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育评比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0:24

教育评比论文

教育评比论文篇1

第二条 对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实行统一归口管理。所有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均由静海县教育学会统一组织实施。县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须提前制定相关活动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部级、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教育系统各部门要依据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文件精神,提前制定县级评选推荐方案,经静海县教育学会会长(或主管常务副会长)审查同意后,报学会秘书处组织实施,或由教育学会委托相关专业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四条 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部级、市级优秀论文评选推荐程序。

1.转发文件。转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部门、学术团体的有关开展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文件。

2.个人申请。有意参加优秀论文评选的教师,根据转发的文件要求,向学校提出申请,并提交本人的论文,由学校进行登记。

3.乡镇校审核推荐。乡镇校组织人员对教师作品的原创性进行审查,并按推荐指标要求(第五条)择优推荐。将教师原创性论文登记造册,向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进行推荐,并提供推荐名册。

4.县教育学会秘书处评选推荐上报。县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按照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择优推荐。

县级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程序。

1.全面发动。各单位要把优秀论文评选当作一次教师交流反思自身教学经验、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一项校本研究活动,宣传发动到每一位教师、教育干部。

2.基层推荐。各单位根据每年下发的通知要求,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学校组织初评,根据相关要求及推荐指标择优确定上报论文名单,在本单位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上报参评。

3.组织评选。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选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论文分类分组、统一编号、清除论文作者个人信息、论文审核等;聘任评委,原则上评委由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担任;组织评委培训活动;各组评委根据评选标准对每篇论文进行评价赋分;秘书处安排相关人员对论文及各组评分情况进行复审;根据论文成绩分类统计排序,按奖级设定比例和成绩一次性确定获奖名单及等级。

4.评选结果。评选结束后,通过《静海县教育科研简报》公布,并供各单位存档备查。公布后,向获奖教师颁发证书。

第五条 推荐指标。原则上各单位推荐论文篇数不超过教师总数的10%。

第六条 论文要求。

各单位推荐的县级论文要符合以下要求:

2.报刊杂志未公开发表的。

3.如实填写《静海县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登记表》。

4.每篇参评论文打印2份,同时提供电子稿。论文正文格式

各单位推荐的部级、市级论文要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第六条 奖项设定。县级获奖论文总数控制在推荐总数的60%左右。评选结果按1:3:6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项;部级、市级论文推荐比例,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七条 评选纪律。评审人员和评审工作人员在受理申报和评审过程中,应客观公正,秉公办事,严格把关;评选实行回避制度,凡申报参加评选或有亲属参加评选的,不能担任评委。评委成员必须模范地遵守师德规范,坚持原则,执行评选规定。对工作不认真或有营私舞弊行为的评委成员,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取消评委资格的处分。论文作者需作出“个人诚信承诺”,保证所写是原创,各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审查,并对论文原创的真实性出具审查意见。严禁弄虚作假,对抄袭他人文章和冒名顶替者,取消参评资格并记入学术诚信违纪档案。

第八条 县级论文评选活动不收取参评费,相关经费由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室承担;部级、市级论文评选活动,按相关文件执行。

第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县教育学会负责解释。

静海县教育局

教育评比论文篇2

 

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是省教育厅开展的一项常规工作,每年举办一次,已开展多年。2010—2012年,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论文1237份,初审淘汰132份(超范围),符合评选条件的论文1105份,获奖637份,平均获奖率57.6%。总体上看,论文评选反映出如下特征:

 

1.参评论文数量开始回升,社会对成人教育工作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由于受职称评审条件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2004年开始,参加全省成人教育优秀论文评选的论文数量逐渐减少。但近年来,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工作中,_些地方对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积累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论文数量开始增加。

 

2. 论文题材广泛,涉及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从选题情况看,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能围绕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工作实际进行选题,体现了理论研究反映工作实际,实际工作推动理论研究的科研规律。从参评论文题材看,成人教育理论—直是成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数量最多。2010—2012年成人教育理论课题的论文占当年参评论文总数的1/3左右。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成人教育研究一直是成教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三年来,有关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成人学校建设方面的论文合计有336份,数量上处于第二。各类成人中初等学校教师是成教工作者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所以参评论文中数量位于第三的是教学类论文。近年来,职工教育、社区教育逐渐被重视,有关研究论文逐年增加。2011年10月8曰,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成人教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研究也开始受到关注。

 

3. 参评作者反映成人教育队伍现状,获奖情况与研究水平基本对称。从作者来源看,大致分为六类:一是农村乡镇成人学校教师;二是成人中专、职业学校教师;三是高校教师;四是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工作者;五是企业从事职工教育的人员;六是一些中小学教师。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从获奖比例看,企业职工教育工作者撰写的论文获奖比例最高,达到89.7%,原因在于来自企业的作者,撰写的论文能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内容充实,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受到评审专家的赞赏。其次是各类中专学校的作者,平均获奖率为77.7%,中专学校教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科教学有着深刻的领悟和独特的见解,所以撰写的论文质量相对较高。

 

再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单位的作者,平均获奖率为75%,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单位的作者,理论视野开阔,政策意识强,选题能切合成人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透彻,论文水平相对较高。乡镇成人学校教师平均获奖率为50.5%。原因在于乡镇成人学校教师研究水平不高,不少作者选题大而空,所以获奖比率相对较低。而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人员,平均获奖率为30.1%。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和其他人员了解成人教育实际不够,撰写的文章要么偏离主题,要么触及不到问题实质,质量相对较差。

 

2. 论文评选工作日益规范,论文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为搞好成人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省教育厅一方面及早下发评选工作通知,列出论文参评范围、撰写要求、参考课题等,宣传动员广大成教工作者参加评选活动;另一方面严格规范评选程序,反馈评选结果,对超范围和作弊论文一票否决。经过努力,近年来论文质量逐年提高:_是超范围(非成人教育)以及作弊论文逐年减少。超范围论文由2010年的70份减少到2012年的11份,作弊论文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23.4%下降到2012年的17.2%;二是论文格式逐步规范。

 

2010年不规范论文(写作格式不符合要求)占参评论文总数的35%,2011年下降到21%,2012年进一步减少到11%;三是涌现出一批内容翔实、理论联系实际、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对成人教育和教学改革工作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例如:《郑州市2012年城镇下岗职工与城镇低收入人群文化状况和学习需求调查分析》、《郑州市民法律意识状况调查及今后的普法对策》、《平顶山市发展社区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林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与对策的思考》等。

 

二、当前基层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参与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作者发现,当前的基层(主要指农村成人学校、成人中专学校)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 研究队伍薄弱,成教工作者参加理论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不高。《2011年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1年年底,河南省成人学校教职工4129人,成人初等学校教职工5172人,合计9301人。但是2010—2012年参加省级评选的成人教育论文只有1237份,年均412份,每年人均参与率仅为4.4%。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一是基层成人教育工作者对理论研究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不少成人中初等学校对教职工的科研业绩也无硬性规定,年度考核也不重视,导致教师只有在评定职称时才关注课题研究和论文。而职称评定条件对论文的要求以CN学术期刊为主,不少老师认为参加论文评选活动意义不大。同时由于现行的职称评定中没有成人教育系列,农村成人学校没有编制,教师基本上都是中小学教师兼任,撰写的成人教育论文即使获奖,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也不认可。

 

这是导致不少成教工作者没有科研动力的主要因素。二是成人教育工作缺少政策保障机制,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农村成人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但在不少地方农村成人学校处于无编制、无经费、无阵地、无工作的“四无”状态;社区教育工作在全省只有平顶山是全市联动,其他地方基本上是星星点灯,没有形成气候;职工教育在效益好的大型企业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职工教育难以落实。工作机制不健全、工作落后是造成理论研究薄弱的客观因素。

 

2. 选题扎堆现象突出,对成人教育新形势关注不够。在参评论文中,农村成人教育、学科教学类论文偏多,干部教育、职工教育、社区教育类文章偏少;理论文章、经验总结性论文偏多,调查性论文、定量分析性论文偏少。2010—2012年,实际参评论文1105份,其中有关农村成人教育的论文369份,占参评论文的33.4%;成人教学类的论文259份,占参评论文的23.4%;涉及职工教育的论文55份,占参评论文的4.9%;有关社区教育类论文26份,占参评论文的2.4%;调查报告类的成果仅10份,占参评论文的0.9%。

 

尽管出现了妇女教育、市民法律教育、弱势群体教育等新题材文章,但是下岗职工教育、城市外来人口教育、干部教育、老年教育、城镇化中的新市民教育等内容题材的论文缺乏。有关研究成果缺少,说明现阶段成人教育工作基础薄弱,相关教育实践活动发展不均衡,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人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不够开阔,不能及时触及到社会对成人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3. 研究者心态浮躁,基层重视不够,把关不严。每年基层报送论文都会出现两大问题:_是超范围(非成人教育研究成果)论文,二是作弊论文。出现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部分作者心态浮躁,不注意观察问题、研究工作、收集素材,存在侥幸心理,写作时直接从网上下载、拼凑。每年参评论文90%的作弊论文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拼凑的论文。其次是在基层论文评选工作中,有的地方对论文评选活动不重视、不发动、不把关,报送的论文数量少、质量低,出现了不少超范围和作弊论文。

 

4. 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科研能力欠佳、写作水平亟待提高。农村成人学校教师是论文评选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他们的总体写作水平偏低,在选题、构思、问题界定、文献综述、资料收集、观点提炼、论证方法等方面比较薄弱,知识更新慢,对国家的新政策、新举措和成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了解不够,引用的资料比较陈旧。在农村成人学校教师参评论文中,写作方面存在三个问题是不会选题。不少作者不会选题,不是从

教育评比论文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学语文教学法 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专业技能人才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必须按照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多元化的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初等教育专业,是适应我国初等师范教育模式向职业技能教育模式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人们将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与其他技能类职业区分开来,过于强调它们的不同,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共性,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原则。它更趋向于把小学教师这一岗位看作与其他技术类工种等同的职业模式,在理论“适度够用”的原则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作为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如何适应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坚持以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需求为理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走出一条符合小学语文教育规律的道路,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课题。笔者认为,只有紧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更新教育观念,创新符合这一新的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这一课题的最好方法。

一、积极参加各类小学语文教师师资培训,更新教育观念。

我国语文教学历史悠久,从最早的讲经,到民国时期的“国语”,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语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资讯的迅猛发展,各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思想层出不穷,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也更加活跃起来。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也成了教师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与时俱进,紧跟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经常“回炉”,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而师资培训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回炉”的平台。从国家到地方,从专家讲座到主题座谈,从现场教学到网络培训,可以说小学师资培训已经贯穿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遗憾的是,作为高职院校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师却无法参与到这种只是针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中来,无法从中受益。在教学中由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知还停留在过去,总是追着影子跑,观念更新不及时。造成课程内容与教改动态严重脱节,也就是课程教学滞后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难以反映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法发展的水平。老师拼命地教,学生拼命地学,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知识陈旧,难以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现状,危害可见一斑。由此可见,要想紧扣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掌握教学法改革的最新动态,推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发展,我们必须参与到这种师资培训中来。

对此,我们可以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搭建各种平台,鼓励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积极参与到各类师资培训中来,积极参与小学语文课的课程改革。(1)将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教师纳入各个层面的小学师资培训计划;(2)聘请各类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3)直接聘请小学优秀语文教师担任《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的教学任务;(4)走进小学教学第一线,让教法教师切身感受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法的改革。采取以上的方式,利用各种平台,积极参与各类师资培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做到教学内容与教改动态同步,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二、积极创建各种教学模式,使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最终指向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应用,它不能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和纸上谈兵中。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学习中,我们必须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际,打破书本至上、课堂至上、试卷至上等旧的教学和评价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变封闭为开放,将理论性与实践性、技能训练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等结合起来,创造出各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

(一)适当整合章节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编辑出版了大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著作,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教材体系。但是,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大部分教材过多注重理论的体系化、逻辑性、学术性,章节多、理论深,而实践环节却寥寥无几,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再加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课时安排本就捉襟见肘,这些都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突出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职业技能的训练,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和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课外小组备课,努力实现全员参与模拟教学。

由于教学法课时有限,课堂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理论教学,教师只能拿出很少的教学时间做一些简单的模拟教学实践,因此只有极少数学生能从中收益,大多数学生参与模拟教学实践根本得不到保证,学到的理论知识更无法应用到实践中。虽然师生一起备课、一起听课、一起评课,没讲课的学生也能从中得到启示,但那只是缺乏切身体验的“纸上谈兵”。因此,本着“做中学,学中做”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集体备课、讲课、评课,教师及时检查,根据讲课情况,小组推荐代表参与课堂教学模拟实践。这样小组模拟教学与全班集体模拟教学评讲结合起来,既可以实现学生全员参与模拟教学实践活动,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在训练中不断提高和强化自己的语文教学技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

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讲授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基本规律,以及培养小学语文教学的各种技能。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说:“理论知识是从业资格的基础,而专业实践本身是所有知识指向的终极目的。”①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必须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化各种语文教学相关职业技能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可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那有限的时间去深入开展各种技能训练,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对教育的理解,只有在丰富的现实的实践生活中才能真正获得”②。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每学期教研组都会举办演讲、朗诵、辩论赛、学生讲说课、讲故事、粉笔字、板书设计等各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应变能力、站在讲台的胆量都有明显提高。在毕业生跟踪调查中,面对“您认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内容,对您现在教学工作帮助最大的是什么?”这一问题,85.6%的毕业生都选择了“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

以上事例恰恰说明了加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语文教学相关技能训练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针对语文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变封闭为开放,将其与演讲、朗诵、讲故事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活动中体味中国语言文字之美,在活动中训练教师口语,在活动中锻炼站在讲台的胆量,在活动中理解教学规律,同时在活动中进一步强化小学语文教学相关技能的培养。

(四)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最终评价。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方式。

终结性评价,其表现形式为利用一张试卷来考察所需掌握的理论知识。这种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的过程性,重理论评价而忽略了实践技能考核。也就是说,单纯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理论可能很扎实,试卷分数可能很高,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语文教学技能却得不到有效的考核评价。这种考核方式,考虑到了学生学习的横向比较,而忽略了学习的纵向比较,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情感和态度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从教学实践和技能训练角度看,这种评价方式比终结性评价方式更客观,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在教学评价中过多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忽略了考核的统一性和公平性,考虑到了学习的纵向比较,而忽略了横向比较,也不能真实、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

所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这门课程的评价方式,我们要兼顾学习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评价,不能简单地采用终结性评价或过程性评价。笔者认为,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性质,我们在教学评价时,只有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平时考核、考试考核、技能考核融为一体,充分体现考核的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均衡发展。

1.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考查学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变化。以100分为例,在教学评价时,平时成绩和试卷成绩可以确定为40分和60分。其中,40分为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时的态度、情感,以及完成各类作业、任务次数及质量的评分。60分则作为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评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2.在评价方式上注重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语文教学技能考核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了解学习的优势与劣势,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我深信:只要我们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与时俱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学生在理论、语文教学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学改革定能在当代高职初等教育改革中生根、开花、结果。

注释:

①[美]李·S·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编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6-40.

②宁虹.重新理解教育——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1(11):49-52.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教育评比论文篇4

1.1中文核心期刊的研究现状分析

文献计量学是核心期刊研究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对核心期刊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产生了一批在文献计量学方面颇有影响的著名学者。学者对核心期刊研究角度有差异,导致对核心期刊的界定产生了不同的解释。例如:引文的分布规律、一次文献的分布规律和二次文献的分布规律等,在我国比较有影响的是邱均平、严怡民、陆伯华和北京大学的"理想化"概念。邱均平认为,少数含有情报量大的期刊为核心期刊;严怡民认为,少数载有某一学科大量有关文献的期刊通常称为核心期刊。陆伯华认为,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应该是能反映当前该学科世界发展水平,发展动向的期刊。北京大学主持的"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认为,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 有较高的论文学术水平,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能反映该学科前沿状态和发展趋势,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也就是从文献量.学术水平,读者重视程度等几方面来界定核心期刊。

确定核心期刊的最初目的是为指导读者阅读以及优选馆藏期刊。最初的核心期刊研究和影响仅仅限于图书情报领域。但近几年来,学术界经常提到的"核心期刊"与原来的"核心期刊"在基本含义上已有很大变化,许多科研和教学单位的职称评定、学术评优、成果评价以及年度考核等方面都与核心期刊挂钩。因此,除了图书馆界、期刊编辑出版界关心学术核心期刊问题外,还有论文作者、科研管理部门也都关心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也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不少各界学者纷纷发表文章,对核心期刊遴选标准的评价、核心期刊的作用、研究成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诸多评论。

目前 ,中文核心期刊具有如下特点: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目录增多,普遍利用计算机筛选, 评价数据不断丰富,研究方法稳定,定量与定性结合等。核心期刊研究在促进期刊质量提高、优化馆藏、提高期刊评价和论文评价的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基础理论、评价方法、专家评价法和合作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1.2中文体育核心期刊

最初将"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概念引入我国体育界是从1992年开始的。当时,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研究会联合发起,有40多所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参加和200多位业内专家参与鉴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版)一书中,有13种体育期刊被确定为G8"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据中国知网统计,从1994-2013年,有关体育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共有473多篇。体育界人士和其他学科科研人员一样高度关注"核心期刊"的遴选和研究。而当时体育期刊界并未看中"核心期刊"与"来源期刊",有些甚至不知或不想知道它们为何物。

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2011年后每三年出版一次),最新版为2011年版。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2学校体育科研的现状

1994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科研主要在体育教学、体育教材、体育课、体育评价、体育师资、学校课外体育和中外学校体育比较研究等7个方面。对体育教学进行研究的最多,涉及面广,观点百花齐放;体育课研究的类型、组织、结构、评价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向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要求发展;体育评价研究向综合化、人性化转变;体育教材研究现状比较滞后;课外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研究不多;有小部分的研究是中外学校体育比较,但所具价值高。

学校体育科研是近代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体育学科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 学校体育研究也有60多年的历史。我国学校体育研究论文数量呈上升趋势,显示出中国学校体育研究强大的生命力。在学校体育研究中,高校体育科研论文数量远远高于中学体育科研论文数量,呈现出忽视幼儿和小学及初、高中学校体育科研,不利于学校体育科研的整体发展。

3 对体育核心期刊中相关体育教学的研究

对体育核心期刊学校体育教学学术论文研究的不多。对相关体育教学的其他学科论文的研究有体操教学科研状况分析、高校体育新《纲要》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述评、武术散打教学科研文献的统计分析。

代秀付、赵传生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1994-2006年间14种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体操教学论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科研数量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研究内容广泛,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改革、教学内容等方面,但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研究方法虽然多样化,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

张跃通过对2002-2008年体育核心期刊上所刊载文献的统计和综合分析,综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

杨栋、熊曼丽、谭志刚、邹卫国采用数理统计、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我国2000-2009年十年间发表在体育核心期刊上的教学改革类文章进行了述评。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6年是的高峰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公共体育课的定位更加准确,课程内容设置进一步拓展,一些新兴项目逐渐走进课堂,同时也更加重视基础理论课,建立和完善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加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学评价日趋合理化和科学化。

4 对体育核心期刊体育教学论文的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的吴贻刚、付楠通过对1998年至2007年间9种中文类体育核心期刊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学的760篇论文进行内容分析,用来调查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研究现状并探索其发展趋势。主要进行一下方面的研究:①研究主体间写作研究状况。②论文的期刊分布。③近10年我国体育教学研究热点研究主题: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教育评比论文篇5

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科院(所、室、中心):

为交流与分享全省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提升教育科研素养,经研究,决定组织2021年全省幼教与特教、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省在职幼教及特教、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

二、论文主题

1、幼教类论文主题:“我与《指南》的十年”

参评论文应从各自角度真实地叙述在十年里“我”与《指南》的故事,体现与该主题相关的生动实践和深度思考。

2、特教类论文不限主题。

3、中小学类论文主题:“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评论文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可从育人方式、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教育评价改革等多方面围绕主题展开阐释。

三、参评要求

1、篇数。各市要按照推荐参评论文篇数分配表(详见附件1)指定的数量向我院提交参评论文,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1)幼教与特教类论文推荐篇数为各市幼教与特教专任教师总数的1%,尽量扩大园所参与面,原则上每个幼儿园推荐论文不得超过3篇。其中,幼教、特教具体篇数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我院“科研基地园”“发展规划”及“质量评估”项目园不占用各市名额,另行通知单独申报。

(2)中小学类论文推荐篇数为各设区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0.3%,尽量扩大学校参与面,原则上每所学校推荐论文不得超过3篇。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具体篇数由各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配。省教科院中小学科研基地学校按每校5篇单独申报,不占用各市名额,由各市统一收齐后连同推荐论文一并报我院。

2、体裁。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围绕本次活动主题的教育基本理论探讨与宏观教育分析,也可以是个案研究、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研究等,但都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论文要深入研究、注重实践,讲真实的故事,谈真实的变化,避免工作汇报式,切忌泛泛而谈。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永久取消参评资格,并通报全省。

3、格式

(1)参评论文电子文档名称格式统一为:“2021年‘师陶杯’XX市XX参评论文XX”,具体填报方式见《参评论文明细表》(附件2)备注栏。

(2)参评论文电子文档正文中需一律隐去个人信息。请将个人信息提供给各设区市有关负责人,由其统一填写在《参评论文明细表》上。

(3)参评论文正文前要有200字以内的摘要和3-5个关键词。引文要准确无误。注释及参考文献要按通用学术规范格式编写,其中,注释需每页编号,统一用脚注。文章格式设置为:标题三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五号宋体,行距固定值20磅。论文篇幅在5000字左右。

4、往年已参加过全省“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并获奖的论文不得再次参评;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不得参评。

5、所有参评论文都需要提供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证明,“总文献复制比”要求不超过25%,请在《参评论文明细表》中“文献检测结果”部分注明。

四、组织申报

各市要做好本市参评论文的初评工作及协助我院做好论文评选的过程性指导工作,汇总参评论文电子稿,填报《参评论文明细表》,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向我院报送相关材料,逾期不再接受申报。

1、幼教与特教类参评论文电子文档及《参评论文明细表》请于2021年8月15日前统一报送至我院幼儿教育与特殊教育研究所邮箱:youjiaosuobg@163.com。请将报送论文按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分成2个文件夹,放在一个压缩包内。压缩包文件名格式统一为:“XX市2021年‘师陶杯’报送材料”。

2、中小学类参评论文电子文档及《参评论文明细表》请于2021年8月15日前统一报送至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邮箱:3139637125@qq.com。请将报送论文按小学、初中、高中分成3个文件夹,放在一个压缩包内。压缩包文件名格式统一为:“XX市2021年‘师陶杯’报送材料”。

3、论文申报不收取任何费用。

五、评选办法

1、我院成立专门的评选委员会负责论文评选工作,并确保评选的权威性与规范性。

2、我院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最终由评选委员会审定。

3、本次评选设特等奖,一、二等奖若干。获奖结果将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公示、公布。

六、联系方式及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可登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jsies.cn/)查询,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1、幼教与特教类论文参评联系人:何锋,025-83758243。

2、中小学类论文参评联系人:朱亮,025-83758292。

 

附件1:各市推荐参评论文篇数分配表

附件2:参评论文明细表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1年6月1日

附件1

 

各市推荐参评论文篇数分配表

 

大市

推荐参评论文数量(篇)

幼教与特教

中小学

非科研基地校

科研基地校

小学

初中

高中

南京市

120

271

35

20

30

无锡市

100

215

45

30

25

徐州市

150

328

15

15

25

常州市

70

154

50

15

10

苏州市

120

330

40

50

15

南通市

70

213

15

35

20

连云港市

70

199

20

25

25

淮安市

60

170

15

20

15

盐城市

110

224

25

25

25

扬州市

60

135

15

10

20

镇江市

40

94

50

15

35

泰州市

50

139

20

30

45

宿迁市

100

190

35

20

15

总  计

1120

3657

 

附件2

 

参评论文(幼教与特教)明细表

       市       区县

序号

文档名称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学校类别

联系电话

论文标题

文献检测结果

去除本人

文献复制比

重合

字数

去除引用

文献复制比

总文字复制比

 

 

 

 

 

 

 

 

 

 

 

 

 

 

 

 

 

 

 

 

 

 

 

 

 

 

 

 

 

 

 

 

 

 

 

 

 

 

 

 

 

 

 

 

 

 

 

 

 

 

 

 

 

 

 

备注:

“文档名称”格式统一为:2021年“师陶杯”XX市XX(选择填写:“幼儿园”或“特殊教育学校”)参评论文XX(各市参评论文按照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分类后,从“01”开始统一编制的论文序号),如:2021年“师陶杯”XX市幼儿园参评论文01、02、03......;2021年“师陶杯”XX市特殊教育学校参评论文01、02、03......。

参评论文(中小学)明细表

       市

序号

文档名称

作者

姓名

作者单位

学段

学科

联系电话

论文标题

近5年内省(市)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情况(详细注明获奖时间、级别、奖项)

文献检测结果

去除本人

文献复制比

重合

字数

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

总文字复制比

 

 

 

 

 

 

 

 

 

 

 

 

 

 

 

 

 

 

 

 

 

 

 

 

 

 

 

 

 

 

 

 

 

 

 

 

 

 

 

 

 

 

 

 

 

 

 

 

 

 

 

 

 

 

 

 

 

 

 

 

 

 

 

 

 

 

 

 

 

 

 

 

 

 

 

 

 

 

备注:“文档名称”格式统一为:2021年“师陶杯”XX市XX(选择填写:“小学”“初中”或“高中”)参评论文XX(各市参评论文按照小学/初中/高中分类后,从“01”开始统一编制的论文序号),如:2021年“师陶杯”XX市小学参评论文01、02、03......;2021年“师陶杯”XX市初中参评论文01、02、03......;2021年“师陶杯”XX市高中参评论文01、02、03......。

 

 

 

 

 

 

 

 

 

 

 

 

 

 

 

 

 

 

教育评比论文篇6

关键词:新疆高校 体育课 学习评价指标 分析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57-02

多年来,新疆高校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侧重于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对于评价内容选取,缺乏理论依据,对评价内容权重过于随意,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上,主要以体育教师的标准化评价上,评价标准各自设定,缺乏理论依据和统一性。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高校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的体育评价指标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新疆7所普通高校70名育教师及各校现行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查,结合相应的理论依据,查阅了相关参考文献,对一、二级评价指标内容、指标权重及相应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理论上构建了新疆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2 现状分析与研究

2.1 体育课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

教学评价内容是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的依据,通过收集的新疆各高校教学大纲来看,7所高校都选择了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出勤率为评定学生学习的评价内容,只有1所高校评价指标中有理论知识作为评价指标。说明新疆普通高校的评价内容单一,欠缺对学生的体育习惯、情意表现以及交往和合作能力、学生学习进步程度等方面评价。

2.2 新疆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评价指标及权重分配

数据显示,该区普通高校评价内容为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出勤率、理论知识和体质健康标准,其权重比例以专项技能为主,7所高校中最大比例占到了70%,最小的也占到了45%;身体素质位列第二,最大的占到了40%,最小的分配只有10%;学习态度和出勤率也是所有高校的成绩评价指标之一,比例在5%到20%之间,而理论知识作为成绩评价指标只有一所院校,所占比例是10%。调查结果显示,新疆高校的体育课学习评价的一级指标主要是由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出勤率为主。权重分配比例大多也集中在专项运动技能上。

2.3 新疆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2.3.1评价指标的选取及权重系数的制定

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关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流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的要求,本着有利于操作的原则,确定评价学生体育学习较适宜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为一级指标:选项课技术技能、体质健康、情感态度、体育选项课理论知识、体能和运动技能进步情况。通过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然后再根据这五项内容选择“很重要”的人数百分比(见表1),计算出各内容的权重,计算方法是看每项内容选择“很重要”的百分比在五项内容选择很重要人数的百分比总和中所占的比重。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根据一级指标内容拟定了以下内容作为二级指标。考虑到评定成绩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确定了(表1)评价指标体系,并按照一级指标确定了权重系数办法得二级指标在其评价内容中权重(表2)所示,根据一级指标权重乘以二级权重的二级指标在总体的权重,再乘以100得出对应分值如:技术技能应用=0.296×0.3=0.088=0.088×100=8.8,技术技能应用为8.8分。依次所得见表3。

2.3.2 体育课评价方式的设计

1)学生体育课技术技能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依据所教授的技术动作的类型、难度和教学的不同阶段,自行设置权重比例和评价标准。

2)体质健康评价方法

学生的体质健康评价方案的设计是由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这3部分二级指标组成,关于具体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可以参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3)情感态度评价方法

在总分计算中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从选择的指标看,基本能够反映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能正确树立学生对体育课的正确认识,促进学生的发展。依据选择的三项指标组成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指标体系,并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知识认知评价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笔试、学习心得、口头提问等评价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试,其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所选体育项目基本理论知识作为二级指标。

5)体能、运动技能进步评价方法

体能和运动技能进步情况是指对教学始末,学生成绩差异的评价,它分为体能进步评价、运动技能进步评价两个二级指标。在体育学习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是有差异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幅度也是不同的,为解决不同起点提高等量成绩权重不同的问题,采用黑尔所提出的指数转换法,将学习前、后所收集的测验数据,根据计算公式:T=50+l0×(X-A)÷S(x实测成绩、A群体平均成绩、S标准差),进行T标准分的转换。为了评价方便,可以依据教学始、末的成绩制定出相应的T分评价表,再依据T分与进步分换算表得到一个“进步分”,将教学始、末两次测验“进步分”相减得出实际进步分,以此作为成绩提高幅度的依据和定级基础。见表4。

3 结语

(1)新疆普通高校的体育学习评价体系需要改革,现行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单一,欠缺对学生的情意表现、交往合作、学习进步程度等方面的评价。

(2)该研究构建的体育学习评价指标包涵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里面为学生设置的五个水平领域的目标。在对学生体育知识、体能、技能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身心健康、个性与情感、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在体育学习评定中合理地将学生学习进步幅度纳入成绩评定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3)新疆高校应加强对体育评价体系的研究,加强对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节省进行评价结果输入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于春艳,王景贤.普通高校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研究综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5):81-82.

[2] 翟天山.教育评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教育评比论文篇7

自修反思课题实验使全组教师能积极自主学习、自觉更新教学理念。教师教学中的“对话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强化了,语文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课题实验极大地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教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教研教改能力的提高,促使我校年轻语文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校语文教学一支鲜活的队伍。

新教材的实施与课题研究的巧妙结合,使我校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人才倍出。县课改专家组成员、校教务主任王功政先后为全县语文教师上了《老王》、《荷叶-母亲》等示范课,多次参加课改协作区会议及全县优质课、说课并进行评课, 被评为县“自修-反思课题实验先进个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论文《教学设计-反思》获全国“四项全能”竞赛一等奖,《对误读〈背影〉的思考》、《本色语文课堂的细节艺术》分别杂在《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第1期和2010年第3期发表,《新课程背景下说课说什么》获全国说课论文二等奖,《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探微》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老王〉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研究》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一等奖,《爱,创造美好的境界》获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县课改专家组成员王翠芳老师获众多殊荣:XX年3月,被茅坪镇评为第一届初中语文骨干教师; XX年5月,被秭归县文联授予优秀作文指导教师;XX年2月,被九里中学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XX年1月,被宜昌室教研中心评为中学语文优秀教师; XX年年2月,被茅坪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XX年1月,被县教育局聘为县语文课改专家组成员;被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其教研教改硕果累累:XX年12月,《孤独之旅》获市说课三等奖;XX年3月,《综合性学习中的主体张扬》市双优评比一等奖;XX年9月,《农村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获市初中校本教研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12月,《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获四优论文评比一等奖;XX年4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体会》发表于《宜昌教研》;XX年1月,《走进屈原——综合性学习案例》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XX年年4月,《孤独之旅》说课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教研组长郑家芹老师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XX年参加县“走进新课程”语文优质课竞赛《绿色蝈蝈》获得二等奖, XX年10月辅导的学生作文在省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第三届“童之趣”杯大赛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XX年 年11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在部级刊物《文学教育》发表;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评为二等奖,并被推荐到省电教馆参加决赛获一等奖;2010年1月撰写的《积累成语,读写添翼》在湖北教育第一期发表;2010年8月撰写的《按〈课标〉要求指导学生作文,培养能力》获市级论文二等奖;XX-2010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语文教研组长。在我校语文课题组承担的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新课程培训专项”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中及宜昌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语文交际场教学理论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研究中,承担了课题的资料整理、结题报告的撰写、总结验收等主要工作,都顺利通过了验收结题,被县教科研信息中心评为初中语文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陈英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撰写的《教师成长与发展报告册》被评为优秀报告册;参加县优质课竞赛《俗世奇人》获二等奖;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的叔叔于勒》被评为示范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三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向春江老师XX年年9月在全市第七届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大赛课例《春酒》被评为二等奖,获省一等奖;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紫藤罗瀑布》获县优胜奖;《〈杨修之死〉教学设计》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校一等奖。赵应菊老师参加全县说课竞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获县一等奖;XX年 年8月撰写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获全国说课一等奖;《〈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在县教学研究发表;论文《课堂提问也是艺术》〉获县三优论文评比二等奖。宋华兰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吆喝》获一等奖;说课稿《让世界充满爱》获全国说课二等奖;《〈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实践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在县教学研究发表。王诚老师参加县优质课竞赛《斑羚飞渡》获三等奖;论文《念不完的无字天书》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记叙文教学改进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浅谈》、《教育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分别获县论文评比二等、三等奖。梅云铜老师在语文中考复习备考会上的《雨说》被认定为县级示范课;论文《一张凭证的启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我见》都在《新教育参考》发表;论文《一张欠条的魅力》获市论文评比一等奖;论文〈《雨说》教学设计〉获县论文评比二等奖;中考语文模拟试题获县评比三等奖。另我校多位语文老师写了多篇教学案例、论文在县教育网上发表。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2、同伴互助活动开展不多,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对话反思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专家引领不够。

教育评比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学生评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62-05

高校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手段之一,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体系,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教学过程、教学成果、教学态度和水平等所进行的定性与定量的价值判断。“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高校学生评教显然是为改进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已成为各国高校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特别是90年代末期我国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后。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学生评教作为一项政策在该文件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随后在全国许多高校得到广泛开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的高校里,‘学生评教’的活动开展得十分普遍,它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环节被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常规,并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本文拟对有关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其研究的特点,同时展望研究发展的趋势。为深化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一、高校学生评教在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最早的高校学生评教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美国即开始,自此关于它的争论便不曾停止过,自然它也就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在我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了问卷评教的研究与实践。“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进行了简单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质的评价,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的参考依据。这是我国高校中最早的关于教师教学的评价。”自此,学生评教一度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理论界关于此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一些专业的学术团队也以此为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比如,2007年11月17日至19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以“学生评教”为年会主题进行学术讨论,探讨学生评教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这表明了学术界对“学生评教”的重视。

本研究以学者公开发表的有关学生评教论文为分析对象,以“学生评教”为题名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站中。以1989至2012年共23年为研究时间跨度,检索有关“学生评教”的研究文献,除1989、1990、1998三年无核心期刊研究成果外,每五年的文献数量统计如下:

期刊文章的数量及发表文章的级别基本上可以代表学术界研究的大概趋势,比如文章的数量可以反映出对某问题的关注度。文章发表杂志的级别可以代表研究的深度等。就上述统计来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界有关学生评教的研究刚刚起步,期刊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以后逐年递增,2003年至2007年期刊文献增至273篇,2008年至2012年期刊文献增至532篇,其中核心期刊有53篇。核心期刊上发文的数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以五年为时间段,从12篇逐渐增加到53篇。总之,1989年至2012年23年间,学生评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可以表述为:该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热度”逐渐提升,理论研究也在逐渐深入、深化。

二、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的主题及进展

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研究有众多研究主题,从研究主题的属性判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专题研究:基本理论研究与实践性研究。

(一)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基本理论研究

所谓基本理论研究,就是关于学生评教基本命题的分析及对学生评教的元分析,比如有关学生评教的价值取向问题、学生评教合法性问题的研究等。这些基本理论命题是“学生评教”实践的理论支撑与基础,是伴随着评教实践的产生而产生并引领着评教实践的发展。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命题及典型观点如下:

第一,学生具有评教的权利。学生是否具有评教的权利是学生评教工作的前提与法理基础。该命题本质上是探究学生评教的正当性问题,探寻其法理依据。与国外学者质疑学生不具有评教权利的声音不同,我国多数学者认同学生的评教,从法理的角度,一些学者认为,教育法规赋予了学生评教的权利。比如詹晓雯从法理的角度肯定了学生评教的合法性,她引用我国《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来佐证她的观点。我国《教育法》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教师本人、其他教师及学生的意见”,该规定表明了对学生评教权利的肯定。

第二,学生评教具有其他评估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评教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研究者居颂光认为,学生评教是教师审视教学过程的一面镜子。通过反馈评教结果,教师可以从学生角度了解自己的教学过程,客观认识自己教学的长处与不足,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还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进行沟通,除了自身的改进,也可以建议学生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实现师生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教学相长”。

此外,学生评教还具有独特的评价优势。由于学生评教是听课者对授课教师的评教,更能直接反映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心声,比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与管理者评价都有独特的优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教学的服务对象、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来看,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评价。”

但是,国内学者关于学生评教的质疑与争议同样存在。比如,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评教是对教师地位、尊严的挑战和冲击;还有人对学生评教的能力、态度和准确性提出质疑,但这并非主流观点。

第三,学生评教的价值冲突与价值取向。在评教活动中,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等价值主体都有着各自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目标,出现价值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比如教师只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开设课程、并按照教务部门的安排进行教学。“因此,必然会出现一些被校方或教师认为重要的课程在学生看来并不那么重要,以致学生在评教过程中很少会给它以较高的评价,这必然影响到学生评教的效度。”其次,高校把评教仅定位在管理层次,也即进行的是为管理人员决策参考的控制性评价,把学生和教师当做被管理者,置他们于从属地位,被动地按照管理者的要求,为了评教而评教。崔颖认为,“学生评教这一管理手段变成了管理目的,学生和教师并没有成为学生评教的真正受益者。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师承受心理压力的增大,学生评教的实践结果出现与评教初衷大大偏离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实践性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术命题,理论性探讨仍为其实践操作服务,所以,除了理论探讨外,实践研究是学生评教研究的重心。

学生评教的实践性研究主要指的是关于学生评教的有效性研究。虽然关于学生评教的研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研究讨论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学生评教的合理性、可靠性、影响因素、评教结果的运用等,但核心问题其实是评教的有效性问题,这是高校学生评教研究的焦点。学生评教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影响评教因素的分析。从学生评教的过程来看,影响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是评教目的、评教工具、评教方式与评教结果的反馈和应用等,这些因素是评教有效性研究的主题。下面拟就这些问题,对学界的研究成果逐一分类评析如下:

1.评教目的

评教目的定位不同,其结果运用就不同,效果也不同。所以,评教目的是提高评教有效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学生评教的目的一般可分为两种,即以奖惩为目的或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研究者指出,许多学校的评教是以奖惩为目的,但是这种评价常常只能引起少数教师的共鸣。“因为毕竟奖惩的数量是有限的,只能区别少数优秀教师和不称职教师,对大多数中间层次的教师来说,奖惩没有太多意义。”一般而言,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有效性高于以奖惩为目的的评价有效性。所以,学生评教的目的应定位在以促进发展为目的,而不应只重视评价结果的行政功能。

2.评教工具

评教工具主要指的是评教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衡量某个事物的角度或维度。它的科学性对整个评教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评价指标的科学性是提升评价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因此,关于评教指标的改进是有效性研究的重点。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于建军指出我国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过于追求科学主义范式,过于依赖量化测量工具,具体表现为学生评教不断追求指标体系的细化;第二,指标体系侧重于“教”而忽略了“学”,无疑是片面的;第三,指标体系过于统一,不适合不同类型高校、不同学科与不同专业,不可能进行科学、全面地评教:第四,指标体系设计超越了学生评教能力范围。致使学生无法判断,其结果更不可能客观、科学。如某高校要求学生对教师“全面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和“讲课内容丰富,反映当代科学发展水平”两项指标作出判断,这已严重超越了学生评教能力范围。

因此,基于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多数研究者指出,评教指标体系应用多指标而不是单一的指标来反映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改进学生评教的结构效度。研究发现,如果学校教学管理部分可以编制出令教师满意的、合理的学生评教项目和标准,可以进一步保证评教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评教结果的利用和改进

评教结果一般应用于三个方面:人事决策、改进教学、教学管理。部分研究者认为,应当对评教结果的利用进行改革,提出了若干建议,集中于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做适当的统计修正,以确保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改变仅把评教结果作为总结性评价使用的做法;在向教师反馈学生评价的结果时,为教师提供咨询与帮助:在把学生评价的结果与教师的职务晋升、工资晋级相联系时持谨慎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评教结果在反馈给教师后,大部分教师改变了教学行为。

关于学生评教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探究,比如,学生评教的时间、学生评教的态度等都是影响评教有效性的因素,但这并非是有效性研究的焦点。

三、关于学生评教研究的发展趋势

目前,学生评教已成为众多高校了解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同时在我国学术界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观当前的研究,呈现出以下研究趋势:

1.从价值判断到改进教育工作,实施以评促教的学生评教研究

从对教师工作的价值判断到改进教师教育工作,学生评教的定位逐渐明晰。教育评估是根据教育目标和标准对教育工作做出价值判断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过程。高校学生评教应是教育评估的重要形式之一。早期学者关于学生评教的价值过多地强调其价值判断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教育工作的重要价值。实际上,学生评价的本质是做出价值判断和改进教育工作的辩证统一,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所以,当前关于学生评教的研究重在探讨如何利用研究成果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而不仅仅放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方面。

2.关注学生评教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实施以人为本的伦理评教

现有的评教理论和评教实践并没有对评教中的伦理问题给予太多关注,实际上,评教中伦理问题的重要性远超于有效性研究。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学生评教不仅要关注有效性问题,还应关注评教中的伦理问题。在现实评教中,学生评教在评教功能、指标、主体、方法和结果处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伦理缺失的现象。高校应遵循以人为本的伦理价值取向,追求伦理价值在学生评教中的实现。诸多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比如周作宇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教育评估进行理论探讨,他指出。从机构层面和人的层面都要遵守伦理规则,因为“所有对人的评估都涉及伦理问题,所有的评估都要符合一定的伦理规范。”杨秀芹从学生的道德风险,分析学生评教的行动逻辑,指出,由于学生评教制度对于前提条件的依赖性比较强,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任何细小行为都可以改变制度的初衷。作者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讨现行的学生评教制度引致的学生道德风险以及教师相应的行为逻辑与选择。关注高校学生评教的伦理层面,体现了评教研究的深入。

3.重视学生评教的比较研究

最早的学生评教发生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评教历史较长,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也相对成熟和完善,所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成为当前学生评教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当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评教比较研究有:王璐的《中美高校学生评教的差异研究》;陈晓端的《美国大学学生评价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这些比较教育研究,借鉴国外高校学生评教的经验,以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体系。

4.重视评教的信、效度研究

推荐期刊
  • 教育
    刊号:14-1331/G4
    级别:省级期刊
  • 时代教育
    刊号:51-1677/G4
    级别:省级期刊
  • 宁夏教育
    刊号:64-1003/G
    级别:省级期刊
  • 统计教育
    刊号:11-3215/G4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