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造福工程论文8篇

时间:2023-03-13 11:07:18

造福工程论文

造福工程论文篇1

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业化与工业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这一理论是当前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待重构。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深人批判,其中的“文化工业论”是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于在20世纪40年表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把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联系起来,指出启蒙的核心就在于用科学化的、综合化的、工具化的理性来控制自然,把自然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人们对这种理性控制的盲目崇拜,将启蒙精神推至极端,使理性成了用来制造其它一切工具的一般工具。启蒙理性为了达到对自然的统治,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把一切都归到了纯粹的量,消除了物质的差异。数字成了启蒙的规则,从而把思维与数学混淆起来,剥离了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启蒙精神在依靠知识对自然的统治过程中,技术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成为知识的本质。技术不仅成为统治自然的工具,而且成了人统治人的工具。这样,启蒙理性对自由、公正、平等的追求却导致了对人性本身的压抑和扭曲,甚至为了效力于现存制度而疯狂欺骗群众。这样,启蒙理性也就成为新的统治人的工具。不仅如此,启蒙理性还造就了人们的顺从意识,使人们形成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象机器一样生活。

由于工具理性盛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堕落成为商品文化,这种文化受价值原则的支配,成为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特殊商品,文化的创造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导致了文化工业的产生。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所创造出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失了文化本身应具有的特点,使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就是说,文化被商品化了,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化关系状态。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制造,结果必然是文化产品丧失其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个性的迷失则带来了“伪个性化”的盛行。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还认为文化工业具有控制和操纵人们意识的意识形态职能,这种控制和操纵是通过它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不断向人们提供整齐划一和无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来实现的。文化产品控制了人们的消费喜好,剥夺了人们的自由选择,使人们不得不接受文化工业所提供的产品。同时,文化工业所制造出的无深度的、平面化的文化产品,尽管能使人们在娱乐和文化欣赏中得到放松,但它却又使人们放弃了思想,放弃了反抗的权利,娱乐和文化欣赏因此丧失了其本真的内涵。

文化工业不仅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而且它还通过对消费者进行欺骗,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以电影为例,指出“影片向观众保证,他们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努力,就可以保持现在的状态,他们也不需要努力学习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得到同现在一样好的报酬。但是同时电影也向观众报道了经过努力也根本不能改变处境的那个角落的人,因为他们通过自己低微的劳动是根本不能获得资产阶级的幸福的。”可见文化工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忍受永远是令人失望的状况,以便能够更牢固的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

综合以上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理论,可以看出这个理论不乏深刻犀利之处,但是任何理论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语境,都具有因此而带来的有效性域限。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经验为基础的。众所周知,法兰克福理论在其初期的形成过程中是以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为主要经验资源的,作为欧洲法西斯的受害者,法兰克福学派见证了德国纳粹如何使用大众文化工具来奴化人民接受其法西斯文化和社会的统治。在美国流亡期间,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又对20世纪30- 40年代特定时期的美国大众文化有了认识,他们认为美国的“大众文化”也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功能,并以特殊的运行机制来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大财团操纵的文化产业按照规模生产的标准结构组织生产,并粗制滥造出大批量的产品。这些产品产生出高度商业化的文化体系。而文化体系,反过来,又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体制。

回顾历史,人们可以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工作是对20世纪30年代国家和独裁资本主义(当时主流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具体体现。该阶段是一个大型机构控制国家的时期,其中国家和大公司主宰着国家经济的命脉,个人受制于国家和公司的控制。这一阶段是一个规模生产和消费的阶段,体现出需求、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性和单一性特征,并产生了“大众社会”和被法兰克福学派所描述的“个人时代的终结”。个人思想和行为不再成为社会和文化进步的驱动力,大众文化和传媒成为产生思想和行为模式—适合于高度秩序化和大众化社会秩序—的工具。

造福工程论文篇2

论文摘要: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文化日益商业化与工业化,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这一理论是当前文化批判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它也存在着某些缺陷,有待重构。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曾对大众文化进行过深人批判,其中的“文化工业论”是他们的文化批判理论的核心。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于在20世纪40年表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把对于文化工业的批判与对于工具理性的批判联系起来,指出启蒙的核心就在于用科学化的、综合化的、工具化的理性来控制自然,把自然从神话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人们对这种理性控制的盲目崇拜,将启蒙精神推至极端,使理性成了用来制造其它一切工具的一般工具。启蒙理性为了达到对自然的统治,追求知识的普遍性和统一性,把一切都归到了纯粹的量,消除了物质的差异。数字成了启蒙的规则,从而把思维与数学混淆起来,剥离了知识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启蒙精神在依靠知识对自然的统治过程中,技术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技术成为知识的本质。技术不仅成为统治自然的工具,而且成了人统治人的工具。这样,启蒙理性对自由、公正、平等的追求却导致了对人性本身的压抑和扭曲,甚至为了效力于现存制度而疯狂欺骗群众。这样,启蒙理性也就成为新的统治人的工具。不仅如此,启蒙理性还造就了人们的顺从意识,使人们形成了程式化的思维方式,越来越象机器一样生活。

    由于工具理性盛行,资本主义的文化也堕落成为商品文化,这种文化受价值原则的支配,成为可以大规模生产和复制的特殊商品,文化的创造变成了文化的生产,导致了文化工业的产生。

    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所创造出的“大众文化”,已经完全丧失了文化本身应具有的特点,使文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就是说,文化被商品化了,文化工业所创造的化关系状态。文化工业的出现使得文化产品按“标准化”、“一律化”模式大批量制造,结果必然是文化产品丧失其应有的创造性和个性,个性的迷失则带来了“伪个性化”的盛行。

    霍克海姆与阿多诺还认为文化工业具有控制和操纵人们意识的意识形态职能,这种控制和操纵是通过它所生产的大众文化不断向人们提供整齐划一和无思想深度的文化产品来实现的。文化产品控制了人们的消费喜好,剥夺了人们的自由选择,使人们不得不接受文化工业所提供的产品。同时,文化工业所制造出的无深度的、平面化的文化产品,尽管能使人们在娱乐和文化欣赏中得到放松,但它却又使人们放弃了思想,放弃了反抗的权利,娱乐和文化欣赏因此丧失了其本真的内涵。

    文化工业不仅使人们丧失了对现存社会反抗的能力,而且它还通过对消费者进行欺骗,成为统治者进行统治的意识形态工具。霍克海姆与阿多诺以电影为例,指出“影片向观众保证,他们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努力,就可以保持现在的状态,他们也不需要努力学习他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就得到同现在一样好的报酬。但是同时电影也向观众报道了经过努力也根本不能改变处境的那个角落的人,因为他们通过自己低微的劳动是根本不能获得资产阶级的幸福的。”可见文化工业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忍受永远是令人失望的状况,以便能够更牢固的在生活中支配人们的活动。

    综合以上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理论,可以看出这个理论不乏深刻犀利之处,但是任何理论都是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社会语境,都具有因此而带来的有效性域限。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经验为基础的。众所周知,法兰克福理论在其初期的形成过程中是以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为主要经验资源的,作为欧洲法西斯的受害者,法兰克福学派见证了德国纳粹如何使用大众文化工具来奴化人民接受其法西斯文化和社会的统治。在美国流亡期间,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又对20世纪30- 40年代特定时期的美国大众文化有了认识,他们认为美国的“大众文化”也具有高度意识形态功能,并以特殊的运行机制来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受大财团操纵的文化产业按照规模生产的标准结构组织生产,并粗制滥造出大批量的产品。这些产品产生出高度商业化的文化体系。而文化体系,反过来,又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价值、生活方式和体制。

    回顾历史,人们可以看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工作是对20世纪30年代国家和独裁资本主义(当时主流的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具体体现。该阶段是一个大型机构控制国家的时期,其中国家和大公司主宰着国家经济的命脉,个人受制于国家和公司的控制。这一阶段是一个规模生产和消费的阶段,体现出需求、思想和行为的统一性和单一性特征,并产生了“大众社会”和被法兰克福学派所描述的“个人时代的终结”。个人思想和行为不再成为社会和文化进步的驱动力,大众文化和传媒成为产生思想和行为模式—适合于高度秩序化和大众化社会秩序—的工具。

造福工程论文篇3

主要思想:在国家发展战略领域对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革新观点。提出了“自然系统优势论”、“金融化生存时代”、“国家寄生主义”、“全球发展十大预言”、“中国发展的十大战略转型”等观点。在企业管理哲学领域,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幸福企业理论”。

主要著作:《世界开始转向》《创建幸福企业》《新竞争优势》《战略人生规划》等。

研究咨询:曾主持中石油集团、中移动集团等研究咨询项目;曾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提供教育培训。

投资经验:曾策划推动某民企90亿购并项目等多个民企项目,长期指导多个规模性民营企业集团的投资事项,包括上市、对商业银行的投资、PE投资、产业投资;指导大资金的国内A股投资及美国股市投资。

主讲课程:《世界大势与投资智慧》《创建幸福企业》《企业家二代的综合发展》。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是人的觉悟及人性的觉醒,顺应人性是个人、家庭、组织以至国家的发展之道,而“幸福”一词正是其中的浩荡洪钟。

幸福企业理论的提出,旨在推动中国幸福企业的创建,广而言之,是推动幸福组织的创建,以此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幸福人生,以至幸福中国。

幸福企业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概括地说,写作《创建幸福企业》有三个大的时代背景。

其一是人类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现实困境;其二是功利主义的当代中国需要作出重大改变;其三是随着人性的觉悟以及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再认识,人生都是在寻求一种广义的价值和意义,而能够包容广义价值和意义的概念只有一个比较合适,那就是“幸福”。

其一,从人类工业文明发展的现实状态看,虽然工业文明在解放人类生产力、发展物质文明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工业文明是一种资源消耗型和环境破坏型人类文明方式,这种文明使人类面临一个可怕的局面,那就是当人类更大程度地破坏了人类息息相依的自然世界,那么人类自身的生存就成了极大的问题,因此人类文明的方式必须进行重大的改变。企业作为社会的主流组织,企业的行为变革是人类文明方式变革的重要基础。

关于人类文明方式这一时代背景,经济管理界重视得非常不够,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还只停留在商业价值链来研究经济管理问题,这是一种视野的缺乏以及对人类终极命运关怀的缺失,这是整个经济管理学界将来需要变革的重大方向。关于这个话题有许多重要的东西需要探讨,这里先不展开了。

其二,从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看,中国当代社会一切矛盾与问题的根源,均与物质主义的急剧膨胀有深刻的关联。物质主义将经济价值放在首位,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如果将人与物质的关系凌驾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则千百年以来人与人之间朴素的自然情感就会消退。这就是当前世态炎凉、人人都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比如,几岁女孩被汽车反复轧压而无人过问,偌大的中国扶不起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所以,我在《幸福企业宣言》中说:“物欲的横流将人们带入黑暗和蒙昧,我们开始见证人性的堕落、疯狂的掠夺、严重的两极分化、自然生态的破坏、对生命健康的践踏。中国有必要而且必须终结这个功利猖獗的时代。”这需要作为主流的企业组织建立“义利平衡”的价值系统,而不是过分重视经济利益。

其三,从人性的觉醒看,每个人本质上都在追求一种丰富的、完善的、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而企业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追求的过程,就需要创造幸福。

幸福企业理论的核心观点及主要创新

与传统的观点不同的是,幸福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创造顾客,而是创造幸福;不是一种单一的功利企业观,而是全面发展观。幸福企业理论有如下核心观点和重要创新:

(1)提出了关于“幸福人”人性的五项基本假设;

(2)描述了幸福企业的五项基本特征;

(3)提出了幸福企业三阶段发展学说;

(4)在中国管理研究者中,首次较为系统地对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观点提出质疑,并重新确定了企业存在的目的;

(5)提出了新的企业战略观念,即将战略视为一个为人们创造未来与希望的过程,这种战略观念是在明茨伯格教授等所描述的十大战略流派(见《纵览战略管理历程》一书)之外的又一新的战略观;

(6)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五项人本观点;

(7)提出了从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家修炼、企业文化建设等系统地建设幸福企业的策略和方法。

有关上述内容大家可以阅读《创建幸福企业》的相关内容,在此不一一详述了。

如何看待与德鲁克“创造顾客说”

不同的“创建幸福说”

我在《创建幸福企业》一书中,提出了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意见相左的重要观点,因为这个原因,也有部分好友提醒我在这一事情上保持谨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作为一个与许多人一样尊敬德鲁克的管理研究者,我提出幸福企业理论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历了长期的思考,以及与多位学界、企业界朋友充分探讨并取得大家认同后,才正式向社会公开的研究成果。

亚里士多德17岁便师从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追随其达20年之久。但亚里士多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并非盲目崇拜其师,而是敢于提出许多与其师不一致的观点,终于有了超越其师的伟大成就。他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以,如果有人觉得我的意见冒犯了您所崇敬的德鲁克,请批驳我的观点,但请支持我独立探索真理的勇气与精神。同时,作为中国学者,如果要有思想观点的创新,就不仅需要有观点,还要具有大勇的批判和创新,需要充满原道精神。中国师从西方已经百余年之久,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中国基本上都是拿来主义,唯西方马首是瞻,我想,中国不能总这样下去,所谓的“文化自信”、“思想自信”,是需要我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辨析德鲁克“创造顾客”学说,需要认识德鲁克1973年提出“创造顾客”学说的时代背景。上世纪70年代初,有几个特殊的矛盾交相辉映,使美国出现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也最为沉重,失业人数在战后是创纪录的,许多企业生产严重过剩,企业普遍感受市场的压力。作为一位经验主义管理学者,德鲁克将管理的重心放在了营销和顾客上,并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一观点。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德鲁克的观点较好地迎合了当时的企业需要。坦率地讲,德鲁克的“创造顾客”学说不是一个严肃的理论,它更像是为那些因营销困难而寻求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的一个“管理咨询”建议,这个建议本来不是严密的理论,也不该被历史性地完整继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法宝。有关对德鲁克“创造顾客说”提出的背景分析请参考《创建幸福企业》第一章第二节内容。

下面来讲一下《创建幸福企业》的写作缘起。

我自2000年开始从事企业文化的管理研究和咨询工作,从那时起就一直希望回归到哲学上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2002年我创办北京财富时代管理咨询公司后,先后为一些大型机构开展了管理咨询,这些机构包括中石油集团、中移动集团等。在一些咨询项目上我们部分应用了幸福企业理论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比如我们与在阳光保险集团筹办之际的合作,形成了《阳光之道》这一纲领性文件,阳光保险集团也成为国内重要的企业文化标杆企业。

我的第一本从哲学命题开始研究企业管理的专业著作是《新竞争优势》,这是一部阐述企业文化竞争力的书,该书在2003年出版后社会反响不错。随着我对企业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自2005年起我就开始思考写作一部新的企业管理著作,最初这部著作的书名想叫《人文企业论》,因为在我看来,企业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也是一个生命的世界,推动企业进步的力量源于人们心灵的力量,因此企业管理的根本命题,就是如何激发人们主动参与事业的热情以及增强人们的创造能力。

到了2009年,我开始思考用一个更新的名字代替《人文企业论》这个书名,因为《人文企业论》这个书名本身表达的观念还不够直接,于是我就开始以《创建幸福企业》这个主题写作,由于各类事务繁忙,自2009年开始,又断断续续地写作了两年多,才形成今天大家看到的这部《创建幸福企业》。

这本书的写作,尤其是立意在人类文明方式转变的需要上,则与我个人的理想追求有关。早在2005年,我就提出了“为个人立心,为组织立命,为中华增文明”这一使命追求,这个使命既是我个人发自内心的远大梦想,为了这个梦想,我立志在个人层次、组织层次以及世界及国家层次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于是分别写作了《战略人生规划》《创建幸福企业》以及《世界开始转向》。在写作《世界开始转向》一书过程中,我就思考人类的未来,思考企业这一特定组织在人类文明、国家文明以及人生发展中可以以何种更好的方式发挥作用。

幸福企业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幸福企业理论是一次企业管理哲学的重要变革

管理是以哲学为基础的,有什么样的管理哲学,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幸福企业理论将企业视为人们共同创造幸福的工具,这打破了长期以来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占统治地位的、将企业存在目的定义为“创造顾客”的狭隘认识。

创建幸福企业是开创美好人生的需要

在洪荒宇宙的历史长河中,人的个体生命不过是微小的一刹那,但人们却可以赋予人生丰富的体验和崇高的意义。曾几何时,古人在物质贫乏的时代享受着生命的无边快乐,如《兰亭集序》中所描写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工业革命以来,我们迎来了一个物质空前繁荣但精神日渐颓废的时代,人们的心灵被“组织化”的生产方式异化了,许多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或组织的工具。

人的存在是物质的,但人的生活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同样的经济条件,一个人可以哭,也可以笑;可以悲,也可以喜。创建幸福企业,可以将人们从单纯的物质追求中解放出来,丰富和发展其精神生活,开创积极美好的人生。

创建幸福企业是企业家安身立命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家个人及家庭积累财富的速度在全世界的历史上都是少见的,但许多中国企业家却没能将巨大的个人财富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幸福,问题在于,部分企业家缺乏正确的哲学引导,他们匆忙地行进在创造财富的道路上,反而舍弃了人生更为远大的目标以及生命赋予人生的其他多样的、丰富的意义,甚至,不少企业家在获得巨大财富的同时,其人生与幸福却背道而驰。

所以,企业家需要心灵的回归和心灵的解放,将企业视为创造幸福的工具,而不只是创造财富。

创建幸福企业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中国的需要

创建幸福企业是一个人们心灵向善的过程,是一个施爱与受爱的过程,是一个道德净化与提升的过程,是一个重建崇高信仰的过程,是一个引发人们乐观向上、积极有为的过程,也是一个适当弱化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建立一个和谐友爱的社会,建设一个幸福中国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的国家道德文明之进步,正可由微观的组织及个体进步而引发,而推动。

创建幸福企业是重建人类文明发展观、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人类在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中,最为根本的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及环境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从哲学上看,功利组织和消费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物质生活,但迅速地破坏人类诞生并息息相依的伟大自然世界。创建幸福企业,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方式,其本质是鼓励发展无限的精神生活,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及对自然世界的破坏,进而增强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

造福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策略

引言

目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各种思想观念充斥着整个社会。这其中既有正能量的思想,也有负能量的思想。这使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还没有真正地踏入社会,对社会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全面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幸福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大研究课题。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幸福观教育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大学期间进行正确的幸福观教育对其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幸福观的基本内涵

(一)幸福的内涵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幸福与一个人的价值观、价值理念、道德情操、人生境界、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密切相关。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某种观点与看法,幸福观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幸福是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和理想目标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幸福的实现离不开实践,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终极目标。幸福不仅仅是人的主观体验,更是一种自我成就感的体现。

(二)大学生幸福观的含义

恩格斯说过“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①大学生的幸福观包括幸福目标、幸福动机以及幸福手段等因素。具体来说,幸福目标就是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想要达到的理想幸福生活,包括生活状态、幸福指数等目标,幸福目标是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动机就是个人根据自身的内在需要所激发出的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动力。幸福手段就是个人为达到幸福目标所采取的方式、获得幸福的手段、途径。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原则,坚持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不损害他人正当利益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美好幸福生活,都应是高校大学生追求的正确幸福观。

二、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追求幸福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一定会付出劳动,创造属于自身的幸福生活。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是高校理论工作者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

2、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德育观念

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对周围社会环境缺乏一定的深入理解,导致在认知上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当代大学生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幸福观教育面临重大挑战。高校的德育工作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需要,彰显高校人文关怀,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3、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参考,大学生的幸福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人民的幸福生活。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人民的幸福。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构建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社会环境。

三、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策略分析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科学理解把握物质与精神、过程与结果、个人与社会三大关系,尤其要加强大学生精神幸福观、过程幸福观和社会幸福观教育。

第一,加强大学生的精神幸福观教育。所谓精神幸福观就是指超越物质层次的愉悦,追求内心的愉悦感、幸福感。马克思认为,幸福本质上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当代大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更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幸福感。加强精神幸福感教育,使大学生真正地感受幸福。

第二,加强大学生的过程幸福观教育。所谓过程幸福观就是把幸福看作是一种永恒追求和不断实现的创造过程的幸福观念。大学生要在劳动中创造幸福,在创造中体会幸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受幸福。

第三,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幸福观教育。所谓社会幸福观就是超越个人幸福的局限,把全人类幸福作为理解和实现幸福的出发点的幸福观念。大学生要在学校社会生活中以集体利益为上,不损害社会利益,这样,我们大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二)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快乐、健康的幸福人生体验

增强对幸福的实践体会离不开社会生活,自身的思想、观念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将幸福观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幸福的实际体验,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学会采用正当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幸福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重要方式。

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大学生幸福体验教育,通过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积极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结语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重大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幸福观、人生价值观等,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加强与改进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的策略探析,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幸福感,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幸福力,现实人民幸福。(作者单位: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解: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P.372-373)

参考文献:

[1]霍勇凭.实施幸福教育塑造绚丽人生――幸福观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造福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二次平均法

 

0 概述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已于2010年11月01日实施,是我国首个城市用水量地方标准,适用于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及市政工程设计阶段进行用水量预测。该标准将为提高我省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及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提供指导。根据多年规划设计经验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我们发现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中所列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与我省实际工业用水量指标差异很大,一直以来是难以准确取用的指标,而城市用水量中工业用水量又是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水量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容易造成给排水工程规模确定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规模,影响到城市供排水安全、工程量及工程效益等。因此标准根据我省近年工业用水量的基本情况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出一个切合我省实际的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

1 数据调查结果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对9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寄发用水量情况调查函,共回收36份。本次调查的工业区分属于9个设区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基本涵盖了我省主要工业类别和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因此此次数据采集的调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调查的2006、2007、2008年的用水量呈现稳定趋势但又略有波动,基本能够反映各类不同工业、各种不同工艺、各种不同情形用水的综合状况。调查数据剔除了还处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为施工用水的福清出口加工区和闽北经济开发区。另外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因为产业为重化工(PX、PTA)用水量不具代表性,漳浦绥安工业区最高日用水量仅为1 m3/hm2~2m3/hm2,明显不合理,也予以剔除。调查数据经过整理后汇总情况见表1。

表1工业用水数据采集调查情况汇总表

 

开发区(工业园区)名称

所属

市县

项目

年份

规划总用地(hm2)

已发建设用地(hm2)

主要工业类别

主要产业名称

年实际用水量

(万m3)

最大月实际用水量

(万m3)

最高日实际用水量

(万m3)

最高日单位用地用水量(m3/hm2)

1

福州福兴经济开发区

福州

2006

2007

2008

550

550

550

200

200

200

一、二类

一、二类

一、二类

机械制造、光机电、纺织、鞋业

机械制造、光机电、纺织、鞋业

机械制造、光机电、纺织、鞋业

900

960

1010

88.00

93.00

98.00

3.80

3.90

4.20

190

195

210

2

福州元洪

投资区

福州

2006

2007

2008

80

67

67

67

53

53

一、二类

一、二类

一、二类

电子、粮油、机械、轻工

电子、粮油、机械、轻工

电子、粮油、机械、轻工

160

170

180

15.00

16.00

17.00

0.50

0.50

0.60

75

94

113

3

青口投资区

闽侯

2006

2007

2008

5500

5500

5500

700

800

950

一类

一类

一类

汽车

汽车

汽车

490

520

585

50.00

56.00

60.00

1.60

1.80

2.00

23

23

21

4

连江经济

开发区

连江

2006

2007

2008

1395

1395

1395

736

870

1053

一、二、三类

一、二、三类

一、二、三类

机电、造船、鞋业、食品、机械

机电、造船、鞋业、食品、机械

机电、造船、鞋业、食品、机械

163

134

101

24.00

16.00

12.00

0.80

0.50

0.40

11

6

4

5

福清融侨经济

技术开发区

福清

2006

2007

2008

1000

1000

1000

950

960

980

一、二类

一、二类

一、二类

电子、塑胶、食品、服装、包装、家具

电子、塑胶、食品、服装、包装、家具

电子、塑胶、食品、服装、包装、家具

1179

1366

1401

117.10

125.50

130.70

4.80

5.70

6.40

51

59

65

6

江阴工业

集中区

福清

2006

2007

2008

15860

15860

15860

667

933

1115

一、三类

一、三类

一、三类

能源、医药化工、再生能源、港口物流

能源、医药化工、再生能源、港口物流

能源、医药化工、再生能源、港口物流

327

698

825

35.00

67.00

78.00

1.00

2.00

2.50

15

21

22

7

罗源湾开发区

罗源

2006

2007

2008

3107

3107

3107

1500

2620

2686

二类

二、三类

二、三类

食品

食品、冶金

食品、冶金

405

448

556

47.10

46.50

69.90

1.57

1.55

2.33

10

造福工程论文篇6

1776年7月4日,杰斐逊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强调,追求幸福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任何政府、机构和他人都不能对这种权力进行玷污、攻击或损害。幸福感是人们对个人生活品质满意程度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来自于个人欲望得到满足的程度。幸福感一般用幸福指数来衡量。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了幸福指数的概念,认为幸福比GDP更重要,追求国民幸福(GNH)应该是政府至高无上的发展目标。不丹国王认为,不丹不应当单纯注重GDP的发展,应全面重视国民的幸福。随后,不丹的幸福指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世界各国纷纷推崇。

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题为“工作幸福指数”的调查,面向所有的在职人员,获得了5350份有效样本。该调查显示:中国在职人员的“工作幸福指数”是2.57,处于中等偏下水平;42.4%的被调查者不喜欢自己的工作;22.2%的被调查者与同事相处不太融洽;56.3%的被调查者对直接的直接上级存在不满意的情绪;29.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量过大;56.8%的员工认为自己的薪酬过低;69.7%的员工认为单位的管理制度或业务流程不合理。

心理幸福感是幸福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特别适合于现代经济中幸福感的审视。心理幸福感(PWB)源于“实现论”的哲学背景,融合了哲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内容。心理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不同,强调幸福不应仅仅是快乐,更应该是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和显现,而主观幸福感仅关注情感问题。由于心理幸福感并不像主观幸福感那样受到情景因素的影响,因而主要采用自陈量表法进行测量。Ryff的六维度心理幸福感量表(SPWB)包括自我接受、个人成长、生活目标、良好关系、环境控制和独立自主六个方面。

近年来,在西方幸福学理论发展的影响下,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在我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张一(2012)研究了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目标、人格、控制点、留意、社会支持、自尊和压力等因素,并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测度方法\[1\]。谢凤华、刘国栋(2012)认为,幸福感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指导国家决策和行业决策的工具,而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深入开展幸福感的研究是国内社会科学的一个有意义的方向\[2\]。闰丙金(2012)研究了收入、社会阶层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发现收入变化、收入公平和社会阶层认同对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3\]。吴伟炯、刘毅、路红等(2012)研究了本土心理资本与职业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发现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人际心理资本对职业幸福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陈勇杰、姚梅林(2012)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探讨了物质主义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认为物质主义者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回避消极体验,害怕消极评价\[5\]。

财务人员是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总数达数百万人,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幸福感也应得到社会的关注,至少得到所属机构的关注。财务工作强调精细化、科学化和时代化,导致工作强度较大。为了稳定地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必须深度地解剖他们的幸福感体系,便于从财务人员幸福感的视角来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因此,我国财务人员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财务人员心理幸福感模型的设计

根据心理幸福感的内涵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财务人员生活和工作状况的调查,本研究将财务人员心理幸福感分为四个要素:家庭幸福感、工作创造感、社会价值观和自我决定感。这四个要素概括了一般性财务人员的创造性的心理概貌。

首先,家庭幸福感是财务人员从家庭环境中所获取的幸福愉悦的感受,分为家庭成员融洽感、物质财富满足感、社会环境舒适感和亲友关系融洽感4个指标。家庭幸福是心理幸福的基础,对于大部分财务人员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许多财务人员就会陷入空虚、迷乱、怅然若失的境地。物质财富的支持是必须的,虽不能如物质主义者那样过分看重金钱,但合理的物质财富是生存的保障。社区环境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愈益重要,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我国社会非常重视传统的亲情关系,与每一个财务人员息息相关,对家庭幸福的影响不可忽视。

其次,工作创造感是指财务人员在工作中具有一种创造性的贡献而带来的幸福愉悦的感受,分为工作业绩贡献感、组织文化培育感和业务流程再造感3个指标。从心理幸福感的视角,带来幸福的是创造性的业绩,而不是平庸的工作流程。具有创造性精神的财务人员希望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创新,实现对传统工作方法、方式、流程的突破,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性组织文化,而不是因陈守旧、故步自封。这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心理追求,在现代财务工作环境中尤其难能可贵,与刻意突出个人不可相提并论。

造福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福全古城;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164-01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首先,“保护”不是“保存,’简单的记录不是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保护”也不是“造假”,生硬地恢复己经成为历史的传统生活也不是合理的保护。面对着无形的,时刻都在变化着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保护呢?究竟通过怎样的人为干预手段可以使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健康地传承下去呢?本文试图以福建省晋江市福全古城为例,以实务的角度讨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一、福全古城概况

福全古城位于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地处晋江东南部,北距泉州40公里,东临台湾海峡,北接深沪镇,南连围头湾。是一座具有600多年悠久历史的晋江市唯一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城。

(一)古城历史沿革。号称“百家姓,万人烟”的福全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光启年间,林廷甲来福全戍守。至宋代,福全已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商贸港。据《海防考》载“福全西接深沪与围头、峰上诸处并为番舶停泊避风之门户,哨守最要。”《闽书》称“福全汛有大留、圳上二澳,要冲也。”《万历泉州府志》载“北自乌屿,南属东石,中间若福全所,永宁卫,龟湖,浔美诸处,各有支海穿达,能荡涤氛瘴,通行舟楫,利运鱼盐。”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巩固海防,下令设立沿海卫所。明洪武二十年,江夏候周德兴造建福全所城,置福全守御千户所,曾经多次抗御海上入侵的盗寇,有力保障了闽东南地区的安宁。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美籍华人许瑞安教授主编出版了《福全古城》一书。2007年关瑞明教授主持并编制了《福建省泉州福全古村的保护性规划》文本,并于2007年5月入评为第三批部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确立了福全古村的文化价值和学术地位。

二、福全古城的保护与开发

(一)加强古城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福全古城区域文化的品牌标志。在古城改造中必须继承和发扬古城的历史文化,做到既全面保护好古城风貌,又要改造其落后的基础设施,紧跟时代步伐,实现古城文化与现代生活创新意识的有机结合。通过保护古城格局、街巷、优秀历史文化遗存等,并结合古城保护配套建设新区,安置居民拆迁建设,满足古城居民居住以及古城发展需要,主要建设污水排水工程、道路硬化工程、自来水工程、绿化工程、架设路灯、休闲健身路径、建设文化广场,实现保护与拆迁和谐开展,使福全古城成为晋江市的一个文化旅游点,以促进古城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福全古城城设四门,即南门、北门、东门、西门,可以以古城的四座城门作为区域文化品牌标志,为福全古城设计一个具有蕴涵区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标志,使之成为区域文化的品牌象征,成为文化古城的商标。

(二)发扬和传承民间民俗文化。福全古城保存并传承下群众喜闻乐见的嘉礼戏(提线木偶戏)、布袋戏(掌中木偶)、大鼓吹、南音、高甲戏等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民俗文化节来传承古城的民间民俗风情。

(三)开发福全古城文化旅游。古城的旅游资源丰富,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有古城墙、古街古巷、蒋氏家庙、蒋德Z故居、翁思道故居(昭信侯)、福全妈祖庙、福全城隍庙、许厝潭、林氏宗祠、无尾塔、元龙山关帝庙及大量摩崖石刻、碑刻等。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是福全古城打“文化牌”的一个重要手段。统筹规划福全古城旅游整体蓝图,整合人文、历史、民俗、生态、商贸、休闲等旅游资源,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挖掘福全古城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发展文化旅游可以通过历史的足迹,寻求文化的内涵,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发挥好文化遗产的功能,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游古街古巷、古城遗址、观民居、宗祠,打造一条探寻古代文明的古遗址文物旅游线路。

(四)加强福全古城的整体推介。创建福全古城这一区域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文化古城”品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福全古城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人文渊源演变等多种因素,使现代文明和闽南文化在打造古城文化品牌中成为主调和基调。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注重品牌运营与资本运作的协调发展等;同时,敢于创新整合和文化包装并进行广告宣传,加大对文化古城的宣传推介,探索制作一套融汇闽南文化、古城形象、发展前景等内容的宣传媒介提高古城的知名度。

三、总结

福全古城建设是以保护古城文化为前提,以生态文化建设为基调,以建设现代文明的古城为最终目标,突出古城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把的古城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现代化的建设向结合,唤醒福全古城的活力,把福全古城建设成一个集文化、商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名城。

造福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207-02

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高校的实践课题。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目前,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一时间,幸福感一词充斥于各个领域,不同行业,甚至开始评选起最具幸福感城市、最具幸福感职业等等。这个词也很快在教育行业中流行了起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高校队伍中一支特殊的群体,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鉴于此,笔者以高校思政工作者幸福感为主题,浅谈在新形势下重建思政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对于提升这支特殊群体的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政工作者幸福感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工作部(处)、校(院系)团委等部门组成,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国家政治的维护者、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者、青年价值观的塑造者。作为思政工作的主导群体,总是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和幸福程度,而对于自身长期在工作中造成的身体疲惫、心理压抑、生活清苦等现状,却总是忽视。长此以往,如何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受教育者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一些年轻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会政治信仰迷茫、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目前,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发文,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部署,意见强调,要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思政工作者本身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于这些存在的客观实际,基于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思政工作者的幸福感,需要了解思政工作者的幸福感现状。

费尔巴哈说:“生命本身就是幸福”。思政工作者中绝大多数人都有着较强的职业幸福感。但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大大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在多元的信息时代中,要求思政工作者突破传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他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去解决育人的难题,往往给自己带来了各种压力,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危机四伏。助人者必先自助,而后能助他,也需要从心理健康、职业道德、福利待遇等诸多领域关怀思政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及生活现状。

二、新形势下重建思政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

(一)时代的呼唤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中国梦”已经成为近年来越来越多被提及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改革的推进,让“中国梦”得以茁壮成长的土壤渐渐形成,梦想已经不再遥不可及。在追寻“中国梦”的历程中,中国人经历了太多坎坷。然而“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只要坚持推进改革,释放个人的自由,让更多人发展自己的梦想,中国的未来必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提到中国梦就是人民幸福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时代在呼唤,创造幸福中国是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光荣使命。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在这个更为活跃的时代,给这个特殊的群体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思政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而且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及美学素养;具有广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要研究德育方法,思政工作者要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通过对实践殊案例的反思,不断研究和改进德育方法;还要不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同时,还必须坚持教育人和改造人。这种与时俱进的理念,正是创造幸福环境、和谐社会的基础。

(二)社会的呼唤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工作,它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由党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决定的。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就决定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取向就是要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启迪人们的革命精神,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目的就是“教育人、改造人”。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人心、事业心的可靠保证,思政工作者是这份伟大事业的纽带。在各类社会团体中、党群单位中、公务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民营企业中,都有思政工作者的身影。他们一方面作为思想的传播者,一方面还是时代的宣讲机,同时,也可以是灵魂的塑造者、心灵的倾听者。他们必须与社会共同进步,否则也将面临淘汰。社会呼唤一批批思想卓越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关注他们本身的职业幸福感,否则,何谈育人与教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思政工作者。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从而实现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梦。

(三)职业的呼唤

中央相继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省、市、部门紧密围绕、学习会议精神,展开工作,主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还应该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与我国争夺青年一代,国内“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无论从哪方面讲,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是事关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基础工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我们必须从时代、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也是对高校思政工作者提出的职业要求。

近年来,由于我们有些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取向、地位、作用和特征认识不足,在很多问题上,程度不同地出现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对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职业在呼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三、顺应时代,加强思政工作者职业幸福感的几点意见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顺应时代要求,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做出更大的贡献。要以贯彻中央会议精神为动力,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

第一,新时期仍然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加快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仍需关怀思政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及职业诉求。

第二,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要充分肯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他们职业满足感和职业幸福感。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要求思政队伍做好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做好服务,才能逐步形成一支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深受学生拥护和爱戴的学生工作队伍。

第三,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首先,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次,使校园文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再次,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最后,进一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建立安全防范机制,确保校园稳定,创建平安校园,建设和谐校园。让在高校中的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且影响和带动其他的专业课教师,使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一张有序、民主、和谐的大网,以平稳发展为主题,并兼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结束语

目前,已有许多同行业者研究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归结如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受到职业歧视和学科歧视,有时付出的辛劳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出现职业认同困乏现象,职业幸福感缺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薪酬满意的认知程度仍然偏低,网上曾出现一段关于思想政治教师的新标准:“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惘。受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过嚣张。还有一点是,忍得住工资不涨”。这反映了此一时期人们对此种职业的感官,这个群体出现了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应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如果不经过专业培养和专业培训,很可能导致教育教学动力不足,职业幸福感缺失;在功利主义导向下,一些思政工作者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而是受利益最大化的影响,缺乏良知和公德心,导致职业伦理观异化,职业幸福感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他们的精神和生存状态,强调的是他们的主观感受和感性幸福。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否体验到职业幸福,与其思想境界、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这是一个感性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性的时代,需要让每一位为工作真诚付出的时代工作者感受到幸福,才能让这一特殊群体饱含激情地奋战在工作第一线,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为伟大的教育事业继续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