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考数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4:00

高考数学论文

高考数学论文篇1

一、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涉及工科高等数学知识的考题类型及难度分析

1、涉及函数与极限部分的试题

这部分试题大都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不大,难度中等或较低,只需结合初等数学知识作简单整理和代入。但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简单极限的求法以及函数连续的定义。如(2009年陕西12题),(2009年湖北6题),(2011年四川5题)

2、涉及导数及其应用部分的试题

此类试题考试形式灵活,涉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单调性、极值、最值、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所占分值在12分左右。客观题难度较低,主观题第二小问通常有一定难度,而且有些问题需要借助于高等数学的定理来证明(例6需要拉格朗日定理作依托)。完整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全面考察学生能力。如(2011全国大纲卷8题),(2010安徽17题),(2010辽宁21题),(2011福建18题)

3、涉及向量及其运算的试题

直接涉及向量内积、向量夹角、向量间关系试题多以客观题形式出现,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求动点的轨迹、最值等“动态”型问题通常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且分值都在10份以上。主要考察学生用向量知识识把抽象的空间图象关系、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转化为具体的数量关系,降低思维难度,淡化推理论证,简化思维过程的能力。如(2011安徽13题),(2011全国大纲卷19题),(2010江苏15题)

4、涉及定积分的试题

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涉及定积分制试点的试题出现在近年来全国新课标卷中,基本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不高,主要考查定积分的定义、几何意义以及简单的计算。如(2011全国新课标9题)

除了涉及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外,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增加了有关数学建模思想、数学算法思想以及数学探究等开放性试题,在考查学生一般数学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全面地测量学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归纳、类比、推广等思维活动的水平以及抽象、概括并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

为了做好高中数学到高等数学的过渡和衔接,我们就本课程的教学改革给出几点建议: 二、关于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

工科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为培养跨世纪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服务,使他们具有必要的数学能力,以适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挑战。因此,高校除了按照“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制订教学目标外,还必须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障。课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现有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对于高中已经讲过的极限、导数、向量以及定积分的知识作系统的复习和高等数学的解释,对于高中没有涉及的知识点作翔实的论证,补充与高等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应用模型案例及习题,增加数学软件应用的教学。

2、加强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高等数学的教学不能只讲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和解题方法,而应当和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作用。模型准备是将实际背景转化为数学问题;模型假设是抓住问题本质,忽略次要因素,做出必要、合理的简化假设;模型构成是根据假设用数学语言和符号建立反映事物内在规律的数学模型;模型求解是利用各种数学方法以及数学软件求出模型的解;模型分析是对所求解作误差分析;模型检验是将问题的解与于分析结果拿到实际背景中去加以验证,检验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模型应用就是将反复修改的模型应与于实际。因此,教师有意识的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实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有机的结合到课堂当中,不但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方法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3、增加数学软件教学,开设数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的概念和定理比较抽象,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加深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就需要重现概念和定理产生的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数学实验的开设为我们提供了再现数学概念和定理的可能。另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学和各学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数学模型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而数学模型的求解、分析和验证的过程大都是借助于数学软件和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增加数学软件教学就相当于给工科数学的教学添上了有力的翅膀,这双翅膀使数学问题的求解更精确更快捷,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武器。

高考数学论文篇2

关键词:论文式合作学习 高等数学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28-02

合作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主张的“和而不同”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自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尤其是合作能力与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如今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目前中小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校,目前讲授法还是一枝独秀,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随着大量在新课改下培养的学生进入高校,势必也需要我们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与时俱进,以适应目前新的形势。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建构最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我们要做的具体工作。该文介绍一种具体的数学合作学习方法―― 论文式合作学习,以期对教师更好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现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帮助。

1 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不仅是学生进校后首先面临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大学本科乃至研究生阶段很多后继课程在本质上都可以视为它的延伸,深化和应用。它的课程特点融基础性、应用性为一体,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教学的角度看,高等数学这门课有如下特点。

1.1 内容抽象

初等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常量,以静止的观点研究问题,而高等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变量,运动和辩证法进入了数学。相对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而言,高等数学中的数学概念较为抽象。比如,数列极限的epsilon语言是高等数学课程中最先接触的一个概念,亦是课程最基础、最难理解的一个基本概念,往往学生在开学前几周的学习中,既不知道老师在教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

1.2 识点多

中学数学的学习,往往是讲完一个知识点,接着配合大量的练习,对同一个问题反复讲解多次,直到班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掌握,再开始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反观大学数学的教学,由于内容多,课时少,经常是一节课要完成多个知识点的讲授,而且下一次课又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点,较少对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多次讲解。

1.3 教学课时少

由于客观原因,目前高等数学的教学课时与教学内容相比较明显偏少。以广西师范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为例,《高等数学》一类,计划课时90,要求完成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第一章至第六章的课程内容。如果还要考虑一些假期及学校活动,要完成上述教学任务是非常紧张的,这势必导致教师,马不停蹄的赶课。

2 论文式合作学习

论文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实践,并指导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汇报社会实践的结果。其特点为:一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灵活,不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二是,培养学生查阅科学文献,完成论文的能力。在此就论文式合作学习的步骤进行介绍。

2.1 选题

选题是论文式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这一部分的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选题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选的课题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能脱离课本;二是,要能引发学生的足够兴趣,并具有一定的难点,但是这些难点是可以工作小组之间的密切合作突破的,单独一个成员尝试探索能取得一部分的进展,但不能轻而易举解决该问题。根据在高等数学中的实际教学经验,我们选择“投资的效益和风险”作为题目。该题目与课本第三章第五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且包含如何进行组合投资的实际问题,能引起多大数学生的兴趣。

2.2 训练

布置题目后,需要对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文献,完成论文进行必要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如何利用学校学术资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科学文献;二是,一个合格的论文应该包括几个部分及各个部分的写作规范;三是,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工具软件。

2.3 分组

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集体的缩影。因此,在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该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性别等综合评价,然后搭配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由组员民主选举产生。根据我们在指导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经验,选定3人形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数学能力强、会应用计算机、写作好的学生组成。

2.4 课外辅导

在完成研究内容布置、训练和分组后,教师还应当在课外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这是因为对大一新生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以合作完成论文形式开展学习,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提示。

2.5 学习评价

学生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观察者、评估者应对完成论文给出评价。评价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合格。在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优秀率,杜绝论文抄袭现象,对未完成论文的学习小组,教师应了解其中的原因,但不给予任何的惩罚。

3 对论文式合作学习的思考

论文式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灵活,不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这有助于在有限的教学课时情况下,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技能。通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普遍表示欢迎。但是,如果想成功地通过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改进高等数学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为,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并不是完美的。如果想利用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有效地服务于高等数学的教学,应该在发挥其特点的同时思考、改善其中的一些问题。在这里,主要就3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也希望同行能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从而在教学中成功的运用论文式合作学习方法。

3.1 学习任务的类型

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学生小组活动。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思维水平毕竟还是有限的,这势必导致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无法独立的完成论文的写作任务。由此,数学概念和基础定理证明等较抽象的内容是不适宜作为论文的选题。我们建议学习任务应该遵循如下两点:一是,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是应用型、实践型的数学知识,比如,函数的极值问题;二是,学习任务要与社会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完成学习任务最大的推动力。目前,大学新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学了数学有什么用。如果学生能自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他们后续学习高等数学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3.2 合理的分组

对学生分组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一组为宜。在实践中,我们结合数学建模的经验,从学生的数学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写作能力3个方面出发,建议以3人为一组,开展论文式合作学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现在高等数学教学普遍是合班上课,一般情况下,一个普通教学班人数在100人上下,那么3人为一组的分发,势必导致组数较多,教师在课外辅导的压力增大,而增加每组人数也会存在少数学生出工不出力,吃大锅饭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开学初期就有必要迅速的对全班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计算机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较好的实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编排方式。我们建议在开学初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学生数学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了解是较合适的一种方式。

3.3 教师的作用

与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有重大变化的一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观念应当转变,教师不再是统包一切的权威,而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权威、顾问、同伴3种角色[1]。我们认为,无论是何种教学模式,教师的作用都是不可轻视的。在论文式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

(1)教师是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在合作学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多方面因素,以便实现合作学习目标例如,最适合学习材料的合作学习方式的选择等等[2]。

(2)教师是学生的顾问。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顾问工作,在课外辅导中,需要耐心给予相关数学知识的解释,传授科学文献的阅读的技巧和经验,及时了解每个小组论文完成的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3)教师是论文的评价者。由于学生是独立的完成有一定难度的论文工作,因此,教师在评价中不必对论文的质量作过高的要求,主要以学生是否完成论文为主要考核指标,一定要杜绝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总之,教师就是要保证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开展合作学习,通过论文式合作学习,运用课堂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考,解决实际的问题。

参考文献

高考数学论文篇3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惯例使用示范、例题讲解为主要的讲课方式,学生的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在课堂中体现不出活跃,看不到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长而久之,形成了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的要求下,在课教中要求学生体现自我、对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由发挥。

1.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所谓成功的教学,并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课程,而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求知的欲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积极启迪学生,从而使学生情趣盎然的参加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眼去,从而聚集他们的精神,加之提出形象化的问题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问题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注重趣味性,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情境,带入新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教材上的集合讲解,教材上给出集合A到结合B的对应,试着去判断哪一些对应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对于这类封闭式的问题,学生只是需要对照映射的概念进行相关的判断就行了。假若不改变问题:已知集合A={a1、a2、a3},集合B={b1、b2、b3},请试着建立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映射,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其实构建一个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只是需要满足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B中有唯一的元素可以对应就行。可以构建三种不同的方法:第一,在A中三个元素对应B中的同一个元素;第二,在A中的三个元素对应B中的两个元素;第三,在A中的三个元素对应B中的三个元素(这样一一的对应),这样构成的映射总共有27种。

1.2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1]。”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课本的内容与数学的阅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具备各方面的知识、数学相关的概念,从而更好的拓宽数学的空间思维,并获得数学模型,以至于充分的完成从现实的问题到数学建模问题的转换。因而,在教学高中数学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直接的套用相关现成的公式;对试题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检索已有的数学模型然后对试题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思考,并加以提炼。例如,ABC三块地,每块地上的草长得一样的快和密,A地有3.2公顷可以供11头牛吃上5周的时间;B地有11公顷可以供22头牛吃上10周的时间;C地有23公顷可以供多少头牛吃上9周的时间?解析:首先在题目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原有的草量,然后草地上的才每天在不同的生长,并且生长的速度也不明确,假若不能清楚的长得这两个参数,就很难解答出这道题。与此同时,仅仅是题干中的一句话“草长得一样的快和密”就暗示了两个参数的存在,从侧面考察出学生的读题的能力。若是将原有的草量,草的生长的速度和每头牛每周吃的猜的量运用相关的字母将其表示出来,并设成辅助的未知数,再根据起问题的意思列出完美的方程式。

2从实际的数学问题提升能力

高中数学的教学是根据每年一度的高考而进行的,在高考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积极的关注其高中生对于数学知识、技能和相关的思想方法的掌握度。并同时还要帮住高考生的思维形成比较开阔的视野和方向,鼓励学生去了解应用题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高考数学论文篇4

一、研究的方法和数据处理

文献计量研究方法是图书情报领域的传统研究技术,近来开始被引入到我国教育研究界,并且成为比较热门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定量的数据客观地反映不同时期的研究状况。一般来说,同专著和研究报告等学术文献相比,期刊发表的论文对学术领域的热点把握相对更为连续、敏锐和直接。[1]而博士论文和硕士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期刊文章进行补充,使下载的文献数据能够更加全面、丰富。因此,本文选取CNKI中期刊、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三个领域有关高考志愿的刊载文献关键词作为数据进行分析,这三个领域的文献资料包含了一定数量和范围的热点问题,至少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高考志愿研究领域的热点主线问题。

研究分析的工具CiteSpace软件是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信息可视化应用软件,其适用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成为近年来在全美信息分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信息可视化软件。[2]该软件的功能主要包括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词分析、机构合作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

二、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的知识图谱

本研究选取CNKI中关键词为高考志愿的论文作为研究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工具,旨在揭示我国高考志愿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下载资料时间从1981年开始,到2012年为止,将数据转化正确格式输入到CiteSpace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在软件分析的过程中,2000年之前的数据很少并且较为分散,对分析的整体结果影响不大。因此,在此忽略不计。本文的研究数据时间段为2000年至2012年止,最终通过软件分析得到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如图1所示。

图1中各个节点的大小代表其频次的多少,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就越高,同时图中也可以清晰地表现出关键词的中心性强度,关键词在网格中的连线越多,中心性越强,就说明该关键词越具影响力。根据图1和CiteSpace软件后台运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2000~2012年我国高考志愿领域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即热点关键词主要有:高考志愿、高考、招生宣传、对策、影响因素、平行志愿、大学生、填报志愿、Data Mining,以上是中心性较高的九个关键词(见表1)。

根据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考志愿领域的研究既有理论方面的研究,也有技术方面的研究。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主要有高考志愿领域的对策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填报志愿分析;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以data mining(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为主。无论是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是技术方面的研究,在我国高考志愿领域中的作用都是不可言喻的。

1. 高考志愿领域的理论研究。

(1)对策分析。高考志愿领域的对策分析主要分为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对策分析和高考志愿填报的对策分析。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源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有的高校或者专业出现录不满的现象,也有的专业出现招收的考生不去报到的现象。朱惠媛[3]总结出考生不报到的原因,根据形成的原因对高校提出可行性对策供高校参考。在高考志愿领域的高校生源问题对策分析中,多从高校的角度进行探析,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讨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为了争取到高质量的生源,高校对招生宣传工作高度重视,但是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各个高校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区。宣传工作的对策分析主要体现在宏观指导方面,杨凤勇[4]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地方高校在招生工作中出现了宣传内容求全、宣传媒体贪大、宣传时段集中、宣传队伍单薄、宣传投入失衡等诸多误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应该形成宣传机制、把握宣传重点、定位宣传对象、壮大宣传队伍、完善宣传方式的相关对策建议。张宏波[5]认为,高校招生宣传的对策分析重在精心策划和组织制订行之有效的招生宣传方案、加强招生宣传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友、家长的作用,提高宣传亲和力和可信度、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功能、宣传的对象要有针对性,确保招生宣传工作的成功率等方面。

同时有关高考志愿领域的对策分析,还包括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对策分析,这部分将在填报志愿分析板块进行分析。

(2)影响因素分析。在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研究人员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等调查研究方法对考生进行数据收集,最后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影响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家长建议、个人爱好、学校名气、学校地域环境、高考成绩、就业前景等,同时对于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研究也是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通过对考生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和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我国高校招生宣传应采取的途径,提出有效的对策分析。李令青、刘彦楼、李建伟[6]运用自编问卷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试,最终得出影响考生报考决策的因素主要有发展前景、兴趣特长、他人意见、录取把握。黄玮[7]运用问卷、访谈调查研究方法,对大一新生和高中教师进行访谈,得到了影响高考志愿决策的七大因素:未来发展、人际影响、大学实力、兴趣理想、高中影响、地缘家庭和高考情况。

同时,对于影响因素的分析还包括考生的学校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等,李倩[8]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选择大一到大三的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校归属感水平较高和学校归属感水平较低大学生的特点,归纳得出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水平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高考志愿、学校的知名度、生活环境这三方面因素在学校归属感形成的前期有一定的影响力,其中高考志愿的影响力最大。在此,充分证明了高考志愿在考生未来学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微观因素影响比重较大,而宏观影响因素比重相对较小,很少有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会考虑所填报的专业在未来会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多大的贡献。

(3)填报志愿分析。有关高考填报志愿方面的研究文献有很多,视角也非常广阔,主要有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的录取机制、高考志愿填报的原则、高考志愿影响因素分析、高考志愿填报对策分析等等。

学者们对于高考志愿填报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模式的分类、对比分析、模式的研究上。模式的分类普遍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时间的划分,可以分为考前志愿填报模式、考后估分填报模式和考后知分填报模式;另一种是按填报类型来划分,主要有顺序志愿填报模式、平行志愿填报模式和实时动态志愿填报模式;对比分析是对填报志愿的模式之间的比较,总结出各自的利弊,针对不同的填报模式提供最优的填报技巧。同时,值得一提的是高考志愿填报模式中平行志愿的研究,自从2008年我国全面推行平行志愿之后的几年中,有关平行志愿的研究纷至沓来,成为高考志愿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

有关填报志愿原则的文献讲解非常细致,既包括宏观的指导建议,又包括具体的填报技巧。潘黎[9]从宏观的角度提出志愿的填报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学校应拉开档次、保持梯度;精挑专业、辩证对待;慎重对待服从志愿;审时度势,吃透章程;在具体填报技巧方面,多数学者把信息收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其它的填报注意事项还包括认真填报第一志愿,要注意“冲-稳-保-垫”的原则,要了解高校往年的分数线、各专业的分数线、专业和地域的热门和冷门、做好各档次志愿之间的关系、注意保持志愿之间的梯度、慎重对待服从志愿、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建议等。

填报志愿的对策分析,针对高考志愿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其研究分类多样,视角丰富。牛庆玮[10]研究学生高考志愿选择的影响研究,为高校提出提高生源质量的对策,属于对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对策分析;李德铭[11]针对志愿填报的招生政策和录取规则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赵小明、王晓峰[12]以平行志愿的投档模式为基础,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志愿填报分析方法及策略,作志愿填报参考之用。综上所述,志愿填报的对策分析以具体分析为主,事事巨细,研究角度多样化。

2. 高考志愿领域的技术研究。Data mining,中文意思为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技术在高考志愿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考生的高考志愿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数据库,在庞大的数据库中发现潜在的联系,找出规律,最终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供广大考生参考,在未来的考生志愿填报过程中提供决策性帮助。

在高考志愿研究领域中,学者们多数采用的数据挖掘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方法、数据仓库技术、关联规则、ID3算法、商务智能技术、Spss技术。其数据挖掘方法种类繁多,研究手段多样。殷员分[13]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建立招考数据仓库,利用OLAP技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对考生志愿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考生志愿数据进行挖掘,得到一些可资借鉴的结果;罗志磊[14]在其硕士论文中灵活运用决策树方法,根据高考志愿数据的特点,在对其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对高考志愿数据进行知识挖掘,获取其中规律性的潜在信息,构建高考志愿录取预测模型,提供给考生进一步的决策建议;赵文波、傅志刚,[15]在对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中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高考考生填报大学志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所得数据通过微机处理,定量地给出了各种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张丹丹[16]在其硕士学位论文中首先对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和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改进,其次对高考志愿领域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数据库,最后建立一个考生志愿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有效的关联规则和分类规则,期望能为今后高考考生的志愿填报提供决策支持。

综上所述,学者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的相关数据,发现内在规律,为考生提供决策性帮助,促使我国高考志愿领域的发展更加成熟、完善。

3. 研究结论。本研究运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高考志愿领域的数据分析,探测出我国高考志愿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有理论分析和技术分析两个方面。理论分析主要有对策分析、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填报志愿分析;技术分析以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为主。

在整体文献中高考志愿领域的理论分析相对较多。其中对策分析主要集中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对策分析和考生志愿填报的对策建议两个方面。高校招生宣传的对策分析:一方面是针对考生不报到的原因进行探究,为高校提供对策分析;另一方面是针对高校宣传工作的误区进行探究,总结出高校在宣传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对此提出可行性建议供高校参考;志愿填报的对策分析:以具体分析为主,事事巨细,研究角度多样化;高考志愿领域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比较广泛,有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分析、考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考生职业认同、考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等等,其中占整体比例最多的为高考志愿填报的影响因素分析;有关高考填报志愿方面的研究文献也有很多,视角非常广阔,主要有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分析、高考志愿填报的录取机制、高考志愿填报的原则、高考志愿影响因素分析、高考志愿填报对策分析。

在高考志愿领域的技术分析中,通过文献分析可以发现,文献大多出自于硕士学位论文库,多数是高考志愿填报建立系统模型的研究,学者运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数据库,应用数据库深入研究高考志愿领域的相关数据,挖掘这些庞大数据背后的关联知识和内在规律,提供相关对策分析,期望在未来考生的志愿填报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决策性帮助,为我国高考志愿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促进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黎,王素.近十年来中国教育研究热点主线的计量研究—基于八种CSSCI教育学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6): 20-24.

[2]潘黎,王素.近十年来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主题—基于八种教育学期2000-2009年刊载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量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47-53.

[3]朱惠媛.高校录取新生不报到的原因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8,3:90-92.

[4]杨凤勇,郭素珍,张波.地方高校招生宣传对策初探[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9(5):111-115.

[5]张宏波.关于高校招生宣传媒介应用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3):93-96.

[6]李令青,刘彦楼,李建伟.高考专业填报决策的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8):883-884.

[7]黄玮.高考志愿决策结构模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8]李倩.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9]潘黎.高考志愿填报综述[J].中学课堂资源,2007(4):30-35.

[10]牛庆玮.影响高考志愿的因素分析与提高生源质量的对策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105-107.

[11]李德铭.高考志愿填报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教育,2007(5):7-8.

[12]赵小明、王晓峰.平行志愿填报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4):478-480.

[13]殷员分.高考考生志愿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14]罗志磊.决策树方法在高考志愿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高考数学论文篇5

关键词:高等数学;考核;教学

一、现阶段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存在的问题

(1)考核设计不合理

作为军校,有很完善的管理制度,学员不可能随意缺勤,因此,考勤占形成性考核的20%显然是不合适的。

(2)考核内容较呆板,不能体现学员能力的培养

平时作业一般而言是教员课后布置的作业,是对课堂主要知识点的再巩固,没有什么创新;平时学习表现是教员主观的判断,也没有体现学员能力方面的挖掘,形成性考核的构成还缺乏创新性。

(3)考核实施不够规范

形成性考核是要对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评价能否做到恰如其分、公正真实,则完全取决于教员对学员的自主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监控的程度,而在这个环节上,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不够严格、不够规范。

二、士官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构想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需要与课程的教学目标一致,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员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帮助学员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员提出问题、创新能力、发展智力,因此,高等数学形成性考核的内容应该体现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方面。

(一)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内容结构

形成性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作业、阶段性测验。

1.作业

课后作业是学员理解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教员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当然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形式不应拘于每次课后习题,可以尝试新的作业形式。

2.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

大多数学员认为学习高等数学课程,就是学会解题、计算,而对内容前后之间的联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知之甚少,而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是高等数学的精髓,因此作业的布置增加开放题和讨论题有助于学员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头报告式考核

口头报告式考核指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能启发学员思考的问题,给学员几天时间去查资料、总结,然后在课堂上请有准备的学员“口头”陈述自己的想法。

4.撰写数学小论文方式考核

士官学校每年都举行“科技四小”活动,其中有一项是请学员撰写小论文,教员从中选择部分优秀论文编撰成“科技四小论文集”,由于学员平时对写论文没有经验,教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如何撰写小论文,选题可以是数学方法的归纳,也可以使学习高等数学的心得体会。

5.阶段性测试

常规的学期末考核方式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将几个月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考核,以判断学习质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的缺点,比如考核容量小,范围窄,很难把一个学期的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全面考核,而阶段性测试可以在每一章结束后进行测试,这样可以学习一章消化一章,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二)高等数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分布比例

士官学员高等数学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作业和阶段性测试,这两部分各占形成性考核的50%。

改变传统考试方法非一日之功,需要管理部门的重视、教员的投入和学员的支持,更有赖于学校相关部分在不同层面上制定相配套的倾斜和激励制度,它应该成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相信,只要大家秉着“一切为了学员成才成功,一切为了强国强军战略”的坚定信念,科学构建士官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照课程性质灵活运用考试方法,定能激发学员求知欲望。

参考文献:

[1]许秀珍.关于考试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6).

[2]沈陆娟.高等数学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研究--“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视角[J].教育教学论坛,2015(6).

高考数学论文篇6

   关键词:高职数学 考试模式 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现状与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分占.%,~分占.%,~分占.%,~分占.%,分以下占.%。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考试评分%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分,合格率提高了.%。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 learning to know ),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学会合作( learning to live toget

  

her ),学会生存( learning to be )”。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课堂教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高考数学论文篇7

考试科目

北京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高考数学论文篇8

考试科目

福建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考试形式

统招专升本:各省份的考试形式不一,分为统考和校考两种。

统考

考试科目:考试科目分文、理科,具体为:录取类别由专科阶段所学专业决定。

艺术、体育专业经省教育考试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组织专业加试,并在报名工作开始前完成。专业加试合格考生才能填报相应院校、专业志愿。

考试科类 考试科目 录取类别 文科大学语文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文史类法学类教育类艺术类理科高等数学

大学英语

计算机文化基础理工类经管类农学类医学类校考

基础课和专业课,基础课为省统考,专业课为本科院校出题。

附件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4.综合二(经济法、基础会计)

旅游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4.综合二(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与开发)

法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法理学、宪法);4.综合二(民法、刑法、经济法)

生物科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无机化学、遗传学);4.综合二(动物学、植物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自控理论);4.综合二(电路、电子技术[数字、模拟电路])

电子信息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信息理论与编码);4.综合二(数字信号、自控原理)

服装设计与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服装设计、服装材料);4.综合二(服装史、美学)

工程管理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管理学、会计学);4.综合二(建筑材料、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有机化学、无机化学);4.综合二(分析化学、化工原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工程力学);4.综合二(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

交通运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理论力学);4.综合二(汽车理论、汽车构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高等数学;2. 英语;3.综合一(操作系统原理、微机原理与接*术);4.综合二(数据结构、C语言)

土木工程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混凝土结构);4.综合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口腔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4.综合二(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

临床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物化学、病理解剖);4.综合二(内科学、外科学)

护理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护理学基础);4.综合二(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麻醉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人体解剖学、麻醉解剖学);4.综合二(外科学、临床麻醉学、重症监测)

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药物化学、微生物学);4.综合二(有机化学、药物分析)

医学检验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4.综合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

医学影像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生理学、影像电子学基础);4.综合二(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设备学)

针灸推拿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针灸临床学)

中药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中药鉴定学、药理学);4.综合二(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

中医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学、);4.综合二(诊断学基础、中医内科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