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联想法论文8篇

时间:2023-03-15 14:59:51

联想法论文

联想法论文篇1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教学;联想法

英语新教材对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分了几个等级。五级要求:理解和掌握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七级要求: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八级要求:学会使用3300个左右的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的搭配。九级要求:学会使用450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十世纪末我国旧大纲的要求是1800~2300,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七、八级的词汇量。而2009年高考词汇要求由2008年的2000左右提高到2500个左右;对于合成,转换,派生等常用词汇更加重视;考查了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词汇的能力,语篇中的生词按考试大纲严格控制在3%以内。单项填空语言真实地道,语境完整可信,采用了一些以口语交际形式出现的语境化句子时代特征明显,既有很强的典型性,有灵活多样,所有这些题目中,词汇起的作用功不可没,出现了如recommend,reliable,access,adapt等。

单项中有八题考查词义辨析,占40%。阅读中还出现了新生代的词汇如e-nose(电子鼻),也就是说,词汇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凸显重要性。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笔者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词汇教学,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前进。DavidWilkins在1972年就提出:Withoutgrammarverylittlecanbeconvey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conveyed.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和激励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中的一些共同现象。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总体素质比较差,特别是英语。我们县的招生政策是这样的:第一批的学生是进宁海中学,第二批学生进知恩中学,第三批学生进柔石中学,最后这一批在普高线上的学生才轮到我们学校招生。总体上学生成绩都不理想尤其是英语。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英语正是那块绊脚石,妨碍他们进入知恩及柔石中学。所以很多学生觉得学英语是一件不愉快的事,尤其是词汇。记好单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所以在听写英语单词的时候,有时会出现老师在报一单词,学生写出的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单词。

这到底是为什么?最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读音规则。这其实反映出学生在初中音标学习中,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所以在进行高中教学时,我们首先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先进行音标教学,如48个音标如何发音,比如开音节,闭音节的规律,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音节及闭音节的发音,以期待学生能悟到一些规则,结合自己的基础能在记忆单词上得到些帮助。笔者认为根据音标来记忆单词是一种最牢固准确的方法。

二、有效扩大学生词汇量

在英语学习中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这时需要教师不断地在原有的基础上给学生拓展词汇量,但又不能太多。这时笔者往往以某一单元的单词为基础,利用英语常见构词法:合成法、派生法及转换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

三、充分利用课文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词汇,在每一单元中会出现了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现行高考中往往考查词汇在特定语境中的运用。而我们的教材又是教育专家从大量的文章中精心选择改编的,在这些文章中都体现了英语基本词汇的运用。笔者往往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下这些常用词汇,并要求学生熟记这些词组,熟读课文。每一单元的阅读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两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充分利用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

我们学习给学生订了比较适合学生特点的资料,如《黄金讲义》,《学英语》及让学生自行购买英语字典如《高考必备》、《牛津字典》等等。如在《黄金讲义》第四单元中,对turn进行了拓展了:turnon/off,turnup/down,turnto,turnagainst,turnout,turnover,turnaway,turnback。这本资料对于许多常用词的同根词进行拓展,如课文中用到了动词succeed,《黄金讲义》中就提到了success几个常用的同根词,名词success,形容词successful,副词successfully,而这几个词的拼写及词性的误用又是学生常犯的错误,需要教师时时提醒。

五、词汇表达上中英文化差异和惊人巧合

教师平时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中英表达词汇的文化差异。如中文表达“吃了没有?”英语为“Howareyou?”这两者均为常见的打招呼时常见用语。“您干得真好!”“Youdidagoodjob.”“慢点走”“Takecare.”“我浑身上下摔得青一块紫一块”“I''''mblackandblueallover.”这里的blue不能解释为常见的蓝色,而为紫色。

六、科学记忆

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要科学记忆,循序渐进,提高词汇的学习效率,注意遗忘曲线,加强复习方法的指导。遗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明的遗忘曲线表明,在记忆后短期遗忘率相当高,而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教师应注意这种遗忘规律,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地把新学的相关知识在脑海里建立牢固的联系,尽可能减少所有知识“回生”。

因此复习是最有效的防止遗忘的办法。可分为间时复习和过度学习。前者指讲学的知识每隔一定时间复习一次,而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学完了所有规定的材料后继续学习的情况。就单词学习而言,必须过度学习,为了达到长期的记忆保持。所以对于单词学习,教师应时时提醒学生经常性读写背,达到熟能生巧。

七、适当编制适合学生的词汇练习

由于学生总体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编制适应我们学生的练习。如笔者在教学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时,就根据课文内容编制了一段课文内容缩写。同时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学英语》上的课文填空练习,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汇短语填写,借此,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词汇短语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在学习完单词短语后,布置相关练习,即根据括号里的单词、单词首字母或汉语提示,用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

八、利用brainstorm及联想法学习巩固新旧单词

如笔者在将高一必修二第五单元及“Usinglanguage”中,就以文中的主角Freddy为例,问了学生一个问题:WhatwillcometoFreddywhenhehasbecomeafamoussinger?Justbrainstormwithyourclassmates.学生就能够马上联想到以下单词和短语:

fame,money,expensivecar,alotoffans,alargehouse,beautifulgirls,performancesonTVoratthetheatre,travelallovertheworld,fame,busy。而在这些单词短语中,像fame,performances为新单词,其它均为已学过的单词短语。所以这种brainstorm方式对于学习使用词汇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英语的词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文章就像房子,词汇就像造房子的红砖,没有红砖,房子是无法成形的。所以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词汇教学,把“房子”的基础打好。

联想法论文篇2

关键词: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教训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6)05-0119-04

苏联共产党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历任苏共领导人无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工作当作执政的头等大事,“现代史上还没有其他哪个政权的政治领导人对文化宣传如此关注,而且投入如此之大。”[1]217但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体系却没能有效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反而让人民极为反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深入分析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失败的原因,总结教训,对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启示意义。

一、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苏共既没有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阶段性的理论创新固化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被遮蔽了。

十月革命胜利后,鉴于国内外严峻的形势,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成为当务之急,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党忙于实际事务,没有时间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吨粮食在列宁的心目中比马克思的一卷书分量还重。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好像不曾有过似得,因为没有时间去进行那种争辩。”[2]另外,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提供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案,这一切都需要布尔什维克党自己摸索。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3]列宁这样做为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打开了空间。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终归需要马克思主义提供理论解释,也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未来建设,这个工作是由斯大林完成的。斯大林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一经提出,便被当作绝对真理,不容讨论,不容置疑。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揭露并批判了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行为。被当成神一样崇拜的斯大林走下了神坛。据一位美国观察家说,有些苏联学生觉得自己的信仰被打碎了,他们从此不可能再相信苏维埃政权要他们相信的东西了[1]222。斯大林的后继者们本该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可他们不但继承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反而提出了与苏联实际更加不符的理论,与苏联实际脱节。由于苏共领导人垄断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权和解释权,当苏共领导人改变,理论也随之改变的时候,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跟着改变了,人民无法感知到理论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因而也无法认知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既要从横断面上解释理论的合理性,还要从历史纵深方面阐释理论的继承性,否则无法给人以历史连贯感。只有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在宣传教育中体现出来,才能让人民感知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相信马克思主义。

二、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思想教育上的能动性

十月革命之后,苏共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工作,苏联人民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学习马克思主义,也有足够的机会学习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斯大林却继续推行灌输方法,并且让说服式的灌输变成强制式的灌输。“领导是以说服群众的方法(党用以影响群众的基本方法)为保证的。可是,这并不排斥而是预计到要实行强制,只要这种强制有工人阶级多数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做基础,只要这种强制是在说服了多数以后对少数使用的。”[4]斯大林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铲除异己,经常在思想领域开展大批判运动。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当不允许人民自由思考不同于当政者的思想观点时,那么人民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隐藏起来。人民实际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不屑一顾[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苏联共产党首先是不够尊重人民群众的思想创造活动,把自己定位为高高在上的理论创造者,而人民群众只能做理论的接受者,这样的做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厌恶和唾弃。另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解答群众的理论疑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苏联人民群众的真实理论需求被忽视了,苏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变成了自说自话,它自动地远离了人民。

三、要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苏联自十月革命后就几乎是一个同外界隔绝的社会,“实际上在苏联,除国内极少数政界和科学文化界最上层人士对国外多少有所了解外,广大群众视外国犹如天外世界”[6]。在这样一种封闭的社会环境中,用强制方式向苏联人民灌输思想理论,苏联人民在思想领域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斯大林的思想体系,灌输式的宣传教育方式看似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斯大林去世后,国内外人员流动和信息交流频繁了,当走出国门的苏联人见识到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生活方式、自由的生存环境和繁荣的文化生活后,他们意识到,“与国家的宣传相反,他们并不是生活在可能生活得最好的世界中”[1]6。国家灌输给他们的思想可能不正确。怀疑和抵制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想法开始生根发芽。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建设,苏联人民受教育水平得以提高。“群众在切身生活中体察到的现实与理论的脱节,言行的脱节,往往使他们由对现实的疑问发展为对理想、信念和信仰的动摇。”[7]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越来越不具有说服力了。苏联历史学家谢尔盖・德米特里耶夫在日记中写道,“苏联的生活方式可能会给它自己树敌。它产生并教育了自己的对手。”[1]214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影响是,更多的人自主思考理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都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机械地接受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他们开始主动思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他们希望参与理论的创新和理论的宣传。但苏共意识形态管理机构并没有对人们的自主意识给予充分的尊重,而是采用更加严格的意识形态管理方式。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社会思想日趋多元而意识形态管理却日益保守的时期。对于国内不接受官方所宣传观点的持不同政见者或者从学术上封杀,行政上处分,或者被关进疯人院,甚至驱逐出境。人们对思想领域的严格管控极为反感,社会上弥漫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厌恶情绪和对官方理论宣传教育的逆反心理。 “在历史最终的反讽中,以革命的暴力作为意识形态基础的苏联社会主义帝国,却死于非暴力的意识形态。”[1]473

四、切忌单纯用行政手段解决思想分歧

苏联解体前夕,知识分子是揭露苏共历史、批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先锋。为何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没把知识分子培养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强支持者,反而把知识分子培养成了自己的反对者。“苏共多年精心培养的理论队伍和思想精英一夜之间调转了枪口”[8]1216。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在文化领域实行严格的管控政策,错误地对待学术问题,粗涉知识分子的理论研究工作。

其实,苏共也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战斗力薄弱的问题。契尔年科曾失望地说,“我们对早在六十年代就成立的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央经济数学研究所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是,至今也未能看到它们对社会现象和迫切经济问题进行过详细的具体研究。”[9]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也深感理论匮乏。于是,戈尔巴乔夫提出“公开性”政策,希望打破思想文化领域沉闷的风气,摆脱固有意识形态的束缚,促使人们积极参与改革事业。在公开性的冲击下苏联共产党也变得毫无立场,主动放弃维护甚至主动推倒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另外,苏联长期“无菌环境”和官僚体制下培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战士已经毫无战斗力,“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用外界思想理论武装面前,以及在戈尔巴乔夫实行‘公开性’后涌入的五光十色的西方理论学说和文化思潮冲击下,束手无策,‘一夜间’土崩瓦解。”[8]1225

五、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党群关系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成效。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我们应当同过去诀别,改进党的工作,多用行动少用言语来进行宣传。用言语既不能说服工人,也不能说服农民,只有用榜样才能说服他们 [10] 。可惜列宁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执行,苏联共产党还是腐化了,党逐渐脱离了人民,当然人民也必然远离党,远离马克思主义。

苏联共产党的贪污腐化是极为严重的,是苏共领导一手促成的,从特供体系的建立,到斯大林的红包,以致于最后形成了特权阶层。1970年以后,苏联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的生活改善困难,可是各级政府官员却过着无比奢华的生活,鲜明的对比激起人民强烈的不满,并且党的领袖不采取严厉措施制止这种腐化行为,导致人民不再信任党,也不再相信党宣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同时,这个阶层的成员掌握着一些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有较多机会去西方国家访问,接触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想,更容易抛弃马克思主义。“到了80年代,意识形态对于大多数苏联精英来说已经很长时间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了。”[11]5掌握着国家政权的人首先没有了坚定的理论信念,放弃了马克思主义,那么,再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也无法深入人心,只能是一N形式化的工作。

六、要构建价值共识,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价值共识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直至苏联解体,苏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上都没有提出鲜明的苏联社会核心价值观以消解西方价值观特别是美国价值观的渗透,从而失去了大众文化领域这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最重要的阵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三十年,全世界经历了一个深刻的文化变革阶段,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从精英走向大众,这场变革是以战后经济和技术奇迹的作用以及它们所导致的生活方式的转换为基础的。文化消费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大众文化从未以如此规模让如此众多的民众以如此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此频繁地接触过。”[12]2实际上,二战以后,能不能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决定着能不能获得意识形态的胜利。美国的价值观成功融入了大众文化,并借助大众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包括苏联。大众文化的迅速发展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

文化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苏共高度重视文化的教育功能,把苏联文化打造成教育性的、动员性的、鼓舞性的文化。但大众文化却是偏重体现娱乐功能的文化,社会大众消费文化只是为了娱乐,只是为了休闲,文化消费本身构成一种文化的价值或者说就是文化本身。如何在人们娱乐的同时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以榜样的力量灌输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培养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引导人们从英雄的过去向光辉的未来前进,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显然,苏联文化产品的内容和意识形态价值导向与大众文化不相符。苏联也曾大力发展大众文化,但“苏联文化在得以改善的同时也自相矛盾地变得更糟,在获得最大的影响范围、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同时,也损害了其积极宣扬的价值观和被珍视的目标。”[12]19原有的价值观被损害了,新的价值观并没有被建构起来,价值观的缺失给西方国家的价值观随大众文化进入苏联人民头脑创造了机会。由此可见,拥有了引领大众文化发展的主导权,也就能掌控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传播权。这是新的时代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苏联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没有顺应时代变化,形成价值共识,在与西方国家争夺大众文化引领权的时候失败了,导致其无法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

参考文献:

[1]〔美〕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著.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M].李晓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美〕路易斯・费希尔著.列宁[B].彭卓吾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2010:611.

[3]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 论社会主义[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9.

[4]斯大林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79,第428页。

[5]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第31卷[A].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45.

[6]马龙闪.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7]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52.

[8]马龙闪.为什么说“文化统制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原因之一?[J].陆南泉、黄宗良、郑异凡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9] 契尔年科.契尔年科言论选集[S].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5:380.

[10]中央编译局.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2-353.

联想法论文篇3

关键词:初中 散文写作 方法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联想丰富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联想法论文篇4

【关键词】引导;议论性散文; 记叙性散文;课改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

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1. 议论性散文写作

1.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1.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1.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2.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2.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2联想丰富 。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2.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2.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2.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联想法论文篇5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小小露珠自生自灭,实在不起眼,但田晓菲同学却由它联想到平凡、纯洁、默默奉献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崇敬赞美的情感,写下了《露》这首清新优美的诗歌。(见高中四册)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了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通过对比,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到这里,似乎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无路可走了”,但联想又使作者的思路拓展到更新的层次:联想到“轻盈的”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最后作者再联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眼前的绿和想象中小姑娘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完全的升华。

议论文写作可以纵向和横向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充实内容,增强论说的力量。比如《谈“开卷有益”》,如果只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再举几个事例证明它,就未免肤浅。首先要联想到“开卷有益”的出处,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阐明它本身的意义。再联想到文化知识对人类的推动作用,想到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特征,论述“开卷”的益处。再联想到一些人读迷信、色情、反动的书而受害的实事,指出“卷”需选择,否则百害无益。再联想到一些死读书,只贪多,不消化的“书呆子”,于是指出“开卷”要善于思考,注意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联想到那些见书就读,读书就是目的的人,指出“开卷”要有计划,要目的明确。这里的联想,很好地拓展了思路,对“开卷有益”这个不全面、不科学的论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三、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

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其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了成百上千的文章,不应该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比如写《雨中》这篇作文,先展开相关联想:

①雨中的校园,雨中的田野,雨中的人们;

②教室外,爸爸(或妈妈)打着伞在雨中等我放学;

③全组同学轮流背腿残的××同学回家;

④××同学追上雨中的×老师,把伞送给她(或他)。

由③④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与此相似的助人为乐的事情;

⑤大街上,一个红领巾把伞遮到一位不相识的正在淋着雨的老奶上;

⑥某同学扶起摔在地上的小同学,用伞遮住她,把她送回家。

还可由③④⑤⑥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与“助人为乐”相反的事情:

⑦某同学用雨帽遮住脸,与双手紧抱一叠作业本,又没带雨伞的某老师擦身而过;

⑧几位大同学看到一位小同学滑倒在泥水中却哈哈大笑。

经过这样的联想,不就得到很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了吗?

再如写《勤能补拙》的议论文,首先从时间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吕蒙笃志就学而令人刮目相看;阎若璩“愚”而苦钻经史,终成学者;章学成“愚”而好学,终有所成;童第周刻苦钻研,获得第一个百分等。再从地域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外国的威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少小反应迟顿,而后勤奋学习,终成大家的事例。另外,展开相反联想,还可想到自恃聪明,不勤奋学习,结果变得平庸无能的方仲永等。这样从时空上、正反方向上展开联想,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就会连绵不断地涌现出来,供你选择,听你调遣,从而写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四、联想能为借鉴写法架起桥梁

学生作文常困于谋篇布局,困于开头结尾,难于寻求到恰当的表现手法。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联想。如果展开联想,就架起了所作题目与范文之间的桥梁,寻找到恰当的写作方法。

比如布局谋篇。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可联想到《一件珍贵的衬衫》,采用“引联式”结构: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联想到《荔枝蜜》,就可借鉴“转情式”结构: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写景抒情,可联想到《春》,采用“情索式”结构: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写议论文,可联想到《义理、考据和辞章》,借鉴并列式结构:引论本论(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也可联想到《当说必说》,采用层进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解决问题。

写景状物,我们可联想到朱自清《绿》中写梅雨潭多层次展开的手法:整体描写具体描写联想映衬想象升华。同时学习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和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可联想到《母亲》,借鉴刻画心理活动的种种手段:动作描写、感觉描写、幻觉描写、内心独白和景物烘托等。

总之,作文时展开联想,各种典范文章就会浮现于脑际,各种表现手法会不断涌现出来,供挑选,供借鉴。

五、联想能使作文语言丰富生动

语言的贫乏,表现为思想的贫乏;语言的呆板,表现为思想的呆板。联想能活跃思维、丰富思想,从而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联想能充分调动贮存于大脑中的语汇,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使用了“对牛弹琴”、“得胜回朝”等成语;使用了“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俗语;使用了“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等歇后语,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联想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宋人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作者正是从眼前的盎然春意,蓬勃生机联想到人们“闹元宵”等节日的热烈气氛和动人情景,觉得非用“闹”字不能表达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可见“闹”字正是联想的结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到”、“过”、“满”等十几字修改而来,也正是作者由春风联想到春天中百草萌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而筛选确定的,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使诗的境界顿出。

修辞格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联想则是修辞格形成的基本思维方式。朱自清先生由淡淡的细细的时断时续的荷花香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从而形成贴切生动的比喻。“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作者由高处倾斜的树的形态展开相似联想,想到多情人的盼望等待,从而形成拟人,形象地展示了泰山松的多情与自然情趣。“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作者展开相关联想,由西方文化想到希腊文化,由我国历史想到我们祖宗,形成了借代,生动幽默,形象地批判了不重视研究本国历史和现状的教条主义倾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由“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了极小的“细浪”与“泥丸”,形成了夸张,很好地表现出红军的高大形象。

联想法论文篇6

[内容]

(四川 欧阳杰)

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作文离不开联想。有了联想,就可以把世间万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开阔,文章的内容更充实,构思更精巧,语言更生动。

一、联想能引发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思想情感来源于生活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而使生活与作者心灵连通的桥梁正是联想。所以,缺乏联想,就很难产生思想情感;联想丰富,思想情感就丰富。联想是思想情感的引发器。

小小露珠自生自灭,实在不起眼,但田晓菲同学却由它联想到平凡、纯洁、默默奉献的人们,于是产生了崇敬赞美的情感,写下了《露》这首清新优美的诗歌。(见高中四册)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的确是平凡的,然而联想使作家茅盾的内心产生了震动:它那笔直的树干,一律向上的丫枝,对抗西北风的特征,不正象征了北方农民那种朴实、团结、坚强不屈的精神吗?于是散文名篇《白杨礼赞》诞生了。由滴水穿石联想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就会产生“持之以恒方能成功”的思想;由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现象联想到人的成长,便会产生“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点;由落山的太阳联想到人的暮年,就会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言“一粒沙砾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形象地说明了联想对引发思想情感的作用。

二、联想能拓展作文思路

缺乏联想,作文的思路就会拘泥于眼前的生活,冲不破时空的限制,反映生活的天地必然狭小。有了联想,作文的思路就像长上了翅膀,可跨越时间限制,冲破空间的阻隔,反映无限广阔的生活天地。

朱自清先生的《绿》是借助联想拓展思路的典范。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整体特征,展开相似联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颜色、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把思路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通过相似联想,具体形象地表现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又通过对比联想,使思路拓展到一个新的层次。他联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通过对比,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到这里,似乎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无路可走了”,但联想又使作者的思路拓展到更新的层次:联想到“轻盈的”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美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最后作者再联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的整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人格化了,眼前的绿和想象中小姑娘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完全的升华。

议论文写作可以纵向和横向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充实内容,增强论说的力量。比如《谈“开卷有益”》,如果只简单地肯定“开卷有益”,再举几个事例证明它,就未免肤浅。首先要联想到“开卷有益”的出处,提出这个观点的背景,阐明它本身的意义。再联想到文化知识对人类的推动作用,想到今天知识爆炸、社会发展迅速的时代特征,论述“开卷”的益处。再联想到一些人读迷信、色情、反动的书而受害的实事,指出“卷”需选择,否则百害无益。再联想到一些死读书,只贪多,不消化的“书呆子”,于是指出“开卷”要善于思考,注意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可联想到那些见书就读,读书就是目的的人,指出“开卷”要有计划,要目的明确。这里的联想,很好地拓展了思路,对“开卷有益”这个不全面、不科学的论题进行了全面科学的分析,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三、联想能汇集作文材料

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蓄多少材料,一是有材料而不善于调动和检索。其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读了成百上千的文章,不应该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联想,不能及时调动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如果掌握了联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材料。

比如写《雨中》这篇作文,先展开相关联想:

①雨中的校园,雨中的田野,雨中的人们;

②教室外,爸爸(或妈妈)打着伞在雨中等我放学;

③全组同学轮流背腿残的××同学回家;

④××同学追上雨中的×老师,把伞送给她(或他)。

由③④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与此相似的助人为乐的事情;

⑤大街上,一个红领巾把伞遮到一位不相识的正在淋着雨的老奶上;

⑥某同学扶起摔在地上的小同学,用伞遮住她,把她送回家。

还可由③④⑤⑥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与“助人为乐”相反的事情:

⑦某同学用雨帽遮住脸,与双手紧抱一叠作业本,又没带雨伞的某老师擦身而过;

⑧几位大同学看到一位小同学滑倒在泥水中却哈哈大笑。

经过这样的联想,不就得到很多可供选择的材料了吗?

再如写《勤能补拙》的议论文,首先从时间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吕蒙笃志就学而令人刮目相看;阎若璩“愚”而苦钻经史,终成学者;章学成“愚”而好学,终有所成;童第周刻苦钻研,获得第一个百分等。再从地域上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外国的威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少小反应迟顿,而后勤奋学习,终成大家的事例。另外,展开相反联想,还可想到自恃聪明,不勤奋学习,结果变得平庸无能的方仲永等。这样从时空上、正反方向上展开联想,贮存在脑中的材料就会连绵不断地涌现出来,供你选择,听你调遣,从而写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四、联想能为借鉴写法架起桥梁

学生作文常困于谋篇布局,困于开头结尾,难于寻求到恰当的表现手法。这里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联想。如果展开联想,就架起了所作题目与范文之间的桥梁,寻找到恰当的写作方法。

比如布局谋篇。写记人叙事的文章,我们可联想到《一件珍贵的衬衫》,采用“引联式”结构: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联想到《荔枝蜜》,就可借鉴“转情式”结构:恨的产生恨的淡化爱的萌生爱的发展爱的深化。写景抒情

,可联想到《春》,采用“情索式”结构: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至人情的归结。写议论文,可联想到《义理、考据和辞章》,借鉴并列式结构:引论本论(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结论。也可联想到《当说必说》,采用层进式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解决问题。 写景状物,我们可联想到朱自清《绿》中写梅雨潭多层次展开的手法:整体描写具体描写联想映衬想象升华。同时学习多角度多侧面描写和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可联想到《母亲》,借鉴刻画心理活动的种种手段:动作描写、感觉描写、幻觉描写、内心独白和景物烘托等。

总之,作文时展开联想,各种典范文章就会浮现于脑际,各种表现手法会不断涌现出来,供挑选,供借鉴。

五、联想能使作文语言丰富生动

语言的贫乏,表现为思想的贫乏;语言的呆板,表现为思想的呆板。联想能活跃思维、丰富思想,从而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生动活泼。

联想能充分调动贮存于大脑中的语汇,使文章语言丰富多采。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使用了“对牛弹琴”、“得胜回朝”等成语;使用了“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等俗语;使用了“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等歇后语,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联想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宋人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认为“一闹字卓绝千古”。作者正是从眼前的盎然春意,蓬勃生机联想到人们“闹元宵”等节日的热烈气氛和动人情景,觉得非用“闹”字不能表达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可见“闹”字正是联想的结晶。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到”、“过”、“满”等十几字修改而来,也正是作者由春风联想到春天中百草萌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而筛选确定的,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使诗的境界顿出。

修辞格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的重要手段,而联想则是修辞格形成的基本思维方式。朱自清先生由淡淡的细细的时断时续的荷花香展开相似联想,想到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从而形成贴切生动的比喻。“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作者由高处倾斜的树的形态展开相似联想,想到多情人的盼望等待,从而形成拟人,形象地展示了泰山松的多情与自然情趣。“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作者展开相关联想,由西方文化想到希腊文化,由我国历史想到我们祖宗,形成了借代,生动幽默,形象地批判了不重视研究本国历史和现状的教条主义倾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作者由“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展开相反联想,想到了极小的“细浪”与“泥丸”,形成了夸张,很好地表现出红军的高大形象。

联想法论文篇7

【关键词】 AHP; DEA; 灰色关联分析; 理想解法; 农超对接;

1 前言

决策是人们在经济、政治、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根据客观的可能性,在一定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工具、方法和技巧,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和判断选优后,对未来行动作出决定。一般情况下决策指的是多准则决策,它包括多目标决策和多属性决策。解决多属性决策一般涉及三方面内容,各指标的权重的确定,决策矩阵的规范化和方案的优劣排序。

主要方法包括在确定指标权重的过程中,本文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结合主观和客观的方法,该方法要将层次内各项指标进行单排序和不同层次间各项指标的总排序,决策者在指标的基础上,比较它们的重要程度,构成判断矩阵,计算出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当判断的数据很多时,决策者很难准确的进行判断,甚至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需要进行不断地调整各项指标重要程度的比值,这样也影响了判断的效果。简解数据包络法因此便提出改进权重测定层次分析法的方案,它克服了在属性间比较过程中难以判断的问题,节省计算量,不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AHP和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AHP比较,也证实了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对具有多属性的决策目标进行排序,然而层次分析法主观性很强,为了解决层次分析法是过于主观的问题,本文对层次分析法与其他方法进行结合,达到既能满足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又能得到客观的评价目标。

对于多属性决策问题,在进行综合排序之前,必须消除属性的量纲,属性类型和数量级对决策的影响,利用一定的方法把量纲与不同性质的属性值转化为综合处理的“量化值”,通常把属性值变换到[0,1]范围内。本文通过数据包络法,经过搜集各指标下的输入输出数据,得出每个方案在指标下的效率值,得出决策矩阵。

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超对接模式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以农超对接模式为案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应用农超对接模式企业的运营能力进行评价,能够为企业提出更好的改善措施和建议。

2 AHP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多目标决策分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中,评价者首先将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要素,然后将这些要素按照支配的关系形成层次结构模型,然后通过对比确定层次中各要素的相对权重,最后结合权重计算各要素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综合评价进行决策判断。AHP法体现了人们在决策判断的过程中进行分解判断和综合的特点,由于层次分析法能够统一解决定性与定量结合得问题,因此具有系统性、简洁性和实用性的优点,尤其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予以量化,对于目标结构特别复杂而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更为实用,近年来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1AHP法基本原理和步骤

2.1.1AHP法原理

面对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首先要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类,然后构建出各种要素相互关联的层次结构模型。因素可分为三类,包括目标类、准则类和措施类。在递阶层次结构模型中总体可分为三层,最高层作为目标层唯一要素,表示评价的目标和理想结果;中间层为准则层,包括二级准则层和三、四级子准则层,层次要素用来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最低层也称方案层或者措施层,表示实现目标的方案、方法和手段等。要构造好各类问题的层次模型结构图,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分析工作,要有一定的判断和分析的经验,确定好各层要素的相对权重,才能够得出措施层中各类方案的相对权重,据此判断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供决策者进行更好的选择。

有矩阵理论可以看出,n为特征值,W为特征向量。当W为不可知时,可以根据决策者的主观判断,得到两两物体间的比值,进而得到各物体间的相对权重。然而决策者采用两两比较时,往往不可能做到判断的完全一致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比较误差,这必然会导致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误差。

2.1.2 构建判断矩阵

当层次结构模型建立以后,层次之间的隶属和支配关系已经确定,为了判断出层次中因素的重要性,就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相互比较,并引入判断的标尺并予以量化,构造出判断矩阵。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得出了结论:人们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7。为了使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时得到量化的判断矩阵,将按照1~9比例标度进行赋值。用近似计算法判断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1.3 计算方法

通过决策者比较得出判断矩阵后,应相继求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般的讲,在层次分析法中,并不需要特别强的精度,所以可以用近似法来进行计算。常用的方法有方根法、和积法与幂法等方法,在这里主要介绍和积法。

2 建立加权灰色关联理想解法

2.1 灰色关联分析基本原理

灰色关联分析指的是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它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相关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

1982年我国著名教授邓聚龙发表首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的诞生。1985年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标志着灰色系统相关研究的飞速发展。198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了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目前,大概有2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很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500多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灰色系统理论应用范围涉及到工业、经济、社会、能源、农业、石油、地质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解决了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2 理想解法基本原理

1981年Hwang与Yoon提出了理想解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n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它是一种有效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根据接近理想解的程度进行排序。该方法通过构造决策问题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根据决策方案的属性值靠近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解的两个基准作为评价依据。

其中,理想方案就是设想中最期待的方案,它的每个属性值都达到所有备选方案中的最优值。负理想方案便是最不期望的结果,它的每个属性值是所有备选方案各个属性下的最差值。通过结合比较备选方案离理性方案和负理想方案的距x,对方案进行优劣排序。所以最优方案是离负理想最远离理想方案最近的方案。

但是,进行决策判断时,经常会遇到一些方案,它们是离理想方案最近但离负理想方案并不是最远的。于是便融合了称为方案的相对贴近度函数,根据方案的贴近度对备选方案进行择优排序。

2.3 加权灰色关联理想解法的建立

在传统灰色关联分析过程中,先计算出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关联系数,再根据算术平均法计算关联度。但是,一般情况下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必须考虑到它们的权重大小。本文则根据加权关联分析(weighte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WGCA)来确定关联度,对传统的关联分析有所改进。

理想解法是基于数据样本本身,具有很大程度的客观性,但是在多属性决策过程中统计数据往往是有限的,再加上人为因素会导致数据波动较大,直接用进行数据分析很难保证决策结果的正确性。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具有原理简单,运算方便,所需数据少和易于挖掘数据规律等优点,将理想解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结合起来,在有限信息的情况下,首先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挖掘数据内在的规律,然后结合理性解法对方案进行排序。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或改进权重方案的层次分析法对指标因素进行赋权,然后结合 指标权重和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确定关联度,建立加权灰色关联理想解法。灰色关联理想解法中,首先确定决策方案与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或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方案在各指标下进行绩效分析,产生效率矩阵,确定理想方案与负理想方案,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造出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与负理想方案的灰色关联系数矩阵,并利用加权确定出灰色关联度,最后算出贴近度对方案进行择优排序。

3算例分析

3.1 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是一种对农产品实现超市、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立无缝化衔接的流通模式,由农户与商家签订协议然后向超市直供鲜活农产品的新型农产品物流方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优质农产品需要寻求更为广阔的市场,很多地方开展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积极探索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此模式对农产品流通费用的降低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对建立现代农产品物流体制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农超对接”的主要环节是超市、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因此超市为合作社与农户的主要对接对象。

判断农超对接模式是否完美的完成了预定目标,及完成的情况、取得的收益水平和付出的代价,要进行农超对接绩效评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性的反馈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超对接模式的绩效评价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至关重要,只要能通过有效的评价方法找出农超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就能够更合理的制定今后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评价过程中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和角度有很多,本文按照农超对接的业务流程,建立了采购和配送指标、仓储指标,流通加工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四个指标,并在各指标中选取部分子指标以建立农超对接的绩效评价体系。

3.2绩效评价

3.2.1AHP方法的对比

在本文中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与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层次分析法,通过确定权重系数对各个指标进行中要素排序。层次分析法计算比较繁琐,检验一致性的时候有时需要多次调整才能通过检验,而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层次分析法相对简单,它用0和1进行标度,只需弄清两两物体的相对重要性即可,不用进行复杂的重要性程度判断,不需要验证一致性。在此我们通过农超对接的案例来表示结论的可行性。

3.2农超对接绩效评价

农超对接四项指标相对绩效评价的相对权重得出后,需要对决策单元进行DEA效率评价,这样才能对各个决策单元进行绩效评价总排序。经过对调查报告的搜集,本文对某地区8家大型连锁超市和中型便利超市展开调查,对它们的四项指标进行了了解,对考察结果的输入输出进行构造,按照数据包络法中输入指标越小越好,输出指标越大越好的原则,最终得到8家待评价超市的输入输出数据。

依次对8家超市的4个二层指标下的输入输出数据采用DEAP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各决策单元相对二层指标的效率值,构成决策矩阵。

4 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或者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简单或复杂的问题,如何正确的处理决策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败,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合理的决策方法。开展决策分析理论方法的应用研究,对指导复杂的决策活动和发展科学的决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决策的过程中,面临的决策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很难完全用数学模型进行精确刻画,即使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其求解和分析的过程也可能很难进行,尤其是在统计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因此灰色系统理论得到了很好地应用,特别是灰色关联分析法能够有效的解决这种情况。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没有考虑指标的权重差异来确定关联度,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进行加权处理。

决策问题往往有很多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凭借一种方法很难有效的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人们会提出很多方法结合的思想,更好的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本文根据AHP法或者使用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AHP法来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数据包络法得到各指标下方案的绩效值,得到决策矩阵,解决了属性量纲不统一的问题。然后提出理想解法与加权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思想,建立加权灰色关联理想解法,以关联度替代欧氏距离,计算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根据贴近度对方案进行优劣排序。最后结合农超对接模式的例子,确定该方法的可行性。

本文在指巳ㄖ胤治龉程中,利用层次分析法,体现了决策者偏好的优点,同时提出改进权重确定方案的层次分析法,当使用1-9标度无法通过一致性检验时,为了解决难以精确判的问题,可使用0-1标度法,不再需一致性检验,不足之处是所确定的权重比较粗略,不能精确的得出指标间相对权重的大小。在确定决策矩阵时,使用数据包络法计算二层指标下企业运营的相对效率值,避免了判断的主观倾向,显示出数据包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主观和客观数据的结合,既考虑到了决策者的偏好又具有客观数据的科学性,具有主客观分析的优势。一些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传统理想解法的改进方法中,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关联度,忽略了指标权重的差异,因而采用指标权重和灰色关联系数矩阵进行加权确定灰色关联度,建立了加权灰色关联理想解法,丰富和完善了在有限信息下的多属性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1] 吴泽宁,张文鸽,管新建.AHP中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和修正的统计方法.系统工程,2002,20,(3):67-71

[2] 常丹,王金银.改进AHP主观性的DEA/AHO新模型[J].价值工程,2004,(9):32-34.

[3] 汪浩,马达 层次分析标度评价与新标度方法[J].系统工程,1993,13(5):24-26

联想法论文篇8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步骤。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力促网络文明的建设,这既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当前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

(1)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起步晚,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西方国家。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在我国普及,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我国互联网普及初期,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所以忽视了对互联网的管理,直到网络犯罪、青少年沉溺网吧等问题的不断出现,才提醒了人们网络也需要加强管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效率、进程都远远落后。西方国家无论在基础设施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1]。

(2)互联网自身的一些特点增加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困难。互联网自身具有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现实世界中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观念在这个人类自己创造的虚拟空间中难以起到约束作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又不能很好地抵制网络垃圾从而出现了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等现象。互联网自身的这些特点被一些网民随便利用,严重破坏了网络秩序,阻碍了文明网络氛围的形成。

(3)我国现有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滞后,网络文明建设缺少坚强的后盾。近些年来,我国有关互联网管理文件虽然不少,但多以规章、办法、通知等工作性文件形式体现,不具法律效力,关于互联网建设的基本法律法规比较滞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互联网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我国互联网在起步之时,政府部门就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条例来约束人们的网络行为,但大都比较模糊,不够详细,而且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远远赶不上网络的发展速度。二是现有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条例存在一些不合理成分。《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在西方国家的小学生已经习惯利用互联网来学习和娱乐之时,我们却规定自己的孩子18岁以后才能接触互联网,这是在保护他们还是在断送他们?

(4)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在互联网上的作用有限。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三者结合而起作用的[2]。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虚拟的世界,现实世界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缺少了约束力,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阴暗的一面在互联网中寻求到了生存的空间,网上伦理道德问题日益增多;同时,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腐朽的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加之网民自身道德修养不高,极易受其影响。

(5)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加紧文化渗透,给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有一半以上都设在美国,西方文化在网络上正处于一个霸权地位。互联网作为一个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意识形态的斗争。西方国家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优势不断向我国传播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攻击我国社会制度,以达到其文化渗透的预谋。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安定团结,对我国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我国网络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建立一个文明的互联网世界,是我国网络文明建设当前的重要目标。

(1)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指导网络活动。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还要准确地分析互联网以及人们网络行为的特点,将思想与特点结合起来,用先进的理论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引导网民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自身道德修养,确保我国的网络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依法治网,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对于网络犯罪,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必须综合治理。法律相对于技术和道德具有更大的威摄力,所以在互联网世界中,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网络立法,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把网络主体的责任、权利与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他们正确上网。同时,针对互联网的一系列问题,都要及时合理地立法、执法。

(3)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伦理资源,建设网上文化基地。互联网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忽视网络中的伦理道德教育。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凝练,博大精深,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有步骤、有计划地把中华优秀文化成果、伦理道德资源推上网络,用优秀的文化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同时从整合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资源入手,通过教育和引导,使网民自动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伦理资源的神圣使命[3],建设网络文化阵地。

(4)提高互联网科技水平,加强网络的安全防范措施。网络文明建设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对网络垃圾产品,不但需要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对其约束,更要技术做保障。要积极开发和研制一些网络安全技术,推出新的网络安全产品,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对互联网中的不良垃圾产品予以过滤和查封,或从源头上予以堵截,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破坏作用。

(5)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

首先,政府机构及相关文化部门要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和监督,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来引导网络行为;不断完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网、合理管网,坚决清除不良网络现象。

其次,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要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尤其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网站经营要起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播优秀文化及伦理道德、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作用。

第三,互联网用户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熟知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要严于律己,争做文明网民,积极促进网络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秋波.关于网络文明建设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1年7月 第4期,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