验,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均较好。在研究中同质信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分半信度为0.881。

1.3测试过程

采用集体施测,在任课老师的协助下由同一主试(作者本人)进行,在课堂上向学生发放问卷并要求他们当场填写。在量表施测的同时获得被试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年级、性别等。在对全部问卷质量进行审核的基础上,剔除无效问卷,共获取有效问卷424份。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发展特点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从表l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数分别为137.163±15.212和139.669±13.533,免费师范生略低于普通师范生,但是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主观幸福感的具体维度上,自我满意因子上免费师范生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t=—2.157,p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所在地等方面的差异检验

从表2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学科(文/理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家庭所在地上却存在城乡差异,农村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的免费师范生(t=—2. 796 ,p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收人、专业志愿等方面的多重比较

从表3得知,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月总收人在3 000元以上组略高于1 000 ~ 3 000元组、1 000~3 000元组略高于1 000元以下组,但是这3个组别上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总的主观幸福感在专业志愿方面,自主选择组略高于调剂结果组,调剂结果组略高于重要他人意愿组,但是3个组别之间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

2. 2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

从表4得知,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t=2. 709 ,p < 0. O1),说明免费师范生对于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低于普通师范生。

2. 3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关系

(1)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

从表5可以看出,免费师范生职业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一0. 205 , p

(2)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与职业价值观的回归分析

采用逐步回归法,对于免费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只有人际关系这一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职业价值观只能预测主观幸福感4. 2%的变异量;对于普通师范生,在职业价值观中却是贡献和自我发展两个因子进人回归方程,能预测主观幸福感17%的变异量。从标准回归系数Bcta值看,普通师范生为—0.412,免费师范生为—0. 205,表明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要大于免费师范生。

3 讨论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主观幸福感上没有显著差异,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学科、家庭月总收人、专业志愿类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用《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做校标发现结果与上述一致,证明结论有较好的信效度。这个结论可能是因为农村和城市生活环境差异很大,长期的环境影响导致城乡生源的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差异显著,而家庭月总收人无论在城乡,都无法改变生活的周边环境,所以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不大。学科和专业志愿类型差异则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尚未显示出效果。这一结果也和张雯,郑日昌(2004)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存在城乡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吻合。同时前人的一些研究也对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没有形成定论,家庭经济收人高的学生也不一定比低收人家庭学生体验到更多的主观幸福感。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在总的职业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只是在其中的一个维度物质生活这个因子上,免费师范生得分要高于普师范生,两者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可能对物质生活的重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师范生,所以才会倾向于报考毕业时到农村学校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政策的免费师范生。但是这种差异也可能看成是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因为大一是免费师范生,大二是普通师范生。于海波(2001)研究表明高师生职业价值观存在年级差异。所以这一结论还有待于后续研究证实。同时人口学变量在职业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差异也有待于后续研究验证。

本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负相关,且各维度互相之间也多数存在负相关,只有物质生活和主观幸福感及其8个因子不存在显著相关。这可能和前面提到的经济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尚存在不一致的结论,尚未形成定论有关。同时发现424名师范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价值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 273 ,p < 0. 0l )。通过回归分析,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职业价值观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具有差异性,普通师范生高于免费师范生。

4 结论

(1)免费师范生与普通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只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城乡的显著差异,城镇生源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农村生源。

师范生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双导师制;实践效果;调查

一、引 言

本科生导师制始创于19世纪末的牛津大学,在国外被称之Seminar,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大学里普遍实施的指导本科生从事科学实践研究的教学制度。国外Seminar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科目的学习之后,有计划、有秩序地进入研究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达到锻炼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由于这些国家大学中基本无班级设置,因此,学生在参与Seminar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与科研能力得以提高,而且使学生在生活态度与就业等方面得到指导[1]。

本文中所涉及的双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专兼结合、并有相对明确分工的双师学科合作教学组。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从理论教学上与中小学学科实际对接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关;中小学教师在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师的协同下,按照实践教学中教师的职业能力对师范类学生进行每月一次的中小学现场系列化实践训练。

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本科生教育中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在我国,随着北京大学在本科生中全面实行导师制的试点的率先推开[2],一些高校也纷纷开始了在本科生中建立导师制的探索。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正在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多年来,高等教育界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教师担任学生导师的单导师制的意义[3]、内容[4]、形式[5]、管理[6-7]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而关于双导师制鲜有相关研究,对本科生尤其师范本科生实行双导师制的实践效果研究更无从提及,尤其是对双导师制在实践中对师范本科学生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缺乏量化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四年来参与导师制的师范本科生进行调查,不仅重新审视我校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度的可行性,也分析了我校双导师制的实施给师范本科生带来的积极影响。笔者期待,本研究成果能够对高校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廊坊师范学院大一至大三年级参与导师制的师范大学生共计644人,分布如下:

2.研究工具

采用《廊坊师范学院双导师制实践效果评价问卷(学生版)》,该问卷共分大一学生版、大二学生版和大三学生版三个版本,分别包括18个题项、22个题项和27个题项,采用Likert5点量表进行评定,三个版本分别包含3个因子(教师职业语言与道德、教师粉笔字书写能力和教师职业认识)、3个因子(中学管理各环节、中学教学各环节和中学生心理交往)和5个因子(备课、讲课、教学展示、教学设计和评课),三个版本问卷的α系数分别为0.958、0.911和0.90。得分越高,表明实践效果越好。

3.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大一学生双导师制的实践效果

以性别为自变量,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显示男女生在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以专业为自变量,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注:*P

采用LSD对各专业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多重比较,从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在教师职业语言与道德、教师职业认识及总分方面这个因子上,艺术类师范生与文科、理科师范生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但文科生与理科生之间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教师粉笔字书写能力方面,艺术类与理科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都与文科生之间在这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大二学生双导师制的实践效果

以性别为自变量,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显示男女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以专业为自变量,量表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LSD对各专业的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多重比较,从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艺术类的师范生与文科、理科师范生在中学各管理环节、教学各环节、中学生心理交往及总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师范生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3.大三学生双导师制的实践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