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护士急诊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3:36

护士急诊论文

护士急诊论文篇1

1.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正在逐步形成。护士应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对病人的心理、精神、环境、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必须把服务对象视为生物、心理、社会和发展的人。护理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为指导,关心病人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1.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护理工作者要时刻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的减轻病人的痛苦。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求,视病人如亲人。

2急诊护士素质的培养

2.1基本功和责任感是急诊工作的基础:

急诊工作突出表现就是“急”。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和高度的责任感,必须不失时机的对病人做出准确的估计,迅速作出初步症断,协助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置。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

2.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急诊工作的关键:

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比较零散,而且许多操作都是护士一人执行,如病情观察、病情记录、特殊处置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严格遵守护理操作程序和规范。遇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2.3明确重症记录的法律意义,防止医疗纠纷。

急症病人一般情况发生比较突然,甚至有些是意想不到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应认真、客观、真实的记录病人就诊以来的一切变化及用药处置。重症记录是医务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施护理评估的动态记录。同时,也是护士实施治疗护理的重要依据。

2.4维护急诊病人的权利,尊重病人的隐私。

急诊患者除疾病的原因,还有其他因素,如服毒、自杀、意外伤害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耐心做好劝解工作。尊重病人的隐私,并为他们的隐私保密。不擅自公开病人的健康资料,尽量做好家属的工作,维护病人的生命健康。

2.5不断学习新知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士急诊论文篇2

1.1培训方式各层级护士在培训前进行摸底考试与考核,以小组为培训单元组织培训,组内上一层级护士是下一层级护士全方位的辅导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每天晨会后安排10min~15min理论学习或制度、职责重申,各组在A班下班后自觉操作技能培训和情景演练;各组轮流组织专科知识讲座、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组织急救技能比武及模拟演练并进行现场评分;每月分层级进行2~4次理论考试,1~2次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每月随机进行患者和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各组上一层级护士为下一层护士准确填写每班工作量化表。

1.2竞比方法组长组成考核评比小组,进行核心能力考评,但N4级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和护士长进行考评。科室集中定期分层次进行各类考试考核评比,完成各层级培训内容,每月评比1次。所有考核成绩均以百分计,80分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每人成绩均纳入全组绩效考核计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次奖励各项竞比团队第一名,考核成绩一人不合格即全组不合格。

2结果

对各层级护士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教育与培训、协调组织与应急在培训前后考核成绩优秀率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小组竞比方式能显著调动护士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快速提升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知识、能力、道德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素质并非天生具备,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钻研、训练和提高。以往的培训方式是全科统一学习,各自练习,最后各自考核通过,培训方式枯燥乏味,难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小组竞比方式进行各项核心能力培训和考核,用一人不合格即为全组不合格的方法,激发了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争先恐后想做得更好,考得更好,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全组,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加快了专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分组备课、竞比授课技巧,间接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授课的技巧;各层级教与学相结合,在教中学,又在学中教,组员间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倡导竟争意识,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护士急诊论文篇3

1.1急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的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1.2忙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体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诊。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而有秩序[1]。

1.3多学科性急诊患者病种复杂,疾病谱广,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

1.4易感染性急诊患者因无选择性,常有传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5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杀、车祸、打架斗殴的刀伤等。因此,要遵守医疗法规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发生医患冲突。

2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置。

2.2承担急救护理工作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方案。对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伤员,要上传下达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急诊留观的重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给予监护。

2.3承担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加速急诊护理人才的成长。

2.4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开展有关收集急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可总结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规律,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一步找出问题,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控。

3护士在急诊医疗中的多种角色

3.1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主力军护理工作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医师所制定的治疗和抢救方案固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关键在于确切地执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抢救,就应严格地做好雾化、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病情、无菌操作,如有一环失败,即前功尽弃。

3.2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先行官急诊护士也就是“一线人员”,在24h内与患者保持密切接触。患者一进急诊科,首先接诊分诊的是护土,是分诊护士把他们安置在抢救或诊治场所;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首先接诊的又是抢救护士,根据病情即作紧急处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诊科,又是护士进行巡回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以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首先抢救患者、首先发现病情变化的“先行官”。

3.3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4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是抢救、护理急症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成员。因此,急诊护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是[2]:(1)急诊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2)急诊护士必须具有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3)掌握急诊分诊原则,鉴别分诊快而准,以缩短候诊、分诊和诊疗时间。(4)要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操作,掌握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术。掌握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掌握气管插管、除颤及小伤口的清创缝合术。(5)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用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6)掌握急诊常用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抢救患者时,按规定有权调度医院有关人员来急诊参加抢救。(8)急诊护士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语言精练贴切、能宽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超级秘书网

5急诊护理工作的制度和常规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抢救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规范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有章可循。(2)健全常见疾病抢救常规,如呼衰、心衰、脑出血、心跳骤停、心梗、休克、中毒等的抢救常规,使抢救工作规范化,护理人员配合程序化。(3)健全抢救护理常规,如CPCR、昏迷、出血、休克、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双囊管等护理常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4)建立急救物品的保障制度,要求急救药品、物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合格率100%。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补充[3];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消耗性物品要定位、定量、无过期。

【参考文献】

[1]范静.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8621087.

护士急诊论文篇4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培训提升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方式. 方法 对26名急诊专业护士除先采用常规的,系统化的培训外,后还采用以提问、模拟急救情景的教学形式培训.比较培训前与培训后的护理质量提高率 结果 培训后的护理人员在满意度,技术操作,理论知识,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

急诊专业护士在绿色通道中,扮演着相为重要的的角色.对护士的要求.首先要有丰富的急诊护理业务水平.其次要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具体表现在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两个方面.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科室,因急诊护士劳动强度大,病人要求既高又急,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地方.使许多优秀护理人才流失.低年资护士和部分聘用制护士专业基础知识差.基层医院分配的急诊护士无法做到三甲医院那样,轮科2—3年后,考核合格方能走上急诊护理岗位,基层医院怎样培养年轻护理人员,使她们尽快地胜任急诊的护理工作,对基层急诊护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自2007年1月起我院急诊科在护士进入急诊科采用常规的,系统化的教育,另还采用以提问、模拟急救情景为主的培训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急诊抢救室,观察室和输液室的护理人员设常规组26名,提问组26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4名,护士18名。学历:本科在读3人,大专3名,大专在读9名,中专11名。

1.2方法

1.2.1对每位新入急诊科护士的业务,技术能力进行评估。①由护士长对其进行专科理论考核,技术操作考核。②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业务讲座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将成绩作记录。③模拟成批急救病人,入院及病情变化,医闹事件的情景,考核护士的应对能力。

1.2.2培训目标:确定培训目标,重在训练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危重急救护理能力,急诊应急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1.2.3培训计划:针对考核结果,个人特点,工作时间长短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为3个月。要求3个月结束后能单独完成各班职责。第一个月训练重点急救护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护理文件书写,职业道德,法律教育,健康教育等。第2个月基本掌握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如心肺复苏,备血,吸痰等急危重患者抢救配合。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全自动洗胃机,呼吸机的安装及使用。第3个月即进入了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中。如气管切开(插管)的配合,动(静)脉采血的操作,常见的心率失常判断,呼吸机,洗胃机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沟通技巧的培训,使大家意识到急诊患者病情急,心理准备少,角色转变慢。在候诊被心理作用夸大了急诊候诊时间而影响患者的满意度。

1.2.4实施 护士长与被培训护士共同讨论学习计划在目标达成共识,排班采用弹性排班,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一跟一的带教形式。由护士长提前一周布置学习内容,以利于护士们提前翻阅相关资料,做好准备。并将问题分为3类。第一类是工作中急需了解的问题,第二类是急诊护士必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第三类是急救专科理论和技能。护士长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将2,3类问题纳入计划,主要利用晨会,交接班,查房,业务学习等时机对护士进行提问。根据问题难易程度不同,对不同基础的护士进行提问,低年资的护士回答不出来先请高年资的护士回答.最后由护士长来解答.第1类问题为患者突发的或可能发生的情况.即随时提问,这类问题是对平时积累知识的复习和考核.对已经了解的护士来说是个巩固提高.对于不了解的护士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对本次未回来出问题的护士要求加强学习,下次继续提问.直到掌握为止.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技术和抢救程序模拟等专科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急救护理技术,急救进展等新理论.新知识.

1.2.5:①满意度的测评:护士长每天用30min随机调查2个医生和患者.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护理操作,工作程序,健康教育及相关专业知识五个方面.②理论知识考核,每日一次的理论知识考核.③技术操作考核,每月进行急救护理技术.如心肺复苏,洗胃,除颤,呼吸机的使用等.④护理文书,通过学习法律和医学法规,使护理人员进一步认识护理文书的法律效应.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水平,对已公开的医务纠纷和事故,分析原因,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要求每个护理人员主动杜绝安全隐患.护士交接班前后互相提醒,当班有什么遗忘吗?在治疗室,治疗车,服药车醒目处张贴“三查七对今天你做到了吗?”的文字题幅。并将书写工整,病情描述确切,重点突出的护理记录,作为范文让护理人员学习。

1.2.6 考评:由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急诊科护士长成立急诊护理人员培训考评小组,对满3个月,再用入急诊科时相同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内容包括,患者及科室满意度,护理文书书写,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将成绩作前后比较.总分需提高30分者方可留在急诊科工作,并进一步的学习.

2.结果

26名急诊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质量评分(分,x+s)

组别 人数 患者满意 科室满意 理论成绩 技术操作 护理文件书写

成绩

常规组 26 77.30+5.56 75.80+6.65

70.70+8.63

67.40+7.99

87.23+20.5

提问组 26 96.10+2.08 9.710+1.83

97.00+2.21

98.80+1.03

95.80+1.46

P

3.讨论

在国外及国内重点三甲医院,护士要2—3年的轮科培训方可进入急诊科工作。但由于人力的严重不足,几乎容不得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就要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因此短时的边实践边学习的训练模式是切合实际的。也被国内大多数护理管理者所采用。我们采用以模拟急救情景、提问为主的培训形式。将其融合于业务学习,教学查房和考核之中。对此各护士先后进行了3个月系统培训。其中一名不合格,另一名没有明显提高,此二名护士均是毕业后未从事护理工作二年后考上执业证书直接进入急诊科培训,可能不太适应此短期培训模式及急诊护理快节奏有关。因此,在无其他科室工作经验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急诊科工作,就影响了培训的正常进行。24名护士在培训后均能胜任急诊科工作。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均有较大的提高。

4.体会

笔者通过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的培训来提高急诊专业护士结合能力。主要具体五个优势:①有益于提高护士的语言构思,组织和表达能力,使其与患者交流更自然,有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②能督促护士自学,因护士长提前一周将计划告知全科护士,任于大家预习,既养成了自学的良好风气,又可以让护士们带着问题有目标的学习。③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急诊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急诊抢救时,护士水准体现在“时间性”和“技术性”两方面。经常预设某种病情变化及情景,对护士进行提问和教学相当于模拟练兵,提高了护士对突发情况的应变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情景模式的训练增加了感性认识,十分便于记忆。④提问随机性强,有益于提高护理质量。因提问不需占用无门的时间,可随时随地针对某一患者的某一突发情况或护理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现场的示范和交流,使护士掌握了最佳的护理措施及时机。当被问的护士答不出来时,由高年资护士或护士长来解答,这样融教学与提问之间,互教互学既可以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治疗,又能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到了治疗护理中来。

总之,我们在急诊科实行以模拟急救情景和提问为主培训护士的方式。对提高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成效,而且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有效地提高急诊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芬芳. 探讨急诊管理中护理人员的培训方法.[J]上海护理,2005.2(3):05—66

[2]牛倩敏.余平 提升急诊专业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对策.[J]上海护理,2005.5(2) 56—57

护士急诊论文篇5

[关键词]急腹症;急诊;分诊

急腹症:是由于腹部脏器疾病、腹腔外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急诊分诊:急诊护士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急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专业技能,分诊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做出简短的临床评价,然后依据患者病情通过分诊护士分诊后,才能得到专科医生的诊治。通过分诊护士对急腹症患者及时正确的分诊,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1]。

1.材料与方法

1.1我院急诊科分别邀请内科、外科、妇科的医生为急诊科护士讲解各科腹痛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思路、举例和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还制定了急腹症分诊鉴别原则:喜按,腹软先发热后腹痛常见于内科疾病;拒按,腹硬先腹痛后发热常见于外科疾病。

内外妇科常见急腹症(详见表1)。

内科 外科 妇科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阑尾炎 宫外孕

急性右心衰 急性胆囊炎 卵巢蒂扭转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管炎 卵巢滤泡

糖尿病酮症 消化性溃疡穿孔 黄体破裂

消化道溃疡急性发作 肠梗阻 排卵痛

基底部大叶性肺炎 尿路结石

病毒性肝炎 异物吞噬后梗阻

尿毒症

各种中毒

肠炎

1.2具体方法。急诊护士所有人员利用休息时间自发的参加了此次学习内容,在课堂上随机出题由护士进行分诊,同时还出题对每一位护士进行考核。每位分诊护士在工作中遇到不典型急腹症患者做相应的跟踪记录,在每月科室业务学习时提出,全体护士共同学习、讨论,以便提高我科护士对急腹症的分诊率。患者到急诊分诊台时,通过询问病史,年龄、性别、既往史、病人主诉疼痛的部位、时间、(有无变化规律)、性质、强度、影响疼痛的因素及既往采用的止痛方法及效果,生命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检查结果,进行分诊。

2.结果。

通过这样的培训和考核使我院急诊科护士对急腹症的判断和护理措施有了深刻的了解与提高,较学习前能快速的对急腹症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得到及时的救治,可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可减少因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

3.讨论

虽然医学在不断的发展,但病种不断增加,病情越来越复杂。分诊是急诊科的重要环节,作为分诊护士应专业化,应熟练掌握各种腹腔脏器解剖分布位置,腹腔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他全身疾病可能引起的腹痛特点,分诊护士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等。达到一定考核水平的护士才能胜任此岗位[2]。急腹症是最难做出正确分诊疾病之一。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定期的培训、学习、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分诊错误率高的病例进行重点学习分析讨论,以便大家在今后工作中提高分诊正确率,为患者赢得救治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我院急诊科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护士急诊论文篇6

摘 要 目的:探讨微技能培训法在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应急能力中的效果。方法:对18名急诊低年资护士使用微技能培训法进行专科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急诊专科理论知识、抢救技术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前后急诊理论知识、抢救技术各项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技能培训法能够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能。

关键词 微技能;培训;急诊科;应急能力;护士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75

临床应急能力是护理人员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处理病人急危重病情的能力,是急诊护士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1]。由于急诊科疾病复杂多样、病情急重变化迅速、专科性强,对护士临床应急能力要求较高[2]。而工作不到5年的低年资护士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应对急危重症病人或突发事件时难以有效应对,增加了抢救护理的风险性。因此,对进入急诊的低年资护士进行行之有效的专科培训,提高其专科技能,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2012年10月根据急诊科特点,我们设计了微技能培训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2012年10月~2013年6月共1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名,女11名。年龄21~35岁,平均(26.13±7.40)岁。学历:本科6名,在读研究生1名,大专11名。纳入标准:(1)均有护士执业证书。(2)急诊工作年限<5年。(3)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微技能培训

1.2.1 培训内容 微技能分为急诊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2个方面:(1)理论知识。急诊常见疾病理论知识、急危重症病情观察、治疗抢救配合、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2)抢救技术。心肺复苏、电除颤、机械通气、心电监护、负压吸痰、气管切开/插管、动静脉穿刺、清创包扎、危重病人接诊/转运、抢救记录书写,共10项。

1.2.2 培训时间 每周一到周五晨间交班后抽10 min,对各种原因未参加培训护士由当天授课老师补充教授,确保每位受训人员学习时间及学习机会。

1.2.3 授课老师 由急诊科获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老师轮流教学。

1.3 效果评价 对急诊监护理论和抢救技术2个方面进行考试考核,即在开展微技能培训前进行1次全面摸底考试,在培训半年后进行第2次考核。急诊理论知识考核5项,每项10分,总分50分;急诊抢救技术考核10项,每项10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3 讨 论

急诊护士应急能力指护士在急救护理工作中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运用娴熟的技能,有效配合抢救及治疗的能力。急诊科是先进的临床治疗手段、综合性监护技术的特殊科室,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抢救能力及应急意识。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评价急诊护士专业技术能力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准。由于低年资护士普遍存在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生疏,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应急处理不到位、难以有效配合抢救治疗等问题[3]。对进入急诊的低年资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养合格的急诊专科护士,有利于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应急反应能力,减少职业风险[4,5],使其能尽早胜任急诊工作,保证急诊科室的护理质量。

3.1 采用微技能培训符合护理工作特点,利于护士持之以恒 传统急诊专科培训方式多采用时间块进行一次性或阶段性的集体培训,学习内容多,信息量大,护士容易学过即忘,收效不佳。一些培训甚至占用护士个人时间,导致护士对培训兴趣低、积极性不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抢救技术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培训前,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表明利用时间点的微技能培训方法较传统培训模式更能有效提高护士应急能力。微技能培训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了护理工作中10 min的零散时间,每天学习某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科学利用了护理工作的重复性,一方面使短时间学习的知识能在临床工作中被反复练习,及时强化,所学内容得以巩固,最大限度提高护士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较少的学习时间有助于专科培训的长期开展,持续知识更新,而不会影响护士的休息时间。

3.2 提高护士主动性,学习工作两不误 微技能培训方法将急诊护士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点进行有机分解,选择实用性专科性强的内容组织学习。对急诊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抢救技能、操作流程3个方面,再将3部分细化分解成子内容以符合微技能教学。急诊护理可归为反复应用的操作技能,可在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对各项技术进行强化,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培训内容,使护士在工作中掌握,在掌握后得以巩固,把学习任务转变为自我技能的学习,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地更新理论知识、完善操作技能,使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研究显示,通过微技能培训学习,低年资护士急诊常见疾病知识、抢救技能及操作流程熟练程度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微技能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应急能力。

3.3 丰富了急救护理培训模式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经验性学科,采用传统团体集中培训模式,培养一名合格的专科护士一般需要2年时间[3],而急诊专科性强、护理技术更新快,且对护理人员应急能力要求高,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所需要的周期更长。低年资护士通过长时间不间断临床继续教育后,其专业成熟度在各方面可以获得大幅度的提升,表现为专科知识、救护技能、应急处理能力及效率大大提高,相比培训前,成绩明显。在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运用微技能培训方法,最大限度地强化了专科护理知识、急救技能的掌握,提升护士的应急能力,不失为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培训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采用微技能培训方法可以促进对急诊科室低年资护士长周期高效率的专业培养,不仅提高了护士应急能力,还能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和工作负担,从而使工作与学习互补,建立良性循环,达到满意培训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学勤,余 咏,杜德伟,等.ICU专科护士能力测评量表的研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279-1281.

[2] 王宝春,陈碧群.厦门市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00-3302.

[3] 宋红霞.心灵体验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9,2:65-68.

[4] 宋爱琴,牛学红,李西荣.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手册的应用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7,7(3):58-59.

[5] 李庆印,朱志鸿,韩 璐,等.心血管ICU护士对危急值掌握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4001-4003.

护士急诊论文篇7

【关键词】急诊 预检分诊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4-264-02

急诊预检是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的,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过程,预检工作直接关系到急诊服务质量,患者救治效果和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1]。在美国、日本、欧洲发达国家等地区,急诊科都有完善的分诊制度与分诊标准。在我国大型医院都有急诊分诊护士,但多数医院尚无明确的分诊标准,我院根据国外及港澳台等国家、地区的分诊制度,结合我院情况,制定了总医院分诊标准,于2006年12月实施,实现了急诊预检分诊方式的根本转变,现报告如下:

1 原急诊预检

预检分诊护士角色是向导,患者到达急诊后,分诊护士

“一看、二问、三查、四分诊”对患者分诊到外科、内科、眼科等相应科室,诊察室医生边检查、边处理、发现危重病人送入抢救室抢救,对危重急诊,到达医院后,采用绿色通道的方式,先抢救后挂号,先抢救后付费。

2 现急诊预检

病人到达急诊科以后,分诊护士根据总医院急诊分诊标准(见表Ⅰ)将近病人分类为:急危症病人、急种症病人、紧急病人、亚紧急病人、非急诊病人。Ⅰ类患者直接进入抢救室,即刻接受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诊治,抢救;Ⅱ类患者直接进入一般重症区,接受该区医生、护士诊治,监护;紧急病人进入诊室,接受医生优先诊治;亚紧急、非急诊病人按顺序诊治;非急诊病人也可到门诊诊治。

3 讨论

3.1 制定分诊标准,提高护士分诊准确率

传统的分诊模式是安排有经验的护士进行分诊,主要依据病人的主诉和测量简单的生命体征,决定患者是否需要急救或去普通诊室顺序就诊,老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明确的可依据的分诊标准,护士分诊主要依靠自己经验,护士成为分诊准确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有出现患者在诊室等待其间突然发生病情恶化或猝死。掌握分诊技巧,熟悉抢救技能并经常参加业务培训能提高护士的分诊能力,而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预检体系或标尺是保证预检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疾病分诊准确率的保证,因此,分诊标准的制定,是保证预检质量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疾病分诊准确率的保证。

3.2 良好预检分诊,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分诊标准制定,使分诊护士有据可依,可根据病人的病情紧急状态将患者分为Ⅰ~Ⅴ个不同等级,表示病情由重到轻,不同等级患者等待就诊时间不同,进行治疗、护理、处置的时间也不同,病人就诊的环境如:医护人员的配备,医疗设施的配备也不同,例如,无论入院时间的早晚,等级Ⅰ、Ⅱ的患者始终优先于等级Ⅲ、Ⅳ、Ⅴ的患者,保证所有较重患者在所有时间段,包括就诊高峰期,都能得到优先的救治,真正落实了时间第一,生命第一的急救原则,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

3.3 良好预检分诊,改善了急诊患者的流量

预检分诊标准的制定,目的是在患者到达急诊室时能立即按治疗的优先次序快速对其分类,病情较重的患者能优先得到救治,其他级别的患者在不同的区域按循序进行就诊,重新分配急诊流量,充分利用急诊医疗资源和空间,使其可以合理地分配和利用,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

参考文献

护士急诊论文篇8

【关键词】急诊护士;压力源;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3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0-02在医院中的护士职业是世界上公认压力最大的一种职业,因为工作负荷较重,再加上护士的个性特征与社会等多方面,给予护士在多方面都带来了压力。特别是急诊科的护士,由于急诊科的特殊性,急诊护士的压力更加大,因此为了能够了解护士压力的来源,制定相关的对策[1]。文章将采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本院在2011年5月――2012年7月间急诊科工作的3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详细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本院在2011年5月――2012年7月间急诊科的28名护理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其中男性护士10名,女性护士18名,年龄在28-35岁,平均年龄在32岁,工龄在4-15年。按照学历划分可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中专学历8名,大专学历13名,本科学历10名。

1.2方法对28名护士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的项目总共有10个,分别是紧张的工作环境、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与相关科室的协调压力、人手不足压力、待遇压力、社会舆论压力、各级考试压力、护患关系压力、职业暴露压力等。每个项目分为无压力、轻度压力、重度压力以及极度压力,分数按照1-4分进行计算。进行计算后,分值在30-60分为低水平压力,60-90分为中等水平压力,90-120分为高水平压力。在调查结束后,对分数进行整理划分[2]。2结果

经过对28名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到急诊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有四种:①急诊科室的工作量大,变化性大,精神高度紧张;②患者家属的过激行为;③职业暴露性高;④社会对于急诊科护士的支持不够充分,见表1。

3结论

从表1可以了解到,处于高水平压力人数比较多的主要有五项,分别是是紧张的工作环境、高负荷的工作压力、社会舆论、护患关系以及职业暴露。归纳起来其压力源可以划分为四项:①急诊科室的工作量大,变化性大,因为急诊科所特有的工作环境,是以抢救患者生命为主要的前提,与时间赛跑,再加上有些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面临的突发事件比较多,因此会严重的考验急诊护士的身心能力,不能够按时的下班。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②患者家属的过激行为,患者家属在面对患者病情时,经常会因为激动,作出多种过激的行为,而急诊科护士经常会因为急诊工作,有时会在应对患者家属这一方面的工作做得不是非常到位,导致患者家属的人身攻击对护士人员的身心造成影响[3];③职业暴露性高,因为急诊科护士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患者,经常会接触到不同的传染性疾病,有时会出现传染的情况;④社会对于急诊科护士的支持不够充分,在当前,社会上还是有些人员不认可急诊科护士的劳动成果,对急诊护理工作造成阻碍,对急诊护士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通过对急诊护士的压力源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对策,能够达到有效的降低急诊护士的压力。但是目前对于急诊工作流程、压力分层的管理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参考文献

[1]齐玉玺,乔明琦,张惠云.护士人群怒表达方式及相关情志病证流行病学调查[J].中医杂志,2009,10(12):63-64.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