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8篇

时间:2022-04-02 16:16:20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园艺技术;就业指导;建议

一、近三年我院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态势

我院是省就业创业先进单位,园艺技术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又是我院的创业试点专业,近年来以创业带动学生就业;系部积极总结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促进学生就业;学生积极参与学院“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院-区、院-县”科技结对等项目工程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接学生就业;政府加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学生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习实行校企合作推进学生就业。这些工作使得我院园艺技术专业近三年来的应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总体都保持在98.5%以上,协议就业率和专业对口就业率均保持在85%以上,我院的园艺技术毕业生就业状况总体较好,这离不开系部全方位扎实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全方位扎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1.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每年的园艺技术新生进行新入学教育时,系总支书记会给全体新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让同学们树立职业生涯意识,然后在第一学期学院招生就业处的安排下组织学生观看职业生涯规划网络课程,进一步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大学三年及以后的职业发展。

2.开设创业就业课程

园艺技术班级在学院思政教研室的安排下都开设了创业就业课程,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与指导,该课程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常经济生活和就业、创业的关系,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动力,努力提升职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成功就业与创业。

3.聘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和创业论坛

我系每年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来系部开展四次以上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创业论坛,让园艺技术学生面对面的和企业负责人交流,也加强了对系毕业生中创业先进者的宣传,这样可以对系部的青蓝园艺创业社团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以使学生积极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同时也拉近了同学们与社会的距离,增强了就业信心与勇气,端正了就业心态,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的定位有了新的思考,同时也为系部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

4.开展学生思想状况调查

为使系部全面掌握毕业生择业方向及思想动态,能根据毕业生实际情况具体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使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针对性,系部每年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园艺技术学生开展思想状况调查,进一步了解我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和思想状况,为给学生推荐工作岗位提供参考资料。

5.积极开展职前网络课程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参加多种类型双选会

系部每年对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园艺技术学生开展职前网络课程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许多就业找工作的技巧,并让学生交流学习体会。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院和系部举办的大型和小型专场招聘会中能够得心应手,找到满意的工作。

6.跟进式开展就业帮扶指导工作

我系的负责就业的就业专员老师在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同时也注重对系部贫困和思想波动大的园艺技术学生及时跟进开展就业帮扶指导,通过每周的就业帮扶专家门诊对每位求职有困难的贫困生及思想波动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贫困大学生及思想波动大的学生提供公共服务及就业信息资源,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及思想波动大的学生就业工作。

7.扎实开展顶岗实习,实习和就业同步,使学生低成本高效率就业

系部积极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园艺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到紧密型就业基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企业每年能吸收20%以上的毕业生,这进一步推进了毕业生就业,有效地实现了校企双赢。

8.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工程服务地方经济对接就业

系部在学院的领导和安排下,积极组织园艺技术专业优秀学生代表积极参与项目工程服务地方,比如:学院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和“院-区、院-县”工程,参加花博会和园博会等等,这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专业技能,也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共同口碑效应,参与项目工程的单位从中也吸收了一部份毕业生,从而有效地对接了毕业生就业。

三、进一步做好园艺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的就业环境整体较好,在百校联动校园招聘会上园艺类参会企业数和质量具历年之最,为更好做好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和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系部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校外就业创就业基地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园艺技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能。正如系部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毕业生很少反映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而过多地反映自己的专业技能低、创新精神低。

2.加强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园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系部在对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研究分析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及总结我系近年来教改实践的基础上,系部积极召开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对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修订,明确了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检验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精心组织好园艺品牌特色活动,与苏州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就业

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所以我系要继续举办好园艺品牌特色活动百花艺术节和技能竞技节,是校园文化能够和苏州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这样可以促进园艺技术学生的就业。

4.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拓宽就业渠道

我院是百年老校,百年园艺,薪火相传,校友资源较多,因此要加强与校友的联系,通过毕业生多渠道了解和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创造条件,通过进行产学研合作等活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以便更好的开展园艺技术学生就业工作。

5.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积极宣传、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制定的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比如江苏省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政策。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及时搜集、整理、储存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包括人数、报酬、要求、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等,供学生随时查阅。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利用学院的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好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进一步加强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避免出现“高不成,低不就”。加强与兄弟院系的沟通,学习其他高校的就业指导经验,丰富就业指导的手段,突出个性化服务,建立针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测评和求职技巧等各项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漪.当前如何开展大学生基业指导工作[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2(3).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176-03

Abstract:Request of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 to graduate has been elaboration,an effec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view of existence insufficiency of horticultural horticultural profession in normal universities,and the contents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measures to ensure it normal opera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Horticultural profession;Practical teaching;System;Establish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也应及时适应新的变化,作出新的调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转型――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等教育主要培养既具有大学层次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又具有从事相应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1]。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其专业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宽厚的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2],具备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园艺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3]。

在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均有其特殊之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4]。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社会、熟悉职场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性教学环节[5-6]。然而,在偏重理论的师范院校开办非师范专业,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成为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师范院校能否有效地构建和运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师范院校园艺毕业生能否满足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师范院校园艺专业本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校园艺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园艺行业对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园艺产业的高速发展,园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更高。新时期园艺产业要求园艺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系统的园艺专业知识,并能够根据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还要了解本专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7-8]。

2 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缺乏园艺类的专业教师 目前,师范院校的教师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他们多数很少参加过园艺植物生产过程,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够丰富,导致优秀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学校招收的大部分园艺专业的课程教师,他们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缺乏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出现相对脱节现象。

2.2 园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 由于受试验田规模、环境季节变化、设备老化、经费短缺等条件的限制,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在实施专业实践教学时,多在室内进行,以教师讲解演示模拟为主。因此,学生缺少独立操作的机会,进而导致减少了动手锻炼的机会。而且,园艺植物种植和生产受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影响较大,在实践教学中很难使各项专业技能训练与园艺植物实际生产周期相一致,这种情况下的实践教学与真正的园艺生产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脱节。

2.3 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农学专业,要求实践教学在园艺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然而,多数师范类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散零碎,缺乏过程质量控制,实践考核方式随意,大部分仍局限于撰写实验报告、实结和心得体会等方面。针对师范院校的自身不足,必须借鉴农业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园艺产业的要求。

2.4 缺少独立的实习基地 多数地方师范院校是以培养师范生为主,占用了大量的经费投入,而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投入相对不足,要想在短时期内建立完整的校内实习基地是很不现实的。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偏少,实践教学场地有限,专业实践设备缺乏。此外,除个别园艺专业教师外,学校很多任课教师与园艺企业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进而导致校外专业实习工作难于开展。

3 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现代农业最具活力的一支,园艺产业凭借着其品种的多样性,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作物生产的观赏性而成为最能体现农业现代化特色的一个产业。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得的学位是农学学士,其培养是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要掌握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宽厚的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及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园林绿化与养护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现代园艺科技推广、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9]。因此,园艺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解决园艺植物生产的实际问题,进而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3.2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3.2.1 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思想 根园艺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实训、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按照专业要求运行,摆正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理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把培养服务园艺产业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0]。因此,园艺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2.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3.2.2.1 认知实习系列 认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果园、菜地、公园、绿化苗圃中去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在果园中讲授果树修剪,在菜地里学习蔬菜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让学生眼看、口问、手动、思考,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增加专业认同感,稳固专业情绪。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安排在每个暑假中,可以将对园艺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作为调查主题进行调查,以加深他们对园艺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

3.2.2.2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训练阶段。师范院校教师有很强的基础学科理论水平,能很好地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图表的制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能力。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3.2.2.3 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园艺专业能力的基本环节,包括园艺学野外实习、毕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过与园艺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的实际操作、技术参数和要点、现代化设备和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方面,为其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2.2.4 科研能力训练 科研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训练方法,也是高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活动[11]。师范院校有很多高水平的教师,拥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条件,通过科研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限制和课余时间的不确定性,科研活动可以采用诸如协助教师搞科研、参加科技竞赛、毕业论文、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等形式来完成。

3.3 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证

3.3.1 发挥坚实的基础课平台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专业发展的基石[12]。师范院校一般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具有很好的师资力量和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在基础课平台方面具有办农科的优势。因此,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基础实验课的教学,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要完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3]。而且,学校要充分利用后起优势,购买先进的专业实验仪器和设备,创建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以初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3.3.2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基地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基地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建立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14]。通常情况下,学校在增设园艺专业初期,学校会主动与园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然而,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园艺专业平台建设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社会影响力不高。因此,只有一些中小企业才与师范院校进行合作,这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接受学生的数量和对学生专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上都比较弱。

3.3.3 聘任校外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教学 为了缓解专业实践教师短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教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指导园艺专业实践,也可以聘任园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进行专业实践指导。另外,学校派遣学生到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学习交流,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也能加强校企合作关系。

4 结语

加强园艺专业实践技能,是当今园艺科学技术的必然要求。师范院校园艺专业不仅要利用其传统优势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本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加强专业实践训练力度,提高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满足园艺产业的需要,进而促进师范院校园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左伟.博雅经典教育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辩证关系[J].社会科学家,2016(2):121-125.

[2]黄丹枫.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1(1):48-49.

[3]徐昌杰,邓秀新,黄三文,等.园艺学多学科交叉研究主要进展、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16(4):298-305.

[4]张菊平,陈双臣,李秀珍,等.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88-89.

[5]陶秋燕.应用性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9):41-42.

[6]徐强.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63.

[7]邓明净,张义奇,卢伟红,等.从园艺专业就业情况谈园艺专业建设[J].时代教育,2013(5):33.

[8]唐丽.林业院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7(2):24-26.

[9]李天来,张凯斌.园艺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6-21.

[10]徐森富.构建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6):32-33.

[11]刘建民,秦惠洁.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4-8.

[12]刘国买,谭轶群.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4):132-133.

[13]项小燕,吴甘霖,王志高,等.实践教学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3,30(2):102-104.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艺术型;学前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33-04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在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笔者所在的常州工学院为例,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方向)坚持“培养适应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以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21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艺术型学前教育师资”〔1〕为目标,积极建构“科学的、适应幼教改革发展需要的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当定位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视建构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1.以学生为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幼教机构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服务,还要为培养具有一定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转换能力的应用型幼教工作者服务。该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目标,逐渐从以往偏重课堂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院式”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以有效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入职后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实践型”人才。

2.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素养是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技巧和表现手法,但是学生的艺术素养却不能只依靠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来培养。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加强艺术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追求美、创造美,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原则

1.艺术类课程学前教育化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不是用艺术生的专业标准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而是以具有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来考虑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因此,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必须充分考虑该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幼儿的需要,体现出专业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要求艺术方向的学生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来学习和练习艺术技能,艺术技能教学内容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相融合,所掌握的艺术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3〕在艺术类实践课程中,要着重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实践工作中迫切需要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如弹唱、幼儿歌舞创编、儿童画、手工制作以及幼儿园环境布置等。

2.与专业理论课程相衔接

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专业实践课程不是与专业理论课相脱节的独立部分,也不是只注重艺术技能培养的纯粹艺术训练。它应是“时间上贯穿、空间上拓展、课程中渗透”的全实践理念,〔4〕并且这一理念渗透到各门实践和理论的课程中,使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成为一个整体。这一体系要求增加专业理论课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缩短学校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距离。

3.既有助于巩固已有知识,又有利于提升新经验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重在对理论的把握,而实践是对理论的巩固、内化及运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忽略了实践的研究性学习功能,没有认识到实践中的领悟和发现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为学生提供“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巩固知识、提升经验。

4.与时俱进,与就业市场接轨

随着社会各领域对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很多学前教育机构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上升到本科层次。近年来,很多师范专科院校纷纷以各种方式升本,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数量大幅增长,许多综合性高校的非师范生也跻身到幼教行业中来。常州地处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地区,是许多优秀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向往之地。在这种背景下,非师范类普通院校里的师范专业必须充分意识到要通过提高办学质量来推动学生的就业,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

笔者曾对常州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过广泛的调研,结果发现,新入职的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许多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幼儿园园长认为,近几年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践能力方面不如以前的中专生。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笔者曾就幼儿园教师入职面试这一环节对幼儿园园长和往届毕业生进行过访谈,从中发现,说课、即兴弹唱、儿童舞、儿童画、课件制作、讲故事等是主要的面试内容,而这些内容对毕业生的艺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要加大对学生“说、唱、弹、跳、画”等艺术技能的培养力度,还要增添时展所需要的新技能,如幼儿英语口语、朗诵、课件制作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

1.基本架构

经过四年时间的探索,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系已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宽领域的具有艺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全方位”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规定性实践环节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自主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诸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

(2)“立体化”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就时间上的延伸而言,我们从第一个学期到最后一个学期都为学生安排了相应的课内实践学时,以及教师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项目,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就空间上的拓展而言,学生的实践场所不只是他们见习、实习的基地幼儿园,校内的琴房、舞蹈房、画室、机房、实验室等都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所。此外,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寒暑假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学生实践的大舞台。

(3)“多层次”是指该实践教学体系对不同年级、具有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每月开展的专业技能演出,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技能精湛、专业性较强。又如,专业技能的“十会”项目也是分年级逐级考核的。

(4)“宽领域”是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和参与基地幼儿园的教育、日常管理以及教科研等多方面的工作,还要结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开展自主而又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实践证明,全面的能力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后的工作适应能力。

2.主要内容

(1)规定性实践环节安排

①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包括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每学期2周的教育见习、第七学期为期一周的微格训练,以及最后一个学期8周的教育实习和8周的毕业论文写作。

②专业课内实践活动: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课程都相应增加了课内实践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进行相关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

(2)自主性实践活动安排

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作品展示。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利用每周一下午第6~7节课进行“三字一话”的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教学实践办公室选派高年级学生作为“小老师”,负责督促指导低年级学生的练习。为了评判学生的训练效果,学生的钢笔字和毛笔字书法作品分小组在学院指定的宣传栏内进行展示,由教学实践办公室、“小老师”和班级导师负责打分,作品每周更换一次。粉笔字的练习效果则以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加考核成绩综合评定。

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所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利用日常业余时间及假期,根据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自主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该项训练包括“十会”必考项目,具体为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教、会用、会操。学院向学生发放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此外,学生还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种特长”进行练习,并报学院备案。

③专业技能展示。每个班级从第二学期到第七学期都需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整体素质、艺术类课程进展情况以及专业技能训练情况,面向全院学生编排一台节目。该项活动一般以每月安排一个班级的频率开展,节目包括歌舞、小品、童话剧表演、器乐演奏等形式,具体由学生自行商定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排练。每学期结束时,对各班的专业技能展示进行评比,对优秀班级给予表彰奖励。

④毕业生汇报演出。由毕业班级在第七学期末向各用人单位领导及全院师生表演一台节目。节目内容要求能包含学生四年来所训练的各项技能。

⑤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社团也会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每学期开展2~3次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开展“六一”儿童节义务咨询活动、举行每年一届的故事大王擂台赛、参观早教机构等。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写心得体会或做总结。

⑥到幼儿园开展渗透性实践活动。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新年联欢会等重大庆祝活动开展之前,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帮助基地幼儿园的老师开展相关的活动准备工作,如编排节目、组织管理幼儿等。

⑦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前,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自主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撰写调查报告或活动总结,以此拓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

⑧教育实习汇报课比赛。每位学生在实习前均应设计微格教学方案,交由教学法老师进行指导、修改。实习过程中,由幼儿园指派导师指导备课,并进行反复操练,以提高学生备课、说课、评课以及教育教学能力。在实习结束前,每位学生都要参加教育实习汇报课比赛,由学院专业教师和实践基地园领导组成实习成绩评议小组,评出20%~30%的优秀实习生。

四、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证

1.建立组织机构

笔者所在的学前教育系目前设有学前理论教研室与学前艺术教研室。学院专门设置了实践教学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外联络、学生实践活动分配、课程考核等工作。毕业生实习期间,由院领导、教学工作委员会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从组织角度保证学生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学生培养方案

我们进一步修订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全面整合了所有实践教学环节。我们将“十会一特长”的要求写入培养计划,明确了实践类课程的地位;增加了专业课内实践的课时,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了见习、实习、微格训练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编写或指定学习指导书,对实践课程的性质、主要内容、学时分配、考核要求等分别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以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建设教育实践基地

在当地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常州市建立了20个签约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幼儿园均为省级示范园,且与笔者所在的院系有着长期的人才培养协作关系。院方每年派一名专业教师到幼儿园挂职锻炼,幼儿园则定期派骨干教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从而形成了以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由幼儿园一线老师、在校本科生和高校专业教师三方面组成的实践共同体。幼儿园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幼儿园教师成为学生的实践指导老师,高校专业老师为学生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在定期、不定期的互动中,实践共同体三方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建立专业证书制度

我们把“十会”项目证书与普通话证书考试、教师资格证书资格申报以及毕业证书的获得挂钩,建立起专业证书制度。通过专业技能“十会”训练项目考核的学生可以取得相应等级的证书,得到该证书后才被允许参加省普通话等级测试,也才有资格参加教育实习和申报教师资格证书,而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教育实习成绩都是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依据。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5.加强指导实践环节

根据学生人数和工作需要,我们专门配备了3位教师以辅助实践教学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其中一位教师负责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展示和专业技能考核工作,一位教师负责学生的社团实践活动,一位教师负责指导专业技能汇报演出和毕业生汇报演出。

艺术型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及实施,不仅使学生较早对幼儿园以及幼儿教育有了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还充分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组织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最终形成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热爱幼儿的专业情感,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张建波.艺术型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3):106,105.

〔3〕宋占美.技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26):128.

〔4〕步社民.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3):24.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rt-Oriented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ollege

Cheng Yantao, Zhang Jianbo

(Normal College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22)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职业能力;职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41-03

园艺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园艺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尽管国内高校园艺人才的培养数量日益攀升,但适合基层工作的园艺人才的匮乏却严重阻碍着中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国内园艺相关专业的教学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普遍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同时也缺乏进行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培养出的学生与产业界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脱节,难以快速融入现代园艺产业的运作。

因此,迫切需要对园艺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实践性改造,逐步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开发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形成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顶岗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素养、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本文对这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总结。

一、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成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推行的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教学理念、两个培养阶段、三项保障措施和四门实践课程”加以概括。

1.一个教学理念。一个教学理念,指树立实践性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全面改革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实践性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路,进而形成了一个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岗位实习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

2.两个培养阶段。两个培养阶段,指分别设置技能培训阶段和企业实习阶段,把产业化素质培养作为学生全培养期中自始至终关注的主线。在技能培训阶段,一方面独立设置了多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的学分课程;另一方面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观赏园艺作物栽培等十多门传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改造,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引入实作业。在企业实习阶段,我系建立了跨度为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实习制度,在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通过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开发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3.三项保障措施。三项保障措施,指通过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创新和实验室建设创新,保障了实践性教学理念的实施。三项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1)运用满足实践性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实践性实践教学的需求,我系全面调整了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主干课程中大范围采用双模式教学、全国统编教材和现代教学技术。双模式教学是指主干专业课程拆分为理论课与独立实训课两门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等为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交流报告能力、团队合作与项目管理能力,并且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报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把实践能力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把企业回馈引入教学评价体系。我系把实践性能力和职业素质引入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加大了实践环节在评分中的比重(要求40%以上),形成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的考核体制,并将实结、专题报告、实训产品作为学生的考核指标,在一些课程中引入了团队评分制。我系还将企业反馈和实习生/毕业生调查引入教学评估体系,通过收集企业和学生的反馈来指导教学和课程设置,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以素质培养的理念指导教学实验室建设。我系坚持以素质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室内实验室、露地栽培实训场、设施栽培实训场构成实践性综合实验环境,为实践性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持。近三年来,我系得到了广西区教育厅和区农业厅的大力支持,并投入经费100多万元,先后完善和建立了园艺实验室、园艺标本室、插花实训室、园林工程设计室、园林绘图室、栽培实训场、果树实训场、园林教学花圃、设施实训场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场)。

4.四门实践课程。四门实践课程,指设立了四门特色化的实践性实践课程。针对操作性园艺人才应具备的个人独立操作能力、团队开发能力、系统研发能力和设备应用能力,我系目前开设了四门阶梯状的实践实践学分课程:(1)课内实践教学:培养进行园艺生产所必备的设备熟练操作与应用能力;(2)技能实训课程:培养团队合作性实践项目生产能力;(3)生产实践课程:培养系统性实践项目适应与操作能力;(4)毕业实习实践课程:培养企业实践项目适应能力。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改革了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结合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加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在三个层次组成的实践教学法体系(详见下表)。

1.操作技能与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为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学习,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大量的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教学改革之前相比,减少了大量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针对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表达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等。

2.专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形成。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立了实践比重大,又有一定理论教学的实践课,通过实践课对园艺技术的大量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初步掌握园艺技术的实践内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完成。

3.综合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形成。综合技能的形成主要是通过第二学年的校外实训基地生产实习,并到园艺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跟班操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通过第三学年最后一个学期的到园艺企业(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之达到毕业后胜任园艺专业管理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在学生的基本技能形成之后进行的,从而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系规定学生必须参加为期半年的全时制企业(公司)实习。学校在一些知名园艺企业(公司)中设立实习基地,让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作和项目研发,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开发环境,直接感受产业界的脉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我系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在实习前需与企业、学校分别签署实习(就业)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按照协议规定开展实习工作。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指导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必须与实践实习单位的企业导师保持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线的情况,针对学生个人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并加以实施;学生也必须定期向学校和指导老师反馈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以确保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4.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1)新方案中突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分设置相同。以综合证估体系取代一次性考试,用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取代单一闭卷笔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体系。(2)成立毕业论文指导考核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论文进行考核、答辩、评定。(3)对于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进行口试、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方面的技能测试。第三年到公司实训即根据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实际表现,工作完成情况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与考核。

5.企业回馈对教学的指导。每年学生毕业后,我系会与实践实习单位进行联系,要求各位企业导师和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评估,目的是收集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明晰学校培养体系的长处与不足,并以此为重要依据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力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界的需要。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5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艺术设计大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6

Key words: strengthen;horticultural technique;professional talents;quality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65-02

0 引言

增强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是农业类高职院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随着城市园艺事业的发展,园艺技术专业岗位出现了较大缺口,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又不能快速适应岗位的要求,因此培养实用型专业园艺技术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社会岗位实际要求,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工作于园艺技术第一线,符合现代园艺技术岗位以及技术要求的,并且具有较高素养和综合技能的社会实用型专业人才,并且经过社会的实践考验,成为园艺技术领域的实用人才。

为此高职院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优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现代园艺技术专业要求的通用能力体系、专业能力体系和拓展能力体系,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实用性人才培养机制。

2 影响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缺乏实践性 目前高职院校制定的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与社会实际要求存在很大的不符,首先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缺乏特色,其方案的制定大多数是借鉴或者直接照搬其他本科院校或者专业的方案,导致园艺技术专业的人才方案与行业一线要求相差甚远;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实际需要。虽然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园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但是实际教学还是以学科本位为主,导致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实际,影响了高职园艺技术专业的特色;最后导致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高。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基本上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造成学生掌握的内容,特别是理论知识比较多,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广而不精,结果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实践应用。

2.2 校企合作工作机制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企业获得实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就目前园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层次比较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园艺行业的特殊性质,园艺技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园艺企业一般会在某个时节比较忙,因此园艺企业为了保证工作效率,他们不愿意选用在校的高职学生,基于园艺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不认可等多种原因,导致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动力。

2.3 园艺技术专业设置与市场结合度不够 园艺技术专业的设置至今没有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设置还是以学科教育为主,没有与市场变化相结合,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市场岗位要求相脱节,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综合能力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依据院校行政手段进行,而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制定课程时,其进行的一系列调研等,都会因为时间的推迟导致其制定的课程设置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变化要求。

3 增强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优化与调整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是高职院校结合园艺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由于园艺技术行业是不断发展的,其对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优化与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一是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一定要具有实践性,同时也要具有发展性。人才培养目标不能脱离高职学生与园艺技术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与现代的园艺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岗位的要求。

3.2 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基于园艺行业的特殊性,园艺专业技术人才的质量提高不仅仅体现在要实现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紧密衔接上,而是要更多的考虑就业、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市政性质的园艺企业不可能每年招录大量的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而民营企业又因为发展规模的限制以及企业意愿的影响,对高职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表现的不积极,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具有创业即就业的观念;其次积极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岗位要求,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适当的做出调整,改变传统的观念,树立与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围绕生产一线而开展。

3.3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加强专业实训锻炼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积极利用综合实力强的园艺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训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提高实践课的课时比例安排,提高实践技能实验课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其次高职院校要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企业要为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就业实习岗位,根据园艺企业的时节性,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提供不同的实习岗位,高职院校也要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实习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并且给予实习企业一定的园艺技术指导,进行项目合作。企业将具有丰富园艺理论知识的教师、学者聘请到企业中担任技术顾问,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最后高职院校与企业注重产、学、研的结合。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利用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高职院校则借助企业的实践就业平台,实现共赢。

3.4 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 通过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可以提高高职院校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高职院校学生与社会岗位之间的零差距对接,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因此高职院校一是要建立健全园艺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体系。通过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园艺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达到园艺企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要求和素质要求,毕业即可上岗。二是加强高等职业园艺技术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高等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大纲要求,将职业资格证鉴定内容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7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摘要: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创办于1999年,自设立以来一直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近年逐步形成了“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措施以及和这一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并就改革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38-04

作者简介:朱庆竖(197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园艺及职业教育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内涵式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因此,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园艺技术专业自1999年设立以来,一直以教育部的相关文件为指导,随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学生知识结构陈旧、动手能力弱等与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的问题,我校抓住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研究和实践。

专业定位

2008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质量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建成生态公益林90万公顷,建成自然保护区82个。《纲要》同时指出,要在珠三角地区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将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着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深化,园林绿化与产业链的伸延,园艺花木产业的比较效益越来越明显。园艺花木产业的美好前景,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前景为我院园艺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所以,我们确定了都市园艺方向,把园艺专业定位为观赏植物生产与应用。专业培养目标是根据广东园艺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主要面向园艺行业从事观赏植物种苗繁育生产、养护、花艺设计及园艺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

园艺技术专业经过近十五年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转制以来,在学院“校企所协,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基础上,开展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自2010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以来,我专业从职业岗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出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逐步形成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335”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从2008级开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实践,实践结果初步表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明显提高,符合园艺产业需求,实现了和社会的很好对接。

(一)“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三循环、三融合、五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园艺产业特点,依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标,分成三个循环,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按生产季节分阶段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单项操作技能、专业核心综合技能的反复训练,循环操作,实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阶梯式上升,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园艺行业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有机统一,如图1所示。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外,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变迁能力、社会普适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为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绿化美化提供一线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广东经济发展。

“三循环”是指按照“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逐渐递进的基本认识规律,依次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和职业发展循环期。第一学年,学生在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带领下,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生产认知实践、花卉销售和寒暑假大学生科技下乡活动,培育专业思想,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职业基本能力,完成职业体验循环期;第二学年,学生在学校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以见习生的身份,把专业课学习以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完成职业综合能力循环期;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以学徒的身份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试岗”实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生产实际应用能力,并确定自身职业发展方向;再通过带薪“顶岗”实习,使学生专业技能更加全面,独立从事中、高级园艺技术岗位工作,并考取花卉园艺工等职业技能资格证,完成职业发展循环期。

在这三个循环期,都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园艺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依据园艺植物的生产季节组织教学,即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创业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园艺岗位相融合,教学组织与生产季节相融合的三融合。通过三个生产周期的三个融合,培养五种技能,即观赏植物繁育能力、观赏植物生产能力、观赏植物养护能力、观赏植物应用能力、园艺企业管理能力。该模式需要和企业进行紧密合作,建议实行弹性学制。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

为了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广泛开展园艺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查:深入行业、企业,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及岗位技能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等内容设计调查方案,获取园艺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基本资料。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第二,根据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335”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园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重点,改革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重组教学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依托职教集团、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实施“三位一体”的全过程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综合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校内外实验实训质量,增加专业技能实训项目,强化顶岗实习。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专业技能“先进、实用”的原则下,突出综合素质、核心能力和关键技术的培养,努力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

第三,组织教师赴国内外院校进行高职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的专题学习培训,更新高职教育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掌握人才培养规律,具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能力。

第四,和企业密切合作,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能力递进规律,校内专职兼职、企业兼职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完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与园艺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协会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实训管理模式,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教学场,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招标、承包和管理的运行模式。按照“校企合作、共建双赢”的原则,构建完善校外实训基地长期运行的机制,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结合,组织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以及实践教学的计划、大纲、任务表、考核标准体系等文件。

第五,推行学分制和“双证书”制度。

第六,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开展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

第七,总结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每一阶段的实施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改革的成效

实践证明,我校探索的“三融合、三循环、五技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多年探索和不断完善,取得显著效果。2008年获广东省“园艺技术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08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建成院级重点专业,2012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高职教育第一批重点培育专业。

(一)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

通过向每届园艺专业毕业生发放《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毕业生问卷调查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问卷调查表》,走访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研。201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53%,2011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100%,2012年为99.37%,均高于全省的平均就业率,社会满薏率也达到了95%以上。

(二)教学质量和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实践,激发了对专业的热忱,主动规划好自己的职场生涯,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成立专业协会和兴趣小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校内技能竞赛活动既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强化了专业思想。自践行该培养模式以来,我校获得首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艺术插花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技能大赛组培二等奖,获得广东省2007年以来的茶艺技能比赛的团体4金、6银、5铜奖项,个人2金、4银、7铜奖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几年来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有校内专任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教育工委优秀共产党员”5人,“广东省农业科技下乡先进个人”5人,“广东省技术能手”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3人,“学院首届教学名师”2人。校外兼职教师都是行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园艺技术团队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编写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近年来已有14人主编了高职规划教材14本,参编高职教材9本。有1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

(四)实训基地不断完善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具有示范效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校内实训室9个,使教学从课堂直通生产一线,学习与岗位接轨。学院园艺实习基地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五)校企合作得到巩固和深化

与广东省园艺学会、广州市花卉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广州市绿化公司、陈村花卉世界、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广州昊卉园林有限公司、广州升威公司等紧密结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广东省农机研究所合作兴建了现代化的智能温室和轻型钢构温室,并引入广州盛韵园艺公司经营,形成“校中厂”;与广州升威公司合作,在该公司建立了25亩的园艺产业园,公司还提供学生宿舍、课室等,形成“厂中校”,这两种形式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学院牵头,成立了广东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学院与广东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在“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园”共同开展了生产、管理、营销、科研、教学、实训等工作,初步建立了共同培育人才、服务广东“三农”的良好合作架构,在创新园创建了教师工作站,在学院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践基地18个,年接待学生量1 260人次,每学年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337人次,年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110人;年接收毕业生就业数37人,部分教师受聘为企业顾问和专家。

(六)增强了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本专业为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每年还为农村乡镇、企业开展各类培训近1 000人次,为行业、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问题、开展技术研发10多项。2012年学院园艺技术服务团队获批为“省农村科技服务团队”,多名教师是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

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管理制度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必须要建立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在学分制度、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作相应的改革。如按生产季节展开教学,根据物候期和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决定上课时间。评价模式要使用态度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个人与团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第一,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争取与更多企业深入合作,特别是要加强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育主体多元化,共同培养人才。

第二,进一步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尽可能给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并协调解决好锻炼期间的待遇问题。

第三,进一步转变师生的教育理念。注意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方面的学习,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注意帮助学生做好学生与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尽快获得遵守纪律、服从领导、严格操作、团队合作的职业素质。

发展展望

进一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关注面向农村的园艺技术职业教育;积极探索3+2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王兴华,姜素芹.高职农林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37-38,42.

[2]韦文添,刘永华,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广西农学报,2012(12):62-64.

[3]梁新安,梁芳芳.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河南农业,2013(7):23-24.

[4]张静,杜庆平.园艺技术专业“四段四训能力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211-213.

[5]高俊萍.园艺技术专业“二周期,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

1(4):27-29.

[6]李寿田,钱剑林,等.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六园一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3(14):30-34.

园艺技术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业能力 提升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界共识认为:职前教师能力发展有三个重要方面,即教育教学能力,班主任组织工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当前中职专业理论课程门类全、课时多、学生负担重而实践课程单一,课时极少。作为培养中职学前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不能尽快地进入教师角色,是目前幼儿教师教育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目前现状

从幼教一线反馈的信息看,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专业技能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

2.技能特长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英语口语、电脑绘画、幼儿体操、舞蹈、音乐、书法等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上面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

3.学前教育教师教育类课程多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职前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类课程教学多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对学生进行保教工作技能的训练。学前教育职后培训大多以讲座式培训方式为主,尽管近年来培训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强调实践操作及观摩学习等方式。由于与职前缺乏联系,培训课程较多考虑全面性而体现出较差的系统性。在相对较为短暂的培训时间里,专业技能的训练显得零星寥落。强调理论而忽视专业技能训练的课程教学毕业生虽然具有较为坚实的教育理论素养,但专业技能技巧较差。

4.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等同于艺术技能

有些学校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等同于单纯的艺术技能,在其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考核体系中专业技能项目通常为弹、唱、、跳、画等艺术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展示或者专业技能竞赛基本上也是艺术项目,如舞蹈比赛、唱歌比赛、美术作品展览等,对专业技能片面的认识,导致学生平时只重视艺术技能的训练与发展,而作为幼儿教师特别需要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技能却十分缺乏。他们不会正确地教幼儿唱歌、跳舞、绘画,更不会通过借助唱歌、跳舞、绘画等形式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提高方法

在多年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及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学生五大领域学科教学法专业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即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幼儿园“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的特点,以50%的课时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训练。笔者在教学中集中讲授相关学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组织学生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设计的活动方案,课内观看、分析、评价幼儿园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录像,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一线幼儿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个人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方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五大领域的实践教学活动。其间,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时围绕备课、上课、说课及评课等教师教学能力认真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个人对每次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做认真的记录与分析,要求实践教学小组对试讲的同学进行教学能力的评价与鼓励,适时组织学生到微格教室进行教学试讲及录像,镜像反馈学生的每个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1.明确界定幼儿教师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在幼儿园保教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根据幼儿园保教活动的特点,将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分为本体性技能与条件性技能,本体性技能是指要传授给幼儿的技能,如舞蹈、美术、音乐、体育、讲故事等方面的技能;条件性技能是指将本体性技能传授给幼儿的教育教学技能技巧,本体性技能是教育教学的内容。而条件性技能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程序与行为方式,比如会跳舞是本体性技能,会教幼儿跳舞或者会利用舞蹈开展幼儿园保教活动则是条件性技能。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共包含两大类技能。本体性技能主要包括幼儿故事讲述、简笔画、幼儿歌曲弹唱、幼儿园舞蹈、幼儿基本体操技能等;条件性技能主要包括幼儿园保育工作技能、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设计技能、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技能和提问技能、答问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讲解演示技能、偶发事件的调控技能。

2.以课程设置为依托,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类型的培养模式,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发展。

2.1专业理论课程。如教育学、教育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学前教育理论。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给学生提供解决如何根据学前教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的依据。

2.2专业应用类课儿游戏理论、幼儿园课程,这类课程是为学生幼儿园实践活动提供中介或直接的理论和操作方法。

2.3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教育调查、专业实验、教育见习和实习以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类课程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的体验思考理论的运用和创新,获得专业能力的提升,使之智能和情感都逐渐融进幼教一线。

2.4学科方向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具备岗位所要求的特殊技能而设的课程,如《家庭教育》、《0-3 岁婴儿早期成长方案》,为将来从事 0-3 岁婴儿早期亲子教育工作的学生开设的;《琴法》、《声乐》、《幼儿舞蹈》、《美工》、《教师口语》是为将来从事 3-6 岁幼儿教育工作而设的。

2.5专业选修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是为拓宽学生视野和满足学生兴趣而开设的课程。如《中外教育名著选读》、《心理学史》、《艺术欣赏》、《专业英语》、《幼教热点问题透视》。

3.具体能力的培养

依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在开展课程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时,首先通过教师的讲解建立操作定向。明确各项技能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了解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相关要领和要求。然后,教师在课内提供技能示范,学生通过模仿,形成动觉体验、加强对技能的感受、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再次,教师布置技能训练任务,学生通过持续练习将碎片化的技能整合为高级技能!完成从技能的模仿到技能结构的合理与协调。最后,通过回课和专业技能展示、技能比赛、演出、表演和技能考核等形式,技能达到自动化。

参考文献

[1].胡知凡.幼儿教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13-1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