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微电影论文8篇

时间:2023-03-17 18:01:04

微电影论文

微电影论文篇1

1.1国际图联的倡导IFLA高度重视图书馆营销问题,于1997年专门成立了管理与市场营销委员会,并在2002年设立“图书馆国际营销奖”,2003年第一次颁奖。IFLA管理与市场营销委员会在《营销奖申请书》中要求,无论参赛项目是否获奖,希望每件参赛项目都能与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共享。因此,“图书馆国际营销奖”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让首奖得主在IFLA大会上与参会者分享营销经验。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获“图书馆国际营销奖”,意味着IFLA对微电影这种新的营销模式所具有的原创性、创造性,以及对图书馆全面的战略影响力的认可,表明IFLA在全球图书馆界积极倡导、推动微电影营销的鲜明态度。

1.2微电影营销效率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较高效率首先表现为单位时间内营销受众的大幅度提高。这是因为,微电影不仅可以通过门户网站、视频网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部分社交媒体等多元平台播放,而且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也是其营销的渠道,营销覆盖范围较大。其次,在网络环境中,微电影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类似于病毒的极快速大量复制与急速扩散,因此又被比拟为“病毒营销”,这是图书馆传统营销中“点对点”或者局部性的“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效率无法相比的。再次,微博、微信、电子邮件对图书馆微电影的关注、评论、转发同样为营销受众的扩大起到助推作用。比如,《爱上图书馆》自优酷网站的20天内就创造了16万次的点击率,7万多次的转发、引用率。同步推出的《爱上图书馆》解说版,也达到了总计数万次的访问与引用量。

1.3碎片阅读的需求现代社会环境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大多数人都很难像以前那样拿出整段的时间用于接收和阅读信息,转而倾向于对分散、零星、容量较小的细屑信息,即“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与利用,这就是阅读的“碎片化”特征。而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社会化媒体正好应合了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需求。图书馆微电影时长通常都在10分钟以内,一般不超过20分钟(比如,铜陵学院图书馆的微电影《书缘》只有4.5分钟,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时长只有3分钟),人们利用候车等时间就可以完整收看。公众对微电影的广泛喜爱,也拉动了图书馆微电影的发展。据酷6网联合市场研究机构CSG在2012年9月提供的《短视频用户研究报告》,网民中观看网络视频的比率达82%,观看网络短视频的比率也达62.2%。

1.4相关经验的借鉴就电影短片而言,已经有了百余年的历史。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微电影却是Web2.0时代的产物。学术界普遍把2010年凯迪拉克公司拍摄的《一触即发》视为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微电影,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微电影,就己经引起社会的轰动效应。就图书馆微电影来讲,2008年9月,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早安,图书馆》就广受好评,成为一项“成功的口碑行销”。但是,这并没有带动图书馆微电影的崛起。图书馆微电影的快速发展肇始于被称为“中国微电影元年”的2011年之后,仅这一年国内就有2000余部微电影问世,其后的2012更被称为微电影“井喷”之年。非图书馆领域微电影的勃兴为图书馆微电影的创作和营销积累了可借鉴的经验。

2图书馆应用微电影营销的特征

2.1类型日渐多样化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爱上图书馆》获得“图书馆国际营销奖”是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既从一个侧面宣传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取得的成就,确立了在国际图书馆界营销服务中的地位,又带动了其他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开展。目前,国内图书馆微电影已达数十部,比较有影响的除了《爱上图书馆》外,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图书馆天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同学,闭馆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的《寻书觅友》等。在图书馆微电影快速增加的同时,微电影的题材不断丰富,类型日渐多元化,包括爱情类(比如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那年的图书馆》)、友情类(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的《蜕变》)、图书馆利用类(比如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图书馆的《索书号》)、图书馆现象类(比如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的《文明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占座,为座而战》),还有励志类、阅读推广类、图书知识类、思想教育类、科普类等。从表现方式来看,目前图书馆微电影有喜剧片、音乐片、悬疑片等。

2.2营销内容广泛化图书馆微电影营销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宣传图书馆的厚重历史,播散图书馆的理念和宗旨,展现图书馆和读者的和谐关系,以及促销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讲解图书馆的规章制度等。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广告图书馆》,就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巧妙地嵌入故事情节进行营销,包括数字资源类型、数据检索方法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微电影《图书馆那些事》以搞笑为表现手法,以新生入馆教育为背景,介绍了图书馆的相关知识和利用图书馆的注意事项。许多图书馆的微电影具备综合营销功能,同时营销多项内容。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幸福的图书馆书之恋》既融入了图书馆的人文历史和馆舍环境、技术装备,又反映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爱之情,还营销了图书馆的文献传递、定题跟踪、参考咨询等服务项目。

2.3实践丰富多彩化为了提高微电影营销的效果,不少图书馆采取了诸多辅助促销手段,深化和丰富了营销实践,包括:举办微电影大赛(比如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青春作伴好读书”微电影比赛)、微电影鉴赏会(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我的图书情缘”微电影赏析会)、微电影学术讲座(比如重庆图书馆举办的“不能错过的盛宴微电影制作及实例解析”)、微电影沙龙(比如国家科学图书馆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观影沙龙”)等。还有图书馆对营销渠道进行了整合,形成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的微电影营销格局。其一,整合传统营销方法,包括,发放微电影宣传册或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展板宣传,图书馆微电影LOGO标志,举办体验微电影抽奖活动和开播仪式等。其二,整合新媒体平台。比如,建立微博互动机制,及时收集分析公众对图书馆微电影的看法和意见等。2.4主体呈现社会化曾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应当与用户、数字资源供应商、传统出版商、学术团体等组成营销联盟,利用这些主体的不同优势帮助图书馆开展营销活动。这种图书馆营销主体多元化的理念在微电影营销中得到初步体现。比如从图书馆微电影的创作主体看,完全由图书馆策划、编剧、表演、制作的微电影只占少数,大多数由图书馆与其他主体共同创作,或者完全由图书馆之外的主体创作。比如,《在图书馆遇见幸福》就完全由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学生创作完成,华中农业大学的微电影《书愿》、《错过的等待》等也是图书馆从学生、教师中征集而来。微电影扩大了图书馆营销的主体范围,改善优化了营销的主体结构,形成了营销合力。

3图书馆微电影营销模式的前瞻

3.1创意将备受重视创意是微电影成功的关键。缺乏创意是图书馆微电影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表现为情节跟风、内容相似、主题雷同。对此,有的用户已经提出了批评意见。比如,尽管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微电影《天堂图书馆》好评如潮,但是也有用户认为该短片主题隐晦,看不明白,不知道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还不如直接拍一部图书馆宣传片。有人认为,只要故事情节离奇、搞怪、悬疑就是创意。其实不然,刻意制造喙头只能暂时吸引人们的眼球,长此以往,用户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对微电影敬而远之。为了使图书馆微电影营销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微电影的创意问题。微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搞好微电影创意,创作者要深入图书馆实际,加深对图书馆理念、价值观、服务宗旨、管理制度,以及信息资源和服务的了解。微电影存在的图书馆信息与故事情节生硬嫁接、内容不符合图书馆专业特征等问题,都主要是由于创作者没有图书馆实践体验,对图书馆认识肤浅,心态浮澡,缺乏创作灵感造成的。图书馆之间还要加强微电影创作交流,并注重学习借鉴非图书馆领域微电影的优秀创意。

3.2营销评价的地位突出图书馆营销绩效的改善依赖于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营销评价。对于图书馆传统营销的评价,已经有了相对丰富的理论和成熟的方法。但是,对于图书馆微电影营销评价,理论与实践都较薄弱,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这与如火如荼的微电影营销形成反差,成为制约微电影营销发展的瓶颈之一。图书馆微电影营销长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将使得营销评价的意义日益突出,地位受到重视。图书馆微电影营销评价应以既定目标为基准,注重营销前后效果的对比,强调信息资源利用率与信息资源服务状况的改善。

微电影论文篇2

2010年凯迪拉克联合好莱坞班底打造出历史第一步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成功案例,而凭借《一触即发》的上映以及在营销过程中的大获成功,微电影的口号也正式地被提上传播舞台。

二、微电影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

其一,营销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传统意义的电影传播模式基本都是靠大量的广告宣传作为营销手段,而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则更加的多元化,不仅仅采用传统电影制作的传播模式来进行传播营销,还在网络、音乐、广告、文学等不同的领域开展新的路径来进行传播宣传,不断地探索与开发周边衍生产品。特别是在植入性广告方面,是微电影发展与盈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将品牌以及品牌内涵故事以巧妙的构思融合在短短的影片内,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其二,与传播受众之间的互动。微电影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电影传播与受众之间清晰的界限,其高效便捷的互动性是传统电影传播模式所不具备的。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电影依靠银幕与固定场所带来的限制,使得传播受众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另外,微电影在传播手段上的多元化,利用自由点播、自由评论等手段,也在无形之中加快了微电影传播的效率。这使得传播受众在电影的传播过程中不再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甚至使得微电影的制作与传播成为一种传播受众都可以参加的事情。其三,传播受众的定位。微电影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迎合了传播受众的心理,80、90后作为网络受众的主体,微电影在题材的选择上更加地贴近这一受众的生活与心理,从而使得传播受众更加关注微电影题材所传播的信息。其四,以“大众文化”作为切入点。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是基于网络以及影视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前提下,在整体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微电影得到长足发展的切入点则是更加贴合大众文化的传播方向。如今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传播受众的精神文化也逐渐地转变为大众文化,同传统意义的电影传播相比较,微电影更加注重对于大众文化的贴合,更加注重对于个体生活的叙述及表达。多元化发展模式,个性化表达方式,这正是微电影能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得到迅速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五,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传播“碎片化”。随着网络传播技术及模式的不断发展更新,微电影的传播模式也在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新媒体时代下,传统传播模式变得不断的微小化、碎片化,个性化诉求的呼声在新的网络社会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更加倾向于快捷方便的传播模式。微电影的出现恰恰在这一方面契合了传播受众的心理诉求,使得人们可以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段来观看微电影。

三、微电影传播发展的优势

其一,微电影在传播发展上具有门槛低、周期短、发行简单的优势。一是微电影在制作方面投入资金较低,相比较与传统电影制作模式,微电影在这一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二是微电影对于拍摄器材及拍摄周期方面要求较低,可以更快地速度制作出成品影片。三是借助网络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微电影在传播发行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其二,微电影更具有互动性、娱乐性。传统意义的电影制作,在场地、剧本、演员、资金等方面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微电影则具有更大互动性,利用网络传播平台,传播受众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甚至自己可以参与进来,参与剧本的写作、影片拍摄等过程中。此外,微电影由于小成本制作,更加贴合大众文化,符合大多数传播受众的口味。其三,微电影的创作更加自由,空间更大。微电影的传播渠道主要是基于网络传播平台,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网络传播平台使得微电影在创作与传播方面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与空间性。传播模式的简单化也使得传播受众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独特的风格。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必然能够推动传统电影制作的传播与发展。

四、微电影传播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其一,概念问题。微电影作为新媒体网络传播时代的新兴产物,与传统电影制作与传播模式不同。传统电影在制作与传播方面更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其不会因为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而变得简易化与平民化,而从意义上来讲微电影其实就是短片,这在根本上决定了微电影的简易特性。从概念上来看,微电影究竟是属于传统电影还是网络视频,又或者是商业广告?其二,表达问题。微电影受到播放时间的限制非常大,虽然短时长播放在传播上能够更好地推动微电影的发展,但是受于时间的限制,微电影在表达方面也成了作品叙事的一个很大的障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微电影的内容与创意才是其传播的核心所在,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作品,不仅要在叙事上做到圆满,更要能够贴合传播受众的心理,满足传播受众对于文化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得微电影在传播叙事及内容上更具有新颖性与审美性。其三,模式问题。微电影的传播与发展主要依靠的还是网络传播渠道,然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开放与多元化发展,传播受众如何能在缤纷繁复的网络媒体爆炸化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接收微电影所要表述的内容及含义,这也是每一个微电影人所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四,版权问题。网络渠道的传播使得微电影在盈利方面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商业传播模式下,微电影不能走出免费观看的圈子,那么其必将走入传统电影的发展模式与体系之下,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版权方面的审查问题。传统电影在制作与传播方面,国家对于版权的审查已经有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审核体系,然而作为新兴的微电影传播模式,国家相关部门对此并没有完整健全的体系来对此进行审核,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微电影如何能够保持健康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五、结束语

微电影论文篇3

对受众的分析有利于定位微电影在营销过程中的目标群体,使影视公司在微电影营销时更有针对性。对微电影受众的市场调查,笔者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主要选择乌鲁木齐市电影受众群体较为集中的六大影院作为问卷发放地。下文笔者将通过调查数据的信息反馈,对新疆微电影市场营销中的受众特征进行简单梳理。

(一)受众构成情况

样本中的受众基本情况与微电影营销的目标受众具有一定契合度,其基本特征为:以青年群体为主,汉族居多,学历层次多为在校本科生,职业分布多为在校学生和企事业单位员工。

(二)受众知晓度

调查显示,受众对新疆本土微电影传播的了解程度较低,37%的受众表示从未看过新疆本土微电影,43%的受众表示只看过1-2部新疆本土微电影,提及新疆本土微电影,很多受众反问“新疆有微电影吗?”可见受众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基本处于不了解、不关注的状态,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发展的态度较为淡漠。调查表明,大部分受众主要通过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了解到新疆本土微电影的信息,这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普及不无关联,同时也说明,新媒体之于新疆本土微电影的传播是极其有效的。

(三)受众期待视野

对于新疆本土微电影,受众的期待视野具有多样性。就微电影类型而言,受众最感兴趣的类型依次为故事片、纪录片和公益片,普遍认为这三种类型的新疆本土微电影在传播新疆区域文化方面最具有市场潜能。故事片主要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辅之以生动形象的人物塑造来诠释某种价值观,更易于吸引受众,而纪录片和公益片则往往通过记录现实的艺术手法,有利于展现新疆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正能量的区域形象。从微电影反映的题材内容来说,受众最期待新疆本土微电影反映的内容为风土人情、青春励志与自然风光,期望通过青春励志题材的微电影激发年轻人奋发向上建设新疆的热情,通过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的题材展示来传播新疆的区域文化特色。此外,受众对都市生活、搞笑吐槽以及校园故事这三类题材的呼声也较高,这与年轻受众的爱好、兴趣与追求是相契合的。选择其他题材的受众虽少,但这也反映了受众对本土微电影内容的多层次需求。

二、新疆民营影视公司微电影市场营销现状

调研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相继走访了新疆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获取了2013年乌鲁木齐民营影视公司拍摄微电影的记录和档案,从中选取了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民营影视公司联系走访,即乌鲁木齐纵横天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文中,笔者通过对新疆民营影视公司的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从新疆本土微电影产品的生产定位、宣传与推广媒介、发行渠道与收益方式等三方面入手,对新疆微电影市场营销现状进行一个全景勾勒。

(一)产品的生产与定位

新疆微电影生产起步较晚,发展较为滞后,在产品的生产和包装方面存在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微电影生产数量极少;二是微电影题材选择倾向于主旋律表达;三是微电影包装远离商业化定位。从新疆本土微电影生产数量来说,截止2013年年底,新疆共有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81家,在2013年期间制作发行微电影的只有7家,仅占总量8.6%。2013年度新疆各类影视制作机构制作各类节目196244分钟,制作发行微电影只有254分钟。此外,课题组走访的三家影视公司,除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近年来制作了网络微剧《乐逗满屋》第1季共20集外,其他两家影视公司近两三年来均只出品过2部左右的微电影,由此不难发现,新疆微电影市场的出产状况萧条,对于催生微电影繁荣来说境况不佳,更何谈获得观众的关注度。从新疆本土微电影题材选择来说,社会教育、公益、励志等主旋律题材居多,其他类型题材基本没有。如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出品的两部微电影《父亲的女式自行车》《1%的女人》均是社会教育题材;乌鲁木齐纵横天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金盾天山》为公益题材,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热血雷锋侠》意在弘扬雷锋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乐逗满屋》意在展示新疆现代化都市的新形象等等。从新疆本土微电影包装定位来说,微电影不是作为消费品出现的,大部分公司对于微电影投入不低,但并未考虑收益回馈。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摄制微电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锻炼公司主创人员的微电影制作能力,乌鲁木齐纵横天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拍摄的公益微电影是为了塑造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只有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投拍微电影时考虑到了市场的商业回报,但至今仍未能获得预定的市场盈利。

(二)宣传与推广媒介

宣传与推广媒介作为微电影制作发行方与观众的桥梁,对微电影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民营影视公司的访谈中,课题组发现微信、微博等以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是微电影的主要传播阵地,民营影视公司普遍通过建立微博、微信平台,或与知名度较高的平台、视频网站合作等方式在微电影前期进行造势宣传,如提前剧照、预告片、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与观众建立互动。而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则通过刊载新闻、访谈等形式在微电影后对微电影进行报道,以保持微电影的受众关注度及点击量。就整体而言,新疆本土微电影的推广只使用了最为基础和普通的方式,媒介延伸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新疆本土出品的微电影作品却在本土受众甚小,加之推介中,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并不被青睐,运用较少。因此,新疆本土已出品的微电影基本没有产生能激起全社会关注并讨论的话题效应,这是新疆本土微电影反响不大的主要原因。

(三)发行渠道与收益方式

新疆本土微电影的发行与流通渠道普遍比较单一,未能实现视频网站点播、公交电视播放、微电影节或微电影大赛展映、电视台播映、手持终端浏览多种方式的整合运用。如新疆隆博文化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只在本公司网站了微电影,《金盾天山》参与了2014年全国禁毒公益微电影大赛,在爱奇艺网上,《乐逗满屋》与优酷网合作,在优酷平台上进行播放,他们的播放渠道都较为单一。而在收益方式方面,通常最主要的收益方式不外乎出售播映权、投放到付费视频播放平台、投放广告分成,就此而言,新疆大部分本土微电影基本是亏本拍摄的,没有任何收益,只有新疆达雅风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投拍《乐逗满屋》第2季时有考虑寻求广告商合作、加入优酷网的分成计划、被电视台收购、做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商业企划。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部分新疆本土影视公司制作人思想较为保守,更愿意选择与官方合作获取稳定的利润收入,而不愿承担市场的风险;还有一些制作人已有市场营销的意识,但由于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限制,暂时无力进行市场营销规划;只有极少的影视公司投资人尝试将新疆微电影作品推向市场,计划迈出微电影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并对作品推向市场之后的营销有较为系统的规划。调查显示,新疆民营影视公司微电影作品的市场营销观念尚处于启蒙阶段,新疆本土微电影数量少,宣传与推广能力欠缺,制片人营销策略不成熟,都是制约新疆本土微电影繁荣的主要因素。值得玩味的是,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文化活力巨大,因此,所有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及对新疆本土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时,均表示,若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努力探索市场规律,繁荣新疆本土微电影文化指日可待。

三、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发展态势与应对策略分析

下文中,笔者将综合前两节的内容,尝试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整合营销进行SWOT态势分析,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困境、内部优势与劣势进行匹配分析,以期对新疆微电影的繁荣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一)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困境

从政策语境来看,一是近年来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后,为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主张定期举办新疆网络文化节,这为新疆本土微电影的生产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二是少数民族观影市场具有开掘潜力,作为固定的观影群体,若能开掘出较为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微电影,就意味着事先拥有了固定人数的少数民族观影受众。就其面临的困境而言,一是媒体宣传推介的力度不够,使得观众了解新疆本土微电影的渠道太少;二是资金匮乏,不少新疆本土影视公司对微电影营销存在顾虑、观念保守甚或报以怀疑的态度,认为微电影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方式而言,并没有多大市场活力,因此,新疆本土的微电影除了依靠政府投资以外,很难找到大的企业投资方与制作方。

(二)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存在的内部优势与劣势

就新疆本土微电影营销的内部优势来说,微电影本身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无需较大投入。再者,新疆具有丰富的影像资源,民营影视公司大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新媒体特点进行创意开发。就新疆本土微电影生产与营销的内部劣势来说,新疆缺乏优秀的微电影创作和营销管理人才,尚未形成较为专业的微电影创作队伍,在当今文化生活丰富、受众拥有多种观影平台选择权的前提下,新疆本土微电影在与内地乃至国际微电影作品竞争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优势。

(三)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上文对新疆本土微电影市场营销的态势分析,笔者认为新疆本土文化传媒公司、微电影制作方在微电影的市场营销方面,可以尝试采取如下努力和改进方案:

1.保持与受众持续有效地沟通。

在充分深入地掌握受众的类型、喜好及心理预期的基础上进行素材积累、灵活创作,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在整个创作和营销过程中,需利用多种平台,保持与受众持续有效地沟通,以期在受众群体中保有持续的关注度与影响力,进而使微电影作品真正的面向市场。

2.积极培养新疆本土微电影创作和营销人才。

企业与制作方需要培养一批以创意为核心的剧本创作团队、具有艺术造诣和专业化水平的影像摄制团队,以及能适应市场、发现市场的营销管理团队,从而使新疆本土微电影的生成能够形成产业化的生产与管理方式。

3.加强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新疆本土微电影可利用网络传播、媒体传播、公关传播、活动传播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实现各种媒介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共生共赢。在传播过程中需注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使受众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客体,在互动的过程中也能间接成为微电影资讯的人际传播者,从而实现新媒体的人际网络传播,使传播效果达到最大化、精准化。

4.积极开发少数民族观影市场。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超过一千万的少数民族群众,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市场有较为稳定的本民族受众群,如果能多启用少数民族创作人才、多将微电影译制为少数民族语言,有效占领入少数民族观影市场,便意味着拥有了一千万的潜在受众。

5.充分利用政策文化与官方平台支持。

最近两年,自治区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为繁荣网络文化,于2013、2014年连续两年举办了新疆微电影节,为本土微电影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除此还举办了“新疆穿越时尚”2013—2014跨年时尚派对、“爱•在一起”时尚盛典等大型活动,新疆本土微电影及微电影主创人员可通过参与到这些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在平台亮相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6.打造新疆区域文化特色品牌。

首先要增加新疆本土微电影的生产数量,拓宽新疆微电影题材种类,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影像资源,使新疆本土微电影兼具信息传播、文化输出、塑造新疆形象等多种功能,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传递区域名片的一种注意力资源,使观众能建立起对新疆本土微电影的感情;其次,新疆本土优秀微电影要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意识,围绕微电影内容积极开发衍生品,投拍系列剧,通过获得受众的熟识度,努力提升其对外传播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

四、结语

微电影论文篇4

本文作者:王振兴韩强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综合微电影的本性,商业性与艺术性是其基本的两大属性。这在电影中也是时常探讨的话题,但探究微电影的出现根源,它往往比电影体现的商业属性更明显。所以,微电影虽然是兼顾了电影的这两大属性,但是各有其自身的特点。众所周知,微电影的商业性是其成活的物质基础,艺术性的体现会使受众受到精神的洗礼,转而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微电影,这样才会促进微电影商业价值的不断提高,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设备,激发其积极的创作欲,从此就形成了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如果只是视商业性为重而轻艺术性,更多的商业元素会挫伤受众的眼球,即使一时抓住了受众获得了成功,就会使商家投入更多的商业元素,这样形成的循环式恶性的,最终,使受众越来越少,以致反感。既要辩证的对待微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又要注重微电影的艺术创作,这样,才能使微电影既有质量又有价值。微电影之灵魂———艺术性“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电影的取材来自于自然或是社会生活,其导演不可能凭空想象就能创作出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创作也是如此。而微电影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管微电影的创作怎样高于生活,它总有自身的局限性,只是导演或编剧从自身的角度运用各种艺术手法综合囊括了现实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而对于生活来说,微电影还是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取材、构建情节,只能是无线的接近生活。这种无限接近生活的微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吸引力,就在于它不是对生活现实的断章组合,而是有艺术性创造“生活”,这种生活既有我们在现实中熟悉的一面,又有我们不同于现实而又使我们好奇的一面,这就是微电影创作的内质,也是其创作的意义。为什么要创作微电影,这不仅仅应是为了谋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为,当然,中国的微电影出现的诱因就是商业性,以赚取利益为重。但仔细揣摩,微电影的来源还是生活,是在生活中的某一部分人率先有了影视短片的创作,然后,才有商家鼓动影视短片与广告的结合,形成今天所说的“微电影”。至此,不能仅仅凭经济的攒动而使微电影发展,真正能使微电影发展的内因应该是其自身的“灵魂”,也就是微电影的精髓。微电影真正面对的是广大的普通受众,而微电影创作源于且高于生活,其艺术性体现的是生活中的“美”,只有美才会让人去乐于接受、深于欣赏,所以,“微电影又是捕捉时间消逝与空间跳跃性的美的艺术”。当然,这里的美体现了很多种,因人而异,通俗的说,能够引起受众关注或记忆的都可称其为美(也包括丑)。

这种艺术性的体现,与导演或编剧有直接的关系,每个创作者的风格迥异,所创作出的美的体现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不管如何去创作都要把握好微电影的灵魂之精髓。微电影创作之艺术体现参看近期相对比较优秀的微电影,各有特色,但需要表现出重点的地方往往不足,比如说微电影中的声音,表现的节奏性不是很强,甚至在短短的时间内还来不及声音的大转换影片就已经结束了,即使影视声音方面的问题谈的很多,在声音的运用上还是不够的。同时,大多数表现力度不够。比如说,情绪积攒的力度不够、心理展现的热度不够等,这些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原因,更是综合艺术手法运用的不足,现简单总结进行理梳:微电影逻辑思维关联的探讨“: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某种人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常称它为‘抽象思维(Abstractthinking)’或‘闭上眼睛的思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逻辑思维是一种综合的至高的思维方式,先有逻辑综合推断,再上升到思维辩证的高度,这体现了微电影应具有的必要性。任何影片都应该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最终达到逻辑思维,微电影是引导观众去在现实中践行一定有意义的活动,这就是观众通过微电影的形象(现实)展现而最终起到对思维抽象的人生意义的反思。这个说法中就已经完成了关联的表征。微电影是将形象思维的现实加入艺术创作的元素呈现在视频载体上,最终达到受众的共鸣或是引起受众的思考与总结,即达到思维逻辑性,这就形成了画面内与画面外的关联,而后者是更高层面的,也是微电影创作的最终意义(当然,在这里也不缺乏观后的商业需求)。现在的一些微电影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更多的缺乏这种层面的关联。再就是情绪、节奏与思维逻辑的关联。这又是另一个角度,即从微电影本身的创作性层面来说的。情绪是激发受众共鸣的重要一点,也是主要的一点,能否打动受众就看情绪表现的如何。好的微电影会使观众落泪(当然,这不是微电影创作的终宿),因为,这是最能直接表征受众情绪的情感体现。作为艺术化的微电影,应该运用声音、画面的节奏性去达到一定的思维逻辑性,现在的一些微电影中,声音很单一,表现的力度不足,这就为逻辑的转进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结果导致欣赏完影片后引不起受众的共鸣,一直处于平淡状态。在这一点上,也是中国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差别所在。微电影创作心理缔结关联的缺失。微电影的呈现可以说是导演或编辑的一种心理展现的实体,当然,微电影针对的对象———受众观影后也会形成自己的心理活动(此时心理是隐形的),同时,微电影内部也存在为完成情节的构建所形成的自身心理趋向,这种心理倾向就是由微电影内部情绪、节奏、人物心理、创作技巧等各方面共同熔铸的。此三种心理状态缔结、关联为一体就是微电影创作的灵魂,因为不管如何去关联,心理状态是抽象的,但展现出这种抽象的东西却需要具象的艺术手段。所以,微电影创作的灵魂终究是艺术诉求。微电影创作技巧转接关联的不足。真正的好的影片是可以忽略特技等效果的。因为特殊效果的出现,本身就是违规的,这么说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争议,但是仔细去想一下,一部好的影片并不是靠特殊效果去吸引受众的眼球,而恰恰国际上很多获奖作品并没有过多的特殊效果。一方面,特殊效果的出现是完成了一次炫丽的技巧,但它却打破了影片自身情感、情绪的展现;另一方面,破坏了影片内部的心理活动以及受众思维心理的推断,从而导致了以上三种心理缔结关联的缺失。当然,并不是说不让用特殊效果,而是要用的合理,符合逻辑思维的形式而不至于去终结微电影创作的心理。一个好的特效创作技巧是不会让受众在观影的同时有所察觉,当然这样好的技巧的运用时符合逻辑转接的,是与心理创作活动转接的关联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就我国微电影创作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给予的总结,希望能在微电影的创作中遵循一条原则,就是能不用特殊效果尽量不用,如有用时避免特殊效果的喧宾夺主。微电影叙事铺张关联的缺乏。铺张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在这里讲求铺张是在叙事上要求全面的展开,使微电影内容的表现不拘谨,该起的地方一定要起到位,该落的地方必须落到位。叙事铺张的不足也是在目前众多微电影的表现中常见的问题。

微电影本来就是短暂的时间内讲述短小的故事。但叙事铺张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展开(是指意义、内涵表现),这就是微电影应该特有的叙事特点。微电影的叙事铺张不是说从故事的开始到结尾一点不落的展开叙事,而是要讲求节点的选择与转接的关联。微电影的节点就是在表现的“现实”中截取的若干个组成叙事的汇合点。怎么将每个叙事段落铺张展开并将各个节点巧妙的逻辑转接是微电影创作的难点和重点。比如说,在叙事中人物的展现不足,人物情感没有更大限度的表现出来,情绪应该上升到顶点时,突然中段夭折;当然,声音叙事的运用也不到位,在多数的微电影作品中很少讲求声音的叙事,只是单调的音乐承载背景声。所以,画面与声音的叙事铺张性没有展开,同时,人物情感与声音的节奏也没有很好的关联起来。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微电影的发展会走向一个全新的热潮。以上是在结合影视创作中的实践经验与目前微电影创作之不足而进行的浅层的探析,希望中国微电影能够走向新的发展!

微电影论文篇5

在电力行业,电网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其企业具有社会公用事业单位的特性。尤其像国家电网这样一家供电区域占国土面积88%,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庞大企业,企业文化的宣传显得特别重要。从最近两年的实践来看,微电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首先,高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广告的新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历史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为Web3.0造就了微电影。所谓Web3.0,通常是指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互,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企业广告的演变离不开媒介形式的演变,企业的广告形式在Web3.0时代需要创新,传统的硬广告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同时,影视技术的更新和普及是微电影产生的直接驱动力。影视技术突飞猛进,影视设备的购置成本大幅降低,技术壁垒越来越低,甚至用照相机、手机就可以拍摄制作微电影。影视技术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尝试微电影的制作、,这也正是微电影能够发展壮大的直接驱动力。没有影视技术的进步普及就不可能有微电影,这是微电影制作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其次,“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的形成或者说微时代催生了微电影的诞生发展。微电影形式简单,短小精悍,恰好在“体型”上契合了受众即时消费的诉求,它既可以满足时间上的“碎片化”需要,也可以满足传播上的“碎片化”需求。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碎片”,包括坐车、等人、排队等闲暇时间,用智能手机或网本看完一部“微电影”,感受一场关于青春和梦想的共鸣、旁观一场海枯石烂的爱情。

再次,随着网民素质的提高,网民自我意识的崛起,广大网民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尤其是那些生硬、直白、单调的叫卖式的硬广告,有些浏览器甚至可以直接将这些广告过滤掉。如今,广告需要采用更软性、更灵活、更易接受的营销方式,而定制专属于品牌自身的微电影则成为新的行业趋势。一方面,微电影比传统广告更有针对性,观看它的人群主要是具有较强购买力的年轻人;另一方面,通过微电影,可以把电的功能和品牌理念与微电影的故事情节巧妙地结合,用精彩的视听效果达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使观众形成对电网企业品牌的认同感。电网企业制作的微电影在企业文化的传播中可以大有作为,前景看好。

2013年,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组织开展了“中国梦•国网情”主题微电影创作大赛,共征集到微电影作品54部,一批获奖优秀微电影作品在公司系统各供电营业大厅公开展播,赢得了员工和客户的广泛好评,多部微电影获得社会与行业认可。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系统创作的每一部微电影都是有故事原型的,它们来自公司系统员工最平常的工作和生活。

微电影论文篇6

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的产物,在我国发展迅猛,靠着广告商的赞助,网民的口碑和好评,点击率越高,广告效应越大,但是我们却发现点击率高的微电影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视频网站的内容需求和广告商们的营销需求一拍即合,使某些微电影走上了过度营销的道路。

1、微电影广告内容观赏价值低。目前,我国很多微电影广告一味地追求点击率并没有在内容上下功夫,不乏低俗的内容来吸引消费者观看。

2、微电影传播环境混乱,制作团队专业度低。微电影广告目前的状况是由广告商赞助,制作团队的专业度良莠不齐,致使做出来的微电影的质量也不敢恭维。微电影的传播靠广大网友的分享和转发,也呈现出没有计划性和混乱的情况出现,上传很多不同的版本,甚至许多版本的清晰度不高,造成很多消费者不知权威的身在何处,更不能清晰地了解品牌的内涵所在。

3、微电影广告进入门槛低。微电影广告主要以网络传播为主,互联网的全民参与性致使监管起来很难,在广告传播之前并没有相关门的审查,也没有相关法律的限制,很可能会使微电影处于混乱并最终走向萎缩。

二、微电影广告营销策略

纵然微电影广告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其营销效果不容置疑,我们应该立足优势,探索出适合微电影广告发展的营销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主,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消费者对广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能否打动消费者,创意很重要。而对于互联网来说,互动则是很好的营销手段。消费者可以和自己喜欢的明星互动,让消费者主动参与其中,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营销效果。消费者不仅参与了互动,还参与推广,网民内部的转发数量急剧增长也是微电影广告营销的最大优势。

2、完善微电影产业链。微电影行业需要商家、视频网站和专业制作公司等多方力量的配合,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只有在稳定的产业链下,微电影广告的生命力才会更强,微电影广告商的队伍日益壮大,视频网站也要加强监管和评估,专业的制作公司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从内容、形式和技术上满足不同广告商的需求,丰富品牌的个性,提升品牌的形象,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使微电影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强化品牌形象。微电影广告对于品牌的宣传应该是从一性的、长期性的。不能仅仅以产品为宣传中心,应该以品牌的宣传为主。品牌的构建及维护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让消费者无时无刻的感受到品牌的力量所在。长期的对品牌进行宣传,注重品牌形象,品牌文化,融入品牌内涵,使消费者全方位的了解和熟悉品牌。使品牌的理念和产品的诉求结合在一个好的剧本里,以一个动人的故事去帮助消费者理解品牌的内涵。当然,也要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度,不能强加诉求,任何消费者都不愿意被营销,应该使消费者不产生逆反心理。

4、整合渠道,多方位营销。仅靠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要想真正做好营销,需要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的配合。利用好传统广告的营销模式,做好线下营销,提高广告的持续性,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效地互动起来,实现立体化的传播,开拓更宽阔的营销渠道。

5、加强微电影广告的监管。微电影广告的平台是开放性的互联网,投放是没有审查程序的,很多微电影广告挑战着人们的底线。应该出台法律法规对微电影广告加以监管,这也是微电影广告得以继续健康发展的保障,让微电影广告有法可依。

三、结束语

微电影论文篇7

关键词:企业微电影;油田企业文化建设

我们已进入“微时代”,在讲求效益效率的当下,人们消化信息的时间有限,短时间内吸引受众、传播速度快、具有冲击力的微电影应运而生。在信息碎片文化快餐大行其道的今天,微电影以画面塑造形象、叙述故事、抒发感情、阐述哲理,逼真地纪录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具有其他艺术难以达到的真实直观的效果。

最近,胜利油田首部微电影《守岁》面世,该片以事感人、以情动人,表达出同事之间的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亲人之间的理解和思念、员工对油田的挚爱守护等深厚内涵,一经播出,立即引起油田广大员工的共鸣、赞扬和热议,很多人看后潸然泪下。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许多企业纷纷意识到微电影这个新兴事物的新用途。百事可乐公司以极低成本拍摄的产品微电影,网络点击率过千万,取得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六国化工集团年会时播放的片子,把大家伙儿在企业里的辛苦、奉献、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全场哭得稀里哗啦,所有人都被感动了。

微电影的“横空出世”,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精神上的无比震撼。企业微电影,正是企业适应新时展趋势,为自己量身打造的一种影视宣传媒介。

一、企业微电影:新事物新途径

微电影这门光影艺术,是艺术对生活的提炼和概括,以活动摄影为基本手段,在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呈现中展示画面、延续形象,兼具叙事和造型双重表现力,能够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而成的具有崭新特质的艺术综合体。

“企业微电影”这个新事物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致力于把传统意义上的专题片、宣传片制作成集娱乐、趣味、情节为一体的微型电影。把企业精神、宣传意图和诉求隐藏于情节电影之中,低成本投入、灵活多变的题材、引人入胜的故事、新颖的拍摄方式,既富有趣味性、情节性、娱乐性,又能让企业员工参与表演和制作,感受做主人翁的乐趣,因而备受欢迎。

作为直观的艺术,微电影十分通俗易懂,不同文化、国度、年龄的人都能看得明白,比其他艺术形式更适应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和欣赏趣味。从传播渠道上看,企业微电影具有显而易见的群众性,借助多种网络传媒平台,可供成千上万观众观看,拥有广范观众群。当下,量身打造属于自己的微电影,成为企业宣扬企业文化的又一个新途径。

二、油田企业文化建设:新诉求新答卷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观,表达了企业成员对整个集体的认同感。

油田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一致的信念追求和共同的价值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既要继承和发展,更要创新和超越。如何使广大员工受到更大鼓舞,进一步增强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新胜利的信心和勇气,树立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崇高追求和豪迈气概,以实现更大发展,是过去、现在、未来都必须着力思考的。面对企业发展的新诉求,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展现石油人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昂扬向上、负重奋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风貌,成为一个不落伍的群体,我们必须交出一份新答卷。

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出发,思想观念的更新必然带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极大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将石油人在艰苦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与现代企业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发挥石油企业优势,树立企业形象、激励员工、提升企业竞争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企业微电影在油田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新载体新表达

微电影中肯定人性的价值和意义的“人文关怀”与企业提倡的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以人为本”理念不谋而合。企业微电影,是将企业信息剧情化、视频化、专业化制作的一种“新载体”,更是传播企业文化的一种“新表达”。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在油田这个“没有围墙的工厂”,大到矿区文化,小到队站文化,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因所处地域、工作内容不同而各具特点与个性。这正是油田企业微电影诞生的肥土沃壤。石油人演绎石油事,创作取材直接面向基层,可以提高员工的参与度,更好地反映员工的愿望与诉求,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可为展现、塑造、宣介、传播本土石油人形象打开一条感性、直观的通道。

在受众面及传播速度上,一部微电影远比其他艺术形式传播更广、更快。通过企业微电影这种“新载体”的制作和传播,更深度地开掘企业文化内涵、更广泛地传承并发扬企业精神、塑造并树立企业新形象,让企业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业风气,进一步强化使命感和自觉性,有助于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从而发展企业、奉献社会、造福员工。

四、结语:新探索新未来

微电影论文篇8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摘 要] 当下,国内影视研究领域虽然对于“微电影”的艺术形态已达成普遍共识,但对其进行深入的电影理论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旨在对电影发展史的观照下,从媒介文化角度来考量、探析微电影类型化的美学特点,梳理总结其相关理论成因,进而得出微电影“微而不小”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微电影; 电影理论; 媒介文化

在网络全球化的大众文化传播语境中,原本脱胎于电影短片艺术形式的微电影,借助于网络媒介的迅猛传播,发轫为一种 “微电影热”现象和创作潮流。热极现象和成因似乎不难理解,但从电影发展史观照的理论角度切入,从由媒介文化催生出一种新的影视艺术形态的研究视阈中,对微电影进行艺术理论探讨,将对当下微电影理论发展和创作实践大有裨益。那么,微电影的“微”转向在电影发展研究领域中有何价值?微电影的“微”现象与媒介文化有何关联?微电影的“微”特性又能否已经形成一种独立的电影艺术类型?这些思考和探析则是本文题中阐释之义。

一、微电影概念的“微”界说

当下通行于网络的相关概念解释为: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① “微电影”的命名与定义富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虽然也已形成了流行的创作热潮,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但除去商业广告和专业制作外,大多微电影只流于专业学生实验性、个人业余性和草根性的创作水准。因此,在当下整个电影艺术理论研究领域中尚未深入触及其美学风格及特点,对其艺术形态的探讨也未被上升为一种独立的、新型的电影类型研究。因此,总结微电影正在形成的电影美学风格,研究与其相关的电影发展理论价值,未尝没有意义。本文仅从偏重于较为规范的网络电影短片,忽略类电影和商业广告电影的角度,对微电影进行研究论述。

二、电影发展史观照下微电影的“微”理论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理论的发展主要来源于:一是电影技术进步和艺术实践;二是现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给电影研究注入的新观念、新方法、新视角。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相互联系,相互推动。微电影不乏成熟的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应遵循、借鉴电影发展史观来审视和总结,还应借助传播媒介、审美方式和文化接受等元素进行论证。 三、媒介文化下微电影的“微”类型化 因此,总结“微”类型化,主要基于如下因素。

首先,微电影创作主体主要为:网络媒介商业化传播目的的制作;专业学生的实践化创作;业余爱好者的尝试;个人风格化的作者微电影等多元化表达。

其次,网民通过点击进行的非专注性观看,形成了微电影创作必须对选题内容的可视性、故事性、思考性予以格外重视。那些能够引起关注度的内容使得现实题材的选择成为自觉。电影短片所强调的故事、节奏、悬念、冲突、思考、回味等艺术手段是微电影创作都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再次,电影放映的长度即银幕长度(screen duration放映时间长度),导演来决定放映时间长度时,就必须考虑到故事长度(story duration)和“情节长度”(plot duration)。微电影的片长因素也决定了其“微”类型的叙事手段。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留住观众,赢得观众是一部微电影成功的要义,其驾驭难度不亚于常规电影。

还有,非专业性的网民评价要远远多于专业评价,使得微电影更趋于迎合大众化、网络文化的审美趣味。除去《看球记让爱多飞一会儿》(姜文)、《城市映像系列》(百度公司)、《老男孩》(筷子兄弟)等一些专业制作以外,表现爱情、亲情、校园情的现实情感、青春、励志题材成为主流。此外,一些恶搞、戏仿、解构等内容的微电影也滥觞于网络中,使得微电影的品位、质量和声誉令人担忧,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微电影热”的网络景观中,值得警醒的是,媒体成功地以某些群体的兴趣为目标,这些群体的反应就是不遗余力地参与媒体节目。然而受众的兴趣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和演变,有时候变化和演变的速度相当快。⑩究其根本,价值作为市场灵魂(spirit of market),应该是支配着艺术客体(审美对象)和创造主体(艺术家、观众和批评家)无意识力量。当下,如何使微电影既能保持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又能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充分张扬其美学类型的生命力,则是创作者和研究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

论微电影之“微” 转向

者应该承担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注释:

①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342291.htm。

②⑤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4页,第59页。

③ [英]尼克·史蒂文森:《认识媒介文化》,周宪、徐钧主编,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81页。

④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页。

⑥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势与风格》 ,曾伟祯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年版,第553页。

⑦ [英]马克·卡曾斯:《电影的故事》,杨松峰译,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第401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