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7:11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1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初中政治教学要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培育。要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实现人文精神的培育,应当要从三方面进行思考,即培养学生的优质人格、科学思考方法、创造性思维三个方面。人文精神的熏陶不仅能够净化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优质人格、科学思考方法、创造性思维与人文精神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初中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一、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

1. 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只用专业知识教育出来的学生只会是有用的机器,只有使学生理解并爱上学习,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理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也得到了证实。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发展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被素质教育带到了中学的教育之中,因为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2. 功利思想是人文精神的阻碍

社会财富的空前丰富使得科学和经济的地位在社会中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累积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因此忽略了自身心灵的净化和情操的陶冶。此外,分数是许多家长和老师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他们都认为只有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才有出息。这种功利思想的发展使人文科学受到忽视,严重阻碍了人文精神的培育。

二、当前人文精神培育的缺失

人文精神对于中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具体体现在政治信仰、法律道德规范、价值观和文化艺术修养四个方面,只有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具备基本的道德修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学生才能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与发展。但是,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却没有重视人文精神培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政治教学对学生的自我需要缺少重视。人的自身需要能够为其行动提供最大的动力,因此,人的需要应当得到合理适当的满足,而不是一味的忽视打压。在中学生的眼中,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是存在的,但是个人主义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他们能够接受正面的做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正面观点,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夹击之中迷失自己。

其次,初中政治教学注重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这种模式化的共性教育没有尊重学生的完整人格,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是落后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个性的现代化人才。

再次,初中政治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式感受。长期以来,我国的政治教育都以思想的强力灌输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体验式感受。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拉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甚至造成对立,没有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完全不能发挥政治教学的德育作用。

三、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1. 加强趣味教学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阶段,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政治原本就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更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的热情,付出更多的情感,才能感染学生,将学生带到学习氛围中,积极思考。教师应当加强趣味教学,利用社会调查、辩论会、演讲比赛、漫画比赛等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等科学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这样,既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发挥情感的导向作用,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 内容与活动相辅相成

初中的政治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这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了较大的空间,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当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概念性知识传递的适量性,不能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是应当将重点转移到探究活动之中来,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人文教育。当然,我们在注重探究式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沦为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

3. 理论联系实际

在很多学生眼中,政治学科就是讲空话、套话的学科,政治课堂就是讲假话、鬼话的课堂。这就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政治学科意义的体现,原因则在于知行不合。因此,我们在政治教育中,不能单纯地讲解理论,而是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具体结合,用现实问题的分析来阐明理论知识。时事政治的分析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好方法之一。教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心,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关心世界的变化、关心社会的变化,让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看待问题,同时,能够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2

1.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契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艺术和价值理念,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内在文化素养的培养。英语教学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文化学习的环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用于学生的内在行为,通过兴趣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能够提升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英语教学方法上需要动用多种教学资源,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能力提升,将教学活动赋予乐趣性,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基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能力,从而有计划有步骤的制定学习的任务,实现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各种感官上和实践上都能实现英语学习的高效性。

3.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同英语教学就有统一性

英语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的拓展具有积极的效果,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批具有语言能力的高水平人才成为就业市场上最为迫切的需要,但是市场经济下的青年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去,帮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学习英语的价值,从而将英语学习的成果运用到正确的实践当中去,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对学生的关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学科教学的相互促进和融合,通过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融合实现对学生理论学习和情感熏陶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不断发展。

1.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德育教学

无论是英语教学活动还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活动都是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实践的主体,所以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一方面为学生带来丰富的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意义,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怀,正确的看待文化之间的关系,运用发散性的思维模式,实现自身素质的培养。

2.创设思想教育教学情境,丰富英语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能够实现有效的渗透,在教学情境的设定当中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和思维模式的培养的和总要性,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双重培养,丰富教学活动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的感悟和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和英语教学同步进行,实现学生内在和外在能力的综合性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以此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

3.重视文化教育的思想,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3

(一)注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理论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现有的政治知识,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

新时代的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断探究和掌握政治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注重身教,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作为

政治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的楷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品行,以此来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政治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阵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列出提纲,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议”指的是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理论探究讨论,掌握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相关的议题,通过及时引导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点拨,是发挥好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对于那些重点的知识要给予适当的开导,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解疑。这些方式都是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提高政治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教师必须精确把握,做到适当而科学地运用。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的价值取向,逐渐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关的表演活动,去真正感受运用礼貌性用语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政治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领悟道理,加深理解,提高道德认知,激发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精心创设导入,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一本好书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序言,就会吸引读者更深入地读下去,甚至爱不释手;一部好的电影,如果有一个扣人心弦的序幕,就会激发我们观看下去的欲望,同样如此,一堂好的政治课程,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场,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方说用音乐、故事等来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迅速被转移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与人之间礼节的政治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我是女生》的歌曲,首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4

1.就业观念有待更新。

有些学生热衷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用人单位,缺乏到基层,到农村,到西部就业、择业及创业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情况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有些学生过分看重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忽视了就业岗位对自身发展空间的影响。

2.诚信道德缺失。

有些学生在求职简历中弄虚作假,伪造荣誉证书、等级证书、学历证书,虚报成绩,盲目签约,随意毁约。有些学生毕业后不及时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3.不遵守校规校纪。

有些学生不注意文明自律,面临就业,开始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有些学生以求职应聘为名随意旷课、迟到,有的宿舍卫生脏乱差,有些学生吸烟喝酒等现象严重。

4.心情浮燥、焦虑。

有些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前的学习生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忙于求职应聘,不能合理安排求职应聘与上课学习的时间,导致其毕业前挂科,影响了毕业和就业。以上情形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以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

二、大学生就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

加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要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课是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核心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其教学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为就业后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基础。为指导好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课应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观念渗透到教学中去。

3.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思想政治理论,培育学生职业理想

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要全面客观介绍本专业特点、专业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及时代需要,激发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教育学生将自身的职业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课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渠道为学生搭建课内外实践平台,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充分了解基层、了解西部、了解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从而树立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决心。

4.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

应教育学生在确立职业目标时,做到两个符合。一是要符合自身情况,二是要符合社会需要。学生首先要做好自我评估,充分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从而对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合理的抉择。其次,还要充分了解社会,评估周边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5.校团委要指导与就业有关的社团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就业主题教育活动

各社团可通过演讲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世情、国情和社情的教育,大力宣传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形势,调整就业预期及就业心态。

6.高校辅导员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可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就业中的心理困惑及实际困难。通过解读就业政策及法规,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基层、西部的信心。

7.心理咨询室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5

1)社会实践激发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突破学校教育的时空限制,到社会的大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对自我的人格进行重新塑造。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将学校的各个部门、各种师资力量、学生所学习的系统知识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在社会中得到社会身份的强化,培养学生强烈的市场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不断地接受来自社会的一手知识,认识到自身某方面的不足,教育者根据社会需求的视角不断对教育方式做出调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所以,高校应该努力鼓励学生多去进行实践,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2)社会实践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整合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师资力量,实现学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可以有效整合校内相关学科资源与社会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环境[2]。通过各方面的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形成合力,不仅能将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使社会实践教育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与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会不断加强硬件与软件环境建设,在学生的自我发展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3)社会实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社会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基础上,让社会共同参与,这不但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时间,还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多元化,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平台。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等方式,不仅能把学生送到校外实习,还可以把社会上相应成功人士邀请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2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实困境

尽管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仍不够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全体参与性的制度建设不完善

任何教育行为的落实都需要以制度机制作为保障,否则难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实践也是如此。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度设计不够,对师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缺乏应有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实践经费与激励评价机制等,因此,整体的实践效果缺乏制度性保障。作为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单独完成的事情,更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参与,目前高校缺乏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协调机制。根据调查,部分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作为一个额外任务,对社会实践缺乏整体性认识,实际表现为缺乏主动性。他们认为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只要能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甚至有的学生弄虚作假,随便找个单位盖章了事。还有,部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2)社会实践的参与面窄,参与程度较低

当前高校运行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精英实践”模式。主要以高校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优秀学生等为主体开展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有专门的实践场所与组织者,有专项实践经费,是学校或者院系统一安排的假期社会实践。这种模式由于学校重视、经费有保障等原因能取得较好的成效,但能参加这种模式社会实践的学生非常有限。在当前学生参与意识逐步增强、重视个体发展的今天,这种组织模式正不断地暴露出局限性。因为社会实践本来应是普遍性的,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参与的,而这种模式仅仅把实践的机会集中在小部分学生身上,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这种“精英实践”的模式忽略了普通学生的发展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3]。另一种是“大众实践”模式,这是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由高校团委和院系学工部门在学生寒暑假前所确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假期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自行联系实践单位参加的社会实践,学校仅进行宏观管理与调控。这种实践模式可以使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但在实际运行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社会实践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目前,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任务来执行,对社会实践的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对待社会实践活动消极被动。具体表现为实践活动设计的规划笼统,实践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新,实践的内容相对单调,实践的实施仅仅流于形式。目前高校采取社会实践的内容仅仅是假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形式,而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很多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多年不变,没有特色,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使社会实践缺乏应有的凝聚力、吸引力,无法实现社会实践应有的效果,更别说将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了。社会实践活动要想取得真正的成效,就要结合社会现实,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的特长,积极为多数学生提供较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

4)缺乏有效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当前的困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高校缺乏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平台。有的高校考虑的只是实践的计划能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得到实际锻炼,而对社会上企事业单位的需要缺乏应有的考虑,结果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失去了外部支持的动力。由于没有了稳定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很多学生只能依靠自己的关系联系实践单位,实践地点比较分散,难以管理,这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或仅仅是敷衍应对,实践的效果可想而知。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使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3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对策

面对现实的困境,教育者必须考虑如何健全当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以确保高校实践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与高校在实践制度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与考核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努力,也需要学校内部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更需要大学生自觉、积极主动的参与。

3.1加强全员参与的社会实践制度建设

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职能部门领导及院系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为成员的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开展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定期会议制度,研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践中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运行机制。学校要建立学工部、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校办、团委、宣传部等部门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通力合作,共同处理在社会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另外政府与高校要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投入,高校要把学生社会实践经费列入学校年度教育经费预算,确保专款专用。在以市场为基础的大环境下,教育者与大学生也可以想办法通过企业赞助,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金。

3.2强化社会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指导教师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应强化实践的师资力量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应在学校的统筹下,各部门通力合作,主要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政治辅导员、团委教师为主体,也可聘任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同时也可聘请社会实践基地的校外专家担任社会实践的校外指导师。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不断加强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能力,按照“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原则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同时把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具体表现和成绩与教师自身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有机结合,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在课题立项、外出考察、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3.3构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

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应以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为依托,强调对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社会实践平台要加强制度化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不断加强,同时应注意加强各部门的协作。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高校要明确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课、专业课结合的平台建设。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以思想教育与服务社会为主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借助产学研相结合,以具体科研项目为内容,建立“校企共建”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度。

②建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平台建设。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党支部共建、社团共建等形式开展活动,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选择心智相对成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等。

③以专业为依托加强校园文化与公益社团的平台建设。建立与专业紧密结合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社团,并加强与其他院系与高校社团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公益社团能长期优化发展。

④建立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的平台建设,并形成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根据调查,“志愿服务”是学生希望参加的实践活动形式之一,高校可形成志愿服务优化的联动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打造社会实践的品牌。

3.4积极拓展校外社会实践

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是高校社会实践得以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这需要地方政府、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应该建立相关制度,鼓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给予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其次,高校要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借助社会资源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困难,与企事业单位实现共赢。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勤工助学岗位,并积极地把社会实践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与技术管理创新相结合,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最后,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转变用人观念和用人机制,主动为大学生提供成长期的就业实习等机会,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

3.5建立科学的实践评估体系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6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思想政治课教学 人文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是社会热门话题,当然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广泛参与。关于人文教育的界定,学术界有多种看法。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它是针对教育中无视人、把人当作工具,或者强化人的片面发展,忽视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而言的。它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通过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半个人”或者“机器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根本目的

在于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

1.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文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的中职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然而一方面由于许多中职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底子薄、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人文教育课程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少数中职学校并不十分关注学生人文教育的问题,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从而助长了学生乃至教师轻人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深深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化发展。由此,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全方位综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也是人文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需要与人文精神结合。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中职思想政治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和专业培养目标联系紧密,这就决定了中职思想政治课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教育。中职思想政治课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诚信、艰苦奋斗、豁达、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在教材中都有直接体现。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中职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和“建功立业,为民造福”的正确职业动机和择业观念,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明“理”、动“情”、笃“信”、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达到知情统一、知行统一。

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1.以思想政治课教材为切入点,准确捕捉人文思想。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藏着人文思想的深刻底蕴。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讲授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职业观、择业观,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养成教育、就业指导。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方向,又是学校人文教育的内容之一。职业道德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力、情感、审美、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的统一。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经济常识部分对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念及张扬的自由的个性;二是在处理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帮助学生树立效率、发展、竞争等观念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具备公正、正义、诚信、责任等经济伦理观、道德观。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围。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问题,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政治基础知识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要求具备国家观念、法制意识,要学会关心他人、服务大众,等等,这些也同样属于人文思想范畴。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人文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人文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感情的培养和群体内聚力的增强,展露个性,发展个性。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初中毕业后未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这些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比较多。由于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因此中职学生往往主观认为老师轻视他们,厌弃他们,比较敏感,有敌意。青少年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正是在经历各种试错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人文化的教育应该是将学生的错误变成一面镜子,引导学生将试错的过程演变为试着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过程,培养自省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要关注、研究、引导和防范;学生犯了错误,要给他们留点面子,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要包容过失,张扬叛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使其回归“性本善”的天性。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绎人文精神。

传统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是以“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师呆板讲解,机械说教,口干舌燥;学生无精打采地听,注意力分散。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电脑、网络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变静为动,变虚为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思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巧妙而合理地使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一个精心设计的电脑课件,一首激昂豪迈的歌曲,一段直观、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录像……恰到好处的课堂艺术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使枯燥的讲解有声有色,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将人文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高科技时代、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不丧失人文精神,他们既能充分发挥潜能,又能形成非常高尚的人文素养。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能引导中职学生追求自由精神,激励学生寻求光明,探索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这不正是人文精神的精髓之所在吗?因此,我们有责任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培养人文精神,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维忠.对中职学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1).

[3]李建国.职教课堂呼唤人文教育[J].职业教育,2005,(8).

[4]杨淑英.让政治课切实发挥职业高中德育主渠道的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7

一、践行先进的教育观念

观念是人们行动的先导,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育观念(理念),才会有先进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

1.1 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应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1.2 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不仅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质,更应该具有高深的业务素质。研究性课程是近年来中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课程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具有研究素质的教师,即研究型教师。政治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形成多层次新型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1.3 创新教学方法。在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合作者。素质教育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注重学的方法。教师要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2.1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

2.2 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三、创造条件推动创新教育

3.1 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良好的心境和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感觉课堂气氛紧张,那么学生就不敢敞开胸怀,畅谈自己的想法,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妨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甚至会使学生封闭自己的心灵,更谈不上创新。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不怕学生观点错,就怕学生没有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

3.2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一事物,力求参加该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能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3.2.1 善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 思想政治课较为抽象、趣味性差,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往往不能取得内在的一致和契合,学生往往感到政治课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必须想尽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省人的漫画以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保持活跃的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作好心理铺垫。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篇8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现状

大学生是面向未来的群体,是传承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他们密切关注的国内外大事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从他们所关注的事件上可见一斑。大学生应该具有主流的积极、健康、向上思想,还要突出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进取务实精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能力。

但是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普遍不高,具体表现为:信息意识不强,尤其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检索处理及交流能力较弱;不知道如何正确评价、筛选得到的信息;信息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到的信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而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信息资源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开发信息、利用信息以及传播信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过程,主要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教育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教育信息队伍建设和学生信息素质提高等方面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进行建设。具体的可包括制定完善的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的建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软件及互动式学习产品的开发这六个方面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研究深入到学生的信息化管理中,指出要以扁平化的学生工作组织和最优化的学生工作流程为基础,以交互化的学生工作信息网络为支撑,最终形成高效能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和实现对学生教育管理的个性化引导,建构信息化管理平台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建立信息化校园,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应运而生。思想政治网站的定位为宣传“红色思想”,为学生思想成长提供帮助。它在传播语境、受众、内容、环境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其它传播形式的特点。

三、信息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信息资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则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化的基础,但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对信息开发的重视并未落到实处。科学充分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及其开发的意义,能对充分利用思想政治信息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量信息资源的不断涌入,带来了丰富的具有宝贵价值的信息,便于有效的依据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对大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短时间就能够传达党的精神思想,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党的熏陶,使自己的思想保持先进性,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赤诚之心。使我们社会的接班人能给我们社会带来新鲜的营养活力。3、信息资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信息社会在中国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我国大众传媒快速发展,互联网突破信息交流的传统模式和渠道,形成了和现实社会既相衔接又有区别的虚拟社会,并广泛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教育等各个领域。但是一些外来的思想同样也闯进了我们的社会,而且我们大学生与互联网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极易相信互联网的各种信息。针对这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深度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规律。在理论上回答,信息时代下以及虚拟世界、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对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起到有力指导。

4.信息资源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思想教育理论

美国道德教育学者约翰.埃利亚斯曾说:“道德教育是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价值性与科学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紧密结合的综合人文学科,必须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又要借鉴吸取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成功建设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而当代的信息资源的发展迅速、海量充实、新颖丰富。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快捷的信息交流服务,了解最新的学术观点,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研究必然要借鉴信息科学所带来的、可以借鉴的优秀成果,以更好地发展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5.信息资源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概念与范畴、原理与方法、功能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但是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新的使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面临范式转换的问题。有学者提出要构建一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学以适应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这门学科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信息科学为理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作为学科研究对象,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认识、生成、开发、运用、管理以及技术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坚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环境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具体问题。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理论研究,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借鉴包括信息科学理论成果在内的一切相关学科理论成果,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理论研究自己的基本学术旨趣、核心学术概念、主要研究方法和途径、可普遍适用的范例、模式等。统而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研究要使用新的范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理论体系。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青少年们的思想,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如何使我们的大学生具有先进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也是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出了明确、具体的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各高校的应该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把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大学生装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工作,使当代大学生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使大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