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8篇

时间:2023-03-13 11:10:40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科学规范、均衡发展”的原则,着力构建科学、规范、有序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内在活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师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

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通过校长合理流动优化组合学校领导班子,提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通过名优教师流动,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平,激发教师队伍的内在活力。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的目标。

三、范围对象

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所有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校长和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校长教师总数的10%,其中高、中级教师及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县级或以上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每学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原则上在暑假期间进行。校长交流轮岗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教师交流轮岗服务时间一般1-3年。交流期满的校长教师原则上回原学校任职、任教,鼓励城区学校或者优质学校的校长教师留在交流学校任职、任教,并在职务竞聘时优先安排。

具体要求如下:

(一)校长:校长、副校长在同一学校、同一岗位任职满10年的,男校长55周岁、女校长50周岁及以下,须进行交流轮岗。同一学校校长、副校长一般不同时进行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交流轮岗可根据需要组成有几名教师参加的团队一并交流轮岗。

(二)教师:教师交流轮岗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男50周岁及以下、女45周岁及以下,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10年的教师均应交流轮岗。

(三)特殊情况:处于孕期、哺乳期或因病等特殊情况不宜交流的教师,经本人申请,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及相关检测资料,在校内公示并经学校和教育局同意后,可暂不参与交流轮岗。

(四)没有达到交流轮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有交流意愿的校长和教师,根据个人申请,经学校和教育局批准后可纳入统一交流轮岗。

(五)积极鼓励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及教师和各级教研机构人员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幼儿园)交流、支教。

四、交流轮岗方式

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坚持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和组织安排相结合,坚持培养使用年轻教师和优化教师队伍相结合,坚持多形式、多层面开展交流轮岗工作。

(一)指导型交流。重点是鼓励优质学校的校长、名师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指导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该交流方式可用组团交流、对口支援等形式进行。根据片区或学校联盟确定结对学校,结对学校或集体、或小组、或个人结对指导,或派出校长教师挂职学习。具体片区或学校联盟划分及实施细则另文通知。

(二)合作型交流。主要采取分片结对和学校联盟内交流方式进行,交流轮岗具体人员数由教育局下达指标,结对学校或联盟学校根据科目、教师人数等确定具体交流的科目和教师。该交流方式为双向顶岗交流,时间1-3年,不调整人事行政关系。

(三)优化型交流。一是特长教师向特色学校流动,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和特色项目建设;二是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优化学校编制结构,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总量控制。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需要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以上几种交流方式可根据学校实际交叉使用。

五、实施步骤

(一)坚持先行试点,积极稳妥推进。2015-2016学年进行试点。以片区交流和联盟学校交流为主,交流面达到应交流轮岗人数的10%;2016-2017学年扩大推进,以片区交流为主,全县范围内调剂为辅,力争2017-2018学年实现全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

(二)交流轮岗工作的基本程序

1.制定交流轮岗方案。各学校要对交流轮岗对象进行排查摸底,统计掌握交流轮岗人员基本情况,根据该实施意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方便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和学年度计划。

2.个人申报。凡符合交流轮岗条件的校长教师必须提出申请,或不符合交流轮岗要求但自愿申请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提出申请,填写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登记表,登记表一式三份,教育局、人社局、学校各留一份存档备案。

3.单位推荐。学校根据本校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校长教师个人申报情况和本校教师队伍实际,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交流轮岗人员,经公示后报教育局安排实施。教师交流轮岗为对等顶岗交流。

4.校长交流岗位确定。校长交流轮岗岗位由县教育局统筹安排,根据工作需要可由校长(副校长)带领几名教师组团到同一学校交流,以提高交流轮岗指导工作的实效。

六、激励监督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校长选拔和评选评优机制。自2018年开始,逐步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新任校长、副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其中每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少于3年,优先任(聘)用具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管理岗位任职经历的人员担任校长的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参评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名校长等荣誉称号时,参评人须具有2所学校的任职经历,或在农村学校有1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对参加交流轮岗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教师,在有关评先树优活动中优先考虑。

(二)职称晋升。建立导向机制,县直中小学教师评定高一级职称时,必须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工作经历。职称评聘时向交流轮岗教师倾斜。

(三)培养培训。加强对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针对性培训,纳入各级校长教师培训计划和项目,并予以优先安排。

(四)交流补助。交流到农村学校任职的校长或教师,按规定享受聘用单位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待遇,并根据各级政策享受其他补助待遇。加快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切实解决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的校长教师食宿问题。

(五)加强考核监督。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年度考核和绩效考核由派入学校负责,派出学校做好配合工作,考核结果可在派入学校使用,也可根据位次在派出学校使用。对参加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年度或学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人员,方有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晋升岗位等级和提拔担任学校中层及以上职务的资格,连续2年考核优秀的优先。对拒不执行交流轮岗工作安排,出现拒不到岗、不履行岗位职责等违纪违规行为的,县教育局按照《教师法》及组织人事管理相关法规,视情节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处分。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实行“市级指导、县级统筹、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教育、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组成的校长教师交流联动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指导,共同促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县教育局成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指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指导和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二)加强政策宣传。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是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要做好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争取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各部门、各学校要积极引导广大校长、教师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交流轮岗。建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信息公开制度,切实维护校长、教师合法权益。注意及时总结并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激发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取得实效。

(三)明确责任分工。教育、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加强联系协作,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统筹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县管校聘”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实现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统筹管理校长教师的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委托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任合同,负责教师的使用和日常管理。牵头协调我县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及时研究解决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机构编制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建立我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整”机制,会同财政、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生源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定期核定教职工编制。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班额、生源及师资结构等情况具体分配到各学校,实行动态调整,并到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后实施。机构编制部门会同人社、教育行政部门及时确定每年用编进人计划总量,保证我县专任教师“退补相当”。

人社部门:调整农村偏远学校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动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的总体均衡。根据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适当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2

我县有27所小学,19所初中校,2所完中,3所高中,农村教育是我县基础教育的主体。为了优化农村教师队伍,我县教工委和教委领导在认真调研、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从打破校际人才壁垒人手,在人事关系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县域教师的有序流动。教师岗位交流的时间为3年。经过几年的实践,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5年,县教委对全县师资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师资结构在县城、平原、山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1)山区中小学、平原高中十分缺乏36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2)城乡教师学历结构差异不大,但教学质量相差甚远。山区教师大多是通过自考或函授等形式取得相应学历的,他们的教学能力、知识体系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改善。(3)农村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比较普遍。农村中学缺乏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教师,这些学科大都由中文专业的教师兼任;小学缺少音乐、美术、体育专任教师,这些学科大都由有这方面爱好的其他专业教师兼任。(4)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我县中小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在山区偏少,在山区初中校尤其少。

在这种背景下,我县开始推进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

一、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三个阶段

1、试点

2005年,我县按照市教委要求,实施城乡间、校际教师的双向流动:安排30名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抽调50名山区学校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提高。

2、全面实施教师交流

在总结2005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6年,我县进一步加大交流工作力度,将交流时间由1年延长至3年;计划用4年时间,分期分批安排450名没有山区工作经历的中小学教师到山区支教,抽调600名山区青年教师到县城学习。2006年9月,首批312名(小学115名、初中175名、高中22名)交流教师全部到岗,其中,149名山区教师进城学习、135名城镇教师到山区交流、28名教师在城内校际换岗。2007年9月,又有234名教师踏上新岗位,其中到山区交流的教师105名,到城内学校交流的教师129名。目前,共有626名中小学教师参与了交流工作,我县初步实现了县域内教师的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了城乡教师队伍。

3、干部交流

在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实行校级干部岗位交流制度。2007年初,首批33名学校正职干部进行了轮岗。县教委对参加岗位交流的校长按照德为先、绩为重,注重社会舆论、教师公论,突出管理能力的原则进行统一考核。此举进一步完善了县域内干部轮岗交流机制,促进了城乡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主要措施

1、严格规定交流教师的条件

选拔没有山区学校工作经历的,男57岁以下、女52岁以下的县城及平原地区小学和初中任课教师到山区学校交流;上年度被评为中级、高级职称且无山区工作经历的县城地区高中教师到平原及山区学校交流;45岁以下的山区学校任课教师到县城或平原地区学校交流。我们要求县城和平原地区一定要把政治素质好、教学能力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校级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优先选派到山区。山区一定要把校级及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有培养潜力的中青年教师优先安排到城内交流。

2、明确交流教师的待遇

任课教师在交流期间原聘用合同不变、工资关系不变、福利待遇不变,享受接收学校的交通费补助。在同等条件下,参加交流的教师优先参加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优先参加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评先活动。到山区学校交流的教师,累计两年(含两年)以上考核优秀者,晋升一级工资。

3、落实交流教师的评价,考核办法

县教委制定了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等工作评价细则、各项评价指标。接收学校根据统一的评价标准及教育教学评价细则对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出勤、生活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评价意见和考核评语。每学期,县教委到各校了解交流教师的工作情况,检查各校执行评价细则的情况,审议学校对交流教师的各项记录与评价意见。

接收学校建立交流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包括:交流教师登记表,本人的3年发展目标、计划,阶段性的分析、总结,日常工作的学习记录、听课记录,撰写的论文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获奖情况。

4、加强对交流教师的培养

中小学按学科成立交流教师业务提高小组。发挥交流教师中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利用假日有计划地对交流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等。

三、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的基本经验

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现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很多做法成为我县“推进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确保教师交流工作的顺利实施,县教工委和教委成立了由书记、主任任组长的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交流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了《密云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意见》、《密云县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师岗位交流管理办法》、《密云县岗位交流教师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密云县岗位交流教师培养实施方案》、《密云县小学山区骨干教师到城内学校进修学习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章,确保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人选经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县教委批准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县教委要求:第一年,接收学校尽力合理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第二年实行竞聘上岗。对交流到山区的没有聘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接收学校可以将其转岗;对交流到城内或平原的没有聘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接收学校报教委审核同意后,可以将交流教师退回派出学校;对在交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重视宣传,统一思想

为了统一全县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思想,在交流工作上形成共识,县教工委在2006年暑假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在2007年暑假前召开了第一年交流工作的总结表彰大会,使教师充分理解实行教师岗位交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对交流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表彰。同时,利用媒体宣传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成绩和先进典型。

3、加强督导,总结经验

县教委交流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岗位交流工作进行督导。在学期中,对交流教师工作进行专门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组织接收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座谈会、研讨会,及时了解、研究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交流教师的生活困难、学习困难、工作状况及对交流教师的管理问题等,认真总结经验。在学年结束时,召开交流教师工作汇报会、优秀交流教师表彰会,及时总结教师岗位交流工作的经验,查找问题。

四、实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的初步成效

1、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两年来,交流教师做研究课45节,进行讲座120余次,听课2500余节,直接指导山区教师150人。

城内骨干教师到山区学校后,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课后研究等形式,指导青年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城内骨干教师与山区青年教师结对子,每学期听每个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指导每个徒弟备课不少于15节。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外开放,各校教师可随时听课、研讨。

从山区到城内的教师,充分利用城内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良好的生源条件。城内接收学校按2:1的比例安排交流教师的工作和学习,为每名交流教师安排了师德修养好、理论基础扎实、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指导教师。

教师岗位交流工作对每位参与交流的教师在生活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教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从东邵渠中学交流到六中的贾小丽教师说:“是交流,使我看到了世界之外的世界,我的眼界更宽了;是交流,给了我博采众人之长的机会,使自己有了提高的舞台;是交流,让我感到学海无涯,任重道远!”

2、提高了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城乡教师交流,双方学校的教学成绩均有所提高,山区学校的教学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从六中交流到新城子中学的王青老师承担了3个班的体育教学,这3个班的体育中考成绩优秀率达到了97%,及格率100%。教师交流提高了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有些山区学生的家长说:“本来是想让孩子转学的,可是听说城里的老师来到山区教孩子,还费那个事干啥!”

3、加强了校际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通过交流教师这一纽带,互动学校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教师、学生可以随时调用互动学校的多媒体课件、教案、影视、教研成果等教学资源及教育信息。

在教师岗位双向交流的同时,山区学校教师的敬业态度、奉献精神与城内学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也实现了“双向交流”,促进了城乡学校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

4、初步形成了交流教师管理的新模式

通过实行教师岗位双向交流,优质的教师资源由学校垄断变为全县共享。一年多来,在县教委和各校的努力下,教师交流工作已经被纳入到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之中,交流教师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县教委人事科根据各单位编制和岗位情况制定、实施交流计划,检查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对交流工作的落实情况,与接收学校共同做交流教师的考核工作。县教委中教科、小教科负责制定并实施交流教师的培养、提高计划,了解、掌握交流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派出单位按照县教委的统一要求制定派出教师周期计划;定期了解派出教师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协助接收单位做好派出教师的日常管理;按照派出教师所在接收单位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发放课时工资。各校在接收、安排、管理、引领交流教师等各个环节做到精心安排,在关系不变、薪金不变的情况下,对交流教师像本校教师“一样管理、一样使用、一样对待、一样培养”。

五、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双向交流工作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3

一、国内外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现状分析

(一)国内一些省市的改革实践从本世纪初开始,北京市东城区、辽宁沈阳市、安徽铜陵市、山西晋中市、成都市温江区、郑州市二七区等地开展了城区义务教育教师交流的实践,取得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效果。2010年浙江嘉善县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通过几年的实践,嘉善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域范围公办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制度。2013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人〔2013〕70号),在全省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2011年5月,福建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闽教人〔2011〕48号),明确了“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等试点工作内容。2014年3月,福建省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闽教人〔2014〕29号)。2012年江苏省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苏教人〔2012〕19号),明确今后该省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15%、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总数的15%进行交流,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2014年,陕西、江西、河北和贵州等省也相继出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的政策意见。2015年3月,天津市教委、财政局、人力社保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的意见》。其余各省都在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抓紧研究制定本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教师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湖南省的改革探索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湘发〔2010〕15号),提出“义务教育教师均衡合理流动”。同年出台的《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完善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现县域内师资校际之间基本均衡”,进一步将校长和教师的交流制度作为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师资的主要方式。2011年,“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被列为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并在长沙市芙蓉区启动了“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均衡配置”项目试点工作。在总结芙蓉区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均衡配置指导意见》(湘教发〔2012〕17号),提出了“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工作任期制度”的要求和“实行骨干教师均衡配置、统一学校岗位结构比例、深化校际结对帮扶、完善激励机制”等政策措施,并在当年选择46个县市区展开试点。

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在近年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改革实践中,各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合理确定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对象与范围一是对交流对象的年龄进行限定。福建省、江西省规定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校长教师,原则上不参与交流轮岗。浙江省规定男超过50周岁、女超过45周岁的教师,可不纳入交流范围。陕西省对于交流校长的年龄规定为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交流教师为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对于校长教师交流对象的年龄限制并非是不可打破的。浙江省规定可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本人申请要求交流的,经批准也可纳入交流范围。陕西省规定对已办理退休手续的名师和高级教师,凡工作需要、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且本人自愿继续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返聘,定向支教帮扶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二是对交流对象在同一校的任职年限进行规定。已出台政策的省份中,都规定了在同一校任职或任教超过一定年限的校长、教师应当进行交流。规定年限最短的为陕西省和江苏省,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的专任教师、任职满8年的正(副)校长均应进行交流轮岗。规定期限最长的为浙江省,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最长不超过10年,教师连续任教最长不超过12年(不含支教时间)(见表2)。三是都明确了不纳入或暂时不纳入交流的对象。各地从以人为本和维护派出学校教学特色的角度出发,通常将以下几种特殊人群纳入可不交流或暂时不交流的范围:处于孕期、哺乳期、患病期等不宜交流的人员;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重大教科研项目的主持教师;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已有较长年限工作经历的教师,如浙江省规定“已有2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超过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

(二)多种方式开展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的改革实践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轮岗交流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组织轮岗交流的主体来划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方式可分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交流、学校推荐交流以及个人申请交流三类;以组织形式来分,可分为指导流、岗位竞聘交流、校际协作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等;按交流的区域可分为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到城镇学校、城镇学校间以及农村学校间等交流方式。

(三)原则规定每年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比例教师交流过多过频繁容易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交流人数太少又达不到均衡配置师资、整体提升区域内教育教学质量的效果。为保证交流效果,又不影响参与交流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稳定,各地大多对每年参加轮岗交流的校长教师规模和比例作出了具体规定。浙江和陕西规定“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对于交流教师的比例多集中确定为10%,其中浙江省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而是交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骨干教师交流比例的规定,各省差异较大,最低的要求只有10%,最高的陕西省要求达到30%(见表3)。

(四)制定配套保障政策支持校长教师交流改革为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顺利进行,各地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保障政策。一是编制和人事管理方面的保障政策。浙江省规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本地区中小学编制总量内统筹使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交流计划可及时调整变更相应的岗位设置方案,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大都会预留一定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交流教师。福建省实行义务教育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将县域内教师的人事关系收归县管,统一工资待遇制度、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招考聘用、教师考核、退休教师管理等。成都市全面构建“县管校用”的机制,其运行模式是:县市区成立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由中心与教职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中小学教师全部纳入“县管校用”范畴。二是工资福利、住房方面的激励保障政策。浙江省逐步提高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安排校长教师交流的专项工作经费,该省嘉善县规定在农村任教的名师津贴是县城名师的3倍,充分调动了名师、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的积极性。陕西省规定在分配绩效工资时重点向农村、边远山区、薄弱学校和一线教师倾斜,教师周转房优先保障交流到农村的教师使用居住。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为改变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一方面指标到校,不论学校的规模和类型,统一按教师人数5%的比例分配骨干教师参评指标;另一方面给予充分的经费支持,为名师工作室配备每年5万元的工作经费,为名师、骨干教师设置每年1万元的岗位津贴,激励引导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合理流动。三是校长选拔、名优教师评选、教师职称评聘方面的激励和制约政策。浙江省和福建省都规定,新提拔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必须要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教师评选省特级教师、县级及以上名师时,也应具有2所及以上学校的工作经历,而且在每所学校工作的时间还需在3年以上。如果没有2所学校的工作经历,有在农村学校工作6年及以上的经历也可以。福建省闽侯县规定,45岁以下的平原区教师晋升中级职称必须有山区学校任教两年经历、城区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须有农村学校任教一年经历、农村小学教师晋升中级职称须有异校轮岗交流任教两年经历。

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

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面临的困难在调研中,通过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和教师广泛交流讨论,我们发现,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仍然可能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作基础薄弱推进改革难此次调研组抽样调查的湖南省的8个县市区均是2012年湖南省选择确定的46个教师均衡配置试点县之一,但是从调研情况来看,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和教师对于推进交流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教师均衡配置工作基本上尚未按要求启动,试点进展情况很不理想。8个抽样县市区中,2013年从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分别只有25人、12人,而同期从农村学校交流到城区学校的分别达到123人、78人,分别是前者的5倍和6.5倍;从农村学校交流到城区学校的小学、初中校长也分别是前者的4.7倍和2倍,城乡流动不均衡情况严重(见表4)。教师交流工作的滞后带来的是城乡教师配备的严重失衡。某县小学共14名高级教师,其中仅有1名分布在农村学校,占总数的7.%;全县211名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中,只有47名分布在农村学校,仅占总数的22.2%。

(二)教师、学校和家长的观念改变难一是教师的观念转变难。教师长期在一所学校任教,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且子女就学、家庭住房均在学校附近,广大教师尤其是城市教师对交流充满顾虑甚至是惧,担心交流后回不到原来的学校,担心生活节奏被打乱,担心农村学校专业发展平台不如城市学校,因此部分教师对待轮岗交流的态度比较消极,少数教师的抵触情绪十分严重。在被调查的校长和教师中,有20.8%的调查对象认为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是“没有必要”“、无所谓”或“不了解”。在与教师座谈中发现,约有30%的城市优质学校老师不愿交流到城市薄弱学校;约有50%的城区学校教师不愿意交流到农村学校。与此同时,还有10%左右的农村学校教师担心交流到城区后不能适应城市的教学对象和工作节奏,也不愿意交流。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如果不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而是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交流政策的话,有可能引发一些不稳定事件。二是校长的观念转变难。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校长们对于参与校长轮岗工作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是城市学校、优质学校的校长对于教师交流工作的顾虑较大,他们担心学校的骨干教师交流走了后,学校的教学质量会下降,办学特色会逐渐丧失,因此不愿意将学校真正优秀的教师交流出去,一些名校的校长明确表示,如果一定要交流,学校会考虑将一些能力和表现一般的教师交流出去,从而影响交流工作应有的效果。三是家长的观念转变难。城市学校和优质学校的学生家长担心校长教师的轮岗交流会导致学校骨干教师的大量流失,最终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对子女所在的学校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存在抵触情绪,少数能量较大的家长会通过各种途径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施加影响。

(三)编制管理、人事管理体制转变难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主要集中在暑假进行,每次参与交流的教师人数众多,工作任务繁重,且学校间符合轮岗交流条件教师的学科结构、岗位等级结构等情况复杂,不可能一一对应。按照现在的编制和人事管理模式,县域内中小学以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和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教师调配交流必须在学校现有编制总量和岗位等级结构内进行,县域内学校间实施教师调配交流前,调配交流方案和人员异动须经过编制部门和人社部门审批同意。这样的管理体制对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一是因为程序复杂,审批时间较长,会使轮岗交流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二是因为受编制总量、岗位等级结构等限制,学校间教师编制难以进行余缺互补,交流教师无法进入到超编学校,缺编教师的学校也难以派出交流教师,岗位结构比例超标的学校,外来交流教师可能无法进入,优秀教师交流进去后拿不到原有岗位等级的工资。许多教育部门的同志坦言,如果不对现有的人事和编制管理方式进行根本的变革,如果没有人社和编制部门的全力支持,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轮岗交流必将寸步难行。

(四)推进交流的保障措施落实难“物质待遇是教师流动的优势动机。”[3]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在进行交流轮岗时,教师们最关注的保障措施,排在第一位的是提供专项经费用于交流校长教师的生活补贴和交通补贴(71.75%);第二是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岗位结构比例(70.5%);第三是大幅度提高农村学校校长教师的福利待遇(占69.75%);第四是对交流校长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占61.5%);第五是为交流教师提供住房保障(占53.25%)。这五项措施中有三项需要经费支持,在目前的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下,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新增高标准的交流教师补贴来吸引优秀校长教师主动参与交流,尽快修建尽可能多的教师周转房满流教师的居住要求,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交流轮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参与交流轮岗是党和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广大校长和教师应尽的神圣职责。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快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的交流轮岗制度,争取各方面支持,尽快从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政策措施,并着手开展试点工作,通过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争取到2020年实现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推进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坚持循序渐进推进改革改革必须积极推进,但又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循序渐进,积极稳妥。一是分层次交流。分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两个层面,重点推进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交流,其交流在整个县域范围内交流;普通教师按学校地理位置划片,在片区内就近交流。二是按比例交流。不要求所有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到期必须立即交流,而应科学规定每学年交流的比例,从目前来看,每学年参与交流的教师以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比较合适,其中骨干教师比例以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为宜。三是年龄较大的校长和教师可不交流。四是因病、因孕或教学周期未完成的可暂缓交流。五是先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广。总的考虑是,不求改革一步到位,先把交流轮岗制度建立起来,选择一些认识较高、组织力度较大、经费投入较多的县(市、区)进行试点,今后随着政策引导力度的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完成和教师、社会对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逐步认同后,再大面积推进。

(三)坚持激励引导为主推进改革综合运用经济待遇、培养使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优惠政策杠杆,激励和引导在政治上求进步、专业上求发展、待遇上求提高的校长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应避免简单运用行政措施强制交流,防止不稳定事端和极端事件的发生。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轮岗交流制度和保障政策,尽量减轻校长和教师的后顾之忧,“刚柔并济,确保每一名教师愿意流动,带着感情、激情流动”[4],充分激发校长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切实消除校长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促进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的均衡发展。

(四)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改革实行轮岗交流与共享校长教师优质资源相结合。鼓励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校长教师优质资源共享制度,采取中心校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乡镇中心校的紧缺学科教师走教等办学模式和手段,共享校长教师优质资源,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增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自身造血功能。坚持改革新进教师补充机制,适应和促进教师交流制度的实施。

(五)坚持部门联动共同推动改革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借鉴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做法,积极推动教育、组织、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与轮岗交流制度相适应的编制、人事管理机制,是深入推进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的关键所在。要加强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县域内教师的统筹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编制部门核定的全县中小学编制总量内,应有权按照班额大小、生源变化等情况,统筹使用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在各校间进行余缺互补。根据交流计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优秀教师交流到农村和薄弱学校时岗位聘任的需要及时调整变更相应的岗位设置方案。每学年度的人员交流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编制使用和岗位聘任变化情况报同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全面推行“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影响轮岗交流的体制机制障碍。县级机构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编制、人事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加大对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造良好环境;要设立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专项经费,为推进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给予经费支持。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4

在本学期的城乡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本着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范文一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新上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子”活动,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施“教师成长帮扶工程”,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使青年教师不仅能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而且使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力的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

一、结对帮扶工作目标

1、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形成校骨干教师帮扶年轻教师的特色。

2、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帮扶工作,通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讲座、交流谈心等形式,解决年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困惑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打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实行措施

课堂教学方面: 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每个月互相听一节:课前,做好精心的安排和认真的备;

在听课的过程中,适时点评,将课堂的亮点及时记录下来,并作认真好听课记录;课后,进行评课反思,并将优秀的方法运用于课堂。

2、从课堂教学入手,帮助新教师进行板书设计、规范上课环节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再向课堂外下功夫,帮助新教师从教材分析、备课、课后反思、作业

批改等环节进行改善,针对新教师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问题,进行专题研讨,针对新教师从理念上、教育教学方法上等一系列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理论指导,使新教师教学水平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三、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对老教师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番整理,另一方面也从新教师那里学到不少东西,学校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的作用和效果是明显的,但如果长期只是校内的帮扶,则多少有点近亲繁殖的味道,不利于新老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老教师建议学校支持新老教师参加一些校级性的培训活动、学术活动,听一些知名特级教师的课,开阔眼界,取经传经,使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整体的较大的提高。

说实在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工作和自身的不断学习,新教师也逐渐成熟起来。已经初步掌握了备课上课的技巧,逐步从门外汉转变理手行家;老教师也会注入鲜活的血液,感受先进思想带来的冲击。

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范文二本学年我承担帮扶朱燕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我们本着“认真、踏实、团结”的工作态度,本着“共同学习,一起进步”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此推动结对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一、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结对帮扶农村教师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发挥结对教师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加深教师关系,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帮扶方案,有效地引导和促进了我俩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重视交流,达到优质资源共享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强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研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

本人指导结对帮扶对象朱燕老师用新理念处理旧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备好每一堂课,使其投入到课改的实验热潮中。在课堂上,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入课堂,在这堂课上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本人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挑战自我,勇挑重担,承担各级对外公开课;并通过电话、信息传送给她,让她早做好调课准备,前往学习。展示了简明新颖的课堂教学设计,精湛的教学艺术,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她受益匪浅。

三、加强联系,建立稳定的互访机制

为切实了解和评价我俩在结对帮扶工作中的效果,共同提高业务素质,我俩建立了稳定的互访机制。一是电话联系,了解帮扶工作实施情况,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相互协调,保证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二是面对面交流,开展教研活动,主要以公开课、示范课、集体备课为载体,来提高我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三是接收邮件联系,主要通过教育教学资料:教育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论文、题组设计、数学试题等形式交流,达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这样,建立结对帮扶互助互学活动,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具体措施

1、师德方面

树立依法执教,为民服务的精神。首先,我们的教育活动要依法,我们将进一步学习、领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严格遵守教育教学常规细则,依法治教。其次,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的从事的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我们教学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的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

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谁不珍爱自己的岗位,谁就不能干好自己的工作。我们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面对学生;要敢于争先创优,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日新月异,我们将时时注重学习,同时要勇于从旧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开创新的教学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弄潮儿。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团队的事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合作氛围,互帮互带,取长补短。有经验有成绩大家一起分享,有困难有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教育教学方面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一起学习、互相听课、评课等形式的活动,共同探讨、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与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我们将通过重温《课程标准》及解读,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发展观,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是一项根本性的战略举措,在结对帮扶工作中,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加强师德修养,钻研业务,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为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总结范文三随着教学工作的结束,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也进入了最后的总结阶段。在本学期的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本着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从课堂教学入手,严格执行县教育局及中心小学的有关规定,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此次帮扶活动的重点,为年青教师、骨干教师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切实开展帮扶工作,提高学校办学能力。现我将本学期的教师帮扶工作总结如下:

一、促进帮扶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结对帮扶工作中,我校采取“辅导教师上示范课—被帮扶教师上公开课—帮扶教师点评—青年教师反思修改教案”的双向互动的方法,促进结对帮扶教师之间的互助互促,共同提高。同时学校,积极为结对帮扶教师搭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学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将结对帮扶教师送上个人发展的快车道。学校通过开展教学教研讨论,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校本发展培训等策略,,加强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形成了尊重人才,人才乐于奉献的局面,真正使骨干教师能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为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过程管理

1、抓好计划制定

我们召开了教师结对帮扶专题会议,把县教育局及中心学校结对帮扶的工作的培养设想与内容传达给了每一位教师。各位帮扶教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出个人长期发展规划、学期的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

学校将教师的发展规划收录存档,并根据教师发展规划对各教师进行监督、帮扶,帮助帮扶教师快速成长。

2、抓好中期督查

根据学校的计划安排,教师在制定好个人的成长计划后,即进入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要求教师们要留下体现自己工作的过程性材料。学校将在学期中对每位教师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抓好教学反思的撰写

学校督促教师写好每周反思,教学反思,写好教学随笔,并积极督促各教师做好学期末教学反思论文的撰写。切实让帮扶共组,有实效出成果。要求各教师自己做好教学反思,及时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实现提高,在反思中实现成长,让帮扶活动真正结出硕果。

三、抓好信息化教学的运用

我校充分借助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让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真正显示效果。学校要求各帮扶教师必须节节使用多媒体教学,使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电脑应用能力,让青年骨干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并应用简单的课件制做并能独立制作课件。我校还将教师的课件运用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相结合,促进各教师积极探索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构建高效课堂。

四、成绩和不足

经过此次帮扶工作,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师的教育信息化使用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帮扶过程中仍存在不足。

(1) 教师不同科导致帮扶工作存在困难,大大降低了帮扶工作的成效。

(2) 帮扶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有了一定起色,但整体质量不高。

(3) 由于不同科,在无形中增加了帮扶教师的负担。到后期,教师工作出现松懈。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5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已经结束,现将本学期历史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本学期共开展教研活动4次,主要围绕新课标、新教材辅导,新教师加强教学,毕业班复习备考等方面进行。方式有公开课、集体备课评课、集体交流同级老师交流、师徒互相听课交流等。

本学期教研工作特点

1、参加公开课、示范课的人多。组内有3人次讲公开课,绝大多数受到好评。

2、紧紧围绕新教材新课标展开。

3、围绕初三、高三毕业班复习备考展开。

二、 工作的可喜之处

1、组内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行动高。除了个别教师因与上课冲突,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按时参加并积极献计献策。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积极承担组内交给教研任务。

2、教学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老教师带新教师,同级教师合作、交流教学,同步教学等。

3、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杨景艳老师的课,结构清晰,基本概念交代清楚,重点、难点讲解透彻;杨荣誉老师的课挖掘到位;龚明祺老师的课手段新,线索清晰;苏娟老师的课在走向成熟。

三、 工作中的不足

1、组内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和特殊情况较多,使得教研活动人数得不到保证。

2、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的意识差。发表的论文微乎其微。

3、教学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

4、教研活动还停留在低水平上。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6

赞美;内容;交流;沟通;励志

〔中图分类号〕 G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5—0019—01

为了贯彻《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精神,实现人文化管理,使年度考评与总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者应该重新审视考评总结的方式及价值,使考评和总结的过程成为教师提高自信心的过程,成为教师反思、不断成长的过程,成为教师真诚沟通、协同发展的过程。

一、改善环境,变总结会为赞美会

以往的年度考评总结,教师多是被动地汇集在严肃、清冷的会议室,像完成任务一样,程式化地轮流念总结,读者无味,听者无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从改善环境入手,如在会议室摆放教师栽种的花卉、制作的手工艺品,将生硬的标语换成主题鲜明、画面清新的主题墙等。只有给教师提供一个温馨、轻松、愉快的氛围,才能把总结会变为相互赞美的座谈会。在赞美会上,教师要寻找每个班级、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相互赞扬、相互学习,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树立教师的自信心,还能消除教师工作中的不理解、小误会。赞美就像一股暖流,使每一位教师的内心都洋溢着一种被发现、被认可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教师的职业自尊与信心。

二、丰富内容,变总结会为交流会

过去的总结会都是从政治思想表现、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三方面进行述职,内容笼统没有新意。其实,我们可以把教师平时记录的经典案例、童言稚语、心得感想精选后拿到总结会同大家分享,丰富总结会的内容,变总结会为交流会。教师同幼儿朝夕相处,会经历许多有趣的事,但由于平日工作的琐碎与辛苦,很少意识到这些快乐,变总结会为交流会,可以通过对这些趣事的回忆、讲述和交流,给教师增添一份快乐。只有体味了工作中所蕴涵的乐趣,教师才能由衷地热爱自己的职业,快乐幼儿的快乐,幸福幼儿的幸福。

三、转换角色,变总结会为沟通会

由于每年的年度总结都是由领导主持、领导总结。教师总有一种评价与被评价的感觉,因此我们要将总结会变为沟通会。在会上,由教师充当主持人,园领导作为普通一员参与其中。这样,领导在赞美他人、发现他人优点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来自广大教职工最真诚、最直接的赞美。领导们亦可以把工作中的轶闻趣事分享给大家,把平日里难以表述的难处讲出来争得大家的理解。园领导从教职工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全面地了解教职工的发展状况,客观地评价每一位教师。这种转换使领导与领导、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加强了沟通,拉近了距离,使总结和评价变得充实有价值,使集体在赞美中变得更加团结向上,青春和谐。

四、培育园所文化,总结会成为励志会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7

此次交流使我有机会尝试了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下怎样开展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一、双方关爱,为城乡交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校级领导、校委会成员在开始交流一个月内两次到冶北小学探望我们,给我们送去了暖瓶、炊具等生活用品,并每人给予1000元的现金补助,坚定了我们在冶北小学一定干好的决心。

冶源镇及冶北小学更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免费提供午餐用菜,教办领导也曾多次到校慰问我们,并每人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解决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把关心落到实处。

二、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农村小学有自己灵活、独特、实用的管理和教学模式,虽然农村教育的师资和工作环境比不上城里,但这里大多数老师不存在一门课教一辈子的经历。来到冶北小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老师个个都是“多面手”,很多老师不只任教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要学科,同时还兼任音乐、美术、体育等多门学科,每位教师每天都上四、五节课,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大都忙于备课,一备就是几个学科,但老师们脸上的笑容却是多彩的,这种无私奉献、苦干实干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增强了危机感和急迫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平日除了搞好自己担任的四至六年级计算机教学之外,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做好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使自己的理论层次有所提高,同时加强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及教育科研知识,及时积累、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执教水平。每天都想着怎样为冶北小学的发展出谋划策,尽自己微薄之力。

三、主动研究教育教学及管理,推进学校教研教改的发展。

1、深入教学。

搞好交流工作,首先就是要搞好教育教学,来到冶北小学,担任四至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首先整理出了学生微机室,每节课都在微机室上课,给学生充分的上机机会,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

2、搞好教研。

交流之初,在迎接教研室专项教学视导中,主动进行听课、评课,并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及教办提交了冶北小学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整改措施及方案等。

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平时积极参与到老师们的集体备课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经验。立足学校实际,探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助合作意识、总结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等,为推动学校一步一个台阶地向更高水平发展而努力。

为搞好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在冶北小学推行了“辩课”制度。辩课是评课的一种发展,在原来的评课中,很多老师只会听课,让他评课,要么批评,要么恭维,很难评出一节真实而又有实际意义的课。而辩课则不同,它转变了观念,端正了心态,让上课的老师、听课的老师、评课的老师,能够热烈地、真诚地、民主平等地辩论起来。通过辩论,加深对课程、教学的理解,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每周听完课组织教师进行辩课,并有专人随时作好记录,填写辩课记录,辩后老师们再进行反思总结并记录下来。既形成材料,又记录成长足迹,给学校的教研活动真正注入了活力。

3、注重管理。

每周参与学校的班子会议、全体教职工会议,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搞好学校远程教育工作,迎接市电教馆检查督导,帮助冶北小学策划并组织录制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的短片,得到了市领导肯定与支持。

四、发挥自己特长,将交流活动落到实处。

1、把工作做细、做实,促进教学常规的落实。

平日工作除了帮助教导处主动做好学校的学生学情检测、教师备课作业检查、教师学习笔记、反思检查、为上公开课的老师们制作课件等工作之外,主要制定和落实学校特色班级建设,包括写字、口算、古诗文诵读等特色班级,每天早、午两次检查、指导,介绍实验二小在此方面的经验、做法,力求这几项工作在冶北小学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在年内见成效。

2、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交流工作实效性。

2010年10月22日在冶北小学进行了全镇中小学校长网上点题公开培训会,并在冶北小学建好服务器,负责管理维护工作,全镇各中小学都能进行访问、上传、点题、问答。实现了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点题公开、校务、党务公开等,为全镇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2010年10月29日,到付家李召小学进行多媒体教室进行维护维修,使得该校闲置了三年的高档设备投入了使用,全校师生受益颇深,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加了动力,奠定了基础。

2010年10月30日,在冶西小学进行了全镇小学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课件制作培训辅导,培训结束还安排所有听课教师每人制作一件高质量的教学课件,通过反馈,效果良好。

2010年11月22日,到冶西小学进行学校网络维护与维修,原来学校只有一台电脑能够上网,通过检查、整修使得全校教师微机及多媒体教室全部上网,方便了老师进行网上教研、网上学习等。

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拜师结对,师徒听课”等活动,平时师徒听课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并及时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法研究。不但在交流中充实了自己,并在不同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己。所带的徒弟刘慧老师在今年的全县数学优质课评选中成绩优异,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在做好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作为交流工作带队人员,始终坚持与两位交流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怎样搞好各项工作,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和配档表及时创新性地完成并总结,真正将交流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打造教育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交流双方各项工作。

为发挥自己交流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实验二小、冶源教办组织各项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互动,整体推进,双赢共进。

2010年10月28日,组织冶北小学全体校委会成员到实验二小,对二小的教育教学研究、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方案、教师培训、快乐大课间等工作进行了参观、访问及学习。回校后帮助学校制定了冶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及快乐大课间计划等并落实实施,使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其中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除了在冶北小学展开以外,现在已经在冶源镇冶西小学、迟家庄小学、付家李召小学等学校都已经展开并实施。

2010年11月19日,邀请实验二小四名名师到冶北小学进行送课活动,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写字四节课,并及时进行了评课活动,交流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先进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教研方式,使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学校双方教育教学的发展理清了思路,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同时,还进行了双方学校的师生书画展,全体冶北小学师生有序地参观、比较,找到了差距,看到了优点,场面空前壮观。冶北小学同时接收了实验二小赠送的两块书画展版面。整个活动教育局领导亲自到校指导,并在临朐电视台临朐教育栏目播出,受到学校、家庭及社会一致好评和认可。

为加强学校的写字特色班级建设,12月25日,邀请了实验二小的侯忠彦老师为四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写字课,听课的老师无不赞叹侯老师的“描一对二写三”写字教学法的实效性,当堂就有很多学生写字水平大见成效。

学校的教育不但要搞好教学,更要重视管理。2010年11月23日双方校长分别到对方进行了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专题讲座,把自己学校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带到对方,帮助他们改进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不足,同时也学习对方的管理经验,真正实现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交流工作目的。

2010年12月25日,主动邀请了实验二小的秦素英、赵君娥两位老师针对学生的管理问题,在冶北小学进行了一次班主任工作交流,冶北小学的全体班主任参加了交流会,会上,先由实验二小的优秀班主任做了典型发言,然后两校的班主任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相互出主意、想办法,为切实搞好双方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了促进交流双方感情,增进交流双方老师的友谊,12月22日,实验二小将100余份自制的元旦贺年卡送至冶北小学,送来了问候,送来了祝福,表达了两校之间无比深厚的情谊,促进了双方学校在交流工作中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促进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活跃课余文化生活,增强团结凝聚力,增进交流学校双方友谊,2010年12月30日,在实验二小举行了庆元旦乒乓球联谊比赛,冶北小学派出了四名运动员到实验二小进行比赛,场面热烈,你推我挡,银球飞舞,赛出了水平,增进了友情。

虽然自己身在冶源交流,但时刻没有忘记原来学校的工作,经常利用周末和晚上时间进行加班,为老师们整理计算机,制作课件,为迎接上级的各项检查制作汇报课件等,其中有一次,为了让老师们尽快使用上计算机,通宵加班,把原来微机室的教师机全部安装到办公室,使老师们办公桌上一夜之间有了电脑,并能上网,为老师们更好地搞好教育教学提供了保障。

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城乡教师交流活动。

交流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系统的、复杂的教育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小城镇建设中产生的“六种精神”,以活动促进交流双方学校发展。在下一学期的工作中,决心做到:

1、进一步制定交流工作计划及配档表并注重落实。接受学校监督检查,促进教师个人成长及交流学校双方的教育教学发展。

2、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年轻教师分批、分学科到实验二小进行听评课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邀请实验二小教师到冶北小学进行送课活动,传授、切磋自主、互助、优质高效课堂的教法、学法,共同参与教研。加强网上教研,保证教研交流的经常化、实效化。

3、继续发挥自己特长,搞好学校的电化教育工作及双方学校网络建设工作;

4、协助张瑞湘教师将写字特色班级建设、史敬华老师的口算特色班级建设经验继续进行下去,以点带面,在冶源镇多个学校展开。真正体现城乡教育共同体这一主题。

5、邀请负责实验二小教科研的侯忠彦老师再次到冶北小学进行一次专项科研、课题辅导报告,指导各级实验课题的申报、课题实施、课题结题等工作,帮助学校申报二至三项省或市级实验课题。并组织专门人员到实验二小进行查看、观摩他们的科研课题开展情况及成果。

教师交流个人工作总结篇8

1、应邀到部分学校和教师进行专题交流。本学期,先后到实验二小、豫灵中心学校、实验三小、河滨小学等学校为教师做了课标培训及处理好教学的十个关系的讲座;到朱阳二小,为全校学生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漫谈》的报告;以《打造精、活、实、高的新型课堂》为题为实验小学全体教师做了高效课堂的报告。

2、利用听课机会,结合具体实例,引导教师专业成长。每次到学校听课,我都先做充分准备,从学生、教师和教研员的角度去分析教材,设想教法,在听课后的评课过程中,我总是很真诚地和老师们谈自己的看法,透过亮点给其他人以方向,针对不足说出自己的思路。肯定有据,重建有方。回单位后,我常以文字的形式把较详细的想法反馈给授课教师。

3、利用博客,建立和教师间沟通的新渠道。我的博客更新速度比较快,并尽量办的有质量。本学期,共写博文50多篇,主要是关于教学方面的内容。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及时地认真回复,如《和万渡学校的老师交流几点看法》、《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等,老师反响较好。

二、举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开展解说教材活动。

这次活动采取了接力解说的做法,每个教师解说一个学段的教材。从竞赛过程看,每校三个教师都能做到相互衔接,前后呼应,从整套教材的高度展示和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环节设计科学,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在解说中,不少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解说的效果:知识树枝繁叶茂,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丰富的内涵;表格设计巧妙,既有纵向的延伸,又有横向的比较;不少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文字准确简练,录像、图片特色尽显。整个活动紧凑有序、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效果。

但由于我们还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不是解说而是“读”自己的稿子,显得枯燥乏味;还有的教师不是着眼于研究教什么,而是用大量的时间谈怎样教,偏离了解说的方向;也有部分教师解说定位不合适,自己的思想不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展示编者说明和课标条文。

2、举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经验材料评比。

3、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的打造活动。

近两个星期,按室的统一安排,我先后到实验二小、市二小、市一小、实验小学、尹庄镇、城关建设小学等听课,和教师一起交流体会,发挥了教研员的指导作用。

三、出色完成其他任务,树立了教研室的良好形象。

1、在全市中小学生诗文诵读活动中,公正的担当评委。

2、参加城关镇中心学校课改模式展示活动。

3、参加尹庄镇高效课堂示范课展示活动,和该镇教师和远道而来的宝丰同行做了较为充分的交流。

4、参加教师资格认定活动,听了23人的讲课。

5、编辑《灵宝教研》四期,主题较为突出,选文质量较高。

6、我市部分学校积极参加了三门峡市评价课题的实验,由于我们的认真组织和扎实的工作,有四个课题顺利结题。

四、几个具体的数字。

1、本期听课40多节,备课5节,听教师解说教材23人,教师资格认定听课23人。(截至12月4日)

2、撰写教学论文及总结40多篇。写政治学习笔记5000多字。

3、在灵宝教研网发表文章5篇。

4、我主持的《小学语文层进性对话的研究与实践》被省教育学会审定为重点课题,目前实验进展顺利。

上期总结

一、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

按照室的统一安排,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学习了《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邓小平、xx论科学发展》两本书,联系工作实际,写了数篇心得笔记,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高了认识水平,改进了工作方式,进一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学科教研活动

(一)习作教学设计评比

我们与3月26日在市二小召开了小学习作教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心教研组成员、各学校骨干教师200多人。经过说课评比产生出来的三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更多同主题文章 【2012年教师个人及学科工作总结】

志愿者教学工作总结

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工作总结2010-2011学年度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城乡教师交流阶段性工作总结

推荐期刊
  • 教师
    刊号:46-1072/G4
    级别:省级期刊
  • 华夏教师
    刊号:10-1045/G4
    级别:部级期刊
  • 教师博览
    刊号:36-1222/G4
    级别:省级期刊
  • 英语教师
    刊号:12-1319/G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