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珍珠鸟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3-13 11:09:35

珍珠鸟教学设计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1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采取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通过自由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读通课文。

3.初步感知珍珠鸟的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相处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听鸟鸣引出课题,初识珍珠鸟

1.(播放鸟儿的录音)这声音好听吗?这么如音乐般动听的声音就是鸟儿们发出的。你们喜欢鸟儿吗?

2.今天也有一只可爱的鸟儿飞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认识一下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2.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再想想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呢?

4.大家通过讨论交流,大体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

课文先写“我”为珍珠鸟创造了________的生活环境;接着写小珍珠鸟的________及它由怕人到________的过程;最后揭示________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老师想细细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识字的情况。

1.这里有一组词语考考大家。

出示:笼子 一卷干草 垂蔓蒙盖

学生读。

(1)这里加点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读正确。

(2)那什么是“垂蔓”“绿蔓”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来想一想。

学生说,教师点拨。

(3)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在课文中这三个词都和珍珠鸟的巢有关。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大家说说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巢。(舒适、温暖、安全)

(4)这舒适、温暖、安全的巢是“我”送给鸟儿的一份礼物。从中你看出作者对珍珠鸟怎样?让我们把作者这份深深的爱告诉给鸟儿。一起读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5)不久,绿蔓丛中传出了清脆的鸣叫。有小鸟了,这需要我们一起“拨开”绿蔓来看看。

(课件出示“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拨”这个生字。用手拨,因此“拨”字是提手旁,右边特别要注意是个“发”字。“拨”和“拔”这两个字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区分。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跟老师一起写。(教师边板书边提示书写要点)

2.“拨开绿蔓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雏儿”“蓬松的球儿”。谁来读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2)这样读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它。齐读第三段,把我们对它的喜爱和它的可爱读出来。

3.过渡语:小家伙长得小巧可人,它的胆子也挺小的。在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它会有哪些变化呢?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我用啄两下我的手指。

这段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一会儿”“起先”“渐渐地”“后来”等)有了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这段话层次就非常清晰了。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家边听边注意感受小珍珠鸟是怎样离“我”越来越近的。

4.过渡语:有了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充满生机了。引读: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再后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出示课本插图)。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一幅画面的?谁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多么和谐宁静的一幕啊!“案”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案”的意思。

(2)让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中去,一起给这一幅图片配音。(指导读到后面要轻一点,不要把小珍珠鸟惊醒了)一起来读一读。

(3)看着图,读了这一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呢。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4)“信赖”是什么意思?

刚刚同学们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但是理解不够准确,老师在这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用逐字解词法来理解。“信”是指信任,“赖”是指依赖。在生活中你对什么人依赖?“信赖”就是信任并且就像对父母一样依赖。

四、小结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2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相处的境界,产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听鸟鸣引出课题,初识珍珠鸟

多媒体播放鸟儿的视频及声音,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生齐读课题。课件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感受珍珠鸟的美丽、可爱。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2.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再想想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

课文先写“我”为珍珠鸟创造了________的生活环境,接着写小珍珠鸟的及它由怕人到________的过程,最后揭示________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老师想细细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识字的情况。

1.这里有一组词语,想考考大家。

出示:笼子、一卷干草、垂蔓蒙盖

⑴学生读词语,教师相机更正,特别要指导读好加点的字。

⑵重点让学生理解的“蔓”和“笼”字的意思。

(3)让学生读一读这三个词语。教师引导:

在课文中,这三个词都和珍珠鸟的巢有关。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大家说说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巢。(舒适、温暖、安全)

(4)这舒适、温暖、安全的巢是“我”送给鸟儿的一份礼物。从中你看出作者对珍珠鸟怎样?让我们把作者这份深深的爱告诉给鸟儿。一起读读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

引导学生学习“拨”字:“拨”是用手完成的动作,所以是提手旁,右边特别要注意是个“发”字。“拨”和“拔”同学在书写时要区分(课件出示)。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跟老师一起写(边板书边提示书写要点)。

2.拨开绿蔓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⑴第三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雏儿”“蓬松的球儿”。谁来读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⑵这样读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它。齐读第三段,把我们对它的喜爱和它的可爱劲读出来。

3.过渡语:小家伙长得小巧可人,它的胆子也挺小的。在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它会有哪些变化呢?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起先,这小家伙……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这段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一会儿”“起先”“渐渐地”“后来”等)有了这些表示时间词,这段的层次就非常清晰了。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家边听边注意感受小珍珠鸟是怎样离“我”越来越近的。

(4)过渡语:有了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充满生机了。

引读:白天――(学生读);傍晚——(学生读)

再后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出示课本插图)。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一幅画面的?谁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多么和谐宁静的一幕啊!“案”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案”字的意思。

(2)让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中去,一起给这一幅图片配音。(指导读到后面要轻一点,不要把小珍珠鸟惊醒了)一起来读一读。

(3)看着图,读了这一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呢。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4)“信赖”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点评。介绍逐字解词法:“信”是指信任,“赖”是指依赖。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对什么人最依赖?(父母)“信赖”就是信任并且就像对父母一样依赖。

指导学生写好“赖”字。

四、小结

课文是指谁信赖谁呢?“我”又是怎么做的让它这么信赖我的呢?下堂语文课我们将从这一角度进一步展开学习。

五、集中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读一读。开火车读、齐读。

2.这些红色的字是这一课要求我们会写的字。我把它们这样排列。同学们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排列?(学生说,教师归纳)刚才我们一起认真观察字形、结构、笔画、笔顺等的特征,这就是读帖。照着范字写,就是临帖。读帖要看清楚,临帖要写准确。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3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采取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通过自由读、全班读、个别读等方式读通课文。

3.初步感知珍珠鸟的可爱、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相处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听鸟鸣引出课题,初识珍珠鸟

1.(播放鸟儿的录音)这声音好听吗?这么如音乐般动听的声音就是鸟儿们发出的。你们喜欢鸟儿吗?

2.今天也有一只可爱的鸟儿飞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就是“珍珠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下面就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认识一下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家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

2.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读的长句多读几遍,再想想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

3.读了课文,大家知道课文围绕珍珠鸟写了什么呢?

4.大家通过讨论交流,大体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按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

课文先写“我”为珍珠鸟创造了 的生活环境;接着写小珍珠鸟的 及它由怕人到 的过程;最后揭示 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再读课文,读通课文

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下来老师想细细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读书识字的情况。

1.这里有一组词语考考大家。

出示:笼子 一卷干草 垂蔓蒙盖

学生读。

(1)这里加点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引导学生读正确。

(2)那什么是“垂蔓”“绿蔓”呢?(课件出示图片)让我们看着图来想一想。

学生说,教师点拨。

(3)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在课文中这三个词都和珍珠鸟的巢有关。这是一个怎样的巢呢?谁来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大家说说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巢。(舒适、温暖、安全)

(4)这舒适、温暖、安全的巢是“我”送给鸟儿的一份礼物。从中你看出作者对珍珠鸟怎样?让我们把作者这份深深的爱告诉给鸟儿。一起读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5)不久,绿蔓丛中传出了清脆的鸣叫。有小鸟了,这需要我们一起“拨开”绿蔓来看看。

(课件出示“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拨”这个生字。用手拨,因此“拨”字是提手旁,右边特别要注意是个“发”字。“拨”和“拔”这两个字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区分。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跟老师一起写。(教师边板书边提示书写要点)

2.“拨开绿蔓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中有两个词语比较难读:“雏儿”“蓬松的球儿”。谁来读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2)这样读这两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去看看它。齐读第三段,把我们对它的喜爱和它的可爱读出来。

3.过渡语:小家伙长得小巧可人,它的胆子也挺小的。在与作者相处的日子里,它会有哪些变化呢?请大家看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起先,这小家伙只在……我用啄两下我的手指。

这段话中有一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你发现了吗?(“一会儿”“起先”“渐渐地”“后来”等)有了这些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这段话层次就非常清晰了。谁来读读这段话?大家边听边注意感受小珍珠鸟是怎样离“我”越来越近的。

4.过渡语:有了小家伙的存在,小屋也变得充满生机了。引读: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再后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出示课本插图)。课文哪一段是描写这一幅画面的?谁来读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1)多么和谐宁静的一幕啊!“案”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案”的意思。

(2)让我们把这个词放到课文中去,一起给这一幅图片配音。(指导读到后面要轻一点,不要把小珍珠鸟惊醒了)一起来读一读。

(3)看着图,读了这一自然段,联系下文想一想:可以用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呢。

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4)“信赖”是什么意思?

刚刚同学们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但是理解不够准确,老师在这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用逐字解词法来理解。“信”是指信任,“赖”是指依赖。在生活中你对什么人依赖?“信赖”就是信任并且就像对父母一样依赖。

四、小结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4

《珍珠鸟》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18课的内容。课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它与“我”和睦相处了,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在讲授这篇课文时,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抓住语文学科“以情动人,以情为主线”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从而真正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一、激情引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善于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更形象、更直观,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语文学习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教师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师问:生活中你见过什么鸟?有谁见过珍珠鸟?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带来了几只珍珠鸟,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出示珍珠鸟图片)

(2)学生欣赏珍珠鸟的图片,同时听教师介绍珍珠鸟的相关信息。

(3)师问:珍珠鸟是一种( )的鸟。

(4)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说一说:美丽的鸟、可爱的鸟、羽毛艳丽的鸟、胆小的鸟、体态较小的鸟……

因为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珍珠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样子,所以笔者运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在头脑中留有印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悟情想象

语文学习具有重体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去经历、去体验,在朗读中悟情,在想象中创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信息技术具有融多种方式和手段于一身的特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生动的语文学习情境,把课文中的“情”与“趣”变成意象,化成情感,植入学生心中,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感悟语言文字,使学生愿读、乐读,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

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描述的美好画面,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再次体验、思考、感悟,从而真正理解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让学生默读6~14自然段,看看文中哪些语言形成的画面是美好的境界,记录下自己的感受。(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珍珠鸟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情景。(3)教师播放动画――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情景。(4)带领学生感受第11自然段描绘的珍珠鸟在桌上与“我”亲近时的美好画面,并让学生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5)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播放动画――在桌子上活动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6)感受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着的画面,体会其中的美好境界。

在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时,笔者将一幅幅感人的图片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体会、想象,逐渐认识到信赖的重要性,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课外拓展

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涉及许多课外知识,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用运语文,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增长见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在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在学习《珍珠鸟》一课时,在一次次的读书思考感悟中,学生已真切体会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如果他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并通过一种完美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总结,不仅可以得到更多的认知体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还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素养。因此在课堂最后,笔者安排了这样的环节:

(1)要求学生课下上网查找资料,了解世界各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如云南的鲤鱼溪、台湾的蝴蝶谷、澳大利亚的袋鼠岛等,并以“本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状况”为题开展社会调查,把调查结果制成幻灯片,下节课向大家汇报。

(2)完成填空:珍珠鸟虽然( ),但是与我( );珍珠鸟与我( )是因为( )。动物与人都能够( ),人与人之间更应该( )。

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中,再次深入课文的情景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认真思考,体会到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都应相互信赖。

四、结束语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5

一、写意:疏处跑马,感受默默关爱

我们发现,周老师处理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时,只抓住一个主问题: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喜欢珍珠鸟?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在“一卷干草”和“幽深藤蔓”中寄托的默默关爱。这样的处理,简洁明了,不蔓不枝,直抵文本的核心。我们同样注意到,周老师的课堂,情感一脉如汩汩清流,绵绵相续。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周老师在课前谈话中加了一处“闲笔”: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闲笔不闲,深具匠心。这样一个问题巧妙利用了学生的前认知,勾连起生活和文本,激荡起学生心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紧接着,周老师紧扣“真好”一句的特殊语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那种迫不及待要和读者分享的喜悦之情,感受冰心老人所赞赏的“带劲儿”的开头,使学生自主的感悟和教师的引导、名家的赏鉴交相辉映,形成欣赏的“复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是在这样的情感牵引下进行的,那么他们的发现和交流便不是停留于文字符号的表面,而是深入到文本肌理之中去了。

二、工笔:密不插针,体会脉脉注视

依循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的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之情,周老师巧妙地创设了情境:一个小笼,几株藤蔓,数声鸟鸣,让学生对鸟笼里的世界无比好奇。当学生轻手轻脚地靠近鸟笼,拨开绿蔓时,那种既惊喜又小心的微妙心理又岂是单纯地阅读文本所能获得的体验?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深度,也可以增加高度。欣赏……直接的影响是在情感上。”情感在情境中延续。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教学,周老师分为几步走:(1)默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圈出并交流描写活动地点的词;(2)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简要说说小家伙在屋里的活动过程;(3)一边演示一边说;(4)思考:看了演示,你有什么发现?这一部分教学,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借助关键词,理清珍珠鸟的活动顺序,通过在情境中的演示,发现珍珠鸟和“我”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进而感受和“我”的心理距离也是越来越近。以往的许多教学就止步于此,想来也是没错的,文本的思想情感学生不是也体会到了吗?但是,这样就够了吗?学生的发现是不是太理性了呢?朱光潜先生曾说:“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诗。”这样的品悟借鉴到这篇文章之中,在“故事之外”才有诗性在,在顺序之外才有意蕴在。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再一次显示出高出他人一筹之处。既然作者冯骥才将人的性灵赋予珍珠鸟,那么,“小珍珠鸟在离‘我’越来越近的过程中,它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就是可爱的小珍珠鸟……起先,你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有没有到其他地方去?这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什么呢?”“随后,你飞到了哪里?你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角色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学生尝试深潜珍珠鸟的内心,体验它对作者的试探、观察、亲近直至亲昵、信赖的心路历程,最后通过同桌两人“一人扮演作家,一人扮演小珍珠鸟”的情境表演达到情感的高峰体验。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这里的形式就体现在珍珠鸟活动地点的转换,体现在一系列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中,单纯地从内容上去理解终究只能得到肤浅的印象,追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才能真正透过“形式”领会文本的意蕴。其实,在小珍珠鸟一步步与“我”亲近的过程中,还隐藏着作者自始至终关注的目光。当小珍珠鸟刚刚出生,作者就开始关注,然而仅仅是目光的关注,并没有去打扰;当小珍珠鸟进到屋里,立在书柜顶上,撞到灯绳上,落到桌上,作者都只是用脉脉的目光注视着,小鸟仍然拥有属于它的自由天地。唯有这样超越功利的爱护,才能换得小鸟对“我”的一步步信赖,而这“一步步”,正是通过那些富有节奏感的表示顺序的词语折射出来的。

三、余韵:我的一点设想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6

龙应台曾用一个比喻来讲文学,对我们很有启发:假想有一个湖,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用手去摸,能感觉到它凹凸质地,这是理性的“现实”世界。此外还有另外一个“空”的世界不被注意,那就是湖水里的倒影。“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

我引用龙应台的话,是想表明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只知道岸上的白杨树,而不知道有水里白杨树的倒影,那么对于文本解读做出来的价值判断很可能是片面的、单层次的、简单化了的。

冯骥才写小小的“珍珠鸟”由怕人到亲近“我”从而发出呼唤“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绝不是为了表达“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那么简单,这就好比从文字表面读出“岸上的白杨树”而不知道“水中的倒影”一样。冯先生年轻时生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让冯先生用笔呼唤“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深究文本,这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背后还含着许多背景话语,包括“信赖”“自由”的话题。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暂且不论成人世界话语背后的种种复杂性能不能为他们接受,先让我们走进他们语文学习的经历,就会发现从一年级读“树林是小鸟的家”(《家》)到《放小鸟》,到“我把雪儿放回蓝天”(《雪儿》)等等,留在儿童心灵深处的一个共同价值取向便是“让鸟儿回到蓝天获得自由”。既然如此,面对这只笼中鸟该作何解释?显然这里隐藏着一个关于“鸟儿与自由”的潜在话题需要辨别。

我一直以为语文教学就是要通过语言与文字(包括口语与文语)、文学或文章的教学,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同时,不断拓展儿童的文化视野,提升儿童的文化品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冯先生的作品,语言朴实、鲜活,充满动感。如第一自然段“好、鸟、草、巢”充满韵律,如鸟鸣宛转悠扬;如“探”“钻”“扭”“趴”“撞”等一系列的动词,精妙准确,丰富了读者的视觉形象,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如此生动的语言便是儿童语文学习的经典范本。

以上种种带给我们的思考便是:我们的教学究竟给儿童什么?价值取向到什么程度才算恰当,才能适合儿童的需要?如何借助语言文字擦亮儿童文化的眼睛,“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呢?为此,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加强重点词语的体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于文本情感的情绪、语气、声音的恰当表达。

2.反复品读、比较、咀嚼重点段落的语言文字,丰富文字留存的“意义空白”,获得真切的感受和自然的情感,培养儿童文学阅读的感觉意识和感悟能力。

3.拓展多种资源,拓宽阅读视野,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正含义。

【教学活动及意图】

一、词语学习,建立“雏儿”“笼子”形象

1.读课题。从珍珠鸟的别名“锦华鸟”和珍珠鸟的长相“小小的”读出珍珠鸟“美与小”的感觉。

2.读准第一组词语:“落柜顶、撞灯绳、扭身子、钻进去”,知道这组词语在写“雏儿”,并明白“雏儿”是指“鸟宝宝”。

3.再读词语,读出雏儿如淘气的孩子般可爱。

4.出示长大了的珍珠鸟图片进行辨别:这是淘气的雏儿吗?再回到课文写雏儿外形的相关语言。抓住“后背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蓬松的球儿”等特点读出雏儿的讨人喜欢。

5.给小珍珠鸟起昵称。回到课文,作者叫它什么?加上儿化韵读出“小家伙儿”的亲切又怜爱的味道,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

6.把“小家伙儿”加进文字再读,把可爱的小家伙读得活灵活现。

7.读第二组词语:“一卷干草、绿蔓蒙盖、舒适温暖、愈发繁茂。”读准多音字“卷”和“蔓”,知道这些词语是写“鸟笼”的,且通过课件演变“没有绿蔓覆盖”到“绿蔓蒙盖鸟笼”的动画,强化“珍珠鸟笼”不一般。

8.朗读文中描写鸟笼的相关语言,并补充原文句子“有人说,这是害怕人的鸟”。明白为什么“珍珠鸟”的笼子和平时所见的鸟笼子不同,从而突出珍珠鸟的天性怕人,因而我对珍珠鸟的照顾就格外精心,鸟笼也就格外舒适温暖与安全。

9.再读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文中反映“小家伙的淘气”和“鸟笼子的特别”的两组词语,并分别配以图画作比照,把“小家伙”的可爱形象、珍珠鸟的怕人天性、鸟笼子的舒适温暖和学生的经验建立联系,形成鲜明、具体、活生生的形象,也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散漫式阅读,品读“文字的美好”

1.给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选择特别喜欢的段落反复读,并反问自己为什么喜欢的理由。

2.学生朗读与交流喜爱的段落,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比如第一自然段文字的韵律和诗意。第三自然段文字的清新与趣味。第四自然段文字的画面感以及产生的联想。第六自然段境界的美好与温馨等。)

【设计意图:所谓散漫式阅读便是选择最喜欢的部分反复品读,互相交流与分享。这是常用的阅读方式。本教材虽经改编,但还是保留了作者的文字风格。不需要繁琐的分析,散漫式的反复朗读与品味,让学生逐渐走向“这些文字写得真好,仿佛是从自己的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一样”的境界。】

三、聚焦式阅读,品味“境界的美好”

1.出示作者的图片和文字简介,认识冯骥才。

2.冯爷爷在谈他的写作秘密时曾这样说过。(出示: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冯骥才《趣说散文》)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对照冯爷爷的这一段话,你觉得《珍珠鸟》最终写出了作者的哪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呢?

3.聚焦重点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从文中找到描写“美好境界”的一段话。自由朗读。读到哪儿你觉得特别美好?重点感觉“小家伙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的情境。把“趴”字和“站、躺、立”等字做比较,读出境界的温情与美好。(关注音调、语气的把握。)

4.这么美好的境界正应了一个我们熟悉的成语――小鸟依人。

【设计意图:从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人与鸟之间的感情是温润的,这种温情是整篇文章的基调。小鸟依人的画面是感人的,这种感人基于鸟儿对人的依赖与信任,学生在朗读与品鉴中体会境界的“美好”并储存起“美好”带来的能量,逐渐走向“信赖创造美好境界”的主题。】

5.深究与细读“信赖”的含义。

(1)师生共同书写“信赖”(提醒生字“赖”的写法),体会“信”字的意义:想想,古人造字的时候为什么让“信”字从“言”从“人”呢?

(2)这生性怕人的小家伙和“我”之间是如何达到这“信任与依赖”的境界的呢?自读第四自然段,圈画关键词语,在脑海里画画,走向小家伙和“我”的亲近历程。

(3)说说“小家伙”亲近“我”的画面,师生一起梳理画面,使之条理清晰,形象鲜明。

起先:笼子四周活动 屋里飞来飞去(落,站,撞)

渐渐地:落到小桌上 蹦到杯子上喝茶

后来:啄笔尖 啄手指

(4)朗读三组画面,抓住“起先、渐渐地、后来”等关键词语读出距离的变化带来的心与心的靠近。

(5)同桌扮演小家伙和大作家,说出彼此的“心心相印”,明白信赖是建立在不伤害的前提下。

(6)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在说明“怎样产生信任”时说“对他人的连续性和客观世界的相信就会产生信任”“这种信任产生于婴幼儿时期”。说到底,“我”的连续性的不伤害让小家伙相信了“我”。

6.根据文字提示,背诵第四自然段。

7.引读第5、6自然段,其间补充原文句子: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设计意图:“信赖”究竟是怎样发生的?聚焦重点段,从文字表层“小家伙的逐渐靠近”到文字里层“不伤害”连续行动产生信赖以至于即使打开窗户也不飞出去的原因追究,让学生在文中走了一个又一个来回,不仅对重点段的条理、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帮助了背诵记忆,也使得信赖产生之根本逐渐明朗。】

四、对话与冥想:信赖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1.拓展阅读宋代欧阳修的《画眉鸟》。

诗人在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感慨道:“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诗中的画眉鸟和珍珠鸟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你们喜欢鸟儿天天关在笼子里吗?为什么一个大作家偏偏要赞美笼中生活的珍珠鸟呢?你有什么疑惑要问冯爷爷吗?

3.每个孩子都希望鸟儿在林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冯爷爷那么喜欢“笼中鸟”一定有他的道理。冯爷爷年轻时生活在一个特别的年代,人和人之间没有信赖,父子之间,甚至夫妻之间都不敢说真话。在如此压抑的环境下,冯爷爷写珍珠鸟,给它一个温暖舒适且安全的巢,让它每天和自己生活在一起,是想说明什么呢?人是需要心灵寄托和依靠的。这种信赖其实就是一种依靠。

4.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信赖,也信赖别人。这很美好!然而因为“我”的连续性的行动让这淘气可爱的小珍珠鸟那么信赖“我”,以至于宁可生活在笼子里,都不愿意飞出去。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美好境界吗?冯爷爷写珍珠鸟最深刻的一点就是这样的吗?有一部法国影片叫《狐狸与孩子》,讲一个小姑娘和狐狸之间也是从怕人到接近、亲近到信赖的故事。故事结尾是什么样的呢?(师生观看影片片断。)

5.小狐狸破窗而出宁愿摔死也不愿意待在“姑娘温暖而又舒适的屋里”,它让我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信赖都可以创造美好的境界?”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许同学们还小,一时还不能明白,等你们长大一些,再读冯爷爷的作品,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白杨树的倒影”是怎样引出的呢?与《画眉鸟》的比照阅读,提出了“林中鸟”和“笼中鸟”的话题,让儿童的语文学习从单一文本拓展开去,拓展的不仅是文字更有思想。不断地设疑反复地推进,尤其是观看剧情和《珍珠鸟》何其相似而结尾截然不同的法国影片《狐狸和孩子》,在儿童的心里一次次激起波浪。这是老师的有意所为,把学生带到了“湖边”去看“白杨树的倒影”,在诗、影片与文本的比照中寻找答案,这或许对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独立见解和个性培养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后感言】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快乐 语言 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2-02

一、在幽默的语言中,享受学语文的快乐

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师课堂中,大师们善用幽默的语言,并把这种幽默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的幽默是一种艺术,课堂中教师适当的幽默往往较容易在师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缓和紧张气氛,增进师生的感情,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具有一定的幽默感非常必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把幽默艺术运用于课堂,用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如虞大明老师在第九届“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观摩课执教的《珍珠鸟》的课堂中,我们极大地感受到虞老师幽默的语言艺术,从他的课堂中享受到学语文的快乐。

教学片断:

学生找出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后,教师让学生根据中心句提问题。

生1:“美好的境界”指什么?

师:这个问题提的不错,你叫什么名字?

生1:王小红。

师:我们把这个问题命名为王小红问题。

生2:为什么信赖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2:许小明。

师:把这个问题命名为许小明问题。

师:王小红问题和许小明问题,哪个问题提得大?

生:许小明问题。

师:要想解决许小明问题,首先得解决王小红问题,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讲把王小红解决了,才能解决许小明,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王小红。

学生哄堂大笑。

虞老师用名字代替学生所提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更加专注地记住问题,“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王小红”这句语言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学生不断发出的阵阵笑声中感受到学生思考发言,学语文的快乐。他的幽默化解了师生第一次见面的尴尬,扫除了上千位老师在台下听课的紧张气氛,拉近了师生距离,让人觉得虞老师就像是学生认识很久的朋友。

二、融入文本情境,享受学语文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教学。一个适时的教学情境往往能让学生融入课文中,体会人物语言、动作、感情,感受文章的中心。不仅如此,适时的教学情境能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见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情境。以下例子还是来自虞大明老师的《珍珠鸟》。

第一种情境:对话情境

教学片断:

师:这句话中的“美好的境界”指什么?请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哪一个自然段描写的是最最美好的境界。

生:第13自然段。

师:冯骥才为什么认为这美好的境界是信赖创造出来的呢?请快速浏览全文,用横线画出冯骥才做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鸟儿的表现。

生1:冯骥才爱护珍珠鸟。

生2:人鸟相互信赖。

师:到底那个同学理解更准确,我们通过一段对话来解决问题。

屏幕中根据课文内容显示:马骥才对待珍珠鸟的句子。珍珠鸟表现的句子。

师:我是马骥才。

生:我是珍珠鸟。

师:我把你挂在窗前,那儿有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

生:我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师: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你们。

生:我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你。

……

师:我只有呵护你们。

生:我才能信赖你。

师:这句话是你们说的,不是我说的。

虞老师并没有把自己阅读体会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了一个很有趣的对话情境。通过情景对话,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出“只有人呵护鸟,鸟才能信赖人”这课文的中心。同学们融入了珍珠鸟的世界,感受到了珍珠鸟由一只怕人的鸟,在冯骥才一步一步的呵护下,变成了可以躺在冯骥才肩膀上睡觉的鸟的变化过程。这种情境对话既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了,又注重了学生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趣味的熏陶,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虞老师注重学生对珍珠鸟陌生这一的实际情况,凭空想象的情境,学生无法深入感受文章的中心“信赖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可见在进行情景设置时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他们的生活范围和生活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去进行情景模拟和创设,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设计情境时需要结合教材,贴近生活。

第二种情境:表演情境

虞大名老师在执教的《麦哨》这篇课文中创设了另一种情境是表演情境,《麦哨》中出现两段描写吹麦哨的象声词“呜卟,呜卟,呜……”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农村孩子吹麦哨的快乐设计了以下片断:

教学片段一:

师:谁能吹一吹麦哨

生:呜卟,呜卟,呜――

师:火车来了(幽默的语言)

生:呜卟,呜卟,呜卟,呜卟……

师:你们判断老师吹的是哪一只麦哨

出示三只麦哨

麦哨一:“呜――卟,呜――卟,……”

麦哨二:“呜卟―― ,呜卟―― ,……”

麦哨三:“呜――卟―― ,呜――卟―― ,……”

生:第二只。

师:你们怎么判断的?

生:从破折号判断。

师:选择任何一支麦哨,全班齐奏,制造出彼此起伏的声音。

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自己选择任何一支麦哨,全班齐奏,学生吹得很尽兴,通过实践吹麦哨,教师不用多费唇舌,学生不用凭空想象,从课堂中体会到农村孩子吹麦哨的快乐。虞大名老师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不仅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愉快,同时学生在表演中享受着快乐。这种快乐令人回味,这种快乐会迁移。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兴趣,我想只有让学生从内到外真正体会到学语文的快乐,才能把这种学习化为兴趣,并让这种兴趣伴随着他们一生的学习。

珍珠鸟教学设计篇8

一、巧设导语,诱发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语,不仅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讲《珍珠鸟》一课时,上课开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家养小鸟吗?”同学们马上说喜欢,可就是养不好。于是我适时说:“今天这节课既有趣又有意义,因为作家冯骥才会告诉我们怎样养美丽的珍珠鸟。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时他们的脸上流露出好奇的表情,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我于是说:“那好,先和老师做一个游戏,大家先闭上眼睛,让你的想象插上翅膀,和老师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我播放轻音乐进行配乐朗读:“这里百鸟争鸣,百花争艳,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犹如人间的仙境。这里就是澳洲的东部。在这儿,生活着一种小鸟,它们羽毛艳丽,五颜六色,体态娇小玲珑,叫声柔婉,清脆,它们常常躲在繁花绿叶当中,和着春风,歌唱春天,歌唱生活。它们生性胆小,常常躲在繁密的树林里,悄悄地探出小脑袋,露出红红的小嘴,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吱”的一声钻进了树林里,只留下清脆的歌声和娇小优美的身姿。这啊,就是美丽的珍珠鸟。请同学们睁开眼睛,看看你们想的是不是和图片上的一样美?”然后用大屏幕展示数张“鸟语花香”图片和珍珠鸟图片。通过创设这一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者好奇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二、媒体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绚丽的画面,生动悦耳的声音,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特定意境的创设,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如《珍珠鸟》一课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学生从多媒体屏幕上看到了繁花绿叶中的美丽的珍珠鸟,情不自禁的议论开来:珍珠鸟真漂亮,五颜六色的羽毛,娇小的体态,委婉清脆的叫声,嘴和脚还是红的呢,我要有一只该多好啊……并且作者为珍珠鸟所营造的“绿色家园”、小珍珠鸟和作者的亲密接触,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等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这里运用多媒体,达到了“入境始与亲”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三、真情实感,激发兴趣

要想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师生情感的共鸣,那么,教师本身的情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深厚的。这种情感来自于语文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先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先尊重信任理解学生,学生才会敬佩、体谅老师。即古人所说的“信人者,人恒信之”。如《珍珠鸟》一课教学中,学生在自由发言时,有一位平时不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它好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小珍珠鸟可爱的外形,它胖乎乎的好像一个可爱的孩子,我也想拥有一只这样可爱的小鸟。”我向他投去真诚、赞许的目光,说:“是的,你说的很好,你就像它一样,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并且走过去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样可爱、善良,小鸟也一定会很喜欢你的,祝你美梦成真!”这时我看见他的眼里流露出感激的目光,高兴地对我说:“谢谢老师。”并且其他同学也向我投来愉悦的、真诚的目光,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我都用真诚的心去面对他们,用真挚的话语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分享着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四、言之有韵,抑扬顿挫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本身虽无意义,但它是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物质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独立的音响美因素,而且还可以靠此提高语言的感染力、鼓动力,也有助于传情达意。因此,我特别注意,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

五、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调动积极性

例如,学完《珍珠鸟》一课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课下作业:搜集资料、图片,介绍一种你喜欢的鸟或小动物。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们对大自然对动物的热爱。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