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5:16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1

一、预防医学教学改革背景

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主动适应21世纪卫生服务和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改革高等医学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HealthforAll/2000进一步扩展为21世纪的预防卫生保健工作,将工作重点由获得健康转向主动的健康促进及健康保护。在国内,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改革和全科医学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对医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者,还应当是交流能手、流行病学和行为医学的应用者、社会保健的支持者和卫生保健的提供者[3]。当前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已发生改变,由急性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另一方面,传染病特别是新的传染病,时时威胁人民健康,地方病、营养不良和环境卫生问题以及劳动保护问题,都威胁着人民的健康[4]。

2003年SARS疫情的发生,突显了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的薄弱,这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通病。为此,教育部、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预防医学相关课程教育的通知》,要求加强预防医学教育,补充群体预防、社会医学、心理健康及非典治疗与防护等预防医学的相关课程,使广大毕业生能以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走上工作岗位。

二、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共有两类:

《卫生学》教材,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统计学和卫生组织保健,其体系是沿用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体系,是“卫生专业的大拼盘”;《预防医学》教材,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该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卫生专业体系,围绕群体-环境-健康的基本观念将各有关内容重新融合,并要求增加为期一月的社会卫生实践。

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忽视了进行有益的预防医学教学,不管选用哪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学科的融合,困难也逐步体现出来。由于该学科长期被人轻视,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联系较疏远,他们是为了完成学业的规定不得不学习该课程[5]。在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纯学院式的教学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了解中国的卫生现状,缺乏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虽然《预防医学》正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采用,要求增加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卫生实践。但苦于多数无进行社会卫生实践活动的经济实力或条件,很少开展预防医学的社会卫生实践。目前全国各医学院校已开始着手改革《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以弥补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但没有现成经验。

我校预防医学系在全日制本科层次已开设《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社会医学》和《临床营养学》等课程,其中以《预防医学》为重点,各专业均开课,并且整个教学重点在卫生统计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设计和分析能力;在教学安排上,有理论和实验课,但没有社会卫生实践;《社会医学》为选修课;《临床营养学》只对护理本科专业开课,大多数学生在群体预防、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全科医学、流病调查等方面知识欠缺。

三、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现阶段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但目前的医学教育尚不能起到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的作用,因而预防医学的教学改革,将会极大地影响或促进该模式的应用[3]。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最近十多年来,也多次发文要求各高等医学院校加强预防医学的教学与改革,以应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卫生事业的发展[6]。为此,我系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本科教学大纲的重新制定”的时机,进行了新的预防医学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大纲采用新版《预防医学》教材,全面体现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重点调整了《预防医学》的教学内容,从群体与预防角度出发,努力体现微观与宏观的综合,体现群体、预防、社会医学的整体观,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体统一;课时总数也由104节增加到120节;多媒体课件根据新教材和内容进行调整。具体见表1。

新的教学内容结合了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其中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重点讲授对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作用,使学生能真正做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预防各种不良社会因素,真正通过健康促进来达到健康保护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医学模式的改变。

2.建立和实施新的课程体系。

多年来我院预防医学教研室在全日制本科层次开设的课程只有《预防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社会医学》和《临床营养学》,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战略,调整了课程体系,申请开设了《社会医学》、《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艾滋病健康教育》和《临床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等四门选修课,对部分专业学生增设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科研设计》、《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和《运动营养学》等必修课。具体情况见表2。

3.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我们的理论课教学方法较单调,主要为传统的板书和投影形式,教师备课工作量大,传递信息量小。从2002年开始,我院在各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预防医学教研室各位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提高了教学效率。目前,在理论课教学中,100%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见表3。

4.改革考试方法。

《预防医学》的考试内容以往侧重概念和重要原理、方法的考核,学生在没有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强记也能获得高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会应用。通过改革,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向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操作、交流能力),特别是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增加了分析题和辨析题,充分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实践基地的问题。

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规模小,学院经费紧张,人力资源也较为紧张,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至今尚未建立,无法开展为期一月的社会卫生实践,这对于改善和提高我院临床医学毕业生的预防战略意识会有较大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认识,理解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策略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做到防治结合,以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在SARS疫情发生之后,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像对待临床实习基地建设一样,积极建立预防医学实习基地。

2.“研究型学习”的开展。

多媒体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它的优点,但运用不当或准备不足,会加快教学进度,出现3学时教学内容在2学时完成的现象,或为凑教学时间不断简单重复的现象[7],并且如果多媒体教学方法不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一定影响,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当前,我们虽然开展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但应试教育的成分较多,素质教育的成分较少。“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对改善当前教育现状有一定的作用,这正是我们的薄弱之处。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2

在以往的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方式大多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这就使得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另外,由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庞杂,教师一律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提起课堂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自身的因素来看,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这也使得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

2.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策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才能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教学法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2.1PBL教学法概述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中心、主体,而教师则扮演着课堂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抛出问题,调动起学生对驱动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已经成为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

2.2PBL教学过程

2.2.1编写教学大纲和案例PBL教学法是以情境创设为主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仔细编写适合学生的PBL教学大纲,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的方式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尽量真实,并且要与医学或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如饮用水污染案例、食物中毒案例、慢性病社区干预案例等,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而在案例引入后再根据PBL教学大纲对学生抛出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资料的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2.2.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之间的实力均衡,同时由组员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分组完成后,在下节课开始之前将相关案例以及问题分发给学生,让小组成员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互相讨论的方式得出问题的答案。下节课开始的时候,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如果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出现困难,教师可以作相应的点拨和引导,实在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再进行讲解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2.2.3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PBL教学法对于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进行PBL教学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同时要能同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学生要寻找解决问的方法,就需要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进行资料的查阅,这又对学生学习的相关设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设施要求达不到时,则需要教师对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上的帮助。

总之,预防医学作为护理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提高其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PBL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运用等具有良好的作用,而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PBL教学法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我们广大教育机构及教育工作者共同作出努力。

作者:李利斯 单位: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3

1研究对象:针对某院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教学改革。在进行社区卫生预防医学教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实践教学时,积极有效地引入新型教学模式。

2方法:

①将理论教学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截止到目前,很多医院的理论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式”为主,虽然在最近几年,多媒体技术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在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教师也只是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移到屏幕上而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都是其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讲,很少跟学生进行交流,作为学生,只能很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几乎就不思考到底是为什么。最终就会造成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非常的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着手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那种教学套路,可以在对学生讲授社区卫生服务预防的实践课程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可以穿插讲一些工作中的具体案例,从而让学生能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且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在讲解一些重点的注意事项时,可以巧设情境,将学生假定为实践工作的主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进而就能够集中精力地学习并深刻记忆教材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够将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合理熟练的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②改革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社区预防实践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预防医学实践实验,一方面,可以对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但是,目前社区预防实践教学实验的主要工作是做验证性实验,并且在前后的实验项目之间缺乏纵向联系,具有相对较差的系统性。在进行实验时,学生不善于发动脑筋,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不利。但是,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想象理要比其所拥有的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具有有限性,而想象力却包含着世界上的一切,其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想象力也是知识进化的重要源泉”。针对以上问题,就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改革。

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的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一直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所以,我国的实验教学水平从总体来说,一直都很低。而要想构建出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注重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另一方面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的附属地位,使实验教学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还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具有创新理念的实验,使学生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在社区卫生预防方面,展开研究以及探索,积极开展一些新颖性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形成,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不等价于一种新理论以及新思想观念的确立,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对一种新事物的认识以及对一种新本领的拥有,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

④参与科研活动,进行课外实践调查:为了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成立很多兴趣小组,来开展一些科研攻关活动。例如,面对当前越来越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部分学生对新型的除草剂—易炳秀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其发表的论文也获得了奖项,这为学院开创了先例。进行课外实践调查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得到更好的落实,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在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以及社区进行实践调查。例如,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外源化学物在人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到加工聚氯乙烯的工厂进行实地的观察以及检测。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来深刻理解化学物污染环境以及损害人体健康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传染病疫情发展及防控措施制定落实的全过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其工作的社会意义。通过科研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加深了认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培养,为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三、讨论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所赋予高等教育的一个既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对于我国的预防医学教育,同样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要对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改变,积极探索出全新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在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预防医学实践的基地。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教学模式进行的一番改革,为这一探索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指明了方向。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4

1.安全培训不够到位。虽然,学院组织过多次消防安全和生物安全知识讲座,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也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但所具备的安全知识还不全面,在实验课的具体授课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纰漏。同时,因招生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加以及任课教师不足等原因,各学系常常安排研究生代上实验课,而大部分研究生只接受过一次针对科研实验开展的安全培训,在实验授课过程中容易忽视各种安全隐患。

2.未对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在成立伊始就已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事故应急预案,但并未根据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实地演练。虽然实验教师都了解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自己的职责和行动步骤,但缺乏事故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无疑是纸上谈兵。

3.实验室安全监管制度不严、执行力度不强。大部分高校实验室缺乏污染物处理设施,缺少专业部门对废液进行统一回收、管理和后续处理。未经严格处理的成分复杂、毒性较大的废液,如果直接排放或只简单稀释后就直接排入下水管道,毒性物质会逐渐累积,造成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教学实验时还存在本科生未将解剖完的小白鼠尸体与脏器放入指定的垃圾桶进行统一处理,而直接丢入普通垃圾桶的现象,这种不规范随意丢弃生物源废弃物的行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通过分析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笔者拟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改进措施,以期提高和完善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

(一)加强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各种强腐蚀性、易燃、易制毒化学危险品,因此化学试剂、生物样品和实验废弃物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1.化学试剂和生物样品的贮存。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安装通风系统。对于化学品储存应依照各种化学品的种类、性能分开存放,对化学性质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严格分类贮存,各种腐蚀性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试剂架的最底层。试剂储存室必须指定专人专管,确保储藏室入门钥匙双人双锁并妥善保管,储存室要根据条件安装防盗监控和火灾报警系统,配备相应的消防灭火设备。

2.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实验课所涉及的所有化学试剂的化学特性和防范措施,并悉心指导实验人员。易燃、易爆和易挥发的化学品应在有安全防护的通风橱中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劳动保护和安全防护用具,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实验准备室内仅允许存放少量无毒或低毒的化学试剂和有机溶剂,任何化学试剂均应严格按实验室的规定,两名管理人员同时在场方可领取,并做好出入库登记和详细的领用记录(领用时间、领用剂量、使用方向、领用人、剩余试剂去处等)。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和腐蚀性的化学危险品应现用现领,使用剩余部分禁止随意存放,必须及时登记与退还试剂储备室,妥善保管安置。

3.化学废弃物与生物源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剧毒化学危险品的残余物必须作无害化处理,并由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废弃化学危险物品的处置和销毁应上报并征得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同意后,请具备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动物尸体和脏器等生物源废弃物应统一放入指定的冷冻设备中等待下一步的统一处理,而微生物类废弃物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二)加强实验仪器使用培训和管理

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毒理学、营养卫生学等等,需要实验管理人员加强仪器的管理,保证实验人员正确并安全地使用仪器。

1.编写培训讲义。实验教师应结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仪器的培训讲义,具体内容应包括仪器原理、仪器应用范围、仪器基本结构、仪器操作参数设置、仪器使用操作具体步骤、仪器使用注意事项等等。

2.仪器操作培训。全体实验人员在使用仪器前必须由任课教师统一进行仪器使用培训,实验课任课教师应详尽地讲解仪器的基本原理,具体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每位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3.仪器的日常维护。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和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是实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不仅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可靠,更是实验室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要做好实验仪器的日常维护工作,除了定期校准外还应时常除尘保养,并做好水、电和燃气管路的定期检查,发现松脱、老化以及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三)利用现代科技改善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状况的实时监控。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需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安装热感应探头和烟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此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本科生在实验室内进行创新实验的时间增加,而实验室不可能一直有人在现场照看。因此,应采用网络摄像监控的形式对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安全状况和实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予以保障。例如:实验教学的防火和安全检查、危险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安全使用与管理、仪器设备的损坏赔偿、废弃物的安全排放、气瓶的安全管理等,都需要制定合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为本科教学实验的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除了制度保障外,还应建立和健全以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为基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指南和实验人员在实验室的行为准则,并明确安全第一责任人。

(五)进一步加强安全培训,进行应急预案的实地演练

要做好预防医学教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努力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促使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和规范化。

1.提高安全意识,深化安全教育。科研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教师以及学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进一步普及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水平,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2.进行事故应急实地演练。预防医学实验中心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员参加的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实验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要熟悉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初期灭火指挥和应急疏散能力,提高灾害性事故发生时紧急应变能力。火场危机常给实验人员带来震撼性、突发性和危险性,不仅干扰实验人员的正常思维,还可能干扰实验人员正常的行为,因此在事故应急演练中应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验人员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定期检查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61(2016)01-0073-03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然而,长期形成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严重分离,导致一些临床医学生不重视预防医学,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1-3],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整体的医学观念,重治轻防倾向严重[4]。为适应新医学模式对人才要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培养同时具备现代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和有预防整体概念的复合型人才[5],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理念和相关实践能力[6],以适应新医改大环境未来发展的需要。

1培养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理念

1.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临床医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重视不够。有调查表明,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从事临床相关工作,相当比例的人认为预防医学对其没多大帮助,因而缺乏兴趣[7]。尤其在专科医学生中,重治轻防的倾向更为严重。有调查表明,有58.2%的学生对预防医学不感兴趣,有39.6%的学生认为其不重要,33.8%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8]。医学界自古以来就倡导预防为主。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就曾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就当今而言,预防为主的观念对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李立明[9]指出预防为主是最符合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是医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让人民群众受益,少得病、晚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的最佳途径。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摆正“防”与“治”的关系,才有利于培养为广大人群服务防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2培养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的人才是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一般教师只注重疾病临床治疗,学生难以建立人群及群体防控的思维。当前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也从临床个体的治疗向群体、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主动服务方向转变[10]。李立明[9]在谈及公共卫生和临床的区别时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重点在公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而医疗服务的对象则是个体的病人,要解决问题是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其最佳结合点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如乡卫生院及村医务室等。从作者本校情况看,我们培养正是同时承担着人群防治和个体疾病治疗的工作基层医疗人员。在社区和农村广大地区,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慢性病都是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防与治的有机结合,还有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和传染病有效预防,都可以在基层医疗及预防保健机构进行。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11]。非洲“埃博拉”疫情,以及我国的SARS、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给医学界及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警示,如果基层医生没有足够的预防医学和传染病防治观念和技术,极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误诊、漏诊,以及其在人群,甚至在医疗机构中传播。因此,个体的救治也关系到人群的健康,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是实现防治结合,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2提高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1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杨晓蕾[12]等分析了目前临床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学校虽然设置《预防医学》或《卫生学》等课程,但多为讲授式教学,而这些课程对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不算重点学科,而学生热情不高。与临床课程相比,临床课程讲授的内容可以结合临床实习等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防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如统计学、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学等,不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际练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对于缺少实践的预防医学教学,学生没有深刻感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李君[5]等采用案例讨论、参与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以及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等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可有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对SARS的大流行的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案,并组织点评和总结,锻炼其预防医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赵申武[13]灵活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得学习热情。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模拟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讨论法即是以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形式开展讨论,目的是训练学生创造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形式多样的模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单一的课堂讲解。模拟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定某些特定角色或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学生们既学到了有关知识,又与所学到的预防医学知识相联系,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验法以营养与膳食的评价为内容,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运用所学营养学,结合临床专业课,开展自身膳食评价,为临床病人的膳食评价工作打下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开展社区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宋丽萍[14]等将桂林医学院两个年级四个班级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社区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实践证明,采取社区实践教学的学生在理论及技能方面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如:现场调查、解决问题、综合分析、合作、人际沟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证明社区实践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预防医学理论、技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周勇[15]等人报道了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将该学院本专科医学生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预防医学的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的调查技能,证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有人报道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有益的探索[17],如在环境保护日、红十字日开展有益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的热情,增加学生实践能力。预防医学实践性较强,应避免一味讲授理论课,要结合公共卫生领域新的事件和我们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环境污染、饮食饮水卫生以及雾霾等现实问题开展教学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作者在妇产科教学中也在教授某疾病的临床治疗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强调人群防治的整体观念,学生不仅学到临床知识,还够用预防医学的宏观思维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2.3与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广西右江民族医的邓树嵩[17]等报道该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方式,与当地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聘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深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又结合当地位于广西西部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百色的实际情况,如艾滋病高发、结核病疫情严重等情况,强调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学生将可能来面对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参与艾滋病、结核病及其他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工作等。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自己选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实验)方案等,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实验)、整理与分析调查(实验)数据、撰写论文。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作用和内涵,逐步建立起疫情的群防群控观念,培养能为今后当地服务的实用性人才。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疾控中心,在重要的职能科室安排专家讲解和现场演示,如结核病防制科,艾滋病慢性病防制科,环境、职业与放射卫生科,食品与学校卫生科,健康教育促进科,疾病控制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向萍[18]等组织重庆大学临床学生到当地疾控中心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到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实习,通过“听”、“看”、“走”、“论”四个过程,———听介绍预防控制体系、法律法规介绍,看资料,了解实际案例处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走到社区了解参加计划免疫、疫情报告、流调及环境卫生检测等工作,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析讨论。这种直接与预防医学机构的联合,可使学生感受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以人群为中心防治观念,建立群防群治的预防医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立亚,杨渊,胡昌军.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03-205.

[2]曹莹.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J].吉林医学,2010,31(17):2763-2764.

[3]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医学下旬刊10(6):93-94.

[4]向萍,李革,杨德海,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47-948.

[5]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2):82-86.

[6]唐娟.临床医学大专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卷2月上旬刊:184-185.

[7]汤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学理论论坛,2014,21:188.

[8]章志红,上官致洋,林少龙,等.临床专科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97.

[9]网址

[10]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等.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16-717.

[11]瓮学清,刘静,唐玉平,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7):461.

[12]杨晓蕾,钱学艳,万思源,等.以培养临床学生“预防观念”为目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28.

[13]赵申武.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93-294.

[14]宋丽萍,耿文奎,李胜联,等.社区实践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2,25(2):233-236.

[15]周勇,刘庆武,吴伟贞,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3):75-78.

[16]凌艺辉,雷毅雄,宾晓农,等.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65-566.

[17]邓树嵩,郭蕊.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78-80.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医疗卫生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和主动式的服务方向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现实研究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当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预防医学》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对《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仍采用以教材为主的理论满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1]。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转化到多媒体课件中,使本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操纵情况进行结合,只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对相应的预防知识有较为熟悉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内容的学习。目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差[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的预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搭配也不够合理,通常是理论性课程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致使非预防学专业的学生无法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首先非预防医学专业要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对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学生普遍存在对《预防医学》课程忽视学习的情况,反复强调《预防医学》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来在医学临床中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能够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具有能够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过程中,也要鼓励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人和亲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一方面,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采用现代化先进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通过小视频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学方法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转变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由此提升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4]。一方面,非预防医学专业在对相关教师聘用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而言,《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主要从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两方面,对《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存在相应教学问题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贺莉萍,李军,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晓放,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03):35-36.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7

论文摘要:十二五规划初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不论从管理上,还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既是契机又是挑战的今天,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契机和挑战,我们只有敏锐地抓住契机,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统一教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04). 

预防医学教学论文篇8

论文摘要:十二五规划初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不论从管理上,还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个既是契机又是挑战的今天,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契机和挑战,我们只有敏锐地抓住契机,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二是信息处理能力。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2006,(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4,(0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