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8篇

时间:2023-03-14 15:06:00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1

关键词: 从化市历史古迹 古迹翻译 调查报告

引言

从化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的东北面,依山傍水,风光旖旎。五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从化独特的岭南魅力,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从化更具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从化的昨天”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作为从化市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从化、建设从化。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和考察,透析从化历史古迹所蕴含的深厚文化气息,并结合英语专业特色,运用相应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将收集的材料译成英文,使得从化历史古迹的英译既准确传递信息,又折射其背后的地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真正起到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同时增强从化市民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意识,宣传从化市历史文物景点,促进从化市的旅游发展,增强在校大学生通过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1.项目介绍

1.1研究目的

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成为人们自立和进取的精神支柱。文物古迹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它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研究、欣赏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流传于世的文物古迹会越来越少,所以文物古迹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刻不容缓。五百多年的历史孕育了从化独特的岭南魅力,众多的历史古迹让从化更具文化内涵,在岭南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增强“从化的昨天”的保护意识,并付诸行动,作为从化市的高校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以实际行动服务从化、建设从化。

1.2研究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时代,而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中外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中外相互加强了解与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外人民频繁的来往沟通、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广东岭南文化及中国文化与外国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而独具特色的从化市文化古迹,却被日新月异的现代经济建设所遗忘,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不应被埋没。因此,我们通过此次科研项目考察增强人民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意识,带动人民加入到实际保护的行列中,形成“文物保护,你我共同参与”的氛围,为从化市文物保护贡献力量,为全世界人民提供有关从化市历史文化古迹的英文介绍,让世界人民了解从化市历史文化古迹,提高从化旅游项目的知名度。此次活动可让外语系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增强在校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3立论依据

本项目的考察人员通过与从化博物馆、旅游局等部门合作获取官方信息,深入从化市各文化古迹保护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再发挥人员专业特长,将已整理的资料翻译成英文。通过对古迹的官方称谓、历史由来、存在意义、演变发展、文化地位等进行考察发现,目前文化古迹中只有极少部分做了中英文版本的介绍,大部分古迹的中文资料不完整、英文资料欠缺,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与补充。

本项目的实践考察采用图文并茂、视频剪辑的形式,研究上述因素,力图通过从化历史古迹反映出岭南文化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与内涵,并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和技巧准确翻译,兼顾信息传递与文化传播功能,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与推广岭南文化,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实现文化间的互补与发展。

1.4项目的创新之处

本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考察,以及对后期资料的汇总与整理、图片编辑与视频制作,最后同从化博物馆、旅游局等部门取得合作,将相关资料译本推行实践,广泛应用于各大官方网站和报刊读物等宣传媒体。分析岭南文化的历史形成因素,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差异、英汉语言转换、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等因素,结合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策略与方法,增强跨文化的意识,准确翻译文物古迹相关资料,揭示并诠释岭南文化的内涵,加深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加强岭南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促进从化旅游业的发展。

2.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进度安排

2.1研究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包括:(1)对从化市各文化古迹保护单位进行考察研究,收集和整理其相关资料(包括官方称谓、历史由来、存在意义、演变发展、文化地位等);(2)针对当前古迹现有资料的英译进行分析、研究,并将结果汇总、分类;(3)结合英语语言专业和翻译理论与技巧,对尚未翻译的古迹资料进行准确翻译,突出其文化特色和意义;(4)联系从化各大旅游单位、咨询网等媒体,推荐增设英文版的历史文物古迹介绍。将古迹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推广至岭南文化领域,用于指导和促进跨文化交流。

2.2技术路线

我们将运用社会调查学、英汉翻译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追踪调查、电话采访、面谈等方式对从化市各文化古迹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使信息全面、真实、可靠。本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采用实地考察研究收集资料,又运用理论对考察成果进行分析,最终利用分析研究的理论成果指导实践。

2.3进度安排

3.研究成果的形式、项目验收指标及内容

本项目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研究成果的形式和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阶段,实地考察,主要为收集与汇总从化市历史古迹的相关资料(包括官方称谓、历史由来、存在意义、演变发展、文化地位等),通过一系列的文字、数据、图片,从多角度展示文化历史古迹的深厚底蕴,从而提高广大人民对从化历史古迹的认知,了解其影响力的深度和广度。根据考察结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从化历史古迹资料的英译调查与研究),取得第一阶段的成果,为后一阶段的研究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的成果,采用系统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科研论文:从化历史古迹实地考察与资料翻译,此篇论文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中发表。

4.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

本项目与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翻译专业密切相关,将本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申报者与合作者具有申报、执行本项目基本专业知识和素质,具备专业能力与技能完成实践调查,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社会调查报告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项目在申报准备阶段已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并进行了初步社会实践调查,收集和积累了一些第一手调查资料,为以后阶段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项目根据各成员的特点、特长进行了明细的分工,各成员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完成各自的任务。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及外语系师生集体力量的协助下,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从化历史古迹的实地走访、资料整理和英译,宣传历史古迹,增强保护意识。社会实践论文与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一定能够按时完成并取得相应的成果。

5.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5.1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选取的景点共计十处,基本上囊括了从化国家省市各级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如广裕祠、五岳殿、从化学宫大成殿等。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分三组对上述名胜古迹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拍摄和撰写旅游景点的中文介绍等。再将中文材料详细考究,翻译成英文。最后,通过老师们的认真审核,最终将材料形成完整的课题结果。我们还作了分类统计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5.2名胜古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障碍

名胜古迹翻译中文化因素导致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其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蕴藏的丰富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使两种语言的词汇出现非对应和非重合的现象,它们之间没有语义共鸣,有的只是语义空缺或语义错位,也就是文化空缺所产生的词汇空缺及文化冲突导致的词汇冲突。此次研究中出现的不少对联翻译难以进行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上述原因造成的,如五岳殿中,“穆穆威灵光万户,绵绵德泽普千家”,翻译起来困难重重,尽管能按照意义翻译出来,但那种韵味已经完全丧失,实属可惜。

名胜古迹中文化因素导致的翻译障碍还来自于语篇层面上的行文和修辞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喜欢借景抒情,书画、建筑、诗歌都讲究神似重于形似的风格,反映在语言上就有了汉语行文辞藻华丽、情感横溢等特点。此外,“受‘中庸’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美学观念别强调平衡美,除了极为频繁地使用对仗这一修辞格,还大量使用四字词组,在这些方面,西方民族则迥然不同”。这些行文和修辞差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翻译的困难。

6.名胜古迹旅游文本的汉译英策略

明确名胜古迹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障碍有助于我们提出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旅游文本的目的就是将从化名胜历史古迹通过中文材料翻译出来,向外国游客介绍景点情况,旅游翻译应该是“文化的使者”,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以旅游者为导向,因此,在翻译时应该以中国文化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所谓以中国文化为取向,就是尽量保留中国文化信息,尽量多地宣传中国文化。所谓以译文为重点,即指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又要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对信息进行适当调整,让他们好读好懂。基于上述策略,提出以下几种实用方法。

6.1增补与删减

旅游资源除了其本身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欣赏价值外,还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特殊的欣赏价值。不增添背景信息,一般外国游客则无法理解。对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内容,如事件发生的年代,名人的生卒年代,他们的身份及其对历史的贡献、名胜的具置等,通过增加字、词、句,对原文略加注释,则让人易于理解,并加深印象、增添乐趣。

在名胜古迹的翻译中,删减有时是十分必要的。删减即删去中文资料中对译文理解没有帮助的东西。一方面中国人在写事状物时喜欢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加以验证,中国读者读了会加深印象,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而在外国人看来似乎是画蛇添足,有时还可能使他们越看越糊涂,删去反而干净利落,明白晓畅。另一方面名胜古迹中存在的大量的诗词、对联,如果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诗词翻译过来造成译文的累赘和臃肿,甚至扭曲原意,妨碍外国游客理解,破坏他们的游兴,达不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则可删去不译。

如五岳殿中,“有收分覆盆式柱础,为‘鸭屎石’,风格古朴”这一句中的“鸭屎石”,这一词语比较难以理解,甚至会造成游客们的不良心理效应,可以将其省去。

6.2音译与解释

完全音译的方法适用于行政区划名称,如城市、乡镇等的翻译,对于一些景点的名称音译加意译则较为理想。解释是指增加的部分是对字、词、句的字面意思的解释,属于创造性翻译,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读者。

6.3类比或转译

为使旅游信息在英语读者中产生反响,我们采用“以此比彼”的方法拉近读者与中国文化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亲近感,激发游兴。译者可以把中文资料中有关的内容转化为外国游客熟悉的同类内容,借译语表达式和形象翻译源语有特定文化含义的表达式和形象,以求等效。有的学者称这种方法为文化替换(cultural substitution),在找不到文化对应词的时候,使用译语文化中同类典故、成语、委婉语等,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可以简洁而准确地介绍人物和景点,使译文读者在自己文化的基础上理解异国文化情调,加强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结语

以上结合从化历史古迹的翻译情况,分析了名胜古迹中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因素障碍,探讨了名胜古迹汉英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原则和方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国之间更加频繁地交往,旅游业将更加繁荣,我国名胜古迹的翻译必定会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王蕙贞.文物保护学[M].文物出版社,2009:120-305.

[2]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7-08-15.

[3]李启明.余光权.从化市地名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6.

[4]刘庆元.文物翻译的“达”与“信”[J].中国科技翻译2005-05-30.

[5]陈曦,陈汉良.历史文物名词英译的规范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赵丹晨.浅析文物翻译中的失误及修改建议[J].文博,2013-02-15.

[6]王建荣,郭海云,孙倩.文化预设视角下的文物英译策略研究[J].东岳论丛,2010.

[7]从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从化县志[M].广东:密歇根大学,2007:36-52.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2

从读史的过程中,我忽然想到在我做眉山市委常委兼市委宣传部部长和市委秘书长十年间,陪同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以及海内外宾朋到三苏祠参观考察时,见过三通石碑,其记载了1936年6月至8月的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和眉山专署颁布的保护三苏祠的布告。可《眉山县志》中没有记载。(仅在1992年县志中有一句话说明,而且文略,没有时间和内容的记载,更没有国民政府的记载。)我询问现在的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先生。他向我说明,这几块石碑是在2000年三苏祠维修时新发现的,地方文献资料均无记载。在陈馆长的协助下,我获得了这三通布告碑文的传真件。我仔细阅读并认真思考,以为当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给《眉山县志》补上这一史实。

从三通石碑布告的内容看,先是时任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的一个公告,并上报给四川省政府;时隔一月后,四川省政府亦公告,同时又上报给当时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仅隔了一个月,国民政府又公告,保护三苏祠,并严令“仰军政各界人等,一体凛遵。务须加意爱护,毋得籍词借驻。为要。”之后,原驻在三苏祠的国民革命军17师(在民国31年至34年)从三苏祠迁出。后来的情况,在《眉山县志》1992年版第929页中记载为:“部队撤走后,民国37年三苏公园再度向西扩至近城墙处。”只是为何迁出,县志并没有记载。按常理推想,当时定是遵循三通布告之作为。现按时间顺序将这三通石碑所刻公告内容抄录于下:

第一通“四川善后督办刘为布告碑”

民国25年(1936年)刻石。碑文所录如下:

事案据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供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曰:三苏。仰恳赐予保护布告,以维名胜。

等情,前来查,苏公父子崛起岷峨,独得山水之清奇,蔚为蜀学之大师。文章、道法、经济、事功、彪炳当时,垂范来。地方人士景仰,芳型重新祠宇,拓为公园,以资观感。允宜力加保护,用垂久远。俾后之来者得所矜式,斯亦作育人才之一道。凡属公园以内,不准军队驻扎,或机关借用。庶园林台榭,历久常新。先哲典型,永远勿替。除指令照准外,合行布告。为此,告仰军民人等,一体遵照,勿违。切切,此告。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二十五日

四川善后督办关印

第二通:“四川省政府布告碑”

二十五年民字第一六三五七号

民国25年(1936年)刻石。碑文所录如下:

案据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窃维式闾封墓,周推锡类之仁;表里旌门,汉重乡贤之礼。故义或取乎观感,而事无间于古今。所以矜式邦人,楷模多士也。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塑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林园幽胜,台榭清虚。历有名流,时多题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之曰:三苏存其寔也。专员以钧行营,迭有明令,保存胜迹,仰见尊崇先哲,钦佩莫名。苏氏在宋一代,父子兄弟之间,人品文章之盛,稽有史之篇籍。前无古人,慨日下之江河,后无来者。即此崇祠旧址,岿然尚存。千年旧树,犹有荔枝。数里新衢,宛然纱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殆有过之无不及也。此不独吾川观摩所系也,且为全国景仰所关。况复拓为公园,籍供游览。倘疏护持之责,何觇文化之。仰恳钧行营,赐予保护布告,以免军队驻扎,机关借用,以维名胜。一俟奉到,领下署,即便勒诸石碑,垂之久远。庶几甘棠荫地,留已往遗爱之思,老柏摩天,启后来希贤之念。

等情,据此查,三苏父子,宋代先贤,品学文章,千载宗仰。关兹祠宇即属纱縠旧居,现既改作公园,胜地名贤,亟应崇护。据呈前情,除指令外,合行布告。仰军民人等,一体遵照,毋得擅行驻扎、借用。维名胜,切切。

专告

中华民国四川省政府印 二十五年七月日

主席刘湘 民政厅长王又庸

第三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布告碑”

总良字第1316号

民国25年(1936年)刻石。魏碑体楷书镌刻。碑高1.84米,宽0.95米。碑文所录如下:

案据四川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余安民呈称

窃维式闾封墓,周推锡类之仁;表里旌门,汉重乡贤之礼。故义或取乎观感,而事无间于古今。所以矜式邦人,楷模多士也。眉山为三苏故里,城内旧有祠堂一所,内塑文安、文忠、文定三公遗像。林园幽胜,台榭清虚。历有名流,时多题咏。上年官绅集议,广为公园。颜之曰:三苏存其寔也。专员以钧行营,迭有明令,保存胜迹,仰见尊崇先哲,钦佩莫名。苏氏在宋一代,父子兄弟之间,人品文章之盛,稽有史之篇籍。前无古人,慨日下之江河,后无来者。即此崇祠旧址,岿然尚存。千年旧树,犹有荔枝。数里新衢,宛然纱縠。较之武乡遗庙、工部草堂,殆有过之无不及也。此不独吾川观摩所系也,且为全国景仰所关。况复拓为公园,籍供游览。倘疏护持之责,何觇文化之。仰恳钧行营,赐予保护布告,以免军队驻扎,机关借用,以维名胜。一俟奉到,领下署,即便勒诸石碑,垂之久远。庶几甘棠荫地,留已往遗爱之思,老柏摩天,启后来希贤之念。

等情,查三苏公园,乃眉山古迹。就乡贤之崇祠,辟登临之胜地。直为景仰之思。自应特准布告,切寔保护,用示崇敬,而垂久远。据呈前情,除指令外,合行布告。仰军政各界人等,一体凛遵。务须加意爱护,毋得籍词借驻。为要。

此布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月日

委员长蒋中正

(文中为字迹风化损落,无法辨认,特以标出,以备后续考,特注。)

以上的三通布告碑,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以中央政府、省政府到地方政府保护三苏祠的一段真实史实。应当说,当时的东坡老家为有三苏祠而骄傲,也是那个时代的“国保”单位。正因为有了这三个布告,才使得国民革命军第17师撤出了三苏祠,才有了后于“民国37年三苏公园再度向西扩至近城墙处”。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3

吐鲁番加依墓地发掘简报

吐鲁番地区召开申遗工作专题汇报会

《三州辑略》吐鲁番史料的来源

吐鲁番出土《唐人习字》文书初探

吐鲁番地区申遗档案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卷号索引

试论龟兹出土木雕佛像的笈多风格

龟兹石窟新考证的佛陀重大教化事迹

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遗展厅建设进展顺利

赵文泉视察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申遗各项工作

“丝绸之路出土民族契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陶(泥)灯研究

吐鲁番地名的开创期——吐鲁番地名研究之二

唐五代敦煌说唱伎艺的戏剧化转向探考

浅议出土立体纺织品文物的解体修复与复原

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木鸭流源

吐峪沟半白半黑人骨像“摩尼教说”驳议

吐鲁番地区“申遗宣传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

吐鲁番市军事设施遗址考古调查发掘记

吐峪沟石窟寺西岸中区考古新收获

吐鲁番出土随葬衣物疏名物时代初探

吐鲁番出土“草编粽子”名实辨考

敦煌藏经洞所出两件度牒相关文书研究

吐鲁番新区征集的察合台文文书清洗修复报告

交河故城出土回鹘文《高昌王及王后颂词》研究

基于正史《西域传》的西域地域范围演变探微

新疆历史钱币上语言文字的交融与合璧

居延里程简所记高平媪围间线路的考古学补证

黄文弼在新疆考察所见古代西域十二生肖文物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木案类型学研究

从考古发现看吐鲁番苏贝希文化的木器制作技艺

新疆出土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马镳的研究

吐鲁番地委书记张文全视察交河故城、高昌故城申遗筹备工作

吐鲁番胜金店古墓人体标本衣物揭取工作正式开展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讯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唐代麻布修复报告

唐代吐鲁番高昌城周边的水利开发与非汉人居民

筚路蓝缕功至今——纪念黄文弼先生诞辰120周年

从吐鲁番文书看唐代世俗政权对西州寺院经济的管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盛春寿局长调研吐鲁番地区申遗工作

德藏吐鲁番出土《幽通赋注》写本的性质、年代及其流传

吐鲁番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的储存与展示环境评估

吐鲁番所出《高昌张武顺等葡萄亩数及租酒帐》再探讨

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习俗研究——兼与张弛先生商榷

古代双陆游戏小考——兼论敦煌、吐鲁番的双陆游戏

犍陀罗佛像起源问题的重要实物依据——贵霜佛陀钱币研究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吐鲁番地区国有单位文物收藏调查工作概述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4

关键词:瑞丽江—大盈江;德宏;风景名胜区;对策

一、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概况

1.景区范围、性质。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周边有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以及缅甸北部的风景旅游资源,形成境内三个景区鼎足而立。1994年景区由国务院审定第三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遍布德宏州,主要以潞西、瑞丽江流域、大盈江流域集中成片。面积为1 100平方公里,其中,一、二级保护景区面积为672.31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构成丰富,景观独特,环境质量好,容量大[1]。

风景区总体结构为“二线、三片区、一边”,即:瑞丽江、龙川江和大盈江游览线:瑞丽江,上游称龙川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县境内,由瑞丽流入缅甸,注入伊洛瓦底江,以交错变化的峡谷及平坝河流景观,田园牧歌式的边地风光为景观特征。大盈江游览线,以江岸迂回曲折,水流平缓的坝区河流景观,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与星落棋布的傣家村寨构成一幅山水如画的田园风光。

潞西片区、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含芒市景区和三仙洞景区。芒市景区以水库景观、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等人文景观构成景区特色。三仙洞景区以岩溶景观、民间传说和温泉为景区特色。瑞丽片区,含畹町景区、瑞丽姐告景区和南姑河景区。畹町景区以江河、瀑布、亚热带雨林、边境口岸城市为主要特色。瑞丽姐告景区以榕树群落、佛教建筑、历史文化古迹、边境口岸城市为主体构成。南姑河景区以文物古迹、铬尖晶沙矿区河流为景观。盈江片区,含允燕景区、凯邦亚湖景区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允燕景区以盈江允燕山公园及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特色。凯邦亚湖景区以多岛屿、多水湾的大型人工水库和植物景观构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森林、热带季雨林—桫椤林及珍稀动植物景观资源为主要特色。

“一边”即漫长的边境线,国境线长503.8公里,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口岸城镇,通道如瑞丽、畹町、弄岛、拉影、姐告等的边境贸易、宝玉石交易,热带、亚热带风光、异国情调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及通道,为边贸往来和出入境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2]。

2.景区景观资源评价。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以江河、湖泊、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景观、珍稀动植物景观,众多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少数民族村寨聚落景观和以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浓郁的异国风情和边疆田园风光为主体构成。景区位置重要,与周边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景区形成三足鼎力之势,辐射缅甸境内的大环线。

二、风景区调查现状

1.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2008年7月实地考察了梁河南甸宣抚司署、盈江虎跳峡电站、槟榔江电站、允燕佛塔、陇川景颇园、瑞丽独树成林、莫里景区、潞西勐巴娜西珍奇园等8个景点,发放了40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风景区的性质、范围和主要景点:针对景区出现的问题,在被调查的40人中,有7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是部级风景区,有25%回答是省级、州级风景区,说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该风景区的地位。对于该风景名胜区包括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全部答对的仅10%,其余90%回答不全面,说明宣传力度不够。针对景区授予的时间,4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是1994年授予的,其余55%回答错误。关于景区的面积,4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总面积为672.31(km■),60%回答不知道。有2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的重要景点及古迹有莫里瀑布、南甸宣抚司署、三仙洞,80%回答不全面。

2)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及其原因:43%完全知道或知道一点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这件事情,57%回答不知道。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有45%认为是修建水电站,30%认为没有标志标牌和景区出让经营权,25%认为是没有对景区作规划。

3)风景区的管理:78%认为有必要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阶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22%认为一般或没必要。33%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是由建设部门来管,55%认为由旅游部门来管,12%不知道,在管理权归属上大部分不知道由建设部门来管理。73%对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区未来发展前景看好,27% 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2.访谈内容:针对景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访谈了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德宏州人大农业环境委员会、德宏州旅游局、瑞丽市城建局、瑞丽市旅游局等单位。

1)主要原因有:瑞丽莫里景区转让经营权、将管理权和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景区监管信息系未建设,整个景区标志标牌没有设立,并在景区修建了大量水电站等违章建筑。

2)景区被黄牌警告,德宏州人大专门组织人员对景区调研,要求各县市制定保护方案,为地方立法《瑞丽江—大盈江保护条例》作准备,加大了景区保护力度。近期成立了管理机构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下设瑞丽莫里景区管理所,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和配套管理。

3)由于规划编制时间太早,与现在发展不相符合,应加快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批,进一步推动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1.景区面积过大,景点较为分散,结构松散,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瑞丽江、大盈江沿江流域,使得保护、开发和管理都具有较高难度,在景区界定、保护与生产、生活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缺乏标志标牌,解说系统等,都影响到它的发展前景。

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由于是1999年编制的规划, 应加快规划修编进度,以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规划是实现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景区近期才建立管理机构,由州级或县级以下政府管理,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好,但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建而未管,形同虚设;管理机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或以政代企,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

3.违章违规建设仍时有发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未落实到位。风景名胜区违背规划、不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例如,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当地个别部门违规建设水电站,破坏了天然形成的落水洞,影响了景区自然环境和风貌。一些地方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在风景名胜区修建道路、水电站、开山采石等毁坏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4.转让风景名胜区经营权,将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划、监督以及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但瑞丽莫里景区以招商引资为名,将风景名胜区景点行政管理权或门票收益权转让给企业,缺乏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把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的生态环境性变成一般开发性,社会公益性变成企业或个人私有性,自然文化展示性变成急功近利的经营性,结果使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导致景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景观美感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受到严重破坏。

四、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核心是保护,通过规划来实施保护措施;关键在管理,也就是规划的落实就是管理。”根据现有景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编制各景点的详细规划,将景区具有宝贵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控的范围以内,避免人为的破坏。

2.加强立法,继续推进重点风景名胜区依法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协调风景名胜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快技术创新,强化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科技手段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施科学保护、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遥感信息、监测信息、规划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四个数据库的建设,强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监管的力度。

4.积极开展创建核心景区工作,深入推进风景名胜区文明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改变一些风景区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倾向,强化风景区的宣传、教育和展示功能,加大景区教育基地和游人中心建设的力度,提升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展示功能。

参考文献

[1]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部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界[Z],2008:6

[2]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德宏州城建局,云南方城规划设计事务所,1999:10

[3]贺友桂.缅甸旅游业发展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6).

[4]崔继华.德宏旅游发展见证与思考[R],2008-09-23.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瑞丽江―大盈江;德宏;风景名胜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168-02

一、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概况

1.景区范围、性质。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周边有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以及缅甸北部的风景旅游资源,形成境内三个景区鼎足而立。1994年景区由国务院审定第三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遍布德宏州,主要以潞西、瑞丽江流域、大盈江流域集中成片。面积为1 100平方公里,其中,一、二级保护景区面积为672.31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构成丰富,景观独特,环境质量好,容量大[1]。

风景区总体结构为“二线、三片区、一边”,即:瑞丽江、龙川江和大盈江游览线:瑞丽江,上游称龙川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县境内,由瑞丽流入缅甸,注入伊洛瓦底江,以交错变化的峡谷及平坝河流景观,田园牧歌式的边地风光为景观特征。大盈江游览线,以江岸迂回曲折,水流平缓的坝区河流景观,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与星落棋布的傣家村寨构成一幅山水如画的田园风光。

潞西片区、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含芒市景区和三仙洞景区。芒市景区以水库景观、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等人文景观构成景区特色。三仙洞景区以岩溶景观、民间传说和温泉为景区特色。瑞丽片区,含畹町景区、瑞丽姐告景区和南姑河景区。畹町景区以江河、瀑布、亚热带雨林、边境口岸城市为主要特色。瑞丽姐告景区以榕树群落、佛教建筑、历史文化古迹、边境口岸城市为主体构成。南姑河景区以文物古迹、铬尖晶沙矿区河流为景观。盈江片区,含允燕景区、凯邦亚湖景区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允燕景区以盈江允燕山公园及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特色。凯邦亚湖景区以多岛屿、多水湾的大型人工水库和植物景观构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森林、热带季雨林―桫椤林及珍稀动植物景观资源为主要特色。

“一边”即漫长的边境线,国境线长503.8公里,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口岸城镇,通道如瑞丽、畹町、弄岛、拉影、姐告等的边境贸易、宝玉石交易,热带、亚热带风光、异国情调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及通道,为边贸往来和出入境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2]。

2.景区景观资源评价。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以江河、湖泊、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景观、珍稀动植物景观,众多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少数民族村寨聚落景观和以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浓郁的异国风情和边疆田园风光为主体构成。景区位置重要,与周边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景区形成三足鼎力之势,辐射缅甸境内的大环线。

二、风景区调查现状

1.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2008年7月实地考察了梁河南甸宣抚司署、盈江虎跳峡电站、槟榔江电站、允燕佛塔、陇川景颇园、瑞丽独树成林、莫里景区、潞西勐巴娜西珍奇园等8个景点,发放了40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风景区的性质、范围和主要景点:针对景区出现的问题,在被调查的40人中,有7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是部级风景区,有25%回答是省级、州级风景区,说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该风景区的地位。对于该风景名胜区包括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全部答对的仅10%,其余90%回答不全面,说明宣传力度不够。针对景区授予的时间,4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是1994年授予的,其余55%回答错误。关于景区的面积,4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总面积为672.31(km■),60%回答不知道。有2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的重要景点及古迹有莫里瀑布、南甸宣抚司署、三仙洞,80%回答不全面。

2)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及其原因:43%完全知道或知道一点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这件事情,57%回答不知道。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有45%认为是修建水电站,30%认为没有标志标牌和景区出让经营权,25%认为是没有对景区作规划。

3)风景区的管理:78%认为有必要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阶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22%认为一般或没必要。33%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是由建设部门来管,55%认为由旅游部门来管,12%不知道,在管理权归属上大部分不知道由建设部门来管理。73%对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区未来发展前景看好,27% 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2.访谈内容:针对景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访谈了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德宏州人大农业环境委员会、德宏州旅游局、瑞丽市城建局、瑞丽市旅游局等单位。

1)主要原因有:瑞丽莫里景区转让经营权、将管理权和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景区监管信息系未建设,整个景区标志标牌没有设立,并在景区修建了大量水电站等违章建筑。

2)景区被黄牌警告,德宏州人大专门组织人员对景区调研,要求各县市制定保护方案,为地方立法《瑞丽江―大盈江保护条例》作准备,加大了景区保护力度。近期成立了管理机构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下设瑞丽莫里景区管理所,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和配套管理。

3)由于规划编制时间太早,与现在发展不相符合,应加快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批,进一步推动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1.景区面积过大,景点较为分散,结构松散,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瑞丽江、大盈江沿江流域,使得保护、开发和管理都具有较高难度,在景区界定、保护与生产、生活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缺乏标志标牌,解说系统等,都影响到它的发展前景。

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由于是1999年编制的规划, 应加快规划修编进度,以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规划是实现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景区近期才建立管理机构,由州级或县级以下政府管理,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好,但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建而未管,形同虚设;管理机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或以政代企,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

3.违章违规建设仍时有发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未落实到位。风景名胜区违背规划、不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例如,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当地个别部门违规建设水电站,破坏了天然形成的落水洞,影响了景区自然环境和风貌。一些地方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在风景名胜区修建道路、水电站、开山采石等毁坏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4.转让风景名胜区经营权,将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划、监督以及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但瑞丽莫里景区以招商引资为名,将风景名胜区景点行政管理权或门票收益权转让给企业,缺乏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把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的生态环境性变成一般开发性,社会公益性变成企业或个人私有性,自然文化展示性变成急功近利的经营性,结果使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导致景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景观美感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受到严重破坏。

四、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总理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核心是保护,通过规划来实施保护措施;关键在管理,也就是规划的落实就是管理。”根据现有景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编制各景点的详细规划,将景区具有宝贵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控的范围以内,避免人为的破坏。

2.加强立法,继续推进重点风景名胜区依法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协调风景名胜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快技术创新,强化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科技手段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施科学保护、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遥感信息、监测信息、规划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四个数据库的建设,强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监管的力度。

4.积极开展创建核心景区工作,深入推进风景名胜区文明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改变一些风景区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倾向,强化风景区的宣传、教育和展示功能,加大景区教育基地和游人中心建设的力度,提升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展示功能。

参考文献:

[1]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部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界[Z],2008:6

[2]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德宏州城建局,云南方城规划设计事务所,1999:10

[3]贺友桂.缅甸旅游业发展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6).

[4]崔继华.德宏旅游发展见证与思考[R],2008-09-23.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6

关键词:瑞丽江—大盈江;德宏;风景名胜区;对策

一、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概况

1.景区范围、性质。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周边有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以及缅甸北部的风景旅游资源,形成境内三个景区鼎足而立。1994年景区由国务院审定第三批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景点遍布德宏州,主要以潞西、瑞丽江流域、大盈江流域集中成片。面积为1 100平方公里,其中,一、二级保护景区面积为672.31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构成丰富,景观独特,环境质量好,容量大[1]。

风景区总体结构为“二线、三片区、一边”,即:瑞丽江、龙川江和大盈江游览线:瑞丽江,上游称龙川江,发源于高黎贡山西侧的腾冲县境内,由瑞丽流入缅甸,注入伊洛瓦底江,以交错变化的峡谷及平坝河流景观,田园牧歌式的边地风光为景观特征。大盈江游览线,以江岸迂回曲折,水流平缓的坝区河流景观,南亚热带植物景观与星落棋布的傣家村寨构成一幅山水如画的田园风光。

潞西片区、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含芒市景区和三仙洞景区。芒市景区以水库景观、名胜古迹、历史建筑等人文景观构成景区特色。三仙洞景区以岩溶景观、民间传说和温泉为景区特色。瑞丽片区,含畹町景区、瑞丽姐告景区和南姑河景区。畹町景区以江河、瀑布、亚热带雨林、边境口岸城市为主要特色。瑞丽姐告景区以榕树群落、佛教建筑、历史文化古迹、边境口岸城市为主体构成。南姑河景区以文物古迹、铬尖晶沙矿区河流为景观。盈江片区,含允燕景区、凯邦亚湖景区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允燕景区以盈江允燕山公园及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特色。凯邦亚湖景区以多岛屿、多水湾的大型人工水库和植物景观构成。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以原始森林、热带季雨林—桫椤林及珍稀动植物景观资源为主要特色。

“一边”即漫长的边境线,国境线长503.8公里,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口岸城镇,通道如瑞丽、畹町、弄岛、拉影、姐告等的边境贸易、宝玉石交易,热带、亚热带风光、异国情调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及通道,为边贸往来和出入境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2]。

2.景区景观资源评价。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以江河、湖泊、热带、亚热带季雨林景观、珍稀动植物景观,众多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少数民族村寨聚落景观和以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背景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众多的口岸城镇,浓郁的异国风情和边疆田园风光为主体构成。景区位置重要,与周边腾冲热海、保山博南古道景区形成三足鼎力之势,辐射缅甸境内的大环线。

二、风景区调查现状

1.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2008年7月实地考察了梁河南甸宣抚司署、盈江虎跳峡电站、槟榔江电站、允燕佛塔、陇川景颇园、瑞丽独树成林、莫里景区、潞西勐巴娜西珍奇园等8个景点,发放了40份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风景区的性质、范围和主要景点:针对景区出现的问题,在被调查的40人中,有7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是部级风景区,有25%回答是省级、州级风景区,说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该风景区的地位。对于该风景名胜区包括瑞丽片区、盈江片区、潞西片区,全部答对的仅10%,其余90%回答不全面,说明宣传力度不够。针对景区授予的时间,45%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是1994年授予的,其余55%回答错误。关于景区的面积,4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的总面积为672.31(km■),60%回答不知道。有20%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的重要景点及古迹有莫里瀑布、南甸宣抚司署、三仙洞,80%回答不全面。

2)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及其原因:43%完全知道或知道一点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这件事情,57%回答不知道。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有45%认为是修建水电站,30%认为没有标志标牌和景区出让经营权,25%认为是没有对景区作规划。

3)风景区的管理:78%认为有必要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阶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22%认为一般或没必要。33%知道瑞丽江—大盈江景区是由建设部门来管,55%认为由旅游部门来管,12%不知道,在管理权归属上大部分不知道由建设部门来管理。73%对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区未来发展前景看好,27% 认为前景不容乐观。

2.访谈内容:针对景区被国家建设部黄牌警告的原因,访谈了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德宏州人大农业环境委员会、德宏州旅游局、瑞丽市城建局、瑞丽市旅游局等单位。

1)主要原因有:瑞丽莫里景区转让经营权、将管理权和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景区监管信息系未建设,整个景区标志标牌没有设立,并在景区修建了大量水电站等违章建筑。

2)景区被黄牌警告,德宏州人大专门组织人员对景区调研,要求各县市制定保护方案,为地方立法《瑞丽江—大盈江保护条例》作准备,加大了景区保护力度。近期成立了管理机构瑞丽江—大盈江风景管理局,下设瑞丽莫里景区管理所,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和配套管理。

3)由于规划编制时间太早,与现在发展不相符合,应加快各景点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和审批,进一步推动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工作。

三、风景区存在问题分析

1.景区面积过大,景点较为分散,结构松散,基础设施落后。景区大多分布于人口密集的瑞丽江、大盈江沿江流域,使得保护、开发和管理都具有较高难度,在景区界定、保护与生产、生活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旅游基础设施总体落后,缺乏标志标牌,解说系统等,都影响到它的发展前景。

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由于是1999年编制的规划, 应加快规划修编进度,以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规划是实现不可再生的风景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景区近期才建立管理机构,由州级或县级以下政府管理,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好,但管理机构设置不到位,建而未管,形同虚设;管理机构政企不分,以企代政或以政代企,管理职责不清,效能低下。

3.违章违规建设仍时有发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未落实到位。风景名胜区违背规划、不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自行开工建设的行为仍时有发生。例如,大盈江风景名胜区当地个别部门违规建设水电站,破坏了天然形成的落水洞,影响了景区自然环境和风貌。一些地方未按规定程序报批,在风景名胜区修建道路、水电站、开山采石等毁坏资源的现象屡有发生。

4.转让风景名胜区经营权,将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划、监督以及门票出售等行政管理职能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所有”,“严禁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区资源及其景区土地”,任何地区、部门都没有将“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整体或部分出让、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但瑞丽莫里景区以招商引资为名,将风景名胜区景点行政管理权或门票收益权转让给企业,缺乏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把国家风景名胜资源的生态环境性变成一般开发性,社会公益性变成企业或个人私有性,自然文化展示性变成急功近利的经营性,结果使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导致景区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景观美感度和生物多样性均受到严重破坏。

四、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在管理。规划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核心是保护,通过规划来实施保护措施;关键在管理,也就是规划的落实就是管理。”根据现有景区的总体规划,积极准备编制各景点的详细规划,将景区具有宝贵价值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迹全部纳入保护监控的范围以内,避免人为的破坏。

2.加强立法,继续推进重点风景名胜区依法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实施管理,是做好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实践证明,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指导和规范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协调风景名胜区与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加快技术创新,强化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监管系统建设。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高科技手段强化风景名胜区管理,实施科学保护、科学决策的重要举措。要加快遥感信息、监测信息、规划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四个数据库的建设,强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监管的力度。

4.积极开展创建核心景区工作,深入推进风景名胜区文明建设。风景名胜资源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要改变一些风景区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生态效益的倾向,强化风景区的宣传、教育和展示功能,加大景区教育基地和游人中心建设的力度,提升景区景点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展示功能。

参考文献:

[1]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部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界[z],2008:6

[2]瑞丽江—大盈江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z],德宏州城建局,云南方城规划设计事务所,1999:10

[3]贺友桂.缅甸旅游业发展探讨[j].东南亚纵横,2006,(6).

[4]崔继华.德宏旅游发展见证与思考[r],2008-09-23.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7

一 、基本情况

绩溪 、XX县、旌德隶属XX市,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遍及乡邑。尤其是古民居,数量多,价值高。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文物局的关心和支持下,绩溪 、XX县 、XX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相继制定了有关配套办法,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XX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近2000栋,总面积达60余万平方米,国保、省保、县保单位53处。为进一步细化《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2003年县政府出台了《古村落、古民居管理办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强调保古民居、保古道路、保古树的三保工作,指导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整治为主,不搞大拆大建,并将此项工作确定为村长负责制,从而有效地保护了古民居。县政协始终不懈地关注古民居保护情况,积极参政议政,向县政府建言献策,鼓励政协委员提交古民居保护方面的提案,有力地推动了古民居保护进程。

名胜古迹考察报告篇8

20世纪初,中国开始采用西方考古学方法和技术,或由中国学者独立主持、或由西方学者主持、或双方合作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发掘工作。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为加强刘全国文物古迹的保管研究及发掘等事宜的统一管理,在学术界的推动下,成立了隶属于大学院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古物保管委员会图。1930年6月7日,又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物保护法规《古物保存法》,并于1931年7月3日公布了《古物保存法施钓潮则》。专职胜全国文物保护机构的成立和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标志着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事业在中国正式起步。古物保管委员会成立后,先后处理了“美人安德思在蒙古私采文物案”“时斯密司和南玻考察和收集活动的控制”“阻止特林克勒、斯坦因在我国劫掠文物”等涉外案件,对国内古建筑、古墓葬、古代石刻以及树木也做过一些保护工作,还主持调查过南京附近六朝石刻、北京重要庙宇、大同云冈石窟、明长城等多处文物古迹,并写有资料价值较高的调查报告。1935年5月编辑出版的《古物保管委员会工作汇报》曾对其自1928年成立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1934年7月12日,鉴于“近年以来,国家保管古物之机关未臻统一,以致碑揭建筑,剥蚀坍毁,鼎葬图书,输流海外,采掘出于自由,奸商巧夺牟利,摧残国宝,殊堪痛心”,国民政府根据《古物保存法》关于组织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的规定,正式成立了隶属于行政院的中央古物管理委员会,原大学院下的古物保管委员会(1929年3月后隶属于教育部)成为中央古物管理委员会的北京办事处。至1937年10月29日,因战时经费紧张被裁撤,其业务转由内政部礼俗司兼办[5],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相继制定了“古迹古物调查表”“古物保存机关调查表”“流出国外名贵古物”等调查表格,对全国文物做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文物古迹的修缮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还参与制定了《暂定古物之范围及种类大纲》《采掘古物规则》《外国学术团体或私人参加采掘古物规则》《古物出国护照规则》《古物奖励规则》等一系列文物保护法规,使得当时的文物保护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正常管理轨道。

适应中央政府的有关举措,这一时期陕西也陆续成立了各种文物伤勿劲管理机构,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了相应的工作,初步奠定了陕西现代文物保扩!事业的理药出。陕西考古会1934年2月1日,为发掘收集、系统整理陕西之古迹古物,国立北平研究院与陕西省政府合作组建了陕西考古会,北平研究院负科学指导及发掘工作,陕西省政府负责发掘后的保护工作。会址设于西安粮道巷,由号称“关中淹博士”的富平名士张扶万任委员长、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徐炳(旭生)任工作主任、省教育厅梁午峰任秘书。在陕西考古会成立前,陕西全省尚没有一家专门的古物调查研究保护管理机构,相关保护和管理工作,名义上由陕西省民政厅以及教育厅等政府机构声称负责,但具体工作则委托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等相关单位代行。受经费、人力等诸多因素的}赊-匕述各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发挥大的作用,所谓的古物保护管理职能,事实上不能真正体现和落实。而新成立的陕西考古会从其性质和职育睛,应是陕西最早从事文物保护管理的政府机构。基于“陕西为周秦汉唐故都所在,一砖一瓦,多资考证。况沧桑变迁,重大器物之盖藏于地者,偶有出土,非秘藏不宣,即盗运外售。历史失研究之资料,国际贻莫大之耻辱”门,“如不急为搜集、保存、研究,则吾国极珍贵之史料,且将巨量的受无从补救的损失”的认识,从成立至1943年裁撤归并于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的十年之中,陕西考占会运用现什才于学手段开展了一系列文物调查、保护、田野发掘以及文物展览工作。其事功主要有:先后于陕西境内调查发现各类文物遗迹近千处,获取各类文物数千件,同时对关中地区大量古退上、古建筑以及散存各地的千余通重要碑石与铜、铁古钟等,分别通过调查、测量、绘图、记录、椎拓、摄影等手段实施资料收集与不同程度的相关保护研究。其中始于1934年4月26日的宝鸡斗鸡台考古发掘既被誉为“陕西现代田野考古的奠基和起步”,也被中国考古学界誉为“中国考古学初步发展时期最重要的发掘项目之一”。这次发掘工作在促成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苏秉琦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区系类型学的发育与成熟。整修维护了西安东岳庙、户县草堂寺、宝鸡东岳庙暨大王村寺庙壁画等多处古代建筑。抗战期间制定并实施了粮道巷本部千余件文物以及碑林重男拓事石的保护和转移埋藏计戈,并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相继刊行了《唐大明兴庆两宫图残石跋文》《唐长安城尚宫砖考》《吕刻唐长安宫城图考》《唐长安城金石考》《唐代日本人来长安考》《敬器图说》《陕西碑刻》《陕西古钟》等学术论著。此外,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私挖、倒卖、损毁古物现象,还函请、敦促省政府政派啼定颁布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古物保护管理办法,并参与处理了30余起古物要案,使一大批弥足珍贵的古物幸免流散与毁损,私挖倒卖古物的狂潮得以有效遏止f91。同时,还制定奖励办法,对于发现古物者,依古物之价值及数量予以奖励。对民国时期陕西文物保护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的启蒙、培养而言,在当时诸多机构中,陕西考古会显然居功至伟。

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西安办事处于1934年4月成立,由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任办事处主任。其职责为“秉承中央办理西北各地之古迹、古物调查、维护、保管等事宜”(l(l]。成立后开展的工作主要是会同陕西省政府组织成立了整理西安碑林工程监修委员会,并于1937一1938年对西安碑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此次整修工程由黄文弼主持、梁思成具体设计指导,由北平鸿兴公司承担施工。工程项目主要有翻修改对茹卑林全部的房屋建筑,勘清界址,修筑围墙,按照分类原则调整碑石抖陌J以及修补校对残碑。对于这次整修工程,国民政府甚为重视,主席林森曾有“整理西安碑林奠基纪念”的题词,嵌于十三经陈列室西北墙壁上;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也书写了“西京石争沐”四字,悬于大门上部;监修委员张鹏一撰写了《重修西安碑林记》(未育缺四石)。整个工程共耗资7万元国币,通过此次整修基本上形成了碑林今天的规模。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民国时期,西安碑林长期由省图书馆代管。随着社会变化、事业的发展,成立独立的管理机构,势在必行。1938年5月1日,根据陕西省政府铆1}令,由考古会张扶万任主任委员,陕西考古会、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高等精院联合筹组的碑林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西安碑林管理委员会成立之际,“时值国难方殷,一切未备”,故以“只求加意保护,期待将来”的务实工作力针,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为防止日军空袭,采取就地掩埋的办法对西安碑林之重要石亥哒行保护;二是制定了《陕西省碑林管理委员会暂行规程》《办事细则》《拓印碑帖规则》《拓印第八室藏石规则》《碑林游览规则》等系列管理,经省吻荷审核后下发执行,通过度建设,加强对碑林的保护管理。陕西图书馆1915年5月,1909年成立的陕西最早的博物馆劝工陈列所与陕西图书馆合并。因劝工陈列所具有博物馆性质和功能,合并后的陕西图书馆由此成为一个集图书、博物、游览于一体,兼具历史、自然内容的综合博物馆。如1924年2月20日在劝工陈列所举行的明代钞票展览,《新秦日报》记者就以“图书馆陈列明代钞票五百年之故纸”为题进宁对道,并称此次展览让人大开眼界,可见当时的劝工陈列所已经成为西安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此外1918年,被时任陕西督军陈树藩截获的被盗唐昭陵六骏中的特勒膘、青雅、什伐赤、白蹄乌四件石刻,就保存和陈列于图书馆内的劝工陈列所。1923年,曾悬挂在景云观的唐代景云钟几经周折,最后也收藏于劝工陈列所。这些二国宝级的文物至今仁燃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陕西民众教育馆1931年2月6日,由省图书馆、天文台及公共体育场等机构合并细表,虽名为民众教育馆,但因原图书馆内所有工艺陈列与标本、动物等均移交给了民众教育馆(古物陈列室、西安碑林、孔庙仍然由图书馆管理),从博物馆史的角度考察,陕西民众教育馆实际上仁燃具有博物馆的功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自然博物馆性质的机构。直到1944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成立,陕西民众博物馆奉令将馆藏的工艺陈列品移交该馆,其博物馆功育时完全消失,变为单一的民众教育馆。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11月,于右任担任国民革命联军驻陕总司令后,还以联军总司令命令的形式公布了开展平民教育,创立学校、捐助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有关教育事业的褒奖条例〔73]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为保存固有文化激发民族意识,促进学术研究,1944年4月11日,陕西省政府第十次会议通过了省教育厅关于建立历史博物馆的议项,决定利用西安碑林、西京图书馆所藏的历史文物、西安民教馆的工艺陈列品和前陕西考古会收藏的各种文物,成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址设在西安碑林,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全省各地所有史迹文概断T调查、保护、征集、修复,并以此充实藏品,同时兼管碑林。至此,通过重新整合原有属于不同系统、不同机构的职能和资源,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终于在陕西诞生了〔19]。但由于时局的原因,新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却举步维艰,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从今天的角度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诞生,既是民国时期陕西文物保护管理事业的顶点,同时也是最后的绝唱。因为,至此以后,虽有诸如修建省历史博物馆新馆等设想,却无行动。其实,在此以前,也曾创}多未曾落地的设想。1927年7月,冯玉祥主政陕西,曾计划把民国初年设在南院门南院内的陕西省议会大院改建为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科学馆、教育馆、史地馆、艺术馆、游艺馆、电影场、运动场、公园在内的“民众公园”,并在鼓楼上建立革命纪念馆,在钟楼上建立天文馆等等,统称“文化院”[15]。但因受1928和和战争的影响,这州宏大计划终成泡影。1935年9月,黄文弼及滕固、徐炳和在联名提议与陕西省政府联合整修碑林时,曾建议在整修碑林的基础上成立酬匕文化博物院,只是因为后来抗战爆发,未能付诸实行。1940年12月至1945年初,教育部组织“艺术文物考察团”蒯、陕、豫、甘、青五省的主要文物古籍进行了一系列利学严谨的考察、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考察团1911年元月初到达西安后,当时的陕西省政府教育厅厅长王捷三希望考察团团长王子云向陕西省政府写一个建立古代艺术博物馆的计划。这个博物馆虽然没有建成,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却在《整理保存关中汉唐陵墓雕刻及著名史迹意见书》中,留下了开辟各县文物陈列馆或陈列专室的建议,表明建立县级博物馆在20佳丝己40年代就己有呼声存在。由于碑林地方.狭小,文物无处陈列等原因,陕西省历一史博物馆在1944年成立之初便曾拟议另觅馆址修建新馆。但当时正值抗战后期,这一建议显然无法实现。如果当初的众多设想能够变为现实,民国陕西的文物保护与管理事业也1}}寄呈现另一番繁荣兴盛的景象。虽然当年的设想在今日大都变成了现实,如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建成开放并被誉为中国博物馆事业走向劲酥弋化的标志和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几乎县县都有了博物馆,但先贤们的倡议之功是不应该忘记的,而其在专业上的精通、在意识上的敏锐和超前以及在事业曰二孜孜以求的努力更是值得后辈景仰的。

除上述专业保护管理机构外,1932年3月成立的西京筹备委员会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其影响丝毫不亚于专业的伤幼当管理机构。20世纪20年代末,民国中央政府为加快西J廿也区的发展,提出了颇为宏伟的“开发”西北计划。在这一计划中,西安作为西北的门户,被列为首先开发的对象。基于此,中央政府自1930年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西安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为了应对时局的突然变化和适应巩固战略大后方的需要,1932年3月,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02次会议决定:长安为陪都,定名西京,并成立直属国民政府、由元老张继任委员长的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进行陪都的设计与建设〔18]。西京筹备委员会本是一个专司建设西安与经略西北的机构,但其在成立之初却认为“文化为民族精神之表现,其兴衰动关国家之兴亡”,而“陕西为古代民族极盛时期之周秦汉唐故都,为民族文化之发源地。……我们极应保护旧有之名胜古迹,发扬国有之光荣历史而复兴民族精神。”[19]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从1932年4月成立至1945年4月撤销的13年间,西京筹备委员会始终视文物古迹保护为己任,并以“在将陕西的古物保存在陕西、以全古物历史的意义并使聚在西京,藉集西北文化之大成”为宗旨和目的,先后在陕西境内(主要在西安以及附近地区并关中一线相关市县)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文物保护工作,为陕西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西京筹备委员会所开展的文物保护工作主要有:整修周陵、昭陵、茂陵及西安地区部分古建筑(含部分文物遗址)。

西京筹备委员成立之初,深感周陵、茂陵和昭陵在中国名胜古迹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年久失修、形将颓败的现状,决定首先对其整修并相机采取保护措施。至1934年底,周陵、茂陵、昭陵整修工作先后完成。其工作主要包括加覆封土、铲除荆棘杂草、扶正碑褐、整修道路以及编纂陵志等。并在茂陵和昭陵分别设立直属西京筹备委员会的茂陵小学和昭陵小学,学校除完成常规教育外,还兼管陵墓的日常维护、古物征集并防止各种人为破坏等事。所有经费均由西京筹备委员会负责解决臣。在整修周陵、茂陵和昭陵的同时,西京筹备委员会经过调查研究后,会同陕西省教育厅,先后对少陵源下的杜公甫祠、城东南之董子(仲舒)祠、书院门华塔寺、南城根之华塔、城南之香积塔、紫阁峪之保林塔、草堂寺之玉石塔、汉城天禄阁、关家村之箱秦国师碑、太乙宫之陈传碑记等进行了修葺保护。此外,弓铝继委员长还致函陕西省教育厅长李百龄,建议“宜订保存办法,免保古迹埋没”。全力保护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三大遗址。当时在三大遗址之内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随意开设砖窑、态意取土而致遗址遭受破坏。对此西京筹备委员会认为“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并大明宫遗址,向为中华文明最灿烂之际之流韵,设使以目下利益计,肆意凿土制坏,横加破坏,则长此以往,新建筑虽起,而旧文明益行败坏矣。此不独有愧于先贤列祖,更何面目对后来子孙之斥问?”并从1933年开始,对三大遗址,倾力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一是在汉长安城慰}内的天禄阁设立直属的天禄阁小学,方便就近管理汉长安城遗址并收集整理遗址内的出土文物。二是加强与陕西省政存有关单位及长安县政府的沟通联系,通过各种途径明令禁止在三大遗址内随意开设窑场、擅自取土而蚕食破坏诸事。三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数年之功,在包括三尤彭止在内的73处古迹卜律立标志,并分别培植风景林、果林等,藉此标识保护范围并兼具绿化效果。特别是鉴于唐大明宫的特殊内涵,除广种树木外,还特意于主体遗迹含元殿四旁加划红线,确立绝对保护范围,并根据丹凤门以内的显著迹象,专辟丹凤公园,融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于一体,达到既利游览观光又利文物古迹保护之最佳效果,实为陕西乃至中国最早的考古遗址公园。开展了陕西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文物调查活动。1934年3月,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张继在分别会晤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及秘书长南汉哀时曾言:“发扬国有之文化,须以西北作为楷模;欲立西北为楷模,则须维护昭彰西北尤其是西京市附周之名胜古迹。此项工作,自古至今,尚未有识者着意涉猎。

本会受命筹建西京陪都,尤宜先从调查、规划、廓清古迹资源开始。”在张继等人的倡议下,西京筹备委员会派专员对西安周围及西安之外关中地区相关区县的文物古迹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专题调查。调查工作持续近6年,调查成果先后结集为《西京古迹概览》《麟游访古记》《西京访古记》等著作,很多资料或为首次公开发表,或可补现时各遗址记载之缺以及前人记载之误。如《西京访古记》首次考证出西安东郊所谓的“韩森家”,实乃汉代“皇孙家”之讹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外,运用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绘制的《长安现境考古草图》和《西京胜迹图》,也是这次调查的重要成果。这些成}f于西京筹备委员会日后开展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工作、经济建设及民众参观游览,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考古会和中央古物管理委员会西安办事处在成立后,均曾对陕西的文物古迹进行过调查,但其规模及影响均不及西京筹备委员会。重视基建工地考古发掘并无偿向陕西省移交大量珍贵文物。随着西京筹备委员会倡议推进的西安城市建设进程日趋深入,尤其是陇海铁路憧西段的开工建设,基建工地文物考古及出土文物的归宿移交问题也弓}起了西京筹备委员会的高度重视。西京筹备委员会一方面派员“调查铁路沿线出土古物,冀有所得,籍便保护”,同时要求工程机关重视保护古物保护,并将出土古物“交由西京管理古物机关保存”网;另一方面始终注意顾全大局,加强与陕西省砌存、陕西考古会的沟通合作,不时将急需清理发掘、保护工作等信息分告陕西省矽环于并陕西考古会;此外,还将1934年前后陇海铁路憧西段沿线施工过程中,相继在临渣、东十里铺、窑村、米家崖、西安车站等地发现、原本计划交给教育部的300余件珍贵文物无偿移交给了陕西考古会(其中就包括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并被誉为东方卿内斯的唐白石菩萨像),践行了西京筹备委员会“将陕西的古物保存在陕西、以全古物历史的意义并使聚在西京,灌渊毫西北文化之大成”的创设宗旨。此外,“七•七”事变以后,日寇飞机曾连续轰炸西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坏11则产损失。为避免西安的文物遭受轰炸损失,西京筹备委员会多次向陕西省政府及陕西考古会呼吁、建议将重要文物转移出城保存。1938年8月,在西京筹备委员会的积极敦促下,经陕西考古会等机构的共同努力,所有在西安的可移动文物相继迁出西安或就地埋藏,部;厂笨重文物如西安碑林之重要石刻,则分另睬取封护泥砌或就地掩埋的加去加以保护厂使得西安的大部分古物在后来日寇的轰炸中基本安然无恙,免受了灭顶之灾。究其首功,无疑当属西京筹备委员会。由于时.局的变化以及国民政府内部种种人事关系的影响,致使西京筹备委员会的宏大设想未能实现。但在:当时条件下,西京筹备委员会对文化遗产重要性认1沈深刻、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重视,并能够克服诸多阻力与困难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西安及关中地区文物古迹,且多有之举,其有功于陕西乃至中国文物伤沛劲事业当是毋容置疑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