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据库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3:49

数据库教学论文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1

1分析动机

1.1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前学习者已经学习了《计算机技术基础》、《C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先行课程,“概念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在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SQL语言和关系数据理论之后,“概念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概念结构设计的概念、方法与步骤、数据抽象和视图的集成。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是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难点是根据具体系统内容的描述设计基本E-R图。

1.2学习者动机分析

“概念结构设计”较抽象,学习者需要从复杂的实际应用中找出数据库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学习者尚不知该内容在整个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鉴于此内容的难度较大,易使学习者知难而退,对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

2动机策略设计及实施

2.1课程导入

2.1.1教学内容

将49名学习者分为5个小组,利用课前时间每组分别分析淘宝、京东、当当网、1号店、天猫的网上购物流程,并分组进行调查汇报。提出问题:你分析系统中的商品有哪些属性?订单包括哪些内容?订单与客户和商品之间的联系及涉及的实体有哪些?订单有哪些状态?知识回顾: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选课E-R模型实例。

2.1.2动机策略应用

注意策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习者主动思考,引起学习者有意注意。相关策略:通过知识回顾,帮助学习者建立已有的E-R模型与概念结构模型设计之间的联系,建立脚手架从而降低新知识学习难度。自信策略:选取学习者们熟知的购物网站为例,增强学习者信心。

2.2课堂教学

2.2.1教学内容

基础任务:定义购物网站生成订单的事件,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汇总各小组提交的设计结果,总结学习者的概念结构模型设计,如图1所示。来源: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EDE07)和哈尔滨师范大学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2015-2-003)的研究成果。提高任务:上述模型中当客户提交订单但未购买商品将减少商品的库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学习者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教师提示可将多对多的联系拆分为两个一对多的联系,根据订单的状态通过程序确定是否实际减少库存。按照之前分配的小组安排学习者讨论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学习者讨论是教师到各组进行引导和巡视[2]。讨论:经过学习者讨论,分析新概念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小组汇报并由教师汇总修改后如图2所示。

2.2.2动机策略

注意策略:教师播放课前录制的网上购物过程的动画,引起学习者注意。自信策略:教师按照基础和提高两类任务进行分层布置,利于搭建脚手架、激发学习者自主思考,增强自信。

3评价

学习者对各自小组设计的E-R模型进行评价,小组间进行设计结果互评,教师对每个模型的设计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和设计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满意和自信策略:学习者经过深入思考进行互评,体验设计被认可和逐步求精带来的喜悦。教师的点评认可其设计结果提高学习者信心。

4结论

通过该方法的学习,学习者在练习和期末考试中能够熟练准确的对复杂的需求通过E-R模型进行概念结构设计,因此,ARCS模型应用于《数据库技术》教学有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韩玲玲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数据库教学

1“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数据库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注重实践”。它很适合计算机类课程比如“数据库”的教学,因为该类课程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这些课程知识内容更新很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与学科知识发展的特点。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实现

(1)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的提出甚至可以由师生共同讨论或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提出,这样的任务可能更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究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Access数据库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强调从需求分析、数据搜集、数据整理、系统设计到系统实现全过程的参与。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进程分步骤完成。在设计时具体到系统的需求是实现工资管理还是成绩管理或联系人的管理等等,就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了。当然系统的功能不能过于简单,一些基本的比如增加数据、修改数据、登录加密等功能是必须实现的,这个由考核细则决定。

(2)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学过的知识或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任务)的欲望,教师就得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产生太大的畏难以致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过程就是不断分解任务的过程。例如,学生提出设计班级成绩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不断地提出这样的问题:班级成绩管理需要管理学生的成绩,包括成绩的录入、成绩的修改、成绩的查询、成绩的备份、成绩的删除等功能;另外,班级的人数有变化时也得体现,比如有学生退学了或进了新的同学等,因此还必须有学生人数的增加、查询、修改以及删除等功能;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打印表格的需求,所以还得有打印的功能;如果该系统规定专人负责,还需要规定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体现保密性等等。经过这样的分析,可以出来一个基本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使整个系统功能不断完善,结构不断清晰。这实际上是将教学的内容拆解为一个个的“任务”,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了。在学期末,综合每人的“任务”成果,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管理系统的实例以供参考,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功能或任务是可以通过学习完成的。这样可以逐步消除对完成任务的畏惧感,树立信心,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3)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比如表和查询的设计与操作。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窗体的设计。

以学生管理系统为例,针对成绩的录入、查询与编辑等功能,涉及表、查询以及窗体等对象的认识、理解与操作;对于打印功能,涉及控件与报表的知识;用户登录与密码验证功能则涉及窗体与宏的知识内容等等。除了这些操作性知识外,还有其它的很多操作,需要学生去处理、解决。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学生可以先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在上机实践中,逐步地理解、模仿、改造,进行自主学习;然后鼓励大家共享资料,相互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还可以有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比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等,以利于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以个人成果(如一个实验报告或是一个功能模块)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评点,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我挑选出几个同学的作品(尤其注意那些采用与教学实例不同的思路和方式制作的成果),对他们的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以鼓励创新。首先,由大家一起来评论其优点,并由作者本人来说明模块功能及实现过程。然后,其他学生可进行质疑,或提出改进措施,还可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当然,有时像一个图片的摆放问题也要争论到底,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实时控制,将讨论导入主要矛盾方面,使课堂在有序的轨道上进行。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供大家参考。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引导,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总结提高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任务驱动”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3

网络数据库课程是一般分为三大模块:创建管理数据库及数据表、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查操作,创建管理数据库对象。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大量的知识点导致学生难以记忆、难以掌握,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灵活运用。为了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个完整的案例拆分为若干具有鲜明特点的小案例,并从中分解出完成该案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最后再以完整案例贯穿所学内容,最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在网络数据库中采用案例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1学习目的明确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技能素质。在所有授课过程中,通过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及图书馆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管理,讲解数据库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项目中。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网络数据库中的案例来源于企业真实项目,通过分析讨论,学生会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东软等公司真实项目员工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网上购物系统数据库设计及实现等。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到较高的水平,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学生是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并积极去探索,便于学生掌握案例中所揭示的相关问题,通过认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1.3较强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所选的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际项目需求相结合,所学案例要具有准确性及代表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应有较深刻的认识,选择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所选案例必须与学生的实践项目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具备一定难度的案例,激发学生进行深入仔细地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便于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对案例进行完善和扩展,符合高职院校对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案例式教学实现了教学相长,即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讲授者和组织者,而且是讨论中的一员,通过交流,产生思维共振和学术共鸣。学生的思维如果都活跃起来,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往往会超越教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为可能。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对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已有的能力解决它,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为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结论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MySQL 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141-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MySQL数据库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类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也是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MySQL数据库作为应用型课程,其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专业方向、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限制,容易使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如何改变生物信息学专业的MySQL数据库教学现状,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该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MySQL数据库课程在生物信息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

1 MySQL数据库特点

MySQL由瑞典MySQL AB公司开发的一款开放源码的中小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当前网站开发中尤其是PHP开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MySQL支持多线程充分利用CPU资源,提供TCP/IP、ODBC和JDBC等多种数据库连接途径,支持Linux、Solaris和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使用系统核心提供的多线程机制提供完全的多线程运行模式,提供了面向C、C++、Java、Perl、PHP和Python等编程语言接口,优化SQL查询算法,可有效地提高查询速度。它具有操作简单、体积小、速度快等优点,语法简单,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在编写网站应用程序时,几乎离不开数据库,所以,在教学中选取MySQL作为教学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2 MySQL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MySQL数据库具有很多特点,是网站应用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于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使用很多数据库,如,NCBI、UCSC等进行生物数据检索,而获得数据后,如何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成为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学习MySQL数据库课程,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使用方法,提高处理数据效率。为保证良好的MySQL数据库教学效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

2.1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MySQL数据库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为使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能,提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实践训练。例如:理论学习关系数据库模型时,引入实例,指导学生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核酸和蛋白质序列,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存储为关系模型数据,加深学生对关系模型的理解和应用,并为同学分配任务,进行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查询、修改关系操作,通过这种具有专业特色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MySQL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激励同学主动开展实践训练,能够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认识到MySQL数据库课程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生物信息学专业课程的学习。

2.2 项目与任务驱动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针对MySQL数据库课程的特点,开展项目与任务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总体上将课程划分为若干阶段的教学过程,并将教学过程分解在一个项目案例MySQL数据库系统中。例如:构建人类疾病相关基因数据库系统,将该项目划分按照数据库设计周期划分为以下6个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高设计阶段、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和数据库运行与维护阶段,分配子项目和子任务,包括人类疾病相关基因数据的获得与处理、转化为关系模型结构数据、数据模式分解、MySQL数据库构建、关系表构建、数据类型设置、数据导入、创建索引、视图、触发器以及存储过程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用项目和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即把知识点的讲授贯穿在实际应用项目的开发过程之中,指导学生掌握实际的MySQL数据库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动手研发能力。

2.3 考核与教学反思结合,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MySQL的数据库课程理论与实践考核存在考核过程效率低、考核内容覆盖面小、考核方法少等问题使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考核过程中督促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相关知识,提出了可靠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方法,即制订合理的考核内容计划,构建全面的数据库、试题库、理论试题库和实践试题库,全面覆盖表与数据库的创建、表结构的修改及索引的创建、数据操作、查询及视图、触发器与存储过程的创建、用户与权限管理等,结合生物信息学专业知识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保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掌握水平。同时,进行教学反思,即时纠正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给予充分肯定,推广的好方法、好思路、好见解,完善教学过程,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3 结语

MySQL数据库课程是生物信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该文根据MySQL数据库特点,结合生物信息学专业特色,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项目与任务结合、考核与教学反思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MySQL数据库课程在生物信息学数据存储、数据处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数据库试题库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督促学生全面掌握数据库相关知识,通过项目与任务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环境进行即时调整不断地完善,使MySQL数据库课程在生物信息学专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志宏.MySQL数据库实践考核的方法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6):83-84.

[2]赵彦.探析高职院校MySQL数据库课程教学[J].信息教育,2012(9):127-128.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5

论文摘要:本文归纳了数据库课程教学的三个能力目标,提出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三段论,总结了提高学生数据库实践技能的三要素,建立以数据库为中心的课程群概念,从师资、培养体系和课程设置三个角度对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引言 

编程能力、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思想是现代软件类人才所必需的三大技能,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数据库课程(名称或有差异)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针对传统的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内容不合理[1]教学方法陈旧[2]教学资料单一等问题[3],从数据库课程教学的长效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课程体系设置三个方面入手,在传统的数据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探索并结合实践,试图找出一个适用应用型本科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新方法 

二、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课程团队丰富的教学和项目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招聘信息中的职位要求和企业实地调研,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的归纳为:在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三种能力,梯序为一、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如索引、缓冲池、数据库容灾等;二、实际业务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如数据字典、e-r抽取、触发器、数据库安全等;三、基于数据库的应用开发能力,如与各种开发语言相结合的mis等,这三种能力目标所需要学生掌握的综合知识一个比一个要多、要深入,同时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使得数据库课程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不仅需要完备讲解数据库课程本身的知识点体系,同时还需要将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系统进行归纳和综合,除此之外,还需要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和吸纳课程外的专业知识。 

三、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三段论 

通过对03级~05级这三界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包括论文和系统)分析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学生做系统的时候数据库设计不太理想,如:e-r图不完善、数据库表设计的随意性、数据库没优化、数据库安全性考虑不充分,甚至个别学生数据库物理设计、逻辑设计等步骤混淆的糟糕情况,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主要原因我们不容忽视:学生在大二学的数据库,等到大四再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之前学的知识点忘记得差不多了,甚至,这些现象也出现在一些当时数据库课程学习时比较好的一些同学身上。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让学生在长达两年的时间跨度中能巩固和强化数据库技能,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段论,并在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做了相应的设置:第一阶段:数据库理论、设计和维护等理论和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阶段,也就是课程学习阶段,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实践技能安排在实验课,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能根据案例进行设计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的掌握。第二阶段:数据库专项训练,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以项目小组形式,在这一阶段,将数据库设计与学生所掌握的某一编程语言进行综合以开发应用系统,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开发的基本流程以及数据库与编程语言的结合。第三阶段:综合训练,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时间一周,地点实验室,项目小组形式,根据实际题目,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开发、部署等全流程,使得学生参与到能应用系统开发的整个过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思想去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开发功能。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环环相扣,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拓展。通过这三个阶段训练,基本能确保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和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 

上述的三段论提供了保持据库教学效果长效机制的一种手段,学生的数据库技能是在这三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掌握、巩固和应用的,要想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1.案例是基础。案例是学生从不懂数据库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基本知识的一个基础,案例最好简单、易学,但同时要具备系统性,数据库课程的案例要贯穿第一阶段的课程教学,包括需求介绍、数据库设计、建库、建表和sql练习和实践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安全和和数据库性能维护等专项技能案例,同时案例也要体现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案例最好就有行业典型性。 

2.指导教师是关键。虽然案例很重要,但指导老师是关键,同样一个案例,如果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就能很快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重点以及难点,并能根据自身的经验给予恰当的学生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给予学生关于课本外、甚至课程外的补充知识的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使得学生能尽快地掌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技能,我们在主讲教师的选择上全部安排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教师担任。 

3.第三课堂为必修。要想很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光靠课程本身的教学和前述的3段论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其他知识的补充,如常用的辅助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win)、高级网络编程言语、最新的web技术如ajax、以及流行的一些成熟的框架(如java ssh),工作流(如:jbpm)等,而这些在软件公司最常用,但课程教学又几乎不可能全部教授的知识,就需要同学们在第三课堂也就是自学时间自己去参考学习,第三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需要其自觉、主动去学习[4],但重要的是第三课程的学习更需要指导老师指明学习方向和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自学更具目的、少走弯路,这进一步凸显指导老师的重要性。 

五、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的课程群模块设置 

要想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能,需要以数据库课程为中心,并围绕这一中心建设一个相关课程群,这些课程群的在知识点上或承前启后,或相互补充,总之它们成为一个系统,课程群的授课形式分为两种:必修课如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选修课如javaee应用开发、asp.net应该开发。必修课为主干课,重点偏向单向专业技能的掌握,作为必修课的有效补充,选修课偏向综合应用类型,让学生依据其兴趣和爱好进行选取,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同时也是对数据库技能掌握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潮流.《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巢湖学院学报,2010,(6). 

[2]叶霞,李俊山,韦素媛.《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小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关键词:教学改革;数据库技术;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7018803

0 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胜任未来该领域工作岗位必备的信息管理处理技术,能否学好、用好数据库技术与理论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该领域工作。由于数据库课程理论抽象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常规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与掌握数据库技术与理论,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为此,笔者在该专业多次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该课程培养目标、授课内容、讲解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1 课程培养目标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性和学生兴趣制订多层次培养目标: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慨念、基本原理和主体内容,并建立起数据库系统的整体架构;较高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能力,这是针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感兴趣的学生而提出的要求。基本目标的实现能够让学生毕业后胜任该领域工作,较高目标的实现能够让学生毕业后在该领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

2 授课内容

依据培养目标制订授课内容,内容包括:Access、数据库技术与理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Web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发展与展望。

Acces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Windows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当前一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易于学习。其内容主要由Access的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和模块等7个对象构成[1]。

数据库技术与理论的内容包括:数据库导论、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ER模型、数据库设计、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保护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的内容包括: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演化。

Web数据库技术的内容包括:Web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Web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Web数据库访问技术、数据库访问接口、动态页面开发技术[2]。

数据库的发展与展望的内容包括: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主动数据库、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数据仓库技术。

3 讲解法

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特点对授课内容采用“三段式”讲解法:首先介绍“应用”,再介绍“理论”,最后进行“提高”。介绍“应用”是指介绍功能齐全但操作直观、简单的小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创建数据库实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学生对数据库有一个感性认识;再介绍“理论”是指介绍数据库导论、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ER模型、数据库设计;“提高”是指介绍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保护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Web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发展与展望。

“三段式”讲解法能够避免传统讲解法所导致的问题,如:一开始学量理论,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难懂,对本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

4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驱动法和问题导入法。项目实施驱动法的教学前提是选择一个具体的、可实现的、学生较易理解的熟悉项目,如:微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项目实施驱动法和问题导入法的理论教学过程如下:

(1)介绍“应用”时,将设计好的微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指该系统的逻辑设计)用小型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提供的工具实施(即逻辑设计物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掌握了Access提供的工具如何将系统的逻辑设计进行实施。介绍完“应用”后,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微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表是如何来的?为什么表是M个而不是N个?等等。引导学生向深处思考,同时为介绍“理论”作引子。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因素。

(2)介绍“理论”时,由于创建数据库实例“微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学生对数据库有一个感性认识,讲解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慨念与理论时,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讲授ER模型、数据库设计回答了“微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表是如何来的,为什么表是M个而不是N个等问题。在讲授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即将讲授“理论”作引子。如:讲授完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的方法后,用一个不好的关系模式实例引出关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数据冗余大、数据不一致性、操作异常,也即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需要优化,如何识别关系模式的好与坏?如何优化?优化方法是什么?引出将要讲授的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即范式理论)。通过本阶段学习,学生可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3)介绍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保护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Web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发展与展望。介绍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是向学生介绍一种对数据库具有数据定义、查询、操纵、控制等功能的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保护技术的内容有事务机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的完整性、数据库恢复和并发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介绍软件工程理论与原理,使学生对大型信息管理系统是如何开发出来的有清晰认识。Web数据库技术的内容有Web技术、Web数据库的基本概念、Web数据库体系结构、Web数据库的一般开发过程、Web数据库访问接口基本原理和Web数据库中几种主流动态页面的开发技术。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只要求了解,对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感兴趣的学生则要求其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软件开发能力,为今后能从事该领域软件开发工作做准备。

项目实施驱动和问题导入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导入。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因素。

(2)不知觉性。例如:软件开发方法相关知识没有专门集中讲授,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软件开发方法相关知识融入其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

(3)系统性。避免了在过去的数据库教学中,学生通常孤立地学习一些数据库技术与理论和软件开发方法,而缺乏对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整个过程的系统性认识。

在实践教学中,项目实施驱动法实施步骤如下:

(1)将一个班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每组6~8人。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任务分配由项目经理实施。

(2)为每一个组分配项目,也可由各组自选项目。各组项目必须不同,以防互相抄袭,项目选取原则为:具有真实性、可实现性、规模适当性,同时还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

(3)项目实施应在理论教学相关内容授完后进行,各组项目的实施应由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教师采用点拨方式或共同探究的方式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所学知识,展示各自的个性化思维。项目实施分为系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设计、实现与测试等阶段,每个阶段应递交相应的文档,并进行检查和交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求进行改进和完善才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要求项目组协同教师、其它项目组一起进行评审,严格把关。项目结束后,要组织答辩,先由小组长对项目的功能及基本情况做一个简要陈述,然后让每个小组成员说明其各自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完成的任务,并一一进行演示、操作、运行。教师针对每个学生实际负责的部分进行提问。最后,项目组提交系统和所有文档。

项目实施驱动法在实践教学中的特点: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由于软件规模和复杂度的不断增长,软件开发越来越体现出多角色参与、多环节配合的工程项目特点,涉及到大量的协同工作。因此团队协作意识是大学生的必备基本素质。然而,当代学生身上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队集体观念,项目实施驱动法则在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际动手能力。数据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让学生能够参与软件项目开发,并在实践中应用数据库技术与理论和软件开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3)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数据库技术与理论和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学生今后主动深入学习数据库技术与理论和软件开发方法相关知识的源动力。

(4)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编写软件开发各阶段的文档材料必须具备完整性、可读性及可理解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及文字处理能力;通过陈述与答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在工程化软件方面的素养。

5 考核方式

由于数据库课程理论抽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得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易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数据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即运用数据库的能力。因此,数据库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笔试考核学生对数据库技术与理论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课程设计考核学生对数据库技术与理论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方法等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6 结语

数据库教学改革的特点体现在:培养目标的多层次性、授课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讲解法的创新性、教学方法的先进性与合适性、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从数据库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来看,通过本文中的改革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由于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其它技术知识的发展和学生兴趣与要求的变化,因而教学必须不断加以改革,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俊玪,王秀英.数据库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7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英文摘要】Based  on  the&nb……

【  正  文】

1 调查情况介绍

为了配合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十五”期间的建设和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CADLA,下称联盟)工作的开展,2002年4月,CALIS在成员馆中间发放了《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2002年5月和6月在联盟理事馆(注:目前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理事馆都是CALIS成员馆。)中间发放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

截至2002年6月30日,共回收《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89份,其中书面报告22份,电子版报告67份。这些调查报告中有29份来自综合性院校,34份来自工科院校,9份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类院校,来自其他专业性院校,如医学类院校、农林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的报告分别为5份、4份和6份。图1给出对提交调查报告的学校按地区进行统计得到的结果。根据统计数字和图表可以看到,此次在CALIS成员馆中进行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整体情况。

附图

图1 提交调查报告的学校按地区统计的结果

对于在22个联盟理事馆中间进行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重点调研,各单位均及时对调查内容进行了反馈。

针对上面的三份调查,本文第二部分从几个主要方面对各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三部分给出CALIS在“十五”期间将要建设的两个子项目“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在成员馆中间开展的情况;最后对目前成员馆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汇总。

2 整体分析

通过CALIS的宣传和培训,大部分成员馆意识到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在2000年前后成员馆根据各自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现有基础、阶段性工作重点、人员情况,开始从专业性或校园范围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数字资源、基础设施等各方面进行建设,全面推动图书馆向电子化、数字化方面发展,并在资金投入力度方面予以重视。

2.1专业性、校园范围的文献保障体系

众所周知,CALIS在“九五”期间建设了三级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四个全国中心、七个地区中心分别构成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在全国和地区范围内行使文献信息保障功能。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原因,这些中心还不能满足所有高校图书馆和用户的全部需要。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目前有10个学校正在开展专业性或校园范围内的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建设。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构造有一定规模的“中文教育数字图书馆”,将分布于国内外的中文教育资源纳入统一的检索系统;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理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建设“财经文献资源信息中心”的设想;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西南地区电子信息学科与文献信息中心”的建设已具雏形;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受北京市教委的委托筹建了“北京高校网络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多功能蒙古学文献信息研制服务中心”的建设颇具民族特色;安徽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福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图书馆,依托校园网建立与本校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配套的,以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

2.2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

考虑图书馆的工作特点,针对图书馆的需要,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急需的各种应用系统,已经被列入各成员馆的计划中。本次调查发现有16个图书馆正在应用系统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其中开展数字图书馆原型试验系统研发的学校主要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研制的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体系结构、元数据、信息存储与检索、互操作等相关技术与解决方案;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开发了“视频点播系统”,采用大容量存储设备存储多媒体资料在校园网内提供多媒体视频、音频资料的网上实时点播;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在开发“图书馆电子资源跨平台检索系统”,实现统一界面查询,读者可以通过书刊名、文章名、关键词、著者、媒介类型、数据来源等检索项(包括组合检索项),查询系统连接的各个数据库;天津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图书馆专门成立了“特色资源数字化加工中心”,开展纸本文献数字化、多媒体资源加工、电子剪报、数据库制作的相关硬件环境设备建设及软件支撑平台建设,形成数字化资源的收集、加工、分类标引、整合、、更新、维护等的完整系统;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发了“专题数据库系统”,为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提供平台,包括开发、分类、全文检索、远程查询、科学管理和升级等功能,能全面、准确、高效地达到网络化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标准;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利用相关技术,建立了标准化的知识服务系统平台,开发了“服务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信息定制、协作咨询、知识挖掘、多媒体教学、VOD点播、重点学科导航等;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正在集中力量,依托CALIS西北地区中心搭建一个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地区性数字资源中心、数字化中心、存储中心、交换中心以及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开发中心,为用户提供集成化的智能服务。

2.3数字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也是各馆开展数字图书馆尝试的主要选择。“九五”期间在CALIS的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下,一方面,各馆大幅度增加电子文献的引进,以网络版数据库为主,并引进部分光盘数据库;另一方面,各馆在自建资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CALIS组织成员馆共同建设了联合目录数据库、中文现刊目次库、学位论文文摘库等数据库。在提交调查报告的89所图书馆中,85%以上的图书馆参与了CALIS“九五”期间的子项目建设,在支持CALIS资源建设工作的同时推动本馆的数字化进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CALIS有选择性地支持24个单位根据本馆的特色馆藏、资源特性,在网络环境下建立特色馆藏,逐步把有价值的特色信息资源组织起来,建设成CALIS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以便比较集中、更深层次地揭示各高校收集的富有学科特色的文献。目前CALIS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包括24家成员馆建成的25个重点学科专题数据库,数据量已达280万条以上,通过因特网进行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在CALIS的带动下,在24家成员馆的示范作用下,为了更好地满足本校教学科研的需要,其他的CALIS成员馆纷纷开展本馆特色资源的调研、论证和建设工作。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库建设的CALIS成员馆有74所,每个馆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实力,或者百花齐放,如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7所高校图书馆同时进行几个数据库的建设;或者一支独秀,在数据库建设的质量上下功夫。

成员馆自建的这些数据库围绕着CALIS制定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区特色和高等教育特色的专题数据库”的原则,或者对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或者做某个学科或专题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比较系统全面地对某个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数据库各具特色,有的体现中国文化渊源历史,有的介绍人物生平、业绩、著作,有的针对某个学科或专业做全面的介绍,有的展现科技动态。数据库形式多样,包括图象、文字、解说、全文和文摘,具有学科知识数据库的特点。揭示的内容比普通二次文献库要深,丰富了高校资源。数据库内容丰富,包含中外文期刊、会议论文、专利文献、产品、事实数据、研究机构信息,或集各种信息于一体。有的数据库具备良好的检索系统,提供WEB界面的查询,有些还使用全文检索系统和多媒体系统,可提供全文、关键词、题名、出处、文摘等多检索点检索;为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为推广高校科学技术成果,展示广大科研人员的劳动成果和聪明才智,给广大读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科研资料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弥补了图书馆经费紧缺造成的纸本资源的不足,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2.4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各馆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调查发现,有28所图书馆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创造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环境。其中22所图书馆对本馆的自动化和网络系统进行了升级与改造,旨在建立先进可靠的高速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馆日常业务科学全面的自动化管理,为国内外资源共享提供环境;9所学校建设了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学、网络培训教室,提升了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能力,为师生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所院校还斥资数千万建设了新馆舍,给师生提供了舒适的教学科研环境。

2.5资金支持

《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中还包括对各个学校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额度及其来源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成员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资金分别来源于“211工程”建设经费“985”工程,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各省市教委、学校的专项拨款,与企业共建,捐助,图书馆年运作经费,学校自筹等10多个方面。由此可见图书馆动用了所有力量,通过各种渠道支持数字图书馆建设。小到学校,大到国家,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识都明显增强,对此投入的资金大幅度增加,部分学校得到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更是令人可喜。表1将各馆数字图书馆经费情况按几个等级进行了统计。需要说明的是有17个学校未对数字图书馆资金的投入进行说明,无法进行统计。对72个成员馆的统计结果显示,38.9%的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额度大于100万,其中有8.3%的高校十分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了数千万资金支持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有超过一半的图书馆用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小于10万,无力开展规模性的、目的明确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活动。“十五”期间,为了在更大范围内共建、共知、共享,CALIS任重道远。

表1 数字图书馆建设资金状况统计

附图

3 重点调研

下面根据联盟理事馆对《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的反馈意见,综合CALIS成员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的反馈意见,对CALIS成员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和“教学参考数据库”的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3.1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

“高校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是CALIS“九五”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高校间开展文献传递的重要基础数据库之一。“九五”期间共有90余所成员馆参与了CALIS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的建设,学位论文文摘数据提交量已经达到10万条。由于学位论文内容丰富、新颖、情报价值高,对某一专题有独到的见解和系统论述,对科研和生产有较大参考价值,读者需求呈上升趋势,为此,“十五”期间,CALIS将在该库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面实现博、硕士学位论文资源的共享。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调查》和《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调查》的统计结果,CALIS成员馆中有29家开展了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筹备和建设工作,其中13家来自联盟理事馆;目前这些学校学位论文的全文数据加起来有18100条,主要采用WORD和PDF格式保存,也有个别学校采用JPG格式和DJVU格式;其中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建设工作开展较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规模较大,有超过5000条的全文数据;已经具有学位论文数据库提交系统的学校有11个,其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的系统已经比较成熟,不仅具有学位论文提交系统,而且同时开发了学位论文检索系统,并考虑了学位论文的编目、校验、统计,设计了学位论文管理系统;目前北京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是开放的,读者可以检索到摘要级,其他学校的学位论文系统有的要进行用户认证,有的通过IP限制访问;对于学位论文的版权问题,各个学校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比较实际的解决方法是和论文作者签署论文使用协议,限于校园网使用。成员馆的上述工作为“十五”期间CALIS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002年5月底,CALIS管理中心邀请在学位论文建设方面有一定基础的15个联盟理事馆召开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工作研讨会”。会议统一了对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认识,明确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在统一的建库标准规范下,实现共建、共享。会上大家总结出学位论文建设的主要环节包括总体工作流程、标准规范、论文提交、应用系统、管理与版权等。会后,CALIS管理中心根据各成员馆的意见,整理了《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参考》,为其他准备开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学校提供参考,加快高校特色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还表示愿意根据会议精神,在对各自的应用系统进行修改后,尽快向兄弟院校免费提供。与此同时,大家还认同了将CALIS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设计为“集中索引、分布式存储”的数据库的思路。

3.2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

CALIS管理中心充分意识到,建设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对高校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一部分精选专业课的教学参考书提供上网服务,可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有效地解决各校教参复本量少的问题,在“十五”期间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根据《数字图书馆建设情况调查表》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情况调查表》反馈的结果,目前CALIS成员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基本的情况是:14个学校已经建有一定规模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另有11个学校开始筹划;其中教参数据库建库时间最早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始于199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1999年开始建库;包括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内的8所高校图书馆从2000年开始建库;其他的图书馆是在近一年里才开始和计划进行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的建设;这些学校的教学参考书书目数据量加在一起有49500条,全文数据有5100条,其中复旦大学的书目数据量最多,已达26,500条,中国人民大学的全文数据最多,有3000条;对于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系统,有7所图书馆使用TRS全文数据库进行二次开发,有3所图书馆采用快葳公司的DIPS系统,2所图书馆馆使用方正Apabi系统;选择MARC做为教参元数据进行著录的有5家,选择DC做元数据的有3家;对于全文,一般采用WORD和PDF格式;对于版权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限于校园网使用,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已经开始对教师著作征询版权,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目前的政策是部分解决版权,同时结合访问控制,北京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正在考虑和专业公司合作,全面解决版权;目前在主页上有教学参考书项目链接的图书馆,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厦门大学,其中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检索系统可以对外提供服务,非校园网用户可以浏览到书目级。

CALIS在6月中旬邀请22家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理事单位召开了“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建设研讨会”。会上,大家根据各自的工作经验对CALIS将在“十五”期间进行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的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1)标准规范方面:希望CALIS在标准、系统等方面提出方案与要求。(2)建设内容:在学科上有所侧重和分工。(3)版权问题:提出统一的版权解决方案。(4)管理方面:以211工程或CALIS名义,请学校教务部门将教参书的收集纳入教务管理工作,以保证教参考书的权威性和新颖性。(5)建设方式:由CALIS组织购买一批有版权的电子参考书,同时在CALIS协调下,由部分高校分工建设,共享数据,成本分摊。(6)合作思路:和数据库商与系统商合作开发系统和解决版权。(7)系统建设:第一步参建各校分别建立教参信息库,同时把数据集中起来建立CALIS教学参考信息库;第二步建设电子全文数据库。

针对以上建议,CALIS正在积极征集包括系统、资源、读者使用、服务模式、实施、经费预算等在内的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申报、调研、审批方式确定承建单位。

数据库教学论文篇8

摘 要 论文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教学效果几个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微机数据库》的课程建设,得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前提的结论。

关键词 数据库 课程建设 土木工程

一、引言

《微机数据库》课程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方向开设的选修课。总学时为40学时,开课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由于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与面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别。故如何进行课程的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的课时分配、具体讲授的内容、教学方法等是本课程建设的关键问题。

二、教学组织

1.课时分配。数据库课程是高校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之一,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基础,而且学习本门课程以应用为主,在课时安排中,采取了20学时讲解基础理论,20学时上机实习的分配方法。

2.教材选取。如何根据专业的不同,组织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精选教材关系着整个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重点、难点的把握,必须整体规划,不仅让学生从理论环节到实践环节掌握所学内容,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举一反三,易学实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专业特点,选取了程学先主编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为理论部分主讲教材,选取顾浩主编的《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基础上机教程》为实习教材。

三、教学方法

数据库课程具有理论基础强、实践应用性突出、学科间知识综合性明显、学科内多层面内容交融、前沿新技术发展迅速等特征。针对以上特征,本课程采用了理论讲授、小组讨论、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在课堂上采用课堂讲解、软件演示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示例性讲解,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和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最终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3-4人一个小组,给出讨论题目,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学生讲解讨论结果。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将科研工作中的数据库设计部分条件给出,小组讨论从E-R模型描述到实际关系模型的形成,到最后数据库设计过程。结果每个小组积极讨论,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3.上机实践:上机实践是数据库课程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除按照实习指导书要求,在实习完成时,生成一个学籍管理系统外,还要求学生按照所提供的资料,完成一个钻孔数据库管理系统。

四、教学内容

1. 数据库理论知识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安排的教学内容如下:

(1)绪论,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及存储结构,数据模型。

(2)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基本文件组织,索引文件组织,B+树文件组织。

(3)关系数据库,包括: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函数依赖,候选关键字与主属性,关系规范化。

(4)关系数据库实现及使用,包括:关系代数,关系演算,SQL语言概貌,SQL数据定义功能,SQL数据查询语句,Visual FoxPro中的SQL查询语句,视图,SQL数据更新语句,SQL数据控制功能,嵌入式SQL,查询优化。

(5)Visual FoxPro简介,包括:项目管理器,变量、常量和表达式,常用函数,对数据库操作基本命令程序设计语句。

(6)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包括应用系统概述,数据库结构设计,应用程序结构设计,主动服务数据库系统。

2. 上机实习教学内容

VisualFoxPro-数据库管理系统(VFP)作为数据库应用技术,具有界面操作直观、数据转换简便、应用广泛等特点,成为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首选系统。选用Visual FoxPro为实践内容,按照《Visual FoxPro 6.0程序设计基础上机教程》教材要求进行,实习内容如下:

(1)VFP界面。实习目的:熟悉VFP环境。包括:VFP主窗口,VFP帮助系统,配置VFP。

(2)VFP应用程序。实习目的:学习制作一个VFP应用程序,通过制作认识VFP应用程序框架,认识VFP中主要的程序设计工具。包括:建立工作目录,建立项目文件,建立数据库,建立类,建立表单,建立菜单,建立并设置主文件,编译运行项目。

(3)表的建立与使用。实习目的:学习建立自由表。实习内容包括:用表设计器创建新表,使用表向导创建新表,使用命令创建新表,表的基本操作,记录的定位与查找,索引的建立和删除。

(4)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实习目的: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操作。实习内容包括:创建数据库,数据库表的字段级验证规则,数据库表的记录级验证规则,设置表间规则:参照完整性,表间的临时关系。

(5)表单设计基础。实习目的:掌握由“文件”菜单的“新建”命令入手,如何用“表单向导”及“表设计器”创建表单。实习内容包括:表单向导,表单设计器。

(6)查询与视图。实习目的:学习创建查询与视图。实习内容包括:查询向导,查询设计器,SQL语句,创建本地视图,创建远程视图。

(7)报表设计。实习目的:学习创建报表。实习内容包括:报表向导,报表设计器。

五、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基础理论部分考试,另一部分为实习成绩。基础理论部分考试占总成绩的60%,实习成绩占40%。其中20个学时的时间是不够完成实习内容的,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

六、教学效果

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基本能够用VFP独立完成与土木工程有关的数据库设计。有读研的学生,从事与数据库有关的工程应用研究,能够深入学习,独立完成研究。

七、结语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是计算技术和信息时代结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无论是对计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本门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 数据
    刊号:11-5323/C
    级别:省级期刊
  • 大数据
    刊号:10-1321/G2
    级别:统计源期刊
  • 大数据时代
    刊号:52-1163/G2
    级别:省级期刊
  • 数据通信
    刊号:11-2841/TP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