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剪纸活动总结8篇

时间:2022-02-26 11:13:01

剪纸活动总结

剪纸活动总结篇1

本学期我校的剪纸社团在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下,学生开始了对少数民族服饰剪纸作品的制作, 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的基础,现将这一学期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剪纸社团的活动主要是针对七、八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学生进行基础练习的基础上,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为了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本学期进行56个民族服饰作品的制作,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精细程度,耐心程度,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更是较大的挑战。少数民族服饰各自有特色,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色,不论是动作还是服装的图案都要求制作者非常精细,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耐心,对培养学生的沉稳的处事态度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同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加深了对少数民族特点的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另外以前学生虽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但具体到是什么民族也就知道几个常见的,所以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各个民族,了解他们的文化特点、服装特点,增强学生对56个民族一家亲的思想。

为了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常识的了解,我将学生完成的作品配上少数民族的常识介绍,将介绍和作品压膜在一张硬版纸上,在期末的时候,学生间互相欣赏作品,了解民族常识,互相学习,取取长补短,对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今后更认真、更细致的进行作品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剪纸活动总结篇2

剪纸是一项用剪刀和纸说话的工具,通过剪刀在纸上剪出的线条和各种形状的镂空来表现美术的艺术形式。他可以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构图能力。本学期也加入了立体手工制作,这样幼儿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制作,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剪纸也是一项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一门艺术活动。在培养幼儿时候其中包括了1、对幼儿进行初步构图的训练。2、培养幼儿对简单的线条的运用。3、初步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认识和搭配。以上的技能对幼儿的剪纸有着良好的助益。小中大班都有开展剪纸课,老师们认真备课和教学,小朋友在剪纸过程中的兴趣十分浓厚,我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安排了动物、花卉、水果剪纸内容和立体手工等教学内容。在技巧上也注意波浪线和弧线的练习。加强了幼儿手腕的灵活性和对剪刀尖寸的运用感觉。在技能程度上接幼儿年龄,学习程度的不同分两个层次。

经过学习,幼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剪纸技能技巧的掌握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娴熟,在下学期的学习当中我们将引导更多的幼儿喜爱并投入到这一有益、有趣的活动中去。

每个孩子都会幻想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每一个老师都希望拥有教育的良方。我们相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务的提出,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各类的艺术教学活动一定回有更好的发展。

剪纸活动总结篇3

教学设计案例 剪纸喜鹊单独纹样的剪法

一、案例概述

本课例遵循新课程理念,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优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在教学网站上为学生提供多个从不同角度反映剪纸单独纹样的不同剪法视频,以及教师科学巧妙的引导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知识建构环境,把知识的传授过程转换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知识建构的过程,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

案例名称:剪纸喜鹊单独纹样的剪法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对象:初中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就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本节课从欣赏剪纸名著《清明上河图》入手,介绍剪纸的定义,同时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习剪纸制作的基本步骤,再结合实例喜鹊剪法,进一步说明剪纸的基本步骤。最后学生小组讨论喜鹊剪纸图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剪纸定义,学会月牙纹、柳叶纹剪法。

(2)能说出喜鹊单独纹样剪纸制作的基本步骤。

(3)学会喜鹊纹样的剪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习兴趣,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审美、观察、动手等综合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薄弱,所以在此环节教师可设计临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情镜,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学生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可以独立完成网上信息查找任务。

二、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境引入

学生上网查询剪纸名著《清明上河图》视频,欣赏名家名作。通过展示事例,激发起学生学习剪纸兴趣。

2.重、难点突破

喜鹊的剪法是个重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喜鹊剪法的视频演示,学生从三维空间角度看到喜鹊的具体剪法,并指出剪刀使用方法。

(一)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Newclass网络教室

资源准备:①百度《中国剪纸基本技法》。

②专题网《单独纹样的基本剪法》。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堂准备

教师活动:师生问好!

①说明上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②指导学生登陆《中国剪纸基本技法》网页。

③介绍专题网页的操作方法。

学生活动:①作好课前准备。

②登陆专题剪纸网页。

③熟悉专题网页的操作方法,欣赏名家名著《清明上河图》剪纸长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本节课的顺利进行。

第二环节: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电脑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明确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环节:师生互动(一)

教师活动:①剪刀的基本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脑展示)②介绍月牙纹、柳叶纹的基本剪法(要求:线条光滑)。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剪月牙纹、柳叶纹。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四环节:师生互动(二)

教师活动:喜鹊纹样的基本剪法

(电脑展示)①描图。②固定:用曲别针固定描图纸和折好的红纸。③剪制。④分离。⑤装裱。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相关网页,根据自己实际自主浏览视频,提取信息,突破难点。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第五环节:分组合作,探究喜鹊纹样的基本剪法

教师活动:

①教师指导。

②记录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学生活动:

①组长组织本小组活动,动手练习剪喜鹊图案。②将剪好的剪纸图案粘贴到A4纸上,并以喜鹊图案为核心绘画出自己理想的图案。学生到网络中收寻相关信息,拟好剪纸作品题目。③填写《小组个人评价表》。④整理桌面卫生。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练习带来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剪纸艺术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第六环节:评价

学生将作品上传到专题网上,授课教师设计了在线答题及评价标准,学生答完后可申请查看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在学生答题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差异问题,进而实现分层次教学。

第七环节: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强调单独纹样剪法的基本步骤和喜鹊纹样的基本剪法,并提出希望。

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使学生产生后续学习的激情。

第八环节: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教师博客,探讨复杂的单独纹样图形的剪法。

学生活动:学生进入教师博客,点击学生互动平台,进行师生进一步学术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能力差异问题,实现分层次教学。

(三)教学流程图

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授课教师设计了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的新的教学观点,使同学们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剪纸活动总结篇4

关键词:剪纸动画片;关节设计;逐格摆拍;操控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65-02

一部优秀的剪纸动画片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除了故事精彩、美术风格独特、造型设计新颖、音乐及插曲动听、配音专业考究、音效运用得体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该片中每一个角色的关节设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些可活动的关节决定了角色呈现出来的动作状态,且关节设计的好坏、操作便捷与否直接影响中期的逐格摆拍,影响角色的特征塑造甚至是整部影片的艺术质量。以上世纪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狐狸打猎人》、《渔童》等为例,观众在欣赏该片精彩的故事之余,也被其故事背后每一个鲜活的角色所吸引。如《猪八戒吃西瓜》中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因为天气炎热吃西瓜被大师兄捉弄而踩到西瓜皮上滑倒的情景令人捧腹。这些流畅的动作,灵动的肢体语言,正是基于前期角色造型设计师在关节设计上的反复尝试与不断推敲,与此同时,新时期剪纸动画创作中关于角色的关节设计又有了怎样的突破和创新,新媒材的介入是否会破坏传统剪纸动画片的“原汁原味”,这些都是当前从事剪纸动画创作者所要了解及关注的。

一、剪纸动画片的概念与国内外代表作

剪纸动画片,顾名思义,是以剪纸造型作为动画片的主要角色,辅之以绘制的背景,逐格摆拍,配上音效,从而在荧幕上塑造鲜活的形象,与木偶动画片、布偶动画片、水墨动画片一样,属于美术故事片的一种形式。具体讲,剪纸动画片是在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样式。根据剧本的要求,提前绘制出角色造型,根据影片总体美术风格设计的,要求选择不同纹理、质地、颜色等效果各异的纸张,雕刻裁剪成型,再结合我国传统皮影戏表演方法给角色装配关节,使其逐格拍摄时便于操控。上世纪我国的剪纸动画片有《猪八戒吃西瓜》、《渔童》、《山羊和狼》、《济公斗蟋蟀》、《狐狸打猎人》、《葫芦兄弟》、《金色的海螺》等。国外在剪纸动画片的代表作中有我们熟知的《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德)、《王子与公主》(法)、《查理与罗拉》(英)、《我拥有了你的心》(澳)等。上述国内外优秀剪纸动画片,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即每一部影片都有着强烈的本民族艺术风格和区域特色,这些特点从影片的故事脚本、角色造型、美术风格、音乐插曲等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影片中这些可活动的、可操控的角色关节的设计成为影片的最大亮点,也是影片要克服的最大难点。角色关节设计的优劣与否,直接导致拍摄阶段的进展,甚至整部影片叙事及表达,故而仔细地研究动画角色关节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剪纸动画片的角色造型特点及优缺点

剪纸动画片中的角色主要以在平面纸张上剪裁的方式,再根据人物或动物的形体解剖安装关节,因而剪纸动画片中角色的动作很少有转体或以透视的视角运动。侧面像为主构成了剪纸动画片角色造型设计的主要因素,同时按照要求制作人物的正面、半侧面标准造型。另外,根据剧情需要可能会制作几套不同大小的造型以适应不同景别的拍摄,但即使这样,从镜头语言的视角看剪纸动画也还是无法达到像手绘动画、计算机动画那样丰富,这也是为何我们看上去的剪纸动画片在镜头语言上不是特别擅长的原因,但恰恰是剪纸动画这种特有的气质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民间工艺美术的注入给动画样式增添了新的活力,使剪纸动画片成为迄今让人都喜爱的一种动画片样式。但缺点是角色的关节需要处处设置成可以操作活动的部分,如果是平面的纸偶,要注意拍摄时的穿帮镜头,后期还有大量的修图工作,如果是立体的纸偶,则需要若干具有一定重量的支架,后期同样有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修正。我们应该科学辩证地分析剪纸动画片的优缺点,从而更好的满足创作上的需求。

三、剪纸动画片中“活动”关节设计的要求

以上世纪上海美影厂的经典动画《渔童》为例(万古蟾任导演),当美术师完成了该片的角色造型设计后,关节设计师根据剪纸人物造型画稿如老渔翁、小渔童、外国传教士、封建官僚等具体形象的动态画稿,按他们的身高比例、外貌特征、性格特点、服饰道具等进行关节解剖,再使用人物各部位所需的彩色纸张进行绘制、镂刻、剪形,最后用关节胶或关节钉按解剖图装配连接,成为活动自如的纸偶。简单的剪纸动画只需在纸上绘制出角色,再按照需要,沿着关节处把它剪开,最后依次把各部分连缀起来,使各关节彼此相连又能活动自如。视角色动作拍摄的需要,同样可以把关节制作的复杂,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体解剖的关节无外乎颈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七处,在设计这些关节时,考虑的越细致入微,设计的越方便灵活,则越便于拍摄时的操控,这样可以使角色做出更多丰富生动的动作,避免僵硬呆板,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四、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在剪纸动画片教学实践中的总结

以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为例,在每年度的毕业设计以及学生学科专业竞赛中,经常会涌现出一些带有强烈民族传统风格的动画片,但剪纸类型的动画片相对来说较少,原因是学生还未能对剪纸动画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及具体的操作,部分学生对人体解剖的关节部位了解的还比较浅显,在具体拍摄时,角色的肢体语言显得匮乏,这在塑造人物性格、烘托故事主题上就难免打了折扣,从而影响了整部影片的艺术效果。浙江传媒学院依托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依托中央与地方定格动画实验室,在实验室项目中专门开设了剪纸动画的创作,鼓励并支持学生从临摹学习开始。几年来,关于剪纸动画片中角色关节设计方面的研究从未间歇,既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又把当下最科学、先进的技术理念灌输进来,达到了对于剪纸动画实验性短片创作的目的。例如2010级动画班的同学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经典动画《选美记》(该片原是二维手绘动画)改为剪纸动画,制作了近百个头、手、脚的局部造型,按剧情采用“替换法”的方式,提前将头、手、脚编写号码,按照分镜头的顺序,需要用到几号时,则随时更换,用大头针将剪纸角色固定在背景板上,最后在后期软件中再去掉一些穿帮的画面。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们明白原来剪纸动画也并非一定只在一个角色身上的关节处做文章,这无疑给拍摄剪纸动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再如2007级动画班的同学参考了国外的优秀样片,创作了剪纸动画《公交车司机》,在设计偶的“活动”关节时总结出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她们将影片中每一个人物角色的背部装上了较轻便的可旋转纽扣,方便关节与关节之间的运动连带效应,纸张的选择上用的是那种彩色的硬质卡纸,这样在逐格拍摄时,用镊子一帧一帧的调试,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抖动等问题。再如2009级动画班的同学拍摄的剪纸动画《上课了》,因为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镜头自上而下垂直拍摄,他们采用的是相机正常放置在三脚架上,纸偶站立的方式拍摄,这就需要解决如何让纸偶稳定的站立等诸多问题。他们将角色的背后(足底)粘贴了一小块烘烤过的软陶,给人偶增添了份量,让其能够非常稳固的避免摇晃,对于有特殊要求或者尺寸较大的纸偶,他们则加用了人偶固定器,较好地解决了拍摄时的一些实际困难,这些反复的尝试与试验都成为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为下几届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教学范例。

五、新时期剪纸动画片角色关节设计的展望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渗透到剪纸动画片的创作中来。角色关节设计不再像以前那样停留在传统的剪刻、裁切再装配关节,三维立体雕刻机可以模拟制做剪纸动画,Flash等软件也能创作惟妙惟肖的剪纸动画,但笔者以为,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传统剪纸动画自身的“原汁原味”仍是无法取代的。目前,国内部分高校也越来越意识到传统动画的魅力,都在相关的教学课程中开设了关于剪纸动画的创作,有的还聘请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亲自授业解惑,达到了传帮带的教学效果。新时期的剪纸动画爱好者,应该不断地从实践中尝试锻炼、提炼总结、传承创新,丰富我国的美术故事片类型,剪纸动画片必将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剪纸活动总结篇5

本期材料:剪刀+纸

剪纸,手—眼—心相结合的训练活动

对于孩子来说,剪纸是一项比较好的手—眼—心相结合的训练活动。通过“剪”这个动作以及对剪刀和纸之间的配合的细微把握,可以训练孩子手眼一致,能让孩子静下心来,也能让他们更细心,而对于手的灵巧度的锻炼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大脑的发育。

我非常喜欢剪纸,常常设定一个主题,让孩子坐在一起,拿出小剪刀,构思,创造,然后互相比较、互相欣赏。设定主题的剪纸活动除了使孩子们达到常规训练的目的之外,还常常会带来意外的收获。

熟悉又陌生的“房子”主题

孩子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最有兴趣,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想。

房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部分,同时,又带有一点陌生感和新鲜感,它不像其他生活用品或景色那样直接,比如“家人”(每天接触)、“树”(户外随处可见)、 “玩具”(除了吃饭之外最喜欢的)等,“房子”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因为它虽说是孩子生活中必要存在之物,但似乎又外在于他们,并不受他们关注。原因就是,孩子会注意到活动的人与物,而不容易注意到静止的一个空间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房子”这个主题带有某种开放性,可能会带来未知领域的更大收获。

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

当我问孩子们这个问题时,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家或自己见过的房子,但都只说到房子内部空间里的物品,却很少涉及房子本身的构造。

我继续提问,孩子们开始思考起来,渐渐说出了一些有关房子的基本特征:“四面墙”、“有门窗”、“楼房”、“平房”、“房檐”等。

对房子的构成要素有了基本概念之后,我让孩子们把“各式各样的房子”这个问题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资料。

第二次讨论,孩子们都有备而来,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并不连贯的发言里涉及了很多很有意思的房子的主题:古代的建筑特点;祖国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世界各地房子的样式……

Tips

苏老师的课后总结

孩子们对房子的兴趣非常大,他们自发地搜集、思考、整理,这个过程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始终抱有的原则是,不对孩子求全责备,不需要孩子全面、严谨地得出正确答案。如果正确答案是一百分,他现在只能答十分,便已经足够了,因为他们学习的是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懂得如何思考、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自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自信心。

动手实践课

关于剪刀的基本操作和选用纸的厚薄的感受,孩子们之前都有充分的练习,我便让他们以“房子”为主题开始剪纸创作。

孩子的性格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来:性子急的孩子,几剪刀就剪出一个大样子来,但细节雕琢明显不够;性子慢的孩子,却容易耽于细节,失了大结构的把握……

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孩子的想法不能准确地落实于剪纸上,手里剪出来的样子,并不是脑中的印象。这个很自然,即使是成人,也难以达到手中所作即心中所想,这需要更多的训练。

第一次的剪纸结束,我把小朋友的剪纸贴在画板上,一起比较,一起欣赏,说出各人的优点来,也请他们自己研究研究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和修改。这个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如何剪”的问题上,我给他们实际示范,告诉他们一些细节处理的技巧,例如弯角处和掏空处怎么用剪刀、对折剪的妙处等。

之后隔了两天,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的剪纸,通过细节的修剪和图样的改进,剪出更加符合自己心中房子的印象。做完这个活动,我又一次把小朋友的剪纸贴在画板上,这次我们的重点在“欣赏”,看看哪个部分美,说说为什么美。这个环节激起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极大的兴趣,我想这个活动如果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首先应该是剪纸带给他们的对美的感知和向往之力。

Tips

苏老师的课后总结

安静的慢节奏的剪纸过程,是让孩子们体会到独自完成一项工作所需要的集中精力和坚持不懈,以及在这个投入的过程中能享受到的乐趣,对于孩子专注力和坚持力的培养非常有益处。

课后小笔记

剪纸可以从孩子刚开始对剪刀产生兴趣的阶段开始,一定要孩子准备安全剪刀。还要教给孩子怎样安全递接剪刀,就算是安全剪刀,也不能把尖头部分冲着别人递接。

剪纸最开始可以从剪贴开始,如果不能剪出一棵完整的树,可以用纸条来拼贴出来,出来的“成品”效果一定会让孩子对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开始练习使用剪刀的时候,妈妈可以在纸上画好一条条直线让孩子试着剪,也可以画一些简单的造型,比如说画一把梳子,让孩子把里面的直线剪开。妈妈慢慢再加入曲线或者简单的图形,让孩子试着剪剪看。

剪纸活动总结篇6

一、深入挖掘,寻觅源头活水

走进剪纸文化的历史画卷,我们惊奇地发现: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犹如一株常青藤,古老而常青,它蕴含着大量文化资源的宝藏。剪纸是一种手工劳作,一把剪刀、两只手,就可以剪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手指下流淌着智慧和艺术。剪纸不仅可以培养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剪纸是一种美的装饰,表达了老百姓浪漫的想象,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情趣和美好向往,深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剪纸不仅可以增进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的了解,还可以帮助人们体会作品中的文化品位和内在美韵。

走进剪纸文化的历史画卷,人们惊奇地发现:剪纸是德育的载体,它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带给人们的欢乐、愉悦,在世代的传承和变异过程中,它积累了深厚的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并旗帜鲜明地体现出其中的道德价值。剪纸,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而且还可以弘扬文化,激发情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道德行为。老祖宗创造的剪纸文化,是宝贵的德育载体。

为了充分利用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德育载体,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号召,学习和运用著名学者余秋雨关于“文化最后积淀是人格”的论说。12年来,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挫折,排除各种干扰、影响,坚持开展“班级剪纸文化德育”的研究和实践,在反思中总结,在探索中前进,终于走出了一条班级剪纸文化的德育之路。

二、另辟蹊径,建构立体平台

我们围绕实验目标,采取十一条有力措施,组成网络,搭建平台,给班级剪纸文化德育注入了无限活力和生机,保证实验常年进行,目标落实到位。

1.聘请一位智慧高参。学校教育顾问、德育特级教师吕同德先生来学校,进班级,观看现场,诊脉开方,指点迷津,为班级剪纸文化德育保驾护航,帮助总结经验教训。

2.处理好二者关系。班主任兼语文教师袁振华为剪纸指导老师,全班学生为剪纸主体,师导生学,师教生剪,和谐共进。

3.吸取三个课题营养。袁老师主持的丹阳市级课题《班级剪纸特色文化德育研究》、王校长主持的镇江市级课题《 班级特色文化德育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研究》、丹阳市吕同德名师工作室的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小学文化德育模式建构的校本实践研究——基于学校共同体的视角》,给班级剪纸文化德育实验架桥铺路,提供了具体指导。

4.活用四个文化标志。师生讨论确定,以剪纸文化为主题的四个标识。班徽:可爱的燕子象征着活泼的孩子,剪刀似的尾巴预示着剪纸艺术。班旗:以班徽为主体而设计班级旗帜。班歌:《心灵手巧剪纸花》。班级口号:“剪出智慧,剪出精彩,剪出快乐”。四个文化标识布置在教室里,成了环境文化的亮点。在班队活动中,在参加学校做操、集会等活动中,班长高举班旗,学生们踏着整齐的步伐,或唱班歌,或呼口号,大步前进,这是班级标志,这是文化熏陶,更是舆论引导。

5.建设好五个阵地。教室里有剪纸图文台,走廊上有“剪纸感悟日记墙”,校园里有剪纸佳作窗,新建剪纸文化体验室,校园网上有剪纸社团网页。

6.有机融进六种课程。师生们自主编用班本用书《剪纸》,把校本课程落到实处,并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关内容有机沟通,与语文课《姥姥的剪纸》,思品课《我们的兴趣爱好》,美术课《画画剪剪》等有机融合,把班级剪纸文化德育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还定期写剪纸感悟日记,定期举行“我爱剪纸”系列晨会、班队会,在学校梅园开展“巧手剪梅献梅园”综合实践活动,又让班级剪纸文化德育走进活动课程、环境课程。定期在教室、走廊、操场等地举办“剪纸新花”展览,让班级剪纸文化再次融入环境课程,使得剪纸文化德育与课程建设相得益彰。

7.使用好七种辅助手段:剪纸童谣、剪纸舞蹈、剪纸歌曲、剪纸相声、剪纸三字经、剪纸书信、剪纸小报,使剪纸活动走出了简单、枯燥、无味的误区,为剪纸创设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基础的良好氛围。

8.注意八个渗透点。每年的生肖、国内外大事、英雄人物、校园景点、学校大事、课外阅读书籍、体育活动、八礼四仪。开展相关的剪纸活动,使剪纸文化德育既贴近生活,又提高了剪纸趣味,更提高了德育针对性。

9.抓住九个节日:有机结合妇女节、端午节、劳动节、儿童节、建党节、教师节、国庆节、老人节、春节开展相关的剪纸文化活动。

10.用好十种评价手段。根据剪纸作品和感悟日记的质量与相应的行为习惯,在学生中评选金剪刀、银剪刀、铜剪刀,并评选出家庭优秀剪纸花,再向家长分别发送剪纸花信息,剪纸花喜报,并写进素质报告单,把优秀作品汇编成《纸花集》,刊登在校报上,投寄有关报刊杂志。

11.打造“看、想、讲、剪、练、悟、写、展、评、奖”一条龙养成教育。努力跨越“剪纸—剪纸技艺—剪纸文化—剪纸文化德育”四个台阶,积极打造“班级剪纸文化德育”工程。

三、精心打造,教育案例闪亮

12年来,每一次开展班级剪纸文化德育之前,我们都要认真学习,反思推敲,多次研究,修改方案,认真实施,课后研讨,做到了精心设计,用心操作,耐心总结,因此,每次班级剪纸文化德育活动都成了可圈可点的德育案例,促使班级剪纸文化德育的研究和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

1.剪纸呈现长征景,课程整合颂党恩。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第十课《南湖游船》由“诞生在小船上的大党”、“摧不垮的队伍”、“南昌城头红旗扬”、“红军不怕远征难”四部分组成,向学生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壮大、以及到长征胜利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

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二万五千里长征等这些重大事件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所以学生们都难以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也就难以感受到共产党的确是一支摧不垮的队伍,对共产党的佩服之情也难以产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就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开展了“红星照耀长征路”剪纸文化系列德育活动。学生们结合思品课教学,到图书馆读书、读报或上网收集有关长征的文字、图片;再利用语文课读讲毛主席诗词《长征》和《长征的意义》;在音乐课上学唱歌曲《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就这样,同学们对长征的背景、过程和伟大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还自愿组成剪纸小组,满怀豪情,认领了剪纸任务。学生们利用班级剪纸文化课、班队活动课等,运用校本教材《剪纸》中的剪纸手法,在班主任袁老师指导下又快又好地剪纸出了《南湖游船》、《井冈山红旗》、《遵义会议报喜》、《巧渡金沙江》、《汉彝结盟》、《飞夺泸定桥》、《红军过草地》、《马背上的小红军》、《延安宝塔放光芒》等20幅大型剪纸作品,并配上了简要的文字解说。在此基础上,面对全校高年级学生举行了“红星照耀长征路”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们以长征经过为线索,长征故事为内容,剪纸为载体,忆长征、“展”长征、诵长征、赞长征、“学”长征为板块,取得了剪纸技巧和唱长征、送党恩的大丰收。活动中,栩栩如生的大型剪纸作品,富有激情的讲解,满怀深情的歌舞演唱,慷慨激昂的诗词朗诵,“爱党颂党小天使”、“金剪刀、银剪刀”的评选颁奖,使班会成了思品课、语文课、历史课、剪纸课、音乐课、综合实践活动课,获得了兄弟班级师生的交口称赞。

后来,这堂主题班会应邀在丹阳市关工委举办的“知党、爱党、跟党走”主题教育现场会上展示。活动临近尾声时,学生们分五个小组现场表演剪纸,拼成了一幅大型剪纸作品《党旗照千秋》送给大会。市关工委杨楠主任和与会代表纷纷拉着学生们在《党旗照千秋》作品前拍照留念,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剪纸书信架心桥,鲜活资源润童心。结合学校八十年校庆暨新校门落成典礼,开展了“我为校庆剪纸花”专题活动。通过采访老校长、老教师,了解到了横小历史,新校门的作用与寓意,通过对校园十处景点的拍摄、绘画、剪纸,了解到了校园的美丽可爱。学生们拿着一张张纸剪纸作品,讲校史,夸教师,表决心,“张张剪纸庆校庆”主题队会大获成功。学生们把自己的剪纸收获和为校争光的决心写成了一封封书信,连同剪纸作品寄给了远在全国各地的校友。学生们收到了28封回信、12张照片、8幅题词后,纷纷写了读后感,并把它们一起布置成了“热情的鼓励,我们的感恩”展览会。全校学生参观后深受教育。邵子涵同学收到校友四川西南交通大学电子学院钱清泉教授夫妇的回信和1000元奖学金。他们还另外为她题词:“努力学习,锻炼身体,长大建设祖国”。剪纸和书信作汇报,回信题词和奖学金送春风。邵子涵深受教育,无比激动,决心用行动来学习和感谢教授爷爷奶奶,寄出感谢信,并从奖学金中拿出500元作为爱心捐款,200元资助给家庭困难的学生,300元购买图书献给班级图书角,其余给自己添置学习物品。在学校升旗仪式中,邵子涵对全校同学说:“感谢钱教授夫妇的教育和鼓励,我一定进一步认真学习,认真剪纸,关心他人,为班级争光,为横小争光!”学校里掀起了“读回信,学题词,学子涵,谢教授,爱横小”的热潮。

四、喜迎收获,师生成果丰硕

12年来,经过班级剪纸文化德育的洗礼,六个班级先后十三次被评为“文明班”、“特色班”,农村孩子、外来务工子弟和留守儿童的120份剪纸作品,20篇感悟日记在省市级获奖或在报刊杂志发表,10堂剪纸主题班队活动,分别在片级、丹阳市、镇江市等活动上展示。在校际交流活动中,得到连云港市兄弟学校校长和老师的高度赞扬。剪纸文化社团被评为镇江市优秀社团。学校成了镇江市剪纸文化教育共同体成员。班级剪纸文化德育也让班主任走上了专业发展的快车道,班主任先后被评为丹阳市优秀班主任、丹阳市优秀辅导员、丹阳市吕同德名师工作室优秀学员,先后发表德育论文、案例20多篇,并荣获“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真是:

一剪之巧夺天工,

两手之妙育新人,

小小纸花架心桥,

剪纸活动总结篇7

隆德县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六盘山西麓,隆德人以汉族和回族为主,民族之间呈大聚居,小分散的居住格局。隆德县回民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气息,尤其是回民剪纸,剪纸内容丰富,剪纸人数多,是我县剪纸的主要组成部分。隆德县汉族他们继承了中原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发展的余脉。他们注重农耕文化,尤其重视民间文化艺术,不管穷与富,家家户户挂字画、贴窗花、绣荷包,成了这里人们最淳朴的文化生活习惯。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马社火、高台、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在这里仍然绽放异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隆德县职业中学开设六盘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隆德县近十年来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隆德县的支柱产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挖掘整理了一大批民间文化遗产,培养了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形成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隆德县先后荣获"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强县"、"中国高台马社火之乡""教育强县"等多项桂冠。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隆德县职业中学开设了六盘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校本课程,经过五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隆德特色的剪纸校本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是一层特殊的人群,平均年龄在十七――二十岁之间,他们朝气蓬勃,具有充沛的精力,充满青春的活力,但他们大多因为种种原因,学习成绩偏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成才欲望,都想趁早学得一技之能,改变自己生活的窘境。在经济欠发达、没有任何工业的隆德,开设民间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课,既适合中职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又为隆德县挖掘整理、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开辟了一条人才通道。

在中职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不同于普通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它不再是培养兴趣爱好,引导鉴赏分析,提高文化素养的简单授课,而是以传授技能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要求的学习,因此必须建设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严格的学科体系。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办学能否成功的基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为学科带头人搭建平台,带领培养骨干教师,组建强大的教师团队,至目前学校有宁夏回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一人,骨干教师三人,外聘民间剪纸非遗传人、剪纸艺人三人,剪纸项目教师队伍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保证学校剪纸教学的高质量运行。

中职剪纸课的教学要以坚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导向,教材的三维目标是:(1).系统传授中国民间剪纸的文化知识,历史发展,现状与前瞻,技法技巧,从艺术和文化的高度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2).学习民间剪纸的各种技法,加强技法技能的训练,使之成为具有掌握一定剪纸技巧,并能创造性的进行剪纸活动的专业技能人才。(3).开展校企合作,进入工厂车间,以及和民间艺人进行大量的交流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

剪纸教学过程注重以下几个环节:剪纸文化与剪纸技能相结合;基本技法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名作欣赏与自主创作相结合;分享成果与查找差距相结合;培训技能与引领创业相结合;全面推进中职剪纸教学的思想和价值功能。剪纸教学不能局限于剪纸技法之中,要上成开放性的学科,融思想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于一体。例如,欣赏课是剪纸教学的主要部分,引导欣赏优秀作品要与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创作背景,作品艺术风格,价值影响,现实作用等相结合。把剪纸作品欣赏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中作立体的欣赏,全面提升学生的鉴赏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欣赏我的作品"抓髻娃娃"时,首先整体欣赏剪纸作品,了解剪纸作品的内容要素,整体的艺术感觉,然后从作品名字开始,引导分析"鸡"谐音"髻",指发髻,代表女性。"娃"谐音"蛙",即女娲。"抓髻娃娃"实际上就是对人类始祖女娲娘娘的图腾崇拜。这就解决了一个民间剪纸的谐音文化特点。其次,引导分析"抓髻娃娃"的剪纸语言分析,因为是神话故事,故而不可能剪得跟真人一样逼真,要给人一种朦胧感、神秘感。头上剪成花草,即可视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头饰,同时又不像头饰,其实,这样表现正是表现了一种神秘感和古代人们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从发髻中生出瓜秧,结出成串的西瓜,因为西瓜多籽,以此象征多子多孙。与小腹部的莲花是对女性生育崇拜的表现。这就解决了民间剪纸的象征文化意义,还解决了民间剪纸中蕴含的人类朴素的生育文化理念。再次,引导分析,把诸多美好的思想都寄托在剪纸女娲娘娘一身,本身就是通过女娲娘娘形象表达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寄托。这就解决了主题的问题。最后,引导分析技法的应用,通过虚与实的对应,块面与线条的结合,万剪不断等原理,了解优秀作品中技法的应用。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成就感,是我多年剪纸教学中总结出的最有效地教学经验。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是因为课标设置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课标目标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我的剪纸课教学总是先降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在此基础上,不断循序渐进,将教学总目标分解成几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逐一突破,最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我在教剪纸的基本语言抖毛毛时,首先欣赏抖毛毛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在欣赏时重点观察毛毛在剪纸中的作用,然后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怎样双手灵活配合抖毛毛的技巧,这时要有十二分的耐心,手把手的逐个教会均匀走刀,灵活转纸等基本技法,在活跃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做好自主评价,做到优势互补。剪纸课是技能技巧训练课,每一节课都要做好自主评价,把评价过程交给学生完成。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在比较中更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同时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更易于接受,会取得更加的效果。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创作能力。剪纸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文化课教学通过升学考试等来检查教学水平,剪纸只能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才能得以检验。一次参赛,学生的创作能力会有一次大的提升,一次获奖,学生的创作激情会再次点燃。因此,在竞赛中提升,在提升中再竞赛,是艺术创作的最具刺激性的教学。

我们的剪纸教学已经具备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已经走出了一条具有隆德特色的剪纸校本教学模式。

剪纸活动总结篇8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受到了广大美术教师的关注,成为学校美术教学校本教材的补充。宁国市开发区小学自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剪纸艺术教育进课堂活动以来已有三年有余。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创新,学校逐步提炼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了使剪纸艺术的教学技巧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实现剪纸文化的传承。为此,本文论述了在小学剪纸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剪纸艺术水平的创造力,实现剪纸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一、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兴趣

1、兴趣是学习剪纸的首要条件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2、创设文化氛围,培养剪纸兴趣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展示一些名家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剪纸文化,通过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不同让学生思考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就能够对剪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剪纸艺术。教师通过直观展示作品等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地剪纸技巧和剪纸艺术知识。

二、利用本土风物,提升学生剪纸技术水平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民风民情各地不一,不同地域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和风俗形式特征。广大教师应当充分的借助这些特质来补充基础的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其它的剪纸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中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接受乡土文化艺术的熏陶,也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日常教学点滴关注学生掌握剪纸技巧的培养

在剪纸活动过程中,学生单纯地进行剪纸作品不是学到剪纸艺术精髓的,有限的课堂教学和缺乏必要的教师引导往往很难达到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此,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教给学生剪纸技巧。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剪纸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再结合一定的剪纸实践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之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之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如花边剪不好或者图片出现混乱等,教师应该耐心积极地和学生商量,促成问题的解决。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学生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使学生对剪纸失去兴趣和耐心,也就不能学好剪纸课程了。

四、剪纸活动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并且能较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

1、剪纸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也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小学生的小肌肉群正在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性、适量性的锻炼来促使它更好地发育,用剪刀正式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剪刀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用力,合理的锻炼,也同时使小学生的手部灵活性、协调性大大提高。剪纸活动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小手的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使幼儿变得更加伶俐。

2、小学生在剪贴、剪染、剪折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蜡光纸、剪刀、宣纸、植绒布等各种不同形状、性能、颜色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功能逐步熟悉,这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给了小学生一个自作,发展思维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

五、关注学生在剪纸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1、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样,在剪纸艺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至始至终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剪纸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剪纸技巧和技术。在这一基础之上,要告诉学生剪纸艺术中的形象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学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生活,才能更好地学习剪纸。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剪纸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思想上实现了创新,才能真正剪出符合自己风格和思维的剪纸图样,创造出杰出的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剪纸活动中,由于活动本身多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对于场地等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剪纸技术知识。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则可以介绍一些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剪纸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他们实际情况的剪纸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他们自己的剪纸风格,又可以表达出自己所要寄托的情感。剪纸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刚开始接触剪纸这门艺术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剪纸作业要比较轻松,可以选择雪花等简单形象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调整教学的难度,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剪纸的自信心,最终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剪纸教学的重点和前提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艺术创新能力,以推动我国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光敏.珍藏图文版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