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8篇

时间:2023-03-21 17:07:28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商务英语论文

篇1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毕业论文;创新实践;

高职教育具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性质、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理工科专业的毕业设计已经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成为学生毕业的重要指标,但是商务英语、文秘、电子商务等文科以及商科类专业还一直采用着传统的专业论文写作的形式。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使得毕业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毕业论文写作模式的弊端

对高职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调查表明, 传统的写作模式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以及归纳等创新思维能力,难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及社交能力等预期效果。

首先,学生重工作而轻论文写作。论文写作一般都安排在顶岗实习的学期,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期间找工作比写论文更重要。为了能顺利毕业,在关键时候,一些学生从网上截取几篇与自己专业相契合的论文,然后七拼八凑,略作加工,形成自己的论文,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其次,学生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缺乏自主创新,选题范围狭窄,思路不宽泛。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也容易引导学生依照教师个人的专业方向选题撰写论文,而忽略了高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即使做到了论文内容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仍没能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

再次, 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科研论文撰写知识了解甚少, 同时自身的语言基础、逻辑思维、布局构篇的能力欠佳,因此论文质量较差。这也给指导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 英语论文的写作指导花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

鉴于以上诸多问题,为了让毕业论文写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能紧密结合市场的需求,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对笔者所在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指导进行了多元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多元化的毕业写作和设计模式创新

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原因之一是认为论文写作仅仅是学校的毕业要求,与找工作和提高职业技能没有关系。如何使毕业论文写作与学生的专业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成为创新与实践的“瓶颈”。经过研究和讨论,从2010 届开始,我院将过去单一的专业论文写作的模式改为了专业论文写作、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商务项目设计和商务翻译及评述多种形式, 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总结本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发现选择市场调查报告和商务项目设计的学生较少, 主要是因为在校期间对这两种形式的写作接触少,缺乏训练。特别是商务项目设计, 虽然与工作实践联系密切,但是要求综合能力强,难度大,不是特别适合高职高专学生。而专业或职业研究报告和商务翻译及评述的写作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专业或职业工作研究报告

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广泛选择紧密结合岗位并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主题展开设计写作。比如,在某涉外公司从事秘书工作实习的学生可以就秘书的特点、要求、所需职业能力、专业知识以及现阶段仍欠缺的知识或技能等方面撰写个人论文。再如,从事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学生可以就校内所学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差距撰写个人的理解和看法。为了防止学生将研究报告写成工作总结,我们要求学生在初稿前提交一个写作实施方案(表格形式), 要求务必指出相关的职业岗位或工作职能名称、工作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着重于某一个方面)以及为解决问题拟定的思路和方案。写作实施方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按步骤完成写作任务。同时在指导过程中, 指导教师提供方案样本、论文格式样本等,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该项写作的目的、形式、特点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写作方案查找资料和相关理论、总结或借鉴经验,通过对相关要点的扩展、例证及归纳,就能写出一份不少于4000 字的研究报告。由于研究内容是针对自己的实习岗位,不会空洞和脱离实际。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实践, 找到自己原先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完善研究报告,继续为今后的业务工作提供借鉴,一举两得,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届毕业生写出了诸如《艺术陶瓷的发展及其对外贸易前景》、《纺织业外贸跟单员的作用》、《长沙市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及就业方向》、《关于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沟通和处理投诉》、《国际商务谈判中英语语言的运用》等与自身实习工作密切相关的优秀论文, 虽然可能在研究的系统性、结构的严谨性等方面有不足,但我们认为,这些选题和写作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商务资料翻译及方法评述

篇2

本文作者:郑艳工作单位: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随着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频繁开展,商务英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突出,具有较强商务英语能力、素质较全面的人才越来越成为社会迫切需求的人才。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精通英语语言、拥有常规的商务知识外,还要具有灵敏的商务意识、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因此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正是这一时展的要求。(二)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履行大学使命的需要高校作为知识的集中地,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高校文化建设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素质教育薄弱是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最为突出的现实,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各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大学越发展,文化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必定越来越强,越是优秀的大学,其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意义越重大。当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从文化的层面来整体思考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三)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培养优秀人才的保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和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这更加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因此21世纪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对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训练他们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文化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或者“工具人”。因此,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理清教育观念,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首先要理清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发展学生个性,挖掘学习和运用英语及商务知识的内在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学校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成立“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等类似机构,由相关校领导挂帅,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有关教授、专家参加,负责规划、实施、指导、协调、评价全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组织力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要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具体措施,将文化素质教育和德育在课程安排及相关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效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始终。(二)设置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在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时,一定要加大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在以选修课为主要课程开设形式的学校中,应加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比例。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也可采用必修公共课的方式开设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另外,各高校还应该设置规范的课程开设标准,合理安排课程比例。对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应遵循一定模式,即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应分类开设。根据学生们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文化素质。这样可以使课程设置合理、规范,随意开设现象得以遏制。比如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是以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表达为目的的课程,建议开设例如:《演讲与口才》、《实用口才训练》、《人际交流》等课程。在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成效与否。教师即是专业领域的标杆,也是学生如何做人的标榜。因此,学校应该把提高教师群体文化素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核心和根本,采取选派进修、培训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群体的文化素养,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充分发挥教师在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气氛。文化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每所高校都要有自己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体活动,让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如举行专题讲座、学术报告、影视评论、演讲比赛、文体活动等,使学生获得知识,促进情商、智商的发展。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上,学生能够进一步消化课堂所学知识,并扩大知识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例如,开展商务知识竞赛、商务英语论文比赛、模拟市场活动,假期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四)完善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关评价体系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各高校要重视对文化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检验。首先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和监控,确保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要明晰评价体系检查的目的不仅包括对教育效果的评价和总结,更重要的在于对教育过程的检查、监督、总结、反馈及改正和完善。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组织机构,明确权责分工,责任到实处。再次,要明确评价目标和理念,在文化素质教育评价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对评价体系自身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及时发现评价体系自身及其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正,以保障高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相关评价体系能够不断地完善。

篇3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3-0199-01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学生们苦恼,老师们担忧。高校毕业生的未来堪称渺茫,在这种社会发展趋势下,高校不得不从侧面拯救学生的未来,即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因为这是一门国际交流语言,培养的是优秀的商务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关键词:商务英语;素质教育;教育方法

一、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高校的扩容,我国高校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故导致现金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 毕业生在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就业形势,如何在残酷的竞争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是很多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根据各企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能力来看,要求学生应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外语能力。故高校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应这种就业环境的教育方法。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与他人交往,参加各种活动来使自己成长。

推行素质教育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竞争力的需要。商务英语专业当然也不例外。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我国对于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是逐年攀升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外企工作。尽管他们的工作场所和工作内容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面临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在外企中游刃有余,占上一席之地。这就要求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多方面的了解商务知识,训练自己的沟通能力。所以高校抓好商务英语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还事关学科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主要是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作为主要载体,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的素质教育教学中华,我们应该做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结合并灵活运用这些能力,培养在国际化、信息化的社会中获取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并在将来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站稳脚跟。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除具有上述特点外,它还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商务英语的专业化是其区别于基础英语的根本特征。商务英语以英语为载体,涉及到大量的商业、贸易、管理、财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商业信函撰写、商务谈判等具体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面,使学生对商务常识有所了解,熟悉西方企管模式,培养学生操作业务,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

三、商务英语专业素质教育的方法

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是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商务英语素质教育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努力发展学生个体的潜能,挖掘其内在的潜质,这是很重要的。当学生的潜能被发掘出来,那么对于这位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一种提升,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一种推动和促进,同时还可全面提高英语素质和商务素质。

再者,尽管学生是主体,老师也是推行英语素质教育方法的关键人物。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路,而在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路上,有老师引导和纠正,那么学生会更容易地找到对的方向去发展自己,重要的一点是尊重学生的选择,老师永远都没有权利替学生做选择,老师要做到是在他迷茫的时候,给他指明方向,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鼓励他勇敢的克服困难。教师们同样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的科研活动,充分了解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不断给自己充电的同时,在实践中找到更好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

最后,商务英语专业的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第二课堂主要是学生在课外的一些活动,是丰富学生学习生活和锻炼其综合素质的一种方式。第二课堂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和课外学术活动。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可以再玩中学,在学中玩。学校通常会建立的第二课堂包括商务知识竞赛、商务英语论文比赛、模拟市场活动,也可以利用暑期建立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假期,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共同探讨中提高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故第二课堂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创新等其他非业务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力地配合并推动第一课堂的实践教育工作。

四、结语

高效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增强商务英语的素质教育,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就业,以及在就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商务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树立学校老师的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和以商务运作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设置 改革 多元化

1.改革的大背景和理论依据

随着英语教学在中学和大学的推广和深入,英语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蔡基刚 2004;张杰 2002,2005)?特别是在教育部2003年推行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的9年以来,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照高中英语课标和大学英语的课程要求, 发现二者无论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诸方面都基本接近甚至相同:普通高中毕业生已达到大约为3300的英语词汇量,其中优秀高中毕业生竟可达到4500的词汇?优秀高中生的英语水平竟在大学学习之前已经达到了大学英语对一般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与沟通越来越紧密,我国的国际交流和对外经贸活动日益频繁,国家急需一大批既精通经济?管理,又擅长外语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高级人才;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国际分工跃跃欲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他们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大学生的基础英语水平今非昔比,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如此种种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已成为各高校重点关注的问题?

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

教育部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这新要求一出台,全国高校大学英语立即结合各校办学实际,展开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主要共同点表现在:1?分级学籍管理?本着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新生定位考试(包括口试)的成绩,把学生分A?B?C三级编入A?B?C班学习?2?分级教学模块?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在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础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前者指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后者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深层人文素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各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除英语基础类必修课模块和英语提高和应用类的限定选修课模块外,特新增人文素质修养类的任意选修课模块?分入不同级别的学生在第一模块中完成必须课模块的学习后,再根据各课程的选修要求选修第二模块?第三模块,最终达到毕业要求的该课程的全部学分?

3.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

2007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同时要求各高校开设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对照全国大学英语的现状和2007年的课程教学要求,不难发现: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这种因材施教的分级分模块教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都有了更多的人文关照?但是,由于各校课程建设?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客观原因,迄今开设的大学英语相关课程的线条依然不够细致?对于占学生主体的B班,强调听说写等语言应用能力的初衷在四?六级等的压力下还是没能得到课时上的保障?鉴于此,我们应该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并细化该课程设置,以真正实现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

3.1 建立适合校情的水平测试,进行更为客观的学生分级?此水平测试必须是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在内的语言技能测试体系?所有的新生只要通过了此水平考试就可以免修基础英语的所有学分直接进阶拓展类课程?没通过此水平考试的学生根据成绩和教师的建议进入基础英语不同分段的学习,直至通过此考试?向全校所有学生同时?常年开设各种基础英语课程和拓展类课程?使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而不需要被基础阶段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所束缚,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来讲,也不影响他们循序渐进的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能把现有的分级教学落到更细致的实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更为细致的思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激发?

3.2 建立多样化的拓展通识英语教育和一般学术英语课程体系,体现其人文性?实用性,涵盖高级英语技能类课程(英语视听说?英语演讲与辩论?商务谈判?商务英语BEC?实用英语写作?英汉双向翻译技巧?英汉双向口译等)?中西文化类课程( 英语报刊选读?西方经典文献选读?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入门?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概论(双语)?国学导读(双语)?英美小说选读?英汉文化比较? )和相关专业概论双语课程(根据专业特征设置课程,辅助专业学习,增强求职竞争力)(商贸英语?计算机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概论等)?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德语?韩语等)?国内外深造准备课程(雅思培训?托福培训?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英语论文摘要写作等)?

3.3 加强双语课的建设,让所有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门用英语开设的专业课?一改本校双语课即为英语课件中文授课的旧模式?双语课的建设可以由英美社会文化?中国文化概论?国学导读等公共文化的双语课开始,切实提高学生深层人文修养,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3.4 完善课程考试评估制度,在加大力度建设英语第二课堂的同时,把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表现也纳入成绩评估体系,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平台的同时也完善对语言实践的考量?

4.结语

灵活多样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语言学习为载体,既能兼顾不同生源的个体语言学习差异,还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平衡发展的个性文化需求,更是对学生的就业?继续深造有了人文关照?这样的课程设置必定是大学英语发展的趋势,也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属?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 外语界,2004(2): 22-28.

[2] 蔡基刚. 后大学英语教改依据与对策研究 [J]. 外语电化教学, 2010. 3-12.

[3] 蔡基刚. 压缩大学基础英语,提高语言学习效率——试论重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J]. 外语界,2002(5).

[4] 张杰. 语言全球化:一体化与多元化[J]. 外国语, 2002(6):56-60.

篇5

Abstract: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ESP)"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Need analysis is the core of ESP teaching. This study, through questionnaire to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igates their need for ESP from six dimensions: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learners, current ESP level of the learners, learner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learners' learning goals, ESP 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ESP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in ESP learning.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学习需求分析;理工科研究生

Key words: ESP;learning need analysis;postgraduate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165-03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作为中介语的英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并且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语言之一。全球主要数据库(如SCI,SSCI,ISTP等)收录的期刊绝 大部分都是英文出版的,绝大多数的世界性学术会议也用英语进行交流。罗娜(2014)认为英语在学术交流中的霸权地位决定了即便是在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和地区,研究生业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普遍认为理工科研究生比文科研究生更需要使用英语,因为语言的选择受到目标读者群的影响,由于硬科学(理工科类)地域差异小,研究者通常会尽量用英语写作,增加其影响范围,而研究与本地域关系密切软科学(即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一般会选择用本族语发表成果,因此,理科研究生对英语读和写的需求都比文科生多(Flowerdew&Li,2009)。

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这种英语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如根据学生需求教授医学英语、学术英语、商务英语、英语论文写作等(蔡基刚)。根据英语语言教学树形图的描述,专门用途英语(ESP)和通用英语(EGP)同属于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EFL)范畴。其中ESP还包括EST(科技英语),EBE(经济/商贸英语),和ESS(社科英语)。ESP教学希望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英语的同时,学习并提高本专业的相关英语词汇和表达,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专业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并力争达到终身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目标(Hutchinson&Waters,1987)。《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国教育部高教司,2007)指出:“大学生应该首先完成初级阶段的英语学习,然后进入高级阶段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和高级英语”。为满足高校英语课程的要求,我国许多大学都在尝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尤其是研究生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ESP与需求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外语教学的需求分析受到了学者持续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研究,如Richterich, Munby等。Hutchinson和Waters(1987)认为“没有需求分析就没有语言教学,如果完全没有需求,学习者为什么要把时间、金钱和精力浪费在英语课堂上?”随着对需求分析的不断深入,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其研究领域从最初的职业英语逐渐转变到学术英语,随后需求分析又被应用到了通用英语领域,最近,其研究重点又回到了专门用途英语上。

本文以昆明理工大学100名理工科研究生为例,通过定量的研究方式来分析理工科研究生对专门用途英语的需求,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ESP学习,促进其学术发展。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研究问题:

①理工科研究生对于自己目前的ESP水平是否满意?

②理工科研究生的ESP学习动机更倾向于工具性还是融合性?

③理工科研究生对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态度如何?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印度,印度人Micheal West将这一概念创造性地运用在中学的公共英语学习者上。20世纪6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这一概念出现并与需求分析联系在一起。20世纪70年代,欧洲委员会在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正式推出了“需求分析”这一概念。许多学者都曾对其发表过自己的理解。如Munby(1978)认为需求分析的目的是调整语言课程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水平、具有不同目标的学生群体的需求。Richard,Platt&Weber(1985)认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并确认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并按照其重要性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Hutchinson&Waters(1987)认为需求分析包含两个方面:①目标需求,及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需要做什么;②学习需求,即学习者为了学习需要做什么。West(1994)认为需求分析指在目标情境中学习者对外语的需求程度以及学习者如何才能在学习期间掌握目标语言并达到最佳效果。Iwai et al.(1999)认为需求分析就是收集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是制定满足特定学生群体需求的教学大纲基础。

Widdowson(1981)认为需求包括两个层次,即:①以目标为导向的目标需求;②以学习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需求。Hutchinson&Waters(1987)在Widdowson的基础上将需求划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大类。其中,目标需求有包括必备需求,缺失和主观需球。“必备需求”是学习者在目标语言环境虹履行职责时所必备的英语语言技能;“缺失”是学习者个人现有水平与“必备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观需求”是学习者自我感知的需求,这种需求和教师或雇主等人所认为的需求之间可能会有出入,但如果在需求分析和课程设计时不理会学生的自我感知需求,其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罗娜,2013)。Berwick(1989)强需求分为自觉需求和感知需求。自觉需求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即学生自我感知的需求。相反,感知需求的主体是其他人(教师、行业专家等),其内容为教师和语言学家经过分析所定位的学生需求。在这些匪类中,Hutchinson&Waters的定义得到了相对广泛的认可。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2013、2014、2015级全日制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其专业为机械工程。采用整体抽样方法针对ESP课程学习需求进行问卷调查。

2.2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即采用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设计问卷。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设计ESP学习需求的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基于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理论。问卷采取半封闭式问题,分为两个部分,共涉及六个方面: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者学习目标、ESP教材选用以及ESP教师和教学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信息,即1-10题。第二部分中,1-4题为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5-8题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态度,9-12题为学习者的学习目标,13-17为ESP教材的选用,18-20题为教师和教学方法。问题由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回收率为76%。

第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研究者采用SPSS11.5对文件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理工科研究生对ESP学习需求较强的因素。

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学习者现有的公共英语水平:在有效的76个被研究者中,未过四级者人数为6人,占百分比为8%,过四级者人数为39人,占百分比为51%,过六级者人数为31,占百分比为41%。在被研究者中,仅有2人认为其总体英语能力很好,占百分比为3%。24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偏低,占百分比为31%,50人认为自己英语水平较高,占百分比为66%。词汇量也是评估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标准,其中32人(42%)认为自己词汇量较低,34人(44%)中等,10人(13%)较高。

学习者现有的ESP水平:就ESP听力来说,29人(38%)认为自己听力水平偏低,33人(43%)中等,14(19%)人较高。对于ESP口语“说”,34人(44%)认为自己口语水平偏低,22人(29%)中等,20人(26%)较高。读的能力:32人(42%)偏低,29人(38%)中等,15人(20%)较高。写的能力:37人(49%)较低,25人(33%)中等,14人(18%)较高。

从数据中看出,大部分的学生ESP处于初级水平,被研究者自认为自身写的能力最差,说和读的能力相对较好。

ESP学习兴趣和态度:62%的学生对ESP学习感兴趣,38%不感兴趣。根据数据,69人(91%)学生都表达了自己想要提高ESP的愿望。并且认为自己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最有提高自身英语的愿望,占到总比例的34%,水平较高的学生占29%,而较差的学生占1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英语水平较高和中等水平的学生愿意不断学习英语提高自己,而英语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ESP学习动机:根据数据,29人(38%)学习ESP的最主要动机是未来工作的需要,21人(28%)为了拿学分,13人(17%)为了通过相关考试,13人(17%)单纯对ESP感兴趣。同时,在“ESP能够使我阅读专业文献”,“ESP能够使我了解本专业发展”,“ESP能够帮助我写专业论文”和“ESP是使我参加学术会议”这四个选项中,“ESP能够帮助我写专业论文”这个选项获得了最高的认同,占百分比为34%,而“ESP使我了解本专业发展”这个选项的选择率仅占17%。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ESP学习的工具性动机明显高于融合性动机。

ESP学习目标:对于学习目标来说,被调查者对于ESP水平期望各不相同。在听力方面,59%的学生希望能听懂大部分专门用途英语,能听懂一般ESP的占20%,希望能完全听懂专业英语的学生为15%,剩下的6%的学生认为能小部分听懂专门用途英语就足够了。口语方面,38%的学生希望能够用ESP就专业话题展开一般的讨论,25%的学生希望能和外国人进行专业英语交流,追求能够自如的运用ESP进行交流沟通的学生占20%,17%的学生指要求能用简单的ESP表达自己的思想。阅读方面,6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阅读绝大部分的专业文章。写作方面,82%的学生都希望能够用ESP进行专业论文的撰写。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于ESP的期望较高,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

ESP教材选用:对于现行教材,57%的学生认为正好合适,30%的学生认为较难,而13%的学生觉得容易。但是对于教材的掌握情况来说,虽然认为教材难度适中的居多,但是能够完全掌握教材内容的学生仅占10%。63%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教材的内容,19%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的不太满意,而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掌握情况很不好。对于教材的形式而言,43%的学生希望教材是英文原版教材,39%的学生认为中文引进教材较好,而剩余的1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同时,有65%的学生支持推行网络版教材。就教材内容而言,54%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应该更加丰富,30%支持保持不变,而1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教材能有所改进。

ESP教师和教学方法:相对于单独将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言,学习者更偏爱英语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占百分比的62%。在教学模式方面,25%的学生喜欢以讲授为主,23%喜欢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32%的学生喜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剩下的10%喜欢综合教学模式。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完全用英语讲授”和“老师英汉结合讲授”的学生人数相差不多,分别为29人(38%)和32人(42%)。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现有的ESP水平并不满意,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全面提高的意愿。②学生的工具性动机大于融合性动机。③学生希望教材和教学方法能够有所改进。

所以,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将重点转移到课程内容设置的问题上来。从师资建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全面的改革。

具体措施如下:①英语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英语知识技能,对ESP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专业发展具有敏感性。②教学对象应该对ESP感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这是ESP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③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学习者的专业领域有关;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也要考虑难易度的问题,不能造成学习者过大的负担。由于当前“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建立在学习者的需求上,并根据学习者需求决定学习的侧重点。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理工科大学生对ESP学习存在者水平不高、兴趣不足以及对教材和教法不满意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三点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改进能够帮助理工科学生提高ESP学习水平,增进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学术能力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hambers F. A re-evaluation of needs analysis in ESP [J]. The ESP Journal, 1980(1): 25-33.

[2]Gardner R C, Lambert W 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Rowley, M A: Newbury House, 1972.

[3]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5]Iwai T, Kondo K, Limm S J D, Ray E G, Shimizu H, Brown J D. 1999. Japanese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OL]. http: // nflrc. hawaii. edu/ Networks/ NW 13/ NW 13.pdf.

[6]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7]Munby 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8]Richterich R.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 [M]. Strasbourg: Council of Europe, 1972.

[9]Robinson P C.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 1980.

[10]West R. Needs analysis in language teaching [J]. Language Teaching, 1994(3): 1-19.

[11]Strevens P. ESP: An analysis and a survey [J]. Language Learning, 1977.

[12]Widdowson H 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9.

[13]Xiao L. What can we learn from a learning needs analysis of Chinese English majors in a university context?[J] Asian EFL Journal, 2006(8):74-99.

[1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125-130.

[1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120-123.

[16]陈勤.基于需求分析的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ESP教学模式研究.中国ESP研究,2012(1):71-77.

[17]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8]罗娜.理工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研究――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中国ESP研究,2014(1):24-32.

[19]沈忆文,仵胜奇,苏乐舟.外语院校英语双学位高年级ESP教学研究[J].中国ESP研究,2014(1):44-50.

[20]王蓓蕾.同济大学ESP教学情况调查[J].外语界,2004(1):35-42.

[21]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写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2]徐微.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综述[J].中国ESP研究,2012(1):131-139.

篇6

关键词:转型跨越发展 英语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190-02

一、引言

高校具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适用型人才的职责,具有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目标,因此,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应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山西素来是一个煤炭资源大省,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今天,以煤为主的经济发展逐渐凸显出资源枯竭、成本上升、污染严重、发展滞后等特点,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全省范围内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在此区域背景下,山西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进行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安排,但是如何实现转变、能否转型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支撑。此外,随着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经济体制及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趋势也愈发明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及全国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对于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英语过硬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由此可见,如何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来帮助全国的企业进行经济体制与经济结构调整,来帮助山西在这次转型跨越发展中成功转型、走向世界,是摆在所有高等院校、尤其是山西各大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山西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

1.山西经济发展现状及转型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山西是一个地处内陆的中部大省,是一个依托煤炭资源而兴建和发展起来的煤炭资源大省,在我国经济发展建设初期,山西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为推动我国工业化,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产业结构上以煤炭资源开采为主,呈现出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目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开采量的逐年增加,山西的煤炭经济出现了资源渐趋枯竭、开采成本上升、支柱产业单一、产品初级化、接替产业发展滞后、失业人员增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严重,所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山西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山西省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在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为总体战略目标,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是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国际大背景下提出的,全省各行各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等方面的往来本已日益频繁,随着经济转型跨越式的发展,全省与世界各国的往来沟通将会更加密切,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以往单一型的外语人才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各种企业和组织越来越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能用英语流利顺畅地和国外合作商进行洽谈、沟通、切磋、商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要想实现这些目标,英语复合型人才是关键。如何为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英语复合型人才保障,已经成为摆在山西省高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全省高校审时度势,依托各自的办学优势和实际情况,探索出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高校学生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针对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对于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及对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现状的满意程度,笔者对太原理工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共100位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既要提升语言能力、为了自己以后就业增加筹码,又要取得学分或者毕业证(如四六级考试)、为将来考研或者出国做准备,同时也可以看到,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取得学分或毕业证以及为以后就业考虑是最广大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为了能达到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绝大多数学生期望目前英语学习教材的内容应该是既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目标结合,要与现行的科普知识结合,又要与现行的时事结合。此外,认为英语学习教材的内容应该与学生所学专业目标结合是学生普遍认同的观点。

在回答“关于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各个方面的需求程度的感受”问卷时,62%的学生表示希望以英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75%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如专业英语等);61%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专门用途英语(即针对职业目标的英语课程,如新闻英语,财经英语等)。

由此可见,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满足于将大学阶段英语学习内容局限在仅仅通过四六级考试之类的通用英语(EGP)学习上,更希望以英语为手段,涉猎更多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与其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GEAP),最终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英语课程(ESP)的学习上。通过对于学生内在需求的分析,不难看出学生渴望能够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使自己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如何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对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需求,为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英语复合型人才,成为山西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复合型人才指的是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知识,能与外界用英语就专业领域的问题进行顺畅沟通和交流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对于这种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而山西的供给尤为匮乏。针对这样严重的供需矛盾,为了满足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太原理工大学在借鉴其他高校先进做法的同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主要采取四种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时段的课程设置。与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相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是高校教育中占绝大多数的群体,因此,输出的复合型人才总体英语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如何调整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时段的课程设置,使其更好地与专业挂钩,更好地向高年级的专业英语过渡,决定着未来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多寡与优劣。

调整非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英语学习时段的课程设置,引入模块类教学模式,彻底改变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时段只有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输入的状况。

首先,将针对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本科生传统的大学英语一至四级的课程设置调整为分级授课。在学生入学伊始,进行分级考试,按成绩高低,将其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根据其水平差异选取不同级别的教材,进行语言模块的基础教学,因材施教。其次,针对在随后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已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学生开设语言模块类、文化模块类、学术模块类和专业模块类的课程,学生可根据其专业方向、未来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不同的模块类下设的不同课程进行学习。

语言类课程模块旨在夯实语言基本功、侧重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日后英语六级考试及考研、出国打下基础。主要课程包括大学英语(五、六),大学英语翻译,英语视听说(初级、高级),实用英语写作等。

文化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学习兴趣,使其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法制等,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课程包括英文影视欣赏、西方文化与翻译、英美文学赏析、英美概况、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学术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学生讲解学术英语的语体、学术论文的写作、学术英语的翻译及学术报告的陈述等,使学生掌握学术英语在词汇、句型、表达、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提高其学术能力,实现了由通用英语(EGP)学习向学术用途英语(GEAP: General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学习的转变。主要课程包括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阅读、学术英语翻译、学术英语听说、学术英语交流等。

专业类课程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和阅读专业类的英语科普文章、英语论文等,了解专业英语的语体,扩大专业英语词汇量,实现与高年级专业英语学习的对接,实现了由学术用途英语(GEAP)学习向专业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学习的转变。主要课程设置包括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函电、法律英语、工程英语(如矿山英语、化工英语、土木英语)等。

2.调整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设置。英语专业应在夯实学生英语基本功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时,应在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如商务、财经、法律、医学、公关、文秘、旅游、计算机等。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拓展其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对专业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3.开设国际班。各个专业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国际需求及职业发展开设国际班,诸如在校内学习两年专业基础类课程后到国外的合作院校再学习两年专业类课程,而后取得学位。这样通过国外的学习可以接触到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了英语能力,真正意义上完成了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任务。

4.开设二学位。此类模式中,在大学二年级末、三年级初的时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英语专业作为第二学位或者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另外一个专业,如法律、计算机、管理等,进行学习。在学习期间,如果达到了该专业的学习要求,则可在大学本科学习期满后获得除本专业的学位外的另一个专业的学位。相对于第一、二类培养模式,此种模式中的学生对于另一个专业的学习有更多的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和时间投入,因此在大学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就会将专业学习与英语学习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在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太原理工大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为山西经济建设,转型跨越发展输送一批批合格的英语复合型人才,解决目前此类人才匮乏的现状。同时,也希望山西其他高校对此方案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为山西的发展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本论文为山西省科技厅“高等教育转型时期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课题编号:2013041046)课题研究结题论文,课题主持人:秦茵。]

参考文献:

[1] 余瑾,覃成强.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常俊跃.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林景英.泛北部湾经济建设背景下广西高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5)

[4] 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

[5] 于美荣.创设更加自然的小学英语学习环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4(11)

推荐期刊
  • 大学
    刊号:50-1178/G4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化学
    刊号:11-1815/O6
    级别:部级期刊
  • 大学时代
    刊号:43-1383/Z
    级别:省级期刊
  • 大学数学
    刊号:34-1221/O1
    级别:部级期刊