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模块化设计论文8篇

时间:2023-03-20 16:17:11

模块化设计论文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1

对于高职英语课程而言,在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模块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与内容开展,但在模块形式方面可以体现多元性特征(将包括课堂讲授、练习、实习、研讨等多种方式融合在其中),以达到覆盖高职英语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模块化课程设计方式下所划分的各个子模块具有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教学单位以及评价单位。但与此同时,各个子模块又在横向空间上与其他子模块发生联系,并最终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更大目标的模块化课程。

二、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是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的集中表现。要使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对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掌握“有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同时具备“实用”的职业英语知识,就需要在对高职英语进行模块化设计的过程当中,将整个英语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职业模块。

(一)基础模块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根据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标准来看: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衡量标准,达到A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600个以上;而要达到B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000个以上。然而实践研究证实: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还远远达不到此标准。同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双证书”,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计方面,相关课程内容的安排需要严格遵循“够用”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与用的结合。这也正是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中,引入基础模块的重要意义所在。具体来说,基础模块所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阶段。因此,此模块中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选取学习难度较小、学习趣味性比较高的教材内容作为集中讲解的内容。基础模块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掌握,同时兼顾一部分日常性的词汇语法使用技巧。同时,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英语技能考试的方式巩固英语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二)技能模块

技能模块即专业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学生所属专业的不同,在教材内容,以及要求学生所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方面做出不同的规定与要求。例如,机械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是与机械技能相关的英语词汇与知识,物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则是与物流技能相关的英语词汇与知识。在技能模块的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相关专业,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尽量通过情境引入的相关模式,介绍与专业相关的术语、词汇,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英语应用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在技能模块当中,所强调的是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属专业的充分融合,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调动并逐步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技能模块需要建立在各专业实践工作情境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真实性的专业情境当中,应用英语语言完成相应的任务,突出“有用”这一基本原则。因此在展开与技能模块相关的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任务教学法的方式,以工作过程为第一视角,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获取以及实践应用是完全建立在真实性专业环境基础之上的,学生能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实践应用的重点所在,从而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也有着极为突出的意义与价值。

(三)职业模块

职业模块英语是行业英语的一类,但其具有极为突出的专业性特征。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比较常见的职业英语模块包括: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等。可以说,这一模块是为职场中人,或者是即将进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所准备的。若能够掌握职业模块所涵盖的相关英语内容,就可以说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进入职场后应用英语的基本能力。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日常英语相关内容来比较的话,职业模块中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交流能力,以及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举例来说,将旅游专业的学生放在真实性的旅游工作岗位当中,学生需要具备应用英语向游客讲解风景名胜,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回答游客相关问题的语言应用能力。目前,评估职业英语掌握能力的考试比较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普考试、托业考试、博思考试等。对高职英语教育教学体系而言,职业模块可以说是其核心的模块。所以说,英语教师在进行职业模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强调英语语言的实用性。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经验,建议在对职业模块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关注以下几点:应聘与求职、职场沟通技巧、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职业发展等。通过对上述各个方面的关注,将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能力与就业需求充分结合起来。同时,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在职业模块教学过程中,需要体现的是语言应用与语言学习的充分融合,老师通过对训练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可包括个人演讲与面试,双人谈判、多人参观与接待等),使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落实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的条件分析

结合各大高校在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落实方面的实践经验来看,为了确保高职英语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质量,需要在教学设备、教学管理措施、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做出一系列的改进,在满足了一定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再来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而言,在开展模块化的教学方案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教学设备

在落实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将技能训练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当中的主导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就要求高职院校以足够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结合学生选课需求来看,此环节中所涉及到的教学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实训场地等。与此同时,还需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借助校园网的优势,加强网络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实现对既有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二)加强教学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度与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内容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改进的核心在于:加大对于班级教学管理制度的改进工作。在这样一种转变作用之下,要求对学生的管理更加注重个性,而非共性。还可以通过直接面对学生每个个体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分级教学的方式,把同一水平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集中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授课的效率。与此同时,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来说,为了能够达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合理提升,就需要高职院校实现对相关硬件设施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计算机室以及实训场地)的统筹安排,延长开放时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教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不断根据实际的需求,师资水平。可以采取让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培训,或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进行定期评估,让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教师进行定期交流等各种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观念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教师还需要苦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形成自身的教学特长。为了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良好地与英语模块化教学模式相适应,还需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的激发与提升,重视对教师教学效益的强化,以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

四、结语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2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专业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能够适应较复杂的工程技术环境,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产品开发及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原培养方案中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课、专业选修课的设置模式,由于课程体系按“学科导向”设置,各门课程都比较强调自身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情况.部分课程之间相互孤立脱节,课程之间的分工与接口不甚明确.部分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分离,部分课程内容多有重复,有的课程则以微细差异而独立设课,课程设置的合理化、系统化、一体化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大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仍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内容经典却又抽象、单调,难以及时吸收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突出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实验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即以传授知识为本位,而不是以培养能力为根本.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科书,脱不开原有课程设置的束缚,教学过程仍沿用较传统的灌输式“教”与“学”模式.各门课程均没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具体的过程和考核要求.存在的重理论轻实际、缺乏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引入、教与学纸上谈兵等教学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常常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参与动手的时间少,感性认识较差,学习效果难以得到保证,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受到影响.这样造成一些企业报怨毕业生没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做;而学生则抱怨在学校没有机会动手、没有机会到企业实践.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降低了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学习提高的后劲,严重制约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2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理论、方法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合肥学院利用本专业与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的优势,学习借鉴德国成功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理念,在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从原有的“学科导向”转变为“专业导向”,构件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改“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综合素质.德国高等教学中“模块”(Module)是围绕特定能力培养而进行的相关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一个模块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模块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不过分强调学科的知识性和内在逻辑性.每个模块都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学量、授课时数、授课形式及自学时间等.为了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主要有讲座课、研讨课、练习课、实验训练课、项目教学课、学生自学、等等.为了实现专业能力应多使用讲座课,而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自我能力则多采用研讨课、练习课、项目教学课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其中项目教学课就是用实践项目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间巩固新学的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培养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2.1本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确立

通过走访、问卷、调研等形式在机械行业领域中广泛深入地调研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岗位群以及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等.合肥学院机制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突出强调以胜任所需求的职业岗位为目的.通过调研明确了企业对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而确定机制专业学生的六大专业能力,进而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本专业的能力及其要素如图1所示.

2.2模块及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抽象的专业能力进行梳理细化,优化分解成能力要素,确定能力要素对应的支撑知识点,由相关联的知识点的有机组合即形成了“模块”,通过若干个相关模块的有机搭配,把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课程体系,转变成以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根据机制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通过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整体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将一个专业内相关的教学活动组合成不同的模块,并使每个模块对应明确的能力培养目标,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就应该能够获得相关方面的能力.通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相互支撑,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整合传统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教学内容的非重复性.通过将课堂教学、企业学习、研讨、项目、实验、练习、第二课堂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引入模块化教学环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应用“合并-删减-增加”等手段,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下面是部分模块教学内容整合情况.

(1)将原分别课设的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绘图,UG三维软件基础三门课程内容整合,删除了原有教学内容中部分抽象的、很少用的画法几何理论分析成机械产品表达模块,打破原有各门课程的界限,从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和空间构思、培养识图绘图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手工方法及二维、三维CAD/CAM等软件进行机械产品表达和构形设计表达方面的能力.

(2)将原有“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两门课程,整合为“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教学内容更趋合理紧凑.该模块与前期所进行的“工程训练”模块实践教学紧密配合,力求使学生在获得初步的金属工艺学基本图2机制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示意图技能的前提下,较好掌握有关材料、热加工等制造工艺的基础知识.

(3)把切削原理与刀具的内容与数控技术中数控编程并入机械制造技术I模块,而把数控机床的电控内容并入机械制造装备及其控制模块内容.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机械制造I、机械制造II模块以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编制工艺规程所需要的知识,包括数控加工知识.从而大大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

(4)把机床设计、数控技术部分内容,机电传动控制部分内容整合成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及其控制模块,主要针对学生具有设计、维护、改造机械制造装备能力而设置的,主要涉及机械制造装备的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及其主进给运动设计,它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等内容.通过上述模块知识的重组,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了本模块所达到专业和能力,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融合.

3模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按照模块化的教育理论,为实现不同的能力,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来实现模块所要求的能力.

(1)项目驱动方法的教学实践.机械制造技术模块中的工艺规程编制这一章大部分内容涉及的是如何编制的规则,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理解,只能死记硬背通过考试,无助于提高工程能力.因此,我们以项目设计方法来完成教学,就是把学生置身于工作现场中,以一个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为项目,通过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该项目,通过教学实践,该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学生能真正理解编制规则,以提高编制工艺规程能力.

(2)现场教学方法的教学实践.本专业很多模块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学生大都是高中直接进入大学,缺乏现场实践经验.比如滚齿机教学中,学生连滚齿机都未见过,教学效果较差.在夹具教学中,对限制自由度、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直是教学难点,学生无法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因此,我们可通过现场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在滚齿机教学中,首先带学生到现场了解滚齿机的组成及所需的运动,然后到教室分析其传动链组成及其调整原理,课后完成某个齿轮挂轮的计算,最后学生分组到现场对滚齿机挂轮进行调整来完成本模块的实践教学.在夹具的设计教学中,对夹具的组成、定位原理进行讲解,然后把学生分组对某个夹具进行测绘、组装,并画成相应的装配图.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这样做法的好处是学生不仅了解夹具的组成,而且对定位原理有着比较直观的了解,现场教学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使学生的工程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

(3)毕业设计结合实习基地产品进行真刀真枪完成.过去毕业设计大多偏重于理论,满足于公式推导,计算机模拟,学生不知道自己设计产品,能否满足于生产工程需要,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而且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现在,学生在教师、现场工程师共同指导下,围绕工厂的产品进行研发设计,以及该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设计.学生不仅从理论上考虑设计问题,还要考虑成本、效率、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为自己成为优秀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语

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以能力为导向,通过优化和整合了教学内容,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化.真正实现了做到了“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这一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做法是:在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的同时,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角色转型,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工程能力,通过探索了项目驱动方法,现场教学,毕业设计真题真做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找东西要学的转变.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增强了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和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通过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3

1.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家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与整个家具行业相比,学校家具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模块化应用于学生公寓的研究工作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如今市场家具模块化的发展,学生公寓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是很必要的,模块化设计是通过设计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块,达到组合多样化的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学生公寓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对家具模块化进行分析,在美学设计的角度上,对学生公寓家具进行模块的建立、模块的选择、模块的组合,充分体现出模块化的实施过程。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划分来提高学生公寓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为学生提供功能丰富、使用安全、设计美观、灵活多变、相对独立的家具,以符合现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满足学习生活的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研究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公寓组合家具进行模块化设计,结合学生公寓布局相关规则,研究实用、合理、高效的公寓空间布局方法,利用量化的算法合理地评价量化学生公寓布局,从而改善布局的效率以及优化布局的格局,使学生公寓组合家具模块化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模块化设计可以创造多种不同形态的产品,而且是降低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对学生公寓设计进行探讨,一方面有利于标准化的设计和规范的管理,另外一方面能充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可提高学校家具行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模块化设计系统在家具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适合时展要求和生产的实际需要,对于促进现代工业进步与模块化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

3.国内外研究的情况

20世纪初期,德意志制造联盟的HermanMuthesius开始倡导标准化。后来包豪斯校长WalterGropius进一步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性,并联合部分设计师进行标准化设计以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二战以后,重建欧洲使得家具业十分需要生产效率高、标准化、系列化、便于装配且具有良好结合性能的家具。在这种情况下,32mm系统应运而生,产生了“部件即产品”的全新概念。它是以单元组合设计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包装、运输、现场装配来完成板式家具产品。70年代,32mm系统的逐步成熟,生产设备、五金件及原材料生产实现了模数化、系统化,拆卸设计模式在板式家具生产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而在我们中国,在传统家具设计中就已经体现出模块化设计的概念,主要是体现在几案类家具中。从宋朝黄伯思设计的“燕几”,到明代戈汕设计的“蝶几”,到后来的组合式家具“匡几”和“套几”,无不将模块化设计的意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朝由黄伯思设计的“燕几”(如图1所示),以七张几桌为单元,可以拼合成25件76种格局的组合桌。这七个单位三种规格是:长7尺,宽1.75尺的长桌两张;长5.25尺,宽1.75尺的中型长桌两张;长3.5尺,宽1.75尺的小长桌三张。可见,它们的宽度相同,而长度则分别是宽度的4、3、2倍。

明代戈汕设计的“蝶几”(如图2所示)是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组合而成,计六种十三只小几。能组成瓶、山、鼎、亭和蝴蝶等方类、直类、曲类、空类和杂类等130多种形式,变幻无穷。

“匡几”(如图3所示)以委婉胜,拆卸后的小部位可整理成箱,组装后可成架、成柜。变化组合更见精妙之处。

“套几”(如图4所示)是清代制作得十分有特色的家具。套几使用方便,一般为四件套,同样式样的几逐个减小可分可合,使用灵活,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套用还是拉出分别使用,故名套几。这种套几的组合方式在现代模块家具中仍有运用。

从20世纪后期开始,我国对于家具模块化的重要研究、重要的学术理论为家具模块化设计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杨文嘉教授在1992年和2002年在《家具》杂志上连载了文章《32mm系统家具的应用》以及《崭新的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为我国家具模块化设计开了先河,行业开始关注系统家具的设计,并为中国家具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和家具模块化设计奠定了基础。胡剑虹博士2002年的博士论文《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家具设计与制造――住宅家具系统设计》重点讨论了家具模块化设计当中标准板的设计方法以及家具的接口设计,为我国家具模块化设计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随后,林海博士2003年的博士论文《面向大规模定制的家具设计与制造――论家具的模块化设计》中明确研究了大规模定制下的家具模块化设计的系统框架与设计的方法、步骤,提出家具产品通用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思想。

近几年,与家具产业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在板式家具的模块化的设计上,最突出和集中的是应用在厨房空间的橱柜模块化设计。此外,重点大多都是以宏观的角度,分析家具模块化的等相关理论,对于家具模块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具有代表作用学术研究如东北林业大学杨玲的硕士论文《模块组合家具的设计研究》,南京林业大学李雪莲的硕士论文《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与设计实务》,南京林业大学柳献忠博士的博士论文《现代美式家具结构模块化及其应用研究》等,都在家具的模块化概念上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如重点研究拆装、组装等家具形式,拓展了模块组合家具的范围,借鉴其优点和长处,丰富和发展模块组合家具的设计和生产;研究了如何令不同结构的产品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模块统一的方法,实现了较高的模块化通用程度,并对其他品种的家具模块化设计提供了研究方法;应用模块化原理和方法对结构模块化进行了应用研究,对现代美式各种常见家具结构特点进行系统的模块分解和详细设计等等。还有合肥工业大学钟华的硕士论文《基于模块化的柜类家具的绿色设计应用研究》以家具为研究对象,立足绿色设计理念,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探索柜类家具的设计原则,达到保持产品个性,提升产品绿色性能的目的。并对柜类家具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建立了绿色模块化系统,从良好的可拆卸性能和绿色材料选用体现家具的绿色性能。以上的研究内容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4.结语

迄今为止,在国内对于学生公寓设计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空间布局以及室内设计上,对学生公寓家具进行模块化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关于学生公寓组合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研究具有意义非常的价值,拟通过相关对应的研究,为学生公寓家具模块化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景初,方海,彭亮. 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 杨文嘉. 崭新的制造模式:大规模定制[J]. 家具,2002(1).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52;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77-02

1、网站数据库整体设计

1.1 网站需求分析

为了网站更方便管理与使用,需要满足三方面的需求:管理员、普通用户与游客。

管理员:相当于网站的root用户,拥有最大的权限和功能,是网站的维护者与管理者.。

普通用户: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通过注册即可以享受网站提供的所有服务,拥有按关键字搜索新闻、相关论文,发表和查看留言以及修改个人信息和网站投票的权限。

游客:网站的潜在用户,无需注册就可以搜索新闻和论文,但没有下载和留言的权限。

1.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根据不同权限用户的需求分析,本网站逻辑结构主要由角色表、用户表、新闻表、公告表、留言表、论文表等组成。数据库中各个数据表的关系见图1。

1.3 访问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本网站对于数据库访问、连接的设计与实现,由类SQLHelper完成。在SQLHelper类中,将数据库的链接作为整个网站工程的全局变量,将其存放于web.config这个配置文件中,连接代码编写于配置节/中。

2、论文数字图书馆网站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本论文所设计的数字化图书馆网站分为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检索模块、用户信息中心模块、新闻与公告模块、论文模块和网站前台模块。

2.1 用户注册模块

本网站所涉及的用户有两种权限,体现在数据库中的User表中的RoleID字段,字段为1代表用户具有管理员权限。字段为2代表用户具有普通用户权限。

网站的注册模块由页面Register.aspx来实现。需要填写新注册用户的各项基本信息。限定必填项的信息不能为空,此外,用户电子邮件、电话等的格式必须符合要求。

用户填好信息单击确定进入信息确认页面CommitRegister.aspx。此页面包含两部分功能,第一部分是确认之前所填写的注册信息是否有误,,第二部分是用户照片上传功能,用户可以不选择上传头像或是上传任意自己喜欢的图片作为自己的头像。增加用户头像的上传功能可以使数字化网站更加生动活泼,增强用户与网站的互动性。

2.2 用户管理模块

用户管理模块只有管理员才有权限显示,管理员可以表格形式显示所有用户名单及信息,可以添加新用户及赋予管理员权限,可以修改其他用户的基本信息,也可以手动删除用户,还可以单独显示某个用户的完整信息。用户管理页面是通过UserManage.aspx页面来实现的。

2.3 检索模块

本网站的检索模块包括论文和新闻的检索查询,采用关键字查询方式检索。

检索功能由Searchthesis.aspx页面和Search.aspx页面实现完成,运用GridView控件与数据库的论文表和新闻表进行绑定来显示用户所检索的结果。检索的关键字填写在TextBox控件中。

当用户或游客打开网站时,可以在搜索功能区键入想要查找的关键字,点击搜索按钮,即可从底层SQL server数据库中查询到所有满足此搜索关键词的论文或新闻。

2.4 用户信息中心模块

模块位于网站的左侧,需要用户登陆才能显示,为用户提供修改与查看个人信息,重设密码等功能。

EditUserPwd.aspx页面可以实现用户修改密码的功能,在页面中包括四个TextBox控件,用户需要按照顺序在控件中分别键入用户名称、旧密码、新密码、确认密码。一旦EditUserPwd.aspx页面打开,即调用预先编好的函数Page_Load(object sender,EventArgs e),函数通过初始化即可在第一个TextBox控件中显示用户名称,无需用户手动填写。

2.5 新闻与公告模块

新闻模块的功能包括:新闻的显示、添加、修改、删除、查看。由NewsManage.aspx页面实现,为管理员权限功能。

公告模块的设计与新闻模块类似,但功能更为简单,管理员可以通过此模块添加和修改网站首页公告栏的标题与内容,由Notice.aspx页面来实现。

此外,管理员还可以对用户留言进行管理,由leaveword Manage.aspx页面来实现。

用户的留言功能由leaveword.aspx页面实现完成,用户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或论文留言,管理员可以查看这些留言以便于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

2.6 论文模块

论文模块功能与新闻模块一致,不同的是,增加了论文上传功能。

论文的上传功能由页面AddThesis.aspx来实现,在此页面中包括三个TextBox控件,他们的作用是用来添加新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及摘要,以供普通用户查询。此外,在三个TextBox控件下方设置一个FileUpload控件,他的作用是管理员可以从本地计算机上选择论文并上传。

在所有操作完成后,管理员即可单击下方的确定按钮,将论文标题、关键词及摘要上传。上传后的论文不以该论文名称来命名存储,而是以添加进数据库论文表中的ThesisID来命名,避免所上传的新论文与原有论文的名称重复,并自动将论文格式转化为word格式。

2.7 网站前台模块

网站前台模块是网站的主体模块,也是服务模块,是普通用户和游客的操作模块。主要包括热点新闻区、操作区、公告区和用户区四个部分。主要在主页面main.aspx实现完成。

2.7.1 热点新闻区

热点新闻区位于主页面左下方,由NewsUC.ascx控件来完成与实现。

该分支模块的主要功能是以循环滚动的形式显示网站最新的10条新闻。显示新闻由DataList控件实现,绑定的是新闻表中的标题。新闻的循环滚动功能由客户端代码来实现。

2.7.2 操作区

操作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按照标题搜索相关新闻,按照关键词搜索所需论文,游客还可以通过注册成为新用户;管理员与普通用户可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网站,拥有属于自己的权限。此操作区由用户控件OperationUC.ascx来设计与实现。

操作功能区实现方法如下:第一步判断是否有用户登录,即判断Session[“UserID”]的值是否是一个空值。假如Session[“UserID”]的值不为空,则表示已有用户登陆。第二步,根据登陆用户的角色加载与之角色相对应的操作功能区。具体来讲,若Session[“UserID”]=1,则对应加载管理员的操作功能区,如果Session[“UserID”]=2,则对应加载普通用户的操作功能区。

2.7.3 公告区

公告区由对应控件NotifyUC.ascx来设计实现。

主页面初始化时,用户控件NotifyUC.ascx通过初始化函数来显示公告栏的信息,调用BindNotifyData()来从底层数据库的公告表中获取公告标题和内容,运用SqlDataReader对象dr来保存获取结果。使用时,通过读取对象dr中的公告标题和内容显示在公告栏中。

2.7.4 用户区

用户区包括普通用户区与管理员用户区。

普通用户区主要包括:查看个人信息,修改登录密码和参与网站投票几种功能。

管理员用户区除了普通用户的功能以外,还增加了新闻管理、投票管理、用户管理和论文管理等功能。

3、结语

本文基于数字化图书馆的设计要求,以及管理员、普通用户和游客三方面的需求,最终完成了预计的功能和模块设计。实现了最新图书馆新闻、下载论文阅读软件、查找与下载论文、投票、留言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5

本文主要就模块化设计的步骤及机械模块化设计的作用加以分析,然后对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具体应用详细探究,以期对机械设计的进一步优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模块化;机械设计;生产效率

引言

近些年,机械产业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深水期。通过对机械设计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对优化机械设计的方式和简化其程序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从理论上加强机械设计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分析,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模块化设计的步骤及机械模块化设计的作用分析

1.1模块化设计的步骤分析

模块化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科学化的步骤进行实施。首先,要在系列模块的设计方面加强重视。这一设计中,要应用计算机技术,从而有效实现对市场的调查分析。要充分明确化用户需求,结合功能需求设计参数,以科学化设计产品功能[1]。这些基础工作实施后,实施模块化切分,科学设计模块结构,从而形成资料库,以有效构成模块化整体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机械设计的整体质量。模块化设计步骤中,单产品模块化设计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这一设计是在系列模块设计基础上实现的。单产品模块设计要结合实际需求对参数加以明确化,并在模块的选择方面加强重视。此外,模块的组装分析计算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在这些工作得到完善后,就能有效提高保障模块的性能。

1.2机械模块化设计的作用发挥

机械模块化的设计具有积极作用。相关设计人员在对市场产品功能的调查分析下,结合这些信息进行设计,在模块间的组合作用下形成特定产品[2]。模块化的体系方面能够进行变更,也能对模块设计理念进行有效优化。机械设计中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应用能有效减少设计周期,并保障生产产品的性能,有效提高模块化设计中的设备运用效率,实现知识管理及集成设计的目标。机械设计模块化设计为维修提供了方便。维修任务不用大规模、大面积实施,只要在具体的部位上就可实施。机械模块化设计中,模块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所以能方便进行拆卸等。在模块化的设计中,对包装设计的简化作用也比较突出。模块化技术引入后,大大提高了对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提供了技术支持[3]。模块化设计能有效降低成本,大大简化了包装流程,且有效控制了成本支出。

2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2.1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分析

机械设计过程中,应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要注重科学化选择。所谓的模块化设计,就是把产品要素进行综合从而形成模块,然后通过模块的组成最终形成产品。在具体的设计中,会有诸多功能模块。选择组合模块,就能形成多样化的产品,以满足实际的不同需求。模块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模块划分,需要在功能上进行分解,从而有效降低模块间的耦合性,保障模块功能的独立性等。

2.2模块化设计的新技术结合

充分发挥模块化设计的作用,需要注重和当前的一些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利于模块化设计的价值体现。把同类软件功能进行综合,就可形成相应模块,发挥比单技术更强大的作用。比如,将模块化设计和柔性制造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当前,对油柔性制造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技术应用的灵活多变特征比较突出,能够有效解决机械设计中机床的个性化问题[4]。另外,将模块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下,通过计算能有效实现稳定性、条理性的设计,从而可提高机械设计的整体效率水平打下基础。

2.3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具体应用

机械设计过程中对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要注重和实际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法的运用,对提高生产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机械设计前,要注重生产工艺需求,然后划分模块,以及科学规划实际的步骤和操作方法,从而保障模块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精确把握模块化设计后,有效提高了性能。模块的设计规划中,要妥善完成模块的检修更换工作,从而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且不能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模块化设计,要充分注重模块的合理划分工作。对于数控立式车床的设计,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结合实际生产工艺要求进行规划。在模块化设计方法应用中,要实施合理的构造分析,在保障生产环节的结构有效划分后,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模块的划分中,在生产工艺要求、功能方面要明确化,科学调度以提高设计生产效率,从而保证模块功能的完善。机械设计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要加强重视数控机床的划分和功能分解。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应用,在功能及结构层面实施有效分析,以满足实际需要。科学划分,对模块设计的效果具有直接性影响。例如,在对数控机床的模块划分方面,能将其分成传动模块、执行模块和支撑模块、监测模块和辅助模块。这些模块的作用发挥是不同的[5]。对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和数控机床的功能分解也要加强重视。模块划分数控机床后,要确定模块功能。模块的功能是不同的,有的是单功能,有的是多功能。例如,工件监测模块主要是对工件实施的监测,是单功能模块。对于多功能模块如工作台模块,不只具有定位功能,还有工件的旋转功能方。只要能够对设计模块的功能加以明确化,对模块进行合理组合,这样就能对机械设计进行优化。机械设计中的模块化方法应用,在模块的组装环节是在功能明确后实施的。对模块的合理化配置,能充分发挥模块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整体车床的工作效率。这一应用环节组装后,就完成了设计工作。通过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机械设计的整体水平,从而充分发挥其功能。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要充分注重新技术的支持,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应用下,促进优化机械设计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亚辉,徐燕申,钟伟弘,牛兴华.统一产品信息建模技术研究及在CAD/CAPP集成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4,(12).

[2]侯亮,唐任仲.产品模块化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15,(1).

[3]徐燕申,陈永亮,牛文铁,黄艳群.基于创新的机械产品快速响应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2).

[4]侯亮,张连洪,李森.液压机广义模块化设计原理及其应用[J].机械设计,2014,(7).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模块化教学; 实践教学

教育部在2000年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可见,高职教育有别于本科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因此,高职教育需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而衡量高职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会计人才质量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发展很快,但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普通专科或中专院校发展起来的,普遍重视学科理论教育,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受传统学科教育观念的影响,还不能完全适用高职教育的需要。根据笔者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情况的调查了解,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实践课时不够

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理论教学主要讲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应该达到1:1甚至更高,但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甚至连30%都达不到,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不愿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缺少实践锻炼,不能毕业后马上就从事实际会计工作。

(二)实践教师不足,实践经验欠缺

由于我国人事制度方面的原因,高校教师属于事业单位编制,高校很难直接从企业调入职工,造成目前高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授课风格偏理论化。对于偏重文科的会计专业而言,不但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数量很少,大部分由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且这些实践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也欠缺。即使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多是原有教师通过考取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或者高级会计师获得的资格,严格来说,只是“双证型”教师,而真正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以后再调入高校的,既有会计从业经验又有理论教学经验的真正“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

(三)工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实践欠缺

会计专业从属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其学科基础知识与工商管理知识密切相关。但受制于高职课时的限制,虽然也开设有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等经济管理类课程,但几乎清一色是理论课程,实践课时基本上都安排给了专业课程,造成高职毕业生对与会计相关的工商管理基础技能缺乏,也影响了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效率。例如,由于没有工商管理基础知识的实践,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和生产流程缺乏感性认识,在会计专业课程的实习时,很多学生光凭原始凭证很难看清楚其所涉经济业务的准确内容;另外,不少学生对业务凭证不熟悉,不清楚填制的手续是否完备。审核原始凭证的环节在学习实践课程的时候经常被忽视,而实际工作中,审核原始凭证是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

(四)实践教材不完善

会计实践教材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现行的会计实践教材基本上是根据理论教材一一对应编写,是学科主导型而非任务驱动型。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而教材设计的实践内容基本上都是理想状态下甚至是虚拟的常规业务,难以全面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仿真度不高,限于篇幅和便于排版,经济业务基本上不能做到完全以原始凭证代替文字说明。三是由于会计处理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制度、财税政策变动频繁,教材难以及时反映最新的经济政策变化,使得实践教材内容与最新经济政策脱节。

(五)实践课程安排不够科学

大部分学校的实践课程都是根据相应的专业理论课程对应设置,而理论课程大多按照学科设置,这种按学科设置教学内容的模式虽然能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逻辑性强,让学生易于获得知识点,但却过分追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和逻辑,忽视了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仿真性,这样安排的实践课程体系,虽然学生也易于获得职业知识点,但是并不能够完整、有条理地应用这些知识完成某项工作,学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是任务导向型的,追求的是既定的工作任务的完成,不是仅仅运用某一课程的知识。

(六)校内模拟实训效果不够理想

由于会计工作往往涉及一个单位的许多商业秘密,各单位都不太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到其财会部门进行实习,因此,校内模拟实训成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但校内模拟实训的效果受制于模拟资料仿真性的影响,并不理想。一是模拟资料如果仿真性不够,容易使模拟实训成为会计作业的翻版,缺乏真实感,使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完全仿真,将某一企业某一时期的会计资料毫无遗漏地照抄照搬,则又缺乏代表性,操作性差。二是模拟实训没有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往往由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指导,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基本上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凭证――账簿――表”的循环,省略了审核原始凭证环节,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

(七)校外实习难以做到完全顶岗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一般单位不愿意接收会计专业实习生,即便有的单位接收,也只是让学生熟悉账务处理的流程,并不能深入了解单位的业务实质,也极少有单位会让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很多学校的校外实习基本上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现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按照传统的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很大关系。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都是在原有的以学科教育体系为基础的专科教育或者中专转制过来的,无论是实践课程的开设、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师教学理念等都受到传统的学科导向的影响,都偏向于根据理论课程设置实践课程。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课程设置与实践工作有较大的脱节,不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予以改进。国际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模块化教学理论是值得借鉴的先进职业教育理论。

(一)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将一种职业技能活动按其性质或活动顺序分割成若干个活动模块,分割后的活动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每个活动的结果只是一个产品或任务的完成。

高职会计专业采用模块化教学,可以将会计活动根据不同的能力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子模块进行教学和实践练习,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出的学生的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同时,每个模块就是职业技能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完一个模块就等于增加一个职业技能,如果某一个模块未能通过,则只要补修该相应的模块就可以,便于学生灵活进行学习。

(二)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校理论课程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传统上实践课程教学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并且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实践课程教学应用模块化教学理论远不如理论课程。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模块化教学理论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应受到重视。一是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为中心设置教学课程,容易忽视从实践技能的发展方面设置课程,将实践课仅当作理论课的补充,或将实践课当作理论课教授,逐渐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二是传统的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设置的实践教学课程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学习顺序的阶段衔接性,容易造成不同课程之间缺乏内在有机衔接与灵活配合,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例如,必须学习基础课程才能学习专业课程,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训练偏后,学生对专业目标不了解,专业意识淡薄,不仅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且缺乏情感因素的有力促进,因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理论,则可以完全避免传统的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

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岗位分工模块化。即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根据企业实践财务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情况和岗位能力要求,来设置实际教学课程,并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财务工作岗位人员角色,定期交替,使学生掌握不同的财务工作岗位人员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二是实践内容模块化。即实践内容不强调与学科课程相对应,可以把不同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实践教学模块,也可以把同一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拆分形成若干个实践教学模块。

三、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实践岗位分工模块化、实践内容模块化的要求,需要打破原有的学科导向的课程界限,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必备素质目标,注重课程的情景性,将所学知识融入工作过程之中,使学生学习的情景和以后工作的岗位情景相统一,真正实现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

为了完整地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需要按照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结构,按照会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新构建,基本步骤可归纳为:

第一,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明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

第二,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划分实践课程模块;

第三,根据课程模块和实践能力要求,明确设立的实践课程;

第四,根据设立的实践课程制定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第五,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实践指导书;

第六,根据实践指导书开发校本实践教材。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根据模块化教学理念和现行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可以把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

第一,工商管理基础知识模块。本模块是针对现行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对相关的工商管理知识较欠缺而设置,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了解工商局、税务局、银行、证券市场等与企业密切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影响,掌握设立企业、办税、银行开户等流程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会计核算提供基本的工商管理知识。本模块的理论知识需要设置企业管理、经济法、金融概论、中国税制等理论课程,相应的实践课程可以设置认识实习课程,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工商局、税务局、银行等单位实地参观调查的形式完成。如果不能实地参观调查,可以通过录像的形式,把设立企业、办税、银行开户等流程通过实际情境录像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填写真实的申报表等进行模拟实习。

第二,会计核算基础技能模块。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具备会计计算能力(包括珠算、计算器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会计书法能力、会计凭证填制能力、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能力、会计报表阅读能力、会计档案归档能力、会计稽核能力等。相应设置的理论课程包括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会计学原理,设置的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技术、0ffice办公软件实训、会计学原理模拟实习。

第三,会计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企业会计核算专业知识,具备从事企业会计各岗位工作的能力。相应设置的理论课程为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设置的实践课程包括出纳岗位模拟实习、工资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材料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往来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收入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利润核算岗位模拟实习、税务会计岗位模拟实习、总账会计岗位模拟实习、报表编制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等。

第四,会计专业发展技能模块。本模块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审计、财务分析、资产评估、会计制度设计等知识,相应设置的理论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分析、资产评估、会计制度设计等,设置的实践课程包括ERP沙盘实训、财务分析实训、资产评估模拟实习、会计制度设计模拟实习。

根据上述四大模块设置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根据四大模块按照工作任务可划分为若干子模块,各子模块分别对应设置相应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许多子模块实际上就是按照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体现了实践岗位分工模块化的要求;有的子模块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是把不同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实践教学子模块,有的是把同一门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拆分形成若干个实践教学子模块,体现了实践内容模块化的要求。

根据笔者所在学院的实践教学经验,除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安排校内实训外,每学年还集中安排一个月的综合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实际的工作单位参加实习。其中大一的寒暑假主要从事工商管理基础知识模块的实习,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进行认识实习,每个假期从事2-3个单位的调查了解;大二的寒暑假进行专业核心技能模块的实习,要求学生到实际工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不再安排理论课程教学,只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主要从事专业发展技能模块的实习。

【参考文献】

[1] 蒋海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4).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7

[关键词]船舶;外舾装;模块化;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U67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77-02

引言

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仅对国际经济往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国际航运市场的动荡,我国船舶工业一方面需要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还需要加快对船舶生产模式的内部改革。模块化造船模式符合以中间产品为导向,按照区域组织进行统一生产,不仅可以实现船舶制造中每一模块的分类,而且有助于实现设计、生产以及管理的一体化,是现代船舶制造工业生产的发展趋势。

1 国内外造船业发展现状分析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外造船业就已经开始对模块化造船模式进行研究,现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这其中相比于船体结构模块化的发展而言,舾装模块的发展更为迅速,而舾装模块在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装备以及为武器配备方面又有着较大的优势。与国外相比,我国船舶模块化生产模式的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造船业才逐步开始采用壳、舾、涂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横向以及纵向发展。模块化生产模式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以系统为导向的设计和生产思想理念,能够实现船体的均衡、连续组装,不仅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而且实现了船舶制造业在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然而,我国模块化技术的起步较晚,其应用程度还比较低,主要局限在部分机电设备和模块单元中,在船舶外舾装中的应用程度还不太高。下面就简要分析下船舶外舾装模块化设计的理念和应用。

2 模块化设计基础理论

2.1 模块化设计基础

所谓模块,即组成系统的独立单元,具有结构独立、功能独立以及可互换兼容的特征,而模块化就是指对模块进行组合、拆解的过程,是以模块作为基础,根据生产原理、使用功能以及应用环境等因素实现模块的多重组合和安装,实现模块向系统的转化,使新形成的系统能够发挥出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在应用性能方面也能得到充分的提升。模块化的理论基础与设计步骤分别如图1与图2所示。

2.2 模块化设计的基础

在船舶生产的过程中,进行模块化设计需要根据客户的生产需求,结合自身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形势,总结出模块化设计的基础:

(1) 以产品系统为基础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用户的具体实际需求,从改变产品的结构和功能上出发进行设计,而模块化设计理念强调对同一类型产品之间所有系统以及具有相似功能系统之间的联系,通过不断比较实现新系统功能。

(2) 以标准化设计为基础

模块化设计强调设计对象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子系统,不仅仅局限于使用在一种产品或模块中,而是能够在需要实现类似功能的系统或单元中推广开来,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进行限定。

(3) 以组合化设计为基础

传统设计理念强调对最终产品功能的实现,其构成模式是整体式的,对于其中的细节和子系统的掌握没有足够的重视性。对于模块化设计而言,其构成方式则是组合式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对其中的组建单元或子系统进行灵活的组合,其作为组合的单元经常作为商品的形式存在,不仅强调系统最终的功能,而且对整个组装过程中的协调性、组合性都有所要求。

(4) 以新理论为基础

一切设计以及应用的基础都离不开基本理论,同样对于模块化设计而言,要想设计出技术过硬、水平较高的产品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和工作经验,必须对模块组装过程中的每个单元“了如指掌”,对产品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设计理念熟记于心,对于不断提升的用户需求,运用现代化标准化、模块化的理论进行模块的创新和提升,设计出一个具有“高生命力”的模块化系统,供制造船舶使用。

3 船舶外舾装模块化设计的实现

3.1 设计原理

目前国内外在造船模块方面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为壳舾涂一体化模块,大多是从船体模块与舾装模块两个方面开展。考虑到舾装模块和船体之间的关联,笔者把舾装模块划分为自持式与依附式两类。前者又称实物造船模型,具备特有的支架形式,可实现预制,当完工以后再逐渐安装到船体上。首先将预舾装单元升级成模块,使其可以用于其他类似船型。常见的自持式模块包括凸轮轴滑油模块、CO2灭火装置模块等。后者也称为设计模块,布置范围通常很大。两种类型模块特点不同,决定了自持式模块大多采用设备模块化,而依附式模块必须从功能与布置两个角度开展研究。

3.2 船舶外舾装模块化设计特点

根据专业类别不同,可以把造船划分为电气舾装、机舱舾装与船装三个环节。外舾装作业包括起货设备、系泊设备等的安装。由于使用外舾装功能模块可以极大地提升相应配套设备的功能模块化程度,因此必须外舾装功能模块化设计的实现必须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首先,船长与其他设备配套厂家必须共同协作,逐渐形成动态联盟,加强不同企业间的互动。船厂方面应当将获得的分解结果供给配套企业参考,帮助配套企业更好地参与到模块化工作中。配套企业在设备模块化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也应当及时反馈给船厂,使整体舾装模块化水平得到改善。由于造船所采用的原材料均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原材料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这也使得厂家可以更加方便地选择成本低、质量上乘的材料。

其次,外舾装功能模块化的不确定性较强,这主要是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决定的。在实现外舾装设备功能模块化时,必须对市场动向高度敏锐,确保模块平台与模块库的及时更新。

最后,由于外舾装布置范围大,在设计时极易出现疏漏。但是管路情况相对简单明了,很少出现弯管现象。由于外舾装有良好对称性,可以提高制作与安装的效率。外舾装模块化设计的发展特点如图3所示。

3.3 外舾装功能模块化分解方案

针对中间产品可以采用分层次的解决方案,首先把外舾装功能模块进行分解,得到舱口盖、系泊、舵等中间产品模块,再继续分解,得到设备、基座和管理等模块。基于客户需求的分解方案可以更加准确地划分模块化范围,采用模糊聚类法开展不同模块的相关性研究,最后把不同中间产品整合为一体,最大程度去贴合客户需求。进行中间产品模块分解时,可考虑从设计或者制造等不同思路展开。

3.4 搭建产品平台

可以从产品矩阵的角度进行平台搭建,借助矩阵学理论,用系列化手段将设计范围内的产品完全覆盖,矩阵中任何一个元素均表示一种产品,根据横、纵产品的不同对用户需求进行扩展。横系列模块化不用修改基型产品参数,应用与实现相对容易。而进行纵系列模块化设计时,由于副参数受主参数影响将发生变化,因此设计时首先应对动力系数进行区段的划分。

4 小结

舾装模块化未来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逐渐成为我国缩短与欧美发达国家造船技术的重要工具。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块化原理,并讨论两种不同类型的舾装模块,从理论方面对外舾装模块化设计的应用展开论述,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晶,梅林林,赵婷等.基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船舶舾装模块化设计应用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232-232.

[2] 杨王峰,郑子龙,杨斌等.现代船舶舾装设计与制造效率提高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14(3):4-6.

模块化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物理教学 模块化 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125-02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新课标为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市级立项课题“中学物理教学的模块化及流程设计研究”以新课标为导向,立足实际教学需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以教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吸收传统教学方式的精华,改进教学模式及方法,提高中学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使中学物理教学获得新的改进和提高。

一 中学物理教学模块化思想的引入

1.理论溯源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死记硬背,是被动复制式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理论也指出教学中的认识活动无论如何特殊,总是需要在学生头脑里进行建构和组织的,这一点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自觉、主动、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2.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第一,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以“老师讲、学生记”为主,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则通过“题海战术”来实现。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自主式、探究式的思维习惯没有养成,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建立“题型库”上,解题过程成了“核对”题型,如果没有“检索”到类似题型,则会导致解题失败。这是典型的机械式、存储器式的学习,无法找到“智能型”、“探究式”的影子。

第二,应试教育与传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参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要求较低,师生均不重视探索科学的方法、能力、兴趣与热情的培养。

第三,受权威和标准答案的束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缺乏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学生被动学习,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其人格塑造和创新意识的形成也受到影响。

3.模块化教学思想的引入

鉴于上述理论与实际的原因,笔者将模块化教学思想引到中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中来,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融入到新的教学模块中,目的是通过新的模块化设计达到以下效果:(1)通过有针对性的模块设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启迪价值观,焕发科学精神。(2)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促进新的教学模式、方式与手段的合理组合,使学生走出“死记硬背、被动复制式的学习”的怪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充满活力和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二 流程设计思想的引入

1.理论与现实

教学论指出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特别要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流行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流程通常是问题导入——引发思考——学生交流——教师评述、讲解和结论——练习巩固等。总体课堂教学板块可归纳为:导入部分——新课部分——课堂练习——小结——布置作业——课后反思等。这其中学生的自主思考、探究实践活动较少,缺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探究精神等环节的设计,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2.流程设计思想的引入

结合理论与现实,本流程设计定义为“穿行”于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的教学程序和活动安排,即各模块内部的学生组织、内容设置、活动项目及时间分配,各模块之间的教学行进次序等。此外,本流程设计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本流程设计吸纳了传统中好的教学流程的片段,如导入式、渐进式、目标推进、及时巩固等,吸收了国外教学流程设计中学生自主的课堂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合乎教学规律的教学流程中获取知识,生成愉悦的情绪,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 中学物理教学模块化与流程设计的统一

笔者对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实施建议等进行了充分研习,将教育理论与教学现状充分结合,吸收了“整体感知、提出问题”;“问题引领、自主学习”;“汇报交流、抒发感悟”;“整体收获、归纳总结”;“达标检测、应用扩展”等模块化教学思想,重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方法步骤、评价方式等,形成适应探究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具体的教学方案,即“模块化及流程设计”的新方案。通过对新方案的实施形成新教学模式下的典型课例,与此同时还将对新的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并形成系统的素材库。

1.课题设计的目标

本课题将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总分为几个关键环节及实施步骤,简称为“五模块一流程”,其中“五模块”指的是实验模块、素材展示模块、演说辩论模块、问题抢答模块、测评模块;“一流程”指的是这五个模块内部及模块之间逻辑的、循环的推进,其顺序为:实验模块素材展示模块演说辩论模块问题抢答模块测评模块。具体设计目标为:

第一,内涵丰富的模块构思。如实现文字、图表、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实现观察、提问、猜想、实验设计、探究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等操作形式的多样化,实现小论文、讨论、演讲、辩论、练习运用、检测与评价等多功能课堂活动类型的有机结合。

第二,规范灵活的流程设计。流程设计是“穿梭于”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的“线路”,如果把模块比作一个电路中的不同组件,如电源、开关、用电器等,那么本课题设计的流程就相当于我们设计的一个多用途电路中的电流路径,它可以完成多种情况下的教学任务,实现各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应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流程环节可应对各种物理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

2.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

课题设计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课题设计的目标确定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模块设计。模块设计结合了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相关教学资源和手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步骤在不同教学环节中科学合理的整合。

“实验模块”强调对探究实验项目的归类、计划,包括实验类型(如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声学、物质属性等)、实验时间安排、学习小组的建立与分配、实验主题、实验目标、器材准备、实验报告要求等的前期计划与安排,这便于早期做好如集中实验器材或场地安排等的准备工作。根据现实性与灵活性原理,有些探究实验并不一定受实验室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如参观、户外测量等。

“素材展示模块”包括音频、视频、文字、图表、图片等的收集、归类和整合,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教师则负责现场解释和答疑等。目的是尽可能向学生充分展示物理现象、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的故事、渗透于周围环境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理知识的应用以及新科技成果等信息,从而全方位向学生展示各种物理探究的方法、思维方式、理论成果、实际应用,也为学生获得高尚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大量的“滋补”。物理学史或物理学家的故事为培养学生相信真理、追求真理、不唯权威的科学精神提供了珍贵的借鉴。

“演说辩论模块”要求学生在亲历探究实验或充分接触素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各小组内部经过讨论、交流,并推选小组代表进行演说,阐述本组对实验探究的项目、素材展示的内容给出系统观点或完整结论;再通过各学习小组之间辩论与启发,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各种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物质结构等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物理探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思考与总结。同时通过此模块的运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辩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主持人”,学生是“嘉宾”,是舞台上的主角。

“问题抢答模块”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包括练习、复习内容等)。教师通过多媒体形式提供各种物理问题,由学生代表各自的小组抢答,学生答题情况计入小组总分。这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团队意识、参与意识的提升,激发学生积极加强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使学生体会到集体荣誉感以及由于自身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而带来的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喜悦。

“测评模块”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全面检测,即测评与教师讲解的过程。这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遗漏,起到纠错或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

第二,流程设计。(1)模块内部(之间)的逻辑推进。流程设计包括模块内部的教学程序或安排包含在各模块内部去实施,实施模块内部的内容安排、时间节点、方法运用、逻辑推进等操作事项,还包括模块之间的衔接,即不同模块如何有逻辑地依次推进,如小组合作、分组实验、演讲讨论、问题抢答、逻辑辩论等教学步骤如何在一维时间坐标上进行分布。(2)目标推进原则。模块推进以“目标明确”和“目标实现”为原则。单个模块要有具体可行的目标,以目标实现作为模块间推进的动力。

四 结束语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设计和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综合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更是对新课标、新理念、新技术的吸纳和整合,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改革行为。从设计思想的酝酿到设计方案的提出,再到设计方案的实施、反馈、修改和完善,其可行性和效果必将经历一次次的实践检验。笔者相信,只要在中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必将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将以此为荣。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