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毕业调查报告8篇

时间:2023-03-13 11:08:18

毕业调查报告

篇1

毕业生的调查报告范文一

如何能对毕业生群体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过毕业生调查来实现。纵观国内有关毕业生调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

1,用人单位看重的毕业生素质的前3位依次是综合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被调查的毕业生在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较为欠缺。

2,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高校的扩大招生政策,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样势必会带来毕业生规模的大幅增加,继而造成持续的就业压力。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效应就得到了质疑,高校的社会问责压力也日趋凸显。

3,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学习成绩不是影响生存质量的最重要因素。(2)适应新事物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踏实肯干精神、实践经验、善于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对毕业生自身进行定位、评价方面,单方面的调查有失偏颇,应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描述毕业生现状,了解毕业生需求。教育评价的思想由来已久,自从系统实施教育的机构出现以后,就有了教育评价,现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评价在发达国家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制度。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日趋完善。

现有的文献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针对毕业生调查的研究已经比较多。研究视角具有广域性:从用人单位角度、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自身比较角度、从毕业生自身角度、从高等教育评估及高等教育质量角度等方面。这种广泛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使毕业生研究方面的理论日趋完善。

在调查毕业生方面,可综合考虑,从多角度立体定位毕业生的现状,如结合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自身评价、高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对毕业生现状进行研究。

毕业生的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07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主权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发布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八大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主权,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篇2

毕业生的调查报告范文一

如何能对毕业生群体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则需要通过毕业生调查来实现。纵观国内有关毕业生调查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各方面。

1,用人单位看重的毕业生素质的前3位依次是综合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被调查的毕业生在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方面较为欠缺。

2,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推行高校的扩大招生政策,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样势必会带来毕业生规模的大幅增加,继而造成持续的就业压力。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效应就得到了质疑,高校的社会问责压力也日趋凸显。

3,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 )学习成绩不是影响生存质量的最重要因素。(2)适应新事物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3)影响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还有踏实肯干精神、实践经验、善于学习能力及沟通能力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对毕业生自身进行定位、评价方面,单方面的调查有失偏颇,应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才能更全面地描述毕业生现状,了解毕业生需求。教育评价的思想由来已久,自从系统实施教育的机构出现以后,就有了教育评价,现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评价在发达国家已形成系统、完善的制度。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日趋完善。

现有的文献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针对毕业生调查的研究已经比较多。研究视角具有广域性:从用人单位角度、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自身比较角度、从毕业生自身角度、从高等教育评估及高等教育质量角度等方面。这种广泛的研究推动了该领域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使毕业生研究方面的理论日趋完善。

在调查毕业生方面,可综合考虑,从多角度立体定位毕业生的现状,如结合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自身评价、高校对毕业生的评价等多方面因素对毕业生现状进行研究。

毕业生的调查报告范文二

一、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近三年)

2007年整体来说全国的情况不是很好,也就大约 70%左右,相比之下,全国的211高校,985高校的就业情况要好点,可以达到80%以上!

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说。

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7%。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保部)召开的2009年四季度新闻会上,人保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

二、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

三、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1、客观原因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认为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现行就业制度、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结构、用人单位现状及用人单位的陈旧观念、以及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等。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1) 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劳动、人事制度、户籍、档案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不到位、不完善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尽管我国己进入市场经济时期,但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仍然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使不少缺位以待的用人单位受到用人的限制。据调查,不少中小型私营(股份)企业急需大学水平的管理技术人员,却因没有申报用人指标的途径,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派遣、户口、编制、档案管理等问题,导致一些大学生担心丧失自己的身份而望职兴叹,企业也就招不到人。2004年就业的部委属高校毕业生到教学科研等事业单位为31.6%,到国有企业为31.5%,到民营三资企业为26.2%,其他就业为10.7%。而从当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看,个体私营和股份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己经占60%,但是,由于很大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不能解决三险一金(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一金:住房公积金)而被大学毕业生放弃。

第二,就业程序复杂、就业渠道不畅,阻碍了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整个社会缺乏顺利就业的软环境,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主体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仍存在。很多地方对于录用大学生有户口、用人指标的限制,有的还有干部身份的要求;民营、外资企业不能根据需要招聘大学生,企业的用人自没有到位;有些高校毕业生还面临出地出系统等要交费的障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成熟,供需见面会还很不完善,处于粗放的运作和初级的中介形式。缺少统一平台的互联网信息渠道,信息化管理手段得不到充分利用。

(2)高校方面的原因

第一,高校大规模扩招,造成就业市场供大于求。造成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许多人认为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太多了,用不完了,过剩了。其实,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字己经达到1/3。因此,我国的人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且,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跟不上高校教育扩招的步伐,也为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制造了假象。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企业、大公司,人才济济,人满为患,是过剩了。而一些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则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第二,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层次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水平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在大学生就业己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却显得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从源头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特点,但没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并主动调整,进一步放大了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优势。

(3)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

首先,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的机构改革大大冲击了大学生就业。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曾经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主力军。1998年以后,随着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精简下来的人员多数要流向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本身也在进行定编定员,另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存在冗员过多,超编运转,包袱过重的问题,继而实行分流下岗,减员增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许多企业由于经营不善也在面临着破产倒闭。面临着自身的生存危机,接纳大学毕业生的容量相当有限,很难给大学生就业提供畅通的就业之路。

其次,多数用人单位都走入了重名牌轻一般、惟学历是瞻的怪圈。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用人的标准。他们将目光锁定在少数的名牌大学毕业生身上,放在了研究生、博士生身上。相对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不少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存在一定的品牌劣势。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分析,高等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办学质量差异较大,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重名牌轻一般的怪现象找到理由和借口。

2、 主观原因

(1)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不切实际的就业期望值,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始终居高不下。非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大院所、大企业不去,希望能去的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待遇好、甚至有出国机会等等。举个例子:《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对全国28所大学、3万多名大学生作过您最想到下列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中,想到上海发展的大学生最多,获选率为32.3%,紧随其后的是北京(27.7%),两个城市的获选率之和达到了60%,成为大学生心目中发展事业的最理想城市:另外,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欢迎,获选率为12.1%: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0.94%和0.52%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上作。而目前实际最需要毕业生的恰恰是那些边远地区的中小城市和基层一线的中小单位。毕业生想去的单位去不了,而能去的单位毕业生又不予选择。于是出现了有人无业、有业无人的现象。

(2)自身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度。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毕业生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而且还要求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是用人单位看好的主要方面。用人单位重视人品和能力,对专业的要求反而有所淡化。不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持宁缺勿滥的态度。因此,学生干和学生党员以及那些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敬业精神好以及一专多能 的毕业生越来越受欢迎。用人单位看重的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 大学生诚信缺失造成就业危机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就业情况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毕业生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够在社会中寻求一席立足之地,有些学生不从筑高自身的实力出发,而是挖空心思如何包装自己。正常的包装无可厚非,但是失真的包装会演变成伪装。这样一来就业诚信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使得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结果只能是大学生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5]。

四、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1、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必须加大人事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力度。要加大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的用人自,使用人单位真正做到有用的人进,无用的人能出;加强户籍制度的改革,为边远地区、小城镇、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开方便之门,使人才能合理流动;要建立起完善的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

2、 调整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当前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当今世界正由工业化社会走向市场、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国间生产、流通、运输、资讯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整个世界将如同一个地球村,谁都无法完全正确的预料未来世界的变化。这就决定现代大学必须是面对未来开放式的,其课程也应从过去那种封闭状态走出来。

在课程布局上,应适当减少某些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重。一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发挥他们的所长。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反映社会文化各个领域发展的最新成果。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急剧增加和迅速老化,选修课的开设有助于弥补必修课无法及时反映这一动态的缺陷。

3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都是针对毕业生开设的,通过几次的座谈会、报告会、讲座等等就算完成就业指导上作了。

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应该着重进行心理指导,重点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结合入学的专业思想教育,逐步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的方向。在这个阶段,要向他们介绍本专业就业的大致情况,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及适应职业的特点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他们尽早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养成独立思考、自觉学习、努力奋斗的良好习惯。

篇3

超三成自考毕业后才参加工作的自考毕业生工资在XX元以上;六成自考毕业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XX年自考毕业生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省自考办昨日向媒体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悉,这是我省首份关于自考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自考后就业三成月薪超XX

调查数据:多数自考毕业生工作收入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在工作后选择自考的被调查者中,4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46.44%月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13.7%。自考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收入情况比在职自考毕业生更好,18.5%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月收入XX元以上的占34.8%,56.17%的被调查者的月收入在1000元至XX元之间,而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仅占9%。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分析认为,在目前大学毕业生起薪越来越低的现实下,自考生的工资水平却出现了增长。这是因为自考生很多是在工作了一段时间有了工作经验后,去考取更高的学历。在拥有了经验和学历之后,他们肯定会选择高于原来岗位工资的目标跳槽,工资也就实现了步步高。

就业状况好于科班生

调查数据:数据显示,我省XX年毕业后才就业的自考毕业生绝大多数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95.2%被调查者在毕业当年就实现了就业,3.3%于XX年就业,1.5%于XX年实现了就业。

部门分析:根据调查数据,省自考办分析认为,XX年我省自考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不少自考毕业生原本是专科在读生,在学校里一边上大专课程,一边通过自考拿本科文凭,毕业时就有了两本文凭。这是不少自考毕业生找工作容易的原因之一。

近两成毕业后得到升迁

调查数据:18.3%的被调查者自考毕业后在工作职务上有了提升。高级管理人员的比例由毕业前的0.7%上升到1.9%,中级管理人员比例由毕业前的14%提高到毕业后的22.3%,一般员工由毕业前的79.1%下降为69.6%。

部门分析:省自考办有关人士认为,现在不少自考生来自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自考所学专业对个人的就业或职务(职称)升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地位仍不如科班生

篇4

一、实习目的和实习要求

1、实习目的

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们才刚刚步入社会,还没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于很多社会知识还处于懵懂状态。这时我们需要寻找实习单位,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以便适应社会环境,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会计,不仅仅需要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它更注重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掌握财会优秀人才所需的专业技能,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经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成为工作中的积极分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争取成为财会专业的优秀人才。

2、实习要求

进入潮安县昌盛粮油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会计助理的我,首先要求自己要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友好相处;戒骄戒躁,做好本职工作。会计每天面对的都是些枯燥的数据,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要耐心,才不会容易出错。我们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耻下问,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我们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虚心好学,善于查漏补缺和总结经验;我们要懂得良好沟通和具备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1、实习单位

金石昌盛粮油有限公司,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配送企业。在潮汕地区享有盛名。

公司主要为产粮区米厂代销粮食,为粤东地区各地粮油批发商提供代购业务,并为工厂、学校、食品厂、餐饮酒店、膳食服务公司等终端用户进行厂家提供直供的服务,无任何中间环节,节约成本,保证品质。

2、岗位介绍

我所在的实习岗位是会计助理,岗位职责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会计核算,协助会计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2、熟练操作用友财务软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对账、结账,生成财务报表;

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编写账务所需的领料单、入库单、出仓单、收料单等

5、熟悉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特别是WORD文档和EXCEL表格;

6、负责支票的填写,银行汇款工作;

7、按时报送统计局报表;

该岗位要求我能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熟练操作用友财务软件,熟悉汇款、提现等与银行相关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我觉得最难也让我最烦的便是分各种原始单据,也就是各种原始凭证,有时会分不清那些原始凭证应该列入那些科目,列入那些二级科目。在学校中学的大多是理论,也有很多实训,但是接触到的原始凭证相对比较有限,各种各类的原始凭证的种类又极其的繁多,这时就必须给自己充电了,翻阅以前的会计基础书,给自己来个温故;到中华会计网上查看一些新的会计知识,有时书本的知道比老旧;请教同事,会计这个行业经验是很重要的;也会对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再利用周未的时间对那些知识点加以归类总结,加强记忆。

刚开始接手单据的时候,不懂的怎么看单据只要有单就收,单据的种类有很多收料单、出仓单、送货单、退货单、各种费用单

见单就收做法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单据也收了下来,记最严重的一次是收料单与送货单上的金额不一样还给收下了,结果出纳按照收料单上的款数打款给供应商,打了三千多元给供应商,幸好做账的同事在记账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时假,供应商也是老顾客。如果这个金额不是多了三千元,而是而是三千万,然后又是进了一个不是那么好话说的公司,对一个企业来说这个影响谁都不敢想像的,做会计这真的要很小心很小心,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直接一个企业的命运的结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一次还犯原则性的错误,主管真的有告诉我,送货单是要和收料单一起,结果刚好一个仓库新来的同事把送货单送过来了却没有把收料单一起有给我,我以为她们不会这样子的,我也没有太留言,就让她把单据留下来了,最后造成一连串的问题,月未盘点就会发现原料盘盈了,供应商又在问为什么发货过来那么久了还不付款,然后就要拼命使力的找原因,翻回以前的那些单据重新核对。出纳因为只见送货单没有收料单就没有把余款付还供应商,因为还没有付款,供应商也没有开增值税发票过来,结果就造当月的税负变高,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的流动问题,没能及时付款也影响到了公司的信誉,小小的细节问题,结果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自己做完手头上事后也会主动的询问同事要不要帮忙,其实是想借些机会多学点东西,结果到是帮了不多的倒忙。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月初,出纳的同事很忙在做银行人余额调节表,有一位出差的同事回来报销差旅费,我见他们主管签名了,单据没有什么问题,就帮着梳对一下总额,出纳的同事也没有再看就直接把钱付给他,后来出纳把那些单据拿给做账的同事才发现,那个单据里有一张是个人家庭抬头的话费单,这些是不可以算进公司的费用里的,钱又给人家,难不成去要回来。财务经理没少把我们骂的,最后看金额不是很大,把他列入了员工的福利里进去。

我也要做一些出纳的事,助理助理吗,就是从最基层开始,不断的学习。当然学习填写支票,因为经常要去银行汇款,必须填银行进账单、支票、业务委托书等。我了解到对于同城汇款,需要填写的是银行进账单和支票,而对于异地汇款,只需要填写业务委托书。银行对支票填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要求你字迹清晰无误,而且要求所盖的印章也要清晰,不能模糊。因此,我必须在熟练掌握支票正确的填写方法的同时把印章盖得漂漂亮亮的。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做的都是模拟的实训,可从来没填写过真正的支票,更别说盖章了。记得那时的我在写支票的时候非常紧张,生怕写错一点,但是毕竟是第一次,终究由于太紧张,我真的写错了,幸好出纳能体谅我,没有批评我,只是让我把支票作废掉,重新写一张。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下次写的时候一定要镇定,不能慌。但是还有重要的一步:盖章。所盖的章要清晰,不能有一点模糊,不然银行是不受理的。所以盖章的时候一定要镇定,如果紧张手一抖的话所盖的章就不能过关了。支票上不仅要盖公章,还要盖私章。我觉得公章还好盖点,能够盖得很清晰,但是私章不太好拿,很难盖得清晰。学会填写支票,还要去跑银行汇款,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去哪里拿手续费的回单、来汇和结汇的单、核销单等。

时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我的心中一直对自己方法比问题多,坚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对于刚进入工作环境的我们,遇到问题或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每天面对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一不小心就容易出差错。例如容易把数字写多一位或写少一位,而在做会计分录的时候容易把借贷方向写反。但是错了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我们要知错能改。会计是项细微的工作,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完成本职工作。

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做出以下的总结:

1、从事财务工作,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财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能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从事财务工作,我们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以一个个精准的数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以准确地数字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

3、从事财务工作,我们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在工作中,往往我们都要向各部门的同事收集会计信息,向上级领导汇报会计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报送会计信息。所以,在与不同人员打交道时,要特别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虽然会计本身是项很繁琐的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数据,也许会令很多人感到厌烦。但是每项工作都有它本身的趣味所在,想往财会方面发展的我们,应当发掘其中的乐趣,热爱这份事业,才能有所成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前提,理论联系实践是关键,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是保障。这几个月的实习给我的感触很深,它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事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看清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要想在财会方面有所作为,我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细心、耐心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人际关系与工作能力同样重要,有时更甚于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机遇,带来成功。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便在工作中获得他人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五、对本专业教学方式和所开设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2、完善课程的开设,可提前开设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3、增加和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实践,学以致用;

篇5

一、实习目的和实习要求

1、实习目的

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们才刚刚步入社会,还没有一定的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对于很多社会知识还处于懵懂状态。这时我们需要寻找实习单位,需要不断为自己充电,以便适应社会环境,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会计,不仅仅需要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它更注重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掌握财会优秀人才所需的专业技能,不断地总结经验,积累经验,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成为工作中的积极分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争取成为财会专业的优秀人才。

2、实习要求

进入潮安县昌盛粮油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会计助理的我,首先要求自己要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与同事友好相处;戒骄戒躁,做好本职工作。会计每天面对的都是些枯燥的数据,这就要求我们要细心、要耐心,才不会容易出错。我们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不耻下问,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有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我们要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虚心好学,善于查漏补缺和总结经验;我们要懂得良好沟通和具备团队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为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1、实习单位

金石昌盛粮油有限公司,是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粮油配送企业。在潮汕地区享有盛名。

公司主要为产粮区米厂代销粮食,为粤东地区各地粮油批发商提供代购业务,并为工厂、学校、食品厂、餐饮酒店、膳食服务公司等终端用户进行厂家提供直供的服务,无任何中间环节,节约成本,保证品质。

2、岗位介绍

我所在的实习岗位是会计助理,岗位职责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会计核算,协助会计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2、熟练操作用友财务软件,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记账、对账、结账,生成财务报表;

3、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4、编写账务所需的领料单、入库单、出仓单、收料单等

5、熟悉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特别是WORD文档和EXCEL表格;

6、负责支票的填写,银行汇款工作;

7、按时报送统计局报表;

该岗位要求我能够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熟练操作用友财务软件,熟悉汇款、提现等与银行相关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在这两个月的实习中,我觉得最难也让我最烦的便是分各种原始单据,也就是各种原始凭证,有时会分不清那些原始凭证应该列入那些科目,列入那些二级科目。在学校中学的大多是理论,也有很多实训,但是接触到的原始凭证相对比较有限,各种各类的原始凭证的种类又极其的繁多,这时就必须给自己充电了,翻阅以前的会计基础书,给自己来个温故;到中华会计网上查看一些新的会计知识,有时书本的知道比老旧;请教同事,会计这个行业经验是很重要的;也会对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再利用周未的时间对那些知识点加以归类总结,加强记忆。

刚开始接手单据的时候,不懂的怎么看单据只要有单就收,单据的种类有很多收料单、出仓单、送货单、退货单、各种费用单

见单就收做法把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单据也收了下来,记最严重的一次是收料单与送货单上的金额不一样还给收下了,结果出纳按照收料单上的款数打款给供应商,打了三千多元给供应商,幸好做账的同事在记账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时假,供应商也是老顾客。如果这个金额不是多了三千元,而是而是三千万,然后又是进了一个不是那么好话说的公司,对一个企业来说这个影响谁都不敢想像的,做会计这真的要很小心很小心,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带来的后果有可能是直接一个企业的命运的结束,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还有一次还犯原则性的错误,主管真的有告诉我,送货单是要和收料单一起,结果刚好一个仓库新来的同事把送货单送过来了却没有把收料单一起有给我,我以为她们不会这样子的,我也没有太留言,就让她把单据留下来了,最后造成一连串的问题,月未盘点就会发现原料盘盈了,供应商又在问为什么发货过来那么久了还不付款,然后就要拼命使力的找原因,翻回以前的那些单据重新核对。出纳因为只见送货单没有收料单就没有把余款付还供应商,因为还没有付款,供应商也没有开增值税发票过来,结果就造当月的税负变高,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的流动问题,没能及时付款也影响到了公司的信誉,小小的细节问题,结果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自己做完手头上事后也会主动的询问同事要不要帮忙,其实是想借些机会多学点东西,结果到是帮了不多的倒忙。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个月初,出纳的同事很忙在做银行人余额调节表,有一位出差的同事回来报销差旅费,我见他们主管签名了,单据没有什么问题,就帮着梳对一下总额,出纳的同事也没有再看就直接把钱付给他,后来出纳把那些单据拿给做账的同事才发现,那个单据里有一张是个人家庭抬头的话费单,这些是不可以算进公司的费用里的,钱又给人家,难不成去要回来。财务经理没少把我们骂的,最后看金额不是很大,把他列入了员工的福利里进去。

我也要做一些出纳的事,助理助理吗,就是从最基层开始,不断的学习。当然学习填写支票,因为经常要去银行汇款,必须填银行进账单、支票、业务委托书等。我了解到对于同城汇款,需要填写的是银行进账单和支票,而对于异地汇款,只需要填写业务委托书。银行对支票填写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仅要求你字迹清晰无误,而且要求所盖的印章也要清晰,不能模糊。因此,我必须在熟练掌握支票正确的填写方法的同时把印章盖得漂漂亮亮的。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做的都是模拟的实训,可从来没填写过真正的支票,更别说盖章了。记得那时的我在写支票的时候非常紧张,生怕写错一点,但是毕竟是第一次,终究由于太紧张,我真的写错了,幸好出纳能体谅我,没有批评我,只是让我把支票作废掉,重新写一张。我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下次写的时候一定要镇定,不能慌。但是还有重要的一步:盖章。所盖的章要清晰,不能有一点模糊,不然银行是不受理的。所以盖章的时候一定要镇定,如果紧张手一抖的话所盖的章就不能过关了。支票上不仅要盖公章,还要盖私章。我觉得公章还好盖点,能够盖得很清晰,但是私章不太好拿,很难盖得清晰。学会填写支票,还要去跑银行汇款,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去哪里拿手续费的回单、来汇和结汇的单、核销单等。

时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我的心中一直对自己方法比问题多,坚决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实结及体会

对于刚进入工作环境的我们,遇到问题或犯错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每天面对的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一不小心就容易出差错。例如容易把数字写多一位或写少一位,而在做会计分录的时候容易把借贷方向写反。但是错了不要紧,最主要的是我们要知错能改。会计是项细微的工作,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完成本职工作。

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做出以下的总结:

1、从事财务工作,我们必须具备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财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我能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2、从事财务工作,我们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以一个个精准的数字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种会计核算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以准确地数字反映企业的发展情况。

3、从事财务工作,我们要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在工作中,往往我们都要向各部门的同事收集会计信息,向上级领导汇报会计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报送会计信息。所以,在与不同人员打交道时,要特别注意沟通方法,协调好相互间的工作关系。

虽然会计本身是项很繁琐的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数据,也许会令很多人感到厌烦。但是每项工作都有它本身的趣味所在,想往财会方面发展的我们,应当发掘其中的乐趣,热爱这份事业,才能有所成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前提,理论联系实践是关键,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是保障。这几个月的实习给我的感触很深,它让我懂得了更多做事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看清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要想在财会方面有所作为,我必须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细心、耐心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人际关系与工作能力同样重要,有时更甚于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机遇,带来成功。所以我们应不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便在工作中获得他人更多的帮助与支持。

五、对本专业教学方式和所开设课程的建议与思考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2、完善课程的开设,可提前开设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3、增加和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实践,学以致用;

篇6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长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89-03

A Report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s

――Based on Yangtz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GUO Qi-wei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graduates in Yangtze University to research into the curriculums setting, arrangements for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mastery, the state of student learning ethos,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llege managerial, the state of faculty, basic conditions of teaching facilities,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in social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and so 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efects of present talent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were work ou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jors; undergraduates student; quality survey; Yangtze University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笔者于2009年7月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420份,收回389份,经整理得到有效问卷363份。以下是对该次问卷调查进行的讨论分析。

1 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评价

1.1 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与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办学指导思想是专业发展的灵魂,是专业成长的路径,它决定专业发展的方向。对长江大学农科类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表明,毕业生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的评价中,评价办学思想“非常明确”的有21.35%;“比较明确”的占 53.94%;“基本明确”的占24.71%。这些数据显示,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1]是十分明确的。调查还显示,86.78%的毕业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投“满意”票,88.43%的毕业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投“满意”票;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配备的师资队伍[1]情况的评价中,认为“非常合理”的有9%;“合理”的有54.69%;“基本合理”的占36%;“不合理”的占0.31%;这是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肯定。一直以来,长江大学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配置和培养,特别是在农科类专业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中,千方百计地加大投入来引进人才,如成功引进楚天学者、生态学权威教授等多人;为农学类专业的博士点学位授权申报成功打下坚实基础的师资队伍。但也有部分农科类新专业开设的时间短、师资力量尚跟不上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需求,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农科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

1.2 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设施情况

调查中,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农科类专业的基本教学设施(包括教室、语音室、图书馆、运动场及体育设施等)[2]对教学的支持力度的满意度评价,结果为:60.06%的学生认为“能基本满足教学要求”37.08%的“能满足教学要求”2.86%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自1977年开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招生规模从小到大,随着该专业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并趋于稳定,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研究迅猛发展,每年都在不断地添置教学仪器设备,但还是难以满足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求,今后学校应下大力气对教学设施进行逐步分批的更新,努力适应教学的需求。

1.3 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安排情况

专业课程设置[3]及教学实践活动[4]安排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及发展高度,因此学校很重视此项工作,努力探讨并优化农科类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活动[1]的安排。调查数据(见表1)表明,毕业生评价农科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94.38%,“不合理”的占5.62%。

对教学实践活动安排方面的调查显示,评价“较好”及“很好”的占73.28%,“一般”的占24.72%,“有问题”的占2.00%。表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总体来说是合理的,但是课程建设的前瞻性不够,存在的问题在于课程的建设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

1.4 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与使用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况

教学内容[2]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被调查毕业生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的评价表明,达“较好”及“非常好”以上的占67.62%,评价“一般”的占33.34%,“较差”的占2.04%。

关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材建设与使用情况,被毕业生评价为“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83.29%,“不合理”的占6.71%。表明学校的教材建设已深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内容。如今,每天都有新事物或科学理论涌现,书本知识的更新可能难以赶上现实需求的速度,学校应联系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学校更应投入力量做好教材的引进和编写工作,并密切关注农科类专业的发展态势。

在对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调查中(见表5),评价“基本合理”及以上的占到99.60%,这种好评说明学校的专任老师基本上每节课都做到了认真备课并能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讲解,课件基本上都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图文并茂,做到了通俗易懂。学生会因采取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参与到了教学当中,收到了良好效果,这表明在教学上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是正确有效的。

1.5 农科类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及学习风气情况

长江大学的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对专业的基本理论及技能[2]掌握如何?调查情况显示,基本理论掌握“较好”与“很好”的占91.01%,“不好”的占8.99%;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与“很好”的占88.77%,“不好”的占11.23%。

分析表明,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基础和专业思想稳定程度有关,由于农科类专业的学生知识掌握基础相对较弱,加上农业科学生产的经济附加值不高,从事农业的工作者待遇普遍较低,社会对农业的反哺不够,学生普遍从小就想跳出“农门”,造成心理上会抵制学习农科类专业[5],自我学习规划和目标缺乏,造成“学习风气”(“不太好”的占有12.36%,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授课教师的上课积极性。

因此学校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经常举办农科类专业领域的讲座,加大农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为大学生指明奋斗目标,激发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1.6 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

从调查的“您认为农科类专业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结果来看,需要加强的方面依次为(从高到低排序):实践环节(48.31%)专业知识(23.60%)基本理论(16.85%)知识更新(11.24%)[4]。农科类专业的教学改革[2]情况(见表10),评价“能基本适应发展的需要”及以上的占87.64%, “措施不够得力,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占12.36%。

以上数据表明,农科类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农业发展对高校培养的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但量要多且质要优,人才市场提出了高校应在大力加强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深入进行农科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应让农科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扎实学习专业课,另一方面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反过来,学校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学习,多利用实践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校农科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措施,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建立起多个试验基地,为学生实战操练提供更多的场所及设备,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与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掌握。努力培养社会适应力强,专业视野宽,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促进农科类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1.7 农科类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

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见表11),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强度排序为:“有一定的社会声誉”(48.43%)“社会声誉一般”(30.47%)“有较高的社会声誉”(18.00%)“没有什么社会影响”(3.10%);其中有“有一定的”及“有较高的”社会声誉的比例占到了66.43%,说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质量是有保障的,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是得到社会认可的。

2 讨论与分析

1)经过对长江大学农科类毕业生及所在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长江大学毕业生的吃苦耐劳、勤奋好学、专业知识比较扎实、综合素质高及社会适应力强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1]。数据显示,农科类专业毕业生有一部分选择了自主创业,但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则在公司、企业任职。一定的时期之后,他们在用人单位担任了中层以上干部或技术骨干的占到了六成多;用人单位认为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非常好”的占17.24%,“较好”的占81.03%;认为文化素质“非常好”的占24.14%,“较好”的占72.41%;认为心理素质[5]“非常好”的占17.24%,“较好”的占70.69%;思想道德素质[3]“非常好”的占24.14%,“较好”的占67.24%;认为农科类专业基础“非常好”的占22.41%,“较好”的占67.24%;评价“有团队精神”[4]的达到了72%以上。这些数据表明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证明长江大学对农科类专业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1]培养目标的落实是成功的。

2)用人单位也通过农科类专业毕业生的表现,对长江大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研联系生产”、“以综合性大学的要求和标准实施,创建湖北省一流的大学”、“教学应紧扣社会发展需求,科研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应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多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法律知识的普及,让他们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有用之材”、“教学上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科研上应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向外界推广学校的成果,学生工作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显示了社会各界对长江大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说明了农科类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应学习好专业知识,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

3 结语

长江大学一直本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投入,以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更多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的目标在办学,这将是长江大学永恒不变的办学宗旨,并会根据来自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金科,李应军. 长江大学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社会评价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58-159.

[2] 刘金科. 长江大学毕业生对教学工作评价调查报告[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11-12.

[3] 赵 铁,朱少雄. 广西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研究[J]. 高教论坛,2003(2):145-149.

篇7

关键词:中职毕业生;计算机;问卷调查;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164-04

为深入了解我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就业岗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等进行评估,进一步改革现有课程教学体系,使之更适应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对我校近四年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本次调研的重点是了解应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行业分布、工资水平,以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等。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2008届~2011届的计算机类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此次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334份,有效问卷304份。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全面,其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出我校毕业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专业水平等情况,以及就业工作现状。从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可看出我校教学、管理、就业指导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研究采用SPSS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全面透彻,结果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毕业生的岗位分析。

(1)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分析。图1给出了毕业生从事的行业类别分布情况,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事计算机类工作及升大专的人数所占比例较高,可见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相关性较好。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7.2%,已经从事管理岗位的占9%。由此说明,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且素质较高,提升较快,就业质量较好。

(2)工作薪酬情况分析。在回收的毕业生调查问卷中,有251人说明了薪酬的基本情况。从图2可以看出,工资在4000元以上的占3%,经调查,这些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很高。在2000~4000元之间占67%,2000元以下的占30%。经加权平均分析,学生就业的平均工资为2444元。该工资水平符合深圳市2011年各区工资指导价位。从行业角度看,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超过深圳市工资指导价位的低位数,但低于中位数水平。这也说明,学历偏低对工作的薪酬和个体的未来发展等有一定的影响。

2.就业表现。

(1)毕业生对岗位的胜任程度。完成工作任务情况的调查中,从图3的数据可以看出,能够超额完成任务的毕业生占19%,能够完成任务的占59%,基本能完成任务的占22%,不能完成的为0。这说明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任务。

(2)毕业生对自身素质及个人能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素质、能力整体上比较好及很好。例如,可以很顺利地与领导、客户等进行沟通交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毕业生自我评价很好的前3位能力有:道德品质与修养占44%、爱岗敬业占7%、自我管理能力占37%。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德育课程和集体活动的培养,基本能够顺利完成沟通和交际工作。但是,仍有5%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沟通,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3)毕业生对目前工作岗位的满意度。通过图4中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本满意以上的占89%。说明经过至少一年的适应期,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有所提高。其中,不满意的原因有薪酬低、不能实现自我、没有充足的个人时间等。该调查结果比较符合目前中职毕业生对于自身工作岗位的态度,尤其是工作一两年的毕业生,他们大多能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4)影响学生就业因素。从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如图5和图6,学生认为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技能、交际、特长和外语,其比例分别为31%、20%、15%、14%。所以,在教育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加强交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发挥专长,提高外语水平。

毕业生的问卷中还反映出就业所面临的困难。图6给出了相关的统计数据,排在前3位的是对岗位不了解占21%、对社会不了解占16%、能力不足的占15%。其他因素还有缺乏求职技巧的占13%、就业信息不畅等占12%。

(5)工作中的个人发展情况。在毕业生工作后的晋升情况分析中,升过职的占48%,没有升过职的占52%。而在对工资增长情况的调查中,有65%的人工资得到提升,没有提升过的占35%。这说明,毕业生的能力、工作态度基本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调查还发现,多数学生对今后的发展及规划不明确甚至没有,只有少数学生在这方面有考虑或规划。针对这一统计结果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必要对在校生加强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尤其如何科学规划自身的发展。

3.学生反馈的意见。

(1)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所学课程与未来工作帮助程度关联的调查结果来看,如图7,很有帮助的占12%、比较有帮助的占27%,二者共占39%;略有帮助和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1%和20%,二者占61%。该数据可以说明,近几年,我校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问题,实用性不强,针对性不够,需要作大幅度的改革。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图8可以看出,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深度,拓宽专业广度,加强实操能力训练,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精神。

(3)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了正面评价。图9中的数据显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23%和21%、基本满意者占36%、不满意的占18%,该比例偏高。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学校在就业推荐时受能力所限;二是深圳区域经济特点影响:不少学生习惯于创业,不愿意从事流水线等劳动密集型工作;三是部分富二代子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学校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外,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

三、调查结果的启示

通过对毕业生的调查分析,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岗位要求,课程和岗位基本相关。毕业生的工资薪酬基本达到深圳市平均水平,能够升职,工资也有所提升,但提升空间不大。针对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对于毕业生如何向高层次发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如何继续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并结合我校实际,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课程体系亟须完善。课程的调整既要着眼于学校的办学条件,更要着眼于社会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外语、公关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合理调整现行课程体系,让课程真正与岗位对接,帮助学生适应岗位要求。

2.重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要以适应岗位需求为中心,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在强化技能训练时,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刚参加工作时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不能继续上升,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及综合发展的基础;还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加大创业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远大理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3.加强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可开展各种增强竞争意识的教育活动,如开办模拟招聘会,举行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讲座,让学生认知自己与社会需求的差距,提高竞争意识。并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就业心理讲座等。心理素质在求职过程中最为重要,在走向社会之前,有必要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以便尽快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4.加强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及时搜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典型学生的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实施性计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永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近四届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2,(1).

[2]刘延岭等.高职高专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5).

[3]彭涛.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毕业生为例[J].文教资料,2010,(26).

[4]张丽.浅析中职计算机专业如何适应学生就业需求[J].福建电脑,2012,(1).

[5]王永中等.用人单位针对高职毕业生的用人标准调查[J].管理学家,2010,(10).

[6]唐玲妮.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探讨[J].广西教育(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0,(15).

篇8

一、调查对象

1、农业中学对种植类、养殖类年毕业学生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

二、调查内容

1、毕业生基本情况

2、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4、用人单位、毕业生对教学的建议

三、调查方式

(一)问卷法

经毕业生本人答填后返回;向用人单位发放《农业中学用人单位情况调查表》,经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答填并盖章后返回。毕业生每班发放,回收26份。

(二)电话访谈法

(三)座谈法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用人单位性质分析

今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表明:随着家经济结构和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转变,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在被调查的毕业生当中,在私营企业工作,占到被调查人数的50.71%。这与私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用人门槛低有很大关系。相反,毕业生进入有、集体和机关事业单位则相对比较少。

(二)就业单位规模分析

在今年的毕业生调查中,系学生超过半数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位工作,单位规模主要集中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企业,本次调查的毕业生在这两类单位工作的分别占到36.5%和34.6%。其余100—500人占到15.1%,500—1000人占到9.5%,有4.3%的毕业生工作单位规模超过1000人。

(三)月收入情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中,近几年的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1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最多,达到38.2%,其次为1000—1500元达到31.2%,另外在本次调查的毕业生当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在被调查的毕业生里面有18人月收入超过2500元,占到总数的6.47%。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高收入者比例有一定的提高。

(四)工作流动性分析

正常的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过于频繁的人才流动也会给正常的经济发展带来阻碍。今年的调查表明:系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统计中发现共有75.5%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其中更换过一次单位的占有48.2%,更换过二次和三次的分别占15.8%和7.3%。另外有4.2%的毕业生更换工作岗位有3次以上。

(五)专业对口情况分析

从调查的结果中发现,系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对口者占35.5%,基本对口者占41.8%,两者之和为77.3%;而有22.7%的毕业生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对口,造成这种原因的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扩散,导致就业压力加大,本专业对毕业生需求量萎缩,学生就业的难度加大,有些降低就业标准和预期。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评价

(一)用人单位对院毕业生称职情况的评价

对用人单位情况的调查,们分两部分进行分析。一是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总体表现分析,二是用人单位对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方面分析。

1、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总体表现分析

对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调查,通过图六可以发现用人单位对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比较好,其中优秀的达到41.5%,称职的达到43.80%,两项相加已达到了85.3%。另外基本称职有13.6%,不称职比率为1.10%

2)、用人单位对系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方面分析

通过表一发现,系毕业生在计算机能力、思想道德、业余爱好、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认可的。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以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可,而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方面相对较差,自学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评价为一般的分别占到26.5%、20.5%和24.7%。

六、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分析

1、毕业生工作环境调查

从调查中发现,系近几年的毕业生工作环境较好,在调查的学生当中有75.2%的学生认为工作环境很好,工作环境一般的有18.5%,工作环境差的仅为6.3%。

2、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今年院组织老师对大量的毕业生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发现院前几年的毕业生当中,有很多人在事业上一定有了较大成就。有很多学生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或者单位领导,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另外从调查的结果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情况来看,们学生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学生的能力得到所在单位的认同。这无疑是对系学校工作的最大肯定,也从一个方面说明系的教学质量在全系所有老师的努力下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八、调查结果对们的启迪

通过本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系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学生素质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质量较好。但是系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值得们去注意,特别是外语水平、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方式来加强薄弱环节的提高,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综合素质教育,这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抓好综合素质教育,就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的建设

系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毕业生人数逐年不断增多,就业压力随之增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就业市场的建设不够齐全,没有与企业建立长期关系。第二、招生专业设置前瞻性不够,有些专业设置时课程和实训够用,但三年后有些意料之外的变化。

3、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指导作为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们要在以往的工作上加大力度。此前们在日常就业指导之外,们经常邀请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的老师为们的毕业生开设相关的就业讲座,因为此种模式受利范围比较小,所以们在日后的工作中把就业讲座贯穿大学三年,除邀请学校的老师外,们还将邀请邀请一些教育、人事部门分管人才资源的负责人,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人事经理与在校大学生分享就业经验与成长的经历;组织大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学校、走进管理部门、走进行业、走进市场。与此同时,们还要加强学院就业网的利用率,加大就业网的宣传,进而提高系就业指导工作的效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