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8篇

时间:2023-03-08 14:57:06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1

关键词: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在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优化能力的认识并不到位,不少教师纯粹从技能训练角度来设计教学,忽视了课程本应承载的教育功能。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落实对学生优化能力的培养呢?

一、导入设计中体现优化

导入中体现优化,就是要在导入中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顺利通过情境的创设,感悟、体会优化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从两个方面来设计:一是展现技术使用的效率优势,从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体现优化。二是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历史,从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体现优化。

展现技术使用的效率优势,从问题解决的方法上体现优化,着重培养学生建立“方法是可以优化的”的基本意识,可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来体现。使用不同工具,就会有不同的工作效率。如数据统计分析,用笔、计算器,或者Excel和数据库,其效率自然是不同的。即使使用同一种工具,也会产生不同的效率,如同样通过编程解决排序问题,不同的算法会产生不同的排序效率。某教师在教学“走进数据库”时是这样导入的:首先设计一份学生学习专业兴趣方向调查表,在做调查统计时,第一次采用纸质问卷,并让学生推选代表进行统计(只取一项);第二次采用网络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束后,直接给出统计结果。当数据库系统给出所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时,学生代表所做的一项统计结果还没有完成,两者效率对比,结果显而易见。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从纸质调查到网络调查,这是应用方法上的优化,其产生的效果,是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经过亲身的体验,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让学生了解技术发展的历史,感悟优化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促进技术发展的核心思想,正是优化。其次,正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对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对技术本身的优化来满足这一需求。在这种“生活优化”和“技术优化”的交互a循环中,既满足了人们的追求,又促进了技术发展,而这相互作用的核心思想,就是优化。在教学中,可通过展现技术发展历史过程来实现。如拼音输入法,从当初的单字输入到词组输入,到可以句子输入,无一不是优化的结果。结合其技术实现原理介绍,更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实现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优化的思想及方法。

二、学习活动中引导优化

以“教”为主的教学活动,可通过展示优化活动的实现过程,让学生体会优化。例如,在PowerPoint中的“自定义动画”教学中,教师在导入阶段出示两份PPT对比材料,其背景画面基本相同,主要区别是:一份文字没有添加效果,另一份添加了从左到右循环的文字效果。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教师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第一,它是怎么实现的?引出自定义动画学习。第二,它是如何实现循环的呢?引出“效果选项”。第三,如何调整它的运动速度?引出“效果选项”中的个性设置。第四,还有其他实现方法吗?引出“动作路径”等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究。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对信息展示方法的不断优化过程。通过教师的讲授、演示以及与学生对话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优化在表现效果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认识和体会优化过程。

以“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则可让学生将所学技术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通过经历优化过程,体验优化,实践优化。一是从美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要“用好”技术。不少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往往满足于会用所学技术,如会改变字的大小,会设置字的颜色等,而缺乏整体优化思想。教师应多强化“用好”的技术理念,多强调系统思想,整体考虑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多从整体美化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系统优化的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体验、不断探索。二是从寻求多种方法角度,引导学生“巧用”技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采用不同方法解决,通过对照比较,体验方法的优劣,感悟技术使用的技巧。如在PowerPoint自选图形教学中,教师设计一个开放的训练题:呈现一幅(组)图片,图片周围有类似电影胶片的小黑方块效果。其实现的方法很多,有同学采用自选图形中“基本图形”画一个小正方形,然后填充为黑色,再通过复制、调整位置等完成。也有同学通过插入特殊符号中的“■”,再设置大小、复制、排列等,完成设计。这些方法实现起来较为烦琐,也有一定难度。尤其很难保证两个黑色方块之间的空白间距相等。为此,教师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最终出现了一个更为优化的方法:该同学采用了自选图形中的直线功能,先画一条直线,再设置直线线型(粗细),最后选择“虚线类型”为相应方框间隔即可。这种方法实际就是技术“巧用”的一个典型实例。这一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优化的无穷魅力。

三、评价活动中提升优化

一般来说,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的意义[2]。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评价至少应该发挥两大作用,一是相互借鉴学习,二是总结提炼学习内容。评价中提升,是指在评价中应着重加强对优化思想方法的提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优化意识与优化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去进一步思考与实践,如实践活动中有没有遇到问题?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解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怎么样才能做得又快又好?指向优化思想与方法的提炼,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基于工具,有没有更有效的策略或方法,从各种方法的对比分析中,推荐优秀的方法;二是超越工具,是否有更好的工具?引导学生从应用的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基于工具,是从工具本身出发,做进一步的分析与引导,侧重于多种解法的分析与比较。通过展评学生实践成果,既能引导学生相互借鉴学习,又可通过对比分析各种方案,给学生推荐优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优化能力。

超越工具,是引导学生寻找运用多种工具,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方便、高效。这里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其他辅助工具解决问题,二是通过运用新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强调优化思想与方法的培养,落实优化教学要求,实现优化教学目标,理应成为信息技术优质课堂的永恒追求。

参考资料: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2

一、旧知复习环节的优化

学生对新知的接受以及能力的提升总是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新课之前,对旧知识的复习,其目的一方面在于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检测学生课后掌握的情况,从而让教师获取信息反馈,另一方面,旧有知识的复习可以为学生新知识的生成做好铺垫. 这一环节具有调控教学过程,强化新旧知识联系的功效,从温习旧知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适当选取新知生成的切入点,提出具有启发性,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效果. 例如:在讲分式方程的解法时,我设计了如下一组复习旧知识的问题:什么叫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请你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你到目前已经学过了哪些方程?解这些方程的步骤有哪些?解方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在解这些方程的过程中,有哪些情况在方程解出后必须检验?为什么要检验?这些问题看似无足轻重,实质是为理解新课作出了必要的铺垫,使得原有知识成为新课教学的台阶,这样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步骤——检验结果是否有意义,就可以成为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自然而然想到的步骤,从而避免错误的出现.

二、导入新课环节的优化

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精彩的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引起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新课学习之始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为此,我在新课导入时认真研究教材,努力迎合学生的喜好,注重导语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设计导入时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极大地优化了新课导入的效果:

首先,导入要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切不可为了追求新奇而离题万里,不顾学生实际,展示那些无谓的材料,否则会适得其反.

其次,导入要强化学生接受知识时的启发效果,善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另外,导入要风趣有味,吸引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浓厚,他们就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参与欲望,学习过程就会轻松愉快,其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会很高.

最后,新课导入,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要能扣动学生的心弦,使新知的引入犹如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找准知识与学生兴趣之间的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表情,将学生引入新课情境. 当然,新课导入再精彩,再优秀,也只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的作用只是为课堂教学进行预热,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苗,教师却不可在这一环节花费过多的时间,反之,则会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

三、新知教学过程的优化

新知教学的过程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内化能力、掌握方法的主要途径. 为了最大化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实现其应有的教学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1. 善于创设数学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数学的概念、定理、规律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思维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知识情境,让学生在知识的节点处设疑,将学生引入旧知不能解决问题的困境中,从而构筑启发引导的最佳时机,为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契机.

2. 营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将学生推向新知探究的前沿. 课堂教学中,只要是学生自己能回答的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学生可以亲手实验的要让学生自己实验;学生自己能评价的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评价. 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给学生指路子、出点子,做学生探究知识的合作者,引导者,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不断鼓励学生,指出其探究过程中的失误.

3.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潜能的挖掘,提炼和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环节的优化

习题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对新知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更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 优化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练习要有针对性,要贴近教学目标.

其二,练习要及时呈现,让学生能够对当堂获取的知识反复训练,实现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三,练习要体现不同层次性. 针对不同的学生,力求做到由易到难,另外,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中等生和学困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

其四,练习要形式多样,让学生在练习中常练常新,不断提高他们的兴趣.

五、课堂总结的优化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3

关键词:教学督导 中职 教学质量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这使得中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督导体系以保障教学质量,是各中职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谈对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

一、教学督导要以人为本

美国是最早实施现代教学督导制度的国家。早在18世纪,美国马萨诸塞州就开始施行教师检查制度,这成为了美国教学督导工作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教学督导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教学督导强调把教师看成是有着巨大潜力的最宝贵的人力资源。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认为:今天的教师受过良好的训练,他们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所以教学督导员的任务是创造条件使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由此看来,教学督导自实施以来就是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把督导工作由原来的以检查、监督为主转变为以服务、学习和鼓励为主,抱着向教师们学习的态度,怀着发现良好的教学典型和汇总成功的教学经验的愿望,学习、总结教学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好方法;悉心听取师生们对教学工作的呼声、要求和意见建议,发现、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与教师们一起探讨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摒除检查、监督、考评的心态,在评教中以同行的身份出现,尊重教师、与人为善、平等待人;在问题面前,以商讨的语气,使用谈心的方法,抱着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引导,使教师心平气和地接受意见。

二、教学督导要以激励为主

就中职学校的现状而言,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如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不高,学生流失,学生就业压力大等,这些困难也给了中职教师很大的压力。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就感日益降低,心理上存在较大的落差和诸多困惑,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减弱。因此,对教师,在工作上需要更多的肯定与鼓励,在心理上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宽慰。在这个时候,不恰当的或者是较多的惩罚性的措施对教师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不但不会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教师心理上更大的不平衡。在教师队伍中,可能会有极个别的教师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教师对工作、对学生都是很有感情的,为工作也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专业素质也是很过硬的。因此教学督导者对教师应该有足够的信任与肯定,在教学督导中以激励为主,强调做得好会怎样,让人心生斗志,既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可以保护教师的自尊心,这样就形成了正向的激励作用。但这并不等于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视而不见,不管不问,而是强调强化优点的过程也是弱化缺点的过程。

三、教学督导要深入有效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4

关键词:课间见习;中医临床教学;教学质量

在中医临床教学中,课间见习是学生对中医基本知识进行系统运用,对中医基本技能进行强化训练的临床实训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为适应以后的临床工作做准备。不过,当前这一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①临床教学的资源相对短缺,课间见习的临床环境十分拥挤;②相关法规的完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既客观上减少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机会,又导致了临床病源的不足,病种少,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③课间见习教学方法陈旧,年轻教师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④中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对课间见习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强,等等。中医临床的课间见习教学艰巨而复杂,笔者通过近年来的课间见习教学实践,认为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建设,是提升课间见习质量、贴合中医临床教学管理实际的有效抓手。

1.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重视师生的双向沟通

教师作为课间见习组织者、教学者,是优化课间见习教学的主要方面。因此,带教老师必须要有高超的中医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尚的医德素养,同时还必须要有敬业、爱业、爱学生的良好品质。此外,课间见习的带教老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学习中医课间见习临床教学的新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只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还应该重视“教”的评价,“教”与“学”是统一的。将“教”与“学”摆到双重重要的位置,既能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又能及时将“教”与“学”的信息进行互动。因而实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也是中医专业课间见习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课间见习带教必须具备的重要业务能力。

2.优化课间见习教学管理,上好导言课,重视病例讨论,做好教学考核

①在课间见习前上好导言课,既要告诉学生课间见习的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与考核方法,又要讲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其与理论课之间的关系,使中医专业的学生在课间见习前就能全面地了解课程,从而对学习过程有充分的认识。②整个课间见习最好是在病床边进行,由带教老师示范性地向见习学生介绍患者的病史,并行进行问诊、体检,运用临床思维方法分析病情、辅助检查结果,适当提问、讨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做到教师、学生与患者之间的畅通交流。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再将课间见习的病例进行讲解与讨论,最后做好归纳总结工作。在整个课间见习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③要确立中医临床各专业课间见习考核指标。各专业在课间见习中要制定考核内容及方案,通过考核能够促进学习的时效性,将基础理论与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深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临床思维方法,提升其临床操作能力。

3.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确立完善的课间见习教学制度

课间见习是中医临床专业教学必需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是将中医理论知识变为临床实践经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升中医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因此,各个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首先是课程的主讲教师、临床带教老师不能走形式主义的路子,而应该将课间见习做好、做实;其次是中医专业所在教研室、系、院教研机构都要积极配合带教老师的工作,为学生的课间见习提供好的环境与合适的资源;最后,对于合作医院的各职能部门也要做好协调工作,让他们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课间见习的重要性,争取让医院也乐于接受课间见习。在层层联系与落实,课程主讲教师与临床带教老师加强交流、研讨中,以进一步做到临床见习带教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4.加强配套软硬件的建设与运用

如建立并完善临床模拟教学实验室,可以解决部分诊断学、中医急诊学课间见习教学问题。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自制或购买的部分制作优良的教学光盘,在课间见习中给学生播放,以弥补在临床中见不到的体征、病例、病种。

参考文献: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5

一、改变课堂,撬动课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突破学校教学质量发展的瓶颈?如何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现实困惑?如何在学生基础差异悬殊,家庭教育水平不均衡的状况下进行课改?我们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找到了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快乐。

1.以改变课堂模式为抓手,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要创办理想教育,必须敢于给课堂动手术,必须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但怎样来“还”?学校一边鼓励老师积极探索,一边学习名校经验。这时候,杜郎口中学一下闯入了我们领导者的视线,杜郎口课改的精髓就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还”上。于是,学校以模式为课堂教学的组织抓手,把45分钟的课堂划分为三个模块,预习、展示、测评。三模块大致按时间划分为:15(分钟)+25(分钟)+5(分钟)。上课前,老师先把“导学案”,即“一案三单”发给每个学生,然后让组长带领组员“预习”。预习的过程先以自学为主,遇到障碍时,组员之间开展合作探究,老师参与学生知识的形成,归纳和总结,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告诉学生,改变后的课堂把重点放在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上。学校想尽一切办法鼓舞学生把“得到”的东西大声“说”出来,或者在黑板上“写”出来。而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们针对“分层”,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教学要求”。课堂测评环节,通过组员与组员“一对一”实现落实,学校还把每节课的教学起点,定在每个学生具体的“学情”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九年级(9)班的任乐奇同学说:“从前学习目标是老师给我们定的,我们都是被动学习,现在由我们自己定,主动去学。”

2.以“一案三单”为课改载体,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一案三单”是我们学校课堂教与学的抓手。在编制“一案三单”时,学校要求教师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在实施“一案三单”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关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一案三单”中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三维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通过了解知识来实现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而其他目标需要师生通过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二是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知识的重点、难点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点,又是启发学生思维,教会学生“会学习”的最佳切入点。“一案三单”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有目的地生成问题,向老师质疑。三是及时反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许多新问题,学校要求教师及时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决策引领,有效管理,让课改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实行科学引领,有效管理,采取一系列措施为课改提供保障。

1.实地考察,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为真正有效转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学校先后组织任课教师参观考察了西工大附中和凤翔横水一中的有效课堂教学,西工大附中的课堂让教师认识到了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和深度;凤翔横水一中的课堂教学让教师认识到了有效教学的形式和广度。实地考察和心得体会的交流,触动了老师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为新课改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

2.系统学习,把握精髓。

学校先后印发了《有效教学指导手册》、《有效教学课堂激励性评语120句》、《有效课堂教学经典案例设计》等校本教研资料18种,观看有效教学实录视频12节,并通过理念水平测试等形式,督促教师及时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理念,领会精神实质,掌握基本操作模式,为课改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3.目标引领,誓言激发,评价激励。

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我们学校全方位实施目标成果展示引领,如:教师教学月奋斗目标措施成果展示引领,班级学生质量月奋斗目标成果展示引领,学生学习小组学习质量月奋斗目标成果展示引领,学生个人学习质量月奋斗目标成果展示引领。为激发课堂活力,学校坚持用誓言激发,用评价激励。我们学校每班都有班级誓言,每组都有组训口号,早操喊、课前喊、课后喊,振奋有力的誓言组训口号激发了学生斗志,增强了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学校班级制订了学习标兵,优秀学科长、优秀学术助理评选办法,每周一评,班级学习标兵、优秀学科长的照片展示在班级本组黑板上,优胜班级的学习标兵、优秀学科长、学术助理照片张贴在教学楼前的评比栏内,以此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4.制订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重视加强课改中的实施过程管理。

学校制订了课前教案检查签字登记制度,推门听课制度,有效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月教学质量检测制度,教情学情教研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监督约束,确保了课改扎实、有序推进。

三、夯实常规,注重研训,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6

【关键词】优化 学校管理 提升 教学质量

一、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学校形象

一是要做好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教师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形象,建设一支让群众满意、称誉的队伍是提升学校形象的重要环节。以前的西南联大在那么艰苦和简陋的条件下办学,却成就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她拥有一批学识渊博、师德师风堪为后世楷模的教师;二是要针对学生个性和实际情况,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认真专心的学习态度;三是要提高认识,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使学生学有所成,进而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让家长放心;四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水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五是要加强学校与家长沟通联系,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平时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经常反馈其子女在校表现,认真听取家长意见,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六是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的免费规定,不违规多收学生一分钱。

二、关注学生个性,关爱学生成长

“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化为“以生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的每个环节中,把爱倾注到学生身上,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一是要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绝不可人为进行抑制,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学生;二是要从生活上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这一点需要与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学校要及时与家长联系,随时关注。特别是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或“留守”学生,我们尤其需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动态。三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待进生要以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找准切入口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和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进步。绝不能对他们灰心绝望,采取粗暴或冷嘲热讽的态度,更不能进行体罚。

三、科学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都要管理人、财、物,都要效益;不同点是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所要的效益是教育质量。学校的所有干部,教职工都是校长的管理对象,而又都是管理的事实者,立足与发展他们的能力作用,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

1、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校领导的权威来自于自律,而不是来自于权力。学校领导班子要具有知难而进、执著追求的精神力量;要具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具有团队合作、共同创造的精神,要具有实践反思、自我更新的精神,要构建领导文化,用领导文化去影响教师,带动教师。同时我对自身的管理更严于教师和其它基层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2、以诚待人

尊重别人是以诚待人的重要表现。校领导要经常和班子成员及教师谈心,互相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推心置腹地实事求是的指出他们不足,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我敞开。我相信只要这样,天长地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实现了共勉,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3、关心教师生活,想他们所想。

每个教师都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这种事业和责任感无论对个人和学校,对孩子及家庭,还是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好事。作为学校的领导就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为他们提供方便,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分忧,为他们在学历提高、晋级评优等提供条件。

四、学校要努力办成特色学校,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1、要让自己成为具有现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

校领导是学校之魂,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特色的校领导就没有特色的学校。所以,校领导必须有现代意识、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必须对特色办学有充分的高度的理论认识,同时校领导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带领全体师生坚定不移地投入特色学校的建设。

2、要选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3、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为己任,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成功的学校的经验也表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在学校搞一些文化活动的问题,它对于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学校成员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人际关系等精神领域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理想的校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各种典礼和文化活动,还有学校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7

论文摘 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学员传授的各种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学目标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营养、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获取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训练学员发现和处理常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要求必须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员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和总结本科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如何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

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应该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识点要求能系统的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全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部分,前者应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特殊营养保障、营养与疾病6大内容,涵盖营养学学科领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普通人群营养学框架之上,着重强调了高原、寒冷、湿热、低照度、电子对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营养保障,以及野外供膳、营养教育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食品卫生学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包括食品污染、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与处理、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中常见化学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测等。我们在保证以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特别对重大活动或战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的快速检验方法与制式装备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知识信息量。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水平先进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念教学。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紧扣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各章节原则上安排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背景的教员授课,保证其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力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时总结和撰写本学科相关热点领域的进展综述和研发动态,并实时将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必要的介绍,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养学基础部分,对近期研究热点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其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机制,我们做了最新综述和讲解;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对高寒、湿热、低照度等特殊作业人员营养保障问题做了最新国内外研究概述;同时注重对本学科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将本室长期从事的科研及取得的优秀成果恰当地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脂肪酸与乳腺癌、牛磺酸与视觉保护、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业等)下的营养保障措施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教学的特色性。

三、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优化组合,各知识点要顺序展开,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的框架体系,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如在讲授各种营养素的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营养素代谢内容可以舍去,因为学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而有关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内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专门讲授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这一节当中。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内容的关系,在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前沿性,充分反映当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发挥教员作为课程教学主讲人的作用,要求教员从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合理编排和生动讲解,启迪学员的思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与日常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竭力避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在每章节授课前应设置“导课”环节,以近期热点问题或生活中鲜明的事例为引线,引发学员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在讲授各知识点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员发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员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蛋白质含量测定时,我们以三鹿奶粉掺假三聚氰胺事件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员来分析讨论这种化工试剂为何添加进了奶粉里?传统的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现实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讲授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抛出曾经叫嚣一时的“牛奶有毒”、“红薯排毒”、“绿豆治病”论等,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盲从和无主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争论,引导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证据支持,教员只作为其中平等一员参与讨论,不做是非判断,引导学员学会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问题,能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能够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避免片面的、极端的思维观。在学习平衡膳食内容时,要求学员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应用,在周围同学中开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动和膳食营养调查工作。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向萍, 李革, 杨德海,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9): 947-948.

[2]杨立军. 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 33.

[3]贾建丽.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2): 102-105.

[4]谢和平.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5(1): 1-3.

优化教学质量提升篇8

论文摘 要: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发挥,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是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知识信息,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有意识的对学员传授的各种素材和有用信息。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不断适应教学目标的提高,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高校教学的要求。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营养、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科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员获取本课程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训练学员发现和处理常见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要求必须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员对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保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本文探讨和总结本科室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如何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学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不断充实课程知识信息量 

 

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应该合理,信息量要充足,知识点要求能系统的反映本学科领域的全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个部分,前者应包括营养学基础、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膳食、营养状况评价、特殊营养保障、营养与疾病6大内容,涵盖营养学学科领域的各主要分支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普通人群营养学框架之上,着重强调了高原、寒冷、湿热、低照度、电子对抗、航天、航海等特殊作业条件下的营养保障,以及野外供膳、营养教育等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合理。食品卫生学部分主要介绍食品安全卫生问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和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应包括食品污染、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物中毒及其预防与处理、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中常见化学毒物和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检测等。我们在保证以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特别对重大活动或战时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卫生的快速检验方法与制式装备等内容做了详细论述,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知识信息量。 

 

二、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保证教学水平先进性的前提和保障。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把教学、科研及社会实践成果引入教学,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和新理念教学。要密切关注本学科发展动态,紧扣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课程的安排上,各章节原则上安排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研究优势和背景的教员授课,保证其教学内容与科研方向的一致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力追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时总结和撰写本学科相关热点领域的进展综述和研发动态,并实时将本科室的研究方向和成果进行必要的介绍,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营养学基础部分,对近期研究热点植物化学物及其生物学效应,特别是其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活性及机制,我们做了最新综述和讲解;在特殊人群营养部分对高寒、湿热、低照度等特殊作业人员营养保障问题做了最新国内外研究概述;同时注重对本学科在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介绍,将本室长期从事的科研及取得的优秀成果恰当地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如脂肪酸与乳腺癌、牛磺酸与视觉保护、植物化学物的生物学效应、特殊环境(高原低氧、低照度作业等)下的营养保障措施等。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先进性,也增强了教学的特色性。 

三、合理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重视优化组合,各知识点要顺序展开,符合学员的学习规律,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但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内容的框架体系,首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重组。如在讲授各种营养素的内容时,对于教材中的营养素代谢内容可以舍去,因为学员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而有关营养素摄入量标准的内容又可以并入到后面专门讲授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这一节当中。其次是要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内容的关系,在注重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的前提下,也要兼顾前沿性,充分反映当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教与学关系,运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形成有利于培养学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同时坚持发挥教员作为课程教学主讲人的作用,要求教员从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通过合理编排和生动讲解,启迪学员的思维,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 

 

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与日常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员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种种事例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活泼,竭力避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着重于启发式教学。在每章节授课前应设置“导课”环节,以近期热点问题或生活中鲜明的事例为引线,引发学员对本次课程内容的关注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在讲授各知识点过程中尽量引导学员发现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以现实存在的问题为主,不设标准答案,鼓励学员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例如,在讲蛋白质含量测定时,我们以三鹿奶粉掺假三聚氰胺事件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员来分析讨论这种化工试剂为何添加进了奶粉里?传统的凯式定氮法检测蛋白质含量的弊端在哪里?现实中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在讲授各类食物营养价值时,抛出曾经叫嚣一时的“牛奶有毒”、“红薯排毒”、“绿豆治病”论等,鼓励学员独立思考和判断,批判盲从和无主见,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争论,引导学员课下查阅相关文献和报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并提出合理的证据支持,教员只作为其中平等一员参与讨论,不做是非判断,引导学员学会辩证的、批判的思考问题,能够从正反两面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能够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避免片面的、极端的思维观。在学习平衡膳食内容时,要求学员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应用,在周围同学中开展平衡膳食的健康宣教活动和膳食营养调查工作。这些措施都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向萍, 李革, 杨德海, 等.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7(9): 947-948. 

[2]杨立军. 从十大名校看美国式精英教育[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 3; 33. 

[3]贾建丽.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模式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0(2): 102-105. 

[4]谢和平.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开创高校教育教学新局面[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2008, 25(1): 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